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的正确学习方法

2024-12-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化学的正确学习方法(精选12篇)

高中化学的正确学习方法 篇1

对于学习化学很重要的是:

01 注重双基知识,突出重点 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不能留有明显的知识、技能缺陷和漏洞,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在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不能脚踏实地,好高骛远,认为不会考课本上的内容或者课本上的内容太简单了,因此在对课本基础知识还没有能真正搞懂吃透的情况下,一味地追求偏题、难题,搞题海战术,实际上这是得不偿失的。 在强调“双基”的同时突出重点,其中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花力气通过记忆、强化训练等方法来熟练掌握好常见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只有这样才能为继续学习化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02 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兴趣 首先,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 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 亲自做实验,不要袖手旁观。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多问、多想,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03 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 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时时处处都与化学紧密相关。如:钢铁生锈、食物的腐烂、水的污染、人的呼吸是缓慢氧化,雪碧是碳酸饮料……要学好化学,必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化学。 学习化学,不能只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还必须注意优化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注重化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聚焦于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化学科技前沿。将化学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环保知识、时事政策、能源和有关经济方面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用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化学现象或解决一些化学问题,从而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关注生活、关心社会。 初中化学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而且缺少简单的规律。因此,常常学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要不断地进行整理、归纳,把新学习的知识和原来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注意它们的共同之处和区别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变,使知识形成网络结构,更加系统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真正学好化学。

具体学习方法:

学习化学的核心,就一个字 —— 背。 背,就是背诵、记忆的意思。 你只有背了、储存的基本信息多了,才能发现规律,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如果没记住、脑子里没东西,是根本想不出这些东西间有什么联系。这就好比我给你两个数 1 和 5,你说这两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你是很难发现的,但如果我再多给你几个,1、5、9、13、17,你就能发现了 —— 哦,原来这是个等差数列,两个数之间都差 4。就是这个意思,化学想找到化学反应、物质间的基本规律,也必须要有大量的存储。

那为了学好化学,我们都需要背些什么呢? 背元素符号 背元素原子量 背元素的基本物理性质 背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 学会画原子核外电子排列图 接下来我来为你分别讲解一下。

1. 背元素符号。 这是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分别记下最常用的 30 个元素的对应字母。基本上花 1-2 个小时,再加上平时的使用,很快就能记住了。

2. 背原子量。 原子量是质量单位,指元素对应原子的相对质量,1 个原子量单位为 C12 原子质量的 1/12。原子量学校是不要求背的,但是你得背,因为它一共也才 30 个,四舍五入背整数就可以了。例如,当我们知道了铜的原子量是多少、氧的原子量是多少、氢的原子量是多少,你再思考元素之间的化学方程式配平、再分析哪个元素占多少比例的时候,你就能反应过来。但相反,你要是没有这个概念,你可能就会想不起来这是哪个元素,即使去查原子量对照表,也会打乱你做题的节奏。 所以,你要把 30 个元素的原子量背下来,不就三十几个数吗 —— 这个元素这么重,那个元素那么轻,这样,你在思考化学问题的时候,就很快能分析出来这大概是哪种元素,你才能有个判断标准。

3. 背会元素的基本物理性质。 比如说氢元素,在单体状态下,呈现气态,降温后变成液态,呈淡蓝色;氧元素,常温下呈气态,无色无味,降温变成液态后是蓝色;铁在常温常态下是固态,如果把铁加热提纯后置于真空中,会呈现银白色等等,这些都是某一单一元素的物理性质。 一种物质形成单体的时候,它在常温常态下,是什么状态,是液态气态固态,是什么颜色、有什么味道、它的表面形状是什么样的等等,都要背下来。尤其是那些你在生活中不常见到、考试又容易经常考到的,你就更得把它们给背下来了 —— 哪怕是用一首打油诗,这是必须的。这样,我们在做化学题时,题中提出了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理性质,你就知道它到底在说啥了。我们至少要把常用的 30 个元素的物理性质背下来,当然,一些常考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硅、二氧化碳、苏打、碳酸钙等等,它们的物理性质也需要背会,这样在做题时,才能更快更准地判断题中所提物质究竟是什么。

4. 背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核心是搞懂氧化性与还原性)。 元素的化学性质种类也很多,如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等。30 个常用元素与常考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我们要搞懂并熟记于心。 但化学性质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搞懂“氧化性”与“还原性”。 氧化性:原子核外层电子数多,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从其它元素那夺电子过来,形成稳定化合物,叫氧化性(夺电子能力) 还原性:原子核外层电子数少,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给出电子,形成稳定化合物,叫还原性(失电子能力) 那么元素呈氧化性还是还原性,它的规律是什么呢?比较简单: 一般而言,非金属物质都呈氧化性(核外层电子数多,通常大于 4),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从其他元素那拽电子过来 一般而言,金属物质通常呈还原性(核外层电子数少,通常小于 4),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给出电子 当然,非金属元素间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夺电子方是氧化物,失电子方是还原物)。

5. 学会画原子核外层电子排列图。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 学化学的真正规律就在于此。 可以这么说,所有元素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元素间发生化学反应组成稳定化合物后,最外层电子数应该是 8 个,组成 8 个电子的稳定排列。它的规则就是反应过程中核外层电子数多的,吸收了核外电子数少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最终加在一起形成 8 电子稳定结构,形成稳定化合物。 了解了这个原理,并知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几个,你就能知道它到底是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了,同时,这个元素能否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你就也可以分析出来了。所以我们说真正的规律在这一步上。 比如说: 一个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 6,因为两个元素组合在一块形成稳定化合物时最外层电子数是 8,所以这个元素就要从其他元素那里夺来电子,形成 8 电子稳定结构,那么这个元素就是呈氧化性,因为 6 已经超过 4,超过一半了,必定要夺电子过来。 同理,一个元素外层电子数是 2,因为 2<4,那么它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就会给出电子,呈还原性。 如果是 4 个呢?处在中间,会跟什么元素组成稳定化学键呢?它会跟 4 个外层电子的形成稳定化合物,叫共价键。(不详细展开,化学会学到) 所以说,化学反应的本质规律是在每个元素外层电子排列上,我们必须要会画常见 30 种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会画了,就能分析了,就能理解化学反应本质了。当你整明白了这个规律,化学越学越简单。

