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研修心得

2024-12-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辅导员研修心得(精选11篇)

辅导员研修心得 篇1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有幸于2010年11月21日—27日在赣南师院参加了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十六期高教优秀辅导员高级研修班,非常感谢学院领导给我这样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让我和全省来自不同院校的优秀辅导员们共同学习,探索。在为期5天短暂而充实的学习中,通过听取专题报告、分组交流讨论、参观、案例分析等形式,对当前高校如何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学生工作中的热点、疑点问题进行了学习和探讨,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收获。

学习内容:

本次辅导员研修班围绕着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以及幸福观与辅导员工作这些主题开展培训。专题报告主要内容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做好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强调教育的根本目的、明确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任务、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学生寝室工作思路、辅导员的幸福观、正确认识辅导员工作、辅导员的幸福方法等。这些报告和交流,使我们这些年轻的辅导员能够更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分享了专家的宝贵工作经验,解决了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深化了对当代大学生的认识,掌握了当代大学生的主要特点和思想动态,经过几天紧张而有序的学习,圆满的完成了全部的学习,交流等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收获:

首先,通过学习,我真切感受到了辅导员工作所承载的使命,感受到了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辅导员这一工作的认可。我认识到辅导员工作不仅仅是管理好学生、服务好学生,更是教育好学生、培养好学生的工作。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因此,扎实的做好辅导员工作,对于培养合格的大学生,我们每一位辅导员都肩负着非常重要的工作。其次,这次培训,专题报告水平很高,(山东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方宏健教授、赣南师院孔刃非教授、2008年全国十佳优秀辅导员孙雅艳老师给我们授课)具有非常强的业务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到寝室文化建设的若干问题;从辅导员工作的任务到辅导要如何成为学生生活、学习、就业的心理咨询师、引导师、就业咨询师。既有政策宣讲也有案例分析,既有理论指导,又有时间经验的介绍和交流。让我补习了更多的教育理论知识,提高了教育理论修养和学生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让我对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如何定位工作态度和方法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也必将提高我预见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聆听高水平的报告,分组讨论、交流、案例分析等形式,获得了大量丰富而有价值的信息。通过吸取其他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成功经验,极大的开阔了视野,激发了灵感,启迪了智慧也坚信了信心。

辅导员研修心得 篇2

1. 社会转型视阈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高等教育的办学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 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 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 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 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1]如何做好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 对于全面落实中央16号文件, 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具有重大意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科学, 是科学就有规律性, 就需要专门研究, 专人来做。高校辅导员队伍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辅导员的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有相当一部分辅导员缺乏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虽有工作热情, 但缺少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研究能力。还有一部分人存在临时观念, 缺乏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专业思想和职业意识。因此, 集中各个方面的教育培训资源, 建立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 切实加强对辅导员的培训, 以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是十分必要的。

2.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选择的内在要求。

如何达到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 这是一个涉及具体实践维度方面的问题。立足专业化内涵的讨论, 专业化途径的探索是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不断深化过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是高校辅导员职业逐步发展成专业的社会过程, 在此过程中, 辅导员不断接受专业的培训, 在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拥有专业的知能, 形成共同的辅导员专业伦理和规章制度, 建立专业的高校辅导员协会组织, 达到专业自治。[3]

高校辅导员工作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职业指导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许多领域, 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高校辅导员需要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工作等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但又不是这些学科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简单拼凑和机械相加, 而是需要在系统掌握这些学科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 依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特殊规律和具体实际, 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综合运用。要胜任这项工作就必须经过专门的系统教育和培训, 依托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 建立和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规定自2006年起参加工作的专职辅导员必须取得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证书方能上岗。到2010年, 完成辅导员的轮训工作, 使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有明显提高, 培养和造就1000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一定国内影响的专家。[4]

3. 与国外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行会制度比较的结果。

高校辅导员协会组织的成立是考量辅导员专业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行会制度有利于加强辅导员职业伦理的塑造。行业协会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旨在促进行业发展、规范行业秩序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在西方发达国家行会制度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而我国高校辅导员协会制度刚刚起步。以美国为例, 美国高校人事协会 (ACPA) 、全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 (NASPA) 、全国女院长、女行政官员和女顾问协会 (NAWDAC) 是三类主要美国高校学生事务专业人员的协会, 他们的成立和发展为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在具体理念、责任担当和角色定位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先后经历了“学生人事”模式 (Student Personnel) , “学生服务”模式 (Studen Services) , “学生发展”模式 (Student Development) , SLI (Student Learning Imperative) 模式。[5]

