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案例分析

2024-10-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案例分析(精选15篇)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案例分析 篇1

a+b=2.737373737…却是一个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学生举出了一个成功的反例,巧妙地从另一角度解释了这一问题。

上述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发言的机会,才使得学生有了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一种比一种巧妙,最终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生成。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案例分析 篇2

关键词:教师视域,课堂氛围,课堂提问,高效课堂

数学一直是初中教育的重点学科之一, 其知识点具备很强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层次性, 因此在教学时往往能维持较为清晰的教学脉络。但这一特点也为数学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利影响, 长期相同的教学模式令其教学缺乏弹性, 难以确保课堂效率, 导致了学生需要在课后通过大量的习题来掌握知识点, 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额外负担, 这有违目前的素质教育宗旨。因此, 教师们需要有针对性地对数学课堂进行重新设计, 令课堂教学能获得更高的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问题

课堂作为一个交流平台, 能把授业的教师和学习的学生联系起来。对初中数学这种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来说, 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发挥出传递作用与传递效率非常重要。但由于各种原因, 目前的初中数学课堂还普遍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因素在于教师与学生各方面的不协调, 长期积累就构成了互相造成负面影响的恶性循环, 这与课堂教学整体设计者的教师有很大关系。

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定位是引导者, 其引导方式, 即授课方法自然会影响课堂上的教学效率。以数学学科来说, 授课方式不当引发的效率低下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 照搬教材, 忽视实际

初中数学具有很强的层次性和条理性, 这种性质在数学教材上体现得非常明显。虽然这种情况为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便利, 但也导致了部分教师过于依赖教材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只把重点放在教材中的定理、公式和结论上, 忽视了对学生的引导和思维训练, 造成了学生对相关知识印象不深, 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思维训练, 学生在解题时往往会只知定理公式, 却不知如何运用。种种情况说明了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根本没有起到必要的教学效果。

2. 程序混乱, 重点不明

部分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只重视结果, 却忽视了过程, 这种错误心态往往体现在教学重点的混乱上。数学这一学科中不同的知识点的重要程度有所区别, 教学时不能平均分配, 而应张弛有度、轻重有序, 这样才能令学生对重点知识加深印象, 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收获最大的学习成果。但目前相当多的初中数学课堂并未做到这点, 教师平板式的单调灌输令学生疲于记忆, 生理上难以完成教师要求的教学目标, 心理上也对数学学科产生厌烦, 而教师也没有找到学生学习效率差的根本原因, 反而更加大知识的灌输量, 最终形成单调无效的恶性循环。

二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设计

1. 课前准备方面的高效教学设计

数学作为一门纯粹的理科, 其课堂教学基本都具有明晰的课堂程序, 数学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 加强自己的备课工作。教师们可以在备课时参考之前的教学经验, 对学生在学习时的反应进行预测, 并根据预测的反应拟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从高效课堂的角度来看, 这种备课方式令教师对课堂的引导得到了加强, 易于将学生引入更高效的学习步调, 有针对性地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疑惑, 使他们及时地把思维调整到后续内容的学习上。同时, 这种备课方式在提升学生集中力方面也有非常理想的效果。

2. 课堂氛围方面的高效教学设计

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 数学既不能像语文一样通过有趣的文章来令氛围变得活泼, 也不能像物理、化学一样以实验来吸引学生的目光。因此, 数学教师在调节课堂氛围方面能起到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让学生保持在最佳的思维和学习状态, 教师有必要营造出较为轻松的课堂氛围。具体来说, 教师要注意自身的言行, 一方面释放给学生轻松的气息;另一方面在教学语言上下功夫, 尽量运用较诙谐幽默的语言进行教学, 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学生因为接受太多理论知识而变得紧张疲劳, 让他们以最佳的状态完成数学的课堂学习。

3. 课堂提问方面的高效教学设计

课堂提问是控制学习进度和调整整体氛围的有效手段, 所以必须注意提问的时机和针对性。相比将提问完全集中在课堂的后半段的做法不同, 将提问均匀分散开来, 穿插在大段知识的讲解中会有更好的效果, 这样不但能令学生连续接受知识的神经获得一定的松弛, 而且能加强学生对知识重点的记忆。另外, 教师的问题要集中在课堂教学的重点知识上, 不要问学生一些偏颇冷门的知识, 这样只会使学生的记忆产生混乱, 对实际教学效果的提高没有帮助。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是从教师的视角来分析数学课堂的教学问题和教学方法, 但事实上想构建高效课堂只凭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 还需要学生的合作与主动才行。教师在课堂上提供合理、科学的学习策略与学习平台, 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 遵循教师的引导, 师生的完美配合才能将课堂教学的效能发挥到最大, 以最高的教学质量掌握初中数学的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张祥.关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思考[J].成功 (教育) , 2013 (11)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分析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思维能力

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相互交流,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汲取各种知识。在新课改的大形势下,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随之翻新,构建高效课堂才是最终目的。高效课堂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的实践模式,需要广大的教师不断地去挖掘发现新的教学方法。一旦课堂高效运行,学生可以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课堂中焕发无限的生命力。

一、情景式教学,有效导入新课

初中数学多为基础性知识,但是初中学生尚不成熟,较为贪玩,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景式教学,有效导入新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整合有关学习材料,巧妙地设置成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并且兼容知识性与探究性、趣味性的教学情景,在吸引学生注意的同时,也启发学生思索分析。这样,学生可以在真实自然的情境中感知体验,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与探究奠定基础。

