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eepo信息技术教案(精选7篇)
输入计划内容 教学目标:
1、掌握特殊符号的插入与保存文件。
2、通过学习,使学生弄懂“Word”文字软件的窗口组成,能熟练输入计划内容,并能保存计划。
3、养成做事要有计划和打算的习惯,考虑问题要全面,要有准备地去做每一件事,养成严谨,科学的做事态度,养成及时保存文件的习惯。
教学重点:
1、认识Word文字软件。
2、符号的插入方法。教学难点:
1、使用Word文字软件与记事本操作程序的区别。
2、课余计划的书写方法。教学准备:
1、课前教师机和学生机Word软件安装。
2、一份完成的课余计划表。
3、纸、笔。课 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是四年级学生,我们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合理分配课余时间,要会利用时间,我们应该给自己制订一个课余计划,这样才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
计划的组成:计划名称——计划目的——计划内容——计划人和日期。
(二)学生制订计划
1、请学生用笔在纸上制订自己本学期的课余计划。
2、教师加以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格式。
(三)进入WORD文字软件
1、运行软件 方法一:单击开始——所有程序——WORD——WORD文字。方法二:双击桌面WORD文字软件。
2、认识WORD软件
菜单栏、工具栏、滚动条光标
3、WORD文字软件与记事本软件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与相同处。
(四)输入计划名称并保存
1、将输入法切换到“拼”或“智能ABC”。
2、在编辑区输入计划名称。
3、保存计划:为了下次能继续输入计划一定要及时保存。
选择文件——保存——选择E盘——建立401的文件夹——再将文件保存到文件夹内。
4、保存好后试着打开文件。
(五)打开文件,输入内容
1、打开文件。
方法一:我的电脑——E盘——401的文件夹。
方法二:打开WORD文字——文件——打开E:401的文件夹——文件。
2、输入内容。
A、将光标移到文字末端,单击回车另起一行。B、先只输入文字计划。
(六)插入符号
1、将光标移到计划内容的开始。
2、选择插入——符号命令——弹出“符号”对话框——选择字体——选择插入合适的符号插入。
(七)作品展示,评价
1、请学生在评价表中给小人添加对应的表情,先自我评价。
2、选择若干作品展示出来进行集体评价,教师给予评价。
3、邻近的同学给予相互的评价。
(八)评一评
第二课 制作课余计划 课题:
2、修改计划文字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对文档进行修改的一般方法
2、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打开文件,选中文字,插入文字,删除文字和换行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养成做事严谨科学态度,掌握“先选定,后操作”的操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选定文字,删除文字
2、认识操作前要选定的重要性
3、认识修改计划日期的原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复习导入
1、展示上节课的作品,找出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并加以分析,从而导入本课知识点。
2、讲解本课知识点:添加周末计划,更新计划日期 第二阶段,教师讲解,演示
一、添加内容-输入内容
1、运行WPS软件
2、文件-打开-文件我的课余计划
3、将鼠标指针移到要插入内容的地方并“单击”
4、输入需要插入的内容
5、保存文档
二、修改文字-删除错误文字-输入正确文字
1、使用Backspace或Delete键,删除错误文字
2、输入正确文字
3、保存文档
4、关闭WPS软件
第三阶段,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1、修改自己的课余计划
2、修改古诗,教师下发相应的素材 第四阶段、小结点评
1、添加或修改文字,可遵循以下顺序
2、选定位置 添加内容-输入内容
修改文字-删除错误文字-输入正确文字
3、展示优秀作业,指出共同问题,师生解决
课题:
3、调整计划顺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会多种方法选定文字、移动文字、复制文字;
2、技能目标
通过教师分析和演示计划顺序调整的操作过程,指导学生自己练习,在练习过程中熟念掌握移动、复制操作的方法,并掌握其它选定文字的方法和技巧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养成严谨、科学的态度,继续派样“先选定,后操作”规范的操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选定行、段及全文的方法
2、文字的移动与复制操作 教学难点 文字的移动操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提问:同学们放学后一般都做些什么?是如何安排时间的?
2、对照上节课制定的“课余计划”,师生共同找出计划中顺序不合理的地方。
3、引出课题,调整计划顺序
二、新授,教师讲解示范
1、选定文字
根据“先选定,后操作“的原则,将需要调整位置的一处文字先选定。(选定多行文字,可以在选择一行的基础上,按住鼠标左键,向下拖动,将多行文字选中)
2、调整顺序
文字选定后,用“移动”操作进行两处文字的顺序调整。剪切 -粘贴
三、完成试一试
打开文档我的课余计划,仔细检查计划顺序,并加以调整,保存修改后的结果
四、体验、深化
1、教师发送作业,P16页“独坐敬亭山”
2、要求:根据逻辑关系,调整句子顺序。
3、学生操作
五、点评
1、展示优秀作业
2、师生共同解决典型问题
课题:
4、美化计划文字
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掌握修饰文字字号、字体、字形、颜色以及字符间距等其他格式的操作方法。
2、技能性目标
通过教师演示和学生练习,在掌握文字美化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使颜色搭配合理、字号大小搭配适当。
3、情感目标
注重对学生审美观的培养;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继续培养学生“先选定,后操作”的操作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文字字体、字号的设置方法;字号的表示方法及大小比较。(2)文字颜色的设置方法。
(3)字符间距的设置方法;通过“字体”对话框美化文字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对文字进行合理的美化。(2)各种文字格式的搭配。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师讲解时间约15分钟,学生操作时间约25分钟。教学方式:在网络教室中,教师利用教学软件进行讲解、演示,学生利用网络系统进行自主性研究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阶段: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屏幕投影:未美化的文章“我的课余计划”与美化后的文章1“我的课余计划”对比画面。教师活动:
提问:同一篇文章两种不同的效果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观察、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学生发表观察结果: 学生1:字的大小粗细颜色不同,教师点评; 学生2:字与字间的距离不一样,教师点评。学生3:字的位置不同,教师点评。学生4:……,教师点评。
第二阶段:自主学习
打开E:中“我的课余计划”一文,根据课本“跟着做”(课本第20页)的步骤,尝试进行设置、美化。
教师巡视,解决部分学生问题,并对突出问题进行记录。
第三阶段:教师讲解
展示学生设置的优秀作品,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针对本课重要知识点,以及刚才同学们操作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进行点评。
1、打字时的正确坐姿最重要。有些同学平时进行单独打字训练时,都能够注意正确的打字习惯,可是在操作时,就忘记了,一定要记住。相信同学们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的。
2、操作时一定要先选中文字,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4、段前空两格时击空格键是不正确的。
5、要注意养成随时保存的好习惯。
第四阶段:协作学习
选出每小组的小老师若干名,即先完成的同学,小老师协助老师帮助本组内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完成操作作业,最后我们将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完成速度最快,效果最好。
教师巡视指导(并选出最好或最快的小组)。
第五阶段:评一评
根据本课的学习情况,给“完成情况”栏中的小人脸添加对应的表情。见课本第27页。
第六阶段:预习
备课时间:第二周 星期二 总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花儿与少年》,初步了解“花儿”这种民歌形式。
2.在聆听、试唱、交流与律动中体验青海民歌笛子独奏版本《花儿与少年》的韵味。3.认识变换拍子,感受变换拍子不同的音乐情绪。
二、教学重、难点
速度和节拍的变化产生不同音乐情绪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欣赏。
师: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区不光有他们各自的风俗特色与秀美风光,也有着地方代表的民间歌曲,我们称之为“民歌”,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民歌《花儿与少年》,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播放视频《花儿与少年》(男女对唱)。
师:这是一首青海省的民歌,同学们,你去过青海吗?你了解青海吗?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做成了课件,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随课件解说:青海省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有着秀美的高山,辽阔的草原,还有中国最美的淡水湖之一:青海湖;有著名的文成公主庙和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而且青海省还是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
(二)、介绍青海省及“花儿”资料。
(画面定格)咦!满山遍野都是人,他们在干嘛呢?你知道吗?谁猜猜看!生(略)师:其实啊,他们在开“花儿会”哪!“花儿”不是指我们生活中的美丽花朵,“花儿”是中国民歌山歌的一种。取名叫做“花儿”,一是因为歌词、歌名中有大量的花名,二是各族老百姓对它的喜爱,所以叫“花儿”。在阴历五六月间,各族百姓聚集在一起,开展“花儿会”。你看!他们在风景优美的山野间纵情放歌,你唱我答,可热闹了,到处充满的是欢悦的情趣。
(三)、欣赏《花儿与少年》(笛子独奏)。
师:经典传统的民歌也常被人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演绎,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器乐版的《花儿与少年》,你听听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1.初听乐曲,感受民族乐器竹笛的音乐。学生回答(笛子)2.师简介笛子。3.复听乐曲。
师:我们再来听一听这首乐曲,感受这首乐曲是什么样的情绪?如果你听到了特别带劲儿的地方请随着音乐拍手,好吗?
