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让语言之花尽情绽放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8让语言之花尽情绽放(共7篇)

18让语言之花尽情绽放 篇1

语文课程改革的本质决定了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当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学生这一富有灵性的个体是有思想、有意识、有情感的,教师的任务即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保护,对学生的意识进行点拨,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催化,从而将其内在的个性充分释放与张扬,这样我们的课堂才能生机焕发、精彩纷呈。那么,如何有效地保证每一位学生主动、快乐地参与课堂,使他们的个性之花尽情绽放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点燃参与激情,唤醒个性

新课程强调把课堂交给学生。因此,语文课堂是师生心灵的对话与思想情感的放飞,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学习而服务,应当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使他们对你所设计的问题与任务充满兴趣,并理所当然地愿意为之去思考、去解决。当学生的结论已较好地迎合你的教学要求时,不要急于肯定,应当顺势利导,鼓励学生从现实需要的角度思考,怎样的结论才是更完美,更值得追求的,从而再次点燃学生参与的激情,唤醒学生个性意识的生成。如教学《船长》一文,教师总结课文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以后也当了船长,准备如何向哈尔威船长学习呢?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他们各抒己见,把哈尔威船长的品质都点了出来。这时教师追问:哈尔威牺牲了自己救了60人,这是最完美的结局吗?学生顿时议论纷纷,再次掀起高潮,最终形成共识:一位出色的船长,不仅要保护好他人,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这才是最大的考验。

二、开放课堂模式,展示个性

实施课改以来,师生地位与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教学中教师那至高无上的威严与望而生畏的恐惧感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的活力四射以及在教师面前的无所不谈。因此我们的语文课堂可以借鉴科学实验课与音乐活动课的模式,将课文内容与实践操作或活动表演有机结合,在“活而不乱”的前提下,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课堂,表达对文本的理解,而对于学生的常规等不必作过多的要求,只要学生是切实地用心参与了,有效的思考表达了,就应当肯定,就应当提倡,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学生的风采,打造充满个性的生命化语文课堂。如,教学《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课文,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表演,重点把握相关词句,最后选择一组汇报表演,教师要及时予以评价,学生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聂将军的慈善、和蔼,这相比于教师的讲鳃效果不言而喻。

三、关注个体差异.发展个性

我们的语文课堂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态,但这并不意味着对所有学生统一度量衡,教师的问题设计或任务下达应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深浅不一,因人而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让他们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并体验到自己通过努力取得成功的喜悦,以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激发进一步参与课堂、参与学习的欲望与动力,有效地保护与发展了他们的个性。如教学《夹竹桃》一课时,在分析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找出直接描写花色的句子,然后提问:由夹竹桃花的颜色作者想到了什么?你又想到了什么?你觉得这种景象有何特点?其特点还体现在哪里?这些任务或问题是由浅人深,层层推进的,设计与运用时我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都能顺利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打破思维定势,创造个性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思想,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质疑求异,见解不一,尤其应当在遵循科学规律的前提下,鼓励学生用科学发展的眼光重新思考问题,形成新的认识,而不应当将思维依然停留在过去,局限于常规,这一点对于培养21世纪的未来人才尤其显得重要。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讲完课文我问学生:故事中的狼和小羊谁不对?为什么?学生的观点不谋而合,都认为狼不对,理由也说得相当充分。对于这种常规认识我首先给予肯定,然后进一步问学生:狼为什么要吃小羊?狼会不会被人欺负呢?自然界中有没有哪种动物不被欺负呢?通过一系列提问与点拨,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生存规律以及弱肉强食的道理,从而帮助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打破思维定势,保证个性创造的生成。

总之,学生个性的张扬是新课程改革“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我们应当积极地创造条件,不断优化我们的课堂,保护与发展学生的个性,让语文课堂时刻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刻迸射着灵性的火花,时刻澎湃着创造的激情。

