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队伍

2024-10-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打造人才队伍

打造人才队伍 篇1

才队伍

——省属企业人事人才工作创新论坛典型发言

发布时间:2008-06-26 10:05:18

访问次数: 42

编者按: 6月5日至6日,省属企业人事人才工作创新论坛在杭举行。作为省属企业“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的具体内容之一,本次论坛围绕省属企业的人事人才工作及其创新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省交通集团被确认为省属企业人事人才工作开展标杆企业,在论坛上作了典型发言。现将全文摘录如下。

努力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载体 着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队伍

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省交通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坚持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以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主线,以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载体为重点,着力打造一支引领集团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建设创新型企业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几年来,集团公司迅速发展壮大,总资产从不足300亿发展到现在1000多亿,员工从9000多人发展到近18000人,产业从单一的交通扩展到酒店、金融、房地产、贸易、科技等领域。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人才的数量、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急速增加。人才队伍的建设已关系到集团发展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集团公司于2004年7月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确立了人才强企战略,制订了《2005-2007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提出了建设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思想政治工作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四支队伍的目标,明确了人才队伍建设的总量目标、素质目标、制度建设目标和各项对策措施。同时,出台了“169拔尖人才”队伍选拔、人才奖励专项资金管理和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意见等与《规划》配套的三个办法,确保《规划》得以有效实施,为人才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集团公司拥有各类人才9646人,占在岗员工数的55.2%;大专以上学历7646人,占在岗员工数的43.7%;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2519人,占在岗员工数的14.4%;享受省部级和厅局级各类荣誉的高层次人才29人。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与集团公司一直以来注重搭建人才平台,着力培养创新型人才,使各类人才脱颖而出是分不开的。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一、实施“169拔尖人才”计划,着力打造一支有影响力、有代表性的名师名家队伍。为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步伐,集团公司从创新培养载体入手,致力于高层次人才“孵化器”建设,提出并实施“169拔尖人才”计划,较好地推动和促进了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169拔尖人才”计划是指利用三年左右时间,培养造就10名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权威和领先水平的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带头人;60名在公司系统内具有较大影响,在本专业领域具有一定造诣的尖子人才;900名在本单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水平、成绩显著、起骨干作用的年轻优秀人才。“169拔尖人才”的选拔采取自下而上逐级推荐的办法,严格经过个人申请、单位推荐、专家评审、单位公示和审批公布等程序。同时,对入选的“169拔尖人才”实行动态管理,建立考核制度和业绩档案,加大培养开发力度,在政治待遇、工作条件、生活待遇等方面予以倾斜。计划实施三年来,已选拔培养了各层次人才共941人,这些人才,坚持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在推动管理创新、攻克技术难关、提高工程质量、保证安全运行、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企业创新和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通过组织培养和自身努力,已有多位169拔尖人才成长为省内外有较高学术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有多位人才被科研机构和院校聘为兼职教授和研究生导师。例如,2004年我们从江西省引进了一名公路桥梁工程方面的高级人才帅长斌,将他选拔为第一层次的“169拔尖人才”。在他入选“169拔尖人才”后,集团公司根据他的专长和特点,进行了重点培养:2005年委派他到浙江舟山大陆连岛工程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在世界高难度跨海大桥建设中发挥作用,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技术和管理能力;2007年又委以重任,让他担任台州甬台温和台金高速公路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给他提供了更宽广的事业舞台。同时,采取一人一策的办法,妥善解决其住房、家属工作安排等实际问题;优先考虑安排其出国考察、推荐评选各种奖励,极大地发挥了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本职岗位上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他主持承担的“浙江省舟山大陆连岛工程(跨海大桥)可靠性管理技术与应用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依托舟山大陆连岛工程研究的“柔性浮式防船舶碰撞系统”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成功将智能交通视频交通事件检测系统应用到高速公路隧道管理中,等等,用优良的科研和管理成果,努力推动交通科技事业向国内外先进水平方向发展。由于业绩突出,他被评为全省交通行业“283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同时申报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已经公示结束。

