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精选7篇)
本班11人,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完成作业,已经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少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差,学习不主动.上课开小差,课后作业完成不及时,做作业速度很慢,准确率不高,有时甚至忘了做作业。这个学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数学好玩四个领域的内容同时混编 的方式,各个领域包括以下内容: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除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 两步运算。
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主要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
第四单元“千克、克、吨”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第六单元“认识分数” 本单元主要学会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空间与图形: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第五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数据的整理与表示”通过丰富的实例,积累收集、整理数据是活动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数学好玩:
本单元设计了小小设计师、我们一起去游园、有趣的推理三个内容,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思想,锻炼思维能力,积累思考经验,开阔眼界。
三、教学目标和要求
1.结合“分桃子、分橘子、猴子的烦恼等”具体情境初步掌握被除数是两位数、三位数的除法计算;会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商的变化规律从而进行简便计算。2.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了解1克、1千克、1吨的实际质量,建立清晰的质量单位的概念;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吨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字母表示方法,了解用秤可以称物体的轻重;能结合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解决与克、千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进一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5.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6.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
2、米
2、千米
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7.通过丰富的实例,学会整理数据,了解整理数据意义;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数学,促进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教材通过“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数学好玩”基本领域反映运用数学研究现实世界的基本过程,有机的渗透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思想、推理意识等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并以此为主线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将逐步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应用意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思考的乐趣,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自主探索的机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2.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和建构自己的数学意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交流他们彼此的想法,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想成为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的强烈的心理需要,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也提供了教师了解学生的充分机会,从而教师的引导与指导也就更富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4.加强估算(测)能力的培养,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算法与策略的多样化,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个体差异使然;把问题交给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解决时,他们对策略与算法所表现的不同取向是很自然的。鼓励解决问题策略与算法的多样化的前提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其次是让学生经历交流各自策略与算法的过程,比较各种策略与算法的特点,选择并优化适合于自己的策略与算法。
5.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线索,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六、课时安排 课时1 2.23—2.26 分桃子 分橘子
4课时2 2.29—3.4 商是几位数 猴子的烦恼 节约
5课时 2.3.7—3.11 试一试 练习一 集邮 5课时 4 3.14—3.18 买新书 讲故事 练习二
5课时 5 3.21—3.25 轴对称
(一)轴对称
(二)平移旋转
5课时 6 3.28—4.1 找规律
5课时 7 4.5—4.8 队列表演
(一)队列表演
(二)5课时 8 4.11—4.15 电影院 练习三 5课时 9 4.18—4.22 整理与复习有多重 2.课时 10 4.25—4.29 1吨有多重 五一放假 5.4—5.6 期中复习期中质量检测
5课时12 5.9—5.13 什么是面积 面积单位 长方形的面积
4课时 13 5.16—5.20 试一试 面积单位换算
5课时 14 5.23—5.27 练习四 数学好玩 我们一起去游乐园 5课时 15 5.30—6.3 有趣的推理 分一分
(一)试一试 5课时 16 6.6—6.10 分一分
(二)试一试 比大小 5课时 17 6.13—6.17 吃西瓜 练习五
5课时 18 6.20—6.24 小小鞋店 快乐成长
1.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认识左右并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验感知左右。
2.使学生经历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解决有关左右的生活实际问题, 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 培养主动与同伴交流的意识, 获得成功的体验, 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上册。
(二) 重难点
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正确确定左右的方向。
难点:体验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三)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内容是在活动中学习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左右, 因此教学时不用把认识《左右》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 而是将体验《左右》以及《左右》的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通过教学证明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
三、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一年级儿童年龄比较小, 好奇, 好动。因此教学时笔者根据儿童的特点以游戏活动为主线, 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学生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感受体验《左右》。通过活动激发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而不是无目的的活动。通过实践, 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 而且能发展思维,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教学准备
课件: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
五、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通过左手、右手的活动, 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师:小朋友们, 2009年11月13日那天你们加入了少先队, 成为了少先队队员, 你们向老师行个队礼好吗?