高中化学的正确学习方法 篇2

空白试验

“空白值”一般是指以实验用水代替样品, 其它分析步骤及所加试液与样品测定完全相同的操作过程所测得的值。广义而言, 还包括样品的损失和仪器噪声水平。空白试验, 标准检测方法一般都有规定。在实际工作中, 相当部分检验人员似乎都对空白试验重视不够, 只是机械地按照技术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测定, 然后从检测数据中扣除空白值。空白值并非一直不变, 即便是等精密度测定, 空白值也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对于常量至10-3级别含量分析, 空白值的波动对检验结果影响不大;但对于低于10-4含量的痕量和超痕量分析, 如GB 19730-2013《车用汽油》中的铅项目, 如果不对试验条件加以控制, 样品含量值往往被空白值的波动所掩盖, 造成检不出的假象。因此有经验的分析工作者, 十分重视空白值的监控。

空白的作用

分析空白对痕量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和方法检测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美国标准局 (NBS) 化学分析中心在研究标准物质中的痕量元素时, 曾系统地研究了Pb和Ag的分析空白, 结果如表1。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 在采取高纯试剂和改善环境条件后, 检测限、精密度、准确度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空白的主要来源

环境对样品的污染。普通实验室的空气每立方米含有数百微克的微粒,

这些微粒含有多种因素, 因而可对多种痕量元素的分析造成污染。要减少误差, 须对实验室进行局部空气净化或整体空气净化, 并采用防尘措施。

水和试剂对样品的污染。对于标准分析方法, 水和试剂用量是固定的。试剂纯度级别越低, 空白值越高。所以应采用高纯水、高纯试剂和减少试剂用量的措施降低空白。

器皿对样品的污染。由于器皿材质选用不当或者未清洗干净, 也可造成污染样品。比如特氟隆、聚乙烯材料器皿含有ppm级的Al、Cr和Zn;硼硅玻璃器皿中B、Si、Fe、As、Sb的含量大约在0.05-0.5%。因此应针对分析项目, 选用高纯惰性材料制成的器皿, 并运用合适的清洗技术, 进行痕量分析。

分析人员对样品的污染。分析工作者手部不洁、使用的化妆品、内服和外用的药品均可对测定产生污染。

空白的监测和空白值的扣除

如果空白值在试验中波动较大, 扣除空白值后测出的数据是不可靠的。最好的方法是从设备、环境、试剂、器皿、人员等方面找出污染的原因, 采取措施, 把分析空白降低到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

对比较稳定的空白值, 应对空白值进行监控, 同时进行多次重复测定 (一般20次) , 计算出空白平均值及其置信限:。如果日常分析中样品的空白值超出置信区间, 则说明检测过程受到污染, 检测结果不可靠。

回收率

回收率是内部质量控制的一个常见方法。对于已制定为标准的分析方法, 通过测定回收率, 可以判断样品在处理过程中的损失或污染情况, 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测试结果的准确度。目前, 分析工作者常用在样品中加入已知标准物的办法来测定回收率。需要注意的是, 标准物通常为简单的离子化合物, 而样品中的被测组分存在形态往往比较复杂, 还受其它组分的干扰, 这样测得的回收率不能反映实际的回收率。因此最好采用加入与被测样品基体相同或相似的标准物质来测定回收率。这样测出的结果比较可靠。一般每批产品应随机抽取10%-20%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

实际工作中, 很多样品没有标准物质, 也只能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回收率。使用之前, 须设法验证标准加入法的可靠性。下面一个例子或许对我们有所启发。有国外学者研究燃烧蒸馏法测定果叶中的汞时, 将已知量的203Hg示踪剂加到样品中, 经燃烧蒸馏后, 测得203Hg的回收率为99.5%。考虑到203Hg的回收率只反映了样品中无机汞的燃烧蒸馏过程中的回收率, 而样品果叶中的汞主要以有机汞的形态存在。为确认二者有无明显差别, 将203Hg (NO3) 2放入金鱼缸中, 1-20天后金鱼陆续死亡, 将死鱼冷冻干燥后测定整个鱼体的放射性强度, 然后再进行燃烧蒸馏, 测定203Hg的放射性强度。测出的回收率为98.9%。与前面的结果基本一致, 从而证明加入203Hg测回收率的方法是可靠的。

回收率范围在相关文献里都可以查到, 但采用入到技术标准里的不多, 现将GB/T 27404-2008《实验室质量控制食品理化检测》关于回收率的规定列表如下:

标准曲线

标准曲线是另一个需要重视的质控问题。通常在仪器分析中存在的问题是, (1) 标准曲线的点数量不够, 有的分析者甚至建立单点工作曲线 (2) 标准曲线的线性系数不高, 或者单纯为了线性系数高而使工作曲线不通过原点。这样检测出来的数据不太准确。不管标准是否有规定, 应严格按照标准曲线的制作原则绘制标准曲线。如GB/T 5750.3-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水质分析质量控制》5.2.1规定:“在测量范围内, 配制的标准溶液系列, 已知浓度点不得小于6个 (含空白浓度) , 根据浓度值与响应值绘制标准曲线。”5.2.5条规定:“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一般大于或等于0.999”。

质量控制图

质量控制图是最简单最有效的的统计技术之一, 是实验室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实际工作中, 它起着如下重要作用:

质量控制图可以及时直观地展示出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中;

质量控制图可以直接评估“统计受控”状态下测量系统数据;

质量控制图是检验各实验室间数据是否一致的有效方法;

