化学老师教学的工作总结(共13篇)
化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
20**学年,我们学校初三化学学科在中考中取得了区里第六名的优秀成绩,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
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
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
⑥.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因而这一部分相对得分较高。
⑦.理直气壮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⑧.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
通过大家共同努力,20**学年初三化学取得了这么优秀的成绩,今年我们将继续保持,并争取更大的进步。
化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
今年,我担任294班和295班的化学教学工作。高三化学总复习是中学化学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现对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和反思如下。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习,复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教师在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习方向,为完成复习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习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习的方向。
4.合理利用其他资料。除了高考试题、考纲、教材、课程标准、化学教学基本要求外,获得信息的途径、方法还很多,如各种专业杂志、名校试题、网络信息等。
二、抓纲务本,摆正关系
进入高三化学教学,很容易走进总复习的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收效甚微,效果不佳。对此,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努力处理好下面几种关系。
1.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化学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化学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通常的做法是精选一套复习资料作为主要参考书供整理知识、练习使用,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化学知识。
2.重视基础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基础和能力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基础,能力就缺少了扎根的土壤。正因为如此,化学总复习的首要任务之一是全面系统地复习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通常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成五大块: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学、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如对化学概念、理论的复习,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注意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离方程式以及化学式、结构式、电子式等),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力争使基础知识和技能一一过手。
3.化学学科和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自然科学,与数学、物理、生物乃至社会发展各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不仅在知识上有相互融合和渗透,而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也有相同、相似或者可以相互借鉴的地方。这一点不仅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而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有充分的体现,如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化学与新科技、新发现等相互联系的试题有增加的趋势。因此,在复习中可以化学知识为主干,找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结合点、交叉点,并以此为基础向其他学科领域延伸、扩散,实现从单一学科知识和能力向综合科的综合知识和能力转化,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切实培养解决化学与社会等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练习量和复习效率的关系。练习是化学总复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再学习、再认识过程,也是促进知识迁移、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练习量必须合理,以保证质量为前提,避免简单的机械重复和陷入“题海”。通过练习要达到强化记忆、熟练地掌握知识、找出存在的问题、弥补薄弱环节、扩大知识的应用范围和提高能力的目的,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三、多思善想,提高能力
化学总复习的范围是有限的,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达到复习效果,只能采用科学的方法,在多思善想。
1.精读教材,字斟句酌。
系统复习,自始至终都应以教材为本,注意知识的全面性、重点性、精确性、联系性和应用性。对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都要一一复习到位;对教材中的关键性知识,进行反复阅读、深刻理解,以点带面形成知识结构;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使用和描述要科学、准确和全面,如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正确、全面地表达实验现象和操作要点等;对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前因后果。如与离子反应有关的知识有离子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离子的检验和推断、溶液的导电性变化等。应用性是指通过复习要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元素周期律、周期表涵盖的内容相当丰富,可以进行元素位、构、性相互推断,预测未知元素的性质,比较各种性质的强弱等。此外,要重视对化学实验内容的复习,而且尽可能地亲自动手操作,通过这些典型实验,深入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的处理等,切实提高实验能力。
2.学会反思,提高能力。
能力的培养是化学总复习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它通常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计算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能力的核心。值得注意的是,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天就能办得到的,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有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复习过程中,特别是做题、单元考试、大型考试后,要常回头看一看,停下来想一想,我们的复习有没有实效,知识和技能是否获得了巩固和深化,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和解题训练,而不是做完练习题简单地对对答案就万事大吉了,而是进一步思考:该题考查了什么内容,其本质特征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的解法吗?对典型习题、代表性习题更要多下功夫,不仅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既能促使知识得到不断地弥补、完善,又能举一反三,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等,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化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3
今年我担任九年级1、2班的化学教学工作,化学是九年级新开的学科,是学生跨入化学科学殿堂的启蒙阶段,又是中考必考的学科,短短一年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能具备将来探索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灵气,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升学问题。化学学科是新开的学科,有它的优势也有它的劣势,放在初三开设化学是因为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引导得好能事半功倍,一旦学生学习基础薄弱,或者学习被动,或者存在畏难情绪,那么面临的困难也就大。
本地学生由于这样那样的社会、家庭、自身因素,普遍学习情绪不高,有一定的畏难和依赖心理.教学任务相当艰巨,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我制定并在实际教学中即使根据情况进行有效调整,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育心理学指出:“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新旧知识衔接好;很重视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让学生通过探究获得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我坚持面向全体,讲课时紧扣课本,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上。
二、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组织学生探究氧气的制取方法、氧气的化学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安排学生探究在有高低不平的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和罩另一只烧杯后蜡烛火焰的燃烧情况;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了科学知识的魅力。
三、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初三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须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及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如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
四、不足及努力方向。
