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a

2025-01-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a(共9篇)

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a 篇1

听力测试:

听别人的话,要抓住关键用心倾听,听老师读《海啸》这篇短文两遍后,相信你一定能按照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老爷爷为什么要点燃即将成熟的稻子?(2分)

2、村里的老百姓为什么流着泪,跪倒在老爷爷面前?(3分)

基础知识部分

一、我会拼写:(7分)

二、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字或正确的读音(用“∨”表示):(4.5分)

1、离间(jiān jiàn)计是多采用造谣挑拨的方式使亲密无间(jiān jiàn)的人彼此之间(jiān jiàn)产生间(jiān jiàn)隙。

2、一(yì yī)无所有的唐东杰布,招来的只有一(yí yi)阵哄(hōng hîng)堂大笑。

3、乱(哄哄洪洪 轰轰)的屋子里响起了老村长(宏 洪 哄)钟般的声音。

三、辨真识伪(8分)

1、下列句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在她的眼中,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迭生,勾起了无穷的得....

失之患。

B 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经可望不可即,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

悬在飞船的上方。

C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D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

2、下面各组词中,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 磨练——意志珍惜——粮食坚持——真理拔高——效率

B 改进——方法改善——生活改正——缺点改变——面貌

C 发扬——传统精致——生活发生——冲突大战——生产

D 感情——深厚爱戴——老人声音——低沉爱护——儿童

3、对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我从来不敢轻易丢弃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反复)

B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比喻)

C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小小的影子吗?(反问)

D 我们的心都要气炸了。(夸张)

4、与“疑案 皮袄 企鹅”的拼写规则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委婉答案麻利B 酷爱延安白鹅

C 鲜嫩女儿马虎D 取得激昂大怒

四、按要求做题(14.5分)

(一)词语对对碰(6分 每个词语1分)

1、表示创新的成语3个:

2、描写颜色的成语3个: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8.5分 每个填空0.5分)

1、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

以为有,思而射之。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的人,能比较,会的心。

3、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

她用全部的、、和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特别是获得了。

4、用恰当的四字词语概括下列人物的品质或特点:的李大钊的两小儿的张思德

(三)句子训练营(9分 除第5小题2分外,其它每小题1分)

1、用“/”划出诗句正确的节奏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2、缩句

他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3、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奥运健儿打破了一次又一次世界纪录。

4、续写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成熟的稻穗低着头,那是在告诉我们要谦虚;一群

蚂蚁抬走面包,那是告诉我们要齐心协力;

5、积累运用

(1)花月无语,文人有意,花月折射人的情感世界。落花里有龚自珍的进取力

量:明月中有李白的思乡之情:

(2)成语钟的“三”有的表示多,有时表示少。下面的词语请按“多”与“少”

分类(填序号)

①三杯两盏 ②三番五次 ③三思而行 ④一日三秋 ⑤三言两语 ⑥三灾八难

表示多表示少

阅读知识部分

一、片段阅读,回答问题:(6.5分)

淋漓尽致地生活

你知道自己在人世间的时间有限,或许少于其他人,也或许多于其他人,但绝非不朽。

总有一天,你再也见不到晨曦或日暮之美,再也不能碰触亲爱的人,和他们说话,再也不能

听见大自然的天簌,无法聆听喜爱的乐曲,再也不能含饴弄孙,再也不能漫步于蜿蜒的林间

小径,驾车驰骋,泅游湖水之中,享用美食,觅得鸟蛋;再也不能感受清风佛面,哭、唱、舞动和鱼水之欢之乐。

把这点蕴存于心,让你比大自然更高明。大自然除了日夜的运行,温度的波动和四时的运转之外,没有时间的观念,()不知自己终有一天会灭亡,也无从在事前计划。大自

然无法欣赏自己在世间的有限时光。也无法延搁今天将发生的事物。好欣赏一生难得一次的经验。

一寸光阴地寸金,今天的每一分钟都值得珍惜。(),品味你眼前的每一时刻,不放

过一点一滴,()找出时间来工作、游戏、欢笑、爱、施与,并且尽你可能淋漓尽致地

生活。

1、在段中的()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5分)

2、第1自然段第一句话中的“”或许“也或许”能不能删去?为什么?(1分)

3、“把这点蕴存于心,让你比大自然更高明。”中的“这”指代(1分)

4、文中说“把这点蕴存于心,让你比大自然更高明。”人比大自然更高明,表

现在(1分)

5、文中说“今天的每一分钟都值得珍惜”,请简要谈谈你的感受。(2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15.5分)

心田上的百合花

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

了一株小小的百合。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mï mú)一样。但是,它心里

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百合,不

是一株野草。惟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

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立地挺着胸膛。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

结出了第一个花苞。

百合心里很高兴,附近的杂草却很不屑,它们在私底下嘲笑着百合:“这家伙明明是

一株草,偏偏说自己是一株花,还真以为自己是一株花,我看它顶上结的不是花苞,而是头

脑长瘤了。”公开场合,它们则讥讽百合:“你不要做梦了,即使你真的会开花,在这荒郊

野外,你的价值还不是跟我们一样?”

