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的故事评课稿

2024-07-0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天鹅的故事评课稿(共9篇)

天鹅的故事评课稿 篇1

今天有幸学习观摩了夏老师执教的《天鹅的故事》一课的教学,先做如下点评:

一、教学思路明晰:

夏老师在教学本文教学思路清晰,本人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板块:

1、抓文本主。

2、提文本主体。

3、炼关键词句。

4、立天鹅形象。

5、树天鹅群像。

6、出主角精神。

7、练读写结合。

8、拓课外阅读。

1、在这几个教学板块的教学设计中,夏老师先通过1、2教学环节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的内容,并通过这两个环节,使得本课的教学重点得以确认。

2、在3、4这两个环节中,夏老师通过文本中的将老天鹅比喻成“石头”的教学,在比较两者的相同之处,体现出老天鹅下落的速度与力量,在通过比较两者的不同之处,提炼出老天鹅的本质精神。可谓一个比喻句,两种不同思考,一个深刻的认识。夏老师通过对相似的解析,再现出老天鹅当时破冰的场景,通过不同点的比较,透视出老天鹅的心灵话语。

3、在5、6这两个教学环节中,夏老师通过展示群鹅前来帮忙的场景解读,对“痛苦”和“欢快”的对比解读,树立出群鹅团结勇敢的形象。夏老师善于通过对重点词语理解的评析,引领学生通过对天鹅两种不同的情感体验的辨析,展示出天鹅的群像的团结的力量。再以老人为何放下猎枪这个统领全文的问题,再次深化学生对天鹅在破冰时展现出来的精神内涵。

4、在7环节中,教者以学生朗诵“古今贤文”团结篇和例举生活中团结协作实例的教学,将语文的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充分体现了教者“大语文观”的教学思路。

二、教师领读精彩

夏老师在本课教学过程中,领读设计紧凑而又精彩,自然而又层次分明。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领读语言的不断推进,深化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升华学生对老天鹅的形象展示。其中:

师: 哪怕厚厚地冰层只裂开一条细缝,我也要(投影出示: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 哪怕将洁白的冰面染红,我也要(投影出示: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师: 哪怕是生命的最后一次飞翔,我也要(投影出示:腾空而起,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四、总述

天鹅的故事评课稿 篇2

一、导语渲染, 启动情感

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的认知自我建构的过程、情感日趋丰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将阅读教学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结合在一起, 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真正融于其心灵。

【教学片段1】

师:还记得《生命桥》这篇课文吗? (学生回答“记得”之余纷纷谈感人场景)

师:还学过哪些描写动物的文章, 同样令你感动的? (生联系学过的课文作答)

师:今天老师又给你们带来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题目是“天鹅的故事”。

简短的几句话不仅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 更为重要的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之间搭起了契合点, 从而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调, 渲染了本课学习的氛围, 启动了学生内心的情感。

二、整体入手, 感其情

有人说, 中国的老师最能讲, 中国的学生最能考。讲, 被语文教师奉为天经地义的事。但实行新课标后, 教学活动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 去感知, 去理解, 去体验。

【教学片段2】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请你找出这个故事中最打动你的地方, 用你喜爱的方式读一读, 品一品, 交流交流。

就这样, 学生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 师生共同抓住了情感的震撼点———老天鹅带头破冰面, 提领而顿, 披文入情。让学生自主阅读, 自由阅读, 营造了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 使学生能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教师、学生、文本三情共振, 再现“老天鹅破冰面”泣同类、感天地的壮举, 三个维度也在教学中自然交融。

三、品赏朗读, 悟其理

“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读而不泛, 幽而必显。课堂上学生的诵读表面是声音的波峰浪谷, 实质是心灵的扬帆起航。让学生潜心投入重点段落的阅读中品词嚼句, 就会入境入情地学习。

【教学片段3】讲读“老天鹅破冰”场面。

师:这段文字里把谁说成像“石头似的”?

生:老天鹅。

师:还记得课前播放的画面吗?天鹅在我们的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

生:美丽善良而温柔的。

师:是的, 高雅, 可爱, 美丽。看来, 天鹅的高雅和美丽是说不尽的, 但作者这里却说它像石头一样, 这样写, 你认为恰当吗?

生1:我认为不怎么恰当, 因为天鹅是非常天真的, 怎么可能像石头一样!

生2:我认为很恰当, 因为石头是很厚、很坚固的, 如果不像石头一样, 感觉冰面根本没办法弄破。

师:冰面很厚, 这一点你明白, 老天鹅也非常明白。

生3:我觉得不恰当, 作为天鹅, 非常可爱, 非常美丽, 这里比喻它为“石头”;石头是没有生命的, 可是这里却把天鹅比作了石头。

生4:我觉得恰当, 因为要把镜子般的冰面弄破, 必须很重地扑打, 所以必须要像石头似的。

师:这个同学先后两次读了“必须”一词, 第一次他读得那么激昂, 第二次却读得如此低沉, 两种读法, 我觉得读得都非常好, 同样读出了自己内心的那一份感动。

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特写镜头, 更是一段令人心灵震颤的文字。如何引领学生走进这一段文字, 走进老天鹅的精神世界, 感受它生命的价值?“声音图画”应该成为课堂最精彩的华章。在这个教学环节中, 我特别着力的是课堂上学生的诵读———抓住一个“读”字, 试图通过不同方式、不同层次的“读”, 引导学生逐步走进语言文字。第一个读的层次, 我以“竟把美丽高雅的天鹅说成是‘石头似的’, 你认为这样写恰当吗?”为切入, 引导孩子们品词析句, 体会老天鹅为了生存不惜以身体, 甚至生命的代价与冰面、与困难做着抗争;第二个读的层次, 我则以“这样像石头似的扑打下去, 会是一种什么情形?”为话题, 引导孩子们设身处地地去想, 从而感受天鹅生命的不屈与伟大。

【教学片段4】

师:同学们, 请快速地读一读课文的第6自然段, 哪些声音萦绕在你的耳畔?

