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案例分析范文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教育心理案例分析范文

教育心理案例分析范文 篇1

17、[案例]《请善待学生的评价》

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

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18、[案例]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

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19.[案例]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参考答案]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20、[案例]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

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21.[案例]“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

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

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

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

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教育心理案例分析范文 篇2

广的是培养学生成才, 心理教育是让学生成长为一个习正常健康的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 要把学校教

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起来, 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教育的 (南目的。现代网络、媒体、社会现实对学生的诸多诱宫惑, 削弱了学校教育的力度, 加大了我们教育的难市度。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跟不上现代学生们意识形大态发展。

屯处理问题学生的问题, 首先要找到问题的根乡源, 即心理症结。心理教育的技巧:信任, 宽容, 接大纳, 聆听, 惩罚。任何学生的成长都是从不成熟到成屯熟的变化过程。我们允许学生有错误的尝试, 对学学生的行为应该无条件地宽容和接纳, 包括学生的不

足和出格行为。

, 河一个朋友的儿子上高二以前学习成绩一直不北错, 上高二后, 与同宿舍几名品行不好的学生交了

朋友。半学期内, 染上了逃课、喝酒、抽烟等陋习, 最

宫后通宵上网被学校留校查看, 并且产生了辍学的念

午, 侄儿出现了焦躁情绪, 来挨训的, 你老不训, 他心理没底儿呀。来来回回地在屋里走动, 边看我的表情。我只是看电视, 跟家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就不提要说的事, 这就是惩罚, 当他知道有危险而不知何种危险何时发生, 这是一种煎熬, 像等待押赴刑场的囚犯, 其实这种煎熬带来的是思考。

一直到晚上十点多, 我把他叫到书房坐下来, 没有训斥, 开始给他分析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首先肯定他的头脑聪明, 从上学一直都有不错的成绩, 近来的成绩下滑只是遇到了一点困难。让他找出成绩下降的原因。他最困惑的是朋友跟学习之间的关系, 朋友让出去玩, 出于义气不好意思不去, 也觉得跟他们玩很新奇, 玩了这么长时间, 也觉得没意思了, 想好好学可就是没信心。我把他的毛病归结为好奇心导致他走了歪路, 这是青春期的常见现象, 每个人都会遇到, 只要下决心改正就会赶上以前的学习水平。教他如何处理跟那些同学的关系, 我又帮他制订了学习计划, 教给他一些好的学习方法。他也吐露了他的一些想法, 一直谈到十一点多。他对我的分析十分认可, 并承诺好好学习, 找回从前的自己。最后我说我会每个月跟他的班主任联系以观其学习效果, 让他感到我时刻在监督他。

至此, 一个心理治疗结束了。经过半年的验证, 效果很好, 他学习成绩赶上来了。当然, 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也是我多年来辛勤工作的结晶, 好多心理教育需要反复进行。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 不断积累, 把我的成功经验记录下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案例分析 篇3

关键词:教育手段管理特殊学生

案例背景:

徐小花(化名),女,梅州人,机电工程学院2010级汽车电子专业学生。由于其入校成绩较差,性格偏内向,并且是班上唯一的女生,故入学之初未担任任何职务也未参加学生会及学生社团。在大一第一学期的时候,徐小花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其性格都相对内向,时常会一个人发呆,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缺点在逐渐恶化。例如在入学初因心情不好而旷课待在宿舍一整天,手机关机,甚至有过自杀的想法。

由于新进大学,她还不明了高中和大学的区别,未从高中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不能尽快地融入大学的生活。不能客观地了解自我,不了解自己的专业,也不了解自己将来的职业,没有长远的目标,更没有具体的可行的学习计划。该同学开始旷课,也不愿意与人交流,寝室的关系也不好,整天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她坏话。班上同学感觉到她的变化及时跟笔者汇报,作为辅导员的笔者先是让班委了解该同学的大致情况,然后再找到该同学与其进行沟通,了解到,该生觉得自己入学分数比别人低并对专业学习感觉吃力,产生较强的挫败感;其次该生从小经常被人嘲笑,所以每当看到宿舍的舍友在笑的时候就会有种嘲笑自己的感觉,并且坦言自己也有过自杀的想法。

