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到6岁幼儿发展指南(精选11篇)
《指南》的颁布,标志着今后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深度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为家长的积极参与提供了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要转化成现实,还有待于家长对《指南》文件的学习。
为了能帮助家长学习和理解《指南》,指导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提高养育子女的科学性,今天,萌萌君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家长导读:
《指南》能帮助家长什么:
● 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和了解孩子。
● 反思和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行为。
● 建立合理的教育期望,理性看待孩子的成长。
● 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支持孩子的学习与发展。
● 与幼儿园进行良好沟通,取得教育共识。
幼儿的学习特点
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1. 幼儿具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他们对周围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和学习愿望。
2. 幼儿天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通过感官、动作、语言与周围环境互动,无时无刻不在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究。
3. 家长应尊重幼儿自身的兴趣、需要与独特的学习方式,支持和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探究。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1.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2. 游戏伴随着幼儿成长。
3. 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发现、想象和创造,通过游戏认识周围世界、感受生活和享受快乐。
4. 家长应积极接纳并支持孩子自由自在地游戏。
幼儿在交往中成长
1. 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交往的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生活经验,不断认识自己,了解他人。
2. 家长应满足幼儿渴望陪伴的需要,鼓励、支持幼儿主动与人交往,学习必要的交往技能。
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同时具有差异性
1. 幼儿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和特点,在发展的顺序和阶段上大致相同,但是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表现又不完全一致。
2. 家长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孩子的发展差异,了解自己孩子成长的独特性,允许孩子按照自身的节奏和方式学习发展。
一、关注孩子, 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指南》提出“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创造机会和条件, 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幼儿学画并非是机械的技巧性训练, 而是要把开拓眼界、拓宽思路、丰富想象、激发创作欲望做为目标, 让他们从一个具体的形象看起、说起、想起, 继而画出相关联的东西。为了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在各领域活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孩子, 让幼儿发展求异思维, 寻求与众不同的事物。音乐活动时关注幼儿用不同的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语言活动中结合散文诗, 帮助幼儿理解散文的内容, 然后进行想象画。如, 小朋友们根据散文诗《变色的房子》, 可以根据想象画各种各样奇怪的房子。结合谈话“我的愿望"创作意愿画, 能把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又如, 许多男孩绘画了有关太空或科技的内容, 而有一个女孩子画了自己在一座冲上云霄的楼房里打开窗户摘星星。多好的想象啊!在欣赏散文诗《蒲公英》时, 孩子们的想象令人陶醉, 蝴蝶像一朵会飞的花朵, 蒲公英像一只白色的蝴蝶在跳舞、像一团棉花球、像雪花、像纸屑……
日常生活中也要关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想象, 让幼儿习惯于将自己想到的、看到的都通过绘画形式记录下来。
二、倾听孩子, 在美术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指南》提出“营造安全的心理氛围, 让幼儿敢于并乐于表达表现”。我曾经历过这样的例子:一次, 我组织孩子们绘画《美丽的森林》, 孩子们都尽情地将自己认识和喜爱的小动物表现在画纸上。有一个叫刘某的男孩子画了只小白兔, 在长长的耳朵旁边多画了两个尖尖的角。当时, 我根本没有从创造性这个角度去考虑, 只是觉得这个孩子画错了, 不但没给他解释“为什么这样画”的机会, 而且还当场批评了他。第二天, 孩子的母亲告诉了我刘某和她说的话, “妈妈, 你知道我为什么给小白兔画上两只角吗?因为小白兔太善良了, 在森林里老让别的小动物欺负, 如果它头上有角的话, 谁欺负它, 就用角去顶它, 不就可以保护自己了吗?”我听了之后, 深为前一天自己的言行感到惭愧。当时, 我为什么就没有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呢?如果我当时也问孩子一个“为什么这样画?”就不会说出那番扼杀孩子创造性思维的话语。相反, 会当着全班孩子的面表扬和鼓励他。经过这件事后, 我转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 在幼儿自主表达创作过程中, 不做过多干预或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的事情, 而是在幼儿需要的时候再给予具体的帮助。
教师需要做到了解并倾听幼儿艺术表现的想法, 领会并尊重幼儿的创作意图, 且注意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 鼓励孩子们大胆制作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三、尊重孩子, 在美术活动中让孩子作出大胆的尝试
《指南》提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 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美术创新教学中, 我尊重孩子, 支持幼儿进行自主绘画活动。始终将幼儿“创造性”发展放在首位, 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注意培养他们的创作技巧, 并提供丰富的便于幼儿取放的材料、工具或物品。
每当组织孩子们开展美术活动时, 我都以尊重孩子为前提, 启发孩子们思考可以用什么材料装饰画面。孩子们有的说“用颜料”、“碎蛋壳”、“踞末粉”、“火柴棒”, 也有的说“用沥糊”、“纸绳贴画”、“橡皮泥粘贴画”等等, 接着我会鼓励孩子们:“你们真聪明、真能干, 就按照你们的想法, 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来装饰这幅画吧。”在活动中, 我也会尊重孩子在形式和材料上的选择。
