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情结散文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女人情结散文(精选9篇)

女人情结散文 篇1

每个女人,骨子里都有这样一个情结:想拥有一个蓝颜知己,他不是夫、不是情人,而是居住在你精神领域的那个人,他不一定英俊,也不一定要比你年长,但他一定成熟、睿智、善解人意……

他没有夫的霸道和忽视,没有情人的贪恋和痛苦。他有男子汉的宽怀气度,也有男子汉的柔肠侠骨。你和他探讨人生、社会,你和他畅谈理想、心情;你和他不需要面对面相濡以沫,你和他电话里常常笑语连声。你总是没完没了地倾诉,他无论什么时候总是默默地倾听你的心声。

他是除了你的另一半之外最了解你的那个人,甚至有的时候有些话你不会跟你的另一半说但是你会去跟他分享你的心情故事,有些跟别人不能说的事情你却能跟他说,有了这样一个蓝颜知己也就等于你多了一个心理医生,多了一本心灵日记。他像个垃圾桶,装得下你所有的坏心绪;他像个空调机,送了热风送冷风。

他是在你烦恼的时候,你最忠实的听众,你最真实的朋友。他不会因为你的喋喋不休而远离你,不会因为你的胡搅蛮缠鄙弃你。他会告诉你事情的最好解决办法,然后陪着你一起走出你阴晦的天空。而在你快乐的时候,他会淡出你的视野,静静的快乐着你的快乐!他是你生命中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人活这一辈子,总会碰到几个特别的人,这类人可能只是你纯粹的精神寄托,但他不能被单纯的划归为朋友,因为你对他倾注的关爱超出了一般朋友的界限和理念,可你和他又不曾有过将之升华为爱的那种想法和具体行为,你们之间纯净得甚至连手都不曾握过。

你和他之间的那种情感,那种超乎于寻常的友情、又不能简单的归类到爱情的第四类情感,它介于友情与爱情之间,也许你将它凌驾于友情与爱情之上,也许在你心中它是一种比友情和爱情更深厚更丰富的情怀。

他,可能会因你悲伤难过轻拍你的背,可能会因你怕黑牵你的手,也可能会因你迷茫哭泣拥你入怀安抚,却,仅止于此。也许平日里的他是个浪漫多情的男人,但到了你面前却不会做出任何越格的事情,你们只是在玩笑中亲密,在玩笑中虚拟你们的情感。他是那个不太在意你的言行,也不太在意你容貌的人,是可以穿越你的外表走入你内心的人。

他不会任自己散出耀眼的爱情光芒,不会放任自己燃出炙热的爱情火焰。你静静的想他,默默地念他。你把他藏在心底,藏在你精神的家园里。他一直住在你的梦里面,遇到他,你的寂寞和软弱,便都有了寄存的地方。

多年以来,他一直是你的情感热线,在你快乐得想欢呼雀跃的时候,你会在第一时间告诉他,因为你希望他即使不在你的身边也能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和无忧。当你郁闷伤感的时候,你同样会想起他,你只想跟他一个人倾诉你的心情,你甚至希望他能陪在你身边,给你个坚实的臂弯让你靠。尽管你不需要他的任何语言任何安慰,只要他肯倾听,你的忧愁就会慢慢释放,你的笑容也会慢慢绽放开来,

资料

也许日子久了,你对他的倾诉有了依赖性。你习惯了每天想他,也习惯了每天和他联络。有时候你的心里甚至不敢再保证自己和他是在友情的同一个水平线上。你们都怕升温的感情变质,都怕爱的成分超越友情。每每这个时候,聪明的蓝颜知己他会帮你保持冷静的头脑,他会在你感情要燃烧的时候加点冰,他不会让自己跟你一起不小心掉进爱情的深渊中,因为他知道“做朋友得一生,做情人只得一时”。

这样一位豁达开朗而不存私心的蓝颜知已,那应该是生命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是一种金钱难以衡量的财富,彼此之间保持距离纯真地交往,这种友谊才会变得更加长久。

有时候,当你向他诉说过后,你又常常怕属于自己的那份忧伤打扰他平静的生活,你不想让他同你一起承担痛苦,你只是热切的希望他的世界里只有阳光沐浴。你或许会因为一首怀旧的老歌、一幕恋人的牵手想起他,想起他的宽容,想起他的顽皮。你或许会因为一道似曾相识的风景、一种触动心灵的相似的容颜想起他,想起他的智慧,想起他的真诚。你更会因为午夜的星空、遥远的月亮想起他,想起他曾经带给你的欢乐,想起他带给你的无眠的美好……

也许,终其一生你们也不会产生经典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故事,但是,你会因为拥有了这样一个朋友,更加的热爱自己的生活,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因为有了他的存在,你的生命多了条雨后的彩虹,你的生活有了满目的苍翠。

其实,你和他注定是两条没有交集的线段、夜空中闪烁的两颗永不相撞的星,不会酝酿出爱情果实,而且,你觉得似乎谈起爱情就亵渎了你们之间这份感情,这只能是一种超乎自然的、凌驾于爱情和友情之上的纯纯的另类情感。因为拥有了这种超然的情感,你变得更加的懂得坚强的生活,含笑走过那平淡的生命。即使没有一起慢慢变老,你依然心醉,为你拥有了那些无尽的回想与幻想,回想从前,幻想未来……

你每天都在庆幸,拥有这样一位朋友,拥有这样一份感情,纯净而又热烈,真挚而又绵长。你想他念他,你在心底深处为这个人留了一个小小的空间,静静地固守着那份说不清的情感。或许你们的相识相知只有数年,可要彻底地忘记他却将花费你的一生,甚至终其一生他都会盘踞在你的内心深处,但是,你却很感激命运,感谢上苍给了你这样一个人,一个让你在这个世界上不再孤单,不再寂寞的人,即使是痛苦,也胜过麻木和苍白……

女人情结散文 篇2

一隐逸之友

古文观止中共收录了四篇欧阳修为好友所写的文章:《释秘演诗集序》、《梅圣俞诗集序》、《送杨寘序》以及《祭石曼卿文》。其中, 秘演乃浮屠, 即僧人;梅圣俞困于小州县十多年, 年近五十仍只能“为人之佐”, 满腔的才学与抱负无处施展;杨寘“累以进士举, 不得志”, 最后依靠着祖上的福荫, 也只能到东南数千里外当一个小县尉;石曼卿才华横溢, 却也是郁郁不得志, 面对现实, “曼卿亦不屈以求合”, 胸中意气无处排遣, 便“往往从布衣野老, 酣嬉淋漓, 颠倒而不厌”。此四人, 皆为“智谋雄伟非常之士”, 但在宋朝屈辱偷安的时日里, 他们都成了“无所用其能者”, 于是只能选择或被迫在寺庙山林之中, 过着隐逸自娱的生活。欧阳修尤其欣赏石曼卿的才华, 也非常乐于和他交往, 并且希望从这种放纵不羁的亲密交往中, 暗中结交到更多隐伏而不现的“天下奇士”。

