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

2024-11-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共12篇)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 篇1

摘 要: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因此,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然而受到以往教学模式的束缚,多数小学生作文水平停滞不前,且写作选材单一,文章缺乏立意、情感匮乏。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标》对小学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对小学作文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171-01 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与主要问题

1.1 多数小学生基础较差

多数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呈现出基础较差等问题,甚至部分学生难以达到最基本的写作要求,只有极个别的学生作品能够做到语言优美、结构清晰、立意深刻,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内容都较为空洞,文章想要表达的含义浅薄,或者是存在作文审题不准确、中心不明确的问题,甚至一些学生依旧存在语句不通顺的问题,语句前后颠倒,不能表达出内心所想。

1.2 选材单一

在话题作文中,常需要学生举例证明自己的某些观点或强调作文中心思想。这时我们能明显发现部分学生的作文缺乏新意,例如孟母三迁、屈原投河等一些经典案例就会被学生拿来反复使用。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其与教师对于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作文教学是语文老师一直以来普遍认为的教学难点,于是多数教师选用了模式化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背范文、背万能论据,无论什么话题的作文都能从平时背诵的论据中挑出几个作为本次写作的题材,在阅卷时经常看到?似的文章。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培养学生真正的写作能力,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

1.3 缺乏立意与真情实感

小学生的心智尚未发展成熟,思维能力与中学生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因此导致多数学生的作文立意平俗、浅显,通篇下来没有想要突出的中心,也没有进一步深化的趋势。另一方面,许多学生写出的作文内容单调乏味,缺乏真情实感。小学生单纯、天真,本能够写出充满童趣的文章,而现实是很多作文都只为了符合教师的要求而写,仅仅是字词堆砌,文章乏味无趣,毫无生机。新课改视野下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2.1 善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大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产生了兴趣,就会自发的去探索、求知,并产生愉快的学习体验。所以在小学生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把写作变成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使用多媒体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式之一,多媒体设备具有直观、生动的特点,其能够通过音乐、动画等强化学生的感知,加深学生对写作主题的感受和理解,并可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处于活跃状态。另外,使用多媒体教学还可弥补学生生活经验上的不足。比如,教师让学生写一篇题目为“多种多样的植物”的作文,开始时学生可能没有头绪,头脑中也没有想要描写的对象,不知道如何下笔。这时候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不同植物的图片,学生会发现平时没有留意的植物竟然如此可爱。在观看过后,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极大的提升,写起作文来也容易多了。

2.2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升其基本的作文能力

课外阅读对培养学生的审美、开阔其想象力、丰富精神世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外阅读是学习语文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优秀文章中语言文字的优美之处,这对其写作能力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能够将自己曾经看过的文章、典故化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并能体现出作文的深度。

所以,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学会将好的素材化为己用。例如,可以对学生进行有引导性的课外阅读,并让学生在阅读过后通过仿写的方式加深对优秀文章的记忆。仿写的字数可以不作规定,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意发挥,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一种提高。

2.3 坚持“以人为本”,优化作文教学流程

新课改中曾反复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就应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学生不会受到题材限制,可以随心所欲的表达个人看法。

从主体性上来说,文学体现的是心灵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我们能够从这些看似简单的文字中了解到一个人的内心。如果在写作时没有个人感悟,只是机械性的填充的话,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可以在平日进行体育活动或者大扫除之后,让同学们写一个小文章来描述活动场面,并尽可能用上平日里上课学到的修辞手法、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然后可以同学之间进行交换修改,在发现他人错误的同时也是对自身的最好完善。

2.4 教会学生观察生活,做好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语文新课标对作文教学作出了明确要求,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写作,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一切的创作素材都来自生活。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从实际生活中进行作文素材的积累。比如,在举办全校运动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从运动会中积累素材,这样更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平日里也得坚持写日记,在反复的练习中巩固写作功底和技巧,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嘛!结语

写作本就是宣泄人类情感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学生为了应付学习任务完成的工作。教师应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 篇2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生的作文中有哪些问题

(一) 书写潦草, 错别字比较多

错别字是小学生作文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其中的原因有很多, 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书写不规范造成的, 比如有的小学生在写苏教版的某篇作文时“××是一个乐观的人”时“乐观”写得像“乐欢”。还有的小学生相似的字分不清楚, 导致写作文时经常手误, 比如“把所有的花朵凑到一起”写成了“揍到一起”。还有的小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记忆不牢固, 没弄清楚字词的区别, 比如把“水果摊”写成了“水果滩”, 让教师在批改时哭笑不得。

(二) 作文模式化, 没深度

小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 大体的模式都是一样的, 比如写勤奋好学的文章都会举“头悬梁, 锥刺股”的例子, 写有气节的人都以“苏武牧羊”为例, 很少有学生能突破这种模式写一篇别具一格的文章, 让人眼前一亮。还有的学生立意平俗, 文章一点深度也没有, 甚至有的学生就是没话找话, 纯粹是为了凑够字数。有的学生为了符合教师的审阅标准, 文章一般写的情感都不真实。

(三) 小学生的作文基本功普遍较差

小学生因为学历和社会阅历问题, 作文基本功差无可厚非, 并不是谁天生就是作家, 这些情况在低年级的小学生中最为常见。所以,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情况耐心辅导, 尤其是对于作文作业,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出现的较为集中的问题, 在课堂上提出来, 并给予指导。让小学生从小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

二、新课改背景下作文教学改革的途径

(一) 改革以往作文评语的形式, 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作文评语是教师指导学生作文的一个重要环节, 也是师生之间一种无声的交流, 教师评语的好坏有时候直接关系到小学生对作文的情绪, 教师的评语如果是鼓励性的, 那么这位同学在下次写作文的时候多半会更加用心和努力;如果教师的评语是批评的语气, 那么这位同学有可能会对作文产生厌烦的心理。以往的作文教学对小学生的作文评价多半是“一言堂”的评价形式, 评价的标准和形式也比较单一, 并没有体现作文评语的真正意义。

