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文答辩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关于论文答辩(精选8篇)

关于论文答辩 篇1

1、学生在预答辩之前应提交硕士论文1本(可不装订),但格式、内容须完整、规范;

2、预答辩后,应根据预答辩意见进行论文整改并进行反抄袭检测,预答辩意见将供正式答辩时审查;

3、在规定时间1月15日,应提供整改完成后的硕士论文电子版,进行反抄袭检查;反抄袭检查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内、外审;

4、盲审论文如果两个意见都通过,则不需内、外审,如果有一个没通过,须进行重审;

5、论文内、外审必须在2月15日之前完成,如果日期填写不合格,责任自负;同时,外审表必须盖评审人单位章;

6、论文内、外审费用及论文打印费,从导师经费本出,具体评审费导师自定;

7、预答辩不通过者将延期至2015年6月。

航空航天工程学部

关于论文答辩 篇2

一、答辩的心理准备

答辩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平生第一次的,想想将要面对严肃的答辩现场,学有专长的老师、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同学,难免怯场紧张,导致思维混乱,表达失准,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答辩恐惧症。

这种心理障碍其实是可以调节的。首先,论文是自己经过几个月的准备、构思、写作完成的,是自己很熟悉的领域,陈述汇报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其次,老师们学术丰厚,学有专长,但是不见得对所有的领域都能有特别透彻的了解,也许会出现就你研究的问题,老师的程度不及学生的情况出现。最后,答辩小组的老师会主要针对论文提问,会把握难易程度。所以战胜紧张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从容面对。

二、分析预测答辩内容

一般来说,对于论文的选题、论文的难点和重点、论文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论文的文献资料的运用、论文的学术意义和价值等问题提出一些问题或者质疑,就论点和论据之间的联系、论文的真实性、论文的薄弱环节提问,也可能涉及与论文有联系的文外问题。答辩的范围中无外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也存在理论联系实际、考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答辩者应当有足够的理解,答辩老师很可能就核心概念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与相似概念的区别等等。对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考查,都比较偏重于对答辩者思维水平、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考查。对于同一个答辩者,老师们的提问可能涉及多个方面,问题的形式多样,大小配合,点面结合,深广兼顾。

由于论文质量高低不同,老师们的提问会因人而异,深浅适中,宗旨就在于使学生均有提高。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可能涉及论文的方方面面,我们对此的分析和掌握是为了了解一般性的问题路径,便于带着问题来思考论文、熟悉论文,做好充分的预案。

三、正式答辩

正式的答辩环节从答辩者自述报告开始。首先是阐述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这个论题在这个学科的研究领域中处于什么位置,要论证的是什么问题,研究这个问题有什么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前辈学者们都做过了什么样的研究,他们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观点是什么,涉及到哪些的代表著作和文章等等。论文写作中对材料的收集、整理、鉴别、处理和运用,收集资料范围的大小,所利用资料的可信度,重要的引文、版本和出处等,往往决定了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和理论修养,这些问题在答辩的时候都要做出明确的说明。如果答辩者选择的论题填补了学术空白,那么要分析是哪些因素和原因导致了这样的论题长期在学术界被忽视,用什么新理论和方法使得你有所发现,使得这样一个命题获得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等。

其次阐述论文探讨的主要问题和逻辑结构。重点介绍论文的主要观点,这些观点在论文中是如何得到论述的,是如何围绕着论题逐步开展的,这其中的逻辑推演结构是什么,层层之间是如何递进和衔接的。第三是论文运用的研究方法的阐述。答辩者应该介绍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所运用的研究方法,交代这种方法对于研究对象的适用性,这种方法对于解读研究对象的独特性。第四是阐述论文的结论和创新点,用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这个结论在学术上有什么价值和突破,在实践中具体起到什么作用。最后,对于论文的自我评价,表达自己对下一步继续深入研究的必要。

答辩者陈述完毕论文之后,答辩组老师会就论文中的学术问题进行提问。答辩者应当集中注意力把傲视的问题挺清楚并听懂,迅速记录下来,弄准问题是做好答辩的前提。

一般来说,答辩人在接受提问之后,离席准备。一般每位答辩者给予10分钟到20分钟的准备时间。答辩者回到答辩现场,作出正式的口头答辩,这是反映答辩者综合能力的环节,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环节,答是所问是重要规则。答辩人尽可以根据自己准备的材料从容陈述,明确回答老师的问题。回答问题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语言专业并简洁。