2007年9月, 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被批准为教育部首批2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之一, 2008年2月26日首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在复旦大学开幕。这些新举措的出台, 必将催生中国高校辅导员职业协会的成立。2008年7月1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成立大会在山东大学召开, 这是首个全国性的高校辅导员的学术团体,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分会章程》, 专业性组织的建立和章程的通过是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二、教育部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图景研究

1. 基地建设高校优势。

南京师范大学是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的唯一一所依托高校, 学校是省重点高校, “211工程”重点大学, 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于1992年就被江苏省教委列为省重点学科, 1994年起被江苏省政府列为省重点学科, 2005年该学科所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又被评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 省政府每年投入100万元加以重点建设, 同时,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也于2006年被省教育厅列为省品牌专业。

依托相关学科, 学校在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和学位进修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早在1985年, 该校就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 主要培养高校辅导员。其中, 85级、90级、91级3个年级的学生都是江苏省高校从二年级的本科生中选拔推荐入学的, 毕业后, 全部回到学校担任辅导员;1993—1994年, 开办了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班, 专门招收高校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1999年起, 受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社政司的委托, 开办高校“两课”硕士班;2004年起, 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高教硕士班, 其中, 有不少学员就是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高校辅导员, 有相当多的硕士学位论文就是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专题研究;2006年, 又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辅导员) 专业的高教硕士班, 主要招收高校辅导员。同时, “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设在南师大, 负责组织全省高校教师包括辅导员的在职培训, 并且每年暑期都要专门举办一期以申报专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系列职称的高校教师为对象的专业理论培训和考核。通过这些办学实践, 该校在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和研修方面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2. 基地立体培训模式探究。

(1) 搭建知识传授平台, 注重体现专业特色。

上岗培训、日常培训、研修培训相结合。对2006起新录用的专职辅导员进行上岗培训, 着重引导他们认识辅导员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增强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职业意识;对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高校辅导员进行专题性的日常培训, 使他们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某一工作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 尽快成为该工作领域的能手。主要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培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专题培训;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就业指导专题培训;组织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实际操作能力和研究能力的高校辅导员骨干开展专题研修培训, 使他们尽快成为某一工作领域的专家。根据目前情况, 主要开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修;大学生职业指导专题研修, 在此基础上, 逐步拓展内容、形成系列专题, 提高研修水平。

着力抓好课程建设, 切实保证培训质量。根据培训目标, 按照培训内容的内在结构, 科学设置培训课程。逐步建立和完善包括系统理论课程、专题研究课程、技能培训课程在内的培训课程体系。成立由相关学科专家、教授牵头的课程组, 有计划地开展课程建设, 制订课程教学大纲, 编写培训教材, 制作相关课件。组织教师积极参与教育部统一指导和协调的全国辅导员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把辅导员学位进修的专业方向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点的重点课程加以重点建设。把培训教材作为学校重点教材建设项目, 拨出专项经费资助出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努力提升培训水平。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基础, 整合全校相关学科的师资力量, 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辅导员培训师资队伍。高度重视师资队伍的继续培养和业务进修, 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支持。聘请校外兼职教师, 从具有较深理论功底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关党政部门的负责人、兄弟院校的党政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优秀辅导员中选聘兼职教师。

(2) 构建研修深造平台, 进行可持续性培养。

攻读硕博士学位。在南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点中设置“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方向, 专门招收具有本科学历、在辅导员岗位工作2年以上、有志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高校在职辅导员, 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辅导员队伍的骨干;在南师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点中设置“高校辅导员工作理论研究”方向, 专门招收具有硕士学位或讲师以上职称、在高校辅导员岗位工作3年以上、有志于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理论研究和组织管理工作的高校辅导员骨干, 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专家和带头人。

高级专题研修。组织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研究能力较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带头人, 围绕高校辅导员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以科研课题的形式, 开展专题研修, 并争取将有关课题列为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学术水平, 推动辅导员工作创新, 努力做到出成果, 出人才。

