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城镇化(推荐8篇)
当代中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障状况调查报告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物流S2010-1-48
吕芳梅)
摘要:城镇居民养老保障工作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逐步解决城镇无养老保障居民的老有所养问题。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0个档次,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截至2003年底,全国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人数为2247万人,月人均领取58元;当年全国各级政府财政支出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56亿元,其中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困难地区补助92亿元。中国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而使国家综合经济实力的增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经过多年探索建立起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将为中国社会保障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各种有利条件。关键词:城镇
居民
养老保险
1.城镇居民养老保障之养老保险
1.1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标准意义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实施范围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基本一致,2012年基本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镇居民养老保险。
1.2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构成。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0个档次,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
政府对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给予50%的补助。
地方人民政府应对参保人员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政府确定。对城镇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人民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
1.3 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使用途径
国家为每个参保人员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构成,支付终身。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为每人每月55元。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对于长期缴费的城镇居民,可适当加发基础养老金,提高和加发部分的资金由地方人民政府支出。
当代中国城镇居民养老保障状况调查报告
在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为满足不同参保人员的医疗需求,国家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减轻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普遍建立了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制度,其资金来源主要由个人或企业缴费,以解决超过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国家鼓励企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主要用于解决企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以外的医疗费用负担。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成本中列支。针对国家公务员及原享受公费医疗的事业单位人员,建立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国家逐步建立主要由政府投入支持的社会医疗救助制度,为特殊困难群体提供基本医疗保障。
中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还面临着诸多艰巨任务。今后,国家将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各类从业人员逐步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加强和完善医疗保险管理和服务,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为参保人员提供更好的服务。建立健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逐步减轻参保人员的个人负担,实现医疗保险制度的稳健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3.2 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缴费
基本医疗保险覆盖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和职工,包括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各种类型企业、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职工和退休人员。城镇灵活就业人员也可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资金来源主要为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医疗保险费: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为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个人缴费为本人工资的2%;退休人员个人不缴费。个人缴费全部划入个人账户,单位缴费按30%左右划入个人账户,其余70%左右建立统筹基金。
4.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一、当代中国城镇化发展依靠动员驱动
对城镇化推动因素的讨论见仁见智,人们依托各自知识背景提出解释。归结起来,主要有三类观点,分别是经济发展驱动论、制度供给驱动论、理性选择驱动论。
1. 经济发展驱动论
这种观点强调城镇化是经济发展演进过程,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原因被归纳为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投资拉动等。杜作锋认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换,进而推动城镇化;信息化促使市场体系演进,推动城镇体系升级。〔1〕周其仁认为,经济增长放缓后,融资条件趋向紧张,这使得以往积累的债务问题愈加突出,下一步城市化应从扩张转向紧凑型,在提高密度上做文章。〔2〕上述研究解释了经济发展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但市场失灵风险无法排除,且中国城镇化需在短期内解决多种复杂问题,单靠经济发展难以实现。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市场发育不充分,没有足够市场手段解决紧迫问题。
2. 制度供给驱动论
这种观点强调滞后的政策是阻碍城镇化的主要原因。辜胜阻认为,我国新型城镇化是涉及土地制度、公共服务体制、城市投融资体制、户籍和人口管理制度、房地产管理、财税体制、市县管理体制等多种改革的系统工程,需解决好人如何市民化、地怎样使用、钱从哪里来、空间如何布局、城市如何建设和管理、住房如何有效调节六个问题。〔3〕叶裕民认为,制度对城镇化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直接的,包括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城镇建设和投融资体制、市镇建设的有关法律制度。二是通过工业化而间接作用,包括民间资本积累与投资的激励机制、企业制度、投融资体制、财税制度。〔4〕上述研究为城镇化的动因提供了一种新解释,但制度执行离不开人的认识,动员依然在诸多政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规则与传统、规则与市场的适应和衔接仍有待增强。
3. 理性选择驱动论
这种观点从劳动力转移视角观察城镇化,把农民看作有充分自主选择能力的理性人,其观点受到理性主义影响。王竹林认为,农民是理性经济人,市民化行为是基于比较利益追求和市场选择的结果,主要取决于城市期望收益与务农收入的比较。〔5〕李强指出,我国城镇化必须重视人的需求,着力解决农民关心的就业、住房、农村土地、户籍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按照农民对中小城镇的期望,避免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地区,缩短迁徙距离。〔6〕不过,农民受到信息、知识、习俗等限制,不能做到完全理性选择,传统村社的人际关系也在相当程度上左右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向。
与上述研究不同,笔者认为,发生在当代中国的城镇化是依靠社会动员来推动的,有鲜明的动员特征。首先,当代中国城镇化问题复杂,只有社会动员才能高效解决。当下中国城镇化政策过程带有明显的动员色彩。其次,社会动员与当代中国城镇化对政府主导的要求高度契合。社会动员在明确目标、凝聚人心、鼓舞意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有机组成部分。第三,当代中国城镇化发展推动了社会动员不断演进。在市场经济和依法治国环境下,多了规范、人性、精准,更贴近时代特征和群众愿望。社会动员不仅是克服急难险重问题的有力做法,也是破解多重约束下常规政策目标的有效方式,是推动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
二、国际上的城镇化发展比较凸显了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动员特征
城镇化是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一个涵盖人口流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世界各国城镇化之路千差万别,有的自然发展而成,有的依靠政府推动实现。市场的盲目性,提醒我们要在城镇化过程中发挥好政府作用。政府主动作为、合理干预的城镇,在基础设施、空间布局、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等方面明显优于自然形成、放任发展的城镇。
1. 国际上城镇化发展的五种代表模式
综观世界各国,城镇化模式主要有五类,包括英德代表的西欧模式、美国代表的北美模式、日韩代表的东亚模式、前苏联代表的苏东模式、南亚和拉非国家代表的“南方”模式。
