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物流调研报告

2024-08-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图书馆物流调研报告(共8篇)

图书馆物流调研报告 篇1

在大学,图书馆跟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密不可分,它给予我们无尽的精神粮食。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书馆物流调研报告,希望大家喜欢。

图书馆物流调研报告1 图书馆四周概况:

大连交通大学图书馆地处交通大学校园中部,为东西朝向大楼,其东面正对实验馆,南面正对男生第四寝室,西面正对学校网球场,北面正对三号楼。四周比较开阔,设有绿色带,有少许树木。

、图书馆大楼概况:

总建筑面积近万平方米,大楼共计7层,其中有1~6层是共学生使用。内设阅览区、自习区、办公区和会议区,是学校信息和学术交流中心。

、楼层功能:

一层:主要用于学校会议或其他集会。二层:图书馆大厅,北侧楼梯通往图书馆的制图教学区,南侧是电子阅览室。三层:还书台、服务台、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自然科学图书借阅室 和自习区。四层:社科图书借阅室、外文图书借阅室和自习区。五层:现刊阅览室、过刊阅览室和自习区。六层:信息咨询部信息检索教研室、工具书阅览室、计算机检索室和自习区。

、火灾危险性:

由于图书馆属于公共建筑,储存的大多是易燃的纸张,且人员相对集中,火灾危险性较大,主要容易发生A类火灾。

(一)、耐火等级:

我校图书馆采用混凝土框架式结构,墙、柱、梁、楼板、屋顶承重构件和疏散楼梯均为不燃烧体材料,一楼会议室吊顶为难燃烧体材料。外有防火涂料,阅览室为玻璃制大门及围墙,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符合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中的规定:建筑高度不超过,藏书量超过1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防火间距:

图书馆四周15~20m内没有任何建筑物。并且图书馆四周设有绿化带。不会因其他建筑物着火而波及图书馆,也不会因图书馆起火而波及其它设施。符合GB50016-XX中: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以及文化部发布的《公共图书馆建筑防火安全技术标准》WH0502-96中:图书楼与其它建筑间的防火间距中的相关规定。、消防设施及自动灭火系统:

经过实地统计,图书馆内部消火栓共计27个,灭火器54个,报警装置32个。其中一楼:消火栓5个,灭火器10个,报警器8个。分别设置在楼梯口,厕所门口,以及会议室和办公室门两侧。二楼:消火栓6个,灭火器12个,报警器5个。分别设置在图书馆大厅、楼梯口以及厕所门口。

三楼:消火栓5个,灭火器10个,报警器5个。分别设置在阅览室门口、自习区以及厕所门口。四楼、五楼和六楼与三楼的设计相同,只是六楼较之在自习区与阅览区交界位置少了一个报警器。七楼是电控机房,有消火栓1个,灭火器2个。设置在楼梯口处。

图书馆内所配备的灭火器属于手提式ABC干粉灭火器,上次检修日期是XX年8月9日。符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 140-90中的相关规定;消火栓附加水袋长度。符合GB50016-XX:同一建筑物内应采用统一规格的消火栓、水枪和水带。每条水带的长度不应大于;在自习区和阅读区交界处还设置有防火卷帘,在每层楼的顶部还配备有烟感自动喷水灭火装置。一楼和二楼大厅周边还设置有排烟、通风系统。在图书馆所有通道内均设有安全出口指示标志,或离地500mm或者悬挂在棚顶,切都为绿色荧光。在每个消火栓的门上都清晰的画有图书馆消防疏散预案平面图解,清楚详细的表明了安全出口以及一系列灭火设施的具体位置。设置在二楼和一楼的安全出口除一个为塑钢门外其余均为玻璃门,方便在应急时刻人们砸碎玻璃门逃生。

图书馆在入馆须知中明确的规定:严禁在馆内吸烟、用火;禁止携带易燃、易爆以及有腐蚀性化学物品入馆。这样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为失误造成火灾的可能。

四、大连交通大学图书馆消防预案:

1.图书馆现有消防安全通道及安全疏散口共8个,除一个为塑钢门外其余均为玻璃门;平时上锁,关键时刻可砸碎玻璃破门逃生。

2.图书馆一旦发生火情,离起火点最近的工作人员必须立即采取灭火自救。相邻工作人员在协助灭火的同时应第一时间通知馆领导或办公室并且维护好秩序。及按响墙壁手动消防报警器;楼层巡检警报器将发出火灾警报。楼内中厅及两侧消防安全通道位置均设有多处消火栓及干粉灭火器,用于消防灭火。可就近取用。

3.接到火情报告、馆领导及相关负责人需立即赶赴起火点,组织灭火自救并控制现场秩序。同时由现场负责人上报保卫处84106110。楼宇管理员与火点值班人员可直接判断是否“紧急疏散”。在馆领导及时赶到的情况下,由现场领导判断是否“紧急疏散”。紧急疏散的指令迅速报84109175。由消防总控室工作人员通过消防广播下达“紧急疏散”命令。此时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组织楼层内所有人员有序地向安全通道疏散。紧急疏散情况下,负责疏散的工作人员要迅速打开图书馆各消防通道,有序的组织读者沿着消防通道下楼。

4.当听到消防广播发出火灾报警的情况下,灭火队员应遵照广播指令,向火点具体位置迅速靠拢,在现场负责人的指挥下准备实施灭火。

5.当火势不能控制的情况下,检查读者并确定清场情况下,启动火点区域的防火卷帘,之后关闭电源。将消防控制系统改为全自动控制。

6.在广播播报紧急疏散的情况下,临时总指挥要下达命令给三个以上灭火队员,由这些灭火队员到各楼层、各房间通知至每一个人火情并组织撤离,并在室门上做出完全撤离标志。

7.相关负责人要把电梯迅速迫降至一层,并上锁关闭。

8.保卫处来人后指挥权交与保卫处。

9.读者有序撤离后,配合消防部门开展灭火工作。组织人员进行现场安全警戒,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维护好火场秩序。

10.总指挥要安排人员到楼外等待并指挥消防车的到来,组织清除外围通道车辆,保证消防通道的畅通。

11.火灾扑灭后与有关部门一起保护好现场,协助消防部门开展火灾调查。其规程符合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通过在图书馆的实地调查,图书馆内没有设置应急照明系统。这不符合WH0502-96:在图书馆疏散走道、疏散楼梯及其前室,消防电梯及其前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楼宇集中控制室、变电室、排烟机房、电话总机房、自备发电机房以及发生火灾时仍需坚持工作的其他房间;报告厅、多

