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评课稿

2024-11-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评课稿(通用10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评课稿 篇1

听了黄老师执教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深深地体会到了教师丰厚的语文功底、教学风格和教学魅力,教学既有创新,求真务实,充分突出新课标中规定的“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更要注重阅读。”

一、教学目标具有明确的目标导向

从教师提前完成准备的学案当中看到,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依据于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并结合初三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发展水平,由浅入深层次性较清晰、分明,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以充分融合与体现。在多维目标中更注重双基,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突破目标,获取新知。

二、教学程序设计合理

观摩这节课,不难看出,这节课是执教者精雕细酌的杰作。可见,黄老师下了不少功夫。教学思路设计清晰。通过学案看出,教师精心准备,精心设计了本节课,通过导课——作者及文体简介——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内容,欣赏课文——拓展练习,整个的教学流程清晰,这为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效果良好

本节课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始终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能够尊重学生人格、自尊心,让学生在平等中交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师生配合较比默契,教师对学生评价,点拔及时到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得以展示,课堂的实效性比较强。

《邹忌讽齐王纳谏》评课稿 篇2

1、掌握翻译的要领和方法, 能准确地翻译全文。

2、学习工于对话, 巧于设喻, 精于对比, 善于铺垫和侧面表现等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封建专制社会, 皇权威威, 不可侵犯。有多少谋臣良相因“批龙鳞, 逆圣听”而惨遭杀身之祸。吴相伍子胥赐剑自刎, 比干剖腹挖心, 屈子放逐, 司马迁蒙宫刑之辱, 都是千古奇冤!可是, 邹忌却敢于批评齐威王偏信谄言, 教育齐威王要从谏如流, 他凭借的是什么本领?

(答案:凭借一个“讽”字, 即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 委婉地规劝, 也称“讽谏”)

邹忌如何讽谏?齐威王听取了他的批评教育吗?

二.认读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自由朗读课文。

3、学习翻译。

翻译要领:换、调、补、改 (信、达、雅)

换: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

如:地方 (土地、方圆)

调:将后置的定语、状语和前置的宾语调还到原位。

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群臣吏民)

补:将省略的内容补出来。

如: () 朝服衣冠。 (邹忌承前省主语)

改:文言文中有词类活用现象

如: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 (美, “以……为美”形容词意动用法“私”, 偏爱,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4、口译全文。

三.定向问答。

1、概括各段大意。

(答案: (一) 邹忌比美 (二) 邹忌讽谏 (三) 齐王纳谏 (四) 齐战胜于朝廷)

2、阅读鉴赏。

(a) 工于对话

试品味三人的答话在语气和感情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认为写人物对话要注意什么?

(答案:其妻曰:“君美甚”, 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因“私我”也;其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不正面赞扬, 仅用一个反问句, 显见因“畏我”而略带敷衍地表示赞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陈述句, 因“有求”于我, 不得不表示肯定, 但感情平淡。可见, 写人物对话, 一要切合人物身份;二要切合人物思想感情。)

(b) 巧于设喻

讽谏齐王除蔽纳谏。邹忌设喻之巧, “巧”在何处?

(答案:邹忌以私事比国事。由生活琐事推及国家大事, 易被齐王接受。邹忌的妻、妾、客都美邹忌, 齐王的宫妇左右、群臣都谀齐王, 他们都出于各自的亲疏关系, 出于或私、或畏、或有求的动机, 具有很大的蒙蔽性, 邹忌的私事与齐王的王事, 何其相似!邹忌取类设喻, 贴切生动。)

(c) 精于对比

第三段写齐王纳谏, 作者从哪些方面对比?这样对比的表达作用怎样?

(答案:其一, 从齐王纳谏的方法对比。齐王下令进谏可采用“面刺”、“上书”、“谤于市”三种方式, 并分别赐予“上赏”、“中赏”和“下赏”。不同的方式与不同的奖赏的对比, 表现齐王广开言路决心之大, 从谏如流态度之诚。其二, 从齐王纳谏的效果对比。“令初下”, 进谏的人“门庭若市”;数月后, “时时间进”;“期年”、“无可进者”。这一鲜明对比, 表现了齐国政治修明, 齐王纳谏效果之显。)

(d) 善作侧面描写

课文最后写诸侯朝齐。请你给结尾写一个短评。

(答案:写纳谏结果。侧面表现, 篇末议论, 卒章显志)

四.深思质疑

1、学生自由质疑。

2、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 却细写邹忌比美, 这有“下笔千言, 离题万里”之嫌吗?

(答案:写邹忌比美, 看似与主题无关, 实际上正是为突出主题所作的铺垫。先有比美, 后才能以此设喻进谏, 这个“比美”正是紧扣题目中的“讽”字落笔。若去“直谏”, 齐王不但不会纳谏, 恐怕邹忌连脑袋也保不住!)

3、邹忌作为齐威王的谋臣良相, 讽谏齐王, 目的在于维护齐王的利益, 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这样的行为值得赞扬吗?