比如,在进行三视图的教学引导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着画一下教室中部分实物从不同角度看的样子。通过让学生接触熟悉的物体来降低初中学生对新知识的恐惧感,让学生带着愉悦舒畅的心态来接触新知识,这与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中做,做中学”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过程与方法,给学生“做”的机会,让他们在“做”的过程中体验知识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总结归纳,获得知识,丰富学习经验。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或学习材料融入富有探究性、实践性、趣味性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动手动脑,逐步发掘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丰富数学知识库,学会自主探究。

二、注重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自古以来,人们都比较看重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培养出自身独特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助于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解和记忆数学基础知识,有效应对各种数学题型。因此,在我们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多少数学知识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与渗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后练,这种方式不但枯燥而且无用,很难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新课程的发展需求。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开发学生的智力,教授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去理解、体会,努力找寻一种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教师起教学引导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就可以在课堂上占据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堂任务。

因此,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变式训练,帮助学生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下面笔者以一元一次方程的一道应用题为例。

例题原型为:同样的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来做,那么需要30个小时;如果乙单独来做,则需要15个小时,求两个人合作完成该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对于这道题,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题目,然后请学生解答。接着教师可以对题目进行变形,稍微加大题目的难度。如可以变式为:同样的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来做,需要30个小时;如果乙单独来做,则需要15个小时,当甲做了5个小时之后,甲乙一起合作,那么需要多少时间?或者是:同样的一件工作,如果甲单独来做,需要30个小时;如果乙单独来做,则需要15个小时。如果甲做了5小时之后,剩下的工作由乙来完成,那么还需要多长时间?通过不断地变式来加大题目的难度,让学生体会到题目的引申含义,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兴趣。

三、结语

在新的教育发展理念指导下,“高效”已经成为打造理想课堂的最终目标,高效课堂能够高效地利用课堂45分钟,教师传递基本知识,学生获得知识积累。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初中数学课程能为学生的数学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高效课堂实施成功的案例较少,但是在新课改的指导下,高效课堂构建已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每个教师都可以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堂课,让学生在数学的知识海洋里尽情遨游。

参考文献:

[1]刘洪涛.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策略初探[J].教育创新学刊,2012(5).

[2]郭建刚.成就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3]卢斌.例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2013(1).

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篇4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思想的渗透引导,教学过程的科学展开,教育目标的实现,大多是在课堂教学这一特定的时空中完成的,而在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中,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深度,就直接反映了课堂教学的效率。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低效性而言的。因此,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深刻的问题。那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呢?

一、激发学生潜能,鼓励探索创新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使他们觉得每项知识都是他们实践创造出来的,而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例如“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节的教学,我先复习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提问:我们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讨论不难得出:(1)想办法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提问:(1)你们有哪些具体的分割方法(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从一边上任一点出发连不相邻的顶点、从多边形内任一点出发连各顶点等)呢?(2)从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可以有多少条?那么一个多边形一共应有多少条对角线?(3)根据对角线的条数你能确定是几边形吗?(4)你还能得出其他结论吗?通过学生思考探索,他们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还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二、转变教育观念,发扬教学民主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学生能自己做的事教师不能代劳。教师的主要任务应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在恰当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引导与帮助。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针对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组织“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具体做法是这样的:把事先准备好的配组同类项卡片发给每个学生,一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同类项朋友后,被“挤”出座位的另一个学生再去找自己的同类项朋友,比一比谁找得既快又准。这种生动的形式和有趣的方法能使学生充分活动,学习兴趣大增,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确定同类项的方法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习兴趣

某些学生不想学习或讨厌学习,是因为他们觉得学习枯燥无味,认为学习数学就是把那些公式、定理、法则和解题规律记熟,然后反反复复地做题。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切实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或我们身边的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好教材列举的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素材和形象的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经常给予学生鼓励和帮助。学习上要及时总结表彰,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愉快的事情。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乐学、愿学、想学,感受到学习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值得为学习而勤奋,不会有一点苦的感觉。

例如在学习“实践与探索”中的储蓄问题时,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到本地的几家银行去调查有关不同种类储蓄的利率问题。教学中,让每个学生先展示自己所到银行收集到的各种各样有关储蓄的信息,然后再按每四人一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编写有关储蓄的应用题,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全班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攻关,最后选派一些小组的代表作总结发言,老师点评,对做得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通过这样教学,学生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新教材中编排的有关内容,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让学生走出课堂去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关注个体差异,促使人人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要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要为所有学生打好共同基础,也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由于各种不同的因素,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和志趣上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承认这种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新教材设计了不少如“思考”、“探索”、“讨论”、“观察”、“试一试”、“做一做”等问题,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的安排上优、中、差各级知识水平学生要合理搭配,以优等生的思维方式来启迪差生,以优等生的学习热情来感染差生。在让学生独立思考时,要尽量多留一些时间,不能让优等生的回答剥夺差生的思考。对于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教师也可另外选择一些较灵活的问题让他们思考、探究,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数学成绩。

五、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提供更为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例如对“统计图表”的教学,我要求学生利用计算机来完成以下问题:(1)先在网上查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收集相关数据;(2)利用软件Excel来设计一张统计表来表达所收集到的数据;(3)根据表中的数据来选择设计不同的统计图。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在网上找到了相当丰富的题材,上课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搜集的材料和他们的活动过程,及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并请他们作自我介绍,然后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探讨。这样做既拓宽学生的视野,又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教学效益。

总之,数学教学改革是逐步累积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利用新课程的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为提高!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篇5