功能厅、展览厅、每层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阅览室、人员密集且面积超过300平方米的地下室。应设火灾应急照明。在发生火灾的时候没有应急照明不方便人们疏散和逃生,不利于人们看清道路以及分辨方向;、由于在没有会议或者其他集会的时候,学生进入图书馆需要从图书馆外侧楼梯上楼至二楼门外凭学生卡进入。所以在有火灾或者其他事故发生时,二楼仅有一个常开的正门可以万无一失的疏散人群,其余的安全出口全部在一楼,而且一楼的安全出口平时是关闭状态,并且进过调查发现,在安全出口的玻璃门附近并没有找到安全锤。一旦发生火灾或者其它事故,一楼的安全出口无法打开或者砸开后果将是难以估计的。、相对于其他楼层,一楼的采光严重不足,使得慌乱中的人们难以分辨方向。、在图书馆西侧距离大楼20m处有一排高大的树木,过于茂盛,当有火灾发生时,由于树枝的影响,消防云梯车难以在此地展开。不利于消防营救。

六、整改措施、按照WH0502-96的相关规定在对应位置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应该讲一楼正门的安全出口改为常开,并且在玻璃门旁明显的位置配置安全锤。、通过增加应急照明装置增加在应急时刻一楼的采光。

、经常修剪图书馆西侧的高大树木,使其的枝叶不会妨碍应急时刻消防云梯车的展开。

通过对大连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实地调查,再结合一定相关标准。从防火技术措施的基本原则上来讲,该图书馆的预防性措施如:在图书馆严禁烟火等;限制性措施如:防火卷帘等;消防性措施如:配备有消防栓、灭火器、自动喷水装置等;疏散性措施如:有完善的消防预案等。都落实的很好。当然我更希望校方能够在此基础上更加完善图书馆的消防管理系统,使同学们的学习生活有可靠的安全保障。

图书馆物流调研报告2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无论是古代还是在现代,书总被人们看作是神圣的东西,而存放书的建筑更是被看作神圣的殿堂加以点缀和美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期。而高校的图书馆作为校园的标志性文化建筑,已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每一座图书馆犹如一部永恒的作品,刻写着学校在不同时代的风雨历程。纵览现代高校图书馆馆楼设计,可谓千姿百态、不拘一格。概括来说,图书馆外部造型集典雅、庄重、美观于一体,内部讲求通达、方便、舒适。既要坚持馆舍布局科学、适用的原则,又要给人以建筑美的享受。

本次图书馆建筑设计基地位于湖北省武大校内,属于6级抗震,夏热冬冷地区,特别要注意东晒和西晒对图书馆的影响。同时,本次图书馆设计属于学院图书馆,这类图书馆一般情况下阅览室的面积比例较大,采用开架管理,除本校师生员工外,有时也对外开放。

基地东北面是一个小湖,景色宜人周围树木繁盛,绿化很好,因此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到对基地周围景色的利用,使设计与环境更紧密地结合。

武大校园处于小山丘上,因此基地内有高差,对我们的设计有一定影响,但同时也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做出更有特点的设计,所以高差一定要利用好。基地内树木也很多,需要在设计时有选择地保留,既是环保,又是节约绿化经费。

得益于对湖北大学图书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的参观调研,我总结了一些高校图书馆的建筑特点,具体如下:

1、图书馆建筑的艺术性

一个现代图书馆的建筑不仅具有内部布局灵活、功能齐全,外型应有浓郁的

文化气息,地方特色、富有艺术性。馆周围的绿化区,馆前的喷泉、小品、荷塘,馆内外的雕塑壁饰、字画、名人名言、室内视觉舒适的色彩环境、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等营造了浓厚、高雅的文化氛围,令读者赏心悦目。还要注意与

周围环境的协调,内外美的和谐统一。不能只追求局部美,而忽视了于周围环境的和谐。

一些新建馆具有标志性,成为城市或校园的标志性建筑,如位于塞纳河畔的法国国家图书馆是由四幢外观如打开的书本一般的建筑组成,建筑物之间是郁郁葱葱的树林,成为巴黎的标志性建筑,被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为20世纪末的一大奇迹。上海交大包兆龙图书馆馆前设花台、水池、雕塑和休息平台,为读者提供了户外休闲和交流的空间,也美化了周围的环境。曲阜师大馆的造型在于周围环境协调方面较为成功,馆高五层,高低错落有致,馆前后的园林池水,底层古拙敦厚的石墙,体现历史的厚重,显得古朴典雅,又散发现代气息,完全融入到了校园内部小环境和历史名城曲阜的大环境之中。

2、图书馆建筑的灵活性、可扩展性

灵活性是指建筑布局、平面结构、家具和设备等都应具有灵活性特点,即内部的可变性。既能满足当前的使用要求,同时考虑远期发展和改变布局的可能。传统图书馆藏、阅、借、管布局固定分隔,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内部再次出现各部面积重分配,传统的固定式空间布局已不能适应发展变化,因此,对图书馆的建筑设计也提出了灵活性、可变性、扩展性的要求。现代图书馆要求以人为本,全方位开放,阅览室空间与藏书空间逐步融合,阅览室的概念已完全不同了,阅览室将是按学科专业设置,实行外借与内阅藏书一体化,这种大开间式的布局,既是藏书库房,又是阅览室,也是借书处,这样的布局使读者一目了然,更接近读物。减少了管理层次和工作人员。若欲区分阅览室内不同载体和不同的读者群,也只是用可移动的轻质隔断,因此建筑设计需采用统一柱网、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的三同藏阅一体化建筑,采用大空间、灵活隔断的格局,强调开放式的概念。

随着电子文献及网络信息资源收藏比例的增加,对馆舍空间的需求也将减少,传统书库藏书面积无限扩大的趋向受到抑止,甚至可能减少,图书馆的收藏空间正在由物理空间向网络空间转化。但阅的部分及其他功能的使用空间将相应增加所需面积。面积的再次重新分配意味着仍然要求建筑设计要有最大的灵活性,可随时调整,且具备扩展性。

另外,图书馆的书架也由固定式改为可移动的层架式书架,当一个单元需改为它用时,可随时调整。

3、图书馆的多功能性与智能化

现代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已不再只是满足学生的借阅要求,也决不仅仅是由机器组成的数字世界,还要满足学生的社会教育、文化和娱乐需求,体现出综合性的多功能性,功能决定形式,为此,还应有展览厅、演讲厅、学术活动室、小剧场、影视欣赏厅等各类文化设施,成为举办展览、进行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教育培训。作为信息时代的图书馆建筑,除了传统的功能外,还要具备信息服务、文化教育、生活服务等多项功能。建筑设计时必须将这些发展趋势考虑进去,合理安排空间。法国国家图书馆在馆内设有音乐厅、会议厅、书店、银行、邮局、停车场等。作为世界十大图书馆之一的上海图书馆新馆,设有30多个阅览室和20个研究单间,开架书刊达100万册,还有一个上下两层共764个座位的报告厅、一个300个座位的多功能厅和四个学术会议厅、以及音乐欣赏室、放映室、视听室和钢琴室等,可以举行国际性的大型展示会、报告会和研讨会。

而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化的出现,对图书馆建筑提出了智能化的要求。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有机结合,为用户提供高效、多功能、便利、舒适的环境的建筑物。图书馆建设综合布线系统应当充分结合网络,使整个建筑物的设施、配置具有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和灵活的特点。

三、分析心得:

图书馆建筑的环境要求图书馆建筑是一种文化,不仅要给人以文化享受,还要给人以文化熏陶。在建筑造型上一定要力求典雅美观、简洁明快,要充分体现它深邃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城市文化发展中,图书馆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象征,应当是城

市文明与文化的一大景观,是城市建筑的名优产品。根据我国目前民用建筑的特点,结合图书馆人均流量和读者类型,一般图书馆高度在4层~5层为宜,因为图书馆是公共场所,读者集中,流量较大所以建得太高,不方便读者活动,此外就其面积而言,其空间范围都可比例兼顾,能够得到良好的造型效果。图书馆的外部环境也要和谐配套。四周特别是正面,一定要有文化知识广场,绿树成荫,草坪遍布,设计精美的园艺花卉。

四、结语:

图书馆物流调研报告 篇2

书店对部分图书按购销协议或有关文件规定, 在约定日期办理结算货款的办法。如中小学课本、大中专教材、年画、年历等季节性强、需要量大, 须提前印造、发货, 并在一定日期集中销售的图书, 为使出版社、发货店、销货店三方合理负担资金, 即采取开学前或元旦、春节前分别定期结算货款。出版社对在书店寄销的图书, 也采用发货后定期结算的办法。

二级进发

发货方式之一。新华书店发货店根据地、市书店统一订货的品种、数量, 发货到该店, 再由其制票、包装, 分发给各有关销货店。这种方式一般较少采用, 需根据书籍的具体情况 (品种、数量等) , 以及是否有利于提高发货质量, 缩短发货时间, 降低发货费用等因素来确定。

发货差错

物流图书市场分析 篇3

第一个阶段(1978-1988年)为物流概念引进、物流思想启蒙、物流知识宣传教育阶段。期间,我国老一辈物流研究学者王之泰、吴润涛、靳伟等的学术成果相继问世。例如,王之泰的《物流浅谈》;吴润涛、靳伟等翻译的第一部物流译著——《物流手册》,李京文、徐寿波主编的《物流及其应用》都是典型的代表,为后来的物流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阶段(1988-1998年)为物流理论研讨、观念转变、实践探索、起步发展阶段。此间,王之泰的《现代物流学》、吴清一的《物流学》是影响力比较大的两本著作。

第三阶段(1998年至今)为经济快速发展、内外贸活跃、流通改革加快、物流火暴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物流学术研究激流勇进,物流图书著作朝气蓬勃。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国出版的物流类图书约300种,2007年约360种。预计2011年,出版的物流图书将达400多种。

一、物流图书出版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物流图书具有专业性强、学科交叉、知识更新快等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深入分析我国物流图书发展状况,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专家型的作者队伍贫乏,图书整体质量不高。物流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交叉学科,具备物流领域造诣深厚的专家不多。同时,在竞争的压力下,出版社相互间挖作者资源,使得相对比较专业的作者、专家同时为几个出版社撰写同类图书,从而导致图书改头换面重复出版现象严重。针对这一问题,从经济节约、效率效益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形成几家专业型的物流类图书出版机构将是一个较好的途径。

2.物流图书前沿性的知识太少,理论深度不够,原创性作品较少。“物流热”带来的物流图书出版热,使得全国各出版机构纷纷拥入,图书选题越来越多,但图书内容、读者定位相差不大;各高等院校出版社根据本校物流课程设置,自行组织本校教职员工撰写物流专业课图书,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这需要出版机构严把选题关。

3.实操型、前瞻型、先进型、应用型物流图书较少。有些企业从商业机密角度出发,对核心技术、管理理念的介绍少之又少,即使有,也只是皮毛,使得图书的应用性不强。从应用的角度考虑,能够得到企业从业人员的广泛参与,才能够促进物流图书理论与实践的良好结合。在这方面,对出版机构是一个极大的考验,也是今后物流图书开发需要加大攻关力度的着力点。

4.物流的专业图书体系尚未形成。在我国,物流学科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来的,还处于成长上升期,物流学科体系还不健全,系统的物流图书体系还未能建立。同时,我国在物流教育方面相对落后,物流专业设置滞后,物流教材建设缺乏系统性等因素是阻碍物流图书向更高一个层次发展的致命弱点。

5.企业物流图书、教学物流图书两条腿走路的弊端依然形势严峻。从长远来看,两者的有机结合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生产力进步的强力助推器。

二、发展展望

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向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对物流前沿理论的需求十分迫切;国家有关部门也加大了政策支持和关注力度,为物流学术的研究、物流成果的形成与转化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和条件。物流学术研究的前景和市场看好。

1.单纯纸介质图书向纸介质和数字化产品结合的立体化方向发展。包括电子出版物、光盘媒介物等,一方面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不同介质传播,受众面读者更为广阔。数字出版发展势头强劲,专业图书数字出版也迫在眉睫,是大势所趋。

2.理论深度加大,实务性图书增加。“中国物流专家专著系列”“供应链管理专家专著系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前沿译丛”等系列套书是全国高校物流专业课题研究人员、企业一线从业人员根据多年来工作的所得所获,集结出版的原创性强、学术价值高、实操性较强的物流图书,将深受读者欢迎。

3.教育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部门组织成立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等职业教育物流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从专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组织开展物流高等教育学科体系建设的研究,提出物流类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并制订出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同时,组织一批由国内外著名专家新编或修订各学科专业系列教材及配套教辅,以适合专业发展需要,满足社会需求。

物流调研报告 篇4

烟草物流信息系统是烟草物流的神经中枢,是烟草物流运作的核心,也是烟草物流与烟草生产、烟草流通系统无缝对接的基础。

烟草物流系统包括烟草仓储系统(WMS)、烟草配送系统、烟草运输调度系统、烟草跟踪监控系统、烟草物流管理与运作系统等内容。通过信息系统管理物流,可以有效地提高整个物流的灵活性。

烟草物流信息系统需要与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和供应链管理系统对接,全面打通原料采购、卷烟生产、流通配送各个环节,用信息化带动烟草行业现代化。因此,烟草物流信息系统是烟草行业信息化的核心与关键。

我国的烟草行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当时水平较低,缺少对现有数据系统的分析和挖掘,形成很多信息孤岛。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烟草专卖局全面推进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广“全面访销、全面配送、访送分离、专销结合”的现代物流管理模式,提出了“用信息化带动烟草现代化建设”的口号,要求烟草行业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当前各烟草公司正积极响应国家局号召,开展物流配送管理、电子商务等以推进现代化管理为目标的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从单机应用到局域网集成,到现阶段的全省、全国联网运行的新阶段,各省烟草基本上已经构筑了一个遍布全省的烟草系统广域信息网络。

二、烟草物流网络系统

物流网络是指供应链中各网络节点和各种物流路径所组成的网络。8这些节点包括生产厂商、库存存放点及分销地点。通过物流网络建设与优化,可以达到原料和商品在供应链中的有效流动,尽可能的降低运营成本。物流网络建设和优化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要考虑包括优化设计的空间和时间问题,也要考虑现实实际情况。

