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改经验总结(精选11篇)
绥芬河高中曹彦
(前两课时已经对内容进行了处理,本节课则主要是对传主进行任务评价的讨论。)
一、音频《真心英雄》出示课程标准中关于传记的教学要求
二、人物评价应该遵循的原则,通过马克思、列宁、及中国的大家让学生了解评价人物应该掌握的唯一标准:促
三、进社会进步。还进一步强化了第二个标准:科学、客观、公正。第三个标准: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把握传记的基本事实,了解盖茨的人生轨迹;
2、能感受该评传饱含情感的特点,并从把握精神、选择材料的角度体会评传的写法;
3、感受盖茨的精神魅力,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二、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
四、学生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1、音乐导入---教师导入
2、传主人物介绍:盖茨
3、整体感知(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精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列出提纲梗概。)
4、探讨主题(人物品质特征的概括)
5、走进生活
6、师生互动探讨(人物品质的启迪)
7、总结
1. 引导学生开发和利用身边的语文课程资源。
历来, 我们都把教科书作为唯一的课程资源, 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就只局限在语文教科书上, 而生活才是真正的教科书,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 只有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体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才能让教学“活”起来, 才能改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 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建构者,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 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下广告牌中所出现的错别字, 或分析电视广告中吸引人的广告语。有学生举了“激光仿伪”这一例子, 通过这个生动的例子, 区别了“仿”与“防”的意义。有人对“鹤舞白沙, 我心飞翔”这个香烟广告语作了精彩的分析。“鹤舞白沙”是描写, “我心飞翔”是抒情。“鹤舞白沙”是一个美妙的意境, 晴天丽日下, 洁白的沙滩, 蔚蓝的大海, 轻盈的白鹤在翩翩起舞, 此情此竟, “我心”当然随之“飞翔”, 带给人们的是一种高雅的享受。这就是这则香烟广告的成功之处。
2. 指导社会调查实践, 积累写作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往往出一个题目, 或写一则材料, 就让学生闭门造车, 而学生往往会因为没“米”下锅而咬烂笔头。不如让他们走出去, 到大自然中去, 到工厂农村部队去到社会生活中去感受生活, 汲取写作营养。
写作实践也表明, 只有广泛地占有材料, 才能保证选材的质量, 生活空间狭窄, 生活内容单调, 选材单一这些似乎是中学生作文的通病,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压抑, 学校和社会活动的苍白单调, 逐渐养成了学生的思维惰性, 情感的激发缺少特定的契机, 导致了思维的单一, 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所以, 要使学生能在作文中展示生活的丰富多彩, 让他们的感情与炽热的现实相连, 使作文能真正表现青春的热情、社会的变化, 就必须创建开放式的作文教学模式,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实践, 拓宽素材来源。
3. 熟悉高考大纲, 做到课标与考纲双挂钩。
课标是平时教学的依据,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 二者不可忽视。2012年全国课标卷考查内容和试卷结构都完全符合《2012年考试大纲 (课程标准实验版) 》。考试大纲明确了语文高考的范围:“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 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 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这个规定明确了课标与考纲的关系, 实际上也明确了高中语文教学和备考的方向, 我们应该以此为基础, 合理安排必修课与选修课, 夯实基础, 突出重点。
4. 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以往的语文大纲在讲到课堂教学时, 基本的表述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尤其是启发式和讨论式, 鼓励运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本轮课改明确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怎样的一种方式呢?首先看这句话, 它的中心语是“学习方式”, 而不是“教学方式”。不要小看一个词语的变化, 实际上预示着课堂上师生角色关系的转变。“教学方式”, 主体是教师, 是以教师的教为主体, 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虽然也强调要运用启发式, 以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教师的主体地位始终没变, 学生始终在教师的掌控下、在教师的预设中“戴着镣铐”学习。“学习方式”, 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教师哪去了呢?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怎样组织和引导?这要涉及段落开头那句话的修饰语――“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由此可以确定, 所谓组织和引导, 一是要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引导;二是要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 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各抒己见, 互相交流, 共同探讨, 引导他们形成合作意识, 富有团队精神;三是在自主、合作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重新审视、探究解决疑问的途径和办法, 从而让学生能够自我构建知识和能力。
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时代的呼唤,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必然伴随着信息的急剧膨胀, 新知识新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为此, 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使他们具备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能力, 才能让他们自如地应对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只有这样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兴趣, 从而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一种生命的活动, 充满激情和智慧。
5. 不断学习, 不断研究, 变“教书匠”为“学者型”的教师。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经验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74-02
