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显微鉴定(精选6篇)
破碎药材的显微鉴定对大块片药材亦可切制组织片,方法大体上和完整药材的显微鉴定方法相同;块片较小难于制成切片时,可用化学试剂把植物组织解剖开,制成解离组织片进行观察,或刮取 粉末药材的显微鉴定粉末进行制片观察。对切碎的草类和叶类药材,则表面片的观察仍是最常用的方法。
粉末材料的处理和封藏方法与完整药材的显微鉴定相似。制成的粉末片,可作显微化学反应。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组织碎片和后含物特征,进行真伪和纯度的鉴定。中成药中的丸、散、冲等剂型的显微鉴定方法基本上同粉末药材。测量细胞和后含物的大小,也是显微鉴定中的重要依据之一。特别是中成药中同类细胞或后含物的大小,往往可作为品种间的鉴别特征。
矿物药的显微鉴定除直接粉碎成细粉观察外,还可进行磨片观察。如对透明矿物可磨成薄片在偏光显微镜下,根据光透射到矿物晶体内部所发生的折射、反射、干涉等现象进行鉴定;对不透明矿物可磨成光片,在矿相显微镜下,根据光在磨光面上反射时所产生的现象,观察测定其反射力、反射色,偏光图等进行鉴定。另外,还可利用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χ射线衍射分析、差热分析、光谱分析等现代分析方法。
扫描电子显微镜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中药材的显微鉴定手段和方法发展也是很快的。透射电镜、扫描电镜、扫描电镜十χ射线能谱分析等也都用在药材的微观鉴别上。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扫描电子显微镜。它能使物质的图象呈现显著的表面立体结构的特征,放大倍数变化范围大,样品制备简单,不需超薄切片,有的粉末和某些新鲜材料可直接送入观察,现已应用在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学等多种学科中,在中药材鉴别方面,对难区别的同属多种药材的表面细微特征,如种皮和果皮的纹饰,花粉粒,茎、叶表皮组织的结构,个别组织和细胞以及后含物晶体等。有的动物药材的体壁、鳞片及毛等都有重点鉴别价值。扫描电镜χ射线能谱分析技术最近几年也已应用到药材分析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用由四川、青海等地收集或自采的19份虫草样品及来源准确的8份馆存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观察并记录样品外观的性状特征, 应用游标卡尺对样品的基本数据进行测量, 同时利用数码照相机逐一拍照。将样品表面放入水中浸润, 应用解剖针将其残留的菌膜及杂质去除, 使用OLYMPUS SZX-12实体纤维镜、数码成像系统观察样品的微观性状特征, 并做好详细记录。将材料置入水中浸润, 并将其表面残留的菌膜、杂质去除, 再利用刀片刮取相应的观察部位, 放在载玻片上, 然后利用滤纸将水分吸干。先滴加适量的水合氯醛试液再加热透化, 待颜色变浅或者半透明后进行冲洗, 将水分吸干。然后滴加少量稀甘油, 盖上盖玻片, 冷却以后在OLYMPUS BX51-DP71透射光显微镜、CCD数码成像系统下观察, 通过目镜测微尺测量, 并记录好其特征数据。
2 结果
2.1 性状鉴别特征
冬虫夏草是由虫体与自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连接而成的。子座单生, 稀2~3个, 由头顶靠近中央部生出。其表现为细长圆柱形, 基部稍粗, 略有扭曲, 长约4~7cm, 粗约2~4mm, 表面呈棕褐色或深褐色, 略有纵纹。子座顶端存在圆锥样的不孕部位, 长约3~6cm。一些子座上端略有膨大, 表现为短柱状, 表面较粗糙, 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密布的颗粒状子囊壳。制柔韧, 很容易折断, 横断面边缘呈棕褐色, 中心近似白色。