改变的方法也很简单, 教师不妨让学生本人、家长和同学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当中, 从而实现自我评价、集体评价和师生交流评价等方式, 通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可以使学生从多方面看待自己的写作水平, 摸索出自己的写作规律, 进而找到写作的技巧。

(二) 读写结合

阅读对写作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 拓宽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也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积累。古人说:“书读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课文时遇到好的句子或段落, 背诵下来, 学过一篇课文之后, 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作者的写作方式和表达方式, 以此给学生一些好的借鉴。

(三) 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良好的写作习惯对提高写作水平来说十分的重要, 而写作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 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能急于求成, 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去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一般包括善于观察和思考, 平时注重积累, 坚持写日记等, 除此之外教师课下也应多创造一些让同学动笔的机会, 比如,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苹果里的五角星》, 学完之后, 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自己的感想, 不必很长, 只要情感表达到位, 条理清楚就可以了。

三、结束语

其实, 作文就是一种生活态度, 不是我们所认为的是学习和生活的装饰品, 我们应该让小学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 不仅是一种学习的需要, 更是一种生活与精神的必需品。作文教学的改革是一项既艰巨又复杂的工程, 面临着数不清的矛盾和迷惑, 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坚定不移的以自己积极的态度去适应新课程的标准和要求, 努力提升自身的素质, 做到在宏观上把握好作文教学, 提升学生整体的作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具体上做到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等, 多方面结合提高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华淑艳.张扬个性抒写真情——构建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新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 08 (34) :89-90.

[2]施志勇.明确课程目标提高作文实效——谈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0, 06 (04) :56-57.

[3]吴依枫.教师的评价语, 学生的顺帆风——谈“真情实感”文的几种评价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08 (24) :89-90.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 篇3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艺术教育得到发展,合唱教学也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重视。本文将结合新课改的内容,为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合唱成为学生喜爱的音乐表现形式。只有让学生对合唱产生兴趣,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审美活动中。因此,在整个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在没有压抑感的环境中学习,以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二、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一切有关音乐艺术的实践都是建立在听觉基础上的。因此,在合唱教学中,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听觉为基础,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对合唱教学产生兴趣。在传统的合唱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就让学生进行发声练习的教学方式是不对的。教师在合唱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听合唱歌曲的范唱,培养学生对歌曲的音乐感受。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丰富的欣赏活动来锻炼学生辨别歌曲音色、和声以及情感的能力,从而为学习合唱奠定基础。

在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判断高、低音部分的旋律走向以及不同点。学生通过这个实践体验,可以学会对音乐的理性分析,并有利于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对情感以及情绪的把握。培养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辨别自己和别人声音的能力极其重要,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准确地调整和控制自己的声音,使整体的合唱声音以及情感表达呈现出完美的艺术效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然后轮流进行分声部训练。让学生在听对方演唱的过程中,指出问题或者值得学习的地方,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控制合唱过程中声音的大小,使整体的合唱声音和谐动听。这种以听为主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以及把握能力。

三、使用丰富的伴奏,提高合唱效果

教师可以在合唱教学中加入口风琴、竖笛等乐器,以提高合唱效果。通过竖笛吹奏教材中的歌曲,可以让学生在熟悉旋律的过程中锻炼掌握音高的能力。以合唱曲目《翅膀》为例,这首歌曲相对比较简单,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熟悉歌曲的旋律。然后在每个小组中安排一名学生用竖笛将歌曲旋律吹奏出来,让剩余同学跟唱,这种通过乐器来固定音高的方法有助于学生熟悉旋律以及识读乐谱。

再以合唱曲目《蓝色的雅德朗》为例,教师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这首曲目的高低声部旋律,然后再进行初次合唱练习。如果在练习过程中出现跑调情况,教师可以使用竖笛吹奏出歌曲旋律,配合学生进行合唱练习,这样可以有效地解决音准问题。通过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当学生开始接触一首新的合唱歌曲时,由于熟悉程度不够,在合唱过程中很难避免跑调和节奏掌握不准的情况。用竖笛演奏来配合学生合唱的方法,对解决跑调和掌握节奏的问题有很好的效果。

四、通过改编歌曲,提高学生的合唱技能

当学生开始学习轮唱的时候,教师必须先让学生轮读歌词,其目的是让学生的听觉和感知产生共鸣,然后由教师配合学生完成二轮重唱。在进行二轮重唱的教学之前,教师在选择合唱曲目上必须以旋律轻快、节奏明朗为标准,然后对选择的曲目进行二部轮唱的改编。小学音乐教材中不乏一些旋律优美、节奏明朗的曲目,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曲目,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将曲目改编为简单易学的合唱曲,让学生进行基础的合唱练习。教师在改编合唱歌曲时,应该注意歌曲调性的分辨,对和弦的编写应该以简单易学为标准,从而保证改编后的合唱曲目的旋律流畅、优美。

五、使用评价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教师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常表现出对学生的信任,并主动地去挖掘每个学生的优点,然后在课堂中指出。鼓励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更加自信,但是一味的鼓励并不可行,教师必须在鼓励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一些有效建议,帮助学生及时认识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正。

此外,教师可以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运用到合唱教学过程中,其中录音评价是一种比较有效的评价方式。操作方法是,由教师准备录音机一台以及空白磁带,对学生的合唱进行录音。将录制的磁带和合唱范带同时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进行相互比较,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多次录音,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从而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篇4

对教师而言 ,先进的教育观念不仅会影响其教育方式 ,更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对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不仅要坚持传统的 “教书育人”、“以德立教” ,更要不断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完善学生观、课程观、评价观 ,倡导新作风 ,树立新形象 ,以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学生为 己任 ,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教学活的根本 出发点。不能局限于以往的教育观念 ,仅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人文修的培育 ,应从素质教育的 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来开展 自己 的教学动 , 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和路径并不断创新 ,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并帮助他们塑造品格、完善心性 ,真正落实好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 的培养 目标 ,做到教学活动有的放矢。