师:你觉得这首乐曲由几部分组成?生:三部分 师:你觉得哪段不好随着音乐拍手?生:中间一段。老师弹奏其中的主题旋律,同学们再拍拍手试试看!
师:是啊,节拍变换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段用了四二拍,中间一段用了四三拍,最后一段呢?第三段的旋律和哪一段相似? 学生回答:第一乐段。
师:乐曲的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讨论回答(略)师总结:情绪有欢快转而优美,最后又在欢快的气氛中结束。
师:其实情绪的变化和乐曲的速度和节拍是有关系的,让我们跟着乐曲感受一下情绪不同的两段它们的拍子和速度的变化。学生跟着乐曲感受速度与节拍的变化 3.分段欣赏。
师:“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感受这首活泼而又优美的乐曲吧。”(1)聆听第一乐段,非常欢快的旋律请学生用“啦”哼唱。
(2)聆听第二乐段,分小组探究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设计节奏型为乐曲伴奏。(3)聆听第三乐段,学生自主设计动作跳一跳。
(四)、拓展欣赏《花儿与少年》(女子十二乐坊)。
1.师:在现代流行乐的冲击下,我们的传统民乐的演绎也可以更富表现力,接下来我们就感受一下接下来的这首《花儿与少年》与刚刚的有何不同(多媒体播放并出示表格/内容:情绪、乐器、风格)学生感受回答(略)。2.师总结并引出女子十二乐坊,3.简单介绍(出示女子十二乐坊图片与简介)。4.律动表演。
师:这么有感染力的乐曲,你们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演奏?让我们一起来表演吧!5.播放视频,师生边看边表演。(师可以在播放的过程中随视频介绍出现的民族乐器)
(五)小结
师:《花儿与少年》是一首经典乐曲,是音乐海洋中的一支美丽的花朵。很有幸能与同学们一起来感悟音乐,感受经典。
世界如此精彩,有着美妙的音乐伴随我们的成长,真是幸福中的幸福,我们骄傲中国是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我们更自豪,因为我们国家有着许许多多的音乐经典,这是我们的财富,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同学们,感谢大家与我共同度过的这段美好时光!下课!
课题:《我的祖家是歌乡》
备课时间:第二周 星期四 总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民歌的聆听、演唱、伴奏及舞蹈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高山族民歌的认识。2.能用自然的声音,欢快的情绪演唱《我们祖家是歌乡》并为演唱加配固定音型伴奏。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极参与民歌的聆听、演唱、伴奏及舞蹈等实践活动,并在交流、探究、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民歌的认识。
2、难点:准确演唱歌曲第三乐句。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欣赏导入。
1.师:今天,老师先给大家送上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同学们认真聆听,里面有位姑娘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她的家乡,请你们边听边想,猜猜她的家乡究竟在哪里?(播放《阿里山的姑娘》)
2.师:现在你们知道这位姑娘的家乡在哪儿了吗? 生:在台湾
师:对,她的家乡在台湾。师:你们了解的台湾是什么样的呢? 生:(略)
师:阿里山的姑娘要为大家介绍一下她们美丽的家乡。(出示台湾图片)
介绍台湾:台湾东临太平洋,西与福建省隔海相望,岛上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美丽多姿的阿里山、日月潭等胜景闻名天下,并且有“蝴蝶王国”、“兰花王国”的美誉,但是最吸引老师的是他们高山族多姿多彩的歌舞。3.欣赏《高山族杵舞》。4.简介高山族。
(高山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个美丽富饶的宝岛上。他们非常爱好音乐和舞蹈,其音乐也大都与舞蹈相伴,用高山族独特的乐器“杵”加以演奏。)
(二)、学唱歌曲《我们祖家是歌乡》。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高山族的歌曲《我的祖家是歌乡》,让我们一同来领略高山族音乐的无穷魅力。
1.初听歌曲。思考这首歌曲是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的?(播放歌曲)
2.再次来聆听这首动听的歌曲,想一想祖家是什么意思?他们又最喜欢做什么? 3.出示歌谱,找一找旋律中出现的音(do、re、mi、sol、la)
4.师:下面再听老师用“la”来模唱一遍旋律,请你一边听一边用右手和老师一起将歌曲的旋律走向画出来。(师哼唱并画旋律线)5.师:大家能听出这首歌是由几个乐句组成的?乐句的长短一样吗?谁长谁短呢? 6.师:请大家看着这旋律线,一起来哼唱。(学生跟琴哼唱旋律)7.提出比较难唱的乐句。难点解决:第三乐句
师:“一起来看看歌谱吧,歌曲的第三句是这首歌里唯一不是以长音结尾的句子,音高的变化比较频繁,所以会觉得有些难,一起来视唱这句。”
8.师视唱第三乐句——学生视唱第三乐句——师生接唱歌谱 9.填词演唱。注意一字多音。10.跟伴奏完整演唱。
11.介绍歌曲中出现的“祖家”。(“祖家”是高山族人民对家乡的称呼)
(三)、拓展与表现。
师:与高山族人比起来,我们的演唱还缺少了一点内容,那就是——舞蹈。歌表演《我的祖家是歌乡》:(1)教师示范,配上音乐。(2)学生随着教师学习分解动作。(3)全体边唱边舞《我的祖家是歌乡》
(四)、小结。
师:今天,我们一起领略了高山族歌舞的魅力,感受了载歌载舞的快乐。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喜爱丰富多彩的民歌。最后,让我们在一首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高山族歌曲中结束我们今天的旅程。
课题:《跳柴歌》
备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二 总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跳竹竿舞时,动作协调、合拍。2.通过学习跳竹竿舞,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在活动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
3.通过歌曲的欣赏与学习,感受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结合,对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习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自信自然、有弹性的歌唱来表现歌曲轻快的情绪。
2、难点:歌曲的调式音准。
三、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单音模唱:6 1 2 3 5 6
(二)、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呀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样东西。(出示竹竿)说一说竹竿在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用途呢?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看看那里的人们用竹竿来做什么的?
(三)、了解黎族风俗人情
1.师:竹竿还可以用来跳舞呀!你们知道他们是哪个少数民族的吗?(黎族)2.介绍黎族
师:在风光秀丽的海南岛住着一个能歌善舞的黎族,每年的三月三日这一天,黎族的男女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欢聚一起举行射箭比赛,吟歌对唱来欢度他们的爱情节,其中,跳竹竿是黎族人民最具浓郁特色的民俗活动,他们用竹子相打发出的有节奏有规律的声音,在竹子开合之间跳跃,并作各种优美的舞蹈动作,是不是很有意思?同学们,想不想参与到当中去?要想学会跳竹竿舞,首先要掌握它的基本节奏,现在我们一起来练习敲竹竿的节奏。3.出示节奏谱并练习。X X︱X X︱X X︱X X︱ 开开 合合 开开 合合
师:现在我们可以想象自己的手里拿着竹竿在有节奏的做开合动作(1)请全体同学一起做。
(2)请两位同学来亲身感受一下敲竹竿的乐趣,其他同学分成两组,一组徒手模仿,一组按节奏在原位跳一跳。
(四)、学习歌曲
师:黎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不仅爱跳也爱唱,下面我们就来听听他们跳竹竿时怎么唱的。
1.师范唱。问:听了这首歌曲,你感受到怎样的情绪呢?(欢快、活泼)2.学唱曲谱。
(1)师:记得我们刚上课时练的那几个音吗?我们再来一起唱一唱 1 2 3 5 6 师:这几个音是这首歌曲的主干音。(2)师生合作唱歌谱。
师:现在我们来接唱,我唱前面的,你们唱最后两个音。
(3)教师弹旋律,学生找出相同的旋律?(一二句、三四句前两小节相同。)(4)师生接唱。生唱旋律相同的前半部分,师唱后半部分。(5)用“la”再次接唱。
(6)请同学们轻声跟琴完整地视唱曲谱,感受歌曲欢快、跳跃的情绪。3.唱歌曲。
(1)跟钢琴练习一遍。提示一字两音的唱法。
(2)师:你觉得还有哪一句不太好唱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帮你解决。(3)跟音乐唱一遍。
(4)师:歌曲中每一句歌词都表现出黎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颂,你觉得歌曲中什么地方轻轻唱更能表现出他们的快乐呢?(每一句句末两个字)(5)完整的跟伴奏演唱。要求声音自然,有弹性。
(五)、边歌边舞。
1.师:同学都会唱了,想跳吗?让我们现场一起来感受一下黎族人民是怎样边玩边唱的吧!我们用跳绳来代替竹竿,看老师怎么从绳子上跳过的!