师:听到声音了吗?

生1: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

生2:只听得嚓嚓, 冰面裂开了一条小缝, 接着又裂开了一条……

生3:我听到了, 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 加油, 齐心干哪, 加油!

师:有些声音, 我们可以直接听到;有些声音, 却在我们的心头, 我们需要静静地体会。谁再来读这几句?

(生齐:这时, 别的天鹅……)

师:此时, 你听到别的天鹅心里的声音了吗?

生4:老天鹅怎么飞得那么高, 而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打在冰面上呢?

生5:我知道了, 别的天鹅说要去帮……

生6:这只老天鹅真傻, 用自己的生命作赌注, 如果冰裂不开, 怎么办?

生7:我要向它学习, 它是一位真正的破冰勇士。

为了让学生理解而“叫”, 在课中, 我安排较多的时间让学生走进文字, 进行“真实阅读”, 即让学生自己去读。多读文章的原汁原味, 而少读老师阅读后的理解。我的要求是:读最让你感动的部分, 把你的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然后组织读书交流活动。如:先请一学生朗读让他 (她) 感动的部分, 再请其他的他 (她) 与其呼应, 说说哪句话哪个词特让你感动。再是其他学生补充发言并朗读。我不大赞成老师在媒体上预先标好“好词好句”, 会产生误导:唯有跟老师想的一样的才是对的, 或者说是最好的。很多时候, 学生的智慧是令人佩服的, 他们的判断能力、欣赏能力不可低估。我从学生们不同的、欢快的叫声里听出了他们对文本的理解, 学生心灵的震颤与教师营造的语境融合, 由景及情, 产生了更为强烈的情感体验。

四、展开想象, 化其神

“作者胸有境, 入境始可亲。”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入境入情, 缩小学生和教材中天鹅的距离, 在“真实”的情境中与文中的天鹅进行心灵乃至情感的沟通。这样从学生的笔端流淌的、口中倾吐的就不仅是对天鹅的喜爱之情, 更是学生自我情感的流露。

【教学片段5】

“它们昂着头, 挺着胸, 在水里游动着, 捕食着鱼虾, 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讲到此处, 我引导学生想一想, 从天鹅的阵阵欢呼声中, 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引导学生可以从它们吃到食物后的高兴、同伴之间的互相祝贺、对老天鹅的赞扬等方面进行。然后, 教师进行示范:天鹅们互相拥抱着, 高兴地欢呼:“我们成功了!团结起来力量大, 再大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伙伴们, 尽情享用美食吧!”在教师的启发示范下, 大家争先恐后, 跃跃欲试, 在尝试中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学完全文, 师述:此时此刻, 同学们一定心潮澎湃, 你一定有好多话想说, 你想对谁说?此时, 学生情感的闸门瞬间打开, 文思泉涌。好多学生开始奋笔疾书, 有写给老天鹅的, 敬佩它勇于奉献的精神, 甚至写出了对动物、对生命的敬畏;也有写给老猎人的, 赞成他放下猎枪的举动, 写到人类应该为保护动物而努力。

三教《天鹅的故事》 篇3

一教:重点感悟天鹅形象

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文章精彩处进行推敲,揣摩作者的遣词造句,感悟人物形象。笔者试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语言对话,从关键词句中体会感受天鹅形象。同时,借助情境作模拟性生活还原,丰富体验,让学生感受更加真切。

【教学片段】

师:仔细读读这一段话,从哪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这一击的沉重?

生:“腾空而起”。因为它飞得高,落下来的重力也就越大。

生:“颤动”。冰面都被震得颤动,老天鹅得用多大的劲。

生:“石头似的”。这里把老天鹅比作石头砸向冰面。

师:印象中,石头是硬的,胸脯和翅膀却是——

生:柔软的。

师:试着用双手使劲拍打桌面。一次、两次、三次,感觉怎样?

生:很疼,火辣辣的。

师:石头砸向冰面没有关系,可老天鹅的胸脯和翅膀与我们双手一样,都会——

生:非常疼。

师:当老天鹅一次次把自己当成石头砸向冰面,当它的鲜血染红了冰面,当它的羽毛片片散落,你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老天鹅?

生:坚强勇敢的老天鹅。

生:无畏的老天鹅。

师:老天鹅不怕疼吗?它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它是为了大家的生存。

师:现在,你又看到了一只怎样的老天鹅?

生:无私奉献的老天鹅。

【反思】课堂中,笔者努力将天鹅形象塑造得立体生动,目标看似达成,但却强烈感受到教学的“疲惫”。首先,课堂缺少真感情。因为基调设定是“感动”,所以学生必须要找出“打动人心”的词句,必须要感天动地,这种“被感动”的先入为主,让学生无法投入真情,课堂相对沉默。天鹅只是“高大上”的形象,远离生活。其次,从文本来看,未将其价值最大化。文本除了故事本身精彩以外,写作手法上采用了点面结合,特殊的叙事方式等等,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堂中并未善加利用。笔者重视内容感悟形象,“得意”目标达成,而“得言”却没有得到重视。课堂容量显得过小,效率不高。

二教:努力追求“言意兼得”

鉴于上次教学,笔者调整思路,希望既能从语言文字感悟形象,即为“得意”,又能学习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也就是“得言”,“言意兼得”,提高效率,将文本价值最大化。笔者在课堂上做了三件事情:一是理清课文脉络,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二以“作者是怎样把老天鹅破冰的勇敢、顽强写出来的呢?”这一问题引领学生到文本的细节处体会感悟;三是通过对比第5、6自然段,了解“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在感受天鹅形象的同时,学习场面描写。第一、二环节是在第一次教学的基础上作了调整,不同之处在于目标指向表达方法,就不再细细赘述,且看第三环节教学片段:

师:第6自然段是写众天鹅破冰的场面。它与第5自然段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老天鹅破冰时,主要写了它的动作,但写众天鹅时,写了它们的叫声。

师:这“克噜——克哩”的叫声传来,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所有的天鹅都学老天鹅,不断地腾空而起,又不断地下落,在拼命地扑打着冰面。

师:从这叫声中,你听到它们在说什么?