1. 感知左手和右手
师:看看举起的这只手, 是你的——右手?
再看看你的这只手, 是你的——左手?
师:小朋友, 用你的右手 (或左手) 可以做那些事?
师:小朋友知道吗?左右手要多锻炼, 特别是左手多锻炼会开发我们的右脑, 使你们的小脑袋变得更聪明。
2. 体验自身的左和右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 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看看我们的自身, 还有像这样“左右”一样好的朋友吗?
生: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腿、右腿……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好吗?
3. (游戏) 老师说口令同学们做动作
伸出你的左手, 伸出你的右手;拍拍你的左肩, 拍拍你的右肩。
设计意图:前几天一年级学生刚刚加入少先队, 成为光荣的小队员。通过生活实例举右手行队礼, 能很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带入课堂。
4. 揭示课题
小朋友们刚才已经熟悉了自己身体的左和右。其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有关左右的知识,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左和右 (出示课题:左右) 。
(二) 组织活动, 探究新知
1. 摆一摆
同桌合作, 老师说口令, 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摆放文具。 (同桌合作。计算机演示摆放顺序: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转笔刀五样文具。)
师: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小刀。)
2. 数一数
师: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数一数。从左数橡皮是第几个?从右数橡皮是第几个?
师:为什么同一块橡皮, 排第几都不一样? (引导学生思考得出:同样东西, 按左右不同方向去数, 顺序也就不同。)
设计意图:创设疑问,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说一说
师:尺子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计算机演示印证:以尺子为标准的左边是什么?右边是什么?左边有铅笔和橡皮, 右边有文具盒和小刀。)
4.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星期天, 有位小朋友想去小明家玩, 他没到过小明家, 但他听说上楼左拐是小明家, 那么小明住在几号房呢?你们愿意帮助这位小朋友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们讨论后得出结论:7号。)
生:小明住在7号房, 因为7号房在小明的左边。
师:可见, 学会了左右, 可以帮助大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 体验“相对”, 验证“相对”
1. 师:现在老师想出个问题考考同学们, (教师举起右手和大家面对面站着) , 你们说老师举起的是右手吗?
生:右手。
生:左手。 (学生意见分歧。)
师:两边各选一名代表辩论, 分别说出各自的理由。 (学生间产生辩论。)
2. 师:谁能想个办法来证实一下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
生:老师转过身去。
师:现在我就按照同学们出的主意转过身去, 看一看老师举的是左手还是右手呢? (验证结论:右手。)
师:为什么呢? (让学生说说原因。)
师:对, 因为我和同学们是面对面地站着, 也就是说我和你们的方向是相对的, 所以举的右手就会和你们刚好相反。 (教师再次举起右手。)
设计意图:先出现疑惑, 产生矛盾。通过学生辩论、表演验证, 解决矛盾, 从而得出结论, 解决了本课的难点,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 生活中的“左右”
1. (游戏:
上下楼梯靠右行) 实践活动 (课本第61页第5题) 利用课件出示图, 指导学生认真看图。
师:他们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学生争执不下。)
师:下面, 我们来体会一下, (把教室中间走道当楼梯, 女同学从后往前是上楼梯, 男同学从前往后是下楼梯, 老师有个要求, 每个人举着右手走。 (女同学上楼后又顺势下楼, 男同学下楼后又顺势上楼) 体会一下你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 师小结:
方向不同, 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我们不仅在上下楼时, 而且平时在马路上行走时, 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靠右边走, 按次序走, 以免发生事故。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让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联, 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 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左右。) 你知道了什么?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什么? (靠右走, 遵守交通规则, 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六、教学反思
教材内容分析: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圆的面积》这部分内容是直观几何的最后阶段,它既是前面所学直观地认识平面图形及有关计算的延续和发展,又为今后逐步由实验几何阶段转入论证几何阶段作了渗透和准备。因此,在教学时,我主要让学生用转化的思想进行操作、观察和比较,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让他们初步学会用确切、简明的数学语言表述概念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初步接触归纳推导公式并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应用,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理具有一定的转化和类比推理能力,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易于在转化和类比推理方面进行启发和引导。但由于圆是由一条曲线围成的图形,学生很难跟以往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之间建立必然的联系。因此,在利用转化和类比推理基础上,结合操作演示,让学生在学习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提高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增加感性的认识,从而真正掌握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内容:教材首先创设了一个“节水型灌溉”的生活情景,呈现了一个旋转喷水的情景,喷水区域形成一个圆,并提出一个问题“喷水头转动一周可以浇灌多大的面积”,帮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体会计算圆的面积的必要性,并引发研究圆的面积的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2)能正确运用圆面积的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面积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2.过程方法:通过割补、拼组的方法探索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3.情感态度: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思想。