2.老师教学生几种跳竹竿的步伐。(开——跳进去,合——跳出来)第一遍音乐:指导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做开合。第二遍音乐:师按节奏带领学生跳竹竿。
3.分工合作:请一组同学配合老师跳竹竿,一组徒手做开合,一组在原位跳一跳。4.歌舞齐乐。
师:跳竹竿舞少了歌声可不行。要靠其他同学的歌声给他们加油,你们唱得好,他们跳的会更好!5.评价。
(六)、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玩得真开心。你们还可以随着音乐节拍,变化出更多、更丰富的节奏来跳柴。课后同学们可以自行创编和练习,让这份快乐一直伴随着我们。
课题:《月光下的凤尾竹》
备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四 总第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了解葫芦丝的构造,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绪,能跟着录音哼唱部分歌词。
2.在老师的知道下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并且能够跟着《月光下的凤尾竹》的音乐跳一跳。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2、难点: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音乐跳一跳。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吹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乐器,它叫什么? 生:葫芦丝
师:听我第一次听到葫芦丝,便被它天籁般的声音着迷了。你们想不想听听它的声音?今天老师也要为大家吹奏一曲,请你听一听,你知道这首乐曲叫什么名字吗?葫芦丝的音色有什么特点?生:《月光下的凤尾竹》优美,柔和„„
(二)、欣赏乐曲。
1.完整欣赏乐曲。
师:现在请你闭上眼睛静静聆听,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副画面?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讨论交流。用葫芦丝独奏形式演绎这首乐曲,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张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给人心旷神怡的感觉。让人不由联想起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有如天上的星子,依山傍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芦丝声,幽攸抑扬,轻清淡雅。
2.分段欣赏。音乐一:(略)(1)听音乐一,划旋律线
师:让我们听着音乐,划一划旋律线,你划出了怎样的线条?这样的旋律让你想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低沉、悠扬、委婉的葫芦丝声,是那样地醉人。这条旋律好像微风轻拂凤尾竹,远看像一层绿色的雾在舞动。
(2)视唱歌谱,找出相同旋律的乐句。
师:作曲家又是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这一美景的呢?让我们来唱一唱这条旋律。(引导学生从节拍、速度、音色、节奏等方面说一说。)
(3)找出圆滑线、装饰音等记号,说说他们在乐曲中所起的作用。
师:使旋律更加连贯,圆润,装饰音使民族特色越发浓郁。(4)播放视频歌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听,竹楼里传来傣家姑娘深情的歌声。(5)学唱歌曲(整体听唱法,跟琴模唱)(6)简介歌曲。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月光溶溶的夜晚,微风轻拂凤尾竹,少女坐在竹楼望着窗外的明月,竹楼外的葫芦丝声在宁静的夜晚宛如玉珠落盘„„
音乐二:(略)(1)律动(教师示范)
师:乐声渐渐轻灵飘逸起来,姑娘起身来到水池旁,在月下忘情的轻舞着、旋转着,波光中叠映着她曼妙的身影,月光下裙摆也轻轻飘扬。
(2)出示傣族舞基本动作图片(单低展翅,双抱翅),学生模仿。
师:傣族舞是一种具有独特风韵的民间舞蹈,傣族舞蹈优美恬静,感情内在含蓄,手的动作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四肢及躯干各关节都弯曲,形成特有的“三道弯”造型。
(3)跟着音乐跳一跳。
(4)分析节奏,对比前一段音乐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二分音符,附点节奏
师:多处二分音符和附点节奏的运用,使得节奏变得更加舒缓,曲调更加悠长。尾声:
(1)听听有几个乐句组成,有什么特点?生:4个乐句,前面一样,后面不一样。师:这是我国名族民间音乐中常用的一种作曲方式,叫做合头换尾。
(2)最后一个延音记号,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仿佛那葫芦丝声一直萦绕在耳旁,久久难以忘怀。
3.欣赏葫芦丝视频《月光下的凤尾竹》
师:就让我们跟随我国著名的葫芦丝演奏家哏德全的吹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一起去七彩云南走一走,看一看。
(三)、小结。
师:一曲柔情的倾诉,一份深深的眷恋,悠悠的大象、美丽的孔雀、婀娜多姿的傣族少女、奇丽独特的青山绿水,还有那隐现在原始森林中的傣家竹楼。好美呀,这月光,这葫芦丝,音律的婉转,如此的柔美,月光下面的凤尾竹,充满了诗情画意。
教学反思:
课题:丰收之歌
备课时间:第二周 星期五 总第五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丰收歌》,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熟悉主旋律。
2.学唱歌曲《丰收之歌》,体验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在学习中感悟音乐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音乐情绪的正确把握
三、教学过程
(一)、欣赏教学。
1.师:现在是秋天了,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红红的苹果在向我们招手呢,让我们来听一首歌曲,听的时候大家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并想象一下歌曲所表现的场景(初听)
问:情绪?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呢? 2.师:大家说的很好,这首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描写了人们在农田里劳动的场景,抒发了丰收后的喜悦之情。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作《丰收歌》,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主旋律,先听老师弹一遍,听的时候感受一下旋律的走向。
3.听老师唱一遍,会的同学可以跟在老师后面轻声的哼一哼。4.用“la ”轻声地唱一唱。
5.声音唱得美一些,再来试一试。
6.刚才我们说过歌曲的情绪是?这样的速度能不能表现欢快活泼的情绪呢?好,加快速度,完整地唱一遍。
7.师:唱好了主旋律,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遍歌曲,当主旋律出现的时候,同学们伸出右手跟着音乐的节奏摇动一下。我看看哪位同学的反应最快。
(二)、新歌教学。
1.师:同学们真聪明,通过刚才的欣赏啊,大家都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之情,这首《丰收歌》是一首女声合唱曲,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来自丹麦的适合我们少年儿童演唱的《丰收之歌》,大家来听一听,再来感受一下它的情绪。
问:情绪?(欢快、活泼)
师:和我们刚才听得那首《丰收歌》情绪是?一样的。为什么呢?(丰收了,人们都很高兴)
2.再听歌曲,找出相同的乐句。
3.老师弹琴,同学们在心里默唱歌词,注意倾听老师弹的旋律 4.跟着老师的琴轻声地唱一唱歌曲的第一段,纠正学唱中的问题。
6.把歌曲的第一段连起来唱一唱,这次我们把速度加快一些,听好前奏。7.下面听老师唱一遍歌曲,第三乐句老师的歌声和前面有什么不同呢? 8.连唱第一段。10学唱第二段。
11.让我们把歌曲连起来唱一遍,注意我们的声音要柔美,速度?稍快,情绪?欢快活泼。
(三)、拓展教学。
1.师:刚才我们用欢快的歌声表现了歌曲,但是这还不足以表达人们丰收后的喜悦之情,老师啊,特别的想演唱歌曲,看看老师还加进了什么来表现人们丰收喜悦的情绪呢?
(师边唱边跳)
问:老师加了什么?(动作)你们也可以加入一些动作来表现歌曲。都可以用那些动作呢?
