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研究

2024-10-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广西民族研究(共8篇)

广西民族研究 篇1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文化转型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研究报告之一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文化环境和发展特征,这些地区正处于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时期,构建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并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型文化模式,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作 者:黄筱娜  作者单位:中共广西区委党校,广西,南宁,530023 刊 名:广西社会科学  PKU英文刊名:GUANGXI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6) 分类号:G03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化   少数民族  

广西民族研究 篇2

根据以上对民族文化的界定, 一般认为民族文化旅游是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理解为以本民族各种物质形态和意识形态等文化要素以及旅游地的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要吸引物, 在与游客的互动过程中, 让游客暂时融入该民族氛围的一种旅游形式。

2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概述

广西是多民族自治区, 除汉族外, 境内还居住着壮、瑶、苗、侗、松佬、毛南、回、京、彝、水、佗佬族等11个世居民族。同时, 还有布依族、满族、黎族、蒙古族、土家族等26个少数民族。广西少数民族在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 在开拓广西这片祖国南方宝地的同时, 也创造了广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他们各自的语言、服饰、建筑、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喜庆节日、民间艺术、工艺特产、民族餐饮等, 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成为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源基础。 (相见表1) 这些灿烂的民族文化, 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不断地吸引着人们前去观光、游览和欣赏。

2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现状

2.1 取得的成就

2.1.1 已形成了以一定旅游精品与品牌领衔的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品

广西民族文化独特而浓郁, 广西也一直重视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 至今己形成了许多旅游精品。如《印象·刘三姐》扬名世界, 使“广西—刘三姐的故乡”品牌深入人心;2006年4月4日, 田阳敢壮山“布洛陀旅游文化节”被选定为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传奇中国节》栏目的开篇节目, CCTV一4进行了开幕式的现场直播, 向全球观众展现了神秘的布洛陀文化;“程阳风雨桥”作为世界四大名桥之一, 展现了侗族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众多民族文化旅游精品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领略广西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既弘扬了广西的少数民族文化, 又创造了经济效益。

现已开发了龙胜白面瑶寨、金竹壮寨、龙脊壮寨、银水侗寨、融水贝江苗寨、三江侗族村寨、金秀瑶寨、资源苗寨、富川瑶寨、巴马壮瑶风情村、宁明花山壁画景区、贵港南山寺、北流勾漏洞、玉林云天民俗文化世界、南宁民族文物苑、宜州下视河景区、流河寨《刘三姐》电视剧外景拍摄地、东兴、凭祥边关风情项目、全州湘山寺、桂林虞山公园、靖江王城王陵等多处民族文化旅游景区、景点。还组织了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三月三歌节、北海国际珍珠节、凭祥边贸会、资源河灯节、阳朔渔火节、灵川美食节等多种旅游节日活动。

2.1.2 加大了宣传促销力度, 民族文化旅游市场前景日益广阔

现代的旅游己不再是简单的山水观光活动, 旅游更多的被赋予了领略异地文化的使命。民族文化旅游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强大的生命力。《印象·刘三姐》、布洛陀旅游风景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宁明花山崖壁画等众多相继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 打开了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国际市场。

作为广西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份,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的市场也受到广西整体旅游市场的影响。从国际市场上看, 港澳台、越南、马来西亚、泰国以及日本、韩国仍然是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国际市场, 以美国、法国、德国为主体的欧洲市场支撑着民族文化旅游产业远程国际市场。从国内市场来看, 大中城市周末游程为主体, 区内居民循环游是次重点, 邻省及经济发达省份的客源近年来开始大幅度增长。总之,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市场己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增长的、远近结合的市场格局。

2.1.3 依法治旅步入轨道, 旅游基础环境和设施不断完善, 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

广西很多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开发的地区都属于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地区, 这些现实条件都严重制约了当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近几年, 借助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广西优秀旅游县 (市) ”的契机, 很多地区都逐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优化旅游发展环境。目前已基本解决主要旅游交通干道的畅通性和重点旅游区 (点) 的可进入性问题。水电、通讯、消防等旅游基础配套设施以及防疫、安全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也得到较大改善。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开发模式单一, 产品雷同严重

目前广西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以民族风情园、民族文化旅游村为主, 在一些民族地区更是兴建民族村寨。开发模式单一导致产品内容大同小异, 缺乏真实性和特色。在笔者进行调研的过程中, 在三处都见到“背新娘”的婚俗节目。而以芦笙迎客, 歌舞表演, 抛绣球、对山歌为主要内容的表演模式更是屡见不鲜, 这种模式化的表演很难吸引游客的兴趣, 也无法真正展示广西民族文化的精髓与魅力。因此转变开发模式, 丰富产品类型, 有效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 发挥其经济价值是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开发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2.2.2 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增长目前主要依赖于交通、住宿、餐饮等部门, 也就是主要依赖于需求弹性较低的部门, 而需求弹性高的部门, 如购物、游览、娱乐等的优势和效益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这说明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尚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 其产业的规模还在扩大。游览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说明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存在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不够、旅游产品结构仍需完善、旅游产品不能满足旅游者的各种需求、缺乏市场吸引力等的问题。今后, 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民族文化旅游商品及娱乐项目, 民族餐饮等应是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发展环节。

2.2.3 以经济为导向的开发影响了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广西在20多年旅游业发展过程中,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 但从全区各地发展情况来看, 目前依然延续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旅游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思路, 对民族文化的认识不深, 追求民族文化开发的短期经济效益, 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特征, 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有许多只允许在特定的节日或场合出现的民族歌舞、戏曲, 为了让游客领略民族风情, 往往打破传统的要求和限制, 完全用“演”的方式随时随地的展示, 久而久之, 这种程式化的表演不仅难以表现民族文化的精髓, 也把民族文化庸俗化和商品化了;民族文化资源开发缺乏可持续性。目前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多以经济为导向进行旅游开发, 而忽略了生态文化发展的规律, 导致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难以持续发展。

另外还表现在旅游企业整体素质不高, 缺乏竞争力、体制机制落后;综合经济效益差、旅游市场开放程度较低等方面, 总之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 广西民族文化旅游进一步开发的开发对策