(答案:邹忌讽谏齐王广开言路, 纳谏除蔽, 修明政治, 使齐国富强起来, 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人民的安定和生活的改善。同时, 对我们今天法制建设也有值得借鉴的价值。)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题 篇3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第1~4题。(15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日:“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日:“吾孰与徐公关?”妾日:“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日:“吾与徐公孰美?”客日:“徐公不若君之关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日:“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日:“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

(2)朝服衣冠()

(3)私我也()

(4)王之蔽甚矣()

2.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并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关键在于他有自知之明。

B.听了邹忌的谏言,齐威王仅仅说了一个“善”字,凝练传神,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跃然纸上。

C.妻、妾、客的回答,虽然同为赞扬,但态度、语气明显不同。妻是热情的,妾是逢迎的,客是畏怯的。

D.这篇文章在写法上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以小见大,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4.文中齐威王的故事,蕴含着什么道理?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的认识。(4分)

湖北襄阳市试题

文言文阅读。(10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文略,见前文)

【乙】梁惠王日:“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日:“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日:“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日:“无以异也。”日:“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⑤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⑥在其为民父母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梃(tǐng):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pá0):厨房。④饿莩(piǎo):饿死的人。(⑤率:带领。(⑥恶(wū):表示反问的语气。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________

(2)杀人以梃与刃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予观夫巴陵胜状

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所欲有甚于生者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兽相食,且人恶之

D.以刃与政,有以异乎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国家要强盛,国君的作用十分重要。【甲】文强调的是_______,【乙】文强调的是_______。(2分)

5.【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的孟子都运用了类比手法奉劝国君,试结合文章内容做简要说明。(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荐理由】

重庆市B卷试题,从理解文言文的词语、句子、内容等角度设题,考查比较全面。其中第3题的四个选项,不仅涉及人物的性格特点、语言特色、心理变化等,还涉及了文本的写法特色,覆盖面广。第4题要求考生结合生活感受谈认识,体现了学以致用、古为今用的理念。

湖北襄阳市试题,采用课内、课外文段对比阅读的形式,试题涉及的课外篇目中的词语均在课内篇目出现过,设题目的在于考查考生的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第4、5两题,对比点选得巧妙,突出了对比阅读的意义,很好地考查了考生对文言文内容的整体把握情况。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案 篇4

知识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能力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德育目标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朗读法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

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人贵在自知。”齐国的谋臣邹忌就是这样一位贤人。他是一位美男子。但与徐公相比却还不及,妻子偏爱他,妾怕他,客人有求于他,都说他比徐公美。邹忌由此联想到什么?他是如何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战国时代七雄并立,兼并战争比春秋时代更为频繁激烈,各诸侯王纷纷招揽谋臣策士为自己出谋划策,于是“士”这一阶层活跃起来,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战国策》就是着重记述这些策士们的言行的。

《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yin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多媒体显示:

(1)读准字音。

帙丽朝服衣冠窥镜

期年朝于齐间进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朝服衣冠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④闻寡人之耳者

⑤今齐地方千里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⑧能谤讥于市朝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②忌不自信。

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④王之蔽甚矣。

学生逐题完成,并全班交流。

确:(1)yìzhāoguānkuījcháojiàn

(2)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美:以……为美,形容词用作动词。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闻:使……闻。

地方:土地方圆。

⑥左右:国君旁边的近臣。

⑦讽:委婉劝说。

⑧谤讥:公开指责。

(3)①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个更美?(把握“……孰与……”的句式)

②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把握宾语前置)

③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④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四、思读课文,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1、研习第一自然段

诵读指导:此段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写起,三问三答,非常精彩,他们身份不同,想法不同,语气也各不相同:其妻由衷的爱恋之情、其妾畏惧拘谨之情、其客的阿谀奉承之情都要读出来。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我与徐公孰美?”三个问句,一问其妻,二问其妾,三问其客。要读出邹忌窥镜后的自得又不自信。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要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君妾之答,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情。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此句则是邹忌通过“孰视”“窥视”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而引起的深思,他的自言自语道出了妻、妾、客阿谀自己的原因。要读得深沉、恳切,并注意其节奏感。

(指名一学生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指导后,学生齐读)

提问:邹忌讽齐王的起因是什么?

明确:与徐公比美。

提问:如何与徐公比美的呢?

明确:通过邹忌的三问,即问妻、问妾、问客,及妻、妾、客的三答。

提问:妻、妾、客三答后,邹忌“暮寝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邹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

板书:思

(可组织学生四人为一组展开讨论。教师深入其中加以指导,最后师生达成共识)

明确:“暮寝而思之”的“之”指代上文的“三问”“三答”,尤其是“三答”。邹忌在三问三答之后,经过“孰视”“窥视”,知道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而妻、妾、客偏偏说比徐公美。这是引起他思考的原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是邹忌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至此他豁然顿悟,认识到凡是对自己有偏私、有畏惧、有所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这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

板书:私畏求

妻妾客

2、研习第二自然段

(学生齐读)

诵读指导: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读来要娓娓动听,如与人细语叙家常。

“于是入朝见威王”句要用中速较缓慢地读出。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句重音要放在“诚”字上面。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有求于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一一对应,两两相比。三比之中,道理自然而出。节奏感很强,读时要注意,并且要读出恳切、至诚之意。

“今齐/地/方千里”中的“地”当作“土地”讲,“方”是“方圆”之意,因此在“今齐”与“地”之后都要略作停顿。

(教师领读,学生齐读)

提问:在本段中,邹忌是如何讽涑齐王的?

明确: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

学生(补充):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板书:

私宫妇

畏朝廷之臣

求四境之内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非常好。邹忌紧扣“私”“畏”“求”三个方面以亲身体验讽劝齐王,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呢?让我们继续学习文章的三、四自然段。

3、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教师范读后作诵读指导)

诵读指导:”善”要读出齐威王正的心悦诚服,音调要适当拉长。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则是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要用中速读出真诚、恳切之意。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句中的“此所渭”后要略作停顿。

(学生齐读,教师加以指导)

提问:邹忌讽谏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样取得这样的效果的?

