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2025-03-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ehs事故调查处理程序(共12篇)

ehs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篇1

EHS Document

文件编号:EHS0010

版本号:1 第1页,共4页 Purpose & Scope目的和范围

1.1 本程序规定了和工作有关的事故的报告、调查程序.事故包括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和职业病等,也包括未造成人员伤亡的未遂事故,以及火灾、爆炸、化学品泄漏、财产损伤、业务中断等意外情况 1.2 本程序适用于XXXX有限公司。2 References参考文件

2.1 无 Definitions定义

3.1 事故: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3.2 潜在安全隐患/险肇安全事故:一个可能引起但尚未造成人员受伤,火灾/爆炸,化学品泄漏 /释放,财产损失,业务中断,有关安全健康环保法律法规的违反的异常情况或隐患。3.3 职业受伤/职业病事故:在工厂内由任何情况引起并造成人员受伤/职业病的事故。3.4 简单急救事故:任何造成轻微伤害或不良健康状况,可由接受过急救培训的人员或持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并仅限于一次性治疗,以后只需要观察的事故。3.5 可记录事故: 按照3M Worldwide Guideline for Injury and Illness Recordkeeping以及OSHA 20 CFP Part 1904 应记录的事故。此类事故造成的伤害或不良健康状况,必须由持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并需要进行持续治疗。3.6 事故发生工厂:发生事故的实际工厂,无论受伤员工日常工作地点是否是该工厂。但如果事故发生在ORJ工厂外,且与工作相关,事故发生工厂就是员工日常工作的工厂。3.7 事故发生部门:事故实际发生部门和受伤员工所属部门;若是访客或承包商受伤,则包括相应的ORJ的接待部门。(注:在一些事故中,事故发生部门可能并没有过错。4 Responsibility职责

4.1 当发生事故时,公司员工应立即向事故发生部门的主管报告情况。4.2 事故发生部门主管职责:

4.2.1 应组织人员立即消除引起或可能引起人员受伤的潜在安全隐患,隔离事故区域,抢救受伤者并保护事故现场.4.2.2 通知部门经理、人力资源部和EHS工程师有关事故的情况。

文件名称:事故报告和调查管理程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文件

EHS Document

文件编号:EHS0010

版本号:1 第2页,共4页

4.3 EHS工程师职责:

4.3.1 参加事故调查小组深入现场调查所发生的事故.4.3.2 必要时根据事故调查组的调查结果完成事故报告, 并通过数据库报告给总部。4.3.3 4.3.4 必要时根据有关法规的要求报告给相关政府部门。提出纠正预防措施, 并监督跟踪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

4.4 人力资源部职责:

4.4.1 4.4.2 4.4.3 根据国家及公司的有关条例协调和办理受伤员工的善后事项。负责与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沟通。

审核事故报告并与公司管理层一起确定事故的善后处理意见。

4.5 行政部负责有可能的新闻媒体采访接待和消息发布。4.6 总经理职责:

4.6.1 4.6.2 4.6.3 审阅事故报告。

责成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防止类似事故的再度发生。在安全会议上审查安全提案以及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5 Procedure Description程序内容

5.1 事故的报告和处理流程

5.1.1 当发生事故时,公司员工应立即向部门主管报告情况。

5.1.1.1 内部应急联系电话:88185501(5022)。在发生事故时,事故发现人员可就近拨打该号码与行政部联系以获得帮助.5.1.1.2 外部医疗急救电话:120。

5.1.2 事故发生部门的主管当接到有关报告后,应立即通知安全/健康/环保工程师和部门经理。5.1.3 事故发生部门的主管应负责在事故发生后12小时内, 填写《事故调查报告》并提交给EHS工程师 5.1.4 事故发生部门的主管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对受伤者进行抢救,隔离事故区域以保护事故现场,并组织相关人员尽快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调查必须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开始.5.1.5 安全/健康/环保工程师接到事故的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进行协调,参加事故调查小组对事故进行调查。

文件名称:事故报告和调查管理程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文件

EHS Document

文件编号:EHS0010

版本号:1 第3页,共4页

5.1.6 事故发生部门的主管负责组建事故调查小组,其成员包括:事故发生部门的主管、安全/健康/环保工程师、事故的当事人、目击者以及相关人员等。如果事故涉及到承包商,则承包商代表也必须参加事故的调查。该小组负责进行事故的深入调查,确定事故的根本原因,鉴定事故性质,确定纠正及预防措施。事故调查必须在事故发生后48小时内开始。5.1.7 根据事故的不同性质,应按照以下规定进行处理。

5.1.7.1 如属于可记录的事故,火灾/爆炸,化学品泄漏/释放,财产损失,业务中断,有关安全健康环保法律法规的违反则须在事故发生后, 由安全/健康/环保工程师负责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之内,通过Inter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数据库向3M总公司安全部(Corporate Safety)报告事故情况, 并在事故调查结束后通过Inter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数据库向总部报告调查结果 5.1.7.2 按有关法规要求上报的安全事故或职业病事故应按照有关规定通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以及/或卫生防疫行政主管部门.5.1.7.3 如事故涉及特种设备,应按照有关规定通知技术监督特种设备行政主管部门。5.1.7.4 如事故可能或已造成环境污染,应按照有关规定通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5.1.8 事故纠正及预防措施