二、举办“高师”论坛,着力打造一支有科学精神、有创新思想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集团公司目前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398人,这支队伍成为推进公司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在生产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难题越来越多,很多问题急需破解。集团公司立足现有人才队伍实际,决定通过举办“高师”论坛的形式,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发挥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优势和聪明才智,着力破解各项工作难题,同时,通过论坛激励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不断进取,创新创业,多出成果。从2005年起,公司每年举办一次由全体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的人员参加的“高师”论坛活动。论坛以创新创业、推进发展为指导思想,每年结合企业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确定相应的主题,在集团范围内征集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在各个层次广泛开展学术讨论,并通过层层选拔和专家评审,挑选优秀成果代表的作者进行论坛主题演讲。集团公司上下非常重视“高师”论坛,董事长每年出席论坛并致辞,总经理主持论坛,集团公司和子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充分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各子公司每年都能按照集团公司的部署积极组织,发动全体专业技术人才积极参与,有的还创立了本单位的论坛,掀起了办好论坛、出好成果、抓好队伍的高潮。“高师”论坛着重引导企业立足科学发展,加强科学管理,着力自主创新,提升人才的科学创新能力,既促进了一批科研成果和创新项目的形成,也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对人才的成长和科研成果的交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近三年来,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各种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五百余篇科研论文,参加论坛的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和论文被编辑成书在社会上公开出版发行,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技术成果应用发挥了作用。目前,高师论坛已经办成了公司的一个知名品牌,不仅扩大了对外影响,而且在公司内部形成了各类人才竞相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丰富岗位培养手段,着力打造一支技艺娴熟、富有活力的技能人才队伍。一线生产技术工人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公司创业发展的主力军。目前,公司有一线生产技术工人8889人,这支队伍的培养关系到公司的发展大计。为建设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劳动大军,公司专门研究出台了《加强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建立了分层次、分工种的技能人才培训机制。针对一线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利用公司培训中心的平台,集中培训,交流经验,提高管理和技能水平。针对一线收费员,委托省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省公路技师学院、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技能鉴定中心等院校和专业机构开展技能等级鉴定和培训,提高了他们的操作技能,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针对各类工种员工,充分发挥各子公司的主体作用,通过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技术攻关、创新创效等形式,强化岗位培训,促进岗位成才。公司每年都选定1-2个工种,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发现和选拔具有高技能的人才。同时,积极探索岗位首席制,在关键岗位和工序设立首席职位,选出一批“首席班组长”、“首席技工”等,进一步培养技能领头人,发挥其带头作用,更好地带领技术工人投入生产经营中去。实践证明,通过一系列的培养措施,技能人才队伍的技术水平、敬业精神得到了很大提高,他们在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保证生产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确保生产安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依托项目建设和科研机构,着力打造一支学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集团公司为广大科技人才提供了创新创业的宽广舞台,特别是在实施科技人才一体化战略,推动引进创新创业人才与实施重大科技项目的有效结合方面作出了努力。公司把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放到项目建设一线去经受锻炼,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提高工程项目建设科技含量。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是浙江省五大“百亿”工程之一,项目建设难度世界罕见,特别是在建造西堠门大桥、金塘大桥这样世界级大桥的时候,造桥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显得尤为突出。为此,公司选派和引进了一大批桥梁、船舶、海洋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和精英,与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技术合作,发扬自主创新精神,在大桥建设过程中不断解决技术难题,确保大桥建设顺利推进。目前,工程项目已经和正在开展的科研项目有58项,有相当一部分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甚至有些科研课题和创新技术开创了桥梁建设的先河。这些成果,凝聚了科技人才的心血和智慧,有多位优秀人才通过项目建设这一平台突颖而出,成为桥梁建设理论和实践方面的佼佼者。公司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借智借力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与浙江大学进行战略合作,成立了“企业发展和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发挥企业的产业和资金优势,借助高校的科研优势,在项目研究咨询、EMBA人才培养、高层次学术讲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与交流。为加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地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集团公司研究成立了科技咨询公司,通过科技咨询公司这一创新平台,把公司内部一批理论实践经验丰富的科技人才集合起来,建立科研攻关小组,研究公司当前在技术、管理等方面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推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近三年来,集团公司科技人才队伍依托项目建设和科研机构,争取到厅局级以上科技项目35项,超过2000余万元的科研项目经费,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效应日益明显。

打造人才队伍 篇2

一、自荐与举荐相结合, 以海选捞人才

科学选拔基础好、有潜力的培训对象, 是打造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首要环节。这一环节需要自荐与推荐相结合, 一方面广泛宣传, 发动所有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人员主动报名参选, 自愿才有志愿;另一方面由全县所有行政、企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单位举荐, 以此表明单位重视和支持。这样不仅可让其单位财务人员没有勇气报名者补报, 而且更能激发报名者勇往直前。只有这样双向结合, 才能确保应选、尽选和海选有效。我们县级海选要本着“有则选之、无则加勉”的原则, “矮子里面挑将军”, 选拔在我县区域内会计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的对象。要将持有高级会计师职称和会计师职称的人作为选拔的重点人选。