比如, 在沥糊画、锯未粘贴画等活动中, 我首先教会幼儿使用一定的作画工具, 掌握制作沥糊画、锯未粘贴画等技能技巧。然后通过让幼儿欣赏、讨论、演示、提问、思考等方法, 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最后让幼儿用各种线条或图形来设计图案, 自由创作, 结果孩子们绘制出来的沥糊画、锯末画、立体彩绘等作品各具特色, 创造性突显。
四、欣赏孩子, 在美术活动中锻炼孩子思维的发散性
“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 感受和欣赏美”这也是《指南》所建议的。在一次手工制作活动中, 老师将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各种饮料罐呈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问他们用这些瓶瓶罐罐可以制作出什么玩具?孩子们立刻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纷纷动手制作, 有的制作公鸡、孔雀、小鸟、狮子, 有的制作火车、汽车、房子等, 而且他们还创造性地将制作出来的玩具构成一个个立体的图案, 如“动物园”、“停车场”、“游乐场”等。当孩子们从家里带来许多红豆、绿豆、黑豆、黄豆时, 老师启发他们用这些豆可以创作出什么作品?孩子们纷纷说“可以拼贴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图画”、“可以串成一条条五彩的项链”、“可以用胶水将豆粘成一座座假山或者小汽车”等等。在此过程中, 教师要支持孩子们想象、制作, 并和他一起欣赏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
《指南》的教育建议让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用儿童的眼光去欣赏他们的作品, 欣赏孩子, 让孩子有创造的信心与兴趣, 对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经过一学年的探索和实践, 创造性美术教学活动收到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孩子们不但对绘画更感兴趣了, 而且对其它美术活动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创造性思维和表现力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他们将手中的各种材料, 魔术般地变化成许多生活中存在的、与众不同的或是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每次看见孩子们创作出的各种作品, 教师们都会感到由衷的高兴, 不得不惊叹孩子们的创造力。通过贯彻落实《指南》开展形式多样的美术活动的要求, 不仅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 而且还促进了幼儿思维、想象、动手操作等综合能力的提高, 更重要的是孩子与老师在活动中能够共同成长。
五、正确处理美术技能与自主创造的关系
《指南》艺术领域“表现欲创造”部分的教育建议中指出:“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 并给与适当的指导。”平时, 我们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发现, 有些幼儿由于缺乏对实物的认识, 又没有一定的表现技能做基础, 他们内心丰富的想像难以用美术的语言进行表达, 他们失去了参加美术活动的兴趣, 审美表现力与创造力难以得到发展。实际上, 创造力是整体, 技能是这个整体的部分, 创造力与技能绝不是相互排斥的。我们反对重技能轻创造, 不赞成简单地用“想不想”、“好不好”等成人的眼光来评判幼儿的作品, 把幼儿创造力得到发展放在首位。同时, 要兼顾技能的训练, 使二者完美地统一起来, 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潜在的能力。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幼儿;健康成长;家庭教育
前言
本文首先概述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接着论述了教师如何引导家长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最后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家庭教育实践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指导意义
记者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制定的背景和意义问题采访了教育部学前教育的相关专家,教育部学前教育负责人明确表示:“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龄前阶段是人生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幼儿园教育及家庭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可以为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指明方向,同时也能有效地改变家庭教育的理念,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有利于改善家长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不仅仅只盲目追求知识“量”的积累,同时,也使其更加重视“质”的增长,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因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不仅关系着儿童自身的成长,同时,对于我国的家庭教育的开展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教师如何引导家长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
1.加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宣传力度
切实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思想、加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宣传力度是引导家长认识、学习并贯彻《指南》精神的重要方法。首先,幼儿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地利用幼儿园的相关职能,提高《指南》在家长中间的“知名度”,使家长充分认识《指南》的作用,并了解其的相关内容,从而以《指南》为依据,充分发挥其对于幼儿成长的作用。例如,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召开家长会的形式来宣传《指南》精神,并组织专业性较强的教师进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作用和内容方面的讲解,从而使家长认识到《指南》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走访的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状况,并在《指南》中寻找可以解决问题的相关办法供家长参考,从而使《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充分发挥其学前教育的指导作用。
2.积极举办家长开放活动