百合说:“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

花的(庄重 庄严)使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 说明)自己的存在。不

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在野草的鄙夷下,野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有一天,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 资),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这时候,野草再也不敢嘲笑它了。

百合花一朵一朵地盛开着,花朵上每天都有晶莹的水珠,野草们以为那是昨夜的露水,只有百合自己知道,那是极深沉的欢喜所结的泪滴。年年春天,野百合努力地开花、结籽。

它的种子随着风,落在山谷、草原和悬崖边上,到处都开满洁白的野百合。

几十年后,远在百里外的人,从城市,从乡村,千里迢迢(tiáo zháo)赶来欣赏百合开

花。许多孩童跪下来,闻嗅百合花的芬芳;许多情侣互相拥抱,许下了“百年好合”的誓言;

无数的人看到这从未见过的美,感动得落泪,触动内心那纯净温柔的一角。

不管别人怎么欣赏,满山的百合花都(紧 谨)记着第一株百合的教导: “我们要全心

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1、划去括号中不正确的字词或拼音。(3分)

2、“诞”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再查音节(),“诞”的第六画的名称是(),除“诞生”外,还可以组词()()。(2.5分)

3、在文中找出两对近义词。(2分)

()——()()——()

4、仿照文中划线句子写一段话。(3分)

5、用“(1分)

6、对题目意思的理解恰当的一项是()(1分)

A 人们心目中美丽的百合花B 野草心目中的百合花

C 百合花心里有坚定的信念,通过努力终于开花了,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7、你怎样理解“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这句

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3分)

习作乐园(30分)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六年的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慨,或高

兴,或得意,或自豪,或遗憾,或后悔„„如果你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你将会怎

样呢?请你以《如果,我能再做一回小学生》为题,写一篇文章。

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A

附:听力材料

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的日本。一个90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座落在海滨。前面海滩是孩子们戏耍的地方。

有位老爷爷和他的小孙子太郎,住在山头上,从那里可以俯视村子、庙宇和大海。

一天,天气又热又闷。大地轻轻抖动,房屋轻轻摇晃,是发生地震了。海水刹时变成了墨黑色,迅速从岸边退去。村民们未加注意,都跑到海滩上去了。

老爷爷知道,一场灾难将来临,必须立即想村民报警。他急忙叫太郎拿来火把,亲自点燃了自己即将收获的稻子,一片熊熊大火映红了天空。

太郎急得大声叫喊,可是爷爷没有时间解释,只想到振救海滩上和村子里400多人的生命。庙里的和尚看见了山上的大火,忙把警钟敲响,海滩上的人们发现稻田起火,都蜂拥上山来灭火。

第一批上山的青年要灭火,可是老爷爷制止了他们。说:“让它烧吧,全村人都应该到这儿来,山下危险。”人们凝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太郎哭着说:“我爷爷发疯了,是他自己点燃了稻谷!”老爷爷此时向四周望了望问:“全村人都来了吧?”并指着大海说:“你们看!”人们朝大海忘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

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大地在颤抖,人们不禁惊呼:“海啸来了!”

海水也咆哮着,席卷大地,经过几阵巨浪,村子变成了一片汪洋。

老爷爷低低地说:“这就是烧稻田的原因。”人们顿时恍然大悟,流着泪,跪倒在老爷爷的面前„„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爷爷的功绩,在重建家园时,还修建了一座庙宇,据说,这座庙宇至今还屹立在海滨的山崖上。

答案:听力测试:

1、为了在海啸发生时给村民报警。

2、因为老爷爷点燃自己即将收获的稻子,救了大家的性命。

基础知识:

一、僻静搅拌荣誉锻炼翡翠叛逆毒辣

二、1、jiànjiànjiānjiàn2、yīyí hōng3、哄哄洪

三、B B C B

四、(一)略

(二)略

(三)1、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2、他笑。

3、奥运健儿一次又一次打破了世界纪录。

4、略

5、(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或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②③④⑥①⑤

阅读一

1、因此因此并且

2、不能。因为它们表推测,删去后则显得武断并使句子不通顺。

3、指自己在人世间的时间有限。

4、略

5、略

二、1、mï 庄重

说明资zháo紧

2、Ddàn竖折华诞诞辰等

3、不屑——鄙夷嘲笑——讥讽纯洁——纯净

4、略

5、略

6、C7、略

作文 一类作文扣1——4分 句子通顺用词准确生动想象合理表达出来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a 篇2

一、“数学活动经验”积累存在的问题分析

仔细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 并辅之于学生访谈、教师研讨, 笔者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数学思考的方法缺失

(二) 意义建构的过程模糊

(三) 图形观察的空间观念薄弱

针对图表式开放题, 很多学生题意理解不到位。如这样一道题目:在下面正方形中各画一个学过的图形, 使它的面积正好等于正方形的一半 (见图2) 。学生画出的图形类型相同, 也有部分学生画出的是一个组合图形, 原因是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的面积之间关系不够熟悉, 缺少转化经验。例如平行四边形。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 很多经验是不可传递的, 只能靠亲身经历,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才能建构起真正意义上的数学活动经验。回顾、反思日常的课堂教学, 教师是“眼中有物而无人”, 知识强于活动, 结果优于过程, 更多地关注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忽视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围绕“双基”开展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扎实的, 但往往会让解题经验替代了学生的学习经验, 表现在测试中, 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较好, 但对于图表式、对话式的试题及开放性问题失分率较高。

