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课程群教学设计

2024-08-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白杨课程群教学设计(精选8篇)

白杨课程群教学设计 篇1

红军小学 李凤娟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白杨赞颂边疆建设者的,学会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赞美你敬仰的人。

2.理解老一辈边疆建设者“牢记使命、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白杨》

主题丛书第一本p99《西风胡杨》p102《我爱戈壁上的白杨和红柳》 教学背景:

本学期五年级下册第三课《白杨》,赞颂了老一辈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正值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用课文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教学方法:体验法、反复诵读法、读写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结合图片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先和大家看一组图片,描述一下你印象深刻的图片,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了祖国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默默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的人。今天老师将和大家学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赞美我们最可爱的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同学们都见过白杨树吧?另外,老师还给大家找了图片。图片中的,生活中的白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谈。著名作家袁鹰的《白杨》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认识与理解呢。

二、理解感悟 活动一:

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找出集中描写白杨特点的句子。“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 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他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教师提示:爸爸的这句话非常明显,都找到了吧。一共有几句话?分别写出了白杨什么样的特点?

2.问题:从爸爸介绍白杨的话里可以看出白杨有哪些特点?----反复自读 用心体会 学生回答预设:

①高大挺拔、树干挺直

教师引导:直。我们联系白杨树的特点,用形容树的词语来概括一下。突出那个词语才能表现这种高大挺拔呢?

②不择环境

教师引导:我们课文里写到的白杨生长在哪里?大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们找到相关的句子。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白杨树就生长在这样的大戈壁上,不择环境,不怕辛苦。

教师引导:荒凉的沙漠可以生长,我们这样的平原土地也可以生长,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长。这就是白杨的品质。再读第二句,读出白杨的品质。

③坚强不屈、生命力强。

我们读的时候突出哪些词语才能读出这种坚强不屈?说出词语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预设:两组关联词语,“不管......还是......”表现了白杨树不畏困难,顽强不屈、生命力强的品格。“总是”我从总是体会到白杨的挺直不屈。两个“不”表现了白杨树的不屈不挠。

3.三句话连起来诵读,深入体会白杨的高尚品质。活动二:

理解了白杨树的品质,你一定能填出这些关键词语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需要它,它就在 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遇到风沙 雨雪,遇到干旱 洪水,他 那么,那么,不软弱,也不动摇。

教师小结:填的真好,白杨树就是这样高大挺拔、不择环境、坚强不屈。这么好的文字,我们得牢记心中。

3.背诵这一段。一生背,齐背 4.教师点拨,教学“借物喻人”

同学们,这一段仅仅是写白杨树吗?边疆建设者。同学们来看,“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不是我们常来形容人的词语吗?不正是边疆建设者的品质吗?新中国建立初期,党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这些有志青年放弃了相对优越的条件,离开家乡,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荒凉的戈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不是和白杨一样的品质吗?正因为他们有相同的品质,才可以借白杨来赞颂边疆建设者。这种写作手法叫(借物喻人)。

5.借物喻人不仅体现在这一段,课文里有一个句子直接告诉我们是运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是哪一句呢?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教师点拨:这句话明白的告诉我们是借物喻人的写法,这位父亲也是一位边疆建设者,对白杨的描绘实际就是自己的表白,他要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仅如此,他还希望自己的孩子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你看出来吗?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教师点拨:高大的白杨树就是他自己,几棵小树就像是他的孩子。可见老一辈边疆建设者“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博大胸怀。

文中的这位父亲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愿望,这种写作手法又叫(托物言志)

三、写作练笔

1.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写一个片段赞美你敬仰的人

教师提示:你敬仰的人和哪一样事物有相同的品质,也可以借这种事物来赞美他。2.分享评价。

四、拓展阅读

白杨课程群教学设计 篇2

关键词:传热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模式

0 引言

《传热学》课程是研究热量传递规律的一门科学, 是建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1], 在建环专业核心课程群中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2], 它不仅是核心课程群中高等数学基础课程知识应用的延续, 也是核心课程群中供热工程、空调工程专业课程知识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

但《传热学》课程的内容较多; 理论公式推导多; 经验、半经验公式繁多[3], 学生学习起来感觉理论偏深, 难度大; 内容枯燥, 学习兴趣不高, 甚至产生抵触心理。鉴于《传热学》课程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课题组对建环专业核心课程群体系下《传热学》课程的建设,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几方面进行改革和建设, 以期取得良好的传热学课程教学效果, 达到使建环专业学生具备分析工程传热问题的能力, 具备相应的工程传热问题实验技能分析和操作的实践能力, 为建环专业学生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1 教学内容改革

注重《传热学》课程与核心课程群体系中其他课程的衔接, 避免知识脱节。

1) 与《高等数学》《流体力学》基础课程的衔接。

《传热学》课程中涉及许多学生已学过的高等数学、流体力学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利用起来, 在教学中有必要采用下达课前预习任务的方式, 将下节课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和《流体力学》知识告诉学生, 让学生课下去复习一下这方面的知识点, 比如下节课要学习一维稳态导热, 要求学生课下去复习一下导热微分方程积分求解的通用表达式形式。同时有必要对课程进行复习, 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 以利于更好的理解《传热学》课程知识。

2) 与《供热工程》《空调工程》专业课程的衔接。

在建环专业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中, 会应用到许多传热学的知识, 所以教学过程中注重传热学理论知识在供热、空调工程中的应用, 比如在学习导热知识时, 要将供热、空调工程中负荷计算中需要的墙体导热系数计算、管道的散热保温性能等联系起来, 这样的教学过程, 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传热学的兴趣, 学生也知道了学习传热学理论知识的实际专业应用, 从而对《传热学》课程更加重视。

