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题(通用9篇)
一、填空。(26分)
1、在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可以表示为r=()或d=()。
2、圆有()条对称轴。
3、A是B的,A比B少()%,B比A多()%。
4、用()厘米的铁丝可以围成一个半径为2厘米的圆。
5、在0.707、70%、0.71、0.077四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6、3÷5==9:()=()%=()成
7、4:5的前项加上4,后项加上()才能使比值不变。
8、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圆,如果半径增加1厘米,那么周长增加(),面积增肌()。
9、长方形的一个角比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底角大()%。
10、一根铁丝在圆柱形钢管上绕了10圈,钢管的外直径长15厘米,这根铁丝长()厘米。
11、大圆半径是4厘米,小圆半径是3厘米,它们的`周长比是(),比值是(),面积比是(),比值是()。
12、一个数的30%是60,这个数的60%是()。
13、六(1)班植树98棵,全部成活,成活率是()%。
14、6:5也可以写成(),比值是()。
15、一根绳子长3m,用去,还剩()m。
二、判断题。(5分)
1、圆的周长越大,圆周率就越大。()
2、一件衣服,原价120元,第一次提价10%后,又降价10%,现价仍是120元。()
3、6比5多20%,5比6少。()
4、最简整数比的前项与后项最大公因数是1。()
5、两个半圆可以拼成一个圆。()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为大家整理了数学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一、认真思考、谨慎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6个54是(),()的25是20。
2、要画一个周长为12.56分米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是()分米,画出的圆的面积是()平方米。
3、如果圆的半径增加2cm,周长就增加()cm,面积就增加()cm2。
4、把78kg苹果平均分成7袋,每袋是这些苹果的(),每袋重()kg。
5、六年级有男生120人,是六年级人数的25,六年级有女生()人。
6、3()=1÷4=():16=()20=()(此空填小数)。
7、一个长方形周长是56cm,长和宽的比是5:3,这个长方形的长是()cm,宽是()cm,面积是()cm2。
8、比较大小。
16×34○16÷3435÷52○35×25
9、确定()后,知道物体的()和()就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10、如果以小明家为起点,小明向东走120米记作+120米,那么-50米表示()。
11、一个布袋里装有6个白球,1个黄球,摸出()球的可能性大,要行摸出两种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可以(),也可以()。
月份一二三四五
盈亏
(万元)+11+12-4
12、下面是某商店2009年1――5月的
盈亏情况统计表,已知2月份盈利12万元,
3月份亏损4万元,4月份亏损5.2万元,
5月份盈利16.6万元。请将表格填完整。
13、王芳34小时走了km,王芳每小时走()km,走1km需要()小时。
14、25克糖完全溶解在2千克水中,糖与糖水的质量比是()。
评卷人得分
三、选择题。(5分)
1、画一个周长为25.12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厘米。
A、2B、6C、4
2、下面图形中,周长相等时,()的面积最大。
A、正方形B、圆C、长方形
3、一种盐水的浓度是25%,用2000克盐,配制这种盐水需加水多少克?列式为()。
A、2000×(1-25%)B、2000÷25%-2000C、2000×(1+25%)
4、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体积扩大()倍。
A、3B、6C、9
5、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比男生多25%,全班有多少人?列式为()。
A、20×25%B、20×(1+25%)C、20×(1+1+25%)
四、计算题.(36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3.6÷4=×=15×=×25%=
2、简算。(6分)
×0.375+÷(-)×54
3、解方程。(6分)
60%x=8x-35%x=6.4
4、化简比。(6分)
:3:0.9:
5、列式计算。(8分)
(1)一个数减少20%后是16,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与的和,等于的25%,求这个数。
五、作图题(4分)
一、“数学活动经验”积累存在的问题分析
仔细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并辅之于学生访谈、教师研讨, 笔者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数学思考的方法缺失
(二) 意义建构的过程模糊
(三) 图形观察的空间观念薄弱
针对图表式开放题, 很多学生题意理解不到位。如这样一道题目:在下面正方形中各画一个学过的图形, 使它的面积正好等于正方形的一半 (见图2) 。学生画出的图形类型相同, 也有部分学生画出的是一个组合图形, 原因是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之间关系不够熟悉, 缺少转化经验。例如平行四边形。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 很多经验是不可传递的, 只能靠亲身经历,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才能建构起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活动经验。回顾、反思日常的课堂教学, 教师是“眼中有物而无人”, 知识强于活动, 结果优于过程, 更多地关注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忽视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围绕“双基”开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扎实的, 但往往会让解题经验替代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表现在测试中,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 但对于图表式、对话式的试题及开放性问题失分率较高。
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
教师要想从“眼中有物”转化为“眼中有人”, 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 就要让学生在真正的经历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作为一线教师, 首先要明晰教材的内涵, 用好教材, 才能积极探索“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实践策略。
(一) 对接生活——在经历生活数学中积累实践性经验
对小学生来说, 数学是现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在上小学之前, 他们已经遇到过许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例如, 跟父母去超市购买物品, 在生活中看到过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知道什么时候播放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每天可以玩多长时间的电脑等, 这些活动为他们建立数量和几何形体等初步观念提供了经验, 尽管这些经验是不系统的、非纯数学的, 甚至是模棱两可的。对此, 教师就要把握学生认知的起点, 对接学生的生活经验, 并对学生头脑中的日常数学经验进行数学化提升, 让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有效对接”, 使日常生活经验“数学化”, 才能帮助学生生成新的数学经验。
翻阅小学数学教材, 一年级上册安排了数一数、比一比、认识物体和图形、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等数学内容。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认知起点, 借助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将日常生活经验逐渐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为例, 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 是几何图形学习的起始课。有教师在教学时, 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喜羊羊”带来的百宝箱, 并出示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第一个环节, 通过小组活动分一分,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揭示概念。第二个环节,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模型, 让学生认一认, 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让学生亲自去摸一摸, 加深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第三个环节, 教师通过播放幻灯片, 从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通过三个环节的活动, 从观察实物图揭示概念模型图到形成表象, 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 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