“浮屠秘演者, 与曼卿交最久, 亦能遗外世俗, 以气节自高。二人欢然无所间。曼卿隐于酒, 秘演隐于浮屠, 皆奇男子也。”秘演与曼卿所隐之途虽非, 但却同样的高远脱俗, 相似的气质让他们走在一起, 相互慰藉, 亲密无间。他们“喜为歌诗以自娱。当其极饮大醉, 歌吟笑呼, 以适天下之乐, 何其壮也!一时贤士皆愿从其游, 予亦时至其室。”隐逸之士以歌诗杜康作伴, 放浪形骸之外, 好掩埋心中的忧愤。多少年前, 不同的年代, 却同样是处在虚幻平静下的社会, 也曾有着如此相似的一群男子, 隐于竹林之间, 诠释着一种名为“魏晋风度”的悲哀。而此时虽仍在任却同样被压抑着的欧阳修, 对这群隐逸之士的遭遇自然也是感同深受。在讽刺当权者扼杀人才的同时, 也被隐士们宁隐而不曲迎的高逸所感染, 乐于与他们为伴。“十年之间, 秘演北渡河, 东之济、郓, 无所合, 困而归。曼卿已死, 秘演亦老病。嗟夫!二人者, 予乃见其盛衰, 则予亦将老矣。”欧阳修写秘演与曼卿的盛衰, 也是在感叹着人生无常, 自己亦将老病, 只怕自已会如此二人一般, 壮志难酬。欧阳修写其隐逸之友, 刻画他们志存高远清高脱俗的形象, 不掩自己对他们的欣赏之情, 也流露出了其不得志之时心底里对隐逸的向往。

二隐逸之趣

欧阳修被贬至滁州任太守的第二年, 为琅琊山上的小亭子写下了著名的《醉翁亭记》, 并从此自号曰醉翁。在这之前, 谈起醉翁, 总是很容易会想起诵叹着“举世皆浊我独清, 众人皆醉我独醒”而投身汨罗江的屈原, 以及那个歌着“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带着一抹难以捉摸的微笑鼓枻而去的渔父。而欧阳修成功地改写了醉翁的形象。自号醉翁, 带着那么一点自嘲的意味。这个醉翁, 会带着州中一大群男女老少, 热热闹闹地往琅琊山上爬, 饶有趣味地观察着山中朝暮的变化, 体会四时景色之不同, 便其乐无穷。他会钓起山溪中的肥鱼, 以山泉酿一壶清洌的酒, 再采些野菜, 乱七八糟地凑成一桌。然后在席上投壶下棋, 觥筹交错, 在喧哗吵闹中尽情欢乐, 最后醉醺醺地倒在众人中间……他苍颜白发, 醉倒时一脸颓然, 却能在酒醒时以文字绘下一个个欢娱的片段, 然后像个智者一般偷着乐。“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沉醉山水, 乐人之乐。此般欢娱, 恐怕比曾点与孔子春游之乐, 还高那么一个层次。而这般的滁州, 大概便是欧阳修的理想国。

欧阳修晚年退休颍水之上, 便更号“六一居士”。欧阳修在《六一居士传》中解释了“六一居士”的概念:“吾家藏书一万卷, 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 有琴一张, 有棋一局, 而常置酒一壶。……以吾一翁, 老于此五物之间, 是岂不为六一乎?”于是, 我们看到了一个历尽沧桑之后旷达潇洒的老翁。“常置酒一壶”, 醉翁之性依旧;他爱书, 于是藏书万卷以自娱;他喜欢收集研究金石文字, 于是集录三代金石遗文千卷;他以琴解幽忧之疾, 一如他《送杨寘序》中所叙, “学琴于友人孙道滋, 受宫声数引, 久而乐之, 不知其疾之在体也。”琴声让他沉溺, 通过琴声, 他可以神交文王、孔子、屈原, 和谐的琴声更能让他疏导内心的郁闷, 排逼心中的幽思;他布棋一局, 其重不在棋而在于人。棋局在, 证明了屋中主人“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他还会兴致勃勃地给客人讲自己的乐趣:“方其得意于五物也, 太山在前而不见, 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 阅大战于涿鹿之原, 未足喻其乐且适也。”如此一位沉醉于书卷琴棋酒中的老翁, 其乐而不倦与专心致志表现出了人生晚境中一种平和而安详的心境。欧阳修两个阶段的名号, 道出了两种对隐逸生活的理解与享受。

三隐逸之道

“凡士之蕴其所有, 而不得施于世者, 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 风云鸟兽之状类, 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 其兴于怨刺, 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 而写人情之难言, 盖愈穷则愈工。” (《梅圣俞诗集序》) 序言以梅圣俞作例, 阐述了诗文创作“穷而后工”的道理, 同时也表现了欧阳修中年的隐逸观。当时欧阳修正被贬于滁州, 正是“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者, 此时的隐逸乃被迫的无奈之举, 但在自放中感受天地万物之灵, 书写人生中难言之郁结, 无法达而兼济天下, 便于穷中独善其身, 但求立德立言。

而十多年之后, 隐逸却成了欧阳修主动的向往。他在《秋声赋》中叹道:“人为动物, 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 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 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 忧其智之所不能。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 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 欲与草木而争荣?”大意是人是动物中最有灵性的, 易感于万物而耗尽心神, 更何必勉强自己去做无法完成之事呢?此时的欧阳修已经年过半百, 庆历新政的失败, 多年的宦海沉浮让他心力尽耗, 思想情绪也变得消极沉郁了, 退意萌生。老庄的思想开始影响着这位老人的情绪心境。几年后欧阳修在凭吊石曼卿的祭文中写道:“其同乎万物生死, 而复归於无物者, 暂聚之形。不与万物共尽, 而卓然其不朽者, 后世之名。此自古圣贤, 莫不皆然。”是啊, 人之生死, 不过气聚气散, 真正可以万世而不朽的, 只有那伟大的思想带来的影响。

晚年的欧阳修, 则已经厌倦了官场的生活, 渴望着退休归隐, 追求精神上的完全自由。他多次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而不得, 于是写下了《六一居士传》, 讲述自己归隐的愿望。他写自己不能尽情享受琴棋书酒之乐, 是“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 轩裳圭组劳吾形于外, 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 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心未老而先衰, 尚何暇于五物哉?”这时的欧阳修已经达到了陶渊明五仕无隐后那种彻悟的境界。他明白了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 他渴望着告别一切的劳累, 过着安逸自在而非一直隐藏着祸患的生活。终于, 在欧阳修人生的最后一年, 他得以享受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

欧阳修的一生, 代表着许多儒家知识分子的思想轨迹。诗文中的隐逸情结, 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对隐逸的态度, 往往是从一开始的欣赏, 到人生受到挫折时便转而向往, 到了晚年更是成为了一种追求与享受。老庄的隐逸思想, 已经不可避免地成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归宿。

参考文献

[1]《古文观止译注》, 邓英树、刘德煊、黄建宁、徐沛著, 巴蜀书社, 1997年

[2]《流芳千古的一代文宗欧阳修》, 郭杰, 文史知识, 2007年12期

[3]《古代隐逸心态解析及其对当代知识分子的启示》, 赵立利、王希孟,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年01期

完美情结的女人 篇3

从小,父母总是一本正经地教导我:无论做什么,心里都要有完整的目标、计划和步骤,不做则己,要做就要做到最好。

我按照父母的要求让自己完美地成长着。从小学到中学到重点大学,然后读研究生,留学加拿大。26岁,我回到国内,进了一家美资企业任总经理助理。

一次聚会中,儿子已经3岁的闺中女友苏雅把我拉到一边,笑着说:“余楠,你该嫁人了。”我给了她一拳:“我还没有遇到完美男人。”

第二个周末,苏雅约我去一家酒店吃饭。谁知,一走进大厅,一位穿着CKT恤和LEVI’S牛仔裤,阳光般俊朗的年轻男子笑吟吟地向我们走了过来。苏雅拉过我的手介绍说:“这是我的老同学纪星,29岁,在美国留过学,美国xx公司中国区首席代表。他也是一个‘钻石王老五’。”

从此,我和纪星拉开了恋爱的序幕。

纪星的确是个完美男人。和他参加酒会,他能轻而易举地指出我化妆不到位的地方,并建议我衣着色彩的搭配;他的公寓装修得十分完美,常常让我以为走进了酒店……拍拖了3个月,我感觉他就是我“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完美老公。