案例过程:

思想上,笔者在星期六找该同学进行谈心。徐小花也会告诉笔者因为学习上的失意,以及自己对大学生活和学习都感觉不到一点兴趣,并且自己对现在所读的专业也不感兴趣。清楚地了解她的心理后,就和她进行谈心,告诉她在学习上存在一些小的失意是很正常的,关键是自己不能够轻言放弃,尤其是放弃自己,因为大学是学生向社会过渡的一个场所,而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会接受生活以及学习中出现的失意,而不是遇到困难就放弃。

然后,笔者就经常到该同学的寝室和她谈心,有的时候还将该同学叫到辅导员办公室,通过真诚、耐心的进行沟通交流,让她摆正心态,真正融入到大学的生活和学习上。

在学习上,笔者会专门安排其他班的同学在学习上帮助她,无论是课堂笔记还是课后的作业都会对其进行全面的帮助,并给她耐心的讲解学习上的疑惑。还会请相关的专业教师对其进行辅导帮助,比如在课堂上多提问她一些问题,对其作业也能够给予特别的指导等,通过这些方式也会给其他同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能够加强全班的学风建设,能够促进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生活上,让同学们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来关心该同学。比如每天都会从班里的班委那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等,或者走进班级亲自询问她的情况。除了班委,还会主动发动一批热心的同学来帮助她,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这样在近两个月的耐心帮助与开导下,该同学重新找回了自信,对学习也充满了自信,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起色。

案例思考:

这一案例让笔者深深明白,要想做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就需要进一步接触学生,让自己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以及学生的需求。也只有真正用心去了解学生。体贴学生并感化学生,才能使学生从心理真正接纳自己,也才能将高等院校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做好。也只有耐心的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同和信任。

上述的案例,也让笔者体会到,在当今社会主义新形势下、新时期要想做好高校的教育工作,强化高等高专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高职高专的院校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及优越感比本科院校的学生差,在碰到问题时处理问题的能力也比较薄弱。

在建设和谐校园的今天,要想做好高等院校学生的教育及辅导工作,就需要我们探索出新的高校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也只有使用新的方法,才能完善大学生的心理测评、性格测试,才能准确地把握并尊重他们的个性,并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开展教育。

学校也可以建立健全各种学生会、社团以及兴趣小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自己的锻炼平台,并举办一些体育活动、文艺活动以及知识技能竞赛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到这种集体的活动中去。并根据学生不同的理想、兴趣和性格来指导他们的就业规划等。对于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工作环境、对象等都需要我们因材施教,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以学生为教育之本。

参考文献:

[1]屈正良,朱翠英,夏金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模式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

[2]肖汉仕.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5(02).

[3]易晓敏,李燕.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系统思考[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4).

[4]林琳,刘伟佳.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学校卫生,2008(07).

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 篇4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需要全面的判定。美国学者康布斯认为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人应有四种特质:第一,积极的自我观念;第二,恰当地认识他人;第三,面对和接受现实;第四,主观经验丰富。具备这些条件的人,我们可以称其为心理健康的人。

与心理健康相对应的概念是心理不健康,亦称为心理异常。心理异常是对许多不同类的心理、情绪和行为失常的统称。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虽然可以无忧无虑,但是也会出现挫折和失意。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是很平常的,从小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问题来看,表现为:

1.不适应新环境。幼儿园与小学的转换,使小学生面临艰难的心理适应。新入学的小学生容易把父母的依恋转移到教师身上,面临陌生的环境,心理不适应,显得敏感脆弱。

2.厌学症。家庭学校教育以及学生自身因素将会造成厌学症。从家庭教育来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适当,要么漠不关心,要么期望过高。从学校因素看,教师教法单一失当,学校生活单调,应试教育压力过大。从自身因素看,缺乏学习能力,缺乏自信心与毅力等。

3.学习疲劳。学习疲劳产生的生理原因是由脑神经兴奋和抑制失衡所引起的。其社会原因是应试教育所引起的学生负担过重和竞争加剧;个人原因是不良学习习惯与用脑习惯产生学习疲劳。