经过长期实践,在我国高中化学课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试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总结人们在师资利用、师生课业负担、作业处理等方面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但同时在实践中也发现在教材的编制、教材的使用以及教学资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亟需解决。
一、高中化学课改取得的经验
1.教师资源的利用
由于当前许多学校的内部存在着一部分教师资源被闲置的局面,故而在教师资源的利用中,需要不断挖掘教师的潜力,将闲置的教师资源挖掘出来;并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类岗前培训,盘活这部分被闲置的教师资源,并将其运用到教师资源短缺的岗位中。同时,对于新课程改革的目的,可以进行“分学段排课”的方式,以此解决教师资源不足的问题。在课时的安排上,可以适当增加每周实验课的课时数,最大化满足新课程的实施。
2.解决师生课业负担
经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在解决师生课业负担方面也总结出了相关的经验,首先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的集体备课制度,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其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布置作业的水平,争取用最少的作业量就能达到良好的巩固效果;最后,学生要加强课堂学习,以充分掌握知识,更快更好地完成课后作业。
3.选课指导上的经验
由于教师具有指导并教会学生怎样去规划人生的义务,因而在选课指导上,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选课指导服务。一是,可以建立教师指导选课的制度,由各学科教师从头到尾地负责学生的选课指导,并通过长期的跟踪来分析学生选课的科学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努力完成自己所选定的内容;二是,学校可以同教师相互协作,共同制定一套完善的学生选课指导手册,向学生全面的介绍新课改的具体思路、规章制度、措施等,并详细地介绍选修课程的培养目标、学时、教学内容及要求等;三是,学校要定期举办选课指导讲座,利用具体的案列模拟来分析选课的科学性,以此帮助学生能更加明确选课需认真考虑的因素。
4.作业处理上的经验
在对新课程中的高中化学作业进行批阅时,教师要将作业按照不同的作业类型进行分类,并从层次性、探究性、科学性、有效性的角度出发,从而实现对学生练习时间、难度及作业数量的“度”的把握。
5.教学方式上的经验
在教学方式上,首先教师要加强对新课程改革标准的学习与理解,旨在教师能够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在高中阶段化学必修课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物质世界的探究欲望和积极的态度,因此注重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日后的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对于高中化学必修课来说,由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多样化和多元化同有限的教学时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故而,在新课程改革中要选择最核心、最基本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探究,并采用适宜的、有针对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化学课改存在的问题
(一)1. 依据我国教育部门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要求来看,教科书的出版单位需要根据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来进行教材的编写。但是目前,在教材编制中由于编写人员对新课程标准理解上存在的差異,故而无论是教材编写的方式,以及教材编写的内容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之,编写人员是第一次按照新课程的标准来编写教材,在时间上较为紧迫、任务也较为繁重。因此,编写出来的教材难免会出现知识点衔接不当的情况,即便是同一个出版单位,由于各学科编写人员缺乏必要的沟通,也会造成这种情况的发生。
2.教材的使用
我国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最大的特点就是要给予地方、学校充分的自主权,这其中包括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用、选课的内容等。虽然在新课程改革下,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材,但是教材选择的决定权不在一线教师手上,而是各地方的教研员。由于一线教研员人员不足,加之时间紧迫,因此不可能对所有版本的教材一一进行仔细对比,这样就很难发现教材中存在的缺陷,容易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把握程度。
3.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
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并大力鼓励教师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的学校均实行大班制教学,每个班级的平均人数达到六十人。过多的学生人数,减少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学生就算想转身都很困难就更别说进行分组讨论或游戏教学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教师难以实行新型教学法,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方法难以改进,造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难以落实。
4.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
教学资源的短缺,一方面表现在实验教学资源的不足上,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高标准的要求下,学校实验室的开放性以及实验室的条件和实验资源都达不到标准。如实验器材缺乏、实验室建设不规范等;另一方面是教师资源的不足,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学校要有充足的教师来应对选修课的需求,然而这一要求对很多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来讲,在短期内难以解决。
5.学校对教师的教学评价问题
由于长期受到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影响下,我国的教学体制一直处于被束缚的局面。但是当前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制度一直处于不明确的情况下,导致学校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没底气,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也拿捏不准重难点。因此,如何检测新课改下教与学的评价机制,成为影响新课改实施的一大问题。
结束语: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绩,同时也收获了较多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够成为普及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借鉴。但同时新课程改革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尚未解决,作为学校而言就需要其采取各种途径或方法转变教师的观念,树立教师新课程改革的教材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新课程改革的不同。
参考文献:
[1]陈咏梅. 浅谈高中化学课改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J].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62-63+77.