4.教学重点: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5.教学难点: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设计思路:
《圆的面积》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的教材。圆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直线图形的认识到曲线图形的认识,无论是教材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在变化,是学习上的一次跃迁。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目标:
1.通过摆一摆、量一量、填一填的方法,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并理解算理。
2.通过观察、质疑、动手操作,掌握长方形面积公式,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难点: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教学竞赛画面)
师:龙泉镇中心小学“泉源杯”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竞赛已结束,我校参赛的两名教师分别获得一、二等奖。我们一起为获奖教师设计两种大小不同的奖状,好吗?
(全体同学动手设计奖状。之后展示学生设计的作品。)
师:两张奖状大小不同,大小指的是证书的什么?
生:指的是证书面积。
师:长方形证书面积的大小与长方形的什么有关呢?
生: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关。
生:与长方形的周长有关。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同学们的猜想对不对呢?能亲自动手验证一下吗?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上 课开始,教师用多媒体简介课堂教学竞赛情境,并以“为获奖教师设计奖状”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面积的大小,巧妙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大屏幕出示课本上的三个长方形。)
师:谁能说出哪个图形面积大?哪个图形面积小呢?
生:③号长方形面积大,②号长方形面积最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说你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吗?
生:我用尺子量了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用长乘宽求出每个长方形面积,再比较它们的大小。
师:这位同学说得多好啊!请同桌同学量一量课本上每个长方形的长、宽,并记录下来。说说每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全班同学动手在自己的课本上量一量,记录测量结果并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
师:哪一组的同学汇报一下你们量的结果?
生1:①号长方形长3厘米,宽4厘米,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2:②号长方形长5厘米,宽2厘米,面积是10平方厘米。
生3:③号长方形长6厘米,宽4厘米,面积是24平方厘米。
师:其他组的同学是怎样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呢?
生4:用长方形的长和宽相乘,就可以得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了。
生5: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这样的结论对吗?怎样验证?
生6:可以用学具袋里的小正方形摆一摆来验证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等于长乘宽的积。
师:在四人小组里动手摆一摆,把结果记录下来并交流汇报。
生7:我们组在一个长方形的长边上摆了4个小正方形,宽边上摆了3个小正方形,一
xiaoxue.xuekeedu.com
共摆了12个小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
生8:因为横着摆5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长就是5厘米,竖着摆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宽就是2厘米,一共摆了10个小正方形。所以长方形的面积=长×宽=5×2=10(平方厘米)。
生9:我们组以1厘米为标准,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平均分成6份,宽平均分成4份,可以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也正好等于长与宽的积。
生10:我们组用14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14平方厘米的长方形。长摆了7个,宽摆了2个,说明这个长方形的长是7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7×2=14(平方厘米)。所以,我们得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完全正确的结论。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全班):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大屏幕显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积极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获得结论。学生有了亲自动手实践的经历,得到的结论才真正属于自己,体现了“做数学”的教学理念。通过“做数学”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为实践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实践应用,课外延伸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到的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是长方形的,你能很快计算出它的面积吗?请举例说明。
生1:先量出要计算的面的长和宽,才能计算出面积。
生2:我先用米尺量得书桌面的长是8分米,宽是6分米,然后计算出书桌面的面积是8×6=48(平方分米)。
生3:我用卷尺量出教室门长是2米,宽是1米,这道门的面积是1×2=2(平方米)。
生4:我用测绳测出教室长9米,宽6米,这个教室的面积是9×6=54(平方米)。
师:你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吗?请试一试。
(1)一个操场的长是40米,面积是800平方米,宽是多少米?