明确:王曰:“善”则是对邹忌一席话的肯定和赞赏。由于邹忌由小及大。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家事到国事,用自己的切身体验去规劝齐王;设喻巧妙,推认自然。入情入理,态度诚恳,所以齐王正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

板书:小大家事国事

提问:齐王是怎样纳谏的?臣民是么怎样进谏的?齐王纳谏的结果如何?

明确:①齐王下令按进谏的方式,分三等悬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滂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如此不计较提意见的方式和态度,这在封建社会是罕见的,也正是邹忌敢于进谏的原因。②臣民进谏分三个阶段,发生了三次变化,“令初下,群臣进涑,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闻之;期牛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这三变生动地反映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正确性。③结果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板书:

三赏

三变

(指名一朗读基础好的同学读三、四自然段,齐渎课文)

4、多媒体显示背诵思路,学生齐背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邹忌讽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3、课外阅渎《触龙说赵太后》,比较触龙与邹忌的讲话艺术。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检查背诵;品读课文。体味本文写作技巧之妙,邹忌劝谏技巧之高;质疑解疑,培养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联系实际,对照反思,掌握人际交往艺术。

[教学步骤]

一、检查背诵

个别抽查或集体齐背。

二、品读课文,鉴赏写作技巧之妙,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1、鉴赏写作技巧之妙

提问:《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被人称赞有加的有两点,一为精彩的对话,一为精巧的结构。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学生自由发言。成果展示:

(1)精彩的对话

品味邹忌的三问,问妻:“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妾:“吾孰与徐公美?”问客:“吾与徐公孰美?”

第一问的背景是:“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呋丽,朝服衣冠,窥镜。”试想一位相貌堂堂、风度翩翩的美男子,早晨起床,对着镜子一照,问他的: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心里应该是对自己的美貌充满信心,并且不用妻子回答便知道结果。所以,这第一问的语气应充满自信,且沾沾自喜的。

第二问的原因是:“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所以对自己的美貌略有怀疑。因此,应带有疑虑,并且急于知道结果,另外,考虑到所问的对象是小妾。因此,语气是严肃、疑虑、急切的。

第三问的背景是:“且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设想一下当时的情景:客,外人,看问题可能更客观,但问这样的问题似乎又不好意思,因此,即使问,也是试探着小声问。

小结:这三问,看似平常,普通,问的都是“和徐公比美”问题,但由于问的对象不同,问的背景情况不同,因此问的语气与神态都会不同。

品味妻、妾、客三答

妻答:“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答:“徐公何能及君也?”

客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妻,情人眼里出西施。答得自然非常肯定。

妾。地位低下,回答时自然要有所顾忌,否则的话可能会失宠,所以就用反问的语句。表达更加肯定的语气。

客,他是有事拜访,有求于邹忌,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所以回答总得让对方满意,其实客人是能分辨谁更美的,从他的语气中能体会到,客的回答较为平淡。比不上妻妾那样中肯有力。

上边三种答法的意思基本是一样的。但由于身份不同,想法不同,因此他们的回答、语气与神态也就有差别,此所谓“言为心声”。

这些对话看似平常,但含意隽永,耐人寻味。

(2)精巧的结构

《邹忌讽齐王纳涑》一文被人称赞的应为结构上的“三叠法”了:三问,三答(与徐公比美);三比(由已推王);三赏(齐王纳涑);三变(结果)。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但承转全文并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应该是这两个字:

一是“思”。邹忌在三问之后。从妻、妾、客得到美于徐公的答案。可在事实面前,“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白视,又弗如远甚”。此时,他—没有妒忌,要知道他对白己的容貌是相当看重的;二没有大怒,不因为自己比不上人而生气。也没有因此而迁怒于人。要知道妻妾都骗了他。相反的,他却是“寝而思之”。并能比较客观地总结山个中的原委:妻私我,妾畏我,客有求于我。更难得的是,他能进而类推到治理齐国的大王身上,指出“王之蔽甚矣”。这一点正如《古文观止》编者的评价:“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评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可以说这一“思”是文章的深化,而且凸现了邹忌的智者形象。二是“善”。齐王在听完邹忌的进言之后的神情、态度在这一字上表现得淋漓尽致。齐王在听了邹忌的闺房小语之后。一没有怪邹忌在朝廷上谈闺中如此不庄重之事;二没有追究邹忌与自己相提并沦之罪;三不掩饰自己深受蒙蔽之事实。相反,他只说一“善”字,多么痛快,多么干脆。也正是有了这一“善”字,才有下面的“三赏”与“三变”,才有“战胜于朝廷”的盛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明君的高大形象。

这一“思”一“善”可以说是解读本文的枢纽:正是有了“思”才会有下面的讽,这是行文的一大转折——由不值一谈的闺中小事转向了国家大事;而“善”可算是全文的高潮,一次充满危机进谏君王的险事至此已化为君臣思想相通的喜事,揭开了齐国走向强盛的序幕。

2、品味邹忌劝谏技巧之高

学生悉心揣摩,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悦目的。

邹忌向齐威王献策之时。齐国的政治比较腐败,大概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如果邹忌向齐威王再三苦苦劝谏,甚至流下眼泪或者破口大骂,以死谏君,效果不一定好。邹忌注意了进谏艺术,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而是以“闺房小事”说自己的体会,小题大做。现身说法使齐王也同理得证“蒙蔽甚矣”,于是一声令下,广纳谏言,终于“战胜于朝廷”。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下级劝说—上级,由于尊卑关系不得不谦言以谏,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邹忌实话实说“不如徐公美”,创设情境,取悦威王。邹忌谙习“良药蜜口利于病,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邹忌很了解齐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他为国之清明担忧;又因晓得齐王有修明内政以兴邦的宏志,为此设喻使齐王欣然接受劝告,提升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诸侯的尊敬。

3、讨论交流: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明确: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三、开放探究,质疑解疑

1、学生自由质疑,或指名同学回答。或全班讨论,教师相机诱导、点拨。

2、教师收集有价值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研讨解决。

如:邹忌劝谏成功,仅仅因为有较高的劝说技巧吗?《战国策》中庞恭的“三人成虎”的进

谏、百里奚的“唇亡齿寒”的进谏,可以说与邹忌的方法不相上下。为什么失败了呢?

