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孩子的“任性”

2024-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重视孩子的“任性”(共13篇)

重视孩子的“任性” 篇1

其实孩子仅觉得那玩具有个闪亮的灯好玩,那灯为什么会闪亮而已。这就是一种好奇的心理需求。当这种心理需求得不到安抚时,无奈中只得以哭来抗议。

如果,母亲重视到这种心理,采取表扬杰克为弄清那玩具为何闪亮是爱动脑筋和非常聪明,再摆出今晚不可复得这玩具的道理,并承诺明天将与他共同研究玩具闪亮的方法,可能孩子的情绪会好得多。至少,他心理上感到母亲对他在“闪亮”问题上的认可。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一切事物都想亲力亲为,都想弄个透彻,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实情中表现出来。家长对此,一不可包办代替,二不可断然拒绝。否则,孩子的任性会越来越严重。

重视孩子的“任性” 篇2

现代汉字硬笔书写姿势, 基本标准为坐姿, 其具体要求是:头正, 眼离笔尖约一尺;胸挺, 离桌一拳;右手执笔, 指端距笔尖约一寸处 (简称写字姿势“三个一”) 。据一所小学一年级学生写字姿势调查报告显示:在208名被调查的学生中, 书写姿势全做到“三个一”的只占27%, 只做到其中一两项的占61%, “三个一”全没做到的占12%。此调查的对象正处于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培养学生正确书写姿势的年龄段, 其他年龄段的学生书写姿势的正确率更低。由于非正确的书写姿势习惯等原因, 导致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上升, 书写水平每况愈下, 这制约了学生良好学习素养的生成。

形成孩子不正确书写姿势习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家庭及幼儿园教育对孩子正确书写姿势习惯培养的缺失。学前阶段是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 但由于功利主义意识的驱使以及科学教育常识的缺失, 许多家庭过早地教孩子写字、算数, 幼儿园采取小学化的教育方式, 重认知, 轻良好习惯的培养;有的家长和幼儿园教师缺乏正确书写姿势常识, 又缺乏对正确书写姿势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致使他们或自觉或不自觉地实施非正确书写姿势的教育, 导致孩子书写姿势习惯养成先天不足。

二是学校与家庭未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合力。正确的书写姿势习惯是靠长时间的实践养成的。科学实验证明, 要养成一种比较稳定的习惯, 需要90天的反复刻意训练。学生的书写作业一般在学校和家庭中完成, 而多数家庭因孩子作业负担过重等原因, 对孩子写作业时的书写姿势或重视不够, 或指导不正确, 使学生书写姿势的实践在正规与不正规的状态下重复, 因此, 正确的书写姿势习惯很难养成。

三是学校对学生正确书写姿势习惯的持续培养和各科教师协同一致的培养不够。在现行课程标准中, 只有小学语文在第一学段教学目标中, 明确地提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和良好习惯的要求, 小学语文的其他学段、其他学科的教学目标中, 都没有关于培养学生正确书写姿势习惯的要求, 更没有对书写姿势教学质量的评价。因此, 在语文学科中, 很多教师没能持续关注学生正确书写姿势习惯的培养;非语文学科教师因没有课标要求, 更没有刻意持续对学生书写姿势习惯的培养。学生的正确书写习惯, 在没有一致要求的教学环境下, 是难以形成的。

四是电子设备成为学习工具以后, 人们对正确书写姿势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认识有所弱化。许多家长和教师认为今后利用电子设备学习是趋势, 纸笔学习、书写姿势就没有那么重要了, 这也是学生书写姿势培养重视不够的原因之一。

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习惯, 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事, 应引起高度关注, 采取必要措施。

第一, 要对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习惯倍加重视。习惯无小事, 好的习惯助人成功、成长, 坏的习惯使人消沉、堕落。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习惯, 是伴随孩子一生学习、工作的基本技能。正确的书写姿势习惯对正确的读书学习习惯养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对孩子身体健康发育, 特别是对视力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 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应将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习惯作为文化学习教育的基本要求。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 在书写技能教育方面应将培养正确的习惯放在学习的首位, 不会教就不教, 不教不正确的, 防止孩子养成不正确的书写姿势习惯。

第三, 学校要持久关注孩子正确书写姿势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养成需要持续不断的反复训练, 才能从不自然到自然。学生各学科的学习都需要书写技能, 只有各学科要求一致才有助于正确习惯的养成。因此, 要把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习惯作为学校的责任, 作为各学科教师的责任, 作为一项长期任务, 常抓、抓长, 形成学校全面负责、各科教师共同负责的教育格局。

面对孩子的任性 篇3

大眼睛姐姐,我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看电视时,他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他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到饭桌上……面对这样任性的孩子,我真的好无奈。

热 线

解 答:

孩子的任性使父母万分头痛。面对任性的孩子,父母们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劈头盖脑地一顿打骂,简单处理这令人尴尬的局面。但是过了几天,孩子的任性依然如故。

根据国外的一些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我们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父母选用。

一、 强制休息片刻

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二、 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这样既满足了小孩儿的表现欲,又使孩子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迁移成有序的竞赛。

三、 一个轻柔的暗示

如果孩子正在拨弄电视机音量,你千万不要大声叫骂,不妨在他眼前做一个轻轻走动的动作,再问他:“你知道,妈妈最喜欢怎样看电视?”然后引导他把音量放小,问他:“为什么妈妈喜欢这样做?”

四、 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如何纠正孩子的任性行为 篇4

一是与孩子事先定好规则。现在许多孩子在路上看见什么就非要让家长买,一旦不买就哭着不走,大部分家长碍于面子就妥协了。因此,家长事先要与孩子约定好,让孩子有规则可依,这样孩子就不会和家长讨价还价。例如,从家到幼儿园的路上卖小吃和玩具的特别多,许多商家很会抓住孩子的心理,就选在离园时堵在幼儿园门口卖各种饮料小吃,再加上一路上要经过好几个玩具店,孩子一般没有那么大的忍耐力来阻挡这些诱惑。一些家长在家中就和自己的孩子事先约好:“以后我们每周去一次超市,你可以选几样你一周需要的东西,但在回家的路上不再买路边的东西。”其实,这样的规则定好后,孩子知道家中有自己需要的东西,就不会在路上缠着大人要买了。

二是对不合理的要求不予回应。在家庭教育中,遇到孩子任性时,有的家长会大声训斥、恐吓甚至打骂,这不仅无益于问题的解决,还有可能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使孩子进一步用任性的行为来与家长抗争。家长可以用“负强化”的方法,即以不予理睬的方法来对待孩子的任性。例如,孩子吵着要买玩具,甚至在地上打滚,父母可采取不劝说、不解释、不打骂的方法,让孩子感到父母并不在意他的这些行为。当孩子闹够了,从地上爬起来时,父母可以说:“我们知道你不开心,但你现在不闹了,真是一个好孩子。”然后再跟孩子讲道理,分析他刚才的行为是否合适。