优化设计授课内容, 承前启后的讲授课程内容。所谓承前启后的讲授课程内容, 就是在每次上课时, 首先简要回顾上次授课的主要知识点, 然后引出本次授课的知识点, 进行本次课程授课知识的详细讲解, 最后引出下次授课内容安排。比如要讲授稳态导热时, 先将上次稳态导热理论基础的知识点进行回顾, 包括导热微分方程式和导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 推出稳态、一维导热微分方程简化形式, 引出工程常见的大平壁 ( 墙体) 、圆筒壁 ( 流体管道) 的一维导热问题, 进行详细讲解, 最后引出墙角、短管道、带肋壁面的非一维导热问题的分析, 引出下次授课内容。这样一环扣一环的讲授课程内容, 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上次课所讲授的知识, 串联起本次所学习的知识, 并明白了下次课学习的内容, 使学生顺其自然的接受了所有的知识, 加深了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提高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

2 多教学法模式, 根据教学内容, 择优选择最佳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种类繁多, 有比拟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指导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等[4]。布鲁姆有一句名言: 学习的最大动力, 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所以好的教学方法必须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因此针对《传热学》课程不同的授课内容, 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 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比如讲授“绪论”时, 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 即首先提出一些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传热现象, 例如:

1) 冬天, 一手拿木棒, 一手拿铁棒, 另一端都放火上烤, 哪个手会感觉到烫。

2) 冬天, 手摸放在室外的木板和铁板, 感觉是否一样。同学们听到这些自己身边的日常现象, 自然就主动思考起来, 学习传热学的积极性一下子提上来。又比如讲授“热阻概念”时, 可以采用“比拟教学法”, 即引入学生学过的电阻概念, 电阻= 电压/电流, 而热阻= 热压/热流, 学生看到这样的公式, 就很容易理解多层壁之间热阻之和与串联电路电阻的情形类似, 这样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来理解新知识就容易多了。若讲授“换热器类型”时, 可以采用“演示教学法”, 采用动画模拟演示换热器的类型、介质的流动形式, 学生看到演示动画, 对换热器的结构类型自然就一目了然。

总之, 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会带来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轻松、新奇的学习环境下学习传热学知识, 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

3 四环节考核模式

如何客观、公正、有效地考核学生, 一直是广大教师探讨的一个问题[5]。对于像传热学这样的工科课程, 考核学生的重点不是死记硬背的公式文字, 而是运用传热学知识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传统的一次期末闭卷定成绩的考核形式, 存在考核内容局限、考核方式单一、偏理论考核、缺实践检验等弊端。鉴于工科课程的性质, 《传热学》课程考核采用四环节考核模式:

1) 必做作业成绩, 主要考察基础知识点, 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 所以布置典型的基础知识习题留作平时作业, 每周学生提交一次必做作业, 为减少抄袭现象, 雷同作业一律进行扣分处理。

2) 选做作业成绩, 传统的统一布置作业方式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很难分出不同层次学生的高低水平, 也分辨不出真正做作业的和抄袭的学生, 作业成绩显然没有客观、公正性。所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提出多层次作业模式, 即根据课程知识点, 布置不同类型和难易程度的作业, 并设置相应的分数, 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这也减少了统一作业的抄袭现象。比如: 针对平壁稳态导热问题, 可以这样分层次布置:

a. 一平壁由两层材料构成, 内层为厚度240 mm的红砖层, 热导率为0. 6 W/ ( m·K) , 外层为厚度50 mm的保温层, 热导率为0. 05 W / ( m·K) , 已知平壁内外两侧维持恒定温度分别为20 ℃ , 35 ℃ , 则稳态下通过该平壁的热流密度为多少 ( 5 分) 。

b. 一平壁由两层材料构成, 内层为厚度240 mm的红砖层, 热导率为0.6 W/ ( m·K) , 外层为保温层, 热导率为0. 05 W/ ( m·K) , 已知平壁外侧温度为- 10 ℃ , 要求平壁内侧温度保持24 ℃ , 通过的热流密度不大于200 W/m2, 则该平壁保温层厚度至少为多少 ( 7 分) 。

3) 实验成绩, 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验证理论, 更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6]。《传热学》课程实验成绩分为实验报告成绩和实验测试成绩两部分, 实验报告能反映出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测试反映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

4) 闭卷考试成绩, 闭卷考试的内容必须体现出传热学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全面性。为使学生达到对知识掌握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的效果, 考试采用多种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分析题、计算题等等。

在这样的四环节考核模式下, 不仅能够避免学生平时不学习只等期末老师划重点的懒惰心态, 同时避免学生抄袭蒙混过关的现象; 也弥补了纯理论考试缺实践操作的一次闭卷定成绩的缺点; 还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习效果。

4 结语

核心课程群的建设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同样作为其中的核心课程之一《传热学》课程的建设也是贯穿在教学活动的每个环节之中, 课程组要坚持优良的教学改革方式, 不断地优化和调整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 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和技术发展的要求, 培育出优秀的建环专业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颖颖, 杨国华.轮机工程专业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课程建设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2 (33) :95-96.

[2]王梅杰.提高传热学课堂教学质量途径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1 (5) :55-58.

[3]孙彩华.ANSYS在传热学数值模拟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5 (12) :275-276.

[4]段双平.《传热学》教学方法的探讨与实践[J].教法研究, 2012 (1) :172-173.

[5]黄豪中, 雒婧.《传热学》课程教学调查与改革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 2010 (15) :68-69.