武教科所〔2010〕10号
武隆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于组织初中语文教师到酉阳参加课改经验总
结暨教材培训会的通知
各单设中学及石桥、仙女镇中心校:
为总结重庆市湖北版初中语文教材使用地区课改6年的经验
教训,总结湖北版初中语文教材实验情况,帮助初中语文教师提
高文本解读能力和教学水平,重庆市教科院和湖北教育出版社定
于4月6日至7日在酉阳县举办初中语文教材实验区县课改经验
交流暨教材培训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会人员及名额分配
建议各校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参会,参会人员一人以上的,由学
校另行确定教研组长以外的参会人员。
各校参会名额分配如下:
武隆中学1人,桐梓中学1人,火炉中学1人,石桥1人,土坎中学1人,白马中学1人,长坝中学1人,鸭江中学1人,庙垭中学1 人,平桥中学1人,仙女山镇1人,羊角中学2人,江口中学2人,实验中学5人。
二、会议内容
(一)汇报课;
(二)实验区课改经验交流;实验区教师教学经验交流;
(三)专家评课、专家报告、专家答疑;
(四)论文评比。
三、会议时间、地点
会议时间:4月6日下午2:00至6:00报到,4月7日全天开会,4月8日早餐后离会。
报到地点:酉阳县金汇宾馆大堂
四、会议经费
参会教师会议期间的食宿均由会务处解决,交通费回原单位报销。
五、其他
参加评比的论文、案例、调查报告等,由作者本人负责打印一式一份,交给所在学校参会教师带到酉阳交会务组;另将电子文档以校为单位,交到武隆县教科所吴森同志处,以便统一上交湖北教育出版社。
鉴于到酉阳交通不太方便,所以决定全县参会教师统一出发,出发时间及方式为:4月6日乘坐重庆至上海的K73次火车,该车武隆发车时间为上午10:03分。
二〇一〇年三月三十一日
主题词:教育科研会议通知
白俊林
我校从2013年秋季,实行“4+1”的教学模式,就是把课堂分为四块,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点拨、测评反馈,针对本课学生掌握不好的内容,教师再进行适当的作业练习。这种教学模式我校已经实行三年了,在这三年中,我校颠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由以前的教师教为主体,转变成现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彻底转变教师的观念,转变课堂模式,建立高效课堂。当然,我们英语课堂也不例外,搞得是热火朝天,如火如荼。下面我就结合这三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一下我的课改教学经验。
一、学案的设计要适合学生的学习。
编制学案,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这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小学英语有自己的独特特点,“4+1”教学环节要根据自己的学年特点来设定,如何设计符合自己学生的学案是相当关键的,只有设计出符合学生基础和能力的学案,才能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师必须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一系列逐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的引导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渐掌握教学内容。
二、学案的使用
学案教学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这种模式中,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课前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学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进行理解并填写相关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在课堂上,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当堂达标,可以对学生所学习的内容进行考察,并得到反馈。达标测试需要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出示参考答案,小组讨论,教师讲评。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即时补充练习题,给学生内化整理的机会.最后,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通过学案,教师更能够传授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方法,对教师的要求也更加高了。学案导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所要学的知识,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从“要我学→我要学”,这一思想的转变让新课程理念更好地体现出来了。
临江市六道沟镇宝山小学 徐国先 崔金有 2003年秋,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全体教职工以科学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课改当中,在课改的浪潮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三年来,在市进修学校和校领导的指导下,我校的课改工作稳步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实验基本情况
2003年秋新课程改革启动,参加实验班级1个,学生36人,教师5人,2004年参加实验班级2个,学生54人,教师6人,2005年参加实验班级3个,学生76人,教师7人。
对教材的基本看法
(一)教材选文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性,时代感强
所选课文的思想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科学、互助合作、爱护环境等等因素;它的题材广泛,反映了都市生活、农村生活,又展现了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让学生透过课本看到了大千世界;它的体裁丰富,有散文、童话、诗歌、科普文章等,既关注了儿童现实生活,又关注了儿童的想象世界。
(二)教材的编排体系和呈现方式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亲和力强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既贴近儿童生活,又蕴含教育价值,能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教材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和练习的内容,把教本变为学本,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归依,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语文园地”及“课后练习”的设计灵活多样,富有新意 “语文园地”中各板块的内容和各课后的练习题形式新颖,含量丰富,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而且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语文才能的舞台,体现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
(四)教材的编排与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注意精选有利于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内容。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创新,在创新中学习语言,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创新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方法与措施 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战场,而师生角色的转变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抓住转变教师教学理念这一切入点,使教师素质尽快提升,创设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我们关注与研究的焦点。为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强化培训,努力提升教师素质