二、“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策略

教师要想从“眼中有物”转化为“眼中有人”, 开展有效的数学活动, 就要让学生在真正的经历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作为一线教师, 首先要明晰教材的内涵, 用好教材, 才能积极探索“数学活动经验”积累的实践策略。

(一) 对接生活——在经历生活数学中积累实践性经验

对小学生来说, 数学是现实的、有趣的、有用的。在上小学之前, 他们已经遇到过许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积累了初步的经验。例如, 跟父母去超市购买物品, 在生活中看到过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知道什么时候播放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每天可以玩多长时间的电脑等, 这些活动为他们建立数量和几何形体等初步观念提供了经验, 尽管这些经验是不系统的、非纯数学的, 甚至是模棱两可的。对此, 教师就要把握学生认知的起点, 对接学生的生活经验, 并对学生头脑中的日常数学经验进行数学化提升, 让生活经验和数学经验“有效对接”, 使日常生活经验“数学化”, 才能帮助学生生成新的数学经验。

翻阅小学数学教材, 一年级上册安排了数一数、比一比、认识物体和图形、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等数学内容。教学时, 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认知起点, 借助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将日常生活经验逐渐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以“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教学为例, 这一内容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 是几何图形学习的起始课。有教师在教学时, 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喜羊羊”带来的百宝箱, 并出示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看哪个组的小朋友放得又快又好。第一个环节, 通过小组活动分一分, 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揭示概念。第二个环节,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模型, 让学生认一认, 并与相应的实物归为一类。让学生亲自去摸一摸, 加深对几种立体图形特征的体验。第三个环节, 教师通过播放幻灯片, 从实物图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一般模型图。通过三个环节的活动, 从观察实物图揭示概念模型图到形成表象, 促使学生形成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 初步建立了空间观念。

(二) 自主探索——在经历体悟数学中积累探究性经验

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经历数学体悟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策略。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 创设自主探索的活动情境,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亲历探究性活动, 在实践中自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并在进一步体验、感悟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过程, 强调对学生获得经验的回顾梳理, 通过归纳、概括和总结等方式, 让新经验自主建构于原有经验体系中, 使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不断得到丰富。如像鸡兔同笼问题、植树问题、运算定律等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以“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 注重让学生在情境中体悟到数学知识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 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例如, 笔者在教学四年级下册的植树问题 (两端都种) 这一课时, 首先出示这样一个情境: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边等距离植树, 两端都栽, 可以怎样植?并让学生把想法用线段图和表格以板书的形式表示出来。

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得出规律:“两端都栽”的时候, 间隔数和棵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并用一个式子表示两端都栽的棵数和间隔数的关系。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 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 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 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意识, 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样, 也有利于学生从植树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及时地将线段图上点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加以总结, 为解决多样化的类似数学问题奠定基础。适度开放的探究性活动, 有利于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拓宽思路, 积累丰富的探究经验。

(三) 动手操作——在经历综合数学中积累活动性经验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 每一册都设置了“综合与实践”内容,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 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随机摸球、统计、地面拼图等综合性较强的内容, 都要求学生以多种经验参与其中, 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 设计有效的数学探究活动, 使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 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例如, 四年级“复式条形统计图”一课的教学, 笔者做了以下改编:

1. 创编例题, 选择趣味内容作为统计教学的材料。

教学时, 笔者选择中国在2008年和2012年奥运会上的奖牌数作为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 通过两届奖牌数的讨论,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统计图、分析统计结果, 从中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2. 动手实践, 探究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在初步认识、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 让学生尝试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 比较学生绘制的统计图的优缺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制图分析能力。

3. 展望前景, 感受统计知识的趣味性。

学生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及绘制好复式条形统计图之后, 笔者提出问题:根据中国队在前两届奥运会的表现情况, 你们认为2016年奥运会中国队的表现会怎样?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感受到统计的趣味性。

上述统计教学中, 教师设计有效的统计活动, 使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 包括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展示数据、提取信息、解释问题等。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统计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并在经验积累中掌握统计的知识与技能, 思维获得了较好的训练。

(四) 交流反思——在经历思维数学中积累方法性经验

在数学教学中, 很多教学内容需要学生预测结果、探究成因, 而学生思考的活动经验是通过分析、归纳等获得的。因此, 教学中, 教师要设计适切的学习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数学规律, 猜测数学结论, 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积累和提升策略性与方法性经验。

例如, 四年级“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课的教学, 教师可以分两步新授教学。

第一步,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探究解决“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和“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找出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 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 归纳总结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a 篇3

1. 在下列实数中,是无理数的为().

A. 0B.-3.5

C. D.

2.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a3·a4=a12

B. (a3)4=a7

C. a4÷a=a4

D. (2a3)3 =8a9

3. 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A. (m-n)2=m2-n2

B. (2x-1)(2x+1)=2x2-1

C. (3x-y)2=3x2-6xy+y2

D. (2a-b)2=4a2-4ab+b2

4. 如果多项式y2+ky+4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k=().