二、笔试与面试相结合, 以素质定人才

选拔考试工作是打造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主要环节。选拔考试应采取“统一命题、统一面试、统一标准”的方式, 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笔试以能力测试为主, 试题面较宽, 主要考察考生的基本素质、知识结构和分析决策能力。根据财政部要求, 企业类选拔考试的内容为会计、企业内部控制、企业管理和英语;行政事业类选拔考试的内容为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预算管理、公共管理和英语。考试结束后, 由县会计管理部门阅卷, 按本县打造会计领军人才计划 (按县级以会计在岗人员的1%确定为宜, 我县现有在职会计人员1000多人, 应确定打造对象10人) , 加倍择优录取20人, 并组织考核小组对其进行审核和面试, 主要考察培训对象的知识结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逻辑思维和人际交往能力, 以及自我认知、举止仪表等方面情况。随后, 好中选优、优中选秀, 确定10名“入围者”来重点培养。当然, 单方面特别突出的、在本地有一定影响力的也应作为“单项冠军”来着重打造。

三、自学与培训相结合, 以培养育人才

对入围者重点培养, 是打造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必备环节。抓好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创新培养机制, 改变单纯依赖课堂教学的传统方式, 通过建立学习、科研、实践等交流平台, 实现集中培训与在职自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科研、实践相结合, 实行课题研究制度、导师辅导制度、远程教育制度、交流研讨制度等, 给入围者尽可能多地提供学习、研究、考察、交流、深造等机会, 全面培养和提升其综合素质。同时, 入围者不仅要珍惜这些学习机会, 而且平时要刻苦钻研会计领域各种各样的课题, 不断更新方方面面的知识。

四、理论与操作相结合, 以实力论人才

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是打造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关键环节。抓好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创新教学机制,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增加案例教学在培训中的比重;改变以往脱离实际的、纯理论的培训模式, 将增强培训对象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作为培训的目标;强化互动教学和综合技能的训练, 目的在于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而不是培养会计理论的“学者”, 甚而是”书呆子“。因此, 在加强会计理论学习的同时, 重点围绕”算能到分、管能到家、谋能到位“的要求加强”命题作业“和”实习“, 每年至少完成1-2个有份量的高质量的调研课题, 进而使之真正成为会计工作的行家能手。

五、职称与职务相结合, 以实绩用人才

以实绩用人才, 是打造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有效手段。会计领军人才要通过培训, 实现由执行者向管理者、领导者、决策者的转变, 而不能因为其学的是会计专业、取得的是会计职称、从事的是会计职业、具备的是会计特长, 就永远是个会计员、财务科长、总会计师。要大胆启用和重用会计领军人才, 只要有真才实学并在工作中取得重大成绩者, 要委以重任, 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施展才华。这样不仅能让会计工作者有盼头、有劲头, 而且更有利于单位事业发展。但是, 会计行业领军人才职务转变后, 并非意味着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身份到了尽头。官位再高, 只要热爱会计行业, 就永远是会计行业的领跑者, 而且跑在最前列。

六、“地方队”与“国家队”相结合, 以区域造人才

以区域定人才, 是打造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现实选择。由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思想观念的不同、人才水准的不均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全国各地会计人员都挤身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国家队”是不现实的。国家财政部计划用十年左右时间, 打造3000名左右会计领军人才, 名额是有限的, 如果各地不着手打造“地方队”, 那么, 地方无缘“国家队”, 地方会计行业就没有领跑者, 对地方会计工作就没有推动力。因此, 打造会计行业领军人才要像体育项目那样, 设立“地方队”、“省市队”、“国家队”, 目标是要层层递进入选“国家队”, 并在世界会计界有所作为。退而言之, 万一地方无缘“国家队”, 地方起码也有自己打造的“王牌军”, 带动地方会计行业向前进。为此, 我们不能有“山里飞不出金凤凰”的自悲, 对打造“国家队”无动于衷。要树立“山里出凤凰”的自信, 着力打造“国家队”, 着手打造“南漳队”。