三是要想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父母可以利用这一特点想办法转移他的注意力,改变孩子的任性行为。如一个跟着母亲购物的儿童,在商场里玩得正上瘾,母亲急着赶回家,可他就是不愿意走。如果母亲说“我们回家吧”,他可能坚持要在商场玩;如果母亲说“走,妈妈带你去坐汽车”,他可能就会答应。

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的任性问题 篇5

一、三个方法应对宝宝的小任性

1、暂时回避

孩子任性时所提出的要求多也不合理,这些要求不被满足,孩子就会无休止地纠缠父母。这时,家长可以回给宝宝一个冷淡的态度,纠缠、哭闹都没有用,因为爸爸妈妈根本不理会。发现了这一招无效,孩子会很快收住自己的任性。等到事后,家长可以针对这一件事情和宝宝交流,告知不理会宝宝的原因。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任性行为出现时,父母可以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孩子坚持要在游乐场玩耍,但家长却有事情要尽快离开,这时妈妈可以对宝宝说:走吧,我们去坐公共汽车!宝宝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被转移的,妈妈的提意会让宝宝产生新的兴趣,所以欣然答应。这样让宝宝愉快地消除了任性,是一个非常棒的.方法。

3、理解孩子的情绪,约束孩子的行为

比如说,今天的饭菜没有宝宝想吃的那一种,宝宝因此耍起了小脾气拒绝吃饭。家长这时一定不要去迁就孩子,去单独给宝宝做想吃的饭菜,而是应该向宝宝表明饭菜只有这些,不可以随便更换,如果孩子依然坚持,那就让他小尝一次挨饿的滋味吧,宝宝不会真让自己饿到的。

二、宝宝任性的危害

任性从心理学来讲,是一个人缺乏自我约束力的表现。这种情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宝宝一次任性家长放纵,那么今后宝宝任性的次数会越来越多,这极容易让宝宝成为个性偏执、意志薄弱的一类人,所以纠正宝宝的任性非常有必要。

任性不及时纠正,还容易影响孩子对事物的认知与判断,变得固执、不讲道理,这样一来,宝宝正常的生活能力发展就会受限。在人际交往方面,任性的宝宝很难被他人所接受,所以这些宝宝常会感到孤独,经常会产生挫败感,如果任性持续到成年,那么任性就易发展为冲动,冲动之下,一些严重的错误与过失极容易发生。

对任性孩子不可妥协 篇6

最初孩子学会对妈妈提出要求的时候,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妈妈的拒绝还没有坚决到让孩子害怕或绝望,孩子会继续坚持,甚至用哭闹来要挟妈妈。这一招最能试探出妈妈拒绝的极限。

如果妈妈非常坚决,孩子就逐渐放弃制服妈妈,让妈妈顺从自己的念头。相反,如果妈妈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只要尝到了一次甜头,孩子就会抓住妈妈的弱点,继续用任性执拗的方式让妈妈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么孩子已经抓住了你的弱点。办法很简单,学会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一、如何和孩子订立私下协议:

1.让孩子没有空子可钻。妈妈可事先跟孩子订立私下协议,让他没有反悔的余地。

2.告诉孩子做人必须守信用。妈妈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两个人都要说到做到。谁反悔了,谁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3.孩子必须清楚地答应他同意这个协议。

二、拒绝孩子违反协议的三条对策:

孩子坚持要违反协议时,你必须告诉他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谁都不喜欢。

1.眼睛看着孩子,表情严肃、平静,不要笑,让孩子觉得有可趁之机。

2.拒绝孩子时,说话要简洁:“不行,我们已经说好的事情不能反悔。你必须„„”如果孩子继续坚持他的无理要求,你要更简洁地拒绝他:“不行。”如果孩子更加执拗,哭闹、喊叫,弄得你很难堪,你可以不说任何话,直接抱起孩子回家。如果遇到入园的时候,你正赶着上班,这时可以二话不说,直接送孩子到班里,跟老师说明情况,然后离开幼儿园。如果孩子坚持不吃饭,或吃零食,你必须坚持不给他零食,同时让他不吃饭。

3.拒绝孩子的当时,不要跟孩子争辩太多,事后等孩子和你都平静下来的时候,再讲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跟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意见。妈妈屈服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有不可辩驳的理由:为了上班不迟到;为了摆脱自己在公众场合的难堪;为了孩子更高兴;为了孩子不饿着;„„这些饱含“母爱”的理由,会让孩子更任性,让妈妈付出母亲的自尊和权利,而且付出换来的只是孩子暂时的快乐和妈妈暂时的轻松。

殊不知一味的妥协,一次次的忍让,只会把问题搁置下来,“腐蚀”了孩子成长的根基,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无数隐患。

除了协议的方法外,对于一些临时状况,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不予理睬。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因此,父母可以视而不见,让孩子闹腾。当孩子闹够了,见父母还是不理睬自己,就会感到这样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就能改掉自己任性的坏习惯。(我家2个小人经常无理取闹,我家最常用的这招就是不理睬她们。)

★耐心劝导。当孩子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时,如果家长置之不理仍然不能让孩子善罢甘休,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简洁地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能向孩子妥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会有第二次的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发任性。(她们都不听我们劝,还太小。)

★适当地“惩罚”。当孩子乱发脾气之后,即使孩子已经平静下来,并主动“讨好”家长,家长也要刻意对他保持“冷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行很让家长“不高兴”,然后向孩子说明道理,让孩子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任性或乱发脾气。

需要注意的:

教育并不一定只是讲道理,有时适当可以采取一些强硬的措施。

注意培养孩子的善心。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教会孩子微笑,微笑面对生活的一切,微笑面对人生。

对孩子不要乱许愿,承诺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兑现。

不要给孩子贴上“笨”的标签。

夫妻实在要吵架,请一定要记住:避开孩子

不给他留有太多的物质遗产,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给他一个健康的心理,一个快乐的人生。

不要太关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免孩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坏习惯。

不要太亲近孩子。让他与年龄相仿的孩子多交往,以免孩子养成性格孤僻的恶习。

不要孩子要啥买啥。让他知道“劳动与所得、权得与义务” 的关系。以免孩子羞成好逸恶劳的许多性格。

和孩子下棋,让孩子知道落子无悔,教育他对自己所做事要负责任,同时下输了要承认,家长有时也要放手让孩子赢一两盘,这对孩子来说很重要。

最初孩子学会对妈妈提出要求的时候,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妈妈的拒绝还没有坚决到让孩子害怕或绝望,孩子会继续坚持,甚至用哭闹来要挟妈妈。这一招最能试探出妈妈拒绝的极限。