生:它们说:“兄弟们哪,加油!马上就要成功了。”

生:它们说:“兄弟们哪,加油!只要冰破了,我们就有吃的了。”

师:这就像劳动号子,那么有节奏,那么有号召力,我们一起来试试。

生:(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师:如果说老天鹅破冰场面仅仅是一个点,那众天鹅破冰场面就是一个面。点是通过动作等细节描写来刻画,而面的描写则是通过声音等来侧面烘托,这就是点面结合的写法。这样写法,能让故事更加丰满,更加生动。在我们平时的习作中,如果加上一些“特写“的点描写,会让内容更加精彩,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录像。(播放学生拔河场景的片段)

师:还记得我们拔河比赛的情景吗?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场面!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写当时的情景吗?(生自主完成小练笔后交流)

【反思】这样的教学,颇有语文味,但笔者总觉得课堂显得生硬。虽然目标指向读写结合,但教学过程就像是在阅读后面加了一个写作的尾巴,让练笔和阅读都变得尴尬。从学生的小练笔中也不难发现,所写内容大多众口一词,大同小异,没有亮点,缺少个性,可以说是功利地学习了“点面结合”的写法。这种“写”,虽源于生活,但与课堂教学脱节,写得不够真实。学生被动地接受写作内容,教师仅仅是从孤立的方法、技巧中指导,而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内心需求。

三教:转变角度复述故事

孙双金老师在点评第二次教学时曾说道:“故事,什么是故事?它与其他课文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不尝试教同学们讲故事呢?”他的一席话,阐述了教学的另一个视角。《天鹅的故事》最大的特色在于,它是个故事。如何发挥“故事”的价值呢?那就是复述。鉴于这样的思考,笔者将第三次教学直指“复述”,抓住文本是“故事”的特点,从复述入手,在复述中体会感悟。

【教学手记】

故事从最精彩的第5自然段讲起,老天鹅破冰犹如特写镜头,撼动人心。我让学生们自己先读,然后试着不看书讲一讲。大约3分钟后,我问:“谁愿意为大家讲讲这一段的内容?”班上一片沉默。我赶紧举起手边的空白卡片:“的确是有点难,那我们降低难度,你可以在卡片上写五个词语或短语,必须是你认为最重要、非讲不可的,然后看着词语不看书练说,等会儿讲的时候也可以看。”又一番准备,复述开始。

第一个学生直接将第5自然段背诵下来。我提醒:“讲故事不是背,而是讲自己记得的、感兴趣的、打动你的地方。”课堂兴奋点来自一个省略号。这段最后一句是“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我追问:“省略号在纸上能看到,但是听的人不知道。这儿究竟省略了什么?你能用语言把它讲出来吗?”原本相对安静的课堂,似乎一下找到了突破口,讨论声热烈起来。有人深情地说:“一次、两次,三次,只见老天鹅一次次腾空而起,一次次向下猛冲,一次次撞击着厚厚冰面,可是一次比一次慢,一次比一次费力,它那大大的翅膀沾满血迹,它的羽毛散落开来。”“第二次,第三次,它飞不动了,飞不高了,但它仍坚持着,它希望用柔软的身躯扑开这冰冷的冰面,用自己的行动给同伴更多的勇气。”……语言描述的画面让课堂变得悲壮。

最后,大家分组合作,完成众天鹅破冰内容的复述,有的用卡片,有的增加表演,有的则加上自己的创造,真的让我看到了学生的成长。

三次教学,三个目标,都是对语文教学的一种探索和思考。从“形象”走向“表达”,重视语言运用。面对文本,老师最应该“教什么”?答案唯一,就是要教“表达”,教学生“以言达意”“以言表意”的方法,这才是语文教学之本。

天鹅的故事说课稿 篇4

《天鹅的故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下面就来谈谈我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一、教材的解读

从“单元教材”看,本组课文都是围绕“生命”、“团结”这一专题展开的,描写的是关于动物的生命意识带给人类的震颤,表现手法上突出了场面描写。就本课来说,主要描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取食的故事,表现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教育我们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爱鸟、护鸟,学会生存、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目标的定位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我设定的本课“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技能: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对课文进行感悟、理解; 2.引导学生用找关键词、句的方法来帮助理解课文重点段落。

情感、态度、价值观:

借助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增强爱护鸟类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教材的解读和教学目标的设定,我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已经很明了了,那就是,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品读感悟,带领学生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和团结拼搏的精神,增强学生爱护鸟类的思想感情。

三、学情的分析

因为熟悉《丑小鸭》这篇课文,所以学生对天鹅首先有了一个感性上的认识,他们喜欢天鹅。从而对于这篇课文容易产生学习兴趣;此外,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品词析句能力,易于感悟故事内容。所以,我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把重点放在引领学生对文本进行更深一步理解,并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帮助学生对曾经的学法和写法进行提炼,以求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个提升。

四、教法的确立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要达到这一点,我们的教师就必须引领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去感知、触摸揣摩和品味语言文字,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个体精神得以投射和提升。

因此,我在教法上作了如下确立:

1.在教学中我以“老天鹅破冰”、“众天鹅集体破冰”两段为重点,主抓天鹅的三次叫声,以读解文,以情促读。

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收大放的设计思路。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更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避免将课文进行肢解的危险。语文课堂教学,只有舍得放弃,敢于取舍,才会有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阅读是心灵的对话和交融,是心灵感悟的过程。所以,只有带领学生通过不断地读,有感情地读,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课文文字背后的故事。

2、通过教师诗化的教学语言,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表达观点,从而让学生亲近文本,在语言文字中生成情景,生成体验,生成智慧和思想,涵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教材中的情理是靠语言文字形式表达出来的。相对于中年级学生,更需要教师的启发、引导,教师发自内心,形于辞色的情感,会直接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

五、流程的安排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流程。(一)导入

课一开始,我就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简单讲解,引出课题,学生齐读,并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的目的是走进课文,聆听天鹅的心声。因为有第一课时的铺垫,学生对于课文的内容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所以,在这里我采用了开门见山的导入手法,意在让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文本,进入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学生学习习惯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培养。

(二)初步感知三次叫声

本环节我先让学生看天鹅的图片,听天鹅的叫声。这样的目的是用图画展现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从而调动了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为后面的语文学习活动注入情感的因素,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天鹅产生一种喜爱之情。

接着我让学生通过浏览的方式直接点出文中天鹅三次叫声所在的段落,并想一想每一次叫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浏览”课文,虽说是第三学段的阅读目标,但基于学生已经是四年级的第二学期,并对课文有了初步的感知。在这里使用,一方面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初步培养,另一方面更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信任。

(三)学习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本环节是依据天鹅的三次叫声展开的。是本节课教学重点所在。

教学天鹅的第一次叫声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读中感悟的方式,体会在这次叫声里天鹅群中弥漫着失望、难过、痛苦、焦急与恐慌的情绪。正如歌德所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语文,除了要让学生读出文本内容,更要让学生读出理解。

当学生感悟到天鹅此时的困境时,我通过引读连问两个“怎么办”,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课文第五自然段的教学。教师富有激情的过渡语,将学生带入意境之中,一个个“怎么办”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也增强了学生的感受,调动了他们的情感参与,再一次开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闸门。

在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中,我先是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找出本段的重点词语,并依据重点词句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朗读的情感基调来源于文本的语言,而重点词句则是文本语言的内核,抓住了这个内核,学生的朗读才会达到情真意切的效果。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到老天鹅那种悲壮的献身精神,我采用了让学生高举右手用力扑打桌面的形式来体验。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师生激情的朗读。这种角色的转换与师生的激情朗读,带来的效果是学生对于老天鹅勇敢与奉献精神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为引出其他天鹅参与破冰,出现第二次天鹅的叫声作了一个铺垫。

对于天鹅的第二次叫声,我先让学生说出这次的叫声像什么。在学生说出像“劳动号子”后,我让学生合作朗读叫声和劳动号子,在这坚定有力的声音中,学生体会到了天鹅们团结拼搏的精神。咀嚼文本的语言文字,是一个能让学生感受幸福的过程,学生在自己发出的坚定有力的声音中深切感受到了文章的“情”,也领悟到了其中的“理”。

当天鹅第二次叫声在学生坚定有力的劳动号子中结束时,它们收获的时节也到来了。我先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七自然段,又让指导个别朗读,齐读。

通过不同的朗读形式,学生感受着天鹅胜利时的欢呼,感悟着天鹅内心中的喜悦。对于语文教学,深入文本世界中去感悟、品味和探究,学生在用自己的体验在建构文本意义的同时,也建构着他们自我的世界。

(四)小结,再次理清故事线索

在品味完天鹅的三次叫声后,我作了一个小结。这是对全文的一次梳理,看似不经意间的一件事,但足以让今天所学的内容深深印在学生的心灵之中。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在整个课堂教学临近结束的时候,我出示了课文第八自然段的内容,指名读。结合课后练习,我提出了斯杰潘老人为什么没有像天鹅开枪?又为什么把枪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这两个问题。在学生的回答中,我就此总结出文章的主题。一直坚持认为,在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孩子以人类关怀精神和悲悯情怀来思考问题。这种精神与情怀如果能从学生的口中说出来,对于教育者来说,那将是一件值得终生幸福的事情。

(六)作业

在作业设计环节中,我首先让学生完成的是将这个故事讲给你身边的人听。这契合《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的目标。其次,我想要学生完成的是在生活中或电视电影中观察齐心协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语文教学应立足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样才能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六、板书的设计

对于这节课的板书设计,我用文中的“破冰勇士”一词,和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到的“勇敢、奉献,团结拼搏”共同建构而成。这样的板书设计,既能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又能恰如其分地落实教学重点,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鹿和狼的故事评课稿 篇5

评课稿

——评侯叶华老师执讲的《鹿和狼的故事》一课 柏燕芳

今天,我们听了侯老师执讲的《鹿和狼的故事》,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内容渗透的是一个有关生态平衡的话题。文章先写了凯巴伯森林鹿和狼共存,狼时刻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接着写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群,下令让居民对狼大量捕杀;最后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遭到严重破坏的故事。

教师在讲解课文时,采用“自读、探究、小展示、大展示”的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文的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凯巴伯森林的前后对比和鹿群变化的对比,理解为什么说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进而初步感悟到自然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品读后讨论交流,畅所欲言,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语言绘声绘色,精妙无比,比如“我们不要用人类的价值去衡量它们,罪魁祸首是人类;人损失的是一片森林,而狼和鹿损失的是一群狼和一群鹿;人类间接破坏了森林……”评价学生的语言也有理有据,逻辑清晰,比如有一位同学在评价时说:“你们小组对这个问题的理解非常到位,感受也很深刻;但你们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样精彩的语言引人入胜,整节课同学们的精力都很集中,思维活跃,打动着每一位学生和老师,让人回味无穷。