3.1 在开发上要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

全方位就是我们不仅要开展少数民族文化旅游, 也要开展非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不仅要有古代的, 近代的和现代的文化旅游, 也要有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现实生活中的文化旅游不仅要有壮族的文化旅游, 也要有其他广西境内的少数民族的文化旅游。

多层次是既要有迎合一般游客的文化旅游项目, 也要有适合大中小学学校的学生具修学性质的文化旅游项目, 还要有专供各种专家、学者、考察、研究的特别项目。

有重点就是我们应重点组合我区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方面应着重推出壮族的文化旅游产品和其他如松佬族、毛南族、京族等广西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在非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方面应着重推出百色起义、太平天国、桂系集团演义这样一些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文化旅游。当然, 有重点并不是不要其他方面的文化旅游。

3.2 建设民族文化保护村是开展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选择一些民族特色鲜明, 传统文化保存较完整的少数民族村寨作为示范点, 在不改变原有自然与村落居住环境, 不改变居民原有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接待游客。游客可到村寨内观赏周围自然风景, 观察参与民族同胞的劳作, 体验民族生活, 感受民族精神文化的影响, 而广西各族都有独具特色的文化来加以展示, 游客与民族同胞面对面的交流和精神上的互动会使游客对少数民族对广西产生新的体认, 这样的旅游才是真正“体验旅游的乐趣, 感悟生活的真谛”。开发民族文化保护村投入小, 对当地环境的影响也不大, 只需在原有民居基础上增加必要接待设施, 对居民进行旅游接待培训即可, 但这种新奇真实的旅游方式所带来的游客与收益却将十分可观。

3.3 民族文化旅游应采取多种方式, 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

根据不同文化层次与旅游目的的游客需要, 可将文化旅游分为短期观光型、度假休闲型、科普教育型、学术考察型等, 短期观光者可突出购物、品食、游览等特点。度假型往往可在当地停留较长时间, 应为其提供较好的居住、通讯、卫生服务, 并提供深入了解当地文化、感悟文化氛围的途径, 为其营造一个自由休闲的生活空间。科普教育型主要针对学生, 应突出教育与旅游相结合的特点, 增加解说力度, 在旅游过程中把民族文化、历史, 民族政策与我国民族概况等内容有机结合进去,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而学术考察型则是专家学者对少数民族进行专业研究的学术旅行, 与前几种旅游类型不同, 旅游部门的任务是当好学者的管家与向导, 为其提供考察路线、后勤服务、介绍当地概况和访谈对象等, 使其更便捷地了解到真实状况。

4 结语

走向自然, 接近民众是广西民族文化旅游获得生命力的途径, 在认清自身优势与不足的前提下, 采取正确的开发对策, 认真发掘广西各族各具特色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内涵, 并通过精心设置的旅游项目来加以多层面、系统化的阐释, 必能将广西民族文化旅游业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参考文献

[1]陆军.民族文化旅游主题式开发研究——以“锦绣漓江.刘三姐歌圩”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05.

[2]徐赣力.发展民俗旅游与保护民族文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3) :46-48.

广西民族研究 篇3

关键词:地方政府;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民生改善

长期以来,中越边境地区作为边远地区,远离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受国际关系、国家政策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广西边境地区,集“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经济发展基础弱、基数低,发展水平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年来,国家及广西各级党委和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对边境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给予大力的扶持和帮助,切实改善了边境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国家及自治区政府有关边境地区经济发展宏观政策扶持大体一致,但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仍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不仅与各县市自然条件因素有关系,同时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政府的政策执行力、创新力和创造力有密切的关系。加快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固然离不开上级政策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在上级宏观政策的支持下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对地方政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本文以广西凭祥市为例,进一步分析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民生改善过程中地方政府政策扶持的必要性。

1 地方政府在邊境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管理中的角色与职能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民生问题实际上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解决发展的社会问题。我国的边境少数民族地区集物质基础的薄弱性、社会发展的滞后性、生态环境的脆弱性的复杂性为一体。特殊的行政环境决定了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1]

1.1地方政府的角色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结构呈现出从政府-市场-社会力量逐次减少的状况,没有脱离“大政府、小社会”的结构格局。因此,就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而言,在目前市场和社会力量还不够强大的特殊历史阶段,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在规划、指导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必须继续承担起重要职责,积极扮演“强势政府”的角色。

1.2地方政府的职能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府职能,是根据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政府的法定级别和权限,依法承担的对地方经济社会诸领域进行管理和职责。长期以来,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维护地方政治秩序。在新的形势下,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必须从过去突出政治职能转向突出加快经济发展、搞好公共服务职能。而在社会管理职能方面,由于边疆民族地区和民族自治地方政府的社会职能比较繁重,具有明显的延展性和共担性,因此需要中央和上级政府在政策、财政等方面予以支持照顾。

2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实施民生改善政策举措的调查研究——以凭祥市为例

2.1凭祥市的基本情况

凭祥地处中越边境,边境线长97公里,西南两面与越南接壤,全市总面积650.3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万,有壮、汉、苗、京、侗、傣、布依等17个民族(占总人口的82.7%)。1956年11月设市,是广西第五个建市的城市。1992年6月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对外开放城市,2002年12月成为自治区直辖市,现由地级崇左市代管。交通方便,有湘桂铁路和南友高速公路分别与越南的铁路和公路交接,距广西首府南宁160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172公里,是中国通往东盟国家最便捷的陆路大通道。

凭祥地处广西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两个板块的交汇区,是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一轴两翼”中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南友(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和322国道的终点与越南一号公路对接,是中国通往越南乃至东盟最大、最便捷的陆路通道。辖区内有凭祥(铁路口岸)和友谊关(公路口岸)2个国家一类口岸、平而关(水路口岸)1个国家二类口岸,弄尧(含浦寨)、凭祥(叫隘)、平而、油隘4个边民互市点,是广西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规模最大的边境口岸城市。

2013年,凭祥全市生产总值完成40.4亿元,同比增长10.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2:31.7:56.3调整优化为11.48:33.04:55.48;财政收入完成8.62亿元,增长16.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49亿元,增长27.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8.98亿元,增长2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6.91亿元,增长14.1%。其中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速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数排名崇左市第一。[2]

