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新人教版七上1.5.2 科学记数法(共5篇)
1.5.2 科学记数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利用10的乘方,进行科学记数,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能力目标:会解决与科学记数法有关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表现出一丝不苟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于10的数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教学过程:
一、科学记数法
用乘方的形式,有时可方便地来表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较大的数,如: 太阳的半径约696 000千米
富士山可能爆发, 这将造成至少25 000亿日元的损失 光的速度大约是300 000 000米/秒;全世界人口数大约是6 100 000 000.这样的大数,读、写都不方便,考虑到10的乘方有如下特点:
=100,103=1000,104=10000,…
一般地,10的n次幂,在1的后面有n个0,这样就可用10的幂表示一些大数,如,6 100 000 000=6.1×1 000 000 000=6.1×10.象上面这样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的形式,其中a 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也就是把一个数表示成 a×10n的形式,其中0≤a<10的数,n的值等于整数部分的位数减1.n9
二、例题
例1 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1)1 000 000;(2)57 000 000;(3)123 000 000 000 解:(1)1 000 000=1×106.(2)57 000 000=5.7×107
(3)123 000 000 000=1.23×1011.三、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时,首先要确定这个数的整数部分的位数.注意:一个数的科学记数法中,10的指数比原数的整数位数少1,如原数有6位整数,指数就是5.说明:在实际生活中有非常大的数,同样也有非常小的数。本节课强调的是大数可以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实际上非常小的数也同样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如本章引言中有1-纳米=109米,意思是1米是1纳米的10亿倍,也就是说1纳米是1米的十亿分一。用表达式表示为1米=10-9纳米,或者1纳米=
19米=10米 910课堂练习
1.用科学记数法记出下列各数.(1)30060;(2)15 400 000;(3)123000.http://www.maths.name给全国数学老师提供一个交换教学资源的平台
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www.maths.name
2.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记出的数,原来各是什么数?(1)2×10;(2)7.12×10;(3)8.5×10.3.已知长方形的长为7×105mm,宽为5×104mm,求长方形的面积.-4.把199 000 000用科学记数法写成1.99×10n3的形式,求n的值.536课堂练习答案
1.(1)3.006×104;(2)1.54×107;(3)1.23×105.2.(1)100000;(2)7120;(3)8500000.3.3.5×1010mm.4.n的值为11.课后作业
教科书P57习题1.5-
4、5 课后选作题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太阳的半径约是696000千米;
(2)据统计,全球每分钟约有85000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2、地球绕太阳转动每小时通过110000km,则它一昼夜通过多少千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课后选作题答案
1、(1)6.96×105;(2)8.5×104.2、2.64××106千米.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www.maths.name
1.3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崔秀芹
一、背景与意义分析
本课安排在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www.maths.name
师:(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读作什么?是哪种符号?
“+、-”又读作什么?是什么符号?
学生活动: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师继续提问:(1)这两个题目运算结果是多少?
(2)(-5)-(+7)这题你根据什么运算法则计算的?
学生活动:口答以上两题(教师订正).
师小结:减法往往通过转化成加法后来运算.
【教法说明】为了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必须先对有理数加法,特别是有理数减法的题目进行复习,为进一步学习加减混合运算奠定基础.这里特别指出“+、-”有时表示性质符号,有时是运算符号,为在混合运算时省略加号、括号时做必要的准备工作.
师:把两个算式(-20)+(+3)与((-5)-(+7)之间加上减号就成了一个题目,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说明:由复习的题目巧妙地填“-”号,就变成了今天将学的加减混合运算内容,使学生更形象、更深刻地明白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题目组成.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讲评(-20)+(+3)-(-5)-(+7)
(1)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师:看到这个题你想怎样做?
学生活动:自己在练习本上计算.
教师针对学生所做的方法区别优劣.
【教法说明】题目出示后,教师不急于自己讲评,而是让学生尝试,给了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时,有的学生可能是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运算,有的同学可能是先把减法都转化成了加法,然后按加法的计算法则再计算„„这样在不同的方法中,学生自己就会寻找到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
师:我们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20,+3,+5,-7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
http://www.maths.name给全国数学老师提供一个交换教学资源的平台
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www.maths.name 原式=(-20)+(+3)+(+5)+(-7)
=-20+3+5-7.
提出问题: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20+3+5-7仍表示-20,+3,+5,-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成„„
学生活动:先自己练习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口答(教师纠正).