学生讨论,明确:唐代魏征没有讽谏艺术,每每获得成功。看来劝谏能否成功。其决定因素在于谏对象——王。由于君与臣之间的绝对不平衡,导致君主成为在这一过程中的绝对权威。而臣下如履薄冰,稍有差错,轻者丢官失命,重者株连九族。邹忌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齐威王的英明,齐威王才是最大的赢家,他赢得了名声,也赢得了国家强盛。

作者的目的是强调游说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实,但邹忌的讽谏术值得我们学习。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学生明确:作为领导,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听偏信;作为群众,提建议要讲究方式方法,既不冒犯对方,又要保护自己的尊严不受侵犯;作为普通人。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

四、课堂小结

《邹忌讽齐王纳涑》对话精彩,结构精巧,邹忌的睿智,齐威王的英明等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邹忌的讽谏艺术,对于当代人际交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愿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评价自己,积极接受他人建议,善于向他人推销自己。

五、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归而谓父曰:“耕田之利几倍?”曰:“十倍。”“珠玉之赢几倍?”曰:“百倍。”“立国家之王赢几倍?”曰:“无数。”曰:“今力田疾作,不得暖衣余食,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选自《战国策》)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贾:②谓……曰:③利:

④力田:⑤泽:⑥之:

2、解释下列句子。

(1)吕不韦贾于邯郸,见秦质子异人。

(2)今建国立君,泽可以遗世。愿往事之。

3、试评论一下吕不韦其人。

参考答案:

1、贾:经商,做买卖。谓……曰:对……说。利:赢利。

力田:辛勤耕作。泽:恩泽。之:指代秦公子子楚。

2、(1)吕不韦到邯郸经商,见到人质于赵的秦公子子楚(即异人)。

(2)如果帮助他获得秦王王位,恩泽町以遗留万世,我愿意去资助他。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5

1.认识除蔽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掌握课文中的多义词,并能正确翻译课文中一些特殊的文言语句,解释其中某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领会课文设喻说理的写法。

4.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1.分析本文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分析本文是如何运用讽喻手法达到讽谏的目的的。

3.课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什么详写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的事情?

教学难点:

1.“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妻、妾、客三个人的答话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句话语法结构的特点?

3.疑难词句辨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廉颇蔺相如列传》和《赤壁之战》,都是叙史作品,这一篇说的也是史实,但跟前两篇在体裁上显然是有区别的。区别在哪里呢?这个问题先不忙作答。到学完本文后再请大家回答。

二、齐读课文,正音,指出特殊句式。

1.学生齐读全文(学生齐读时,教师将以下各组语句依次写在黑板上。)

2.读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错了的同学在书上标出它们的拼音。

朝服衣冠谤讥于市朝皆朝于齐

3.下面各组中的两句话内容是否相同?为什么句式不相同?

吾孰与(城北)徐公美

吾与徐公孰美

(内容相同。说明句子构造的灵活性。)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妻私我,故美我

(内容相同。前者强调原因,后者强调结果。)

三、自读课文:

学生逐段自读课文,每读完一段,自行概括大意,用铅笔写在书上。速度不要求一致。最先读完的学生可将自己概括出来的段意写在黑板上,供同学们参考。

下述段意也仅供参考:

第1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

第2段:邹忌以自己受蒙蔽的事讽喻齐王。

第3段:齐王纳谏除蔽,内政修明。

第4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

在学生自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巡视全班,给学生解答问题,主要是解释词句,内容和写法上的问题可以只给提示,促其再思。

说明:这一步是学生自读的主要环节,可用12至15分钟。学生读课文不是一次完结的,至少应当看一遍朗读一遍,务求能大体上疏通文义。

四、讨论文章内容:

1.教师问: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蒙蔽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这是答案要点,下同。)

可据此继续追问:“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说明什么?(国君权势大。)

2.权势大易受蒙蔽,但并非人人如此,历史上有不少贤明的国君就不受蒙蔽,可见邹忌以“私”“畏”“有求”来证明“王之蔽甚”,理由显得不够充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邹忌已知威王受蒙蔽,却不直接说出受蒙蔽的真相,这正是他的高明处。)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齐威王确实受了蒙蔽?

(从纳谏令下之后“群臣进谏,门庭若市”可以看出。)

继续追问:“数月之后……无可进者”

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来自网!

