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共10篇)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可教改实施多少年了,强调归强调,要求归要求,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仍只是形式主义,并未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地发挥其实际效用。尤其是语文课程,部分教师盲目模仿,重“形”而不重“意”,“表演”意味极浓。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使其真正得到有效的培养呢? 现结合个人教学实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求知欲,点燃语文学习热情。
“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得”,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动机。实践证明,惟有学生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拥有了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学生才会自觉融入课堂、学习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使教师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教师于教学中必先融洽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疑”敢“思”敢“言”,给学生以“课堂主人”的优越感,使其乐学语文;其次,教师定要引导学生真正融入文本,领略祖国语言文字、古今中外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使其痴迷语文;另外,教师要以自身精湛的教学艺术、独特的教学风采吸引学生,令其“喜欢”上语文老师,使其深爱语文。这样,学生被动学习的底线将被彻底冲破,学生学习的热情也将被彻底点燃,语文教学的成功亦自然拥有了保障。
二、不拘一格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实际教学中,纵然许多教师想适应新教改,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但始终苦于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融入教学敞开心扉交流,无奈之下只能按照传统模式满堂灌,结果导致恶性循环,学生与教师、课堂的距离越来越大,变成了知识的容器,课改只能一团糟。试问,作为教师是否真正转变了教育观念,将学生放在了主体地位?又是否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持之以恒地尝试到底呢?要清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不是一下子就能培养起来的,需要我们全体老师一起去努力,积年累月地去努力,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育观念,从心底深处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其次,教师还要打破“四人一小组”的合作学习概念,认识到师生、生生之间一对一讨论,师生集体讨论亦属合作学习的范畴;同时,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巧妙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质疑,选择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以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另外,合作学习要有民主性,要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独到的见解,吸纳不同的观点,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以竞争促讨论,使学生自觉积极参与,并享受成功的快乐。最为重要的是,要将这种做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积年累月地坚持,全体参与,这样才可见其功效,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才会真正得到培养。
三、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合作探究方法。
或许我们每一位教师教学中都有这样的困惑,学生拥有了合作探究的意识,合作探究学习也开展了,但学生的合作探究经常是无功而返,讨论了好长时间,结果一无所获。这主要是学生未能真正掌握合作探究的方法,更没有拥有这种能力,还需要我们在实施中多加以指导。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发现问题后,就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核心问题。教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摸索适合于自己的获取新知的途径。(1)读思结合,探究问题。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教师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尽可能在读文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勾画圈点重点词句进行思考,从中得到答案。(2)思议结合,探究问题。经过阅读思考,学生通过探究得到的答案有可能与其他同学答案一致,也可能不一致,这时就可以指导学生自觉与同学交流探讨,达成共识。(3)合作讨论,探究问题。我国有句俗话“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对于富有挑战性、具有难度的问题,学生自主难以解决,这就可让学生小组探讨。但必须让学生明白小组合作探究的程序:先个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再小组内发言交流,教师作必要的指导和调控,最后全班交流,小组代表综合汇报学习结果,教师小结评价。
四、极力倡导坚持实施,培养合作探究精神及能力。学生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掌握了合作探究的方法,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具备了这种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到达了终点。教师在教学中还需于课堂中继续倡导组织实施,不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坚持中让学生明白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并适应这种身份,自觉将自己摆在学习主体位置。同时,教师要倡导学生在课外自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解决学习及作业中的疑难问题,逐步将自主合作探究变成一种能力,进而培养其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学会与人合作交流,与人有好相处,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至此,学生才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才真正实现了教育方法的变革,学生才会终身受益。
首先, 教师要破除“师道尊严”的观念, 构建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师生关系。
当然, 尊敬老师, 尊重知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应当继承和发展。可是, 一旦给老师披上神秘的外衣, 把教师看成真理的化身, 智者、能者的体现, 那就和“个人崇拜”没什么两样。在我任教的班级中就有不少家长反映:学生不听家长的话, 但是把老师的话奉为圣旨, 言听计从。见到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这样, 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无创造性, 无进取心, 将会成为“师道尊严”的牺牲品。
作为语文教师, 一定要从“师道尊严”的祭坛上走下来, 走到学生中去, 和学生交朋友。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 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气氛应是民主愉快、和谐的, 这是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的态度应是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不应该是盛气凌人、生硬粗暴、冷嘲热讽的态度。著名教育艺术家魏书生老师尊重倾听学生的意见, 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自己学会学习。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 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而他是成功的, 他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强。
其次, 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把机会让给每位同学, 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
教育是教师和学生心理接触的过程。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一个没有情感交流的语文课堂一定是不成功的课堂。教师应该注重保护学生的人格, 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教师的爱应面向全体, 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 不能偏爱优生, 特别对那些后进生应加倍爱护。俗话说:“越是干旱的禾苗越需要雨露的滋润, 越是受冻的秧苗越需要阳光的照耀, 越是得不到尊重的人越需要别人的尊重。”
本期我班来了位新同学, 是个差生, 开学一个多星期以来, 从不完成作业, 上课没举过一次手, 总是一副“看破红尘”的态度。由此, 我便盯上了他, 在他身上倾注了比其他学生多的关爱、鼓励、赞扬, 经过一段时间以后, 他进步了, 而且成了语文课上最爱举手发言的同学之一。
热爱每一位学生, 让每个学生感觉到自己被老师、同学、班集体所接纳, 感觉到老师、同学对自己的关心。让每位同学相信自己:“我能行, 我一定能行。”“我就是长城砖……”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同学的特长, 并努力创造让学生发挥特长的机会。让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 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 表现自我。学生在成就中进步, 在鼓励中充满自信, 做教学过程的主体。
最后, 教师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鼓励学生主动发言。