1、创设情境。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课堂教学开始,教师创设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适应的问题情境,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问题情境要放在学生跳起来够得着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跳起来主动“摘果”。

2、自主探究。围绕问题情境,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在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智能,展示主体的个性、创造性、能动性,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我创新的重要环节,是主体参与教学的重要基础。我们认为没有主体的自由自主探究,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教学。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围绕问题看书自学,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进行巡视,作个别指导,不要事事包办代替。

3、合作交流。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助于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的问题,使学生主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不断能动地进行知识建构,有助于思维的碰撞、灵感的激发,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的合作交流中,我让学生上台展示剪拼的成果,并说明剪法、拼法及其道理。学生争相陈述自己的观点,并不时地评价别人。这样,同学们相互质疑,相互激发,为课堂教学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建构知识。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概括,完成新知识的建构。要鼓励学生个体进行能动的思维、富有特色的理解与加工,并把新知识纳入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找出新知识与新方法的难点、疑点、关键点,能动地建构完整、清晰、正确的新知识。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剪拼、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我们剪纸所沿的重要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师通过引导,继而提出:谁能说出三角形的中位线是什么样的一条线段?由刚才的剪拼,你认为三角形的中位线会有什么样的性质?你是如何想的?怎样证明?你认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与先前所学定理结论的表述有什么不同?它有哪方面的作用?

5、拓展运用。新知识的运用与拓展,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层次与序列,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与创新中体悟、总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规律,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其中体验成功,感受创新的快乐。要不断引导学生:你是如何想出来的?你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别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更好?

6、反思归纳。新知识的建构、拓展、运用,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否则,我们就会错失一个提高的良机。此时,要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知识与方法,反思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关键所在,比较和概括不同方法的共性、个性,反思他人或自己思路受阻的原因、错误的原因,反思各自的认知转化与心得体会。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认知监控能力和进一步参与的能力。此环节是培养创新人才很关键的一步,也是学生适应未来学习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在“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课中,老师可引导学生: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知识、方法、思路等你认为你的学习有效吗?你有哪些优势和不足你准备怎么办?这些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反思能力。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篇6

段必厚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基本原则。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教学成为再感知,再发现的教学。所谓“二五双十”课堂模式就是学生自主讨论学习二十五分钟(分组讨论,每组6至10人),教师精讲十分钟(不含点评),巩固练习十分钟。纵观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一般以组织教学、讲授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来展开,整节课教师一直在喋喋不休的讲,我在教学中亲身感觉到学生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倦怠,提不起兴趣,参与课堂极少。而新课改下的“二五双十”,通过教师引导启发、设置情景,小组合作探究、小组之间展示交流,使学生能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热情参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数学课堂的高效性。我认为营造高效课堂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数学高效课堂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课堂的学习气氛活跃,师生合作,交流的方式灵活,表现学生的机会要多。比如在各个小组的展示过程中,几乎小组每个同学的积极性都要调动起来,本小组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能力,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内容。这样使每一个学生在交流学习与合作学习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事实也证明,协调合作的师生关系无疑能为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产生促进作用。更重要的,这种交往还可以使人和人之间的合作精神得以增强。

二、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要及时点拨,师生“互动” 学生思维的活动是开放的,多维的,甚至有些时候是天马行空的。老师应多表扬积极思考提出问题的学生,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同时,老师还要把握好师生互动的方向,及时点拨,使得整个课堂师生互动在有序、有节、适当的范围内进行。学生在遇到疑难、把握不准时,教师及时指点思考分析的途径,化难为易,使学生的研讨活动得以继续进行。

三、鼓励学生相互质疑

传统的教学提问总是教师问,学生答,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答案明确唯一,整节课最终以学生解答教师的所有问题为教学的归宿。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提问而言,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全程质疑,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采取积极鼓励的态度、引导学生质疑。不仅要让学生解决“是什么”问题,更要鼓励学生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案例分析 篇7

一、教学目标的高效性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 它在数学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它限定着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 对保证课堂教学高效进行至关重要。新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有机结合。知识与技能是学生认识数学世界的载体, 是学生搭建数学知识结构的必然阶段。过程与方法是到达彼岸的桥梁, 是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认识、丰富数学学习经历的重要途径。

二、情境创设的高效性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数学情境, 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具体表现在:一方面, 情境可以包含激发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的消息, 另一方面, 也能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后包含到情境中, 以拉近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距离, 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生长点。因此, 在情境创设中,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选取一些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题材, 创设一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情境, 其教育意义是明显的。

三、课堂提问的高效性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力。首先提出的问题要明确, 让学生知道你问的什么, 才好回答。其次, 问题的设置应围绕教学的重点、疑点设计, 让学生通过问题探究达到解决疑点、掌握重点的目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思维量, 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思维的锻炼。提出问题后, 要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 使学生通过问题的思考内化知识提升能力。只有这样设置问题, 才能促使学生在探究、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如, 本人在讲“黄金分割”时一开头就问:“在舞台上报幕员或独唱演员为什么都不站在台中央或台角?在美术、摄影方面, 为什么画家和摄影师都不把画的主体形象放在正中?为什么成年女士喜欢穿高跟鞋?”连续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他们迫切想知道与探索这种熟悉的生活现象,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凸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地位。这种形式的提问, 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变得妙趣横生。