如果妈妈非常坚决,孩子就逐渐放弃制服妈妈,让妈妈顺从自己的念头。相反,如果妈妈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只要尝到了一次甜头,孩子就会抓住妈妈的弱点,继续用任性执拗的方式让妈妈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么孩子已经抓住了你的弱点。办法很简单,学会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妈妈屈服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有不可辩驳的理由:为了上班不迟到;为了摆脱自己在公众场合的难堪;为了孩子更高兴;为了孩子不饿着;为了孩子的身体等等„„这些饱含“母爱”的理由,会让孩子更任性,让妈妈付出母亲的自尊和权利,而且付出换来的只是孩子暂时的快乐和妈妈暂时的轻松。

殊不知一味的妥协,一次次的忍让,只会把问题搁置下来,“腐蚀”了孩子成长的根基,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无数隐患。

给家长的建议是不予理睬。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因此,父母可以视而不见,让孩子闹腾。当孩子闹够了,见父母还是不理睬自己,就会感到这样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就能改掉自己任性的坏习惯。

★当孩子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时,如果家长置之不理仍然不能让孩子善罢甘休,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简洁地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能向孩子妥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会有第二次的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发任性。

重视孩子的“任性” 篇7

一、什么是“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 (Achievement Motivation) 就是成就需要, 指个体针对某种价值目标, 致力于排除障碍, 积极克服困难, 获得成功的心理内驱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戴维·麦克里兰 (David Mc Clelland) 与同事运用了主题统觉测验等方式测量成就动机的强度, 寻找这种动机的条件, 以及它在工作领域中的作用。 实验室和现实生活中的研究都证明了这个测量方法的有效性。 如成就动机高的人比成就动机低的人更向上努力, 测量中获得成就需要高分的孩子在事业上的发展比得低分的孩子更容易超过其父亲。 曾作为麦克利兰的学生和助手的心理学家阿特金森 (J.W.Atkinson) 认为, 人在竞争时会产生两种心理倾向:追求成就的动机和回避失败的动机。 这一理论认为动机水平依赖于一个人对目的的评价及达到目的可能性的评估。如果一个人在一种特定的情境中获得成功的需要大于避免失败的需要, 那么他就敢于冒风险尝试并追求成功。 阿特金森认为, 不同的个体成就动机的差异很大, 这和早期的家庭教育方式、学校的教育态度和方式密切相关。

二、成就动机的重要性

著名心理学家查普林说:“无成就动机的一代儿童成长时, 经济增长率开始下降。 假如后来的一代开始强调成就, 那么当他们的孩子成人时, 经济指数便又回升。 ”成就动机的内涵差别, 也会塑造成就需要的不同取向。 比如, 麦克里兰比较了很注重培养孩子成就感的印度和中国。 相比较而言, 印度对于孩子的鼓励和培养保存着相当多的宿命论色彩, 而中国更加注重现实世界的改进。 正因为这种差别, 麦克里兰预言, 在长时间的努力之后, 中国将会超过印度。 这在后来两国发展也是一致的。

《易经 》里面讲的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对成就动机的经典诠释。 拥有高成就动机的孩子, 无论在哪里, 在什么领域, 都会真心付出努力, 力争上游, 想要做得更好。 如果放到功课学业上, 就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放到工作岗位上, 就是“不抛弃、不放弃”, 踏实努力、积极进取, “马不扬鞭自奋蹄”。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 他会不断完善自己, 发展能力, 特别是发展如自觉性、自制力、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等各种积极的心理品质。 总之, 高成就动机的激发和培养, 是解决很多教育难题的关键和基础, 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落脚点。

三、如何培养成就动机

作为非智力因素的成就动机如此重要, 提供与儿童年龄适宜的挑战并鼓励他们成功的教育环境, 无疑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

1.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 (1) 成就动机与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关系密切。 (2) 教师的言行影响学生的成就动机。 (3) 经常参加竞争和竞赛活动的人比一般人的成就动机强。 (4) 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其成就动机呈正相关。 (5) 个人对任务难度的看法影响成就动机。 (6) 个性因素影响成就动机。 (7) 群体的成就动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有关。

2.抛开社会和个性因素, 教育和培训对成就动机的塑造至关重要。 高成就动机青少年的父母的教育通常有以下特点: (1) 和谐的家庭氛围, 指导、鼓励、劝告式的引导可以促进孩子的成就动机发展, 这意味着过度管束、限制则会阻碍孩子的成就动机发展, 导致其独立性差, 缺乏创造性和竞争力。 (2) 给儿童设定适宜的有吸引力的目标, 允许、接受孩子冒险和失败。平时教育孩子关注知识的学习收获而不是简单的分数的评比, 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竞争性的评分活动, 以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3) 相信孩子, 给予孩子一定的独立和自主空间, 给孩子创造施展才干的机会, 让他们决定如何面对抉择及战胜挑战实现目标, 要让孩子从一些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尤其是体验自己战胜困难获得成功时收获的快乐。 (4) 家长对儿童的自律训练的严格程度与儿童成就动机发展水平呈正相关, 这意味着在家庭教养中“娇纵、溺爱、包办一切事务”的做法都不利于孩子的成就动机发展。 (5) 家长在工作中, 应有明确的目标和追求, 用自己拥有的成就动机给孩子做出榜样。

需要注意的是, 在鼓励孩子的教育中, 并不是简单地表扬“好”、“棒”而已, 应该多表扬孩子积极面对挑战、敢于尝试的心理状态与努力精神。 当孩子成功时, 家长和老师应该表扬其在应用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方面的能力和努力;当其失败时, 应该强调他努力不够, 而不是责怪他们能力不足, 这样会使儿童相信自己有足够的能力, 通过努力就能做得更好。 绝对不能用“你真笨”, “无可救药”等歧视暴力性语言打压孩子的自信心, 导致孩子怀疑自我价值, 形成习得性无助取向。

四、结语

“ 望子成龙, 望女成凤”, 这其实是父母对子女有较高水平的主观估计, 并且希望通过培养, 让子女能在较高水平的成就动机的推动下, 勇于进取, 达成某方面的抱负。 “取法乎上, 得其中, 取法乎中, 仅得其下”。 在重视教育的我国, 父母有必要在家庭教育中正确地培养孩子的成就动机, 提高孩子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 为成年后实现自我价值奠定良好基础。

摘要:成就动机指个体针对某种价值目标, 致力于排除障碍, 积极克服困难, 获得成功的心理内驱力。成就动机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家长要在家庭教育中重视成就动机的培养, 通过和谐的家庭氛围、创造机会、允许冒险失败、鼓励肯定进步、重视孩子自律训练等方式, 培养和训练孩子的成就动机。

关键词:成就动机,培养方法,教育策略

参考文献

[1]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著.王垒, 等译.心理学与生活.