摘要:论文答辩是在学生完成论文通过写作,经过指导教师初评和答辩小组教师联合评审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综合能力通过答辩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现,并接受现场检验。每个毕业生都可以在认真听取老师的提问和同学的答辩发言中受益。答辩是审查论文的一种辅助形式。老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自我陈述,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通过学生的答、问与争辩,检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科学研究的水平,考察理论基础,对论述问题有无一定的知识基础,是否有创造性的见解。答辩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师生对讲、双向交流,学生可以充分阐述、申辩、争鸣,通过答辩,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演讲能力、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关键词:论文答辩,学术论文,思考

参考文献

论量刑答辩程序 篇3

一、量刑答辩程序的特征

当前,我国司法实务中量刑程序的运作方式是:关于量刑的事实、证据与定罪的事实、证据均在法庭调查阶段,由公诉机关出示,辩护人也可在此阶段提出有利于被告的事实证据。之后控辩双方在法庭辩论阶段可以就量刑问题发表意见并辩论。法庭审理后,合议庭对被告人的量刑进行评议,重大疑难案件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之后就定罪量刑一并形成判决并向当事人公开宣判。这种运作方式造成了司法实务中普遍存在重定罪、轻量刑以及同案不同判等现象。相对于这种量刑方式,量刑答辩程序具有相对独立性、公开性和对抗性三个特征。所谓相对独立性是指量刑程序与定罪程序分离,成为刑事审判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环节。所谓公开性是指量刑过程应当向诉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公开,保持必要的透明度,使诉讼当事人更为充分有效地参与。具体来说,主要包括量刑的程序公开,量刑的理由公开和量刑的标准公开。对抗性则表现为在量刑阶段,控辩双方集中就与量刑有影响的证据进行质证辩论,量刑结论以经过质证的证据为基础。

二、量刑答辩程序的正当性

量刑答辩程序的正当性体现为必须符合诉讼和审判的基本原理和原则。

(一)量刑答辩程序符合量刑公正原则

量刑公正既包括量刑结果公正,又包括程序公正。

一方面,量刑答辩程序有利于实现量刑结果公正。比起在法庭调查中一并提出定罪和量刑证据的做法,独立的量刑答辩程序可以使与量刑有关的证据和情节集中在这一阶段呈现于裁判者面前,使得裁判者心中形成比较明晰的、有条理的印象,有利于正确认定案件事实、情节。而控辩双方基于不同的立场会积极地搜集有关量刑的证据,这一方面可以使量刑裁判建立在更全面可靠的证据根据上,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控辩双方举证不足,法官对量刑情节进行庭外调查时,形成内心的预断和偏见。另一方面,量刑答辩程序符合量刑程序公正的基本原则。程序公正是实体公正的前提和保障。一般认为,公正量刑程序的要求主要有两点,一是量刑公开,二是量刑程序合理。而量刑答辩程序,无疑是符合这两条要求的。

(二) 建立量刑答辩程序,有利于增強对当事人人权的保障

与定罪相比,量刑会直接影响到被告人的生命、财产、人身自由或民主权利。所以,在实践中,当事人对量刑的关注要远远大于定罪,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申诉、信访案件均是对量刑不服的原因。因此,量刑程序的设计要符合体现加强人权保障的理念,最主要的是对被告人人权的保障。河南省高院专门下发了《关于在死刑二审案件开庭审理过程中实行“量刑辩论”的实施办法》,之后,在审理死刑二审案件时,审判长总要对被告人郑重的说一句“你有权对自己的量刑当庭发表意见,也就是说,你对自己该不该被判处死刑有发言权。”而在以前,对死刑被告人如何量刑,如果公诉人不提较为具体的量刑建议,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无权就此发表意见。这是量刑答辩程序增强对被告人人权保障的鲜活实例。

(三) 建立量刑答辩程序有利于对法官自由裁量权进行必要限制

我国刑事立法采用的是相对确定的法定刑,法官具有在法定刑幅度内的量刑自由裁量权。自由裁量权既可以弥补法律的不足,也可能偏离法律规定,给司法腐败留下了空间。因此,法官自由裁量权必须存在,也必须被约束。而量刑答辩程序是一种公开的、对抗性的程序,量刑决定受制于控辩双方举证的证据和事实,而且,法官必须在裁判文书中写明量刑标准和量刑理由,这就便于社会各界对量刑的监督,从而对法官形成制约。