(二) 自主探索——在经历体悟数学中积累探究性经验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数学体悟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创设自主探索的活动情境,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亲历探究性活动, 在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并在进一步体验、感悟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 强调对学生获得经验的回顾梳理, 通过归纳、概括和总结等方式, 让新经验自主建构于原有经验体系中, 使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如像鸡兔同笼问题、植树问题、运算定律等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以“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 注重让学生在情境中体悟到数学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 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例如, 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的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 这一课时, 首先出示这样一个情境: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 两端都栽, 可以怎样植?并让学生把想法用线段图和表格以板书的形式表示出来。
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得出规律:“两端都栽”的时候, 间隔数和棵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并用一个式子表示两端都栽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 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样, 也有利于学生从植树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及时地将线段图上点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加以总结, 为解决多样化的类似数学问题奠定基础。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 有利于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拓宽思路, 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
(三) 动手操作——在经历综合数学中积累活动性经验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每一册都设置了“综合与实践”内容,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 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随机摸球、统计、地面拼图等综合性较强的内容, 都要求学生以多种经验参与其中,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 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 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 四年级“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 笔者做了以下改编:
1. 创编例题, 选择趣味内容作为统计教学的材料。
教学时, 笔者选择中国在2008年和2012年奥运会上的奖牌数作为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通过两届奖牌数的讨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 从中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2. 动手实践, 探究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在初步认识、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 让学生尝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 比较学生绘制的统计图的优缺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制图分析能力。
3. 展望前景, 感受统计知识的趣味性。
学生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及绘制好复式条形统计图之后, 笔者提出问题:根据中国队在前两届奥运会的表现情况, 你们认为2016年奥运会中国队的表现会怎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感受到统计的趣味性。
上述统计教学中, 教师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 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 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提取信息、解释问题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并在经验积累中掌握统计的知识与技能, 思维获得了较好的训练。
(四) 交流反思——在经历思维数学中积累方法性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 很多教学内容需要学生预测结果、探究成因, 而学生思考的活动经验是通过分析、归纳等获得的。因此, 教学中, 教师要设计适切的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数学规律, 猜测数学结论, 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积累和提升策略性与方法性经验。
例如, 四年级“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的教学, 教师可以分两步新授教学。
第一步,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探究解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 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 归纳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 小明的作业本上有以下题目:① =4a2;② · =
5a;③a==;④-= .做错的题是( ).
A. ①B. ②
C. ③ D. ④
2. 从边长为a的正方形内去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然后将剩余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如图2),上述操作所能验证的等式是
( ).
A. a2 - b2 =(a+b)(a -b)
B. (a - b)2 = a2-2ab+b2
C. (a +b)2= a2 +2ab +b2
D. a2 + ab= a(a+b)
3. 如图3,在底面周长为12,高为8的圆柱体上有A、B两点,则A、B两点的最短距离为().
A. 4 B. 8
C. 10D. 5
4. 如图4,矩形内有两个相邻的正方形,面积分别是a2和9,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3a+9B. 3a-9
C. a2-9D. 3a-3
5. 图5的4个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①② B. ②④C. ②③ D. ③④
6. 下列是因式分解的是().
A. a2-a+1=a(a-1)+1
B. x2-4y2=(x+4y)(x-4y)
C. x2y2-1=(xy+1)(xy-1)
D. x2+y2=(x+y)2
7. 如图6,△A′B′C′ 是由△ABC绕点P通过旋转得到的,若线段 AA′长度为 a,点A在旋转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程为b,则a、b的大小关系为().
A. ab
C. a=bD. a、b 的大小关系不确定
8. 如图7,ABCD是一张矩形纸片,点O为矩形对角线的交点.直线MN经过点O交AD于点M,交BC于点N.先沿直线MN剪开,并将直角梯形MNCD绕点O旋转一个角度后,恰与直角梯形MNBA完全重合;再将重合后的直角梯形MNCD以直线MN为轴翻转,此时所得到的图形是().
9. 有下列说法:①平行四边形的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②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④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A. 1个B. 2个
C. 3个 D. 4个
10. 数学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观察图8所示的图形,问:它绕着圆心O旋转多大角度后和它自身重合?甲同学回答45°;乙同学回答60°;丙同学回答90°;丁同学回答135°.以上4位同学的回答中,错误的是().
A. 甲 B. 乙
C. 丙D. 丁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
11. 用计算器探索:已知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1, , ,…, ,如果从中选出若干个数,使它们的和大于3,那么至少需要选
个数.
12. 某同学学习了编程后,写了一个关于实数运算的程序,当输入一个数值后,屏幕输出的结果总比该数的平方大1.若该同学按此程序输入 后,把屏幕输出的结果再次输入,则最后屏幕输出的结果为.
13. 如图9,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ABC中,边长为无理数的边数是.
14. 如图10,长方形纸片ABCD,沿折痕AE折叠,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S△ABF =24,则EC的长为.