我们的孩子有些任性 篇8

都应该记得,前几年发生在香港的那次因内地游客的孩子当街小便引起的争吵,实话说,孩子随意小便甚或大便,在内地是经常可以看到的,有司空见惯之势。针对此事而出现的口水战,我持坚决反对态度,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上升到什么层面,就事论事,孩子小可以不论,但家长应该放低姿态,担起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的责任。作为家长,可以想象到对孩子的爱护之心,可以找到诸多理由为孩子开脱。然而,爱也好,惯也罢,都不是让孩子堂而皇之在公共场合大小便的借口。

作为香港当地人士,不排除他们心里可能存在的对内地游客不文明行为的惯性认识,面对孩子的行为而将火气燃烧到大人身上。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孩子在大庭广众之下的不文明行为,即使他们有再大的怒气也只能憋在肚子里,撒不出来。恰恰,就是在这个不恰当的时候,那个因小而不明事理,家长又严重失察的孩子,成了人家的撒气筒。如此硝烟弥漫之中,任何辩解都会成为强词夺理,变得苍白无力。

我们中有很多人把自己惯常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放之四海而皆准,我行我素,全然不顾他人感受。假如,孩子真憋不住了,把尿洒在大街上,这个时候,孩子的家长如果能够勇敢地站出来,首先不是为孩子辩护,而是先向周围的人道歉,迅速处置好现场,我想,后果肯定不是一场唇枪舌战。但是,我们的家长恐怕首先不是道歉,也不是利利索索地处置现场,而是面对他人的指责,立即迎战,将争吵升级为肢体对抗。本来可以用一句“对不起”而化解的误会,却随着强盛的肝火越烧越旺,一度达到无法收拾的程度。想想,置身其中,内地游客的形象受损是肯定的,本港居民的不依不饶也未必是一种正能量。实际受害最大的还是懵懵懂懂、小而任性的孩子。在大人们激烈争吵、大打出手之时,那个挑起事端,又深感无辜的孩子,站在那里先是发呆,继之害怕,后是大哭,直到最后也没有弄明白大人们为什么会横眉相对、拳脚相加。这种形式的言传身教,是一种多么坏的“大人形象”,幼小的心灵恐怕难以承受如此之重。

当然,这是一件被放大了的原始对照体,它的本来面目其实就是一个不明事理的孩子,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之下的一种任性表现。对于由此引起的争吵,随着时间、地点、人物的转移而烟消云散。我要说的是在类似孩子的生、养、教的问题上,因为文化背景、民族特性、传统意识上的差异,看法和做法不尽一致。就孩子而言,任性和规矩是没有根本界限的,而对家长来说,放纵和约束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在公众场合我们的孩子能闹,一个孩子自己闹,两个孩子一起闹,三个孩子闹翻天。有一次乘飞机去成都,天色已晚,加之飞机晚点,把乘机人折腾得够呛,上飞机就开始瞌睡了。在这个关键的当口,一个还在吃奶的小孩开始了不知疲倦的哭闹,让一飞机的乘客长叹不已。

孩子这一闹,急坏了年轻的父母,他们轮流抱着孩子从飞机头走到飞机尾,不住地向身边的乘客道歉。空乘人员赶过来帮忙,送玩具,送吃的,孩子一概不去理会,一如既往地哭闹。也许是孩子不适应飞机上狭小的空间,及间或的颠簸。年轻的母亲说不是,孩子还不到一岁飞机却已坐过多次;父亲也说,孩子平时由老人照料,火气很大,稍不顺心,瞬间开闹。刚才就是因为孩子要吃奶,正是上飞机的时间,没能及时把奶头送到他嘴里,便导致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抗争。

这对年轻夫妇很可怜,听得出他们说的每一句都是真的,也看得出从他们额头上滴下的每一滴汗珠,都是无奈的。隔代看孩子是中国人传宗接代的一个流传久远的方式,但有一个问题难以解决,对孩子的娇生惯养,致使很多孩子失去了正确的成长方向。

与我们孩子的任性相比,洋娃娃显得十分安静,更加懂规矩、守规矩。我老家的村里有一个特别能耐的小伙子,娶了一个正统的英国女人,几年下来已有两男一女三个金发碧眼的混血儿出生在村里。孩子们平时的生活与村里其他孩子毫无二致,甚至会说村里的土话。老大已经四岁多,长得那样就像商店里卖的洋娃娃玩具,人见人爱。和村里的孩子不同的是,洋娃娃带着那种天生的小女孩应有的淡淡的羞涩,见了人先是莞尔一笑,接着会不好意思地躲到大人身后,静静地听大人们说话。即便是想离开,或者要什么东西,也从不大声吆喝,不吵不闹,更不会趴在地上打滚。

这三个孩子的教育是由妈妈负责的,因为她们母子之间的交流是用英语,公婆和家里的其他人听不懂母亲说了什么,所以有的时候他们会认为这个做娘的不管孩子。其实这是公婆的误解,中国人对孩子的要求和教育方式是大开大合,疼起来爱起来那是一个天地不容,哪怕是被苍蝇碰一下,也要破口大骂,恨不得一掌把苍蝇拍死;狠起来同样水火不容,不管在什么场合;开口即骂,出手就打。

中国人给孩子制造了许多宽松成长的理由,诸如童言无忌之类,把很多有可能影响一生的毛病视为“佳作”。比如,刚刚产生自主意识的孩子,抬手打了一下与之十分亲近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这一巴掌自然不会伤害老人,但作为家长怎样看待这一无意识的出手,至关重要。有的年轻父母以此为荣,宣扬自己的孩子长大了,知道动手打人了,当场就鼓掌予以鼓励。孩童之心似一张白纸,他的人生道路能走出何种图案,家长和社会的引导是第一位的。第一次出手打人就获得称赞,那么,这张白纸就会被点上一笔重墨,铸就一生的风格。有些孩子牙牙学语之时,突然口出脏话,当然是周围环境影响的结果。脏话出口,不仅没有当即受到纠正,有母亲反而高兴地见人就夸,他儿子昨天骂奶奶了。懵懂少知的孩子自然不解他的人生第一巴掌和第一骂,危害有多大,长大成人是个什么样,只有他自己知道。

有一次出国考察,我发现飞机的最后一排座位上,躺着三个不过几岁的洋娃娃,正在熟睡,一点动静都没有。其实,这样的场景在飞往国外的航班上经常可见,公共场所保持安静是一个从小养成的习惯。换了我们是不是要带着孩子在飞机上转转,长长见识。走在国外的大街上会经常看见,年轻的父母用婴儿车推着孩子,孩子嘴里含着安抚奶头。大一点的孩子扶着婴儿车,随着大人的脚步往前走,形影不离。