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及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绩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交流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满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策。
化学老师教学工作总结范文4
在忙碌中一年过去了,这一年中,在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我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运用学案式教学
在本学年,我认真学习“学案式”教学理论,并在教学中运用,改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到知识的奥妙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梯度性,题目由简到难,层层推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能力限度来提升巩固知识点,是每个学生都有收获。每节课后认真写出教学反思,发现教学中的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
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学科有它自身的优势化学实验,它能使学生发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我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在实验中观察和考虑,引导学生了解现象与物质的实质和其变化的规律;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亲身的探究性实验活动,激发化学学习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实质,学习利用实验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初步形成一些科学探究的能力。、三、努力做好复习总结工作
九年级化学是中考科目,要想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学生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应变能力一定要强。因此必需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做好每个阶段的复习工作,对于重点知识和知识点繁杂的章节,尽量协助学生进行归纳,打印相应的复习提要;练习题、测试题都严格筛选。另外对于学生作业基本上做到全收和和时批改,在作业上针对个人提出要求和意见。再比方说培提优补差工作,是正常教学工作的有力和有效的补充,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增大课外作业的容量,加大难度,在适应中考题的同时多接触竞赛题;对接受能力较差学生,要做到耐心细致、百问不厌,利用课外时间给他们辅导。针对近几年来化学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在平时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培养。
四、缺乏和努力方向
⑴在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不够严厉,对学生在掌握知识上有要求但没有很有效的落实方法,致使不自觉的学生出现脱节状况,对学习不能和时学有所得,就会逐渐出现成果滑落的现象。由于一些实际上的原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相对较少,与学生进行推荐的时间和渠道相对较少。今后的教学中,对学生要从头到尾都充溢信心和信任,对学生要既要鼓励也要鞭笞。
⑵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⑶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关键词:娱乐,化学,兴趣,老师
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 哪里就没有记忆。”所以我体会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开展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驱动作用, 能变无效为有效, 化低效为高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 我悟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关键要做到:
一、发挥教师特长
常言道:“亲其师, 信其道。”拥有并善于发挥特长的教师容易赢得学生的敬佩、爱戴, 也就容易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对象, 也就容易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 从而更好地促进教与学。任何一种特长都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兴趣的手段。就拿我来说吧, 我喜欢唱歌, 因此对于一些记忆性的化学知识, 我就常常用找歌填词的方法教学生记。如, 关于化学版的歌曲《姑娘我爱你》班上的学生是这样唱的:化学是研究, 物质的组成, 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化学变化中生成新物质, 物理变化中没有新物质, 化学化学我爱你, 让我走进你的世界, 我要探索你……呵呵, 有趣吧。
二、精彩绝伦、出其不意的课堂导入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的导入, 能抓住学生的心弦, 质疑激趣, 促成学生情绪高涨, 步入求知的振奋状态。有鉴于此, 我在教学时精心增设了趣味性的娱乐小实验, 以此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 激励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如, 演示趣味实验:把棉手帕放入用酒精与水以1∶1配成的溶液里浸透, 然后轻挤, 用两只坩埚钳分别夹住手帕两角, 放到火上点燃, 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 使火焰熄灭, 这时会发现用火烧过的手帕居然完好无损?学生迫切地想知道答案原理, 我再慢慢解释, 这是因为燃烧时, 酒精的火焰在水层外, 吸附在纤维空隙里的水分吸收燃烧热而蒸发, 手帕上的温度达不到纤维的着火点, 因而手帕烧不坏, 由此引出燃烧的条件。这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激励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奥秘的热情。
三、援引游戏进入化学教学
1. 扑克游戏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是学生最难掌握的, 要讲究字母的“一大二小”书写原则, 化学式要注意先后顺序以及“化合价之和为零”等。针对此种情况我教学生做了一副化学扑克牌, 利用晚自习和课下时和他们一起玩, 就算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也能轻松地记下繁琐复杂的化学式, 何乐而不为呢?
2. 蒙眼游戏
化学实验仪器较多, 名称也较复杂。所以每次用过的仪器超过五件, 我就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蒙眼触摸仪器而说出仪器名称的比赛游戏, 赢了的就奖励学习用具给他 (她) 们, 学生觉得刺激又好玩, 自然就有兴趣学习化学, 当然更多的是加深了他 (她) 们的记忆。
【关键词】培养;教学;小老师
【中图分类号】G633.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在化学教学中往往是通过实验掌握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化学规律的建立都与日常生活分不开的。很多概念既具体又抽象,具有很强的严密性、逻辑性、实验性。但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兴趣爱好,思维能力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学习中,总会有部分学生出现掉队的现象,很难做到让学生齐头并进,这就直接影响了整个班级学生整体学业水平的提高。因此培养能干的“小老师”来协助化学教师,对全面提高学生学业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化学教学课堂上的“小老师”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和使用“小老师”的目的和意义
1.培养和使用“小老师”可以有效地补充或弥补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对知识掌握的不足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关注到每一位学生,在课外也不可能时时刻刻出现在学生身边,但学生的问题有可能随时随地产生。问题产生之后怎么办?很多学生不会选择去老师那里寻求帮助,受条件的限制也很难能够自行查阅资料,这样就造成很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或没有解决。如在学习九年级化学第四章课题4第3课时《根据化学式的计算》时,部分学困生在学会正确计算方法后,却无法求出正确的答案,其原因就是对化学用语----化学式的书写还未能完全掌握造成的。基于这种情况,如果老师能在平时教学中培养一些优秀的“小老师”,此时学困生就可以请教身边的“小老师”,这样不仅使学困生及时解决了根据化学式计算的问题,同时也为学习和掌握初中化学重要内容----第五章的课题2《如何书写正确化学方程式》和课题3《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学困生而言,要想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就必须要解决有些不能及时理解知识点,而要解决这困境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是求助于自己身边的同学。这其中,解决问题的“小老师”就是身边的同学,这就不存在不好意思请教教师的心理障碍,也不存在难以沟通的情况。其次,不受时间限制,因同学之间几乎整天在一起,所以同学就能做到全天候服务。对于班级学困生较多时,培养和使用“小老师”就显得极其重要。
2.培养和使用“小老师”能促使学生之间学习的共同进步
培养和使用“小老师”,能同时提高“小老师”本人和受帮助同学的学业水平。对“小老师”本人来说,能当“小老师”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有一种成就感、使命感,既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又能锻炼自己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对被帮助的同学来说,既解决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又有利于思想品德、学习习惯的改善,激发上进心。对我们老师来说也真正做到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培养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了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热爱学习为目标的根本目的。
二、在化学教学课堂上如何正确培养和使用“小老师”
1.要建立强烈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做好一切事情的根本,有了强烈的责任心,定能培养和使用好“小老师”。该如何帮助“小老师”建立责任心呢?我觉得最好的方法是: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并且要力求各小组间平衡,即各小组都要有不同水平的学生,然后选一到两名成绩优异的学生当各小组的“小老师”。教师应把该组帮扶后进、共同进步的责任落实到“小老师”身上。同时教师应激励先进,让“小老师”负起责任,鼓励后进,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对“小老师”进行培训,这是培养和使用“小老师”的关键步骤