2.2凭祥市政府关于民生改善的政策措施

2.2.1推进“兴边富民”大会战完善边境基础设施。2012年投入6亿多元完善边境基础设施,完成村屯道路、人畜饮水安全、广播电视、教育卫生等497个项目建设,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镇镇通公交车的目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达1.54万亩。[2]

2.2.2实施大民生惠城乡百姓。①社会养老保险。凭祥是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市)。2010年,凭祥启动新农保试点,率先在广西县级大幅提高基础养老金,在国家规定每人每月55元的基础上提高到80元,2011年又提到100元,是广西地方财政补贴最高的试点市。2013年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从185元提高到205元,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从74元提高到84元,陆地边境0-3公里范围内农村居民生活补助标准由每人每月80元提高到96元。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月养老金由1695.52元提高到1907.14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月基础养老金由100元提高到120元。②教育。免除小学至高中学生学费;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寄宿学生免费供给三餐;实行义务教育寄宿制学生周末往返交通补贴。③医疗卫生。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完善基本药物采购制度巩固,药品实现零差率销售;2013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从290元提高到340元,个人缴纳部分全部由政府代缴。④住房。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每户补贴2万元。

2.2.3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边民增收。积极引导、扶持产业结构调整,形成以甘蔗、龟鳖为主的特色种养业,以边贸、服务、物流为主的第三产业。同时,每年免费培训农民1200人,扩大就业岗位3000个,有1.5万边民实现就地转移就业。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719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7090元,增长12.9%。[2]

2.2.4设立市、镇、村三级民事服务中心和政务服务中心,打造“温馨之家·贴心服务”平台。主动受理、统一梳理、归口办理群众诉求,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开通社会管理服务热线,与群众互动,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推行服务下移、决策下移、权利下移机制。应用云计算技术搭建基层信息应用平台,实现区、市、县、镇、村5级电子政务互联互动。

2.2.5设立流动人口服务中心,出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把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以车管人等有效手段结合起来,做到既提供优质服务又依法加强管理,实现流动人口在公共服务方面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2010年以来,在为民办实事工程实施中,凭祥市本级财政支出3300多万元。边民受益,民心稳定,边关也得到了巩固。凭祥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内容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得到了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3 启示与建议

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是边疆民族地区追求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基本诉求。因此,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各级政府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加大开放开发与合作,以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1重视三农问题,城乡统筹发展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不仅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与城镇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经济差距。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三农”问题严重影响边境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要找准当地的产业优势,按照优势产业的特点和发展前景,制定可行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最后,尽快建立、完善、并且实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协调农村与城市收入差距造成的心里落差和担忧,以此增强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妥善解决经济贫困带来的社会问题。

3.2正确把握地缘、资源优势和发展定位,积极参与地区合作

依托资源优势建构经济支柱产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度重视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问题,科学规划,通过支柱产业的发展带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其次,应发挥自身的地区优势,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完善制度、政策环境为重点,探索对外开放新路子,提高经济的国际化程度,积极参与跨地区、跨境合作,促进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提高地区合作能力。

3.3以發展科技文化教育为支撑,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一是要紧紧围绕科教兴国战略,扎实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普及和巩固边境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二是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办学,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充实完善师资队伍。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引进边境二三产业紧缺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型人才。

3.4积极争取上级政府财政、政策支持和社会帮扶

广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问题,是不能光靠市场机制来解决的,要争取上级政府的财政、政策支持,并且在中央的统一规划和协调下,争取国内、区内发达地区的财政辐射和经济援助,带动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4结语

总之,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影响到整个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地方政府应该加快提高行政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加快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刚.边疆民族地区政府社会管理分析研究的理论视角[J].学术探索,2011年第1期.89-93

[2]龙开彬,戴明秀.突出边境特色创新社会管理—凭祥市打造全国社会和谐稳定模范边关纪事[N].广西日报,2013.01.09(009)

[3]孙睿君.2013年凭祥市政府工作报告[R].凭祥:凭祥市人民政府,2014年

作者简介:

吴海琼(1975.12~),女,广东云浮人,文化程度:硕士研究生,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工商管理系,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区域经济。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 篇4

广西是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之一。世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主要民族,另有25个其他少数民族成分。目前广西总人口为4800多万,汉族人口约3000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61.6%;少数民族人口1800多万人,占38.4%。现将广西几个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情况介绍如下,让大家对广西更加了解。一 壮族

壮族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主体民族,大约有1600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3%,占全国壮族人口的90%以上,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分布比较集中,约有95%的壮族人口居住在广西的南宁,白色,河池,柳州等6个地区,60多个县十,其余分布在云南,广东,贵州,湖南和四川等省。

作为一个民族,壮族也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化、信仰风俗、民族心理等特性。许多朋友并不了解壮族,今天我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说壮族。希望对各位朋友对壮族能有些认识和了解!先从一般大家都关心的爱情开始: 1 自由的恋爱方式

壮族人对青年男女的交往是持开放的态度,有山歌唱到:“老人也有十七八,父母也有风流时。”成年的壮族青年男女外出赶墟,在田野、村头对唱山歌,一般父母不会加以约束。而汉族对儿女(特别是女儿)的约束是有名的。所谓的“大门不迈,二门不出”是也。壮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方式有抛绣球、打木槽和对歌等。抛绣球是壮族赶歌圩时,姑娘们手提五彩缤纷的花绣球,整齐地排队唱山歌,若见到中意的小伙子,便把绣球抛给他。小伙子接过绣球,如果对姑娘满意,就把小件礼物缠在绣球上扔回女方,恋爱就这样开始了。广西都安的壮族“三月三”中有一项特别有趣的“碰鸡蛋”的活动。在前一天晚上,青年们特意准备好十几个染红的熟蛋,忙得不亦乐乎。游戏开始时,男女双方各握一个蛋,相对而立,然后手握红蛋相互对碰。如果双方红蛋同时破裂,则被认为两人的命运相连,有缘分,便将红蛋互赠吃掉。如果只是单方面的红蛋破裂,则表示双方没有缘分,只好自己将红蛋吃掉。