18让语言之花尽情绽放 篇2

一、留出学生的个性化空间, 为培养学生的个性提供平台

大部分老师都认为, 没有问题的课堂就是最成功的课堂, 其实不然。在国外, 学生的问题越多, 说明教学效果越好。古人说得好:不学不问, 难有学问, 思想是从疑问开始的。在音乐课堂上也是如此, 要鼓励学生多问问题, 对于学生们的疑问, 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回答, 绝不能因为学生的问题不同于其他同学而置之不理。

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树叶儿飘飘》时, 我就鼓励学生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在此过程中, 要求学生们进行讨论, 并给学生们留出充足的时间。学生们看得很认真, 后来就有学生举手问问题了:“这首歌主要描写的是秋景, 我们应该以什么心情唱呢?”“这首歌的节拍是什么样的?”“示范的小朋友唱得真好听, 我们能跟他们唱得一样好吗?”……稚嫩的声音, 小小的问题, 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们急切地想要找出问题的答案, 所以讨论起来非常热烈。当然, 学生们不能解决的问题, 还得靠教师的点拨, 当我为他们讲解的时候, 学生们听得特别认真。

在音乐课堂上, 教师可以适当地变“懒”一点, 为学生多留一点空间, 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点拨、引导的作用。学生们都有自己的看法, 虽然提出的问题所得的收获不同, 但毕竟是自己所疑惑的, 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所得的。这不仅能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还可以帮助学生们发现自己的价值, 使其更加自信, 从而促使他们个性的良好发展。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回答, 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契机

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就是我唱你听、我教你学, 这样的模式死死地禁锢住了学生的思想。学生们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更不允许创新, 因为问题只有一个答案, 除了这个, 其他的都不准确。正是这种固定的教学方式, 扼杀了学生们的想象力, 让学生们变得毫无个性。在难题面前, 不懂得变通, 那些所谓的标准答案, 囚禁的不仅是学生的思维, 更是他们以后的人生。所以, 我们一定要改变这个弊端, 对学生的个性化回答及想法给予肯定。

比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森林与小鸟》一课时, 首先, 我先让学生试听歌曲, 然后看有关课件, 最后让学生们回答:听完这首歌之后, 你有什么感受问题?学生们的答案五花八门, “这首歌很好听”“这首歌语调很欢快”“歌里的小动物们真可爱, 我也想去参加森林大会”“破坏大自然的人们真可恶”……可是学生们一直没有回答出我所期待的答案, 我及时引导学生, “破坏大自然是谁?我们该怎样做?”最后, 有学生说:“是我们自己破坏了自己生存的家园, 我们要爱护环境。”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 我们不能扼杀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 一定要给他们自由驰骋的空间, 并加以鼓励。一首歌曲, 给学生们带来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所以学生们的反馈也是多姿多彩的。不管答案好与不好, 都是学生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得来的, 我们要给予学生及时的表扬。尤其是对那些个性化的回答, 我们更要给其热情的鼓励, 这样, 学生们学习的尽头就更大了, 在以后的音乐课堂会更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发挥自己的个性。

三、鼓励学生的个性化表演, 为培养学生的个性给予保障

表演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形式, 也是培养学生艺术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在音乐课堂上, 对于学生的表演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 给学生发挥个性的机会。教师要帮助学生看到其自身的优点, 并引导他们把这些优点运用到音乐学习中去。对于学生的表演, 教师要持肯定的态度,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演兴趣。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 让学生在音乐课堂这个小小舞台上, 尽情地表现自己, 释放自己, 享受音乐所带来的快乐。

音乐课堂应该是自由的, 教师不能束缚学生的个性, 限制学生的自由。如果一味地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脚步走, 学生又怎能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又怎能领略音乐的艺术之美?所以,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方自由的空间, 鼓励他们富有个性的表演, 最终形成属于他们自己的风格。

让德育之花尽情绽放 篇3

【关键词】德育教育;坚强的意志;合作意识

俗话说:“一岁看小,三岁看老”,可见,幼儿德育工作是影响到整个德育工程质量的关键!而幼儿的道德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学中占重要地位。

《幼儿园素质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近年来,在贯彻、落实《纲要》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将“教育目标装在心里,把教育行为灵活地落实在日常生活中”。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对孩子发展情况的了解,让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生活中的各种表现情况,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及时把握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分享、感受生活中的德育教育的魅力吧!