如果没有科学地培训,如果我们观念错误,认为“小老师”不过是给同学讲讲题目、督促督促同学,那么我们可能不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适得其反。本人认为要让“小老师”真正发挥作用,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小老师”在工作中不要盛气凌人,要平易近人,不能用命令的口气,更不能对被帮助的同学进行讽刺挖苦,应该建立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不要夸夸其谈,要让同学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对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体会学习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
(2)“小老师”在平时学习中要做好示范。俗语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有了“小老师”的示范,让同学去模仿、去实践,在潜移默化中就会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3)“小老师”在帮助学困生时不能让他们产生依赖性,更不能大包大揽。教师要教给“小老师”一些基本的方法,合理安排时间,不能影响自己的学习,对学困生的问题应以适当点拨为主,力争让他们学会思考,做到“授人以渔”。
3.要及时肯定“小老师”的工作成绩
教师可以凭各方面的综合表现对各位“小老师”的工作进行评估,每当有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习惯改变等成绩时,都要及时对“小老师”给予肯定和表扬,这样既能激励先进,强化“小老师”的使命感,又能推动学困生的成长。
三、在使用“小老师”的过程中我们要“防止”的几个问题
1.要防止无节制地使用“小老师”
“小老师”是同学学习的“领头雁”,带头帮助学困生,但不能影响自己的学习;“小老师”是教师教学的一个有效补充,但不能认为教师的工作可以轻松一点,马虎一点,更不能以此为借口和理由,逃避责任,把该我们完成的工作推给他们。
2.要防止“小老师”在帮助他人时场面失控
他们毕竟不是真正的老师,在辅导同学时可能经常会出现嬉笑、打闹、说无关的话题等场面失控的现象,导致辅导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有可能造成“小老师”被学困生同化的可怕后果。为了保证辅导的高效、有序,因此教师平时培训“小老师”时,既要强调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也要强调纪律的重要性。
3.要防止部分学生直接“盗用”了“小老师”的知识或成果
因为“小老师”自己的学习任务也比较重,很多情况下他们往往会把自己的作业直接交给学困生,这样就会转变为抄袭,没有任何学习效果,可以给“小老师”配置一些助手,这样既减轻了“小老师”的负担,也便于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4.要防止“小老师”因为“小老师”的工作而影响自身的学业成绩的滑坡
“小老师”不可有享受特权的想法,给自己减少正常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该保证“小老师”自身的学习时间和精力,保质保量地完成自身的学习任务,切不可因帮助他人或借口因帮助他人而致使“小老师”自身的学业成绩滑坡。
孙春枝
岁月如梭,转眼间一学期又匆匆溜走了,为了使自己的工作有所进步,使自己能力有所提高,有必要把自己这一学期的工作做一个总结,以便今后有的放矢。
一、思想方面
热爱本职工作,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工作中,不断求实进取。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虽然住的离学校很远,做到了每天早出门、不迟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谦虚谨慎,与同事友好相处,求真务实,任劳任怨,勇挑重担,勇于探索,服从工作安排,刻苦钻研业务,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不怕苦、不怕累,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把集体利益放在第一位。
二、教学方面
我精心准备每节课,包括课前教具、学具的准备及课堂上每一环节的精心设计;课后作业精心批阅与分析,帮学生积极落实基础知识,力争让学生有自我突破。教学是常新的,所以我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了解新动态,潜心钻研,虚心请教,探索出了适合本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方式,树立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努力让学生先猜想、尝试,后教师点拨,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由单纯接受转变为主动地学,从而把老师要我学变成了我自己要学,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教学效果也非常显著。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每天坚持课上提点、下课教育的原则进行教学外,还要善于发现他们在原有基础上的点滴进步并给以表扬,寻找失败中成功因素,并经常给以鼓励,从而保护他们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学习信心,从而使他们都取得一定的进步。
三、关于教学心得
平时,刻苦钻研,多看教育方面的书籍,多向同行学习,把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不断更新观念,寻找新的创新思路。在实践中,能有意识地总结教学经验并渗透理性思考,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反思。
工作措施:
1、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深化学习目的的认识,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2、变革教学模式,认真开展探究性学习研究,强化学习过程的管理。
3、抓好课外辅导,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好第二课堂活动。
4、抓好培优辅差工作,力争完成学校下达的教学质量任务。
教学进程:
1-2周:绪言,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3-4周: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5-6周: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7- --8周: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9- -10周: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1-12周:期中复习与考试。
13-14周: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15-16周: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高中化学老师工作计划1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一四个教学班的化学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特制定以下计划。希望做到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习进行学习。
一、弹性调节难度
教学要坚持因材施教原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胃口,不同的学生实行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不同层次学生有不同要求。若要求过高、过难,学生接受不了,会产生厌学情绪,成绩更差;若要求过低,学生会感觉太简单、无味,不投入精力学习,成绩平平,甚至后退。所以我对不同层次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要求不同,进行弹性调节,使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方法指导
对原有知识基础较好、学习方法得当、学习信心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把知识向纵、横两个方向发展,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学有余味;对原有知识基础一般、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信心时弱时强的学生,重点是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坚持由学生自己阅读,有利于学生积极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三、课堂、课后有分别
不管是难度和广度的调节,还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教师的教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法,课堂教学是完成教学中心任务的主战场,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渠道,所以提高课堂效率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备课时坚持启发性和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待点,联系生活,从各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候适当利用课件加强教学直观性。注重课堂的节奏、容量大小,充分发挥教师语言的特点,形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课后对不同的学生采取培优补差的方式。
四、积极抓好日常的教学工作程序,使教学工作有效开展
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按时按量的布置了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在班上评讲,及时反馈。
五、实验教学有待加强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做好每个演示实验。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较周密,演示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甚至让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以上是我进行化学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和想法,我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
高中化学老师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提高教学工作质量为重点,切实加强教学研究和教改实验工作,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
二、基本情况
1、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高一年级3、4两个班,共有学生138人,班主任分别为李多宽和方跃老师。这两个班的学生全部是学校录取进校的普高新生和部分职高生,基础差、底子薄,想让他们对化学有兴趣并学好化学,以及明年选择理科,任务相当艰巨。因两个班为高一年级新生,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在增进了解的基础上逐渐培养学生学习对化学的兴趣。对教师的亲近,让他们亲其师,信其道。
2、教学情况分析