加强家长开放活动的举办力度是教师引导家长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另一重要办法。学校可以每个月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活动,并引导家长利用《指南》中的相关内容对包括集体教育在内的各项幼儿园生活进行观察,从而使观察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家长的传统教育观念产生影响,使其更容易接受《指南》,并最终应用《指南》中的相关内容来展开对孩子的家庭教育。
3.充分发挥家委会中积极成员的桥梁作用
作为监督幼儿园教学与管理的自发性组织,家庭委员会不仅可以对孩子们的受教育情况进行相应的了解,同时,也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通过加大对家委会内具有先进思想的成员进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方面的宣传,使其了解《指南》对学前教育的指导作用,从而通过数名思想先进的家委会成员,使《指南》的精神被广泛地传播开来,进而在家长中形成一种连锁效应,最终达到引导家长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目的。
4.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推动作用
幼儿教育是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做准备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明确主张把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使幼儿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实践中获取经验和知识,为此作为基础教育一部分的幼儿教育课程正由封闭走向开放、由静态走向动态、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化、自主化的特点,那么《指南》在深入家庭教育的进程中同样也离不开社会这个大课堂的熏染,幼儿园可以通过组织幼儿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家园亲子活动或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实践活动等形式,激发教师、家长有机会在大自然、大社会这个大课堂中以生活领域、自然领域、科学领域、社会领域为主要切入点,深入观察、了解幼儿在社会环境中的发展状态,所存在的问题,不断从《指南》中寻求尚未知晓的知识,并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变被动的接受性学习为主动的发现性学习,让家长真正的成为落实《指南》精神的发现者、参与者、实践者。
三、《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与家庭教育实践的关系
通过《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大力宣传,引起家长对育儿方法的深思,家长在认真学习《指南》后,把《指南》的精神付诸实践,而且很多家长也取得了实效。例如,优优的学习及自理能力都特别强,但人际交往能力较弱,身边没有朋友。通过观察发现优优喜欢讲故事,但在其他小朋友不感兴趣时,就常常说其他小朋友傻甚至冲撞他人。优优的妈妈知道后,与教师一起分析原因并依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中的建议:‘引导幼儿学习用平等、接纳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差异。如,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可以相互学习。’给孩子对症下药,引导优优了解别人的长处,并使其认识到人各有所长、各有所好,应该取长补短,尊重理解他人,才能够交到更多的朋友。优优懂得这个道理以后,开始逐渐接受小朋友们的不同想法,也愿意尝试参与到小朋友们的游戏之中。再如,文文的家长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要创造机会和条件,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这一点后,就认识到虽然要重视学前知识方面的教育,但与文化知识相比,对孩子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文文的家长就积极引导文文学习画画,在孩子的创作过程中不再做过多的干涉,也不再以以往的“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的标准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并使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画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然后将文文的作品贴在墙上以供观赏,极大地激发了文文的画画热情,使文文的画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四、总结
本文以儿童的学前教育为讨论对象,通过对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从而对教师引导家长学习《指南》的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可见,未来加强《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力度对于促进儿童健康、茁壮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基于实证视角的幼儿教育本质特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全海英.体育活动发展3~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幼儿园关系着幼儿一生的命运,是为孩子以后的成长奠基。就像盖房子一样,根基没有打好,盖的房子再漂亮,也不牢固。孩子也是这样。这段话让我感悟很深,让我知道幼儿园老师责任的重大,也让我感到很深的压力。自己的一切行为和语言,行事作风,都是关系到孩子的未来。不管是上小学、初中、高中,他们的基础都是从幼儿园开始的,所以培养幼儿的常规很重要。让我回想到以往的教育教学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实施方法,通过对比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以及需要改正的地方,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他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健康排在了首位。下面我来谈谈对于健康领域这一块的一些看法。
这里所指的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一种在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完满状态及良好的适应能力。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因此,为幼儿点亮一盏健康之灯,无疑是为其一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我觉得我们有责任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生活与学习环境,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比如,让微笑、鼓励时刻伴随你和孩子,让彼此拥有信任与友谊;比如,给孩子一些自由的时间、空间,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并且力所能及的事;比如,适时和孩子在操场上、草丛中、沙池里,一起尽情的嬉戏、玩耍、探究,既锻炼体魄,又增进感情我想,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就看你是否愿意用心去做。