膨大部位横断面边缘可观察到单层卵圆形的子囊壳部分包埋在子座内, 纵切面可观察到子囊壳表现为卵圆形, 且垂直埋生。虫体与蚕相似, 类圆柱形, 稍有弯曲, 长约3~5cm, 粗约3~8mm, 呈深黄色或黄棕色, 可分成头部、胸节以及腹节。头部比较小, 宽约2.8~4.5mm, 一般被子座基部菌膜所包囊, 将菌膜去除后表面呈黄棕色或红棕色, 大部分紧密、皱密, 顶端中央存在子座由缝间隙挤出。胸节长约3.5~7.3mm, 表现为淡黄色或黄色, 背侧环纹较细密, 靠近头端稍有骨化。胸节腹侧存在残存胸足共3对, 均为棕黄色节钩状。腹节长约2~4cm, 呈深黄色或黄棕色, 分为10节, 1~7腹节背侧有明显的环纹, 并依次呈弧形排列。将每腹节分成4个小节, 第1小节较宽阔;第小节较狭短;第3、4小节较狭长, 靠近尾部的小节逐渐变少, 或是分节不显著。各腹节前两小节可观察刚毛脱落后的残留毛片, 特别是背侧的两对比较显著, 毛片稍有突出表现为圆形点状, 呈淡黄色, 较光泽。
2.2 显微镜鉴别特征
2.2.1腹节体壁特征
体壁表面存在浓密的小刺毛, 且散布黄棕色或红棕色团块状物质。小刺毛呈不规则排布, 长约25~35μm, 呈淡黄色, 脱落部位可观察到圆形残痕。团块状物质呈黄棕色或红棕色, 直径约为25~60μm, 表面比较粗糙, 其上也存在小刺毛。体壁上毛片近似类圆形, 最大直径约为300~500μm, 呈淡黄色, 表面平滑或稍有皱纹, 靠近中央处有1个环形毛窝, 直径约为75~105μm, 边缘表现黄棕色, 且中心下陷, 颜色较浅, 可观察到刚毛脱落痕。
2.2.2腹足趾部特征
趾部顶面观多平截, 表现为类圆形, 内侧端与外侧端相比稍窄, 其上存在密集的趾钩。趾钩呈棕黄色, 表现类圆形多环状, 排布较均匀。最内环趾钩有22~37个, 顶面观略表现短条形, 一端呈钝圆, 一端呈略尖, 长约35~65μm;侧面观表现钩状。趾钩向外环越来越短, 排列交错不规则, 边缘有刺状小棘, 顶面可见类圆形点状, 侧面可见刺突状。
3讨论
通过对收集的冬虫夏草样品研究发现, 冬虫夏草虫体部位在外观性状上存在一系列规律性鉴别特征, 例如足形态及毛片、环纹及分节、子座长出方式以及不同部位色泽差异等。冬虫夏草子座从头部开进中央部位的生出, 虫体的腹节、胸节以及头部的色泽差异, 1~7腹节每节一宽三狭的性状特征是鉴别冬虫夏草真伪的关键。根据实验观察可知虫体背侧、体侧、腹侧体壁表面的特征基本一致, 为了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每个样品均选择第3腹节、第1小节背侧的体壁作为研究腹节体壁的部位。结果显示冬虫夏草体部分的体壁存在特异性的团块样物质及小刺毛。本组实验中以第3腹节腹侧的腹足为主, 若此部位缺失个体, 应选择其它腹足予以实验。冬虫夏草的虫体腹足趾钩排列存在特异性, 表现为类圆形多环分布, 最内环趾钩有22~37个, 趾钩从内环向外环越来越短。根据对冬虫夏草药材虫体性状及显微特征的鉴定研究发现, 与冬虫夏草产生有关的此类昆虫幼虫需具备稳定性及一致性的鉴别特征, 以上特征与其它种类虫草相对应的昆虫幼虫存在明显差异性。所以, 根据冬虫夏草的性状及显微特征鉴别其真伪, 可为相关标准的增修订与市场监督检验提供科学依据, 还能为其它混淆品的鉴别研究、制剂与粉末的检验提供参考。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冬虫夏草的性状及显微鉴定情况。方法:选用由四川、青海等地收集或自采的19份虫草样品及来源准确的馆存标本8份作为研究对象。结果:经研究发现, 冬虫夏草由虫体与自头部长出的真菌子座连接而成。虫体与蚕相似, 类圆柱形, 稍有弯曲, 长约3~5cm, 粗约3~8mm, 呈深黄色至黄棕色, 可分成头部 (简称H) 、胸节 (简称Th) 以及腹节 (简称Ab) 。显微鉴别特征主要包括腹节体壁特征与腹足趾部特征。结论:根据冬虫夏草的性状及显微特征鉴别其真伪, 可为相关标准的增修订与市场监督检验提供科学依据, 还能为其它混淆品的鉴别研究、制剂与粉末的检验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冬虫夏草,性状,显微鉴定
参考文献
[1]葛明贤.冬虫夏草的伪品及其鉴别方法[J].现代养生, 2011 (1) :53.