A. ± 2B. 2

C. ± 4D. 4

5. 下列从左到右的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A. (a+2)(a-2)=a2-4

B. a2-b2+7=(a+b)(a-b)+7

C. x2+4x+3=(x+2)2-1

D. 4a2-1=(2a+1)(2a-1)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1)如果∠A∶∠B ∶∠C=3 ∶ 4 ∶ 5,则△ABC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A+∠B=∠C,那么△ABC是直角三角形;(3)如果三角形三边之比为6 ∶ 8 ∶ 10,则△ABC是直角三角形;(4)如果三边长分别是n2-1,2n,n2+1(n>1),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A. 1B. 2

C. 3 D. 4

7. 如图1,观察(1)、(2)、(3)的变化规律,则第(4)个图形应为().

8. 如图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CA⊥AB,若AB=3,BC=5,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A. 6

B. 10

C. 12

D. 15

9. 在等腰梯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这5种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个数为().

A. 1B. 2

C. 3D. 4

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0. 如图3,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

11. 计算:a2·a3=,(-xy2)4=.

12. 计算:(x-2)(x+4)=,a+b2=.

13. 分解因式:2ax-4ay=2a.

14. 若a2=5,b4=10,则(ab2)2=.

15. 一根新生的芦苇高出水面1尺,一阵风吹过,芦苇被吹倒向一边,顶端齐至水面,芦苇移动的水平距离为5尺,则水池的深度和芦苇的长度分别是

.

16. 如图4,△ABC沿着BC方向平移到△DEF的位置,若BE=2 cm,则CF=.

17. 如图5,P是正方形ABCD内一点,将△PCD绕点C沿逆时针方向旋转后与△P′CB重合,若PC=1,则PP′=.

18. 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12 cm,那么对角线BD=cm,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

19. 如图6,照相时为了把近处的较高物体照下来,常常保持镜头中心不动,使相机旋转一定的角度,若A点从水平位置顺时针旋转了30°,那么B点从水平位置顺时针旋转了.

三、解答题(共63分)

20. (12分)计算:

(1) 2a2·(-3a)3+5a5.

(2)-2a·(3a2-a+3).

(3) (-3x+y)(3x+y).

(4)2a-b2-(-2a)2.

21. (6分)因式分解:

(1) 4x3-16xy2.

(2) a3+6a2+9a.

22. (7分)作图题:将图7方格纸中的三角形向右平移5格后,再将三角形绕点O逆时针旋转90°.

23. (8分)如图8,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C作CH⊥BD于点H,∠DCH=30°,求∠OCH 的大小.

24. (8分)如图9,在梯形ABCD中,AD∥BC,BE∥CD,△AEB的周长为24 cm,DE=6 cm,求梯形ABCD的周长.

25. (7分)当a为何值时,(x2+ax+1)(x2-3x+2) 的运算结果中不含x2项?

26. (7分)图10所示的一块地,AD=12 m,CD=9 m,∠ADC=90°,AB=39 m,BC=36 m,求这块地的面积.

27. (8分)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对角线也相等,所以正方形是一个“主要线段只有两种长度的图形”,请画出两个具有这样性质的图形,并加以说明.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篇4

一、填空(共26分,每题2分)

1、2的分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它在加上( )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成为最小的合数。

2圆的周长余直径的比是( ),比值是( )。

3、正方体的棱长12厘米,,如果棱长扩大2倍,则它的棱长之和扩大( )倍, 它的体积会扩大( )倍,表面积会扩大( )倍。

4、我校六年级一班去西湖坐船游玩,每船8人则会余下4人,如果每船坐9人,则余1只船,该班共有( )人,共有( )只船。

5、某班有a人,今天请假5人,某班今天的出勤率是( )

6、鸡兔同笼,共32个头,102只脚,问有( )只鸡,( )只兔。

7、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 )秒。

8、=( )%=( ):25= =( )(小数)

9、甲、乙两数的比5:8,甲数比乙数少( )%,乙数比甲数多( )%。

10、2吨50千克=( )吨 1.2时=( )时( )分

5.3升=( )毫升 3450千克=( )吨

11、甲比乙少,乙比丙多25%,甲是丙的( )%

12、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去时用5小时,返回时用4小时,去时的速度是返回时速度的( )% 。

13 、把5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是全长的( ),每段长( )米。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6分)

1、折线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

2、比的前项乘以 ,比的后项除以2,比值不变。( )

3、小数就是比1小的数。( )

4、两个偶数肯定不是互质数。( )

5、方程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

6、1.3除以0.3的商是4,余数是1。( )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 )中。(12分)

1、车轮滚动一周,所行的路程是求车轮的( )。

①直径 ②周长 ③面积

2、计算一个长方体木箱的容积和体积时,( )是相同的。

①计算公式 ②意义 ③测量方法

3、如果甲数和乙数都不等于0,甲数的 ,等于乙数的 ,那么( )。

①甲数>乙数 ②乙数>甲数 ③甲数=乙数

4、分数单位是 的所有真分数的和应是( )。

①4 ② 3 ③3.5

5、一根钢管长15米,截去全长的 ,根据算式15×(1- )所求的问题是( )。

①截去多少米? ②剩下多少米?