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自主学习, 教师就应让学生参与教育的全过程。在听课中发现, 很多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优生与教师的对话。忽略了其他学生, 因而大多数同学无所视事。常言道:“愚蠢的老师是都给学生以真理, 而聪明的老师教给学生获得取真理的方法。教学过程即以学生为主体, 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全过程, 要把传授知识改变成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 创造精神和开发学生潜能的学习活动过程。一句话, 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全过程。教学中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未知的领域。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多征求学生意见。学生愿意采用哪种方法去学, 就用哪种学习方法。学生愿意怎样学就怎样学。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自主、合作、探究地去学。
语文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主动陈述自己的意见、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 人人说,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经过锻炼, 逐步做到正确流利地说, 愉快动情地说。师生各抒己见, 形成民主、自由、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要让学生主动发言, 淡化学生回答内容正确与否的评价。关注学生回答行为的评价。要及时给予鼓励, 尽量不批评或少批评学生。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生的优点、长处、闪光点。用这一亮点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让学生做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
曾经有教育家说过:“只有教不好的教师,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虽然我不是百分之百的赞成他的观点, 但我们不得不因此而深思。我们要站在教育改革的高度, 转变人才观, 正所谓“三十六行, 行行出状元”。要相信学生, 人人都能成才。一根木头遇到巧木匠, 就能量材而用, 达到物尽其用。
关键词:教学方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9-374-01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引导学生调整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究性的合作学习”是根据对时代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改变目前教育中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当前,国家正在着手对教学课程进行改革,指出:“改革教育过程中过分注重接受记忆,模仿学习的倾向,倡导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对物理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自主学习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
一、重视课本阅读,善于提炼发现
虽然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知识结构复杂,许多的定理、概念、结论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实验验证和严密的逻辑推理,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仍然离不开课本。在课堂教学时,我们发现学生看书时有浮躁心理,往往匆匆浏览一遍就万事大吉,找不到课本中的重点、知识点和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物理学习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呢?在教学中,尤其是名师课堂教学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每次上新课前,有针对性地布置两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本找出答案,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二、营造和谐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教师要亲切,语言要有感染力,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激励学生勇于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使学生在课堂中既感到积极紧张,又感到轻松愉快。
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趟着石头过河。通过学生的预习自学,经学生自己的思考、体验,在个人探索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并展开学生之间的讨论,互相补充与纠正,通过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以肯定、鼓励为主的形式来满足学生的成功欲望。
三、鼓励提问质疑,锻炼思维敏捷力
在课堂上,教师应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老师给学讲题,进行概念分析或定理论证,如果只把题目的解法过程和推理步骤一步一步讲清楚,哪怕再细致明白,不讲解题依据和思路,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效果是不大的,甚至起消极作用,严重阻碍学生创造性思维活动,甚至将学生的学习引向极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学习能力。现在高考,选择题的解法训练有许多,有的是通过计算才能得出结果,有的用到排除法,有的用图象法,有的是根据概念选择正确答案,还有的是多个概念或定律的交差判断题。在解题时,让学生养成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良好习惯,在已经得出某个选项答案后,还要进一步搞清其他几个选项的错误原因。所在,这样才能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巩固所学知训,提高质疑能力,锻炼思维敏捷力。
四、学会融会贯通,培养逆向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物理最简单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注意追根究底,寻找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在比较中学习新知识,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结合,使之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
五、倡导合作交流,提升创新思维才华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物理的概念、定律、定理、结论都是实验结果的体现,也需要经过实验来验证。因此,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最好手段。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课堂演示实验,通过课堂上的分组演示和教师的科学指导,激励学生开展讨论,并通过集体的智慧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虽然是短暂的讨论、演示和探索,但凝聚了各个小组集体的智慧,是合作的结晶,智慧的体现;学生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采取开放实验室的方法,让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实验方案或单独完成实验,然后开展实验设计与实验结果大辩论,比较实验的优越性,以此推广小组合作实验经验,教育学生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集体活动,尤其是实验,它是同学间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外探索性实验是目前学校课外实验教育的一种新方法,物理教学可组织学生课外实验小组或课外研究课题,让学生借助家长、同学或其它机构的力量完成自己的实验作品,以体现合作交流的优越性,提升创新思维才华的培养,拓展物理教学改革新领域。
六、注重总结反馈,强化自主研究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育学认为,回顾和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不仅教师在课后需要反思重建课堂教学,小结课堂教学的感想,学生的学习也需要回顾、总结、反思。教师对学生的课后复习环节可以提出明确的要求,比如说可以指导学生写“一课一得”;让学生对同一类物理的解题方法进行归纳;要求学生总结自己作业或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并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要求学生建立学生实验讨论记录,定期回顾实验方法和探索的思路;要求学生人人建有物理自然规律现象的观察笔记,以记录发生在自己身边且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事或现象,以此作为自己进行物理探索和研究的素材等等。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呢?我就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谈谈自己几年来的一些体会。
一,创设参与教学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教学过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取出所需要的资料,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主动学习,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要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是要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或者对他人意见做出评价,做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
比如,我在上《锡林郭勒大草原》一课,对于草原,很多山村的孩子只从一些片段或者是一些图片上有一点认识,真正到过大草原的根本就没有,我也没去过大草原!那怎么办呢?我根据各个学生的情况,布置各种不同的任务,从各个渠道去收集和认识大草原,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孩子都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老师的表扬,自己要求学习的劲头、求知欲望更浓,对课文理解就更深刻,就更能感受到作者文章要表达的情感,课文教学目的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老师也成功的把学生引上爱学习的路上!比起老师眉飞色舞、滔滔不绝的灌输,学生被动的当录音机效果,不言而喻!