五一节,纪星带我参加同学婚宴。散席后,不胜酒力的他醉意朦胧,我只好开车把他带到自己家里。纪星突然拉住我的手,异常兴奋地说:“余楠,你记不记得我对你讲过和我恋爱过的那个女生?她甩了我,想攀个英国人,可没想到对方只是玩玩她而已。刚才,我听说她被甩了,一高兴就多喝了几杯。嘿嘿……”他幸灾乐祸地笑了起来。

我有点儿不敢相信,他竟然是个心胸狭隘的小人。

这之后,我开始找借口推脱他的约会,处处逃避他。纪星一头雾水,几次问我怎么了。一次,我激动地冲他嚷起来:“一个对前女友落井下石的人,他是一个完美的人吗?”他哑口无言。

我坚决与他分道扬镳。

过于完美,恋爱再次落幕

3个月后,我逐渐走出了阴霾。

为了提升个人魅力,我报名加入“完美女子俱乐部”。一个周末,俱乐部邀我出席某名模举办的私人聚会。

聚会中,我发现有位高大魁梧、气度不凡的三十来岁的男人,总是用灼灼放光的眼睛追着我。当我的眼神和他的眼神相撞时,他朝我平和而宁静地一笑,让我顿生好感。

这位叫巩固的男人,曾留学哈佛商学院并获得MBA學位,现在是一家国际公司高级总监。那晚,我们谈得非常投机。

每到周末,他总是用他那辆奥迪Q5载着我去打高尔夫,或者去听音乐,玩保龄球……他的绅士风度,他的完美表现,令我着迷。

一天晚上,我忽然心血来潮,发短信给巩固:我越来越觉得你是我要嫁的人/昨晚我又梦到你给我披上洁白的婚纱/我说,我们的结合是世上最完美的/你就那么迷人地微笑着/使梦醒的我再次喃喃地说/我要嫁/你这个完美的男人。

短信发出去不久,门外竟然响起了巩固的声音。我兴奋地开门,忘记了自己只穿了件薄如蝉翼的吊带短褛。我们紧紧地拥吻在一起……

我突然发现宽衣解带后的巩固右腋下角有块瘦肉般淡红的胎记,一霎间,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袭遍全身,我有点儿神经质地将巩固推开说:“我感到有些不舒服,你回去睡吧。”

巩固睁大眼睛,眼神中流露出殷切的关怀,紧张地问:“哪儿不舒服?要不要我陪你去医院?”直到我说了几次“没事”,他才半信半疑地回家。

他一走,我的心里泛起阵阵涟漪,真是大煞风景啊!我无法想象,他精致、考究的衣服里却掩盖着一块令人起鸡毛疙瘩的胎记。如果嫁给他,我以后能够接受它吗?

我不再接巩固的电话,也不再见他。

求助医生,

走出完美主义陷阱

转眼奔30岁了,我苦苦思虑了几天,最后,决定去看心理医生。

我第一次坐在心理医生面前。经心理医生分析,我才知道我的完美主义已经升华为一种心理障碍症——爱情完美主义。譬如,一个人梦想拥有一个相貌、才智、爱情等优点集于一身的情人,并与这个梦中情人演绎一场浪漫动人、美满和谐的感情历程,这种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称之为“爱情完美主义”。

爱情完美主义者心理一直有一个梦,在这个梦的指引下,他们一直在按照一个完美梦中情人的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寻觅、守候着“他(她)”的到来。但是,梦想与现实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距离,所以,爱情完美主义者的用心寻觅总是显得虚无缥缈,或者遥遥无期,他们苦心守候的背后又是几多欲说还休的无奈和痛楚。

爱情完美主义者要求对方完美无瑕,其实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自己的爱情。适当地降低、淡化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择偶标准,减少这种美好但又显得过高的欲望,处理好“我爱”和“爱我”之间的选择,那么,终成眷属的机会也就大了许多。过于完美和理想的择偶观在现实中体现为过高的期望值和欲望,给他们自己带来的更多是幸福的缺失和快乐的虚无。

听了心理医生的话,我问:“那么,我该怎么办呢?”医生说,爱情完美主义很常见,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是完全可以治愈的。清除爱情完美主义,有三点:第一,逐渐将完美主义限制在一定范围内。要知道,世上没有人能够把一件事做到十全十美,造物主也没有让一个人十全十美。第二,换一种思路,即尝试不完美,克服不完美,享受不完美。诚然,完美的爱情(人)是一面鲜艳的旗帜,可现实提醒我们:完美只是人生坐标的渐近线,我们每一个人只能无限趋近于它而永远无法触及。既然如此,我们在顶礼膜拜完美爱情的同时,何不用一种新的目光和心态来审视对待残缺呢?第三,优化爱情完美主义者性格,尝试改掉那种完美的、苛刻的、倾向于全面否定的标准,树立一种合理、宽容、符合实际、注重自我、尊重他人的标准。

半年后,在心理医生的治疗下,我终于走出了爱情完美主义的陷阱,情感有了归宿。当他将婚戒套在我手指上时,我又想起心理医生说过的一句话:“最完美的商品只存在于广告中,最完美的人只存在于悼词中。”

故乡情结散文 篇4

一个没有月光的夏夜,我回到了一别数年的故乡——河南省镇平县马庄乡的某一个村子,此时泥泞的村路热情粘住了我的双脚,听到村子里晚睡乘凉人们的交谈声,是伴我三十年的乡音,蜜拌出来的甜蜜,看故乡夜里的点点灯光,是浓浓的期盼,长长的等待,深深的牵挂,粘稠粘稠的思念。

我家小院门前,轻轻的叩门声,惊喜的母亲,颤抖地呼出:“刚娃,回来了……”母亲的唤儿声,仍是童年时母亲唤儿的声音,擦干了我在外拼搏的苦涩。我深情而呜咽地问母亲:“妈,您好吗?”母亲同样以哽咽对我。

家中,昏暗的灯光下,堂屋、桌椅、斑驳的墙壁,破烂了的顶棚依旧,一切的一切依旧,是那样的熟悉而又亲切。伸手拉亮院中的灯,看到冬青树、葡萄树、长大了许多,茂盛而肃然地注视着我。院中,压水井依旧。手握压杆,压出甘甜清冽地地道道的故乡水,咕咚咕咚喝一大碗。啊,他乡的自来水怎比得上故乡地下甘泉的水,她甜、醇、凉、滑。再压一大盆,通身上下洗一把,好爽啊,数年的拼搏漂流,数年的酸涩苦辣,数年的忍辱负重,数年的思念牵挂,都被这故乡凉爽的泉水涤散……

不可否认,在我被迫离开家之前二十几年的日子里,曾被故乡的风浸蚀;曾被故乡的土地苛刻债难,毫无情份地枯萎我的热情;曾被故乡的人讥讽、排斥、讹诈、屈辱;曾被故乡的情折磨、尴尬,毫无理由的剥夺我对爱的执着。

这就是我的故乡,我的根铸就的我,必须在外拼搏的基因,才有了漂泊流离,才有了故乡,才有了异地他乡的思绪里无法割舍的留恋,尽管身在故乡时故乡是那样的刻薄待我。

这就是我,不单是我,无论是谁,在异乡思念故乡的天性无法改变。

随着在异乡的时间越长,在故乡的那些不愉快就越淡,最后,连那些不愉快慢慢地也变成了美好的回忆。虽然,好多事情在当时确实令人气恼,可是离开故乡的时间越长,那些气恼就越无所谓,因为故乡里必定有好多好多是我刻骨铭心所留恋的,必定是我在欢乐多于气恼中长大的,是在众多慈祥和期待的目光中成熟的,我没有理由忘记他们,抛弃他们,一至我这一生。

数年来,第一次披上故乡赠给我温暖的晨光。走在熟悉的村道上,故乡曾经给我的隔阂没有了,换来的是我在异乡无法享受的.甜美乡音的问候,如涓涓溪流,冲刷着故乡曾给我心上重创伤痕的烙印。

感谢我的拼搏、漂流,感谢他乡,更感谢我坎坷的人生,要不,蜗居本土,老死家门到田地的方寸间,哪来的故乡?