中国人出国旅游的目的是什么,开眼界、狂购物、休闲、似乎都有。一百多年前,被胡适称为“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严复到英国学习船政,回国后大家写学习体会,多涉及先进技术之类。唯严复观察细致,认为技术先进之外是“细微”,操作的“精准”,态度的“认真”。我们出国,是不是该像严复那样于细微之处多看人家的优点,感叹人家的孩子真听话时,想想自己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以此类推,才不枉出国一趟。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作文800字 篇9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任性的小孩,无论世事,只求快乐。任性不论容颜,不论富贵,只要你快乐,只要你乐意,你就可以成为任性的孩子。

比起一个让生命辉煌的时刻,让心灵宁静而淡泊是汪国真一秒永恒的快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铅华洗尽,返璞归真的任性;“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有何尝不是一种收敛自如的任性;“素其位而行,不为乎其外。”亦是一种坚韧的任性。

任性使我们在任何一个粗鄙的时代保存着个性。孔子用周游列国,颠沛流离的姿态宣传在当时格格不入的仁政思想,保存了时代的任性;他人之竹定是坚韧挺拔,但郑板桥的竹则是三两依偎,东倒西歪,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独立的任性呢?蔡东藩用受弹头威胁也决不曲笔的任性促成《历朝通俗通义》,揭露了时代的诟病。

这些任性的人在历史的长河里畅游,但请不要忘记这长河中除了风平浪静,亦有波涛汹涌,若汝不慎,定是万丈深渊。

刚愎自用、自矜功伐的任性引项羽入万丈深渊;饮酒解忧而怒欺下属的任性带张飞走向杂草丛生的`坟头;和|亦因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而步入泥潭。他们都因过度任性和放荡而溺毙于历史长河中。

在这任性的时代中,或因“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任性而卒于利;或因贪慕虚荣的任性而败于名;亦或因泄愤于世而折于怒。这些人生而任性,死以任性。

欲念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四十二章经》很好的诠释了这种现象。

我所说的任性并不是对个性和欲望无限的拓展,而我所说的不可任性亦不是说压抑自我,无追无求。我们应该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让发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该任性的时候张扬个性,不该任性的时候低吟浅唱就好。

重视孩子的“任性” 篇10

我希望,能在心爱的白纸上画画,画出笨拙的自由,画下一只永远不会流泪的眼睛,一片天空,一片属于天空的羽毛和树叶,一个淡绿的夜晚和苹果,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没有痛苦的爱情。

——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孩子的幻想杀死了顾城,但执着是杀不死的。

一直在思考,倘若顾城生活在如今的这个时代,他是否还会如那般给自己以及世人构筑这么一片理想的王国。之所以这么说,完全是基于当下的人情世故。在北岛的印象中,顾城就像个孩子,腼腆寡言。他刻意和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他的生活空间是自己搭建的诗的空间。若是置之当下,这种隐世的做法无异于自掘坟墓,但幸而那个时代是宽容的,愿意包容他的任性,使他的那些幻想得以延续,最后走向覆灭,则完全是一种命运的的必然,与他人无关。许多人无法原谅他杀妻自杀的行为,但更多的人还是投以了同情和叹息。一直很感慨他和谢烨之间的无解爱情,单从结局来看,这段感情无疑是个巨大的悲剧。但我还是想抛开这些,细数那些温暖的情节。这段好友的回忆或许会给我们一些不一样的感受:“顾城曾经深深吸引过谢烨,谢烨再也碰不到顾城这样用梦幻加现实、艺术加生活的方式和她交流的人。谢烨个性很强,是诗人,懂文学,有着强烈的使命感。王安忆回忆与顾城在德国聊天时,谢烨会取出一架小录音机,录下顾城交谈的整个过程,“他说出的每一个字都不致遗漏,而被珍惜地收藏起来”。他们之间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默契,而这也让彼此更深的依赖着对方。我一直都说,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我同情顾城甚过海子。海子是因孤独到无以自拔才选择自我毁灭,顾城则不同,他短暂拥有过自己想要的美好,最终却因理想破灭的无情冲击而心如死灰。这份强烈的落差其实比长久的压抑更为悲痛,毁灭也便如期而至。顾城用童话对待世界的方式并不为人所理解,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性,但他给这个世界带来的那抹温暖和爱恋却将长存,他的“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和广陵绝唱的嵇康一样,是我认知里对中国文人最绚烂的覆灭记忆。上述这些单薄的文字,献给顾城,一个任性的像被妈妈宠坏,一个干净的如同一张白纸的大孩子。

换个话题,其实我很喜欢代入感这个词,无论是个人的体验还是社会的情节。我喜欢把不同的历史人物和情节带入到自己所在的时代,为他们设想可能发生的故事,每每在这之后,我多会告诉自己:算了,还是不要糟践他们了。我不算愤青,但我确实热衷于说时代的坏话。这一点上,柏杨和韩寒对我的影响显而易见。柏杨先生的”不为君王唱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是我对文人直言的信仰基石,莫言在斯德哥尔摩的诺奖演讲时这么说道: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演时,更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这是他那段长长的演讲词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之所以说若是顾城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他或许不会落的陨灭的结局,因为现实给他的幻想空间必将被压榨的极其有限,甚至于一丝全无。他没有那么多构筑自我的机会,因为他得到的生活体验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天差地别。我不能轻易下定论这是好是坏,但我相信,给顾城一个机会,他还是会选择在自己的时代再来一次。扯得有点远了,我想表达的无非是我们的时代对理想与信仰的排挤确实有些过了,美国文学史史上有“The Lost Generation”之说,意指一代人的彷徨与失望。其实当下中国的年轻一代又何尝不是如此,现实对理想的挤压已经到了一个难以想象的程度。当一个民族的年轻人都在为了谋生而挣扎时,当大学文凭成为功利又无用的一纸空文时,当一个只不过说了几句真话的勇敢的年轻人就让当局恐慌不已让主流集体反思时,真的就像白岩松所说的:这个社会病重了。我希望这个时代能够更包容一点,更民主一点,更温情一点。我希望特权能再少一点,腐败能再少一点,年轻人的挣扎能再少一点。借用韩寒的一段话作结:“我只是希望这些人,真正的善待自己的影响力,而我们每一个舞台上的人,甚至能有当年建造这个剧场的人,争取把四面的高墙和灯泡都慢慢拆除,当阳光洒进来的时候,那种光明,将再也没有人能摁灭。”我个人觉得内心无论如何的心存不满,都不应该丢掉对理想的追求和期待,尤其是年轻人,如此,这个国家的未来方才会有希望。你在那里,中国便在哪里,确乎如此。我一直特别讨厌两种人:一种是不负责任的写作者,好吧,我直说,就是中国的那些所谓的主流媒体人。我无法容忍他们见风使舵的态度,出自他们之手的报道总是与官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和一个新闻工作者诚实独立的态度,热衷于掩盖真相,为官方唱赞歌,试图控制民众的舆论导向,他们失掉了自己独立的人格,与鲁迅先生笔下抨击的丑陋的国民党文人没有两样。中国当下的文化环境确实比较恶劣,一者是由于国民普遍的读书低潮,二者则是“有关部门”近乎病态的文化审查。有人说在中国被禁掉的电影的都是难得好电影,被禁掉的书都是文字中的经典。虽然说的有些偏激,但也不失客观。另外一种是那种总是试图向身边的人炫耀自己那本来就没多少的智商,总也不能安静下来的人。朋友大多说我心性有些冷漠,我承认。很多时候,当有人在我面前滔滔不绝炫耀自己的拥有,企图让我认可他的观点时,我会沉默到死寂。说真的,从小到大,我只羡慕两种人,一种是那些有着自己独立的思想从不盲从之人,一种则是热爱读书,谦逊又有才华之人。除此之外,任何人想让我把心低到尘埃里都很难很难,因为你们没有什么令我羡慕的所持,你们所拥有的若是我喜欢自当努力去追求,这并不是什么很难的事。但一个人的修养与气质确是学不来的,这是真正的人生沉淀,是你唯一能够让人仰望的所在。就说这些。