四、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教学中绝对的、万能的、教学方法是没有的, 但不管采用何种方法, 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否则任何方法都是失败的。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这些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也必须适宜于这些内容的不同特点, 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适宜于内容的方法。计算、概念、几何、应用题等不同的教学内容具有不同的特点, 教师选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宜于内容的不同特点, 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如教学《打折销售》, 就可以用创设问题情境法, 首先用多媒体展示收集的商场打折销售情景, 让学生谈参加市场调查所了解的打折销售活动, 接着提问:打折销售后, 商家一定会亏本吗?每件商品所赚的钱怎样计算?引导学生得到:利润=售价-成本价。

五、课堂语言的高效性

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语言, 增强语言表达的科学性、针对性、准确性和感染力, 做到清晰精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数学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 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呈现、传递, 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 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总之, 新课标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是学生活动的课堂, 合作交流的课堂, 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课堂。作为教师, 应该尽量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课堂, 让学生在和谐氛围中, 积极探索、主动参与。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提高师生互动的正面效益, 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指导与帮助, 让怕数学的学生自信起来, 有兴趣起来, 这样你的课堂教学一定是高效的, 而且是高效的。

摘要:大量的教学案例已经证明, 课堂教学质量的核心是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即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 教师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 获取大量真正理解的高效知识。本文主要从教学目标的高效性;情境创设的高效性;课堂提问的高效性;教学方法的高效性;课堂语言的高效性;学案设计的高效性;教学评价的高效性;课外活动的高效性八个方面阐述了本人对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认识。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性,数学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案例分析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高效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代名词,在教育领域也是如此。以实现教学、高效课堂结合的活动正在全国各地蓬勃发展。于是,在该背景条件下,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是大多数学校所集中发展的,以此提升教学任务的完成效率,更大限度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培育思维以及兴趣养成的三大目标。

一、现阶段初中数学课堂效率不理想的原因分析

1、初中数学教师的因素。就我国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效率而言,其结果不理想,很大程度是因为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师在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教学所涉及的大多数层面上还没有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融入其中,造成了当下课堂教学效率不太理想。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师在对课程进行计划时,没有将理论知识体系下的公式和定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应用能力较差,不能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解题能力自然也会受到影响。

2、学生的因素。由于初中学生在最近几年的学习中仍旧存在不少的传统教育的影响,在学习基础和个人接受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数学思维能力的养成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同时也没有相当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学生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往往不会主动请教老师和其它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学生所积压的知识难点也越多,也越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自然也会影响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除此之外,学生家长由于对学生学习重视程度的差异也会一定能够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认知状态以及课堂表现,从而对高效课堂的构建产生影响。

二、推进初中高效率课堂构建的建议

1、立足教材学情,知识分层重组。教材为知识和信息的传承提供了物质的载体,是帮助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到知识点学习的重要探索工具,也是开展学习的准绳。因此,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对新课标体系的教材进行充分的理解,并从中总结出一套与自身所教导学生个性与特性相符合的方式,以教材知识脉络的逻辑关系为学生编撰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案。只有这样才能兼顾后进生的可持续发展,在帮学生稳步扎实基础的同时,逐步拾级而上稳步发展。最终上升到运用能力的教学层面,实现学生共同进步的教学目标。

以分式概念的教授为例,教师应当对知识的难易程度进行一定的分析,再结合该课程中班级学生对该理论的理解情况,选择比较容易被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融入到探索和学习当中。首先,需要满足满足不同知识掌握能力下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诉求,因此,必须以由浅入深、层次递进以及因材施教为指导,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在基础知识的普及阶段,应当以知识掌握为主,难度应当得到控制,将知识融入其中。

当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融合时,需要给学生引入其他数学定理的相关概念,以融合性的教学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掌握。同时培育学生细致的思考能力,在立足学生认知实际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整合成为多层次的有机体系,以便于不同能力和认知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透教材,夯实基础,最终达成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

2、细节构建问题,防止学生麻痹。初中数学有一部分概念和定理并不是特别难以理解,可操作性也比较强,但是这类相对简单的问题往往在考试中却是学生丢分的重要知识点和题型。这说明,这问题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对这些貌似简单的定理或概念引起一定的重视。因此,教师需要在细节问题上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保障学生不会麻痹大意。笔者通常在教学课堂上开展即时细节练习,让学生在细节问题上“翻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才能进行有效反思。最终上升到能力层面,杜绝以后出现类似错误。

而这其中最具有代表意义的便是分式的概念,因为这类知识点大多比较简单,学生往往会在练习忽视细节问题。例如,“当(3x+1)/(2x+3)不是正数,那么x的取值范围应当是多少。这道题虽然是一道基础题,但其中往往埋下了一些学生难以察觉的概念,这会是许多学生在粗略查看之下会认为结果为x≤-1/3即可。然而,这样的结论却并不准确,因为一旦该分式的分母为零时,就不存在意义了。因此,还需要排除x≠-1.5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巧设陷阱,引导学生上了一次当,迫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时时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3、合理结合媒体,进行形象教学。21世纪是信息科技时代,课堂教学也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更开阔的视野,更多条件选择多媒体或网络信息服务课堂。因为初中数学教学已经开始接触到一些数学基础理论,而这些理论往往都比较难懂和抽象,过去的教学往往教师利用自身的经验和理解为学生进行教授,但现代教学可以更多利用多媒体设施进行声影融合的教学。将抽象理论更加贴合现实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因此,概念的学习变得更加灵活,不但让课堂学习的信息密度得到了增强,还使得课堂气氛变得相对宽松,更便于利用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例如,我国的著名跳水运动员田亮在其获得的许多荣誉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的金牌。而这段视频也正好可以用来使学生对 “垂直”理论的理解,可以借助视频播放器向学生展示该段跳水过程与其他跳水运动员比赛的慢放镜头,然后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帮助学生发现各运动员在跳水过程中激起的不同水花大小。而这一根源则是因为下落直线和水面“不垂直”的水花就大,下落直线和水面“垂直”的水花就小。大家产生了这样的认知后,教师再讲解“垂直”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三、结语

通过对诸多问题的分析,以及对相应措施的阐述。不难发现,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当下新课改的背景之下。这要求教师首先要使自身的教育观念形成一定的转变,摆脱传统教学思维和模式形成的桎梏,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重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走出呆板式学习的同时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以兴趣和思维两大要点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 张晓慧.新课标背景下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探究[J].学周刊,2015,21:143.