对于高一新班,科任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让他们明确知晓化学教师对他们的基本要求,知道他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如规定要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特别是没有预习时是不允许进实验室进行学生实验的,没有理由是不能不交作业的,上课有问题只要举手示意就可以提问的等。要求学生准备好听课笔记,准备一本相关教辅书籍等。对化学特别有兴趣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将会利用周六对其培训。
本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必修1内容,既有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的内容,也有元素和化合物等知识,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把握,更应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科学态度的形成。
三、本期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
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审美情趣;通过化学绪言中化学史及第一章化学新能源的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与创新意识及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针对高一新生求知欲望强烈的特点,要逐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祖国化学化工事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物质的量等量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辩证思维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通过碱金属、卤素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基本化学实验技能。
3、知识传授目标
本学期通过有关化学基本概念和元素基础知识的学习,首先让学生掌握物质的量这一基本概念并能灵活运用;其次,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知识的学习,要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用语的使用。要通过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碱金属和卤素性质的实验深化对有关元素化合物及化合物性质的理解。
四、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1)基本理论的重点是氧化还反应、离子反应及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特别是物质的量),要注重化学用语的应用,化学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2)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点是钠、过氧化钠及氯气的相关性质,氯气的制备,关键是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技能为一定量物质的量浓溶液的配制
2、教学难点
(1)氧化还原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及计算。
3、相互联系
本学期是学生从初中进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教师要协助班主任逐渐让学生从过分关怀的初中阶段改变过来,以培养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要较快解决高中课时容量与难度比初中大,教师的教学节奏比初中会快,作业比初中多的现状,以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坚持按教学计划授课,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不随意拓宽教学内容。教学中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要突出合作者、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要尽量通过学生自身的探究活动来寻求问题的解决。
2、认真分析学生学习状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多与学生谈话,多了解学生对化学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3、加强实验研究,重视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把实验作为探究知识、验证知识的重要手段,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建议学校开放实验室,作为科任教师可协助实验员开展对学生进行实验辅导。
4、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以延伸课堂教学空间。每周安排一次进教室答疑,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加强平时的复习巩固,加强平时考查,通过随堂复习、单元复习和阶段复习及不同层次的练习等使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及时巩固和逐步系统化,在能力上得到提高。不主张以多做练习的方式来提高解题技巧,而是要通过方法与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本位,要通过能力培养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6、利用周六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让对化学有兴趣并学有余力学生进行超前学习,本学期的目标是学完高一第一册教材,并通过辅助练习不断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主张学生至少有一本化学教辅书,以弥补教材习题的不足;主张学生订一份《中学生化学报》这类的报刊,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主张每周检查一次学生课堂笔记,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化学老师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深刻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进行。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高一年级共有13个班,本学期初进行了文理分班,1、2、3班为文科班,其中3班为重点班。其他为理科班,其中6班为重点班,7、8为市重点班,其余均为普通班。学生已学习了一个学期的高中化学知识,逐渐适应了高中学习的学习,但学生基础比较普遍较差,这第一学期还需要强化基础教学有目的拓展化学知识学习,大量开展习题训练课,以期望能尽早进入高中学习状态。
2、教材分析:
必修2是主要是学习基本化学理论知识,包括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有机化合物和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四章内容,第一章元素周期律统领整个高中化学知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查找工具,理解掌握元素周期表对学生学好化学至关重要,它是学习化学的基础。第二章是化学反应与能量,属于高中化学的基本理论,理科学生要特别在这里加大学习力度,打好基础,为高二学习选修4模块做好充分准备。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物,学好这里将来学习必修5有机化学基础就得心应手了。第四章是是化学学科与自然资源的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关注人文,关注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生活,激发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使命感。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1)建立基本的化学知识体系,认识更多的生产生活有机材料;(2)探究物质之间的反应,理解结构与性质的关系;(3)了解工业生产及化学反应原理,懂得利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工生产原理;(4)走进化学实验,体会化学实验思想和方法,注重实验操作的训练。
3、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初中化学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具体工作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做好课前的备课资料的搜集工作。然后,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后,再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
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每章的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积极、认真开展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能力。依据学校现有实验条件,在保证演示实验绝大部分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开展学生分组实验和课后实践。
3、做好综合实践,践行分层教学
(1)成立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培养特长生学习、探究化学的兴趣和能力。
(2)利用晚自习做好缺差辅导,确保每一个学生学习不掉队,力争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全面通过。
4、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教学业务能力
(1)学习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新课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每周的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时间,认真学习新课程教学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
(2)定时与备课组内的老师进行交流,解决有关问题。每个教学环节、每个教案都能在讨论中确定;与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活动,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一堂好的讲评课能够达到查漏补缺、开阔思路和提升学生能力的效果,而一堂随心所欲的讲评课只会令学生昏昏欲睡。如何才能使试卷讲评课达到最佳效果?下面我谈谈对试卷讲评的几点思考。
一、对问题的讲解有所侧重
讲课首先有一个为什么讲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对讲课的内在意图要清楚,明确目标应当是备课时首先要斟酌的问题,它既是一节课的起点,又是一节课的归宿。讲课的教学目标应由教师根据化学教学总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试卷上暴露的问题,有的放矢地确定。
确定讲哪些内容,教师课前必须精心准备,认真阅卷评分,做好成绩分析,统计好平均分、合格率、各分数段的人数的分布情况,统计好每题的得分率,了解每题的解答情况(独特的解法,典型的错误),等等。要找准学生对错的题是怎么样思考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会在这道题上出错?”找出学生在理解化学概念、化学规律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法方式上存在的缺陷。最好课前将试卷发给学生,了解学生对试卷讲评要求,掌握第一手资料。