在这堂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师生单项交流为多向交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互补互促中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形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展开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先让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把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整理,然后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学习课文。这样安排,既是对以前知识的复习,又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为下一个教学环节作准备。

接下来,小组采取不同的方法学习课文。有的小组采用抓重点段的方法学习课文;有的小组采用抓重点词句的方法学习课文。学生全员参与小组合作,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提高,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还学得轻松,学习的氛围是民主的,融洽的,学习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本堂课中,最出彩的部分就是小组交流汇报学习成果了。老师让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在此环节中,侯老师让学生像老师一样把所掌握了的知识讲给全班同学听。允许学生上讲台板书;允许学生上讲台演示学习收获;允许学生像老师一样范读课文。而老师却像学生一样站在讲台下认真聆听学生的讲述。这样的角色转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只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起点拨、引领的作用。这样“合作性”的教与学,师生双方都是愉快的,教学也是高效的。

本堂课中侯老师成功的引用了农村特有资源猫,以及与猫相关的食物链,让学生认识到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资源引用增加了文本的厚度,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对资源进行了高效的利用。

总之,这堂课,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反复锤炼,合作精神得到有效培养,不仅语文能力提高了,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

1、教师用语应该更精炼,不要重复学生发言。应该及时予以肯定或指导。

《饮酒评课稿》评课稿 篇6

我是带着欣喜的心情去听李东平老师的课的,以前听她讲过《鲁提辖拳打镇 关西》,精巧的教学设计,诗一般的语言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所以这次带着期望去听,相信她会带给我美的享受。

上课伊始,李东平老师用富有文采的语言点出陶渊明隐居的山,同学们自然 说出陶渊明的名字。李老师顺势把作者的生平阅历通过多媒体让同学们了解了, 所谓知人论世,学诗歌前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阅历是非常必要的。 接下来自然要朗诵诗歌,富有文采的导入已经给学生创设了朗诵诗词和品味 诗词的情境,就为下边的步入《饮酒》的学习设定了一个比较容易达到的台阶。

齐读、泛读、范读,每一遍都有评价,每一遍都有提高,学生感觉不到吃力,第 二遍注意到了情感、第三遍注意到了语速、第四遍注意到了节奏的划分、第五遍 已经加上了古韵悠悠的意蕴,学生几遍读下来,由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到能读出 诗的意蕴和节奏并且能够融入自己的情感。短短十分钟左右的朗读,学生已经能 够读出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意蕴美了。 课前同学们都对诗歌做了充分的预习,所以翻译这首诗很顺利的完成了。 进入诗歌的鉴赏阶段,李老师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进入了诗歌的学习:“人们都说, 在文人的体内有两种东西,一种是泪,一种是酒,泪酝酿为诗,而酒会化为笔下 的文字。陶渊明的诗洋溢着酒的清香,看看你能不能理解出诗中的那份酒意?” 巧妙诗意的衔接,完美。李老师用“诗中没有写到酒,而为什么以《饮酒》作为 标题?”和多媒体展示《饮酒》的序文以让学生从中得出什么信息的方式,深入 挖掘诗歌的内涵。

诗歌的第一句就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为什么作者 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李老师以此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当时那些达官贵人的追 求,“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李老师一句话道出了那些所谓达 官贵人的世俗追求。李老师话锋一转问道:“陶渊明的在此的心境如何呢?用一 个词回答。”“悠然”学生很快说出来了正确答案,学生热烈的讨论悠然是一种什 么样的心境,李老师说到“别人都是想着去做官的,有人为做官还专门跑到终南 山去隐居?

而陶渊明不汲汲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在这里学生不但清楚了终 南捷径这个典故的意思还了解了典故背后的故事,不但扩展了知识面还增加了课 堂的趣味性。“陶渊明在这里做什么呢?”老师不失时机的抛出了这个问题。“采 菊”学生回答。“都说诗情画意,把这首诗画出来的话,你会用哪些色彩呢?” 老师的追问,让同学们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同学们描绘了美丽的菊花、棕色的`栅 栏、绿绿的小草,同学们还根据老师的提示,总结出了此景“清幽”的特点。“《爱莲说》中有晋陶渊明独爱菊,为什么他只喜欢菊花呢?”老师的追问也没能难住 同学,“菊,花之隐逸者也,既然菊是花中的隐逸者,那我就做个人中的隐士吧。” 学生的回答也很巧妙。同学们在老师的引导下道出了菊花的生长的环境还有季 节,枯萎而不凋落的形象。“落英缤纷,大多数的花都是花瓣飘落在地上,而菊 花即使枯萎了也是生命的绝唱。所以古人有画菊的有赞菊的,苏轼就说过‘菊残 犹有傲霜枝’郑思肖也说过‘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就这些诗句 让你觉得菊花有种超凡脱俗的美。”老师富有诗意的话语让我们更能领会菊花的 高洁,也更加诗意的理解了作者的选择,菊花与诗人是融为一体的,老师又继续 追问:“陶渊明采这么多的菊花做什么?”,同学纷纷回答泡茶、泡酒、收藏?6?7 有一个同学说到了吃,很多同学都很疑惑,不知道菊花能吃,李东平老师顺手拈 来《离骚》中 “朝饮木兰之坠露,西餐秋菊之落英”来解答,巧妙。“有人认为 ‘悠然望南山’更好,你觉得‘望’和‘见’哪一个更好?”老师的问题让同学 们跃跃欲试,而且几个同学都回答的很好。“‘见’更能体现出作者悠然的心境, 元好问在《论诗》中说苏东坡都认为见更好”,李老师很轻松地引经据典,展现了一个教师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鸟儿累了,回家了,孤零零的诗人也觉得累了, 想离开官场,回归田园了。经过师生的想象,同学们已经完全理解了诗的内涵, 李老师继续挖掘更深层的意蕴:“作者也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如果我是作者 会说‘此中有真意,田园真是美’,而作者为什么却说‘此中有真意’ ‘欲辨 已忘言’呢?”一同学说说了就不美了,“佛曰:‘不可说,不可说,一说便是 错’说了就反倒不美了”,精辟的点评。