让我们把这些动作编入歌曲当中来完整的表现歌曲,注意我们的动作要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跟音乐做动作,教师行间指导)
2.同学们跳得非常好,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气氛热烈,如果我们全班同学一起跳集体舞,气氛阿,会更加的热烈。在跳之前,老师先教给你们一个舞步,看老师做(师范做并讲解)一起来。
3.围成两个圈拉起手边唱边跳。
(四)、小结。
(五)、师生再见。
教学反思:
课题:喜洋洋
备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四 总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能积极参与歌表演《喜洋洋》的创编活动,并能大胆地当众表演。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带高兴的情绪表演。
2、难点:自由的创编。
三、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动一动。
1.播放《喜洋洋》音乐,老师带领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
师:同学们,这段欢快活泼的音乐,把我们带进了音乐课堂,我相信,在同学们和我共同努力下,一定会使这节音乐课成为“星光课堂”。
2.再次播放《喜洋洋》音乐片断,让学生加进打击乐伴奏,边听边做律动。师:在这段欢快的音乐中,若让我们加进打击乐进行伴奏就更好听了。让我们试一试。
(1)指定几名同学选择沙锤、双响铜、碰铃、三角铁、铃鼓等打击乐承担伴奏任务。(2)没有伴奏任务的同学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随着音乐的节奏,选择最能表达自己快乐心情的动作(动作不要求全班统一)做律动。
(3)播放《喜洋洋》音乐片段
让学生听、奏、做结合,在教师指挥手式下进行。3.再次欣赏《喜洋洋》,自由创编。4.分组表演。
5.鼓励表演好的同学上台。
(二)、集体律动。
全班同学自由表演《喜洋洋》(三)、小结。
教学反思:
课题:打麦号子
备课时间:第三周 星期五 总第七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2、能用一领众和的形式,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打麦号子》。
3、在学习歌曲的同时,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用热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2、难点:采用一领众和演唱形式时,领与合的相互衔接。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欣赏歌曲《杨柳青》
2、师:《杨柳青》是流传于江苏一带的民间小调,是民歌的一种,除了小调,山歌和号子也属于民歌,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并唱唱号子。
3、生谈谈自己对“号子”的理解
4、师小结:“号子”是一种和劳动节奏密切结合的民歌,它产生于人们的劳动生产中,是人们在从事繁重的劳动时,为了使大家在同一时刻协同用力而自然产生的呐喊。当这种呐喊具有节奏性旋律性时,便形成了“号子”,后来“号子”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歌曲体裁。
(二)、欣赏教学。
1.生听赏靖江民歌《打麦号子》。
思考: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给你怎样的感受? 2.师小结:“号子”常见的演唱形式有合唱,一领众和。这首《打麦号子》采用的是一领众和,这样的演唱形式很有气氛,能够很快引起听众共鸣。
(三)、学唱歌曲。
1.再听号子,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2.同学分析歌谱,找出相同的部分。
(1)前八小节是1+1的结构,没有旋律,都是规整的八分节奏。(2)中间八小节发展成2+2的结构。(3)最后八小节基本是中间八小节的反复。3.学习前八小节。
(1)前八小节是劳动的呐喊,可采用师领生合再交换的方式学习。(2)要求呐喊有一定力度,烘托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4.学唱中间八小节。
(1)分句跟琴唱,唱准相似乐句。
(2)教师示范下滑音的唱法;注意唱准3/4拍这一小节。5.学唱最后八小节。
(1)唱一唱与前八小节不同的地方。
(2)后十六分音符替代了小附点节奏,吐字要清晰。6.学生跟范唱完整默唱歌曲 7.学生跟琴完整唱歌曲。
8.教师问学生:号子中出现两处三拍子的节奏,如改成二拍子,会给人怎样的感受? 9.教师分别组织学生唱唱两种不同的拍子。
10.师:同学们,我们也来用一领众和的形式唱唱歌曲。11.师生或同学之间进行,注意衔接。
(四)、拓展教学。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唱了靖江民歌《打麦号子》,老师还找了一首《船夫号子》,我们也来欣赏一下。
2.生听《船夫号子》,在歌声中下课。
(五)、小结。
单位:黄台岗镇张竹园小学 姓名:王跃峰
联系电话:*** 邮箱:wanghongjun0011@163.com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热爱自然的情怀。
2、说出作者是用哪些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3、鼓励学生积累象声词。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重点:
1、体会作者聆听演奏时的心情。
2、能说出作者是用哪些具体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并体会这种写法。教学难点:
在体会写法的过程中,感受作者酷爱大自然的情怀。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景。
2、紧密联系学生经验世界,阅读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体会作品的语言美及作者的情感美。
3、采用自主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增进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与互动,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森林圆舞曲》
2、师:这首曲子是由很多种乐器合奏而成的,生活中,我们都见过乐队,而森林中,也有着一支奇妙的乐队。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走进大森林,感受林中乐队为我们带来的精彩演出。板书课题《林中乐队》
(设计意图:由美妙的音乐导入,调动孩子的生活经验,激发孩子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品读悟情
1、师:通过预习,大家对课文已经有所了解,快速浏览课文,说一说这支乐队里都有哪些成员?
2、动物们是怎样唱歌奏乐的呢?文章有一句话概括地写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从文中找出总写动物们唱歌奏乐的一句话。
3、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在清晨和黄昏,不光是鸟,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各唱各的曲子,各用各的乐器,各有各的唱法,各有各的奏法。
4、读一读,你知道了什么?根据汇报板书:唱法 奏法
从“唱歌奏乐”体会作者把动物当做朋友,聆听动物声音时欣喜欢快的心情。(设计意图:从中心句入手,让孩子体会作者的写法。通过品读句子,体会森林中动物们各种各样的发声方式,体会作者热爱动物的情怀。)
5、看来,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各个都身怀绝技,课文又是怎样围绕中心句具体来写的呢?让我们快去看看吧!
出示阅读导航:
①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动物们唱歌奏乐。哪些是简略描写?哪些是详细描写?用不同的符号标画出重点词句,把自己的阅读感受批注在句旁。
②小组内畅所欲言,大胆自信地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可以朗读、可以谈感受、也可以模仿动物们的动作或声音。
(1)自学——小组合作交流
(设计意图:先学后教,方法指引,逐步培养孩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阅读中批注,培养了孩子边读边思考的学习习惯。)
(2)集体汇报交流 预设学生汇报交流情景
(一)汇报简略描写的有哪些动物?(燕雀、鹑鸟、甲虫„„.)课件播放动物们的图片及声音。生用书中的语言描述画面。
(二)读文悟情 师:详细描写的有哪些?
①莺:理解“啭啼”的意思。课件播放。作者是怎么知道莺白天黑夜在唱歌?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感情朗读。
②啄木鸟:体会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③天牛:体会破折号的用法。明白句中把什么比作什么。从反问的修辞手法中体会作者的惊喜之情。感情朗读。
④蚱蜢:想象可能发出什么声音?模仿。⑤红水鸟:模仿声音,体会到什么?
⑥沙雉:理解“异想天开”、“不折不扣”的意思。体会作者的心情。
(设计意图:在孩子的交流汇报中,相机出示图片及声音,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通过品读句子、词语来体会作者的感情,解决了课文的重点、难点。)
6、师:多么快乐的声音啊,作者全听到了,还把他听到的声音用一句话写出来了,快快到文中去找找看。
根据学生汇报出示句子:
在森林里,可以听到清脆的独唱、拉提琴、打鼓、吹笛;可以听到吠声、嗥声、咳嗽声、呻吟声;也可以听到吱吱声、嗡嗡声、呱呱声、咕嘟声。
这句话采用了怎样的句式?(排比)从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出什么?
师:嘈杂而又美妙,和谐而又喧闹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真可谓一支神奇的林中乐队。(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强对语言文字感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
7、师:在森林里,小动物们各显其能,用自己独有的方式为我们奏响了一曲又一曲美妙的乐章,孩子们,是谁把我们带到这个神奇的林中乐队,听到这悦耳的声音的?他为什么能发现?
我们在字里行间处处能感觉到作者的身影,清晨他早早地来到森林,夕阳西下,还流连于大自然之中。他拨开草丛,蹑手蹑脚地走近,他蹲下身子,仔细地寻觅,他躲在树后,注视着从远处走来的动物。他驻足凝神,他侧耳倾听。只有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的人,才会这么仔细地观察,才会把森林的喧嚣比喻成林中乐队在演奏。
8、课件播放刘兴诗评论作者比安基的话,推荐阅读:《比安基科学童话精选》、《森林报》、《少年哥伦布》。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语言营造中,在课件的解说中,进一步使孩子了解作者比安基。推荐阅读,将语文延伸到课外中,激发了孩子的课外阅读兴趣。)
9、师:优美的音乐总能让人浮想联翩。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
想象:森林里还有哪些动物在唱歌奏乐?用上从文中学到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象声词,以“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在唱歌奏乐„„.”为开头写一段话。
(设计意图:听音乐想象画面,开发新的学习资源,开阔学生的思路,与本单元主题“音乐”相结合,符合课改的精神。仿照从课文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片段的练习,读写结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达到了课堂检测的目的。)
三、总结语:
孩子们,只要你们也能热爱生活,亲近自然,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用心聆听,那么你们将会发现音乐就在我们身边,音乐就会属于你!