二、注重平时积累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新课标发生变化后 ,教师的任务也发生了很大转变 ,从以往 的简单传授到如今的启发、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感悟。对于学生而言 ,唯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摒除以往 的死记硬背 ,通过平时积累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进 而获得更深人、更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而教师如能在平时积极倡导学生注意知识积累 ,在课堂上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启发。双管齐下定能够帮助学生达到上述目标例如 ,在学习《身边 的科学 》 这篇说明性课文时 ,教师应在讲授文章内容 的基础上 ,帮助学生理清说明文的文体特点 ,抨顺写法上的脉络 ,并引导学生加强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晤,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以兴趣带动教学

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力 ,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还能深人挖掘学生 的内在潜能 ,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因此 ,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小学生对事好奇、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 ,以吸引学生兴趣为切人点 ,创造 条件使语文教学的内容迁移到学生兴趣浓厚之所在 ,辅之以生动化、趣味化的讲解 ,做到以兴趣放飞学生心灵。具体而言 , 小学语文课文的内容普遍 具有较强的趣味性 ,教师可以采用层层启发式教学 ,让学生开动脑筋 ,联想下一个可能发生的故事场景或情节 ,锻炼学生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来讲故事 ,对讲得好的学生给予充分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就感和 自豪感;还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如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踊跃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 ,让学生爱上课堂 ,爱上语文。

四、丰富教学模式 ,开展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的情境 ,把这些情趣盎然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人课堂 ,以引起学生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 内容。在小学语文 的教学中 ,情境式教学不仅是丰富教学模式 的有效手段 ,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 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师如将情境式教学运用得当,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 ,在学习《看浪花》 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 以采用多媒体教学 的方式 ,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有关浪花的视频 ,通过风景再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大海恢弘 的气势与壮丽 的风光 ,从而激发学生对这篇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再比如 ,学习《四季 》 这篇课文时 ,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出课堂 ,带人大 自然 ,从大 自然中选取某一典型植物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让书本上的知识鲜活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既陶冶了学生 的情操又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五、以情动人 ,注重情感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 篇5

摘 要 新课改背景下,教育部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涵品质。如果教师依然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仅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更无法适应目前的教育目标。下面,笔者将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子,针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而作初步探讨,以期为广大教师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 生本教育模式;互动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1-0002-01

数学这门学科带有一定的灵活性、抽象性,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解数学公式、原理、规律、习题,学生不仅无法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而且还会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生本教育模式、互动教学模式、游戏教学模式这三种教学模式结合了数学学科特色,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的人才培养体系。

一、生本教育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生本教育模式是郭思乐教授提出的一种激发学生潜在生命力的新型教?W模式,它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之上,其转变了传统的师生角色关系,即从教师授课变为了学生自主学习。笔者建议采取三个步骤来开展这种教学模式:第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第二,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第三,采取三位一体评价机制。

首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笔者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他们引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即我们每天从家到学校都轻车熟路,但是大家知道家与学校的具体位置和方向吗?然后让他们利用身边的一切资源就此问题寻找答案;

其次,小组合作共同探究问题。在学习“三角形”时,笔者将学生划分成以5―8人为单位的学习小组;然后,让各小组针对三角形的特点、性质、规律等进行探究并得出结果;再次,当各小组得出结论后,集体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发言,笔者则在一旁耐心倾听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最后,当学生表达完自己的看法后,笔者就三角形的重点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以便让他们巩固知识。由此可以看出,笔者将课堂的话语权与学习权完全交给了学生,给予了他们充分思考的空间,以此培养其内在的探索精神;

最后,采取三位一体评价机制。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笔者让各组学生就小数学习的具体过程进行相互评价,以便让他们充分地了解自己;其次,在下课前抽出三到五分钟时间让学生针对这堂课以及笔者需要改进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意见,以使得笔者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最后,笔者针对学生所完成的关于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作业进行评价,以便让他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二、互动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互动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平等交流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他们投入更多的情感与精力融入到学习中来,笔者建议从三个方面来着手落实这种教学模式,即课前、课堂、课后。

首先,课前与学生就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进行互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推广,教师便可以在课前利用线上方式为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作业,以此加深师生之间的沟通,从而打造出质量更高的课堂。在学习“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时,笔者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建立学习群,并在群里为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运算习题,并就他们的做题情况进行及时反馈,针对其遇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指导;

其次,课堂与学生就具体问题进行讨论。教师不应该只顾自己侃侃而讲,更应该注意学生是否将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吸收、消化。在学习“平行四边形”时,笔者一边传授给学生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性质等知识外,一边询问他们哪个知识点还不清楚,并与其进行讨论,以便使得学生充分掌握所学的内容;

最后,课后与学生就作业问题进行交流。在学习“统计”时,笔者让学生针对各自家庭的月消费情况制成统计图,然后将作业发到笔者的邮箱,以便及时了解他们对统计知识的学习情况,并与其进行沟通。

三、游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部分教师认为游戏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他们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之所以会产生这种想法,是因为部分教师对游戏教学模式产生了误解,认为游戏本身就是一种消磨时间、产生不良风气的事物。其实,如果游戏教学模式运用得当,不仅会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而且还会加强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笔者认为要想恰如其分地发挥游戏教学模式的效果,教师就要遵守三项原则:第一,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与范围制定教学计划;第二,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与宗旨制定教学目标;第三,根据上述两项原则制定贴切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将以具体的教学案例来为大家展开分析,旨在供广大教师进行参考与借鉴。

在学习“大数的认识”时,笔者想到了“猜七令”这个游戏。于是,便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后,笔者制定了一个具体的游戏方案,即让全班同学按照顺序、依次类推地从万开始计数,当数到含有“7”的数字时,学生只需要拍掌即可,无须说出来,说出来的学生就要表演一个节目。通过这种有趣味的游戏教学方式,笔者发现不仅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对大数进行了认识。

以上就是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就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所作的总结。当然,由于笔者自身能力有限,还需要广大教师提出批评的建议,以此不断严格地要求笔者。