白杨课程群教学设计 篇3

关键词:质量工程;教学团队;课程;课程群

教育部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高等教育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在2007年提出了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并要求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的机制。为此,笔者根据“质量工程”精神和学科发展特点,在教学团队内涵分析基础上,结合湖南大学多年的探索与实践,试图构建以本科教学最基础的因素——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并通过有效的团队合作推动教学改革和研究,提高教师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学团队的内涵和特点

教学团队是以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组成的教师群体,该教师群体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实际上,为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各高等学校曾做过多种探索和实践,如教学研究室、学术团队、课题组、课程组、教学梯队等。湖南大学长期坚持高水平教师队伍培养与本科教育教学相结合的战略方针,依托学科优势进行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教学单位根据课程特点及师资结构,自发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团队或梯队。

通过对我校教学团队建设的长期实践进行总结,我们认为,一个有效的教学团队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创新性。一个有效的团队必须是成员具有积极创新精神的。通过团队的努力,在本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教学、实践教学等系列教改项目,通过团队成员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如“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中的院士、博导、教授面向本科生开设大学化学前沿讲座课,将科研成果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大力度改革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多个平台,让本科生提前进入研究室。这些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持续发展性。一个有效的教学团队必定能促进教师之间形成良性沟通,开拓思维,实现科研和育才双丰收。教学团队的成员既要开展教学研究,同时必须开展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深层次动因。一个有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必须有高水平的科研作支撑。因此,教学团队中的主要成员必须是在科学研究中已经取得较好成绩的教师。

3示范性。教学团队的组建及其工作开展,最终将产生一批教学成果、精品课程、优秀教材、教研项目等标志性成果,教学团队自身和团队的这些成果成为教学改革的示范。比如我校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团队通过对课程体系的调整,进行多院校联合改革,加强基础课到专业课的有机沟通等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显著的教学成果。近几年来,该教学团队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精品项目,国家精品课程,湖南省精品课程项目,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多次获教学质量优秀奖等奖项。

4规模适度与结构合理性。团队组成人员在职称、年龄、教学经历等方面自然形成梯队形式,既保证了成员在教学交流中的各层次的全面性,又保证了团队发展人才的不断层。同时团队规模适度,保证成员之间能保持充分的沟通与交流。

二、教学团队应该基于课程或课程群进行建设

关于教学团队建设的问题,各高校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设想,有人认为教学团队建设应该基于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有人则将教学团队建设对象局限于单一课程。湖南大学长期以来一直坚持分类指导的方式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如“大学化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因授课教师达数上人,一门课程即可形成一个教学团队;而“国际金融实验”、“外汇理论与交易原理”等课程因与“国际金融学”课程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授课教师也大多交叉重叠,他们也自然形成一个教学团队。我们从这些实践中进行提炼,于是产生“课程群”的思想和理念。基于这种教学团队建设所取得的实际成果。我们认为,高水平教学团队应该根据课程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基于课程或课程群进行建设,一些课程因其基础性和规模,可单独建设教学团队,而另一些课程由于其逻辑性和内在一致性,可整合成课程群进行一揽子建设。

多年来,高等学校一直将课程建设作为教学领域中常规工作来抓,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课程建设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而教师是高等学校实现高等教育观和教育理念的最关键因素。高校的教学水平主要取决于教师水平,而教师水平除了自身努力和功底外,还取决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与交流。在有些团队中,这一因素甚至在推动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中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为此,本文提出以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构建“质量工程”背景下的教学团队,其意义与作用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体现课程为本的教学运行理念。教学运行中,课程是最基础的因素,课程设置与建设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高等学校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T程,涉及学校各个层面,因而一直是学校本科教育中的基础性和常规工作。

2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大众化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不仅在办学形式上呈现多样化,而且在办学规模、层次上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这样的形式下,高等教育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必须构建新形势下人才培养所需要的新的课程发展模式和教学方式。新的课程发展模式和教学方式要求将单一的教师个体优化为具备综合素质的教师团队,单一的课程结构优化为综合性课程体系,使课程结构由单纯的单一性转化为多种类型的课程或课程群发展。

3保证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结合。高等学校教学必须与科研相结合。只有经常进行科研的教师才能站在学科的前沿,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建立新的学术观点,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同一课程或课程群的教师之间以教学研究的方式开展的交流与研讨对相互之间知识的融合、思路的启迪起着重要的作用。

4遵循教学规律,体现教学团队资源优化。以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将使团队成员之间更注重教学技能的沟通和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在进行教学研究基础上,通过研讨产生创新性知识,从而保证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

5体现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课程是课堂教学最核心的因素,教师只有通过课程才能实现知识的传授,只有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才能掌握基本的知识和应用。

课程教学相长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不断学习和创新的过程,是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理念的有效方式。参与教学团队的教师成员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交流,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教学相长,从而在提高教学研究水平的前提F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真正使学生受益。

三、构建高水平教学团队的战略构想

教育部“质量工程”有关文件明确指出,教学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要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及教辅人员组成的教学团队。同时教育部鼓励高等学校创建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因此,笔者认为,构建“质量工程”背景下的教学团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利用“质量工程”大背景。明确教学团队构建原则与目标。明确的原则与目标是教学团队发展的指导纲领,它能够确保教学团队发展方向始终围绕既定目标,同时通过目标增强团队创造力和积极性。我们认为,高等学校构建教学团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实效性原则,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成长规律,用2~5年时间,选拔、培养、造就一批能够发挥骨干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通过团队合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现阶段,建设教学团队,就是通过建立竞争激励机制和完善管理制度,创造宽松而严谨的学术环境,建设创新意识强、教学水平高、协作精神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每年度评选一定数量的校级教学团队,通过5年时间,建设大量的校级教学团队和一批省级教学团队,并逐年增加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申报。