③截去的比剩下的多多少米? ④剩下的比截去的`多多少米?

6、一批玉米种子,发芽粒数与没有发芽粒数的比是4:1,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

① ②75% ③25% ④80%

四、计算题。(24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25×24= 4.2÷0.2= 12-2 = 1.25×8 =

4 ÷0.2= 1 ×1 = 1÷0.2= 4×5%=

2、能简算得要简算。(10分)

6.3×2.8+6.3×7.2 10—3.47—1.53 36×( — )

(4—7.5× )÷ ÷[( +1.25)× ]—

3、解方程。(4分)

①3.5ⅹ—2.7ⅹ=39.6 ② =

4、列式计算。(6分)

(1)比某数的20%少0.4的数是7.2,求某数。(用方程解)

(2)0.9与0.2的差加上1 除l.25的商,和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32分)

1、工程队挖一条水渠,实际每天挖100米,实际比计划多挖20米 ,实际比计划多百分之几?5分

2、书店运来一批故事书,第一天卖了30﹪,第二天卖了 ,比第一天多买60本,书店运来的这批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5分

3、有两条绸带,第一条长6.2米,比第二条的2倍少0.2米,两条绸带共长多少米? 5分

4、商场上有一批货,第一天运走了总数的 ,第二天运的比第一天 多4吨,这时还剩20吨,这批货物共有多少吨? 6分

5、一个圆柱形铁皮烟囱高8米,底面直径20厘米,做30个这样的烟囱至少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得数保留整数)5分

小学六年级数学期末试卷2 篇5

(答题时间:60分钟)

一、填空:

1、dm2=()dm2()cm2 45分钟=()小时(填分数)

2、()÷16===()%=():()3、1的倒数是(),0.4的倒数是()。

4、在66.7%、和0.66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5、4只鸡共重10千克,鸡的总千克数与鸡的只数的比是():(),比值是()。

6、在1千克水中加入10克盐,盐和水的比是():()。

7、一条绳子先截去,又接上米,这条绳子同以前一样长,绳子原来长()米。

8、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比甲数少()%。

9、圆的周长是18.84米,这个圆的面积是()平方米。

10、甲圆的直径是乙圆直径的,乙圆周长与甲圆周长的比是():(),甲圆面积是乙圆面积的()%。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某小学科技组用一些种子做发芽试验,发芽的种子是100颗,没发芽的种子是4颗,这些种子的发芽率是()。a.96.2%

b.4%

c.38.4%

2、一项工作,王师傅6小时完成,李师傅8小时完成,王师傅和李师傅的工作效率比是()。

a.6∶8

b.4∶3

c.3∶4

3、一种商品先提价10%,后又降价10%,现在的价格与原来的价格相比,()的价格高。

a.原来

b.现在c.无法比较

4、一个半径是r的半圆形纸片,它的周长是()。a.2πr

b.πr+2r

c.πr+r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1)××13

(2)(+)×24

四、脱式计算下面各题。(1)1+0.45÷0.9-

(2)÷[×(-)]

五、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面所列出的数对描述的是图中的图形,请你判断哪些数对省略后,图形不会改变。在可以省略的数对下面画出横线。

(2,3)(2,4)(2,5)(3,5)(4,5)(5,5)(5,4)(5,3)(4,3)(3,3)

2、用圆和另一个平面图形组成一个有两条对称轴的新图形,请你画出组合后的新图形,并把这2条对称轴画出来。

七、解决问题:

1、电影院进行改建,座位数由原来的300个增加到500个,座位增加了百分之几?

2、学校图书馆中科技书与故事书的比是8:5,科技书比故事书多90本,科技书和故事书各有多少本?

3、4、李奶奶把30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是3.24%,三年后,取款时要缴纳20%的利息税,李奶奶应缴纳利息税多少元?纳税后,李奶奶共能取回多少元?

5、刘老师带了41名同学去北海公园划船,共租了10条船。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问大船、小船各租几条?

6、一块菜地中4种蔬菜种植面积分布情况如下图:

(1)种植黄瓜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2)如果种植的油菜有200平方米,种植的西红柿有()平方米。(3)种植的油菜面积比芹菜的面积多()%。

一、填空:

1、dm2=(2)dm2(25)cm2 45分钟=()小时(填分数)

2、(6)÷16===(37.5)%=(3):(8)3、1的倒数是(),0.4的倒数是(2.5或)。

4、在66.7%、和0.66中,最大的数是(66.7%),最小的数是(0.66)。5、4只鸡共重10千克,鸡的总千克数与鸡的只数的比是(5):(2),比值是()。