另外,课堂教学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小组合作研究是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组织形式,现代社会的许多创新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就学习而言,学生学会合作,享受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喜悦,便会加强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学习。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合作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在《东郭先生和狼》一课中,我没有急着讲授课文内容,我也没要求学生要怎样去了解课文,我只布置一个任务:全班同学在各组组长的组织下,编演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看哪个组是我们班的演艺明星?这样老师只担任评委的角色,不用在课堂上大喷口水!当然,我也不是放任自流,在旁边留意每个小组的情况,及时帮助。并且利用每个细节帮助学生们从表演中理解课文。比如,有同学很不想演东郭先生,我就要求他要说清原因,又叫他能否有能力找到人换角色,同时借机表扬他们组的合作精神。这样,不但学生在合作中了解了课文含义,而且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同心协力互相进步!这种教学的效果,靠老师的口干舌裂地讲解是达不到的!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合作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摸索出进行合作学习,体现伙伴学习关系的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合作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探究学习是学生通过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概念、规律和科学结论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亦称发现学习,相对的是接受学习。与接受学习相比,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在教学实践中,我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动学生“做一做”,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适度的“乱”,在教师控制之中的“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教学中,让他们去创造性地学。如以“校园一角”为话题作文,不少学生把目光放到了优美“校园一角”中的另一面:有人把纸屑、食品包装袋、饭盒等随手丢在校园一些角落中,这在美丽的校园中是多么不和谐的一幅画面啊。这些现象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他们探究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探究治理学校环境的方法,探究学校的管理漏洞。这样,学生不仅在学习上有收获,写出一篇篇好文章,还收获了人生美德的感悟!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结合教材的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在课堂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这样我们的工作就能达到事半功倍,走在正确的教育道路上!
1——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理念
探究性作文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学习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问题或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练习写作的综合性作文训练。它把生活的需要、语言文字的训练与学生心理的发展三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使生活与作文、作文与研究融为一体,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自主性和研究性的特点。
高考作文进入话题作文时代,可以说是历年来高考命题中的一个最成功的改革,它改变了记叙文、议论文两大文体在作文命题中轮流坐庄的单一局面,使作文教学进入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为了适应话题作文的要求,我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根据探究性学习的要求,对作文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究。
任何形式的作文都是思维的表现,因此探究性作文训练必须伴随着思维训练。要注重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一是思维独立性的培养,要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习惯。二是思维深刻性的培养,要培养学生作文审题、立意、选材中透过表面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三是思维广阔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全面的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既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视事物的重要细节。四是灵活性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辩证思维的良好习惯,形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探究性作文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自主探究法
探究性作文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写作。因为学生只有融进生活,有丰富的感受,才有作文的愿望,才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如同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停。”让学生自主探究性作文,正是为了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紧密结合起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例如以“母爱”为话题作文,学生写歌颂母亲,感谢母亲,不少作文总给人一种矫揉造作之感,原因之一是学生平时已习惯于母亲的付出,而对母亲的“伟大”并未有真正的体会。我作了这样的尝试:让学生写一篇《妈妈一天纪事》,这就要求学生对母亲一天的所有事情进行跟踪记录。对学生而言,这样的作文任务比在课室里凭空想像更饶有趣味,更引人入胜,而且更能加强自己对母亲生活的艰辛,工作的忙碌,为家庭做出的无私奉献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说:“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那么,所有课堂教学以及课外作业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对于礼物,学生是乐意领受的”。
二、情景探究法
情景探究法要求教师要创设探究性作文的情境,创造业种宽松、自主的探究环境,让学生在民主的、和谐的、平等的情感化学习氛围中进行探究性作文。只有把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出来,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为学生创造这样的情境:一对新婚夫妇在路上遇到了一起车祸,在千钧一发之际丈夫用尽生命的最后一丝气力,推开了新娘,自己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学生听后眼眶湿润了,随即便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在探讨“什么才是真挚的爱”的过程中,学生一下子切入了文章的主题,并且明白了很多。学生这种结合自身感受的畅所欲言,有的不仅是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更多带来的效应是学生在评价的同时,学会了对美与丑,善与恶的审视,道德情感得到了发展。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积极性,更乐于去探索未知领域的东西了。
三、多向探究法
多向思维方法,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纵横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从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如以“校园一角”为话题作文,不少学生把目光放到了优美“校园一角”中的另一面:有人把纸屑、食品包装袋、饭盒等随手丢在校园一些角落中,这在美丽的校园中是多么不和谐的一幅画面啊。这些现象激起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他们探究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探究治理学校环境的方法,探究学校的管理漏洞。
如此多角度、多侧面地训练,学生的作文必定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鲜活充盈;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必定会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四、合作探究法
合作探究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或批判,从而建构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主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以产生1+1>2的效果。
我根据高考命题以话题作文为主的趋向,吸收外地教师的成功经验,尝试进行专题读写活动,即围绕一个主题,如“体察亲情”“关爱生命”等,搜集一组多种文体的佳作,自己创作一篇,写上一段序言,整理成册,定期进行交流,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在这个合作探究活动的推动下,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不少学生注意了思考,重视了摘抄积累。大家纷纷亮出精心制作的专题,如《生命的本色》《成长的足迹》《倾听动物的呼声》„„ 通过这样的“合作探究”,学生的写作活动不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或仅仅作为个人情感的宣泄通道,而是将其视作一种创造性活动,并把自己独特的创造贡献出来,影响其他同学,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五、读写结合探究法
阅读与写作各有自己的目的,但阅读与写作又是密切联系的,阅读是写作的重要源泉。动人的故事,美丽的景色,独到的见解,精巧的构思,优美的语言,都会在同学们的心底激起波澜,使他们产生写作交流的冲动。