2坚持以教学研究为重点,建设创新团队良性发展的组织架构。高校教学团队以教学为中心,围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开展教学研究和支撑教学研究的科学研究工作。这样一个核心队伍,必须以课程或课程群为核心,由教学效果好、教学能力强的一批优秀知识分子组成。

经过多年的实践,湖南大学以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基本形成了稳定的组织架构。无论是以单一理论基础课、单一实验基础课,还是以专业理论课程群、专业实验(实践)课程群为核心组成的教学团队,大体上包括1名首席责任教授、2~3名责任教授、3~4名主讲教师和10名之内梯队培养教师。其中,首席责任教授对课程或课程群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全面负责,并对提高本团队课程的教学质量采取有力可行的措施:责任教授全面负责本团队课程的教学运行管理;主讲教师、梯队培养教师协助首席责任教授或责任教授工作。与各高等学校其他团队相区别的是,以上团队成员必须积极参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时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本团队主讲课程。

3全面普查,专家界定,确定成立教学团队的课程或课程群。参与校级教学团队建设的课程或课程群一般由学校教务处或研究生院界定,经学校批准。在选定培养对象时,要尽量注意学科覆盖面,尽可能保证每个学科都要有教师参与,每门学科都有能起示范作用的教学团队。

具体而言,哪些教学团队应该以单一课程为基础,哪些教学团队应该以课程群为基础,仍然值得探索。根据课程的性质、教师的规模及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基础课及基础实验(实践)课可以考虑以单一课程为基础构建教学团队,专业课及专业实验(实践)课则应考虑以课程群为基础来进行教学团队的建设,以便有效实现资源整合,保证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相关性。而在基于课程群的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还应考虑课程群设置的合理性。

湖南大学在教学团队的探索与实践中,基本形成能体现课程性质与特色、学科背景与专业优势的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团队。在这些教学团队中,有以“大学化学”、“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文化与成人之道”等单一的理论基础课为核心组成的教学团队;以“大学物理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等单一的实验(实践)基础课为核心组成的教学团队;以专业理论课程群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如以“国际金融学”、“国际金融实验”、“外汇理论与交易原理”等课程(群)组成的纵向结构教学团队和以“企业战略管理”、“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群)组成的横向联系教学团队。此外,还有以专业实验(实践)课程群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如我校正在投入建设的工程训练中心,根据训练类型和层次分别组成相关的教学团队,如以“机电控制综合实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基础综合设计”等课程(群)组成的机械类基础训练教学团队,“机械创新设计”、“机械基础综合实验”、“机电控制综合实践”课程(群)组成的机械类综合创新教学团队。

4坚持资源优化,严格申报程序,保证优质或潜在优质课程的教学团队脱颖而出,保证团队的示范作用。以各学科的特点和教师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为依据进行选拔、培养和申报推荐,满足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各学科间允许有差异,以期达到各个层面的教师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基本程序如下:(1)由团队首席责任教授递交书面申请:(2)以学院或系为单位组织推荐校级教学团队;(3)组织学校专家评审确定培养对象;(4)专家评审后,确定入选校级教学团队的教师队伍并接受全校教师监督:(5)向省、教育部推荐高一层次教学团队。

5以标志性教学成果为核心,建立基于课程教学效果的团队评估制度。与以往教学梯队或其他学术团队不同的是,教学团队的着力点在于人才培养,因而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就成为衡量其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而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主要以精品课程、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为载体。因此,必须在现有评价体系基础上,对评价指标进行修改与完善,强化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研究方向和高水平教学的导向。“质量工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体系应该是从教师的实际出发,鼓励教育创新,以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课程教学效果的主要目标。

6抓住以科研促教学的原则,以教师科学研究成果为主建立团队激励机制。多年的教学评价结果表明,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 一个能得到专家肯定的教师,一定需要科研能力和教学研究支撑,否则,他的教学水平没有持久性,教师自身的持续发展也受到限制。教学没有科研作支撑,就不能增强学问,就不能培养创新人才。只有重视科学研究,教师才能进行研究型教学,才能为学生提供启发性的知识。同时,教师“甘坐冷板凳”的科研态度和科研所必须的严谨精神对学生将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要建立政策导向、经费投入等相关激励机制,激励教师搞好科研与创新工作,为培养高素质的、有持续竞争力的人才而作出贡献。

白杨课程群教学设计 篇4

摘 要:为了适应电气专业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人才培养需求,对上海海洋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电气类主干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主干课程特点,建立以课程群为模块的教学体系;基于项目教学模式,从教案、案例、实验等多方面对课程群课程进行教学环节综合设计;提出将专业技能竞赛、职业认证与专业课程群建设结合的教学新模式。达到系统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关键词:课程群;项目驱动;创新能力;电气自动化

Exploration of new teaching model in the major of electric engineering

Yang Chen,Wu Yanxiang,Kuang Xinghong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undergraduate training needs,the new teaching model of the electrical main course were explored in this paper.First,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undergraduate majored in electrical automatization engineering in 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a new teaching system base on the course group was established.Second,based on the project teaching model,the teaching method and contens,which from the teaching plan,teaching case to experiments,were comprehensive designd.Third,skills competition,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can combined with course group construction.Key words: electric automatization engineering; course group; teaching reform; creative ablility

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与电气工程有关的装备制造、系统运行、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实验分析、技术开发、经济管理以及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工程技术与管理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是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主要特色,电气专业学生需要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宽口径、复合型”体现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特点,该专业涵盖了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高电压与绝缘、电力电子及电力传动、理论电工新材料等五个学科,涉及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同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一个融合度极高的专业,强弱电结合,软硬件结合,相关学科相互渗透与融合。该专业本科生需要具备宽口径、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和能力。