烟草物流网络与烟草物流信息技术一样是烟草物流的基础设施,不管是烟草生产企业还是烟草流通配送企业都需要构建物流网络,都需要物流网络的优化。烟草物流网络优化很多情况是在烟草物流配送中心的设置与选址、运输路径的选择、运输配送调度安排等方面来进行物流网络优化。物流网络优化不仅受到企业生产、销售安排、发展战略的制约,还会受社会经济发展、公共物流设施、信息技术发展、物流技术发展、社会物流流向与流量等方面的影响。

近年来烟草行业一直把网络布局与优化作为行业烟草物流现代化的重要工作,大力推进组织结构调整,明确了以地市级为经营主体,省级公司退出“两烟”经销,取消县级公司法人资格,在348家地市级烟草公司全面推行“电话订货、网上配货、电子结算、现代物流”的新商业营销模式。整体改革和优化烟草物流网络。6月国家烟草专卖局制定了《关于烟草行业“十一五”期间卷烟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意见》,要求在“十一五”期间,烟草行业基本完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地市级烟草公司卷烟配送中心建设。

目前,地市级烟草公司共拥有1500余栋不同类型的卷烟仓库,其中600多栋被兼作卷烟分拣工房,新建的配送中心大多实行一库制、一级配一级送,部分一级配两级送。烟草行业具有自动分拣线30多条,半自动分拣线500多条,人工分拣线1500多条,建立了初步完善的烟草物流网络,在全国483万户卷烟零售客户中,电话订货达到97%、电子结算达到59.8,直接配送到户达到88%以上。

三、烟草物流系统工程

以烟草物流系统为核心的烟草物流系统工程,包括烟草物流技术与装备系统和烟草物流系统建设所涉及的建筑物等土建部分。

烟草物流系统工程是现代烟草物流网络的核心节点,是现代烟草物流运作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烟草物流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烟草物流系统工程的核心:现代烟草物流中心,一般都配备了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物流系统的技术与装备。如结合烟草行业自身特点,建立了自动化立体库或高架仓库,自动化或半自动化分拣配货作业、采用数字化仓储管理、智能化车辆调度等物流核心技术,以信息网络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现代物流的综合效益和优势。

自动化立体仓库:采用现代堆垛机及控制技术,利用高层货架系统,对卷烟仓储实行自动化出入库管理,与仓储数字化管理系统无缝对接,大大提高了烟草物流作业效率。

数字化仓储管理:紧紧抓住卷烟进、存、出等重要环节,做到精确、有序、顺畅、高效。从卷烟入库、储位分配、货位记录、进仓记录、时限控制、库存上下限控制和预警,以及卷烟出库、实物交接的仓储流转,全部采用计算机管理,并且通过网络送达相应部门。其中在货位管理中采用计算机控制的电子显示系统,实现进出仓的电子化管理。在库存管理中,通过多种统计分析手段,结合实际进货和销售预测,对总量库存和单品牌进行最小库存量和最大周转量的控制。

半自动化分拣配货作业:按送货线路顺序进行分拣配货作业,配货到户。运用激光喷码设备喷印零售客户代码和分拣时间,做到每条卷烟的出货信息落实到户。完成配货的卷烟按不同规格(包装塑料袋、自动条装包装膜、条装纸箱)并用不干胶打印机自动贴上印有辖区访销员名字的条形码标签,按照送货路线的先后顺序,集中存放、装车送货。

智能化车辆调度:是指来自业务系统的订单信息经过送货线路优化模块自动排单系统处理,根据零售客户的地理位置、订货数量和送货车容载量,通过信息系统的模型和算法处理,每日自动生成动态的送货线路,按照路线和送货顺序均衡地分配到具体车辆。同时,自动生成分拣配货策略,并由计算机网络将其发送至配货流水线,送货计划则打印成送货清单交给送货员。在送货途中,由卫星定位系统对送货车辆进行全程监控,加强了送货安全管理,提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烟草物流三大系统分析

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现代物流主要是对采购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逆向物流(退货、回收、再生利用、废弃)的各个作业环节进行有机整合,协调运作,保证将“物”及时、准确、快速、安全地送达目的地,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物”在流动过程中的费用,以获得最大利润和拥有最大竞争力。

冷链物流调研报告 篇5

低温食品需求量持续增长,我国落后的冷链物流影响食品工业的发展,落后的冷链物流势必会引发社会问题。为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促进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健康发展,科学、合理规划冷链物流 和重点项目,加快构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调查研究、集中讨论,总结如下:

一、调研方式:实地调查研究、集中讨论

二、调研内容:

1.农产品生产、消费布局:

我区主要的农产品品种有蔬菜、肉类、禽蛋等。农产品生产基地遍及呼中、碧水、宏伟、呼源四镇,四镇市场初具规模。2006-2010年蔬菜产量为27847吨,消费量为27708吨。肉类产量为720吨,消费量为625吨。禽蛋产量为683吨,消费量为618吨。

2.辖区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相关情况:

辖区内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有四家,分别为呼中区冷库、刘家冷库两处、韩家冷库。冷藏冷冻设施、冷链物流配送系统、冷链设施以及使用管理都比较落后,比较传统。

3.辖区冷链物流建设存在的问题:

冷链链条不完整,“断链”是一种常态,为意识到“断链”也是一种常态。冷链物流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冷链物流建设不能完全等同于冷库建设与冷藏车的普及;虽然在国内,众多的技术与设备提供商可提供较为先进的设备,但为防范建造风险,许多在建的冷库

1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技术与设备,新型冷链技术与设备的推广普及速度较慢。冷链物流的市场化尚未形成,第三方物流不占主流。冷链技术水平、规划设计能力落后,设备设施的统筹能力落后,观念落后。冷链物流宣传不够,消费者对冷链物流认识不深,冷链基础设施还相对比较薄弱。

4.冷链物流建设需要的政策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强规划与指导,并对重点设施、关键环节、骨干企业的发展给予各方面的政策扶持。其次,行业协会应该在科技攻关、技术交流与操作标准、人才培训、各类企业间的业务合作等方面发挥组织与协调作用。再次,各类大型批发市场大型流通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承担起冷链物流的主要组织者责任,要通过批发交易与物流配送,将农产品加工生产基地与零售门店销售衔接起来,以商业模式和创新带动冷链物流配送模式创新,加强相互合作,逐步建立健全冷链物流系统。

5.对编制我区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的建议:

首先,运用供应链先进管理理念规划食品冷链物流。其次,加强冷链物流标准和冷链农产品质量标准的建设。最后,要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人力资源的培养。

三、结论:

双汇冷链物流调研报告 篇6

一、双汇基本情况

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总部位于河南省漯河市,目前总资产达200亿元,员工6万多人,年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在2012年中国企业500强排序中列200位。

双汇集团始终坚持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依靠“优质、高效、拼搏、创新、敬业、诚信”的企业精神,不断进行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80年代中期企业年销售收入不足1000万元,1990年突破1亿元,2003年突破100亿元,2010年突破500亿元,2011年达到503亿元。