譬如我在教《阿Q正传》时,要他们在认真阅读课文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一为阿Q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自传,二代理法院写一份判决书,三为阿Q写一份上诉书,然后进行交流。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不仅深刻地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而且进行了多种文体训练。当然,探究性学习方法还有许许多多,在运用中重要的是能根据具体的内容和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或综合使用。关键用之合适,行之有效,正如叶圣陶所说的:“教亦多术矣,动用在乎人”。
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中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本次课改重点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呢?笔者将从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角度阐述,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让学生乐学、愿学、会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1.创设参与教学的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参与教学过程,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丰富的信息资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取出所需要的资料,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教学过程要着眼于学生主动学习,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欲望;要能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所学知识;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来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自己设置学习目标,根据自己的学习计划控制学习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就是要学生在上课时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或者对他人意见做出评价,做到在学习过程中主动预习、主动复习,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等。另外,课堂教学应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自主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2.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
合作学习是针对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学习。小组合作研究是物理学习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组织形式,现代社会的许多创新成果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正确的理解,即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就学习物理而言,学生学会合作,享受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喜悦,便会加强物理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物理。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合作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合作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摸索出进行合作学习,体现伙伴学习关系的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合作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学生体会到合作的成功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物理的兴趣,觉得物理不再枯燥,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摘要: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
注重培养探究性学习。我们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习燃起求知的欲望;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究空间,引导学习探究性学习;创造讨论机会,引导学习在合作交流中探究,教给学生探究方法,让学生具备探究的能力,同时进行合理评价,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
关键词:数学学习自主学习学习方式
新《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性,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时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创设自主探究的机会,教给他们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呢?下面我就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巧创情景激发欲望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知识的诱惑或问题情景。因此,我们教师可根据教学因素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把学生引导参与问题解决的探究情境之中,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不等关系》时,我就这样创设情境:
活动内容:寻找相等的量和不等的量。
师:我们学过等式,等式的定义是什么?
生: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的就等式。
师:我们知道相等关系的量可以利用等式来描述。同时,我们也知道现实生
活中还存在许多反映不等关系的量。
师:比如,研究表明同学们每天睡觉的时间要不少9小时;体育考试中合格的分数要不低于60分,请同学们也举一些不等关系的例子。学生们一听,劲就来了,探究的热情十分紧张。
生1:每天我都比他早起5分钟
生2:我的年龄不少于13岁。
生3:我的体重不低于30公斤。(同学们各抒已见)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景创设,学生举出许多反映不等关系的例子,这样,就把鲜活的数学情景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交给自然事半功倍了。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学生的探究欲望往往就从简单的问题开始,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于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景,只要我们教师巧创问题情景,就能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探究欲望。
二、生活资源,引探究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
1、巧用故事资源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故事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景,进行探究和思考,利于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自主探究的教学目的比如我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就巧用了一个故事-----《狡猾的地主》在明朝有一位奸诈狡猾的地主,他把一块边长为x的正方形土地租给一位穷人耕种。有一年春天,天遇干旱。连续三个月没下雨,所以地价上涨。有一天,地主对这位穷人说:“我把我这块地的一边减少4米,另一边增加4米,在租给你,你也一样美吃亏!你觉得怎样。”穷人听后,觉得好像没有吃亏,因为他听到增加4米。增加红了,应该多了,所以他便高兴答应,晚上回到家后,他和老婆说起了这件事,结果配老婆臭骂了一顿:“你这个死鬼,你被人家骗了,你吃亏了”然后让学生去探究穷人为什么吃亏了。
通过挖掘这样生活中的故事,把它们巧妙的利用到我们的数学探究引导中,不仅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二期还能更深刻的让学生领悟知识。
2、善用生活实例
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均来源于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充分挖掘生活中的可利用资源,让学生经历将生活问题数学化,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示范,提高学生探究额能力。
如在学《频率与概率》时,就设计一个摸牌的生活情境,将全班60个同学分为15组进行摸牌游戏,每组牌分别为1、2和1、2两组,摸牌两次,求两次摸到数字和为几的大?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班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又如在教学《黄金分割》时我通过举生活实例节目主持人报幕时,为什么不好站在舞台的中央;跳芭蕾舞的舞蹈演员,他们的腿和身材的比例为什么会那么标准,还有我们生活中的长方形纸张,如8开、16开、32开等,都能让人看起来舒服,顺眼,有一种美的感觉呢、、、、、、、通过这些例子,就能将实际问题数学化,让他们在探究中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样,在教学中让生活实例走进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逐步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增强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交流机会促合作
我们在开展探究活动时应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有充分交流讨论的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的进行探究,兵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对自己的学生过程的调节和学习效果的恰当评价。
如在教学“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4人一小组,画出三种类型的三角形的三倍垂直平分线,然后根据自己所画的图形反馈交流,通过投影展示自己的作品,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而归纳出结论。
这样的构成鼓励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
四、合理评价观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常常对学生做出积极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探究的快乐。
如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我就会用一些简短的语言适时评价他们,如用“你