1、全方位通识培训,突出教师观念转变。
2003年秋,我校组织领导和实验教师积极参加临江市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听专家和教研员辅导,组织教师参加讨论,使大家的思想得到了统一,观念得到了更新。
2、注重教材培训实效,促进教师实践能力提高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推进,在市课改初期开展大量的新课程通识培训的基础上,更注全结合学校实际,调整培训内容,促教师教学理念真正转变。为了进一步明确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与策略,加深广大教师对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程理念的理解,用好实验教材,一是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起始年级的培训,由专家、教研员为教师进行面对面的教材教法培训,帮助教师正确把握实验教材,提升教学水平;二是一年级教师岗前培训,注重通识培训和学校培训相结合,广泛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实践引导作用,将一年级教育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交流与突破。三是对各年级教学——单元引领。由于课程标准对各年级具体的教学目标描述较为笼统,教材对知识技能的训练又以隐性的方式呈现,造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些基本的技能训练得不到落实,因此,通过每学期开学初集体备课对单元教材进行分析,并将学段目标细化到每一个单元中,通过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引领教师把握教学要点,落实单元教学任务。
(二)专题研讨,努力变革课堂教学
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探索教学新策略,是我校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一贯保持的优良作风。语文学科一线教师的交流、对话、研讨,发现不足,并围绕共性问题,展开了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研讨活动。
三年时间各学段组织研讨活动20余次,分别就“提升文本内涵,实现一课多教”“课题牵动,关注课堂”“注重学习过程,形成多元发展”等专题展开专门研讨。如一年级选定拼音和识字课进行观摩,引导教师正确把握教材特点,有效处理拼音与识字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二年级选定《柳树和小枣树》上课,采用两种不同思路进行教学展示,引导教师科学地钻研文本;有效解决了广大教师在课改中出现的问题与困惑。
(三)课题牵动,以科研保教学发展
教育科研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保证,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有效手段。针对新课程改革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我校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制定了若干研究专题,形成了人人参与的可喜局面。
(四)科研服务,提升课堂教学内涵 1.提供案例学习与交流。
将本校中好的经验、做法、教学设计、教学叙事研究、课例分析等下发,供全校教师进行学习和交流。
2.及时进行课堂调研。
课改以来,基于课堂偏重形式、忽视内涵等问题,校领导深入基层,进行课堂调研的方案,与一线教师交流、对话,就“如何让学生亲历学习过程”“如何顺学而导”“如何挖掘文本内涵”“如何整合教学资源”“如何使用好实验教材”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常态下的课堂实践雕琢课堂细节,提升课堂内涵。
初步成效
(-)重文本内涵,课堂教学发生可喜的变化
1、课堂教学已由传统的知识性教学逐步转向现代的发展性教学。结合实验教材的诸多优势,课堂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目标的有机结合,更注重情感体验和人文性。教师的思考由课改刚启动时重形式转向了重内容实质的研究。不少教师对学生读书的指导建立在读准、读通与理解、欣赏三者有效的融合之上,学生的朗读不仅仅是变换形式,更多的是将思考、想象、体味语言融入了读书中,读书指导更注重层次。课堂教学内涵的改变反映出我校语文学科教学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与创造力,教学方式的转变实施得更为深刻。
2.课堂呈现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教互学的生动场景。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被激活,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课堂不再只是知识的交流,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学生多了读书、思考的空间,教师成了学生学习中的伙伴、朋友。学习变成了一种交流、讨论和对话。
3.重视开发课程资源,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许多教师课堂上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训练,在教材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中开发课程资源,搭建进行实践活动的平台,注重语言的积累与感悟,教学活动更为丰富多样,课堂中有了学生主动走向知识的可喜尝试。
4、课后实践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减轻了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设计了分层实践、作业自选超市等,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获得了学习中的乐趣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重师资建设,涌现出一批教研教学骨干 我校有多名教师的论文在刊物上发表。教师王延军、郭艳彬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文章,并在临江市的教学课件制作比赛上获奖,多名教师参加临江市教学百花奖并入围最后决赛获得优秀奖。
(三)重评价多元,语文评价改革收效显著
新的评价理念告诉我们,只凭一张考试卷已经不能有效地衡量学生是否达到课程标准。为了真正激励学生成长,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不同内容及特点,采用了灵活多样的评价形式。
L、除纸笔测验外,增加了语文综合素质测评。
2、考试内容上加强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我们改变了以往单纯的出题方式,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引入了试题,注重了试题的形式活泼,并引导了学生主动地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试题更为开放,运用性明显增强。
(四)课程改革中教学观念的变化 1.教师角色的变化。