5.1.8.1 在事故调查结束后,调查小组应确定有关纠正及预防措施,每项措施的责任人及完成期限。5.1.8.2 有关责任人在接收到3M中国事故管理系统发出的通知邮件后,负责完成有关纠正/预防措施,并将完成情况及证据输入到3M中国事故管理系统中。5.1.8.3 安全/健康/环保工程师负责在事故调查结束后,通过Inter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数据库向总部报告调查结果及纠正/预防措施。

5.2 事故的善后工作

5.2.1 发生事故后,事故发生部门的主管应组织人员对现场进行隔离和保护,以便对事故的起因作出完整和精确的调查分析;对损坏的公司财物进行隔离封存,以便保险部门作进一步的检查和处理。在事故原因已十分明确,受伤人员已得到妥善安置,整改措施已得到落实和财产损失已统计完毕的情况下,应及时恢复正常的生产。

文件名称:事故报告和调查管理程序

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文件

EHS Document

文件编号:EHS0010

版本号:1 第4页,共4页

5.2.2发生严重事故后,新闻媒体有可能前来现场进行采访和报道。因此在对事故现场封闭、隔离和保护的同时,值班警卫应立即通知公司的管理层和行政部。新闻媒体的采访应由行政部统一接待。行政部人员在接到通知后应尽快到达现场,了解事故及人员伤亡情况,收集有关情况的报告,听取管理层的指示以作好接受采访的准备;外来非救助人员进入现场应由安全工程师和公共事务部有关人员陪同下方可进入。5.2.3 人力资源部根据国家及公司的有关条例协调和办理受伤员工的善后事项;负责与有关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沟通;审核事故报告并与公司管理层一起确定事故的善后处理意见。5.3 事故沟通

5.3.1 事故调查结束后,事故发生部门的主管应将调查的结果向所有受影响的本部门员工进行沟通。5.3.2 如果事故涉及到访客或承包商,则相应的ORJ代表负责向所有受影响的访客或承包商员工沟通事故调查结果.5.3.3

录.对于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其事故沟通应形成书面记6 Related Records相关记录

6.1 事故调查报告FM9033 7 Attachment附件

7.1 无

ehs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篇2

关键词:专用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

根据《铁路法》的规定,专用铁路是指由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管理,专为本企业或者本单位内部提供运输服务的铁路。专用铁路的概念也是从管理权限和管理主体上来划分的。一般来说,专用铁路大都是大中型企业自己投资修建,自备机车车辆,用来满足企业自身运输需求的铁路,如神华集团、中电投都拥有自己的专用铁路,这些企业在实际运营管理中,又将部分铁路运输任务发包给具有铁路运输能力的单位,如中国中铁所属的一些企业,由这些企业实际承担运输任务。既然有运输, 难免会发生铁路交通安全事故,那么目前国家关于专用铁路交通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程序是如何规定的?在操作中又有哪些弊端?本文通过对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有关政策的阐述和分析,找出专用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中存在的弊端,提出需要国家立法层面进行明确的问题。

一、专用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适用的法律依据和具体程序规定

铁路交通安全在理论上应属安全生产范畴,但其又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直接调整,该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交通安全、铁路交通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而《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对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均有详细规定。依据《铁路法》和其他有关法律的规定,国务院于2007年又专门针对铁路交通事故出台了《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该条例其中一个亮点就是废止了1979年7月16日国务院批准发布的《火车与其他车辆碰撞和铁路路外人员伤亡事故处理暂行规定》,除了有关赔偿标准的变化,“路外伤亡事故”的概念从此不复存在,包括铁路机车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与行人、机动车、非机动车、牲畜及其他障碍物相撞,或者铁路机车车辆发生冲突、 脱轨、火灾、爆炸等影响铁路正常行车的事故统称为铁路交通事故。配合该条例的出台,原铁道部相继又修订出台了《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职责规定》、《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管辖范围》,以上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共同构成了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及应急救援、处罚措施的法律保障体系。目前,虽然铁道部已经撤销,但以上法律法规规章并未明文废止。

那么,以上法律法规规章关于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程序是如何规定的,专用铁路发生交通事故是否也适用以上的法律法规规章?依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规定,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的铁路运输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人员应当立即报告邻近铁路车站、列车调度员或者公安机关(这与生产安全事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的规定明显不同)。有关单位和人员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将事故情况报告事故发生地铁路管理机构,根据《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职责规定》的规定,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设立铁路管理机构,铁道部所属各铁路局加挂“××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牌子,行使铁路管理相关职责,简称安全监管办。铁路管理机构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尽快核实有关情况,并立即报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由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由事故发生地铁路管理机构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组根据事故等级在不同时限内出具事故调查报告,组织事故调查组的机关或者铁路管理机构应当自事故调查组工作结束之日起15日内,根据事故调查报告, 制作事故认定书。事故认定书是事故赔偿、事故处理以及事故责任追究的依据。纵观以上规定,仅就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而言,相关规定应该是明确的,也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至于铁路专用线发生交通事故是否适用以上规定,在《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没有明确,但《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规定,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地方铁路以及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等发生事故的调查处理,适用本规则,而该规则又是依据《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制定的,另外《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管辖范围》中也明确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均受所在地安全监管办管辖, 所以专用铁路是适用以上调查处理规则和程序的。