出国考察培训。组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带头人出国参观考察, 听取专家讲座, 开展学术和经验交流, 以开阔眼界, 借鉴国外教育和管理的先进经验, 推动辅导员工作的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3) 创建资格认证平台, 强化实践培训环节。

基础理论课程培训。由“江苏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负责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基础理论课程培训纳入辅导员培训体系。对申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副高级、中级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进行包括高等教育学、高校教育心理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概论专业等三门课程在内的基础理论课程培训, 以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理论素养。根据我省有关规定培训后经考核合格者, 方可申报相应职务的任职资格。

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根据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的内在要求和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需要, 积极创造条件, 开展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培训, 以提高辅导员有关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的专业素质, 鼓励和支持他们参加国家有关部门统一组织的考试, 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以推动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进程。

(4) 打造多校联合平台, 促进辅导员校际交流。

充分利用本校的实践培训条件, 建立综合性的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实践基地。利用南京地区尤其是南京仙林大学城高等学校集中的优势, 在河海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天学院等院校建立一批辅导员培训实践基地, 逐步形成一个包括各类院校、各有特色的实践基地网络。精心设计实践培训计划, 根据培训班的具体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和时间安排, 组织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挂职锻炼和学习考察等实践培训活动。

3. 教育部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保障措施。

保证经费投入。把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经费列入学校预算, 计划每年投入经费50万元, 主要用于购置培训设备、教材与课程建设、教师业务进修、学员业务实践、购置专用图书资料、建立专门网站等。

优化物质条件。保证辅导员培训和研修所需要的各项物质条件, 做到“优先安排、保证需要, 专门配备、逐步完善”。

加强组织领导。把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作为学校党委的重要工作, 列入学校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建立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与指导委员会, 统一组织和协调基地的建设工作, 定期检查培训工作。坚持请示汇报制度, 定期向教育部思政司、省教育工委和省教育厅请示汇报工作, 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指导。

三、教育部南师大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1. 培训模式研究与现实状态存在差距。

目前江苏省高校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理论研究型师资力量雄厚,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有教师17人, 其中, 教授8人, 含博士生导师3人, 副教授6人。在学科研究方面具有扎实的基础, 但面向基层辅导员进行辅导员实务培训师资力量还很欠缺、实务教材缺乏。随着当下辅导员工作内容的扩展与素质能力要求的提高, 辅导员培训与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均需要发展。目前的辅导员工作培训内容虽然涉及到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心理咨询, 以及党团知识等方面, 但1—2次讲座是难以把每个专题介绍清楚的, 仅仅是入门而已。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就必须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的基本素养并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分析社会思潮与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 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咨询理论、方法和指导学生开展多种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能力。[6]

目前辅导员中44.4%的对培训“马克思主义理论”需求强烈, 53.5%的对培训“思想教育理论与方法”需求强烈, 70.6%的对“心理咨询理论与方法”需求强烈, 62.0%的对“管理知识与技能”需求强烈等。[7]基地建设的主管部门可以根据辅导员的实际需要来系统地设计培训内容与课程, 不断提高他们的角色素质与胜任能力。在培训与教育方式上, 除了原有的集中培训、专题讲座方式外, 尽快启动专门的高校辅导员专业硕博士学位课程, 对参加课程系统学习并考核合格的同学计算相应学分。

2. 基地建设交流平台的打造相对滞后。

一是案例实证交流欠缺。基地建设培训模式中目前还没有建立典型工作案例库, 应尽快建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库, 对案例进行分类整理, 辅导员在专家指导下对案例进行集中研讨和剖析, 研究新时期大学生思想发展规律, 通过设置菜单式主题讨论环节、案例研讨、辅导员论坛等多样化的交流方式使辅导员在交流中分享工作经验, 加强辅导员工作实务能力。

