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推荐8篇)
编制单位: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一、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五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以强市富民为总目标,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跨越发展,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和集约化发展道路,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坚持内外资并举和引进与自主创新并举,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开发市、生态开发市、活力开发市、创新开发市。
(二)任务目标
到****年的发展目标是:综合实力和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在全省省级开发市中的位置前移,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开发市生产总值力争在****年的基础每年以**%幅度上升开发市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占#####的比重提高到**%;单位GDP能耗优于全市平均水平。通过ISO*****、ISO****、ISO*****三个体系认证,争取通过省级生态开发市验收;初步建立起与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障体系和循环经济促进体系。
进一步完善开发市现有功能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争取投入配套资金**亿元,完善道路建设,实现“七通一平”,搞好绿化。
加快进行开发市扩市工作。进一步调整完善开发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将现有开发市规划向西延伸至大沙河,规划总用地面积从现状*平方公里拓展至**平方公里。其中,++++湾工业园由现状的*.**KM*向北、向西扩至*KM*。“十二五”期间,做好规划编制、扩市报批、用地指标争取及部分道路的实施。
二、发展重点
*、坚持工业主导产业地位,发展工业规模经济,重点打造六大产业集群。产业集群作为一种市域及产业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是提升产业和市域竞争力重要战略手段,也与开发市“一市多园”的客观布局相适应。“十二五”期间,1
要紧紧抓住转方式调结构这条主线,充分发挥开发市的市位优势、资源优势、工业基础优势,立足煤电热、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基础,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提升开发市的整体实力。
*)煤电热循环产业集群。发挥++++煤电集团资本优势,积极引进产业链配套项目,开发炭黑及余热发电、橡胶制品等上下游产品,延伸拉长产业链,形成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煤电产业多元化、可持续发展。
*)机械制造产业集群。整合现有企业资源,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科研水平,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矿山机械设备、造纸机械设备等钢材深加工产品,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以现有骨干企业为基础,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主动挂靠大企业、大集团,做好优势对接、产业对接和产品对接,努力成为其控股集团或紧密型生产基地。
*)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化学上市为带动,积极引进上下游产业链项目,推动化工产业横向拓展、纵向延伸。下步重点抓好**万吨葡萄糖、*.*万吨电子新材料、**万吨草酸扩建等募投项目,进一步拉长做粗产业链条,打造全球最大的草酸生产基地和完善的产业体系。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以++++@@@@纺织产业基地为龙头,大力引进和发展服装辅料、纺纱及针织面料、高档面料及服装生产线、棉纺精纺、服装水洗等相关的配套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经济效益,形成**万锭纺纱、*亿米织布、****万件成套服装加工能力,成为亿元税收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食品及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集群。有重点地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着力推动食品加工、生物科技和三产服务项目建设,不断壮大新兴产业规模。
*)电子与信息产业。利用@@@@++++的旅游带动作用,重点发展教育、培训、咨询、信息资源的服务平++++与应用和城市信息管线集约化建设以及通信服务业;拓宽市内已建立的电子商务服务领域;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各类专业孵化器建设,增强对@@@@信息产业基地的服务支撑能力。在发展软件产业、应用程序开发等高新技术产业上寻求突破。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发展软件外包业务。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制定和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发展文化、旅游、社市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产业。
*、努力做好“市中村”改造工作。“市中村”改造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整合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加快巫山、彭楼、野场、++++、于里等开发市内的村庄整合改造。
*、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化进程。“十二五”期间,开发市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安排如下:
*)道路
完成开发市现有市域的*号路、*号路、西环路、中心路、北环路的修建;做好开发市*号路南延、文化路西延建设;提升完善长安路、++++北路、广汇路,全面完成七横七纵的路网骨架。
新建扩市范围内的西外环路(红线宽度**米),延伸文化路、长安路、++++北路与之相接,拉开基本骨架。
*)给水:完成现有市域供水工程,自来水普及率***%。新建@@@@北郊水厂,供水能力达到*万吨/日。
*)排水、排污:完成现有市域的雨污分流,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新建开发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万吨/日。
*)供电:改造完善**KV双回路供电线路,保证现有市域全面配套到位;西扩市路通电通。加快实施***KV++++北变电站建设及运营。
*)供热:现有市域供热管道全面敷设到位,西扩市主管到位。
*)蒸汽:完成现有市域管网配套工程,新增供汽能力***吨/小时。*)燃气:完成现有市域管网配套工程,使用普及率**%。
*)通讯:管线全面敷设到位,入户率***%。
*)绿化:完成++++大道、++++北路、长安路、闫浅干渠景观带建设,提升改造++++路绿化带。
**)环境卫生:开发市垃圾收集方式以垃圾桶定点收集为主,逐步实现垃圾分类收集。每个企业都设置固定垃圾箱,环卫部门定时清运至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开发市垃圾处理率***%。
三、“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保障措施及建议