在家月余,不得不继续我的拼搏,因为舛运注定我要远离故乡。

准备好行囊,故乡难舍的情绪撕扯着,每挪动一步,都必须割舍我对故乡的留恋以及故乡挽留的情意。

难忘泣不成声而无可奈何的母亲、难忘父亲六月天满身的鸡皮疙瘩望着我上车时痛哭失声,汽车远去,老父亲呆呆的站着一尊雕像,永远耸立在我的记忆里,难忘故乡送别的乡亲泪滴衣襟,簇拥相送的热情。后悔当时没有了胶卷,无法定格震撼我一生的一幕幕。

别了,我亲爱的父母亲,别了,我故乡的亲朋好友,别了,我的庭院,我庭院中的冬青树、葡萄树,别了,故乡的霞,故乡的云┅┅

石磨情结散文 篇5

近日,我又梦回故乡(远在100里外---内乡县七里坪乡二道河村),又见到了家乡的那盘古老的石磨来,那悠悠作响的声音又在我的脑海里飘荡起来。

石碾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二道河组有两个生产队,当时只有180余人。我家位居村正中间,那盘石碾就在我家的门口。村里20多户人家吃粮饭都是靠这盘石碾来碾的,凡是能供乡亲们食用的麦子、玉米、高梁、大豆、谷子所有的粮食都要在碾砣滋滋有味的转动中被碾磨后才可以食用的。因此,我家的门口经常是人不断,语不止,热闹非凡。我家的东西几乎成了公用的,母亲一有空闲总是给碾粮的乡邻们端茶送水。

乡亲们把石碾当成宝贝,用它磨粮,还用它“避灾驱邪”。特别是年岁大的人,每当家里有难时总是在碾砣上系根红绳。王大奶的三媳妇生儿子时难产,血从里间流到了院里,最后,孩子生了,可大人却因失血过多而死亡。王大奶包好孙儿,颠着小脚跑到石磨旁,把孙儿放在石碾上,不停地给石碾磕头烧纸,还把孙儿起名为石头。说也真怪,小石头一天天长得壮壮实实,很少患病。后来,村里叫“石”的孩子越来越多,石柱、石娃、石盘……

石碾和山里人一样,很少有空闲的时候,它总是在为乡邻们忙碌着、奉献着。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这盘石碾,白天几乎十二个小时都在不停地转着。石碾是由最坚硬的两大块青色石头构成,祖辈们不知花费了多少功夫才雕凿而成:一个圆形的青石雕刻成厚厚的圆圆的平平的碾盘,上面是一个粗壮的圆柱形的青石大碾砣,盘身有2尺来高,碾盘正中间打成一个孔,用来安装碾轴;在碾砣的两端各打一个浅孔用来安装外框和推杆,再将外框一端安装在碾轴上。石碾非常沉,推杆是一个木柄,推起来吱吱扭扭地响。推碾时,碾砣在推杆的作用下,围绕着碾轴一圈圈地在碾盘上转动,人们把要碾的粮食放在碾盘上,经碾砣一碾压,就会发出舒缓低沉的声响。

乡亲们推碾的样子在我眼前总挥之不去。最初是人推得多:推碾一般需要两个人,外边的人两手握着碾杆用力向前推,里边的`人则是一边用力推一边用笤帚摊匀碾盘上的粮食,碾碎的粮食再一遍一遍地过筛过箩,直到不剩下粮食渣子。特别是到大小节气,那小小的碾盘很少停过。每逢我们放学或过星期天,我家门口就更加热闹。我们或在一旁耍笑,或被大人们叫去帮助他们推碾。男人推碾,女人箩面。后来,集体的牛分到各家各户后,再推碾时大多就用牛推了。先把牛和推杆系好,再把牛的双眼用布蒙住,然后只需一个人在牛后面用笤帚摊匀碾盘上的粮食就可以了。这样就省了一个劳力。一头壮牛来推磨是比较轻松的。那吱悠悠的石碾声,牛不时仰天的叫声,伴着庄户人推碾、箩面时的欢声笑语,汇成一曲曲清醇而涩楚的乡村歌谣。

??石碾在我们山里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驻足了多少岁月的印痕,给我们留下了多少童趣、快乐和满足。我们的童年绝大部分就是在圆圆的碾盘上度过的,它简直就是我们山里孩子们的乐园。上学之余,我们都会在碾盘旁玩各种有趣的游戏。碾盘的侧面栽有一棵桃树,一棵枣树,春天满树清香四溢的花儿在村子的上空弥漫;夏天,我们总是踩着老碾盘、碾砣爬到树上乘凉消暑;桃子、红枣成熟的季节,我们一个个像猴儿一样在树上乐滋滋地采摘着喷香脆甜的桃子、红枣解馋。刚懂事时认为推碾是个好玩的游戏,和大人抢着推,但到了十来岁,真正能帮父母推碾的时候,往往又怕被逼上碾道,枯燥乏味的去转一个永无休无止又让人精疲力尽的圈圈。

1977年,为家乡几代人辛劳过的石碾,几十年如一日为乡亲们出力的石碾,终于停下了忙碌的身影,无情地被省时省力的水磨所代替。乡亲们从村后的大河边修了一条两米宽的水渠,把水一直引到村西头,在一个一丈来高的石档上面,挖了个六间房子大小的土坑,专门蓄水。在档上的水坑边修了两尺来宽的闸门,不用时塞紧木闸,用时抽开厚厚的木闸门,那喷着白沫的水浪使石磨快速转动起来。在石档的下面盖了一大间草房,全村所有的劳力出动,把大队里的一盘石磨移到了里边。这盘石磨分三层。最下面是盛粮食的圆道道,有小多半尺宽,上面两层是两块圆圆的石轮,磨粮时上面的那块转动着,磨粹的粮食沿着四周落下,经过几轮筛、磨,直到磨得满意为止。乡亲们从此彻底地告别了人、牛推磨的岁月,用起了水打磨。哪家磨粮,只要头天晚上在磨眼里扣个粮瓢,其它的户家就不会再去争着磨了。

有了水磨,我们的乐趣就更多了,它解放了我们(家长们不再拉我们去帮他们推碾),我们有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在母亲磨粮的同时,有着男孩子一样性格的我总是在磨房旁边的水坑里逮鱼捉虾。记得有一次,我照例用两只小手在一个石头下逮鱼,不一会儿,就觉得手里的东西涩凉涩凉,当我好奇地拽出来,原来逮住的竞是一个尺把长的小青蛇。调皮、大胆的我把蛇装进小袋子里拿进磨房让妈妈看。妈妈惊得大户小叫,急忙看我是否被蛇咬过。幸好,这是一条无毒蛇,妈妈一番训斥,说蛇有灵气,千万不能伤害它,赶紧让我把蛇放进了水里我。

