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结题

2024-11-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结题(共8篇)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结题 篇1

一、问题的提出:

如今中小学写作教学,由于没有设置专门的作文教学课程,没有建立完整的作文教学体系,又缺乏独立的写作教材,同时习作和阅读、生活整合不够等原因,所以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而且以应试为目的、以教师经验为主的传统课堂,使相当多的学生感觉“作文难下笔,无话可写”等,作文成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一个突出难点。

归纳起来,小学作文课的教学暴露出如下“三轻三重”的问题:

(一)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

作文教学只强调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范文学习写作知识,并没有培养习作中真正需要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等等。

(二)重“外在输入”轻“内在兴趣激发”

作文(习作)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和教学需要,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内在对写作的需求。

(三)重“单篇深挖”,轻“系统建构”

教师大多以读写结合,范文引路等方式进行习作训练,深入挖掘单元内课文蕴藏的写作资源,但是并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作文写作序列”,没有有意识梳理出作文训练体系。

针对语文作文教学的大头——“记叙文”,我们该如何来解决上述问题呢?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大背景下,我们将思维导图引入小学中高段叙事性记叙文习作(作文)课堂。

二、思维导图辅助写作研究的意义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思维导图专家东尼·博赞于 19 世纪 60 年代发明了思维导图这一组织性思维工具。

(一)直观形象的“思维导图”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美国图论学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

我们知道,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形象的、直观的、具体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语言容易记得多,所以将“思维导图”运用在习作中可以让学生乐于写作。

(二)“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激发想象力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量形象生动的图片、符号运用于思维导图中,在突出中心主题词的基础上,它的图表的无限延伸性还可以极大地引发学生无限联想,从而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三)“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结构性思维

思维导图的结构类似于大脑神经元网络分布图形。它往往是从一个点或者一个关键词人手,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步扩散开来,最后形成一个相互联系又不断延伸的脉络结构图。

这对于对训练学生结构化思维,紧扣主题进行思考大有裨益。

(四)“思维导图”教学巩固学生习作主体性地位,促进学生写“真”作文

思维导图给予人的思维最大的灵活性、开放性。这些特性促使师生、生生间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作文教学中可以激发求异思维,使大家能从不同角度、不 同层面思考同一个问题。思维导图工具介入作文课堂,学生自然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能最大可能地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愿望构思具有“独创性”的作文。

鉴于此,我们在思维导图辅助写作方面做了许多的实践研究。

二、思维导图在叙事性记叙文中的研究实践

本章通过教学实践,对思维导图在促单元作文整合、单篇作文谋篇布局、细节构思方面都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每个章节都围绕教学案例、教案设计进行探讨。

(一)基于作文目标体系,促单元作文教学整合首先为了避免一叶障目,我们利用思维导图工具系统梳理了各册作文教学目标,同时我们深入到每一册的各个单元习作教学目标中也会发现中间存在一种必然的递进的关系。

我们以“北师大版语文第8册各单元习作训练”为例,进行分析:

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针对记叙文占了政策教材将近三分之二的情况,我们进行细致分析,这些作文还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类练习,以节约习作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将四单元与六单元作文可以进行统整教学,因为《()的手》与《()的眼睛》都是抓住人物身上的典型特征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迄今为止,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非常新颖的写作切入方式:以典型的局部特征来塑造人物形象。同时在这两个单元的作文整合教学后,我们要进行变式练习,对此类作文进行延伸,比如:请学生观察自己亲近的伙伴或亲属,他们身上哪个部分特征明显,那我们就可以紧紧抓住对这个身体部位的描写来烘托这个人物的“独一无二”的性格特点或品质。

下面是本校四年级2班陈怡蕊同学们利用思维导图做的相关思考:

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此项练习,不仅让学生留意观察身边人物的特点,而且还创新了习作创作的视角,为学生习作打开了思路,让学生突破下笔难的问题。

(二)利用思维导图的直观性、结构性进行谋篇布局

习作的谋篇布局就是在把握文章中心、内容的前提下搭建文章的框架结构。讲明白点就是要考虑以什么线索来串联各种材料,以怎样的顺序、方式来安排材料、怎样落笔开头和如何结尾,怎样分自然段,怎样过渡和照应等等。

据研究表明: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们利用思维导图对写作布局能力的把握,恰好能契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不仅能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还能在思考的过程中无形地促进他们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

下图是我们以四年级为例,进行的写作布局模式尝试。

案例:

我在上作文《难忘的一件事》时运用此模式进行谋篇布局的实践。课堂上学生利用老师教授的方法借助“思维导图”来安排自己的写作布局。下图是薛雯文同学《难忘的一件事》的思维导图作文谋篇布局图:

上图的各个分支清晰地呈现了学生在写作前的思维过程。

文章分为三大部分:凤头、猪肚、豹尾。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点明最让人难忘的一件事是“到河边捉小虾”;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要部分,学生按写作构思模式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三个部分展开思考,交代清楚了小作者去捉小虾的起因,以及捉小虾的经过,还将这件事情的结果做了交代;第三部分是全文的结尾,小作者采用的是“照应开头,谈感受点题结尾”的方式。

通过各年级教师的躬身实践,不难发现: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写作构思显性化,用类似绘画的形式进行作文构思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习作整体构架的能力。

(三)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性促习作“内容生动、具体”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中、高段的习作要求 “内容具体”,但是这恰恰是学生的软肋,也是教师指导的重点和难点。

思维导图各分支具有无限扩展性,学生的想象力将得到空前的释放,发散思维能力也在每次实践中逐步增强,习作内容也更加具体、完整。

以四年级下册作文训练为例,那么如何将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写具体呢?我们对目标进行了分解,也就是要对事情发展过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语言等进行详细记录,尤其是感人的细节,应该表现出来。

下面我们将结合典型案例展示思维导图介入“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具体应用实践。

1、动作描写

描写人物动作时,重点是要写出“怎么做的具体动作”。即需要我们完整地 描绘每一个动作的前因后果,表现动作的发生、发展乃至结束的过程,使读者获得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的印象。动作描写有三个要点,如图所示:

下面我们重点谈其中的两点。(1)动作描写要丰富、有变化。比如都是写“买东西”,我们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发散思考,找到许多丰富多彩、相互替换的词。

对于同一件事“买东西”,我们可以说在网上(淘)了一件衣服,(置)了许多年货,(添)了几样家具,(称)了几斤水果,(购)了……

对于同样一个动作,为了避免语言重复,要求学生积累并运用丰富多样的词汇。

(2)动作描写要具体。

动作描写要展现细节,将大板块分解成“小动作”。A、教师引导:

比如写《擦玻璃》的片段,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对大扫除时擦玻璃的同学动作进行细致地观察、分解,如下图:

学生从头脑中“搜罗”来各个环节涉及到的几乎所有的“微动作” “关键词”,将“擦玻璃”的动作细节描绘地有声有色。下面是四年级2班学生万霈春写的擦玻璃动作片段:

“魏雨婕同学开始擦玻璃了。她先用一块干抹布掸了掸玻璃上的灰尘,再抬了一个凳子来,站在凳子上,发现够不着玻璃上方,于是她接着踮着脚尖,一手紧紧抓住窗框,一手拿着湿抹布从上到下开始擦玻璃了。遇到有污点,她就使劲擦、反复擦。遇到顽固污渍,擦不掉的,她就用手指甲抠几下……擦了一遍后,她把脏抹布放进水盆反复揉搓、拧干,又接着擦起来…..玻璃都被擦了一遍,最后她还不忘再检查一遍。怪不得老师夸魏雨婕是擦玻璃的能手呢!”

