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优化探究的体会(精选10篇)
一、更新了教育的观念,明确了教改的方向。
在没有一些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的教学如瞎子摸象,不知道所以然,也不知道教学和教研的方向。在我们的课题提出研究的方向后,我们有了教学的方向,并且为以后的教学和教研打下了基础。
二、做研究型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常反思,对教研反思。
教学中,有大多数教师能从自己的教学中得出一点有效的经验和反思教讯,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或不愿去捕捉这一灵感,故并能从经验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而经过我们的课题研究,我们能将经验上升为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三、在课题调查的过程中,注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和学生学习的探索研究,力求做到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实践性。
课题研究范围立足于个体差异,寻找学生学习成败的内在原因,针对我们农村初中环境,学生英语程度、层次不齐的情况,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英语的情况的调查,调查的方式多样,有问卷调查、个别案例试验训练等方式;调查的内容详细,特别是情感策略和调控策略的调查,他们改变了以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的忽略,调控策略正好起到了调节和引导的作用。
四、加强了与同事间的合作研究
一、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 学观念落后
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看, 其教学模式和方法等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 例如不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满堂灌”的授课模式、忽视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等。这些弊端势必会影响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使得阅读教学效果不甚显著。由于教学观念落后和僵化,在目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采取的只是单纯的填鸭式的阅读教学, 教学理念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另外,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效果, 不能根据学生的情况在教学上作出相应的改变。这种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弱化阅读教学效果。
2.教学教材被肢解
在传统教学观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和中心, 教师的普遍方式是对教材进行肢解式的教学。一般的模式是首先要求学生对阅读的文章进行注音、分段,然后通过分段式的讲解让学生僵硬地理解文章中隐藏的情感意义, 最后进行的是模式化的考试以测试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在这种教学方式下, 由于教师过于关注对教材的肢解式的讲解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僵化,不能深刻体会文中作者的情感内涵,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和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使得阅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化策略
1.教学理念上以学生为主体
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动机如何取决于一个人的理念,因此, 要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首先必须从正确的理念入手。在阅读教学中要树立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设计上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优化的安排。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学生才有可能真正激发语文阅读兴趣,进而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通过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进而培养初中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不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性的地位,对教学的过程、内容及程序等进行安排,为学生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和辅助工作,通过各种方式等促进初中生阅读素养甚至是整体语文素养的提高。
2.注重交流和教学反馈 。
在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等之间的反馈和交流机制。另外,要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 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诉求,让学生在交流中主动参与教学管理,使之更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兴趣,当然在其中要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此外,通过交流反馈机制的建立,教师能够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等,进而不断使得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变得更优化, 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要求。
3.注重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 。
语文教学不同于一般的教学,其更带有一种感悟、感情化的色彩,因此对学生感知能力的培养显得特别重要。在感知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要发挥正确的引导功能,通过教师的关键性点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其中的情感内涵,而不是像传统教学方式那样让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接受和学习。在自主学习中,学生会进行有目的、有兴趣的阅读,这对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情感感知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注意学生的感知能力是不同的,因此要给每个学生表达和展现的机会,而不能扼杀学生的感知和想象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阅读的课后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感知, 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将答案简单地告诉学生。
三、结语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目前的情况下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和改善的关键问题, 传统和已有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都不能很好地达到阅读教学应有的效果。要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对教学现状进行优化,增强教学效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这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但是,目前的情况是阅读教学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发挥的效果不那么显著,阅读教学观念落后、形式单一成为影响阅读教学发挥作用的重要阻碍因素。本文通过对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教学进行优化的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其不仅仅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基础技能的重要方式。通过阅读可以构建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初中生在感受语文魅力的同时,不断领悟文章的潜在意义以及主题思想,进而积极有效地去领会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内涵。通过不断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展现语文阅读独特的艺术与美学气息,能够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因此积极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实现初中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极大拓宽
初中阶段是人的阅读情趣培养的重要阶段,是奠定人未来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初中生在进行语文学习时,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去汲取文章中的养份,进而不断实现自己内在阅读能力的提升。受制于认知能力以及思维水平,多数初中生在阅读时较难对于文章的深层次含义有所理解,只有通过反复的阅读、训练,多思考,才能够读懂字里行间中深藏的思想情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建构,就是通过多种感官阅读,实现眼、耳、口、脑的并用,从而对文章内容进行综合分析与理解,这对于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极为重要。
2.实现初中生语文能力的综合提升