参考文献: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 篇6

摘 要:随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国家对小学的投资力度不断增加,并进行了新课程的改革,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文化修养。一直以来,实现教学目标都是每个学科教学的重点,美术作为我国教育极力支持的重要学科,为实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质量,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本文分析了探究性教学方法对我国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以制定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实现美术教学目的。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美术;探究性教学

一、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探究性教学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对于小学美术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美术探究性教学,就是在美术教学中,运用探究性教学方式,以提升小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艺术文化的领悟,以及感知力,最终实现审美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国教育机构对探究性教学在美术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分析,明确列出探究性教学的作用和意义。将其应用于美术教学,能够更好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欣赏,以便从中体会到艺术的魅力,从而实现精神的升华。此外,通过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来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实现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新课改下小学美术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

(一)在观察中展开探究

探究性教学方法是一种应用性极强的教学方式,就美术教学本身而言,探究性教学方式对于观察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探究意识,从而实现其探究能力的增强,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系列与美术教学相关的趣味性教材,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从而对美术教学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进而增强小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述《卡通大亮相》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并说明喜欢的原因,以及该卡通人物所具有的本领,以及突出的外形特征。通过这一讲说过程,可以显著加深学生对卡通人物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思想意识。待学生描述结束之后,教师可将“卡通人物”设计大赛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现给小学生,所参赛的卡通人物包括:海绵宝宝、唐僧、喜洋洋等。教师可以问学生这样几个问题,你认为这几张卡通人物哪一个会成为形象大使,为什么,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更加专注地去观察画作,进而充分了解画作技巧。因此,教师要积极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及时地捕捉到画作的核心。

(二)在欣赏中深化探究

欣赏能力是学生学习画作的基础,拥有强大的欣赏能力,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加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是美术课程的重要教学目标。只有具备了欣赏能力才算得上是一个合格的画家,在对美学作品欣赏的同时,也可以实现对探究能力的锻炼,从而得以深化。

当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画作欣赏时,一定要提前指导学生如何对画作欣赏,给予其欣赏的启发,以及技巧。从而使学生有方向地进行欣赏,避免盲目。这样学生在对画作的欣赏中,才会发现更多,收获更多,通过与探究性教学的结合,能够显著增强学生艺术的掌握,从中获得更深的艺术感知。

例如,在安排学生对《美丽的昆虫》这一画作欣赏时,课前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网上查阅一些与昆虫相关的资料,并将其进行妥善整理,在上课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共享收集到的资料。通过对昆虫的观察,可以发现它们具有共同的特征,都是由头、胸、腹组成,而不同的是它们单眼的数量,以及足的数量。引发学生对其他昆虫的思考,由此以来,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也可提高观察能力。从欣赏的角度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每种昆虫都有各自的形态美,色彩,以及花纹。由于昆虫是一种生物,因此其具有其他没有生命事物的“动态美”。在不断地探究中,要对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进行细致的欣赏,以全面掌握昆虫的美丽。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模式,借助欣赏的平台,来锻炼学生探究能力,从而为小学美术理论知识教学,以及实践教学提供强大的助力。

(三)在操作中实践探究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大量动手操作课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能够制作许多有趣、生动的美术作品。这种动手实践操作的课程一直以来都深受学生喜爱,无论在美术作品的设计环节还是在制作环节,都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不断探究,最终得到时间的论证。从而,使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动手实践而提升,在这一操作课程中,不仅可以深化美术知识,同时也可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开放性的教学任务作为探究性教学的切入点,从而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探究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讲述《穿花衣的热带鱼》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自己折一个热带鱼,热带鱼折叠的方法有很多种,因此,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研究讨论热带鱼的折法,并将其总结出,随后,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在整个观察,研究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其实践操作以及学习能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此外,教学生在实践操作环节中,要突出动手操作的兴趣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从中体会到美术课的乐趣,要不断加深操作的难度,从而让学生不断地去探究美术深层的奥秘,加强小学生的自主探究力。

三、总结

在美术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无论从最初培养?W生观察力,到实践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使探究性教学方式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获得成效,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在教学中把握时机,将探究性教学方式渗透于教学的每个环节。

参考文献:

[1] 弓晓晶.探究性学习在小学美术课教学中的运用[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5(6):64-69.[2] 张哲.学生自由创造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培养[J].中国培训,2015(20):54-56.作者简介: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 篇7

一、转变小学作文教学观念

将教学观念彻底转变是小学作文教学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保证成功的前提条件。实践证明:一切改革始于观念的转变。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观念中开始的,一切改革的困难都是来自陈旧的教学观念束缚。[1]因此,在新课标背景下,传统的观念必须被打破,因其已完全难以适应小学作文改革的需要。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基础课程改革较为明显,语文课程标准取代语文教学大纲,并赋予其丰富的学科内涵,彰显了全面的教学理念。一直以来,小学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明确的独立地位,只是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内容,甚至还出现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写而写,导致的结果就是没有任何效果。如今在新课标改革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重新审视小学作文教学的地位,让作文教学从语文教学法的结构圈中脱颖而出,形成有规律可循的作文教学概论体系。

二、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转变了新的思想观念之后,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是其次关键之所在。在过去,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对于小学作文教学起到的促进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新课标的改革及实施,小学教师需要做的是进一步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以便适应作文教改的需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实施优化策略。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传统的小学作文教学并未将面向全体这一策略实施的透彻,其往往讲究升学率培养,为了应试而准备,显而易见这与教学本源是相背的,如此一来,许多有创造性的学生能力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新课程改革强调要小学作文教学要朝着每一位学生发展,让每位学生的作文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并及时能注意到个别学生的差异及需求,及时能改正他们的缺点和不足,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小学作为教学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低年级的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练习“写话”,重点是培养小学生词句训练;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作文的入门练习,主要是表现在片段训练上;经过低、中年级的训练,高年级的学生具有出具书面语言的运用能力,重点在篇章训练。可见,小学生教师要正确把握小学不同阶段的教学方法和不同阶段的教学特点及小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这不仅有利于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策略实施,还能从根本上解决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层次不齐的特点。