[2]方坤.冬虫夏草的鉴别及常见食疗方法[J].中国民间疗法, 2006, 14 (11) :42-43.
[3]吴晓霞.冬虫夏草的真伪鉴别[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 (5) :40-41.
[4]李泽民, 王宇, 胡荣.冬虫夏草及其混淆品伪品的鉴别[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 (7) :1369-1371.
[5]陈玉婷, 朱曼萍, 王丹红.HPLC测定冬虫夏草不同药用部位腺苷的含量[J].中国中药杂志, 2007, 32 (9) :857-858.
[6]何希荣.冬虫夏草与亚香棒虫草的鉴定[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7, 13 (11) :69.
玄参30克麦冬20克生地20克甘草10克胖大海10克天冬20克 银花20克石斛20克薄荷20克另可加西洋参20克或太子参20克或花茶系列如视物昏花可加菊花.枸杞.用于小便不爽可加金钱草.木通。大便不通可加大黄。
凉茶方二;
银花20克菊花20克麦冬20克知母20克甘草20克
视物模糊:
菊花20克枸杞20克银花20克
卤药方(此方大概可卤肉10斤,多可再加量)
三奈5 克大茴20克丁香5克肉桂20克桂枝20克砂仁3克 荜拨10克小茴15克香叶10克草果10克陈皮20克甘松10克 白芷10克白叩3 克甘草10克
常见疾病面子药:每次20克每天2次,下列计量为半个月的量
养胃健脾方:
沙参50克白术40克内金40克茯苓40克光条30克建曲40克砂仁15克陈皮20克香附50克山楂50克石斛30克厚朴30克 丹参20克谷芽30克麦芽40克白芡30克扁豆40克芡实40克 补气养血健脑方:
人参60g黄芪50g石斛30g紫河车50 g香附40 g白术40 g光条50 g芡实40 g白芍50 g当归50 g麦芽50 g枣仁50 g柏仁30 g首乌50 g枸杞80 g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
丹参2份田七1份川芎1份灵芝1份山楂1份 用法:每天1次,冲服。
常见酒药方:
1.补肾:
人参60枸杞80蛤蚧1对茯苓40大枣30海马20川芎40砂仁20西红花10海龙20杜仲50白术30
如肾阳虚者:加鹿茸20.狗肾.鹿鞭等
如肾阴虚者:加龟板40.熟地40等
如 气虚 者:西洋参等
2.熟地当归酒:
熟地30当归30川芎20白芍20黄芪30白术30香附15 功效:补益气血,理气解郁。用于气血虚弱,气郁不舒所致的妇女月经不调,痛经,身软乏力,食欲不振,神疲声微等。服法:每日2次,早晚各服15-20毫升。
2.巴戟熟地酒:
巴戟天60克熟地黄45克枸杞子30克制附子20克甘菊花60克蜀椒30克
功用:补肾壮阳,长肌肉,悦容颜。
风湿:
皮(cortex)类中药通常是指来源于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其中主要是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它的含义不同于植物学中所指的皮层。皮类中药由外向内包括周皮和皮层、初生和次生韧皮部等部分。其中大多为木本植物茎干的皮,少数为根皮或枝皮。
性状鉴别
形 状
由粗大老树上剥的干皮,大多粗大而厚、呈长条状或板片状,枝皮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皮多呈短片状或短小筒状。皮类药材又因其采皮剥离和皮在干燥时收缩程度而呈各种不同弯曲状态。一般描述术语有:
①平坦:皮片呈板片状,较平整。如杜仲、黄柏等。
②弯曲:皮片多数横向向内弯曲,通常取自枝干或较小的茎干的皮,易收缩而成弯曲状,由于弯曲程度不同,又有种种形状的名称。
③反曲:皮片向外表面略弯曲,皮的外层呈凹陷状,如石榴树皮。
④槽状或半管状:皮片向内弯曲呈半圆形。
⑤管状或筒状:皮片向内弯曲至两侧相接近成管状,这类形状常见于加工时用抽心法抽去木质部的皮类中药,如牡丹皮。