二是科研立项机会较少。辅导员的科学研究能力不强一直是困惑基地建设的一个方面, 庞杂的事务性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性, 使得辅导员难以抽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专业性的科学研究, 更不用说是争取科研课题的立项。基地建设应面向辅导员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创新研究”科研项目, 贴近辅导员工作实际, 包括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研究、大学生先进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等方向, 通过具体的科研实践拉动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是网络交流平台建构。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已经不是新鲜事物, 在当前信息与网络相当普及的情况下, 面对大学生摄取信息渠道的快速化、便捷化形势, 辅导员同样面临着摄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挑战。在面向广大学生时辅导员往往是一对多的交流形式, 即使是教育部规定的专职高校辅导员的配备比例也是1:200。各个辅导员更愿意借助网络与学生构建交流平台, 各种各样的学生工作网站、BBS论坛、辅导员博客 (BLOG) 应运而生。可是属于辅导员自身的交流平台特别网络交流平台打造相对滞后, 辅导员网络平台可以涉及辅导员的工作实务、具体生活、情感交流、学术研究、资源共享等多个深层领域, 加深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 加强基地与辅导员之间的情感互动。

3. 高校辅导员出路制度设计单一。

长期以来, 我国高校将辅导员的发展方向主要确定为两个方面:一是党政管理干部, 二是业务教师。辅导员的出路一般有两条:要么放弃所学专业, 专心于学校党务或行政事务管理;要么离开所辅导的学生, 潜心于专业教学与研究。这种制度设计将辅导员定位为一种过渡性角色。

二号文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出路问题作出详细表述:“要统筹规划专职辅导员的发展。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 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 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8]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规定:“从事学生辅导员工作一定时间并且表现突出者, 如选择教学科研岗位工作, 学校应安排其一定时间的专业进修。对愿意从事社会工作的其他同志, 学校要积极向外推荐和输送。努力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大循环’。”伴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 出路机制问题会在在地建设的实践中解决。

4. 海外进修项目启动较晚。

我曾比较过中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发现严格的职业准入、完善的制度设计、辅导员的专业细分、良好的教研能力是国外辅导员队伍的优势。启动海外研修、开展学位进修, 可以为辅导员提供广阔的研修深造空间。吉林省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以东北师范大学为依托, 现已启动英国胡佛汉顿大学、佩斯里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日本九州大学作为首批海外研修基地。[9]目前江苏省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还尚未启动类似项目, 促进国内外高校辅导员职业间的交流与学习势必成为一种更有效的职业形成措施。

摘要:自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16号文件以来,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路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 目前已有的观点, 主要集中在专业化途径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本文立足于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建设, 对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路径进行实践维度的探索, 认真梳理和审视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建设背景、具体措施、前景展望等问题, 力图深入推进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路径,基地建设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8-26.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4.

[3]史慧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理论诉求[J].江苏高教, 2009, (4) .

[4]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2006-7-30.

[5]李莉.美国学生事务管理历史演进及制度解析[J].南通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7, (4) .

[6]林泰, 彭庆红.清华大学政治辅导员制度的特色及其发展[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3 (6) .

[7]数据来自中国高校辅导员俱乐部思政在线.http://xzf.2000y.net/mb/1/bigclass.asp?depid=3491&bigclassid=10477.

[8]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建设的意见. (以下简称二号文) .2005年1月教育部颁发.

辅导员研修心得 篇3

7月4日上午,由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广西师范大学)承办的2011年广西高校辅导员骨干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隆重举行,来自全区42所高校的55名一线骨干辅导员参加了开班典礼。广西高校辅导员骨干高级研修班继续采取“京桂帮扶”模式,7月3~5日学员在广西师范大学开班培训,7月7~14日到北京科技大学参加培训考察。这种“游学式”的培训实现了辅导员培训在更大区域中的资源共享与互动。参加此次骨干研修班的广西高校辅导员骨干有机会踏入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首都高校,与我国一流高等学府的辅导员骨干进行研讨交流,同时学员还进行了社会考察,开拓了眼界,互通有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参加研修的学员称,此次研修是让辅导员们从现实范例中发现教育规律,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方法。