(一)保障措施
*、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投资环境
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探索和创新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开发市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简化办事程
序,减少审批项目和环节,提高行政效率。建立和完善开发市经济社会运行的预测、监测和调控体系,积极运用计划、财税等综合职能,在市域发展走势、经济结构调整、市场环境完善和创新机制培育等方面予以充分的研究,引导和促进开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改进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完善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和开发市帮包联系企业制度,提倡主动服务和亲切服务,营造“亲商、护商、扶商、富商”的发展氛围,培育“诚信博大、高效务实、顽强拼搏、和谐进取”的开发市文化。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创新开发方式,加快发展进程
“十二五”期间,开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累计达到**亿元左右。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年预期累计达**亿元。根据现有资金来源及运行特点,以及宏观政策变化趋势,必须在稳定现有资金供给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创新,建立开放式、多渠道的资金保障体系。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完善内部管理,引入激励和竞争机制,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把开发市建成投资成本低、配套服务优、管理行为规范的地市。
*)进一步研究和制定优惠措施,对进++++湾工业园等重点市域以及在开发市投资重点领域和项目的企业,在其享受国家、省市市有关优惠政策的同时,进一步从土地出让、贷款贴息、科技项目扶持等方面予以优惠,促进招商引资和企业发展。设立开发市的专项发展资金,用于扶持开发市内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项目。用好用足出口加工市的相关政策,充分利用好国家级出口加工市这张牌,吸引出口加工型项目进市。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产业发展
*)加强对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的研究,把握产业发展方向,积极争取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对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符合结构调整要求的龙头性项目,积极推荐申报,争取列入专项计划。
*)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体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化,促进产业培育与发展,增强科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建立技术政策与信息发布制度,加大地方财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有重点地制定鼓励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的优惠政策。
*)积极探索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发展的相关
办法,为促进产业发展和我市经济社会建设,献力献策。针对服务外包的培育,研究和逐步建立市域性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体系。
*)认真研究市内产业发展的特点、优势,引导产业链的拓展方向,加强产业配套,进一步细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和领域,使开发市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工作更富有成效。
*、创造有利于人才聚集的政策环境,构建开发市人才支撑体系
*)实施人才优先战略,制定和落实相关人才引进和配套服务政策,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引进人才,为开发市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以载体建设吸引人才,努力改善市内的工作、学习和居住条件。加快信息产业基地、光电子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并注重引进一大批科技含量高、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以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承载力。有计划地改进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给引进人才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以良好的服务稳定人才,努力做好引进人才的户口管理以及养老、医保、失业等配套的社会保障服务,努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以知识培训优化人才,加大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加强对现有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和各类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训,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技能,以适应时代化发展的需要。加快建立管委会、用人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鼓励各类人才自觉接受继续教育,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二)政策建议
*、通过争取得到省市政府的理解和支持,积极申报“扩市”方案,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取得实质性突破。
*、积极建议省市抓紧落实国办转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市发展水平的意见》,为开发市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超常规发展进一步创造政策条件。
*、进一步扩大土地、规划、环保审批、项目立项的管理权限,为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提供便捷、高效的办事机制。
一、双城经济开发区发展现状
双城经济开发区是1992年建起的第一批省级开发区, 总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 核心区面积30.8平方公里, 到目前为止引资企业144家。2011年实现产值102亿元, 缴纳税收47898万元。双城经济开发区沿哈尔滨市五环路双城段, 贯穿新兴、周家、五家、空港4个园区, 与道里、南岗、平房、阿城4区相邻, 形成“环哈经济带”;以102国道和京哈高速为轴, 串接新兴现代物流园区、幸福生态农业园区和双城食品工业园区, 形成“哈双工业走廊经济带”, 距哈尔滨市区最近点16公里, 最远点40公里, 处于哈尔滨市半小时经济圈内, 是“哈大齐工业走廊”和“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重要节点。