在细读健康领域环节,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成人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所以,又那么一句话:能学会偷懒的老师才是一位称职的老师。有时候,我们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爱孩子总想帮她做好任何事。午睡起床,老师会三头六臂帮助每个孩子穿衣穿鞋;小朋友入厕洗手拿杯子,老师都会一把手抓,细致到位每个孩子拴好衣服;小朋友画画做作业玩区域,老师帮忙拿蜡笔发作业本收玩具看似老师非常称职,做好每一项工作,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阻拦了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做老师,可以适当的学会偷懒,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与其帮助他做好每件事,不如教给他做的方法。或许,一开始孩子总是做不好,但老师一定要坚信孩子的能力,相信他们能行《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又比如说3-4岁不用脏手揉眼睛,连续看电视不超过15分钟。4-5岁知道保护眼睛,不在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不超过20分钟;5-6岁主动保护眼睛,不在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连续看电视不超过30分钟。在教育建议中提出要提醒幼儿保护五官,如:不乱挖耳朵、鼻孔,不用脏手揉眼睛,看电视时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现在的孩子多数都生活在教育的条条框框之中,他们需要自主,因为只有自己动手动脑得来的直接经验才是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要想摆脱填鸭式的教育,想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班级的主人,相信在《指南》中就能够找到答案。
字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3到6岁儿童发展指南家长心得体会200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一
一、回顾《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 总则:主要讲述了《纲要》制定的原因、目的、性质、任务、外部原则、内部原则及自身特点;第二部分 教育内容与要求:主要讲述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目标(该领域重点追求什么,其主要的价值取向)、内容与要求(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与此同时,该领域教育的内容自然地负载其中)、指导要点(点明该领域知识的主要特点,其教和学的主要特点;点明该领域特别应当注意的有普遍性的问题);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主要讲述了幼儿园教育的根本原则、活动含义、基本原则、各方面的原则、教育活动目标、内容、形式、环境、一日生活、幼小衔接。第四部分 教育评价:主要讲述了幼儿园教育的功能、主体、实施原则、主要内容等。
二、品读《指南》
1.社会现状
在生活习惯上,孩子们还是普遍滞后的,如“有一个小女孩都快5岁了,特别内向、懦弱,每天在幼儿园都尿裤子,尿完还不敢给老师说。课间活动,她几乎从来不和别的小朋友玩,感觉有些小朋友总是欺负她,经常看她脸上、胳膊上被抓得一道一道的。”再如“有个小男孩在幼儿园里从来不吃亏。看到别的小朋友拿有好吃的、好玩的,他伸手就去抢;别人如果不给,他张口就咬。“老师警告过,如果孩子再咬伤人,就要我们换幼儿园。在家里也真管教了呀,但是从来都没用。”等等。
2.《指南》学习
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乱象和误区,《指南》的建议非常清晰、具体、有指向性。它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培养提出建议。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为核心,旨在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它是在《纲要》的基础上,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要求按不同的年龄段进行细化,对各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的期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促进学前教育科学,规范发展的需要,纠正小学化、超前的教育问题。指导家长科学实施保育和教育的需要,对家长的科学育儿具有指导性作用。满足幼儿生活、学习、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它更符合现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
作为一名幼儿园老师,我更有义务和责任来认真地学习并根据《指南》与家长配合进行因材施教,因此,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我们每个幼儿园老师具有重要的意义。
篇二
幼儿教育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充分阐述了幼儿教育的指导思想,幼儿的学习发展目标,强调幼儿是教育过程的主体,教育的内容要从幼儿经验、兴趣出发,关注个体发展差异,不能一刀切地评价孩子的发展等等内容。此部指南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与《纲要》里面的五大领域发展目标相比,提出了更详细、更具体的目标。每个领域分为子领域、目标、子目标,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学什么,达到什么发展水平、老师怎么教提出了要求。后面还提出教育建议,给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这对于我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
《指南》让我清楚地认识到教育每个年龄段孩子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些细致的内容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对于我们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也可以有效防止对幼儿产生一些滞后或者超前的教育行为,从而违背幼儿自然发展的规律。