2.立足生活,丰富积累。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轮到根本,除了不间断的向充实的路走去,便没有什么可靠的预备方法。”由此可见,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的积累才是写作的基础。新课改中也明确指出习作素材源于生活,因此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素材,挖掘素材,积累素材。虽然小学生的生活圈子较小,生活阅历确实有限,但是老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作文认知特点,通过细小的事物来启发他们通过观察所得到的结论,并选择将有趣的事件积累下来,以致在日后的写作中可有才发挥。

3.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学生的写作兴趣若能被激发出来,那他们就会喜欢写作,通过写作会有所收获,逐渐的也会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为学生营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气氛,对于激发学生兴趣是非常有利的。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成为平等的交流着,并把更多的赞许奖励给他们,增强他们信心的同时,也使他们越来越善于表达自己,进而写出的作文也更自由。

三、结束语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是围绕着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来展开,新课标虽然提供了大的方向,但是探究小学生作文教学的具体有效途径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创新改革,相信在共同的努力下,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定会得到前所未有的成效。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广泛展开,小学作文教学也正进入改革的探索时期。然而受到传统作文教学思想观念、模式、策略和评价的影响,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受到了羁绊,甚至到了难以适应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需要作出正确的改革,应当遵守新课标所倡导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过程与方法、等方面来进行改革,具体到小学作文教学要改革小学作文教学观念、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策略、改进小学作文教学三个方面进行探索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以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高效性。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探析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课程改革和教育发展的步伐,针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更好地解决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升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真正培育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观念仍然广泛存在。小学教师仍然沿用“教师主要讲、学生被动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讲台、一根粉笔、一本教案”。另外,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也较为深远,小学教师课堂授课效果主要以学生成绩来评定,将学习成绩作为评定学生优差的唯一标准,成绩好的学生则一切都好,成绩差的学生则全盘否定,并不注重学生心理素质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对小学生体育、美术、音乐等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更是少之又少,不利于小学生完整品格个性的塑造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第二,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业务能力普遍不强,职业道德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师队伍普遍不达标。由于小学教师自身素质的制约,计算机、互联网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无法被应用于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因而便无法较大程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积极性,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便无从谈起。另外,小学教师的敬业精神及对学生、对职业、对学术的热爱等方面的职业道德水平也存在一定的欠缺性,不利于提高小学教师的整体师资力量。

第三,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小学教师只是按照教材内容教条死板对学生进行理论授课,缺乏具有灵活性与适用性的教学实践活动,更缺乏深入分析、挖掘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等,不能针对小学生的心智发展特点在课堂授课中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教学形式去调动小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更无法为小学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轻松的学习氛围,这些都会对小学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对策建议

第一,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接受并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小学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改变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观念,摒弃应试教育旧思维的束缚,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塑造小学生高尚健全的品格个性,培养小学生创新性的思维意识。同时,小学教师必须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制定出符合小学生自身发展需求特点的评价标准和考评体系,改进以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一切的唯一标准,设计出以心理素质、体育、美术等多个指标共同衡量一个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系统,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全方面发展。

第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建设一支业务素质过硬、职业道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全面加强小学教师的师资水平,有力地保障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小学教师必须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加油充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学习基本的互联网、计算机知识,掌握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手段,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小学生进行课堂授课,让学生多观看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视频、动画等直观、有趣的东西,增加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与趣味性,使小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课程内容,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小学教育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小学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第三,在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小学教师必须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步骤,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摸清小学生心智发展的具体特点,科学合理地制定出适合于小学阶段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培养目标,并根据以学定教的指导思想加以有效实施。小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并精心备课,强调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素质教育的要求贯彻始终。

三、结语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标准要求,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一定要认清当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仔细探索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进对策与措施,切实加强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有效性,为全校师生营造一种和谐、民主、轻松的教学氛围,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徐伯臣.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177

[2]孙宁.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10,33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 篇9

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体育课教师应教些什么,该怎样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我校认真贯彻执行体育课程标准,体育组全体教师结合县教育局体卫艺科精神加强了学习和研究,打破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观念,选择、更新了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本校特点自定教材。在体育课教学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那么我们在新课改下到底怎么上好体育课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体育教师的教学工作:

一、教师要加强教法的研究,提高自己的素养

教师体育教师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体育教师是体育场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树立端正的教学思想,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世界观,树立为学生健身、益智、育德的观点。热爱自己所教的这门课,因为体育不仅能使紧张的教学工作得到调节,还能锻炼学生的身体,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但多年以来我们上体育课总是一个固定模式(开始准备、基本、结束三部分),这种模式已经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发展。社会要进步,教育在发展。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论,特别是课程改革方面的理论,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

作为一名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己身正令则行”,要凡事身体力行,要求学生做的自己要先做到,处处做学生的榜样。“三

人行,必有我师”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尤其是专业知识。在教学中,用丰富的知识去折服学生,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二、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探讨

加强学生学法的研究,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满堂灌,强调接受和掌握,仅仅是把学生当做是知识的接受者,忽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法得到发挥。在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至师德与师能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从而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不断燃烧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1、让学生在游戏中趣学

以学生的爱好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兴趣是开启智慧的金钥匙。它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游戏的内容要丰富,形式多样,集“情景性、趣味性、新颖性、竞争性”为一体,深受广大少年儿童所喜爱。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根据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我把游戏作为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游戏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每节课都给学生以游戏的机会。课前经常让学生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游戏:“看谁反应快”、“长江、黄河”等,使学生在一开始上课就能够达到思想和精神的集中,同时配合学生喜

欢做的或自己遍创的游戏:“贴烧饼多样”、“紧跟引导人”、“扑蝴蝶”等为上好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中,让学生做教师规定的创编游戏:多样接力、跳跃游戏等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展现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后经常让学生做一些放松肢体的游戏:小树发芽、火车零件修理、意念放松等使学生达到肢体和心理的充分放松,其实孩子自己也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兴趣游戏。这样学生在游戏玩乐中既满足了自身的多种需求,又达到了趣中练、趣中学、学有成效的教学效果。但我们一定要注意游戏活动的生活化、趣味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炼神领域http://