二、专用铁路施工现场发生行车事故,是否适用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专用铁路的运输管理分为建设和运营两个阶段,在建设过程中,也会有围绕铁路施工进行的铁路运输,如拉送钢轨、道砟等,在此期间难免会发生铁路交通事故,而此时的运输主体是铁路施工单位,那么是应该适用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呢,还是适用铁路交通事故的法律法规? 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笔者偏向于认为应适用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因为施工现场的铁路运输属于施工作业组成部分。但也有观点认为仍然可以适用铁路交通事故法律规定,理由是《铁路法》明确规定立法目的是保障铁路运输和铁路建设的顺利进行,即涵盖了铁路建设,并且该法适用范围包括了专用铁路,而《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又是依据《铁路法》制定,因此专用铁路施工现场发生的铁路交通事故也适用该条例。对以上存在的管理权限冲突的问题,在实际中已产生互相扯皮的现象,在今后的立法中需要进一步明确。

三、专用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程序存在的弊端

在铁道部撤销之前,政企不分是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从铁路交通事故处理有关规定中就可见端倪,如《铁路法》明确规定,国家铁路运输企业是指铁路局和铁路分局,《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及《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办公室职责规定》又明确铁路管理机构行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有权调查处理铁路交通事故,安全监管办作为铁路管理机构,在各铁路局加挂安全监管办牌子,很明显,这种政企不分的体制,使得安全事故调查主体和安全责任主体实质上是合为一体的,即存在自我监管、自行调查处理的问题,这样导致在铁路交通事故处理过程中,特别是涉及与行人、机动车等铁路运营单位之外的一方发生事故,由安全监管办组织的事故调查及调查报告、事故认定书,其公信力受到强烈质疑。目前铁道部已撤销,顶层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已经移交国家铁路局,但各铁路局是否还继续行使管理职责尚未明确,如果继续行使,显然是不合适的。

既然铁路运输企业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存在自我监管的问题,那么专用铁路发生铁路交通事故是否也存在同样问题?按照之前所述,专用铁路发生交通事故,虽然铁路的所有权及运营权均属于企业,但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仍然受所在地安全监管办的监督管理,也就是说安全监管办行使的是行政管理职能,在铁道部撤销之前,理论上是行得通的,这种监管应属于外部监管。不过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监管不力、监管空白的问题。因为作为专用铁路的所有及运营单位,一旦发生铁路交通事故,从自身利益出发,显然是愿意自行处理的,而不愿监管部门参与,这种心态在任何安全生产事故涉及的安全责任主体中普遍存在, 所以法律法规对瞒报行为的处罚力度也是非常大的,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正因为如此,安全监管办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就非常重要,然而由于其机构设置与铁路局是一体的,而铁路局是以铁路运输为主,承担更多的是企业职责,因此对于不隶属国家铁路的专用铁路监管,或多或少存在无心去管或者力不从心的问题。这样就导致了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定在专用铁路交通事故中难以落实的问题,一旦发生事故,不涉及专用铁路运营单位之外的人或财产的,专用铁路运营单位内部进行调查处理,涉及本单位之外的人或财产的,大多协商解决,由此在专用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中出现了监管空白。这种情况不但违法,从长远看,对于专用铁路运营单位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管理职责、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及安全防范意识是非常不利的。

除了以上所述国家铁路交通事故的自我监管和专用铁路交通事故的监管不力问题,铁道部撤销后,无权监管问题就比较突出了。2013年3月10日,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实行铁路政企分开。 将铁道部拟定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不再保留铁道部。2013年3月14日,《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正式下发。 2013年3月17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批复中将原铁道部对所属18个铁路局(含广州铁路集团公司、青藏铁路公司)、3个专业运输公司及其他企业的权益作为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国有资本。由此可见,目前的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所属的铁路局已不具备行政管理职责,如果继续保留加挂的安全监管办这样一个机构对自身铁路运输和专用铁路运输的安全生产进行行政监督管理,那么此次以政企分开为主要内容的铁路改革将是极为不彻底的。既然铁路总公司承担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各铁路局也应承担各自管段内的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而不是继续承担裁判员角色的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对于包括专用铁路在内所发生的铁路交通事故,也应有一个具有行政管理职责的机构负责调查处理,而不是由一个名称为铁路总公司的企业负责调查处理。按照此次铁路系统改革方案,国家铁路局具有监督管理铁路安全生产的职责,但目前却缺少法律明确授权,且由没有下属机构的国家铁路局监督管理全国铁路生产安全显然也是不科学的。

四、建议尽快完善专用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等相关问题的立法

随着铁道部的撤销,铁路系统重新整合,专用铁路、地方铁路的发展较为迅猛,铁路运营单位在加强自身安全生产管理的同时,国家原有的法律法规应该尽快进行调整,该废止的废止,该出台新的就出台新的,仅靠运营单位自律性的管理显然是不能满足安全管理要求的,就铁路交通事故而言,针对以上分析存在的各种弊端,铁路交通事故范畴界定、事故报告程序、应急救援程序、调查处理程序,以及最重要的调查主体的确定,都是当前需要从立法角度尽快进行明确的,使其与铁路系统改革相适应,不能再出现自我监管、监管不力,甚至无权监管的现象了。

参考文献

[1]黄昭栓.铁路交通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及其裁判[J].法律适用月刊

[2]马法学.浅析铁路交通事故的成因及安全对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ehs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篇3

公安部公布新《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简称“新规”)将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有关负责人9月4日通过公安部网站对“新规”进行了解读,其中包括对外国人交通肇事的处理、交通事故认定书的申请复核等。