6、在1千克水中加入10克盐,盐和水的比是(1):(100)。

7、一条绳子先截去,又接上米,这条绳子同以前一样长,绳子原来长(2)米。

8、甲数比乙数多25%,乙数比甲数少(20)%。

9、圆的周长是18.84米,这个圆的面积是(28.26)平方米。

10、甲圆的直径是乙圆直径的,乙圆周长与甲圆周长的比是(2):(1),甲圆面积是乙圆面积的(25)%。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某小学科技组用一些种子做发芽试验,发芽的种子是100颗,没发芽的种子是4颗,这些种子的发芽率是(a)。a.96.2%

b.4%

c.38.4%

2、一项工作,王师傅6小时完成,李师傅8小时完成,王师傅和李师傅的工作效率比是(b)。

a.6∶8

b.4∶3

c.3∶4

3、一种商品先提价10%,后又降价10%,现在的价格与原来的价格相比,(a)的价格高。a.原来

b.现在c.无法比较

4、一个半径是r的半圆形纸片,它的周长是(b)。a.2πr

b.πr+2r

c.πr+r

三、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的题目。

(1)××13

(2)(+)×24 =

=36

四、脱式计算下面各题。

(1)1+0.45÷0.9-

=1+0.5-

=

(2)÷[×(-)] =

五、按照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面所列出的数对描述的是图中的图形,请你判断哪些数对省略后,图形不会改变。在可以省略的数对下面画出横线。

(2,3)(2,4)(2,5)(3,5)(4,5)(5,5)(5,4)(5,3)(4,3)(3,3)

2、用圆和另一个平面图形组成一个有两条对称轴的新图形,请你画出组合后的新图形,并把这2条对称轴画出来。

七、解决问题:

1、电影院进行改建,座位数由原来的300个增加到500个,座位增加了百分之几?

(500-300)÷300≈66.7%

2、学校图书馆中科技书与故事书的比是8:5,科技书比故事书多90本,科技书和故事书各有多少本?

90÷(8-5)=30(本)

科技书:30×8=240(本)

故事书:30×5=150(本)

3、15÷(1-80%)=75(元)

4、李奶奶把3000元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是3.24%,三年后,取款时要缴纳20%的利息税,李奶奶应缴纳利息税多少元?纳税后,李奶奶共能取回多少元?

3000×3.24%×3×20%=58.32(元)

3000×3.24%×3×(1-20%)+3000=3233.28(元)

5、刘老师带了41名同学去北海公园划船,共租了10条船。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问大船、小船各租几条?

(6×10-42)÷(6-4)=9(条)(小)

10-9=1(条)(大)

6、一块菜地中4种蔬菜种植面积分布情况如下图:(1)种植黄瓜的面积占这块地的(30)%。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分析 篇6

一、总体情况

本次测试卷来源于县教研室,试卷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为广大教师的以后数学教学及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导向作用。从整体上看,这份试卷试题难度适中,内容不偏不怪,突出灵活性,能力性,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试题注重基础,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突出了学科特点,以能力立意命题,试卷覆盖面广,既考查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强调了数学的适用性与生活化,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试题的呈现形式多样化,讲求方法的渗透与能力的培养。

二、试题分析

(1)试卷分为填空、判断、选择、计算、画图、解决问题这几种题型。既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这份试卷体现灵活性、适用性特点,试题出得比较好。

(2)本册教学重点内容圆的认识、百分数的应用、比的认识和应用在试卷中得到了广泛的考察。

(3)试题难易程度适合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面,注意了坡度的平缓,试题的易中难题分布恰当。

三、具体情况分析

1、填空题

试卷中第一大题是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数学知识理解及应用能力,本大题学生丢分多,特别是第5小题、第7小题失分较为严重。错误原因一是读题不认真,将小圆与大圆周长的比受定势影响写成了大圆与小圆周长的比,二是对于复杂的分数、百分数问题没有真正理解。

2、判断题

考查学生对容易混淆知识的理解及掌握情况。本大题中第3小题“两如果A×8=B×9(A、B均不为0),那么A:B=8:9。”;第5小题“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4,乙数比甲数少1/5”这两道题丢分严重。学生对比这一部分的概念理解深度不够,答题的灵活性不高,同时对分数的意义认识模糊不清,知识逻辑推理能力弱。

3、选择题

考查学生数学概念及知识点的理解运用能力。

本次测试选择题的难度较小,错误率较低,只有个别同学在个别题目上失分,比如第3小题圆的半径由3厘米增加到5厘米,圆的面积增加了(),个别学生没能按要求计算,而是凭着感觉选择。

4、计算题

包括求比值、化简比、脱式计算和解方程。这部分题目计算的难度不大,对于求比值、化简比、解方程及简算的方法均已掌握,但是计算的准确率依然不高,说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5、按要求做一做

第1小题画出图形的正面、上面和左面图学生的正确率较高,基本上无失误。

第2小题,看统计图分析的最后一问求优秀率学生的方法基本正确,依然有个别学生计算出错。

6、解决问题

5道解决问题均为经常训练的基础性题目,学生的准确率还是挺高的,错误率比较高的是第4、5小题,错误原因一是学生对复杂的分数解决问题依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道理,二是对于含有比的行程问题,学生抓不住关键解析,也就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较差。

四、今后改进措施

1、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重难点,合理利用教材,并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注意展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概念的形成过程,公式、法则、性质等结论的推导过程,解题方法的思考过程。

2、结合“每天一练”加强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3、重过程

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利用多种方式与途径去分 析弄懂每一道题目,尤其是面对复杂的实际题的教学,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先组织学生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种思维去分析与解决。重视学生学的过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4、注重“用”