B、学生尝试:

下图是学生自主尝试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细节构思。

图为

四、2班李林《堆雪人-细节构思》

据图可知,学生将“堆雪人”的“大动作”进行了分解,在每个“小动作”里还分解了更细微的“微动作”。如果没有思维导图引导将“堆雪人”的动作进行细化分解,我们只是通过提纲形式来梳理就不可能有如此细致的细节描写了。下面附的是李林同学的“堆雪人的动作片段”描写:

“我和爸爸开始堆雪人了。我们首先找了个适合堆放雪人的位置,因为这里已经有一大堆雪了,可以做雪人的基座。接着我们开始捧雪、推雪,想办法聚拢附近更多的雪,通过使劲拍打,将雪压紧,可是身体还不够大!于是我们继续努力:又加雪,反复拍打、压紧……直到聚集足够的雪做了一个结实的雪人的身体。现在最关键的是制作雪人的脑袋了:爸爸先用手捧些雪反复揉搓、压紧做个雪球,然后是我最兴奋的时刻了——“滚雪球”:我用用小雪球做芯,慢慢的在雪地里滚,滚了一会儿,等到雪团儿沾满雪有了分量,我和爸爸就使劲拍打,将其压紧,不一会儿雪球就变大了些,对于不是很圆的地方或凹陷的地方爸爸加一些雪,使劲压紧以保证滚出的是一个圆形。接着我们继续滚雪球……直到爸爸喊我“停”,我还玩得不亦乐乎呢!爸爸抬起雪球放到雪人身子上,在用雪在两个个部分的结合处填充,让它们粘在一起。接着轮到我来进行雪人的“头部设计”了哈!看看我的准备工作吧,我带了一个红红的胡萝卜、一些捡来的黑石头、一定帽子、一个围巾……材料应有尽有哈。于是我用捡来的两个黑石头做雪人的眼睛,用不同形态的小树枝制作嘴巴,将胡萝卜插上做冻红的鼻子,然后再带上我的蓝帽子,系上妈妈的红围巾。太棒了!这哪里是雪人,分明是粉妆玉砌世界中的小精灵呀!”

2、语言描写

人物的语言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性格特点、思想品质等。语言描写在人物塑造方面十分重要。语言描写有四个要点,如下图所示:

这里从“语言有个性和语言有变化”两方面来谈谈如何使语言更生动。(1)语言有个性.语言有个性,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言特点。描写人物的语言时,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等方面的特征。如:如果要向一个小孩或是老年人问路,那么语言肯定是不同的;面对同样一件任务,急躁的人和性格温和的人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语言描写不仅要符合人物身份,还要能表现人物性格的不同特点。语言大师老舍先生曾经说过:“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划火柴点烟没点着,他会说:‘哎,真没用,连根烟也点不着。’”而一个脾气暴躁的人遇到相同情况却会把火柴狠狠扔在地上,生气地说:“什么破玩意儿!”

通过上面的案例可见,为了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我们可以利用富有个性的语言描写来塑造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2)语言要有变化

语言要变化,即人物语言描写要多分段,尽可能变换前后提示语的位置,不要全用提示语在前的一种描述形式。为了让语言摆脱单调乏味的句式重复,增强习作的可读性,我们要交替使用各种表达形式。下面是如何让语言有变化的策略发散图:

案例:

比如下面是曾洪国同学的作文《我今天考砸了》的草稿片段: 这次我考砸了。一回家,爸爸就对问我:“昨天的考试成绩出来了吗?”我撇撇嘴,说:“老师还没发呢!”爸爸又接着说:“最近你的成绩有点下滑,上课要认真才行!”我说:“恩!”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不安,于是安慰我说:“其实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你努力后有进步就是值得表扬的。”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的委屈、伤心都一股脑冒了出来。

经过思维导图“语言要有变化”的读写结合练习后,学生能敏锐的抓出这个段落进行彻头彻底的修改,修改稿如下:

这次我考砸了。一回家,就听见一个声音想起来。

“昨天的考试成绩出来了吗?” 我撇撇嘴,说:“老师还没发呢!”

“最近你的成绩有点下滑。”爸爸又接着说,“上课要认真才行!”

“恩!”

爸爸好像看出了我的不安,于是安慰我说:“其实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你努力后有进步就是值得表扬的。”

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的委屈、伤心都一股脑冒了出来。

很明显,通过对语言描写的“改造”后,我们发现同样的内容前后表达的效果完全不同,语言变化后更具吸引力了。

3、综合运用:

除了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方面的探索尝试外,我们还在心理活动、场面描写、环境描写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观察更加细致、思路更开阔、写作更加具体、生动了

作文细节构思专项训练后,我们引导学做了综合训练。下图是郑怡玲同学构 思的《捡贝壳》细节描写

从图中可见,这个学生将捡贝壳时的连贯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包括其他看到、听到的内容都做了细节思考,从而写出了一篇具体、生动的习作。

下图是薛雯文同学构思的《学骑车》的作文细节:

同样的,她也能借助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将骑车时的各个细节构思的很具体,帮助自己写出一篇有血有肉的作文。

三、结语

思维导图进入记叙文作文教学后,学生写作兴趣被激发,发散等思维能力得到有意识地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习作谋篇布局的基本思路,并能在作文细节描写构思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总之,这项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还将在其他体裁习作教学中运用,并考虑在阅读、自主复习整理等教学领域进行应用尝试。

参考文献:

1、赵金波、黎加厚.概念图工具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上海市闵行实验小学五年级个 案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2、肖建民.语文教学过程思维训练解读[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3)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结题 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问题,策略

一、引言

在现实社会里, 组织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是现代人们必须具备的素养。小学语文是学生与人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提升的启蒙阶段。在小学阶段, 学生的组织语言进行写作的水平提升需要有系统化的、多元化的教学实现。一般在三至六年之间, 小学生的汉字量有了一定的储备, 这时候真是开展写作能力培养的关键黄金期。教师在进行小学生写作能力培养的时候, 不仅需要教会学生组织语言写作的技巧, 同时还需要教会学生进行写作的一种习惯, 让小学生喜欢上语文写作训练, 对其产生兴趣[1], 这样才能使得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写作的氛围之中。同时还有真情流露是写作的必备条件, 让学生养成一种真实感觉的流露。这些小学语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在实际的教学执行贯彻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教师重视技巧讲解, 忽视真情流露