7月24日、25日上午,2011年广西高校辅导员第一期、第二期岗前培训班顺利结业。来自全区65所高校的257名专职辅导员参加了培训并获得了结业证书。培训班分为两期,第一期面向区属普通高校和独立学院;第二期针对区高职高专院校和成人高校。在为期8天的培训中,学员既聆听了教育部思政司思政处徐艳国处长以及来自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梧州学院、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的领导和教授做的精彩专题报告,又参加了考验意志与团队合作的素质拓展训练,进行了小组讨论和工作经验交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经过8天的集中培训,各高校的辅导员们一致认为,这样的培训收获颇丰,使他们有了正确的人生定位和职业规划,基本武装了处理学生事务的头脑,增强了工作信心,为今后的工作和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唐仁郭教授在结业典礼上概括了本次培训班的特点。第一,教育部、区教育厅、广西师范大学和全区参加培训的高校领导及学员都十分重视此次培训工作。教育部思政司思政处徐艳国处长出席了培训班开班典礼并作了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形势与任务》的首场报告。第二,各高校报名积极踊跃,学习主动性高。共有7所高校的报名人数大大超出了分配名额。第三,参加学习的257名学员,顶着酷暑参加素质拓展,认真听课,学习热情高涨。第四,授课内容丰富,涵盖了辅导员工作各个方面,具有基础性、针对性、先导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第五,授课与讨论结合、学习与活动结合,日程安排科学合理。第六,学员们通过学习,结识了朋友、建立了友谊、交流了经验,开启了思路。

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被教育厅批准为“广西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2007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截止目前,共承办了第6期广西高校辅导员骨干培训班和12期广西高校辅导员岗前培训班,共培训学员1821人,共招收了35名辅导员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和5名辅导员在职攻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研究生,为辅导员提高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六年来,基地逐步形成了 “增强职业认同、拓展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展现团队风采” 的创新培训理念,在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辅导员研修心得 篇4

尚义县太平街明德小学 段志鹏

在本次的网络培训中,让我们这些基层的教师见识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也学到了不少的网络与计算机知识,尤其是网络在教学中的应用。这为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必备的技能与资源。

在这次网络培训中,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到有一种紧迫感:做一名当代合格的老师不容易,做一名在教学舞台上能展示自己的风采、打造自己教学特色的优秀老师就更难了; 还感受到要胜任本职工作,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的哲学在信息社会中已显得底气不足。如果是死水一潭,不仅一桶水不够,十桶、百桶也不够。教师需要的是长流常新的活水和学生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共同学习,这才是适应新时代的基本的要求。

现在就这次网络培训谈谈我的想法:

1、网络在现在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虚拟工具,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在和网络打交道,所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到了必不可少的地步。如果我们在课堂中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学生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情了,学生的见识,资源的享受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2、网络大大改变了我们教师的学习环境和意识,通过网络空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的学习环境。我们能阅读大量相关理论知识文字、图片、资料;可以观看一些名师授课的视频,领略名师风采;还可以跟同专业的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共同学习,这也就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共同讨论的平台。但这些资源却不一定都是准确的,合理的,这就需要我们去辨别,取舍以后再运用。

3、信息技术是我们教学的工具,不是教学的全部,有时候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旦脱离信息技术就不会教学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在与时俱进的同时,不忘自古传下来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能 很好的教学。

总之,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将自己沉浸在教育教学的浩瀚之中,要思想深邃,要知识渊博,要博采众长。感谢这样的培训给了我们一个相互学习提高的机会,给了我们一个专业成长的平台,给了我们继续走好教育之路的勇气和信心。为了教育的未来和民族的强盛,我们将在专家的指引下,在同行互相支持和帮助下,继续前行,继续努力。

网络研修心得 篇5

通过研修培训,使我在师德修养、教育理论、网络技术、科研能力、班级组织与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该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精神的道理。同时,网络研修改变了我的生活,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陆我们的班级,在新的作业、日志、话题中汲取我需要的营养。从网上的专家学者那里学到了很多,也从身边的优秀教师那里学到了很多。学习的过程是短暂的,但学习的效果是实实在在的。通过网络培训,教师们真切的感受到了观念在更新,能力在提高,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现将我个人网络研修的学习情况总结如下:

一、网络研修,使我得到深刻的感悟。

培训开始,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进入研修平台,总怕自己做不好,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与班级成员们的交流,我的担心渐渐消失了,便积极投身网络研修学习中。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网络学习培训,每天抽出时间坚持聆听专家讲座,自觉参加学员交流讨论,自觉上交网上作业,积极上传感言与体会。尽管感觉比较繁忙,但按照研修的各项规定要求,圆满完成了学习任务。通过研修,使我明确了现代教育的本质,明确了课改对于教师提出什么样的素质要求;每一位老师都需要重新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不然你就发现:涛声依旧。“穿新鞋,走老路”。“越来越不会教了”。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否则就被时代所淘汰。在教学中,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进行观念的更新。网络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门全新的课程,里面有很多全新的教学理念。说实在,在以前我虽然常常用到表现性评价,但当时我真不能总结说出是“表现性评价”,我只是说——表扬学生,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使我才真正知道这个词儿,我认为“表现性评价”这个词儿,总结得最合适,提得最好。实现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行为的根本转变。