这几句说明了什么?(因为纳谏除蔽,国内政治修明。)

4.教师补充史实:齐威王在齐国历史上算得一位有作为的国君,但在他即位之初好为长夜之饮,以致诸侯并伐,国事不治。第九年,他从受蒙蔽中醒悟过来,指出即墨大夫“不事吾左右以求誉”,却把地方上的事情治理得很好,因而赏了他,“封之万家”;阿大夫“以厚币吾左右以求誉”,而把政事弄得很糟,于是烹了他及左右曾称赞过他的人。接着奋兵而出,诸侯震惊,皆还齐侵地(详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这是前370年的事。由此可见,威王有振兴齐国的决心。邹忌见齐威王,三月后即拜相,是前358年的事。他讽齐威王纳谏,不会早于这一年,比赏即墨大夫、诛阿大夫一事至少晚。可见这是他又一次受蒙蔽了。

5.练习背诵第2~3段。

用分段练习背诵方式。估计第2段读两遍即可背诵下来。第3段难一点,可以用提问方式进行启发,帮助记忆。

①威王说的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批评者勇气的大小。)威王为此颁赏意味着什么?(有改正的勇气,有振兴齐国的决心。)

②文中依次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说明了什么?(政治日益修明。)

6.小结:邹忌谏王,切中时弊。齐王纳谏,国家振兴。

五、讨论邹忌的讽谏方法:

1.教师指出:历史臣子向君主进谏有两种基本方式:直谏和讽谏(兵谏和尸谏属于特殊方式,不要提及)。请同学们说说这两种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目的是提醒学生注意“自读提示”中最后一段话。)

然后指出:讽谏的要害是用设喻的方法启发君主,让他自己决定该怎么办。直谏,就是把自己主张直接陈述出来。(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让同学联系初中学过的《出师表》,指出“臣宜开张圣听……以塞忠谏之路也”这段话就是直谏,其内容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大体相同。)

2.邹忌的设喻,跟简单的比喻辞格相比较有怎样的特点?(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指出这个故事就是它的“喻体”。)还有哪些特点?(包含的道理比较复杂:“私”“畏”“有求”可以导致听话人受蒙蔽——指这就是它的“喻点”。)它可以给人怎样启发?(要想不受蒙蔽,须“不自信”,须“窥镜”即反躬自省,而后“思之”即想想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形。)

3.提示学生将“自读提示”的最后一句话划出来。

4.大家再想想:邹忌的进谏说到“王之蔽甚矣”就戛然而止,有什么好处?(威王是个聪明有为的国君,只要认识到自己受了蒙蔽,下一步该怎么办,他很清楚;对聪明有为的国君,不要说多余的话。)这说明对国君进谏应当注意什么?(要善揣摩国君的心理。)

六、总结全课:

现在请大家回答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本文跟《廉蔺列传》和《赤壁之战》在体裁上的区别。

学生讨论。

提醒学生注意“自读提示”第1段,划出:“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这句话——此即区别之所在。指出《战国策》这本书的命名也与此有关。

《邹忌讽齐王纳谏》评课稿 篇6

一、提纲挈领:一“讽”立骨, “三”贯全文

《古文观止》编者评价:“邹忌将己之美, 徐公之美, 细细评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 兴亡关头, 从闺房小语破之, 快哉!”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 但在结构上“从闺房小语破之”, 一“讽”立骨, 并且“三”贯穿全文, 有三叠九曲之美, 变中不变, 不变中变, 如迂回九曲, 引人入胜。教学时, 我高屋建瓴, 紧紧抓住本文的题眼和文眼“讽”, 牵一发而动全身, 牵一“讽”而动全文, 同时融入三叠九曲之美。让学生明显感悟到文中的四个“三”一环套一环, 环环相扣, “讽”动全文, 结构精巧, 构思独特、严密。

具体做法是:其一, “讽”的原因, 即“为什么讽”。对应的情节是“三问”“三答”“三思”。贤相邹忌在与徐公比美时, 问妻, 问妾, 问客, 得到三答, “暮寝而思”, 思出“私、畏、求”, 并由“己之蔽甚矣”想到“王之蔽甚矣”。其二, “讽”的方式。即“怎么讽”。对应的情节是“三比”。由自己的生活小事深入思考, 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自己与国君相比, “妻、妾、客”与“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相比, 生活小事与国家大事相比, 取辟设喻, 顺理成章地揭示了一国之君更容易受到蒙蔽的道理, 形象而委婉地说服了齐王。其三, “讽”的结果。即讽得“怎么样”。对应的情节是“三赏”“三变”。齐王下令, 对于关心国事、积极进谏者, 依据“面刺”、“上书”、“谤讥于市朝”分别给予上、中、下三赏。齐王纳谏之后, 齐国果然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三个阶段, 三种变化。“令初下, 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虽欲言, 无可进者”, 齐威王纳谏除弊并最终“战胜于朝廷”, 产生了很好的国际影响。

二、巧借戏剧:点燃兴趣, 寓教于乐

3000年前, 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容器, 而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学生拥有巨大的潜能, 他们的头脑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 教师所要花的功夫主要应在“点燃”上, “点燃火把”的火种来自兴趣, 而兴趣的打火石就是学生自己, 让学生动起来, 便能击出火花。我在教学设计中抛开传统的束缚, 巧借戏剧, 点燃兴趣, 寓教于乐。