(设计意图:再次激发学生的情感,拉近与生活的距离。)板书设计:
林中乐队
唱歌 奏乐
唱法 奏法
我的教案 四上
Lesson 1 My classroom 同福中心小学 钱丹萍 一. Teaching Aims Let the students master the words: window, classroom, floor, light, door, board, and picture. When they see the objects, they can recognize ,read them and do the actions about them. 二. Teaching Aids A bloom, a piece of cloth, some picture of the new words A board-wiper and a tape- recorder. 三. Important points Picture, classroom, window, board and blackboard 四.Teaching steps 1 Greetings (1)Listen to a song : The days of the week Let students sing with the tape (2)The teacher ( T ) asks the question : “What day is it today?” The student ( S ) answers : “Today is Monday.” T: Do you like Mondays?…… S:…… Then the question: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3)Then practise : T&Ss , S1&S2 2 New content The teacher reads the words like that the classroom, the windows, the door, the floor, the board and the lights in English one by one. Then the 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read after him. T:“ What’s in the classroom?” Choose several students who knows the answers to answer by using the words they’re just learned. The teacher shows the cards of the words while the students are answering. Then the teacher points at the card and asks the students to read after her one by one. 3 Group work One student asks the question and the others answer. Then the teacher asks some groups to show the work. 4 Practice The teacher hands the cards of the bloom, the piece of cloth, the picture and the board-wiper to the students and asks them to read after her. Then the students listen to the tape while the teacher is doing the actions: opening the door, turn on the light, sweep the floor, clean the window, put up the picture and clean the board. Then the teacher does the actions again and asks students to follow. After that, choose several pairs of students to do it like her. 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after it. During this period the teacher says something about the verbs like open, turn, sweep, clean and put. For example :open the window ,turn on the fan , clean the board… 5 Let some students say some words, and others do the actions. 五. Homework 1 Ask the student to remember the new words and listen to the tape after class 2 Try to imitate the American accent. Listen to the tape. 3 Read the new words to their parents 4 Writing the new words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学校的各项常规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一定的自制力。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初步掌握了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确定活动的主题、活动的方式,在活动具体开展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成果或作品。但中年级孩子注意力不易集中、散漫、好动的天性仍表露无疑。对待学习的意识不强,不会主动学习,需要教师多方面引导,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习惯和学习的方法。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别较大,大部分比较优秀,个别学生较差。因此,教学中应从学生现有情况出发,在原有的水平上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教学目标
通过调查搜集综合实践课资料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增强生活自理的愿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参加简单的家务劳动。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进一步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组织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扎实认真地学习和实践新课标,用心琢磨。
2、活动中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打好基 础。
3、把学生平时的生活实际通过提炼,创设学生乐见的生活情境,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将课堂和生活很好地连接起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活动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包括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班级合作探究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探究的方式等。
6、以研究性学习为主线,用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环保教育、法制教育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几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状态。
第一课 日常生活礼仪
教学目的:
1.结合实际体验说礼仪的重要,掌握一般常用的文明语言及几点说话礼仪的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校园里呈现出一派祥和的气氛,到处可闻文明语言,使文明礼仪教育见成效。
2.通过本次活动,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3.通过亲身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校园礼仪。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希望学生能日常礼仪知识应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区。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说话礼仪:
文明礼仪教育之所以要从说话做起,是因为他是语言生命的基石,学习,生活,交往无不需要说话.就是说,不说话,或不会说话,或说不好说都要影响学习、生活、交往的质量,影响人生的价值。“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正是文明礼貌语言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写照。
二、讨论:话怎样说更得体。
三、师生小结: 跟什么人说什么话 干什么事说什么话 到什么地方说什么话 最重要的是对话的前言后语,交际对象的文化素养和当时的社会时尚。评比。鼓励学生们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再次学习的积极性。
四、介绍一般常用的文明语言及几点说话礼仪的技巧:(一)文明礼貌语言一般有:
问候语语:“老师好!”“爸爸好!” “爷爷你身体好吗?”等。送别语:“老师再见!”“妈妈再见!”等。
请求语:“××同学,这道数学题能教我一下吗?”“请把你的橡皮借我用一下,好吗?”等。
安慰语:“小弟弟,别哭,我带你找妈妈!”“奶奶,您放心,您的身体会好起来的!” 畅谈体会,每个同学可以自己的表现,他人的表现,公正的评价他人并正确的认识自己。
五、总结:希望同学们能把日常礼仪的一些规范应用到现实的学习生活中区。
第二课 植物王国的奥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植物的有关知识,认识我们周围的一些植物。教学重、难点:
植物的名称及生长特点。教学过程:
一、从整体认识植物
(一)了解学生事先观察到的校园植物:说说你认识的校园里的植物有哪些。(可说名称,也可描述外形。)
(二)师生交流。
指导如何观察,提出观察要求:下面我们要到校园里去观察这些植物。
(三)学生实地观察,教师随时指导。(四)汇报交流。
(五)小结:植物的外部形状是各种各样的。
二、从局部认识植物
(一)提出观察任务:我们要去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有树皮、树叶和花。
(二)讲解如何观察树皮:先摸,有什么感觉?再拓树皮,看拓下来的图案有什么不同?
(三)讲解如何观察树叶:在树枝的一个节上看叶子是怎样长的?把它画下来。(四)讲解如何观察花:比较两种花形状的不同,也把它画下来。(五)师生观察后交流。
(六)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集中在都有根、茎、叶、花、种子等结构特点上,都需要水分、空气、阳光等生命需求上,都能长大,都要呼吸??)
三、认识植物多样性,给植物分类
(一)出示一些挂图,提问: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还认识哪些植物?(二)谈话:我们来给它们分类,说说你想怎样分类。参考资料:
植物是能进行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质转化为有机物,独立生活的一类自养型生物。植物有明显的细胞壁和细胞核,其细胞壁由葡萄糖聚合物——纤维素构成。
植物的分类
1.以植物茎的形态来分类(1)、乔木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的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2)灌木
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如玫瑰、龙船花、映山红、牡丹等。
(3)亚灌木 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茎的上部草质,在开花后 枯萎,而基部的茎是木质的,如长春花、决明等。
(4)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的茎含木质细胞少,全株或地上部分容易萎蔫或枯死,如菊花、百合、凤仙等。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
(5)藤本植物 茎长而不能直立,靠倚附他物而向上攀升的植物称为藤本植物。藤本植物依茎的性质又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两大类,常见的紫藤为木质草本。藤本植物依据有无特别的攀援器官又分为攀缘性藤本,如瓜类、豌豆等具有卷须或不定气根,能卷缠他物生长;缠绕性藤本,如牵牛花、忍冬等,其茎能缠绕他物生长。
第三课 你吃早餐了吗
教学目的: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研究自己饮食的兴趣,提高对饮食也有学问的研究意过活动培养学生研究的兴趣提高对饮食也有学问的研究意识。
2.通过计算与比较,使学生在探讨早餐的营养搭配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调查能力,分析调查中所获材料的能力。
3.通过活动,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生活与学习经验,解释吃早餐对学习和健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白吃早餐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从身边选择研究科学的主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
利用计算与比较,探讨早餐的营养搭配问题,探究方式。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食物/食物的营养含量对比表 学生:各种食物。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你们早上吃什么早饭?有没有没吃早饭的? 学生汇报。
(一)现场调查:
(二)提出问题:以上调查表使你们想到什么?
二、学生自主研究活动。
(一)学生活动。
(二)教师巡视。
三、学生汇报组内研究成果。
四、应用研究成果的实践活动。
(一)讲述:让我们来设计一个营养早餐吧!
(二)利用你带来的食物,看谁设计的早餐简便,营养丰富,味道可口。
学生:设计,讨论,展示,评议。
五、我的收获:说说心里话。师生交流。
六、延伸:统计一周自家的早餐。一周早餐食谱统计 向家长提出改进早餐的建议,说明理由。
第四课 金秋揽胜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体会和发现大自然的美。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3.拓展学生知识。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发现大自然的美。教学难点:学生创作是本课难点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画笔、各种叶子及白纸、胶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显示屏上的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季节?(秋季),你们喜欢秋天吗?你喜欢秋天的什么? 生:我喜欢秋天的碧空。生:我喜欢秋天的阳光。生:我喜欢秋天的果园。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秋天。(板书课题)
秋天的云、天空、树木、果园、山岗都有各自的特点,都有各自的美,你要怎样来表达你对秋天的喜爱呢?