《指南》的学习让我意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一切从有利于孩子的发展角度出发,反思我们过去的做法,删减不利于孩子发展的因素,俯下身子,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给孩子真正需要的关爱,向孩子们学习,创设符合孩子发展需要的课程、环境、区域,让课程回归幼儿的经验,提供孩子操作的机会,让孩子通过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来获得经验,让幼儿自主参与,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培养孩子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教育的目标,因此,我们教师要对幼儿的发展目标有个清晰的认识,《指南》的学习,对我们老师的教育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关注幼儿的健康,根据教育目标创设适合幼儿身体发展的游戏,让孩子体格上得到应有的发展。再次,关心幼儿,热爱幼儿,平等对待和尊重幼儿。因为爱是让每一个幼儿健康成长最基本的前提和需要。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广泛、具有适合个体发展的机会,积极鼓励幼儿操作、探索和与人友好交往,让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学习了《指南》,老师可以帮助家长了解育儿知识,让家长认识孩子发展的规律,知道孩子什么时候该学什么,怎样做才是适合孩子发展的,也让家长意识到“小学化教学”“强迫孩子上兴趣班、特长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更新家长育儿理念,共同树立科学教育孩子的思想,家长也能充分理解和支持老师,家园配合教育,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展现自己,让幼儿得到科学的发展。
篇三
一、《指南》是一本师幼共同的“成长册”
正如《指南》的“说明”中所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二、《指南》是一本详实温馨的“备忘录”
《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有了这本“备忘录”中的一个个“温馨小提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详细的指引。
三、《指南》是一本强调自主探索的“经验集”
丁教授从制定与颁布指南的背景与意图、感知《指南》内容的基本框架及思路、解析《指南》中“五”个领域的具体内容、把握《指南》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及方法、明晰《指南》贯彻与落实的教育途径五个方面做了详细的阐述。丁教授一再强调童年的教育很重要,并指出越是往前的教育越具有特殊性,学前教育是复杂深刻的,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要以谨慎再谨慎,理智再理智的态度认真对待学前教育。
丁教授在讲到《指南》所倡导的基本理念时强调两方面,一是育人文本,终身发展。幼儿教育具有奠基性、根基性和启蒙性,要以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要注重领域之间、目标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幼儿教育是人的基本素质发展的起点,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核心、基本。二是敬畏童年,尊重儿童。快乐的童年的过程是自我愿望满足的快乐过程,要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幼儿的兴趣和独特感受,理解他们欣赏时的行为;鼓励幼儿自主决定,独立做事,增强其自信心和自尊心。尊重儿童,顺应儿童,了解、研究儿童,用顺应社会发展、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感性的、直观的、形象的方法对待儿童。
丁教授讲到《指南》所倡导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时,共提出了六点。一是指出幼儿教师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幼儿家庭教育,并用《摆鞋子》的案例进行了说明,这对我今后开展好家长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会抓住一切时机,向家长传授我所掌握的先进教育理念,也为自己实践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提供机会,家园共育,促成合力。二是一日生活,自然渗透。要将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与环境中,在生活中指导教学;日常中的交往与游戏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途径;集体生活是幼儿适应与发展的背景与依托。三是直接经验,积极活动。“不做不进步,不亲身实践不发展”,强调做中学,玩中学,交往中学。给孩子一个范围,一个空间,一个机会,让他们去操作、体验,支持和鼓励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这里丁教授给大家介绍了优秀活动案例《拱形》。四是主动游戏,兴趣学习。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通过教学中的游戏、幼儿自由选择、自发组织的游戏,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丁教授介绍了《穿越封锁线》的活动案例。五是环境创设,提供材料。为幼儿提供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和温馨的精神环境,让幼儿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和积极的环境中学习发展。六是人际关系,榜样教育。通过和谐的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同伴关系,带动幼儿协调发展。
全书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怎样理解《指南》”,第二部分是“怎样实施《指南》”。在第一部分中,参与《指南》研制工作的专家从整体到各个领域对《指南》进行了解读。《指南》的主要撰写人,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从整体上阐述了《指南》的研制背景、目的与作用,回顾了《指南》的研制过程,解释了与《指南》文本有关的概念,如为什么叫《指南》而不是《标准》,并分析和说明了《指南》的架构与内涵。为了更好地帮助广大教师和家长准确地了解和运用指南,李季湄教授还对《指南》实施的基本原则以及《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关系进行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刘馨教授对《指南》健康领域的目标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围绕《指南》健康领域的教育建议,刘教授从实践层面上概括了实现幼儿健康领域学习与发展目标的基本工作方向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周兢教授对《指南》语言领域进行了解读,她指出,要认识到幼儿语言发展对全面发展的意义,在明确《指南》有关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要求的基础上,掌握住幼儿语言学习与发展的特点与教育要求,是每个幼教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素养。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对《指南》社会领域进行了解读,冯教授在解读目标的基础上,重点强调了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特点与指导要点。她特别强调,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要注重活动中的体验,要理解社会学习的渗透性、综合性,避免单一的“社会课”,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目标,充分理解和注意学习的累积效应。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刘占兰研究员和华东师范大学周欣教授对《指南》科学领域进行了解读。她们分析了《指南》科学领域的结构,包含着科学探究与数学认知两个方面。但不论是科学探究还是数学认识方面,都强调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去体验和感受,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南京师范大学孔起英教授与华东师范大学华爱华教授对《指南》艺术领域进行了解读,她们阐述了《指南》艺术领域的内容结构,还提出了幼儿艺术学习的特点以及在艺术教育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以问答的形式对有关艺术领域的认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答。