陶渊明追名逐利的魏晋时期,是找不到 朋友的,“陶渊明饮的不是酒,是寂寞”, 在这里李老师给这一句网络流行语 赋予了更深的内涵。“千年历史,岁月悠悠,博冠博带,早也落失人烟,这一方平凡里偶尔回放着却能雕刻山河,镌刻人心的动人与满贯?6?7千年之后的今天,红 尘的喧嚣,世事的纷扰,有时会让你们感到无味,要不我们暂且浅尝于古人的风 采之风吧,斟一碗诗歌的烈酒,与千年前的桃风遥遥相对,然后在语文这一方天 地中,诗意的呻吟,品味余风的优雅。”在这堂课结束的时候李老师的课达到了 顶峰,让我们领略了语言更为华丽绚烂的一面。在师生互动中,很多优美的语言, 我无法在此一一描述出来,这样肢解开来说这一堂课,似乎已经破坏了课堂的完 美效果。

《昼夜与四季复习课》评课稿 篇7

评课人:桃源中学王亚利

评课:薛老师沉稳、细致的上课风采, 富有亲和力的语言, “新、全、细、实”的独特教学风格, 很强的上课调控能力, 都令我佩服。

“新”:首先体现在引入部分。薛老师通过2009年7月22日的日食引入, 这个引入富有时代意义, 引发学生关注自然现象, 树立科学就在身边的观念, 引发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和再现欲望,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不过, 以后采用就未必合适。如果学生中有人生日是2月28日的话, 可以作为教学资源利用, 也可以用生日引入。) 其次, 教学设计依据新课程理念, 面向全体学生, 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 重点突出, 目标明确, 围绕着“天文现象→天体运动→天文现象”这条知识主线 (明线) 和“知识重现、巩固→学法指导→情感交流” (暗线) ,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教学目标开展课堂教学, 让每个学生参与活动、构建知识图。学生通过活动, 学会学习 (如何把书读薄再把书读厚, 在复习时如何构建知识图, 在这基础上再把知识点填充进去) 。整个课堂设计完整, 结构严谨, 环环相扣, 逻辑严密, 前后呼应, 过渡自然 (如:由“日食的成因”引出“日、地、月”的三者位置, 再到“地球公转、月球公转”, 最后拓展到“月食”) , 时间分配合理, 密度适中, 效率高, 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 也学会了学习, 培养了能力, 增进了情感。这样做既激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 又能使科学知识得到更进一步的巩固。我看这是复习课的新招。最后体现在课堂的最后一环节, 引导学生以自己的方式构建知识框架。学生根据已有经验, 在老师的引领下, 结合自身的特长构建的框架各有特色, 如上台的同学展示的以图形形式总结的框架, 不但包含了整章的知识点, 而且形象生动。经过本堂课的学习, 各层次学生在原来基础上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思考, 并提高了交流的能力, 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了充分的挖掘。我认为这种复习课上法有创新。

“全”:先通过师生共同讨论, 构建知识图, 然后指出具体的知识点 (六个天体现象和相关的知识点) , 这样处理可以使学生在头脑中先建立对本章知识的大致了解, 然后通过小组活动对具体知识点进行了重现和巩固。其中对于学生可能感觉模糊的知识 (如地球的自转形成昼夜、地球的公转形成四季交替、一日内太阳杆影方向的变化、月相的形成、日食月食的成因等) 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使其明朗化, 并结合学生上台表演 (表演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角色扮演“我是月球, 我……”等) , 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进行了简单知识的简单处理。最后通过“自我构建知识图”的活动, 让学生在比较中获得知识的深化、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复习课教学方法, 真正做到了零散知识的整合和归纳, 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升华,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细”:主要表现在重点知识讲得既详细又透彻, 难点知识落实得既细腻又形象直观。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表现得十分细致和亲切。如:“一日内杆影的方向怎么变化?原因是, 本质上是由于。”学生答不到点子上, 教师一步步地引导, 直到学生答出正确的答案, 这其中体现了教师的智慧和先进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细节, 如作图时引导学生用铅笔作图, 便于更改;分组时强调评价的是整个组。学生两次表演地球公转和自转, 薛老师播放视频之后, 鼓励说:“现在我们作为一个团队, 同学们一起来, 请回答第一小题。”“你们组内先帮助解决, 其他组同学暂时不要帮, 我们相信他们组能解决的。”培养同学之间的相互信任。此外, 薛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 使思想教育贯穿整堂课。

“实”:这节课从头到尾都体现了一个“实”字。薛老师用“扎实”的知识功底上了一堂“真实”的课, 深受学生们的喜欢, 从而使教学知识“落实”到学生头脑里。

当然, 我认为这节课在一些地方还可以作些探讨。下面我把自己不成熟的想法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商榷。

第一, 学生演示地球公转是否可以让一个学生当太阳, 另一个学生举起手绕太阳转, 手当地轴, 这样通过活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地轴倾斜是四季形成的重要原因, 增加了活动的有效性。

第二, 在一道有关四季成因的练习中, 说地球公转到B点处时间为6月22日前后, 此时北半球为夏季, 这块知识是难点, 当时有个学生答出来了, 但不能保证全班同学都懂了, 我看老师在学生答对后可以追问:你是怎么判断的?可以让学生到上面指着图解释一下, 与全班同学交流。