任性的孩子是奖励出来的 篇11

奖励是教育的一种好方法,但它同样是一门

需要花心思掌握的艺术。

每个家长都应该看看这则寓言故事。渔夫看到一条蛇口中止衔着一只青蛙,动了恻隐之心,把青蛙从蛇的口中救了出来。为了表示酬谢,渔夫往蛇的口中滴了几滴酒,蛇喝了酒后高兴地游走了。可是,仅仅过了几分钟,渔夫就发现那条蛇又同来了,而且嘴里咬着两只青蛙——它在等待渔夫给予酒的奖赏!

渔夫的本意是希望蛇不再去抽捉青蛙,由于鼓励而给了它几滴酒——可结果却事与愿违,他鼓励了蛇做错误的事情。所以说,不管出于什么用意,你奖励了什么行为,就会得到更多这样的行为。

在幼儿同的集体生活中,往往是爱哭闹的孩子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呵护;在家里,当我们因为疲惫或是心烦失去耐心时,就塞给不吃饭的孩子几块糖果或者满足孩子的无理耍求,以换来片刻的安静。久而久之,孩子明白了,想耍得到什么东西,哭闹的方法最管用,于是就学会任性,养成通过制造父母情绪上的痛苦和烦躁,来让他们让步的不良习惯。

任性的孩子,在父母连续不断地强化了他的不良行为后,会变得相当有能量,很熟练、很有效地控制父母,为了随心所欲地达到目的,可能会无休止地喊叫、哭闹、发脾气甚至打人。只有当他得到想耍的东西时,才会停止这些给别人带来紧张和烦恼的做法。

面对这佯的孩子,父母首先耍具备足够的心理能量来应对,不耍一见到孩子发脾气就给予满足,同时也耍避免另一种极端做法,就是打孩子。

精神奖励比物质奖励更何效

心理学家发现,微笑、拥抱、表扬等社会性奖励,比物质奖励更加有效。因为奖品固然能够强化孩子的某种良性行为,但是又存在这样的可能:孩子只对奖品本身感兴趣,而缺乏对被奖行为的兴趣。心理学家雷珀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挑选出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把他们分成两个组进行实验:他对笫一组的孩子许诺说:“如果画得好,就给奖品。”对笫二组说:“我想看看你们的画。”两个组的孩子都高兴地画了起来。结果,第一组得到了奖品,第二组得到了点评。三个星期后,雷珀发班,第一组的孩子绘画兴趣明显降低;而第二组的孩子则和以前一佯喜欢绘画。后来,心理学家又把这个实验在不同国度、不同兴趣组做过多次论证,结果是相同的。

表扬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

有一个很重耍的表扬原则是,应该表扬某种具体的行为而非孩子本身,这样的表扬才会有效。比如,当孩子帮助妈妈择菜沈菜之后,妈妈说:“你帮我节省了做饭的时间,这样我们饭后就有更多时间玩了,我真开心。”这样的表扬就比“你真是个好孩子!”要有效得多。父母需耍养成表扬孩子的具体行为、描述行为结果的习惯,而不是空洞的表扬。

表扬要及时兑现

还有一点需耍注意,在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后,耍立即给予表扬或奖励,而不是在几个小日时甚至几天后再做。比如孩子自己系上鞋带,当时就耍给予肯定,而不是过了好长时间才想起来说,那样就起不到强化的作用了。但是,也耍注意不耍在孩子做出良好行为之前就给予表扬和奖励,这会让孩子有不劳而获或者为了利益去行动的感觉,失去原本对良好行为的追求。

奖励不要太频繁

任性的嘴 篇12

只要把脸给挡住,再把腿拉长点,把那几块贫瘠的小瘦肉PS成8块腹肌,那我就是风流倜傥、超凡脱俗、一表人才、绝代风华的美男子了,总而言之就是上帝制造出来的非卖品啊!

可是我偏偏就长了一张普普通通的包子脸,而且还是天津狗不理包子。我的身高,也就是班级里男生的身高平均数,腿嘛,不长不短,像我这种人,扔到人堆里就找不着了。唉唉,我怎么就这么普通呢!

“小明!出来吃早饭!”老妈在门外大喊。瞧,我的名字更是普通到了极点。

咕噜噜……经过一晚上的消化,我的肚子早已空空如也。我想告诉老妈:我饿死了,马上来了!

“我不饿,早饭不吃了!”啥?这嘴巴说的是什么?房间里还有一点嗡嗡声,是我刚才说话产生的余响,我刚才确实说话了。可是怎么说的不是我的本意?我的双眼放空,呆了两秒。

再说一遍吧!我小心地向大脑下达“我要吃早饭”的指令,可是嘴巴又任性地说了一句:“我不吃早饭!”

什么?我下意识地摸了摸嘴巴。

“我不吃早饭!”“我不吃早饭!”“我不吃早饭!”接着是我嘴巴发出的一连串严重抗议,可是实际上,肚子里啥都没有啊!我迫切地需要一杯牛奶来抚慰我空虚寂寞的胃,可我的嘴巴却无情地拒绝了它,这可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好了好了,你不想吃早饭,我也不逼你,上学去吧!”老妈十分善解人意地说。

于是,我就饿着肚子被扫地出门了。

走在路上,我一直死死地咬着嘴唇,一是为了惩罚它,要不是它,我现在能饿得一步抖三抖吗?二来是早上天气有点冷,风呼呼地扇到脸上,我裹紧衣服,如果此刻再来点音乐:“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我就是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杨白劳,只是反倒希望有二尺红头绳把我给包成木乃伊!