亮点1“自行协商”程序防拥堵

道路交通事故的处理在目前设有的“简易程序”的基础上,“新规”增设“自行协商”程序,“自行协商”时,车辆可以移动的,当事人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对现场拍照或者标划事故车辆现场位置后,立即撤离现场,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

负责人解读:“自行协商”是为提高道路交通事故处理效率,减少因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交通拥堵和延误。

亮点2外国人“肇事”禁止出境

根据“新规”,外国人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在未处理完毕前,公安机关可以依法不准其出境。

负责人解读:该规定可解决外国人肇事后离境,导致受害人得不到赔偿的问题,可以较好地保护交通事故中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亮点3抽血化验更具强制性

根据“新规”,车辆驾驶人有饮酒或者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嫌疑的,交警部门应当按照《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及时抽血或提取尿样检验;车辆驾驶人当场死亡的。应当及时抽血检验。

负责人解读:此规定对肇事当事人进行抽血检验更具强制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当事人对道路交通事故认定结果的认可。

亮点4申请复核流程具体化

根据新《规定》,交通事故当事人可以自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起3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出书面复核申请。上一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自受理复核申请之日起3 0日内作出复核结论。

负责人解读:此规定将交通事故复核作为一项重要的硬性规定,并有具体的操作流程。这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尽可能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减少信访。

ehs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篇4

根据国务院75号令、建设部3号令、河南省省政府8号令:

1、轻伤事故由企业自行调查处理;重伤事故由企业组织调查处理,事故上报市建委安监站备案;

2、重伤以上工伤事故发生企业应于事故发生后尽快上报市建委或安监站、企业主管部门。

3、发生死亡1人以上重大事故市建委上报由省、市人民政府组织调查处理。

4、安监站接到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建委领导,并上报建设厅,并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指导企业处理伤员救治,保护现场,提取证明材料,配合调查处理。

5、三、四级重大事故由市建委牵头组织,一、二级重大事故由市政府或舌耕建设厅组织联合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一般情况下30天内写出书面死亡事故调查报告;同时企业组织对工伤事故的善后处理。

6、企业依据联合调查组的调查报告按“四不放过”原则提出工伤事故处理意见,报企业主管部门和市建委,市建委上报省、市安监局批复同意后实施并归档结案,并按规定统计上报。

ehs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篇5

(京经安监字2000年第987号)

一、事故报告企业发生重伤、死亡、重大死亡、急性中毒和特别重大事故后,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要立即将事故的基本情况用电话快速向劳动部门报告,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报告后如有新情况可随时续报。

(一)凡属市劳动局直接监察的(市建工集团、市城建集团、市住宅建设开发集团、中建一局、市市政工程总公司、市城乡建设(集团)总公司、北京铁路分局、市地下铁道总公司、市房地产管理局、首钢总公司、北京燕山石油化工公司和北京矿务局)十二个局、总公司所属企业发生重伤、死亡、急性中毒、重大死亡、特别重大事故,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直接向市劳动局职业安全卫生监察处(以下简称职安处)报告,并于3日内将《企业职工重伤、死亡事故快报表》报至市劳动局职安处。

(二)市劳动局直接监察以外的企业发生重伤、死亡、急性中毒、重大死亡、特别重大事故的,企业或企业的主管部门应立即向事故发生所在地的区、县劳动局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科(以下简称职安科)报告;对于重、特大事故,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在向区、县劳动局职安科报告的同时向市劳动局职安处报告;区、县劳动局职安科接到死亡、重大死亡或特别重大事故后,应立即向市劳动局职安处报告。

(三)区、县劳动局职安科在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急性中毒、特别重大事故后,5日内将《企业职工重伤、死亡事故快报表》报至市劳动局职安处。

(四)公休日、节假日或下班以后发生的事故,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应直接向劳动局值班室报告(市、区、县劳动局值班室电话见附件),值班室接到报告立即通知局内有关人员。

二、事故调查市、区、县劳动局职安处、科接到因工伤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派人赶赴事故现场进行调查(时限不超过4小时)。

(一)调查人员必须对事故现场进行勘察、测绘、拍照,收集伤亡事故目击者和现场人员的陈述和证言,索取有关生产、设备、工艺的资料和医疗部门对伤亡者诊断情况等资料。

(二)在确认事故的直接原因时涉及技术性较强的情况,事故单位应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对事故的直接原因在技术方面进行技术鉴定,所聘人员应征得劳动部门同意(向聘请单位或专家发出委托调查书)。根据鉴定结果及综合分析判定事故的直接原因。

(三)劳动局在调查事故时,应至少委派2人进行调查取证。重伤、死亡事故调查应在20日内结束,3人以上死亡事故应在25日内结束,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结束调查时,应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调查人员要督促企业或主管部门及时召开事故分析会,并参加事故分析会。

(四)事故分析会后,企业依据事故分析会所确定的事故原因填报《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并在5日内将《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及因工伤亡事故结案请示报至劳动局。

涉及两个以上单位的交叉事故,市、区县劳动局应责成有关单位组织事故联合调查组,并依据事故原因及责任责成事故的主要责任单位在规定的时限内上报《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及因工伤亡事故结案请求,与事故有关的其他单位上报《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的副本。

三、事故处理

(一)市、区县劳动局根据事故现场勘察的情况,可下达局部中止作业和限期整改的指令,以防止再次发生事故。对典型的事故应保留现场,组织召开适当范围的事故现场会,以促使企业从事故中吸取教训。