1.真正的男子汉

不知为什么,今天班里的几个男孩竟然为了一点点的小事,而留下了伤心地眼泪:在教室里,调皮的凡凡和小朋友撞在了一起,疼的流下了眼泪;倔强的阿伦,因为被小朋友冤枉拿走了别人的书而痛哭起来;好动的铉子,因为在户外活动时,被小朋友绊倒而摔跤,夸张的哇哇大哭……

为了一点小事,而让男子汉们流下泪水,面对这些的眼泪,我觉得有必要给男子汉们上一课,于是我决定请班里的“三国”迷铉子,为大家讲讲“关云长刮骨疗毒”的故事,铉子豪不推辞,绘声绘色地讲了起来。当他讲到神医华佗手拿尖刀,为关云长切开皮肉,刮骨疗毒时,我故意吃惊地问:“啊?天哪!那关云长肯定疼得哇哇大哭!”铉子一不屑一顾的说:“切,哪有的事儿!那可是关云长啊!在战场上,他那么勇猛、威武,流血流汗都不怕,治病怎么会哭呢!”我说:“怎么不能?那可是刮骨疗毒,又是切肉又是刮骨?多疼啊!怎能不哭呢?”铉子又急又气地睁大了眼睛:“没有、就没有!他可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才不可能哭呢!”我皱起眉头说:“是吗?那你也是男子汉,刚才为怎么就那么点小事都还哭呢?”小朋友们嘻嘻的笑了起来,铉子也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眯着眼儿嘿嘿的笑了。我接着说;“你们经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咱们班的男子汉们,刚才怎么一个个泪流满面呢?现在哭完了,想想,就这么点小事如果不哭行不行?”听了老师的话,那几个男孩子不好意思地底下了头,铉子爽快而不服气地说:“以后我们男子汉不哭就是了!像那些英雄一样勇敢就行了呗!”我高兴的笑了,对他竖起了大拇指:“对,这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铉子的故事讲得非常生动,孩子们听的意尤未尽,于是我又给大家讲了刘伯承元帅——无麻醉做手术的故事、志愿军英雄——邱少云的故事,他们一个个听的那么认真,那么专注,看得出,英雄们的故事正在感染着他们,激励着他们做一个勇敢、自信的孩子!

2.愉快的合作体验

沙坑旁边有一堆刚修剪下来的冬青树枝,孩子们发现后在沙坑里玩起了“植树”游戏——开始时,他们你种一棵我种一棵,沙坑里零零散散地布满了散乱的“小树苗”,玩着玩着,几个孩子提议分工合作,商讨过后,他们开始行动起来:一组负责准备工作——用铲子、勺子挖坑;二组负责来回搬运工作——运送“树苗”;三组负责“种树”——几位幼儿负责把“树苗”植进坑里用手扶住,几位幼儿往坑里填土。看到同伴有条不紊的忙碌,启发了更多的孩子自发组织起来,加入到了合作的群体中来。

游戏结束后,当孩子们看到自己辛苦的工作后,而让原本光秃秃的沙坑里绽放了许多又大又美的“花坛”时,他们红扑扑的脸上个个洋溢着成功的喜悦!有的孩子情不自禁地唱起了:“好孩子要爱护小树苗!”的歌曲,见他们这么开心,我决定请大家坐在沙坑边,共同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请大家说说自己刚才负责了哪些工作?是怎样做的?心情怎样?如果一个人做会怎样?这么辛苦得来的劳动成果,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们?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又该怎样保护呢?……

孩子们在对游戏过程的回憶中、在争先恐后的讲述与讨论中,不仅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与合作的愉快,而且懂得要做一名环保小卫士,要爱护、保护这些小生命!回到教室后,他们行动起来,设计了爱护花草树木的标志。瞧,在无形中,让孩子们的道德意识得到了升华!