从产业结构看, 已形成三大主导产业。以双城雀巢为龙头的食品产业, 带动发展了涵盖肉、蛋、奶、饮品等九大门类的食品产业集群, 已具备年深加工粮食产品200万吨、鲜奶62万吨、蛋品28.5万吨、肉制品25万吨、饮品12万吨的生产能力。2011年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实现产值82.8亿元, 占双城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76.4%, 农民收入的80%也源于食品加工为主的产业化经营体系。现代物流产业则以新盛蛋禽批发市场、周家义乌小商品市场轻纺基地和正在加紧建设的中国双城果蔬、绿色 (有机) 净菜物流基地、宁泰钢材大市场等一批物流项目为主体, 拉动人流、物流、信息流向双城聚集, 提升了双城的影响力。装备制造配套产业重点集中在新兴和周家工业园区, 已形成30多户规模的集群效应, 围绕“三大动力”、哈飞、东安等大型国有企业, 重点发展机械加工、电气设备、汽车零部件和模具制造等配套产业。处于龙头位置的华威焊接公司, 集大型自动化焊切设备的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 产品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 并远销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双城经济开发区企业入驻情况:2008-2012年, 企业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吸纳劳动力就业上都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2008年为125家, 同比增长1.75%;2009年为129家, 同比增长3.2%;2010年为135家, 同比增长4.65%;2011年为139家, 同比增长2.96%;截至2012年6月, 又发展到144家, 同比增长3.59%。
双城经济开发区企业吸纳劳动力就业情况:2008年为24582人, 同比增长8.2%;2009年为27210人, 同比增长10.69%;2010年为30209人, 同比增长11.06%;2011年为32780人, 同比增长8.5%;2012年为35812人, 同比增长7.9%。
随着入区企业数量的不断增加和逐步做大做强, 销售收入和缴纳的税收, 均显稳定增长的走势。企业销售收入:2008年为701835万元, 同比增长5.2%; 2009年为753489万元, 同比增长7.35%;2010年为827532万元, 同比增长9.8%;2011年为910611万元, 同比增长10.03%;2012年前6个月为535730万元, 同比增长16.46%。企业缴纳税收情况:2008年为35802万元, 占全市国税收入的63.3%, 同比增长5.8%;2009年为38447万元, 占全市国税收入的67.2%, 同比增长7.4%;2010年为42715万元, 占全市国税收的71.5%, 同比增长11.1%;2011年为47898万元, 占全市国税收入的73%, 同比增长12.1%;2012年前6个月为30602万元, 占全市国税收入的75.7%, 同比增长18.2% 。
二、双城经济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上述情况看, 近几年, 双城经济开发区有了长足发展。但是,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在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 企业规模较小, 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在双城经济开发区的144户企业中, 规模企业仅为24户, 占入区企业的16.7%, 其他83.3%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以周家工业园区为例, 现有入园企业23户, 除华威焊接、广旺机电和广联机电等装备制造配套企业初具规模外, 其他大部分同类企业仍处于小微状态, 很难形成产业规模。
(二) 项目建设发展缓慢
目前, 双城经济开发区累计投资总额308亿元, 已投产135家, 新建和续建中的14家, 其中超亿元项目10个。虽然整体情况很好, 但是也有一些已投产的尚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一些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建设速度迟缓, 还有一些仍处于审批和筹建阶段。如松润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投资总额为2.5亿元, 尽管该企业自行开发研制建设的国内首条钢铝复合生产线, 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 并获得了第一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金奖, 由于产品一直未能打开市场, 目前仍未完成投资实现达产达效。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同样会影响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
(三) 企业内在动力不足, 税收贡献处于弱势
2012年上半年双城经济开发区共实现税收30602万元, 其中双城雀巢、娃哈哈食品饮料、汇源食品饮料等7家重点税源企业共缴纳28430万元, 其他企业仅累计缴纳2172万元, 纳税份额仅为7.1%。这些企业缴纳税收贡献小、回报率低, 重要原因是内在动力不足,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佰顺金属制品, 2011年纳税62万元, 2012年曾因资金短缺等因素影响, 已停止生产经营。另一方面, 一些投产时间较短的引资企业, 由于前期政策性抵扣, 虽然税收有所增长, 但还不能为地方财力提供更多的可支配资金。比如2009年开工建设的洽洽食品, 总投资3.36亿元, 2012年开始缴税, 全年仅缴税不足800万元。
三、加快双城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对策
(一) 认真抓好园区建设, 创建良好的发展环境
经济开发区是聚合生产要素、拉动经济发展的承接平台和重要载体, 也是强县的关键所在。因此, 一要完善发展规划。要紧紧围绕经开区的长远发展建设, 不断完善发展规划。要按照“相对独立、功能完善、市场运作、创新发展”的基本定位, 明确经济开发区功能布局, 统筹考虑项目摆放、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环境绿化、生态保护等各方面因素, 精心规划设计, 真正使规划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为经开区建设发展提供遵循和依据。二要理顺体制机制。按照建设国家级经开区的目标, 实行“政区共管”的管理模式, 赋予经开区管委会独立的行政管理职权。同时, 各相关管理服务部门, 要在经济开发区派驻专门人员, 成立专门机构, 全面提升经开区的管理服务功能。此外, 还要在经开区建立独立的财政核算体系,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好关于加快经开区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 为经开区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打造双城的“经济特区、城市特区”。三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点带面、滚动发展、量力而行、多元投入的原则, 从核心区起步, 自内而外逐年推进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经开区步入健康快速发展的轨道。
(二) 认真抓好产业建设, 积极发挥引擎牵动作用