七、单项与全能相结合, 以特长求人才

以特长求人才, 是打造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客观需要。人无完人, 对打造会计行业领军人才不能委曲求全。打造会计行业领军人才分为企业类、行政事业类、注册会计师类和学术类, 加之各类又分若干子类, 且各类会计对象又各有差异, 因此, 打造会计行业领军人才要设立“单项冠军”和“全能冠军”。这样才有利于各显其能、各展所长、优势互补, 在单项或全能方面出类拔萃, 有所建树。当然, 会计原理是相通的, 不论是从事行政事业类会计, 还是工业或商业会计, 在精通本业的前提下钻研其他门类会计业务, 触类旁通, 拿个“全能冠军”也是可能的。为此, 实行先单后全、单全结合势在必行。建议我县在打造会计行业领军人才中设立“行政事业、工业、商业”三类和“制度创新、内部控制、资金管理、决策参谋”四个方面的7个“单项冠军”和1个“全能冠军”, 使之成为南漳会计行业的领跑者。

八、实绩与重奖相结合, 以奖励激人才

以奖励激发人才, 是打造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外在动力。真正的会计行业领军人才带给单位的利益是很大的, 其自身的身价也是高的, 因此, 理应重奖。重奖之下必有勇夫, 领军人才也不例外。只有重奖制度在先, 才能激发入围者不断钻研, 一步一个脚印地由“地方队”向“国家队”迈进。

重奖必须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其来源一是县级财政部门按入围人数每人每年2万元预算;二是由入围者所在单位按入围者给单位创造效益的10%计提。

重奖必须以实绩考核为依据。每年由会计管理部门组织考核组对入围者的“工效”进行考核, 对贡献突出者进行重奖。奖额宜大不宜小, 奖面宜小不宜大。

九、交流与研讨相结合, 以平台展人才

以平台展示人才, 是打造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最佳方式。会计行业领军人才的培养, 必须有其展示才能的平台, 那就是由会计管理部门经常组织会计课题研究与会计人才交流活动, 以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会计网”, 拓展领军会计人才的视野, 使人才通过这一平台展现, 非人才通过这一平台提高。常言道“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会计行业人才不通过交流和相互探讨, 就会固步自封。因此, 会计管理部门在每一年度均要与财政科研单位联合出题、分组研讨, 定期交流, 研讨成果优秀的还要向上推荐并参与县外的研讨交流活动, 尽可能地为其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

十、入围与淘汰相结合, 以机制秀人才

以十八大精神打造军工人才队伍 篇3

作为军工人才队伍建设者,如何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积极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军工人才队伍,为履行富国强军使命,提高国防及经济建设核心能力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我们认为,第一是加强培训教育,引导科技人员自我激励,变“要我成才”为“我要成才”,在开展自主学习的同时,积极致力于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三化”活动,在具体的项目和改善活动中锤炼才干,拓展自身学术眼界,提高集成创新能力,掌握一些军民两用核心技术,培育起军民两用新兴产业和市场,逐步摆脱“一军独大”格局,推动企业军民融合式发展和经济快速转型。

第二是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商业模式。我们看到,乔布斯通过其苹果手机,集成整合了计算机、通讯、出版、媒体、娱乐行业的营销模式,重新改写了几个行业市场的游戏规则,创造了以小产品整合多产业市场的营销奇迹。相比之下,我们科技人才关注的焦点仅仅是直接顾客,过多思考自己的价值链如何构成,弱化了对市场全局进行整合营销的思维,造成科技创新模式难以与民品市场接轨,难以整合利用整个市场资源营销自己的产品。所以科技人员要注重加强对市场游戏规则的创新,加强对产品功能集成及营销模式的创新。

第三是合理政策导向,鼓励科技人员深耕细作,加强基础技术研究。由于受军品科研项目“型号牵引型”影响,形成了短、平、快的科研模式。加之激励政策导向偏差,部分科技人员热衷于搞新产品科研项目,从事基础技术研究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科研项目实物成果带不出学术理论成就,项目投入大,而产品标准、技术规范、学术论文少,无法形成经验共享,造成基础理论和机理研究薄弱。此外,企业的创新能力不高,一些产品想做而无法做,部分新产品批量生产的适应性不强,直接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培育起这个技术平台,没有相关的试验手段和资源,没有从事基础工作的科技人才作强有力的支撑。所以,我们要合理政策导向,鼓励科技人员加强基础技术研究,强化技术积累,在出产品实物的同时,也出产品标准、科技论文以及技术数据库,夯实企业技术底蕴,切实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第四是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及专利技术信息的合理运用。由于部分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一些创新成果刚一发布,“山寨版”产品便充斥市场,恶性竞争,创新工作所得利润与投入形成强烈倒挂,挫伤了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此外,部分科技人员的“拿来主义”和集成创新意识不强,专利成果信息挖掘运用力度不大,引用成熟技术能力不足,习惯于封闭研究、重复研究、盲目研究,导致产品研发周期长、设计成本高,甚至是低水平、断崖式研究。所以我们要鼓励科技人员勇于突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在积极进行自我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也要主动整合利用专利信息资源,合理合法地引用转化成熟的专利技术,积极转化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基础技术能力的专利成果,实现新项目、新产品的快速落地,为企业培育新产品和新市场提供实现路径。