(四)建立量刑辩论程序有利于增强裁判的可接受性,提高诉讼效率,维护司法权威

量刑辩论程序保障了当事人、特别是被告人的充分参与,他们可以了解程序的进程、判决的结果及理由,并且可以对这种结果施加一定的影响,这样,就能使当事人更容易接受量刑决定。由此,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申诉、上诉,防止没有意义的重复处理,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同时,当事人及公众亲眼见证量刑过程,进而对量刑结论产生信服,司法的权威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树立起来。

综上所述,建立量刑答辩程序有利于实现量刑结论的实体公正,符合公正量刑程序的要求,有利于保障人权,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率,维护司法机关权威,量刑答辩程序具有正当的法理基础,可以被普遍适用。

三、量刑答辩程序的制度构建

通过对我国量刑程序现状的考察和对量刑答辩程序的价值分析,我们可以合理地预测:量刑答辩程序,可以成为我国量刑程序改革的一条路径。

(一)在立法上区分定罪与量刑,确立量刑答辩程序的相对独立地位

建议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可做如下调整:分别情况,对于被告人做有罪答辩的,规定在法庭辩论程序中,就定罪问题进行辩论后开始量刑答辩程序。对于被告人做无罪答辩的,在定罪判决宣告以后,如果法院作出无罪判决,则一审程序终结,如果法院判决被告有罪,则另行开启量刑答辩程序。这种对于被告做有罪答辩和无罪答辩的区分更加科学,是综合考虑正当程序的要求与司法资源的限制得出的结论。

(二)细化量刑答辩的具体程序

在量刑答辩的具体程序设计上,司法机关的尝试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经验。

1.量刑答辩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

综合看来,在试行了量刑答辩程序的各法院,除了河南高院将量刑答辩程序限定在开庭审理的死刑二审案件外,北京、广州的一些法院都未限制量刑答辩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笔者认为,刑事案件,不只是死刑案件,都会对被告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产生重大影响,这远非民事案件、行政案件所能比拟,故而,量刑答辩程序应存在于所有开庭审理的刑事案件中,不论是一审还是二审,也不论是公诉还是自诉。

2.量刑答辩的流程

总结各地法院的操作经验,在进入量刑答辩程序后,一般由控方先提出具体的量刑建议,然后由辩方针对上述建议进行答辩,并提出辩方认为合理的量刑请求。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上诉并参加庭审的,其本人及代理人可以在控方提出量刑建议后,对量刑发表意见。法官就控方、辩方及附带民事诉讼原告方在量刑意见上存在的差异,组织三方在法庭上进行充分的辩论,必要时可进行二轮答辩。

控辩双方及附带民事诉讼原告方可以放弃量刑建议或请求权,也可以对原告提出的量刑建议或请求在量刑辩论终结前进行修正,但最多不得超过两次。

3.量刑答辩程序中的法官的职权

法官享有的审判权可以分为三部分:庭审主持权,案件审理权,裁判权。据此,法官在量刑答辩程序中的职责主要有:宣布进入量刑答辩程序,告知被告人有权就量刑发表意见,主持答辩,作出量刑决定,宣告量刑决定。在量刑答辩中,就有关事实、证据有疑问的,法官可以对控辩双方和有关证人发问,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庭外证据调查。

4.量刑答辩程序中量刑结论的作出与宣告

关于2012届毕业答辩的通知 篇4

2012届毕业班同学:

2012届毕业答辩将于5月12日在知行楼进行(答辩分组情况和具体安排请星期五进学校网站或班级群共享查看)。现将有关注意事项公布如下,同学之间请相互转告。

注意事项:

一、要求所有待答辩的同学在“指定的教室(详情见星期五的具体安排)准备候答,参加答辩的同学不得在答辩教室门口徘徊、聚集和喧哗;

二、为了便于答辩,要求每位参加答辩的同学携带有自己毕业设计(论文)的电子稿和5分钟PPT的U盘入场(一般情况不提供临场下载);

三、进答辩教室后,具体答辩步骤如下:

1)简要介绍一下自己顶岗实习的情况(可根据情况确定是否做成PPT)

2)主动向答辩教师简要陈述自己所作毕业设计的内容和思路、原理等;(5分钟之内)

3)陈述完毕后,回答教师提问;

4)用报到处提供的草稿纸和笔认真记录答辩老师提出需要修改的地方。

四、修改论文注意事项:

(1)若答辩小组指出论文只存在个别小问题(如格式或某些细节需要稍微调整),答辩结束后请立即到知行楼310机房根据答辩时的记录进行修改,要求在即日下午16:30之前将修改稿上交答辩组组长审核,审核通过后将修改稿连同电子稿交给指导老师;

(2)若答辩小组要求对论文进行大范围改动的,请在即日所有答辩活动结束后立即与指导老师沟通联系,由指导老师告知最后交稿时间。

五、要提交的资料:

一)毕业设计相关资料:

1)毕业设计(含论文)打印一式两份;

2)毕业设计任务书两份

3)毕业设计情况登记表两份

4)在修改完毕后,所有资料的电子文档提交给指导老师

二)顶岗实习相关资料:

1)顶岗实习报告一式两份

2)实习周记十篇

3)实习签定表(单位签字盖章)一式两份

4)实习报告的电子档提交指导老师

管理学院关于本学期答辩事宜 篇5

答辩工作具体安排的通知

一、论文答辩登记受理的条件

1、硕士研究生:2010级以前取得学籍的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双证MBA,开题时间至少达到8个月。

2、博士研究生:2009年秋季及以前取得学籍,开题时间至少达到12个月,发表规定数量和级别的学术论文并通过预答辩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3、专业学位研究生:符合学校答辩规定的同力博士、工程硕士、单证MBA、高校教师、EMBA。

二、论文答辩登记、领取“博(硕)士学位申请及评定书”的时间、程序及地点

1、符合上述条件的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双证MBA,到研究生本人所在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核对《博(硕)士研究生申请答辩登记表》中姓名、性别、出生日期、身份证号、专业名称等个人信息,留下联系方式并签字确认。答辩登记截止日期为2012年04月20日。以前登记但未答辩者,本次若申请答辩则必须重新登记。2008级及以前的全日制硕士生还需携带发表的学术论文原件和复印件。

2、全日制博、硕士研究生和同力博士答辩登记时需提交学位论文的电子版和经导师签字的与电子版一致的纸质版(学院留存)进行查重检测,具体规定见附件2。

3、非全日制研究生(含同等学力博士、工程硕士、高校教师、单证MBA、EMBA等)及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答辩登记、审核工作归口校学位办公室管理。学位论文答辩登记、审核截止日期:同等学力博士、全日制博士研究生为2012年3月23日;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2012年5月31日。

4、各类研究生所需的《答辩评定书》研究生院主页(http://gd.whut.edu.cn/)的“学位管理”栏目相关文件中下载打印(以研究生院3月份公布的最新版本为准,以前各种老版本同时废止)。

5、同力博士所需《资格审查表》、《答辩申请表》请到管理学院主页“下载表格”栏目下载。

三、论文答辩审核的时间及地点

1.硕士研究生成绩、表决票盖章由管理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负责:按要求填写评定书

(一)的第1—7页(2008级及以前的全日制硕士生还携带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到管院研究生办公室审核,审核通过者加盖表决票章。表决票盖章及答辩截止时间为:2012年6月1日。

2.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成绩和在读期间发表文章由管理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初审,查重、盲审通过后携带装订成册的博士论文、发表的论文复印件提交研究生院(筹)学位办审核,审核通过者加盖表决票章。同力博士资格审查、表决票盖章由研究生院学位办公室负责。表决票盖章及答辩截止时间为:2012年6月8日。

四、盲审: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同等学力博士查重通过后

1.将学位论文4本(其中3本去掉导师姓名、本人姓名、致谢,就读期间发表文章一页保留但须去掉导师和本人姓名)提交院研究生办公室进行内容盲审。

2.将学位论文2本(其中1本去掉导师姓名、本人姓名、致谢,就读期间发表文章一页保留但须去掉导师和本人姓名)提交院研究生办公室进行格式盲审。

五、论文收取整理:答辩完成后,研究生提交学位论文:

1.博士生、同等学力博士5本(均为打印的线装本),硕士生3本(均为打印的线装本),高校教师、工商管理硕士(MBA、EMBA)及工程硕士1本(为打印的线装本)。2.向校图书馆提交论文电子版:

①全日制博士直接提交校图书馆,同力博士提交各学院研工办,然后统一交校档案馆;各类学位论文电子版要统一以“学院名称_类别_学号_姓名”方式命名,如“材料学院_全博_10497200906q_张三”)。

②全日制硕士直接提交校图书馆,所有非全日制硕士提交各学院研工办,然后统一交校档案馆;各类学位论文电子版要统一以“学院名称_类别_学号_姓名”方式命名,如“材料学院_非全日制工程硕士_00800800906_李四”);

3.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按校图书馆的要求,由本人另送一本线装论文到校图书馆存档。各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涉密论文只提交1本纸质版论文由学院研究生工作办公室集中收取提交校档案馆。

六、特别提示

1、所有博士、硕士研究生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都应进行信息录入工作。信息录入工作按“关于做好博士、硕士学位信息录入工作的通知”(研究生院另行通知)执行,如个人提交的信息有误,后果自负。

2、非全日制研究生[含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MBA)、高校教师申请硕士、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的学位信息上网照片采集工作必须按“关于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信息采集照相工作的通知”执行。

3、为保证填发学位证书及上报学位信息的准确无误,各学位申请者须在本人评定书

(一)的最后一页,附上一张本人有效身份证的复印件,以便核对。

4、取得学籍时间超过六年的博士研究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答辩,具体规定请查阅研究生院(筹)培养处“关于对超过学习年限的博士研究生学籍处理意见的通知”。

管理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2012.3.6

附件1 关于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信息采集照相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学院(所、中心)及各类非全日制研究生:

根据湖北省学位办“关于做好研究生学位证书登记上网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做好我校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位信息上网工作,保证学位证书登记上网的准确及时,方便研究生及用人单位网上查询,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照片采集要求:

用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位授予的照片必须是本人近期免冠照片,照片一律采用单一蓝色背景彩色照片。

其中,“工程硕士、高校教师申请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艺术硕士、同等学力申请硕士”研究生需提交3张2寸[供评定书

(一)、(二)和颁发学位证书时用],同时准备一份同一底版2寸单一蓝色背景彩色照片电子版;“同等学力申请博士”研究生需准备3张2寸[供评定书

(一)、(二)和颁发学位证书时用],同时准备一份同一底版2寸单一蓝色背景彩色照片电子版。

“学位证书用的照片”、“评定书

(一)、(二)里的照片”以及提交给校学位办“上网用的电子版照片”均应一致。

二、照片提交要求:

1.关于纸版照片:“评定书

(一)、(二)里的照片”以及贴在评定书

(一)里的“备用照片(颁发学位证书用)”由研究生本人负责粘贴;

2.关于电子版照片:

(1)按规定在我校附近的“姿丽冲印”照相馆(洪山区珞狮路182号武汉理工大学马区东院西南门对面,联系电话:87383868)拍照的,照片的电子版由“姿丽冲印”照相馆代研究生转交校学位办(个人可以在姿丽照相馆拷贝一份备用)。余家头校区的研究生在“写真心情” 照相馆(余家头邮局东20米,联系电话:***)拍照的,照片的电子版由照相馆代研究生转交校学位办(个人可以在照相馆拷贝一份备用,研究生本人须把照相馆提供的“武汉理工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照相登记信息表”答辩结束后交给所属学院研工办,此表作为研究生信息采集照相凭证)。

(2)若在其它地方拍照,照片一律采用单一蓝色背景彩色照片。“照片电子版”由研究生本人提交给所在学院,由学院集中向校学位办提交。提交的电子照片具体要求如下(与教育部要求一致):

a.照片文件统一以身份证号码+姓名为文件名,后缀为.jpg; b.图片尺寸(像素):宽150、高210 ·大小:≤10K、格式:JPG ·成像区全部面积48mm×33mm;头部宽度21mm-24mm,头部长度28mm-33mm;下额到头顶25mm-35mm;像长35mmX45mm ·被摄人服装:白色或浅色系 ·照片背景:单一蓝色