第一,西欧模式以英国、德国为代表,主要特点是政府调控、城乡同步,即在市场发挥主要作用的同时,政府积极做好调控,保持区域协调、城乡同步发展。英国在世界上最早实现城市化,城市化与工业化、人口流动同步进行。德国城镇化属于紧凑型发展,注重大中小城市协调,强调城乡统筹发展,注意加强市民对城市规划建设的参与。上述国家城镇化发展起步较早,很好结合了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的作用,实现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促进。第二,北美模式的代表是美国,主要特点是自由放任、低密度蔓延,城镇化由城市的“点”向区域的“面”延伸,城镇化过程中很少见到政府规划和调控。美国城市化兼具跳跃性和渐进性,在低密度蔓延过程中,基本实现了人口均衡分布和要素自由流动。该发展模式总体特点是都市蔓延和无序扩张,这与其自身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密不可分。城镇化过程过分依赖市场和需求,放任自由发展,引发经济、社会、环境等许多问题。第三,东亚模式的代表是日本、韩国,主要特点是出口导向、城乡交错发展。政府对城镇化发展给予大力引导和调控,属于政府主导的集中型发展。日本选择有潜力的城市和地区作为突破口,密集投资,促进快速发展。韩国注意加强城市规划,有步骤发展新城市与中小城市,加紧完善老城区和中小城市基础设施。东亚模式发展速度快,进城农民生活改善明显,土地适当集中,促进了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富裕,保持较低失业率和较公平收入分配。第四,苏东模式的代表是前苏联,主要特点是高度计划、城乡二元结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镇化发展依靠行政手段促进人口、技术、资金等要素集聚,促进了城市建设,也造成了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结构。城市建设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化建设与工业化建设同步开展、相互促进。国家推动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化发展,调动大量农民进城。在严格计划经济体制下,自上而下推进城镇化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城乡二元分割结构。第五,南方模式的代表是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和印度、孟加拉等南亚国家,许多非洲国家也属于这类发展模式,突出特点是工业相对落后、城市无序扩张,城镇化发展缺少产业支撑,没有规划引导,城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脱节,城市贫困人口数量庞大,城市建设水平低下。政府过分强调市场作用,却忽视了政府调控。
在上述模式中,北美模式、苏东模式、南方模式的警醒意义较大。中美的资源条件、社会制度、人口规模迥异,应注意控制城市“摊大饼”式发展,避免低密度无序扩张。与苏东模式不同,中国模式的社会动员广泛采用参与型动员方式,这也产生了演化轨迹的不同方向。〔7〕南方模式告诫我们在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同时,要注意城乡统筹,加快制度创新和政策供给,改善农民进城后的生活状况。
2. 中国城镇化的突出特点是动员驱动
尽管我国各地开展城镇化模式千差万别,但总体而言,特别是放在国际比较下看,都能归为“动员模式”,典型特点是以政府为主导,依托社会动员推动城镇化向着既定方向发展。这保证了我国城镇化持续、稳定、健康、高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传统乡村发生了传统与现代、封闭与开放、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交锋、交融,社会形态上呈现出工业社会、农业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层叠社会形态,城镇化率稳步提升。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首次超过50%,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这是中国社会的一个历史性变化,标志着我国由传统的乡土社会进入城市社会。到2015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6.1%,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基本形成。
3. 当代中国动员型城镇化三个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城镇化发展,描述了动员型城镇化政策走向的清楚脉络。从政策发展看,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是积极发展小城镇阶段。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生产力得到解放,人口流动加快,出现从农民向市民过渡阶段的农民工群体,为吸纳更多农民进城,中央强调发展小城镇。1978年第三次全国城市工作会提出“控制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方针。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发展小集镇。1998年,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对十多年探索给予充分肯定。二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阶段。随着经济进发展,小城镇与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更为有利。为此,中央提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方略。继1999年中央首次使用城镇化一词后,次年国务院提出了实施城镇化战略。十五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2002年十六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治国方略。2007年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内涵,强调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强化了对大城市和城市群的认识。三是新型城镇化阶段。随着城镇化发展,发展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成为人们的共识。新型城镇化,一方面引导农民有序流入城市,另一方面着力解决好农民进城后的户籍、养老、就业、社保等一系列社会保障问题。2012年十八大提出推进新型城镇化。2013年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发展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次年公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强调统筹三大结构、三大环节、三大动力、三大布局、三大主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城市工作格局。
三、推进城镇化需多措并举增强社会动员力
中国城镇化在人口、区域、城乡多个反差条件下进行,任务艰巨复杂。如何让城镇化、城市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人,是推进我国现代化的最大挑战。由于当代城镇化以社会动员为主要推动力,动员能力强弱对城镇化影响深远。鉴此,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社会动员力建设。
第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政府执行力。城镇化不仅实现经济文化的升级,也是政府公共治理升级的过程。未来中国的城镇化必然要求政府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产品,提高执政能力,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鉴此,建议进一步健全党员干部教育培养机制、约束激励机制、选拔考核机制、监督问责机制,积极营造基层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第二,改进乡村治理模式,鼓励农民政治参与。改革基层政府体制,把社区与基层政府连接起来,一方面保证国家权力在基层社会的实现,另一方面拓展基层社会空间,构建适应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所需的乡村治理模式,处理好政府治权、村干部和农民的关系,建设参与型、开放型、解制型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增加政策协商,促进农民政治参与和积极合作。第三,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城镇化发展不仅需要考虑流出农村的居民如何在城市长久定居下来,还要考虑不愿离开农村的居民如何能够更好得生活下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求在城镇化过程中构建包容的利益分配机制,赋予农民充分的有保障的财产权利,不断将存量资产转化为资本收入。大力发展与农村人力资本结构相匹配的主导产业,让农民持续获得稳定收入。第四,关注进城农民生活,回应社会心理需求。进城农民与家乡渐行渐远,脱离了乡风民俗监督和基层组织管理,进入陌生环境,处于社会学意义上的“匿名状态”,容易产生失范行为。家庭因素在农民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家庭的内部弹性为农民融入新环境提供了更多可能。因此,必须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家庭迁移和融入的社会网络和社会环境,连通以家庭为纽带的城乡社会网络。第五,增加公共政策供给,减少制度性条件约束。农民市民化是职业转化、地域转移、身份转变、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转变等“多位一体”目标实现过程。当前,我国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有利于农民市民化的制度条件供给不足,加之进城农民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短缺,其市民化容易陷入拉力不足困境。因此,亟待通过稳定而有效的政策供给,保障农村进城人口市民化健康发展。
四、小结
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城镇化是一个漫长历史过程,城镇化发展能够引发消费需求、带动投资增长、推动经济发展。城镇化深刻改变了8亿多中国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描绘出一幅史上罕见的宏大人口迁移图景。未来,仍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将完成市民化的身份转变,实现跨越行政区界限的协作与融合,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升级。
当代中国的城镇化,既不是单纯的农民进城问题,也不是纯粹的城市发展问题,而是伴随着现代化过程的城乡要素均衡化过程,是打破阻碍社会资源正常流动的生产力解放过程。这是一个城乡转型的问题,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人口以及空间结构等各方面的综合性、整体性、全方位的转型过程。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我国城镇化发展以动员驱动的优势,通过不断增强社会动员能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综合解决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在完成城镇化发展的同时,实现我国社会迈向现代化的历史性飞跃。
摘要:城镇化是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文明向农村传播扩散的历史过程,与工业化伴随伴生。各国城镇化道路多种多样,如英德代表的西欧模式、美国代表的北美模式、日韩代表的东亚模式、前苏联代表的苏东模式、印非代表的南方模式等。与他们不同,当代中国城镇化的突出特征是动员驱动。改革开放以后,限制人口流动的条件相继放松,城镇、区域、民族、行业等不均衡促进了城镇化快速发展。尽管各地推动城镇化的具体路径有所不同,但总体动员特点鲜明,即以政府为主导,依托社会动员推动城镇化向既定方向发展。
关键词:社会动员,城镇化,动员驱动,动员型城镇化
参考文献
[1]杜作锋.信息化推动的城市化[J].社会科学研究,2001,(04).