【教法说明】教师根据学生所做的方法,及时指出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来给学生指明方向,在把算式写成省略括号代数和的形式后,通过让学生练习两种读法,可以加深对此算式的理解,以此来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1)
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并把结果用两种读法读出来.
(1)(+9)-(+10)+(-2)-(-8)+3;
(2)-2111+(-)-(-)-(+)36
422.判断
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
A.负
7、正
1、负
5、负9;
B.减
7、加
1、减
5、减9;
C.负
7、加
1、负
5、减9;
D.负
7、加
1、减
5、减9;
学生活动:1题两个学生板演,两个学生用两种读法读出结果,其他同学自行演练,然后同桌读出互相纠正,2题抢答.
【教法说明】这两题旨意在巩固怎样把加减混合运算题目都转化成加法运算写成代数和的形式,这里特别注意了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
2.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
师:既然算式能看成几个数的和,我们可以运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计算,通常同号两数放在一起分别相加.
-20+3+5-7
http://www.maths.name给全国数学老师提供一个交换教学资源的平台
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www.maths.name
=-20-7+3+5.
学生活动:按教师要求口答并读出结果.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2)
填空:
1.-4+7-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9-1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3+2-4=____________9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2
4. 1542125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732367
学生活动:讨论后回答.
【教法说明】学生运用加法交换律时,很可能产生“-20+7+5-3”这样的错误,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去做,然后纠正,又做一组巩固练习,使学生牢固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律把同号数放在一起时,一定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这一知识点.
师:-20-7+3+5怎样计算?
学生活动:口答
[板书]
-20-7+3+5
=-27+8
=-19
巩固练习:(出示投影3)
1.计算(1)-1+2-3-4+5;
(2).
2.做完前面两个题目计算:(1)(+9)-(+10)+(-2)-(-8)+3;
(2).
http://www.maths.name给全国数学老师提供一个交换教学资源的平台
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www.maths.name
学生活动:四个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教法说明】针对一道例题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都有一组相应的巩固练习,这样每一步学生都掌握得较牢固,这时教师一定要总结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使分散的知识有相对的集中.
师小结: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题目的步骤为:
1.减法转化成加法; a+b-c=a+b+(-c)2.省略加号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三)反馈练习
(出示投影4)
计算:(1)12-(-18)+(-7)-15;
(2).
学生活动:可采用同桌互相测验的方法,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教法说明】这两个题目是本节课的重点.采用测验的方式来达到及时反馈.
(四)归纳小结
师:1.怎样做加减混合运算题目?
2.省略括号和的形式的两种读法?
学生活动:口答.
【教法说明】小结不是教师单纯的总结,而是让学生参与回答,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将本节的重点知识纳入知识系统.
(五)、随堂练习
1.把下列各式写成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
(1)(-5)+(+7)-(-3)-(+1);
http://www.maths.name给全国数学老师提供一个交换教学资源的平台
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www.maths.name
(2)10+(-8)-(+18)-(-5)+(+6).
2.说出式子-3+5-6+1的两种读法.
3.计算
(1)0-10-(-8)+(-2);
(2)-4.5+1.8-6.5+3-4;
(3).
(六)、布置作业
课本32页第5题
四、板书设计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步骤: 例 计算(-20)+(+3)-(-5)-(+7)
1.减法转化成加法 解:(-20)+(+3)-(-5)-(+7)
2.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20)+(+3)+(+5)+(-7)
3.同号数结合在一起 =-20+3+5-7 4.同号两数相加 =-20-7+3+5 5.异号两数相加 =-27+8 =-19
练习:1略
五、练习与拓展选题
某水利勘察队,第一天向上游走5千米,第二天又向上游走5千米,第三天向下游走4千米,第四天又向下游走4.5千米,这时勘察队在出发点的哪里?相距多少千米?
更多资料请访问http://www.maths.name
练习:2略
教学目标:
1.介绍表示大数的一种重要方法:科学记数法.
2.突出产生方法的需要; 教学的重点:初步体验事情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教学的难点: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00万有多大,同学们都有感受了,在生活中还经常遇到比100万更大的数.上面这些数都很大,你该怎样表示它们呢?
二、讲授新课
1.试一试:
1、回顾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算一算:
10= 10= 10= 10= 讨论:102124810表示什么?指数与运算结果中的0的个数有什么关系?与运算结果的数位有什么关系?