(二)劳动局调查人员在参加企业或企业主管部门组织召开的事故分析会时,首先确认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是否正确,对有关责任者的处理意见是否妥当,检查企业是否制定了防止同类事故发生的措施,对事故原因分析及责任者处理意见有权提出结论性的意见。

(三)企业及企业主管部门应在30日内将《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和《申请结案的请示》报至劳动局。市、区、县劳动保护监察机关接到重伤事故、死亡的报告书后,应在30日内批复。

对于3人以上重、特大死亡事故,市劳动局接到重、特大死亡事故报告书后,90日内向市政府上报事故结案的请示,报请市政府批复结案。

(四)依据《北京市职工因工伤亡事故处理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案件承办人提出经济处罚意见,并严格履行行政处罚程序,及时核实交款情况。企业经济确有困难,不能一次性缴纳罚款的,可提出分期缴纳的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分期缴纳。

四、事故统计及归档

(一)市、区县劳动保护监察机关对因工伤亡事故资料应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归档,归档的主要内容及顺序:

1.卷内目录;

2.行政处罚决定书(制作式,由市、区、县劳动保护监察部门自行编号);

3.送达回证(填写式两名承办人签字,受送达人不是法人的应说明收件人与法人的关系及姓名);

4.执法案件立案审批表(填写式、类别填:劳动保护安全监察,两名承办人签字,局长或委托正处长、科长审查后签字);

5.调查、现场、勘验、阅卷笔录(每起事故使用应适情而定,笔录应两名承办人签字);

6.告知笔录(填写式,凡欲处罚的必须作告知,处以3万以上的罚款必须制作听证告知通知书);

7.企业职工因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包含事故照片、伤亡者的诊断证明);

8.结案批复文件(含原稿和正式批文);

9.调查报告(填写式,承办人需签字,审核人需填写审批意见后签字);

10.罚没款收据(原始收据和复印件);

11.执法案件结案审批表(局长或委托正处长、科长签字)。

(二)负责统计的人员必须及时报送有关统计报表。

意外事故处理程序 篇6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通信系

学生意外事故处理程序

为了规范学生意外事故处理,维护学生权益,确保学生人生安全,特制定本程序。

一、本程序中学生意外事故指学生在校期间发生的一切伤害事件,包括学生打架斗殴、运动创伤、意外摔伤、碰伤等;

二、学生意外事故处理程序

第一、任何教职员工发现学生意外事故都要立即处理,紧急处理后马上通知政教处与班主任,受伤学生立即送正规医院治疗,如伤情严重通知120急救车;

第二、报告学校负责领导,如事故较严重必须报告校长;

第三、班主任和家长取得联系,如有必要时要求家长到学校或医院;

第四、班主任须协助政教处调查处理,做好善好工作;如属打架斗殴事件,必须做好双方学生与家长工作,确保双方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三、要求

1、班主任必须要求每位学生购买学生意外保险;

2、班主任或政教人员在处理意外事故时一定要保留相关材料,包括事件的调查材料、学生就诊材料(病历、检查材料、医药费用票据等);

3、班主任要尽量做好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如有特殊情况要及时向学校有关领导汇报;

4、如家长有特殊情况不能及时赶到学校或医院的,班主任或政教人员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学生就诊就医,特殊情况班主任或政教人员先垫付医疗费,发票交政教处,政教处负责到财务室报销,事故处理完后将赔付款交财务室。

本规定从公布之日起实行

江南通信·屈大附中校委会

2011年7月27日

一起水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篇7

1.1 一般资料

白城市为一平原地带, 自来水公司有三个供水水厂, 其水源水来自40m以下的深层地下水, 水量充沛, 水质优良。三个供水厂日产量达到8万吨, 而每日白城市内消耗量仅一万吨。白城市安全局家属楼为幸福南大街西侧, 洮安路21、23、24号和保平胡同几幢楼为幸福南大街东侧, 两侧小区都是使用自来水公司提供的集中式供水, 共有人口1 602人, 自发生首例腹泻, 到得到控制, 共有287人发病, 罹患率17.91%。

1.2 时间分布

5月20日, 洮安西路23号楼出现首例患者, 郑××, 男, 症状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而后此种症状逐渐在周围居民楼蔓延开来, 5月20日10人发病;5月21~22日达到高峰, 后稍有下降, 5月27日晚开始让上述小区居民大量释放自来水管道中的末梢水, 同时在出厂水中加入过量的液氯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 患者开始明显减少, 6月6日3人发病, 之后流行终止。显然本次腹泻爆发与饮用水关系极为密切。

1.3 年龄分布

各年龄组均有发病, 发病最小年龄为2个月, 最大年龄88岁, 经统计学处理, γ=6, χ2=157.9572, P<0.01, 按α=0.05的标准, 不同年龄之间发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见表1。

1.4 性别分布

经处理γ=1, χ2=0.397, P>0.05, 按α=0.05的标准,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见表2。

1.5 临床特点

一般患者发病较急, 以腹泻、腹痛、恶心、四肢乏力为主要症状, 少数患者伴有发热、头晕、头痛、呕吐, 大便4~6次/d, 重者10~20次/d, 为黄水样便, 重者脓血便。使用黄连素、庆大霉素、藿香正气水等治疗疗效显著, 预后良好, 无死亡病例。整个病程最短1d, 最长16d, 平均3d。