电子照片必须由数码相机拍摄,免冠,头顶距离顶部约占照片高度的3/10。c.按照学生种类进行分类,如“机电学院工程硕士***9102王芳.jpg”。

请申请学位研究生务必按以上要求提交“照片电子版”,否则校学位办无法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学位信息,后果自负

注:为使上网照片信息准确无误,照相时请带上身份证并填写“武汉理工大学非全日制研究生照相登记信息表”,登记本人姓名、学院名称、性别、身份证号码、入学时间、照相日期、学生类别。

武汉理工大学学位办公室 2011年3月14日 附件2

管理学院关于使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进行检测的实施办法

1.检测对象:拟申请研究生学位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同等学力博士研究生。以上检测对象中未参加检测的研究生,不能进行答辩。保密论文不必进行检测。

2.拟检测学位论文均需提交电子版,直接提交到管理学院检测专用信箱(whutglcc@163.com)里.要求为:学位论文word文档正文部分(即:第一章至最后一章,文件命名方式为:学院名称_博士/同力博士/硕士_学号_姓名.doc,如“管理学院_博士_20060215_张三.doc”)。

3.检测分常规检测和复检:

(1)常规检测中文字重合百分比<30%的学位论文可进行答辩;(2)常规检测中30%≤文字重合百分比<50%者,修改学位论文后,可申请进行一次复检,通过者可进行答辩,复检仍不通过者须认真修改论文,推迟至下学期及以后方能申请答辩;

(3)常规检测中重复率≥50%者不再复检,须认真修改论文,推迟至下学期及以后方能申请答辩。

4.检测时间:硕士研究生常规检测的提交时间为2012博士、同等学力博士常规检测的提交时间为2012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2012年3月6日

***517 张良和,***516唐永超,***553鲍凡 ***535鲍起斌

年4月20日前每周的工作日,全日制

关于组织省教学研究课题结题答辩 篇6

各镇街教委办、市直及民办中小学: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教科研工作,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经研究决定举行省教学研究课题结题答辩暨2014课题研究培训活动。现把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结题工作

(一)时间:3月18日(星期二)下午2:00----6:00

(二)地点:市教研室阅览室

(三)参加人员:申请参加2014年省教学研究课题结题的课题组成员

(四)答辩程序:

课题组陈述(3分钟)----咨询、答辩(3分钟)。

二、2014课题研究培训会议

(一)时间:2014年3月19日(星期三)8:30----12:00

(二)地点:北辛中学

(三)参加人员:2014年省教学研究立项和结题课题主持人。

(四)内容:

1.参观北辛中学课题成果展。

2.课题研究辅导报告。

(五)其他要求:

参加立项答辩的课题,请届时上报《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申报表》,一式3份(最好采取胶印)。

滕州市教学研究室

对学生论文答辩的几点思考 篇7

关于论文的选题

在论文选题上, 应该坚持学生自选题目为主、指导教师命题为辅的原则。学生自选题目有一定的优越性:

1.学生对自选的题目理解较深。掌握的资料较全面、较丰富、较能充分发挥。

2.由于学生对自选题目的具体内容较熟悉, 即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 较顺利地由腹稿拟出初稿。

3.题目自选, 内容自定, 资料自己收集, 论文自作。对自己论文的特点、重点、中心较熟悉, 答辩时较能回答和辩论问题,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讨性, 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写作水平。

关于指导教师

通常是由授课教师根据学生所选题目和内容, 教与学一致的任指导教师。作为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 对学生的论文应从以下内容进行指导:

1.帮助学生选定论文题目。

2.帮助学生根据论文明确其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3.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论文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及其内容。4.帮助学生按主次合理排列论据的顺序和掌握文章结构。

5.支持学生大胆探索和阐述自己的新观点和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和认识, 调动学生对新观点的探索精神, 防止网络抄袭现象。

6.帮助学生注意语法和用词, 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7.每稿均应写出批语。要肯定成绩, 认定新意, 指出不足, 正确评价。

关于答辩的准备

学生的毕业论文经指导教师同意定稿并抄好, 再交指导教师鉴定和作出评语后, 学生就应该进行答辩前的全面准备工作;指导教师仍应指导学生作好答辩准备。

1.在进一步熟悉自己论文的基础上拟定答辩提纲。

2.进一步研究自己在论文中引用的资料和相关内容。 (1) 查明引用资料 (包括数据) 的来源; (2) 论文的中心论点是否突出, 论据的排列是否合适, 文章结构是否合理和适度, 语言是否通俗流畅等。