[2] 吴秀清.新课改形势下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J].亚太教育,2015,16:79.

[3] 李青.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浅析[J].亚太教育,2015,19:30.

[4] 张榕芳.新课改背景下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9:128.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思路论文 篇9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增强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最佳选择。本文从设置教学情境,选择合适习题,增强师生交流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关键词:高效课堂;初中数学

在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老师都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初中数学学业水平和初中生的数学素养,就必须在课堂内尽可能高效率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构建起高效课堂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所谓的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能较好地完成自己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并且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笔者也十分重视高效课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价值,因此努力打磨自己的教学技巧,力争使自己的数学课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实践,笔者认为教师要想将自己的课堂打造成高效课堂,可以从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精选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习题和增加师生间交流等方面着手,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实现高效教学,进而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

1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

很多教师并不重视教学情境的设置,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是否设置情景对教学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因此他们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都是直接切入本节课的主题。如果教师在上课之前能够精心挑选并主动引入契合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的教学情境,对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对教师能否高效率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是能否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之一。例如在教授《负数》新授课的时候,笔者就对如何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如何帮助学生快速而有效地理解负数的本质进行反复思考,最后在集体备课的时候和几位教师一起设计了一个比较切合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这个问题情景由两个问题组成。在上课之前笔者就对学生进行描述:今天早晨老师出门的时候带了十元钱,可是在来学校的路上老师捡到了负十元钱,请问现在老师身上有多少钱。学生在听到问题之后稍微有点惊讶,但是很快就反应过来,纷纷回答老师是不是身上一分钱都没有了。这说明学生在经过课前预习之后,已经知道捡到了负十元就是丢掉了十元钱,同时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由于这个问题比较契合日常生活,所以很容易就让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情境,进而从问题情境中明白负数的含义和运算原则之一,加负数就等于减去正数。随后笔者在PPT上展示一个汽车运动的动画,汽车向前跑了五十米,笔者对学生说:大家思考一下,这辆汽车向后跑了多少米?学生经过刚才的问题情景提示,已经知道负数的相关知识,再顺着教师的思路思考一会之后就知道,负数不仅可以表示数量上的增减,还可以表示正方向和反方向。最后得到的答案就是汽车向后跑了负五十米。在经过这个教学情境的导入之后,学生在这节课上的学习心理得到了较好地引导,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对负数学习的心理准备,使笔者高效率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2精选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习题

在完成新授课例题讲解之后,教师一般都要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新学到的知识点,而数学尤其是如此,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可以通过练习学会对新知识的应用,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因此数学课上的训练就显得十分重要。要想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教会学生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的目的,教师就应该在提高练习的质量上下功夫。例如,在讲授《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的新授课时,在完成因式分解法的例题讲解之后,笔者给学生留下了几个习题,让他们当场完成并上黑板展示各自的解法和思路。(1)(2x-1)2+3(1-2x)=0(2)(1-3x)2=16(2x+3)2(3)(x2-6x)-7=0这几道题目并不是很难,但是却集中体现了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方法和思路,比如换元法、展开之后再进行因式分解和直接分解法。这些习题还对学生以前学习的公式进行复习,不仅可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能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运用能力,因此,可以通过这些习题较为全面地评估学生本节课对新知识的学习情况。教师要想通过习题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精心设计一些注重基础知识应用的习题。一般来说,学生在新授课上掌握本节内容的基础知识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就是很好地完成本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可以认为是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3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师生之间的交流在构建高效课堂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讲授新知识和练习题,而忽视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那就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之甚少,无法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也就谈不上构建高效课堂。所以,教师要想构建高效课堂就必须加强和学生的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例如在课堂上,为了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笔者经常通过检查学生随堂练习完成情况以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为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的差别,所以学习效果也不尽相同,对教师讲述的新知识理解程度就有所差别,同一节课下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能已经在掌握新知识的基础上扩展了新的能力,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能是仅仅完成新知识的学习和巩固,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甚至肯还不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教师仅仅通过提问是无法完全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的,所以,只有通过适当的练习,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才能充分地完成师生之间的交流,让教师真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4结语

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个教师的目标,也是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由之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思路和方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设置合适的教学情境、精选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习题和增加师生间交流等方面着手,构建初中数学教学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忠年.打造高效课堂,教师该怎样定位[J].学周刊,(13).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案例分析 篇10