15. 如果x2+6x+k2恰好是另一个整式的平方,则k的值为.
16. 如图11,在小方格的边长为1的方格纸中,将正方形ABCD先向右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3格,得到正方形A′B′C′D′,则在正方形ABCD平移到正方形A′B′C′D′的过程中,所经过或覆盖区域的面积为.
17. 多项式4x2+1加上一个单项式后,能成为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式,那么所添加的单项式可以是.
18. 如图12,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到正方形AB′C′D′,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三、解答题(共66分)
19. (10分)因式分解:(1)36a2-(a2+9)2.
(2)(x2-2x)2-2x(2-x)+1.
20. (8分)化简求值:
a+b2-a-b22a-bb+2ab2+4a2(其中a=-1,b=2).
21. (9分)如图13,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在AB的左侧,分别以△ABC的三边为直径作3个半圆围成图中的阴影部分.
(1)图中△ABC是什么特殊三角形?
(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3)作出阴影部分关于AB所在直线的对称图形.
22. (9分)图14的方格中是美丽可爱的小金鱼,在方格中分别画出原图形向右平移5格和把原图形以点A为旋转中心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小金鱼(只要求画出平移、旋转后的图形,不要求写出作图步骤和过程).
若每个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 cm,则小金鱼所占的面积为cm2 (直接写出结果).
23. ( 8分)如图15, ABCD中,E、F为对角线BD上的点,且BE = DF.小明说:“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小东说:“你说的对,若点E在DB的延长线上,点F在BD的延长线上,且BE = DF,得到的四边形AECF也是平行四边形.”小东的说法有道理吗?请画出图形,并给出说明.
24. (12分)如图16,在△ABC中,AB = AC,将△ABC沿CA方向平移CA的长,得△EFA.
(1)若△ABC的面积为3 cm2,求四边形BCEF的面积.
(2)试猜想AF与BE有何关系.
(3)若∠BAC = 60°,求∠FEB的大小.
25. (10分)如图17,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DC.由4个这样的等腰梯形可以拼出图18所示的平行四边形.
(1)求四边形ABCD 4个内角的大小.
(2)现有这样的等腰梯形若干个,你能利用它们拼出一个菱形吗?若能,请你画出大致的示意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一.看拼音写词语。
wǔ
rǔ
zǔ
náo
chú
chuāng
(侮辱)
(阻挠)
(橱窗)
pái
huái
jīng
zhàn
nà
hǎn
(徘徊)
(精湛)
(呐喊)
kuí
wú
líng
lì
(魁梧)
(伶俐)
二.按要求写词语。
1.组词语。
怨(抱怨)
(埋怨)
(怨恨)
(怨言)
2.照样子写出相同形式的词语。
衣冠楚楚(议论纷纷)
(大名鼎鼎)
(风尘仆仆)
(千里迢迢)
(人才济济)
(书声琅琅)
三.选择带点字的意思,把序号写在()里。
一事无成--(3)
成千上万--(5)
大功告成--(1)
四.至少选择三个词语,写两三句意思连贯的话。
魅力
嘹亮
嘲笑
哭泣
娱乐
美好
我是一个开朗的女孩。我喜欢体育,但总是做不好,同学们总是嘲笑我,我总偷偷地哭泣。后来,我明白了体育是一种娱乐,达到了锻炼的目的,我就是最棒的。
五.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不论……都……
……虽然……但是……
……只要……就……
……不是……而是……
……不但……而且……
当遭遇困境时,我们(不但)不能消极地看待,(而且)要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不论)条件多艰苦,环境多恶劣,我们(都)要想办法寻找解决的途径。一个人(只要)能有这样的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阅读]
六.按照要求写出课文原句。
1.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赞颂梅花品格的一个句子。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矛与盾》中,那个人夸口的两个句子。
1.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2.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七.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愉快的瞬间
美国的一个警察局举行了一次自行车拍卖会。有一位少年参加了拍卖会,当每辆自行车拍卖刚开始,他都抢着报价:“5美元!”说实在的,这个价太低了,当然,每辆车都是以别人更高的报价成交了。有的甚至高达100美元,是5美元的20倍!显然,这个(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的少年,是在与骏马作徒劳的赛跑。
但这个一次次遭受到惨败却又不屈不挠的少年,终于引起了拍卖师和全场人的注意。到自行车所剩无几的时候,拍卖师问这位少年:“你为什么总不加价,错过这么多好车?”
全场的目光都转向这儿来了。只见少年稍稍抬起的手里,捏着汗渍渍的钱,他涨红着脸说:“我只有5美元……”
这时,全场都惊讶了!
拍卖继续进行。当只剩下最后一辆非常好的自行车时,人们注意到,那位少年似乎已经失去了信心,他(心神特别不安)地用低得难以听到的声音报价:“5美元。”
这时,拍卖师停下了,不再环视全场提问,只是静静地注视着少年。整个拍卖会出现了很难见到的静场,鸦雀无声!
突然,一声槌响,让人一惊。拍卖师大叫:“成交了,卖给这位少年--5美元!”
霎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个少年终于美梦成真了。
场上的数百人,都在享受着一次罕见的大家创造的难以言表的愉快!
1.将文中()里的内容换成恰当的成语。
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不自量力)
心神特别不安。(忐忑不安)
2.联系短文内容,将下面的句子扩充具体(至少扩三处)。
人们把自行车让给了少年。
在场的人们把非常好的一辆自行车让给了这个不屈不挠的少年。
3.人们为什么要把自行车让给这个少年?