真棒”、“讲得真好”“请同学们鼓掌鼓励“”你真聪明“等语句进行评价,除此之外,我还会多发动学生对他进行评价,说说他哪些地方说的好。这样的评价方式,似乎比老师单一的评价效果更好。
新课标实施后,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在数字、想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老师与学生的合理评价,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不同方面成功的喜悦,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
摘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 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中浓浓的生活气息, 体会到学习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自主探索; 合作交流; 大胆创新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 学校教学已转变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发展, 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操作过程, 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创造机会, 使其创造思维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开发和挖掘。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如何使单一、被动的传统学习模式, 转变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使枯燥的课堂变成激情四射的课堂呢? 就这一问题, 我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创新, 形成一套高效特色的个性化教学模式。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求知的基点, 是学生学习和创造的动力之源, 是成功的催化剂。要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必须坚持从诱发学生的兴趣入手,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使之能长久下去。对于一个教师来说, 如何将严密的抽象的学习知识演变成生活中一个个可触摸、可感知的美, 激发学生的兴趣去探索它, 让课堂充满激情、充满活力, 让每一个参与到课堂的人都能全身心的投入, 能享受到学习中蕴含的美, 这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所以, 在教学课堂上, 多一点趣味化, 形象化, 生活化, 让学生能真正地领略到学习的美!
1、 创设问题情境, 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成功地解决问题。努力使学生在欢乐、愉快、乐学的气氛中学习, 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把所学知识融于生活实践中, 使学生在情绪上引起共鸣, 发现各科知识的奥秘。
2、优化教学环境, 改进教学手段, 调动学习兴趣
中学阶段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 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采用各种手段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来进行。在教学中, 优化教学环境, 给学生创设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 发展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概括的`能力, 使他们的技能得以表现, 兴趣得到升华。
( 1) 教学内容生活化
首先,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 将教学内容生活化, 把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其次,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学习知识与技能, 获得广泛的教学活动经验。最后, 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让学生感受到教学中浓浓的生活气息, 体会到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魅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 2) 教学过程形象化
在教学中, 要注意教学过程形象化, 多媒体教学让抽象的知识概念立刻变得视觉化、形象化和具体化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活学生的思维, 达到了极好的记忆效果 。
3、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培养自信心
当学生取得成功时, 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满足、快乐、自豪等积极的情绪体验, 我们要抓住机会多表扬、鼓励, 特别是后进生我们要把他的积极的情绪转化到学习上, 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实施讨论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精神
教学应该是创造性的活动, 应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发现和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 为终身学习和主动获取知识奠定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探究式的教学策略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采用, 合作式的小组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 课堂逐渐地被还给学生。
在教学中, 我采用了“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遵循了“创设问题、提出问题→合作交流, 探索规律→应用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思路来组织教学过程, 使课堂教学由传统的“接受式”向“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转变。使原本被动、沉闷的课堂大为改观, 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思维的深刻性极度增强。
三、精讲精练,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 讲练结合
上课时教师要精讲, 在课堂上以训练为主。让学生多动脑, 勤动笔。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不断思考和学习。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内达到练习的目的, 教师必须把握好上课的前20分钟, 因为这一时段是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最佳时机。不仅可以减轻学生负担, 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真正实现“枯燥的低效课堂”向“活力四射高效课堂”的转型。
2、 练习要适量、有坡度
练习要适量, 确保学生能完成。同时, 练习题要有一定的坡度,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要想使练习效果明显, 课前必须精心筛选与本课新授内容紧密相关的练习。
3、 规范表达方式
学生的课堂表达用语, 必须规范。在表述问题时, 其表述语言必须要体现对知识问题的逻辑思维步骤。要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持之以恒, 使这种规范变成学生的习惯。
4、亲力亲为批作业
“把作业放手给小组长”的观点和做法, 我从不认同。作业, 最能体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批作业, 能很好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 并及时地给予指导和纠正。
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可以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教学中, 我着重培养学生的用“脑”听讲, 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 独立完成每一次作业, 尤其不能抄袭作业。强调对易做的题目不能掉以轻心, 做到全面检查。
任何学习习惯的养成, 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的, 这需要老师持之以恒地强化、训练、提醒。“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 高效的学习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会立竿见影。
五、复习要有计划, 有目的, 要因材施教
无论是平时复习, 还是中考前的复习, 教师必须制定一个比较详细的复习计划, 严格按计划行事。复习时, 可以将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同学编在同一组, 留给他们一些基础的知识练习, 达到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其他同学, 可以做一些有难度的题, 这样有助于优生思维的拓展。
一、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 它需要教师的培养, 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为他们创设能够引发兴趣的教学情境。自主探究的课堂更需要教师为其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 搭建主动探究的平台。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 就如同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使他们能够在湛蓝的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一个好的教学情境能够使小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遨游, 从此岸游向彼岸。如一位教师在给学生讲授“可能”“不可能”“一定”一课时, 感觉到学生对这三个词的理解很困难, 如果是单纯地解释概念, 小学生感到既抽象又枯燥, 而且理解也浅陋。于是, 他用了一则小故事将这三个概念串联起来,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原因在于他用小故事创设了教学情境,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被小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以至于终生难忘。故事说的是:在古代的欧洲某国, 一位奴隶冒犯了国王, 国王大怒, 决定将奴隶处死。奴隶被关进了死牢, 按照该国家的法律, 死囚在临刑前还有一次选择生死的机会, 那就是由大法官拿来一个盒子, 盒子里有两张纸片, 分别写着“生”和“死”。如果摸到“生”则生, 如果摸到“死”就死。故事到此学生已为奴隶的命运担忧了起来, 听的相当入神, 都急不可耐地想知道这个奴隶摸纸会出现什么结果。于是教师问:“你们猜奴隶摸到了哪个字?”