例如:老师随意抽出30份左右的试卷,将学生犯的错误逐一登记。如第5题答案为A,有20人选B,2人选C,2人选D,还有6人选了正确答案,那么这道题老师必须讲,且要认真讲,特别要讲透B为什么不对。又如第6题只有极少数人选错了,那么这道题就没必要讲。登记学生解题错误的结果的目的是:哪些题目应该讲,哪些题目不该讲;哪些题目只需解释其中的一个选项就行。同时也还表明一份试卷真正要讲解的题量一般在三分之一到一半之间。照这种方法讲解试卷,能紧密地联系本班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解决具体问题。老师讲解有侧重,学生听课专注,效果显著,而且明显地节约时间。
二、重在解题思路方法的指导
对试卷进行讲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这份试卷的内容,而且是为了让学生对相关的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有较大的提高,遇到类似的问题,知道从哪里下手,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在评卷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解题思路的分析和引导,引导学生阅读题中的关键字、词、句,挖掘题中的隐含条件;或引导学生补充与题目相关的化学知识;或挖掘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或探讨题中的已知因素和未知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现正确的化学情境,建立化学模型,等等,让学生对要解决的化学问题建立清晰的化学情境。
例如:对于有关图像题目的讲评,重在讲解图象反映的化学过程和化学规律,从图像中提出对解题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答。对于化学计算题的讲评,分析化学现象,不仅要明确研究对象,而且要明确研究的是哪一段过程,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怎样。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具体的作用过程,可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分段研究,分析每一个阶段分别根据物体在各个阶段遵循的规律进行求解。对于一些实际问题能转化成理想模型的,尽量转化,以便运用现成的规律求解。总之,化学计算题的讲评要在化学过程的分析、方法的指导上下功夫,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意题目的拓展和延伸
讲评课上,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要透过题中化学情境的表面现象,善于抓住化学问题的本质特征进行开放性、发散式讲解。可以对化学解题思路发散———“一题多解”,可以对化学情境发散———“一题多联”,也可以对化学问题发散———“一题多变”,如将静态的化学情境变为动态的化学情景,或改变命题条件或将题目中因果关系颠倒,等等。由浅入深,步步推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四、注意课堂之后的效果
试卷讲评后,要抽检学生的答案订正情况,并要求学生将试卷保存好。典型的问题,要求学生收集在“错题集”中。然后,教师可以再设计几个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矫正补充练习,让易错易混淆的问题多次在练习中出现,达到矫正、巩固的目的。作业量要恰当,题目要有启发性,避免使学生陷入题海,穷于应付,否则效果只会适得其反。
【基金项目】湖南中医药大学教学改革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4-06);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基金资助项目(15);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基金项目(20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49-01
《医用无机化学》是高等医药院校医学院各专业一年级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实验技能,为学习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后续课程奠定基础,最终能够移上游化学科学之花,接下游医学科学之木[1],为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技术人才服务。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们针对目前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教学实践中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终保证教学的良好实施。
一、目前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结构和性质都是纯理论内容,比较枯燥。有些理论知识与医学知识和现象直接关联,另一些则不与医学直接关联,而是起着拓展和延伸知识体系的作用,但又必不可少。目前大多数教材中过多注重化学课本身的系统性,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内容过多,而缺乏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内容,教材内容太深、太难,信息量大,造成医学学生学习困难。而学校安排的学时非常有限,仅仅用32学时,将全部的理论都讲好是不太可能的,必须精简课程内容。
如果化学教师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仅无法在现有规定课时内完成教学任务,而且会使学生感觉和自己所学专业没有太多联系,严重泯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妨碍医学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影响了教学质量,所以必须采取适合该学科性质的、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材内容的设计
将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始终贯彻执行教育部教材编写的“五性”原则,即教材的科学性、继承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应性。但同时综合考虑医学院校专业的需求、教学时数偏少等各方面的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精简,对部分比较难的基础理论以及非绿色化学部分进行了删减,比如删除了共价键理论中的分子轨道理论、配位化合物中的晶体场理论,再比如对酸碱平衡中只保留对最简式的近似计算。同时结合专业我们增加了与医学相关的知识链接,供学生课外阅读使用。
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每个章节都增设了学习目标,以及与本章知识关联的“立体网络式”[2]的知识点连接网,并配套相应的开放式习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体会无机化学知识在医学相关学科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加深刻理解本章知识。例如沉淀溶解平衡与病理学中结石病的组成与形成、骨骼和牙齿的成分、解剖学中血液的成分、物理化学中的胶体的形成与制备等都设立了相关的问题,便于学生分组学习寻找答案,讨论后就可建立起关于沉淀溶解平衡知识的“立体网络式”知识框架。
三、教学方式上的多样化及与时俱进
目前高校理论课的理论课学时大大进行了缩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要求老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从仅用板书到多媒体辅助教学,到现在的翻转课堂,电子书包,微课程教学等,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充分利用好现在丰富的网络资源。
1.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有效、有度、有限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将文字、图片、影像和声音多方位共同表达某些概念、原理、定义、性质、特性、应用、事件、人物等[3],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难点知识,显著提高教学效果。精美课件的制作要求教师要有很好地搜集素材的能力和很高的审美设计观,课件可以充分展示教师的个性和魅力,制作课件过程能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例如分子结构的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抽象的基础理论知识,用Flash动画形象展现杂化的过程出来,并将整个分子的形成归纳为为三个状态(基态、激发态、杂化态)两个过程(激发过程、杂化过程),学生可以通过Flash动画可以清楚了解整个杂化过程,通过归纳可以深刻理解该理论,并在有机分子的具体实例中可以加以应用,雜化轨道理论这个难点知识迎刃而解。
2.多种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针对目前课时不断减少,网络资源更加丰富的现状。教师需要设计好教学思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采用PBL教学法,根据章节的学习思路,列出需要解答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资源自主学习,那么课堂讲解时就可以利用探讨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其中,教师进行引导、归纳总结,这样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再如“立体网络式”教学模式的利用,针对每个章节“立体网络式”的知识框架,设计出一系列与医学有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查找答案,让学生体会到本章知识点在其它学科中的应用,从而自己建立“立体网络式”的知识点连接网。例如讲解缓冲溶液时,人体各个组织的PH值是多少?可以人体中的中药缓冲系是什么?缓冲溶液在药物制备中的应用?缓冲溶液在生物体系中的应用?人在酸中毒或是碱中毒是哪些缓冲对在起作用,如何作用?等等围绕一个知识点可以提出其它学科相关的若干问题,学生通过解答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而且就可以自己建立“立体网络式”的知识结构。
3.充分结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视野,更好地理解医用无机化学所学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给出一些与所学知识联系紧密的问题,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利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措施,用缓冲原理解释人体自身对过度运动后产生的酸痛感是如何缓解的,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解释为什么用含氟牙膏刷牙就可以保护牙齿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就会很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寻找到答案,同时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医用无机化学中的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杨旭,李兰兰,贺建,季卫刚,李欣.医学化学理论教学方法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1):1000-1001.