答:因为这个少年每次都抢着报5美元,引起了在场人的注意,当大家得知他只有5美元时,被他的不屈不挠所感动,所以人们将车让给少年。
4.读文中画“--”的句子,想一想:如果你是这个少年,拍卖师或者是在场的其他人,会想什么?请你选择其中一个人,写出他的心理活动。
选择的人物:一个在场的观众
心理活动:我要把车让给这个少年,他的不屈不挠多么令人敬佩,对,我要把车让给他!
八.再富也要“穷”孩子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在中国老百姓心中,孩子就是他们的掌上明珠,是“小皇帝”,因为他们觉得再穷也不能“亏”孩子。
澳大利亚是发达国家,人民生活较为富裕。然而,富裕的澳洲人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他们的理由是:娇惯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难免吃亏。
“孩子应当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这是澳洲居民为孩子穿衣服时常说的一句话。因此,在澳洲,即使在最冷的冬天,也很少见哪一位家长为孩子穿棉衣和防寒服,最多只是在“短打扮”外面罩上一套绒衣而已。
许多澳洲居民用“粗”来打磨顺境之中的孩子。澳洲污染小,太阳辐射异常强烈,稍不注意,就会被晒得“皮开肉裂”。然而,走在大街上,却不时见到母亲推着婴儿车在炎炎烈日下前进……其实,那车上并非没有遮阳蓬,这些母亲是以此来“打磨”孩子的。对此,你不得不佩服他们的良苦用心。
曾有外来者在澳洲悉尼一家医院目睹这样一幕:一对夫妻来医院就诊,妻子进诊室去作检查了,丈夫便带着两岁的女儿在外面大厅等候。女儿口渴要喝水,这位父亲便在身旁的自动售货机上顺手扯了一个免费纸杯,然后进厕所接来一杯自来水(澳洲的水经过净化,可以直接饮用)递给孩子。其实,这位父亲并不是买不起饮料,他是一家体育用品公司的主管,年薪达15万之多,而此刻自动售货机上正出售可口可乐和橙汁,不过一元一杯。
这种“穷”待孩子的现象在澳洲并非个别。每逢给孩子打防疫针的日子,这里的社区儿童保健站里便排成长龙。排队中,家长常将还不会走路的孩子“甩”到铺有地毯的地上,任其去爬、去滚,绝对看不见一哭就抱的现象。
澳洲人“穷”孩子的想法很简单--“为未来着想”。既然孩子长大后早晚要离开父母,去独闯一片天地,与其让他们那时面对挫折惶惑无助,还不如让他们从小摔摔打打,“穷”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然而,面对这并不算太新鲜的观念,对于那些过分溺爱孩子的中国父母来说,是不是该有点启发呢?
1.将画“--”的句子换一种说法,使句子意思不变。
然而,面对这并不算太新鲜的观念,对于那些过分溺爱孩子的中国父母来说,应该有点启发。
2.作者列举了哪几个事例,说明“再富也要‘穷’孩子”?
答:作者列举了这4个事例:1.在澳洲,家长不过在孩子“短打扮”的基础上套一件绒衣;2.澳洲太阳辐射强,却总能看到母亲推着婴儿车来“打磨”孩子;3.在医院,一位年薪十五万之多的父亲在女儿口渴的情况下,仅接一杯洗手间里的凉水;4.家长常将不会走的孩子甩在地毯上,不会一哭就抱。
3.联系短文内容,写出你对“再富也要‘穷’孩子”中的“穷”的理解。
答:我的理解是:娇惯的孩子缺乏自理能力,在小的时候就要锻炼孩子,长大以后才有能力独闯一片天空。
4.再富也要‘穷’孩子,再穷也不能‘亏’孩子”是两种观点。你认为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我认为相同之处在于他们都爱孩子,只是方式不同,澳洲父母的用心良苦在于锻炼孩子,让孩子独闯一片天地,中国父母的良苦用心在于怕孩子受到委屈而过分溺爱。
[习作]
一、 填空题。
1、20千克比( )千克轻10%,( )米比5米长 1 2 。
2、天平一端放着一块巧克力,另一端放着 1 2 块巧克力和5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恰好平衡。整块巧克力的重量是( )克。
3、一块三角形菜地,边长的比是4:3:5,周长是168米,其中最长的边长是( )米。
4、单独完成同一件工作,甲要4天,乙要5天。乙的工效是甲的工效的( )%。
5、抽样检验一种商品,有48件合格,2件不合格,这种商品的合格率是( )。
6、把 7 8 :1.5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比值是( )。
7、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3厘米,高是5厘米,与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这个三角形的面积的比是( ):( )。
8、某商品在促销时期降价20%,促销过后又涨20%,这时商品的`价格是原来价格的%。
9、一项工作,6月1日开工,原定一个月完成。实际施工时,6月20日完成任务,照这样计算,到6月30日超额完成( )%。
10、一台拖拉机 5 6 小时耕地 7 8 公顷,照这样计算,耕一公顷地要( )小时,一小时可以耕地( )公顷。
二、 判断题。
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2、甲比乙高5米,乙就比甲矮5米。………………………………………………( )
3、六年级今天缺席4人,出勤46人,出勤率是92%。………………………………( )
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减数与差的和的2倍。………………………………( )
5、把8克盐放在200克水里,制成的盐水中含盐4%。………………………………( )
三、 选择题。
1、在含盐30%的盐水中,加入5克盐和10克水,这时盐水含盐百分比是( )。
A、大于30% B、等于30% C、小于30% D、无法确定
2、甲乙两股长1米的绳子,甲剪去 4 5 米,乙剪去 4 5 ,余下的绳子( )。
A、甲比乙短 B、甲乙长度相等 C、甲比乙长 D、不能确定
3、已知8X + 8 = 24,则4X + 3 = ( )
A、11 B、10 C、9 D、8
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3小时后,甲车行了全程的 3 8 ,乙车行了全程的 4 5 ,( )车离中点近一些。
A、甲 B、乙 C、不能确定
5、用汽车运一批货,已经运了5次,运走的货物比 3 5 多一些,比 3 4 少一些,运完这批货物最多要运( )次。
A、8 B、9 C、10 D、11
四、 计算题。
1 7 ÷7+7÷ 1 7 6-( 1 7 ÷2+3) 3 4 ×88+ 1 4 ÷ 1 88
[1-( 3 4 + 1 12 )]× 3 2 99%+91×( 2 13 - 1 7 )
五、 文字题。
(1)一个数的60%比32的60% 多32, (2)一个数比20的2%多4,这个数是多少?