[2]周其仁.城市化下一程要“加密”[J].中国房地产业,2015,(05).
[3]辜胜阻,李洪斌,曹誉波.新型城镇化改革的原则与路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城镇化新政[J].江海学刊,2014,(01).
[4]叶裕民.中国城市化的制度障碍与制度创新[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05).
[5]王竹林.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6]李强.主动城镇化与被动城镇化[J].西北师大学报,2013,(06).
我与乡亲们一道吃了一年的苦,终见些成效,因为上了规模,上了科学的轨道。本人还被评为地市级科技扶贫先进个人哩。然而,我不仅不因这个成绩感到自豪,反而深感愧疚,当时有一特殊的经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因为久久忘怀不了!
阿兰家养了一头土母猪,健壮,每次都能产10头以上小猪,且每次都长势很好。
我代表公家,要求她改变传统的饲养方法,以达县里科学传播之功效。
说了一番道理,费了好多口舌,加之阿兰是相信科学,相信公家的。她在我的指导下,将大稻草猪圈改成水泥猪栏,将大盆喂食或散地喂食改成槽沟喂食。
这样一改,确实美观,也很卫生。并且,改后将原来的大猪圈分割成两个,一个小猪的活动圈。小猪在另一边猪栏吃奶,不能进入母猪的那个栏,以免打扰其母休息,既卫生又安全。真是科学设计!
科学性显而易见。如此一改,看上去很是进步,县领导来视察一番,领导大加赞赏,说我年轻有为啊。
可是过了几天,食槽里总有吃不完的食,难道是食量放多了吗,问阿兰,阿兰说,比之前大盆喟的时候少放了些,之前还多都吃得干干净净。或许是猪生病,喂口不好了吧。我给其进行观,测,摸,感一番,却没发现任何病状。
为了不继续浪费,叫阿兰下餐少投些食。
可是少投食后,仍旧会剩。
这到底是何道理哩?没道理啊。
我就连续几天蹲在母猪旁观察,观察,观察,再观察!
终于看出眉目了。原来,母猪的嘴巴的上颚长得很长,在吃食时,被槽沟的壁顶住了,吃食起来十分艰难。
将发现告诉阿兰,迅速改造食槽。
后来有了好转。
可是,过了个把月,母猪的食量还是在减,也观察不出什么病症。
这到底又是何道理呢。
我又蹲在旁边观察几天,但看不出什么端详。
我就转到那些比较顽固的仍旧是土法饲养母猪的人家去进行观察。
土法养的母猪都有一个特点,母猪总喜欢在泥圈里用嘴巴去拱泥,拱啊拱啊,总拱个不停。没有哪一天不拱的,要是哪天不拱了就是有病了。
要是哪天不让她拱了呢?这下灵感来了。
要是没能让她拱泥了,她可能。。。。。。。。
真是不可思议。拱泥是她的生活,拱泥是她的体育煅练方式,拱泥是她的传统文化。
如此被启示后,速叫阿兰将母猪放回到大泥猪圈里试试。
一试,真就如此,她急不可柰的拱了起来,拱啊拱的,拱得她相当开心,拱得她汗流夹背,吃起食来格外有味,食量也迅速大增。
真是不可思议。
10个月后,她快产仔了,变安静多了,不爱拱泥了。
我叫阿兰将其送回科学水泥猪栏中,并让母猪进入设计好的产床中。产床是用木板隔离出来的一小屋,分上下层,母猪住上层,中间用钢筋隔开,这样母猪排出的屎尿都落入下层,便于冲洗,很卫生很舒适。
可是,临产前一天,她不断地在里面徘徊,其叫声也不正常,发出一种恐惧的声音。
仔细一看,她的脚趾很艰难地的踩在钢筋上,小心亦亦,怕是不小心被钢筋夹着。
到了次日,本是产期,但她仍旧是那么的焦虑徘徊,未见其伏床待产。
我叫阿兰将她送回大泥猪圈,放些稻草。
一放进去,只见母猪急不可奈地用嘴叼着稻草,象是鸟做窝一样,一会功夫,有一块地方被铺成了厚厚稻床,她急忙席之而卧,很快地小猪从屁股里出来了。
真是奇迹啊。
这下我懂了,她是为小猪建设一个安乐窝,否则,她不放心将其子女带来这个世界!