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能够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时时、处处关注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从教师教学语言的变化中也透视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2.教学设计的变化。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更好地发挥教材优势是搞好课改实验的前提。为更好地落实新课程理念,在实验中,广大教师加强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首先依据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能深入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年段目标,把新课程理念贯念在各环节中;其次依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语文是一门母语学科,有非常广泛的学习环境和途径。实验教师能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接受水平出发,灵活地处理教材,拿出符合学生知识和心理需求的教学设计;其次,依据教材进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实验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每单元前的导语提示了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要点。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能充分发挥导语的导学功能,从整体上把握单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针对精读、略读课文在本单元的不同作用,有的放矢地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
3.科研意识有所增强。
增强科研意识是搞好课改的基础和前提。实验之初,我校就确立了“以课题研究的运作方式推进课改实验工作”的方针。形成了课程、教材实验和教学改革的宽松氛围。实验教师针对自身优势及学科特点确立了自己的子课题,在实验过程中大胆实践、注重积累和总结、认真反思并把通过研究获得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加以提炼、整理,写出研究心得、体会文章。调动实验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这为实验工作的顺利推进起到了巨大的推协作用。
(五)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的变化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三者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自主是探究的前提,探究必定是自主的,是外力所不能代替的,而对未知的探究,对小学生来说,相互的合作、启发必不可少。从调查中发现,我们的学生已经开始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有所增强,多数学生乐于与人合作,在合作中,体验互助的快乐与收获的喜悦。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就必须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为此,为实现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注重通过示范点拨、引导领悟自得、发现来源于学生中间的好的学习方法加以推广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在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这些语文学习方法也得到了完善。培养了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达到了“会学”。
(六)课程改革中教研方式的变化
课改推动着教研和教改。为了有效解决在课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教师的学习方式、教研方式也不断地发生着转变。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等方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接受、采用,民主、和谐的主体式研究体系初步形成。教研方式的变化必将促进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生成。通过形式鲜活的教学研究活动,广大课改教师深刻认识到:与新课程同行,应致力于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尽快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教师们树立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总结出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
在确立根本的课程理念、关注生命发展的基础上,我们的课改教师还建立起了自己独特的理念体系——“享受语文、快乐语文”“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建设开放与活力的语文课堂”。
一引导学生读诗歌的文体
诗歌一般都具有较深的蕴意, 要懂得如何鉴赏诗歌, 就必须要掌握一定的文体知识, 否则就可能会盲目、被动。在教学实践中, 首先, 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 同时按照历史的顺序把握诗歌发展的脉络;其次,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掌握句法、用韵、对仗等诗歌的基本知识。如《再别康桥》一课, 首先引导学生略读课文, 随即提出问题:“这首诗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勾勒诗意的?为什么?”而后引导学生精读课文, 并再次以问题引导:“诗中应用了多少个韵脚?分别代表了什么?”在这样的阅读引导下, 学生会逐渐掌握阅读的技巧, 并能更加深刻地了解诗意。
二引导学生读诗歌的内容
人的记忆机能就如同浩瀚的海洋, 当人们的大脑接收到某些信息, 会迅速通过想象在记忆的海洋里搜寻同类信息, 从而形成表象, 而这即是人们常说的记忆表象。在诗歌的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时关注诗歌的内容, 不能让阅读成为惯性, 随读随忘。只有关注诗歌内容, 才能引发学生的记忆表象, 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意。如王维的《山居秋暝》中“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在阅读时, 首先关注“空山”, 随即感受“新雨”, 继而“看到”天气, 最后读出“秋”意。
空山 (停顿, 想象场景) 新雨 (加重语气, 感受“新雨”) 后;天气 (停顿, 感受天气) 晚 (感受) 来秋 (感受) 。
三引导学生读诗歌的风格
由于不同的诗歌作者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和艺术素养, 因此诗歌也表现出了不同的格调、气质和风韵, 而这就形成了诗歌作品的不同风格。如毛泽东的诗壮丽雄浑, 徐志摩的诗委婉蕴藉, 王维的诗恬淡生动, 李白的诗潇洒飘逸。在阅读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读出诗歌的风格, 感受诗歌作者作诗时的心境, 形成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由此, 学生也能够在经验积累中逐渐学会鉴赏。此外, 通过阅读了解诗歌作者的写作风格, 还有利于学生把握诗中的思想情感, 从而对诗歌形成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最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用。