学生1:他可能摸到“生”, 也可能摸到“死”。
学生2:两种可能都有。
教师继续讲:可是国王偏偏要让这个奴隶死, 于是派人偷偷地把盒中的:“生”字拿掉, 换成了“死”字, 而大法官并不知道。 (学生个个面露焦虑的神色。) 这下, 奴隶的命运会怎么样呢?
学生1:这个奴隶一定死, 不可能生。
学生2:因为两张纸上全都写着“死”, 任意摸一张, 必定是一个“死”字。
教师又往下讲:有个好心人悄悄地把这个情况告诉了奴隶。这个奴隶想了一夜, 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学生全都凝神静听, 感到紧张又神奇。) 临刑前, 当大法官把盒子拿来要奴隶选择生死时, 这个奴隶拿起盒中的一张纸片, 看也不看, 猛的吞到肚里, 在场的人全都惊呆了, 因为不知道他究竟拿了哪张纸。大法官只好命人看盒中的另一张纸, 只见另一张纸上写着“死”。法官说“那个人一定吞下了‘生’字, 他不应死。”这个奴隶用智慧获得了生命。 (学生全都欣慰地笑了)
兴趣是成功的源头, 这个问题之所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于教师创设了问题的情境, 教师在一上课就讲述了一个奴隶因智慧而获生的故事, 一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所研究的对象上, 使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态度集中到教师提出的问题上, 兴趣大增。因此,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 根据他们的年龄结构, 结合所学的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设计的问题既要妙趣横生, 又能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氛围
在一个班级内学生和学生存在着已有知识水平的差异, 认识问题的能力也有很大的区别, 教师要对这些学生给予充分的理解、信任和尊重。不管学生水平高低, 教学都要面向全体学生,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 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当学生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时, 教师要给予充分的鼓励, 包括他们独创的积极性。当学生对问题有不同的见解时, 教师要充分理解、尊重他们的意见, 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当学生对问题有误见时, 教师要给予宽容的态度, 向着正确的方向加以引导。教师对学生正确的态度是创设良好的自主探究的氛围的基础, 在这样的氛围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路人, 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时, 给他们指明方向;困惑时, 给他们指点迷津。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中, 教师要放低身段深入到学生中, 与学生一起学习成为他们学习的好伙伴, 为他们的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三、恰当评价,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小学生的学习由于受年龄的限制往往回答问题会出现偏差, 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 对于一些出现错误的问题, 教师可以采取延时评价的方式, 在正确引导的基础上使他们明确正确与错误, 千万不能一棒子打死, 一定要让学生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保护好学生对数学所产生的那份兴趣。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
关键词:自主;合作;探究;识字教学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新的理念,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价值观,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努力营造民主、开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下面就谈谈自己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
一、以人为本,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自主学习关注学习者的主体性和能动性,是学生自主而不受他人支配的学习方式,是全方位的解放学生,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方法。在识字教学实践中创造了很多的识字方法,有归类识字、家族识字、随文识字、会意识字、象形识字、谜语识字、编顺口溜识字等,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中轻松愉快地识字,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主动去识字。比如,我每教一节识字课时,首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识字,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能记住生字就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非常重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有不少论述。我国两千年前的教育家孔子就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为先决的条件。学生学习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提高。比如,摘苹果、猜字谜、开火车、找朋友、你说我猜、编顺口溜、给生字编故事等,以鲜明的形象和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识字的兴趣。比如,我在教生字“漂”“飘”时,我先画了两幅画,让学生说图意,第一幅画的是两个小女孩在洗澡,另一幅画的是两个小男孩在放风筝,然后再出示所学的生字“漂”和“飘”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生字编成顺口溜,西边有两个小女孩在洗澡,她们长得很漂亮,西边有两个小男孩在放风筝,他们玩得很开心!通过看图编好顺口溜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汉字,觉得学习汉字并不难,还很有乐趣,学生也都喜欢在学生字时,自己也把一些生字编成谜语、儿歌,对一些编儿歌、谜语好的学生给以鼓励表扬,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汉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明确任务,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还顶一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方法还是有限的,大家在一起集思广益,合作学习,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节约时间。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指的是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必须分工明确,任务明确,由组长负责,大家在一起讨论学习,小学的识字教学任务很重,一节课需要认和写的字很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从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我常常在學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同桌四人小组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让你的伙伴帮助你不会的,久而久之学生这种合作学习的意识也就有了。光有合作意识还不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合作学习的方法。
三、解决难点,培养探究学习的意识
探究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不断创新,问题性、过程性、开放性是其本质特征,因此是否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探究学习的关键,探索学习一方面暴露了学生的各种疑问、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的独特性。我每教一课生字时,先让学生观察这一课生字哪些难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提出来,我就引导学生一起讨论来解决难点,比如,教燕子的“燕”时,学生提出来难记,我就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字的结构属于上中下结构,上半部分“廿”看成燕子头,中间部分“北和口”看成燕子的身子和翅膀,下半部分“”看成燕子的尾巴,通过这样的指导,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个字了,还比如,学生在学习生字辨、瓣、辩时,学生提出分辨不清,记不住,容易混淆,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学生特别喜欢猜谜、编儿歌、顺口溜等,我就引导学生编顺口溜,两个姓辛的人在说话,两个姓辛的人在吃瓜子,两个姓辛的人在写点撇,学生很快就记住了。