语文写作能力的高低关键不在于文章中使用了多少比喻句, 也不在于文章使用多少华美的辞藻, 语文写作的关键在于文章是否流露出作者的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 教师简单地认为学生在写作学习的初级阶段需要重点突出写作技巧等方面的讲解, 对文章的真情流露的要求不是很高, 这恰恰是我们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误区之一[2]。在写作培养的初级阶段, 需要关注写作技巧的练习, 但是真情流露的写作要求也是现代文章的基本要求, 没有真实情感的文章是没有生命力的, 人们阅读的欲望不是很强。

( 二) 写作评价缺少鼓励, 学生写作信心不足

严师出高徒, 很多教师都坚守这样一个信条。在批改学生作文的时候, 在批语中更多的是一些问题的指出, 对学生的一些优点没有及时鼓励, 学生在批语中只能发现写作的问题, 没有认识到自己写作的优势和能力, 这种批语虽然可以及时给学生纠正写作过程中经常发生的错误, 但是这种缺少鼓励的批语也大大打击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长期面对这种习作批语, 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不足, 对写作就逐渐失去信心。

三、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 一) 生活化眼光看待语文写作

语文习作练习是一种形象思维的训练过程, 需要有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散文描述的情景构建, 学生构建出描写的场景之后, 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语文的习作之中, 更多的学生参与作文写作练习的积极性才能有效激发, 实现学习效率的提升。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秀的文章, 都是我们写作的标杆, 让学生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文章作品都是来自生活, 是作者通过多年的文学积淀, 将自己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情景用文字表现出来。没有生活的文章, 是没有生命力的, 只是一些没有意义的、华丽辞藻的堆砌, 这样的文章没有学习的意义。由此可见, 一篇优秀的文章可以是来源生活、来源当时的社会, 因此, 教师在教学相关的文章时, 需要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3], 集中整合的文章所描述的东西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 这些学习散文的方式可以实现学生对相关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具体。

( 二) 多读一些文学作品, 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语文写作的教学需要多读一些文学作品, 这样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有更多的认知空间, 阅读是一种可以迅速体验文章意境的方法和手段。每一次阅读, 学生对文章的意境理解将有不同的层次, 通过多次的阅读, 学生可以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文章的意境, 对学生掌握文章写作的技巧和一般规律, 同时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提升其人文素养。其中教材就是一个优秀文章比较集中的书籍, 例如, 在人教版六年级上第五组教材中主要集中了鲁迅的几篇文章, 在这些文章的阅读之前, 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鲁迅这一人物的基本情况, 这几篇文章写作的历史背景,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总结一下鲁迅文章的写作特点, 情感抒发等。然后, 学生对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回答之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阅读, 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实现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阅读的教学活动之中, 更好的提升学生对文章写作技巧和一般规律的有效认识。

( 三) 评价方式优化, 学生写作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需要全面的、客观的、系统的开展相关评价。过程评价方式是更加具有现代化的的评价方式, 可以实现语文写作练习的有效评价, 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独立思考, 创新观点等方面可以进行准确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表现量化为相关的考核指标, 例如学生对写作的学习态度, 写作练习参与的积极性, 实践过程中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等元素都可以进一步融入教学之中, 从评价方式上倒逼学生参与写作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小学生的写作处在初级阶段, 需要多鼓励, 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小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和优点, 在作文的批语中, 教师需要多使用一些鼓励的话语, 进一步构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教师在进行写作练习的教学中, 不仅需要树立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构建他们参与习作的积极性, 使用一些生活化的话题作为写作的主题, 不断培养学生写作习惯的养成。

四、结语

小学阶段是语文写作水平提升的启蒙阶段。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更新教师的写作教学理念, 不断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优化评价方式, 实现学生写作习惯的养成, 从而建新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诗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 2009.

[2]廖海蓝.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对策

小学语文写作主要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小学生的语文写作题材贴近学生实际,便于学生表达。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的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写作教学,教师在写作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写作教学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使用基础的词语和句式,而且还要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教会他们使用恰当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1.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1教师注重形式,没有创新

由于小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不多,写作的水平也不高,出现单一化的现象,这和写作教学有很大的关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太注重形式化,忽略了个体的差异,在小学写作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写作教学短效化、形式化,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太注重学生写作的形式化,平常让学生积累的优美短句使用到写作中,这从表面上看,学生的作文十分完美,但是实际上学生根本就没有掌握写作的技巧,只是生搬硬弄,将别人的作文摘抄到自己的作文中。第二,学生的语文水平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小学生本来阅读量和写作较少,经验不够丰富,每次到写作的时候,学生都很恐惧,从内心中对写作产生抗拒,不能产生兴趣,没有兴趣就很难坚持写作,没有长期的写作就很难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1.2学生生搬硬套,缺乏真情实感

小学生的写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小学生的写作就是结合真实生活再加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素材进行加工处理的杰作,但是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较少,写作能力不足,只是生搬硬套别人的感悟,对于自己写的作文没有真实的体会,不能真正的表的自己对事、物的见解,这样的写作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阅读量少,缺乏对生活的感悟,思路不能很好的打开,在写作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下笔,再加上教师的形式化的教学,学生的写作能力被锐化,完成的作文缺乏灵活性,没有独特性,造成小学生写作千篇一律的现象。

2.针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2.1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扩大写作思路

学生没有良好的创新精神、想象力不足、缺乏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生活感悟是影响学生写出优秀作品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多阅读课外书,扩充自己的阅读量,增长自己的见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组织一些语言活动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我的课余生活》这篇写作,教师在讲解这篇写作之前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场活动,比如成语接龙比赛,这种比赛简单,时间地点没有限制,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在活动进行结束后,教师可以结合活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课余生活的文章,教师首先要指导学生确定回忆生活的材料,可以是之前进行的成语接龙比赛,可以是放学回家之后的打球、踢毽子、看书等等,其次教师可以给列出提纲,例如在第二段的时候交代写作的原因、写作的想法,在第三段的时候抓住重点,叙述事情发生的经过,最后交代自己通过这样的活动自己的有体会,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2加强小学语文写作的技能培训

语文写作教学的时候要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作文题材去教学。例如,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给远方的小学生写一封信》这篇写作,教师在讲解的时候就可以从学生周边发生的事情出发,可以教导学生从几个方面出发,学生可以从介绍学生自己的学校生活、介绍自己的家庭情况、介绍自己的个性爱好、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方面来给远方小学生写信,接近自己生活的东西,学生才有话讲,才能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也可以专项训练,对学生印象深刻的事情进行描述,每个人学生都有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童年,相信每个学生的童年都不一样,例如五年级下册有篇写作要求,就是要求写一篇童年趣事,在写这一片作文之前,教师可以阅读一篇童年趣事优秀范文,开启学生的回忆,让每个学生都回忆起自己童年的乐事,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回忆的趣事进行写作,教师注意要教学生注意写作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

3.总结

小学生阅读量和生活经验都不足,教师在小学语文写作方面要多下功夫,对学生循循渐进的引导,加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以及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能力,对待小学生要有耐心和耐性,循循渐进的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小艳.强化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教学对策[J].时代教育,2013(8):194

[2]淦晓娟.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进对策[J].课外语文(下),2015(5):149-149