这个数是多少?
六、 应用题。
1、一座桥实际造价2100万元,比原计划多用了 1 8 ,原计划造价多少万元?
2、扬桥村要挖一条480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60%,第二天挖了 1 8 ,两天共挖了多少米?
3、一堆煤,第一天运走的吨数与总吨数的比是1:4,第二天运走4.5吨后,两天正好运走了总数的 1 3 ,这堆煤有多少吨?
4、两个车间共有150人,如果从外地调入50人到第一车间,这时一车间的人数是二车间的 2 3 ,二车间原来有多少人?
从学生对全册教材内容把握来看。对分数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列式核算;分数乘除法、倒数、圆、百分数等根底把握比照厚实。对比照复杂的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剖析才能不强,答复较差。
二、温习内容
1、用数对表明方位。
2、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核算以及倒数和比的常识.。
3、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分数和百分数解决疑问。
5、圆和轴对称图形。
6、核算和数学广角。
三、温习目标
1、经过温习,把分数乘、除法的核算加以体系收拾,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核算办法和其它常识加深了解和把握,进一步进步学生的核算才能。
2、经过温习,使学生能准确、娴熟、灵活的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能依据文字的叙述列式核算,进一步进步学生混合运算的才能,娴熟地运用乘法规律进行简洁核算。核算的错误率操控在5%以内。
3、经过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比照,进一步进步学生剖析和了解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联络的才能。到达准确、娴熟的答复分数应用题和百分数应用题,答复的准确率到达90%以上。
4、经过温习圆和轴对称图形,使学生能进一步知道圆,把握圆的特征;了解直径与半径的联络,了解圆周率的意义;了解和把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进一步知道轴对称的意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了解倒数的意义,把握求倒数的办法。
6、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答复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
7、能依据扇形核算图答复相应的疑问,挑选合适的核算图表明数据。
8、培育假设法解决疑问及用多样性解决疑问的才能。
9、查漏补缺,在把握根本内容的根底上有恰当的进步和拓宽,进步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四、温习要害:
1、根本概念的辨识。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技能。
3、圆面积及组合图形中暗影有些面积的核算。
五、温习难点:.应用题和填空题。
六、温习要害
1、熟记:(1)分数乘法算式意义;(2)分数除法算式的意义;(3)分数乘、除法的核算法则;(4)倒数的意义,比的意义及化简比(5)除法、分数、比各有些之间的联络(如下表):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分数分子分数线(―)分母分数巨细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解题公式:
已知单位“1”: 单位“1” × 对应分率 = 对应数量
求单位“1”或单位“1”不知道:对应数量 ÷ 对应分率 = 单位“1”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公式:
一个数 ÷ 另一个数 =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公式:
多的数量÷单位“1” =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公式:
少的数量÷单位“1” = 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
(留意:这儿的“多”、“少”还能够换成“节省”、“增产”等字。)
打折、赢利、利息、税收应用题的解题公式
意义:“八折”的意义是:现价是原价的80%;“八五折”的意义是:现价是原价的85%
公式:
现价 = 原价 × 折数(一般写成百分数方式)
赢利 = 价格 -本钱
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刻
应纳税额 = 需求缴税的钱 × 税率
3、娴熟背诵1:
= 0.5 = 50% = 0.25=25% = 0.75 = 75%
= 0.2 = 20% = 0.4 = 40% = 0.6 = 60%
= 0.8 = 80%
=0.125=12.5% =0.375=37.5%
=0.625=62.5% =0.875=87.5%
=0.1=10% =0.05=5% =0.04=4% =0.02=2% =0.01=1%
背诵2:
3.14×1=3.14 3.14×2=6.28 3.14×3=9.42 3.14×4=12.56 3.14×5=15.7 3.14×6=18.84 3.14×7=21.98 3.14×8=25.12 3.14×9=28.26 3.14×22 =12.56 3.14×32 =28.26 3.14×42 =50.24
3.14×52 =78.5 3.14×62 =113.04
4、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有关公式及要害句子
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的比值叫做圆周率。 π = C ÷ d
已知直径求周长:C = πd 已知周长求直径:d = C ÷π
已知半径求周长:C = 2πr 已知周长求半径:r = C÷π÷2
已知半径求面积:S =πr2
已知直径求面积:r = d÷2 S =πr2
已知周长求面积:r = C÷π÷2 S =πr
半圆周长 = C ÷ 2 + d (留意:半圆周长 = 5.14r,适用于填空题)
半圆面积 = S ÷ 2
把一个圆均匀分红若干份,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1)拼成的长方形面积 = 圆的面积
(2)拼成的长方形的长 = 圆周长的一半 ( 长 = )
(3)拼成的长方形的宽 = 圆的半径 ( 宽 = r )
(4)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多2r(或d)
七、温习办法