2、制造一定的紧张气氛或难度,让学生在紧迫中锻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探索的空间适当的紧张气氛会使学生有紧迫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完成锻炼活动。例如接力比赛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团结性;创设危险情境,如接力游戏设计成下雨了《抢运粮食》活动,让学生在命令下达后紧急投入到抢运粮食(沙包)活动中;会让学生们在紧迫感中努力完成锻炼活动,提高活动的坚持性。同时还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

3、合理的运用语言激励。生在尝试中自主学

教师对学生的赞许可以用无数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态度和情感,要避免简单的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说:“你的动作非常好,我很喜欢”,“大家来看XXX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是成功的”等语言进行激励。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还应激励学生大胆尝试,尝试学习是学习的基本形式,没有尝试就没有创新、创造,尝试是创造的基础。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我利用尝试教学,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示范,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当小主人,相信学生,让学生大胆尝试,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平台,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如一年级技巧:“前滚翻”教学,我出示课题让学生尝试。学生的兴趣很高,在自己和同伴的借鉴下虽不能做的很圆满,但多数人都能敢于尝试、人人参与,少数人不能顺利完成动作。这时,教师加以正确引导,给学生做球滚动”的实验,让学生质疑,提出问题,得出结论:圆的物体容易滚动,引出技巧前滚翻的重点和难点:团身紧、滚动圆。接着让学生进一步的尝试配合教师的语言激励:比一比哪个同学的滚动最圆滑?对胆量小得学生可以提示学生,谁能从“胯下看天”,边看边联想球滚动。从而使学生在自己得出的正确的动作概念下更加积极的参与到练习中,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阴阳代理人之改命师http://

4、身体语言的激励,让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学

当学生们在活动中表现得出色时,教师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教师经常走近学生身边拍拍他的肩,摸摸他的头,对学生表示出一种无声的赏识和赞扬;在活动中教师经常注意用视线接触学生,告诉他们老师在注意他

们等方法,对提高学生活动的积极性都有一定的激励作用。情境教学是前几年所提倡的,它能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至今仍被教育同行所关注、重视和沿用。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很多内容教师都能创设适宜的情境使学生较愉快的接受知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如较枯燥的体操、队列教学,我们根据学生对解放军的崇敬之情向学生讲解解放军的生活,纪律是那样严明、训练是那样刻苦,在烈日炎炎下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但是他们却纹丝不动,站的是那么笔直,此时此刻,你的心情如何?感想如何?假如你是一名小站士你会怎么做呢?从而激励学生在迫切当好优秀战士的愿望下顺利进行队列体操教学。我被丧尸了100年http://

5、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评价中学

新课改提倡小组合作学习,倡导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多边互动是现代课堂互动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而合作分组、友情分组是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生喜欢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与交流意识的重要方式。作为教师要利用体育教材的优势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如:美化校园游戏、集体性的接力游戏、集体跳绳、技巧创编等教材内容配合教师的引导:如何美化更加合理?如何搬运多而不丢失?如何顺利集体跳绳?只靠自己的跳其他摇绳学生不配合行吗?如何创编合理,更有锻炼价值?都需要学生积极参与、集思广益,更需要与同伴的合作探索中完成。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既满足了自我表现的机会又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课改注重了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和过

程性评价。在评价中既评价学生又评价情感。要求教师运用多种形式评价学生,不断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我改变了以往只重视运动技能的评价方式,而忽视了练习、站队、听讲、服装、意志等方面的评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常规习惯,当然评价要适时、贴切,注意多表扬“不起眼的”学生,才能真正发挥评价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多种方法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进步及存在的不足,激励学生更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使评价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 篇1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影响着农村人才的培养。然而农村当前的形势并不是很乐观,有必要加大和发展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工作。改变观念是先导,扩大投入是前提,提高质量是目的,师资力量是核心,创造艺术环境是先决条件。

关键词:英语教学;高效;课堂;

一、引言

在新课改形势下,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手段,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改革。音乐教育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然而目前农村小学在音乐教育方面还不完善,是否能达到以上的目标还是一个问题。本篇文章针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设施落后、教学手段不先进、教学内容落后以及教师专业技

能较低等问题,全面进行了分析,并摸索性的给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二、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留的问题

(一)重视技艺轻视素养以及课程价值较迷茫的困惑

“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生情的熔炉。”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是高度重视音乐技能而忽略了对音乐审美素养的培养。这种现象和老师的课程价值较迷茫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一定要认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虽然音乐技能非常重要,我们应该予以重视,但是它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和最终目的。音乐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树立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真善美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二)重视智育轻视美育以及素质教育观念较薄弱的约束

音乐可以让人们在心灵上沟通和精神上放松,这在和谐发展学生的个’{生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国内的基础教育很长时间受到“唯智育独尊”的制约,美育被轻视,成为无关紧要的“配角”。这种现象在农村尤其是比较偏远且不发达的地区特别常见。现如今,在“生存意识”和“唯智育独尊”的影响下,大部分农村形成的比较盛行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是重视“应试’,和实用技能轻视社会人文艺术

学科,最终造成文化知识教学重于一切、并成为评估老师和学生的惟一途径,这对音乐艺术教育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副作用,同时对学生音乐艺术素养和能力方面的培养也起到了制约作用。

(三)重视知识轻视实践与教学质量较低的成因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艺术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以知识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再加上缺少专业的教学设备等原因,重视知识轻视实践的问题仍然存在。在进行教学时,通常的形式仍然是传授音乐知识,播放音乐歌曲,教学生唱教科书上的歌曲等,而引导学生如何欣赏音乐、根据感受及时创作以及参加吟咏表演等具有实践‘}生质的教学方式比较少,从而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

三、新课改形势下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加大对小学音乐师资队伍培训和建设的工作力度