浅谈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有效策略 篇4

【摘要】:作文是学生思想品德、思维能力、词汇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的集中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大家都知道,“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都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们。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假话、空话充斥了孩子的笔端。原本才情飞扬的写作变成了毫无灵气的操作,成为了令人厌恶、恐惧的苦差事!怎样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重要任务。

【关键词】:作文教学 观察 积累 训练 创新能力 评价 作文是学生思想品德、思维能力、词汇表达等各方面能力的集中体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然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大家都知道,“作文难,怕作文”的问题一直都困扰着教师和学生们。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千篇一律的“模式化”,假话、空话充斥了孩子的笔端。原本才情飞扬的写作变成了毫无灵气的操作,成为了令人厌恶、恐惧的苦差事!怎样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重要任务。通过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了以下几点经验:

一、学会观察,注重积累。

学会观察对写作是非常重要的。著名作家莫泊桑从小就喜欢写作。他曾把自己准备写的短篇小说的故事讲给老师福楼拜听,这些故事都是他坐在屋子里编的。福楼拜听了以后,告诫莫泊桑:“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故事,你每天骑马到外面去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莫泊桑是个聪明的人,他立即领悟了福楼拜的意思,那就是要他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社会,练好这个写作的基本功。莫泊桑遵照福楼拜的劝告,天天跑出去观察,过了一年左右的时间,练出了敏锐的观察能力,终于写出了生动的小说《点心》。学会观察,这就是莫泊桑从福楼拜那里学来的一个写作秘诀。

那么,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我们要如何通过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在我们平常生活中,学生经历的事也不少,可他们却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让丰富多彩的生活现象从眼皮底下溜走了。因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认真观察五彩缤纷的大自然,做一个时时处处观察生活和自然的有心人。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观察时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皮肤触摸,用嘴尝,以获取完整而深刻的观察印象。在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及时做好观察记录,把观察到的现象认真地记录下来,以便将来写作时进一步使用。写观察日记也是观察记录的一种,长期坚持下去,就能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写文章作好准备,还会使观察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其次,明确观察目的。小学生观察的兴趣十分广泛,对周围的东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观察时往往漫无目的,忽视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的。比如学校组织活动,在学生进行观察前,教师要引导学生主要观察活动是怎样进行的,人们在活动中有哪些行为,活动时场面怎样,结果如何等。这样进行观察后再要求写,学生就不会觉得没内容可写了。

再次,讲究观察技巧,灵活运用各种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效率,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一,要全面观察,直接获取对事物的整体印象,客观地认识社会生活。第二,可以多角度观察,认识事物的特征。第三,要反复观察,透过现象看本质。另外还可以定点观察和动点观察。

最后,观察训练要有层次。在训练学生观察力的过程中,学生应多选择身边事物进行观察。教师从指导观察静物开始,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先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学习用具、生活用具,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等。要求学生运用从里到外或由外到内,从上到下或由远到近的观察顺序对物体进行全面细致地、有条理地进行观察。然后再指导学生进行较复杂的静物观察,如教室、办公室、学校、自己房间的陈设和结构等,要求学生按方位顺序观察,把其间的摆设一件一件地看清楚。

除了要学会观察外,丰厚的积累也是写作的重要基础。“为学之道在厚积而薄发”。古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想写好作文就需要积累许多材料,作文用词要准确,就必须经过词汇的积累;作文感情要真挚,就必须经过感情的积累;作文构思要新颖,就必须经过长期对各种结构、素材及提炼方法的积累。所以只要在大量阅读的积累基础上,才能让文字得心应手地加以应用。多年的经验告诉我:班上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都是平常爱看书的学生,他们词汇量大,思维敏捷,语言表达准确,而这些都得益于他们的多读和思考。多读能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在读的过程中感受着作者的思想脉搏,能使人语言表达条理清楚,思维敏捷。

因此,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我在班上布置了一个读书角,让学生将自己的藏书摆放在上面,供大家阅读。我也会适当推荐一些名著给学生。除此之外,我还会组织一些朗读比赛或演讲比赛,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文学报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髓,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意识是提高其写作水平的基础。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学生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观察事物,不断搜集和积累写作的素材。这样,不仅能从根本上扭转学生感到无事可写的现象,而且还往往可以触发他们的灵感,激起他们的写作热情。

二、加强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积累了一定的素材后,接下来就要指导学生动笔去写了,这时,先可让学生多进行一些片段性训练。这就像练习跑步一样,要先练起跑,再练加速跑,这样才能圆满地完成短跑的全过程,而片段作文可使同学们通过写局部、写片段来训练基本功,基本功练好了,写起文章来也就得心应手了。如果学生学会了如何描写一个人的外貌,又学会了如何写人的神态、动作和语言,那么,他写一个顺便熟悉的人就不会有太大的困难了,因此要开展多种多样的小练笔活动,使大小作文配套练习,相得益彰。当然,有了写作知识不等于有了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过渡方法之一就是多做仿写练习。学生的模仿性很强,作文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范文的分析、引导。对于仿写,可从仿写句子和片断,再过渡到篇,模仿写作技法和谋篇布局。

钱梦龙老师曾说:“创造往往以模仿为先行,而模仿又必须以创造为目标。”我们常说:“文贵有新意。”没有创造哪来的新意呢?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是作文教学中应当着重下功夫的所在。那么我们教师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指导呢?

首先,题目创新。我在作文教学中,尽量少给学生布置命题作文,多让学生自主命题。即使是命题作文,也要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空间。可以给学生几个题目供学生选择。我在给学生出题目的时候,首先考虑命题能不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能不能让学生展开联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不同的认识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如果学生实在不感兴趣,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自己命题自己写。这样,命题、自命题的作文形式,为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成长提供了机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其次,内容创新。创新作文,本身就是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新颖的材料作基础。那么,生活就是我们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的源泉,我要求学生把生活中搜集、整理的材料,进行想象发挥,充分而准确地提取源于生活的素材。例如在一次改写作文中,我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写出与原作品截然不同的情节来,有的同学将《水浒传》中“武松打虎”这一情节进行了改编,写武松遇到老虎时,一番搏斗后,武松正要打死老虎时,老虎眼中却流出了眼泪,于是武松心软便放了它,后来武松又一次经过景阳冈时,不料被一帮山贼团团围住,危急时刻,老虎却冲了过来,救了武松。这样的改编赞扬了武松的仁慈和老虎的知恩图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最后,语言新颖。在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在语言上力求新颖,让学生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等方面下功夫。并且在指导学生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识的借鉴和模仿一些优秀作文,反复修改锤炼。通过训练,在学生的习作中,逐渐显现出许多新颖的语言。

总之,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有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意识,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学生的创新思维一定能激活,创新作文能力一定能提高。

三、指导修改,恰当评价。

“文不厌改,佳作出苦心”,无数有成就的作家用实践证明了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那么怎样指导学生修改作文使他们养成自己修改的好习惯呢?