2 供水卫生调查及水质监测

上述小区的水由白城市一、二、三水厂提供, 市内输配水管网为环状管网。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我所每月都进行检验, 检验结果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上述小区的供水管网过于陈旧, 导致管道渗漏破裂, 自来水公司在维修过程中没有使用其他涉水产品。20日晚自来水公司在没有对水质检验的情况下直接给居民供水。5月25日水质卫生监督科对上述小区的末梢水进行了采样检验, 所检验项目不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卫生局卫生监督所领导迅速带队到二、三水厂检查 (当时一水厂没有供水) , 发现三水厂加氯机出现故障, 不能正常运转, 维修管网到5月27日供水不能同步消毒。自来水公司把加氯机调到三水厂, 对居民饮用水采取了超氯消毒, 经检测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结果腹泻患者明显减少, 到6月7日为止, 无新病例发生。

3 总结

3.1 此次水污染系该小区供水管网出现泄漏, 在停水时管网内形成负压, 污水逆流入管道形成的反虹吸现象, 供水加氯机出现故障, 把没有消毒的污水直接供给居民所致。287例腹泻爆发与供水范围一致, 用该水的各小区居民均有发病, 在家庭有集聚性。临床诊断支持爆发性腹泻, 发病时间较集中, 病状基本相同, 经水质消毒后, 疫情很快得到控制。

3.2 增强自来水公司的忧患意识。此次水质污染是市政供水以来的第一次, 有维修管网资金短缺等社会经济因素, 但主要方面还是自来水公司思想麻痹, 管理有漏洞。自来水公司一定要按照“规范”的要求做好水源卫生防护, 水质处理、水质监测和输水管网维护等工作, 尤其要做好水质的消毒处理工作。

医疗差错事故处理程序 篇8

一、防范措施

1.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执行医疗护理行为,质量监控。

2.责任到人,严格履行岗位职责。

3.规范医疗行为,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4.严格执行各种诊疗常规,操作常规。

5.严格执行告知制度,向患者本人或家属说明患者诊疗情况和可能发生的结果,必要时履行签字手续。

6.病重、病危患者应由科主任主持诊疗工作,并向医务科报告,必要时有医务科负责协调工作,包括外请会诊或转院。

7.发现医疗差错或事故倾向,应及时有效地制止事态的扩展,做好善后补救工作,并向医务科书面报告,必要时由医务科会同科主任参与调查、处理工作。

8.对医疗纠纷,先由主治医师负责接待,及时化解矛盾,并向科主任书面报告。如协调有难度,应逐级调查处理,程序为主治医师→科主任→医务科→院务委员会。

9.院办室或医务科接待投诉、来信、来访、工作,负责调查、协调、处理、解释、咨询工作。

医疗差错事故处理程序

1.执行部门:医务科或院务委员会。

2.要求相关科室负责人提交书面报告及相关材料。

3.事件发生(接报告后)应采取一切有效措施阻止损害后果扩大,协助接待家属,妥善做好处理工作。

4.进行调查、核实,召集相关人员分析、讨论,明确性质,提出整改措施。

5.指导家属按照医疗事故处理的程序进行(鉴定、调解、法院),参与调查工作。

6.制定或修改相关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杜绝医疗事故发生。

7.在医务人员中举一反三,展开讨论,吸取教训,强化环节教育,杜绝类似事件发生。

8.根据医疗事故(事件)的性质、轻重,对相关科室负责人,责任人提出处罚意见,提交院务委员会讨论。

物业公司火灾事故处理程序 篇9

火灾事故处理程序

2.1火灾发现

2.1.1 辖区的消防控制室接到火灾报警信号时控制室值班人员必须立即向保安部负责人汇报以便迅速进行火灾确认;

2.1.2辖区内部员工发现火灾时须立即用对讲机(电话)向保安部负责人汇报,并启动手动报警按钮;

2.1.3辖区内业主发现火灾时向物业人员报告,或直接启动手动报警按钮。

2.2火灾确认

保安部负责人接到“发生火灾”的报告后,应立即与辖区负责人迅速赶到“火灾发生”的部位,进行火灾确认。如确属发生火灾,应立即向公司消防安全负责人、管理人报告,随即向公安消防部门报警;如属误报,分析发生误报的原因并向公司消防安全管理人汇报,提出整改方案。

2.3启动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

辖区负责人接到保安部辖区内已发生火灾事故的报告后,应立即启动辖区内部的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以下简称预案),担任辖区灭火总指挥,组织指挥信号的迅速发出,是员工对火灾事故进行有效处置的必要前提,如掌握辖区内有人员被困、可能发生爆炸等重大问题时应立即向公安消防部门报告。

2.4实施灭火及应急疏散预案

2.4.1 灭火小组

灭火小组由辖区保安部担任,保安部负责人任组长。保安部负责人接到预案启动的指令后,应立即通知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启动辖区内的自动消防设施(如启动消防泵、应急广播等),同时带领保安部保安员(义务消防队)迅速赶到起火部位,利用辖区内的灭火器、室内消火栓等灭火器材扑救初起火灾。如灭火小组赶到时起火部位时发现有人员被困现场时,保安员应配戴好防烟面罩后在水枪的掩护下进入现场迅速将被困人员营救出来。在公安消防部队到达现场后,协助公安消防部队进行火灾扑救,保安部负责人服从公安消防部队调遣。