生:老师,我想朗诵一首诗来赞美秋天。(生朗诵诗)
生:老师,我想唱〈丰收之歌〉来表达我们对秋天的喜爱。(生唱〈丰收之歌〉)
二、协同创作
导语:就请同学们组成协作小组,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秋天的美吧!各协作小组自由创作。(1)知识小组
收集秋季常识及有关成语。
在秋天的节气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在秋天有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含“秋”的成语有:
一日三秋 秋风过耳 秋扇风捐 多事之秋 秋高气爽 秋毫之末(2)美术小组
可单人也可几人协同完成“画秋天”,请几个同学在黑板上协同作 画。
(3)手工组
用收集的各种落叶贴成叶子画。(4)朗诵组
朗诵赞美秋天的诗歌。
(5)舞蹈小组 用舞蹈来赞美秋天。
三、汇报展示
四、小结
第五课 球类俱乐部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球类运动对我们身体的益处。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及课堂活动的积极性。3.发展学生动手、动脑与人交往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对球类的了解、起源。教学过程
一、导入与热身阶段:
课堂常规,师生相互交流导入新课。
二、新课
师:球类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它需要高速度的奔跑能力、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对抗的力量素质,以及良好的耐力和柔韧素质。儿童参加球类运动 有以下好处: 1.促进神经系统和各种运动机能的协调和意志。2.有助于智力发展。
3.培养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勇气和意志。4.增进儿童之间的友谊,培养社会意识,三、讲授篮球运动的起源。
1: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一次进行了篮球运动表演赛。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用多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1936年第11届奥运会首次将男女老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的项目。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世界各地,成了全球性的运动项目。
2:中国乒乓球的辉煌战绩,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中国的乒乓球运动在近年来的大赛中战绩显赫。2009年第50届横滨世乒赛。、,中国乒乓球队再次包揽了全部5个项目的冠亚军。在男单、女单和混双上都包括了四强,男双还得了1个第三名,席卷了全部20枚奖牌中的17枚,创造了世界乒乓球史上的新辉煌。
3、说一说我最喜欢的球类活动。三:完成《我的采访调查表》。
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让学生自由谈感受。
第六课 爱护我们的眼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近视的危害,学习有关预防近视、保护眼睛的知识和方法。2.能力目标
①在调查全校同学的视力活动中,初步学会自查视力。②学会眼保健操的正确做法,并制定一份护眼计划。③在收集资料活动中,提高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④在调查、采访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⑤在设计问卷、统计分析等活动中学会设计、整理问卷,顺利完成调查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活动,树立学生爱护眼睛的意识,养成爱护眼睛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懂得保护视力。教学过程
一、主题的确定
(一)创设情境,确定活动主题
1.谈话:以高考志愿为话题,认识眼睛的重要性
(1)课件出示一幅漫画(旁白)师:可能你会觉得有点夸张,近视了有必要这样号淘大哭吗?配副眼镜不就得了!其实不然,这幅漫画的生活原型是去年的一个高三学生,她的理想是考上军校。报考前她去检测视力时,医生告诉她你近视了,两眼视力都是0.3。这意味着什么呢?她将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小小的近视改变了她的人生!
(2)课件出示一组数据
我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接近60%,居世界第二位,人数居世界之首。并且近视发病率还以每年10%的 速度在增长。
师:同学们,看了这一组数据,你有何感想?你想怎样做?(教师针对当前全社会关心的高考为话题,引起学生对眼睛提保护意识。以一组触目
惊心的数据引起学生的共鸣,鼓励学生关心身边的社会问题。)2.确定活动主题:爱护我们的眼睛。(板书:爱护我们的眼睛)师:同学们,为了我们的眼睛,我们应该马上行动起来!我提议这次的综合实践活动 的主题定为“爱护我们的眼睛”。
3.小组讨论:关于“爱护我们的眼睛”其实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同学们,你
们想探究哪些问题?
(教师参与学生的探讨并相机指导)
4.交流汇报。(学生可能会有以下问题:近视的原因的有哪些?近视有哪些危害?如何预防近视
等)(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有关爱护眼睛的各种可探究的问题,给予肯定并加以引导。)
(二)关爱眼睛,认识自己的视力 活动1:测查个别学生的视力(1)课件出示视力表
根据记录的标准的不同,人们确定 1.0-1.5(5.0-5.2)是正常视力;0.3-0.9(4.5-4.9)是拯救视力;0.1-0.2(4.0-4.3)为抢救视力(2)师测查个别学生的视力 师:你们知道自己的视力吗?
活动2:指导学生学会初步的自我检测的方法
(1)介绍方法:视力表要放在光线明亮处;被测查的人要站在5米处;遮住一眼检测;从上往下指。
(提示:我们只是初步检测,如果发现问题还要到医院去验光确诊)
(2)学生尝试自我测查
(三)放眼学校,调查全校同学的视力 1.小组讨论,制定调查方案 2.交流指导,完善调查方案
七课 设计我的人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我们学会自我认识。
2.学会认识和正视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3.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劣势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做到悦纳自己。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正视自身的优劣势,巩固优势,转化劣势,从而做到悦纳自己,建立自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我想让大家说说我国古代有哪些认识自我的名言警句?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大家说的都没错,我这里也找到了几句。这些名言都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必须要先认识自己,为什么?我们来看下面三个小故事。
(一)请大家猜一个谜语:什么东西早晨用四条腿走路,中午用两条腿走路,傍晚用三条腿走路? 学生思考,回答。
(二)教师:接下来给大家讲个故事。林肯是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由于他的外貌很丑陋,常常被政客所讥笑。有一天,他 的一位政敌遇到他,开口骂道:“你长得太丑陋了,简直让人不堪入目。”林肯微笑着对他说:“先生,你应该感到荣幸,你将因为骂一位伟大的人物而被人们所认识。”林肯如果只把眼光停留在自己丑陋的外貌上,不去发现自己的其它长处,他能成为美国著名的总统吗?如果是你,你会怎样看待你的外表和你的缺陷呢?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教师:林肯对于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没有只着眼于自己外貌的缺陷之上而自暴自弃。伟人们都有一种积极乐观、悦纳自我的人生态度。我们同样要全面地认识自己,不光要认识自己的外表,还要认识自己的心理,自己的能力、个性、兴趣等等。
二、自我认识
教师:我们知道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了,那你们认识自己了吗?现在我想请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很快地完成 10个句子。这些句子都要以“我是个 的人”为结构的。例如:
我是个 优秀 的人。
我是个 外表冷漠,内心火热 的人;造十个句子。学生回答,交流。
教师:自己的优点大家都知道了。那自己的缺点大家是否也清楚呢?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教师:认识自己的缺点有没有必要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享:不认识自己的缺点,容易因自负而失败;优点可能会受到缺点的影响;只看优点,不看缺点,就会听不进别人的批评;就会骄傲;只退不进,失去尊严? 教师:我们既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可总是有一些同学老是抓住自己的缺点不放,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只拿自己的缺点去和别人比,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
学生讨论,分享:容易形成嫉妒虚荣的心理;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形成消极情绪? 教师:那就请你伸出你那双温暖的手帮这些同学出出主意,告诉他们怎样改变这种不良心态。学生讨论,分享:我会告诉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想办法改正;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参照标准;要比自信,比勇气,比前进的方向? 教师:你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向自己的缺点发起挑战,并由自己身边的爸爸妈妈老师同学监督你,你要成为这样一个人需要多少时间呢?