在“怎样实施《指南》”部分,对如何把《指南》运用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进行了解读。深圳市教学研究室肖湘宁老师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周亚君就如何利用《指南》观察和了解幼儿进行了介绍,强调教师要深入、全面理解《指南》的结构和内涵,在头脑中形成幼儿全面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概念,重视观察幼儿日常表现,并积极看待幼儿每一点进步。李季湄教师在分析了有关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认识问题的基础上,深入阐释了如何把《指南》的实施融入一日生活中。华爱华教授谈论了如何通过活动区游戏来实施《指南》,如以《指南》为依据创设活动区环境,怎样的材料投放能诱发幼儿的游戏行为。北京师范大学冯晓霞教授则论述了如何在集体教学活动使用《指南》。她指出,要全面了解集体教学的利弊,正确运用《指南》,特别是利用《指南》相对具体可操作的特点,提高集体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快乐;尊重;理解;兴趣
教育工作从幼儿抓起是我国的最新教育理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幼儿的早期教育问题。在这个时候国家下达了若干文件对幼儿的教育问题给予了重视,因此《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如下简称《指南》)就产生了。在《指南》中,提出了对幼儿的教育在于尊重、理解、激趣这三个词汇,幼儿学习以及家长针对幼儿教育问题认真学习并贯彻了《指南》的内容,也因此获得了一些效果,幼儿在学校和家长的保护下快乐地成长,《指南》的提出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一次跨越,是幼儿教育问题的一大进步。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指南的指导下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学习到教育幼儿的方法,而幼儿在教师的教育下快乐地成长。本文针对《指南》中提到的对幼儿要采取尊重、理解和激发兴趣的方式进行教育,做了如下几点分析。
一、幼儿快乐来自于尊重和理解
1.尊重
《指南》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提出,对待幼儿要充分尊重每个幼儿的不同,幼儿的个体不同是指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即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长处。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幼儿时要善于发现幼儿的长处,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由于幼儿的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在学习和理解能力上也大不相同,幼儿教育工作者不能对所有的幼儿都使用同一种教育方法,要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特性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在尊重中让幼儿快乐成长。《指南》充分考虑了幼儿的差异性给出了合理的教育方式,希望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尊重和发展。
2.理解
除对幼儿进行充分尊重外,还要对幼儿进行理解。《指南》中提到,幼儿的行为和举动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含义,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以理解的目光去看待,试着走进幼儿的内心,为的是更好地理解幼儿的感受。幼儿的内心还处于比较幼嫩的阶段,在感情上极其容易受到伤害,所以,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对幼儿做得不对的地方应该耐心地讲解和指正,让幼儿在被理解的情况下学习到知识。幼儿的内心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他们在那里快乐地发芽,成长。不论是家长还是幼儿教育工作者都应秉着理解的态度去融入幼儿的世界,与他们一起快乐地成长。《指南》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学习和成长,根据不同幼儿的特性,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陪他们一起欢笑,在他们伤心的时候要及时给予安慰。所以,《指南》中提到“阶梯”状教育模式,指的就是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特性采取不同程度的教育,有快有慢,呈现阶梯状。
二、幼儿快乐来自于激发兴趣
幼儿的兴趣在知识学习上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指南》针对幼儿教育问题时提出让儿童自主学习,快乐成长的理念,在对儿童的教育问题上,要通过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来促进儿童的成长。幼儿工作者不能因为获得业绩,就采取强制让幼儿学习的方法来教育幼儿。幼儿年龄尚小,在接受学习教育的时候难免会有兴趣上的差异,这时,教师应该为每个幼儿制订学习目标,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实施教育工作。譬如在绘画课上,老师不能硬性地规定该画什么内容,应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让他们的思维发散,通过绘画来传递自己的情感,这在幼儿的教育上是十分重要的。《指南》中提到的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来源,也是幼儿快乐的来源,缺乏兴趣的引导,幼儿不会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兴趣,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特点,循序善诱地帮助孩子激发学习兴趣。幼儿教师是幼儿接受真正的知识教育的第一位老师,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到的应该是快乐,幼儿在学习中接受知识,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这在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这篇文章是在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学习后,获得的几点感悟和体会。在幼儿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幼儿教育工作者占有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家长将幼儿送到学校,幼儿应该在学校接受最好和最科学的教育。学校和教师更不能辜负家长的期望,努力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在教育幼儿的模式上应该努力学习《指南》中所提到的几点,在本文中介绍了幼儿教育中,对幼儿要善于尊重、理解以及激发幼儿兴趣等几点感悟。通过对《指南》的学习,在日后的幼儿教育工作中,学校和教师都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指南》中的重要思想,为幼儿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志梅.尊重、理解、激趣:幼儿快乐之源: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几点体会[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