四引导学生读诗歌的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 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综合来说, 诗歌的语言特点大体可分为以下5个类型: (1) 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 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2) 平淡, 或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 或用白描, 不加修饰, 显得真切深刻, 平易近人, 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3) 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 奇幻的情思,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4) 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 一语破的, 如李清照的《一剪梅》。 (5) 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 常常不是直接叙述, 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 言此而意他, 或引而不发, 或欲说还休, 让读者去体味, 如元稹的《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
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 对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启发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要让学生边读边感受, 边读边想象, 只有这样, 才能加强学生对诗歌的感受能力, 而学生也才能更好地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
五回归诗歌本体的阅读鉴赏
诗歌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回归诗歌本体的阅读鉴赏, 所谓本体阅读, 就是抛开诗歌的背景, 包括人物、历史、文化、情感等一切因素, 让学生们学会如何直接通过诗歌本身来阅读鉴赏的内容。解释与剖析显然并不是阅读之手段, 只有体悟, 即让学生抓住与诗歌进行碰撞的第一感觉, 才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诗的情感中去, 从阅读中获得快感。因此, 教师应更加专注于引导学生去发现诗歌语言魅力, 即语言的质感、语言的沉重、语言的纯净, 让语言本身去打动学生内在感受, 让他们学会“感悟式”的阅读方法, 他们才会主动地进行再创造活动。那时学生也不再是简单的阅读者, 而会成为诗歌的创造者, 他们在诗歌的阅读中体验到了由创造与生产带来的满足与快乐。
六结束语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诗歌部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点所在, 只有通过多种途径首先加强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 才能使学生探索出一条通往诗歌鉴赏的捷径。因此, 进一步完善诗歌阅读教学是当前所以高中语文教师的共同课题。
摘要:本文探析了高中语文诗歌阅读教学中的引导策略, 以期为提升高中生阅读能力, 加强高中语文教学质量而献计献策。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阅读,引导
参考文献
[1]张秀梅.让诗歌漫舞飞翔——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30) :103
时间:2008、4、1
地点:实验室
参加人员:乡教育办校长李爱军及本校全体语文教师 主持人:付振林
记录人:刘国仕
内容:语文综合课改经验交流
过程:
一、由付振林主任讲话:
语文课改势在必行,为使语文课改持久深入地开展下去,并收到实效,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语文课改经验交流会,大家畅所欲言、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促进语文教改工作的开展。
二、教师发言:
1、马海瑞:
语文课改中,我重视了学生的读,我教的是低年级的语文课,让学生读大有益处,通过读学生掌握了生字的读法和写法,通过读学生掌握了说话写话的技巧,增强
了语言表达能力。
2、谢宏文:
我教的是二年级得语文,通过诵读,使学生牢固掌握了课文的知识,我在教学中不断变换读的方式、方法,使学生愉快的环境中,乐于读,在读中悟出了真正的知识。
3、王昆飞:
通过语文课改中,我重视了好的词、句让学生自己抓住好的词、句,反复朗读,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做到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巧妙、详细的描写,提高了写作水平。
4、王欣欣:
我教的是四年级的语文课,我通过教改,我深深的认识到重视学生的读史提高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前提,只有让学生读才能真正把握课文的脉络,才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董风晏:
我教的是高年级语文,我通过语文课改,我探索出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首先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重点词,再次抓好的词句,再读文章脉络,然后再布置实践
性作业。
三、教育办校长总结:
我们这次教改经验交流会开的很好,语文课改正在进行,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探索语文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再者握强调的是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读,在独前要布置好问题,带着问题去读,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语文综合课改经验交流会
西花院中心小学
东坑中学
韩彦肖
新一轮的语文基础教育课程要求教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以高潮的热情,本着
“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在语文教学新课改中花了心思,下了苦功,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我把新课标中定量性的规定熟读成诵,“依法行教”。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贯彻以学为主的基本思想----即把学生看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比如,在教学课文之前,我经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在读课文后根据我制定的学习目标再讨论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作业也可自主确定。这样,就使全体学生都能真正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还参与了目标的制定和作业的布置,从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已的学习目标,可以在自学阶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并取得成就感。
二、让学生自主学习
新学期伊始,不马上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内容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 “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新课程的角度来看,教师和学生都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因此,教师、学生都是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主体,也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相长才真正成为可能。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三、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月球知识擂台赛,新闻发布会,故事会(《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一定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语文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营造亮点。突出重点就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轻重主次,在整体感知上对课文重点进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识的迁移,最后再归结到整体上来,深化对文章的认识。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应该是疑问的聚焦点,思维的交汇点,教学的创新点。