阅读是人们认识世界、感知外界的重要方式,通过文章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和生动准确的用词,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美丽,同时对于学生的精神世界也是有效的锤炼,可以全面激发初中生进行语文知识学习的兴趣。初中生心灵更为纯净,对于外界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快,通过阅读构建可以使得初中生在阅读文章时,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也更容易与文章思想产生极强的共鸣。在长期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初中生的阅读思维能力以及欣赏能力不断得到增强,个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价值取向也更加向上。因此语文阅读不仅仅是帮助学生去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也是对学生精神世界的洗礼。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大语文”观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维观念较为活跃的阶段,为了适应初中阶段的多元化、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应该积极树立“大语文”观,将语文阅读教学融入到生活和学习中,真正让语文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无时无刻不接受语文的熏陶。教师应鼓励学生们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阅读古今中外文学著作,不断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积极将课堂以外的古今中外阅读材料引入到阅读中来,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方式,真正将阅读作为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内容。著名教育家刘国正先生曾经说过,“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通过各种孔道使教学和生活息息相通。”这也就是说初中语文阅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局限于书本,而是应该走出课堂,跳出课本,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积极寻求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不断发掘阅读美,在阅读中穿插美学教育,给学生们带来多样化的教学感受。
2.以小组合作为基础。实现探究性阅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去迎合初中生的阅读需求,要全面了解初中生想要如何去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合理创建学习兴趣小组,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创设多维互动的学习氛围。通过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文章中的人物,进而通过模仿人物语言的表述,去领略文章中蕴藏的深层次内容。例如在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时,要求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研究孔乙己内心世界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用一句话表达《孔乙己》的中心思想。教师有意识在最佳时机将自己的理解隐藏,留给学生反思、探究的自由空间,可以促进学生语文阅读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小组合作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点明教学主题,阐述文章发生的背景,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各个学习小组成员就自己讨论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思考,不断提高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程度。
3.开展积极有效的激励、评价,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生争强好胜之心比较强,总是喜欢和其他人一争高下。我们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们的这一特点,在教学活动中加入一些有效的竞争活动,让学生们参与到活动中。对于学生们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比,对于表现好的学生予以奖励,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好胜心,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如可以在朗读中引入“谁读得最好”的竞争;在发言时,看谁的最有创意;在名著阅读赏析时,可以比谁对于名著相关知识了解的最多等。教师可以在口头语言评价上进行创新,灵活采用激励式言语评价、幽默式言语评价等评价方式,也可将口头语言的激励评价与体态语言的动作相结合,在学生们取得一些成果的时候,可以亲切地摸孩子的头、专注的凝望、热烈的掌声等,通过声情并茂的方式传递正面情绪,与学生们进行思想交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4.为学而教,把学习还给学生
现代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中心,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找问题,自主解决问题,而不是仅仅依赖教师的教授。因此,教师在课前要设计科学、有效的阅读引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引学任务的过程中对于教学内容有较深入的理解。教师应当给予学生先想、先做、先学的空间与时间,充分考虑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培养其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增强课堂阅读学习的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应该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引导方式,让中学生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以及精力进行阅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学的多种元素并应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不断对阅读材料内容范围进行拓宽,积极引进一些学生能够接受的阅读材料,如《红楼梦》、《战争与和平》、《平凡的世界》等古今中外名著,让学生们驾起自由之帆,尽情徜徉在语文阅读的海洋里。
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逐渐在观念上接受了探究性阅读的先进理念,并且运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
一、探究性阅读的概念
探究性阅读这个概念是由“探究性”和“阅读”两个关键词构成的。其核心是阅读,探究性是阅读活动采用的一种方法。阅读是“阅读者从书面语言获取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是个体内化意义的过程,学生阅读的主要任务是掌握经验,学会阅读方法和技巧,从而增长智慧并培养能力”①。阅读是读者和文本、作者之间独特的沟通方式和对话过程,过程和效果与读者自身的能力、采用的方式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初中生由于各种能力尚在提高之中,需要老师的引导、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这恰好是探究性阅读的特点。
按照《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探究是一种搜寻研究、调查和检验、提问和质疑的活动。《辞海》的解释是“深入探讨,反复研究,即探求学问、真理和探求本源,追根求源和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所以,探究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研究活动。
阅读活动综合体现了学生的语文赏析能力,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探究性阅读更重视研究性、个性化和体验性阅读等要素,是贯彻新课改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因此,探究性阅读是教师积极引导下的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讨论学习方式。
二、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特征
探究性阅读教学因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需要更重视个人的知识储备、理解力、感受性、生活体验等因素,必须清晰地把握探究性阅读的基本特征讲,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
1.把握好探究性阅读教学的问题性。将教学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阅读文本并尝试回答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活跃性,以创造性思维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
2.重视教学的过程性。重视探究性教学法的过程分为两方面:一是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全方位参与,一是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计划、执行、反思、评价和改进。过程是结果的有效保障,因此,探究性教学法更重视过程。过程体现学生的阅读体验、讨论积极性、理解和阐释的准确性、个性化的阅读快乐性等,是考评学生参与探究性阅读的重要指标。老师真正掌控这个过程是教学自评的关键。
3.保持教学的开放性。探究性教学法是对知识能力、认知能力、情感体验、个性表达、独特思考等诸多个体因素的一次考验,教师务必充分开发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以多种形式参与,真正检验能力,促进提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探究性阅读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探究性阅读教学法对教师有着极高的要求,必须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教学任务。
1.转变师生角色,打破常规教学模式。一般教学活动中,老师是教学主体、知识权威,学生是被动的学习者和知识的接受者。探究性阅读教学中,老师更应该扮演教学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指导者、评价者和参与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是整个活动的主要执行者②。这种角色转变更好地让学生从被灌输和被接受中解脱出来,在共同探讨和相互交流、讨论、分享中获得知识、阅读体验和审美享受。所以,探究性阅读教学活动体现了问题性、开放性和过程性的特征,要求老师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将讨论活动组织得张弛有度,使教学活动更自由、平等、有序。教师还是阅读的榜样,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能使指导、评价和塑造更具说服力。