4.考试焦虑。造成考试心理异常的原因有:(1)期望过高,心理压力大;(2)学习习惯不良;(3)个人性格因素。

教育心理案例分析范文 篇5

【摘要】团体心理咨询在学生心理教育中的主要目标在于提供心理帮助与心理指导,促使学生在团体活动中实践生活,相互受益,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信心和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目前学校心理教育的理想形式。

【关键词】学生;心理教育;团体心理咨询;作用

在校学生除了学习之外,没有机会接触社会,因此会缺乏与人沟通交际能力,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必须实施心理教育。

自20世纪60年代团体心理教育问世以来,教育方法的变化和新的理论不断涌现,使其对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效果有明显提高。团体心理咨询的形式和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只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能保证研发的教育方案有效。团体心理咨询是在团体的情境下,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心理咨询的技术,通过各种手段,消除症状,增加适应环境的能力。

一、团体心理咨询的概念及特点

团体咨询既是团体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形式。所谓团体,即超过两个人的人群,都可称为团体。从我们一出生,都生活在团体中,家庭、学校、企业等都是团体。要想实施有效的心理教育,首要任务就是深入理解团体心理咨询的特点,从其具备的特点出发,进而才能制定有效的方案,有针对性的对每个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关键,能够更好的发挥其优势。

1、团体成员可以互相受益

在团体咨询过程中,通过新组成团体的成员一次或多次活动,把彼此的距离拉近,消除隔膜。当个体遇到困难时,作为一个整体,肯定会有成员进行主动帮助,这样会逐渐被对方接受。相互交流,共同体验相同环境的心理活动,并从更多元的角度认识自身的问题,能够独立思考,主动对自己的行为做出判断,分析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增加感情交流的同时,使团体中的每位成员都共同受益。

2、为成员提供考验实际行为和尝试新行为的机会

团体心理咨询是在模拟一种社会环境。社会生存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不是个人能够想到的,那么通过何种方式来体现现实生活的残酷是关键。所有成员在相同的环境下生存,发生的事件会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受到震撼,构建自己的思维模式,而产生团体动力。动力也就是创造力,每个人都有潜能去创造生活,只是缺少激发潜能的导火索,然而团体心理就是导火索,进而帮助成员选择目标,认清他们想要做出的改变。激发活力,让心理活动逐渐变为实际行动,按照正确方向实现目标。

3、咨询过程经济有效且可利用的资源丰富

个别咨询时间至少50分钟,且整个咨询过程就是来访者与咨询员的活动,单独的个体无法呈现大众现象,在处理问题上会凭借主观印象处理。然而团体心理咨询不但节省时间,还能提供真实的生存

环境,与现实结合是关键,任何问题的研究不能脱离现实。所以说,这个过程即经济又节省资源浪费。

二、团体心理咨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大多数学生的自信心是比较缺乏的,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团体心理咨询能够改善这种局面,如果每个学生认真接受团体心理教育,完全可以增加个人的自信心。

1、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缺乏自信的原因,是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不能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例如,某些学生会误认为作为一名学生必须学习好,如果学习不好,就失去了价值,所以当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好时,逐渐把自己位置放低,以为在所有同学及老师面前低人一等。人的价值不能通过一个社会角色定位,因为学生的选择很多不是自己的选择,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角色中,同时,自己的很多事情也会被社会控制,这就是生活中的无奈。通过团体咨询心理治疗,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在心理上,给自己提供一个正确位置,不能对自己要求过高,当然也不能太低。有了正确认识之后,不会觉得低人一等,自信心也随之提高。

2、培养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的必要条件,如果与周围的人无法进行沟通,那么在各个行业上也将无法生存。交际能力不应该到社会上才开始培养,从小就应当培养,然而我国大多数学生在学校都缺

乏这方面的专业训练,几乎每天的时间都用来学习。通过有效的团体心理咨询,能够使团体成员在社交方面已有很大提高,主动、积极与人交往,和大家分享内心世界。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之后,不再自我封闭,可以敞开心胸迎接世界美好的事物,不再陷于自设的自卑陷阱之中,逐渐变得自信、积极起来。通过改善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