这何尝不是她的情感表达,何尝又不是她的传统文化。
猪的传统文化。
人类真是自作聪明,我真是自作聪明。因为土猪还要土法养。
这些事情,我没有告诉任何人,一直埋在心里,因为被领导表扬的功劳都被事实给否定了啊。
一直默默地放在心底,直到今年回去过年,见到同村人被城镇化后的伟大改革景象才又让我想起了那种情景。
村民们围在一起打麻将,家家户户象是钱花不完,但是又很操心没钱花。
没人想去种地,一是种地没意思,二是地都被规化了去。
人们有地不愿耕,但又怕到时没地可耕了怎么办。
人们的谈吐也好象是在显摆,总说猪肉不好吃了,牛肉不好吃了,。。。。。。吃什么都没味了。好象真是太富裕了。
除了看电视就是打麻将。以前的那种年宵过后开始农忙的现象都没有了,农忙现象没有了,人都变懒散了,有工打的还好,回去打工,没工打的,不知道要干什么。
没事干,但眼里总显不踏实。
农村农耕的繁荣景象再也找不到了,这种农耕文化再也找不到了,甚至90后都没一个会耕田的人了。
农民不是被城镇化了吗,不是洗脚上岸了吗。
政府一直都想实现近4亿农民脱离脸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海,脑离了苦海了,怎更焦虑了呢,日子更不踏实了呢。
“土猪还得土法养”的景象又不断地漂浮在脑海。。。。。。
(广东省东莞市凤岗镇天堂围西旺工业区新合科技公司)
(一)抓创先争优和两转一建活动,转变干部作风
把两转主题活动与群众工作站建设结合起来,从乡机关及部门抽调27名,和县直机关单位派驻的7名,共34名党员干部在全乡17个行政村设立了群众工作站。活动开展以来,各站员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所驻村走访调研、体察民情,排查矛盾和问题,并把感情、资金、技术带到基层,帮助所驻村解决实际问题。腊元村积极带动群众种植烤烟500亩,解决矛盾纠纷8个,为民兴办实事3件;乡农业站长罗从军,作为茶花村群众工作站的一名站员,天天坚持在基层工作一线,与群众打成一片,积极发动他们种植双季稻,该村共落实双季稻种植面积300亩。通过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干部的宗旨意识进一步增强,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树立了干部的良好形象。
(二)抓乡村两级换届,夯实执政基础
今年是村支部、村委会换届选举之年,根据上级安排,今年4月中旬以来,我们精心组织全乡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工作。截至6月底,我乡村支部和村委会换届全面完成,我们严格贯彻执行村党支部侯选人的推选 七选七不选的标准及村民委员会侯选人的推选五选十不选的标准,乡里加强了对侯选人资格审查,严把侯选人入口关,认真执行村党支部换届两推一选和村民委员会换届海推海选模式,通过依法民主、公开选举,把一批政治素质好、廉洁奉公、年富力强、能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优秀党员群众选进村支两委班子,配强了村级班子,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抓制度建设和学习型机关创建,营造良好氛围
以创建学习型机关和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完善领导干部学习机制,围绕建设中国旅游强县,认真开展了学旅游、懂旅游、办旅游、护旅游学习和讨论活动,深入开展一人学一技活动,培植先进典型,努力提高机关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引领农民发家致富的能力。实行机关干部工作下移与村干部互教互学机制,利用乡村干部的优势互补形成了机关干部和村干部学教互动的良好格局。
实行两片两线管理模式,实行片(线)长负责制,把各项工作分解到片,落实到岗,明确到人。各片、各线实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干部年终待遇直接挂钩,以此激励干部开拓创新、务实工作。对全乡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责任分解,每项工作都明确了责任人和责任领导,使人人头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担子。强化村干部教育培训,乡里制订出台了《_乡村干部管理办法》,强化了村干部规范化管理。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和工作制度,做到了用制度管事管人。由于制度完善,责任明确,干部思想作风明显好转,机关效能建设得到进一步提高,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二、重建设,兴农业,壮大产业助发展
(一)重点项目建设全面铺开
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重点加大安全饮水、农田水利、烟基工程、道路交通等方面项目的争取和实施。_年冬开工的石井现代烟草农业示范片项目总投资500余万元,现已全面完工。在6月底,该工程作为示范工程代表全市接受省里验收并顺利通过。207国道改造于_年初动工,现在各项设施建设已全面完成。以207国道改造为契机,投入资金60余万元,在巡江村实施乡村同治建设,将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进行了巡江街道改造工程,完成了2116米下水道建设工程,把8.5米宽的道路扩宽到10米。柳山、中星、龙宫、老屋、石井、柘田等6个村的安全饮水工程已经立项,目前正在进行勘查设计、群众集资等前期工作。乡动物防疫站站房建设已破土动工;腊元村投资500万元,年出栏牲猪10000头的高标准养殖场通过了可行性研究报告,即将动工兴建;顺利完成了天宝锑矿的续约生产。
为民办实事取得重大进展,以甘井、花田、腊元三个村为中心的新能源建设示范点现已完成沼气池建设80口;长铺养殖场建立的60立方的沼气池,产生的沼气除自用外,还可以供周边村的群众使用。25户新建,10户维修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已顺利完成,通过验收并完善了建房户资料,危房改造资金已通过打卡方式发放到建房户手中,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温暖。乡邮政所已动工建设;乡文化站建设即将竣工;_中心小学合格制学校建设的征地拆迁已完成调查摸底、勘查测量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农业产业全面提升
(三)三防一减全面落实
切实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完善了各山塘水库的渡汛计划和抢险应急预案,建立了严格的防汛值班制度,加大对病险水库、山塘、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与除险,今年7月、8月连续受高温少雨气候影响,我乡农作物因旱灾范围广,面积多,面临异常严峻的抗旱形势。为使群众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我们要求全体干部坚守在抗旱一线,做到一日一记录,一日一汇报,并积极与保险公司联系,争取农业保险理赔。致力抓好动物防疫工作,乡党委、政府创新工作思路,在县召开动员会议前就专题召开了乡、村干部和部门负责人、防疫员会议,集中对乡、村两级防疫员进行了一次培训,与各村干部、驻村干部、防疫员分别签订了责任状,责任到人,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投入专项工作经费,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全年,全乡动物防疫严格按照六个不漏的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全面完成了免疫接种任务。另外,我乡坚持以防为主做好森林防火工作,加大了惠农政策宣传和农民减负力度。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提出了“中国梦”的说法。就在一天前,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会见会见世界银行官员时说:“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他尤其强调,这有利于中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新型城镇化的设想是多样的,各种流派和观点各有侧重、有些甚至是互相排斥的,但无论怎样,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离不开“创新、和谐、公平、自由”等词汇。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归根到底是人的城镇化,其能否托起“中国梦”,关键取决于能否深层次地理清和解决好以下六个问题,这些也是新型城镇化的深层路径内涵:
第一,从硬件环境建设到软件政策创新与提升的变迁
新型城镇化到底包含什么?仅仅是城市基础设施加强和城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这些硬件建设?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是旧式城镇化的升级版和“鬼城”的初级版。毫无疑问,新型城镇化还包括其他重要内容:经济、人口和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协调发展,最终形成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可以想象,新型城镇化的铺开将带来史上最大最广泛的政策创新时期。
在打破城乡两元方面,新型城镇化必然要逐步完成:首先是城乡空间一体化;其次是城乡市场和产业结构一体化;最后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这三个阶段。农村政策创新方面着重体现在与城市的全要素对接: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城乡规划统一化、机制体制的一体化等。
从合并乡镇,到扩权强镇,再到撤镇设市,包括浙江在内的不少地区一直在探索小城市发展的思路,试图找到镇域城镇化发展模式的路径。政策创新一直在探索,未来的趋势应该是将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城市发展成为城市群,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中西部地区县城和重要边境口岸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数据显示,全国20多个城市群、18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1万多个城镇的建设发展都将与新型城镇化关联。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现行的土地和户籍管理制度是两个主要的障碍。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应协调联动,户籍上,让农民工就地市民化并和城市市民享受同样的社会保障体系;土地上,提高农村征地补偿达到同级城市的参考标准,逐步实现城乡土地同权同价。在新型城镇化下,应该重新反省已有的土地财政政策的种种弊端,要把财政体制改革的突破口放在土地财政改革上,着眼点就是让土地的成本大幅下降,让城市土地真正成为外来人口落户的载体,使其安居乐业,只有这样,城市发展才能享受中国人力资源的巨大红利,抑制“刘易斯拐点”的过早到来。没有土地财政的改革,新型城镇化过程就会被牵绊并止步不前。
第二,从身份天壤之别到幸福以人为本的体现
未来,新一届政府的思路可能不仅包含新型城镇化,还有民生幸福的概念,而城镇化的最终目的必然是以人为本,以注重和提高人的发展和幸福感知为诉求,这是相辅相成的。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中国的城镇化发展中有太多的反其道行之的现象,如在城市中,年轻人的就业和创业环境恶劣,“官二代”、“富二代”这些名词凸显出社会公平竞争的问题严峻,这足以说明平等公平透明的环境是何等重要,如果年轻人没有上升的通道,必然引发不公,激发社会矛盾。
包括个人所得税在内,目前的很多政策是打击踏踏实实干活的白领和农民工,相当一部分年轻人成为了现行土地财政政策为源头导致的“房奴”、拍卖车牌制度导致的“车奴”和各类消费型银行贷款的“银奴”,这些人成为了中国最先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一群人。
大量找工作的异地大学毕业生涌入京、津、沪、深等机会较多的城市寻找工作,使当地劳动力市场形成供远远大于求的态势,竞相压价导致人力资源回报大幅降低,较低的工资回报和较高的生活成本最终导致部分白领逃离这些全国中心城市,返回家乡工作。
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难题也在长期困扰着城市,尤其是长期奉行独生子女政策和社会化养老产业幼稚的情况下,必然使城市和家庭的负担加重,衰减城市发展的活力。另外,城市贫富区域自然分割所导致的“城中村”、棚户区的脏乱差与市中心高档社区的优美环境的反差,折射出的恰恰是城市中财富分配不均带来的城市空间差异。
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也是一个棘手问题。2011年外出农民工超过2.5亿人,约六成是长期在城市生活的新一代农民工,他们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却在各类权益和保障上被视为都市另类而被城市拒之门外,成为“城市游牧一族”。同时,他们远在外地的留守子女儿童在教育和成长上面临失管、失教和心理失衡问题。
城市里的白领越来越成为“垮掉的一代”,城市里的第一代农民工则成为是被牺牲掉的一代。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到破解,将决定其最终的成败得失。第三,从分裂的城乡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城市使生活美好和幸福。在城市中,人的幸福感一般来说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社会服务业的发达与否,服务业越是发达,人的幸福感越是高;另一个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形成与否,如果社会形成了主流价值观,那么各阶层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上的冲撞就会越少,显然幸福感就越大,但是从这一点上来看,中国分裂的农民或农民工与城市的市民,即“农村中国”与“都市中国”这两型社会之间显然带有强烈的对峙、隔着深深的鸿沟和难以融合的价值观差异。
农村精英流失造成“农村失语”问题。长久以来农村积贫积弱的现实,使农村出生的大量精英最终离开农村,人才的匮乏使农村失去了与城市比肩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使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等产业止步不前,这必然导致农村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弱势地区,加重了“农村失语”问题,部分农民遭受到特权阶层的侵害后,缺乏基本的表达申诉能力和法律援助渠道,最终造成群体性事件。在现实情况下,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如何保证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观点得到表达,如何平衡好城镇的观点与三农观点,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农民的土地不能随意变成资产流转,造成农民在农村必须依附土地并靠劳力生存,而传统城镇化过程中,用城市人单方面的观点来规划和发展农村,难免忽视农村特色和农民习俗,用很低的补偿金把农民“赶上楼”,损害农民的利益,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圈地运动”,是另一种版本的“劫贫济富”,新型城镇化如何避免陷入这样的逻辑将需要实践来检验。第四,从消耗型城市化要素供给方式到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式的实践
这里面涉及一大堆的问题:新型城镇化由谁来主导以及如何主导?依然是之前惯用的强势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和融资平台双箭齐发的主导模式?是否仍然是新一轮的基础设施投资热潮和GDP崇拜泛滥最终造成城市资源供给的不可持续?以前是造地运动,现在换成造城运动吗?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角色是无形的手还是“到处乱摸的手”?