双汇集团是跨区域、跨国经营的大型食品集团,在全国15个省市建有20多家现代化的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在31个省市建有200多个销售分公司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每天有8000多吨产品通过完善的供应链配送到全国各地。

双汇集团坚持用现代物流业改造传统的屠宰业,率先把冷鲜肉的“冷链生产、冷链配送、冷链销售、连锁经营”模式引入国内,大力推广冷鲜肉的品牌化经营,实现热鲜肉、冷冻肉向冷鲜肉转变,传统销售向连锁经营转变,改变传统的“沿街串巷、设摊卖肉”旧模式,结束了中国卖肉没有品牌的历史,引导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双汇开创中国肉类品牌。双汇产品做到头头检验、系统控制,确保食品安全。

双汇集团实施集团化管控模式,按照产业布局和发展需要,建立鲜冻品事业部、肉制品事业部、化工包装事业部、养殖事业部等,推行目标管理、预算管理、标准化管理、供应链管理、质量管理和企业的信息化。

二、双汇产品生产流程

双汇冷鲜肉:又名冷却肉、冰鲜肉,是指按照严格的兽医卫生检疫制度进行检疫检验的健康生猪,屠宰后进行迅速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以后腿肉中心为测量点)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0~4℃的低温条件下,经解僵、排酸、成熟等过程后,在10~15℃的车间内进行分割加工而制得的冷却猪肉。

冷鲜肉克服了热鲜肉、冷冻肉在品质上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始终处于0~4℃的低温控制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被抑制。另外,冷鲜肉经历了充分的成熟过程,因排酸和蛋白酶、钙激活酶等多种良性因素,产生氨基酸和风味物质,故而,冷鲜肉口感细腻、鲜嫩多汁、肉香浓郁,且充分保持了营养物质,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

双汇冷鲜肉的生产流程大致如下: 生猪经检验合格后在屠宰场进行屠宰,瘦肉精抽检经检疫、品质检验合格后,0—4摄氏度下冷却排酸24—48小时,在12℃以下的低温环境下将猪白条分割加工成符合标准的各种产品,然后经冷藏运输车0—4摄氏度下运往批发零售点,在零售店将产品放置于0—4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最后,消费者购买后在0—4 摄氏度下保藏。整个冷鲜肉生产过程始终在低温下进行,以保持产品的营养物质。

三、双汇物流的运作

双汇商业连锁配送系统支持多配送中心集中管理,所有门店订单可以自动生成并上传到总部,总部接到的所有订单经过计算机自动汇总分类、自动分配到区域配送中心安排备货、拣货、装车、运输。目前双汇商业连锁公司的连锁店已经全部实现了订单自动生成、自动上传、自动分类汇总;自动配货处理,网上盘点,数据由总部统一管理;统一配送,自动分析门店销售和库存情况,实现对各销售门店的自动补货功能,随时保证新鲜、卫生的“放心肉”供应市场。

双汇商业连锁配送系统的实施带来了十分明显的效果。管理部门彻底解决了时效性差、准确性差、控制力度差等问题,大大减少了业务人员的工作量,管理力度、精确度和效率大大提高。配送中心作业人员也一下子从70多减少到不足10人,每人处理的订单却从几百个增加到几万个,汇总时间由原来的1天缩短为几分钟。差错率由原来的1.6%下降到0.04%以下,送货周期缩短了2天,提高了产品新鲜度。

在产品配送过程中,最大的难点就是保证产品的鲜度和质量。因此,配送中都是建在分厂的附近,以缩短产品从分厂分割到配送中心仓库的时间,保证产品鲜度;同时配送车辆都是保温车,在装车时都有特殊的气囊罩出车箱,直接从冷库进入保温车,然后配送到门店进入冷柜销售。

在冷鲜肉的生产、运输过程中,从精细分割到配送运输,再到终端销售,通过计算机信息化管理,达到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的统一和共享。信息系统带来的管理上的高效、及时、精准,使双汇的成本、库存明显降低,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大大增强。

虽然在冷链物流方面,双汇物流在我省算是首屈一指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但是,双汇冷链物流的确还是有很多问题的。

四、双汇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措施

1、双汇独立封闭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

完整的冷链包括冷冻加工、冷冻贮藏、冷冻运输与配送、冷冻销售四个部分。四个环节始终处于产品所必需的低温环境中。双汇物流独立完整的冷链体系尚未完全形成的原因在于:双汇物流虽有一定数量的冷库和冷藏运输车队,但服务功能单一,规模不大,服务范围小,跨区域服务网络没有形成,无法提供市场需求的全程综合物流服务。还有就是冷冻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涉及到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多家企业,任一家企业温度条件不规范都会导致产品质量受损,且无法逆转。

在双汇集团内,成立独立的冷链物流运作部门,依托双汇集团的雄厚的资金,其它管理,运营等一系列业务尽量独立出来,并且统筹管理全系统冷链物流业务,尽量发展独立的专业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2、双汇冷链物流的技术与管理缺乏标准

冷链物流是在食品加工技术和制冷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涉及到食品安全、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一项低温系统工程。由于冷藏食品在物流过程中因时间与温度、湿度因素而引起的品质降低具有累积关系,对不同产品品种和不同品 质均要求有相应的产品控制与储存时间的技术经济指标。而目前,双汇冷链物流的技术指标尚不完善,鉴于双汇物流是一个大型的冷链物流企业,要想做大做强,有必要在技术上向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科学的推荐范围,明确肉类、冷饮、蔬菜等各大类具体产品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及储存期限。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一个能满足消费者、供应商和零售商三方面需求的一体化冷链物流模式。在运输过程中应用多温层技术。所谓多温层技术就是根据不同食物的不 同保湿要求,在冷藏和冷冻之间设置隔热层,能抑制植物的熟化,保持食物的原味,为不同食品创造出最好的保鲜环境,真正做到保质、保品味、保营养。

3、双汇冷链运输成本过大

冷链物流业不能快速高标准发展起来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冷链物流的成本过大。冷链运输业受能源价格的影响因素很大。因此,怎样降低能源的消耗对于降低冷链运输成本具有很大的影响。

河南省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四通发达, 拥有双汇、三全、思念、众品等一批速冻食品、肉制品生产龙头企业,以及冰熊、新飞、登科等冷链装备制造企业,这为河南省冷链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同是也是河南发展冷链的优势所在,双汇物流完全可以联合三全、思念、众品等企业,整合各企业的物流网络,以及各个企业的冷链、车辆等优势,联合成为中国最大的冷链物流企业,可以充分合理的配置各个企业的资源,进一步的降低冷链物流运输以及管理成本。

五、发展策略与前景分析

双汇物流是以仓储和物流配送为主营业务的我国最大的冷藏物流公司。冷链物流泛指冷藏冷冻类食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冷链由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藏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4个方面构成。