质量控制图可检验测量过程是否有明显的系统偏差, 并能指出偏差的方向。

正确绘制质量控制图需要注意的事项:

(1) 质量控制样品物理或化学性质应均匀稳定, 其数量要满足有效和规定时间内统计量的测定所需。

(2) 逐日分析质量控制样品, 达20次以上后计算统计值。当积累了新的20批数据, 应重新绘制质量控制图, 作为下一段的控制依据。

(3) 在日常分析时, 质控样品和被测样品同时进行分析, 然后将质量控制样品测试结果标于图中, 判断分析过程是否处于控制状态。

(4) 控制限的计算。常规控制图控制限分别位于中心线两侧的3σ距离处。当用有限次测量的标准差S代替σ时, 应按照GB/T 4901-2001的规定进行统计计算。 (见表3)

总之, 要想得到可靠准确的数据, 必须充分考虑测试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误差, 采取有效的措施, 把各种误差减小到预期的水平。

高中化学的正确学习方法 篇3

一般的逻辑都觉得女孩子的理科学起来比较费力,而男孩子在语言类的科目上缺乏优势。当然,现在的女状元越来越多,都不止半边天了。但是,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打个比方来说,每一节课在铃声响起,老师宣布下课的时候,总是能看见几个女生在围着老师问题,很少看见男孩子。教师们也说,一般下课围着老师问题的多是女生。这当然可以说明女孩子更爱学习,甚至沟通的能力更强。但是这个班上平时成绩和最后考试成绩最好的多数是男生。高中理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女生会遇到困难吗?需不需要格外的强调呢?

2.具体差异

很多高中女学生感觉和初中时相比,虽然付出相同或者更多的努力,但总体学习的能力、学习成绩却不如初中,明显的后劲不足。不少女学生对理科产生了畏惧,理科的成绩普遍下降并落后于男生。而家长们也百思不得其解,他们的女儿在小学、初中时对学习比很多男生得心应手,成绩也很好,为什么上了高中后就不行了呢?其实影响女高中生学习情况的,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逻辑性差异、心理因素以及情感价值的影响。

A.逻辑思维差异:大部分女性对理科不“感冒”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科学家能证明男性的智力优于女性。不过,有科学研究表明,男、女在智力活动的不同方面是各有所长,如女性的语言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较强,而男性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略胜一筹。所以,在学习上,与男生以理性思维为主不一样的是女生以感性思维为主,这种感性思维的优点使女生在文科、艺术等方面发挥着很好的水平,但这种感性思维也成为了女生在学习上的一大弱点,因此而使得女生们在学习中常常不能进行更多的理性的思考。

很多女生初中时数理化都学得不错,也没有偏科现象,但一上高中,好像都不一样了。最突出的理科也许成了最令她们头疼的学科,不光是平时听课要很久才能消化老师讲的内容,考试的时候更是看着什么都熟悉就是做下来,错漏百出。

B.心理因素:女生成绩下滑

女孩子从十四、十五岁开始,自我意识虽然明显增强,但缺乏生活经历,遇事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从而使自己的自信心理转为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产生消极定势;盲目心理带来认知障碍;依赖心理造成智能萎缩;闭锁心理使其缺乏交流;脆弱心理使其失去学习毅力。

升入高中的女生,个性发展的闭锁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不愿吐露心事,不愿暴露知识缺漏,不敢主动问老师,更不敢主动回答问题。这样造成了盲点逐个积压,越积越多,成绩日趋下降。另外女生的自尊心表现在对于一味训斥、指责十分反感,如老师稍微批评过头,则可能造成该学生拒绝对该科的学习。进而影响学生对老师的观感、对学科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

C.情感因素:给女生带来的负面影响

小时候女生总是比男生得到父母更多的保护和约束,这就造成了对环境更差的适应能力,再加上女生先天就重感情,从而使得女生跨入高中门槛时没有男生那么从容,而且常常回想起初中的伙伴,通信的频率和倾吐的语言也明显超过男生。此外,崇拜和盲追也是诱发女生学习障碍的一个重要原因,许多女生涉泡在网吧和聊天屋之内,沉湎于言情小说和影视剧之中,大量抄摘情感渲世的文章和歌曲,盲目追崇模仿各类名星和偶像,甚至发展到依恋和单相思的程度。

3.应对措施

A.增强信心,培养兴趣

女生的智力总体上不差于男生,目前社会、家庭、学校对学生的期望值普遍过高,而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她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女生的思想和学习,经常同她们平等交谈,了解其思想上、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学习计划,清除紧张心理,鼓励她们“敢问”、“会问”,激发其学习兴趣。

B.提高认识,加强基础

女生数学能力差,主要表现在对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上,只有在巩固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女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结合讲授新课组织复习;也可以通过基础知识的训练,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提高,使他们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从而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起到促进作用。

C.改变观念,树立信心

正确处理高中生早恋的技巧 篇4

东风公司第六中学

随意拿了几盘班上学生听的音乐磁带,有刘德华、林志颖、黄安、杨玉莹等歌星的,题目有《爱你不只今天》、《不是每个恋曲都有美好回忆》、《凯莉,亲爱的你》、《爱与喜欢之间》、《爱上一个人》、《最怕你恋心》、《爱像一阵旋风》、《让火热的心紧紧相拥》、《爱我其实很容易》、《太想爱你》„„从这些歌名,可以看出,“爱”是当代中学生的主旋律。也难怪,这一代高中生是读着琼瑶爱情的故事,诵着席慕蓉、汪国真的诗歌,唱着爱的流行歌曲长大的。高中语文教材也有不少涉及爱情题材的作品:《林黛玉进贾府》细腻描写了十三岁的贵族少女林黛玉与宝玉的一见钟情,宋代柳永的词《雨霖铃》写了男女恋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真挚情感,话剧《雷雨》描写了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复杂爱情关系,舒婷的诗《致橡树》颂扬了崇高独立理解的爱情观。因此对于高中生的爱情,也就是“早恋”,我们做教师的想回避也无法回避。作家庐隐说:“人生若无感情维系,无论海阔天空,也难使郁结之心消释。春天的玫瑰花芽,不是亏了太阳的照耀,怎能露出娇艳的色彩?关心是情,友谊是情,恋爱也是情。那么,究竟怎样对待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尤其是如何对待高中生之间的早恋呢?