学生的角色实现了转变与重塑,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性阅读中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体,不但探究和实践老师指导的学习方法和理念,以此完善自身的学习习惯和知识结构,还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初中生的学习惰性应该由此进行修正。
2.深入挖掘文本,制订教学计划,做好教学准备。初中生的阅读水平有待进一步系统开发,按照教材要求和已有材料,老师深入研究教学文本,结合学生各方面条件制订教学计划,为教学做好准备。
(1)有意留白,造成问题和惊喜。
文学作品中本身就有艺术性的“留白”,老师能否有意识地抓住这些要素,在探究性学习中给学生思考留下空间和必要线索,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在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之后,接着用“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结尾,让读者拥有更大的联想空间,作者和元二的友谊,西出阳关之后为什么没有故人了等问题都值得学生深入探究。在探究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联想,才能让教学生动,让学生兴趣盎然。
(2)寻章摘句,抓住文眼和结构。
抓住文学作品的文眼,充分把握好结构,是探究性阅读的重要方法。
首先,对关键词句的探究。阅读教学应该对文本的意义进行有价值的理解,分析文本离不开对关键词句的品析。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探究关键词“直”、“圆”等字,是理解诗句的钥匙。
其次,比较探究出新意。比较阅读是探究性阅读的重要方法和策略。如学习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把《少年闰土》、《风筝》作为延伸材料,让学生对比分析。在比较中发现问题、享受审美是探究性阅读的重要特征。
需要指出的是,探究性问题的提出不仅是教师的任务,既可以由教师直接提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探究问题,由学生自由挑选,又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与教学目标相关的问题,然后明确界定,还可以完全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然后师生共同选择最有价值的问题。当然这三种方式各有利弊,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主题难易度灵活选择。
探究性阅读教学法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通过对初中学生基础及阅读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设计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性问题和方式,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以此深化探究性阅读教学法对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这是教学任务,也是研究任务。
注释:
[摘 要] 英语阅读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不仅能够增加学生英语学习的输入,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分析人物性格、阅读文本与表格之间的转化、读书心得、续写文本、为细节的发现找依据、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等。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以及阅读教学方法的变化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
[关键词] 阅读;文本;形式;探究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如何能有效利用阅读文本最大限度地为教学和学生服务是英语教师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还是把语篇阅读教学分为两种:一种是精读的处理方式,细致处理字、词、句,深挖语言知识;另一种是泛读的处理方式,即提出一些问题,使学生能够横向与纵向地了解文本传递的事实信息。其实,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还可以想出其他的方法来开发利用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中,笔者还尝试了下面几种方法。
一、分析人物性格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人物的性格,不仅能深度体验文章的精妙之处,更是课堂教学中学生比较喜爱的环节。这不仅仅是因为学生比较熟悉这一类的分析(因为它与语文教学中的一些环节类似),更因为这个环节像是在破案――根据细节,收集线索,得出结论。例如,在9A Unit 7的Reading“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中有这样一段话:“I’m going swimming,” said Ben.“Do you want to come? Oh,you have to work,don’t you? What a pity!” …Ben watched Tom in silence.He became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Oh,please,Tom,” said Ben.“I can do it.I’ll be really carefully.I’ll give you half my apple.Wait,I’ll give you all of it.”
“Work?” said Tom.“This isn’t work.I’m enjoying myself.Does a boy get a chance to paint a fence like this every day?” Tom said,“No,Ben,I can’t.Aunt Polly wanted me to do it well.I’m the only person that can do it right.”
我们可以问学生:“What’s Tom like? How do you know that?” 我们还可以选出一些句子,让学生根据这些生动的描绘来概括人物的性格。了解人物性格之后,让学生生动地朗读这些句子,充分表现出人物的性格,这不仅让学生更能体会故事的生动,也能使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
二、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对于故事情节发展比较丰满的阅读文本,我们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去复述。为了完成复述,我们需要帮助学生理清故事的发展路径,教会学生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8A Unit 6
This is a story about two wise men―Zhuge Liang and Zhou Yu.The Chinese people have told it for many,many years.One day,Zhou Yu gave Zhuge Liang an impossible task.He asked him to make 100,000 arrows within ten days.” No problem,” Zhuge Liang said.” I’ll bring you 100,000 arrows in three days.”
Zhuge Liang asked his soldiers to fill 20 large boats with many straw men.In the early morning of the third day,Zhuge Liang’s soldiers sailed the boats towards the camps of Cao Cao’s army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The soldiers shouted and beat their drums loudly.When Cao Cao’s soldiers heard the sounds,they thought they were under attack.However,they could not see through the thick fog on the river,Cao Cao ordered his soldiers to shoot arrows towards the sounds of the drums and the shouting Zhuge Liang’s boats were soon full of arrows.Zhuge Liang’s soldiers then turned the boats around and shouted,“Thank you for your arrows,Cao Cao.” Zhuge Liang took all these arrows to Zhou Yu.There were more than 100,000 of them.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基本都能总结出大致的段落主旨。下面是学生归纳的段落大意:
Zhou Yu asked Zhugeliang to make arrows.Zhuge liang was preparing for borrowing
arrows.Zhuge liang was borrowing arrows on the river.Zhuge liang succeeded in borrowing arrows.学生学会概括主旨大意对于学生写作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可以根据主旨来扩展这一主题,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段落。从一个角度讲,学生能够高度概括段落的主旨非常有利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回答一些已经理解了的问题。
三、为细节的发现找依据
从阅读文本中找到需要的信息不仅是考试的需要,更是获取有用信息的需要。所以,教师要训练学生能根据需要发现细节,并能根据一些依据准确地捕捉信息。
“Our club will teach you how to build rockets.Then you can launch them into the sky,” a boy said.“Watch!” He took a rocket and launched it.The rocket disappeared into the sky.Linda and Leo were very surprised.“Will it go all the way into space?” Linda asked.“Of course it won’t,” a girl from another club shouted.“Our club is better.Come and join the Solar Power Club.”
“What do you do?” asked Leo.“We make wonderful machines.They only use solar power.Look!”
She took a toy car from the table and then used a remote control to drive it all around the playground.“It uses power from the Sun,” said Linda.“That’s amazing!”