2.4.2疏散引导组由保洁部担任,保洁部负责人作组长。保洁部负责人接到预案启动时,应立即通知保洁人员引导业主经疏散楼梯至室外。保洁人员引导顾客疏散时应采取广播通知的方法。在现场的业主已全部疏散完毕后向保洁部负责人报告,接受保洁部负责人安排的其他任务(如协助其他部位人员进行疏散)。保洁部负责人在确认现场业主已全部疏散离开现场后应向辖区负责人报告,接受新的任务。如遇人员被困等重大问题时应立即向辖区负责人报告。

绿化部负责人担任疏散引导组副组长,组织绿化部人员对顾客进行疏散,在绿化部疏散工作完毕后向辖区负责人报告,接受新的工作任务。

2.4.3安全防护组由工程部担任,工程部负责人任组长,接受辖区负责人的指令进行断电、破拆等工作。在公安消防部队到场后接受公安消防部队的调遣,提供辖区的各种

资料和器械。

2.4.4后勤救护组由物管部担任,物管部负责人任组长,在接到预案启动后带领物管人员提供灭火及应急疏散工作必须的物品、工具,在伤员疏散离开火场后采取急救等适宜措施并拨打120通知医院进行救治。

2.4.5警戒组由保安部担任,保安班长任组长,接到预案启动后带领保安员负责火灾现场周围的警戒,维护火灾现场的秩序,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火场,清理现场无关的人员和车辆;安排保安员在路口等候消防车并引导消防车进入火场。

2.5火灾事故调查处理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法律程序 篇10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法律程序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十八条规定:“学生发生伤害事故,学校与受伤害学生或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解决;双方自愿,可以书面请求主管教育行政部门进行调解。成年学生或未成年学生的监护人也可以依法起诉。”因此,当受害学生家长与学校关于赔偿问题发生纠纷时,可以采取协商、调解以及诉讼的方式解决争端。除此以外,当事人可以选择仲裁的方式。这四者之间没有先后顺序,如学生和家长可以不经协商和调解而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ehs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篇11

第一条 为做好重大旅游安全事故的处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是指:

(1)造成海外旅游者人身重伤、死亡的事故;

(2)涉外旅游住宿、交通、游览、餐饮、娱乐、购物场所的重大火灾及其他恶性事故;(3)其他经济损失严重的事故。

第三条 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报告单位(见《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试行办法》第三条)应执行《重大旅游安全事故报告制度试行办法》,并按本程序做好有关事故处理工作。

第四条 事故处理原则上由事故发生地区政府协调有关部门以及事故责任方及其主管部门负责,必要时可成立事故处理领导小组。

第五条 事故发生后,报告单位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组织抢救工作,保护事故现场,并及时报告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单位如不属于事故责任方或责任方的主管部门,应按照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的部署做好有关工作。

第六条 在公安部门人员未进入事故现场前,如因现场抢救工作需移动物证时,应做出标记,尽量保护事故现场的客观完整。

第七条 有伤亡情况的,应立即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抢救,并及时报告当地卫生部门。

第八条 伤亡事故发生后,报告单位应在及时组织救护的同时,核查伤亡人员的团队名称、国籍、姓名、性别、年龄、护照号码以及在国内外的保险情况,并进行登记。有死亡事故的,应注意保护好遇难者的遗骸、遗体。对事故现场的行李和物品,要认真清理和保护,并逐项登记造册。

第九条 伤亡人员中有海外游客的,责任方和报告单位在对伤亡人员核查清楚后,要及时报告当地外办和中国旅游紧急救援协调机构;由后者负责通知有关方面。中国旅游紧急救援协调机构在接到报告后,还将及时通知有关国际急救组织;后者做出介入决策后,有关地方要协助配合其开展救援工作。

第十条 伤亡人员中有海外游客的,在伤亡人员确定无误后,有关组团旅行社应及时通知有关海外旅行社,并向伤亡者家属发慰问函电。

第十一条 在伤亡事故的处理过程中,责任方及其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伤亡家属的接待、遇难者的遗体和遗物的处理以及其他善后工作,并负责联系有关部门为伤残者或伤亡者家属提供以下证明文件:(1)为伤残人员提供医疗部门出具的“伤残证明书”。

(2)为骨灰遣返者提供:法医出具的“死亡鉴定书”;丧葬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书”。

(3)为遗体遣返者提供:法医出具的“死亡鉴定书”;医院出具的“尸体防腐证明书”;防疫部门检疫后出具的“棺柩出境许可证”。

第十二条 责任方及其主管部门要妥善处理好对伤亡人员的赔偿问题。报告单位要协助责任方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对伤亡人员及其家属进行人身伤亡及财物损失的赔偿;协助保险公司办理对购买入境旅游保险者的保险赔偿。

第十三条 事故处理结束后,报告单位要和责任方及其他有关方面一起,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安全管理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ehs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篇12

目的:

意外事故是最为常见的安全事故,不僅威胁着員工的身心健康,還直接影響生產.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是否得当,不仅直接关系到員工的生命健康,同时也涉及到企業乃至社会的稳定。为防患于未然,切实有效地控制意外伤害事故的危害,及时有效地给予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带来的损失,保障全体員工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企業作業秩序,保证各项生產生活工作顺利开展,依緊急事件處理程序,制定本应急处理作業指導書。範圍:

富港東坑廠區

定義:

意外事故,是指行为人的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出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职權

1員工:負責各类事故的報警,協助人員救助

2事故发生单位:负责在發生事故時報警并進行事故调查和對事故當事人及相關責任人進行懲戒处理。

3工安部:負責事故的報警受理.登記,并協助聯絡車輛救護傷員并參與現場勘查,程序:

1:員工意外傷害事故的處理

1.1现场首遇員工为第一责任人。

1.2建立“首遇责任制”,即廠區意外伤害事故一旦发生,首遇員工,应在第一时间给予救助。否则,即视为失职行为,將根據員工獎懲相關條款予以追究责任。

1.3建立“第一时间汇报责任制”,即在发现意外伤害事故(含突发性疾病)后,首遇員工应在第一时间报告所屬單位当日現場組長或課長。

1.4首遇員工在第一时间报告部門現場組長或課長。并视情况紧急程度可直接拨打各廠區消防中心電話,在条件许可情况下直接护送当事人到医院寻求救治,必要时寻求警力支持。

1.5現場組長或課長应在第一时间与首遇員工汇合,指导救治工作。若情况严重,并通知社會責任部和工業安全部赶赴医院(现场),同时向廠區最高長官汇报,并展開事故調查.呈送工業安全部.1.6事故單位負責人与受傷員工直接領導人应在第一时间赶赴医院,协助医院开展救治工作,廠區最高長官將视情况严重程度决定是否汇报当地政府和安全生產主管部门。

2.4在明确责任人的基础上,及时告知受傷員工的緊急聯絡人,说明情况,并要求以积极的态度及时到医院与对方家长见面,协商处理治疗事宜。

1.7紧急救治工作结束后,事業單位要及时向现场員工了解情况,檢討事发原因,并做好有关材料(廠牌和知情人的证明材料),以便责任认定,进行相关处理。并重新增補車間危險源識別一覽表.1.8各事業單位和帶班組長課長要对受伤(发病)員工及时慰问,稳定情绪,做好认真细致的安撫解释工作。处理好善后事宜。

1.9积极协助社會責任部,做好投保員工的保险赔付工作和善后处理工作。组织教育培訓人員对受伤(发病)員工进行復工后的教育訓練。

2:意外触电事故的處理

2.1:触电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

2.2: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源。

2.3:用干棒、木板等做绝缘物,拉开触电者或电源线。

2.4:触电者失去知觉,但还有呼吸、心跳应使他静卧,解开衣服,让他闻一些氨水类物品或在他身上萨些冷水,摩擦全身,使其发热(冬天应注意保暖)并迅速请医生诊治。

2.5:如发现触电者呼吸困难,呼吸逐渐减弱或发生痉挛现象,但有心跳,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6:如触电者呼吸、心跳均已停止,或出现“假死”现象,绝不可以认为已经死亡而放弃救治,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

3:機械傷害,中毒事故的处理

3.1:当发生机械事故,应立即通知當班组长,由當班组长将伤者迅速送到车间医药箱处,根据其伤情实施伤势处理,若情况较为严重无法自行处理时,应知会部门主管并立即送到各廠區消防中心,由消防中心人员了解其伤情,安排车辆送往相关医院救治,情况紧急时应立即呼叫“120”。

3.2:若发生急性中毒(主要是天那水、电油、油漆等)应立即通知其當班组长,并知会部门主管,解开伤者上衣,对其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告知工業安全部,由工業安全部安排车辆将伤者立即送到医院救治,情况紧急时应立即呼叫“120”(一般情况不会发生此类事故)。

3.3:若发生硫酸、盐酸等腐蚀性很强的化学物品溅到身上或眼睛上时,应立即用清水清洗,并立即通知工業安全部送往医院救治,情况紧急时应立即呼叫“120”。

4:意外火灾事故處理

4.1:当火灾发生时,发现者应立即报告给消防中心或保安室,公司自動消防队员立即奔赴现场,组织人员扑救,并同时知会组长和部门主管。

4.2:若火势较大,在5——7分钟内无法扑灭时,公司报警人员应立即拨打“119”,请求消防队支援,并说清起火地点、火灾性质、有无受困人员等等,并留下电话,到厂门口迎接消防车辆。

4.3:同时通知當班组长与部门主管立即疏散人员,并以最短的时间将现场工作人员疏散到广场,并清点人数,是否有人还在火灾现场。

4.4:切断电源人员应立即切断电源,关闭电源总制。

4.5:一切过程皆应行动迅速、紧张有序、各司其职、积极扑救、让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同时还应注意自身的安危。

5:意外设备故障处理

5.1:作业时发现设备故障时第一时间关机,切断电源。

5.2:作业人员关机切断电源后及时找组长,报告设备故障状态。

5.3:组长知道设备故障后,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修理。

5.4:专业技术人员修机完好后通知组长,组长确认后通知作业人员继续生产。

罰 則

1員工有下列行為的,給予大過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遇到意外事故不立即组织事故抢救的;

(二)迟报或者漏报意外事故的;

(三)在意外事故调查期间不配合的。

2各單位負責人在意外事故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記大過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对意外事故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事故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的;

(二)包庇、袒护负有意外事故责任的人员或者借机打击报复的。3意外事故发生事業单位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給予解除勞動關係, 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谎报或者瞒报意外事故的;

(二)伪造或者故意破坏意外事故现场的;

(三)转移、隐匿资金、财产,或者销毁有关证据、资料的;

(四)拒绝接受调查或者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的;

(五)在意外事故调查中作伪证或者指使他人作伪证的;

(六)意外事故发生后逃匿的。

7:參考文件或附件

6.1 緊急事件處理程序

6.2不符合.矯正和預防措施作業程序

6.3 事故調查報告表

上一篇:信息化办公室下一篇:盛夏的果实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