1984年,我们那个小山村终于通上了电。东队聪明的王大叔便买来了电磨。才开始,只有少数人家去用电磨,可是,半年以后,看到电磨这么方便、省劲,就是掏上几角钱,人们也不再用水磨了。笨重而费力的石磨,又被乡亲们逐渐冷落掉,它已赶不上人们的生活节拍了。冬去春来,岁月悠悠。石碾和石磨,在历经了沧桑岁月之后,已变得风烛残年,它在乡亲们生活水平渐渐提高的同时终于被歇息下来。几年过去,它们寂寞地安静静地躺着,固守着自己的岁月,受着日月的磨炼和风雨的洗礼。经历了风霜雨雪的侵蚀,它们变得衰老,失去了往日的生机,碾台周围生满了青苔,磨房里失去了昔日的繁忙和热闹,碾棚也在一天天破败下去,没有人记得去修葺一下,圆形的碾盘卧在地下,仓痍满目的碾砣蹲在碾盘上,没有了往日的平滑和光泽,灰乎乎的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它们静静地坐着,默默注视着生活越过越有滋味的人们,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它往日的辉煌和经历的沧桑,又仿佛在向人们表示它无限的祝福。

? 1980年,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儿时朝夕相处的石碾和石磨,先后到村里、乡里、县里求学。1987年学校毕业后在远离家乡100多里的县城工作,转眼就了。尽管每月领着上千元的工资,住着高楼,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石碾和石磨带给我的记忆却越来越深刻。尽管古老、凝重的它们早已停止了它的歌唱,但我对它们的感情却越来越浓。每次回家,我总是悄悄地走近它们,深情地望着它们,轻轻地抚摸着它们,好像见到了久别的故友。此时它们赐与我的只有沉重而苍老的无奈的叹息。而我内心有一种莫名的激动,岁岁年年月相似,年年岁岁花不同。妈妈在这儿磨粮的情景又历历在目。物虽在而人已去。过度地劳累,使年仅49岁的母亲在1987年的秋天就离我们而去,她的一生像它们一样,有的只是辛劳和沧桑,美好的生活无缘享受。

凄凉的石碾(磨)呦,你们其实就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的一部斑驳陆离的沧桑历史;你们终于成为一代人遥远的梦,被现代文明彻底挤出了历史舞台。你们像沉重有力的车轮,在我的记忆深处经久不息地转动着;你们像一部耐人寻味的童话,永远回响在我温情脉脉的心灵深处。

故乡的石碾(磨)哟,你们可知家乡的巨变啊!过去的山路变成了宽阔平坦的水泥大道,一直通到了家门口,家乡的几道翻水桥,有国家投资上千万,修建了两座高十几米,可以并排行驶两辆汽车,雄伟、壮观的大桥。县委、政府又开发了家乡的景点---天心洞、七星潭。一年四季,游人不断,特别是一到两个黄金周,游人更是川流不息,络绎不绝。景点的开发,游人的增多,活跃了乡亲们的思维,卖茶、卖山货、家庭宾馆,鼓起了乡亲们的钱袋子。以前那低矮、破旧的茅草房早已被规划整齐的新平房、楼房所代替;村里小伙子取的媳妇一个比一个漂亮,还有不少大城市里的姑娘,前不久,家乡又建起大型水电站,并且入网,统一调度……

故乡的石碾哟,故乡的石碾哟,想起你们,就想起了故乡,想起了那苦涩的沧桑岁月。你们虽然被乡亲们当作垒档石倒竖在档子里,永远退出了历史舞台。可你们记载着我们童年的欢声笑语,映现着你们曾经的辉煌,你们伴随着村里的野事趣闻、纯朴乡情、田间农事,伴随着世世代的乡亲们度过的困苦难捱、艰辛、沧桑岁月将永远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中。因为你们验证了在这方水土上生活的山里人走过的历史足迹,目睹了这里的盛衰与兴亡。

山楂情结抒情散文 篇6

晚饭后,老公去了儿子的房间看作业,两人在争论一道数学题,父子俩时而争的面红耳赤,时而朗声大笑,暖融融的小屋里,温馨充满了角角落落。

我起身去厨房煲一锅山楂罐头汤,先是用竹筷将山楂逐个去核,再加冰糖用微火熬煮,二十分钟以后端上了桌。我给每人盛上一小碗,自己则盛了一大碗,尝尝味道还真不错,很有小时候吃的那种山楂罐头的感觉。酸甜的味道迅速将我带回到童年记忆中去。

小时候,我们管这种山楂叫糖球,母亲到现在还这么称呼。现在细想一想,这种称呼实在欠妥,所谓糖球,应是粘了糖的那种,似这种没经过加工的原料,其实叫作山楂。记得小的时候,母亲从集市上买回来一网兜子,姐妹几个过了一把山楂瘾。聪明的姐姐还顺手藏起几个留作他日独享。姊妹几个这么飚着劲的猛吃,开始还感觉不出什么,到了晚上麻烦可就来了,胃里极不舒服,哩心,晚饭也没胃口吃,个个趴在床上淌涎水,要多难受有多难受。这事后来成了姊妹之间相互取笑的话柄。

参加工作以后,单位里有同事回家探亲,带回来一大袋,又让我过了一次山楂瘾。这次比之前更糟,一连几天胃都不舒服,从此对这东西只可轻尝,不敢纵食了。可是,每次一见到那种沾了糖的冰糖葫芦,晶莹剔透的外衣罩着娇艳欲滴的.玲珑心,玻璃球一样的抢眼,那种又酸又甜的味道立时涌上心头,滑过舌尖,欲望自心底里垂涎,总忍不住挪步上前,买它一根,压压口水。那儿时的山楂情结,就像是系在心窗的风铃,微风轻摇,便会叮当悦耳,快乐瞬间弥漫了心房。那种诱惑,让人无法洒脱的拒绝。而今,我的山楂浓汤也吊足了儿子的胃口,他大呼过瘾,要求再来一碗。我告诉他,这种东西吃多了会很难受,并向他讲述了以前的经过与感受。父子俩边喝汤边听的聚精会神,我的绘声绘色也给故事增添了趣意。临了,儿子突然打断了我:“妈妈,我也想吃一支冰糖葫芦!”看来,传统的美食是胃无法拒绝的诱惑,祖先的智慧真的是宽广怡人,就连正喝着山楂浓汤的人也还仍然惦记着冰糖葫芦。我答应儿子,明天一定给他买一支回来,但今天不能再多喝了,儿子很听话的答应了我。

米瑞蓉:简单女人的院落情结 篇7

有的女人喜欢别人用漂亮的词句描述自己,有的女人则坚决拒绝被贴上种种模棱两可的标签——那些俗不可耐、虚伪的形容词,她们更愿意自己发声来说出内心,“被”这个字很难出现在她们的生活中。有人觉得她们强悍,那只是浅薄的认知,这些优秀的女性拥有足够柔韧和美好的内在。

在成都这个以女性闻名的城市,女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骄纵,一切美好和丑陋的品质纷纷在她们身上交织,演变成诱人的魔力。

在这个城市,米瑞蓉作为一个女企业家已经被人说得太多太多,忘掉年龄,她如同一名风华正茂的女郎,简单的笑意躲藏在眼镜后,竟多了一丝不简单,而坐在她对面,她只是一位温和的长辈,愿意与你分享她丰富的人生。

人生需要落差

米瑞蓉的父亲是建国后成都第一位副市长,母亲是华西大学校长,这个一头卷发的小女孩从小就过着公主般的生活。家庭对于米瑞蓉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年轻时对此并无强烈的感受,直到创业才明白家庭给她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带来了多大的影响。从小就在一个忧国忧民的圈子中长大,大人们所闻所讲的都是国家大事,耳濡目染的米瑞蓉思考问题的方式显得不那么市井,也让她在遭遇挫折时学会坚强。