首先正视早恋,正面引导。

高中生异性之间的爱慕和憧憬,正如早晨太阳初升时的一层薄雾,它是美好的,但绝不能让酿成云,酿成雨,甚至酿成雷电和冰雹。如果一位班主任教师说他班上绝没有“早恋”现象,那么这是不正常的。第一,说明班主任工作不细致,粗心大意,不了解学生;第二,学生对班主任惧怕,将早恋现象转入地下,可以说这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现象是最可怕的。第二种情况是班主任遇到男女同学的一般交往,如偶尔的疯打嬉闹,大惊小怪,大作文章而造成的。班主任应细致地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使之消灭在萌芽状态。例如,我遇到一位女学生,是班长,有一段时间,发觉她上课老走神,本来是个乖乖女,与家长联系,家长也发觉她在家无端地发脾气,看不惯父母,有时一个人发呆。了解这个情况后,我注意观察,她对班上一位洒脱、英俊的体育委员暗恋上了。这时我推荐她看八十年代一位上海中学生写的一篇小说《柳眉儿落了》,她在周记中写出感想交给了我,她在周记中这样写道:对小说中我的同龄人如诗般的处理早恋感情的做法,我很爱感动,我也想像他们那样摆脱这种烦恼,可是我恐惧,有时不敢正视他。我该怎样克服这种情绪呢? 我把《少年文艺》绿叶信箱栏目中有关早恋的讨论推荐给她看,使她认识到一个人从出生起就认识世界,学会各种本领,学会理解人。昨天还是个不谙世事的黄毛丫头,今天却突然变成了富有情愫的女孩,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对暗恋体验不必恐惧,也不必烦恼。但男女同学的相互好感,甚至暗恋(或者说是单相思)不能自拔的话,这种感情就成了自己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建议你开阔胸怀,不要急于表白自己的感情,如同一张白纸,戳破了它,就失去了自身的美丽。应努力淡化、疏远这份青春的情感。方法是:多接触其他同学,与大家多交流,勤奋学习,转移注意目标。当青春情感的薄云散尽,当人生的阳光灿烂地照耀亮丽的世界和生活,就会发现当初的幼稚和可笑了。

通过我与这位学生的交流,她终于摆脱了这种烦恼,轻装上阵,学习又一如既往了。要实现对学生情感上的正面疏导,班主任的真诚和真情至关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大喊大叫,不能收到预想的结果,有时反而会引起学生内心的消极反抗,有时则使学生觉得教师无能。对早恋产生的羞耻心受到进一步的伤害,其结果常常事与愿违:一方面,被训斥的学生容易因信念和理智的丧失而“破罐子破摔”,另一方面,因为学生们往往同情弱者,认为教师做得太过分了,反起到同情被训的学生,站在他们一边,这样,对大多数的学生不能起到警示作用。

优秀的教师在遇到学生早恋的事情时,无论情况有多么糟糕,也不大喊大叫,而是克制自己,保持沉着、冷静和坚定,以机智诚恳的态度和中肯的语言提出要求。使学生觉得师生之间的“悄悄话”使自己产生的心理压力减少,使自己敢于向教师暴露自己,促使彼此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一言以蔽之,就是要爱护早恋学生。在爱护中,特别要善于抓住早恋生表现的不安、悔恨、疑虑和寻求情感依附、显露“探究性”的情感这一关键时机,及时地给予关心鼓励。在与早恋生情感沟通后,还要促进他们“情感迁移”。

其次,活动渲泄,优化环境。

青少年发育和成长中,精力充沛,生命力盎然,有着各种各样的需要,需要满足和渲泄。他们不仅有本能的生理需要,也有自觉的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各种需要是在相互制约中有规律的消涨的,如果这个相对稳定的需要结构发生破坏性改变,即青少年学生总是被束缚在单调枯燥的学习之中,精神文化生活和社会交往需要受到抑制时,他们的生理性需要就会被不正常地畸形激发起来,而发生早恋现象。

因此,加强对青春期早恋现象的教育,应当注意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创造多种形式,丰富活动内容,使青少年学生有机会、有价值地使用自己的精力,有意义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在有益的活动中既满足青少年自我实现的需要,又引导他们学习社会伦理要求和集体活动的规则,学习生活艺术,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素质教育优良的知、情、意、行。首先还要对他们进行前途理想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坚定的信念,认识到那种沉溺于儿女情感,是胸无大志、意志薄弱的表现。为此,我在班上引导同学们学习中外名人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在年轻时把精力投入到学习和科学研究上,并且自觉抵制外界的各种诱惑。还组织学生利用团的活动,进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上党课,学习先烈们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可以巧妙地利用舆论和同伴间的相互牵制,避免与少数人的过分亲近,减少微环境带来的性刺激强度,从而使青春期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能够健康的发展。例如,我们学校每年组织学生春游,政教处每次都要求班主任组织健康向上的活动,严禁让学生自由散漫,单独活动。春游组织好了,对学生的身心是一次难得的陶冶。在历次春游活动,我总是将活动安排得井然有序,如参观访问、扶贫、篝火晚会等等,不给学生单独活动的机会。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宣传工具的普及,各种报刊、影视、舆论青少年学生的影响必然带来很多负面作用,绝对地控制环境中的性刺激并不都是可能的,这就给早恋现象的教育与引导带来了困难。