“阿嚏!”我光荣地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宣告感冒。

“哎,小明!”身后响起一个清脆的声音,我扭头一看,是小红。

小红今天戴了一条黄色的围巾,她戴黄围巾挺好看的,衬得她很精神。小红很关切地问我:“听到你打喷嚏了,没事吧?”我机智地摇摇头,嘴巴没动。

“要不要我把围巾给你系上,别感冒了。”今天小红好像心情很好,说着就要解围巾。她的热心把我感动得鼻涕一把的,没有泪。我一激动,打算张口来一句“这是小意思,我可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但我的嘴巴却说成了“那我可就不客气啦”,还大大地打了一个喷嚏,口中晶莹的唾液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目标十分明确地从小红的眼前掠过,落在了她的围巾上。“哎呀!”小红一声尖叫,我被吓得跑掉了。

这嘴巴怎么这么不听话啊!是不是出门没吃药?我在心底里咒骂着。

总算到了学校,我坚定了一下信念:今天一定要做一个高冷的美男子!

这时,班花小华走到了我面前,我乐开了花,本想挤出来一个英俊的笑,但是那嘴巴僵得像一块石头一样,纹丝不动。

“小明,班长让我告诉你,今天是你值日哦!”小华笑盈盈地说。

天哪,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居然是我值日!我真想大喊一声,结果嘴巴这时候咧开了,忙不迭地说:“好啊好啊,这周都是我了,包在我身上,保证完成任务。”嘴巴你咋这么勤劳呢?我想假如我的其他器官会动的话,这时候早就一拥而上揍嘴巴了,因为手已经在小华走之后抽了嘴巴两个耳光,顺带误伤耳朵。耳朵其实挺委屈的。

“叮铃铃……”救命的上课铃总算响了,我逃命似的奔到座位上,但愿老师不要提问我,把我当成透明人才好。

老师开始上课,而我竟然想上厕所了。憋着吧,下课再去!我命令自己。谁知道,嘴巴洒脱地在教室里大吼一声:“老师,我要上厕所!”顿时班里爆发出一阵笑声,我狼狈地冲出教室。

那天剩下的时间里,我再也没说一句话。

第二天,我睁开眼睛,又是一个鲤鱼打挺,冲到镜子前端详着我的纯素颜,然后大喊一声:“妈,我饿死啦,要吃饭!”

“好啊好啊,你昨天没吃早饭我都担心死了,早饭对人可重要了,可不能不吃!”老妈一边看我狼吞虎咽一边絮叨。

上学路上看到小红走在我前面,她没有戴那条围巾,我主动打招呼:“小红!不好意思,我昨天不是故意的!”小红笑了一下,说:“没事,我没生气。”“你昨天戴那条黄色的围巾,其实很好看的!”“是吗?谢啦!”小红不好意思地笑了。

上课前,老师表扬我:“小明昨天的值日做得很好!今天值班的老师表扬了我们班,都是小明的功劳。”

“老师,其实还是班长和小华提醒我的。”我站起来说道,看了一下小华和班长,她们也对着我笑了。

孩子任性发脾气怎么办 篇13

每个孩子都是被宠爱的,但是把孩子宠成了任性的坏习惯,一有不如他意的,就又哭又闹,可不得了。而且任性的孩子在家父母还能够包容,但是如果对外人还是这么任性和无理取闹,就很不合适了。所以,在孩子任性发脾气的时候,父母可以采取以下八种应对之法来教育孩子。

一、安静缓和法

这是对正在任性发脾气的孩子使用的一种方法。孩子发脾气时,情绪兴奋、激动,有时甚至大哭大闹、大嚷大叫。如果成人耐着性子采取亲和、抚爱、哄劝的方法,反而会使孩子更加哭闹不休;如果大人态度粗暴,急躁地打骂孩子,仍然难以阻止孩子的任性。安静缓和法要求大人此时应持平静的态度,要求孩子停止哭闹,让他安静下来,此时没有必要说服孩子立即承认自己的任性是不对的,待孩子平静以后,再用平缓的口吻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二、不予理睬法

对孩子的嘀嘀咕咕、纠缠不休等行为,家长可以故意不加注意,装作没有听见或者暂时离去。这是一种避免孩子可能出现闹事行为的有效方法。比如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一时难以说服他,这时可采用不予理睬法,也就是平时说的“冷处理”。采用这种方法要收到好的效果,家庭中所有成人必须一致,同时采用不予理睬法。当孩子平静以后,对他也不能迁就让步,应当像没有发生事情那样,不予理睬。

三、通俗讲解法

对孩子讲道理要深入浅出,可以举一些孩子身边的事情做例子,使道理容易为他们理解和接受。每当孩子和家长出现“顶牛”的现象时,家长可用讲故事、讲笑话的方法来缓和矛盾,并借故事去触及孩子的心灵。童话是对儿童进行说理教育的有效方法,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给孩子讲童话故事,并叫他们听完后谈谈体会,“对号入座”,改正不良习惯。

四、说一不二

对待孩子的要求不能“先抑后扬”。“先抑后扬”的做法会让孩子认为父母好“欺负”,从而无理要求越来越多,“级别”越来越高,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产生偏激心理,造成意想不到的恶果。因此,拒绝孩子,一定要从一而终。

五、“战后”要善后

父母对孩子说“不”之后,要耐心向孩子解释拒绝的理由,让他明白“不行”的道理。拒绝孩子而不给他被拒绝的理由,会让他觉得受了委屈,甚至产生焦虑、恐惧、烦躁不安和悲愤绝望的心理。虽然这种解释孩子不一定听得懂,但是至少能让他明白:父母拒绝他是有理由的。

六、攻心为上

父母首先要有良好而坚定的心理状态。不要认为拒绝孩子就一定造成伤害,要想培养一个棒孩子,那么,面对他最初的不合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坚决地说“不”,不能有丝毫心软。

七、以退为进

父母可以先退一步。比如孩子想要一个不能给他的东西时,妈妈可以这样说:“这是妈妈的,妈妈现在不用,可以给你玩一下,不过明天你就得还给妈妈。”然后以退为进——第二天提醒孩子:“宝宝,把东西还给妈妈,以后想要的时候再跟妈妈说。”

八、预先申明

孩子一般都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所以一定要给他定个规矩,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就要按规矩处理。父母给孩子做的坏榜样:遇事先追究责任,而不是解决问题;没有耐心听孩子讲话;在没有了解全部事情的情况下做出结论;遇事不冷静,被情绪控制了理智;很少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批评用语尖锐刺耳;解决问题直来直去,没有方法;总把自己放在正确的位置上去评价别人。

毁掉一个孩子仅需7步,而80%的家长却正在做!