心得体会
《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培训心得体会
11月14日我有幸在扬中市外国语小学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老师的讲座,讲座的内容是诠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感受颇深。听后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如何看待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当我坐在报告厅里听到李老师讲的时候,唯一的体会就是:现如今我们的孩子是怎么学习的?我们以前的观念是集体教学,幼儿坐着听,教师主讲,填充知识给幼儿。以前的学习局限于学业学习,而孩子的学习方式主要不是通
过书本、通过记忆大量抽象的符号来学习,而是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去模仿、感知、探究,“做中学”、“玩中学”、“生活中学”,不断积累经验,逐步地建构自己的理解与认识。
游戏、生活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幼儿自己的生活是其学习的最重要的途径。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而我们作为一线的教师,创设与幼儿的生活有关系的环境,以幼儿为本,通过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的自主学习,教师的细心、耐心的观察,从而来帮助幼儿完成他的学习,最终让孩子能够在学习生活知识的基础上也学习了系统的学业知识,得以全面发展。
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体现在哪里?
幼儿园教育的深入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核心是了解幼儿、有效地帮助幼儿学习和发展。我们 的观念里的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是了解幼儿的知识与能力、科学保教的知识与能力等。听了李老师的讲座,《指南》能够帮助教师比较全面地、系统地把握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内涵,掌握各领域要素,从而全面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不是说一个幼儿园教师会上一节课她就是一名优秀的教师,现今的幼儿园教师:一要学会观察和了解幼儿,每天去观察、了解幼儿自身的已有的经验,设计好一日活动;二是有效地融入一日生活中来实施各领域内容,例如通过集体教学活动、活动区游戏等来有效地实施。教师是观察者、引导者。全面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不仅为幼儿上小学做好准备,更要着眼于他们一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老师要爱孩子,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情况,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当前,并为孩子制定今后的发展目标,同时,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比如,为幼儿制定每月成长档案,教师要细致观察孩子,记录孩子的特点、优点和不足,真正去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且运用多种途径与幼儿家长进行及时地沟通,对家长提出教育指导意见。教师要把班级中的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倾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孩子的个体差异是很明显的,所以,教师在照顾到绝大多数孩子发展的同时,还要对班级中一些能力较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逐步提高幼儿的能力的自信心。教师要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
二、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之后,我想到在我们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有的老师因为担心幼儿不会做、不会画、不会剪等,对幼儿过于包办,不让幼儿自己动手去做,比如:在生活自理能力上的过于包办、对于小班的幼儿,不让幼儿自己画物体的轮廓、不让幼儿自己使用剪刀,担心幼儿画不像、剪不像。这种做法剥夺了幼儿自己练习本领的机会,结果,老师累了,幼儿却没学到什么东西、能力没得到锻炼,若长期下去,幼儿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和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练习,哪怕要练习很多次幼儿才能掌握,我们需要的是坚持和信心。
三、幼儿在园的学习内容是十分广泛的,教师不能让幼儿只偏向于某一领域的学习而轻视其它能力的培养。幼儿园阶段,对幼儿的培养是十分全面的。是全科的,包括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各领域的教学以及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等。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教师要把握各领域的教学目标与要求,熟悉各领域的教学。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自己要学习的知识也是很多的,教师要关注到许多方面的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科学施教,让幼儿懂得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本领。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游戏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8
1.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活动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化差异
《指南》背景下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要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幼儿。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时间、游戏方式及游戏伙伴等都应该由幼儿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个人能力及喜好等来确定,并且教师给予的指导也应因人而异,从幼儿个体出发进行具有个体差异的个性化指导。