3.感受劳动的幸福

升班了,长大了,孩子们好兴奋呀!看到他们渐渐长高的身影,我们感到对他们的要求也该提高了。于是,我们决定改变过去升班后,全部工作由老师负责清扫、整理的做法,让每一位幼儿都投入到新的学习环境整理工作中来。

首先,我们教孩子们把玩具橱里的杂物全部清理出来,按种类分别装进了废品袋和垃圾袋里;再把橱子擦干净,将自己的玩具、文具、图书分门别类地摆放整齐;然后教大家认识椅子的构造:靠背、坐面、椅子腿等,最后老师示范擦椅子的步骤、方法,孩子们拿着小抹布兴奋地一起行动起来,老师穿梭于孩子们中间,一会帮这个擦擦椅子腿,一会教那个擦擦椅子面,很快教室里变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当大家坐在明亮的大班教室里,老师请孩子们说说坐在自己擦干净的椅子上,看到自己亲自收拾整齐的玩具厨、文具橱,心里有什么感觉?孩子们争先恐后的回答:“高兴!”、“自豪!”、“我们很能干!”、“我们长大了!”、“我们学到本领了!”、“我们很幸福!”……是啊!孩子们其实是在体验着劳动带给他们的欢乐!劳动真幸福!劳动最光荣!

让体育语言绽放出兴趣之花 篇4

北仑区泰河学校

沈东朝

【摘要】体育课的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我们体育教师不但要熟悉教材,了解学生,还要提高自己的言语修养。尤其在语言规范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方面,我们更要引起重视,让自己在课堂上不但可以应付自如,而且能够适时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当然,要在课堂上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引导、点拨学生的时候,我们还应掌握一定的分寸火候,把握好 “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体育语言绽放出兴趣之花,打开终身体育之门。

【关键词】 体育 课堂语言 兴趣

有人说,语言是一剂神奇的药物,能对人的心理、生理、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等多方面产生影响。的确,语言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同样影响着我们的体育教学。如果说体育教学是一门科学,那么体育课的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我们要上好体育课,培养学生对体育课堂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体育综合素质,除了要把握好学生的思想脉膊及熟悉教材,还必须展开语言机智,掌握好语言这门艺术。通过对课堂语言的探索研究,我们发现,教师若能在语言规范性、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方面引起重视,并将之运用于平时教学,也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那么,在教学的时候如何使用语言呢?我认为可以遵从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

准确,就是观点明确,语意清晰,用语要专业性与学术性;鲜明,指的是语言褒贬分明,富含真情实感:赞扬什么,反对什么,须泾渭分明。简练,则是指言简意赅。若论述能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能鞭辟入里、丝丝入扣,见解就会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而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得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的知识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

我们体育课堂教学涉及的是不同的运动项目,面对的是不同年级的学生,这意味着我们在教授不同内容时使用的语言要不一样。其中术语讲解的准确,动作要领讲解的清晰,是关键:我们要向学生说明动作的要领、顺序,以此来指导学生掌握动作的技能技巧。在讲解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讲解的深度、广度以及讲解的方式,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动作要领,领会重点,掌握难点。而讲解时的语言尽量准确、生动。如对体操项目的动作进行讲解时,我们就要讲清动作前、后、侧、上、下的方向,动作之间的相互关系,要让学生感受到动作连贯及其连贯的要点;而在讲解乒乓球发球动作时,则要讲清 “摆动小臂,转动手腕”的基本动作,说明改变击球的部位、击球方向以及击球的力度,可组成变化多端的各种类型的发球。如果讲解就不充分,学生就不能很好理解,自然不可能作出准确的动作来。而听了老师的讲解,却不能作出准确的动作,不但说明了教师课堂语言的失败,并且会让学生学习的兴趣锐减,给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埋下阴影。可见,教师课堂语言的准确应该是课堂语言

最重要的一个环节。2.教学语言需讲求艺术性。

平时讲话要讲究艺术,这一点在现代人心里已经达成了共识;同样一句话从不同的人嘴里说出来,其效果定会不同。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样左右着上课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启发性和趣味性两个方面,如果教师能用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就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例如,在做准备活动时,教师的口令若用像健美操一样的旋律一样来进行,学生就很容易兴奋起来,而此时的兴奋,自然为接下来教学任务的完成打下了基础。我认为课堂语言艺术性可以划分为五类。2.1语言幽默。