3、树立正确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理念非常重要,通过团体心理咨询能够使学生树立价值观。在教育过程中,要全面思考问题,不能忽视细节问题,而且要与实际情况结合。一个人的价值观念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思想决定,如果心理活动正常,就会形成正常人的价值观,如果不正常,则反之。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之后,在日常生活中,会约束自己的行为,进而更好的与人沟通。当人际交往丰厚时,朋友多时,自信心也就随之而来。

三、团体心理咨询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团体心理咨询能够从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将其优势发挥淋漓尽致。

1、认知调节

认知评估在增加压力感和缓解压力中有着重要作用,心理咨询可以改善学生的认知调节。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压力,无论是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然而成功与不成功的概念取决于内心 的定位。著名作家慕容雪村说过:“一个人的幸福不是得到多少,而是你想得到多少。”由于在校学生没有机会接触社会,对各种现象的认知,只是凭空想象。团体心理咨询能够引导成员认识消极态度的影响,排除认知障碍,进而使学生构建正确思维,有正确的认知。

2、情绪改善

冲动是魔鬼,很多选择和情绪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个人知识有限,对待事物的分析,无法掌握正确观点。人之所以称之为高级动物,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能够通过思想斗争,控制自己不正确的行为。团体心理咨询正是通过心理调节,心理训练,进而学生本身学会调节情绪。在实际训练中,比如放松训练,能够应付紧张、焦虑、不安、气愤的情绪,培养学生冷静处理事情。

3、行为训练

教育心理案例分析范文 篇6

摘要: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需要每一位老师参与,需要学校整体环境渲染。我们的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上,都仅可能或多或少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个教师都要加强相关技能学习,不断丰富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对特殊学生要加强引导,耐心帮助,担起肩上的责任。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一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 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二

我通过这段时间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培训学习,首先就端正学习态度,保证学习时间,集中精力听课,认认真真做好笔记,对每一位专家的课都要消化理解,写好心得,因此,使我学到了许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此次学习主要学习了五个模块,从中学生心里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到心里健康的务实技术与操作以及工作提升工作坊等多方培训,认识和掌握了很多有关心里健康教育知识。以下是我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不断探究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在这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而且还学习到了老师的人格的魅力。以前,每当我遇到打架偷盗吸烟酗酒早恋迷恋网吧等的问题学生总是简单的训训话,告诉家长或者直接体罚的粗暴办法,如今通过心里教育学习培训后,我要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将心理学的理论联系工作实际,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做到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去服务学生,以巧妙地处理方法对待每一位学生的问题,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以较强的责任感去关爱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其次,了解学生的心里,才能在课堂上将学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当我们的课堂失去活力,当我们的学生兴趣转移,责任往往在我们自己。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多样的教学过程,不仅仅注重知识的讲解,还要关注学生,只有以学生为主才能让课堂的几十分钟发挥最高效率!

二听了专家们心理健康课,要正确传递应用到教学中去。

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各位教授结合自己丰富的心理辅导经验,将相关的理论知识深入浅出地阐述讲解,我不仅掌握了不少心理辅导理念,而且学会了个体心里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从各位专家的讲解中,我更深深的明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学,不是一朝一夕,能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健康的心理,需要每一位老师参与,需要学校整体环境渲染。我们的每一门学科,每一堂课上,都仅可能或多或少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一个教师都要加强相关技能学习,不断丰富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对特殊学生要加强引导,耐心帮助,担起肩上的责任。

1、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学生每天在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在学校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心理健康的教师能很好地创设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心理环境。学生喜欢教师,喜欢学校,善于学习。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和谐。

2、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学习。

心境不好的教师,很难营造愉快、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他们常表现得烦躁、易怒、容易冲突、喜怒无常、情绪不稳定。教师情绪不稳、常烦躁,学生也会受影响,如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不高,效果不佳,长此以往,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疾病。相反,教师心态健康向上,生活态度积极,教学积极,就会想方设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学生也会同样积极,积极的学,积极的思考。因为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3、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师生关系。