⑥单卷筒状:皮片一侧向内表面卷曲,以至两侧重叠,如肉桂。
⑦双卷筒状:皮片两侧各自向内卷成筒状,如厚朴。
⑧复卷筒状:几个单卷或双卷的皮重叠在一起呈筒状。
外表面内表面
外表面指皮的外侧,通常为木栓层。
①外表颜色多为灰黑色、灰褐色、棕褐色或棕黄色等,有的树干皮片外表面常有斑片状的地衣、苔藓等物附生,呈现不同颜色等。
②有的外表面常有片状剥离的落皮层和纵横深浅不同的裂纹,有时亦有各种形状的突起物而使树皮表面显示不同程度的粗糙。
③多数树皮尚可见皮孔,通常是横向的,也有纵向延长的,皮孔的边缘略突起,中央略向下凹,皮孔的颜色和皮孔分布的密度常是鉴别皮类药材的特征之一。
④少数枝干皮上有刺,如红毛五加皮,或有钉状物,如海桐皮,亦是皮类中药具有鉴别意义的重要特征。除去木栓层或部分刮去木栓层的皮片表面常较光滑,如桑白皮、川黄柏、刮丹皮等。
内表面一般较外表面色浅而平滑,常有粗细不等的纵向皱纹,纹理粗细程度常因树种而异;也有内表面显网状皱纹或平滑坚硬,如秦皮。少数树皮尚留有少量的木质部。
折断面气味
折断面皮类中药横断面的特征和皮的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方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皮类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折断面的性状主要有:
①平坦:组织中富有薄壁组织而无纤维束的皮,折断面较平坦,无显著突起物,如牡丹皮。
②颗粒状:组织中富有石细胞群的皮,折断面常呈颗粒状突起,如肉桂。
③纤维状:组织中富含纤维的皮,折断面多显细的纤维状物或刺状物突出,如桑白皮、合欢皮。
④层状:有的皮组织构造中的纤维束和薄壁组织成环带状间隔排列,折断时裂面形成明显的层片状,如苦楝皮等。
有些皮的断面外层较平坦或颗粒状,内层显纤维状,说明纤维主要存在于韧皮部,如厚朴。有的皮类中药在折断时有胶质丝状物相连,如杜仲。亦有些皮在折断时有粉尘出现,这些皮的组织均较疏松,含有较多的淀粉,如白鲜皮。
气 味气味也是鉴别中药的重要方法,它和皮中所含成分有密切关系,各种皮的外形有时很相似,但其气味却完全不同。如香加皮和地骨皮,前者有特殊香气,味苦而有刺激感,后者气味均较微弱。肉桂与桂皮外形亦较相似,但肉桂味甜而微辛,桂皮则味辛辣而凉。
显微鉴别
周皮皮层
周 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与栓内层三部分。
①木栓层细胞多整齐地径向排列成行,细胞呈扁平形,切向延长,壁薄,栓化或木化,黄棕色或含红棕色物质。有的木栓细胞壁均匀地或不均匀地增厚并木化,如杜仲皮,内壁特厚,肉桂的最内一列木栓细胞的外壁特别增厚,海桐皮木栓细胞壁呈石细胞状,有明显的壁孔或层纹,并强木化。
②木栓形成层细胞常为一层扁平而薄壁的细胞,在一般的皮类药材中不易区别。
③栓内层存在于木栓形成层的内侧,也和木栓细胞相似,径向排列成行,细胞壁不木栓化,亦不含红棕色物质,有的含叶绿素而显绿色,则又称绿皮层。
皮 层细胞大多是薄壁性的,略切向延长,常可见细胞间隙,靠近周皮部分常分化成厚角组织。皮层中常可见到纤维、石细胞和各种分泌组织,如油细胞、乳管、粘液细胞等;常见的细胞内含物如淀粉粒或草酸钙结晶,以上均为重要的鉴别特征。
中柱鞘韧皮部
中柱鞘部位中柱鞘部位常有厚壁组织(如纤维束)、石细胞群或纤维和石细胞群形成的环带。观察该部位有无纤维、石细胞等的存在,以及它们的形态、细胞排列情况和多少,都是具有鉴定意义的。
韧 皮 部包括射线和韧皮部束两部分。
①射线可分为髓射线和韧皮射线两种。髓射线较长,常弯曲状,外侧渐宽成喇叭口状;韧皮射线较短,两者都由薄壁细胞构成,不木化,细胞中常含有淀粉粒和草酸钙结晶。射线的宽度和形状在鉴别时较为重要。
②韧皮部束主要由筛管和韧皮薄壁细胞组成,有时可见厚壁细胞和分泌组织。筛管群在皮类中药中常压缩,不易清楚区分完整的筛管形态,故常称之为颓废筛管组织。
③注意观察韧皮部中的纤维、石细胞有无存在,注意其形状、壁的厚度、纹孔、木化程度、存在形式和排列情况。