学校教育虽然是“小气候”,但对“大气候”也有很大的制约作用。因为学校教育在能量与力度方面较社会影响具有独特的优势:学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教育内容和方法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可行性,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本质需要和发展特点,其运行过程既有计划性、稳定性,又有社会各系统的协同配合,这些是一般社会影响所不具备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地认识“性”,正视社会上各种性刺激的影响,增强学生拥护不良性刺激的能力,引导学生免受或减少黄色书刊、色情影视及其他性刺激的影响。

例如,利用寒暑假,布置让学生读中外名著,并写出读后感或评论,与家长密切配合,注意孩子平时课外读物,杜绝防止孩子接受黄色书刊,还可以利用语文课,将优秀的爱情诗歌与某些无病呻吟的情歌进行比较阅读,使学生辨别孰是孰非,也提高了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自觉抵制坏书刊的能力。

正确选择高中作文 篇5

——题记

生活需要有各种各样的投资,但对于我们广大青年朋友来说,哪一种才是真正适合我们的呢?因此,为了健康生活,青年朋友们要正确地选择投资。

读书是一种正确的、合适的投资。作为学生们来说,学习越多的不同种类的知识更有益于我们日后多方面的发展。众所周知,现在是各个方面综合发展的社会。21世纪的今天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把资金与心思投入到这个方面去是最适合我们青年朋友的一种投资了。

存款是一种发展的投资。或许你梦想着有一天,自己可以背上行囊,踏着朝阳去迎向另外一个自己憧憬已久的世界。所以,平常父母给我们的零用钱我们可以储存;自己暑期工赚的钱我们也可以储存。就这样日积月累,为以后我们旅行学习而投资。

捐款是一种关爱他人的投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要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霍英东,一个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的人。除此之外,他也是个慷慨的有钱人。热心公益多年的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霍英东先生的这种投资让我们了解到关爱他人的意义。

付出是一种高尚的投资。也许有些人无时无刻都在付出,也许有些人无时无刻都在得到。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得到了多少,而是看他付出了多少。我想这句话可以在丛飞的身上得到很好的验证。丛飞是一个歌手,但他却一贫如洗。他只有一个女儿,却是150多个孩子的爸爸。为了他的150多个孩子,他竟连看病的医疗费都没有。我想,这正是我们应该学习丛飞叔叔的投资。另外,父母为孩子所付出的也是一种无私的投资。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现在不懂,但我们可以了解。是谁一直为你奔波谋生?是谁在你生病时为你担忧?是谁教会了你跌倒了就要勇敢地站起来……父母一直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这种无私的投资让我们打从心里肃然起敬。

初三正确的学习方法 篇6

人最怕的就是对自己没有规划、没有梦想,这样的人生是空洞无味的,人们总是比所了解的自己还强,因此,人们的成就,将一再超出自己的意料。我相信,只要你想要做到,就没有你做不到的事情。大家好好思考,自己的梦想,自己的目标,把它写下来,贴在自己每天都看得到的地方,给自己力量。

/2、对学习、对老师都要有恭敬心

这恭敬心便是传说中的状态。当你对学习恭敬的时候,你会上课认真听,每一份作业都尽力完成。你会争分夺秒地汲取知识,生怕懈怠了学习。你对学习有多恭敬,直接体现在成绩上。

和老师在一起的时候,也要保持一颗恭敬的心。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假如你特别喜欢语文老师,那你也会爱上语文课,爱上语文。如果你特别讨厌某某数学老师,你就不想听他的课,你的数学成绩一定不会好。我觉得很有道理。

“这一整年我最大的改变就是开始恭敬老师,而不是惧怕老师。我天天缠着老师,和他们交流学习问题或者成长疑惑,保持了和老师之间良好的关系。

迈入初三的大门,对于本来就是学霸的同学来说,要坚信优秀是一种习惯。对于成绩原来不是很好的同学们来说,不要灰心。初三的黑马真的是一匹接着一匹。

高中化学的正确学习方法 篇7

高中物理的教学中, 对静摩擦力的准确判断是不是存在的问题对于高中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问题, 这主要是由于“相对运动趋势”是对静摩擦力是否存在进行分析判断的关键之所在.因而, 对静摩擦力的准确理解判断也就是对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判断问题[1].

静摩擦力中的“静”, 主要是指的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沿着它们之间接触面的切向方向始终是保持着相对静止的, 那么在这个方向上的相对速度就是零;反之, 它们之间出现的就是动摩擦力[2].相对运动趋势, 就是想有相对运动, 但是没有实际的相对运动, (但是是物体对地面必须是没有运动的) [3].更精确的解释:没有相对运动的时刻为相对速度为零的时刻, 想有相对运动的时刻为相对速度不为零的时刻[4].根据其中加速度的意思理解, 在想有相对运动的过程中, 两个物体是必须有相对的加速度, 因此, 相对运动趋势指的就是物体的相对加速度, 其中趋势的大小也就是指的相对加速度的大小.对学生要说明的是:想动加速度的概念[5], 这个主要指的是除了静摩擦力以外的物体所受到的外界力在想动的方向上的合力而产生的对地面的加速度.

从上面所谈到的相对运动中的趋势和想运动的加速度由此可知:要是让物体之间没有趋势, 那么就只需要使另一个物体具有以上所说的“想运动加速度”便可以;这样的话就能它们之间没有相对加速度, 那么也就不存在相对运动趋势, 因此就不会出现静摩擦力.所以, 将相对运动趋势解释为相对加速度并且用它们来判断静摩擦力是不是存在, 不仅准确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加速度与静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如果物体之间的相对加速度是为零的话, 那么这两个物体之间必要要存在着一定的静摩擦力;相对的加速度越大的, 那么趋势就会越大, 静摩擦力也会越大.

若果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加速度是为零, 那么趋势和静摩擦力都为零.当两个物体之间的静摩擦力为零的时候, 又会出现两种情况.

第一种:这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力的因数是为零的.

第二种:若这两个物体之间的摩擦因数不为零的时候, 只要这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加速度是为零的话, 那么静摩擦力同样是为零.