双汇物流在未来的发展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的培养 企业应该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育,抢占物流人才制高点,建立一套强有力的现代物流业发展人才支撑体系。(2)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 物流的标准化和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生命线。双汇物流要想做大做强,有必要在技术上向冷链物流企业提供一个统一、科学的推荐范围,明确肉类、冷饮、蔬菜等各大类具体产品的温度和湿度指标及储存期限。此外,在管理上也应制定统一的作业标准,如:装卸速度、作业流程、检验验货制度以及运输、仓储、配送、销售各环节低温对接要求。这样一来,可以形成一个企业标准,还有可能影响到整个行业,形成一个行业标准。信息化有利于实现管理和决策的最优化、智能化,可以最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加快、强化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以物流信息化带动物流现代化。

图书馆物流调研报告 篇7

1 图书馆轨道物流传送系统

大型公共图书馆书库和图书出纳台之间的运输量比较大, 如何才能保障书刊及时和有效的运送?采用人机结合的出纳方式, 是现有的图书馆轨道物流传送系统应对这一问题的的主要方法:工作人员负责出借和归架书刊的工作, 轨道物流传送系统完成在目的出纳台站和目的书库间的图书运送任务。

国家图书馆的轨道物流传送系统要穿越从地下一层到十八层的整个书库区域, 空间跨度大 (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为了保证传送及时、准确, 系统使用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的小型、快速的智能轨道书车。国家图书馆的轨道传送系统拥有100多台轨道书车, 正常运行期间至少运行50台传送书车, 以满足传送图书的需要。

国家图书馆轨道物流传送系统的技术特点如下:

(1) 整个系统是一个由计算机控制的分布式智能化轨道小车传输系统。

(2) 系统选用载重量为10kg的图书专用的自驱动电动小车, 水平速度为30~36m/min, 垂直速度为20~24m/min。

(3) 工作站分为双轨工作站和单轨工作站, 双轨工作站设在工作繁忙的地段, 用以提高系统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4) 系统至少配备1辆轨道清洁小车, 用于完成轨道的日常清洁和维护任务。

(5) 系统对所有小车实施持续监控, 以掌握小车在系统中的实时位置, 从而实现空车自动分配功能, 确保系统高效运转。

(6) 系统能够实现远程故障诊断, 以缩短系统维修响应时间。

(7) 系统设有与建筑管理系统 (BMS) 中央站的通信接口。

2 国家图书馆轨道物流传送系统与其他控制系统的通信

由于业务工作的需要, 国家图书馆的图书传送系统进行了更新改造, 系统实施部分扩充, 从而引发了以下各种问题。

2.1 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FAS) 对接的问题

(1) 传送轨道口防火门的构建

防火门应该依据防火分区和类似防火门的建筑和测试法规进行生产和安装。维护、使用、自动控制这些防火门的联动功能是十分必要的, 因此这些防火门必须有权威机关认可的检验文件。

(2) 传送轨道口防风门的构建

安装防风门是出于中断空气流通、减少噪音、改善工作站的外观布局、密封空调房间等目的。

(3) 气体灭火的联动控制

一般的物流传送系统都采取安装自己的火灾报警感烟探测器, 报警后联动降落系统内的防火门, 同时停止传送车体的运行的方式。然而国家图书馆在使用这种方式时, 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改造前, 传送井道和工作站台的防火隔间内, 都安装有感烟探测器, 报警时, 首先将报警点的地址传到消防中央控制室, 按照设计要求实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内的各种联动动作。其次再联动降落传送系统内的防火门, 同时停止传送车体的运行。改造后, 如果系统没有将报警点的地址传到消防中央控制室, 不能按照设计要求实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内的其他各种联动动作, 而只是单纯地降落传送系统内的防火门, 同时停止传送车体的运行, 是不能满足书库气体灭火的控制要求。这是因为, 国家图书馆图书传送系统的轨道要穿越各个主要书库, 系统直接运行在气体灭火区域, 而气体灭火区域有特殊的联动控制要求——不仅要降落传送系统内的防火门, 停止传送车体的运行, 还需要联动相应区域的警钟和广播, 同时自动启动该灭火区域的气体灭火设备 (或者告知消防中央控制室启动人工报警和灭火程序) 。虽然物流传送联动控制器都具有降落防火门、停运小车的功能, 但是不能联动警钟、广播和气体灭火控制, 须要借助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FAS) 的连接才能实现这些功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有二, 一种方法是把物流传送系统内的火灾探测器的开关量输出接点, 与FAS的联动控制信号输入端口相连, 实现物流传送系统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通信连接;另一种方法是直接使用FAS系统内带开关量输出的控制模块进行气体灭火控制。在使用后一种方法时, 需要直接使用FAS系统内的火灾探测器。该火灾探测器报警后, 触发FAS系统控制模块输出, 实施消防联动, 就可以有效地实现包括气体灭火控制在内的各种特殊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 传送书车的轨道系统是一个无障碍的连续轨道, 当其进入气体灭火区域时, 就会对气体灭火区域形成事实上的“介入”, 对气体灭火区域的密闭性造成破坏, 给灭火药剂的灭火带来不良影响。以竖直走向为主要方向的主轨道是从地下一层到十八层上下垂直通透的, 因此当任何一层发生火灾后, 降低“烟囱效应”就显得十分重要。每层侧壁设置的水平轨道开口是主通道对外封闭的理想地点。在水平轨道开口的内侧设置火灾探测器与水平轨道开口防火门联动, 可以在内通道发生火灾时紧急降落防火门, 防止内通道的火焰外泄;也可以在外部的烟气内窜时及时降落防火门, 阻挡外部火焰内漏。但是, 从气体灭火区域密闭性的角度考虑, 仅仅在水平轨道开口内侧设置火灾探测器与防火门联动是不够的。气体灭火区域有自己特殊的消防报警联动构成, 深入到气体灭火区域内的水平轨道开口的联动封堵措施, 必须与整个气体灭火区域探测器的动作同步进行, 否则一旦形成泄露出口, 必然降低灭火药剂在该区域的充满度, 降低气体灭火区域的实际灭火效果。因此, 为了应对通道内部的火情, 必须保留水平轨道开口内侧探测器原有的联动功能;而为了应对通道外部, 但又是在气体灭火区域内部的火情, 则要令该气体灭火区域内的消防探测器都与相应轨道开口的防火门联动, 以保证在气体灭火区域内任何一处发生火灾时, 相应轨道开口的防火门能够及时有效地降落, 保证灭火药剂在该区域释放后, 浓度能够达到设计的标准, 全面、有效地完成气体灭火区域的灭火功能。

2.2 与安全防范系统 (SAS) 对接问题

物流传送系统水平连接轨道的出入口存在人员入侵的可能;出纳台工作站是一个接待外借人员的窗口, 当然也存在人员入侵的可能。由这两种情况可以引申出两个问题, 一个是增加技防设备的问题, 另外一个是安装物防设施的问题。