众所周知, 《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所以吸引人, 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戏剧性, 给我们留下了非常大的想象空间。百余字的小故事中, 居然起起落落, 不止一次峰回路转, 柳暗花明, 其构思之精巧可见一斑。根据这一特点, 我决定让学生编演课本剧, 让大家牛刀初试尝试自己当编剧、导演、主演。首先, 我在课前选择文中的【“讽谏”:邹忌、齐王的戏】这一场景予以编写, 课上用多媒体投影给同学。 (见全文末附录) 其次, 请同学们对照原文交流讨论改编课本剧时要注意的事项。如:设置活动场景, 时间、地点、人物、旁白、人物之间的对白、对白时的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再次, 要求同学们借鉴此例, 注重创新, 把课文中【问美:邹忌、邹妻、邹妾、客人的戏;】【比美:邹忌、徐公的戏;】【思美:邹忌个人戏;】【讽谏:邹忌、齐王的戏;】【进谏:齐王、群臣吏民的戏;】【四国朝齐:齐王、四国使臣的戏;】等这几个场景编写成课本剧。在编写中结合课文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写出自己的个性风采。按内容多少分成大、小学习小组完成。最后, 鼓励同学们把精心编写的剧本, 精心地演好。学习小组互助合作, 推选导演、演员, 进行表演排练。小组演完后, 全班推选最佳导演, 各角色最佳演员进行表演。

表演一结束, 趁热打铁, 就表演讨论了原文的语言特色, 然后再因势利导, 分析了邹忌的进谏艺术, 肯定他有勇有谋和齐王纳谏的精神, 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极尽委婉曲折之能事, 特别是在结构上一“讽”立骨, 以“三”贯穿全文, 使文章结构既严密又呈现回环之美。在内容上戏剧性强, 引人入胜。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本文这两个特点来精心设计课堂, 艺术地处理文本, 多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既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使教学在层次上呈现出一种流动的韵律美, 还挖掘了学生的思维潜力, 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目的, 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杜亚群, 《点燃兴趣寓实于活——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心得》, 《中学语文教学》

[2].左松良,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思路》, 《语文教学与研究》

[3].周晓兰,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案设计》,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评课稿 篇7

在结构上,文章采用了奇特的三叠排比结构样式:邹忌的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弊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谏后齐国的三变。文章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势整齐而又不失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篇幅虽短小精悍,却是妙趣横生。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将分析这种新颖的结构样式纳入课堂教学当中,通过比较分析来增进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背诵课文。然而,在讲课的过程当中,有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疑问,让我思考了几昼夜,他说:“老师,我觉得邹忌问妻、妾、客的话意思差不多,而妻、妾、客三人回答的话也差不多,但是邹忌思考的结果却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为什么分别是‘私’‘畏’‘有求于呢’?”由于问题来得太突然,我没有做事先的考虑,当时真有点手足无措,最后也只是敷衍一下说:“私”是偏爱的意思,说明邹忌与妻子的关系非常亲密;“畏”是害怕的意思,说明妾的地位非常低下;邹忌当时在齐国担任大官,所以免不了有些客人“有求于”他。当时心里真的有那么一点慌张,更多的是一种愧疚。

为什么问相似答相似而思考的结果却相差如此之大呢?抱着务必给学生一个满意答案的态度,我反复朗读、分析文章,查找资料,向其他老师询问,经过几天的努力,终于有了一点眉目。

我从“纵向比较、横向联系”的思考角度来分析,具体说来就是纵向上将三问、三答内部之间进行比较分析,体会作者选词、炼字的精妙,横向上联系邹忌与妻、妾、客三者之间的关系,做不乏依据的可能性推测。

首先,说说纵向上的比较。比较邹忌问妻的话与问妾的话,最大的不同在人称代词“我”与“吾”的使用上,二者都是第一人称代词,“我”与“吾”有什么区别呢?在古代汉语中,“我”更具口语色彩,一般用于关系亲密的人之间,不及“吾”严肃庄重,“我”既表现出邹忌讨好妻子的心态,也体现了夫妻间的关系亲密乃至有股亲昵、暧昧的酸劲儿。“吾”字是较庄重的书面语自称,是一种正式的称呼,语气较严肃。邹忌作为丈夫(严格来说是主人),对不具备真正婚姻关系的妾持有一份威严,可以想像这样的场景:早晨,邹忌同妻、妾在大厅小聚,邹忌笑着脸用温和的口吻问妻子:“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他的妻子也笑着用亲昵的口吻和非常肯定的语气回答道:“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这时,他把头一转,端正自己的姿势,用一种生硬的语气询问站在旁边的妾:“吾孰与徐公美?”谨慎、胆小的妾在犹豫了千分之一秒之后,毫无疑问地重复了妻的话。再比较邹忌问妻、妾的话与问客的话,又可以发现两者重在一个文言句式的不同:孰与、与……孰……。“与……孰……”是“孰与”的变式,两者都可以译为:与……比较,哪一个……。不同的是“与……孰……”表示一种强调,在读的时候要将“吾与徐公孰美?”中的“徐公”重读,这也说明此时邹忌虽得到妻、妾的肯定回答,但“不自信”的程度却更深了,同时,他也在提醒客人:你要考虑清楚哟!是城北的徐公啊!是“齐国之美丽者也”。可惜客人还是违心地承认“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一副讨好之相跃然纸上。

接着来看一下三答,妻说的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君美甚”是一个主谓补结构(有的教师可能另有高见),“甚”是表示程度的补语,可以翻译成“很”,表示非常肯定,这一程度副词同样突出了妻与邹忌间的亲昵、暧昧,而句子后面使用了助词“也”,加强肯定的语气,然后再补上了一个感叹号,整个句子的语气肯定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但实际上邹忌“自以为不如”,且是“弗如远甚”,两个“甚”都表示程度很深,只是一个是对邹忌相貌胜过徐公的肯定,一个却是完全的否定,妻的话越是肯定越突出了他对丈夫的“私”。妾的话虽然也是非常肯定的语气,但他是重复妻子的话,丝毫没有自己的见解,其实也不敢有自己的见解,只有服从,服从妻,也服从夫,满足夫的虚荣心,可见当时妾的唯唯诺诺、小心谨慎,这种畏惧害怕的心态用一个“畏”字描述可谓形象至极。客人的话与妻、妾的话有很大的不同,从语气上看,至少有两点值得注意:一、客的回答是否定句,语气较弱,不及感叹句的情感强烈。二、他的话是陈述句,情感、语气上不及妻、妾的回答。 由此,我们可以揣测,客人正是“有求于”邹忌而违心地说出那些溢美之词。