(2)王大爷家承包的一块长方形地,共收玉米1200千克,已知1平方米地收玉米2千克,王大爷家这块地有多少平方米?如果这块地宽是20米,长是多少米?
(同学们独立作业,之后汇报交流;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并引导学生评价。)
评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活动是认识的源泉,也是发展的基础。学生获得新知,并不是学习的终结,学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目标。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把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践活动完美结合,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寓数学学习于喜闻乐见的实践活动之中,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堂走向社会的大舞台,用数学方法去审视、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意义,体验成功的乐趣,实现有限课堂的无限延伸。
四、总结评价,回归目标
师:今天同学们学会了什么?还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生1:我们学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亲自经历了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
生2:我们要计算一个长方形的面积,首先要量出它的长和宽,再用长乘宽求得它的面积。
生3:计算出的面积要带面积单位。如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如果长、宽的单
xiaoxue.xuekeedu.com
位不一致,要先化为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周次 月/日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实际进度
1 3月
2-6 P2买文具-P6买书 4 完成
2 9--13 P8寄书-P11实践活动 4 完成
3 16-20 P12轴对称图形-P18平移和旋转 4 完成
4 23-27 P19练一练-P22欣赏与设计 4 完成
5 3/
30-4/3 P24找规律-P26住新房 3 完成
6 6-10 P27练一练-P29电影院 4 完成
7 13-17 P30练习一-P35练一练 4 完成
8 20-24 P36旅游中的数学-P41练一练 4 完成
9 27-5/1 P42量一量-P46试一试 3 完成
10 4-8 P47铺地面-P52实践活动 4 完成
11 11-15 P53分一分(一)-P57练一练 4 完成
12 18-22 P58比大小--P64练习三 2 完成
13 25-29 P65实践活动-P68整理与复习(二) 3 完成
14 6/1-5 P69比一比-P73猜一猜 4 xkb1.com
15 8-12 P74摸球---P80总复习3
16 15-19 总复习4
17 22-26 复习4
18 6/29-7/3 复习
19 6--10 复习
说明 清明一天 五一一天
端午节一天
年段总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须的运算(包括估算)。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新 课标 第一网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本学期教学设想
设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步骤:一:循序渐进训练、培养问题意识。
二:精心设计内容、激发问题欲望。
三:创设问题情境、产生问题意识。
四:创设疑惑机会,尝试发现问题。
本学期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 写一单元“元、角、分与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进行一位小数的简单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2、 第三单元“乘法”。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3、 第五单元“认识分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感受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分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二、 空间与图形
1、 第二单元“对称、平移和旋转”。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数值方向平移后的图形;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第四单元“面积”。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顷),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三、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统计与可能性”。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以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4、 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除了安排“森林旅游”“旅游中的数学”和“体育中的数学”三个较大的实践活动外,还在正文或练习中提供了如下的实践活动。
1、 到商店调查3种商品的价格,做好记录。与同学比一比同一种商品的价格。
2、 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并与同伴说一说。
3、 用纸剪除一个你喜欢的图形,通过平移或旋转绘制一幅图案。
4、 设计旅游计划。
5、 厨房铺地砖的选择方案。
6、 制作七巧板。
7、 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并计算小组的平均身高。
8、 在报刊上找出与平均数有关的信息,并与同伴说一说。
经历以上一系列观察、操作、制作、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并积累更多的数学活动的初步体验,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 教学内容 重难点 教学目标 课时
一 元、角、分与小数 1、小数的初步认识及大小比较。
2、小数的加减法。 1、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学会小数的简单加减计算。
4、会用小数表示日常一些物体,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5
二 对称,平移和旋转。 1、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认识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及平移后的图形。 1、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2、认识轴对称图形。
3、能在方格纸上描绘出简单图形及平移后的图形。
5
三 乘法 1、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法则并能准确计算。
2、能解决相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1、感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的计算方法,经历估算过程,解释算法过程。
3、能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
四 面积 1、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
2、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运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计一些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
五 认识分数 1、分数的意义和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2、经历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3、会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
4、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进行交流。
7
六 统计与可能性 1、平均数的意义和求平均数。
2、能列出简单事件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1、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学习习近平均数的必要性,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交换想法。
3、能列出简单事件发生的结果,知道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4
七 总复习综合复习面积轴对称,平移 旋转以及小数乘法等知识。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回顾经历梳理及思考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教材通过图象和文字两种信息形式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通过这两种形式去求一次函数表达式.因此在素材选取时, 既关注由现实背景确定一次函数的实例, 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又关注由图象特征研究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例子, 通过合作探究活动的过程, 体会一次函数的建模思想, 发展学生数、形结合能力.