产业是经济构成的主体, 产业兴则经济兴, 产业强则经济强。要坚持依托区位资源优势, 重点发展食品加工、现代物流和装备制造三大产业, 集中精力构建更加现代、更具规模、更为完善的优势产业体系。一要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发挥政策的宏观调控和导向作用, 从税收、用地、技术创新、并购重组等方面, 进一步研究制定加快发展优势主导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 引导企业、资金、项目、技术、人才等各类生产要素向主导产业集聚, 着力扶持雀巢、娃哈哈、汇源、老哈肉联、洽洽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 辐射带动产业内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促进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二要推动创新升级。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要从双城产业发展实际出发, 积极搭建对接平台, 鼓励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 以及现代管理型企业建立合作机制, 引进先进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 加快产业内部的换代调整, 促进产业链条的延伸和项目集聚。要积极协调和争取雀巢公司等类型的国际国内企业把培训中心设到双城, 不断提升对全省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 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 逐步实现由“双城生产”向“双城制造”的转变。三要强化品牌建设。品牌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围绕做强做大优势主导产业, 在雀巢、娃哈哈、大众肉联等已有知名品牌的基础上, 依托双城资源优势, 以食品产业中的绿色、无公害、有机商标等品牌创建为重点, 加强向上争取和申报工作, 着力培育、扶持、保护和发展一批双城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和县域品牌, 让更多的双城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不断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 认真抓好项目建设, 着力注入生机与活力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结合双城实际, 着力在推动招商引资上求突破。一要创新理念。围绕做大食品加工、现代物流、装备制造配套三大产业, 放眼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重点引进知名度高、投资强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推动招商引资由全而散向大而精转变。二要创新方式。发挥双城的人脉资源和信息优势, 采取产业招商、项目招商、以商招商、委托招商等灵活有效的方式, 坚持“走出去、引进来”, 积极与域外企业、财团搞好对接, 用丰富的资源、良好的环境、高效的服务, 吸引更多的企业来双城投资兴业, 推进招商引资由被动招商向主动出击转变。三要创新机制。引进一个好企业, 能带动一个产业、兴一方经济, 所以, 既要总结引进雀巢的经验, 更要吸取诸多的教训。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实行招前会商, 甄别项目是否符合双城市产业发展方向, 考察企业实力和发展前景, 审核投资额度、投资强度, 规范招商流程, 推动招商引资由盲目随意向理论选商、互利共赢转变。
(四) 加强税收征管, 不断优化纳税服务
【关键词】经济;发展;公路
一、加快公路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1.有利于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
自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提出以来,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就成为了改革和建设的重要课题。城镇化建设就必须要推进公路建设,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公路对于乡村城镇化的目标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它是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枢纽。农村公路建设关键关于在于加快公路经济发展,公路经济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有着极大影响。首先,公路建设能够缩短城乡差距,使农村人口外出打工更方便、容易,每年还能回家看望亲人。相比过去回家困难的问题,发展公路建设就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担忧。其次,公路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交通促进了人力、物力、信息的流动,使外面的科技走进乡村,使乡村的蔬菜、瓜果等农副产品走出去,从而走出一条致富的道路。
2.有利于促进我国工业发展
公路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我国边远地区的工业发展。我国要想进一步实现工业现代化的目标,就必须加快公路经济建设。公路事业的发展能够改善一些农村地区的交通,能够带头周边地区的工业水平的提高。在现阶段,国家提倡集约化的工业发展道路,而城市的发展已经相对趋于饱和,农村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加快公路经济建设,在公路沿边地区形成一个个工业园区,提高一些偏远地区的工业水平,并加快了工业产区的集约化进程。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公路经济发展的方法
“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为了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全党同志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作为国内经济发展较快区域,青岛市普通国省道公路网已经建设成型,新建普通國省道公路越来越少,为了加快公路经济发展,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运用经济与行政手段
公路除了是市场经济中的重要内容,还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很重要的一方面。与其他种类公路相比较而言,公路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非营利性、公共性、建设的时间较长等。基于公路的特点,有些施工单位所获得的利润比较少,因而不愿意对施工项目规范开展。政府作为市场调节的主体,应该在如此情况下进行相关干预,规范及完善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提高公路管理工作的质量,使其更好地给人民群众提供便利。政府对公路进行管理,适应了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促进了其进一步发展。
2.完善路政管理体制,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可以借鉴国外或者成功地区路政管理的方法措施,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技术,对我国的路政管理模式进行革新,改善我国路政管理现状,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具体化、明确化路政管理责任,将管段、工作内容、协调任务等分别责任到人,同时,严格执行谁管辖谁负责、谁处理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强路政人员技能培训和素质教育,使他们学习掌握公路法律法规知识、路政管理业务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尽量采取学习与培训、演练以及实务相结合的办法,同时要注意他们的思想和道德教育工作。
3.加大巡查力度,完善巡查制度
路政部门与养护部门可实行错时巡查,共同协商明确各自具体错时巡查时间、路线和职责,做到巡查时段上不留盲区,巡查过程中不留盲点,有针对性地延长巡查时间,减少巡查漏洞和空当。也可实行联合巡查,降低路损案件逃逸率。全面排查和消除公路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在降低公路管理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道路安全畅通,确保路产路权完好。