新型城镇化必将更关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甚至从某种角度来说,新型城镇化就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公约子集。中国传统城市发展的三大动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工业化——工业反哺农业和区域一体化——周边借势与融合,未来将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嫁接,由新型城镇化来换档提速和版本升级。新型城镇化需要找到城市发展的长期动力和城市发展的核心能力,在该城市发展所处的阶段背景下同时关注城市的发展水平、持续水平和资源能力的协调水平三大维度,从而指导城市的决策者建设新型城镇。
第五,从产业粗放模式到“产城融合”模式的升级
新型城镇化必然涉及城市产业的发展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而中国大大小小的各类城镇势必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走向“产城融合”的新阶段。从早期成本效率为追求的工业集中阶段,到目前竞争优势为追求的产业集聚阶段,再到未来创新驱动为追求的新城区新社区阶段,是“产城融合”的标准路线图。基于此,该路线图也指出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未来城市应更注重以下一些要素的提升,包括市场规范、人文特色、生产性服务业和企业家群体等这些关乎城市根植性优势与区域创新优势的软性指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往往难以复制并有可能形成各个城市的差异化发展能力。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新型的城镇发展需要培育自身独特的核心能力,从而形成真正的长期发展驱动力,仅仅靠短期投资热潮和GDP崇拜是无法达成的。
第六,从粗放型社会管制到高效性社会治理的提升
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对城市的公共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首先是爆发公共安全和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概率在加大,其次是外来人口激增带来社会保障和治理压力在加大,新型城镇化或许将倒逼政府对城市的公共管理从当前的粗放型社会管制提升到未来的高效性社会治理阶段。
一、填空题
1、诗歌默写(10首)郑愁予《错误》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郑愁予《如雾起时》
我从海上来,带回航海的二十二颗星 你问我航海的事儿,我仰天笑了„„ 如雾起时,敲叮叮的耳环在浓密的发丛找航路;用最细最细的嘘息,吹开睫毛引灯塔的光 赤道是一痕润红的线,你笑时不见 子午线是一串暗蓝的珍珠
当你思念时即为时间的分隔而滴落 我从海上来,你有海上的珍奇太多了„„ 迎人的编贝,嗔人的晚云
和使我不敢轻易近航的珊瑚的礁区 余光中《乡愁》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等你在雨中》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内,在时间之外,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
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食指《相信未来》前三节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穷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通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1968年12月20日 北岛《回答》前四节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前,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舒婷《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海子《月光》
不要说死亡的烛光何须倾倒 生命依然生长在忧愁的河水上 月光照着月光月光普照 今夜美丽的月光合在一起流淌 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作品、出版时间、人物(20空-20分)A、诗歌方面
郭小川(1919-1976)《致大海》《望星空》(1959、4、10,为人民大会堂落成而作)《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一个和八个》《甘蔗林青纱帐》《向困难进军》 贺敬之(1924-)一是抒情短诗:《桂林山水诗》《回延安》;
二是政治抒情诗《放声歌唱》《十年歌颂》《雷锋之歌》
海子(1964-1989)《亚洲铜》《秋》《答复》《春天,十个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月光》 韩东《有关大雁塔》《你的手》 北岛(1949-)《无题》《回答》《古寺》
舒婷(1952-)《这也是一切》《馈赠》《四月的黄昏》《致橡树》《神女峰》《双桅船》《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顾城(1956-1993)《远和近》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
时很近。
《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弧线》鸟儿在疾风中,迅速转向,少年去捡拾,一枚分币,葡萄腾因幻想,而延伸的触须,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脊背。
《生命幻想曲》(15岁)《墓床》《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B、小说方面(主要作家、主要作品、主要人物---红色经典、80年代、90年代)a、建国后的相关作品
问题小说:(社会转折)萧也牧《我们夫妇之间》(1951年出版)内容概要:知识分子丈夫和农民妻子进城后的矛盾和和解的过程。
战地爱情:路翎《洼地上的战役》(1951年出版)内容概要:志愿军战士王应洪与朝鲜姑娘金圣姬无法实现的爱情。
干预现实小说:王蒙《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957、5、8)(原名:组织部来了个年轻)内容概要:小学教师林震调到组织部不适应组织部环境,作品塑造了林震鲁莽、热情而幼稚的性格;副部长刘世吾的能力才干高,但冷漠的性格缺陷;工长建党组组长韩常新官僚主义“比领导干部还像领导干部 ”的形象。
爱情题材:宗璞《红豆》(1957年出版)内容概要:作品通过大学生江枚和齐虹的爱情悲剧,讲诉的事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知识分子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故事。b、革命历史题材(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杜鹏程《保卫延安》1954年6月出版,内容概要:以1947、3-9月延安包围战为背景,我军一个英雄连所参加的青化砭、蟠龙镇、榆林、沙家店等战役为主线,连长周大勇的英雄事迹为中心,塑造了当地文学中最早的政工部形象团政委李诚的事迹。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1962年出版,内容概要: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战争为主要内容,它的基本情节以“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内的敌我斗争为中心,交错地展开了我地下党领导的城市的地下斗争、学生运动、工人运动、狱中斗争以及华蓥山区的武装斗争,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歌颂了革命者在酷刑考验下的坚贞节操,塑造了许云峰(许建业)、江姐(江竹筠)、成岗(陈然)、刘思扬(刘国志)、余新江(余祖胜)等众多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革命英雄形象,深刻展示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光辉。
吴强《红日》1957年出版,内容概要:以陈毅、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全歼整编74师的史实为依据。以儒将沈振新的挫折到胜利的战斗历程(涟水、莱芜、孟良崮)为主线。同时塑造了敌军张灵甫的骄横狂横刚烈沉着干练。
梁斌《红旗谱》1957年版,内容概要:三代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在20世纪前半期的历史中,朱、严两家三代农民一不同的方式与地主冯老兰两代人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第一代农民朱老巩为了捍卫锁井镇的48亩公田与地主冯老兰发生冲突,失败后吐血身亡。第二代农民朱老巩的儿子朱老忠被迫远走他乡,若干年后回乡复仇。二代和江涛、运涛、大贵、二贵等第三代结识了共产党,在共产党的教育下,两代人一起成长为光荣的无产阶级战士。
杨沫《青春之歌》1958年出版,内容概要: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塑造了一个从追求个性解放到献身社会解放的青年知识分子林道静的形象。经历三段爱情,也可以说是革命,第一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余永泽;第二个理论马克思主义者:卢嘉川;第三个中国化的共产党人:江华。c、通俗题材小说
曲波《林海雪原》1957年出版,是革命英雄传奇小说,内容概要:1946年,内战在东北一触即发,同年冬天,东北民主联军一支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儒将)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的过程。着重描写侦察英雄杨子荣(豪侠)与威虎山座山雕匪帮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佳人、战士白茹的形象,及男匪许大马棒和女匪蝴蝶迷的形象。d、农村题材小说
柳青《创业史》1960年出版,内容概要:陕西渭南地区下堡乡“蛤蟆滩”的农民梁三老汉和养子梁生宝两代人创业观念上的冲突和变迁,以及土地改革到农业合作化转变的艰难历程。e、80年代的少说