1、温习前要对学生进行一次全册常识的全部测试,找出学生对全册常识把握方面的长处和缺乏,找出缺乏,对症下药,制定好温习计划。
2、每节温习课前先让学生清晰温习内容,将自我收拾和全班温习相结合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进步温习功率;课堂协助学生不仅把所学的常识加以体系收拾,更要突出要害,打破难点,加强根底性,突出才能操练。防止均匀运用力气。
3、温习时老师要协助学生对每一有些常识进行体系的回想和归纳,精讲多练,协助学生澄清常识之间的联络和差异。加强比照操练,培育学生良好的审题和查看的习气。
4、关于不一样学生的不一样状况,对症下药,对学得好的学生能够让他们多做一些稍难的题和归纳性的操练。对程度稍差的学生,要多协助多鼓舞,让他们多答复一些稍简略的疑问,多做一些根本的操练,把主要内容把握好,.使不一样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温习的趣味,让学生在乐中学,主动的学。
5、学习其他各区的归纳操练题目,注重对操练内容的挑选,力求全部而精简。使学生经过温习到达既弥补了常识上的缺漏,又能进一步进步解题才能。
6、做好个别生的辅导,并争夺家长的合作。
7、操控好学生的温习时刻,不添加学生过重担负。
8、注重每次操练后的及时剖析,加强关于性温习。
9、关于一些学习习气比照差的学生,如:抄袭作业,家庭作业不做或不认真写等。采取如下办法:
①、寻求班主任的合作对其进行思想上教学,谈心,协助其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清醒的知道到学习的吃苦性,尤其是学习自觉性的教学,协助这些学生建立学习的自信心;
②、使用课余时刻及放学后的时刻对他们进行补习;
③、安置一些适合这有些学生做的作业(也就是说,安置一些根底性比照强,相对简略一些的作业);
④、将学生在校温习时期的学习状况及时告诉家长,寻求家长的合作;
⑤、关于这有些成果比照差的学生要进行当令适度的鼓舞;
⑥、活跃合作班主任做好这些学生的各门学科的温习组织作业;
⑦、在温习时期恰当给予学生一些放松的时刻。
浙江诸暨市天马实验小学任建洪:
我们在教学人教版《詹天佑》这篇课文时, 发现与浙教版有些出入。浙教版《詹天佑》 (第十二册第20课) 介绍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 是“打两口直井”, 而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 是“打一口直井”。到底该以哪种说法为准呢?望专家给予答复。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语室张立霞:对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两个问题的解释
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 有两个问题比较受广大教师关注。一个是对《少年闰土》一课里“项带银圈”“希罕”“月亮地下”等词语的疑问;另外一个是关于《詹天佑》一课的: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时到底打了几口竖井?
先来谈谈关于《詹天佑》一课的问题。
本册教材正式印制前, 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发现《詹天佑》这一课有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对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时有打了一口井和两口井这样两种说法。我们想, 这是个史实问题, 来不得半点马虎。
关于“詹天佑开凿八达岭隧道时到底打了几口竖井”这个问题, 我们曾专门请教过詹天佑纪念馆的专家。纪念馆的专家给我们传真了相关资料, 并耐心地作了解释:八达岭隧道在开凿时曾挖大小二井。大井在隧道中部, 就像教材中所说的那样, “从山顶打一口竖井”;小井比较特别, 它其实不在隧道上, 而是在隧道外。这里引用詹同济 (詹天佑之孙) 的一段话来做一下说明:“小井位置不在洞中, 应为洞口外直井。八达岭山洞康庄一侧洞口外, 有一段深挖路堑 (青龙桥一侧洞口处为陡峻山坡) , 小井当位于康庄一侧洞口外。当洞口外深挖路堑完工后, 作为加快隧道和深路堑开挖措施之小井, 随之自然消失。”詹同济先生所说的“洞”就是隧道。从这段文字中, 我们可以清楚, 小井并不在这段“长一千一百多米”的八达岭隧道上, 而是在隧道外。课文《詹天佑》在讲到八达岭工程时, 并不是讲八达岭这段铁路如何修筑的, 而是专门谈的如何开凿“八达岭隧道”, 所以, “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这一说法是对的。为了保证教材的科学性, 我们随后把《詹天佑》这篇课文传真给了詹天佑纪念馆的专家, 请他们审阅, 得到了他们的肯定答复。
问题讨论到这里, 我们不妨探讨一下, 为什么会有“两口井”这样的说法存在。詹同济曾为詹天佑留下的许多文字材料作注释, 他发现“八达岭山洞……洞内有几座直井, 一时颇有争议。有的书籍中, 绘图示意在八达岭山洞中部并排挖两座直井;而实地考察, 洞内现只有一座直井, 位于洞之中心里程附近。”为弄清楚真相, 他研究了许多史料, 并拜访了参加修筑京张铁路的一些工人的后人。他在詹天佑的三篇文章中找到了关于开凿直井的文字:“上列申报邮传部文中为:‘由山岭打通大小二井。’在《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山洞’一章内记述:‘八达岭山洞, 因洞身过长, 仅恃两端开凿之法, 费时必久, 故于洞身之中部开辟大井, 与两端同时并进……是井之深为八十四尺, 井径为十尺。’在京张铁路通车典礼上的英文致辞中提到, 在修筑八达岭山洞时, 曾开挖了二井。”
由此, 詹同济推断, 八达岭隧道中只有一座直井, 位于“洞之中心里程附近”, 另有一小井“位置不在洞中, 应为洞口外直井”。他就自己的推断请教了有关专家, “认为上述之断定是符合各项史料和实际情况的”。我们可以据詹同济的研究推测:因詹天佑提到八达岭工程时, 有“打通大小二井”“开挖二井”等说法, 可能有的研究受这样的说法影响, 没有深究其实质, 有的书籍又绘制了并排挖两座直井的示意图, 以致以讹传讹, 有了“从山顶往下打两口竖井”的说法。
顺便说一下, 从全文来讲, “打了几口井”这个问题并不是教学中值得花大力气的问题。课文第一句是“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随后全文从多个方面讲了这么说的原因, 八达岭隧道工程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学生能读懂这部分内容, 体会到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并能回到全文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即可。铁道工程是复杂的学问, 八达岭隧道到底是怎样开凿的, 其中定然有许多我们无法了解的复杂因素。我们要尊重史实, 不能主观臆断, 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揪着到底是一口井还是两口井这样的问题, 让学生去做离题万里的分析、辩论。网络发达了, 学生查资料方便了, 但哪些资料是课堂上可以采用的, 哪些资料只需要一带而过, 还是要服从于语文教学的真正需要。