如教师心理不健康,就难以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会采取不合常理的态度、方法来对待问题,会使师生间产生矛盾与冲突。现在,有的教师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苦口婆心,竭尽全力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学生要么我行我素,把教师的话当耳边风,要么阳奉阴违,使教师难以下台,这里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教师心理素质不高,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著名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曾指出过: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致学生的心理疾病,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如果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学生由于家境等造成的不健康心理可以得到改变。教师和学生对立的状态绝不利于学生学习,而是否产生师生对立关系,及对立关系能否妥善解决,学生能否得到正确引导和转化,最终决定于教师的心理状况。

4、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学生个性的发展。

学生的性格正在形成过程中,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是重要的人,是成人,是参照,是榜样。教师情绪好不好,喜不喜欢工作,都会影响学生;教师若体罚学生,学生会形成敌视和对抗的习惯,形成心理障碍;教师处事不公、乱用权利,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社会的看法。

四.通过心里培训懂得如何建立更和谐师的生关系。

通过心里培训知道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在对学生教育管理时,我们要经常想到学生是一位“受教育的人”他应该享受到老师给他带来的,慈母般的爱,必要时给某个学生要有身体的接触,比如说学生扭扣掉了,在教室里帮他缝上,他会感到很幸福,在其他学生面前感到很骄傲。别看我学习不好,看老师多喜欢我。老师大部分,都有偏向心,有的学生的成绩不好,我们要用正常的眼光,去对待他,去挖掘该学生身上其它方面的长处,比如劳动,体育,画画等,要用赞扬的语气跟他说话,鼓励他把学习成绩搞上去。做为教师要努力使教育适合学生的个别特点,教师要懂得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在教育中要灵活运用,各种教育策略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教育心理案例分析范文 篇7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在一个心理教育机制并不完善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 必然会遇到与正常大学所不同的心理问题, 他们的心理问题具有自己独特的地方。

(一) 人际交往方面能力欠缺

在独立学院中, 大学生们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经济条件、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由于这些差异的存在, 由人际交往而引起的心理问题成为了独立学院中大学生们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 下面我们就对这些原因进行简要的介绍。

独立学院中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一般在家庭中备受宠爱, 在这种环境下, 独生子女往往具有较强的个人主义, 对于他人缺少退让, 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这就导致学生们在人际交往中缺少相互体谅、相互谦让, 因而产生了很多的矛盾, 又由于矛盾处理不够得当, 使得某些同学的心理受到了某些影响。

独立学院大学生家庭背景优越。优越的家庭环境下, 父母对于孩子们的人生有很多的规划和参与, 大有“包办”的趋势。因此, 学生们缺乏历练, 在实际的生活中不能够与人很好的沟通, 也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处理事情的能力也明显不足。

(二) 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通过我们对于独立学院中大学生们的观察不难发现, 他们大多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 生活态度比较消极, 缺乏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更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旷课、早退现象在独立学院十分常见, 即使这节课他出现在了教室也有可能只顾低头玩游戏或者与同学聊天。课余生活被逛街、玩游戏、睡觉等无聊事物充斥。在期末考试中采取作弊手段而避免挂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总而言之, 在独立学院中大学生们的生活缺少目标, 缺乏规律性。有很大部分同学上学仅仅是为了文凭, 而不是为了提升自己, 而面对学习时往往比较茫然, 情绪比较忧郁,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 现在我们就对其进行一些简要的介绍。

独立学院中大学生基础差。在独立学院中, 目标缺乏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 主动学习的意识也比较薄弱, 对于知识的学习处于被动的位置, 独立思考能力也不足, 学习方法方面也欠缺灵活性。

自控能力差。在独立学院中, 学生们大部分来自于城市, 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其他时期都是由父母亲人等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监督, 在这种情况下, 学生们自然缺乏自控能力。在他们进入大学之后, 父母给与他们的多为经济方面的支持, 他们缺乏自控能力却享有经济的支配权的时候往往会沉迷于享乐而无法控制自己。