三、悦纳自己,我很重要。
教师在课堂和学生探讨自己的重要,学生自由发言。举行课堂活动,让同学们了解他们对于周边的同学很重要。
四、归纳总结
教师:我们要看到自己的长处,时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
第八课 世博会知多少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全面了解世博会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锻炼学生搜集信心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提升自身文明素质,体现东道主的风貌。
教学准备:
学生分为四个研究小组,分小组搜集资料,完善表格。教学过程:
一、预习阶段
对学习的内容进行预习,激发学生探究世博会的兴趣。
二、交流阶段
(一)指导学生完成书上各种表格的完善。
(二)评比谁的预习准备充分。
三、总结阶段
(一)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二)将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分享给家人及朋友。第九课 美味厨房----鱼头豆腐汤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鱼头豆腐汤做法。
过程与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重点讲解,解 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教学重难点
重点:鱼头豆腐汤的做法 难点:鱼头豆腐汤的火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谈话: 鱼头豆腐汤是一道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家常菜,而且制作简单。鱼头豆腐汤用鱼来做汤,都需要先经过油煎,鱼和豆腐搭 配在一起吃是非常有利于营养吸收的,而且做出来的汤味道鲜美,香而不腻。煎过的鱼头加上水,熬出雪白的汤,加上嫩滑的豆腐,味道特别的鲜美。也不是任何鱼头都能熬鱼头汤的,一定要鱼头体积比较 大,鱼头部分肉较多的才适合,一般的鱼头汤用的是鲢鱼,味道也非 常好。鲢鱼头富含胶质蛋白,脂肪和热量都很低,食之有健脾补气、温中暖胃、美容润肤之效; 豆腐的蛋白质和钙含量丰富,有清热润燥、生津解毒、降低血脂的作用。将鲢鱼头和嫩豆腐炖煮成汤饮用,不仅可以暖身健脑,还可以使人皮肤润泽细腻。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激发学生想学的兴趣
二、师生探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做鱼头豆腐汤
1.教师提问 我们要想鱼头豆腐汤应分为哪几个步骤? 2.学生讨论汇报 3.教师概括、讲解
做法一 制作食材 鱼头,鱼尾,豆腐,玉子菇,胡椒跟,火麻油,葱,蒜,姜,盐,料酒,醋 制作流程
(1)玉子菇和豆腐准备好,葱姜蒜切好备用,鱼头鱼尾准备好。(2)锅里热亦舒堂火麻油,炒香葱姜蒜。(3)放入鱼头鱼尾煎黄。(4)锅里加开水,一次加够。(5)水烧开以后放入豆腐。(6)加一些料酒、盐。
(7)然后放入玉子菇,大概炖 20 分钟左右。(8)最后加一些胡椒粉、醋。4.提示
(1)操作前,先准备好原料,在将手、及其用具清洗干净。(2)在加工过程中,正确、安全的使用用具。(3)同学之间合理分工,互相帮助。
三、鱼头豆腐汤要注意哪些事项? 讨论后汇报总结。
1.用鱼来做汤,都需要先经过油煎,再倒入开水炖煮,其汤才 会呈奶白色,且汤味浓厚。汤的奶白色,是油水充分混合的结果。2.不建议大家在汤中倒入牛奶或奶粉,这样,煮汤时,会出沫,影响汤的成色。
3.在日常 煲汤中,不是汤的颜色成奶白色才是好汤,主要看原 料的蛋白质含量哈。
4.煎鱼倒油 之前,可以用姜片,先将煎锅内部擦拭一遍,这样,在煎炸时,会减少油花四溅。
四、课堂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安排
根据今天所学回家进行实践。
第十课 用瓦楞纸制作纸巾盒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瓦楞纸的纹理特征及其与普通纸的区别。能力目标:用剪、刻、撕、卷等方法将瓦楞纸制作成有趣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懂得变废为宝的道理,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精 神,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剪、刻、撕、卷等多种方法将瓦楞纸制作成自己喜欢的事物。
教学难点:在制作过程中,注意纹路对比,背景对比。
教具准备:瓦楞纸及其示范作品、制作工具、废旧物品,课件等。学具准备:瓦楞纸及制作工具。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用手去摸一摸撕出的纸,感觉它和我们平时的纸有什么不同?它的外形像什
么?(板书:瓦楞纸)
2、老师的这张瓦楞纸是从我们家的苹果箱上撕下来的,你们的呢?平时你们是
怎么来处理这些纸箱的?
3、如果扔掉多可惜啊!老师从来舍不得扔掉它们,我总是把它们变成一些有趣 的东西你们想不想看我变一变?
二、尝试阶段 师生尝试制作
三、实践阶段
1、先进行讨论:要做什么?用什么方法做?除了刚才的几种方法外,你能不能自己创造一种方法?
2、教师交代学生制作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3、有兴趣的学生在瓦楞纸作品中添加废旧材料。
四、评析阶段
1、感觉好的学生上台自评,其他小朋友做小老师,看看这幅作品什么地方做的
最好?也可以给它提些建议。
2、可以走下位置,看看别人的作品,找一找他做的方法跟你的方法有什么不一
样?你觉得这幅作品好在什么地方?你给它提些建议好不好? 教师作扼要的点评。
六、总结
四上教案 练习2
练习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写、画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了解当地地名的由来。 2、读背成语和爱国名言。 3、写好带有木字旁的字,注意它的变化。 4、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如何写、画自己的家庭住址和走法。 2、写好钢笔字。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 1、读小芳写的住址和走访 (1)想:小芳使用了哪些关键词来讲清楚走法? 地名:民主路、环城路 方位词:往北、北行、左拐 数量词:200米 (2)看示意图 认识图标、方向标 估计距离 (3)如果小芳是家走到学校呢?这路该怎么走? 出家门,沿环城路往东走,约200米,到环城路与民主路交叉口往右拐,过了大桥继续南行就到了。 2、你能写出自己家的住址到学校的走法吗? (1)要写清楚什么? ( )社区( )路( )巷( )门牌号码 (2)写清方位 (3)你能根据这段叙述画出简单示意图吗? 3、每个地方都有很多有来历的地名,你能选一个说说它得名的由来和古今的变迁。 二、第二题 钢笔字(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读背成语、名言 2、口语交际:介绍我的朋友,学会向爸爸妈妈得体地介绍自己朋友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第三题 1、指名读成语 2、了解词意 (1)以身许国:把自己献给国家,甘愿为国捐躯。 (2)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大事和人民的疾苦。 (3)浩气长存:盛大,刚直的正气或精神永远留存。 3、背诵 4、当堂默写 二、第四题 1、读名言,你明白这两句名言的意思吗? (1)丹心:红心,赤胆忠心。 汗青:书籍,史册。 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着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2)读书要关心国家大事。 蕴含坚定信念和远大抱负。 2、指导朗读,背诵。 指名背诵。 三、第五题 1、你在生活中肯定结识了许多朋友,今天我们就来学会向别人介绍他们。 2、第一次见面,你如何向父母介绍自己的好朋友。 (1)自由说 (2)指名说、评价 同学或朋友的姓名、年龄,与自己的关系来家作客的原因。 (3)介绍朋友要热情,尊重对方。
【活动目标】 共1课时。【活动目标】
1.养成不偏食、不挑食、注意食物多样性的饮食习惯。2.知道健康饮食的常识。
3.培养关注个人饮食健康的意识。【活动重点】
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活动难点】
了解健康饮食主要原则,养成少吃油炸食品、不偏食、不挑食、食物多样化的健康饮食习惯。
【活动准备】 ◆ 教师准备
收集有关健康饮食的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了解健康饮食的基本知识。【活动过程】
【板书设计】
健康饮食好习惯
不能暴饮暴食
少吃油炸类的食物,多吃绿色食品 食物搭配要合理
食物要多样化,不偏食挑食
拒绝“问题”食品
【活动时间安排】 共1课时。【活动目标】
初步感知“问题”食品的危害性,通过多种形式了解“问题”食品的辨别方法,加强防范意识。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问题”食品的危害性并加强防范意识。【活动难点】
备
物。◆学生准备
了解各种“问题”食品的辨别和处理方法。【活动准备】 ◆教师准收集有关食品安全的资料并制作课件,准备食品包装袋和各种食品实通过询问家长或上网,了解常见的“问题”食品。【活动过程】
准备好了再运动
【活动时间安排】
共1课时。
【活动目标】
1.让学生意识到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并了解运动前的注意事项。
2.通过收集资料、填写学习单、动手制作,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小组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
认识运动前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学会设计、制作简单的小贴士。【活动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了解运动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运动前准备活动的资料,设计并印制学习单,制作课件;给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磁性贴。
◆学生准备 彩笔、卡纸。【活动过程】
活动二 运动伤害及其处理
【活动时间安排】 共1课时。【活动目标】
1.通过交流等方式,掌握常见运动造成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措施。2.通过小演习活动,了解运动损伤后简单、正确的处理方法。
3.体会运动中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鼓励学生互相帮助、及时自救或互救。
【活动重点】
学习运动损伤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活动难点】
学习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
了解小学生常见运动损伤的类型,以及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并制作◆学生准备 了解身边发生的运动损伤,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活动过程】 活动三 运动恢复忌匆忙1
【活动时间安排】 共1课时。【活动目标】
1.通过辨是非、连连看、小医生等项目,了解运动后错误的做法及其对身体的伤害。2.通过表演深化学生对运动恢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演能力。【活动重点】
了解运动后常见的错误做法。【活动难点】
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自编、自导、自排、自演情景剧。【活动准备】
同时对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贵州版)(四年级第一学期)主题“运动安全我知道”活动三“运动恢复莫忽视”。
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运动恢复的常见错误及其背后的原因,并制作教学课件。收集有关运动恢复的注意事项。
◆学生
活动一自己种乐趣多
【活动时间安排】 共1课时。【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交流,了解种植蔬菜的方法。
2.掌握种植蔬菜的主要步骤,能够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份种植计划。3.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在活动中体验种菜的乐趣。【活动重点】
能够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份种植计划。【活动难点】
通过讨论交流,了解种植蔬菜的方法。【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蔬菜种子、教学课件、每组一张卡片。◆学生准备
了解种植的基本知识;准备气温表、卷尺、花盆、洒水壶、铲子。【活动过程】
活动二 蔬菜保鲜揭秘
【活动时间安排】 共1课时。【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认识蔬菜的种类,了解常见的蔬菜保鲜的方法。
2.通过设计蔬菜保鲜的对比实验,了解对比实验的作用和设计方法。3.通过实验,体会严谨和求实的科学态度。【活动重点】
了解蔬菜保鲜的方法;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活动难点】