结合教材,尽量的为学生提供一些有用的学习材料,多做多练,把身边的数学引入课堂,引进教学之中,给学生创造一个用武之地。结合我们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发,自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学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而且会有浓厚的兴趣去学习与解决。这种自发的学习与解决是最有效果的。最终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试卷 篇7

一、 填空。

1、把354086000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是 ,四舍五入到“亿”位是 。

2、把84分解质因数:84=_________。

3、72和54的最大公约数是:________。

4、分数单位是112 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_________。

5、 5∶8=15( ) =( )%。

6、4.5平方米=______平方米______平方分米。 35分=____ 时。

7、把0.25、125%、25 、2.5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分别是12 和45 ,其中一个比的比值为15 ,这个比例是__________。

9、仓库里白糖的重量比红糖多18 ,那么红糖的重量比白糖少( )( ) ,红糖重量与两种糖总重量的.比是__________。

10、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正好拼成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______分米、______分米、______分米。

二、 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 5吨煤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1吨的_______。

①16 ②15 ③ 56

2、 长方体体积一定,底面积和高__________。

① 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③ 不成比例

3、a、b是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a÷b=5,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

① a ②b ③5

4、3a=b(a>0)。b∶a的比值是________。

①13 ②3 ③3a

5、一个正方体的棱长a 分米,它的表面积是______平方分米。

①a2 ②4a2 ③6a2

6、下图是一个半圆,求它的周长的正确算式是_________。

①3.14×1522 ② 3.14×(15×2)2 +15

③3.14×15+15×2

三、 计算。

1、 直接写出结果。

0.4×0.2= 9-0.9= 10.75-(0.75+3.4)= 72÷0.4= 24÷34 =

35 +13 = 0.2-16 = (3+320 )×5= 1÷23 ×32 = 34 +12 ÷ 12 =

2、 求X的值。

2X+3×0.9 = 24.7 X - 23 X= 13

3、 用递等式计算。

3060÷15-2.5×1.04 75 ×23 +1415 ÷ 19 0.16+4÷(38 -18 )

37 -[ 195 -(145 +47 )] 35 ÷ [(15 +13 )÷29 ]

4、 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解。

(1) 一个数比4.5的1.6倍小0.72,求这个数。

(2)910 的13 与一个数的56 相等,求这个数。

四、 画图和计算。

1、(1)在右图中,画出表示A点到直线距离的线段。

(2)过A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量一量,A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是____厘米。

2、已知右图平行四边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5平方

分米,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五、 应用题。

1、 下列各题只列算式(或方程),要计算。

(1)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6天完成,乙单独做9天完成。两人合做这项工程,多少天可以完成?

(2) 有两堆煤,第一堆25.5吨,第二堆比第一堆的2倍少1.5吨。这两堆煤一共重多少吨?

(3) 工厂要加工195个零件,已经加工了5天,平均每天加工24个。余下的要3天完成,平均每天还要加工多少个?

(4) 一段布剪去6米,正好剪去这段布的25 ,这段布还剩多少米?

2、 某车间要生产一批彩电,原计划每天生产50台,12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生产60台,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

3、 甲乙两辆汽车分别从南京和上海同时出发,在沪宁高速公路上相对而行。甲车每小时行103千米,乙车每小时行112千米,经过1.2小时两车不还相距16.08千米 。沪宁高速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4、 右面是某地上半年每月降水量的折线统计图。

(1) 根据折线统计图,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某地20上半年每月降水量统计表

月份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降水量(毫米)

(2) 某地年上半年平均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

(3) 六月份降水量比四月份多百分之几?

某地2001年上半年月降水量统计图

5、 一块田有120公顷。第一天耕了它的13 ,第二天耕了它的37.5%。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耕了多少公顷?

6、一个圆柱形油桶,从里面量得底面4直径分米 ,高5分米。如果每升汽油重0.75千克,这个油桶可装汽油多少千克?

六年级数学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 篇8

本学期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负数、圆柱与圆锥、比例、统计、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等。

本次考试卷主要有五类题型:填空、判断、计算题、作图题、应用题。全面地考查了学生所需掌握的各部分内容。通过这次考试,发现大部分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错,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的知识能系统理解、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的很快,一些代数的知识,图形的面积,统计观念学生掌握不错。试卷既关注了双基,又能考查能力的发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成功喜悦。

本次考试具体情况分析

一班共有72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总分是7034分,平均分是97.69分;及格率为98.61%,优秀率为97.22%。学生的最高分是100分,有35个,达到半数,这是最满意的。最低分一个,52分,这是最无奈的了。填空部分掌握不好,个别学生写数有掉亿,或者掉单位名称的现象。如3257000000省略亿后面写成33.概念不清,单位“1”不会找。特别是第4小题,若男生人数是女生的3/4 则女生人数比男生多1/4判断出错。选择题个别概念不清,特别是对行列不理解。如第3小题,错最多。计算部分掌握不错,但仍有学生粗心计算错,看不清符号的,不用简便方法的。如第小题减号写成加号。本题掌握最好,画轴对称平移旋转没有一个出错,有一个同学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出错。如图形题第2题面积计算出错。应用题掌握还可以,只有两个同学出错。有一个同学不会根据实际情况求圆锥的体积,不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列错式。如第5题,列错式子(1/3×2×3.14×3×1.5)÷(3。14×2)。根本就不知道求什么。