壮族的婚姻形式基本实行自由恋爱和父母包办的双轨制。男女青年婚前有社交自由,但双方即便情投意合,也需征得父母同意后才能结婚。自由婚姻的主要方式是男女青年通过唱山歌择偶。2 壮族婚俗:悲喜交加《哭嫁歌》

壮族女子出嫁日一是梳头:由媒婆、送嫁婆帮新娘梳头,新娘则边唱“哭嫁歌”,从早上哭到离开娘家,有哭“爹娘”、“兄弟姐妹”、“姑爷”等多种哭嫁歌。主要内容有歌颂父母养育之恩,有埋怨生为女孩要出嫁,有埋怨兄弟自己嫁出后独占家产,或是对一同长大的姐妹的留恋等等,曲调婉转缠绵,催人泪下。壮族的“鬼节”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是人们熟知的中元节。但在壮族地区,壮人却称为“鬼节”,也叫“七月半”、“七月节”。顾名思义,“鬼节”因节日活动内容有关而得名。壮族民间传说:人死后都变成鬼,并都到天上去,由“天上”管着;只有到七月初七至十五,才能“放假”回到人间“探亲”。于是,每年到了七月初七,姑娘们过完“乞巧节”之后,家家都在忙于筹办给祖宗(家鬼)祭拜的活动。至于无家无亲的“野鬼”,只能在荒野上游荡,所以在这个时段里,就听说谁谁在荒山上听到“鬼哭”,谁谁被“野鬼”推下河去做“替身托生”…… 祭拜“家鬼”,这是人们对祖宗寄托思念的活动,情深义重,理所当然。至于“野鬼”之说,那便是无稽之谈了。但是,究其因由,也是事出有因的:壮族地区地处亚热带,每年农历七月正是雨季,常常继发山洪,因而也经常有人跌山、跌河而死;“野鬼”之说,便是告戒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别乱到山溪、河流附近去游玩。

壮族视“鬼节”为仅次于春节的大节,正如过年一样,即使家境如何贫苦,这几天还是要割肉宰鸭、隆重祭拜祖宗的。4 壮族饮食禁忌

壮族忌食青蛙;忌吃死于笼中的鸡,否则日后会有蹲坐牢狱之苦;忌食牛肉,以为牛为耕作之帮手,故不忍食之;禁吃狗肉,据传壮族先民中,有人生而丧母,又被后母遗弃野外,家中母犬乳之,才得以成人,故为报狗恩而禁食狗肉(但有些区壮族视狗肉为补养珍品,每年农历二月十二和五月初五杀狗,并称为“狗肉节”);吃饭时,忌将筷子插入碗中,因祭死者才如此;忌筷子跌落在地上;饭热忌用嘴吹,恐将饭粒吹走日后无饭可吃;家人平时不得随意触摸和清扫神台,更不得搬动香炉;忌鸡飞扒神台香炉,一旦出现,即手搏杀之;不能吃鸡爪鸭爪,否则读书写字不端正;不能吃死于蛋壳里的雏鸡雏鸭,若吃了会影响头脑发育和记忆力;家来客人时,盛饭不能用饭勺把锅刮出响声,以免客人误以为饭不够吃而不敢再添; 5 壮族二次葬习俗

人死后,第一次葬是将遗体安放在木制的棺材里,“躺”着埋在土里,堆成长形坟,叫“新墓”,表示人还“睡”着,并没有“死”;也表示人的灵魂还没有到“阴府”,还是“新鬼”,没有投胎转世,所以在家堂上另给他设灵位,祭祖时他是没有份的,所以另在他的灵位设祭。第二次葬是第一次葬三年之后,也就是腐尸“化净”之后,将“净骨”捡出,安放在陶罐中,选取“坟山宝地”重葬,堆成圆形坟,叫“圆墓”,也叫“祖墓”。解放前,按习俗不满36岁的人(还有带身孕死[壮语叫“湿身死”]的妇女)是不进行二次葬的。一次葬的墓地,一般比较随便,地头田边、茅山荒坡均可,并不讲究“风水”,不过还是要请“地理师(风水先生)”来定“坟向”,定下葬时辰,除了葬礼十分看重之外,入葬却非常从简。6 勒惹和卜基

壮家妇女生勒惹(壮语,即婴儿)时,其家婆要亲自去寻找“奶妈”,以替媳妇奶孩子。这是为了让产后的媳妇能好好休息,保养身体。“奶妈”一般由产后五个月的妇人充任,不要报酬。能当上“奶妈”非常光荣,有“第二妈妈”之美誉。孩子长大后,逢上喜庆佳节,都要带上礼物到“奶妈”家拜候。四五岁的孩子如果体弱多病,父母就要找“卜基”(壮语,即第二父亲)做孩子的靠山,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卜基”非常尽“职”,“上任”后,常和孩子父母商量,请医 问药,多方料理,让孩子健康成长起来。孩子长大后,也 象 对待“奶妈”那样对待“卜基”,尽其孝敬之心。

二 瑶 族

瑶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山地民族,隋唐以来就生活在五岭山区,有“岭南无山不有瑶”之称。瑶族现有人口213.4万。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广西的瑶族共有140多万人,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3%,主要分布在金秀、都安、巴马、大化、富川、恭城等瑶族自治县内,是广西少数民族人口中,仅次于壮族的一个民族。

瑶族的支系较多,有盘瑶、过山瑶、顶板瑶、花篮瑶、白裤瑶、蓝靛瑶、红瑶、八排瑶等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瑶族有自己的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1 瑶族住宿

瑶族房屋建 筑风格多样,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木楼。木楼依山傍水,前低后高,坐落的方向不限。木楼一般分为三层:吊楼下为第一层,用于圈家畜;第二层住人;第三层储存粮食和物品。木楼的建造无须一根铁钉,却十分坚固。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十分舒适。2 瑶族服饰

瑶族服装常饰以五色丝线的绣花,古有“瑶好五色衣裳”之称。瑶族妇女的头饰最为讲究,其中有“龙盘”形,是把十多米长的绣花巾盘在头上;有“A”字形,是用绣花巾缠绕而成,上窄下宽,再系上各色丝绒线和彩色珠子;还有称为“半月芽”形的,是将三块“半月牙”型的银牌置于头顶上……各种头饰不胜枚举。瑶族男女的上衣图案丰富多彩,有花鸟鱼虫、几何图案、人物形象……,衣领有圆领、竖领两种,对襟、无扣、系腰带,下身穿长裤、短裤、布片裙、绣花裙等。绑腿是瑶族男子服装中不可缺少的,它既护腿又美观。3 瑶族的饮食