自主、合作、探究三者是整合为一体的,自主学习是教育的着眼点和归宿,合作互动是自主学习的组织形式,而探究是自主学习的过程,也是我们要铸造的学生的学习与创新精神,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只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才能在合作学习中相互讨论和交流,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 新疆石河子121团第二小学)
自主学习是主体性教育的核心,它作为一种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所谓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即自我控制的学习。“自主”即做学习的主人,主动积极的学习,充分体现学习的自我控制性。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充分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造条件,以便他们经常有机会表现和检验自己的知识与能力。这有利于学生产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创造性的设置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情景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这样才能激发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地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我通过同实物演示情景、用图画再现情景,用音乐渲染情景,用表演体会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所学的情景之中,从而使学生自觉愉快的学习并且记住所学的语言材料。如我在教sweater、shirt等各种衣物名称时,从家里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衣服,并创设了不同的情景把它们展现在学生们的面前。学生感到特别新鲜,注意力高度集中,且这些英语与实物有直接的联系,学生很快就记住了。同时,我还借助录象、录音、计算机等多媒体进行教学,创设良好氛围,激发学生浓厚兴趣。
二、激发兴趣,使自主学习进行有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获得成功的关键。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多学,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生知识的建构是在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完全对他们陌生的知识内容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学首先要在一定程度上将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让学生主动地去把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系统中。教师又必须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以某种新的知识。学生早已理解透彻的内容很难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据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善于安排处理前后联系的教材,让学生体验“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感觉。其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自己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赋予抽象的教学内容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将教学内容与电教手段、游戏性活动、实践操作活动结合等等来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激发起来。
一个学生有了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加上较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就一定能形成主动学习英语的能力。
三、多种方式,使自主学习成为现实。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为激发全体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目标明确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思维集中,重点也容易突出。由此为了让学
生在学习中养成质疑的精神和问题意识,我明确课时目标一般不超过两个,自学、质疑,讨论都围绕目标进行。由于目标中提出了学生所要质疑和探索的问题,通过讨论和合作,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了整体的了解,并围绕目标积极思考。教给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道理,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和概念的理解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具有客观的真实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的实践性、学生的主体性等等特点,可以很好地达到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的目的。
四、自我探索,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
小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于任何新鲜的事物都要问个为什么。如教师能给予适当的引导,学生会产生自我探索知识的强烈愿望。因为一方面,自学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特长,采取不同的策略,取长补短,使自己的语言技能和谐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我每一次在教新课前,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划出不懂的地方。第二天上课时先让学生自己汇报情况,然后在上课时解决这些问题。课后,让他们自由组合,自创情景,自编对话,自导自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平时,鼓励他们多看英语课外书,并定期进行汇报交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与良好习惯。由于学生的自身的认识不足,学生完全自学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如何既主动地去学习又不因为难度太大而丧失学习的自信呢?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在教学中应提供教学支架。帮助学生完成她们起初不能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成功地通过最近发展区,并最终能够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有效的支架应该针对学习者的需要,与学习者的操作能力水平相适应。当学习者需要较多帮助时,教师来提供有效的支持,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慧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当学习者并不需要太多的帮助时,教师就应放手让学习者靠自己去取得进步,从而真正做到多学而少教。
五、自主学习,来源于自主型作业。
英语作业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抄抄写写。教师应该留一些自主型的作业。
首先,布置的课外作业,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结合学生生活,学以致用,可让学生自制英语手抄报,提供一些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英语课外读物,提倡学生建立自主学习卡,摘抄本,摘抄课外自己所学的课外知识,摘抄所读英语报的部分内容,教师定期让学生在课外交流。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老师别忘了赞扬他们这些作业,这样会培养他们更大的自信,老师、同学的赞扬,会使他们快乐如同展开双翅尽情地翱翔在他们的天地。学生们多了发现的空间,多了自主的权利。作业在他们眼里是浩瀚的大海,蕴藏着无穷的乐趣,使自主学习的快乐永无止境。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之间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些个别差异既是教师因材施教的依据,更是教育的资源。教师布置作业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分层布置,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验。由于已有经验、智力、学习习惯等原因,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形成了差异。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取自由发展的时间,一般学生也能得到充分练习,我尝试对学习态度认真、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减少作业量,同时布置一些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阅读作业;对作业不够认真或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的学生,适当增加作业量。比如巩固单词的抄写,对平时记忆生字词较快的学生要求抄写一到两遍,对于平时听写错误较多的学生则适当增加遍数,并帮助学生找出原因。这样,即使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适当的发展,又对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针对学生英语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们重视找准每类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他们确定相应的目标,设计难易有别的作业。这样一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了提高,真正达到了因材施教。