打造人才队伍 篇4

人才匮乏,是新能源行业都面临的境况,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对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其内在的素质要求往往更多地体现于思想理念、文化素养、心理精神、创新意识等方面。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高素质人才,是我公司所面临的一个难题。只有把这些问题认真的分析和解决,制定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才是企业提高人才素质、培养核心能力的基本保障。

人才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才资源是“无限资源”。只有占领了人才资源制高点,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对企业而言,企业的竞争和产业的比较优势说到底是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核心竞争力,高技能人才的合理运用和培养是资源优化配置的体现,同时也是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公司中心是保持稳产,安全运行,取得好的效益,从而也对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着力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技能操作人才队伍之间的比例日益合理。

二、力加强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公司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为核心,以管理人员为重点,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完善选拔任用机制,打造一支专业技术强,敢于应对复杂情况,能够促进公司和谐建设的领导人才队伍。为适应中心持续有效发展需要,加快培养一批熟悉电力系统、具有较强管理能力的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

三、着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围绕建设创新型风力发电场,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为根本,以凝聚运行和检修技术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为重点,造就一批理论水平高、创造能力强、技术过硬、善于解决技术难题的工程技术能手。

四、积极创造条件,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通过加大教育培训工作的力度,对公司急需人才开设培养“绿色通道”,给他们提供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接受新事物的广阔空间,加大人才群体知识的积累,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企业向学习型转化。

打造人才队伍 篇5

为加强集团工人队伍建设,提高班组管理水平及班组成员综合素质,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新挑战,助推企业提质增效科学发展,结合中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广泛深入持久开展“五小”活动的指导意见》、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新时代重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和要求,四联集团工会积极响应重庆市机械冶金工会《关于开展班组“五小”劳动竞赛的通知》,号召集团所属各单位在一线班组中开展

“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以下简称“五小”)劳动竞赛。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决胜全面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争分夺秒抢进度、化危为机抓机遇、攻坚克难补损失”为主题,紧紧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和实施“八项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重要产业、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找准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切入点,以班组建设为平台,积极组织动员职工群众当好主人翁,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四联集团工会高度重视,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和形式加大竞赛活动宣传力度,扩大“五小”劳动竞赛的影响,共号召8家所属单位,40个班组参加竞赛。

“五小”劳动竞赛的第一阶段互联网学习,随着综合考试结束落下帷幕,涵盖5门专业课程,2场直播研讨和1次综合理论考试,其中共10个班组以优异成绩进阶第二阶段,并在学员排行中拿到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5名的好成绩。

建设模范部门 打造过硬队伍 篇6

建设模范部门,就是指在服务发展和服务大局上作模范,在强化组织建设、提升组织服务水平上做模范。打造过硬队伍,就是指打造政治上坚定、工作有能力、群众中有威信的组工干部队伍。

一是以服务发展大局重。

目标只是一个导向,行为则是实现目标的过程。各级组工干部队伍要将“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不懈的去追求这一目标,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将其转化为创先争优的工作动力,不断创造出地方特色、树立地方品牌、争行业一流,争当全县、全州、全区乃至全国的表率、模范。

二是多措并举推动工作落实。

要打造一直过硬队伍,就要从制度、职责入手。笔者认为各级组工干部队伍要打造过硬队伍,就要量化细化指标,目标分解到位,责任考核到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组工干部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是提升服务水平。

组工干部队伍要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关键是要切实提高服务党员群众的水平。首先要做的是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党员群众的心中,了解掌握党员群众心中所想,切实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是扎实作风建设。

组工干部队伍要坚持把作风建设作为基础性工程常抓不懈,强化组工干部转变作风意识,弘扬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地精神,以“让党