摘要:作为教师,如何让四十分钟的课堂达到高效之一目的至关重要。本文中主要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首先解释了什么是高效课堂,再论述了如何建立起高效课堂,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要构建和谐民主课堂,最后浅析了两种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效果显著。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效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4-0121-01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人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变被动为主动,主动全身心投人到学习中去。倘若学生没有了兴趣,对学习索然无味,很容易就放弃学习。很显然兴趣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关键是要想办法引导学生,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我们从心理学上可知: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兴趣,兴趣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给学生打造出生动、直观、形象有趣的课堂环境,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课堂问题。让课堂上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有所进步的喜悦心情,从而慢慢树立学习的信心,大大激?l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在备课的各个环节中,例如在情境创设中,应通过做游戏,讲故事,设疑问,进行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导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和主动参与的欲望,使学生迅速沉浸于自主探究、欲罢不能的境地;在检测训练上上,应注重基础练习,使得学生通过训练能够感受到学习渐入佳境的喜悦,在题目的设计上要多注意各个难度梯度的选择,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训练真正领悟到快乐的学习境界,从而树立起自主学习的信心。例如,就有理数乘方这一内容,我先准备五颜六色大小不同的纸张发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做成一个正方体的小盒子,让他们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在有趣中说出结论,并找出规律,总结有数乘方的意义。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让教室充满家园般的自由氛围和实验室般的探究氛围。因而教师和学生是探究伙伴。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教师和学生是探究伙伴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同时学生也会向你敞开心扉,经常向你吐露心思,这样你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使你的教育教学工作有针对性,有实效。为此,我认为应注意做到:一要理解和尊重学生,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二要以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全体学生。客观地看待全体学生,也有利于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方法,对待学生应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三是利用课余时间,再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其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四即在保证教育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和学生打成一片,这样学生才会没有忌讳的在课堂中发挥自己,展示自己。

3.充分的课前准备,既导学案的拟定

3.1 教学内容的拟定。“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置性作业。知识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还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另外,在备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每节课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不在于面面俱到,而是需要有的放矢;体会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之处,重点加以突破。还有,教师还要准备充足的时间在下节课前处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

3.2 教学对象拟定。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3.3 学生课堂的拟定。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教师要重视课堂民主平等氛围的营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自由表达、愉快合作,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题意识和主题精神,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探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篇11

关键词: 初中数学 高效课堂 构建策略

为什么初中数学老师常常埋怨学生一届不如一届,常常感到教得越来越辛苦,学生学得越来越痛苦。我认為初中数学课堂“低效”的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和谐造成的。要改变教师与学生的这种关系,必须找出不和谐的原因,设法构建优质高效和谐的课堂。

我校八年级每个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尖子生虽然学习基础好,学得轻松,但仅限于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缺少竞争意识,缺少刻苦钻研精神;部分学生上课用心,作业没有问题,但一到考试就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综合能力差,学习效率低;还有部分学生总是漫不经心,厌学情绪严重,作业以抄袭为主,总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混日子……

老师受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深远影响:喜欢“一讲到底”、“满堂灌”的现象依然普遍,重结果轻过程;老师关注知识多,学法指导少,就题讲题,不重视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课堂活动形式多,实际收效少,尤其是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过程、反馈,都只有少数尖子生参与,大部分学生没有真正参与……

“教”与“学”不和谐造成了课堂的“低效”,要想改变师与生这种关系,必须从课堂抓起,让每一堂课老师都能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高效地发展。如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既没有现成的答案,又没有固定的模式,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学情,我尝试从以下方面着手。

1.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活动,这种交流是以信任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的。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就会让学生感到课堂气氛轻松、愉快。“亲其师,信其道”,教师乐意“教”,学生也乐意“学”,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放下架子,花较多的时间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走进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走进他们的心灵,既做关心学生的朋友,又做学生心灵、智慧的引路人,让学生既“敬”你,又“怕”你。

2.更新教学理念,完成角色转换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避免对数学新课程标准领悟不透彻,避免“穿新鞋走老路”,我加强理论学习,并积极参加各项课程改革培训活动,以及自治区高效课堂研讨课,从而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有效的教学方法。

3.备课多下工夫,认真研究教材,抓住问题的本质

“备学生”这一环节必不可少。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设置合理的认知阶梯。恰当地精选和整合教材,根据知识结构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形成一个梯度,整个课堂设计的指导思想是“起点低,层次多,要求高”,使较差的学生能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中等生能够掌握中等难度的知识,好学生能够掌握较难知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围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不少学生觉得数学抽象难懂,枯燥无味,学生数学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所致。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因素,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探索欲的必要前提和主动学习的前导动力。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运用一些生动形象、直观有趣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应用数学的环境;引导学生动手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探讨。同时我也经常关注学生的偶像明星,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教授概念课平方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引用了当时很震撼学生的节目《最强大脑》一段视频:中国“雨人”周玮与德国心算大师的次方和开方运算比赛,不仅吊足了学生的胃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操。

5.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待进生”

在轻松愉悦的数学课堂上,“待进生”不再瞌睡无聊,而是上打起精神,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我会常常设计一些“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问题让“待进生”尝试,并抓住每个机会表扬和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每个环节都能感受到学习步步为营的踏实,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的信心。何涛同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记得最清楚的是每次他做对一道题时会,都会瞪着惊喜的大眼睛,挠着头半信半疑地说:“这么简单?我真得做出来啦!”然后我会告诉他:“你什么事都能做得那么漂亮!”他听到这句话就像吃了蜜一样。

总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但只要每个数学教师都积极投身于课堂教学改革,用自己的眼光发现问题,用自己的思考分析问题,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多管齐下,共同努力,相信数学课堂必将充满朝气与活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也一定能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贾礼勇.学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之我见[Z].2012.

[2]阳松涛.浅谈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2(18).