四、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提供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
培养学生拥有较为完整的阅读体系是写作能力提高的关键----“向阅读要写作能力。”学生涉猎广泛的课外知识领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适时关心。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是教学艺术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而语文教学就是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来陶冶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的手段。我参考新课标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学会自主积累,帮助他们建立写作素材库,引导他们从中汲取精华,“博众人之长于已身”。
五、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
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内容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使之在最佳的状态下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才能使学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师生、生生、人机的三向交互活动中掌握了基本知识与技能,形成了良好的个性。同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也简化了教师的教学操作,使得教师能集中精力于教学本身,从而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
与传统模式相对应,自主模式是新的现代化的学习模式,这种学习方式主要针对的是学生自身,学生需要把握主动权,学会独立的思考、分析、 辨别、实验、创造等方法来进行学习, 这些方法的运用能够让学生逐渐摆脱惯性的只听不思考的学习过程,将自己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在高中阶段, 沉重的高考压力让学生缺少喘息的时间,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停留在传统的填鸭式、题海式方法中,虽然这些传统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高考的诀窍,但是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并不好。自主学习和传统的学习最大的区别就是学生自己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愿意钻研,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当前新世纪人才的发展要求。
二、新课改下高中语文的特点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逐步转向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精神以及人生规划的能力。这些新特点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高中语文的新特点主要体现在:
1、在文章的内容上更具艺术性。 高中语文教材在文章的选择上更有深度,并且在广度上也有所扩充。每篇文章都有着文学的艺术性所在,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文章,都更符合高中生的思维,并起着一定的拔高效果。比如,戴望舒的 《雨巷》,这种类型的诗歌并没有在初中或者小学教材中出现,因为年龄较小的学生很难体会诗中的意象,在这首诗里,有一位纯洁、美丽的姑娘,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心中一种高洁、美丽的理想,整首诗歌的语言极富艺术性。这种类型的文章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到了美之所在。另外,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 像 《再别康桥》 《荷塘月色》 《孔雀东南飞》 等。
2、在文章的内涵上更具人文性。 高中语文的学习并不仅仅限于我国自古以来的优秀作品的学习,还增加了国外优秀作品的译作,通过各种类型文章的学习,高中生不仅仅体会到祖国文化的多样性,还感受到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尊重多元文化而形成良好的个性。
三、新课改下实现高中语文“自主学习”的对策
1、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师生关系。要想实现高中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就要首先确认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意志,只要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就不需要再在课堂上多做无用功。教师同时要转变思想,把学生当做独立的个体,缩短课堂上“讲”的时间,多给学生表达和表现的机会,敢于把课堂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2、转变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传统的教学模式急需做出改变,新型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提问—解答”的模式。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还可以在教学时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乐在其中。同时,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又必须通过对文章的认真分析才能得出,因而,新的模式可以加强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 《雷雨》 一课时,不仅仅要明白曹禺的写作目的和 《雷雨》 的写作模式,还需要扩充话剧方面的知识,教师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去查找关于话剧的知识点,并在课堂上让学生来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
3、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 ,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对于高中生来说,课本中的文章根本难以满足其阅读的需求,因而,教师应注重将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相结合。很多高中图书馆资源有限,教师可以将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整合,然后给学生传看, 还可以组织办图书角,自己带头,将好的课外阅读资源带给大家。当前, 智能手机和电脑也广泛普及,学生还可以下载电子书。广泛的阅读可以扩展知识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自信。
四、小结