二、立足课堂,在实践中提升了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通过学习我深刻领悟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观念,我会将自己的爱全身的融入到学生中。在教学中,我会将努力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避免课程设计“新”,实施方法“旧”的新瓶子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实践新观念”,力求让我的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效乃至高效。

三、研修提升了我的业务素质,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辅导员研修心得 篇6

关键词:引领,实践,学习,追问

本人有幸参加江苏省扬州市第二期中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可谓经历一次头脑风暴,是心灵的一次洗礼,收获颇多。成向荣所长为我们讲解教学改革的核心、重点与走向,让我们开阔了视野;辜伟节主任手把手教我们如何写论文,搞课题,让我们收益良多;胡惠闽教授的基于学生经验的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旁征博引,让我们着迷;黄正瑶校长的骨干教师专业再发展,让我看到自己存在很多的不足;严华银主任的谈骨干教师的人文素养,更让我们觉得要好好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要努力做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给我们讲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通过专家的引领, 激励着我不断前行。通过3天的学习,要做好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骨干教师要做课堂的引领者。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应该是课堂的引领者、组织者,管理者,评价者。成所长说课堂就是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入口处,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应该给他们带得走的能力。课堂教学其实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活动,教学中学生主要学习人类已有的知识,力求在短时间内掌握人类的文化遗产,使个人认识水平到达当代社会的知识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帮助学生将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智力、创新能力、品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内在素质,促进身体健康成长,推动学生多方面的和谐发展。课堂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教师不但通晓教学大纲要求的知识,还要熟悉本学科产生发展的历史,发展趋势, 以及邻近学科的知识。“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教师的专业知识造诣深厚,课堂上你才能够成为引领者。

骨干教师要做课程改革的实践者。课程改革现在还处在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广大的教师认真地摸索和总结。经过3天学习,我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尤其我们骨干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该去推动它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做一个课程改革的积极实施者。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活的个体,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教育的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所以教师应该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教育,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并且有所创新。

骨干教师要做知识的学习者。教育环境特别是教育对象在不断变化,那么,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对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达到教育的预期目的和效果,才能促使教学的高效循环。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现在一桶水要求还不够,我们要让一桶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教师必须要有自来水。黄校长教导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读本专业的书,还应该读教育教学理论,明确新课程理念和实践方向、本学科的新动向等。通过培训,让我感觉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不断地加强修养才能胜任教育工作。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

骨干教师要做教育的追问者。成所长讲授有效教学的坚守与追问,让我感受很深。不否定坚守,但保持追问。现在需要我们一线的教师去坚守,同时也需要我们去追问。江苏教育在不断地变化,尤其是考试,值得我们去追问它变化的背景与价值。还有现在高中教育中的一些现象,例如,小高考的价值、成长记录袋的作用、选修的要求等等都值得去追问。

研修心得体会 篇7

王和庆

这次网络研修,我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经历了迷茫懵懂、渐呈清晰到教学观念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可以说研修平台像一扇窗口,让我眼界更加宽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

一、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通过观摩和在线交流,使我深刻体会到应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丰富有趣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使每一位学生学有所获,得到较好的发展。观看课例学习,使我学到了一些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了专业技能,同时,也增强了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能力。远程研修平台的课程资源当中的一些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和新方法理念运用上的不足,为我以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自身认识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受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需新思想、新理念血液的输入,新课程倡导的“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理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主要扮演的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同时我也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远程研修让我转变了思想,更新了观念。

三、开阔了视野,扩展了见识

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他们的文章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行文优雅俊秀。在和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远程研修的过程中,我多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那些经验和教训,对我来说真是弥足珍贵。专家们的课程深入浅出,大量鲜活生动的教学案例让我们感到就在自己身边。案例背后的思考与解读,更是让我们深受启发、大开眼界,引起深层次的反思。专家们高深的理论见解,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各具特色的授课风格,也深深地吸引了我。