关于答辩教师

答辩教师, 特别是主答辩教师, 应该根据学生论文题材和实质内容选定, 专业要对口, 有的在具体科目方面也应选定对该科目有专业研究的教师担任主答辩教师。

1.答辩教师的职责

(1) 全面审查学生的毕业论文, 检验论文是否本人所写; (2) 检验论文的深度和可研究价值; (3) 检验学生对提问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

2.答辩教师提问的内容

(1) 就论文的中心内容提问: (1) 针对学生新的观点、新的认识、探索性意见、今后的建议和设想提问, 旨在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大胆尝试、大胆阐明自己的观点; (2) 就学生论文的中心论点进行提问, 旨在引导学生明确自己论文的核心及其范围、根据和理由。

(2) 就分论点的内容提问: (1) 分论点与中心论点有无脱节现象, 分论点能否说明中心论点的某一方面 (主要方面) ; (2) 分论点与主论点之间是否一致, 相互 (分论点与分论点) 之间有无矛盾, 旨在检验学生对论文的论点理解程度。

(3) 就论文引用的材料提问:论文中选用的理论材料、案例材料、具体数据等, 学生是怎样发现的, 在何思想指导下选用的, 意在说明什么问题等。

(4) 就文章的语病提问。3.答辩教师提问的方式

(1) 采用辩论或者提问。提出与论点、论据相反或者不一致的看法, 让学生辩解和论述, 引导学生坚定自己的正确观点, 纠正错误。

(2) 采用启迪式提问。针对论文中的不足或者应涉及而未涉及的问题提问, 旨在启发学生认识论文中的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能力, 提高写作水平。

(3) 采用问答式提问。针对论文不明确、含糊不清的问题提问, 让学生按自己的思路进行直接回答。

4.答辩教师应当掌握的几个问题

(1) 答辩会是答辩教师提问由学生进行答和辩的过程, 除了答辩教师提问的方式要适当以外, 用词和语气上也应得体。

(2) 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回答问题和辩论问题的积极性,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充分地辩论, 特别是当学生答辩时, 答辩教师不应该插言或者打断学生的表述和发言。

(3) 学生对教师的提示和启发性问题, 可以要求教师重复不明白的问题, 亦可以抢先发表自己的认识以打断教师的复述发言。

(4) 答辩教师提出的与论文无关的问题, 学生可以不回答。

(5) 学生与答辩教师的观点、认识不一致时, 学生可以要求保留意见, 答辩教师不应该将自己的观点认识强加于学生。否则, 有碍于学生的进取。

(6) 答辩教师参加答辩会前应熟悉学生论文所涉及的科目, 明白自己的提问内容和含义, 应当避免失误。

(7) 答辩结束时, 应允许学生对答辩的情况进行表述和补充, 以表明自己的意见。答辩老师应该表明对学生论文、答辩、问题的评价。

(8) 答辩会结束后, 答辩教师对答辩的论文要认真评定成绩。

摘要:毕业论文答辩会已成为学生毕业前必修的科目。也是全面考核学生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及与实践相结合的运用考察。故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和思考。

小议民事答辩失权制度 篇8

关键词:审前程序 答辩失权 诉讼效率

一、我国答辩制度现状

(一)被告故意不提交答辩状,在庭审时对原告进行突然袭击

由于《民事诉讼法》当中并没有明文规定被告不提交答辩状的法律后果,从而导致不提交答辩状在庭审时进行突然袭击的这种行为虽然有违诉讼平等原则,但是在法律上任然是合法的。这种现象在庭审过程中较为常见,国内的一些法律学者认为被告答辩在《民事诉讼法》没有得到规范,随意性太强,致使其成为了一项单纯的诉讼权利。由于这种有违诉讼平等原则的现象存在,导致民事诉讼的社会与法律基础遭到破坏,因为民事诉讼简单的理解就是当事人间的争讼,而当事人间的平等权利义务关系则是当事人间争讼的基础。