首先,完成习作后,要让学生朗读自己的作文,让自己的耳朵当“老师”。这样一读,什么地方丢字多字,什么地方不流畅,都听出来了,有的地方读起来觉得拗口的,就先让学生多读几遍,自己试着查找问题,进行修改。

其次,可采用同学互平法。俗话说“当居者迷,旁观者清”。有时候学生写的作文,往往会出现自己写的不清楚,可是自己明白,别人却不明白的情况。正因为如此,同学互评就显得十分必要了,彼此评论一番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就难逃“法眼”了。而且在这样的互评方式中,对他们彼此的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接着,还有老师讲评法。作文中有时存在的问题学生们可能也无法解决。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改正。再有类似的病句则是让学生在讲评后自查,是否自己的作文还存在着这样的不足。再让他们依照此法自己加以修改,这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记忆也深刻了。

接下来在批改环节中,教师也要采用恰当的方法。阅读批改“好作文”老师固然开心,然而不少学生的作文是不尽人意的,有的简直是“不堪入目”,那么对于这些作文你怎么办呢?是找到学生大声呵斥一顿,埋怨几句,或是叫学生来循循善诱呢?我想应该要多鼓励,少批评。有时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那或许是一处新颖的构思,一个优秀句子,又或是一个好词„„教师要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的真情实感得到充分表达,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提高作文能力。批语则要以鼓励性为主,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也很敏感,一句不恰当的批评可能会浇灭他们的写作热情;一次否定可能就使他们永远不想写作文了。所以,即使给学生指出缺点,也是先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以委婉、热情期待的方式指出,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决不吝惜对学生的赞美。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结题 篇5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一)小学生的特定年龄特征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为,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学生在各方面都有所欠缺,所以这就给写作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较为成功的写作教学是小学生能够应用文字来顺畅合理地写出内心的想法,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感悟和对生活学习的理解表达出来,并能够连词成句、连句成章。但是这些对这个年龄段的小学生来说十分苛刻,因为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缺少真情实感、缺少想象力和创造力、缺少自己的个性,写出的文章内容空洞,所以这就造成了小学生写作中的弊病,让小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语文写作的激情,使语文写作教学不能够顺利发展。

(二)小学语文教师过于重视课本教学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的时候,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只是依照课程标准来死板地教学生知识,迂腐沉闷地实施教学。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的时候对语文教材的讲解特别多,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此,而对语文写作教学所给予的时间就特别少,造成学生写作练习特别少。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将写作教学融入进去,而不是让写作训练和课本教学相脱离,如果不是这样就会让小学生不重视写作,这就极易造成在考试时学生不经过思考就开始随意写作,或者是在无计可施的时候抄袭作文书,这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练是极其不利的。

(三)小学语文写作作业过于重视数量而不重视质量

小学中的一些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给学生留特别多的写作作业,例如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日记,一周交一篇周记,两周交一篇作文等,可是学生根本完不成,很多时候学生只是应付了事,不会对这些写作作业认真对待。小学语文教师对这些作业的检查也只是浮于表面走走过场,基本上不会认真去阅读学生的写作作业,大多数的时候只是在作业的结尾写一个阅字,这就让小学生感觉写作作业只是一种形式,无需多做努力,严重制约了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提升。

(四)教材课本内容讲解和学生写作能力提高相脱节

当前,小学语文教材实施了很大的改革,其中收录了很多优秀的文章。可是小学语文教师不会把这些优秀的文章和学生的写作联系起来,课文的学习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基本上不起作用,难以将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日常课文的讲解中进行提高。在写作能力无法提高的情况下,学生只会将写作当成是一种负担,不能够对其提起足够的兴趣和热情,教师也不能通过课本中名家名篇的一些美丽语言来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与热情,也不能对学生在写作方面进行启迪和借鉴。这就让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提升十分缓慢。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方法研究

要想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指导和练习,经过各方面素质的加强来实现的。下面,我根据上面提到的当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写作教学方法。

(一)教师要制定详细的计划和目标

教师在指导小学生进行写作,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有计划和目标。计划的制定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写作情况以及能力来制定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通过计划的一步一步实施来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目标可以分成总体目标和分段目标,首先要制定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之后在依据制定的总体目标再细化成各个分段目标。只有计划和目标方向正确的时候才能够实施科学正确的写作教学。

(二)阅读和写作相结合

要想快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那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便是一条捷径,而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小学生在写作方面的潜力。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依据当前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的结合起来,科学指导学生的写作方法。我们知道阅读和写作是水涨船高的关系,阅读能力提高的同时,写作能力也会进步。教师指导学生学会阅读并将之升华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会让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渐提高。这样,学生才能写出越来越多的精彩文章。小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并对之加以评析,鼓励学生透过自己的视角,根据自己的阅历来对文章实施赏析,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积累

优秀的文章中一定有些地方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进行背诵和记忆,多摘录优美的句子和词语,注意对一些写作方法的掌握,在积累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将日常学习中遇到的比较优美绝妙的排比句、比喻句等摘抄下来,也可以把文章中精彩绝伦的段落或者是生动的诗词摘录下来,因为摘抄本便于携带,可以随时将遇到的优美词句摘录下来,也可以随时打开摘抄本进行翻看和背诵。小学生只有积累到足够多的语文知识,掌握基本的文学理论以及优美的词句,学生的文学素养才能提高,才能在写作的时候感觉有东西可写,有思路可循,才能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三、总结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结题 篇6

一、课题背景。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怕写作文的现象。在一次“语文课,你喜欢学习什么内容”的问卷调查中,选择识字、听说、阅读的同学远远高于选择写作。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学生怕写作文,成了语文学习中的一大拦路虎!

究其原因,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高”、“难”、“死”三字现象。

“目标过高”、“操作过难”、“形式过死”的作文教学问题使得学生远作文、厌作文、甚至怕作文,更难以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境界。因此要让学生爱作文、乐作文,只有改变作文“高、难、死”的现状,改变学生的情感和操作技能,让它变得更加平易近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何从文章的内容出发,设计与之相关“写”的训练,使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者融为一体,通过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能力得到提升。为开辟一条省时、快捷、易行的训练渠道,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让学生的作文达到“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的目的,我校语文教研组确立了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希望通过课题研究,实现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有较大幅度的提高。

二、理论依据。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小学作文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是培养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通过阅读和日常生活中的言语交际。著名特级老师丁有宽老师最早提出读写结合训练,强调读中学写,以写促读的思想,克服了长期存在的读写分离的弊端。

2.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个体智力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记忆力强而理解力弱,注意力适宜引到记忆类事物而不宜分散到难以理解的多种事物中去。这就表明:少年时期应该有一个强化读书,大量积累语言信息而后运用的阶段。从这一意义上讲,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则是阅读的发展和提高。当然,反过来讲,作文又可以激发学生产生模仿的心理需要,从而带动阅读、促进阅读。所以说,阅读与作文,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读与写,确实存在着有机结合的客观依据。

3.朱作仁教授在其著述的《阅读心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从书面言语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于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

三、研究方法。

1.调查法:以问卷、访谈、听课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从而掌握实验第一手材料,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2.观察法:以听课、检查、交往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能力、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进而分析实验操作的得失。

3.经验总结法:对课题研究过程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提高相应的理性认识,形成相关的课堂教学范例、教学模式和研究经验。