因此, 学生对相对运动趋势的正确理解, 利用相对加速度是不是为零, 从而对静摩擦力的是否存在进行判断和分析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例 有一个治疗为n的零件在一个倾角为θ的传输带上, 零件与传输带之间始终保持着相对静止的状态, 下面的哪个说法是正确的 ( )

(A) 当传输带在匀速向上进行运动的时候, 零件是不会受到栓束带的摩擦力

(B) 当传输带向下匀减速运动的时候, 零件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会沿着传输带向上

(C) 当传输带以a为加速度下向上进行加速运动的时候, 零件所受到的摩擦力是沿着传输带向上的, 则大小为na.

(D) 当传输带进行匀加速向下运动的时候, 零件所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是沿着传输带向下的.

解析:由于零件对地面的“想运动加速度”的大小为a=gsinθ, 方向是沿着传输带向下的.因此, 当传输带进行匀加速 (a=gsinθ) 向上运动的时候, 或者是进行匀减速 (a=gsinθ) 向下运动的时候, 传输带和零件之间的相对加速度是为零的, 所以, 这两种情况的时候零件不搜到任何的摩擦力.我们再借用相对运动趋势, 也就是说对相对加速度分析之后的结果便可得出:只有B答案是正确的, ACD这三个选项是错误的.对与答案B来看, 传输带的速度方向是沿着输送带向上的, 然而加速度却是沿着输送带向下方向的.当传输带的方向是向下并且加速度是a

摘要:本文主要是对高中物理教学中的“相对运动的趋势”进行了讲述;以静摩擦力为入口点, 引申出了其中比较重要的加速度, 然后再进行相关的讨论, 并举出例题进行分析说明, 使学生能更好、更准确的理解相对运动趋势这个概念和现象.

关键词:高中物理,相对运动,加速度,静摩擦力

参考文献

[1]张和生.一道高一力学试题的解法[J].物理教师, 2000, (4) .

[2]程嗣, 丁庆红.高考力学中的传送带问题归类赏析[J].现代物理知识, 2004, (4) .

[3]屈涛.有关传送带典型问题的分析[J].数理化学习 (高中版) , 2005, (6) .

[4]陈继新.浅谈摩擦现象[J].技术物理教学, 2005, (4) .

正确处理化学教学中的思维定势 篇8

关键词:化学教学;思维定势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3-0156-2

思维定势是—种心理准备,指的就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一定活动出动力状态。通俗地讲,就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惯性”现象。为了抑制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促进思维定势的正迁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教育心理学中就是学生根据已有感性认识去解决命题时既定的心理准备。这种心理状态形成的思维定势,可表现出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在合适的条件下,能迅速地联想出旧知识和技能,使人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更敏捷、更省力,也就是思维定势的正迁移,即积极作用;而另一方面,由于思维定势按某种固定的思路考虑问题,使学生对面临的问题常盲目搬用已有的经验思维,表现出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正是这种旧思维“先人为主”影响着新的概念的形成和建立,阻碍着对新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形成知识的负迁移,产生消极影响,造成学习上的困难,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在物理学中,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征,也即惯性。人的思维,也有像类似的特征,即保持原有某种思维状态的趋向,因而思维定势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在任何人的思维过程中存在,是无法消除和避免的。但关键要看怎样充分发挥思维定势的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正确掌握知识,深入理解知识,灵活运用知识。

一、建立良好的思维定势,正确应用思维定势。

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定势,可使学生熟练、迅速、正确地处理和解决面临的问题;如讲实验室气体制法时,随着各种气体的出现,我们有意识逐步培养和建立这样一个思维定势:

有了这样一个定势,一但遇到没有讲过制法的新气体,学生较容易照此思维来思考—些问题,例如:有H2、02、S02、C02、CH4、NH3、CH2 CH2、HCl、C12、CO等十种气体,其中可用排水法收集的气体有 ,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有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有 。这十种气体中H2、02、CH4、CH2 CH2、CO可用排水法收集,因为他们既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S02、C02、HCl、C12能溶于水或反应,密度比空气大,则可用向上排空气法、H2、CH4、NH3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因为它们的分子量都小于空气的平均分子量。

要建立并正确使用思维定势,必须以正确理解和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为前提,特别是利用思维定势处理和解决一些新问题更是要如此。同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思维定势的形成,对一般科学方法应用于化学研究的过程也要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加速知识的正迁移,真正达到举一返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

思维定势虽然有许多积极方面的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思维定势也不例外,存在很多消极作用,因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克服其负面影响,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

1、教师的教要突破思维定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法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敢于突破一些教学模式和习惯,改变这种单一的教师实验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做教师改的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我认为,正是由于教师在教法上的思维定势才严重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造成学生机械地、呆板地利用已有的思维定势来对待面临的问题;这样势必造成错误。因此在教法上,教师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如教师对新课的导入,问题的提出,内容的讲解可以变换不同的方法。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有助于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定势。

2.提倡发散性思维

教學中教师切忌常用某种固定的解题思路与方式方法。因为这样久而久之容易形成学生的思维定势。其消极作用常表现为:解题习惯于机械模仿,只用一法得解就心满意足。终究势必造成思维的单一性、呆板性。故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提倡一题多解:—题变解。如:在SO2的混合气体中,O2占25%(质量比),求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

思路一:先将S02和O:的质量比换算成分子数之比,再求混合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应用气体摩尔体积和平均分子量计算密度:

思路二:令混合气体体积为1L,设其总质量为。则密度即为x旷I,根据O:与SO:物质的量之和等于1/22.4mol,用气体的物质的量列方程用代数法求解:

思路三:将S02’和O:质量比换算成物质的量比,应用阿伏加德罗定律,从相同状况下气体的物质的量比等于体积比,求得1L混合气体中S02和02各占的体积,再从它们的体积可以算出它们的质量而求得1L混合气体密度:设1L混合气体中02占x升,S02占(1—x)升,依题意得