瑶族以大米、红薯、芋头为主食,肉食多为鸡鸭猪,过年有杀猪宰羊做腊肉习惯。瑶人还喜欢喝甜酒,凡有宾客临门,主人先敬上一杯甜酒。还有一种瑶族女人坐月子时喝的甜酒,它与一般的甜酒不同,煮时需加姜片、红糖和鸡蛋,是很好的滋补品。坐月子的妇女喝这种甜酒,可收到强身补血和恢复健康的功效。4 瑶族婚俗——爬楼

居住在广西金秀的茶山瑶,姑娘到了婚恋的年龄,父母就把她们安排在吊楼里去住。这种吊楼多位于房屋的外沿,小伙子来找姑娘谈情说爱,不需从大门进屋,可以从吊楼下的巷道里攀柱而上,便可以进入姑娘居住的吊楼里。小伙子们的“爬楼”一般都是在夜间悄悄时行。小伙子爬上楼以后,便紧靠姑娘坐下,一边看着姑娘做手工活路,一边以歌诉情,如果姑娘对小伙子有意,他俩的歌声便越来越低,越唱越柔,身子也越挨越近,最后攀肩而歌,情意缠绵。

水瑶族:走寨

广西融水元宝山一带的瑶族盛行这样一种习俗:在春节期间,一个寨子的人集体到另一个寨子做客。这种习俗,既是一种民间交际活动,也是男女青年寻觅配偶的大好机会。活动中如果客寨的某一位后生看上了主寨的某姑娘,晚上便来到姑娘的木楼前吹奏芦笙。姑娘听到芦笙声,便会找个借口出来观望,如果是她意中的人,她便唱歌请后生进屋来吃茶。第二天,在两寨集体宴席上,这后生一定要找机会向姑娘敬上一碗酒。对小伙子的敬酒,如果姑娘一饮而尽,即表示了她已经接受了小伙子的爱情。随后他们找机会先后离开宴席,双双走进密林深处以歌诉情。

白裤瑶:玩表

居住在广西南丹一带的白裤瑶,男女青年恋爱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便可以进入“玩表”阶段。已经进入了“玩表”阶段的男女青年,来往更加密切,并可以共居同宿,进行“试婚”。在更为深入细致的了解之后,如果大家都觉得对方是自己的意中人,便可结为侣伴;反之便可拒绝与对方“玩表”共居。

茶山瑶——夜婚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费 篇5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简介: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地处中国通往东南亚门户城市、桂西南区域交通枢纽城市、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被誉为“南疆国门大学”。前身是1939年创办的广西省立龙州师范学校,历经广西省龙州师范学校、南宁专区龙州师范学校、南宁地区第二师范学校、南宁师范专科学校、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阶段。3月升格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成为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升本以来,学校不断探索改革和发展之路,办学目标与思路逐渐明晰、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明显提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踏上了由新建本科院校向成熟本科院校变革发展的新征程。学校列入了-广西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建设单位。

广西民族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篇6

学校创办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改名为广西民族学院,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

截至5月,学校拥有教育部区域研究中心(培育中心)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含培育建设单位)6个,广西科学实验(研究)中心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基地、中心)11个,广西高校校企校地共建创新平台8个,自治区“八桂学者”科技创新平台2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3个。

广西民族研究 篇7

一、广西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目标市场

广西位于我国国内陆的东部、中部和西部的结合处, 东边靠近粤港澳, 往南是中国——东盟的重要基地北部湾;向北是我国广阔的内陆地区, 民族体育旅游市场可以辐射云南、四川、贵州、湖南等省;西南与越南接壤, 处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 广西将建设以南宁为为中心的国际综合性交通枢纽网, 具体情况如下:以海、空港为经济发展的交通龙头, 着重开通泛北部湾海上、南宁通往东盟国家航空和南宁———新加坡陆路3大通道主轴, 构建通往广东、湖南、贵州和云南方向运输通道为主线的“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出海出边国际通道体系。便捷、高效的立体交通网络将为广西旅游业大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广西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客源市场主要依赖全区的旅游客源市场, 包括广西区内客源市场、国内其它省份以及海外客源市场。基于广西旅游客源地、交通状况及民族体育旅游目的地旅游发展现状, 广西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市场在地域上可以分为以广西及其周边省份为主的一级客源市场, 以我国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和港台地区为主的二级客源市场, 和以东南亚市场、东亚及欧美市场为主的潜在客源市场。

(一) 一级客源市场

近年来, 区内本地的居民仍是广西国内旅游市场的主体客源市场, 其次是广东、云南、四川、湖南、贵州等周边省份。

首先, 广西区内的客源主要包括南宁、柳州、桂林、玉林、百色和梧州等城市。区内游客具有以下三种的特征:一是旅游者出行比较喜欢自助旅游, 尤其是喜好结伴或家庭自驾车旅行, 对团队旅游的喜好程度相对较低;二是旅游者的出游时间主要集中在周末和黄金周, 对旅游景区的重游率较高;三是在旅游产品的选择上, “休闲”、“娱乐”的旅游产品或服务是绝大多数旅游者的首要选择。

其次, 在广东客源上, 该地区的旅游者旅游消费具有以下方面的特征:第一, 人们外出旅游的欲望和动机比较大, 旅游频率较高。根据2011年《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2010年广州人出游率高达493.8%。第二, 旅游者出游的时间主要集中在双休日、节假日和休假日, 其余时间旅游的人很少, 这类旅游者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 45岁以上的旅游者占64.4% (2010年) ;第三, 旅游者外出的主要目的是休闲、观光、体验厚重的异文化, 旅游者对目的地旅游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

再次, 在湖南客源方面, 该省内的游客主要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长株潭地区, 如长沙、株洲和湘潭, 另外岳阳、常德、衡阳、益阳、怀化等城市出游的居民也较多, 并且旅游者在旅游产品的选择上偏向度假休闲、特色旅游等等旅游项目, 居民的旅游时间大致在两日到六日不等。