针对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在电气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设置和教学模式上应充分体现其特点。为此,我们通过多门基础、专业课程建设,对电气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特别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与创新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探究和实践,形成了以专业课程群为教学背景,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组织形式,结合专业技能竞赛的教学新模式,体现了电气专业创新性和实践性人才培养的特点。构建具有创新性的专业课程群体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很强的专业,其专业范围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理论、电气装备制造和应用、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3个部分。因此专业课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涉及学科较多。在我院,该专业课程体系按照综合教育模块―学科教育模块―专业教育模块―专业实践实训模块的体系设置。其中,综合教育模块和学科教育模块是公共基础课,进行通识性教育;专业教育模块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选修课和专业相关选修课,是培养电气专业本科人才的核心课程教育模块;专业实践实训模块包括课程综合实验和专业实践实训两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部分。专业教育课程设置见表1。

表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以往各门课程的讲授都是各位教师孤立授课,授课内容、案例、实验都是各自为政,学生学习结束后无法建立整体观,理论知识无法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为了克服这一现象,并适应社会对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电气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强和富于创新的电气人才,需要对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功能进行进一步的改革和调整。我们根据课程性质以及课程间的联系,将专业课程划分为3个课程群:

(1)电气传动类课程群:由电力系统基础、电机与拖动基础、运动控制系统、电气控制及PLC技术、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和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6门课程组成,是电气自动化的主干课程群,主要教学目的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实现对电力电子电路的控制和电机参数的检测,从而实现交直流电机的调速和控制[1]。

(2)控制类课程群:由自动控制原理、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现场总线技术、控制系统仿真5门课程组成。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控制系统中控制理论与方法的掌握。

(3)信号处理类课程群:由信号分析与处理、DSP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3门课程组成。其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信息处理和分析方法与实践应用的掌握。

综上可见,每个课程群由多门基于教学内容相互贯通、相互融合的课程构成。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衔接性和连贯性,并存在知识点覆盖、重复的现象。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过程中,对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充分考虑课程群教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在教学内容、形式、实践、考核等方面需要体现课程群内部课程的相关性和综合性,充分利用课程内容上的关联性相互支撑和强化,培养学生以工程项目为驱动的学习模式。我们基于电气传动类课程群进行教学新模式探讨。电气传动类课程群教学新模式

2.1 调整并优化课程内容

电气传动类课程群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6门课程覆盖二、三年级,既有专业基础课,也有专业方向选修课和专业相关选修课。其中,电机与拖动技术是专业基础课程,主要讲授电机的基础知识和原理,着重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及基础知识,如启动、制动、调速性能及相关的计算;电力电子技术主要讲授电力电子器件制造技术和变流技术,如整流、逆变、斩波、变频、变相等;运动控制系统主要讲授直流调速、交流调速和随动系统;电气控制及PLC技术涉及电气基本控制方法及系统设计、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等知识,培养学生电气控制分析与设计的能力;单片机技术主要讲授基于微处理器的数据采集、显示、驱动等内容;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主要是对传感器和常见检测手段的介绍。

可见,基于课程群的教学必须具有整体观和统一性,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各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避免相同内容重复讲授;同时需要注重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衔接,在教案、案例设计上统一规划,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在课程群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同一实际项目贯穿于整个课程群教学中,例如围绕交流电机或直流电机的速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举例,不同的课程对应系统实现的不同部分进行知识点讲解:电机与拖动技术、运动控制系统主要围绕电机结构、性能和调速方法设计教学内容;电力电子技术则可着眼于电器原件的选型、主电路的设计、参数的计算等进行讲解;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阐述了速度检测的方法选择、检测电路和具体实现方法;电气控制及PLC技术、单片机技术则解释监控系统可以用两种形式来实现。通过一个实际项目贯穿于多门课程,即实现了从理论分析到具体实现的整个过程。当完成该课程群教学后,学生将建立起一个完整而生动的知识结构,具有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三层次实践教学

课程群的实践教学分成3个层次:基础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和竞赛创新教学。

2.2.1 基础实验教学

该层次的实践教学主要是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验证,让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基础性实验教学除了在实验室中进行外,还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在理论课程中引入多种仿真软件,如Simulink,Protus,Multisim对相应控制系统和电路系统进行仿真。让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适当让学生设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实验结果。

2.2.2 综合实践教学

为了体现课程群实践教学的开放性、研究性和创新性[2]。我们在验证性和设计性实验的基础上,针对课程体系特点开发了综合性实验。如在完成检测技术和单片机两门课程的学习后,需要完成大论文的实践训练和基于单片机环境监控系统设计的开放性论题。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对某一环境参数的监控设计。

2.2.3 竞赛创新教学

结合课程,鼓励不同年级的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形成课程学习―教学实践―创新竞赛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例如:在完成电子技术、电子设计创新(1)学习后,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与开发大赛;学习完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传感器与现代检测技术、电子设计创新(2)后,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单片机设计与开发大赛;在完成电子设计创新(3)和专业综合实践后,组织学生参加物联网全国创新类大赛。近几年已有多名学生参加了竞赛并获得了佳绩。这一与竞赛相结合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加强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增强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3 与技能认证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电气工程师类认证考试设置教学知识点和重点,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电工电气类工程师认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保障。结束语

基于课程群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将各门专业课程有机地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把握、完整理解和综合应用;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教学与技能认证的培养方式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我们已经按照该方案在某些课程上进行了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困难,如课件整体规划存在难度,不同课程教师的配合度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考核方式的具有局限。我们将在后续的课程建设中继续努力,找到一条真正适合的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白杨礼赞教案 篇5