此时,为什么用“私”“畏”“有求于”可谓一目了然了,然而这还不够,我们可以从横向的联系上来稍作分析。中国古代家庭关系中,夫只与妻子有真正的婚姻关系,受法律保护,虽然这可能是一种畸形的保护,而妾与夫之间不具备婚姻关系,夫可以把妾像买卖牲口那样自由转让,这也决定了妻在家庭之中的地位较高,与丈夫的关系较密切,说话比较有权威,而妾想要在家庭中站稳自己的脚根,不低三下四,不谨慎小心,不惟命是从是不行的。从社会关系上来说,邹忌贵为齐之重臣,联系着万人之上的君主,能随便“入朝见威王”,自然有某些人为着私利来奉承巴结他,这一点不难理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成语 篇8

皆朝于齐(cháo ) 形貌i丽 (yì ) 朝服衣冠(zhāo guān ) 孰视之( shú )

窥镜自视( kuī) 谤讥于市朝(bàng cháo) 期年之后(jī ) 邹忌(zōu )间(jiàn)进

二、解释加点词的意思。(33分)

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 ) 形貌i丽 (光艳美丽 )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 齐王纳谏 (采纳接受 )

朝服衣冠 ( 早晨 )( 穿戴 ) 孰视之 ( 同熟仔细 )

何能及君 ( 比得上 ) 私我 ( 偏爱,动词 )

客之美我者( 以… 为美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

期年之后 ( 一周年一整月 ) 闻寡人之耳者 ( 使… 听到 )

王之蔽甚矣( 受 蒙蔽 ) 皆朝于齐(朝见 )

旦日 (第二天 ) 与徐公孰美(谁 )

窥镜 ( 照 ) 时时而间进 (不时,有时候 )( 间或偶而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能谤讥于市朝( 指责别人的过错 )(讽刺 )

三、通假字

1、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四、解释下列词语

1、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 服:( 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

(3)私我也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2、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 明日:古义:(第二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古义:(指责,劝谏) 今义:( ,讥讽)

(5)窥镜而自视 窥: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 寝:古义:躺而不睡 今义:睡觉地方

(7)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讽,委婉劝说) 今义讽刺

3 、“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 B表修饰 C表承接 D表转折 E表因果 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i丽( A )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C )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B ) ④暮寝而思之(B )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E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C )

⑦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F ) ⑧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D )

4.“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的人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的原因 )

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人的 ) ④虽欲言,无可进者(的话、的事情 )

⑤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的原因 ) ⑤陈涉者,阳城人也( 在判断句中表示停顿 )

⑦今者项庄舞剑( 在时间词后表示停顿 ) ⑧一丘之禾,则后种者晚实( 的禾苗)

5. 掌握一词多义

上① 受上赏( 上等 ) 下① 乃下令( 下达 )

② 上书谏寡人之过者 ( 呈上 ) ② 受下赏( 下等 )

若①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如 ) 朝① 朝服衣冠( 早晨 )④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

② 门庭若市(好像) ② 能谤讥于市朝( 公共场合 )③ 皆朝于齐(朝见 )

之① 齐国之美丽者也 ( 的 ) 于 ① 欲有求于我也(对 )

② 孰视之 (他,代指徐公 ) ② 皆以美于徐公( 比 )

③ 暮寝而思之( 妻妾客说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 )③ 能谤讥于市朝(在 )

④ 吾妻之美我者 (用于主谓之间 ) ④ 皆朝于齐(到 )

孰① 孰视之(同“熟”,仔细 ) 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 )

②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哪一个 ) ②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私下 )

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 方 ①今齐地方千里(方圆,纵横)

②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 ②方欲行,转视积薪后(方才,刚)

善:①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 间①奉命于危险之间(中间)

②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的)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③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④王曰:“善。”(好,高明) ④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五、古文默写

①、文中写邹忌对妻认为他美的看法的语句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文中写邹忌对“妾之美我”看法的语句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③、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初下的情景的语句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④、写齐威王奖赏进谏的政令下达“期年之后”的情况

虽欲言,无可进者

⑤、文中与“王之蔽甚矣”相照应的句子是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六、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战国策》或《战国策?齐策一》,是西汉末年 刘向 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 的策略和言论。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用含蓄的话劝说或指责)。

七、朗读节奏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4、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八、重点语句翻译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

4、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众场所批评议论我的缺点,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到下等奖赏。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6.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分)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

7.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2分)

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8.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3分)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更漂亮

九、课文内容理解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意对即可。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

两个要点:一是齐王纳谏,一是朝政的弊端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后一点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之类,也给满分。

十、开放性试题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3分)

*能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分)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出师表》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4分)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只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并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即可,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3分)

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启示:在人际交往中要尊重对方,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提出建议,注意语言委婉。

这个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能围绕委婉的说话方式谈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6、“门庭若市”是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请写出其反义词

*门可罗雀

7、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十一、中考直通车.