第一,应该想尽办法让高素质的音乐方面的人才走进农村从事中小学的教育工作。目前,国内很多学校都设置了音乐专业,每年都会给社会提供很多的音乐方面的专业人才,通过给他们创建能够充分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相信会有很多专业人士愿意到农村工作。第二,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音乐师资匿乏的问题,就应该让学校增加对音乐学生的招生数量以及扩大师资队伍,鼓励音乐专业毕业生投身到农村的教育工作中去。农村学校也可以亲自到各个院校聘请音乐专业人员到农村工作。

(二)在新课改的影响下,积极主动实施教学改革

为了让音乐教育能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上起到更好的作用,实现学生们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目标,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实施改革。第一,要重视教学模式的多样‘}生。例如:在上课之前,我们可以根据学生们的爱好特点随机的给他们播放歌曲,把上课时要讲的内容和这些歌曲巧妙的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乐趣,创造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第二,积极主动的对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根据当地或者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现状,合理、科学的运用当地的音乐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条件。例如:在教科书中可以把具有地方、民族特点的歌曲添加到小学音乐教育的内容上。

(三)举办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了创造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

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环境有利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学校应该适时组织内容多彩形式各异的音乐艺术活动。例如开展大型文艺演唱活动了参加校外的文艺演出以及播放积极向上的音乐歌曲等。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激起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环境,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

(四)增加投资,保证教学条件

拥有完善的教学基础设施是学校进行音乐教育的前提。当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一个显著问题是专业教学设备不先进、资源匿乏,例如音乐教室徒有其名,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甚至使教学不能顺利进行。所以,一定要增加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投资,尽最大努力改善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条件。例如在音乐教室内不应该只放钢琴、打击乐器以及多媒体教学工具等,还应该有关于音乐方面的书籍、录像等资料,进而更方便老师进行教学和研究,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校园艺术生活。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国内农村拥有很多所小学学校,如果要为每所学校都安排音乐专业老师,那是不切实际的,实际上,小学音乐老师并不一定非要来自音乐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可以通过培训多能一专的师范生,来搞定音乐师资的难题,进而使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水平得以提升。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方法应该具有实用性和可行性的特点。在新课改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重视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在这样的形势下,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肯定会迎来新机会。

参考文献: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 篇11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要求;措施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是人类身心发展及性格塑造的关键时期,小学教育教学对学生人格培养、价值观的指导尤为重要。作为基础教育,小学教育随着我国新课改不断改革创新,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以满足激烈化市场竞争对人才的要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当主动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并严格遵循相应的原则贯彻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落实新课改改革工作,促进小学教育的现代化与科技化。在新课改背景下优化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才能够真正让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的时效性得到体现,才能够保证素质教育的实行。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的要求

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小学教育时期是人类性格养成和行为价值塑造的重要阶段,每一位小学教师都应该运用可续的小学教学管理模式来解决学生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以身作则,尊重学生,热爱教育事业。新课改要求小学教育管理的目标应当要求学生具备支持并积极参与教改的理念,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主动通过合理化的方式丰富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其主观能动性。再者,教师还应当注重与学生交流,不断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创新教育理念,总结教学经验,反思教学管理中的不足,深入、全面的掌握学生实际需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此外,教师要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通过其自身潜质的开发让学生的内在能量得以发挥,让学生的优势得以展现,带给学生更强大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对自己的正面认识,让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帮助学生从自身角度探求更好地发展方式。由此可见,新课改是对教育领域的一次改革,是对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其需要引起所有教师的关注和重视。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措施

1、课堂要多元互动。相比较于传统小学教学课堂而言,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小学教育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落后的被动式的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不再是教师站在讲台上生硬地给学生教课的现状,也不再是教师单向学生传递知识,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与交流的课堂,而要求建立公正、开放、平等、互助、协作的和谐教学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做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的角色应当是灵活的作为学生的指导者、答疑解惑者和辅助者,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优势,一起与学生交流,帮助他们有针对性的解决学习问题,既是“良师”,更应当是“益友”,努力创设出互尊互爱、互动交流的课堂环境。多元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学多元化发展。

2、多样的教学方法。科技进步和创新,使得信息化及多媒体技术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教育教学也不例外。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大多应用了计算机技术来实现教育现代化,而且各学校也十分重视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教学创新,已然成为小学教育教育的一种主流辅助手段。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计算机教学,还应当根据小学教学实践及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灵活使用幻灯片、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等方式实现教育教学的多元化,避免学生对教学方式产生疲劳。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将教学活动引入到課堂教学范围内,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学生能够从多种教学活动中得到启发,开创自己的学习方式和方法,通过多样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在多彩的活动中感受教学方法的力量。因此,教师要在多样教学方法开创中狠下功夫,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其中,进行高效学习。

3、坚持原则教学。教师作为教学的执行者和落实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如下原则:首先,主体性原则,即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扮演好学生的引导者和辅助者,充分挖掘学生潜在价值,实现其个性化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和谐性和趣味性。小学生大多思维较为灵活,教师不能过分的制定条条框框限制他们的思维活性,而应当给其提供广阔的求知、实践和创造空间,帮助他们探求未知事物,积极发现问题,并与学生一道解决问题,营造开放的教学环境。教师还应当积极整合现有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思维开放,引导学生有效探索,对学生的创新给予充分的肯定,适当的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其次是挑战性原则。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立相应的目标,让学生有计划的进行学习,另外,对于学生提出的与教材不统一的意见,教师也不能一口否定,应当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地表达出来,扩展学生的思维。

三、结语

新课改的推行能够让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发生巨大的转变,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要对小学教育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对其教育管理进行有效的积极研究,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优化教育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在小学阶段感受到教育的力量,真正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丁金花,班惠菊,张改娜.谈新课程改革下学生主体地位的生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9)

[2] 聶寒莹.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教师教育的理念转变[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6(05)

[3] 张宇.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6(07)

[4] 张银桃.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教学管理方法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6(02)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探析 篇12