委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作为组织工作的根本标准。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时刻牢记“有为才有位,有位更要有为”,积极参与“一迎双创”活动,不断学习,提升精神境界,努力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树立新时期组工干部积极向上地形象。

皮拉力乡孙苏新

打造人才队伍 篇7

会议指出, 我国正处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的关键时期, 处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由依靠物的投入向更加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 处于人才培养由注重单项技术技能向人的全面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 要准确把握中央对农业农村人才工作提出的新部署新安排, 正确理解转方式、调结构对农业农村人才提出的新任务新挑战, 长远谋划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面对新形势新要求,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 农业农村人才工作要遵循规律、理清思路、把握关键、创新发展。一是以促进产业发展为出发点, 将稳粮增收和提质增效作为核心目标, 把产业发展的需要作为人才工作的风向标和指挥棒。二是以推动政策创设为切入点, 从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规律和人才需求出发, 促进现有政策与人才工作相挂钩, 提升科研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效益, 让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三是以健全工作机制为着力点, 主动协调相关部门, 加大投入力度, 着力构建符合各类农业人才特点的培养体系。四是以服务人才成长为落脚点, 树立服务人才的理念, 始终把满足人才成长和发展需要作为首要任务, 为人才成长与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供支撑。

会议要求, 2015年要突出工作重点, 抓好农业农村人才六支队伍。坚持高端引领, 抓好农业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突出能力提升, 抓好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扩大培养规模, 抓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紧贴行业需求, 抓好农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市场意识, 抓好农业经营人才队伍建设;适应农业"走出去", 抓好农业外事外经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人才队伍 篇8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基本特征和我国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及其现状和需求趋势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知识产权;战略;人才培养;培训

中图分类号:G726文献标识码:A

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针对我国“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滞后”的问题,已经将“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列为《纲要》的九大“战略措施”之一,这就为我们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指明了更加明确方向和要求。

一、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基本特征

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是一种复合型、跨学科人才。从总体上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都必须既懂得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又懂得经济、管理和科学技术,才能适应其所从事的工作的迫切需要。

国内从事知识产权工作的人员,因为缺乏专业与系统的培养,综合素质较差。因此,真正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必须是名副其实的复合型、跨学科人才。首先,在专业知识结构上,必须跨学科、复合型。除了熟知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及相关知识以外,还必须是一个行家。一般说来,知识产权人才通常具有工科学历背景或者有企业研发部门的工作经历。其次,在技能上,要能够熟练撰写专利文献,特别是能用英语撰写专利文献、起草相关文件,操流利英语与研发部门、海外客户进行沟通等。

二、我国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及其现状和需求趋势

目前,我国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比较“紧缺”。我国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知识产权法律型人才,二是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型人才,三是知识产权教学科研和理论型人才。知识产权法律型人才又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知识产权技术性的法律人才,如专利代理人;二是知识产权非技术性法律人才,如中介知识产权代理律师,还有知识产权法官、律师和行政管理、行政执法,甚至知识产权政策、理论研究人才等,都有着很大的缺口。在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研发机构、高等学校、以及知识产权中介机构和司法机构、法院从事知识产权管理、执法、专利代理和法律审判的人员中,真正科班出身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员比较少,其中的多数人员,都是从其他岗位经过培训以后转移到知识产权工作岗位上来的。

目前,我国虽然已经有近20所大学相继成立了知识产权教学、研究机构,但累计培养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也就几千人。据有关专家测算,我国每年培养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也不过千余人,这表明我国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实际需要还存在着巨大差距。

伴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不断地增大企业和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与全社会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知识产权管理和代理也将成为“热门职业”、“朝阳职业”和“紧俏商品”,我国亟须大批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有关专家预计,到2010年,我国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需求总数为5.5万至6万人。其中,企业与研究开发机构对知识产权人才的需求占需求总数的一半以上,到2010年,我国企业与研究开发机构需要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约3万人。此外,我国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与执法、司法、制度设计以及政策、理论研究等领域,也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三、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充分发挥现有知识产权人才的作用

目前,整个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各类知识产权人才比较缺乏,因此要采取多方面的积极措施,如:努力改善现有知识产权人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薪酬和福利待遇等;在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人才缺乏和运用知识产权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更要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及其人员的重要作用。总之,要充分发挥现有知识产权人才的重要作用,让他们为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过程中多做贡献。