Linda and Leo learnt about many clubs.After the fair,they felt very excited.阅读这篇短文后我们还可以问学生这样的问题:What made them surprised?What made Linda feel amazed? Why were they excited? 鼓励学生找到相应的动词和形容词,鼓励他们用一些生动的单词和短语来表现作者想表达的特征。
四、续写文本
有效地理解阅读文本为我们能准确输出信息打好基础。续写文本也是检验学生是否清楚故事情节并且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方式。
8B Unit 8
Mike: At 11:30 a.m.the day before yesterday,I was having lunch in our Forever Green House while our fridge was ordering food.Suddenly a light went on and a lot of food started to arrive from the supermarket: meat,vegetables,fruit,milk,and so on.“Stop!” I shouted at the fridge,but the food continued to come in…
下面是学生续写的故事:
I picked up all the food and put it back into the fridge,but it didn’t work.I was so angry with it.So I phoned the company to complain about the event.They sent a robot to my home and picked all the food.As return,they give me five dollars.I thought it was a good result.五、改写文本
为了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创造力,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改写阅读文本,可以改写开头,也可以改写经过,当然也可以改写结局。
在教学9A Unit 7 的“More Practice”马克?吐温的短篇“Tom and Becky in the cave”时,笔者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按照自己的思路,天马行空地改写故事,这令同学们大呼过瘾。下面是一位学生的作品:
When they got into the cave,they found a lot of information.They didn’t care the names and the dates.They wanted to find the gold.They went on and found the large stone,under the stone they found the map which they needed.They were so nervous when they saw some men walking towards them.“Run!Hurry!” Tom shouted.They tried their best to escape,but unfortunately they were caught by them.What happened at last? See my next work.六、读书心得
为了鼓励学生扩展阅读,笔者经常举办读书心得比赛。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文本认真阅读,然后写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这不仅让学生喜欢阅读,更是鼓励学生们学以致用,形成批判性思维,同时,还能充分展示自我。下面就是学生们读了英语教育周报上的一些文章写的读书心得。
Part 1
I have read an article about robots from the newspaper.The article tells us how important the robots are.After reading the article,I’m interested in robots.I think robots are human’s good helpers.The robots are helpful.They help people to do a lot of work.Engineers use robots to calculate.They can calculate at a faster speed than we can.Police forces use robots to help them look for dangerous items in buildings and cars.Some restaurants also use robots for cleaning the floor.In addition,some robots are better than doctors at doing their jobs.Part 2
Failure is the mother of the success.The inventor also failed many times.But he never gave up,and now he succeeded.His invention solved a big problem.And it made more people know that 780 million people in the world can’t get clean water.Therefore,if everyone makes a contribution to saving the water,the world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and more and more people will get cleaner water.If everyone tries their best and never give up,their dream will be realized.七、阅读文本与表格之间的转化
在9B Unit3 里面有这样的阅读文本,笔者利用表格和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层次,记忆文章的内容。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we need to take proper action.We should be different from many consumers and become “green consumers”.This means that we should only buy and use products friendly to the environment.We should also recycle as many things as we can.We can reuse things for the same purpose as before,or we can use them for new purposes.If we just learn to live in new and different ways,we can make a difference.Cutting down forests
Every year,we destroy nature by cutting down huge areas of forests.This makes the greenhouse effect worse because trees take in CO2 and produce oxygen.Cutting down trees also destroys the homes of the animals that live in our forests,and causes the surface of the soil to be easily destroyed by rain.This can result in floods and even more damage to the environment.Read the last part of the text and fill in the table.如果教师把阅读课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展示给学生,一定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学生们喜欢有创意的课堂,更喜欢有广阔的空间去思考并展示。只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并且勇于尝试,阅读课就会变成令师生都有幸福感的课堂。不仅仅“阅”读,更是“悦”读。
[参 考 文 献]
在英语高考中,英语阅读一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分值占40分,是所有题型中分值比例最大的一组题,是决定英语成绩优劣的关键之一。同时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外语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中学英语教学目标之一,也是高考英语测试的重点。下面就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给出我的几点看法。
一、了解高考英语阅读设题题型
知己知彼才能取得成效,先分析一下高考的设题类型。
1.主旨判断题: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分析、判断、概括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
2.内容细节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细节把握情况。
3.推理判断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结合文章所给的线索来推理判断。
4.猜测词义题:考查学生猜词能力,结合上下文的理解来推断词汇或句子意思的能力。
二、明确现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只有了解我们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才能才能对症下药,在英语教学中存在以下误区。
1.偏重语法教学,学生缺乏阅读兴趣,教师在讲解课本时大多关注的是对文章中的语法词汇的讲解,很少关注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这就将完整而有意义的文章分解成了若干个零散的知识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未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的主体性受到了严重的约束和压制,学生会逐渐对阅读教学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