(三) 心理承受力差

在独立学院中, 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心理素质较差, 承受能力不强, 表现得十分浮躁、敏感、多疑, 经常会因为一些例如老师的批评之类的小事而在心理方面有不小的波动, 容易走向比较极端的道路。在遇到困难时, 自控能力差的不利影响表现的则更加明显。他们往往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得手足无措, 采取逃避甚至是自暴自弃的方式。造成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自我认同感的缺乏。在独立学院中, 大学生们会因为社会或者是自身评价的影响, 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能够肯定自己, 对自己缺乏自我认同, 自卑感也就随之而来。在自我意识里面存在着对心理健康十分不利的压抑性, 在自我体验中有着更加严重的消极性, 在自我实现中有着对自己成长十分不利的自卑感等。

自小的温室生活。独立学院中大部分学生都是从小生活在保护之中的, 都是温室中成长的花朵, 并没有见识过真正的困难也并没有经历过苦难。在心理方面对于家长、亲人们有着比较强的依赖性, 对于自己的情绪以及心理的调节、控制的能力不足, 缺乏日常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因此在脱离温室之后的生活中遇到逆境, 明显会觉得力不从心, 这也是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一个原因。

二独立学院进行心理教育的策略

由于独立学院本身的特殊性, 独立学院中的学生们的心理问题也具有了特殊性, 因此针对独立学院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这有利于独立学院心理教育机制的成长与完善, 也有利于独立学院中学生们的心理成长与心理完善。下面我们就提出几条独立学院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有关策略并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 心理教育课程的开设

在我们的潜意识中, 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主要是师范类大学生所要学习的课程, 而在普通专业中并没有很多设置心理教育课程的例子。而针对独立学院中大学生们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心理问题, 我们应该开设这门课程。通过对独立学院中已经开展的心理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发现, 在课堂上老师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讲述案例的过程, 潜移默化的补充了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根据我们的实际调查发现, 在独立学院学生们对于心理教育这门课十分喜爱, 乐于接受这样的教育。因此, 通过这种方法, 课堂教学的作用就被发挥了出来, 既帮助学生们认识到了心理发展的有关规律, 也帮助学生们了解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更是引导学生们走向了一条心理健康的成长之路。

(二) 心理咨询部门的建立

如果说课堂是独立学院对大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的主要平台, 那么建设一个心理咨询部门就是对于课堂的补充以及辅助。独立学院需要引进一些专业的心理教育专家, 建立心理咨询部门。这样大学生们在遇到心理问题或者是困难的时候就可以得到比较专业而且有效的解决办法。除此之外, 心理咨询部门也要定期对学生们进行调查研究, 对学生们的心理状况以及特点等进行了解分析, 进而有目的的开展工作, 大大提高了独立学院对大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

(三) 心理委员的设立

班委是一个班级的行政队伍, 它的存在对于班级的正常运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独立学院中为了完成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目的, 对于班委的设置也做出了调整, 设置了心理委员这一职位。心理委员处于学院的基层, 贴近同学, 贴近民众。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将康教育也应该从基层抓起。心理委员按照要求会定期接受心理咨询部门的专家们的培训, 具有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属于心理咨询部门的延伸部分。通过设置心理委员, 在心理方面有问题的学生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帮助, 心理委员会将问题向心理咨询部门反应, 从而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 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精神疾病的发生。

(四) 辅导员的心理指导

在独立学院对于大学生进行教育中, 辅导员也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首先, 辅导员应该对学生们做好思想方面的工作, 并且关注大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 人生规划、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教育都是辅导员对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部分, 有效的消除了在独立学院大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 并且激发学生们产生积极的人生目标, 引发一些人生的思考。除了这些, 辅导员与心理咨询部门经常保持着一种十分密切的联系, 辅导员会将自己学生的心理状况反映给有关专家, 使他们及时得到帮助。