2.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需两个基本量———k、b, 我们根据情境需得关于k、b的两个方程, 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学生还没学, 因而本节课研究的一次函数, 某个参数 (k或b) 应较易于从所给的条件中获得.
二、学生分析
1.通过前面作一次函数的图象, 学生应该有所领悟:当k、b不同时, 所作的直线不同, 由此分析得出: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需求出k、b.
2.学生还未学习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求k、b时会有一定难度.
3.学生识图还处于启蒙阶段, 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不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 了解两个条件确定一个一次函数.一个条件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
(2) 能由两个条件求出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一个条件求出正比例函数表达式, 并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2.能力目标
(1) 通过现实情景, 获取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必要信息, 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感悟数学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道理
(2) 通过图象获取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信息, 利用图象来分析函数值与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及变化趋势, 发展学生数、形结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让学生感悟知识来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
(2) 在探究合作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感受共同合作取得成功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所给信息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难点:用一次函数的知识解决有关现实问题.
五、教学方法
教法: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探索规律———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
学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给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
六、教学工具
多媒体
七、教学程序设计
1.复习与回顾, 提问:正比例函数及其一次函数表达式及其性质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出示课本P194页 (略)
[师]启发诱导, 让学生通过图象分析所求的函数关系式是什么?如何求?
[生]同伴交流, 发表自己的观点, 展示自己的才能, 写出解答过程.
[生]总结求正比例函数表达式的几个条件
[师]引入课题, 如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
3.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例1 (补充) 直线l是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
求 (1) k与b的值
(2) 函数的表达式
(3) 当x=6时, y的值是多少?
(4) 当y=6时, x的值是多少?
[师]图象是什么函数?
[生]一次函数.
[师]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需知几个条件?
[生]需要两个条件.
[师]如何从图象中获取?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从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得知:交点坐标 (0, 3) (-2, 0) 把其中一个点的坐标 (0, 3) 代入表达式y=kx+b中, 求出b, 然后把 (-2, 0) 代入表达式求出k, 最终求出y与x之间的表达式.
想一想
[师]请同学们总结一下如果已知函数的图象, 怎样求函数的表达式.大家互相讨论之后再表述出来.
[生]第一步应根据函数的图象, 确定这个函数是正比例函数或是一次函数;
第二步设函数的表达式;
第三步根据表达式列等式, 若是正比例函数, 则找一个点的坐标即可;若是一次函数, 则需要找两个点的坐标, 把这些点的坐标分别代入所设的表达式中, 组成关于k, b的一个或两个方程.
第四步解出k, b的值.
第五步把k, b的值代回到表达式中即可.
[师]由此可知, 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需要几个条件?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呢?
[生]确定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一个条件,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需要两个条件.
例2课本P194页 (略)
[师]请大家先分析一下, 这个例题和我们上面讨论的问题有何区别.
[生]没有画图象.
[师]在没有图象的情况下, 怎样确定是正比例函数还是一次函数呢?""
[生]因为题中已告诉是一次函数.