[2]张晓青,黄莺,陈伶利,雷志丹,惠华英.“立体网络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9):760-761.
[3]刘昕,郑莆燕.高校多媒体教学研究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798):164-165.
作者简介:
布施定律: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钱或物质,你将会成倍地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你布施欢喜心,让他人衷心愉悦,你将会成倍地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你将会成倍地得到安乐。相反,如果你施加於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懮愁,你将成倍地得到这些报应。
不图报原则:这是布施定律的补充。这个原则是说:你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你越不望回报,你的回报越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例如类似的情况不知你有没有碰到过:一天你开车赶著去会见重要客户,路上看到一对年老夫妇的汽车爆胎了。你因为赶时间不想管,但又觉得必须管,於是你停下车帮他们换轮胎。你把轮胎换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笔钱表示感谢,你婉拒了老人家并且祝他们好运然後你继续上路。当你赶到约会地点,却发现客户比你来得还晚,而且客户很爽快地就和你签了协议。你会不会觉得很走运呢?但这不是运气,而是定律。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给大象(施)称重量,大家说如果再给大象加一条丝巾(回报),大象的重量会增加多少呢?
晚自习,是有坐班老师的。但不管是哪位老师的晚自习,化学李老师总是会来看看,他的时间不让写别的学科作业,其他学科的时间呢,李老师或多或少会占用。但幽默的他,偶尔也会讲一些让我们放松的题外话,让我们既烦他又爱他。
星期三是李老师的晚自习。
入秋了,晚风有点冷。同学们似乎也没有往常那么生机勃勃,还没上课,却已静悄悄一片。我带着满脸问号从后门走进去,原来是李老师坐在教室后面,正在辅导个别同学的化学作业。怕被他单独“辅导”,我几步并作一步急忙回到座位,安静坐下,慌忙翻开作业,在化学时间写完了化学所有作业。刚想翻其他学科的试卷,李老师静静走过来带着玩笑的口吻说:“有些同学在化学时间里写别的作业,看来作业太少,下次我多布置一点。”安静的教室一下沸腾起来,只听到大家异口同声地哀嚎:“不要啊!”
晚自习剩下最后三十分钟了。
窗户半开,秋风缓缓吹过脸庞,夹杂着丝丝草香,还有若有若无的虫鸣。恬静,清静,这时真是最适合背诵语文和英语学科了。
“等会默写化学,大家快背啊。”这一声熟悉的提醒打破我的安静时光,窗外的虫鸣也聒噪起来,微风也无法吹散我心里的厌烦。我被动地拿起化学讲义开始死记硬背。
正当我想要放弃背诵时,我的目光被同桌带来的巧克力所深深吸引,仅是看着,就觉得醇厚可口,彷佛苦中带甜的滋味在口中蔓延。许是我的眼神出卖了自己,李老师猜到了我的小心思:“如果默得好,我就奖励你巧克力!”我的心中顿时注入了无穷动力,继续背了起来……当我自信满满地把默写纸交上去时,我开心至极地对李老师说:“老师,巧克力我明天吃定了!”李老师也很开心,笑着点头答应。
第二天一大早,李老师在七点之前就到班了,发放昨天的默写纸,督促我们订正。我无意中看到他似乎总是紧蹙的眉头,微微暗黑的眼圈……李老师,每天都是最后一个离校,又最早地来校。他如同窗外的银杏,默默陪伴,伴我们成长。他还能猜透我们的小心思,给我很多鼓励,说话风趣幽默……李老师,其实很是可爱。
“错的挺多的呀,没有巧克力了哦。”
关键词:总结性 新课程 重要性 条件 形式
新课程教材每章都有《整理和归纳》,以树图形式系统展示了元素化合物知识,反应类型分类等内容,这是一种总结性教学的表达方式,它很好的帮助了教师教学,使学生清晰而简易的理解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总结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归纳和总结已学过的和某些未学过的知识,使知识点通过一条主线成为知识链。这种教学方法在化学课堂上,尤其是在复习课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总结性教学有哪些形式?怎样合理的将该方法应用在化学课堂上?现就近几年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总结性教学的重要性
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传统的灌入式和讲授式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教学课堂了,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化学教学课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总结性教学在这一变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首先对于教师而言,对知识进行系统巧妙的总结需要缜密的思考,这个过程使教学日臻完美,不但可以充实自己,成熟自己,还为今后教学留下一笔财富,教师之间还可以共享和借鉴彼此总结性的教学思路。教师主导作用绝不是将每个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方程式全都讲解给学生,而是列提纲、提重点,基础的知识要由学生亲自体会理解,从这个角度说,总结性教学正是教师主导的最有力体现。
对学生而言,总结性学习方法可以帮助他们系统而清晰的掌握知识点,并能进行较为轻松的运用。让他们用树图形式自己总结知识点,展览那些优秀的作业,这种方法激发了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某些差等生还重拾了信心,从此更坚定地投入后面的学习。
二、总结性教学的条件
总结和归纳是建立在一定知识积累基础上的,它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全面而系统的联系各知识点,不单是表面的书本的,更应挖掘隐含信息,当然,这并不是说将教学大纲以外的知识甚至大学知识拿来讲,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一缸,甚至更多水。我们不应只停留在知识的表面,而应不断地延伸和挖掘,这是总结性教学对教师最起码的要求。
再者,便是要从多角度理解和认识知识点。比如氯气和水反应,可以从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化学平衡、强弱电解质、氯水组成及性质等多角度进行分析,教师事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大胆设想,踊跃回答,共同总结,这比直接给予答案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总结性教学形式
总结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课堂上可由教师总结,也可以由学生总结,可以树图总结,可以圈图总结,可以分散知识点,也可以集中知识点,先就效果较好的两种方法重点介绍:
1.括号式
以有机教学为例,物质性质零散但都围绕结构展开,用大括号总结知识点既直接又容易识记,比如:
这种总结方式非常普遍,对教师而言容易讲解,对学生而言容易掌握和识记,而且事实证明效果非常不错。去年我将这种教学广泛应用于课堂,周期性地由学生总结知识点,如什么物质能够使高锰酸钾褪色,什么物质能使溴水褪色,边学边补充,在期末考试中,学生成绩有较为明显的提高,我特别留意了一下有机部分,凡是大括号总结式里出现的知识点得分率都非常高,所以这种方式很值得推荐。
2.树图式
复习课中我们经常用树图式总结知识点,它也是总结性教学的常见方式,主要出现在元素及其化合物章节中。如氧族元素单元小结,以硫作为一个中心,建立与SO2、SO3、H2SO4、H2S的树图关系,包含方程式、物质性质、彼此关系等多方面知识点,清晰而又直观。树图式不仅出现在总结性教学中,更在高考无机推断、有机推断题中频繁出现,应给予足够重视。
四、總结性教学的关键
好比串一串珍珠,要看怎样串才更漂亮。总结性教学也有它的特点和要求,而非一个大括号,几根箭头那么简单。
1.一定要全面。这是总结性教学最大的特点,它需要教师在课下做好充分的知识储备,课上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2.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也就是说,要尽量由学生自己来总结,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补充,比如总结什么有机物与钠反应可分如下几部来讲解:①利用钠与水反应引出问题②根据所学有机物前后顺序逐一思考,学生作答(乙醇、苯酚、乙酸)③进一步引申“什么官能团能与钠反应?”学生作答(羟基、羧基)④以大括号形式总结知识点:
3.尽量精简,概括性要强。从大方面入手,而后发散可方便记忆。比如化学平衡包含哪些解题方法,具体去讲,几周也复习不完,通过精简,可分如下几方面讲解:判断平衡状态、平衡影响因素、三行模式、等效平衡、图像等。该提纲为学生课下复习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性。
4.总结性教学要重视重复。古人云“读千赋则善赋”,化学学习中记忆的东西很多,只有不断重复强调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怎样去重复?我们知道,每节知识都会配套练习题,凡是在习题中出现了的知识点,就应该总结性的重复讲解一遍,久而久之,学生记忆牢固了,运用自然就灵活了。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论哪种教学方式,都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检验并完善。保证全面,留意个性,尽量精简,重视重复,相信新课程理念下,总结性教学会发挥出更有力的作用,使教学渐入佳境。
一、做一位有爱心的教师