4.加强养护施工管理
公路管理主要任务在于养护,对此需要做好:
完善各项制度措施,推动养护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建立完善的养护施工管理制度,推动各项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养护施工中要加强工程质量监督,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工程质量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合格,以提高工程运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养护管理时应该考虑公路工程的质量情况、交通量大小、经济技术参数等,有针对性的采取养护管理对策。在确保管理工作水平和养护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提高养护效果。要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促进养护施工管理水平提高,为车辆通行创造良好条件。
总之,公路经济是包含一切和公路相关的经济,它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化剂。公路经济对于我国工业、农业、畜牧业等发展都有促进作用,同时,也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加快公路经发展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影响,因此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宁西,张文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内涵[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73-76+82.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筹建于1991年,1992年开始建设并对外招商。
1994年8月25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北京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的七平方公里被确定为中关
村科技园区亦庄科技园。
2002年8月,国务院批准扩区24平方公里,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
2005年1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将开发区规划为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规划面积
约200平方公里。
2007年1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复《亦庄新城规划(2005-2020年)》,明确指出以北
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功能区的亦庄新城是北京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和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
2010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同大兴区行政资源整合,形成的新区总面积达到1052
平方公里。两区的融合发展后的南部新区,实现了优势互补、强强联合、1+1>2的良好效果。新区在发展规划上,对全区范围进行合理化布局,形成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产业发展主体平台,带动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新媒体产业园、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军民结合产业园、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园、新空港产业园等六个专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形成了“一区六园”的产业发展格局。
2011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达到2740亿元。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面向国际市场的高端产业园区的目标,坚持产业集群化、资源
一、产业发展
积极推进以“三高两低一自主”(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投资密度、低耗能、低污染、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为特征的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通过产业招商、靠大联强、延伸产业链等措施,做强毛针织产业、制鞋产业、机械电缆电子产业三大产业基地。同时以现有的规模企业为基础、产业集群为主线,加快配套和关联企业的发展,构筑产业平台。力争至2015年全区规模工业企业毛针织企业达 20 家,制鞋企业达 8家,机械电缆电子企业达6家。
1、主导产业
⑴ 承接境外和沿海加工制造业转移,吸引“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国际知名品牌来园区兴办加工贸易企业。
⑵ 重点承接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产业转移,重点引进纺织服装业、制鞋业、玩具业、五金电子业、竹木加工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配置生产要素,促进发展地方特色的产业核心集群。重点建设好永州飞地经济工业园引进十二个重大的纳税企业落户工作。加大对奔腾彩印投资控股集团、湖南天龙米业有限公司、湖南湘君面业有限公司、东莞市炫彩服装有限公司、永州市环线恒丰机械有限公司、佛山南海欣威皮革制品有限公司、磁达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项目的引进工作。加大对永盛工业园区、纺织工业园、创业工业园区引进的重大项目的落户工作。
⑶ 承接现代化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以及第三产业。即打造服务核心带,建设湘粤物流中心、海关快件监管中心、新政务中心和广场文化娱乐中心、毛织会展示中心、商业金融中心等等大型企业的落户工作。加大对意向合同广州德晟纺织厂、北京普拉德汽车改装有限公司电动汽车项目的引进工作。
2、总体布局
⑴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市场运作、园区管理”的原则,以新工业园为中心,开发区远景建设规模达30平方公里。
⑵ 立足长远,适当超前,按照“开发区、城市新区”的要求,将开发区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主攻永盛产业园、归雁创业园、飞地经济示范工业园的基础上,按照产业集群要求,建设一批“园中园”、“产业小区”等特色产业园,力争形成2-3个全省领先的特色产业。加快园区水、电、路、通讯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充分考虑吃、住、行、学、商、医等综合功能因素,打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创业环境。
二、基础设施建设
突出园区平台建设,完善“一区多园”。围绕把蓝山建设成为全省加工贸易示范园区,着力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园区平台支撑。按照循环环保经济理念,创建生态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促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园区成为我省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典型。