1、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

2、经常拿比他“行”的人刺激他。例如这种话时常挂在嘴边:“看人家××,从不让父母操心!”这类话最具打击力和摧毁力,是毁孩子的王牌语录。

3、父母把自己塑造成为家庭牺牲者的形象,这样会使孩子产生罪恶感。

4、和孩子说话时口气不和蔼,不使用商量的口吻,音量达到70分贝以上,使用命令式的口吻。

5、孩子的一切要由你来决定,且不可给他一点儿自由,他的行踪你要密切注视。他如果有日记,一定要设法查看;他如果有信件,一定要审查。

6、有迁怒的本事。单位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回来后要想方设法找理由给孩子泼狗血。无论什么事都归功于孩子的过错,然后教训他,并制止他流眼泪。

7、当众出孩子的丑。真正要彻底毁掉他,这第7条才是杀手锏。你一定要当着外人(或同学或亲友或邻居)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当孩子犯了错误,眼神更显力量,孩子可以从父母的眼神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励。

1、蹲下身倾听孩子说话

当你站在孩子面前,他只能仰视高高在上的你,加上自己犯了错误,说不定你会生气责骂于他或是打骂于他,所以,他会产生恐惧心理和抵触心理。

如果,你能轻轻蹲下身,和孩子处在同一高度,而后倾听孩子讲述事情的经过,给他一点空间,也给他一点尊重,相信孩子会好好地告诉你事情的经过,并且还能反省自己到底哪儿做得不好,或是做错了,以后要怎么改正。

2、用眼睛说话比用嘴巴唠叨要好

遇到孩子犯了错误,先用眼神告诉他,这样子做是不对的,而后再用眼神鼓励他要怎样去改正错误。常见有人形容一个人这样子写:他(她)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很多时候父母一个鼓励的眼神远胜过三天三夜的唠叨。

比如孩子正想不洗手就拿碗筷吃饭,你给他一个制止的眼神,他就明白了要先去洗手。每一个眼睛所包含的都是父母无微不至的爱,孩子能读懂,也能感受得到。

教育之:父母心宽,孩子路宽!父母是否宽容,对孩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父母拥有宽容的胸襟,能够容忍孩子的偶尔无理,给孩子自己反省的空间;容纳孩子的不同观点,用行动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在孩子已经知错的情况下,包容孩子的过错,宽恕孩子的无知和任性。日久天长,孩子也会被熏陶出一种豁达处世的心胸,目光也会比较长远,不计较眼前的一点利益得失。

一般来讲,这样的孩子责任心强,也会有一颗宽容之心,在与人产生矛盾和分歧时不会耿耿于怀;遇到不平之事也不会钻牛角尖,这种心态无疑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生活和事业,更有利于在社会上生存。也会有一颗宽容之心,在与人产生矛盾和分歧时不会耿耿于怀;遇到不平之事也不会钻牛角尖,这种心态无疑更有利于孩子未来的生活和事业,更有利于在社会上生存。

家庭教育: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最大的犯罪。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也没有,连补偿的机会也没有,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农民种庄稼,光靠爱,不行,只有懂种庄稼之道才有好收成;

教育孩子,仅有爱,不够,只有懂孩子的成长规律才有好未来。

中国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

要用好三面“镜子”

1、放大镜:把孩子的优点放大来看。孩子有好的表现,立刻称赞,以此增强孩子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2、缩小镜:把孩子的缺点缩小来看。对孩子的无心之错要多宽容,淡化他的疏忽,安慰之余再陪他一起检讨改进的方式。

3、望远镜:把孩子的前途放远来看,放下焦虑和功利心态。

母亲情绪平和,全在三个字:虚、弱、柔

母亲包含什么样的生命意义?这是我们生命角色里面必须解读的内涵。

第一个字是“虚”

很多妈妈很实在,看孩子的时候一眼能看出来三个问题,而且忍不住很快要指出来,这不是母亲的内涵。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为什么不要动,因为它的优点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有的家长很纳闷,孩子在别人面前都很好,一回到家,一看到自己的妈妈就变了另一个人似的,变得不可理解。为什么这样,就是这个“虚”没做好,不能够虚下来的母亲,不能够给孩子的情绪提供一个空间,孩子的情绪就在妈妈的情绪里面包围着。

第二个字是“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吗?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示弱才能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凡是站在孩子心口上说话的家长,实际上是在压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第三个字是“柔”

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一个母亲的教育力量,在于面对孩子成长的过程,如何做到这样一个“柔和”。越柔和的母亲,它在孩子面前的指挥能力越强,凡是扯着嗓门整天对孩子嚷,对孩子叫喊的母亲,会慢慢失去在孩子中的这种引导能力。

亲子教育之:倾听孩子更深层的感受。

定期地给孩子“专门时间”,意味着你开始尊重孩子的判断力,开始倾听到他急于摆脱紧张及其他的感受。开始“倾听”几乎对于所有的父母都非常困难。我们现在学着要给予孩子们的关怀与“倾听”,我们大多数成所人自己都不曾到过。在这陌生的领域中,我们会感到不舒服。但是,孩子的反应就是我们的向导。每一次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哭诉,每一次充满探索或笑声的“专门时间”,都会说明:我们寻求的与孩子之间的爱和信任正在得到加强。每次做完作业让孩子先自己检查然后再帮他检查,让孩子养成检查作业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许会做得很不错,也许会出现很马虎的情况,这时候再帮他分析,不要一味批评他,而是要跟他讲道理,多鼓励。这样,习惯养成了,考试时也会习惯性去检查的.允许孩子犯错误,保住了他可贵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也保住了他的自尊,实际上是给他以继续求知探索的鼓励,让他放心地发挥他的创艺和潜能。而批评与指责却可能从此遏制他的探索欲望,只能让他逆反心里故意重复同样的错误。

亲子教育:妈妈必须给孩子的10种品质

1.感恩,也是一种修养

2.宽容,教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3.乐观,开启孩子光明未来之门

4.自信,构建孩子动力的金三角

5.诚信,孩子人生的通行证

6.勤劳,培养孩子勤劳的“蜜蜂”精神

7.礼仪,孩子社交的“名片”

8.责任,将责任感植入孩子的心灵花园

9.坚强,让稚嫩的肩膀不畏惧困难

上一篇:培训专题行政助理下一篇:任职期间履行职责情况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