(二)加快培养各类知识产权人才的步伐

目前,知识产权人才短缺是制约我国企事业单位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瓶颈。因此,要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就要通过选择一大批具有理工科大专学历与本科学历的毕业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门的知识产权培训,或者是让他们攻读知识产权专业学位,获取第二学历,以加快培养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等急切需要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三)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

目前,国内知识产权培训工作还分散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版权局、商务部和教育部等部门,缺乏协调、配合和统一的规划部署,并且培训工作开展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必要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基地,并制定统一的培训规划,统一地广泛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公务员、企事业单位领导与管理人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文学艺术创作人员、各类学校的教师等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以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各自岗位工作的迫切需要。

(四)努力培养知识产权高级人才

知识产权高等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知识产权立法、司法、执法、教育和理论研究人才。因此,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尽快设立知识产权学院,并根据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基本特征,大规模地培养复合型、跨学科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使他们既懂得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又懂得一定的专业技术、专业文化与艺术知识,还要有一定的操作技能和比较熟练外语应用能力;并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设立知识产权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重点培养企事业单位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知识产权中介与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诉讼、知识产权战略与理论研究等方面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专业人才。

(五)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目前,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现有师资队伍有待壮大,水平更有待提高,而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和进行知识产权培训,最为缺乏的还是进行知识产权教学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切实地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师资队伍。一是要有针对性地尽快培养一定数量的,能够从事知识产权教育方面的师资,使他们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够懂得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以满足其需要;二是要在现有师范院校,尽快增设知识产权课程,使师范类毕业生在毕业以前都能够尽快地掌握一定的知识产权知识;三是可以将知识产权教育的内容,纳入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课程之中,使教师都能够通过继续教育的途径,来接受知识产权知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六)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人才的专业技术职称制度

要按照国家职称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原则,迅速建立和健全知识产权人才的专业技术职称制度,这对于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提高知识产权人才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根据我国一些省、市的做法和国际惯例,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对于企业与研究开发机构、高等学校和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从事知识产权工作或者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的知识产权人员的初级、中级和高级技术职务,应该分别设置知识产权助理工程师、知识产权工程师和知识产权高级工程师技术职称,不再细分为专利代理、商标代理、版权代理工程师和专利代理、商标代理、版权代理高级工程师等。对于各级政府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务员,虽然从事知识产权管理或者行政执法工作,但不应该再评定知识产权专业的技术职称。对于从事知识产权案件诉讼的律师,当然也可以再参加知识产权专业技术的资格考试,以获得知识产权专业技术资格。对于从事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的法官等司法人员,也不再需要评定知识产权专业的技术职称。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队伍 篇9

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

黄兴国

《 人民日报 》(2015年03月26日 07 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干部作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理论,升华了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深刻把握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忠诚忠实,锻造坚定的政治品格

习近平同志强调,全党同志要强化党的意识,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做到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天下至德,莫大于忠”。对党绝对忠诚是我们党思想作风建设的核心要求,是共产党人最基本的政治素养。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时刻刻对党忠诚老实,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思想上与党同心,行动上与党同步,始终做到绝对忠诚于党、忠实于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

讲政治顾大局,做践行理想信念的带头人。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信之愈深,行之愈笃。在当前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面对“四大危险”的现实环境下,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做到虔诚而执著、至信而深厚。任何时候都要站稳党的立场,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维护中央权威,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使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在思想上行动上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守纪律讲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习近平同志强调,要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守纪律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讲规矩是对领导干部党性的重要考验和对党忠诚度的重要检验。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纪律意识、规矩意识,严格遵守党章、党的纪律、国家法律以及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将其作为从政之绳、工作之纲、人生之镜,始终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争当守纪律、讲规矩的表率。

干实事求实效,做行为上的老实人。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实”是我们共产党人一贯的优良作风。党员领导干部要对组织真心实意、对群众真情实感、对工作真抓实干,光明磊落、襟怀坦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要始终坚持脚踏实地,尊重客观规律,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好高骛远、脱离实际,不搞花拳绣腿、表面文章。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475天,忍着病痛的折磨,对全县149个生产队中的120多个进行走访和蹲点调研,在较短时间内基本掌握了内涝、风沙、盐碱的规律,治理“三害”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这种求实的作风,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干净干事,永葆清廉的政治本色

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干干净净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简单概括,就是要干净干事。干事是最根本的职责,干净是最起码的准则,不干事肯定会误事,不干净迟早要出事。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在认真干事的基础上,怀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态保持干净,秉公执政、廉洁从政,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才能干成事、不出事。