在设计蔬菜保鲜的对比实验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教学ppt,学习单。◆学生准备
了解各种蔬菜保鲜的方法。【活动过程】
活动三 爱上吃蔬菜2
【活动时间安排】 共1课时。【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蔬菜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学会对收集的信息做归类、筛选等处理。3.学会与人合作,能在集体活动中发挥作用。【活动重点】
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活动难点】
策划恰当的宣传活动让大家爱上吃蔬菜。【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通过浏览书刊、报纸、网络或访问营养专家,了解常见蔬菜的营养价值。◆学生准备
同时对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贵州版)(四年级第一学期)主题“蔬菜宝贝的秘密”活动三“蔬菜营养大盘点”。
收集有关蔬菜营养成分及其作用的资料,并制作资料卡。
活动一 风筝的故事
【活动时间安排】 共1课时。【活动目标】
1.巩固、提高对资料进行收集、归纳、分类的能力。2.根据内容选择有效的方式进行交流。
3.参与团队合作的探究活动,体会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活动重点】
围绕一个主题搜集资料并整理归纳。【活动难点】
学会清楚明白、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故事。【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风筝的历史传说、风筝的不同类型、制作方法及各种有趣的玩法,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收集有关风筝的各种信息。
【活动过程】
自己动手做风筝
【活动时间安排】 共1课时。【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知道风筝的基本结构和制作的主要步骤,尝试制作一个简单的风筝。2.根据风筝的制作要求,合理选择材料。
3.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培养其主动探索、研究的热情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重点】
知道风筝的基本结构和制作的主要步骤,尝试制作风筝。【活动难点】
根据风筝的特点,合理选择材料。【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然后制做课件。准备制作风筝所需的材料(竹篾、宣纸、棉线、线轴)和工具(剪刀、铅笔、毛笔、颜料、浆糊、酒精灯),还有几个现成的风筝,最好结构比较简单,便于学生学习。
◆学生准备
通过请教家长、查阅书刊或上网,了解制作风筝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活动过程】
一起去放飞
【活动时间安排】共1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提出问题,高手支招,掌握放飞风筝的理论知识。
2.通过实际操作,将理论知识变为操作能力,将风筝放飞上天。
3.通过放飞风筝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困难的态度,以及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活动重点】
学会放飞风筝的技巧,将风筝放上天。【活动难点】
在放飞过程中,遇到困难能积极应对,想出对策。【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一个普通的小型风筝;上课所需课件。◆学生准备
完成的自制风筝。
活动一 我为班级出把力
【活动时间安排】 共1课时。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找出召开校运会时所需的岗位,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参加某个小组,制订具体的任务计划书并进行实践、评价。
2.通过参与制定行动计划,树立主人翁意识,珍惜集体荣誉,乐意为集体做贡献。3.增强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活动重点】
引导学生找到运动会上适合自身的岗位,和同学共同制订行动计划,执行任务,承担职责,并能自我反思。
【活动难点】
的配合与协调。
围绕小组的中心任务合理制定各组员的分配任务,并兼顾与其他小组 ◆教师准备 学习单,岗位牌,以及上课所用的ppt。【活动过程】
【活动准备】
【板书设计】
欢乐校运会
岗位 选择 明确职责 计划/小结 行动 自我评价 *** *** *** ***
(注:***为岗位名称)
我们的校运会明星
【活动时间安排】 共2课时。
第1课时:了解校运会明星的分类,投票选出校运会明星。第2课时:制作一期宣传校运会明星的小报。【活动目标】
1.通过评选校运会明星,学习分类的方法。2.学会根据某一主题制作小报。
3.通过学生的民主评选使学生感受到参加体育比赛的荣誉感,增加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
【活动重点】
确定校运会明星的评选标准。【活动难点】
如何将宣传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确立小报的形式和主题。【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校运会各种精彩瞬间的照片,收集往届学生制作得比较有特色的小报,然后根据活动内容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队列设计
【活动时间安排】 共2课时。
第1课时:完成队列设计方案。第2课时:展示、改进方案。【活动目标】
1.了解队列设计须考虑的因素,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队列设计方案。2.在活动中通过设计队形、服装、行进口号,充分发挥创造力。3.在小组合作中学习表达与倾听、坚持与妥协。【活动重点】
小组合作完成队列设计方案。【活动难点】
了解队列设计的要求。【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比较有代表性的队列设计图片和行进口号,并制作课件。【活动过程】
*
*
对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贵州版)(四年级第一学期)主题“欢乐校运会”活动二“队列设计”。
第2课时
活动一 民族服装大展示
【活动时间安排】 共1课时。【活动目标】
1.认识各民族服装的特点,欣赏并感受不同民族服装文化的差异。
2.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相关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类,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能利用展板的形式展示活动成果。
4.发现各民族服饰之美,培养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活动重点】
收集、归纳、整理有关民族服饰的资料,制作民族服装大展示的展板。【活动难点】
收集、整理资料。【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中国各民族服装的资料,了解各民族服装的主要特点,并制作教学课件;根据班级中小组的数量准备展板。
◆学生准备
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收集有关中国各民族服饰的有关资料,包括图片;准备彩笔、纸、直尺。
围裙巧设计
【活动时间安排】 共1课时。【活动目标】
1.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美观而实用的围裙。
2.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3.在设计创作过程中,能大胆创作,培养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活动重点】
了解围裙的各种功能,创造、设计美观而实用的围裙。【活动难点】
能根据生活需要设计美观而实用的围裙。【活动准备】 ◆ 教师准备
了解各式各样的围裙及其制作方法,并结合课堂要求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通过采访,了解妈妈对围裙的要求。27
服 装 秀
【活动时间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了解举办服装秀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制订工作计划。第2课时:彩排,提出改进方案。【活动目标】
1.熟悉服装秀的表演过程,了解筹备服装秀应做的准备工作。2.学习为一个活动制订周密而有条理的计划。3.学会分工合作,感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活动重点】
了解筹备服装秀应做的准备工作。
【活动难点】
学习为一个活动制订周密而有条理的计划。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服装秀的相关信息,并制作活动课件。【活动过程】
第1课时
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调查
【活动时间安排】 共1课时。【活动目标】
1.学会从几个方面考虑问题。
2.学习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能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简要分析并得出结论。3.了解一次性筷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提高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活动重点】
了解使用一次性筷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师准备 【活动难点】 设计一份有关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教 【活动准备】
根据活动需要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 计算器。
活动二 是是非非话一次性用品
【活动时间安排】 共1课时。【活动目标】
1.学会根据活动内容寻找相关的资料。2.知道一次性用品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3.初步认识辩论的一般形式,并能进行简单的自由辩论。【活动重点】
在资料中寻找有用信息,并进行简单的辩论。【活动难点】
运用资料进行简单的自由辩论。【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有关使用一次性用品利弊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准备自由辩论时的席卡;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通过电视或互联网观看一场辩论会。【活动过程】
一次性用品的再利用
【活动时间安排】 共1课时。【活动目标】
1.知道生活中的许多一次性用品都有再利用的价值。
2.尝试根据一次性用品的材料、形状等特点,设计制作新的物品。3.认识对一次性用品的不同水平的利用方式。【活动重点】
发挥创意,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一次性用品制作各种新的物品。【活动难点】
了解回收再利用一次性用品对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义。【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广告纸,一束鲜花,用饮料瓶制作的花瓶,服装吊牌(按照学生人手一只的数量)。◆学生准备
社区老人状况调查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
【活动目标】
1.2.动重点】
【活动难点】
能结合主题确定调查内容,编写采访提纲。感受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形成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氛围。【活结合主题确定调查内容、编写采访提纲、参与模拟采访(对话)活动。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气氛。【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相关图片和文章,并制作教学课件。【活动过程】
1.2.的社会责任感。
社区环境考察 【活动时间安排】 1课时。【活动目标】 能围绕主题确定考察内容、设计考察记录表。感受社区生活的不同方面,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生活环境,培养学生 让学生围绕主题确定考察内容、设计考察记录表。【活动难点】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四上eepo信息技术教案】推荐阅读:
1.2高中信息技术教案信息技术 及其发展05-26
三上信息技术教案09-15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06-24
小学信息技术表格教案09-12
四川小学信息技术教案09-15
初中信息技术课件教案09-15
八年级信息技术教案11-01
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06-28
三年级信息与技术教案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