(五) 校园活动的开展

在校园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 开展各式各样的缤纷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活动, 将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使得独立学院的学生们在心理健康方面有很多的收获。经过对独立学院的实际调查我们发现, 在不少独立学院中会经常开展一些类似于“心理健康周”之类的活动, 并且经常举办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辅导以及心理剧等。除此之外他们还采用了海报、广播等方式来对心理健康进行大力的宣传。如此一来, 有效的将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进行了传播。在不知不觉中, 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得到了提高, 与此同时也营造出了一种难能可贵的校园独特的文化氛围。因此, 校园活动的开展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六)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不同于个人的心理辅导, 它拥有更多的对同学们进行心理辅导的形式与方法。真实体验与实践是团体辅导的主要特色, 通过这些方法, 学生们可以较快的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 通过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团体辅导具有较强的覆盖性, 以及较高的经济性, 在独立学院中经常可以看到团体心理辅导的身影。通过唱歌或者游戏等途径来给学生们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辅导, 引导学生们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 确立明确有意义的人生目标。除此之外, 团体心理辅导由于趣味性较高, 比较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 因此是一种对大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的重要途径。

综上可知, 独立学院不同于其他学院, 有其特殊性。在这种特殊环境中, 大学生们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并且具有一些其他学院大学生们的心理问题所不具备的特点。因此, 对于独立学院中大学生们的心理教育应该是另辟蹊径的, 在传统的心理教育上要有所改进。通过研究, 我们提出了很多对独立学院的大学生们进行心理教育的策略。通过这些策略的实施, 大学生们学习到了基本的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也有了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 避免因困难、学习、人际关系等产生的负面情绪而给自己的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参考文献

职高体育心理教育的应用分析 篇8

关键词:职高体育;心理教育;应用分析;心理问题;体育素养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体育,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出通知,大力推行“阳光体育运动”,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职高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合格劳动者。职高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职高体育教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作用。

一、职高生普遍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多数职高生是带着怀疑与无奈走进职校的,他们往往对自己的选择缺乏信心,这就直接导致了他们对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学业成长缺乏自信。自信不足与青春自尊形成严重矛盾,致使有些职高生不自觉地陷入深深的自卑之中,他们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长处与闪光点,总感到自己不如人,失去了青春朝气与生命活力。

2.混世心理

有些职高生缺乏理想,没有生活目标。只想在职校“混”几年拿张毕业文凭了事,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生涯中习惯了“姥姥不爱,舅舅不疼”的角色,过惯了“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懒散生活,缺乏生活进取心,对生活没有激情。

3.依赖心理

不少职高生都是独自子女,平时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依赖心理十分严重。以自我为中心导致学校生活中人际关系紧张或不协调,这也有碍职高生的心理健康。

4.感情冲动

职高生自尊心增强,但缺乏自制力。有些职高生感情易冲动,做事偏激,易走极端,甚至越轨,导致严重后果,事后才感觉后悔。

二、职高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分析

1.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鼓励表扬培养学生的自信

针对自卑心理严重的学生,要逐步引导他们形成自尊自信的品质。这部分学生因思想包袱过重,常常表现为不自信,面对困难显得怯懦胆小,做事缩手缩脚。在体育教学中,我们通常运用鼓励表扬的方法,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捕捉学生细微的进步,并且及时地给予表扬和肯定。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接纳、尊重、爱护学生。对有过错的学生,不可简单粗暴,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谨记陶行知老先生的话:“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中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学内容上可选择跑步、跳马、单双杠、平衡木、球类等体育手段。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使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在教师和同学面前展示自己,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体验和享受运动的愉快感,从而增强自信,提高自尊感。

2.在体育教学中通过意志品质的锻炼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

有些学生不能面对现实,没有理想和抱负,对学习生活缺乏热情。这类学生表现为意志品质薄弱。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困难情境,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跑的距离或是适当减少跑的时间,使学生通过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和勇气,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3.在体育教学中通过集体性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可以选择一些集体性的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体育游戏、拔河比赛、球类比赛、野外活动等。通过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促使他们情感上的沟通与熏染。尤其是在各项竞赛中,热烈的集体氛围会感染每个人的心理情绪。例如,在游戏竞赛中同学之间的积极参与,在足球比赛失败时,同学之间的相互鼓励。这些活生生的情感体验,都会使学生在运动实践中自觉克服自身的不良品性,使情感在不自觉中得到升华,体验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4.通过体育活动为学生提供感情发泄的机会