《白杨礼赞》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从部编本教材双线组元的角度看,这一单元的内容是不同类型的散文,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这一单元的语用训练点是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着重把握各类散文在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品味、欣赏各具特色的语言,培养对散文语言的赏析能力。

《白杨礼赞》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写于1941年。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过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他亲眼目睹了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的情形,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文章借赞美“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全文的写作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情感由“单调”转向对白杨树“傲然”耸立的惊叹;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其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其象征意义;最后将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以“高声赞美白杨树”收束全文。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中总体目标提到: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学段目标提到:1.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2.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4.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能够在各种阅读方法中自如切换,整体感知文本、圈点勾画重点语句的意识已具备,理解能力也不断提高。本单元散文多样化,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散文的兴趣,触发学生多方面的情感体验。但作者茅盾和《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都距离学生生活的这个时代比较远,要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贴近那段历史,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也绝非易事。

【学习目标】

1.品读精美句段,感受白杨树的不平凡。

2.朗读品析重要语段,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激发昂扬向上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种树,它在春季里吐芽冒枝,夏日里繁茂成荫,秋风里落叶飘零,冬雪中笔直挺立,它,就是寻常可见的白杨树。有一位作家,却在散文《白杨礼赞》中称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二、初读知情。

白杨礼赞,礼赞白杨,礼赞的含义是心怀敬意的去赞美。茅盾先生在开篇第一句话就写道“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文中多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语句,请你勾画出来,并说说这些语句分别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三、精读品树

在我们看来,寻常可见的白杨树,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的不能更平凡,茅盾先生却一而再,再而三,热情昂扬的去高声赞美白杨树是不平凡,让我们将目光投向精美语段,去寻找去体味茅盾先生笔下白杨树的不平凡。

请同学们阅读文章第2段至第5段,可以这样交流思考成果:“我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处可以选择段落、句子或者词语)感受到白杨树的不平凡,因为……”

要求:1.默读思考,圈点勾画关键段落、词句,做好批注。

2.小组交流后展示风采。

四、深读悟“法”

茅盾先生不遗余力的去赞美白杨树,仅仅是因为它不平凡的生长环境、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吗?请同学们看下面的话题,自选下面的话题对文章第7段至第9段进行文句分析,挖掘白杨树身上更深层的“不平凡”。

着眼于“修辞手法”,品味白杨树更深层的“不平凡”。

着眼于“写作方法”,品味白杨树更深层的“不平凡”。

着眼于“句式运用”,品味白杨树更深层的“不平凡”。

要求:

1.默读自主思考,圈点勾画做好批注。

2.小组交流充分讨论后,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本组风采。

五、结课

白杨教学设计 篇6

教材简析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大戈壁的列车上,一位父亲与他的孩子们的对话,父亲望着窗外的白杨,借助白杨,热情讴歌了祖国边疆的建设者们,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服从祖国的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这篇文章首先从孩子们对白杨树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树特点的介绍,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后爸爸借助白杨表明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同时也希望他的孩子们能够成为祖国边疆的建设者。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设计理念

整篇文章清新流畅自然,行文之中人物描写非常传神,语言描写及神态的刻画,符合人物的特点,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教学中,在把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同时,体会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的特点。并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意寓含蓄、心境悠远的人物展现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西部建设的资料;了解戈壁的特点;白杨树的生长特点。

2.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趣引题

出示矛盾《白杨礼赞》中的一段描写白杨的话。

师:同学们,前两天我读到一篇很美的散文,就赶紧记下来了,这会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看短文,老师朗诵。

师:听了这段描写,你有什么感受? 生谈感受。

师:这段话就是出自文学家矛盾的《白杨礼赞》,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陶铸先生的《白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习生字生词 1.检查预习生字词情况:

出示词语:清晰

新疆

陷入

这组词你觉得该注意什么?课件(易写错的地方变色)

戈壁

茫茫

浑黄一体

读了这组词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高大挺秀

坚强

生根发芽 看到这几个词你又想到什么?

2.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三、细读品味 了解白杨的特点 1浏览课文,找出介绍白杨树特点的句子。

(1)每隔几分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2)“你看那树多高!”(3)“你看它多直!”

(4)“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体会特点。

(1)出示:每隔几分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师:自己读读这句,白杨树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生谈印象,高大挺秀。

(3)怎么理解的“高大挺秀”?换成“高大挺拔”行吗?(出示对比句)每隔几分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每隔几分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4)为什么在这用“高大挺秀”,究竟秀美在哪?(出示第一段)感受白杨树生长的环境。

理解感悟秀美体现在:自身——高大挺拔,生命力强。

环境中——于茫茫戈壁更衬托它的美

(5)感悟朗读。

(6)体会爸爸说的话。(出示)

第一句:体会白杨直,高大。

第二句:抓住“哪儿„„哪儿”体会白杨树生命力强。(1)(2)想象一下可能有哪些地方需要它?学生想象 出示:

阳光明媚的学校需要它,它就在学校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的戈壁滩需要它,它就在戈壁滩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需要它,它就在()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第三句:从“不管„„不管„„总”体会白杨坚强不屈。(1)对比读,体会出什么?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遭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2)暴雨倾泻时,白杨_______________

烈日曝晒时,白杨_______________ 天灾虫害侵袭时,白杨_______________

(3)此时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生谈。把你想说的告诉它吧,指导朗读。

四、体会神态变化,感悟心声

(1)爸爸仅仅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吗?他要表白自己怎样的心呢?学习第13 至15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通过三个“只知道”体会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出示: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可是他们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可是他们不知道——

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可是他们不知道—— 他们不知道,同学们知道吗?