2.在阅读教学中不做必要的语言分析,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采用了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教师先让学生预习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提问,一直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样没有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动力,而且,在此过程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语言分析。很多学生在阅读时,会有看不大懂文章的情况出现这主要阻碍是文章中的长句和复杂句,若是教师忽略了句型结构分析,那么对学生阅读提高的帮助仅流于形式,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
3.在阅读教学中不指导阅读技能,部分教师在讲阅读时,采用一问一答形式,这样组织教学虽然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考查,但是没有对学生阅读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点拨,致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知如何去捕捉有效信息作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
三、对症下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1.阅读情商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部分学生停留在“要我读”而不是“我要读”的状态,因此应培养学生的阅读情商使他们能持之以恒,这需要教师的爱心和智慧。
2.增加补充文化背景知识 文化环境对语言的使用具有重要的.影响,有时文章的理解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化背景才能理解,平时上课时可以利用英文报刊来增加和补充文化背景知识,近几年高考中,阅读题量逐渐增加更强调语言的应用能力,而英语报刊的内容多是原汁原味贴近生活,在知识范围、信息量、时代性、灵活性等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让学生能够获悉世界上最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让学生了解到西方国家风土人情、文化习惯等背景知识,很大程度上能够激发并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
3.培养学生解题技巧
学有法,则事半功倍。学而不得法,则事倍功半。因此培养学生解题技巧是重中之重。
第一,略读领略大意,在进行阅读时,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找出主题句,抓住文章的中心,了解文章的背景,了解作者的语气、意图达到整体的理解,获得文章表达的主要信息。
第二,查读给出why where when person event time content等问题,让学生迅速把握关键词,抓住文章脉络,提高阅读效率,旨在有针对性的寻找问题的答案,不必逐句阅读只需在文字上掠过,一旦发现相关内容停下进行标示,可以在高考中节省宝贵的时间。
第三,推测词义,在阅读中学生难免遇到生词和新的表达法和语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进行猜测,既提高了速度又形成了一种学习能力,使学生在高考猜词题处不会丢分。第四,遇到复杂句时要画出成分作出详细讲解为学生阅读扫除障碍。
4.精读泛读相统一
教师把课本精读与课外泛读相结合既可以培养学生语言功底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拓展学生知识面充分调动自身知识、思想、情感与作者心灵产生共鸣,达到快速准确阅读和理解的目的,真正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5.克服不良阅读习惯
学生有很多不良的阅读习惯在干扰者阅读速度和效果。出声读会影响到学生阅读速度因此在日常阅读中应努力通过视觉感官直接感知;指读妨碍了眼睛的运动严重影响阅读的速度限制大脑快速活动的能力,应养成用脑反映文字信息的能力;重读影响对整体大意的理解,可以采取遮盖训练法进行改正;边读边查也是一个不好的习惯,影响阅读理解还容易打断阅读思路并且对工具书产生依赖难以形成猜词能力。杜绝不良习惯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收获。
一、创设真实语境,激发生成动机
《课标》明确指出:“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的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在真实语境中理解和运用语言的机会。例如,教学仁爱版英语八年级Unit4Topic1Section C Rainforests时,在导入环节,首先播放一段视频“我是一只小小鸟”,自然地激活这个文本的知识背景,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对自然热爱的情感。而后,通过以下话语自然地导入新授内容,使对话内容符合英语表达习惯,更加地道,自然。T:Well,so do you like the video?I find a few students are sad.You all like animals,right?But where do birds live?Can birds live without rainforests?S:They live in the rainforests.Rainforests are birds’home.T:Do birds love their home?S:Yes,they love their home very much.T:So east or west,home is the best.But what are rainforests?通过问题,学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引出目标语言。在真实语境下进行有效交流,让学生感到自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以及对英语学习积极的情感,能激发学生输出语言的强烈的动机。
二、培养阅读习惯,增强应变能力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教育是什么?就单方面讲,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发现有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经常带有一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影响了阅读的速度和有效性。有的学生习惯用笔和尺、甚至手指进行点读;有的则习惯于边读边查字典.仔细查找每个词的意思以及分析词汇所充当的成分,和分析每个句子的结构;有的学生更加依赖于“回视”,不仅影响了阅读速度,而且不利于整体把握文本的意思;有的学生则通过翻译每个句子来帮助理解文本等。这些习惯既不利于掌握文本的大意,又影响阅读的有效性。学生在平时阅读时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用一种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阅读。在教学中,教师最好要求学生默读,而且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阅读策略,指导他们在阅读文本时,应学会迅速抓住文本的main idea.让学生阅读时用眼睛扫视阅读材料,利于阅读速度和有效性的提高,同时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限时”阅读的能力。限时阅读是训练学生阅读速度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有限时间内完成对文本的解读,能使学生加快阅读文本的节奏,集中精力并有效地获取文本信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习惯,使他们能应变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增强应变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三、优化词汇教学,习得推断策略
教师要避免在课堂上用大量时间设置语境,进行全方位的生词扫障,最后,学生对大部分生词还是毫无印象;或者过于强调词汇的重要性,而花大量时间讲解生词,用听写或考试方式来检测词汇学习的效果。这种脱离语境的词汇学习方式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生对词汇学习的兴趣也会打打折扣。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充分地利用各种听觉和视觉手段,以便能激发学生主动的体验式学习,这样可以使词汇更加形象生动。例如,在教学仁爱版英语八年级Unit4Topic1Section C Rainforests时,在读前环节,学生读图,预测What’s the features of rainforests?这个活动设计中,有些目标词汇会被学生给说出来:thick,wet,cover,surface,earth(在学习Section B时,已拓展联系:We share the same world with them on the earth),nowhere(在学习somewhere,anywhere时已延伸)。对于本课目标词汇control,指导学生通过文本上下文、前后句以及关键词来理解:They also help to hold the water when it rains and keep the water cycling。找出关键词hold,cycling,这样,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推词断句以及阅读能力,学生就会积极参与词汇预测活动中,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子来巩固目标语言:You must control your temper.He had a terrible temper,and sometimes he would completely lose control.但是,课前我们要能预测并判断出学生词汇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潜在困难。我们可以帮助指导他们使用汉英字典查找,扩大、拓展词汇量,培养学生的英语发散思维和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于目标词汇climate,wood的教学,可以通过一组有关气候或森林的图片知道学生观察,让学生猜测。学生会结合自己生活实际,和图片中各种气候特征,他们能猜测并推断出目标词汇所包含的意思。目标词汇reason可通过总结性问题来帮助学生习得推断词汇的策略:—Why do we need rainforests?–Rainforests can make the air fresher and cleaner/help to hold the water/control the climate/keep the beauty of nature/give us wood,food,fruit and so on.—Wow,we need them for so many reasons.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语言知识,而且习得推词断句的语言技能。