本次考试取得高成绩的原因是:

1、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注重挖掘教材,紧扣课标,设计教学。

2、教师平时教学中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了自主探究学习的氛围。

3、注重了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

4、学生们形成了一定的学风,有上进心,学习基础知识扎实,掌握比较牢固。

5、每天作业坚持面批,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单独讲解,对多数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讲解,扫除学习障碍。

今后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一下几点:

1.审题不严,读题不完整,写丢答案,做错顺序,不认真检查,这类情况普遍存在,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地付诸努力。2.加强学生的日常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今后要继续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3.基础知识不扎实。从不少学生在计算题失分情况来看,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差,一些看似很简单的计算却频频失分。应该掌握的一些基础知识,仍然有一部分学生没有掌握。学习方式有问题。由于不少学生平时习惯于模式化的学习,缺乏应有的思维训练,面对出现的综合性的问题时,解决问题时的思路自然也就比较狭窄了。思维能力较弱。作为教师,数学学习就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一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而从部分试卷情况来看,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待于提高。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篇9

1. =( )÷( )=( )%=( ):40

2. 把5吨煤平均分成9份,每份煤重( ),每份是这堆煤的( )。

3. ( )比20米多20%,3吨比( )千克少40%。

4. 9 ÷( )= 0.75 =( ):24 =( )%

5. 0.75: 1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6. ( )和它的倒数的和是2。

7. 走一段路,甲用了15分钟,乙用了20分钟,甲、乙的速度比是 ( )。

8.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 )%。

9. 一根绳子长10米,用去25% ,剩( )米

10. 用圆规画一个周长为18.8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取( )厘米,所画圆的

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 六(1)班今天出勤48人,有2人因病请假,今天六(1)班学生的出勤率是( )

12. 一个半圆的半径是6dm,它的周长是( )dm,面积是( )dm2。

二、判断。(10分)

1.甲数和乙数的比是4:5,那么乙数比甲数多25%。 ( )

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商不一定比原数大。 ( )

3. 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14倍。( )

4. 一个真分数乘一个假分数,积一定大于这个真分数。( )

5. 得数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6. 某人栽了101棵树,全部成活,其成活率为101%。( )

7. 加工97个零件全部合格,合格率是97%。 ( )

8. 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面积也相等。( )

9. 如果a×23 =b×35 (a、b都不等于0),那么a

10.一杯糖水含糖率是20%,喝了一半后,剩下糖水的含糖率是10%。( )

三、选择。(每小题1分,共12分)

1. 在3.14,314%,π这三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

A、3.14 B、314% C、π

2、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3:5,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3. 甲数的75%与乙数的35% 相等,甲数( )乙数。

A、> B、< C、=

4. 100克糖水中含糖10克,则水与糖的比是( )

A、10:1 B、11:1 C、9:1

5. 在一张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纸上剪一个面积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cm2。

A、28.26 B、12.56 C、50.24

6. 1000元存入银行3年,到期时取出1045元,则取出的1045元叫( )

A、本金 B、利息 C、本金和利息

7. 一项工程,甲队独做10天完成,乙队独做16天完成,甲队的工作效率比乙队快( )

A、37.5% B、60% C、62.5%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半径一定比直径短 B、圆具有对称性 C、圆是曲线图形

9.周长相等时,( )的面积最大。

A、 圆 B、 长方形 C、正方形

10.把30%的百分号去掉,原来的数就( )。

A、 扩大100倍 B、 缩小100倍 C、 不变

11. 一根绳子剪成两段,第一段长37 米,第二段占全长的37% ,两段相比( )。

A. 第一段长 B. 第二段长 C. 一样长 D. 无法确定

12、要剪一个面积是12.56平方厘米的圆形纸片,至少需要面积是(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A. 12.56 B. 14 C. 16 D. 20

四、计算(16分)

1、直接写出得数(4分)

34 ×12 = 67 ÷2= 80%-20%= 45 ×38 ÷38 = 57 ×8 ÷57 ×8 = 4×25%+16×25%=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12分)

78 ×56 -18 X56 1122 ×7÷714 2.8×(17 +328 )

55000÷25÷4 86×1439 +14×1439 101×99

五、按要求完成(8分)

1、画一个半径2厘米的圆,并画出这个圆的互相垂直的一组对称轴。(3分)

2、求下面图形阴影部分的面积(5分)

六、解决问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 某地原来有鱼类约280种,由于环境污染等多种原因,现在约有270种,现在比原来大约减少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2.修一条3000米长的公路,第一期完成了40%,第二期完成了30%,第一期比第二期多修多少米?

3、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8厘米,长和宽的比是7:5,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4、修一条公路,由甲、乙两队合修,甲队和乙队修路的比是5:3,已知甲队比乙队多修24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米?

5、用84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三条边长度的比是3:4:5.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w

上一篇:校车接送管理制度下一篇:桥梁施工现场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