学生通过理解,体会爸爸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

(结合背景资料,体会当时新疆条件艰苦,边疆建设者的伟大)

五、再现希望,体会写法 1.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师: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爸爸的神态还发生变化了呢?

(出示最后一段)“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 2.师:爸爸又陷入沉思,此时他可能会想什么呢? 3.师:他的嘴角为什么又会浮起一丝微笑呢? 4.理解最后一句含义深刻的句子。

(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边疆建设后继有人,爸爸欣慰的笑了。

(3)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新疆有了巨大变化,现在也是一片繁华景象。(出示图片,感受新疆的变化)

六、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师:看来,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做无私的奉献。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通过写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特点,表达爸爸要像白杨树一样坚强,要和自己的儿女一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这样的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地方高校课程群教学改革初探 篇7

一、存在的问题

目前课程建设是我国当前高校教学工作中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在地方高等院校中存在知识老化,课程体系陈旧,有部分教师对课程建设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课程的教学质量没有给予足够关注。院系或跨院系之间也没有一个用于课程建设的基础平台,使学科归属相同或相近课程的任课教师之间不能进行正式交流和沟通,而且相同院系的教师之间甚至同一学科的教师之间在相同课程的教学上往往各自为政,致使出现以下种种现象:有逻辑的课程之间教学内容出现较多重复;同一个专业不同班级的考试试卷不一样;实验和实习教学效果不显著部分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明显老化;学生的知识面窄,动手、实践能力不强等等。

二、改革思路

课程群是指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围绕同一专业或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完善相应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将相应专业培养方案中的知识、方法、问题等方面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课程重新规划、整合构建而成的有机的课程系统。课程群建设是以学生的培养为主线、以课程的逻辑联系为纽带、以教师团队合作为支撑、以质量效益为抓手、以深化教学改革为动力的新型课程建设模式。

1、改革课程群结构和内容

常见的课程群可划分为知识型课程群、方法型课程群、问题型课程群。其中,知识型课程群多是同一学科、专业课程的组合,例如“植物生理学”、“植物化学”、“植物组织解剖学”等课程因与“植物学”课程具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教学团队。而方法型课程群、问题型课程群则常为跨专业课程的集成,如以生态问题为逻辑联系将农学、社会学、生物学等领域的部分课程组合成生态问题课程群。

根据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办学特色,以及教学及科研实际情况,整体统筹,站在课程群高度上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建设大课程体系,适时引入新课程,改革旧课程,完善群内不同课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相互加强、循序渐进。在学时分配上,适度调整理论基础课与实验课程之间的学时比例,在保证基本理论学习内容不变的基础上,增加实践应用学时。形成课程群新的本科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

2、基于课程群建设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建设是当前高校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以课程群建设为依托,建设教学创新团队[2]。例如我校植物学科程群,以省级教学名师的团队带头人为核心,以植物学精品课程、生物科学品牌专业建设为重要载体,构建了一支10人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年龄都呈较合理的梯度,教师群体通过成员之间的协作与交流,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

3、教材建设与资源共享、优化

加强课程群教材建设,对每门课程教学所选用的教材进行论证,要求任课教师尽量选用新编的省部级优秀教材、国家统编教材和面向2 1世纪高校教材。同时要积极组织教学团队主编或参编省部级以上教材,自编特色教材。总之,使教学内容紧跟科学文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做到与时俱进。对于课程群内不同老师的教学课件和教案,实现资源共享、整合和优化。对于不同课程抽调理论功底好,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整理优化教学课件P P T和较详细加强的教案,使课程群老师有一个可遵循的依据。共享课件一方面可以由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另一方面可以为申报多项奖励提供依据。

4、改革课程群教学体系

改革课程群体系,协调课程群内课程的关系,减少重复内容,总体上实现教学内容由难到易和按学科的逻辑结构顺序出现,先基础后综合,实行课程结构体系化、教学内容科学化和开课时间顺序化的目标。课程群体系应该由必修课、选修课和实验课、实践课程由适合的比例共同构成。必修课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均衡性,而选修课则更多地体现选择性,支持学生的个性发展。理论与实验课程相结合,根据该学科的特点及社会对毕业的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最后要考虑到本课程群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机会,真正实现理论到实践应用的转化。

5、评价机制改革

针对课程群课程构成的综合性,对于考试方法需要探索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表现。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对笔试的方式和内容进行改革。一方面可以改变单一的闭卷考试方式,适当选用开卷考试、案例分析、论文等方式,把学生复习过程的注意力从死记硬背转移到理解上来;另一方面在内容上主要增加实务性内容以及可发挥性的内容,同时将课堂讨论成绩计入总分的方法,对促进学生在课堂内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教学进程和活跃课堂讨论的气氛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还可以在校内技术部门支持下,建立考试系统和试题库,采用随机的方式从试题库中选择考试内容,以体现考试的公平性。

三、小结

课程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为探索和积累经验,我们对生物科学专业课程群进行改革试点,基本原则是“厚基础、宽口径、多方向、强能力”,从逻辑和结构上加强各门课程的联系和综合,建设有凝聚力的教学创新团队,加强教材建设和资源共享,实现一个核心课程,多个方向课程,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基本实践能力的训练,通过全面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最终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摘要:在国家教改方针的指导下, 课程群建设和改革成为高校教改的有效途径, 针对地方院校中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对课群内容结构、教学团队、教学体系、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课程群改革基本思路, 并对我校生物科学专业进行试点研究探索。

关键词:课程群,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0-7-29/2011-4-15

[2]章兢, 傅晓军.谈基于课程或课程群的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 (12) :15-17