4.文献研究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本课题的有关概念的认识与思考,寻求理论层面的支持,构建理论框架。

5.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边实践、边研究。在行动中研究,使行动过程成为研究过程。及时总结反思,对实验过程进行修正完善。

四、研究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通过课内外阅读与写作活动,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与创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让阅读真正为习作而服务,使学生在日常阅读中进行大量的语文积累,潜移默化地掌握写作的技巧,同时与阅读相结合的写作练习使学生的习作成为有本之源,减轻学生写作的负担,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3.通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把教材中每单元一次的习作转化为与日常阅读、日常生活相结合的小练笔,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4.通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实践研究,使读写结合训练方式缘于“读”,但又不拘泥于“读”,打破传统阅读教学只“读”不“写”的定式,以文本为凭借,以积累、理解、运用为前提,以对话、揣摩、品味、体验、感悟、探究为手段,用师生自己的心智和独特视角去积极发掘文本中的“写”的因素,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写”的拓展、迁移与辐射,让学生在读写结合中升华情感,历练思维,学会阅读,乐于表达,从而达到读写结合、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的教学效果。

(二)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1.以读促写的方法:

(1)模仿 儿童的模仿能力很强,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应利用这一特点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学到的“怎么写”的知识通过模仿运用到作文实践中,让学生在模仿中形成写作技能,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和条理性,真正做到“以读促写”。模仿可以有以下几种:

①.对照模仿式。它是直接从模仿对象处学习其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特点,依样在自己的作文中使用的一种方式,可以是结构的模仿,也可以是情节的模仿,可以是人物塑造的模仿也可以是语言技巧的模仿。

②.借题发挥式。它是相对于对照模仿来说的,不是一对一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对更多对象认识感悟的基础上把其中印象深刻之处巧妙的应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在新的语言环境中赋予他全新的意义。

③.创新发展式。它是指在原作的思路,进行创新改造,融入自己的情感,增加自己的新的生活体验和素材,这是对原作的创新与再创造。

(2)改写 ①.变换叙述人称,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述同一内容。如把第一人称改第三人称叙述等等。

②.变换叙述方式,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来叙述同一内容。语文教材每册都编排有古诗。这些古诗的内容浅显易懂。写景的将景物描绘得细腻生动,叙事的表达的情感真挚感人。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可以要学生将这些古诗改成写景或叙事的现代文。

③.变换篇幅,如把具体的内容缩写,把概括的内容扩写。

(3)想象写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中间或结尾都留有空白点,给读者留下极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可发挥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将课文的空白点想象写补充完整。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能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独创性。想象的方式可以有以下一些:

①.看图想象。让学生看着课文插图展开想象,用语言描绘,通过想象写,学生在情景中体验了角色心理,学习运用内心描写的方法,而且在把画变成话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换位想象。将自己与作者换位或与文中的角色进行换位想象后写作。

③.拓展想象。课文有些地方写得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想象、延伸、拓展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可以让学生把简练的地方补写完整,把含蓄的地方进行填充和扩展,把文中未尽之意,按原文思路加以想象与延伸,作到妙笔开生面,续出新格局;或者对一些有意义的童话或寓言故事进行拓展想象,写出更丰富多彩的结尾。

(4)组合写:

所谓组合写即“移花接木”。是指将课文中的有些句子摘录下来,然后加上自己的语言进行重新组合,从而拓展文章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这样重新组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运用能力。

(5)读后感:

有些文章的内容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如读文有感,就从读后的感慨入手写一写读后感。教学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试着让学生写写读后感,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认识,作文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2.以读促写的形式

①.内容提挈型。可围绕课文中心设计练笔,引导梳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整体的印象。

②.内涵挖掘型。可抓住内含丰富,语义深刻的词句引导想象挖掘,借助形象显化语文。

③.创造想象型。课文阅读后可激疑引思,促其创造想象,进而练笔。

④.条件变更型。可变更课文第一条件,引导想象条件变化对事情变化的影响,进而练笔。

⑤.条件逆反型。可逆反课文中某一条件,引导推理事情的发展,让学生在正反比较中强化理解。

⑥.体裁转换型。可借助课文题材、转变叙述方法。

⑦.情境借用型。可借用课文所写事情的背景,变更内容,想象事情,进而作文。

⑧.专题评价型。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专题评价。

五、课题研计划究实施步骤。

1、主要研究阶段及阶段性研究目标 主要研究阶段 完成时间 课题组成员分工 阶段成果形式、数量 第一 2011.6 组长全面负 观摩课2节 文献资料1本 研究情况

阶段 责 其他成员具体负责 记载表 2 册 其它过程性研究材料若干 第二阶段 2012.2 组长全面负责 其他成员具体负责 观摩课2节 文献资料1本 研究情况记载表 2 册 其它过程性研究材料若干 第三阶段 2013.12 组长全面负责 其他成员具体负责 研究报告1篇 观摩课2节 文献资料1 本 论文集 1 本 研究情况记载表 2册 其它过程性研究材料若干 2、最终研究目标和最终完成时间 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和数量 预期达到的目标 承担者 研究报告 1 篇 论文集 1 本 观摩课 3节 文献资料 1 本 教案集 1 本 调查问卷集 1 本 研究情况记载表 6 册 其它过程性研究材料 富有自己的教学主张 在省级刊物或评比中获奖 市级观摩,体现课题特色 反映研究的理论与操作支持 体现课题课堂教学的特色 了解学生需求与现状、反映学生感受 基本反映课题的研究进程 XXX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课题组全体成员 本课题完成的时间:2013.12

六、课题研究过程及阶段进展情况。

1.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选定了研究成员,并进行市级立项工作。

2.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和交流。每两周周二下午为学习日,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学习“主体式阅读与写作”教学理论,探讨“主体式阅读与写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借鉴已有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制定了可行的研究计划,确立研究的步骤和方法。

3.以课堂为主阵地,每月组织一次课堂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听课、评课,组织同课异构,跟进式行为式等教研方式,充分认识并挖掘“主体式阅读与写作”的优势,总结“主体式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4.规范管理,完善课题的研究思路。要求课题组成员将研究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渗透到课堂教学实际中,结合学生实际拟订研究计划并付之课堂,定期总结,撰写学习体会与阶段性成果。

5.建立了课题研究的网页,搜集了一部分参与资料。

七、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一)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1.激发了学生的作文兴趣,让学生乐于习作 学生怕作文,对作文不感兴趣,跟我们教师对作文的重视程度和引导方法有关。按教材安排中高年级学生一学期只需完成八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练笔,一学期充其量才中有 16 次习作的机会,语文的大部分时间是花在阅读教学上的。这样从客观上无意识地造成了语文教学重

“读”轻“写”的局面,学生的作文兴趣自然得不到激发和培养。“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2.拓宽了学生的作文思路,让学生善于组材 以往写起作文,学生常常总会搜肠刮肚,总是“无话可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生活体验不深,可写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为学生的作文思路没有打开,不懂得审题,不懂得立意,不懂得根据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题材。“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注重以课文为凭借,以某一读写结合点为契机,先对学生进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训练,再进行“举一反三”的拓展训练,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当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被激活后,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宽了。只要给一个作文题目,学生的头脑就能快速运转,诸如“写什么”,“表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什么事来表现”,“我亲历的哪件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事件的哪个环节应该重点写”等问题一一闪现。通过仔细推敲,整个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脉络就清晰。