当今的课堂是充满爱心、富有灵气的课堂。对学生没有爱心的教师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师走进课堂时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以饱满真诚的情感授课, 使用激励性的语言提问, 恰到好处的肢体语言, 及时的评价与鼓励, 是创造良好课堂的要素。教师在课堂上和颜悦色, 与学生心理相融, 情感共鸣, 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优良的个性品质, 有利于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教书育人是一项触及灵魂的工程, 知识的琼浆只有通过教法和情感等载体, 才能输入学生的心田。
二、结合乡土资源挖掘教材
结合乡土资源挖掘教材, 用学科魅力吸引学生。如工厂排放废气污染空气, 森林受到酸雨破坏, 城市拥堵的汽车产生大量尾气, 温室效应增强, 宜州龙江河铬污染使鱼大量死亡, 北方的黄色雾霾天气等, 通过这些典型而鲜活的事例鼓励学生学好化学。总之, 联系社会生活挖掘教材, 用学科魅力吸引学生, 使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 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 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 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学情, 结合目标, 结合学科特点, 大胆进行教材的整合处理,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例如, 在讲授氧气的化学性质时, 把“木炭、铁丝分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实验;又如, 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 增加探究实验, 让学生探究在敞开体系和封闭体系两种情况下锌和稀硫酸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另外, 在一年一度的中考复习中, 教师适当设计一些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完成学习任务, 可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例如, 在《物质的检验及鉴别》的复习中, 教师抛出问题:有两包白色粉末, 可能是氯化钠或碳酸氢钠, 请思考如何检验。随后请两组学生上台进行实验操作, 并描叙实验现象、检验的步骤及检验结果。让学生在动手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知识, 这样既能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功能, 将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紧密融合,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率。
利用实验进行教学, 很容易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既提升了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还增强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同时化学知识又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授课时, 教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课件或视频, 可开拓学生的视野。例如, 学习空气时, 教师播放工厂排放废气和城市拥堵的汽车产生大量尾气的视频, 以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对于一些比较抽象而难以理解的知识或污染严重而不能做的实验, 在教学中, 用多媒体展示, 可使一些理论概念形象化, 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如讲授“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时, 利用多媒体教学, 播放水分子拟人动画, 运用具体的数字和拟人化的手法, 说明分子的特征, 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适时渗透安全教育
学生对实验的热情最高涨, 但实验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件。例如, 本人在一节青年教师汇报课上看到这样的情况, 学生在做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分组实验时, 由于教师课前没有准备好每组学生所需的白磷, 而是让学生把一大块白磷夹到石棉网上进行切割, 两分钟的功夫, 白磷全部着火了。当时, 教室里浓烟滚滚, 有些学生被当时的情景吓呆了。因此, 在课改中, 我们教师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 一定要注意安全教育,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教会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同时, 可以适当渗透一些应对安全事故的知识。比如该教师在处理这节课的突发事件时, 就可以渗透一些灭火的方法以及火灾现场的急救措施和自救方法。
素质教育下的全面发展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终身学习等现代教育观念逐渐变为我们的教育实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升级换代明显加快,高考中的理科综合试题出现了研究性实验。所有这些变化,正在动摇着传统教育的根基,它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就是教师应该怎样应对这种变化,即中学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做研究。本文主要对学者型化学教师的素养加以探讨。
一、学者型教师的特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者型教师即专家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学者型教师除了有扎实的知识结构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外,观念新是学者型教师素养的核心。当今社会发展和我国目前教育现状,要求教育者要具备现代教学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同时,学者型教师要能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加以研究、推广,实现由“教书匠”向“学者型”的转化。因此,我们把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过硬、有现代教育观念、会科研的教师称为学者型教师。
二、学者型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
一般合格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实践知识,而学者型教师的知识不仅面宽,而且质上也很显著,他们不仅对问题的深层结构敏感,而且还能结合学科特点渗透科学方法论、创新精神、人文素养、科学价值观等。笔者认为,学者型化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应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
必须掌握大学化学专业所涉及的经典化学知识和教师必备的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化学与STS相关的知识。当代化学教育发展的新方向是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STS)相联系,其核心是全面反映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与社会的关系。学者型化学教师能结合人们最关心的健康、环境、资源、水源及食物等焦点问题展开教学,使学生能解决未来生活与化学有关的问题及生产、生活中碰到的化学问题。
化学作为中心学科的前沿知识。当代科技飞速发展,边缘学科层出不穷,化学与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使化学成为21世纪的中心学科。环境化学、生命科学、信息材料科学、能源化学、地球化学等都属于化学专业发展的新方向。学者型化学教师力争将教学与科技接轨,使学生的视野与思维更加开阔。
结合化学史渗透科学方法论。结合化学史进行教学,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现在知识的静态结构,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揭示其中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品德。
结合教材内容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学者型化学教师应结合具体学科知识,使学生对社会伦理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情感,从而培养起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度的创造精神。
三、学者型化学教师的教学技能和策略
掌握策略性知识是学者型教师进行策略式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在课堂上不仅关注“教什么”,“如何教”,还能有效地进行学法指导,并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能运用策略性知识,设计教学策略
一个经验丰富、教学策略掌握好的学者型教师,必须具备:①内容知识,即所教科目的内容;②课程知识,即有教学内容的组织设计思想;③一般的教学知识;④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知识,即教材、教法知识;⑤有关学生及其特点知识,包括智力水平、个性特征和学习风格等;⑥有关教育环境知识;⑦有关教学目的、教育价值等教育哲学方面的知识。其中⑤⑥属于策略性知识,即研究如何有效教的问题,是创造性的劳动过程。