初中数学构建高效课堂初探 篇12

一、师生角色的转变

其实, “向45分钟要效益”已经提出好多年了, 只不过我们一直不得要领.现在, 只要对我国的课堂教学稍加审视, 将改革的教学理念与传统的教学理念相互比较.容易看出, 传统教学是将教师作为教育教学过程的中心人物, 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配角, 即师本教育.师本教育模式以教师讲授形式为主, 忽视了学生的自主、主动的权益和能力.这种“针剂”式教育只有被动的“学会”, 却缺少了“会学”的收获, “乐学”的体验.再看改革中的教学理念, 无论是“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和谐互助”还是“10+35”模式、“271”模式, 都有一个共同的宗旨, 即教师的教学是服务于学生学习的发展, 这也就是郭思乐教授所倡导的“生本教育”理念.这一理念不仅帮助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中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 还让教师认识到教育的意义所在.

一句话, 高效课堂也就是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即改变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二、教学设计的变更

虽然教师的备课中有备学情这一点, 然而不少教学设计都是为了教师好教, 而不管学生是否好学.孔子曰:“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而我们的传统教学却是“强制性”教学.强调了教师的教, 教师成为了“讲师”, 教者事先圈好了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 硬是让学生跟着我们的套路走.有些教师竟然对着教案、教参照本宣科, 却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被动学习, 缺少主动性, 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习效果低下.而生本教育的教学设计则以教材为范例设计教学, 根据学生需要、发展方向和可能性给以指导, 创设学习情境, 提供学习工具, 组织学习活动, 参与学习过程.教者起到了设计、组织、指导的作用,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 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三、课堂结构的调整

课堂作为课改的主阵地, 当然要精心考虑每一个环节这样才能“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调动思维的积极性.

1. 营造和谐的氛围

叶澜教授指出: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和水”.这就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 教师就要有一颗对学生关爱的心, 进入教室面带微笑, 而不要为了维护所谓的威严板着脸, 这样会让学生觉得很紧张, 没有安全感.其次, 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我们可以创设一些有趣味的教学情境, 从而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

2. 调动隐含的潜能

人的潜能就像一个待开采的油田, 蕴藏着无穷的价值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奥托·兰克说, “一个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 只占他全部能力的4%.也就是说人类还有96%的能力还没发挥出来”.在课堂中, 教师可以创设有趣的教学环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 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鼓励发言和质疑, 挖掘他们的潜能.

3. 放下手中的权力

将课堂还给学生, 也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把发言权、操作权等还给学生, 就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从而减少了学生的懒惰性和依赖性.不要老想着我是教师, 不要放心不下自己的学生, 不要代替学生报出所谓的标准答案.放下手中紧握的权力, 你就会发现, 松开手, 手中可以容纳更多的东西, 如:学生开始喜欢学习, 学生学会了各种学习方法, 学会了交流和合作, 学会了探究和创新, 等等.

四、多种媒体的融合

目前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 不少教师好像进入了一个误区.要么就是传统的“一支粉笔, 一张嘴”, 要么就是各种多媒体杂乱的演示.这样两极化的结果要么是索然无味, 同学们任你唾沫星子横飞, 依然我行我素地思维遨游;要么是过于绚烂, 却“喧宾夺主”了, 教学停留于表面的热闹, 却少了深层次的挖掘.故而, 本人认为应该折中, 应根据不同的教案适当地选择教学媒体, 把握好一个尺度, 恰到好处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的教学工具.如教《镶嵌》一课, 先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由各种图形镶嵌而成的美丽图案, 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镶嵌有基本的认识, 而且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换成讲学稿, 实实在在地进行课堂分析, 不再需要多媒体.最后各个小组通过合作探究用几块小黑板呈现出镶嵌的实例, 这样既省时又直观, 还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何乐而不为呢?多种教学媒体的融合, 很好地发挥了现代教学媒体和传统教学媒体的优势, 扬长避短, 将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总之, 要由低效课堂向高效课堂迈进, 必须变师本教育为生本教育.因此, 我们要转变角色, 退身幕后, 当一名成功的导演, 营造和谐的氛围, 选择适当的媒体, 赏识自己的学生, 激发他们的潜能, 让每一个演员在学习的舞台上精彩演绎自己的人生.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施心得体会 篇13

根据市教育局要求,本期全市开展了高效课堂建设。何谓“高效课堂”?通过学习与探讨,我个人认为,高效的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为主,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0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结合自己本期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营造学习环境,让学生参与数学

高效课堂教学必须强调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废除了学科中心论,确立了数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数学教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重视数学与学生生活、自然和社会的联系;体现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性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倡导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

情境创设常从下面一些方面入手:

1、创设动画情境:学生对于形象的FLSH动画、实物或生动的语言描述非常感兴趣,他们的思维也就容易被启迪、开发、激活。对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可持续的动机,这种直观是一种催化剂,给学生的学习活动带来一定的生活色彩。不仅对创设情境产生表象,更重要的是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策略意识的培养,必将促使学生积极思维。

2、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的周围。因此,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从而达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创设问题情境: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问题情境,能有效的激趣、导疑、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创设游戏情境:学生集中注意的时间较短,稳定性差,分配注意的能力较差,教师可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以延长有意注意的时间及增强学习效果。

5、创设发现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并不是都让学生去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去发现,这种发现本身就是创造。

6、创设实践情境:适时、适度创设实践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个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问题情境,可以巧妙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满怀无比强烈的求知欲。

三、加强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思维往往是从人的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实践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知识,让学生如同“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发展思维能力。

四、增加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想身边的事情,拓展数学学习的领域。如用数学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怎样栽一排笔直的小树,电线铁塔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做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等等。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教育心得 篇14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教育心得