1、建立完善的基础设施
实现园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征地拆迁10平方公里,五年内完成5平方公里建设任务。
基本实现“五通一平”,即通路、通电、通(给排污)水、通讯、排污和土地平整,且所处位置要交通便利、通讯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完成新六路(即丽宏大道、五里大道、龙泉大道、创业大道、兴蓝大道、永盛大道)的建设。抓好六园(市飞地经济工业园、永盛产业园、湘威工业园、宏泰工业园、归雁工业园、纺织工业园)的建设以及立亚达电子厂、三和盛矿山投资有限公司、七一八矿总部大楼、新招商大厦的建设工作,形成道路网络和井字结构及一园多区发展结构。
完成永州建宏环保有限公司,投入使用和污水处理配套使用。新增一座环卫所、一个垃圾转运站和多个景观公共厕所及沿途果皮箱。工业园区内水和地下水Ⅱ-Ⅲ类水质能满足给工厂取水要求,改造排水设施,规划好生产生活用水主要由扩建好的二水厂供应,通过改造原有城市供给水主体管接入工业园。二水厂要达到日供水能力26万m3 /日。工业园区电网全面融入全省大电网,为全县工业的加快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供电巨大动力。
2、通信、信息、交通建设
⑴ 工业园区建成六大网络即数字程控交换、长短农话、无线寻呼网、语言信息电话自动网、移动通信网、数字数据通信网,新增电信分局1处、邮政支局1处。建成好开发区、新政务中心、商务局、商品检验检疫、外汇核销等综合招商大厦和海关快捷报关电子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
⑵ 工业园区开通好公交车、出租车和物流免检直通车辆,确保工业园区内畅通无阻免检安全运输货物。
⑶ 工业园区新建液化气站、石油加油站、人防消防站、防洪带,新增煤汽供应管道,确保燃气供应。
3、绿地和景观规划
竞聘经济建设规划院经济规划处处长演讲稿
今天我在这里竞聘经济规划处的处长。
首先要感谢各位同事和院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我们规划所的全体同仁对我的支持,让我有机会站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在过年的两年中的工作情况和对未来两年的设想。
其次我要表达一个意思,支持和理解院领导关于处室负责人竟聘上岗的改革措施,因为这一举措能够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文章来自http://极性,发现人才,鼓励人成才,正是因为支持和拥挤这一改革措施,我才站到了这个讲台上。今年是第一年,作为规划院的老同志,我应该带个头,希望下一次有更多的人站出来,那个时候我便能跟大多数人一样坐在下面来当裁判了。
下面我先汇报一下过去两年的工作情况。
首先,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2002年虽然只增长了20左右,但我们都很努力,因为,这一年,傅总调到院里任全职副总,对处里的影响是很大的,高级职称人员一下子下降了一半,到年底才破格恢复到两人。今年的业务增长更快,达到了50左右,可以说是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第二,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得到加强。
在工程咨询和城市规划业务额稳步上升的同时,经济规划的比例大幅增长,从2001年的不到10上升到去年的20,今年达到39,两年翻了两番。业务领域的演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规划院的发展趋势。
经济规划类项目的影响也在逐年增大。从规划对象看,以前不少是小镇的规划,现在有很多是区域性的和地市级的;从合同额看,2001年时经济规划的平均单项收费为6万元,今年上升到18万元,增加了200。可以看出,正在走向“有影响、有地位”,正在接近“谋划全省”。
第三、职工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人员结构不断优化
总量扩张―――人员从2001年的11位发展到今年的14位。
结构优化―――专业结构上增加了经济类的人员,学历结构上,平均学历有所上升,高级职称人员从1人增加到3人。
学习气氛浓郁―――鼓励岗位学习,三人次通过学习在学历上比以前上了一个台阶,有二位正在进行研究生课程学习。
以上取得的成绩首先要归功于处里年轻的处员们,在这里要向他们表示感谢,特别要感谢周世锋同志,他不仅承担了大量的管理工作,也具体承担了大量的项目工作,没有他的配合和帮助,我们处的工作是不可想象的。也要感谢其他处室的大力配合和支持,包括办公室、综合处、开发处和各业务处室,我们与一处、二处、研究所都有很好的项目合作。也要感谢院领导,特别要感谢傅总,他任规划处长多年,给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即使是在离开规划处以后,还是在各个方面给我们以帮助,我想我们的处员们都是能感受到的。
第四、存在问题
城市规划业务没有大的起色(跨行业经营,受行业歧视;机制不够灵活;努力不够)
内部管理和对同事的关心上做得很不够。
这是对前两年处室工作的简单回顾,下面谈一下今后两年工作的设想。总体上可以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来概括,就是以发展为中心,以事业和效益为基本点。
首先,是以院的定位为指导,实行一体两翼发展,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主体,以城市规划和工程咨询为两翼,做大、做强、做优主体,丰满两翼。
经济规划:要做出几个在省内有影响的精品。国家正在进行规划体制改革,十一五规划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在原有规划的基础上增加空间规划的内容,我们处可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城市规划:能够在省内做出规划的特色,扩大影响,新开辟一到二个根据地。
工程咨询:巩固阵地、提高质量。
第二是实现业务量的稳步增长。
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作用,用地紧张、园区控制,业务上会有一些影响,我们要克服困难,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实现业务的稳步增长。
可能的方向是经济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结合点,一是区域规划,二是城市的战略规划。
第三是加强队伍建设。
适应业务发展的要求,继续引进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区域规划和经济规划方面的人才,并考虑人才的适应性。
进一步发挥现有人员的作用,使每个人都能得到最大发挥,实现自我价值。
根据我们处现有人员的特点,不主张每个人都能独立做好一个项目,而是强调专业化分工,培养团队精神,让每个人都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这样,形成一个项目组,便能做出好项目来。
第四是加强内部管理。
关键词:优化,发展,环境,建设
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实施围绕衡水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需进一步优化衡水的经济发展环境, 以环境促发展。
根据衡水的实际情况, 要有效提升衡水的经济发展环境, 具体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转变职能, 强化服务意识
领导干部和权力部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为谁执权, 为谁服务”, 立足本单位、本部门, 制定并出台切实可行的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规章制度与操作流程, 做到一切审批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减少人为的行政干预。多到基层走访、调研, 了解并掌握基层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明确并简化审批手续与流程, 予以公开公示, 并由社会各界进行监督。重点做好四个坚持:坚持持续、深入地做好基层调研, 了解基层的需求, 收集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能现场解决的现场解决, 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坚持把基层问题的解决作为一切工作的着眼点, 工作要接地气;坚持从实际出发, 区分不同情况, 不搞一刀切;坚持实事求是, 勇于担当。对于本单位、本部门存在的问题不隐瞒、不回避、不护短, 敢于揭短、暴露问题, 工作重实效, 不搞形式主义、面子工程。