借此机会, 我再来谈谈大家较为关注的《少年闰土》一课的问题。
众所周知, 《少年闰土》一课由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节选而来。《故乡》写于1921年, 用的是当时大力倡导的白话文。但当时白话文初兴, 鲁迅写作所用语汇的书面形式还保留着古汉语语汇书面形式的痕迹。为了最大程度地保留鲁迅原文的语言特点, 包括前面提到的几个词语, 我们在教材中都将其原貌保留了下来。
其中, “月亮地下”这个词语需要特别说明一下。有老师认为, 该词是“月亮底下”一词之误, 其实不然。我们不妨先看一下原文:“月亮地下, 你听, 啦啦地响了, 猹在咬瓜了。”整段文字所讲的是有月亮的晚上, 地里传来猹咬瓜的声音, “月亮地下”大致等同于“月亮地里”;如果改为“月亮底下”, 则好像刻意强调“有月亮”这样一个背景, 从整段文字来看是不合情理的。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个词语外, 《少年闰土》一课中还有“素不知道”“无端”“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等词句, 表达上与当下使用的白话文有不同之处。教学这样的课文, 不妨先向学生简单交代一下相关背景知识。这样做, 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 另一方面, 这对学生课外阅读的顺利进行以至阅读能力的形成也是有帮助的。
教材中这样的课文虽然不多, 但并不是仅此一篇。如四年级上册编选了丰子恺先生的《白鹅》, 其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也有出入, 但表现力相当强, 只要引导有方, 孩子读起来就会饶有趣味。现当代文学史上许多作家的作品语言相当有特色, 到了高年级, 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达到了一定程度, 课本之外, 他们也会读到各种各样的读物, 其中自然不乏这样的作品。拿人教材版语文教材的配套读物《同步阅读》来说, 随便翻开高年级的任何一本都能看到这样的作品, 如叶圣陶的《藕与莼菜》 (五年级上册) 、冰心的《和小鸟最相亲爱》 (六年级上册) 、冯亦代的《我的母亲》 (六年级下册) 。语文教材的学习, 根本目的在于阅读能力的形成, 教学中应时刻不忘这一点, 立足于课文又不囿于课文。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背景知识, 可以为他们能够更好地自主读书搭建桥梁。
参考文献
1.直接写出得数(6分)
65-16 34084 15+5
825 28015 486
6300210+21 20-588+22
2.用竖式计算,打号的要验算(6分)
271355777682
3.递等式计算(6分)
(704+258)73155 935-358
4.用简便方法计算(6分)
6祝?9)185 21+244+69+56
二、想想、填填(37分)
1.□967, □里最大填(),商是一位数;□里最小填(),商是两位数。
2.下图中有( )条射线,( )个直角,( )个钝角,( )个锐角。
3.10个一千万是(),一个千亿是()个亿。
4.一个十一位数的最高位、千万位、万位、千位、个位上都是9,其它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读作( ),四舍五入到万位是(),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是( )。
5.在○里填上<、>或=。
180-(79+9)○180-(79-9)
1805 ○ 1805)
89-24-41○ 89-(41+24)
20+13 ○ 20祝?+13)
6.选择合适的数填一填。
960万 40万 63001496亿
(1)太阳和地球的平均距离约是()米。
(2)长江是我国最长的一条河流,长约( )千米
(3)我国领土面积约()平方千米,几乎和整个欧洲面积一样大。
(4)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面积约()平方米。
7.在计算器面板上OFF键是()键,ON键是()键。
8.钟面上的分针从12起转动15分钟,形成()角,是()度;如果分针从12起转动25分钟,形成()角,是()度。
9.一根木头锯成2段,要锯()次;锯成3段,要锯()次;锯成10段,要锯()次。现锯了12次,锯成()段,我们发现锯的次数比锯成的段数()1。
10.黑板的上下两条边(),相邻的两条边()。
11.根据每组前三题的得数找一找规律,直接写出后两题的得数。
(1)9=81(2)(10-2)=1
999=9801(100-12)=11
99999= 998001 (1000-112)=111
9999999=(100000-11112)=
999999999= (10000000-1111112)=
三、当一回小判官(对的打√,错的打祝?分)
1.一条直线长8米,它的一半是4米。()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无关,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3.余数大于除数,说明所试的商大了。()
4.687+3可以运用乘法的结合律写成68祝?7+3),使计算简便。()
5.万级的数位有:万、十万、百万、千万。()
6.在一块平板上画若干条直线后会发现,凡是平行的线肯定不相交。()
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5分)
1.木板与地面的夹角成( )时,放在木板上的物体向下滚落得更迅速。
A.10B.40C.55 D.70
2.在250后面添上( )个0,这个数是25亿。
A.8B.6C.7D.4
3.一个数四舍五入到万位后得到近似数是50万,当这个数最大时,千位上的数字只能是()。
A.4B.9 C.5D.0
4.用一副三角板能拼成的角是( )度
A.115B.130C.150 啊?D.145
5.一个正方体,在6个面分别写上数字,三人一组各抛20次,看谁赢的次数多。你觉得下面()的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
A.正方体两个面写“1”两个面写“2”,两个面写“3”。“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3”朝上丙赢。
B.正方体的三个面写“1”,两个面“2”,一个面写“3”。“1”朝上丙赢,“2”朝上乙赢,“3”朝上甲赢。
C.正方体的六个面分别写1~6这6个数字。“1”朝上甲赢,“2”朝上乙赢,“3”朝上丙赢,“4”、“5”、“6”朝上都不算,重新再来。
五、画一画、连一连
1.一匹小马在A点,它要到河边喝水。为了让小马尽快地喝到水,请你为这匹小马设计一条到河边的路线,并在图上画出来。(2分)
2.用4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下图,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各是什么形状?用线连一连。(3分)