一、侧重于阶段性渐进发展

口语能力一般呈阶段性渐进发展, 在一定阶段必须采用与其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技能训练手段, 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技能并逐渐发展学生的口语能力。一些学生可能受自我展示的驱使, 出现英语口语交际中想说而不敢说、想说好而说不好等矛盾心理。因此, 要鼓励学生该出“口”时就出口, 尽早摆脱外语学习中的“沉默期”, 促使口语能力的形成。尤其要为后进生适当降低难度, 创造发言的机会, 并在回答时多给暗示, 及时肯定他们发言中的亮点, 让他们感到“我也有能力, 也能学好, 不比别人差”, 在“Youcan.”、“Haveatry.”、“Nevermind.”、“Thankyou.”等宽容语和赞扬声中逐渐地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二、坚持听说结合, 师生互动

教科书刻板而教条, 不要不加选择地把任何书面材料都直接用于口语训练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 有意穿插使用非正式言语, 着力寻求与之相关的真实话题, 鼓励和要求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体验提出和解决问题, 适时开展互动。类似口语活动的开展, 既可以使学生听说的能力给予培养, 生活经验也得以充实, 可谓一箭双雕。学习课本材料后, 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复述、改编、续编等口语活动。口语有效锻炼的同时, 创造力也得以充分培养。为避免打断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除了明显的语义错误需要及时纠正, 教师应尽量让学生说完之后再适度纠错。纠错中应注意礼貌策略, 重视学生的参与热情, 善于捕捉表达中的闪光点, 避免挫伤学生说的欲望。

三、活化教学内容, 分组活动

英语课堂教学小组化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 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的能力。同时它也有利于把竞争机制引入教学。可把班级分成形式多样的小组, 如两人组、多人组、男女组、正反方组等等, 内容上可以结合教材或身边的人和事展开讨论或自由辩论。小组讨论中, 可以是“舌战”型, 也可以是“出谋划策”型, 等等, 注意变换方式和精选话题, 让学生各抒己见、各显其能。小组活动也可采用角色扮演、讲故事、“记者”采访、画面解说、演讲等形式。小组发言中, 可安排或推举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和指出错误, 进行评价和总结。总之, 要通过教师的示范, 推动群体操练, 通过人人开口, 最后达到基本掌握的程度。

四、变换教学方式, 趣化课堂

口语教学中的每项活动、每个话题都必须有意义、有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活动的内容而不是形式上。课堂提问是口语教学的常用模式。提问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 应当变换方式、适可而止;提出的关键问题应给学生一定时间思考、准备和讨论。除了“教师问、学生答”之外, 还可采用“学生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或“讨论式问答”等模式实施课堂口语活动。强调用口语教学的原则, 并不是不许用汉语, 而是指在非使用不可的情况下, 可以适当的使用。用英语教学, 以增长技能, 达到交际为目的。当然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认真体会教学目标, 努力去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思路要清晰, 步骤要合理。运用口语要流利、自然、准确。

五、关注学生情感, 营造氛围

坚持新课程标准的“关注学生的情感, 营造宽松、民

英语认知与一词多义现象

李佩

(信阳高级技工学校, 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的语言现象。认知理论认为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在一定的意象图式的基础上, 借助隐喻和转喻等认知手段实现的。一词多义现象是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 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是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对英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一词多义;认知;隐喻;转喻;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H 31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6714 (2010) 04-0047-02

一词多义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 它展现了人类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通过赋予同一词形以更多的词义来减少词的数量, 减轻人们记忆词汇的负担。过去我们常说某项词义是某个词的意义的一部分, 但是, 实际上每个多义词的各项词义之间都有相互的联系。我们把一个多义词的这些意义称为词的多义聚合。多义聚合现象实质上是我们常说的一词多义现象或多义现象。然而, 传统的语义理论并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与本质。认知语言学表明多义现象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 (如隐喻和转喻) 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 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词汇的多义化势不可当。多义化是满足人们进一步认知世界的简便、有效的途径, 优于造词、构词和借词的手段。所以, 掌握这种语言现象对英语词汇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收稿日期:2010-03-16

作者简介:李佩 (1970-) , 女, 河南信阳人, 讲师。

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要求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营造这种气氛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 使学生愿意和教师亲近。教学是师生双方感情和思想交流的过程, 师生关系融洽,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浓, 学习积极性就高, 课堂效果就好。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活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各种交际情境, 如利用实物、图片, 听录音、猜谜、角色表演等方式来积极开展情境教学。例如, 课堂即兴分组表演, 事先要认真准备:不同的知识该选哪些不同层次的学生。尽管在开始时, 一些学生表演得不很理想, 甚至惹得其他学生哄堂大笑, 但是哄笑声和“大红脸”刺激了这些表演学生, 使他们不会忘记这一窘人时刻, 从而在今后会加倍努力, 在英语学习这个广阔天地里, 进一步施展自己的表演才能, 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方式, 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们在实践中锻炼了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一、一词多义

1. 一词多义现象

一词多义 (polysemy) 指相同的形式有一个以上的意义。多义聚合的词称为多义词, 也就是包含几个相互有联系的意义的词。有的词包含的义项较多, 如get一词在《牛津英语词典》中的义项高达150多个;有的词义项相对而言较少一些, 如cut一词在《新英汉词典》中归纳为32个义项。不管义项划分是多是少, 这些义项之间总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一个多义词有多种意义, 由中心意义通过词义的扩大、缩小、类比、转义等方式引申出不少次要意义。

2. 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词多义现象是由一个词典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 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多义词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人们在运用已知的词汇对新事物、新观念或新经验命名时, 运用语言经济性原则, 使词汇意义得到了扩展。所以当语言中缺少表达某一

六、考虑学生实际, 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基础、环境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各有不同,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目的和动机亦存在一定差异。所以,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实际, 把握不同学生的个体特点, 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如对怕开口或成绩不太好的学生, 交谈中应从其感兴趣的简单话题入手, 鼓励他们积极投身于各项口语活动;对家人或本人生病的学生, 可询问原因、表达关爱和同情, 等等。只要在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 通过启发、诱导, 学生会慢慢投入到口语对话的队伍里来。英语口语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面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环境, 还是应该因人因事制宜、因时因地制宜, 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

上一篇:学习时代楷模黄文秀先进事迹的心得体会下一篇:经典的元旦促销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