第三, 以直线为一组的分组方式, 不便于组内同学交流, 是否可以以前后两桌同学为一组, 这样更有利于组内同学的交流。

天鹅卫士老袁的真情故事 篇8

天鹅“自杀”,凄美结缘

荣成天鹅湖,位于山东荣成市成山镇境内,是一个海水与淡水交融的天然湖,面积5万平方公里,被誉为“东方天鹅王国”。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有大量来自黑龙江边、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畔等地的天鹅到此栖息越冬。多的年份达到七八千只。

袁学顺就出生在天鹅湖畔。小时候,袁学顺就经常依偎在奶奶的怀里,听她讲“白大雁”的故事。直到上高中,袁学顺才知道,这“白大雁”就是天鹅。

1973年,袁学顺考入与天鹅湖近在咫尺的荣成六中。当得知学校有个天鹅观察兴趣小组时,他马上报了名。也就是从那一年起,袁学顺与天鹅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袁学顺眼中,白天鹅是那么美丽,那么圣洁,一声声鸣叫也是那么悦耳,袁学顺往往在湖边一待就是一整天。1975年,高中毕业后,袁学顺在一家渔业公司做技师,但他对天鹅的那份热爱一点儿都没有减弱。

1975年冬季里的一天,袁学顺在下班途中,听到湖里传来阵阵悲鸣声。是天鹅的叫声!袁学顺立即向声音传来的方向跑去。原来,一只天鹅被捕猎者设下的网罩缠住了。袁学顺想都没想,衣服都没来得及脱,就跳进冰冷刺骨的水中,向天鹅游去。那只天鹅的翅膀受伤了,殷红的鲜血染红了一大片湖面。看到袁学顺游过来,天鹅更害怕了,挣扎得更剧烈,叫声更凄惨。听着天鹅的惨叫,袁学顺心都碎了。此时的天鹅被网罩越缠越紧,袁学顺怎么也解不开。无奈之下,他爬上岸,跑回家拿来一把剪刀。当他再次向天鹅游过去的时候,受惊的天鹅发出一声惨厉的叫声,一头扎进身边的泥沙中。天鹅竟然自杀了!

袁学顺一下子呆住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第一次近距离地看到天鹅死在自己面前,这对热爱天鹅的袁学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回到家,袁学顺前思后想,做出了他这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个决定:辞去工作,专心救治天鹅!靠着在学校里学的技术,他在家里开了一个家电修理铺。生意之余,他把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救治天鹅中。有时候,需要救治的天鹅多了,他就把生意撂到一边。

人鸟和睦一“家”亲

后来,袁学顺又救了一只受伤的天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这只受伤的天鹅慢慢地痊愈了,袁学顺为她取名“大白”。由于是翅膀受伤,“大白”暂时无法展翅高飞,袁学顺只好将它喂养在家里。天鹅是极有灵性的禽类,天长日久,“大白”与袁学顺一家和睦相处,演绎出一幕幕情真意切的画面 ……

为了帮助翅膀受伤的“大白”早日恢复飞翔功能,袁学顺常常带它到室外进行体能训练。一天,“大白”竟背着主人独自去自由活动,等到晚上吃饭时,袁学顺才发现“大白”一天未归。当他着急地安排孩子们去找“大白”时,突然传来“咚咚”的敲门声,原来是“收班”回家的“大白”在用嘴啄门呢!袁学顺将门打开,“大白”竟迈着猫步,像一位时装模特一样走了进来,一家人顿时被“大白”的表演逗乐了!人鸟和睦相处,感情深笃,洋溢着无限的和谐、温馨和欢乐!

随着救治和喂养的天鹅数目的增加,袁家的经济压力也越来越大了,甚至连孩子的学费都交不起了。但即使再苦再难,袁学顺也没有亏待过天鹅!

随着当地政府对天鹅保护力度的加大,猎杀天鹅的现象几乎没有了。但是,伴随着近海养殖的兴起,渔民的鱼网鱼钩有时就成为误伤天鹅的“凶器”。

天鹅的起飞很有特色,需要很长的起跑距离,俗称“九蹬十八拍”,有时候,天鹅太密集的时候,就会产生自伤。还有的天鹅因为缺水、缺食物而面临着生命危险。这些天鹅,都成为袁学顺救助的对象。

天鹅受伤的时候,怎么才能靠近它们?有了那次目睹天鹅自杀的经历后,袁学顺总结了一套接近救助天鹅的方法。他发现天鹅对深颜色的衣服很敏感,为防止刺激天鹅,一件银灰色的夹克衫,就成为袁学顺救助天鹅的“工作服”。天鹅受伤以后,要慢慢靠近,不能惊吓到它们。离它们大约30米的时候,袁学顺便模仿天鹅的声音,往往,听了这种声音后,天鹅的敌意就会慢慢减少。到最后,天鹅觉得没有危险了,就会把头插到羽毛里。这时候,袁学顺就游过去,把天鹅抱起来,带回家中。

在袁学顺家中,天鹅俨然就是一个家庭成员。除了每天喂天鹅野菜、海藻之外,袁学顺家里有了好吃的,都要给天鹅留一份。有一年的春节,袁学顺家包水饺,按当地风俗,家里5个人(算上大白)就在5个饺子里包上了硬币。谁吃到有硬币的饺子谁就一年有好运。吃年夜饭时,袁学顺盛上一碗水饺,给大白端了过去。不一会儿,听到大白屋里传来“当当”两声,袁学顺跑过去一看,原来大白吃到了两个硬币,都吐到了旁边的盆子里。袁学顺高兴地搂住大白,大声说:“大白,你今年有福了!”妻子和两个女儿也跑过来,都为大白鼓掌。大白好像也明白了什么,发出一声声欢快的叫声。现在回忆起来,袁学顺仍然觉得,那是他印象最深的一个春节。