二、优化举措, 提高办事效率
优化发展环境, 增强衡水竞争力,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 必然要求高效行政。通过简化服务流程、缩短办事时限、提高工作效率, 把作风建设与效能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坚持创新行政服务机制, 创优行政服务手段。继续加大行政审批项目的清理力度, 对继续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要实行目录管理, 面向社会公示, 接受监督。精简合并行政审批事项, 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各审批服务窗口, 建设集中式的审批大厅与审批管理信息平台相结合的审批运行载体, 各职能部门要集中进厅服务。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 对引进项目实行归口审批制度, 做到一个窗口对外, 一站式审批, 做到能简则简, 能省则省, 能快则快, 能并则并。通过提供行政审批、投资项目联合办理、公共资源配置交易、效能监察、信息化管理等五个类型的服务平台以及授权审批、联合审批、公共资源配置集中、信息化以及与之相关的五项便民服务, 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 缩短办事时限, 提高工作效率, 倾力打造“流程短、手续简、效率高、服务优、成本低”的行政服务环境, 大力助推衡水经济发展。
三、拓展监督方式, 突出电子监察科技监管
发挥电子监察系统监控作用, 加强对各单位审批行为的动态监管和跟踪判断, 形成竞争、责任、有序、高效的行政审批管理新局面。持续加大明察暗访力度, 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网格长、群众代表、志愿者、新闻媒体“六位一体”监督机制作用, 从外部加强对行政审批事项、审批过程的监督和绩效跟踪。积极沟通新闻媒体, 定期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展情况、行政审批工作开展情况向社会公开。
四、强化制约, 建设有序的执法环境
制度健全了, 流程明确了, 如何将制度、措施真正地落实下去, 就需要有一个有序的执法环境来监督落实。衡水是传统的农业地市, 发展衡水经济, 首先要立足于衡水农业基础的实际,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机构升级。在此过程中, 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从本部门工作出发, 多出谋划策, 设立专门的“绿色通道”, 提高效率, 为农民排忧解难, 简化各项审批手续。涉及到农村、农民的问题, 各级执法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 快速响应, 提高问题办结的时效, 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利益, 从而有效提升农民的积极性。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在抓好农业发展的同时, 要结合衡水的实际情况, 积极抢抓机遇, 加快工业发展。各级执法部门要加强横向联合, 积极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 以环境吸引外来客户安营扎寨, 放心经营。各级执法部门要将监管执法寓于为企业服务之中, 执法和监管做到宽严相济, 更加注重引导和规范。通过净化市场秩序、优化发展环境, 使企业可以心无旁愗地投入到生产经营中去。
衡水经济发展环境的打造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需要持续深入地从体制改革、政策完善、意识提升、服务监督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推进, 从而营造出一个健康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善同, 刘勇.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03) .
[2]陈祖海.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再认识[J].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4 (04) .
围绕特色搞规划,围绕规划搞建设——基础设施格局现代化
磐石自然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资源43种,其中金属矿有铜、镍、金、铁、锑、钨、钼等15种;非金属矿有石灰石、硅灰石、方解石、石墨、花岗石、白云石、大理石、膨润土等28种。全市已探明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为200亿。
粮食全年产量稳定在75万吨左右。肉类年总产量25万吨以上。特产资源方面,建有东北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梅花鹿、林蛙、人参、葡萄、金红苹果等养殖、种植业都具有一定规模。
全市地下水总量12.3亿立方米,人均2278立方米。黄河、柳杨、亚吉、官马等数十座水库水量充足、水质优良,可确保工农业生产发展用水需求。
开发区现有供电容量690000KVA,可提供不间断电源,完全可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旅游资源现已初步形成了以“一洞、两山、四库”为主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格局。官马溶洞、莲花山国家原始森林公园等,是区内著名旅游景点。
几年来,开发区领导班子围绕区域优势,规划产业方向,先后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近4.6亿元,在区内新建成道路13条计12.6公里;治理河道1100延长米;完成了6条31公里高压电网改经改造工程;新增集中供热面积达36万平方米;新铺给排水管线8条;新打水源井4眼;铺设完成通讯管线5000延长米。起步区内已基本实现了“六通一平”,基本可以满足进区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初步建成了“四纵五横”的路网和沿线的供电、供水、供热、通讯网络,以及办公、医疗机构等基础设施。
经过开发区人的不懈努力,一个融食品、五金、非金属产业、商业贸易、文化教育和生活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已经形成。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已见成效,生态型、园林式的开发区初具雏形。现在的磐石经济开发区,交通便捷、电力充足、水源充沛、通讯发达,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格局不断完善,为开发区跨越式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成立3个招商管理局,实行“一线工作法”,全方位服务,全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几年来,开发区领导班子紧紧围绕发展和建设,集中全区一切力量,服务于招商引资工作和项目建设。在队伍建设上,成立了3个专业招商管理局,对外负责收集信息,广泛联络和项目签约;对内负责引进项目的建设、工程管理以及协调服务、企业生产安全等工作。开发区各级领导亲自挂帅负责联系包保企业,跟踪服务,落实优惠政策。同时对机关干部所辖单位负责人也明确责任,根据不同情况分指标、下任务,签订奖惩分明的责任状,使招商引资成为所有工作人员的共识,使全体干部树立起“人人关心软环境,人人参与软环境,人人都是软环境”和“投资者就是上帝”的意识。只要项目业主有要求,每一个人都能积极主动地配合,努力做好建设项目的服务员、办证员和调解员。项目落户后,建设协调指挥部从征地、办证到建成投产,实行全程 “代理制”服务,体现 “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的理念。