伤痕文学:刘心武《班主任》1977年出版,班主任张石俊,不良少年宋宝绮,团支书谢惠敏
卢新华《伤痕》1978、8、11信奉革命真理的女孩晓华和与有历史问题的母亲
反思文学:张贤亮《绿化树》1984年出版,张永麟与马缨花;《男人的一半是女人》2000年出版
王蒙《蝴蝶》高级干部张思远,初恋秋文,第一任妻子海文,第二任妻子美兰《春之声》《杂色》《海的梦》《相见时难》《布礼》
改革文学:蒋子龙(1941-)《机电局长的一天》(1976、1人民文学)《乔长长上任记》(1979年人民文学)厂长乔光朴
路遥(1949-)《平凡的世界》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对苦难的人生态度《人生》(发表于1982年)高中生高加林、农村姑娘刘巧珍、城市姑娘黄亚萍 高晓松《陈奂生上城》《李大顺造屋》
知青文学:梁晓声《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张抗抗《无法抚慰的岁月》 张承志《北方的河》《十月》
寻根问学:韩少功《爸爸爸》主人公丙崽
阿城《棋王》 莫言《红高粱》高密先人余占鳌、戴凤莲 《透明的红萝卜》 汪曾棋《受戒》《大淖记事》《异秉》《职业》
先锋小说:孙甘露《信使之函》马原《虚构》残雪《山上的小屋》
余华《现实一种》《十八岁出门远行》
新写实小说:刘恒《狗日的粮食》杨天宽和妻子瘿袋
《伏羲伏羲》
池莉《烦恼人生》 方方《风景》刘震云《一地鸡毛》
f、90年代的小说
陈忠实《白鹿原》贾平凹《废都》 王朔《动物凶猛》 王小波《黄金时代》《青铜时代》 韩少功《马桥词典》 林白《一个人的战争》 陈染《私人生活》 阎连科《年月日》《日光流年》 毕飞宇《青衣》《玉米》
C、话剧
老舍《茶馆》 田汉《关汉卿》 高行健《车站》《绝对信号》
样板戏:(首批)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海港》《沙家浜》《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D、散文:
刘白羽(1916-2005)《日出》《长江三日》《红玛瑙集》 杨朔《香山红叶》《雪浪花》《茶花赋》《荔枝蜜》
秦牧《土地》《社稷坛抒情》《古战场春晓》《花城》《艺海拾贝》 余秋雨《文化苦旅》
二、名词解释or解答
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5月2日-5月23日中国共产党党中央在延安召开的文艺座谈会,毛泽东主持并发表讲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讲话的目的:文学的社会政治效用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讲话内容:一核心问题:“文艺为什么人服务”以及“如何服务”;二服务对象:工农兵和小资产阶级;三文学的性质:政治第一,艺术第二,艺术服从于政治;四如何服务:文学创作的源流:人民生活是文学艺术唯一的源泉;普及与提高,主要是普及;歌颂与暴露;知识分子要思想改造,因为工人农民更干净,思想改造必须与工农兵结合。讲话的影响:一是该讲话是马克思文艺理论中国化的产物,是共产党指定文艺政策的权威性方针。建国后它所代表的实用主义的工农兵文艺路线逐渐取代了五四新文学的启蒙传统。二是强调生活对于文艺创作的重要性,创作了一大批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具有民族形式,为群喜闻乐见的产品。三是讲话具有时代、地域的局限性。工农兵文艺缺乏开放性和丰富性。时间讲话精神的作品: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
第一次文代会:1949年7月2日-19日,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毛泽东到会讲话,郭沫若做了报告总结。大会通过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章程,成立了全国文艺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选取郭沫若为主席。第一次文代会是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会议。大会把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作为新文艺的基本方针,号召文艺工作者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五六十年代中心作家的文化性格:(文化程度,地域)中心作家指解放区和四五十年代之交开始写作的作家群。
一是作家出身的地域和重心转变:地域由东南到西北、中原;重心由重视知识分子和才情的城市到重视作家经验和工农兵农村经验、生活的农村。
二是文学观念的转变:文学位置有文学独立到革命事业;作品基调由悖谬复杂到简单乐观。三是文化素养内忧外患,一本书主义:内忧指中心作家自身学历不高,素养低,文学写作上的准备不足,思想和艺术借鉴的范围狭窄。外患指写作上传统性的那些“难题”。
四是收入来源:稿费加工资。
五是作家地位较高,是政治职务,文学机构行政化。六七十年代: 杨朔的散文特点:
一是情景结合,诗意盎然。好的散文就是一首诗。二是讴歌时代,赞美人民。
三是“开头设悬念,卒章显其志”,园林风格的行文模式。如:雪浪花-渔民老泰山-老泰山是时代大浪潮中的一朵浪花,正在勤勤恳恳塑造着人民的江山。局限:一是景志结合,升华主题,牵强附会。二是斧凿痕迹太重,缺少平淡自然的风韵。三是主题结构雷同而单一。
中国版画曾因具有印刷功能而能够普及到社会各阶层,一度成为大众文化。如中国版画的雏形汉画像砖和唐代版画主要起到传扬教义的作用。宋明时期,以木刻版画作的插图大量出现在当时出版的书籍中,具有插图功能。后来明清小说戏曲的插图、民间年画、笺谱等,都是由刻印工人复制画在纸绢上的作品,称为复制版画。从历史的角度看,版画一直处于边缘状态,从装饰的功能发展为图解的功能,都只是附属性的,是大众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20世纪,鲁迅提倡新兴版画,版画不再是印刷工具,而成为一种思想的武器以独立的艺术形态表达作者的思想,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强化了为政治服务的工具化功能。50年代后,版画的功能趋于广泛,花卉、动物、静物题材增多,制作手段也由原来单一的木版油印扩展为水印、石版、铜版等,版画艺术本体获得了发展,形式风格多样化了,版画家的个人风格也更加鲜明。同时,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传媒的发达,使版画的印刷功能及传播性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从而导致版画进一步走向纯艺术,它的印刷功能由此仅仅体现在学院版画创作中对其印制技术的精益求精上。从积极的方面说,这进一步拓展了版画的本体语言,使版画更加精致化;但从消极的角度来认识,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当代版画创作主体性的缺失,主体意识的淡化。
当代艺术家在城市化思潮的影响下开始表现城市生活,关注个人体验与艺术前卫性的探索。艺术更多的显现出独立性与文化的批判性。当代艺术开始出现由历史的图像功能转向图像的历史功能。如何更有针对性的贴近中国社会,提出更具中国自身特点的问题,使一般的文化问题与具体的社会问题得到更有效的统一成为当代艺术急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当代版画并未与时俱进,并未与当代艺术的大趋势相一致。作品依然在传统模式中徘徊,缺乏人文主义的价值和社会现实的省思。加之艺术的商品化、艺术生产的专业化,使艺术家“为艺术而艺术”,当代版画主体精神的缺失,使得艺术作品的文化意义丧失,直接导致了当代版画艺术的学术水准失调。因此,要构建版画的当代价值,需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版画家从转变个人创作身份出发,自觉寻求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力求扩展创作资源并转化为可利用的资源,走出狭小的创作空间,超越自我的局限性。只有当代版画家的身份转变了,才会具备自觉的功能与意识,从符号体系到精神气质及文化底蕴,从艺术媒材到创作手法及语言形式,将本土的民族文化传统和当下的生存体验作为创作的资源。面临今天的网络时代,版画的发展也要适应多重性、复合性、信息化的生活方式。
厘清了版画功能转变的必然性,以及确认了当代版画家的创作身份,版画家要力图拓展创作资源及有效转化,我们才能构建中国版画的当代价值,但首先还要弄清什么是版画的“当代性”?如何才能切入当代并构建其当代价值?齐凤阁在《论版画的“当代性”》一文中指出:“艺术意义上的当代性首先来自社会意义上的当代性。要获取当代性就要注重现实关怀与人文关怀。这就是说要重建中国版画首先我们不应忽视了当代版画艺术在中国现实语境中应有的一种精神维度:更自由、更尖锐、更敏感地表达思想。我认为,要实现中国版画的价值重建必须从艺术的主体性、公共性和批判性这三个必须的层面真实切入。”
那么何谓主体性?用福柯在《主体解释学》中的话解释:主体只有一个,那就是人的灵魂,也即人的精神。艺术家不管是以社会现实作为创作的契机,还是以自身的观念与思考作为契机,不管是以人文性的隔世想象作为创作的终极,还是以现实的某个角落或局部作为创作观照的对象,主体的人文精神与生命关怀必须是作为艺术创作的根本所在。而对于艺术本身而言,公共性则体现在作品所具有的或潜在的社会性中。对公共性的强调意味着版画作为当代艺术必须体现社会公众的诉求,并通过与公众的互动来满足公众精神的需求,进而实现其入世的、批判的文化社会功能。这种社会学功能的强调,对于中国当代版画艺术的生存空间有着扩张和推动作用,并在时间的维度上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意味的延伸。其实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自从艺术诞生之日起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断裂过,中国版画更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将社会问题作为版画创作的主要内容。当下版画家虽也对社会现象有反映,但对当代社会中那些最需要予以表达的紧迫问题缺乏有力的表达。在全球性的文化冲突中,版画家要关注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层发展出来的艺术倾向,从更广阔的思想资源和图像中将精神的觉悟作象征性的转化。
从艺术的公共性的特点来看,没有批判性就没有当代艺术中的公共性。一旦失去了批判性就意味着失却去了立场,也就失去了自身,失却了主体意识。我们应提倡以关怀社会核心价值的社会学性质的思考融入当代版画的创作,并自始至终保持对艺术界、对艺术作品的产生条件本身的批判性分析,这才是当代版画重建自我价值的先决条件。批判性本身则取决于主体自身的知识积累取决了他对现实的敏感性及其切入现实的真实深度,也取决于他本然的一种对于现实的关怀及其良知和道德意识,从这个意义上说,批判是自觉的、主动的,是需要一番胆识和勇气的。如果从视觉语言与观念的高度来看,版画家应当做的是转换版画的语言习惯方式,以表达观念的一种视觉方式介入当代问题。因此基于批判的艺术,其创建必需要创作主体对历史现实的、思想文化的、生存处境的感知、观察与思考、表达,必须有一种个体内省的自觉意识,从自我内心世界去寻找创作的真实体验、艺术的真实价值。