像这样通过多种解法的对比,将学到的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利于知识的巩固、深化和运用,同时也要讲究效率,从中选择最优方法。但是—题多解不仅仅是简单追求解题途径的多少,而要力求通过求同——求异——高一层次求同的思维训练,启发学生抓住主要矛盾,突破固定不变的解题模式,使思维活动既有一定的广度又有较好的灵活性,从而拓宽解题思路,提高分析演绎应变能力。

3.克服生搬硬套,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点。

学生思维常常会因受到某些规律、理论、公式等根深蒂固的影响,在解决问题时,忽略这些规律、理论、公式的使用范围及其特例,生搬硬套。教师在教学中,不要轻易告诉学生过“死”的解题方法和模式,即使是推导或总结出的规律和公式,也要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其化学含义,弄清它们的涵盖范围和成立的知识环境,同时还要配合多样化的习题训练。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灵活、富于变化和思考性,既要使学生运用已学公式和原理,也要能引导学生动脑筋,积极探索。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克服思维活动的惰性和刻板性。

如:20摄氏度时40gNaCl放人l00g水中,溶液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20摄氏度,NaCl溶解度为31.5克。)这类问题,学生常容易简单套用百分比浓度的计算公式,这是多次运用公式所形成的思维定势,忽略了隐含条件氯化钠不能完全溶解,而盲目套用公式。

4.利用迁移规律,设置一定陷井,防止思维定势负迁移。

所谓迁移是指已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它也有正负之分。正迁移表现为原有储存于大脑的信息对新知识的促进作用,负迁移则表现为已有经验对新知识学习的干扰作用。如:

把PH值为5的强酸溶液稀释1000倍后溶液的C(H+)是原来的:

A.约1/1000倍B.约1/100倍C.约100倍D.约1000倍

此题学生在解答中常因思维定势的作用而产生错误,稀释为原来的1000倍,浓度变为原来的1/1000倍。教师应在讲清溶液中C(H+)包括溶剂水电离产生的H+和溶质酸电离产生的H+两部分之和这一实质后,引导学生注意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

5.鼓励创造性思维,突破思维惰性。

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学生面对变化的新问题,不满足于书本或教师的—般办法喜欢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力图闯出一条新的路子来。若是对深入理解教材具有一定价值的,应鼓励其送礼造性思维,即使是一星半点的闪光,亦让其发扬光大,必要时,还可发动全班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从而有效打破思维定势的平衡,使思维向积极方向移动。如把1摩/升的氯化铝溶液75毫升和2摩/升的NaOH溶液120毫升相混合,可得Al(OH)3沉淀多少克?此题通常用物质的量进行求解,但由于有多步反应,过量计算,算法繁琐。课上有学生提出能否根据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直接抓住沉淀Al(OH)3是由Al3+和OH—的量来决定的关系进行计算。此时教师应感觉到创造的火花在闪光,及时抓住机会,板出两个关键的离子反应式,边作画龙点睛式的启迪,并发动全班学生对此讨论,集体推导出可溶性铝盐在过量强碱中沉淀量的计算公式:nAl(OH)3=4n(Al3+)—n(OH—)。当然该公式早有人得出,但教师在此时此刻无须点破,以保护学生积极性。

学习文科的正确方法 篇9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是有一定的技巧的,而每天每个人的时间都是非常有限的,将合理的时间投入到各项课程的学习当中去,所需要掌握的是技巧、方法。学生可以将文科范畴的科目整合到一起,这里以主科为主,语文与英语。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尽量掌握一些核心的写作思路,然后英语的一些课堂练笔也可以与语文的一些写作手法结合起来,这样对于写作的谋篇布局也有一个定位。同时由于高中英语词汇量也处于不断扩充当中,所以对于广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一些英文单词的时候,尽量能够以巧记的方式进行,抓住英语单词的基本意思,然后拓展到其他方面,这样也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语文与英语的学习是有共通的地方,细细咀嚼,就会发现其中的一些联系之处。

2练笔是最好的方法。

文科中很多科目都是共通的,比如不管是语文写作文还是英语课堂练笔,其实两者之间存在着共通的地方,都是对词汇的正确运用以及对整个篇目的账目,因为只有从这样的层面来看的话,才能够在两种语言当中做到切换,相互影响,相互提升,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

3加强英语学习与语文学习的有效性的衔接。

初中地理正确的学习方法 篇10

初中地理正确的学习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上课前一定要准备好地理课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图册。

2、一边听课一边把学习中出现的地理事物在地图上圈点下来。如:学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么,地中海在什么地方?一定要在地图上找到并落实下来。

3、动手绘制示意图。如西亚石油输出的路线,同学们可以在一张草纸上绘制出简单的、相对位置正确的示意图。这类图不要求绘制得多么精准,只要能说明问题就行。

4、学会分类

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5、学会变图

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

6、学会用图

① 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

②用图记忆

复习中国地理:可看10个方面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7、复习时应以地图作为知识载体,常看地图,多读地图。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

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指用图示的方法来表达人们头脑中的概念、思想和理论等,是把隐性的知识显性化、可视化,便于思考、交流与表达。它是由节点、连线组成的知识网络图,其中节点表示概念,连线表示概念之间的联系,用节点和连线组成的网络知识结构表示某一个主题及其层次。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在复习中要跳出教材的局限,适当拓宽知识面,在思考问题时,有一定的铺垫,能触类旁通,思路灵活。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4、巧妙记忆地理知识

①谐音记忆法。

例: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养闺女,贴给哪家美?)