第四, 云南和贵州客源市场, 云南地区的旅游者消费能力较强, 出游率比较高, 两省的旅游者对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参与体验类型的旅游产品比较偏好, 并且贵州旅游者对自驾车旅游方式的选择开始越来越多。

最后, 在四川、重庆客源市场方面, 四川的首府成都和重庆市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之地, 该地区的居民消费能力比较强, 自驾车旅游方式较受当地居民出游的亲睐。根据2010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 2009年成都和重庆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率分别为167.5%和185.01%, 人均花费分别为795.50元和680.69元。并且, 该地区的人们在旅游目的上比较喜欢休闲度假类的旅游产品, 分别占到了32.2%和38.0%, 其次居多的就是外出探亲访友和观光游览的旅游者。

(二) 二级客源市场

二级客源市场定位于距离广西相对较远, 但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 主要包括长三角、港澳台地区、环渤海地区。

第一, 长三角客源市场。该地区的居民旅游意识很强, 出游率很高。根据《2011年旅游抽样调查资料》, 2010年这几个城市的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率分别为287.2%、132.3%、135.1%、415.6%、115.6%。当地居民的旅游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 该地区的居民在旅游目的的选择上偏好自然资源优越、历史文化厚重的地方, 喜欢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游。以上海、南京、无锡三个城市的城镇居民为例, 2010年其居民国内旅游的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游占70%左右;其次, 在旅游方式的选择上, 该地区的人们喜欢非旅行社组织方式, 而对旅行社组织旅游选择相对较少。根据2011年旅游抽样调查, 其中上海、宁波、杭州、无锡居民选择非旅行社组织的分别占71.7%、76.5%、69.1%和64.8%。并且, 选择参加旅行社团队的旅游者年龄在45岁以上, 而选择非旅行团的旅游者年龄在15岁至44岁之间, 这类旅游者主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自驾车方式进行旅游。再次, 该地区的居民收入较高, 人们外出旅游的消费水平高。从收入上看, 长三角地区的出游居民的收入以5000——9999元最多, 基本占总人数的40%以上, 其次是2500——4999元的收入人群, 约占总人数的30%。从人们外出旅游的消费水平来看, 2010年南京、杭州、宁波城镇居民国内旅游人均花费分别为1762元/人、1558.2元/人、999.6元/人, 远远高于国内总平均水平883元/人。第四, 从旅游者的年龄和文化程度上来看, 该地区的居民外出旅游的人群年龄主要集中在25—64岁之间, 尤其是45—64岁的居民比较多, 这一类居民外出旅游的消费水平达到人均1000元以上,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文化程度上看, 该地区旅游居民以本科生、大专生和高中生为主。由于当地居民文化程度较高, 因此该地区居民主要通过互联网、旅游资料获取旅游目的地信息。

第二, 环渤海客源市场。该地区居民的出游率很高, 其中2010年天津、沈阳、大连的城镇居民国内出游率分别为278.7%、267%、460.4%, 大于全国总平均水平246%。该地区外出旅游的居民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 在旅游时间停留方面, 以北京为例, 大部分居民倾向于逗留2-3夜, 其次是3-5晚;二是, 该地区居民外出旅游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和探亲访友为主, 对文化和体验类的旅游产品需求较大;三是在旅游方式上, 该地区的绝大多数居民选择灵活多变的非旅行社组织, 这类人群所占的比例达到80%以上, 因此他们对旅游目的地的信息需求比较大。

第三, 港、澳、台地区。港、澳、台是广西旅游客源市场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游客增长较快。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12》的统计数据, 2011年该地区入境旅游人数约占广西入境游客的43.37%。该地区出游居民的出游方式以旅行社组织为主, 在旅游项目上比较偏向于观光游览、探亲访友和宗教朝拜等旅游活动。在停留时间方面, 台湾人在大陆旅游一般停留时间较长, 其中52.8%的游客停留4—7天, 而香港和澳门的居民出游停留时间较短, 其分别平均停留为3.9天/人和3.6天/人, 但这些居民的重游率相对较高。

(三) “潜在”客源市场

广西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潜在客源市场主要是海外的一些国家和地区, 其中以东南亚市场、东亚及欧美市场为主。

第一, 东南亚市场。随着中国——东盟等国际化合作的不断深入, 东南亚地区各国便成为广西乃至整个中国的重要客源国, 主要包括越、马、泰等东南亚国家。2011年, 越南和马来西亚是广西入境旅游者人数前5名的客源国或地区, 其入境广西的旅游人数分别为37.95万人次和24.25万人次。该地区的居民以观光游览为主要旅游目的, 喜欢宗教文化和传统文化, 并对设施和和服务水平要求较高。在旅游方式的选择上, 他们喜好举家旅游或团队旅游。该地区的居民在我国旅游停留时间较长, 以平均停留时间4—7天为主, 约占40%的旅游人数。

第二, 东亚及欧美市场。该地区主要包括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东亚国家的市场特点是:以探亲访友、商务旅游为主要目的, 在我国旅游目的地平均停留时间为5—6天, 其中年龄在15—24岁的年轻人停留时间最长。欧美旅游者在我国旅游目的地的平均停留时间比较长, 观光游览、休闲度假、探亲访友是其主要的旅游目的, 比且以年轻人和老年人为主要客源人群。

二、广西旅游接待人数的市场预测

2007年——2010年广西旅游接待人数情况见表1,

基于以上旅游地的统计资料,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各地未来七年的旅游接待人数进行预测。

一元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为:Yt=a+bt+ε

如果每年各地旅游人数随年份 (时间t) 的延长而递增, 可用线性关系来描述Y和t之间的关系。

其中b>0, 当系数a和b确定后, 就可用对2013年至2020年间各地旅游人数作出估计或预测。其中Yt代表观测值, t代表时间, a、b均为待定参数, n是5组数据。ε为随机误差, 它是一切不确定因素影响的总和, 其值不可观测, 通常E (ε) =0, D (ε) =σ2。

假定服从正态分布, 得到回归方程:

由最小二乘法计算得到a、b的计算式如下: (i=1, 2, 3, 4, 5)

以入境旅游者为例, 其线性拟合值为如 (表2) :

从以上数据可得到参数:

所以回归方程: 平均误差:4.542%

利用上述数学预测模型和计算方法, 可得出:

广西国内旅客的预测模型: 平均误差:0.092%

所以广西2013年至2020年的旅游接待人数预计 (见表3、图1)

从以上未来七年广西旅游接待人数来看, 到2020年, 广西旅游接待总人数将达到4亿多。其中, 2020年的入境旅游者将比2012年增长86.78%, 而国内旅游者将比2012年增长103.84%。由此可见, 广西发展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市场规模大, 这对政府、旅游企业以及当地社会既是一种发展机遇, 也是一大挑战。

三、广西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营销建议

首先, 广西各地政府要大力支持广西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 对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市场开拓及营销方面要给予大力的支持, 从政策法规到资金, 到科技, 再到人力资源, 再到活动组织等方面都要给予很大帮助。

其次, 广西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经营者在开发民族体育旅游产品时要尊重当地历史文化, 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旅游产品, 为满足多元需求的旅游市场而努力创新。在市场营销上, 要大力开发观光、休闲度假、娱乐体验类的旅游产品, 提高重游率;同时还要重点完善自驾车旅游服务体系, 满足散客旅游者的个性需求。

再次, 广西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营销企业, 在细分好目标市场的基础上, 与旅游开发商沟通与交流, 共同开发出适合不同目标市场的民族体育旅游产品, 选择正确的营销策略。在市场营销过程中, 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营销企业要遵循市场规律, 不能损坏市场信誉、盲目竞争, 运用多渠道营销方法, 扩宽营销渠道。同时, 营销企业还要与其他地区的旅游营销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以扩大市场份额。

最后, 广西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乃至全区居民对广西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要予以支持, 用行动和热情积极投入到广西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市场营销当中去, 积极组织和参与民族体育旅游活动。

参考文献

[1]范纯等.民族体育学[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6.

[2]钟天明.体育经济学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1.

[3]李明著.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7.

[4]柳伯力, 陶宇平.体育旅游导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5]赵西萍.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6]马勇, 李玺.旅游规划与开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7]刘晓鹰.旅游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8]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 旅游抽样调查资料2011[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11.

[9]何江川.民族体育产业经济布局的对策研究——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研究之四[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 2 (10) .

[10]杨放等.广西民族体育产业化政策研究[J].体育学刊, 2006, 13 (4) .

[11]蒋心萍.广西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技, 2004, 25 (4) .

广西民族研究 篇8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民俗体育地域分布旅游开发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5C-0030-02

广西区域内拥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少数民族分布在从海岸到山区到平原之间,相应的生产方式主要有渔猎、农耕和牧猎。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占全区总面积的60%以上,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38%左右,呈“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情况。本文从广西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征、各少数民族民俗体育的特征进行调查分析,探索广西少数民族民俗体育地域分布特征,为广西少数民族民俗体育的传承及旅游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一、广西各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及主要的民俗体育项目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是我国居住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现居住着壮、瑶、苗、侗、彝、仫佬、仡佬、京、毛南、水、回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全区总面积为23.6万平方公里,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约占60%,且分布比较广。根据广西民俗体育资源的不同特色,可划分为五个资源区(见表1)。

表1广西各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及其主要的民俗体育项目

资源区代表城市主要的少数民族主要的民俗体育项目

桂北区桂林壮、瑶、侗、苗、回多耶、芦笙踩堂、跳竹杠、抛绣球、打扁担、舞龙、舞狮、板鞋竞技、抢花炮

柳州壮、瑶、仡佬、苗、侗抢花炮、抛绣球、板鞋竞技、过火链、舞春牛、同填、跳芦笙、爬坡杆、拉鼓、上刀山

桂南区南宁壮、瑶、苗抢花炮、抛绣球、板鞋竞技、跳芦笙、师公舞、舞春牛、打铜鼓、打扁担

北海、

防城港壮、京跳竹杠、顶杠、高脚马、同顶、踢毽球

桂中区来宾瑶、壮抢花炮、抛绣球、板鞋竞技、跳芦笙、长鼓舞、盘王舞

桂东区梧州壮、瑶、回盘王五旗兵、打铜鼓、抛绣球、师公舞、舞春牛、过火海、拉长鼓

桂西区百色壮、瑶、仡佬、回、苗、彝抢花炮、抛绣球、板鞋竞技、牛头戏、打秋千、打磨秋

河池市壮、瑶、仫佬、毛南、水族板鞋舞、打铜鼓、抢花炮、赛马、板鞋竞技、抛绣球、打扁担、爬坡杆、长鼓舞、跳芦笙、同顶、大象拔河

二、广西少数民族民俗体育项目的地域分布特征

广西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是各民族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世代相传下来。广西区域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山水与湿润的气候成为了广西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物场,广西各民族一切生产、生活的创造都以此出发,形成带有地域特征的民俗体育文化。

(一)桂北地区传统民俗体育项目主要以娱乐及表演类为主。桂北地区是一个颇具浓郁民俗风情气氛的地区。颤皮岩古人类遗址、白莲洞人遗址、兴安灵渠、靖江王城、王陵、摩崖石刻、造像、恭城文庙、武庙、周渭祠、湖南会馆、全州湘山寺等民俗历史特色资源,昭示着该区深厚的文化内涵。喀斯特地貌使得该地区形成“无山不洞,无洞不奇”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文化内涵及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给桂北地区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娱乐表演类的传统民俗体育就成了当地人接待游客的最佳方式。例如,抛绣球、打扁担、上刀山等传统民俗体育项目在当地极受欢迎,成为了桂北地区民俗体育项目的一大特色。

(二)桂南地区传统民俗体育项目主要以竞技类为主。南宁市是广西的首府也是桂南地区传统体育项目特征的集中体现。“八五”期间,随着国家最大的扶贫工程——南昆铁路的建设及党中央明确了广西是大西南的出海口之后,广西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泛北部湾经济走廊的开发和东盟十国的相互经济合作使得广西的经济得到全面的发展,尤其是桂南地区的交通、经济、文化都高于其他几个地区。随着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兴起,竞技类传统民俗体育在桂南地区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广西壮族的赛龙舟、侗族的抢花炮均列入了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