教师若能运用幽默技巧,利用课堂环境恰如其分、含而不露地启发学生深思联想,就能引起学生愉快的心理反应,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形成和谐的教育氛围。原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非常推崇这种幽默,他认为:“教育工作者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的确,通过自己的课堂经验,能确实合理、恰如其分地应用幽默,就可以把教学内容、任务和教育的意图直接导向学生,实现师生感情心灵的沟通。如在我们体育教学中,某同学不认真学习,且轻言已经会了。教师可以说:“其实,这确实没什么好学的,太简单了。不过既然你已经会了,不如由你来当老师,教我和同学们学习吧。”教师本可讲一翻严肃的话,但这样一来学生往往当作耳边风;而用这种愉快的反语说出来,学生听后不但能理解老师的真意,相信也能真诚地接受老师的意见。2.2语言转移。

语言辞格是一种针对不同的表达内容和具体的课堂环境特点选择最贴切、最完美的形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的表现手段和方式。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要为学生的愿意听、乐意听服务,除了要符合语法规范和逻辑规则,还需做到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感染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善于运用各种辞格技巧。如在篮球教学时,某老师正在让学生进行运球练习,而一学生却对着天上的一群鸟作射击的动作,教师见状,心里有点气冲,但假若停下来批评学生,就会影响教学秩序。于是,教师可改变方法,说:“这节课我们学习篮球,但有个别同学却想打天上的鸟。”教师顺便指者天上的鸟,接着目视这个同学,这个同学面一红,教师接着问:“天上的鸟是动的,我们容易打得着吗?”学生回答 “不能”,“假如我们能把这静止的球运得像天上的鸟一样灵活,那有谁还能抢到你的球呢?”教师如此这般灵活运用、就地取材,通过巧妙地引用这一“飞鸟”材料,系统地批评了学生的同时,又告诉学生只有认真、刻苦地练习,才能学到真功夫。这样不但指出了挨批学生的缺点,又使得他不会觉得特别难堪,自然就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2.3语言生动。

上体育课,让学生准确领悟教师所表述的术语,有时候我们还要讲究语言的生动。语言生动,不仅有助于理解,而且能够加深印象,加强记忆。如可用“皮球滚动”来比

喻前滚翻动作;用“离弦利箭”来形容起跑的快速向前,而在上篮球三步上篮时,对学生讲:人家说小孩子耍脾气时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其实我们的篮球动作可以说是“一大、二小、三上跳”。这样生动的教学语言,学生自然一下子就记牢了。事实上这些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在体育教学中总能起到 “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们启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深刻理解动作并加深记忆,也提高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2.4语言节奏。

这里说的语言节奏是指体育教师用简洁的语言,以命令的方式表达某种要求、指挥学生进行某种体育活动时,能根据不同情况来改变指示性语言的快慢。例如,我们常用 “稍息”“立正”“向右看––齐”“跑步––走”“立定”等含有指示性的词语。如果能正确把握好这些指示性语言的节奏,在这种语言的指挥下学生就可以做到严肃活泼、井然有序,从而使得动作练习标准化程度高,学生的锻炼效果显著。有些体育教师不善于用指示性语言的节奏来指挥,来调动队伍。例如,在招呼 “这边来”“那边去”时,教师若运用慢速来讲,学生便不会把这当作一件事情,久而久之势必影响课堂纪律,学生自然形成懒懒散散、不按指挥盲目行动的不良习惯,“乱糟糟”的“一窝蜂”情况会经常出现。这就说明指示性语言的节奏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是很重要的。