一般地,10的n次幂,在1的后面有 个0。
(通过这个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对幂的意义进行回忆,弄清指数与其结果中零的个数的关系,经此帮助学生对科学记数的理解)
2、课堂练习:把下列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
100000= 10000000=
1000000000=(通过这个题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用幂的形式表示数的简便性从而导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
3.我们可以借助10的幂的形式来表示大数。比如:1300000000=1.3×10
9,69600000000=6.96×10
10,300000000=
98000000=,10100000000=,61000000=。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表示我们开始问题中的大数。(可以用计算器进行计算)
3、科学记数法: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scientific notation)。
(通过前面问题的探讨,要求学生思考、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科学记数法的概念。)
三、应用举例,巩固概念
1.强强从图书馆查了一些资料,请你把其中的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
(1)人的大脑约有10,000,000,000个细胞;(2)全世界人口约为61亿;(3)光的速度为300,000,000米/秒;(4)中国森林面积约为128,630,000公顷;
(5)2002年赴韩国观看世界杯足球赛的中国球迷超过了1.5万人。
2.二十一世纪,纳米技术将被广泛应用。纳米是长度计量单位。1米=10纳米,则55米可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多少纳米呢? 3.《国际新闻》节目中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
联合国劳工组织预计受2001年“9.11”恐怖事件的影响,全球旅游业可能有9×10人失业,美国保险公司安邦集团认为此次恐怖事件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将高达1×10美元,其中仅美国市场的损失预计超过1×10美元。
这则消息中的数据是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出来的,请你把它们所代表的原来的数表示出来。小明想知道计算器是怎样表示数的大数的,于是他输入1 000,连续地进行平方运算,两次平方后,发现计算器上出现了下图这样的显示,你知道它表示什么数吗?
111265同学们能否自己尝试探索出表示大数的简单方法,发挥你的聪明才智,试试看怎么样? 4.随堂练习:
⑴.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0000,1000000和100000000.
⑵.一个正常人的平均心跳速率约为每分70次,一年大约跳多少次?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结果,一个正常人一生心跳次数能达到1亿次吗? 5.做一做:
(1)天安门广场大约可以容纳多少位受检阅的官兵?
(2)如果1亿名群众排成一个方阵,那么所占用的场地相当于几个天安门广场? 6.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⑴.什么叫做科学记数法?
⑵.灵活运用科学记数法,注意解题技巧,总结解题规律,用科学记数法 ⑶.表示大数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1≤a<10.
二、整体感知
1.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
本文以几个少年月下描竹影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主旨)表现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1、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会对实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
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进一步了解体会“集合”的含义;
3、了解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
教学难点: 理解实数的概念。
知识重点: 正确理解实数的概念。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
试一试学生以前学过有理数,可以请学生简单地说一说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分类. 试一试
1、使用计算器计算,把下列有理数写成小数的形式,你有什么发现?3,,,动手试一试,说说你的发现并与同学交流.
(结论:上面的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可以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得到结论: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写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形式.
2、追问: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成分数吗?(课件展示)
阅读下列材料:
设x=0.=0.333…①
则10x=3.333…②
则②-①得9x-3,即x=
即0.=0.333…= 根据上面提供的方法,你能把0.,0.化成分数吗?且想一想是不是任何无限循环小数都可以化成分数?
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得到结论: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能化成分数,所以任何一个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学生自己回忆有理数的分类,为引入实数的分类作好铺
垫.
让学生动手实践,自己去发现并学会与他人交流.
在学生解决了一个问题后,层层深入地提出了一个对学生
有更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
引入新知
1、在前面两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许多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们不能化成分数.我们给无限不循环小数起个名,叫“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例1(1)你能尝试着找出三个无理数来吗?
(2)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解决问题后,可以再问同学:“用根号形式表示的数一定是无理数吗?”
2、实数的分类
(1)画一画
学生自己回忆并画出有理数的分类图.
(2)挑战自己
请学生尝试画出实数的分类图.
例2把下列各数填人相应的集合内:
整数集合{…}
负分数集合{…}
正数集合{…}
负数集合{…}
有理数集合{…}
无理数集合{…}给出无理数定义后,请学生自己找找无理数,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体会无理数的基本特征.
【教案新人教版七上1.5.2 科学记数法】推荐阅读:
新人教版七上生物教案11-11
2-5《荆轲刺秦王》教案(人教版必修1)12-02
真正的英雄 教案2(新人教版七年级下)01-19
语文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知识点01-27
人教七上《整式的加减》教案07-19
苏教版七年级教案06-28
川教版七上册教案全套12-08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教案11-24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