四、精心设计问题,渗入阅读策略
在阅读文本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对学生的阅读策略加以帮助分析与指导,并对阅读文本的过程给予一定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与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水平。阅读前,教师要适时进行相关的阅读方法指导,针对阅读文本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的问题,促使学生思考,必定能引发他们的兴趣,或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甚至在课前引导学生上网搜寻相关资料。在教学仁爱版英语八年级Unit4Topic1Section C Rainforests时,设计Why are rainforests the lungs of the earth?Why should we protect rainforests well?这样有层次性的思考题,并且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这样,都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或文化背景知识,从而帮助他们顺利阅读文本。在阅读中,帮助学生根据文章的文本特点,引导学生学会采用快读、略读、扫读、归纳等阅读策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首、尾段和其它段落的首句就能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学生就了解到本课的主旨是有关rainforests的作用:They are the lungs of the earth.They are cleaners.They are climate soldiers.They are beauties.接下来我再设计一些有层次性的问题,使学生能从表层理解转入到深层理解。Can you guess what the next part of the passage will talk about?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rainforests?通过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已有的点滴的生活经验,对文本的信息进行有效地逻辑推理和正确地分析判断,并且引导学生往较深的层次进行思考,便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以及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而且,要指导学生关注长、难句,提高理解文章的能力。这是培养学生的细读策略,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性的归纳。这样,把英语阅读策略融入到课本学习中,还有利于增强学生运用英语阅读策略的灵活性,使学生学会针对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任务选择恰当的阅读策略,从而增强英语阅读策略意识,促进了阅读能力的内化。
五、挖掘文本“生长点”,促进思维发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获取信息、理解文章,那培养思维就无从谈起。在教学活动中,除了要关注学生英语语言学习,能力策略的培养,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文本,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所以课前要做出充分预设与估量;课中要结合自身特长,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的“生长点”,以“学生智慧成长”需要为突破口,激发探究欲望,营造生态课堂。教学仁爱版英语八年级Unit4Topic1Section C Rainforests时,要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最后以“Why are rainforests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What should/shouldn’t we do to protect rainforests?”为“生长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根据文本信息进行推理和判断的能力,引导学生更进一步地、反复地阅读文本,去寻找有价值的线索,引发他们思考这个问题的文化内涵,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对阅读材料的再创造。学生为了获取信息,他们必须深度阅读,才能有下面这几种答案了:People cut down too many trees.The weather becomes worse and worse and causes fewer and fewer trees./We should use e-cards instead of cards.We shouldn’t cut down trees.We shouldn’t eat animals等等,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维,去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这样,英语阅读教学才是关注学生获取信息的过程,培养学生对主体建构的过程,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
诚然,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有机整合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必备的策略,促进学生积极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绝非易事。教师可以通过大量实践和探索寻找科学有效的阅读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在初中英语阅读能力上奠定自己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摘要:初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和重要发展阶段,而初中英语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英语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语言信息输入的途径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在阅读教学上,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有必要创设真实语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优化词汇教学,精心去设计问题,挖掘文本“生长点”等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武尊民.英语测试的理论与实践[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谢徽.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J].广西教育·B版,2011(02).
[4]陈则航,王蔷.一主题意义为核心的词汇教学探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3).
[5]董越君.高中英语阅读课中的词汇教学[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1(10).
[6]朱晓燕.英语课堂教学策略——如何有效选择和运用[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7]姚晟.农村中学英语阅读教学初探[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2).
一、 “生活化”教学,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1. 事件性引入,创造真实教学环境
事件性引入即把生活和社会中的事件与课堂教学相联系,使教学于真实情境下展开。这一生活化教学,让课堂教学更具语言交际性质,它不仅能够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课堂氛围,还能让学生体验真实的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节日活动,开展活动教学。在初中英语课本中,包含了一些国内外重要节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安排适当的节日活动课,如New Year's Day, Christmas Day, Mother's Day等。在教学中,师生共同收集与该节日相关的英文资料,或组织学生展开庆祝活动等。这样通过引进生活事件,让教学更具真实交际氛围,不但让学生能够用所学语言展开交流,还能够消除其紧张心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也能够从节日活动中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获得西方文化知识。当然,在引入生活事件时,除借助多媒体教具外,还有其他手段,如海报、漫画、报纸、实物、电影等。例如,在进行过去时态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5·12汶川大地震的图片做成课件放给学生看,然后问学生: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event happened? 这样,把学生放于模拟真实情境中,让其如身临其境一般,使他们在完成生活任务的同时,展开语言练习与交流,以实现教学目的。还可以通过交谈、角色扮演及讨论等形式,使学生于和谐、愉快的学习气氛中体验生活情感,增强语言交际能力。
2. 功能性引入,模拟真实生活情境