特别是体育课的队列口令,体操口令,我们不但要言语简洁,而且要以命令的方式来组织指挥学生的活动。因此这些口令首先必须声音洪亮浑厚,简洁清楚;当学生在做动作、注意力全然集中在做动作上时,如果这时继续用常规的讲解方法,就不能让学生进入运动情境,自然就难以让学生真正接受。因此教师必须适时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用短促简洁有力的语言,如“跳”、“挡”、“蹬”、“削”、“冲”、“收腹”、“提臀”、“上举”等词句来强化刺激,加深印象。短促的发音再加上简短的语言,学生一听就能明白,并能迅速作出反应,灵活地调整自己的动作。这些虽然是语言中的细节,但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2.5非预设性的鼓励教学机智。

课堂上总会出现各种事先没有考虑到的种种情况。面对突发事件,我们该怎么做? 例如:跳山羊的教学,某学生跳山羊落地未站稳,趴在垫子上:

场景一:教师站在原地面露严肃表情,提高嗓门说:“你是怎么做的,一点也不认真!别人都没有摔倒,就你摔倒了。”

场景二:教师迅速扶起趴在垫子上的学生,用手轻轻摸着他的头说:“这次失败了没关系,但你很勇敢,下次注意动作要领,你一定能成功的。”

我们看到,同样的一件事,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得到不同的效果。场景一中的老师站在学生的对立立场,对学生讽剌、挖苦,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心里已经和老师对立起来,当众指出学生的缺点及失败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阻碍学生的健康成长。场景二中的老师站在学生的立场,做出关心、爱护的动作,说出的话和体贴的语言,让学生感到温暖。这样的做法并不代表教师对学生的失败、错误进行袒护、掩盖,而是把尊重、信任、理解留给学生,让学生从失败的尴尬中走出来,恢复师生之间的正常交流,还学生一份尊重、信任和理解。

可见,一句鼓励的话语是爱的传递和情感的动员,能给学生自信,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愿望;而兴趣正是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推动力。我们在教学中正是要抓住这样的一些非预设性的机会,给学生创造更多获得自信的机会,让他们的心中绽放对体育的兴趣之花。

我们曾对本校初中7—9年级22个班级、964人进行问卷调查,得到以下结果: 语言幽默有趣

和蔼可亲

充满激情

语言简练准确

语气抑扬顿挫

口头禅、土话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人数/比例 喜欢 848/88%

915/94.9% 925/96%

945/98%

819/84.9%

0 讨厌28/2.9%

19/2%

10/ 1%

0

38/3.9%

954/99% 无所谓88/9.1%

30/3.1%

29/3%

19/2%

107/11.1%

10/1% —————————————————————————————————————— 上表的问卷调查及平时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发挥语言应有的作用,使学生喜欢体育课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感悟到这一点,也享受着这一点所带给我们的乐趣。当然,我们要明白,要使课堂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引导、点拨学生的时候,应掌握一定的分寸和火候,把握好一个“度”。有一位哲学家如是说:我们所面对的世界是弥漫性的世界。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由于种种原因,都是错综复杂的。如果我们对这些人和事的认知、态度、情感都用具体的针对性的话语说出来,反而会由于具体和针对性太强而产生负面影响。

体育教学亦是如此。我们教师教学涉及的项目和练习手段是多层面的,我们的体育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学科,在很多的时候,不存在错与对之分。因此,体育教师不但要努力学习业务理论充实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文化水平和业务水平,更要多多注意自己的语言素养,自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我们的课堂语言更加精彩了,学生就会更加喜欢我们体育教师,喜爱上我们的体育课;体育也能更加深入学生之心,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绽放出体育兴趣之花,从而真正达到我们创导的终身体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体育语言》作者: 王惠生 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年12月出版

2、《浅析体育教师体态语言美在教学中的作用》作者:宾映梅《体育科技》2003年3期

3、《美育书简》作者:德国 席勒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4、《体态语言美浅说》作者: 邓振辉

让语言之花在记叙中悄然绽放 篇5

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一)积累课文中语言运用的范例

新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是学生读写的范例,是读写结合的体裁,是学习 、积累语言文字的例子。如学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课,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表达的方法,如课文的结构与题目,从整体到局部的写景方法,以及使用一系列动词准确描述活动过程等。