白杨课程群教学设计 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  会计课程群  教学模式

1 翻转课堂概述

传统教学模式是课上完成知识的传授过程,教师讲解知识点,学生听讲、记笔记,课下主要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翻转课堂则是将知识的传授过程和知识的内化过程翻转。在课堂外观看教学讲解视频,完成知识的传授,而将“作业”带入课堂,在教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知识的内化。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是学生课下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进行学习,课上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及时得到帮助。

2 会计课程群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但那种上课就是教师一味讲,学生忙着记笔记的传统教学模式,会使学习者缺少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财政部颁布的《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对会计人才的要求重点强调了要“富于创新”。强烈的求知欲望、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发现问题并提出独到的见解、实践能力强、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毅力等则是创新型会计人才应具备的特征。

翻转课堂需要学生课下自己看视频,自己发现问题,课上想办法解决,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过去是老师喂什么吃什么,现在可以自己选择,课堂上,从教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变成了学生主动学、主动问的模式,教师鼓励学生尽量自己获取知识、发现问题。

2.2 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有利于解决会计课程群内容多、课时有限、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普遍问题

会计专业会计课程群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高级会计、税务会计、预算会计、会计制度设计、会计相关法规、会计电算化等。目前这类课程的教学现状是:由于课时有限,教学内容多,课堂上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的听讲,主要精力用于记笔记、应付考试。学生在课下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大量作业,如果遇到问题也不能及时得到教师的帮助。翻转课堂将传授知识的过程放在课下可节省大量时间,课上用于教师组织讨论、案例分析等让学生充分参与,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改善学习效果。

2.3 互联网和各种电子产品及软件的普及使翻转课堂教学更易于实施

如今学生通过电脑、手机等客户端在线观看视频非常方便,教师制作视频可以通过录像机、屏幕录屏软件轻而易举完成,这些都为翻转课堂的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3 基于翻转课堂创新会计课程群教学模式研究

3.1 会计课程群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

3.1.1 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翻转课堂理论基础是掌握学习法。掌握学习法由本杰明·布鲁姆首先提出,他认为只要提供最佳的学习条件,足够的学习时间,学生的成绩将不再是正态分布,绝大多数学生都会掌握学习任务,获得良好成绩。采用掌握学习法,能够有90%以上的学生能够学会课程内容。

图1  掌握学习法教学模式

在传统课堂中,掌握学习法应用效果不尽人意,群体教学使学生不可能按自己的时间和节奏学习,且传统课堂缺少个性化的辅导矫正,导致学习效果欠佳。翻转课堂的出现使掌握学习得以真正实现,甚至利用科技可以实现一对一学习。翻转课堂为学生首先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把握自己的学习进度。此外,翻转课堂为每个学生提供所需的频繁反馈和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

3.1.2 会计课程群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以《财务会计》现金流量表一节为例

3.1.2.1 教师教学资源准备

教师首先制作教案:要分析学习者的情况,如哪个年级、对学习本节内容需要的知识储备情况、学生属于哪种类型,是主要依赖老师还是对学习本课程有兴趣能主动参与学习等,再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本节内容的教学目标进行设计,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制作出用于指导学生课前学习的自主学习任务单,并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可以是PPT也可以是微视频。最后将自主学习任务单和配备的教学资源打包提交给学生。

①教师制作教案(表1)。

②教师编制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表2)。

③制作课件及录制微视频:教师制作PPT内容:a直接法的编制原理。b直接法的具体编制方法。(根据账户记录直接编制;工作底稿法;“T”账户法)。

教师用录屏软件录制微视频:视频1直接法的编制原理,时间5分钟;视频2根据账户记录直接编制, 时间15分钟;视频3工作底稿法,时间10分钟;视频4“T”账户法,时间10分钟;要求通过案例讲解编制步骤,语言简洁。

④将自主学习包提交给学生。

3.1.2.2 学生课前自主学习

学生按教师提供的自主学习任务单要求利用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测试,提出存在的疑问,结果反馈给教师。

3.1.2.3 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设计可包括以下环节:答疑解惑;练习巩固;合作探究;总结展示等。

①答疑解惑:教师解答学生问题。

②练习巩固:做习题,巩固重点、难点。

③合作探究:学生分组,用教师给的资料采用根据账户记录直接编制、工作底稿法、“T”账户法 ,依次编制现金流量表。可小组讨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咨询其他组别或请教师帮助。

④总结展示:每种方法编制完成后,各组分别派代表进行汇报呈现,其他组指出问题并打分。之后教师总结,并打分。

3.1.2.4 反馈与评价

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表3  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调查表

3.2 会计课程群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及应注意的问题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此内容的教学一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另一班按传统模式教学。结果,采用翻转课堂模式班级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率和作业优秀率均高于按传统模式教学班级。原因就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将知识的传授放在了课下,课上时间用于学生完成作业-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过程中有疑问会通过同学讨论和请教老师得到帮助,所以作业完成效果好。

如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应用于多门会计课程。但在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高质量的教学视频是关键。首先,一般人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20分钟左右,因此录制视频不宜太长,最好短于15分钟,一个主题一个视频,幽默风趣的讲解,加入图片、音乐等元素,会更加吸引学生看完整个视频。②学生有很好的自律性是保证。翻转教学,要求学生具有足够的自律性,这样才能完成课下自主学习环节,否则课上会缺乏活跃度,不能提出问题、参与讨论,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参考文献:

[1]田建国.培养创新型人才 建设创新型国家(第010版)[N].济南日报,2007-9-4.

[2]张旸,蒙泽察.“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J].全球教育展望,2013(7).

[3]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 2013(8).

[4]王长江,李卫东.“颠倒的教室”:美国教育新景象[J].上海教育科研,2012(8).

上一篇:大学生演讲比赛串词下一篇:房地产公司总经理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