④此外,尚须注意有无分泌组织、淀粉粒及草酸钙结晶等,明确其种类、形状。
鉴定动物类中药,要具有动物学的分类和解剖的基础知识。其方法与植物药一样,对于药材是完整的动物体,可根据其形态特征,进行动物分类学鉴定,确定其品种,如蜈蚣、土鳖虫、金钱白花蛇等;对于药材是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如羚羊角、龟甲、骨类(豹骨、猴骨等)和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等)药材等,鉴定时主要靠性状鉴定以辨别真伪优劣,必要时可进行显微磨片观察;对去皮蛇类药材可进行脊椎骨或鳞片的形态和组织切片观察;对海狗肾类药材,除一般形状鉴定外,还可采用x光拍片,观察阴茎骨的形状和大小加以鉴别;对有些采自动物体的分泌物和生理、病理产物的药材,如麝香、牛黄、蟾酥等,除一般性状鉴定外,主要靠显微和理化分析,以防伪充或掺假。鉴定牛黄除用传统经验鉴别方法外,还要用显微观察或红外光谱等来考察纯度防止掺伪,同时要做主要成分胆酸、胆红素的定性定量分析;对有的动物产物,如蜂蜡、虫白蜡等,还应测定其熔点、溶解度或酸值、皂化值等以控制药材的质量。
值得指出,动物类药材的主要成分不同于植物类药材,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主要包括氨基酸、动物肽毒、酶及糖蛋白等,许多都是动物药的主要有效成分。现已有大量报道,利用它们含蛋白质、氨基酸的组成和性质的不同,用聚丙烯酰胺凝胶蛋白电泳法可成功的把动物药材与类似品、伪品区别开来。如阿胶的鉴别,不但可用上法进行,采用蛋白质等电点检测法或蛋白质运动粘度法进行鉴别也均获得成功。
一、实验目的.了解 ABO 和 Rh 血型分类系统的背景知识和遗传学原理 2.掌握微量采血及血涂片的制作方法
3.学习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区分红细胞与各种白细胞
二、实验材料
1.实验材料 :医用采血针、酒精棉球、载玻片、血推片、消毒牙签 2.实验试剂: 瑞氏染液、抗 B 血清、抗 A 血清、生理盐水、蒸馏水 3.仪器设备: Motic 光学显微镜
三、实验内容和方法 ABO 血型鉴定
1.1 取一块清洁玻片,用记号笔标上记号。
1.2 用小滴管吸 A 型标准血清(抗 B)一滴加入左侧,用另一小滴管吸 B 型标准血清(抗 A)一滴加入右侧
1.3 以穿刺法自左手无名指指尖取血,在玻片的每侧各放入一小滴血,用牙签搅拌,使每侧抗血清和血液混和。每边用一支牙签,切勿混用。
1.4 静置室温下 10—15min 后,观察有无凝集现象,并据此判断血型。2 血涂片的制作及血细胞观察
2.1 取末捎血一滴置于玻片的一端 , 左手持载玻片 , 右手以边缘平滑的推片的一端从血滴前方后移接触血滴,血滴即沿推片散开。然后便推片与载片夹角保持 30-45 度平稳地向前移动 , 载片上保留下一薄层血膜
2.2 血涂片制成后可手持玻片在空气中挥动 , 使血膜迅速干燥 , 以免血细胞皱缩.2.3 用蜡笔在血膜两侧划线 , 以防染液溢出 , 然后将血膜平放在染色架上.加瑞氏
染液 2-3 滴 , 使覆盖整个血膜 , 固定 0.5-1.0 分钟.滴加等量或稍多的新鲜蒸馏水 , 与染料混匀染色 5-10 分钟.2.4 用清水冲去染液 , 待自然干燥后或用吸水纸吸干 , 即可置血涂片于显微镜下进行镜检。
2.5 白细胞分类计数: 选择涂片的体尾交界处染色良好的区域 , 在油镜下计数 100 个红细胞 , 按其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计数 , 求出各类细胞所占比值。
注:
1.瑞氏染液 : 瑞氏染料 1g 加甲醇(AR)600ML。将瑞氏染料放在清洁干燥乳钵中 , 加少量甲醇 , 充分研磨使染料溶解.将已完全溶解的部分倒入棕色试剂瓶中 , 未溶解部分再加少量甲醇研磨 , 直至染料完全溶解于甲醇为止.新配制的染料偏碱 , 须在室温和 37℃ 下一定时间待染料成熟 , 主要美蓝逐渐增多为天青 B 后才能使用.贮存时间越久染色效果越好 , 因此 ,Deamgilliland 等采用吸光度比值(rA)作为瑞氏染料的质量规格.rA 测定方法如下 : 取瑞氏染液 15-25ul(视染液浓度而定)加甲醇 10ml 稀释 , 混匀后以甲醇为空白管分别以波长 650nm,525nm 比色 ,rA=A650/A525。因为美蓝吸收峰为波长 650nm, 伊红吸收峰波长为 525nm, 天青 B 吸收峰也为 650nm, 但吸光度 A 约为美蓝的一半.所以新配制染料的 RA 接近2, 随着美蓝逐渐氧化为天青 B,RA 也相应下降 ,RA 下降达 1.3±0.1 即可使用.瑞氏染料在贮存过程中必须塞严 , 以防甲醇挥发和氧化为甲酸.有人主张配方中加入 30ml 甘油 , 防止甲酸挥发 , 并可使细胞染色清晰.甲醇必须纯净 , 如甲醇中丙酮含量过多 , 染色偏酸 , 使细胞着色不良.2.磷酸盐缓冲液(PH6.4-6.8):磷酸二氢钾 0.3g 加磷酸氢二钠 0.2g 再加蒸馏水至 1000ml, 配制成磷酸盐缓冲液调整 PH, 如无缓冲液可用新鲜蒸馏水代替.3.白细胞分类计数正常参考值 细胞类别 成人
杆状核 0.01-0.05 分叶核 0.50-0.70
嗜酸性粒细胞 0.005-0.05 嗜碱性粒细胞 0-0.01 淋巴细胞 0.20-0.40 单核细胞 0.03-0.08
四、注意事项
1)玻片的清洗:新玻片常有游离碱质 , 因此应用清洗液或 10% 盐酸浸泡 24 小时 , 然后再彻底清洗。用过的玻片可放入适量肥皂水或合成洗涤剂的清水中煮沸 20 分钟 , 再用热水将肥皂和血膜洗去 , 用自来水反复冲洗 , 必要时再置 95% 乙醇中浸泡 1 小时 , 然后擦干或烤干备用。使用玻片时只能手持玻片边缘 , 切勿触及玻片表面;, 以保持玻片清洁 , 干燥 , 中性、无油腻。
2)细胞染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 , 在染色过程中玻片必须化学清洁 , 配制瑞氏染液必须用优质甲醇 , 稀释染液必须用缓冲液 , 冲洗用水应近中性 , 否则各种细胞染色反应异常 , 致使细胞的识别困难 , 甚至造成错误。
3)一张良好的血片 , 要求厚薄适宜 , 头体尾分明 , 分布均匀 , 边缘整齐 , 两侧留有空隙。血片制好后最好立即固定染色 , 以免细胞溶解和发生退行性变。
4)血膜未干透 , 细胞尚未牢固附在玻片上 , 在染色过程中容易脱落 , 因此血膜必需充分干燥.5)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 , 室温高低 , 细胞多少有关.染液越淡 , 室温越低 , 细胞越多 , 所需染色时间越长或应适当增加染液量 , 因此染色时间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特别是更换新染料时必须经试染 , 摸索最佳染色条件.6)染液不可过少 , 以防蒸发干燥染料沉着于血片上难冲洗干净.7)冲洗时应用流水将染液冲去.不能先倒掉染液 , 以免染料沉着于血片上.8)染色过深可用甲醇或酒精适当脱色 , 最好不复染 , 必须复染时 , 可将染液先稀释好再复染.9)染色时应注意保护血膜尾部细胞 , 不能划掉.因为体积较大细胞常在此处出现.染色结果 : 在正常情况下血膜外观为粉红色 , 在显微镜下红细胞呈肉红色;白细胞胞浆能显示各种细胞的特有色彩 , 细胞核染紫红色 , 染色质清楚 , 粗细松紧可辨。染色结果偏酸 , 则红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颗粒偏红 , 白细胞核呈浅蓝色或不着色;染色结果偏碱 , 则所有细胞染成灰蓝色 , 颗粒深暗,嗜酸性颗粒可染成暗褐色 , 甚至紫黑色或蓝色。嗜中性颗粒偏粗 , 偏碱(紫黑色).血片原处呈绿色.五、思考题
(1)如何区别血液的凝集和凝固?其机理有何差别?
(2)根据你的血型,判断你能接受何种血型并且能够给何种血型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