(1) 技防问题

在水平连接轨道出入口的地段, 要安装防入侵报警的探测器和视频监控摄像机。在出入口设防期间, 入侵报警探测器报警后, 一方面对外发出警报, 另外一方面立即联动开启现场的摄像机和照明灯具, 并且通过门禁系统锁死相关的门体, 以保障建筑群内部的安全。

(2) 物防问题

水平连接轨道出入口处要安装防入侵的安全门。安全门的门体、门框采用钢铁材料比较适合, 与墙体的安装要牢固可靠。除各个库区以外, 各个出纳台工作站的轨道出入口也必须全部安装这类防入侵的安全门。

(3) 物防和技防结合的问题

安全门门体与关闭一侧的门框上要安装门磁探测器, 以保证在设防期间, 安全门的门体被打开或者被破坏后, 能够立即向控制室报警。安全门最好是装备门禁控制设备, 门禁控制设备的锁具和控制器要分别供电, 不用读卡器和出门请求按钮。在安全防范系统设防期间, 安全门未关闭则门磁探测器报警, 一旦关闭则锁死, 如果系统不实施撤防操作, 安全门就不能正常打开。在物流传送系统停止使用或者闭馆期间, 安全门全部关闭, 与此同时, 安全防范系统及时设防, 摄像机设备开启或进入“移动侦测”的状态。此外, 需要注意的是, 现场照明灯具必须具有联动控制功能。

(4) 电源问题

整个安全防范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照明灯具设备等必须安装有从中央控制室引出的电源, 具有可靠的长延时不间断功能。如果使用从现场供给的电力, 一定要使用不间断电源 (UPS) 设备, 并且对供电情况加以监视。

3 结束语

图书馆物流调研报告 篇8

一、我省农产品物流业发展情况

(一)农产品生产稳步发展

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是物流业发展的基础。多年来,我省借助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狠抓农业生产不动摇,农产品产量逐年提高。2011年,粮食总产量首次跨上600亿斤台阶,达634.2亿斤,创历史最好水平,其中玉米467.8亿斤、水稻124.7亿斤。蔬菜产量1300万吨,人参、鹿茸、林蛙、食用菌及杂粮杂豆等土特产品也有较高产量。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36.2万吨,其中猪肉产量122万吨,牛肉产量43.4万吨,羊肉产量3.9万吨,禽肉产量66.9万吨。牛奶45.2万吨,禽蛋95.3万吨。我省生产出的充足、多样、优质农产品,为推动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农产品物流体系不断壮大

农产品物流主要是通过物流主体实现的。经过多年发展,我省农产品物流体系不断壮大,在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企业效益、带动农村繁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农产品物流企业快速发展。物流企业是搞活农产品流通的主力军。近几年,我省专门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企业发展较快。截止2011年末,规模以上农产品流通专业企业达152家,年营业额220多亿元。物流运输方式主要是通过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公路和铁路两种。

2.农产品市场作用显著提高。主要指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农村集市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网上电子商务市场等。这些市场除了起到农产品集散、批发、零售等营销作用外,有些大型市场还直接开展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等多项服务。这些大型批发市场是农产品物流集散的主渠道。多年来,经过培育和发展,我省农产品批发市场数量和功能显著提高。据调查,截至2011年末,全省注册登记的规模以上各类农产品市场达302家,其中农产品批发市场133家,面积370多万平方米,交易额600多亿元,其中亿元以上69家,交易额540亿元。在批发市场中,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26个,年成交额232亿元,占批发市场成交额的40%。松原市目前建成农产品市场27个,年交易量近320万吨,交易额达120亿元。除上述传统市场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产销衔接、电子商务等新型经营方式和小超市、便利店等相继出现,更加丰富了农产品市场物流营销形式。与前几年相比,全省市场建设数量、质量和功能都有了较大提升,对搞活农产品流通、活跃城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粮食企业的粮食收储主体作用明显。粮食系统由国家和省直属粮库组成,担负着粮食的收购、储藏、运输、加工、销售,以及国家的粮食战略储备及评抑粮价等任务,是我省粮油物流的重要主体。截止2010年末,全省粮食收购企业共817家,其中国有粮食收购企业496家,非国有321家,收储能力(仓储和露天)达3000万吨。2012年4月未,我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171亿斤,非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246.6亿斤,二者占同期收购总量的76%。

4.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龙头作用凸显。目前我省较大规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4000个,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7户,省级445户。这些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农产品作为生产原料,加工后卖出产品,是我省农产品物流的重要主体。2012年4月末,我省粮食深加工企收购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132亿斤,占同期收购量的24%以上。以玉米、水稻、大豆为原料,大成集团、中粮生化、阜康酒精、德春米业等重点龙头企业年加工量达300亿斤左右,约占粮食常年产量的50%。围绕猪、牛、禽类屠宰加工,皓月、华正、德大、金锣、得利斯、卓越等重点龙头企业屠宰加工量达3.6亿头(只),占出栏的一半以上。特产品加工每年需求量也相当可观。松原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80户,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9户,市级123户,年加工转化粮食420万吨,畜禽加工量3000万头(只),带动农户30万户,销售收入150多亿元。

5.农村经济组织及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2011年,我省注册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1331家,加入农户70万户。其中种植业合作社8918个,林业290个,畜牧业7138个,渔业89个,服务业3062个,其它1834个。合作社组织销售农产品总值56.9亿元。这些经济组织和经纪人来自农村,参与农产品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了解农民意愿,便于与与农民沟通,是农民与收购主体之间重要中间人,发挥着其它经济体不可代替的农产品收购、运输、出售的独特作用。

(三)农产品销售范围逐渐拓展

我省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基地,是典型的农产品输出大省。这就意味着我省每年生产的大量农产品只有少部分自留,绝大部分外销到国内其它省份甚至国外。随着我省农业生产的发展,销售的品种和数量越来越多,销售的范围越来越广。据调查,通过物流从我省销售的农产品主要有: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大豆、葵花、蓖麻等油料作物,红干椒、蔬菜、西瓜等经济作物,人参、鹿茸、林蛙油、食用菌等特产作物,以及肉、蛋、奶等畜禽产品。2011年,我省粮食商品率达到85%以上,外销粮食300多亿斤,约占当年粮食产量的47%;生猪调出量为848万头,占全年出栏1480万头的57%以上。销往地区主要是北京、上海、廣州、天津、四川等全国各地,有些产品比如吉林人参、杂粮杂豆、干辣椒、马铃薯粉条等出口到日本、韩国、俄罗斯、朝鲜、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我省需要购入的农产品主要是冬季蔬菜、水果等。据调查,我省蔬菜供需基本平衡,夏季部分外销,冬季短缺,水果自给率只有5%,几乎全部外进。外阜菜主要来源于海南、山东、河北和辽宁等省份,水果来源于全国各地。仅长春市每年购入外阜蔬菜4.4亿公斤,占全年蔬菜物流量的44%。水果每年物流量60万吨。