(二)被告所提交的答辩状内容、格式不符合打答辩的要求

在很多时候被告提交的答辩状不是围绕着原告诉求进行答辩,在内容上也反映不出被告對事实和理由的相关见解和意见。在庭审的过程当中,庭审法官必须确保当事双方在庭审各项程序上有均等的机会确保其均等性。因为原告的诉讼请求将随着法院将起诉状副本送达后将会暴露,里面的内容将涉及到原告诉讼请求及其理由等,而这些内容被被告得知后,被告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应对被告,而被告如果提交的答辩状内容、格式不符合答辩要求故意的隐瞒自己的观点,这样原告的庭前诉讼知情权就会被剥夺,使的原告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导致诉讼权利平等原则的破坏。

二、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的必要性

(一)程序公正的保障依赖于答辩失权制度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都属于司法公正,其中程序公正主要表现为平等的诉讼权利、地位以及待遇。之所以说答辩失权制度能保障程序公正,是因为答辩失权制度中能够明确规定要求被告必须在答辩期间对原告诉讼请求的理由与依据进行阐述。这样就给双方创造了平等的进行诉讼活动的机会。

(二)答辩失权制度是现实诉讼效率的前提

建立答辩失权制度,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帮助法官及时的发现真实做出合理的裁判,这样就很好的避免了由于开庭次数过多而导致人力物力的过度损耗,使得诉讼的成本得到合理的控制,从而更好的提高诉讼效率,同时能提升法院的裁判质量。与此同时,答辩失权制度的建立使得被告能够及时的提交答辩状,这就使得当事人之间诉讼的焦点很容易被发现,当事双方对诉讼的结果将会有一个估计,这样法官提出的调解方案更容易的被当事双方接受,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诉讼效率。

三、答辩失权制度的建立

(一)答辩失权的期限的规定

必须明确的规定答辩失权期限,只要期限一过被告就将失去答辩权,答辩权利行使法定要件当中必须包括答辩失权期限。虽然《民事诉讼法》当中对提交答辩状的期限进行了规定,例如第一百五十条,但是这并不是严格的答辩失权期限,因为并未有规定没有提交答辩状,将失去答辩权。

(二)答辩失权的法律后果

一旦出现答辩失权的情况,法院有权将答辩不视为被告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事实,此时法院就可以以这种自认的事实及原告诉讼请求的举证作为依据直接判决。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中,可以将不答辩以及不应诉的当事人一方直接视为对另外一方当事人举证以及请求的承认,此时法院可以直接判决原告诉讼请求成立。与此同时,答辩失权制度当中还必须对提起再审的相关条件作出限定,一旦出现在庭审过程当中由于不答辩而被法院判决败诉的当事人,不能再以《民事申诉法》当中的第一百七十九条的相关规定提起再诉。

(三)答辩失权的内容

答辩失权的内容必须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答辩失权制度当中应该明确的规定答辩行为对之后的辩论行为的拘束力,也就是说,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当事双方都不能推翻原来答辩内容,应该以最初的答辩内容为依据。另一方面答辩失权制度当中必须对答辩状的内容作出形式上的要求,例如答辩的真实理由与证据都应该在答辩状如实的写出。人民法院必须将应诉通知书与答辩通知书一起送达给被告,而答辩通知书当中必须对答辩的内容、期限以及预期不答辩的法律后果进行说明。

(四)答辩失权的例外

若经查明由于当时人因为客观的原因导致无法在答辩期间内进行答辩,在答辩失权制度当中应该明确规定任可以在庭审时进行答辩,例如:当采用公告的方式送达诉状时,而经查明当事人确实并不知情,这时不知情的当事人任然可以在庭审时进行答辩;此外,一些案件如涉及国家、集体以及公共利益,即便当事人不对相关问题进行抗辩,但是法院必须依职权进行审查。

三、总结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我过的答辩失权制度,首先就答辩制度现状进行阐述,从中发现目前答辩制度的一些漏洞,然后从程序公正与诉讼效率两个方面就建立答辩失权制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最后对怎样进行合理的答辩失权制度给出了一些看法,希望本文能引起更多人的注意,有利于我国答辩失权制度的建立。

参考文献:

[1]肖良平.论我国民事诉讼答辩失权制度的构建[J].求索,2006

[2]胡胜,陈莺.我国民事诉讼中应建立答辩失权制度[J].上海大学学报,2008

(责任编辑:刘 璐)

上一篇:结婚典礼程序十条下一篇:乡镇禁毒工作总结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