实行“一线工作法”:即服务人员在一线服务,领导干部在一线指导,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显现。大项目“帮办加包办”服务,成了开发区服务客商的一大亮点。无限帮办、有限包办延伸了“一站式、帮办式、代理制”的服务内涵,拢住了客商的心,搭起了服务客商的桥梁。
开发区在招商选商模式上,采用的是专业招商、以商招商、以产业招商等方式,特别是近两年来,开发区以招引大项目、培植大产业为主题,着力引进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带动强的项目。激活民力“强”项目,多种渠道“引”项目,技术改造“壮”项目,对外开放“强”项目,使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这两条开发区“生命线”变成了开放型经济的“快车道”。
在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服务意识等方面,体现出了开发区团队管理机制的创新。
四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优势集群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开发区以磐石市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为依托,逐步建立起以食品加工、五金、建材、医药化工、机械制造、通讯电子为主导的产业园区。
食品加工产业园区:主要以农产品资源为主,注重技术创新,优先鼓励以玉米、大豆、稻米、食用菌、畜禽等地方资源为主的深加工产业。按照基地化、规模化、品牌化、国际化的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强力推进优质安全、精深加工、市场营销、集约发展4个关键环节,开发加工高附加值产品,促进食品工业结构升级,形成以名牌产品为主导、大型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产业格局。目前,开发区食品企业主要有杭州娃哈哈食品、饮料、饮用水和莲花山食品有限公司,河北中旺食品,江苏馋神食品,江苏雨润食品,吉林鸿运绿色生态产品,吉林隆兴粮油和吉林磐石胡家煎饼制品等20余户企业。
医药化工产业园区:建立以化学药、中药、医药器械和生物制药四大领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重点发展中药与天然药,适度发展化学药和医药流通业,逐渐形成创新、制造、流通和服务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加快医药化工产业的发展。目前区内主要有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长春英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和拓金实业等企业。
五金、建材产业区:主要围绕域内建龙钢铁、亚泰水泥、冀东水泥、吉恩镍业等大型公司进行上下游产品的开发和加工制造,优先鼓励与之相关的机械五金、模具制造、标准件和非标准件等产业。目前主要有吉林佳联铝业、吉林龙达铁合金、吉林华欧硅灰石、磐石飞龙实业、吉林石墨、吉林大唐建材、吉林大业矿业、磐石龙宇实业等30余户企业。
机械制造产业园区:以重点产品为龙头,以高新技术为依托,运用新技术、新材料重点发展成套设备和基础件产品。目前区内主要有吉林春晓电动汽车有限公司、吉林三环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吉林乐源汽车配件、吉林君田铸造、吉林晨光机械电子、吉林森威工程机械、吉林恒达风机、吉林斯瑞达铝美轻合金车用制品等企业。
各项优惠政策凸显诚意,欢迎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磐石经济开发区四大特色园区,是国内外有识之士创业与合作的平台。为了加快园区建设,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开发区对投资客商在土地、资金、税收等方面实行了特殊的优惠政策,对促进投资和引进项目有功人员给以相应奖励。
1.设立促进投资突出贡献奖。主要奖励引进较大规模工业项目的有功人员。对象为域内外自然人、企业法人、其他中介组织、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奖励标准为固定资产投资额度的1%。奖金从1000元至10000元,上不封顶,由市财政支付。
2.设立企业发展扶持资金。对新生成的工业加工型项目(含规模资产盘活项目),按投资规模、财政贡献力,在基础设施、技改扩能、环境治理等方面,用政府专项基金予以无偿扶持,扶持资金专款专用。
3.坚持土地挂牌出让。在建设期,对企业基础设施建设、厂房建设给予无偿扶持。具体标准为:固定资产投资在2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按不超过土地出让金本市所得部分50%标准给予无偿扶持;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按不超过土地出让金本市所得部分75%标准给予无偿扶持。
4.在生产经营期,对企业技改扩能、环境治理给予无偿扶持。具体标准为: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采取无偿给予的方式,扶持企业发展,扶持期限为3年;1000万元以上的为5年。
5.对农产品规模加工、规模较大的专业市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项目及总部经济可一事一议。
6.凡是经过磐石市招商委员会认定的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工业加工型项目一律实行项目建设零收费,执行“绿色通道”制度。
6年跨越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目前,开发区共引进实质性工业项目53个,其中总投资在亿元以上的19个,其中新组建的特色工业园区已成为开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自2003年至2007年,全区GDP从1.35亿元提高到12.52亿元,财政收入从0.15亿元提高到1.6亿元,工业增加值从0.80亿元提高到7.03亿元,各项指标比成立初期都有了10余倍的增长。2006年,吉林省开发办对全省经济开发区建设发展水平进行通报:磐石经济开发区在全省列入评价的49个省级开发区中,综合实力排名全省第11名,发展速度列吉林省省级开发区之首。磐石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在这6年间,尤其是2008年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挑战,磐石经济开发区领导班子坚定信心,凝聚力量,将不遗余力地抓好区内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调整、振兴规划,千方百计寻找出应对困难的有利和有效方法,着眼于结构提升和能力建设,用优异的成绩促进县域经济的稳步发展。
吉林磐石经济开发区本着“你发财,我发展”的原则,谨守“阳光式政府,宾馆式服务”的承诺,为投资者提供一流的环境、一流的政策和一流的服务,竭诚欢迎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共同发展!
【经济开发区发展规划】推荐阅读:
江宁开发区关于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考与对策10-26
小蓝经济技术开发区06-30
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交流材料11-03
某某村经济资源开发的社会调查09-15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合资企业审批程序09-11
在开发区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12-09
开发区发展金融政策09-23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10-07
营口经济开发区规划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