2.课堂上教学实施学法指导,探究实验技能
学者型教师能针对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有效性教学,把握学生的学习风格进行个别教学,1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景进行针对性灵活教学,研究自己教学个性,进行创造性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会学生学习这是素质教育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是针对我国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世界各国都在深入探索教会学生学习的科学理论、途径、方法,作为学者型化学教师,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期施行学法指导,培养懂得化学基础知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在教学设计上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体现基本的学习方法。基本的学习方法很多,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这是教育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综合实践活动板块的一项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开发学习潜力具有重要意义。
化学以实验作为学科基础,实验操作与设计可培养学生大胆耐心的实践品质,果敢沉着的自信力,自觉自控的意志力,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并能养成尊重客观、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发现和创新的能力。探索性实验,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中,教师及时点拨、引导,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和活化,为发挥其思维潜能创造了情境。在我国教育转轨阶段,以新的视角开展实验教学,挖掘教材中探索性的实验,优化实践课教学过程,是学者型化学教师的当务之急。
3.课后反思能力
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学者型教师不仅要对自身的教育经验、教学策略进行反思、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而且还要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普遍规律进行反思。
四、学者型化学教师要适应现代化教育的要求
现代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是对传统教育的扬弃,并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过程。它作为教育自身发展追求的一个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特定的、质的规定性。学者型教师必须在理解素质教育的特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提高自己驾驭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作为当务之急。
1.素质教育的特点与要求
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教育的唯一价值取向和终级目标,造成学生片面、畸形发展,而素质教育以全面性、全体性、主动性为特点,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把考试当作最终目的。素质教育在指导思想上把重点放在学生个性和身心的全面发展上,在教学内容上十分重视教材改革,适应新科技潮流,吸收新科技成果,大力拓展受教育者的智力空间和思维广度,诸如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等21世纪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均应贯穿于教学内容之中。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研究法、发现法、情景教学法等的应用及最优化组合,提倡自学、贯彻启发、重视反馈。在教学组织上,改变单一的班级授课制,辅之以合作学习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等。
2.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信息化,经济的全球化,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影响整个民族生存状况的基本因素。这是向我国传统教育提出的最严峻的挑战,也是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教育摆在化学教学的重要位置,让学生学会创新是学者型化学教师的重要任务。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是:
具有创新意识,不因循守旧;喜欢质疑,爱独立钻研,敢于创新;想像力丰富,新颖独特,善于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思维能力发展较好,特别是具有较好的分析、综合能力;
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的创造性人格特征是基础。有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即教师要有创造性思维。学者型教师善于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中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能力形成最佳时期,为发展思维提供了条件,教师要善于诱导。
培养创新精神和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学者型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实践性强的特点,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要从根本上把学生的能力提高到一个较高水平,关键是教师主动创设适于学生创新和动手的教学环境。
3.要有使用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的能力
现在正进行以电化教育为标志的教育革命,学者型化学教师应努力探索和拓宽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的范围,把计算机带入文、图、声集成的应用领域,使教学过程得以优化。CAI软件是一种人工智能,在揭示化学教学的微观实质,展示化学思维的形成路径,描述化学思想的产生,化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等方面均有独到之处,而且还有利于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因为对未来一代,不在于仅仅是储备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获取知识的能力和速度有多大,获取知识的技术手段有多先进。
五、科研能力是学者型教师素养的重要内涵
科研能力是教师自身提高的重要能力,而且也是教师素养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指标。学者型化学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具备现代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了解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及趋势,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为依据,选择有价值的、可行性的、实用性的素材,运用调查、研究、提炼、综合、创新等方式,凡与传统的教育思想、目的、内容、方法及教育评价有关的教育领域都是研究范畴,都要身体力行,不遗余力地探索,不断总结新经验,构建新模式。
教育科研能力包括科研意识、方法和精神,它是教师科研素质的核心成分。它包括三个层次:对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认识能力和操作能力;教育理论的研究、教育研究方法的把握、教育实验设计等;创新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能力。
如果说一般合格教师在基础层次积累了大量与工作经验有关的知识。那么,学者型教师则强调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要丰富和完善原有的教育实践理论,知识明确化、理论化,提高自己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技能,发展自己的研究能力,而且要有意识地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将系统的科学理论操作化、策略化。并在此基础上,经过多次反思,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形成自己的独具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和教育实践流派,成为个性化的学者型教师。
【化学老师教学的工作总结】推荐阅读:
高中化学老师教学反思01-03
化学老师工作总结07-04
初三化学老师工作计划01-03
初三化学老师个人年终工作总结06-25
初三化学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07-04
九年级化学老师下学期工作计划10-20
化学老师颁奖词大全05-30
化学老师先进事迹06-10
初三化学老师对学生评语10-16
家长会化学老师发言稿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