3.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精于表达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更重要的在于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有目的地选择一些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近三年来,在课题的引领下,我校的作文教学成绩斐然,学生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

学生作文发表、获奖、(1)黄书毅《当小老板真好》发表于《语文学习报》(2012.10)

(2)柯越《我的幽默老师》发表于《小学生学习报》(2012.5)

(3)吴蕴怡《外婆门前的清水河》发表于《少年文艺》(2013.4)

(4)朱心怡《嘎子精神永放光芒》发表于《作文与考试》(2013.10)

(5)涨 潮《螃蟹真逗》发表于《语文报》(2013.11)

(6)费月《难忘的宏村之旅》发表于《故事作文》(2013.11)

(7)徐沁筱作文发表于《XX 时报》(2012.6)

(8)唐豫祺 XX 市作文竞赛一等奖(2013.11)

(9)另有十几人次在 XX 和 XX 市作文竞赛中获奖(二)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1.有苦有乐,丰富了教师的精神生活的内涵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让全体课题组老师亲历了一个有汗有泪,有苦有甜,有欢有悲的过程。在一个个埋头书籍,陷身网络查找资料的日子里;在一组组解读教材,设计读写结合点的备课单元中;在一节节不留瑕疵,追求完美的公开教学课上;在一本本构思巧妙,字字珠玑的学生作文本上,老师们更多的是感受到学习带给自己的充实,研究带给自己的进步,工作带给自己的快乐。课题研究既磨练了老师们的意志,也丰富了老师们的精神生活。

2.又读又写,提高了教师的运用教材的能力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重在挖掘语文教材隐性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读写并驾齐驱,打破以往读写脱离的陋习,撑起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一片蓝天。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做到将教材“一课两用”,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实验研究,课题组教师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

3.边教边研,增强了教师的校本教研的意识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与写作”的研究课题是一个实践性研究课题,主要采用的是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为改进实际工作服务的研究方式。它的最大优点是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边研究边工作,边工作边研究,工作就研究,研究就是工作。通过研究,老师们不仅寻到了一些读写迁移训练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方式,努力实践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读写迁移的“有效”性,也提出了“优差生发

展不均衡”,“理论积淀不够深厚”,“没有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的问题,这说明了老师们的校本教研意识正在增强,科研能力也正在提高。

4.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关于“主题式阅读”、“主题式写作”的实践已形成鲜明的观点,但关于“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实践研究,目前尚无成熟的教学实践与操作模式,而阅读与写作是不可分割的有机体,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创新意义。

(2)我们的学生每天至少上一节阅读课,可一旦让他们写作,他们就像遇到了大难题一般,可见阅读教学并未有效指导写作,因此”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研究在提高老师的教学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3)不仅中国,世界各国都把阅读和写作纳为本**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阅读和写作是个人工作和学习的必须,阅读与写作给人以美的熏陶,关系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个人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式阅读与写作一体化”研究是关注学生生命的具体体现。

4.教师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

论文发表或获奖(1)XXX 论文《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优质提问》于 2012 年 5月发表于《XX 教师教育》(2)XXX 论文《在语言的丛林中来回徜徉》于 2012 年 1 月发表于《小学生拼音报》

(3)XXX 论文《形象展示体会美景——<江南>教学实录及评析》于2011 年 6 月发表于《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案》。

(4)XXX 论文《阅读教学:在读写结合处融合升华》于 2013 年 11月发表于《语文学刊》。

(5)XXX 论文《让作文评改突出重围》于 2013 年 9 月发表于《小学作文创新教学》(6)XXX 论文《探寻走向文字背后的最佳途径》于 2013 年 9 月发表于《青年教师》 XXX 论文《会诊小学语文“课堂失语症”》于 2012 年 4 月发表于《教学与管理》(7)XXX 论文《与“麦田”融通:乡村习作教学的新境界》于 2012年 3 月发表于《新作文小学创新作文教学》(8)XXX 论文《为儿童的语言发展“服务”》于 2011 年 12 月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通讯》(9)XXX 论文《语言,在表达中丰富起来》于 2011 年 7 月发表于《师道》(10)XXX 论文《紧扣文本语言,确立“教学价值”》于 2011 年 5月发表于《语文世界》(11)XXX 论文《为学生言语品质的提升“服务”》于 2013 年 11月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通讯》(12)XXX 论文《利用信息技术让古诗词教学变得再简单些》于 2013年 9 月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通讯》

(13)XXX 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于 2012 年12 月发表于《课程教育研究》(14)XXX 论文《个性化作文指导的创意思考》于 2013 年 3 月发表于《语文学刊》(15)XXX 论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于 2013 年 2 月发表于《快乐阅读》。

公开课(1)2011 年 1 月 12 日 XXX 执教执教市级公开课《少年王冕》;(2)2011 年 3 月 18 日 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3)2011 年 3 月 25 日 XXX 执教区级公开课《最大的麦穗》;(4)2011 年 10 月 21 日 XXX 执教区级公开课《艾滋病小斗士》;(5)2011 年 11 月 15 日 XXX 执教区级公开课《朱德的扁担》;(6)2011 年 1 月,XXX 执教市学科带头人培训观摩课《少年王冕》。

(7)2011 年 12 月,XXX 教市骨干教师培训课《第一次抱母亲》。

(8)2013 年 9 月,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黄鹤楼送别》(9)2013 年 11 月,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江雪》(10)2011 年 12 月,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课《青松》(11)2012 年 6 月,XXX 执教市级级公开课《问银河》(12)2013 年 12 月 20 日 XXX 执教市级公开课《观书有感》; 各类获奖:

(1)XXX 于 2011 年 2 月被评为 XX 市骨干教师;(2)XXX 于 2013 年 2 月被评为 XX 市骨干教师;

(3)XXX 于 2013 年 2 月被评为 XX 市学科带头人;(4)XXX 于 2011 年 6 月获得市级基本功竞赛一等奖;(5)XXX 于 2011 年 6 月获得市级基本功竞赛二等奖;(6)XXX 于 2012 年 12 月获得市级基本功竞赛一等奖;(7)XXX 于 2011 年 12 月获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课堂教学评比 XX 市一等奖;(8)XXX 于 2012 年 12 月获得 XX 市信息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9)XXX2013 年 5 月获 XX 市评优课一等奖。

(10)XXX2013 年 5 月获江苏省“杏坛杯”教学展评一等奖。

八、课题研究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课题研究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和改进:

(一)本课题虽致力于“读”到“写”的拓展,致力于“创新”,但从第一阶段研究的方向与所取得的成果来看,未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仍在寻找读写联结点上下功夫,在迁移训练的方法上打转,在原文的写作方法上机械的模仿。下一阶段将重心移到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上,除低年级以好词佳句的积累和创造性模仿外,中高年级重拟题、立题、选材、谋篇上的训练,并要求通过一篇或数篇课本的学习、迁移训练,能得出一般的规律来。也就是尝试着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方面开展子课题研究,从“读”中找出“写”的带普遍性的规律。