二、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省农产品物流业正处在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业转型时期,农产品物流呈现出由小到大、由弱渐强的发展态势。近几年,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较快,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来大。但还存在着整体发展不够成熟,物流企业数量少规模小,设备不先进,技术落后,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产品物流整体发展水平不高 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中的一个分支。农产品有其独特的鲜活特点,便利快捷的运输、合理的流通网点对于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农产品流通交易率至关重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农产品流通的多重循环格局初步形成,但总体看,我省的农产品物流企业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规模小、数量少,尤其有实力、信誉高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更少,据调查,截至2011年末,全省注册的物流企业共1983户,其中农产品物流企业只占总数的7.7%。物流设施手段相对滞后,交通运力不足,冷链物流配送能力低,流通网点布局还存在散、乱、远、交通不便等问题,大部分农产品尤其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加工处理落后、分级简单、包装简陋,保存时间短,损失较大,农产品物流企业经济效益偏低。据统计,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高达20%~35%。自行承担物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还存在物流管理不规范、物流费用偏大等问题。

(二)物流成本过高,经营风险大 我省农产品物流目前还是以初级产品外销为主。由于油价、人工、物价等物流成本不断上升,经营风险较大。以长春市为例,长春市蔬菜采后商品化处理为1%,保鲜储藏比例不足20%,加工比例为4.6%,附加值低,再加之物流组织管理及物流技术等原因,物流成本普遍偏高,而且很不稳定、波动性较大。另外加上路况不良的时间成本,设卡收费等问题都无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加大了农产品大宗物流环节的经营风险。在省内经过精加工的农产品运费一般占到了价格的10%左右,低值低利的初级农产品运费相对就更高了。

(三)冷链物流发展较慢 目前,全省大约80%的易腐农产品在运输中没有温度监控,冷藏运输只有15%左右,存在不合理包装、运输、储存现象,致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一般果蔬损耗率在10%左右,肉类、水产品平均损耗率达12%。另外,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冷藏设备设施也比较落后,自动化程度低,耗能较高。

(四)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较低 目前对于农产品生产、销售信息还是以传统方式获得为主,缺乏较为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流技术和货物跟踪技术系统等。不少企业的通迅手段还停留在使用电话(手机)、传真等方式上,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沟通渠道不畅,许多农产品信息难以收集、传递,信息化体系建设滞后。

(五)农产品物流标准不规范 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包装标准与运输标准不配套,物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从事包装技术、保鲜技术以及物流信息技术标准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善于农产品物流经营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现有人员素质不高。传统运作方式,影响了物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六)农产品市场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目前我省有些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道路、供水、供电等周边基础设施陈旧,除长春蔬菜批发市场、长春水果批发市场、辽源仙城蔬菜批发市场等几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外,我省大部分批发市场缺乏信息服务、质量检测、交易结算、安全监控、冷藏设施、垃圾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农村大多数农贸市场还处于露天地摊式的经营状态,主体是个体商户、运销大户和经纪人,存在脏、乱、差和不好管理的问题等。

三、加快发展我省农产品物流业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生产,为农产品物流提供充足货源 没有充足的农产品生产,农产品物流就不会富有活力。要鼓励农业、畜牧和特产业发展,提高单产,扩大总量,同时还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和创建各类知名品牌,从农产品的“量”和“质”上促进农产品流通和物流业发展。

(二)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业的政策扶持 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科技研发以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通过倾斜的税收、财政等经济杠杆,优先向农产品物流基地、保鲜冷藏和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项目倾斜,着力改善与农产品流通密切相关的公路、铁路等交通运输条件。严格执行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完善技术手段,提高车辆检测水平和通行效率。落实免收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车辆通行费的相关政策和季节性鲜活农产品配送车辆24小时进城通行和便利停靠政策。加大对农产品基地认证、质量认证、产地环境监测,严格推行农产品检验检疫和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农产品种养及食品加工、销售等环节。通过科学化的物流设计、管理和实施,使农产品运输、包装和分销方案合理化、最优化,运输包装重复利用,销售包装无害、易处理,降低对农产品污染以及对环境的污染。积极开展A级物流企业评定。2011年1月,长春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支持物流業发展的意见》,对促进长春市农产品物流业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加大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物流基础建设是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根本。当前应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鲜活农产品产地预冷、预选分级、加工配送、冷藏冷冻、冷链运输、包装仓储、电子结算、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控等设施建设,发展电子商务,扩大网上交易,加快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的冷链物流体系,对开展鲜活农产品业务的冷库用电实行与工业同价。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销地的直接配送方式。积极鼓励和引导大型连锁超市、学校、酒店、大企业等最终用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积极支持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引导各类物流主体进入物流园,形成农产品物流产业集群化,发挥物流业的集聚效应。

(四)加大农产品产销体系建设力度 加大旧农贸市场改造力度,使其上规模、上档次。加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菜市场等鲜活农产品网点建设,规范和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的进场费、摊位费等相关收费,实行收费公示,必要时按法定程序将摊位费纳入政府定价目录管理。严厉打击农产品投机炒作。要逐步建立蔬菜保供稳价体系,在大中城市设立蔬菜仓储基地,以解决我省蔬菜季节性生产与均衡消费之间的矛盾以及应急需求,确保蔬菜价格稳定。积极扶持培育一批大型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运输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他农业专业合作组织,促其做大做强,提高竞争力。支持农业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社区菜市场直供直销。

(五)提高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 在扶持已有农产品物流企业等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同时,充分发挥供销社和邮政等物流体系在农村的网络优势,积极开展“农资下乡”配送和农产品进城配送服务。加快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鼓励倡导多种形式的農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农村运销户、农民经纪人、代理商、中间批发商等中介组织,采用“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大户+农户”、“经纪人+农户”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产品营销活动。重点扶持有市场开拓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现代企业管理能力的农业物流龙头企业和示范、连接、亲和力强的农产品行业协会,提升农产品物流主体的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和系统化水平。

(六)加强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信息体系建设 成立由有关部门、重点企业、商贸企业和物流企业参与的农产品市场公共信息平台体系,不断提高物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促进物流信息化。健全覆盖生产、流通、消费的农产品信息网络,统一对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发布。积极支持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通过网络和其它媒体让农产品信息真正进村入户,为农户和龙头企业提供前瞻性、引导性的市场信息,减少农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

(七)加快引进和开发农产品物流技术 当前,我省急需引进和开发的是农产品包装技术、保鲜技术以及物流信息技术。包装技术方面要注重其保护、定量、标识等功能;保鲜技术方面要着力引进开发农产品保鲜技术装备,条件成熟要积极发展冷链物流技术;信息技术方面要加强整个物流链信息整理与整合,实现信息共享。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实现“无缝连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衔接配套,大力推行“托盘化单元集装”运输方式,支持专业化物流企业建设“托盘”公共系统,实现“托盘”标准化、社会化运作。同时,要注重农产品物流的标准制定工作,鼓励农产品物流企业参与国家、行业物流标准的制定,在有关行业协会和企业中,率先制定和使用农产品物流业和物流服务地方标准,并争取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对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的企业,优先列入科技创新资金和技术改造项目计划,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上一篇:宣传工作培训班主持词下一篇:描写彝族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