自主型作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舞台,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展示、飞扬。学生享有了以全面、科学、合理的方式实现其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的平等机会。他们舍弃了传统型作业单调机械的习题组合,各取所需,各尽所能,凸现、完善着个性魅力;他们以“不可估量的潜在能力”挖掘着作业中蕴藏的情感资源、人文精神,毫不留情地推翻了传统型作业的冰冷桎梏。在他们的巧思妙想、精描细绘中,原本平淡的作业散发着活泼的芬芳。一旦触及,便能很快地知道它们各自的主人是谁,有着怎样的思想情趣、才华技能。他们赋予作业以生命的色泽,使作业美得如同感情醇厚、色彩浓烈。
灵芝镇央茶湖小学
谢丹
这次去塔山小学听低段二年级的略读课文《画鸡蛋》,是一次难得宝贵的听课历程。之前都是听精读课文的课,很少听略读课文的教学,给我的教学生涯增添了很多珍贵的记忆。
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略读课文作为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显著的特点。略读课文一般文字较浅显,便于学生阅读和理解。与精读课文的教学相比,略读课文的教学对学生自学的要求有所提高,但在识记字词、理解语句、把握写法等方面的要求有所下降。
略读课文的教学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自主地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教学过程要实现课内与课外的沟通,拓展知识和能力空间;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大胆放手、借助“阅读提示”,鼓励和引领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或自主或探究或合作学习、参与语文阅读实践。
略读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获取信息的同时,学会略读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那如何在略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这个问题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下面让我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学
略读课文学习的一般流程:默读——思考——交流,根据提示我们可以将这堂课分为这样的几个阶段:
一是初读阶段。老师尽其所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使他们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反复朗读中扫清障碍,有信心独立读懂课文;
二是自悟阶段。教师让学生依据自学提示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以任务驱动,把学生引进书本后适时淡出,让学生根据学习提示中的问题充分地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在独立学习或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思考,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在完成规定的任务之后,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三是汇报交流阶段。这一阶段由学生首先围绕自学提示中的问题汇报读书所得,然后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可以就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感受最深的一点,来进行交流。这样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让不同学生都有所得。
我觉得在略读课堂中,首先要甩开臂膀,大胆放手,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自读自悟。要想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给足时间,让他们逐步去读懂。
例如《画鸡蛋》这篇略读课文,对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己去读懂完全可以,我在谈话引入之后,就给学生钟时间去初读,读通读顺,在这过程中,好的学生可以走几个来回,即使是能力最弱的学生,他们也会有足够的机会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课文给读完。
二、教师引导,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课的一开始,教师可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思考。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大意。比如说《画鸡蛋》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了解,再让学生来说说这篇课文的大意。
初读之后,通过及时地反馈“在本文的字词方面你有什么问题吗?”在师生和生生的交流合作中扫清了字词的障碍。
接着教师可以提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让学生一起来交流。如在听《画鸡蛋》这篇略读课文的时候,课文中达芬奇画了很多鸡蛋,可是老师却不厌其烦地让达芬奇继续画鸡蛋,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什么达芬奇认为画鸡蛋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而老师认为画鸡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呢?
然后针对这些重要的问题,安排学生采用自己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自读自悟,就是在这样的一次次有充裕时间的读书中交流中,学生才有可能自己去读懂课文。
最后再让学生以独立或小组互助的方式把自己学到的问题与全班进行交
流,完成本课规定的任务。最后再让学有余力的孩子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和自己独到的学习收获与大家交流。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探索活动,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善于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抓住契机,让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能力迁移运用到略读课文的阅读中来,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略读课文一般安排在本单元的最后,这样编排的目的除了迁移精读课文习得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外,还应该加强课内外的联系,让略读课文发挥向课外延伸的作用。
在《画鸡蛋》这篇课文的最后,树人小学的许士央老师让孩子们大胆地想象达芬奇会怎么画这个问题,写在自己的作业纸上。并且让孩子们说说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专心的事情?联系了生活实际,对孩子们进行了一次十分有效的生活教育,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可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培养了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当然不同体裁的略读课文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体裁的略读课文教学方法也有差异,但最主要的是要学生自己去读,自己去学习,自己去体会!
【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推荐阅读:
(文章)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语文自主探究有效的合作学习07-08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0-05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07-2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评价能力12-09
在教学中如何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07-14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07-07
谈语文教学中学生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09-19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