远程研修学习心得 篇8

程向静

我很荣幸自己获得了这次极其宝贵的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机会,来参加小学数学教学研修。下面就本次远程研修学习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本次研修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现代教育需要专业化的教师,教师专业成长也必须在研修交流中实现。所以,我们不但要做一个学习型的教师,还要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做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在学习中成长、在研究中成长、在交流中成长。

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与知识一起成长。我们必须树立改革意识和科研意识,强化数学修养和教学修养,提高研究交流意识、数学探究水平和反思学习能力。

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通过本次远程研修,本人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更新,拓宽了教学思路,对现代教育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四、开阔了视野。培训让我获得了很多的信息,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许多教师都表示研修学习不但学有所获,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学有所用,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五、为以后的教学搭建了交流的平台。这次网络研修虽然时间紧,但经过努力我完成了学习的任务,自己的专业素质得以提升;这里是交流的平台,是学术的天堂,是展示教师个性的舞台。我将与广大的教师朋友在博客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地交流、学习,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坚持不懈。

六、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通过远程研修,加强自身科学素养和教育素养的提高成为每位我当前的重要工作。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这让我认为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不足。为此经过培训,我要努力学习,不断拓宽知识面。

课例研修心得 篇9

我有幸参加了2011年“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自从参加“国培”学习的第一天起,我每天认真看视频,写作业,完成心得体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观看、专心聆听视频中专家们的专题讲座及课例中教师们的精彩授课,积极认真地参与了培训的全过程。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开阔了眼界。现将我这阶段学习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提高了认识

通过对“课例研修”的学习和实践,我明白了什么是“课例研修”,也逐渐领悟到“课例研修”的意义。“课例研修”是一种重要的行动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进行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我逐渐认识到:课例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研究形式,她的价值并不是让我们去探寻普遍规律的教育认识,而是在此过程中生成的教育智慧,让我们的教学更加优化。而且,她让我们慢慢养成一些研究型教师的专业素养:悉心观察、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课例研修”尽管现在做起来在时间和精力方面要付出地多一些,但长远来看,这样的打磨,才可以让我们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二、教学方法得到了提高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三、开阔了眼界

通过学习,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培训中,专家老师分别阐述了他们对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时期教育教学的各种看法,并向我们介绍了国际上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知道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使我没出国门,就了解到国内国外的优秀理论。

通过讲课,听课,评课,视频学习,能够多维度的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先进的理论剔去了陈旧的观念,教育教学也随之调整姿态,这让我把自己的位置摆的更端正,改变了一些教学方式、方法,懂得亲近自己的学生,让课堂变成一个多元的舞台。

小学语文研修心得 篇10

杨柳雪镇明德小学 李红梅

这次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专题、课例,磨课使本来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易懂,学习效率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视频教学使我们感受到了课堂的艺术魅力。近一个月的培训学习,同行们在讨论、交流中,发现了教育教学中的一些不足,找到了好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要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探索的过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要为培养下一代可塑型人材做出贡献。因此,我们要认清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树立崇高的职业信念,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我真正体会到课堂教学也是一种艺术,需要我们教师用心去浇灌,才会开出美好的艺术之花,同时也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教学水平距离名优教师还有很大差别。我虽然教过不同的年级,对教材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体会尚浅。因此在以后执教的过程中着重加强教材的分析,利

用所学理论去备课、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研究,逐步在课堂教学中取得好的效果,使学生在课堂四十分钟能充分接收新的信息,减少课业负担,多一些时间去体会.由此需要教师不断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价值,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乃至优秀的教师,让自己的教学生涯也因此而更精彩。

三、重视交流与沟通,主动学习、主动探索

在学习过程中多方交流,互通有无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远程研修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网上交流的方式,除了自学之外,尽可以与同学、教师自由沟通,探讨与学习生活有关的各种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是在所难免的,当你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应正确分析它们产生的原因,尽可能获得家人、朋友和教师的关心、支持和鼓励,多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互相鼓舞学习信心,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

《有效研修》学习心得 篇11

一、对有效研修概念的认识

学习得知“有效”强调对研修效益和质量的追求。它要求研修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树立成本意识、效益意识,不断追求更低的投入成本。谋取更高的质量效益。“研修” 主要是指校本研修,重视“活动”和“现场”研修在活动中实现,在现场中展开,因为学校在研修活动中的独特位置和作用。有效研修主要讨论如何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研修,提高学校和教师发展效益。也就是参与者以较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教师专业发展效益和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效果。这是我对概念的认识。