划清“两条线”,正己修身清白做人。习近平同志指出,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做到正己修身,关键是要坚守底线、不越红线。底线,就是党员领导干部的信念宗旨、道德情操,就是我们为人、处事、从政的基准线。这些年,“经济发展、干部倒台”“工程上马、干部下马”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干部私欲熏心、走上歧途,既毁了事业,又毁了自己,最根本的原因是在自律上不过关,思想上出了问题,底线成了“松紧带”,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也就难免。红线,是有关廉洁从政的党纪国法,是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红线也是高压线,只要触碰就会受到严厉惩罚。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时刻以这两条线为警醒,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坚决做到“手净”——不义之财坚决不取,“嘴净”——不该说的话坚决不说,“腿净”——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

强化“两把锁”,严格落实廉政责任。习近平同志强调,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两个责任的落实,是廉政建设的关键,其中主体责任是基础、是前提,监督责任是服务、是保障,二者不能互相替代,更不能互相削弱。这如同过去仓库的“两把锁”,两个保管员每人管一把,只有两人同时在场才能开门,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当前,党组织既要突出重点,明确主体责任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又要找准内在联系,以监督责任的落实推动主体责任落到实处,相互协调、共同推进,两手抓、两手硬,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织密“两张网”,加强权力监督制约。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失去监督制约的权力容易导致腐败。加强对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监督制约,关键是强化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也就是织密法规制度网络和电子监管网络。其中,织密法规制度网络是治本之策,是实现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的根本保障。要坚持问题导向,以监督制约权力为核心,以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抓手,逐步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织密电子监管网络是有效之举,是实现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的有力支撑。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技术完备、功能完善、资源共享、安全可靠的信息平台,固化权力运行流程,实施动态监督管理。这两张网不是“两张皮”,而是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的,在制度的“刚性”上增加科技的“灵性”,以“制度加科技”来管人管钱管权管交易,形成科学有效的防控机制。

担当担责,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

习近平同志强调,党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自当在其位谋其政。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有担当精神。敢于担当是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体现着领导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培养勇于担当的自觉、练就善于担当的本领,努力拼搏、奋勇当先,有大的担当,干大的事业,完成好时代赋予的重任。

涵养一心为公的正气。习近平同志强调,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党员领导干部有了这股浩然正气,就能坐得稳、行得正、走得远。如果一事当前,先盘算自己的“小九九”,那么只能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现在有的干部存在“为官不易”“为官不为”的想法,只想做“老好人”,遇见问题躲着走、产生矛盾绕着走,当和尚不撞钟,为了不出事宁可不干事。出现这些想法做法,说到底是私心在作怪。古人尚且知道“为官避事平生耻”,党员领导干部更应深刻理解权力与责任的辩证法,始终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心思动在事业发展上,精力用在推动工作上,功夫下在为民解忧上,以积极的作为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永葆干事创业的锐气。习近平同志强调,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大到一个国家、民族,小到一个村镇、企业,从落后转化为先进,都是靠勤奋努力不断积累起来的。精神面貌好、思路方法新、干事劲头足,发展就快、变化就显著;作风因循守旧、遇事得过且过,满足于混日子、守摊子,事业就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党员领导干部要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敢于突破旧框框的束缚,在创新中抢抓机遇,在拼搏中闯出新路,以干事创业的积极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增强攻坚克难的勇气。习近平同志指出,担当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是冲锋陷阵、英勇献身,现在就是要勇于改革、善于改革。当前,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越往纵深推进,问题和矛盾就越是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大事难事见担当,困境逆境显襟怀。敢不敢正视“最坏处”,会不会解决“最难处”,能不能争取“最好处”,是对意志、能力和水平的考验。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事不避难、奋勇向前,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劲头,在难题面前敢闯敢试,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实现新发展。

夯实善打硬仗的底气。打铁还需自身硬,铁肩才能担道义,能力水平是担当的底气和根基。习近平同志强调,领导干部既要有激情、有韧劲,更要办事管用。办事管用讲的就是要有能力、有水平。“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千里之行尚需3个月来聚集粮草,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担当的使命何止千里,自然需要更丰厚的积淀。要下大气力苦练内功,提升履职尽责能力,自觉加强学习,不断积蓄力量,做到厚积薄发;注重实践培养,从做好手头工作开始,把完成好每一项任务作为提升能力、锤炼意志的阶梯。只有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才能在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

上一篇:中国式过马路解决方案下一篇:颁奖嘉宾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