例如,在幼儿园中班开展的“串项链”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颜色各异的串珠和细线,让幼儿在串项链的游戏中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亮亮在游戏中编了1串项链,并且颜色杂乱无章,而萌萌却编了3串项链,并且每串项链的颜色都按照排列规律进行串编,因此教师重点表扬了萌萌的作品,并让亮亮向萌萌学习。亮亮此时表现得很失落,并且委屈的说:“我上次怎么也不能将细线穿过珠子里,这次我还串了一长串了。”此案例给我们的反思是,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强势和优势(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对天天来说也是动手就是他的弱项,而他这次的表现相较于上次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他对自己的进步本来是充满自豪感的,但却由于教师的点评而备受挫败感。因此教师在游戏中不能用一把尺子对所有幼儿进行衡量,应该根据幼儿自身的实际情况,评估幼儿此次表现是否较上次有进步,否则会给幼儿脆弱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
2.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活动要体现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指南》背景下,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学”,这也是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所决定的。这意味着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天性的活动,是幼儿完全自主、自发和全身心投入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来与同伴交往,不断丰富生活经验和增加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对他人、对自我及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例如在中班进行家乡主题时,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家乡小吃店”的游戏环境,不仅为幼儿提供制作家乡特色小吃所需的材料(如橡皮泥、碗碟、七彩泡沫、塑料刀叉等),还为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和买卖游戏提供各类道具(如厨师服、店员服、钱币代替物、餐牌等)。在这个主题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对家乡小吃的认知来制作各种家乡小吃(如成都的幼儿制作麻辣烫、西安的幼儿制作肉夹馍等),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扮演具体的角色(如有的幼儿扮演厨师、有的幼儿扮演顾客、有的幼儿扮演餐厅服务员等),通过在游戏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家乡的美好,并且加强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3.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活动要选择合适的指导策略
大班教师给幼儿们提供了很多水管,开设了区域游戏“小小水管工”,游戏一开始就吸引了幼儿们的注意力,大班幼儿纷纷将水管拼接起来。但由于活动室地方较小,幼儿们能够摆放和接水管的区域有限,因此一些幼儿提出要到活动室外的大厅和走廊继续游戏,但教师考虑到幼儿到大厅和走廊游戏会有安全隐患,并且铺设在大厅和走廊中的水管容易阻碍其他人的行走,因此一口回绝了幼儿们的请求。虽然幼儿们不太乐意,但是也不能反驳教师,因此最后对“小小水管工”的兴趣逐渐下降。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小小水管工”区域游戏中,幼儿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创新了新的游戏玩法(要求到走廊和大厅继续游戏),这表明他们在空间感知方面的发展水平,但教师却急于用成人的经验去干预,而没有引导幼儿去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如水管阻碍他人的行走,可以将水管沿墙壁铺设),因此让幼儿丧失了自我教育和尝试创新的机会。
4.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活动
《指南》说明中指出幼儿重要的学习品质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这些学习品质对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摆脱将来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而厌学的困扰;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幼儿语言、思维、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发展,增强幼儿的抗挫能力,意志力和忍耐力),而这些学习品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在幼儿学习、生活和游戏中显露出来并长期培养的。
例如,几个幼儿在建构区合作搭建天坛,其中两个幼儿合作搭建天坛的顶部,其他三个幼儿合作搭建天坛的底座,当幼儿将各自拼好的顶部和底座进行整合时,才发现顶部太大而底座太小。此时教师不应该立即进行干预,告诉幼儿问题出在哪里和解决对策,而是应该在一旁细细观察,有的幼儿说应该把顶部改小,有的幼儿说应该把底座加大,有的幼儿说应该重新搭建,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最终幼儿决定将顶部改小,底座不变(同时也发现顶部改小不必重来,只需找准一个点将插塑拆掉两圈即可)。采用此种方法,合作作品“天坛”很快就搭建成功了,幼儿们充分体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喜悦。
5. 结论
目前虽然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类似“为游戏而游戏”、“成人意愿的游戏”及“游戏成为奖励的工具”等现象,这些都源于对游戏认识上的偏差(尤其是混淆了游戏与教学、游戏与区域活动间的差异)。笔者相信,《指南》的实施对于改善幼儿游戏活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每个幼儿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提高,避免教师实施“小学化”的游戏目标,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师参与式培训初探[J].群文天地,2012(8).
[2]霍力岩,史贝贝.《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现状与建议[J].教育导刊,2013(12).
【3到6岁幼儿发展指南】推荐阅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书心得07-03
3 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07-1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10-20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学习心得01-04
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01-02
新幼儿园3年发展规划11-08
1岁幼儿音乐发展特点10-21
科学评价幼儿发展11-07
幼儿园幼儿发展情况的报告制度07-06
大班幼儿发展评估方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