(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 湖南省娄底市)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i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

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

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

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C(2分,蔽:受蒙蔽的意思)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B(2分,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D(2分,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2分)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答: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

.(二)(20襄樊市)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6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i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朝服衣冠 ( 穿戴 )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偏爱)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B)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

满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或:一年以后,就是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

4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切身经历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齐王纳谏 及其结果。

5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三)(黄石市)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1.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 ”,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 ②作名词 ,规律,气数。三读“ shuò ”,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

读音: 词义:

3.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B ) (2分)

A、(1)时时而间进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2)吾欲之南海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让各位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认为我们的国君把鸟看得很重而把人看得很轻。

5.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不杀烛邹 ,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借事说理(以事喻理、类比法、推己及人,均可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 正话反说(以退为进、归谬法,皆可) 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 (四)(2008盐城市)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短文,完成11-14题。(15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慰问、吊唁)。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品行不好),使臣受吏民之垢(谦虚的说法,意为担任楚国的宰相),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患祸隐伏在那里)。”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越把自己看得低),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选自《贾谊集》)

1.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D)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

C.一国吏民/皆来贺 D.今/齐地方/千里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偏爱 ②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实在、确实

③孙叔敖为楚令尹担任 ④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也离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几个月过后,不时有人偶尔来进谏。

②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地位高而独揽大权的人,国君厌恶他。

4.邹忌向齐王、“老父”向孙叔敖进言分别用了什么方法?在与人交往中,你更欣赏哪一种?请说说理由。(5分)

邹忌运用设喻的方法进谏齐王,含蓄委婉又形象生动,让对方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或意见。 “老父”运用从反面讲道理(或直言不讳),向孙叔敖进言。直接陈述利害,可以产生“苦口良药”的劝说效果。

(五)(2008浙江省丽水市 )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i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郑龙谏勿伤百姓

赵简子①出畋,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

龙曰:“吾先君晋文公③伐卫④,不戮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虎狼也。”

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愈高者愈惧,人爵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选自《金楼子》)

【注】①赵简子:即赵鞅。春秋末年晋国正卿。 ②野人:农夫。 ③晋文公:即重耳。春秋时晋国国君。④卫:春秋时的卫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5分)

(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身高) (2)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3)王之蔽甚矣(受蒙蔽而不明) (4)赵简子出畋(打猎 )

(5)故缘木愈高者愈惧(攀援、爬(树)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6分)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因为偏爱我啊。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3)人爵愈贵者愈危。

人的爵位(地位)越高就越危险。

(4)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i丽。

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彩美丽

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分)

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

4.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

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

5.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

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篇9

2、通过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教学时数一节

预习准备:本课比较浅显,要求同学借助参考资料弄清文意,编课本剧并表演,以增强兴趣

【导语】

我国有句名言叫做:“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确实有道理,逆耳的忠言往往利于行,然而,我们知道现在有一种药,并不苦,叫“糖衣片”,那么,有没有不逆耳却又利于行的忠言呢?难道忠言就一定要逆耳吗?今天,让我们来看一下我们的古人是如何做的。

(书写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授课过程

一、用课件介绍背景知识

1、关于《战国策》

2、邹忌其人

3、解题

二、范读课文,整体把握

请同学们思考:邹忌为什么会成功?他的劝说有什么特点?

邹忌用设喻的方法来进谏的自己切身的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

四、请问,比喻说理有什么好处?

能用具体的事物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五、请注意一下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有什么特点。

本文采用了“三叠法”:

三问:妻、妾、客三答

三比:妻私我 →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 →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赏:上赏

中赏

下赏

三时: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形成一种奇特的篇章结构。

六、分析三比的设喻说理如何易于被人接受(以家事说国事,现身说法,由已及人)

联想

妻私我→宫妇左右私王

妾畏我→朝廷之臣畏王

客有求于我→四境之内有求于王

三、分两大组比赛积累文言知识

1、正音:形貌()丽朝()服衣冠

皆朝()于齐期()年

时时而间()进窥()镜

2、通假字:有孰

3、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

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窥镜——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王之蔽甚矣——

期年之后——

4、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字的词类活用情况:

(1)、朝服()衣冠,窥镜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

5、指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含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

今义:

(2)、今齐地方金千里古义:

今义: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

今义: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古义:

今义:

(5)、能谤讥于市朝古义:

今义:

6、多义词:

旦: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危在旦夕()

信誓旦旦()

孰:吾与徐公孰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7、句式:

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宾语前置:忌不自信

省略句:客从外来,(邹忌)与(之)坐谈

比较或选择:吾与徐公孰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呼

与其杀是童,孰若卖之?

8、8分钟课本剧表演

9、抢答:

(1)、作者为何详写邹忌与徐公比美,而略写齐王纳谏?

(2)、你如何看待妻、妾、客的回答?他们的语气有否不同?

(3)、你认为真的会出现“皆朝于齐”吗?

(4)、有一个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来的,是哪个?

10、总结本课所学

课外练习:

(1)、你认为邹忌是个怎样的人?齐王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从这个故事能吸取什么有益的教诲?写600字作文

(2)自学并翻译《叔向谏杀竖襄》,学习劝谏艺术

平公射鹌。不死,使竖襄搏之,失。公怒,拘将杀之,叔向闻之,夕,入告之。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sì)于徒林(地名)壹;以为大甲。以封于晋。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鹌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运闻。”君忸怩,乃趣赦之。

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 篇10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关?”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芙?”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芙我者,私我也;妾之芙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关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解释选文中加粗的词语。

窥:_________

蔽: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察看 受蒙蔽

2.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彩美丽。(修、余、昳丽)(意对即可)

上一篇:有关勇敢的高中作文下一篇:大班数学教案(买菜)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