情绪长期压抑会导致学生心理不健康,我们要教学生学会合理调控自己的情绪。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运用一些高强度训练或是体育竞赛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一个情绪宣泄的机会。例如,组织篮球小组赛,无论是比赛者还是观看者,都会被赛场的激烈所感染。每一次进球后同学们激烈的呐喊和鼓掌,都会使他们压抑着的情绪得以释放。

5.体育教学中因材施教地渗透心理教育

在十七世纪莱布尼茨有句至理名言:“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体育教师应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因材施教地进行心理教育。例如,对于性格孤僻、心理自闭的学生可让他多参与拔河、足球等集体活动,使其不断地融入集体;对于反应迟钝、优柔寡断的学生,让他多打打球,训练其反应速度;对于胆怯内向的学生鼓励其参与体操表演、武术训练等,锻炼其胆量;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学生可以让他做一些简单易学的体育项目,如跳绳、俯卧撑等。体育教学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任。所以,体育教师要精选教学内容,因材施教。

总之,职高体育教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体育教学必须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任,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品质,构建健康的心智。

参考文献:

[1]章威.谈体育运动对职校学生心理健康起的作用[J].成功:教育,2011(3):276.

[2]邹春辉,贾永杰.体育锻炼对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干预研究[J].榆林学院学报,2010,20(4):77-79.

教育心理案例分析范文 篇9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使命。为此,我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放在首位,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加强对老师的培训,提高老师的辅导技巧。

学校还聘请讲师团老师来我校作心理讲座,老师们受益匪浅。我校利用班主任会议对班主任进行题为《欣赏与赞美的艺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平时推荐一些文章印发给老师进行学习,帮助老师掌握一些辅导技巧,帮助班主任上好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二、扎实工作,拓宽渠道,加强学生的个别心理辅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心理辅导在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正确认识自我及社会,充分发挥潜能,有效适应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学期,我校在个别心理辅导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巨大的成效:

1、坚持实行了辅导员工作制度,心理辅导员值班时间:周一至周五12:00-12:50 15:50-16:40为面对面咨询时间.2、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张贴海报,课堂上促进,校园广播,班主任工作等让学生特别是初一新生能尽快了解心理咨询的时间、地点、方式。

3、增加了心理咨询的方式,不仅有个别面询还有电话咨询。通过宣传和拓宽心理咨询渠道,本学期来咨询的学生与以往相比有上升的趋势:共接听电话12个,接待来咨询的学生15人次,在来咨询的人中有一半以上是初三学生,来咨询的问题主要是学习问题、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这也说明了我校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对心理问题的回避转变为能积极主动寻求心理上的帮助。

4、做好个别辅导的同时,针对初三学生学习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的实际,我校在2013年3月20日举办了以“信念”为内容的团体心理辅导,给初三学生把好学习考试心理关,使学生能以积极,健康、向上的心态面对初三,面对考试。2013年5月18日又邀请专家李仁奎老师给初

一、初二学生做了题为“用爱成就未来”的讲座, 给家长们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启示,也解开了现实教育中的一些困惑,学生深受感动,效果非常好。

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1.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宣传工作。

通过黑板报、橱窗、校园广播等途径,努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本学期,心语广播站宣传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饮食健康,还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起到了一定的教育作用。2.积极开展大课间活动和体育活动。

我校每天坚持大课间活动,学校提供充足的活动器材,并根据实际情况,让各年级定期交换器材进行活动,这样不但丰富学生的活动内容,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放飞心情,同时也缓解了学习压力。3.分年级开展心理讲座,教育效果更佳。

本学年分年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初一年级主题:如何适应初中学习生活

初二年级主题:善于与人交往

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初三年级主题:知己知彼,成足在胸。

4.通过手抄报评比等活动,让每个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

五月份举办了心理健康小报评比活动,组织初一年级及初二年级收看电影《我与世界不一样》并要求写观后感,校园网上挂出“心理调适”系列内容,发放心理健康小知识资料等,均对学生有所帮助。

四、加强家校共育,整合教育资源。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因此,教师应和家长合力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并利用家校路路通等方式及时与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二月份,学校开展教育进社区活动,给我们的家长进行讲座,并发放心理健康宣传资料,提高我们家长的心理素质。

上一篇:九年级化学《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教案分析下一篇: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