围绕“三生”课堂的课改理念,我校确立了“学生会学,乐学方式、方法的研究”这一课题。在这两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校积极探索,紧紧抓住教师、学生、课堂三个教育核心元素,积极开展研究活动。现把学生的会学、乐学方式方法的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1)培养学生写字习惯与读书习惯。低年级我们着重从培养正确的读书和写字习惯入手,遇到较难的问题首先独立思考,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解决;三至五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结合我校的特色活动,每班开展读书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大声读,多读书的习惯。
(2)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特别是对语文课前的生字、词语的预习可以减少大量的课堂时间,通过预习写出自己的疑问,为新课中的探究做好准备。数学课前对旧知识的整理复习为新知识的生成做好铺垫。
(3)培养学生认真习惯。在我校教研活动中,吕光科老师讲小数数位时,学生对0.0045的读法少说了一个零,老师马上进行指正,并对全体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认真的重要,还例如五年级数学课上,一位学生板演出现了错误,主要是单位没有统一,老师在课堂上让这位同学大声的读题,自己发现问题,并自己进行改正,体会马虎带来的危害。
(4)培养学生合作、互学习惯。继续加强六人合作特别是兵教兵、兵带兵,首先教会班上学生的学习方法,然后通过小组长、班干部进行学习的落实,对学困生更是一对一的进行辅导,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合作,达到最终的合作探究的目的。
二、通过教研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1、文科组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低年级的读书识字,我校主要在对学生“想读”上做文章,依据低年级学生的的特点让他们产生兴趣提出
①、创设情景读,多运用多媒体、挂图、语言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
②、表演读,低年级学生爱模仿,刘四老师在教学《厨师小山羊》一文时,让学生边读书,边把你所读的动物表演出来,很多学生越读越有动力,越表演越有劲头,并且还用表演的方法进行识字的教学也有一定的成效。
③、比赛读,看谁读的最好,谁读的更好。马丽飞老师在进行识字方法上使用图解识字法、猜谜语识字法、编儿歌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部件识字法等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识字不枯燥爱学习。
高年级我校主要在对学生阅读“方法”上进行研究,①、交给学生选择书的方法,看内容提要选择读物,现阶段主要依靠老师从学校介绍书; ②、教给学生读一篇书的方法,精读与略读,先略读全文,在精读重点或你感兴趣的地方;
③、教学生有感情的读,文章不是无情物,每一句话都有作者的情感在内,要读出“酸、甜、苦、辣、咸”“远、近、美、丑”;
④、让学生学会记录,记录小笔记写明读书时间、读书内容、作者、主要内容、你最大收获或精彩的语句。
让学生喜爱阅读,并会阅读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负担,也让学生学到“本领”特别对学生的一生都起到作用。
2、理科组主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口头分析能力 针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提出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习的兴趣,以及更好学习数学的愿望,我校理科组对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进行子课题研究,提出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口头分析能力。下面谈谈具体做法:
①、读。教会学生读题,让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读题时要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断句,先大声读题,最后形成默读题目的习惯。例如五年级数学中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学生对题目中的单位、是否有盖、求的到底是什么,棱长、表面积、体积、容积等一定要区分清楚。
②、敲。仔细推敲字、词、句,准确理解题意,语言文字是应用题各种关系的纽带,也是解题的拦路虎。因此,开始让学生对问题像语文学习一样,一个字一个字的理解,并教会学生对数学名词的理解如“倍”、“除”、“相向”、“相背”等,并教会学生会找关键字词,例如在教学单位1时,在问题中“比、占、是”后面的量就是单位1,能够更快的理解题目并进行分析,让学生能够快速建立完整的印象,为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和口头分析创作良好条件。
③、语言的表达。这是最困难的地方,学生从最开始的不会说由老师一步步的引导,到学生说的断断续续由老师适当指导,在到学生能够独立分析一道问题是需要不断的练习,不断的改正,教会学生按照读题、找问题、解决问题的条件是什么、题目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什么条件没有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先求什么、在求什么、怎样列算式,按照这样的顺序一步步的讲解,从最开始几个人,到全班大多数,老师需要不断的引导,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三、课改过程中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思考一:资料搜集≠知识内化
公开课大多数老师可能都会这样做:搜集资料--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学生有没有将资料上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经验,有没有与新知识相结合,教师却一概不理,如此“搜集资料”成了一种美丽的摆设。更有甚者“搜集资料”只是昙花一现,课堂上只用了一两分钟让学生讨论,有的学生连看都还没有看完就结束了,把对知识的理解、对理论的深化转化为敷衍课堂环节的一种手段。
重视让学生互相帮助,却忽视了师生交流。当学生学习有困难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学生经常坐在位置上苦思冥想,或者拿着本子追着人家问答案,却想不到来请教老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互帮互助作用,我经常说:“请同桌帮他。”“请学习伙伴帮帮他。”却很少提到:“欢迎大家来问老师。”这很可能在学生心中形成了这样的意识:不会做肯定是我没学懂,可以问同学,不要问老师。其实,新教材的内容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有不同程度的难度,非常需要他人,特别是老师的点拨。
思考二:小组讨论≠学习合作
尊重了学生的合作需求,却轻视了合作习惯和合作能力的养成与提高。当学生兴高采烈地合作后进行汇报时,小组中经常有人似乎静静地听着,请他汇报却不知道组员都说了些什么,他们组形成了什么意见。很多学生关心着倾诉,却忘记了倾听,更缺少对他人说法提出反对与补充的习惯与能力。回头去想,当初学生刚学习合作时,我看到他们很高兴地凑在一起没完没了,就以为寻求合作是人的天性,不用怎么培训。今天看来,如果当时多教一些合作的基本方法,如在组里要多倾听,多交流,多质疑,多补充,让学生形成“小组合作,人人有责”的自觉意识,小组学习就不会是现在“我已经说完了,不关我的事了”的情况了。
三、今后课改工作方向
【高中语文课改经验总结】推荐阅读:
高中语文期末工作总结07-24
高中语文知识点及学法总结09-24
高中语文教师个人学期工作总结06-16
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工作总结通用版11-11
天津市高中历史三年课改总结06-22
初中语文高中语文07-02
高中语文篇目09-27
高中语文试卷11-05
感悟高中语文课堂06-04
高中语文时评文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