记者来到袁学顺家的时候,他家里还养着15只天鹅。其中有一只是4天前老袁刚从湖里救回来的,住在老袁家的正房里。老袁说,刚抱回家的时候,这只天鹅奄奄一息,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什么东西也吃不进去。老袁给天鹅配了些药,每天按时喂药。现在,这只天鹅的状况稍微好点,能吃点糊状食物了。

天鹅住进了酒店客房

每年春天,袁学顺都要把恢复健康的天鹅放飞,让它们回到自己的伙伴中间,回到大自然中去。

有两只天鹅,在袁学顺家住了很长时间。其中一只是前文提到的大白,另一只,袁学顺用女儿的名字来命名,叫做小妤。2001年3月,两只天鹅还没有完全康复,没有赶上天鹅迁徙的大部队。一转眼到了6月,两只天鹅完全恢复了健康。这时,如果它们再不能回到伙伴的身边,能否在荣成安全度过夏天,还是一个未知数。据袁学顺的观察和研究,荣成天鹅湖的天鹅大多来自我国新疆的巴音布鲁克。袁学顺决定送它们回新疆。

千里迢迢,对于因救助天鹅而家徒四壁还欠下债的袁学顺来说,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幸好,袁学顺的想法得到了荣成市和威海各界人士的支持。

2001年6月,一个特别的放飞小组从威海机场出发了。来到新疆,当地群众被袁学顺和威海人民对天鹅的那份真情所打动,给他们以当地最高规格的接待,大白和小妤更被视为天使。在下榻的酒店,酒店经理特许,让两只天鹅与袁学顺一起,都住在客房里。

放飞的那天,袁学顺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哭得动情。他跪在湖边,久久不愿起身,任泪水肆意流淌。他为两只天鹅离去而不舍,他为威海、新疆两地人民的热情而感动,他还为那些他没能救治好的天鹅而伤心……

对此,有些人说他是在“作秀”,说袁学顺是为了出名。袁学顺对这些风言风语已经非常习惯了,他淡淡地说:“我连中央电视台的‘东方之子’都上过了,我还图什么名?我觉得唤起人们热爱野生动物、增强环保的意识,比这次放飞本身更有意义。”

纯真的情怀永系环保事业

2003年4月,“福特汽车环保奖”组委会听说袁学顺的事迹后,专门给他发来了邀请函。10月底,组委会专门到袁学顺家进行了考察。

11月15日,评审委员会举办的答辩会如期举行。面对5位知名专家学者犀利的发问,老袁的答辩显得胸有成竹。用他自己的话说:“我是在用30年保护、救助天鹅的行动来答辩的。”

没有惊人的仪表,也没有华丽的词藻,这位来自天鹅湖边的农民用质朴的语言和无私的行动,深深地打动了评委。当他讲到“我把自己的家当成受伤天鹅的家,把天鹅当成自己的孩子,同吃一锅饭,同饮一井水,同睡一铺炕”时,答辩已经超出了规定的25分钟,但没有人忍心打断,评委们自始至终聚精会神地倾听着、感动着。

2003年11月18日,袁学顺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上午9点,2003年“福特汽车环保奖”颁奖典礼隆重举行。曲格平和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祝光耀、福特汽车总公司副总裁程美玮等出现在颁奖典礼上。最后颁发本次奖项中含金量最高的一等奖,当主持人宣布:山东荣成家庭式“大天鹅康复中心”获“福特百年特别奖——野生动物保护”奖项一等奖时,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面对众人普遍关心的20万元大奖该如何花的话题,袁学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仅仅是代表天鹅湖区的人领取了这一荣誉,这20万元大奖决不是奖给我个人的,而是奖给天鹅的、奖给天鹅保护事业的!我计划在家庭康复中心的基础上,建造一个更符合自然条件,更符合天鹅需求的,包括科研、康复在内的一个更大的天鹅救护中心。我知道这20万元的奖金,要为这么多伤残天鹅设立场地是远远不够的。但我愿尽自己的所能改善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让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威海,也成为最适合天鹅栖息的乐园……”

小故事----天鹅与鸭子的故事 篇9

一只美丽的天鹅爱上了一只鸭子。

受宠若惊的鸭子立刻接受了这份爱。从此,天鹅与鸭子在土地上生活着,在泥塘边厮混着。天鹅那高贵而雪白的羽毛…天天被污脏了,以前不会长期行走的美丽小脚也红肿了。

天鹅说,鸭子,你跟我学习飞翔吧,那样我们就可以在高空中比翼双飞了。鸭子愿意为了天鹅而努力学习飞翔,可惜鸭子想要飞到和天鹅一样的高度实在是太难了,于是他放弃了。

鸭子说,天鹅,不如你抓住我,带我去飞吧。于是天鹅抓住鸭子,扇动翅膀,非常非常吃力地飞上了蓝天。鸭子很高兴,鸭子觉得天上的风景真是太美了,鸭子感到爱上天鹅真是好极了。

以后,鸭子每天都要求天鹅带他飞上天,而且要求飞翔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如果天鹅不能达到他的要求,他就会生气。疲惫的天鹅因为爱着鸭子,虽然身心俱疲,天鹅依然会答应鸭子的要求。

一天,鸭子又让天鹅带他飞上蓝天。天鹅勉强抓住鸭子飞上了蓝天,突然天鹅低下头深深地吻了吻鸭子,就在鸭子感觉诧异的时候,天鹅松开了抓住鸭子的手……

哲理总结

上一篇:地方病预防知识教案下一篇:经典诗词朗诵评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