功能性引入即依据交际功能要求,将课堂变为语言交际场所,营造语言交际环境,给学生创造生活化的学习气氛,从而使学生主动探求,把握语言。这一引入的主要目标是将课堂创设成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拥有一定的角色或身份来完成指定的任务,以实现教学目标。为在生活体验与教学内容上构建联系,老师应依据阶段教学实际来设计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将话题、任务、结构、功能有机结合,功能性引入生活化的语言交际活动。例如,在教学7B Unit 3 Finding your way一课时,教师可根据某街道布局,借助课桌等把课堂创设成街道、商店、公园及医院等地点,向学生提供一种生活化的学习情境。然后进行角色扮演,如老师扮演路人向学生问路,使其于生活模拟情境中来把握问路知识及句型。问路时可以用到句型Excuse me,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 Where is ...? How can I get to ...? 等, 回答时可以说: Take along with this street, and ... is on you left. Go down this way. 等。然后在练习这一环节,教师可布置一个请客的学习任务,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各组中的学生来邀请同组的学生去自己家里玩,然后向邀请者描述家的具体位置,从而进行实际语言操练。尽管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习情境是模拟的,然而同学们扮演的不同角色却是真实的。学生在实际演练中,为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必须学会以所学英语知识来向其他人指路或问路。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亲切感,从而更好地把握语言新知识点,并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二、 教学“网络化”,实现学生学习互惠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英语课堂中实现“网络化”教学也变成了可能。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容量,拓宽学生的视野。同时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及时发表自己的看法,以便让教师获得教学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找出有效对策,从而实现学习互惠。
例如,在教学Traveling一课时,可以如此开展网络化教学:
首先是教学准备工作: ① 对学生展开调查,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名胜古迹; ② 制作一个相关的“Traveler”网页,教课前,教师将所收集与下载的一些旅游景点及注意事项等资料与图片,制作成不同专题放于该网页上; ③ 构建一个即时的网上聊天室,让学生及时提问或者发表看法; ④ 建立“在线帮助”,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旅游网址,以便查阅。
接下来是开展教学: ① 设计与天气及旅游的相关问题,以引出课题; ② 指导学生查看所制网页,显示网页上各个名胜古迹的专题知识,并让学生根据专题找出每一图片的地名,然后设置问题:你们愿意去这些地方旅游吗?花费时间是多少?可一天游遍吗? ③ 设置情境:假设国庆假期即将到来,你们想去旅游吗?让学生通过网页查找自己最想游玩的地方的资料,并根据要求按时完成; ④ 深入主题:我们在旅游时还需注意哪些事项?指导学生找出“Travel Tips”专题,然后进行交流、讨论; ⑤ 给学生布置小组作业,让他们在课后运用不同资料与图片去编制一导游手册,同时把手册以多媒体形式,如PPT等,亦或于网页BBS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并选出最优作品等。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胡集初级中学)
摘 要:多元智能包括语言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自我内省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基于新课改教学理念,以及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多元智能为目标,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与多元智能。同时,多元智能强调差异性、多元性、创造性以及开发性,所以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应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为主,教师引导和指导为辅,鼓励学生交流合作、创新思考、个性发展,不断强化多元智能。
关键词:初中英语;多元智能;阅读教学
一、激发创新想象,提升多元智能
在Imagining和Telling模块中,为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可以运用续编故事的方法,引导学生创新思考,培养学生语言智能、写作能力。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不同的思考方式,为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时,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思考空间,依托不同的画面、背景,引导学生创编故事,展开小组交流与合作,有效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表达能力、交流能力。
如,牛津英语8B Unit 1 Past and present这单元知识学习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学习运用一些新单词和短语。结合in the past与now中transport、environment、life这三方面的差异,展开对比想象和阐述,通过引导学生想象现阶段的生活越来越好,交通便利、生活富裕,展开交流合作,写作出一篇家乡变化的文章。其次,关于家乡环境恶化,河水污染,同学们也受到了自然的警示,也可以结合“Our ideal home”“Help the poor birds”的主题,展开联想与想象,激发学生写作空间,强化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提升学生的多元智能。
二、引导信息处理,培养多元智能
信息处理能力可以说是一种学习能力,客观事物都蕴含着自身的色彩、形状、特征等,通过视觉空间的获取、处理与呈现,转换为相关信息表现出来,这就是空间智能的作用。为强化学生空间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在Drawing、Numbers模块中,通过多媒体的`教学辅助手段,结合音频、视频等方法,创设英语阅读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和表达,强化学生对英语知识与事物的关联理解,激励学生展开视觉空间智能活动,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如:在学习7B Unit 1 Integrated skills相关知识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中描述Neil卧室部分的句子,并用笔记录下外国同龄学生房间里的布置、摆色,特别是摆色对应的数字等;其次,通过学生记录的关键词、数字,绘画出Neil房间的摆色,鼓励学生想象和设计,如设计活泼的动物、新颖的台灯等。又如展开听写记录,听一段英文短文,记录一位学生的日程安排,以此强化学生的数理逻辑能力等。
三、强化合作学习,开发多元智能
通过挖掘“work in groups”“work in pairs”模块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互助探索,展开多元互动的学习模式,强化学生语言智能、渗透智能与人际关系智能。合作方式可以有问题讨论式、角色表演式等。在合作学习方式下,生生、师生互动,优势互补,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在小组带领下,达到学习目标与能力目标。
如,展开对“TV Programmers”利弊的小型辩论,组织正方、反方与专家组,正方从live more colorful、study等方面辩论,反方从waste time、hurt eyes等方面辩论。通过合作交流、激励讨论,不断丰富学生知识,扩展视野,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与学习能力,培养多元智能。
四、融入音乐元素,激励多元智能
音乐是最美的语言。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为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适当融入音乐元素,激发学生音乐智能,强化学生创新思维与综合素养。音乐智能是指对音乐节奏、韵律、音调有感悟和直觉的能力,以及用音乐表达自身内心情感的能力。中学生活泼好动,处于青春期阶段,对音乐也有善于模仿和学习的潜能。所以英语教学课程可以借助songs、poems等,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融入教材或课外优秀的音乐资源,将教学内容与音乐融合起来,有效发展学生的音乐智能。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践行新课改教学理念,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思想,认真分析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知识能力与发展方向,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实践、交流合作、创新思考、集思广益,不断发展自身优势智能,完善不足智能,从而达到培养多元智能的目标。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类型及设计策略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2002期作者/朱永举本文总字数:4274字 朱永举(宝应县范水镇中心初级中学,江苏宝应225819)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活跃的思维过程,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不停地对视觉信息进行解码、加工和处理。教师需设计恰当的课堂提问,增加学生与文章亲近的机会,促进其对文章信息的深入加工和处理,提升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达到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在阅读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基本目标。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基本类型 依据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分类法,笔者将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分为展示型问题、参阅型问题和评估型问题。此三类问题的思维层次大体与布鲁姆的认知目标复杂性六个层次两两相配,提问者对三类问题答案的预知程度和作答者回答三类问题时对文章的依赖程度是不一样的。(见表1)1.展示型问题 展示型问题是为了促进学生对文章信息的识记和理解而设计的问题。教师预先知道学生作答的内容,学生作答时会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文章信息。在文章阅读的初始阶段,教师通常就文章中的词句、细节信息或篇章结构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识记或理解程度。这些问题主要是展示型问题,其答案一般是唯一的,学生凭借表层理解、短时记忆或快速查找文章使能找出答案。