文革爆发,米瑞蓉的生活发生了巨大转折,从小公主到黑五类的转变对于一个11岁的孩子来说是残酷的事,“但创伤让我更坚强,后来我下乡、做工人,尝尽生活百态,感悟到人生是需要落差的,当站在不同的高度看世界,思考问题的方式自然会不一样,心境也不一样。有比较,内心才会更坚定。”

当时的青春极其迷惘,甚至危险,16岁的米瑞蓉面前只有两条路:不下乡做待业青年,在街头闲逛并被人鄙视;下乡不一定会有远大前景,也许一辈子都回不了城,但毕竟是一条路,“那是一个身不由己的时代,尤其女性,根本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我们完全被一只无形的手在往前推。”米瑞蓉说。她不顾母亲的反对,选择了下乡,这算是跟命运赌赢了第一把。

“我把‘我’放在一边,花更多的时间为他人做事”

作为一名地产公司老板,米瑞蓉自认是一个建设者,认同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在她看来生活的美好就是在身边常常发生的事,和那些不经意间践行的行为,它们能给人带来对生活的感悟和诠释。

“比如我做房产,我会希望我的房子能体现出居住的美,我做宽云窄雨会所,就想体现真正的老成都院落生活。我在大院里长大,雨对我来说有特别的意义,小时候,下雨就可以不用去上学,下乡的时候下雨了就可以不用上工,雨声让我彻底放松。院落情结才是成都的情结。”

去掉在商界的叱咤形象,米瑞蓉平静的样子令人心中莫名温暖。从小父亲无论工作到多晚,在多远的地方,都会回家吃饭,一件无比简单的事却被家人风雨无阻地做了一生。于是“回家吃饭”成为了米瑞蓉对回归的理解,也是她疲惫时给自己找到的一处静谧。“内心”其实不是奢侈的名词,简单的生活原本就有着安放所有浮躁的力量。

米瑞蓉喜欢站在宽云窄雨会所的门口,看高门大院,青砖黑瓦,每一个细节都显得完美,这是一个有故事的院子,墙上的每一块砖都有来历,“郊区拆城墙的时候,我看中了那些古老的砖头,便把它们都买了下来。”院子里本有一株200年的大树,第一场春风吹起,院子里和房顶上便会落满黄色的果实,美不胜收,“这就是成都生活最美的一面。”米瑞蓉对早年生活的记忆始终有着剪不断的牵绊。

别人学佛、静修,寻找各种方式寄放灵魂,也有朋友想让米瑞蓉一起,但她都婉言谢绝了,并不是不诚心,只是她认为她的时间和精力应该用来做更多的事。“我把‘我’放在一边,花更多的时间为他人做事,这是我喜欢并愿意做的,哪怕不工作,仅仅是看书、电影、电视剧都好,大脑没闲着,自己就能够从践行中学到东西。”诚然,米瑞蓉并不需要向外寻找寄托心灵的力量,她的内心已足够丰满。

和事业在一起

“如果不做到真正的强大和独立,女性仍是容易被轻视的群体。可能是我做房地产的原因,对建筑领域的女性比较关注,林徽因是我国建筑史上非常了不起的女性,她体现了这个行业女性的地位和价值,而且她和我母亲的成长背景比较相似,更给了我欣赏她的理由。”在米瑞蓉的生命中,除了建筑界才女林徽因,另一位对她影响至深的女性则是她的母亲。

“关于女性独立,母亲就是我最好的榜样,我从她那里学到不做任何人的依附品。”对此米瑞蓉表达出不容置疑的立场:“女人一定要工作。”做家庭主妇被她认为是一种倒退,甚至是女性的悲哀,她绝对不会将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交付别人手中。“从前女性没有选择职业的权利,也不能出来工作,但是在机会均等的今天,仍有许多年轻女孩想做全职家庭主妇,这是我不能理解的。”哪怕不成功,也该有一份自己的工作,这是人格中应有的立场。

米瑞蓉的母亲于民国时代出生在一个大家族,性格开放的她曾因一个女孩子骑车上学而引起轰动。在成为华西大学校长后,更是全身心扑在工作上。“记忆里母亲常常缺席于我们的生活,后来在国外碰到母亲的学生,感叹对母亲的尊敬和崇拜,我才明白,她和事业一起,赢得了无数人的敬重,包括家族里的所有女性。”

一百种爱情想象

米瑞蓉还在博客上连载爱情小说,“婚姻的态度是一定要专一。”问及为何要在小说中让爱情历尽磨难,她笑说写小说本是出于兴趣,想做一直以来没做过的事,而且文字可以塑造出所有想象的东西,“因为能把生活中完成的和未完成的理想全部放进去,所以我能在小说中完成一百种爱情想象。”

不过米瑞蓉对生活的态度是清醒和冷静的,“做女人要简单,做事业则要复杂,在这两种角色中进行转换是一门必修课。”生活中她简单女人的一面并不复杂,米瑞蓉喜欢高尔夫,其实一开始她对这项运动并没有兴趣,一本名叫《追逐日光》的书改变了她,“不过我打得很少很少,我还是很愿意当我先生的啦啦队,给他助威加油。”米瑞蓉愉快地说。

她玩微博,并在其中提到织毛线的爱好,这是她从小以来的兴趣,米瑞蓉说自己性子非常急,精力旺盛,总会想去喜欢控制别人,而织毛衣则是一件能让人静下来的事,可以改掉自己急躁的毛病。在刚开始工作时,拿着第一个月11块5的工资,米瑞蓉就去买了毛线给一直照顾自己的阿姨织了一件毛衣,结果爸爸妈妈还特别吃醋。“我女儿小时候穿的毛衣都是我织的,可她批评我说从小穿我打的毛衣让她在同学面前很没有面子。”说起女儿的小脾气米瑞蓉脸上依然挂着幸福的笑。

公益与时尚

“做公益不能用金钱来衡量,重要的是一份心,有一毛钱做一毛钱的事。”米瑞蓉每年都会走进十多所大学做“职路花语”讲座,藉由一堂专门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演说,希望能帮助即将就业的女大学生判断自身的价值,并分析社会环境和就业前景,今年预计要做14场。“这个活动对年轻女孩子来说很有意义,越来越多的男生也跑来蹭课听了。”

梧桐情结散文 篇8

每一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故乡,或遥远,或近在咫尺,永远在我们心中。春去秋来,时光匆匆,无论漂泊多远,或一事无成,念起故乡,心中温暖许多。

在故乡,到处可见到梧桐树。

梧桐树,伴随着我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在脑海中静静的生长,围绕着梧桐树的是湖畔荡漾的水波,不知不觉几代人的年华,恰如消逝的湖水,在浩瀚的岁月长河中缓缓流淌……

那时候,我们住在一个小镇上,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山,叫方山,山脚下一条公路,路的两旁,生长着清一色的高大挺拔的梧桐树。

上学去学校,本可以选择另一条更近的路的,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总喜欢走这条林荫大道。也许在我们十分幼小的心灵里,也是有情调的。夏天绿茵蔽日,知了长鸣;秋天,枝头、路的两旁,又都是金黄色的一片,尤其是秋冬季节,树叶稀疏,秋味浓了,更是好看。

他一年四季那么美丽,令人神往,令人陶醉。

春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来了。下过一场绵绵春雨,梧桐树尽情地吮吸着春姑娘带给它的无限甘露。她在明媚的阳光下长出新的生命,那一片一片嫩绿的叶子,争先恐后地向人们展示它们的活力,显得生机勃勃。