在近一段的学习中,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觉得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每一位教师不断追求的目标,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所谓的高效课堂,就是指高效率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时下最需要的,才是顺应局势发展的。

我理解的高效课堂,就是要改变“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一讲到底”的旧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配合老师的点拨指导,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教学高效益就其内涵而言,是指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预习、课堂教学中实践展示和课后反馈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课堂教学。学生的激情是无限的.,只是隐藏在内心深处。这就要求要我们用热情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老师讲的轻松自如,学生学得轻轻松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完成课题内容,这样学生才不会有厌学情绪,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

从我们教师的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做好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编制科学合理的导学案。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是教学中适时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打造高效课堂,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在备课方面要准备更加充分,每节课上课前,要自己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打算让学生获得什么?我打算让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我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我怎样知道学生达到了要求?这课前四问能够让老师对于课堂有了大概地了解,准备就要更加充分,做到不上无准备之课。在上课时,应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什么时间学生自己学,什么时间老师开始讲,什么时间开始练,这些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更应该准确把握课堂节奏,重难点精讲细讲。 课堂是我们教学的主阵地,更是现今我们课改的主阵地,必须切实的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影响课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们只有理性地认识我们的课堂教学,客观地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才能不断改进我们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课前的预习准备、不断改进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外,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去不断思考与实践。

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篇15

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由于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严格遵循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 教学模式大多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模式, 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 师生之间缺乏应有的互动, 课堂的学习氛围也比较沉闷, 教师提问题学生往往用沉默来作为回应.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2.学生的积极性不高

由于初中的学生属于叛逆的阶段, 浮躁、急于求成由于初中的学生属于叛逆的阶段, 浮躁、急于求成等心理比较明显.而初中的数学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 教师枯燥的教学过程, 再加上在学生没有听懂的前提下, 学生往往会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数学课堂的高效运转.

3.学生的作业过多

为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教师给学生布置大量的作业, 且这些作业的难度也相对较大.这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厌学情绪;另一方面也加重了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同时也导致了教师随意批改学生作业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1.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合理的提问, 合理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情境,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问题情境,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 教师在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时, 也要注意提出问题时的语气、问题的提出方式以及提问契机的把握, 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比如, 笔者在进行“图形认识初步”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时, 就通过对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模型的引进来提出以下问题:在奥林匹克公园的模型中, 你能找到熟悉的图形吗?怎样使用平面设计图来表现一个庭院的设计?怎样制作一个五角星?通过这些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培养学生数学素养, 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最为有效的办法.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但要重视教学的成果, 同时对教学的过程也要有足够的重视.总体来说,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要指的是让学生通过猜想、操作、推理、讨论以及归纳和应用等方式来对数学学习中的法则、定理、概念等问题进行推理和探究.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 学生不但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认识和记忆, 同时还可以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训练数学思维能力.比如, 在进行“角的度量”的知识讲解时,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问题从不同角度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推理和探究学习.

角指的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如下图 (图1) 所示, 射线OA绕着点O进行旋转, 当终止位置OB和起始位置OA形成一条直线时, 形成的是什么角?而如果继续旋转, 当OB和OA重合时, 形成的是什么角?

由以上问题就可以引出角的概念和各种不同角的区分学习.

3.及时评价,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细心的观察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反应以及学习的成果进行及时的评价, 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会在教师肯定性的鼓励和表扬等评价中克服消极的心理, 增强自我学习的信心.教师的评价包括形态和语言评价, 通过期待或者信任的眼神、生动的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时评价还包括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 应摒弃原有的题海战术, 根据学生的具体水平, 精简题目, 进行分层次的布置, 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改正, 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优秀的作业成果.

4.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

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是活跃数学课堂气氛, 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数学课堂的师生互动不但包括教师的提问, 同时还包括教师通过讲小故事、做数字游戏等方式, 将学生引入新课程的学习中, 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活跃数学的课堂气氛.在数学教学中, 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的典型方式就是小组讨论的方式.实践证明, 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 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的过程中, 还要注意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数学思维的差异以及数学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 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分组.具体来说, 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 要遵循优差生均衡搭配和分层搭配的分组原则, 以树立小组成员的学习信心, 实现小组成员的互相交流和互相学习.比如, 笔者在教学“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 就根据线段、角、等腰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四个部分, 将班上的学生分为四个组, 让每个组代表一种图形, 并通过看书、查资料、讨论等方式来进行知识点的学习, 最后再由本小组的一位学生作为代表对本小组所代表图形的知识进行总结.笔者发现, 在这样一种分组学习的方式下, 每一组的成员都认真看书、积极参与讨论, 甚至还有学生通过上网的方式来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最后每一组成员总结的知识点都非常完整.

5.积极利用新媒体教学

在当前的背景下, 数学教学积极利用新媒体与先进的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提高教学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集声、像、图、文于一体的先进教学模式, 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听觉上和视觉上的冲击,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总的来说, 多媒体教学具有更为直观化和形象化的特点, 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教学的枯燥乏味, 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

三、结语

综上可知, 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是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笔者认为, 针对当前初中课堂教学所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方面的问题, 需要相关的教学人员切实做好创设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时评价,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师生的课堂互动;积极利用新媒体教学等方面的改革, 以完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进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谢小芳.关于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若干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1 (3) .

[2]周小燕.构建初中高效数学课堂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 (综合) , 2010 (10) .

[3]边燕归.学好初中数学的几个环节[J].教育实践与研究 (B) , 2010 (10) .

上一篇:硕士点自我评估报告下一篇:低碳科技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