教师要结合典型课文的阅读教学,有目的地引领学生感知、揣摩文章语言运用的特点和作用,并在平常的习作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说明读书背书对于写出优美文章很有帮助。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鲁迅、朱自清、冰心、巴尔扎克等人的文章,指导学生学会摘抄、做札记,学会整理和归纳,并应用到写作中去。

二、培养学生的仿写能力

教师在鼓励学生写出新意时,不能忘记教会学生仿写。仿写是中学生写作训练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有效手段,因为模仿是创作的第一步。模仿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精选出范文百篇左右,细心研究,然后熟读成诵,玩味其中的节奏与气韵,最后再去模仿。

仿写可与阅读教学结合 。在学 《一面》 一课时,老师可对学生进行这样的仿写练习——“运用人物的各种描写方法对老师进行肖像描写”;又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文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 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学生以“不必说……也不必说……”的句式进行仿写。

叶圣陶说过:“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是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的历练的。”因此,仿写也坚持不懈,每天进行一两句话的仿写练习,并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最终也会达到文从字顺,准确地表情达意的效果。

三、丰富语法知识、加强手法运用

(一)学习语法知识

学生的语言要流畅生动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语法知识。学生连句子的成分不了解,怎能知道句子是否缺少成分;学生不知道词语的类型,又怎能知道词语是否搭配得当。教师应向学生讲解相关语法知识,结合课文中的例子、结合作文中的语句进行讲解, 实效更好。要让学生的语句优美,就必须让学生掌握修辞手法。学生只有明白何谓比喻、何谓夸张,才能加以运用。

(二)巧用修辞手法

巧用修辞手法,不仅能使语言生动,富有表现力,而且能使语言新鲜,诗意盎然。写作是一种富于个性化的艺术表演,创作主题通过语言运用来传情达意,且语言运用要富有新意,这就势必要求创造主体要打破常规思维,善于创造性的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对语言进行再创造,已形成具有独特个性化、艺术化的语言。如:

1、我从小跟着妈妈长大,我从妈妈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

2、小时候,我不识字,妈妈就是图书馆,我读着妈妈。

第一句是个平淡无味的句子,缺乏审美信息。第二句把妈妈比作图书馆、比作一本厚厚的书,对妈妈心存感激、无比崇敬的心情鄙视被淋淋尽致的表现出来了吗?这种超常的创新性的修辞无意是增强了语言的艺术表现力,是语言更加富有诗意和耐人寻味。在作文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突破成规,需求具有创新的修辞方式,使看似平常的语言情感饱满、意味深长。

如果说,以前我们的作文教学更多关注在“写什么”,那么,现在我们就应该逐步转移到艺术语言的“怎么写”上。主观上,强化学生的艺术语言写作意识;客观上,可以结合范文,训练运用多种运用修辞手法,并辅之以点评和辨析,使学生逐步掌握艺术语言写作的基本技法。

让德育之花在课堂中尽情绽放 篇6

[关键词]确定目标 树立榜样 创设情境 学科融合 寓教于乐 德育 陶冶情操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32

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同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又是提高道德素养的过程。”笔者在十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

一、深挖教材,确定目标,让德育之根植于沃土

新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切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处处关注学生的生活,并选编了大量的日常口语以及课堂用语。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钻研、深入挖掘,合理有效地利用每篇课文中的德育素材,做到思想性和知识性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形成自觉的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PEPBook7 Whats the date单元涉及很多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感恩节等,教材旨在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父母的爱是伟大无私的,父母非常辛苦地养育着我们,所以我们要尊敬和孝敬父母。又如,在教学PEPBook5 Unit4时,教师可以把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团结友爱的品质纳入课堂教学目标之中。这样,英语课堂就不仅仅是语言教学的责任田,更成为富含德育营养、充满无限生机的沃土。

二、以身作则,陶冶情操,让德育之苗茁壮生长

教师要热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热爱每一个学生,用师爱唤起学生对学习的爱、对生活的爱。同时,教师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用实际行动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更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用流利的口语、标准的语音去感染学生。如教师用标准的、原生态的日常口语来表达对学生的问候、关心和爱护,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英语,养成文明用语的行为习惯。