炎热的夏叔叔也随之来到人间。一些花木禁不住似火球的太阳那炎热的烘烤,渐渐死去。但是你瞧!梧桐树还是一幅若无其事的样子,悠闲地摆弄它那绿绿的叶子。它的叶子长得郁郁葱葱,重重叠叠,不留一点缝隙。它那一片绿叶就是一把雨伞,团结起来遮天蔽日,让人感到十分凉爽。我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在梧桐树底下做游戏,还可以在树底下歇凉,做作业,有微风拂过,真舒服,此时此刻,梧桐撑开它那把“大伞”,向草木、人群、大地甚至世界上一切具有生命力的生物展示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秋姐姐的脚步向我们悄悄地走来,她匆匆忙忙地给梧桐树换上了金装。秋风扫过,树叶纷纷落下,有的像蝴蝶在翩翩起舞,有的像黄莺展翅飞翔,还有的像舞蹈演员那样轻盈地旋转。秋风过后,地上满是落叶,像铺上了厚厚的地毯,踩上去软绵绵的,轻飘飘的,让人感觉如仙境一般。

呜呜呜,冬爷爷架着北风跳了个舞,兴奋地来了,他来到梧桐树面前,送给了他一床冬被,梧桐树高兴地接受了这份意外的礼物,沉沉地睡着了。

每年的十一月吧,叶底枝头还挂出一串串小艇状的分果,常有三豆,略小,起着皱。我们把果实采回家,母亲用锅铲在锅里一炒,撒上一点椒盐,熟了,还没等凉透,急着放在嘴里,一嚼,嘎嘣作响,顿时口齿留香,真是解馋!

十一岁那年,由于父亲工作的调动,我们居家离开了那个小镇,而后再也没有见过梧桐树了。随处可见的是另一种法国梧桐。

由于梧桐树是落叶乔木,原本“一株青玉立,千叶绿云委”,但一到秋天便黄叶飘零,枝头萧条,自然易起秋风萧瑟之感。又由于它色彩绚丽丰富,便有“一叶知秋”之说了。

中国文人对于梧桐的偏爱,恐怕还在于它的广植与庭院屋后,属于比较体己贴心,又对时令十分敏感的物类。因此它那亲切又熟悉的身影,美的凤仪,以及秋雨滴疏桐的听觉享受,总会被多情善感的骚客文人瞬时捕捉感知,并借以抒发幽怀,如“梧桐挂凉月,清润含裳衣”、“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等等。

最能借梧桐物候以勾画出一个被幽禁之人的孤独和寂寞的,当数李后主成为亡国之君后的一首《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真可谓“以我观物,一切借着我之色”也。

我想,咏叹过“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易安居士李清照,在她南迁流亡后,漫长的颠沛流离且孤独的生涯中,终也该有咏叹梧桐的佳句的,果然“寒日潇潇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秋已尽,日忧长,种宜怀远更凄凉……”“草际鸣蛰,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这就对了,请看“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国破家亡,霪雨滴疏桐,岂不是把女词人的心,生生地撕裂了?

如今,城市的街头巷尾,广植着高大魁梧、体态舒展、叶阔如掌的“法国梧桐”。它们庇荫的效果更佳,形象也洋气,还能大量吸纳城市废气。也被普遍引进种植。

庭院呢?放眼皆是高楼大厦,寻常百姓家大都略去了中国式的结构。因而,曾经的文人骚客们那铭心刻骨的庭院情结、梧桐情结也在事物的不断更新变化中,不知不觉地,已从历史的舞台上淡出了。

只是不知道小时候,方山脚下的那两行高大茂密的梧桐树,今还安在否?

看惯了清一色的校服衬衫,偶尔有几个人穿了几件鲜艳的衣服,那缤纷的色彩便跃入眼去;习惯了平庸的闷热,一声闷雷,却惊起了平地的诗情。

太阳暂时消失在褶皱般的云朵之后,雨水从天上缓缓地洒落,挂在树枝上,然后再泻下来。面前的几棵梧桐树,打开了一格梦的记忆。

现在梧桐树不怎么多了,但在以前,各种小巷墙门之间常常有他们的身影闪现。弄堂间的梧桐,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不若柳的婀娜,不如松的挺拔,不似杉的高贵。大概只是一种简单而随意的美,让我记忆犹新,犹如印象派的油画中最远端的一角。秋日时分,叶片落下,平静地在我心海荡漾着。这些,无私豪感伤可言。因为我已和梧桐叶约好明年再次相会。这种我和叶子之间的告别,便是我与老屋之间周围的梧桐树的默契。

那个时候,我可以在夏天搬一把木凳子出来,在梧桐树旁像外婆一样拿一把蒲叶扇调皮地乘凉,赤着小脚丫子,也无所谓。梧桐树旁,一边是老人们在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一边是我望着星汉灿烂时的不知所云或傻傻发呆。多年之后,我不知道是否还有一棵梧桐树可以让我倚在树干上多来一些天真的“胡思乱想”。

现在外面在下雨,嘀嗒嘀嗒,滴在了很干很干的地上。我又想起下雨时,透过梧桐看去,整个世间像是在一线之间,梧桐树仿佛就是全世界了。一眯眼的长度,已然是天与地的`距离。水珠挂在树干上,透过了叶片,又滚落下来,在不经意间折射出童年的美轮美奂的色彩,惊艳了大地。一种梦幻一样令人如痴如醉的诗意在梧桐树之间随性地扩散开来,幻化作华丽的交响乐在这又破又旧的老胡同的砖和瓦之间进行着、进行着……我这个孩子便静静入睡,在这个小小的,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入梦来。风,呼呼呼……有时静,有时闹;雨,滴滴答答……有时急,有时缓。梧桐到底有多老,但是我爱他们……

现在,我们,越来越忙乎了,关于梧桐树的记忆,好像不怎么清晰了,似是日渐模糊的影覆盖于一层孤霜之上。但我当然记得在树干写“王”字的情景,我也依然舍不得观察蚂蚁从树干旁溜过的记忆。我自然不能忘了我靠在梧桐之上做的梦,显然那不光光是个梦……

我不知道现在突兀地想起这些东西是怀念过去的时光,还是厌倦了现在的生活方式,就当是一个梦,一个把梧桐叶放入井中的梦,一个未来对过去时代召唤的梦。过去的时代已经消逝了,尽管我们从那个时代走来。但那个时代被现在所忘却的伟大精神,必将伴着这个梦在未来成为高贵的气质。梦中,有我的精神家园;梦里,是我的灵魂归属。

有一年连续下了一天一夜的暴雨,路边很多电线杆粗的槐树、杨树连根拔起,横七竖八地躺在马路边上,只有梧桐树断了一根手臂,依然坚挺地屹立院墙角。梧桐树的根扎得多牢呀,梧桐对家乡的眷恋多深呀。

后来,这些梧桐树连同老屋全部变成了广告上说的达到国际水准的HOTEL(酒店)或是SHOPPINGCENTRE(购物中心)之类气派却有着一丝落寞的高楼大厦了。没有了他们,我怎么入梦?现在,外面仍在下雨,那声音纵身入耳。我呢,只能用我这没有魔法的双手在白纸间寻着些许宽慰。

梧桐入梦来。梦,还是那个梦,可做梦的人再也不是从前的我了。

如今,那高大的梧桐树随着小区的建设早已不复存在,可每逢落叶纷飞的时候,还是在怀念着梧桐树。毕竟,梧桐树见证着我家生活的变化,更有着我少年时的欢乐。本就喜欢秋天的我,更加怀念在纷飞的梧桐叶下起舞的情形,那种快乐,不可替代。

怀念过去,更怀念梧桐树。

梧桐树的每一粒绿芽都孕育着一个故事,每一片叶子都收藏着一缕阳光,每一枚果实都点缀着我们成长的影子。

儿时的梧桐树啊!你可否依然还在,还有我那儿时的伙伴和乡亲们,你们可否还好?我深深的想念着你们,你们可否也如同我思念你们一样思念着我呢?