六、解决问题(4+4+4+4+7=23分)
1.奶糖每千克15元,水果糖每千克6元,巧克力每千克12元。把三种糖取同样重量合成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2.
(1)李力买了多少桶色拉油?
(2)刘芳花了多少钱?
3.看表格,列式解答。
4.
李老师带1000元够买4个足球和8个篮球吗?
5.下面是小华家2006年缴纳电费情况统计表,请你根据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
小华家2006年缴纳电费统计表
小华家2006年缴纳电费统计图
1.每个单位长度表示()元。
2.()季度电费最多,最多的电费比最少的多( )元。
3.平均每个季度缴电费()元。
4.平均每个月缴电费()元。
5.观察以上的统计数据,你想说些什么?
彭桥完小
伍满华
一学期就在忙忙碌碌中过去了。本学期,我担任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在一学期的实际教学中,我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为了克服不足,总结经验,使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 :
我所担任的六年级数学科,全班11人,其中男生7人,女生4人。这个班是我从五年级带上来的,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比较好,学习比较用功,但大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太差而无法接受新知识,学习习惯等方面也有所欠缺,比如,拖欠作业,做作业过程马虎应付,数学计算过程的书写格式不正确等。
二、成绩分析 :
六年级学生面临即将毕业,因此,对学习成绩的要求会更高。在数学成绩方面,本班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比较差,通过前面的总结使我认识到:教师要严格的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从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教和学能顺利进行,特别是对学生来讲老师的严格要求就更重要了,教师只有通过加强教育,耐心的辅导,加上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
三、工作总结:
1、认真备课:备课时,我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不但考虑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及各教学环节的自然衔接;既要突出本节课的难点,又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认真写好教案和教后感.特别是六年级的很多内容都比较容易混淆,如用分数和百分数解决问题等,所以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2、认真上课。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体现新的育人理念,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的教学目标真正实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以人为本,注重精讲多练,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他们探究合作意识.对于每一节课新知的学习,我通过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们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通过小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中动手操作,掌握方法, 体验成功等.鼓励学习大胆质疑,注重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从 而,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如教学《圆的面积》,我让学生充分在课堂中利用小组的力量去想办法解决,虽然时间用的比较多,但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收效良好。
3、认真批改作业。对于学生作业的布置,我本着“因人而异,适中适量”的原则进行合理安排,既要使作业有基础性,针对性,综合性,又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实际, 突出层次性,坚决不做毫无意义的作业。学生的每次作业批改及时。个别错题,当面讲解,出错率在50%以上的,我认真作出分析,并进行集体讲评。另外,针对六年级即将毕业的事实,我从基础的练习开始抓起,每天都布置一些基础练习和学生容易混淆的题目,如简便计算和解方程,另外还有分数与百分数的解决问题等。
4.不足之处.没有认真做好后进行转化工作。上课和批改作业就占用了大部分时间,因此在辅导学生这一方面做的不够。只是一方面的鼓励学生遇到问题一定要及时找老师解决,但毕竟很多学生的玩性比较大,主动性不强,导致没有人自发找老师辅导的局面。另一方面,在发现不好的作业或是出现的问题,只是针对整体强调,忽略了个体的能力和力量。
总之,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困惑.本人今后将在教学工作中,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题】推荐阅读: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试卷02-11
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期末测试题06-05
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点归纳(人教版)09-20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质量分析10-28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期末模拟试卷02-21
六年级第一学期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计划02-28
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题01-25
二年级数学期末试卷题09-18
四年级上册数学附加题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