例如,当学生面临考试时,教师真心地说一句“Good luck!”,舒缓学生紧张的心情;在学生取得优异成绩后,教师说一句“Congratulations !”表示祝贺;无论何时何地遇到学生,教师应真诚地说一句“Good morning(afternoon). Nice to meet you ”,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学生在替同学收缴作业时,教师面带微笑地说一句“Thank you very much!”,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师的熏陶,变得礼貌大方、文质彬彬。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德育之茎枝繁叶茂

在具体的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具有非常大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征,合理利用实物投影、录音录像等多媒体设备及手工制作各种教学用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

由于道德的观念和知识以及各种社会规范都不是形象具体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应善于营造有趣、活泼的课堂氛围,创建生动有趣、切合教学内容的语言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之中。游戏是儿童特别喜爱的一种活动形式,课堂中引入游戏进行教学,既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又有助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四、学科融合,相互渗透,让德育之花尽情绽放

单纯的英语学习可能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兴趣,如果英语能与其他学科融合,不仅能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培养他们的观察、想象、审美、创新、合作等综合素质,更能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所学知识。

1.与数学课相结合

英语教学中有“Whats ten plus five?”““Whats the time?”“Its seven thirty-five”等有关认识时间、数字相加的知识,使学生在运用英语的过程中,既巩固了英语数词,发展了思维能力,又培养了认真细心以及珍惜时间的良好品德。

2.与音乐课相结合

英语教材中每单元都有Lets sing和Lets chant的内容,可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和节奏感很强的说唱活动中自然而然地受到德育的教育,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3.与多门学科相结合

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把英语和语文、品德与社会、美术等学科相结合,让学生在发展智力的同时,培养道德品质,让桃李之园因德育而变得花团锦簇。

五、开展活动,寓教于乐,让德育之树硕果累累

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能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应用。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组织教学,创建生动有趣的语言交际场景,并辅以丰富多彩的游戏和活动,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英语,使学生在每一节课的学习中都能学有所获,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提高道德水平。

例如,教学“How much is it?”时,教师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小的“超市”,让学生在买卖活动中学会礼貌用语。又如,在教学“Would you like…?”和“What would you like?”的句式时,教师可以设计“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创设家里来客人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形成有礼貌问候客人的习惯,学会与人交往。在具体的语言交际活动中,既使学生学会了语言,又提高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强烈的学习愿望的驱动下,在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引领下,学生学会了合作,懂得了分享,体验到了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让英语教学这棵大树结出累累硕果。

实践证明,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不仅可以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我相信,只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在教学进行有机的德育渗透,就能让德育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18让语言之花尽情绽放 篇7

无论是世界历史还是中国历史,都记录着人类的斗争史和生活史,当我们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遗迹遗事时,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各种情感。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深感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因为,现在的青少年问题重重,这些都与情感教育有关。因此,在学习川教版初中历史教材时,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1)深挖教材情感因素。我们的初中历史教材是按照一定社会与时代的要求编写的,往往伴随着人们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定会流露出相应情感,从而使得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教材内容蕴含着大量情感因素:国际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对公共事业的义务感和责任感,对同志、对人民的友谊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深挖教材中的这些情感因素,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我根据“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卢沟桥事变”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生个个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奋斗。(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历史教学中,我常常运用多媒体让那些陈旧的、过去的历史变为鲜活、具体的“现实”,因为,我们的学生对当时的那些事情一无所知,如果只靠教师的讲解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是运用多媒体则会让学生“看”到当时的情景。例如,在教学《中国古代文化》时,我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印刷术、指南针”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在声情并茂的画面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的辉煌,很好地激励了学生学生爱民族、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总之,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的历史教学应该将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结合教材内容,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做一个有理想、有志气的中国人,长大后为我们的祖国作贡献。我相信,在我们广大教师的努力下,我们的初中历史课堂一定会盛开情感教育之花,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成为有情感的人。

上一篇:攻辩小结 格式下一篇:杨雪峰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