啊,我记忆中的梧桐树,我心灵深处的梧桐树,你将永远激励着我走过生活的暴风雨,迎来绚烂的彩虹。

端午情结散文 篇9

粽缘

粽子,形体玲珑,味道甜蜜,作为端午食品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作为传统食品更是深受大江南北的喜爱。

每逢端午时节,总想亲手包些粽子,一来可以调节一下平日的生活状态,增添生活情趣,最主要的是自家包的粽子新鲜、绿色,吃着放心,就算是分享给亲朋好友也会收获一种愉悦的心情,并且每每都有惊讶——鄙人还有如此手艺!

说起包粽子的手艺还是儿时跟着母亲学的。记得小时候每年端午节前夕,心灵手巧的母亲便会包些粽子,送给亲戚邻家一些;再手缝一些五颜六色的香包,挂在我们的衣服上僻邪驱蚊,然后在田间采一束艾草插在门窗上。那样很传统的端午节一直是童年印象最深刻的记忆。

那时候,白日里要忙农活,只有晚上才有时间包粽子。灯光下,母亲一双厚实却灵巧的手铺开几片翠绿的芦叶,一把米,两颗红枣轻巧地翻转几下,一个个棱角分明的粽子裹着五彩细线跃然呈现。这样一个看似简单而有趣的过程吸引着我,不由得也想伸手小试一把,央求母亲教我,于是母亲放慢动作,我仔细看着,从不成形到有棱有角,我包的粽子受到母亲的认可和表扬。从那时起,母亲传递给我的不止是一颗粽子的形成,更是后来直到现在享用不尽地美化生活和经营生活的方式。

今年临近端午,那天和孩子们去超市购物,看到琳琅满目的粽子,不由得心又痒痒的想包粽子,这个想法说给富含生活情趣的女儿,娘两一拍即合,并且提议这次不买粽叶,而是到家附近的渭河边去采撷新鲜的芦叶,来一次真正的自制绿色食品,女儿欢天喜地的应允。

采芦叶

由于近期一直高温,待到晚饭后天气稍凉才和女儿出门,傍晚的河边公园,纳凉散步的人很多,却很少有人走到河滩,因为那里蚊虫聚集地,而我们为了需求,不得不走进蚊虫的营地,顺着小径走向芦苇丛,小径的两旁是勤快的人家开垦的菜园,种植着常见的蔬菜瓜果,这个季节正是刚挂果的时候,翠绿的小青瓜浑身长满刺,瓜头挑着一朵小花,脆嫩黄亮,引得几只蜂儿嘤嘤嗡嗡;一串串西红柿已泛白渐红,像姑娘的粉颊羞藏叶间;早种的玉米此时也开始倾吐花穗,黄絮红缨随风摆动,好惬意的田园风光啊!

走近河边,清风迎面,夕阳坠落到河里,水面上如洒满金币,泛着金色的涟漪,归巢的倦鸟划破余晖。。。。。。 眼前的这一切已无须用华丽的词语去修饰它,而它以裸露的淳朴足以使一颗浮躁的心在夏日的热浪中缓缓平静下来。

临近芦苇丛却听不到鸟叫,也许是气温太高生灵困倦,连鸟儿也懒得啼鸣了。在这如诗的田园中少了清脆的鸟鸣也就失去了些许情趣。风吹过芦苇荡,绿浪起伏唰唰声响,这声音和这小径还有这淹没人际的芦丛忽然勾起一段趣忆,于是边走边说给女儿听。上中学时学校比较远,要途径几个村子和大片的庄稼地,尤其在秋天玉米长的一人高时,即使是中午太阳正好三五结伴,走在田间小路上时,总觉得身后有什么东西跟着,若遇到风吹,玉米叶唰唰响,只要谁使坏喊一声:狼来了!吓得一个个撒腿就跑。

我从小胆小,就现在这年龄,这情景还有女儿作伴,天近黑时听着风吹叶响依然有些心悸,所以告诉女儿不要走的太深远,就在芦苇丛周边采撷叶子了,女儿却说没什么害怕的,诡秘的眼神一撇示意我说这是个约会的好地方,(她当然是不会害怕的因为她一直生活在阳光明媚灯火通明的环境里,不曾走过夜路更不曾独自过荒地)原是她看到那边的芦丛有两个男子在商讨什么。我笑着说是和蚊虫约会的好地方吧!的确,这儿蚊虫成团毫不夸张的说,是一抓一大把,但为了香甜的粽子,我们也只有为蚊虫们提供新鲜的血液了。

说笑忙活间不觉天色已渐黑,看提袋里的芦叶已经采的不少了,再看女儿的胳膊腿也被蚊子叮了很多包,心疼的`!于是赶紧回转,提着辛苦采来的芦叶,顺着小径返回。就在我们回转的路上,迎面还碰见一家三口也来采摘芦叶,女人见我们提着芦叶就抱怨来的太迟了,夜不观色了,又怎能采到满意的芦叶了!我原以为只是我发神经采叶包粽子了,看来喜欢点缀生活的人大有人在了!突然想想生活就像包粽子,用勤劳的双手和一颗玲珑心折叠起智慧,就会包裹住生活中原汁原味的甜蜜!

包粽子

新鲜的芦叶很脆易破裂,所以要先用清水一片一片洗干净,再沸水煮约半小时,这样不但可以使芦叶柔韧还可以起到杀菌的效果。煮熟的叶子散发着一股清香味道,是很沁心的香,而后备好糯米和各种馅,就可以开始动手包粽子了。

铺叠几片芦叶,折成一个小三角形,塞入米和馅,翻转一圈扎上鲜艳的彩线线,一个精致的香粽在娴熟的手中欣然生成,碧翠玲珑,三两个串在一起,像长长的甜蜜的日子。我和我的女儿演绎着我的妈妈和我的故事,不管是旧时还是现在,我想这包好的粽子里都包藏着妈妈的爱,和女儿美好的愿望。

女儿像当年的我一样,新鲜的试图亲手操作,聪慧好学的她,用生拙的手法折叠层层芦叶把零散的米馅竟也包的严实不露,外观虽不是棱角很分明,但起码有粽子形状,她喜滋滋地说,原来包粽子没想象的那么难吗!我笑着说包得可以,只不过粽子被五花大绑了!心中却暗喜:女儿的确聪慧的,打小看什么会什么,比她老妈还能干了!呵呵,这也许是遗传基因吧!

整个上午在芦叶的清香中,在悠悠舒缓的音乐中伴着窗外鸟儿的歌唱,娘俩忙得不亦乐乎,数十个粽子堆积起我们的劳作。随后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内,大火烧开小火焖煮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出锅了,炖煮期间房间里早已弥漫了浓浓的香气,勾引的肚里馋虫咕咕。女儿急于展示我们的劳动成果,看时间差不多了迫不及待的关火揭锅,掀起锅盖的瞬间像是打开一个浓郁的香包,香气四溢,阵阵扑鼻,稍待热气散开,喜看一个个粽子如龙潭碧珠,汤清粽绿,饱满诱人。嗯,我们做的相当成功!

解开线结剥开芦叶,米馅晶润剔透粘连不散,闻一闻“香“,咬一口”甜"。

女儿挑出她酷爱的口味直喊着好吃,比买的真的好吃!还要带给她的老师尝尝。我笑语:怎么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吧,与人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更是一种幸福的喜悦吧!记得,生活的美好和成就都是在自己的手中创造的。

上一篇:常丰精神文明建设材料下一篇:放飞梦想的句子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