(二)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读写结合、以读促

写”是一个练习范围相对扩大的训练。而“学困生”在以往较为单一的阅读或作文教学中都存在学习困难,在这相对综合的读写结合训练中其学习困难可想而知。相反,学优生通过读的铺垫,写的延伸和写的反哺作用,其读写能力都有更大的进步。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浅谈 篇7

一、小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作教学的综合性很强, 可以考察到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 然而每个阶段的写作考察的侧重点不同, 很多教师关于这一点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训练计划, 只是一味地按照课本中的要求开展写作教学。这样会使得学生对于训练要求、目的以及培养的能力没有具体明确的认识, 学生们在这样的状态中写出来的文章就会缺乏真情实感。

其次, 教学方法传统, 缺乏新意。当前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依然在仅仅围绕课本上的写作大纲进行, 教师不能够将写作教学内容丰富化、趣味化, 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不管是写关于人的还是关于事情的作文, 总是局限于很常见的平淡的范围内, 这使得学生很难对于内容单一的写作教学感兴趣。而且, 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 语文教师习惯于将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内容一一教给学生, 可是很少考虑学生是否能真正消化和吸收、是否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自己着手写作。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导致学生的求异思维长期得不到激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高。

最后, 教师的写作评价不够科学。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其爱好、欣赏水平等也会有差异。所以, 对于同样的事物,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认识和看法。在写作评价过程中, 对于同一篇作文, 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评价,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语文教师一定要注意写作评价的科学合理。然而, 在当前的写作评价中, 很多语文教师都没有做到这一点, 不能够对学生的作文作出客观的科学的评价。例如, 关于考试或者竞赛作文的评价, 有些教师把文章篇幅的长短、书写的好坏当作评价标准, 对于文章语通言顺与否、文章中心突出与否、内容新颖与否等这些基本的评价要求却不给予关注。这种评价标准会使得很多教师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的写作基本功训练, 会让学生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临考前背几篇作文, 考试时模仿写作可以得高分。此外, 当前的写作评价和批改大都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 很少有教师会让学生参与评价和批改作文。甚至, 有些教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 常常求全责备, 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和成功。这样的评价过程没有学生的参与, 很难使学生对写作感兴趣, 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建议

首先, 明确写作教学目标。第一, 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小学阶段的写作练习都有固定的大纲要求, 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 再注意观察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 结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经历以及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发展, 制定具体的写作教学目标。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得写作教学脱离教条化, 也可以使得学生在明确的训练目标下更清楚地表述文章内容, 具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更好地锻炼和发挥自己的能力。第二, 制定日记写作计划。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定自己的日记写作计划, 或者每天写一则日记, 或者每周写一则日记, 目标是为了督促学生认真练笔。日记内容可以不限, 可以摘抄名言佳句, 可以记录一天中给自己印象深刻的人和物, 或者对于一些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等。此外, 鼓励学生勤写读后感等方法, 语文教师也可以采用, 让学生在理解和分文章的基础上, 将自己对于文章的感受写出来。总之, 教师要利用一切资源, 让学生多练习, 使得学生在明确的写作目标下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其次, 改进写作教学方法。第一, 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写作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语文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写作的价值, 让学生理解语文教学大纲中的作文训练要求, 要让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自我认识能力。语文教师要让学生忠于自己的感受, 用自己的笔写出内心感受, 无论是对生活、学习, 还是自己成长的每一个过程等, 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认识、真实的感悟和理解, 并且能够真实清楚地用文字表达出来。第二, 拓宽学生的视野, 增加知识积累。语文教师要走出课本, 让学生多读好书、加强学习和积累。写作是学生综合知识的体现载体, 要想使学生有好的作文, 语文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拓宽知识面, 增加知识积累。语文教师要在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的基础上, 从点滴抓起, 让学生在丰富的知识和阅历的支撑下, 写出出彩的文章。

最后, 建立科学合理的写作评价和批改体系。语文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理念要求, 要逐步摒弃自我评价和批改的方式, 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 使学生参写作评价和批改过程, 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习作评价体系, 以此引发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使其保持长久的写作热情。

总而言之, 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善于总结和积累好的教学方法,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 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感受到写作的乐趣。

摘要: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 很多教师会发现, 一提到写作, 很多学生都没有兴趣, 甚至还对于写作产生抵触心理。这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上功夫, 找出学生不喜欢写作的原因, 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乐于写作。本文对于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改善写作教学的建议和措施, 以期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关键词:写作教学,兴趣,浅谈

参考文献

[1]将增裕.给孩子的心灵松绑——作文中教学的几点反思与探究[J].小学教学参考, 2005 (12) .

[2]陈任清.从叶圣陶写作教学观审视当今小学作文教学[J].时代教育, 2009 (11) .

[3]魏桂中.搞好小学作文教学之思考[J].教育艺术, 2011 (1) .

[4]王敏峰.对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效率问题的浅析[J].学生之友:小学版 (下) , 2010 (5) .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初探 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积累;生活

一、鼓勵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积累知识

要想拥有一定的写作水平,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储量。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小学语文老师首先可以考虑从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开始。

在现代网络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孩子们只顾呆在家里看电视,上网玩游戏,沉迷在虚拟的世界里,不喜欢阅读书籍和积累知识。老师可以在自习课堂上督促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为他们提供免费图书、各类杂志,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把看到的优美句子、段落摘抄下来,扩展他们的知识面,积累词汇,这样在以后写作时就会应用自如,写出令人满意的文章。

二、让学生将写作立足生活,学会发现

现实生活是语文写作的来源,语文写作离不开现实生活,离开了生活写作就会陷入深潭之中,因此写作要立于现实生活。

课堂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想让学生学到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就应走出课堂,走进自然,融入生活是必不可少的。

我们周围的事物是瞬息万变的,每天都在不停地变化,我们要跳出课堂,走到生活中,学会观察发现,观察身边的人、事、情、景,学会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将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写作中,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生活味,能够打动读者的心,触及他们的心灵。

三、重视学生仿写训练,以此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模仿是儿童也是每一个人的天性,在模仿中学生也会获得一定的知识。通过写作模仿练习句子、段落、表达手法等,学生会逐步提高写作水平。但是如何开始模仿,又怎样进行写作模仿呢?

仿写分为句子仿写、片段仿写、手法仿写等多种仿写。不论哪种仿写学生都可以在仿写的过程中学到知识,提升写作空间。

小学生写作模仿应该从最基础的仿写句子开始,让学生写出优美、真实的句子,在仿写句子达到一定程度后,逐渐开始段落、篇章仿写,循序渐进。

在新教学目标引导下,小学语文老师要探索出一种新的写作方法,教会学生写作,让他们在写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说出心里话,实现写作的最终目的。

作者简介:冉小立,女,出生年月:1983年10月10日,本科,就职于重庆市酉阳县丁市镇中心校,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上一篇:物理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下一篇:概率初步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