[师]如何从题中获取两个条件。
[生]弹簧不挂物体时长14.5cm, 得知:x=0时, y=14.5, 弹簧挂3千克物体时, 弹簧长16cm, 得知:
x=3时, y=16, 知道上述两个条件就可以求得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师]请同学们独立解答.
4.课堂小结、回顾新知
[师]通过上述三个例题, 请同学们总结, 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步骤有:
[生] (1) 设函数表达式.
(2)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有关方程.
(3) 解方程.
(4) 把求出的k, b的值代入表达式中即可.
5.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 随堂练习:P195页1、2题
(2) 达标检测:知识技能1、2题
八、感悟与收获
[师]1.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困惑?
3.你能总结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步骤吗?
九、布置作业:P197页第4题
十、教学设计的几点说明:
1.根据课标, 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探究规律———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
2.通过师生互动、启发诱导、合作探究的教法, 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建立友好的师生情感, 使学生积极动脑、勤于思考, 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
作为小学三年级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方面,数学教学的关键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三年级数学教学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教学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的良师,在数学学习中,学习兴趣更凸显出了其重要性。小学三年级的数学学习不在于学生做了多少练习,也不在于学生做的练习题的难度有多大,关键是要让学生会学、乐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更容易看到他们对某一种东西产生兴趣的那种极大热情,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兴趣成为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能力的导火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些教学情境,积极引导学生爱学、乐学。其次,教师在设计学生的课后练习及课后作业时,我们要注意好作业量和难度,在作业中适当设计一些趣味性的东西,让学生带着乐趣去做作业,带着自信去探索。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前提。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反思有利于增强教学有效性。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大多采用传统的“讲练结合”与“精讲多练”方法,以传授正确的知识为主,对知识的理解力求一步到位,很少暴露自己的思考过程,更少暴露通过反思错误想法从中调整思路,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思维过程。这样的教学中,师生的交流很少,教师不示范反思的方法、技巧,学生没有反思的机会和时间,也无法模仿学习反思,造成学生反思性情景知识的缺失。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强调不仅了解数学只是,而且着重于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强调的是“做数学”,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读数学”、“看数学”、“听数学”。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对各个环节进行反思,要教思结合。
2、反思有利于教学改革的发展。新课程指出:数学课程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人们在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要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归纳类比、空间想象、反思与构建等过程,显然,反思思维与数学教学是紧密联系的。一方面,数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反思思维意识的养成;另一方面,只有加强学生反思思维的训练,才能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
三、先学导航,培养良好的课前学习习惯
如今的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需要教师切实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课前先自学,使学生在上课前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初步了解,并复习好学习新知时所要运用的相关旧知。教师则要坚持督促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坚持对学生自学的鼓励,提高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如果我们能充分准备,找准新知的生长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选自学内容,设计自学作业,让学生明确“自学什么,怎样自学,”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那么学生在教师未讲新知之前即已了解内容,就能自己发现问题并自行解决一部分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减轻了课堂压力。
四、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
21世纪是名副其实的信息时代,教育在与时俱进的风口浪尖也开始借助多媒体强大的图形处理功能和动画处理功能,出色地完成着每一堂数学课。小学三年级数学是一门集数形关系知识于一身的学科,而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可控制性、大容量性、快速灵活性,正好符合数学教学的要求。
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可以在数学课的开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一堂数学课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学课直白地提问、复习、引入新课过程平淡无奇。如果能够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则必将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学生由被动到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多媒体强大的交互性,使得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自由调整和控制学习进程。尤其是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课堂教学目的。
五、结语
通过对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该项教学工作理想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对其多项影响因素与关键环节的充分掌控,有关人员应该从三年级数学教学的客观实际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教学实施策略。
参考文献
[1] 吴兆民.浅谈如何在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意法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4(41):88-89.
[2] 夏周强.小学三年级数学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2014(02):45-47.
[3] 徐文斌.承上启下抓好三年级数学教学[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02-103.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下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 过河教学教案10-03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电影院》教学设计11-09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分一分教学反思12-14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教学反思09-30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期中10-17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案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