(三)桂中地区传统民俗体育项目主要以娱乐、表演及祭祀为主。桂中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重要枢纽。来宾市地处桂中腹地,素有“广西煤都”、“中国糖都”、“世界瑶都”、“盘古文化之都”等美称。桂中土地辽阔,气候温和,北回归线横穿过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民族民俗风情浓郁。有美丽神奇的金秀圣堂山风景区,有被誉为中南第一泉的象州温泉,有被誉为世界罕见峡谷风光的武宣百崖大峡谷。近年来,随着桂中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壮族“三月三”、瑶族“盘王节”等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民族节日吸引了不少游客。

(四)桂西地区传统民俗体育项目主要以祭祀、庆丰收为主。桂西地区由于背靠云贵高原,地理环境主要是山多地少。交通比较差,居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百色是我国的有色金属之乡,红水河的丰富水资源也是一大特色。有色金属和水电联合带动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但人居GDP普遍只有2000元/年。由于仡佬族、仫佬族等少数民族喜居高山地带,因此桂西地区是几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随着文化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桂西地区传统体育项目主要以祭祀、庆丰收为主。例如,板鞋舞、抢花炮、板鞋竞技、抛绣球、打铜鼓、打扁担、长鼓舞、爬坡杆、跳芦笙、赛马、同顶、大象拔河等。

(五)桂东地区传统民俗体育项目主要以瑶族、壮族共有项目为主。桂东地区自古至今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最早从秦朝开始,秦王朝派遣号称“五十万”的军卒、贾人、逋逃者到岭南与百越人杂居,这些人绝大多数留在了桂东地区,及至汉朝统一岭南,拆秦三郡地为九郡,其中桂东的苍梧也在其中。中原地区人民的不断迁入,也带来了中原的文化,居住在桂东地区的少数民族很早就开始了与汉民互通有无,友好往来,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自此烙上了汉族的色彩。桂东地区与广东毗邻,是两广交界地带,由于地理位置的靠近,商贸发达的广东对桂东丰富的农林资源有很大的需求,经济上的往来进一步促进了汉文化对桂东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如今,秉承着这一地理优势,桂东地区的少数民族越加显现出开放的姿态。梧州自古就凭借着西江水运航道,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和物流产业,如今再加上铁路的全线开通,对外交流更加频繁。所以从历史、地理、经济方面的优势看,桂东是整个广西汉文化影响最深的地区。主要居住的少数民族有壮、瑶、回三个民族。三个民族相互影响渗透,构成了传统体育项目的相互融合。主要的传统民俗体育项目有抛绣球、盘王五旗兵、舞春牛、师公舞、打铜鼓、过火海、拉长鼓等。

三、广西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旅游开发的对策

(一)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开展区域合作。要以民俗体育旅游为主线,针对桂西旅游业发展比较落后的情况,适当增加投入,在发展桂北、桂南的基础上,为桂西、桂东民俗体育旅游业的发展积累经验,培训人才,逐步改善旅游服务基础设施,为发展民俗体育旅游创造条件,以旅游业发达的桂北、桂南地区带动比较落后的桂西、桂东地区,最终形成区域合作联动机制。

(二)大力宣传,扩大广西民俗体育旅游的影响力。虽然广西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长期的相对封闭性,许多旅游资源还不为人知,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成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根据香港旅游协会的统计资料显示,每增加1美元的营销投入,即可增加123 美元的旅游收入。广西要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泛北部湾经济走廊、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等机遇,向全国、全世界介绍推广广西民俗体育旅游,扩大广西民俗体育旅游项目的影响力。

endprint

(三)深入挖掘整理,打造民俗体育旅游名牌产品。要将民俗体育旅游与当地民俗、节庆、传统艺术、体育赛事、人文自然景观等紧密结合,加大民俗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整理的力度,体现出广西民俗体育旅游多元化价值。联合各地的特色民俗体育旅游项目,开发出适合市场需求,游客自行参与的主打项目。并严格按照旅游发展要求,加强民俗体育旅游市场培育和制度建设,完全开放市场,做到“资源互用,市场共享”,打造出民俗体育旅游名牌产品。

(四)加大立法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观。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相关立法部门应出台保护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立法方案或保护条例,这样可以加强人们对保护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还可以鼓励人们去开发潜在的少数民族民俗体育文化资源。通过加大立法制度,让他们自己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保护、传承自己民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从而转化为行动上的积极保护、传承。在对民俗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既要注重近期效益,也要考虑远期目标。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形成保护开发一体化。

(五)积极引导民俗体育旅游项目进入高校体育课堂。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要鼓励引导民俗体育旅游项目进入高校,充分利用高校相对规范化的管理、高素质的人才储备、良好的经济基础。民俗体育旅游项目在高校的开展,不但丰富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弥补了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的枯燥单一,而且有利于民俗体育旅游项目的传承、开发、管理以及科研化水平,从而促进民俗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广西少数民族民俗体育资源十分丰富,桂北地区民俗体育主要以娱乐及表演类为主,桂南地区民俗体育主要以竞技类为主,桂中地区民俗体育主要以娱乐、表演及祭祀为主,桂西地区民俗体育主要以祭祀、庆丰收为主,桂东地区民俗体育主要以瑶族、壮族共有项目为主。广西应依据各地的少数民族民俗体育资源特色对其进行旅游开发。

【参考文献】

[1]张声震.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1:52

[2]陈惠娜,彭业仁,凌华,等.广西少数民族传统节庆体育发展与乡村和谐社会构建[J].安徽体育科技,2009(2)

[3]汪明宇.广西桂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自然资源学报, 2002(3)

[4]杨元英,李志清. 全球化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J].体育文化导刊,2006(1)

[5]唐志云,蒋明军.广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板鞋竞速走进全国民运会为例[J].百色学院学报,2007(6)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立项项目(SK13LX520)

【作者简介】唐金勇(1979-),男,湖南永州人,硕士,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体育健身与旅游。

(责编卢雯)

上一篇:上半年征管科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下一篇:魔方社团招新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