摘要:本文在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内涵基础上,立足当代中国现实和文化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和当代视野中认识“中国梦”,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初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问题,阐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体现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和当代视野。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梦 实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创造。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方面是时代的要求和形势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梦想。习近平同志所强调的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就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自觉”。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提出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增添了新的内涵。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科学命题,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实质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结合、融合、磨合、整合的过程,也是理论与实践的双向转化。
1.1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建党92年的奋斗历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的过程,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理论成果都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同时在时代精神中融入了马克思主义真理,并且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因此,只有确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方针,以研究中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社会的发展规律及时代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将这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和矛盾的新方法,对中国社会通向共产主义理想的现实道路进行积极的探索,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最终有效认识和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
1.2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相结合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结合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实际情况,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留其精华去其糟粕,用中国的传统思想、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同时,还要充分利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优秀成果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补充、发展和完善,进一步实现理论创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保持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使其始终成为指导思想,需要探索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情况新的结合点,使其紧密结合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时代精神,进而形成新的民族文化、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在理论上为新的社会实践提供正确的指导,实现理论创新和突破。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和当代视野
马克思主义是我党追求崇高、获得深度幸福的重要精神家园。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需要对改革与发展带来的新生活给予热切的关注,同时对马克思主义面对新情况的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当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中,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注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清晰地回答,并且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方向上,进一步实现理论的飞跃和创新。
2.1 高度关注和平、发展、合作时代主潮流下和全球化大趋势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和新走向
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顺应时代,应时而生、应时而变这是其本质特征所在,同时使得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当前,深切认识与全面把握时代主潮流和发展趋势,这是中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基础。反之,就会背离时代,同时出现与“时”、“世”隔绝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空谈或套用马克思主义,就会使马克思主义丧失自身的价值。当今时代主潮流是和平、发展与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逐步发展,使得时代主题不断深化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重大任务。
2.2 高度关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研究经济市场化改革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和新走向
当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以此为前提,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把握的条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党通过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进行不断的探索,进而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方向进行准确的把握,这是中国实施改革的主旋律,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步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并且进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这对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新的素材和经验。要以此为起点,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深入的拓展和研究。事实证明,对社会主义制度与现代市场机制相结合的难题进行不断的突破,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方向。在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问题方面,对于信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工作者来说,有责任对理论和实践进行双重探索,在此基础上深入开展我国的改革事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新的高度。
2.3 高度关注新的时代条件下和社会实践中工人阶级执政党建设的主任务,深入研究我党在如何积极回应新的挑战和考验的前提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和新走向
【当代中国城镇化】推荐阅读:
当代中国人口问题05-25
中国当代诗歌发展09-20
当代中国外交复习12-25
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研究05-31
浅谈中国当代教育09-21
谈当代中国社会阶层09-24
当代中国文化建设11-02
当代中国政府体制12-22
中国当代十大音乐词典01-02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试卷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