二、有效研修的内容的理解

研修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新一德”。“三新”指的是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一德”指的是师德教育。

(一)加强师德修养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并努力实践,奠定做人处事的基础,然后才可能形象生动地教育学生,使学生从小事和身边的事做起,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师德重在自我修养。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教师。

2、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学、思、行”。学是学习道德知识,认识道德规范和要求。思是在学习和认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变外在的规范为内在要求,并反省、思考自己的道德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剖析自己。行是指实践道德规范。一个人不仅要通过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行动。把所学所思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去。

(二)树立教育新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教育理念是教师的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它有三个表现特点:一是对某种观念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人生行动的行为准则;二是带有情绪情感色彩,按理念去行动会产生肯定而积极的情感,否则就会产生否定而消极的情感;三是带有“习惯”性,人会自然地按照自己的理念去行动。有教育理念,意味我们有理想、有信仰、有追求。确立教育理念的过程,就是教师确立教育思想、教育追求的过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具体实践方面,素质教育有三个意义:第一面向全体学生,第二德、智、[nextpage]体全面发展,第三让学生主动发展。

(三)推进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涉及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等方面,新课程改革实践不断向我们提出研修的新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和能力?及如何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创生的关系等。

(四)提高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不仅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进入信息时代要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让教师逐步掌握并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三、有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

校本研修的三个主题词是“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它既揭示了校本研修的主要实现方式,同时又揭示了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包括教师自己、工作中的同伴、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实践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我通过对《有效研修》的学习,学到了新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把《有效研修》的知识应用到教学过程中,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更好的为教学,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明确了有效研修的概念,知道了有效研修的内容,有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为今后更好的教学奠定了知识基础。

一、对有效研修概念的认识

学习得知“有效”强调对研修效益和质量的追求。它要求研修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树立成本意识、效益意识,不断追求更低的投入成本。谋取更高的质量效益。“研修” 主要是指校本研修,重视“活动”和“现场”研修在活动中实现,在现场中展开,因为学校在研修活动中的独特位置和作用。有效研修主要讨论如何提高校本研修的有效性,通过有效研修,提高学校和教师发展效益。也就是参与者以较少的时间、精力、物力投入,获得尽可能高的教师专业发展效益和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效果。这是我对概念的认识。

二、有效研修的内容的理解

研修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三新一德”。“三新”指的是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一德”指的是师德教育。

(一)加强师德修养

[nextpage]

作为教师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并努力实践,奠定做人处事的基础,然后才可能形象生动地教育学生,使学生从小事和身边的事做起,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师德重在自我修养。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教师。

2、道德修养的方法:包括“学、思、行”。学是学习道德知识,认识道德规范和要求。思是在学习和认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变外在的规范为内在要求,并反省、思考自己的道德言行,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剖析自己。行是指实践道德规范。一个人不仅要通过学习来分清是非,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指导自己的行动。把所学所思应用到实际行动中去。

(二)树立教育新理念

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的最高境界,教育理念是教师的一种高层次的社会性需要。它有三个表现特点:一是对某种观念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作为人生行动的行为准则;二是带有情绪情感色彩,按理念去行动会产生肯定而积极的情感,否则就会产生否定而消极的情感;三是带有“习惯”性,人会自然地按照自己的理念去行动。有教育理念,意味我们有理想、有信仰、有追求。确立教育理念的过程,就是教师确立教育思想、教育追求的过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具体实践方面,素质教育有三个意义:第一面向全体学生,第二德、智、体全面发展,第三让学生主动发展。

(三)推进新课程改革

新课程改革涉及教师教育教学生活等方面,新课程改革实践不断向我们提出研修的新问题,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形成主动学习的心态和能力?及如何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创生的关系等。

(四)提高教育技术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不仅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在进入信息时代要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让教师逐步掌握并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

三、有效研修的途径和方法的把握

校本研修的三个主题词是“实践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它既揭示了校本研修的主要实现方式,同时又揭示了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包括教师自己、工作中的同伴、给予专业引领的专家。“实践反思”是教师与自我的对话,“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专业引领”是实践与理论的对话。

上一篇:集邮协会学生社团财务管理制度下一篇:大连市中考语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