如,在教学《牛津初中英语》(以下所提到的教材都为江苏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故下文不再标注)8A UIut 5 Bird-watchers中的“Zhalong A special place”一课时,设计的问题“Where is Zhalong Nature Reserve? Whatkinds of animals live there?”便是展示型问题,学生可直接在文章中找到答案。2.参阅型问题 参阅型问题是在学生理解并获取文章的事实性信息之后,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教师围绕文章中有价值的、可以生发进一步思考的关键点进行提问。这类问题在文章中一般没有现成答案,教师也没有标准参考,学生作答时需在一定程度上参阅文章内容,同时结合自己的认知和经历,对文章信息进行提取、分析和应用。如,在教学“ZhalongA special place”一课时,设计问题“What do you thinkwill happen if people change the wetlands to makespace for farms and buildings? Why?”学生需要基于文章信息,并从个人生活经验出发作出合理解答。3.评估型问题 在文章处理的最后阶段,为了增进学生对文章话题的熟悉程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教师通常需要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对文章话题进行拓展。这类问题基本上在文章中找不到答案,学生通常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结合逻辑和情感得出综合性的评价和结论,因此笔者称之为评估型问题。如,在教学“Zhalong A special place”一课时,设计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the Birdwatch-ing Club?”这类问题一般可以为学生提供运用所学语言表达独立看法的机会,因此对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其深层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探寻不同问题之间的合适比例,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内容。问题的类型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语言水平、教学进程等多种因素来确定。就教学目的和内容而言,对于要求掌握事实、规则和动作序列的内容,宜多使用偏重于识记和理解层次的展示型问题:对于要求掌握概念、模式和抽象理论的内容,宜多使用偏重于应用和分析层次的参阅型问题。就学生的语言水平来说,对于初一学生,使用认知复杂性较低的展示型问题更能促进学生的参与和教学目标的达成。就教学进程来说,能力提升比基础训练需要更高级的思维活动,所以综合和评价等认知复杂性较高的评估型问题在能力提升阶段,尤其是在初三中考专项复习阶段,应该设计得相对多一些。因此,在设问之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和问题的认知复杂程度,然后设计适切的问题,并选择最佳的序列组合来达到提问的目的。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设计策略 在完整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展示型问题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必需环节,在三类问题中通常占有较大的比重:参阅型问题能促进学生对文章信息进一步处理、吸收和内化,应该占有一定的比例;评估型问题是围绕文章话题的拓展延伸,对语言和思维要求较高,在数量上应该适当控制。1.展示型问题的设计要“精”而“活” 为了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需要根据“基于文字的语言因素和与文字相关的图片、表格以及通过图片所展现的人物特征、行为、动作、表情等非语言因素”„设计展示型问题,对文章进行多形式、多角度的分析和梳理。所谓“精”,即提纲挈领,切中要害,能较容易地勾勒出一个框架来。例如,针对9A Unit 2 Colour中的“Colours and moods”一文,教师可以设计“Howmany kinds ofcolours are mentioned in the text? Whatare they?”这一问题,梳理出“Calm colours/Warmcolours/Energetic colours/Strong colours”,从而使文章框架清晰可辨。所谓“活”,即要拓宽文章信息转换的角度,增加文章信息转换的维度,提高思维含量。教师需有效挖掘文章中的主干线索并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而不是“肢解课文,零敲碎打”,使学生“见木不见林”。要帮助学生有效梳理文章信息、把握文章的框架结构、概括主旨等,使学生较高层次的阅读微技能得到有效渗透和训练。2.参阅型问题的设计要“足”而“真” 在充分展示文章内容之后,教师需设计足量的基于文章又高于文章的参阅型问题,供学生进行语言实践训练。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增加参阅型问题的数量,促使学生提供句子更长、句法更复杂的答案,从而促进其语言习得。Nunan的研究表明,当教师使用参阅型问题时,学生使用的语言会更复杂,更接近自然环境中的话语。[2]因而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以学生的真情实感为基点,将文章内容和学生的已有认知相结合,实现文章信息的吸收和内化。在回答参阅型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基于已获取的文章信息,通过参与、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主动积极地进行较高层次的语言实践活动。如,教学“Colours and moods”,教师在引导学生梳理并理解“what colours can do and what characteristicsthey represent”之后,可以设计:(l)How do you feelwhen you see orange?(2)What are your characteris-tics?(3)What is the best colour for you? Why?此类问题将文章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结合,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地回归文章,参阅文章,经过分析、比较、归纳、推理和反思,在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中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3.评估型问题的设计要“实”而“准” 评估型问题大都是与文章主题相关的拓展性问题,要求学生就文章的某个事件或主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通过对主题的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形成正确认识,培养积极情感,因此评估型问题是培养学生深层思维能力和正确情感态度的有效途径。评估型问题的设计要避免大而空,如“What haveyou leamed from the passage?”“What comments doyou have on the topic?”等,而是要选准切人点,小而实在,使学生在参与讨论时的思维更加严密,语言表达更加精准。此外,评估型问题的设计不能偏离文章作者的真实意图,否则就失去了主题拓展的意义。评估型问题一般须围绕文章话题展开讨论,增加学生对话题的熟悉程度,教师不作语言输出形式和内容上的明确限定和要求,学生自由表达观点,言之有理即可。如,教学“Colours and moods”,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之后设计:“What are thecolours ofour school? How do you feel?”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则较为适宜。此类问题设计不宜过多,否则,课堂中基于文章的阅读活动就会减少,从而使阅读重心偏移、本末倒置。4.三类问题的设计比例呈“金字塔”结构 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语言水平、教学进程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问题设计,使其在类型和数量上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但就总体而言,文章处理阶段设计的三类问题的理想比例应呈金字塔形结构。基于信息获取和一般理解的展示型问题是文章处理的基础,置于金字塔形结构的底部,构成金字塔形结构的坚实根基;基于信息筛选和分析判断的参阅型问题是文章处理的深化,置于金字塔形结构的中部,起着承上启下、不可或缺的作用;基于综合推理和评价判断的评估型问题是文章主题的拓展升华,构成金字塔形结构的顶端。三类问题对促进学生的文章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连续递进的完整过程,三者呈序列发展,缺一不可。三类问题所固有的复杂程度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语言能力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经过更加复杂的思维和语言加工过程,才能保证语言输出的质量,因此在问题的数量上是逐渐减少的,其大致的比例为6:3:1。参考文献: [1] GRELLETF.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 [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1.[2] NUNAN D.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M].London: Prentice Hall, 1991.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优化探究的体会】推荐阅读:
初中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探究02-19
初中英语阅读和写作教学策略09-10
初中英语优化教学途径02-20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探究12-18
浅谈初中英语如何进行优化教学06-12
农村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策略06-17
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探究12-14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03-27
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策略09-30
初中英语单元话题作文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