②口诀记忆法。

例: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云贵福吉安;川西二宁青甘陕,内重台海北上天,港澳特别行政区,一国两制已实现。

三、善于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联系起来。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首先必须问“为什么?”这样便会养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例如:世界雨极是印度的乞拉朋齐,那么,为什么乞拉朋齐会成为世界的雨极呢?结合地图,根据乞拉朋齐所处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的迎风坡,这里有大量的地形雨,这样,气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联系起来了。

四、对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点、抓住关键。

对地理原理、要领的掌握,并不要求象物理、数学分式、定理那样精确,只要抓住其中的关键、要点便十分容易地理解并把它们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阳光、空气、水等都是自然资源”这一对自然资源概念的理解。我们应该抓住两个要点: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业产品。如,汽油,虽然对人类有利用价值,但不是人类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的,它是工业产品。第二,是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没有利用价值的不是,如沙漠虽然在自然界中存在着,但目前,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也不是自然资源。这样就可以了。学习地理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十分重要,但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学好地理同样也十分重要。

初中地理选择题解题步骤

1.最重要的是扎实的地理知识(系统梳理知识、强化地理概念并把知识点落实到相关地图上)

2.要明确题干要求,分析答题条件

明确题干要求:题干是选择题的主体部分,由提供条件的疑问句或陈述句构成。

理解题干的关键指导语言。如“……最多的是”、“……最合适的是”、“……最主要的是”、“……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等等。

分析解题条件:全面分析题干内容,充分挖掘题目提供的条件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明示条件:题干中附有明确的解题条件

(2)暗示条件:多潜隐在题干提供的材料中

(3)多重条件:题干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正确选项必须同时符合所有条件

掌握恰当的选择题做题方法就能帮助我们更加准确的找出正确选项,这不仅能让地理考试有一个好的开始,更能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心里优势。

提高地理解题能力

1、书图并重,狠抓“双基”,掌握要点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前提条件。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都离不开空间地域分布,能不能掌握地理分布知识,是能不能学好地理的关键所在。地理分布知识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地图来反映的,地图和地理教科书一样,包含有极其丰富的地理“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识,许多地理试题和练习题,都直接或间接地同地图知识有联系。因此,在学习和复习地理时,必须书图并重,既要熟悉、理解教科书对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是怎样描述、分析、概括的,又要了解它们的分布在地图上是怎样表示的,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脑海里形成各种地理事物区域分布的轮廓图,从而牢固地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明确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主要特征、分布规律、形成原因等要点,并力求做到十分熟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逐步提高地理空间想象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正确地解答填图、读图及其他各类地理问题。

2、联系地图,理解记忆,融会贯通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基础。学习与复习过程中,要认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切不可将它 们割裂开来,孤立地死记硬背。应当结合地图,把有关的地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比 较、推理,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记忆,进而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3、学会审题,理清思路,切题解答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关键要对各类地理问题作出准确无误、完整清楚的解答,逐步学会审题,进而做到善于审题是关键的一步。审题实际上是一个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决不要认为是多此一举,浪费时间。善于审题既能避免重复、遗漏,又能提高答题质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审题过程中,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晰的思路。

4、灵活运用,综合分析,讲究方法

这是提高解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学习与复习过程中,要通过各种必要的练习,逐步培养自己灵活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要通过对一些分析性、比较性、概括性、综合性较强的选择题和读图题、问答题的解答来进行综合分析训练,做到分类熟悉范例,理清分析思路,掌握解题规律,逐步提高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5、独立思考,加强练习,严格要求

高中化学的正确学习方法 篇11

关键词:1H NMR;化学位移;谱图解析;表述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3-0005-02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3.003

核磁共振(NMR)是有机化合物表征和结构鉴定中最常用的波谱分析手段之一。其中,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是应用最普遍的结构分析方法。1H NMR主要是根据谱图中每一个峰组的化学位移、峰强度、峰组数和峰裂分情况等来推断出对应的结构单元的,进一步还可以通过相邻质子的偶合常数J来确定化合物的构型和相邻质子相互偶合情况。但是,在1H NMR 的教学和应用中,时常会出现对化学位移值的不正确理解及表述上的疑惑和不规范。此外,对于偶合常数J在解析中的运用也不是很清楚。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核磁共振中的化学位移和相关知识理解不到位。本文结合一些典型的例子,从1H NMR的基本原理出发,就化学位移的产生、化学位移值的定义、相邻质子的偶合与裂分、偶合常数以及如何解谱和规范表述等作一简要的说明。

一、核磁共振原理和1H NMR中的化学位移

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是具有磁矩的原子核。凡是自旋量子数不等于零的原子核(如1H、13C),都可以发生核磁共振。其产生的条件是:带有磁性的核在外磁场的作用下发生自旋能级分裂,当吸收外来电磁辐射时,将发生核自旋能级的跃迁,从而产生所谓的核磁共振现象。

在有机化合物中,处在不同结构和位置上的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导致共振频率有差异,即产生共振吸收峰的位移,这种现象被称为化学位移。核周围的电子屏蔽效应是化学位移产生的主要原因(核周围电子产生的感应磁场对外加磁场的抵消作用称为屏蔽效应,见图1)。通常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越大,屏蔽效应也越大,从而需要在更高的磁场强度中才能发生核磁共振和出现吸收峰。

乘以106是为了使数值便于读取,上式中的δ实际上是一量纲为一的量,习惯上用的所谓单位为ppm其实是指百万分之一,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物理量单位;另外,根据定义,用ppm其实是多余的,国外教科书和期刊中已逐渐不再出现ppm[1~3]。四甲基硅烷(tetramethylsilane,TMS)为标准化合物,并设其δ值为0。用标准化合物作对比是由于有机化合物中各种类型氢核的化学位移差异极小,难以精确测得数值。用δ表示的化学位移与外磁场强度无关。因此,样品中某一磁核在不同磁场强度的核磁共振仪上所得到的δ值都相同。由表1可知,多数有机化合物中的质子化学位移δ在0~12之间。

根据化学位移值可以很方便地描述各种不同磁核的相互位置关系。例如,某质子的δ为10,意味着相对于δ为5的质子,其处于低场或去屏蔽区。相反,δ为5的质子较δ为10的质子来说,其处于高场或屏蔽区。

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很多,其中电负性和各向异性效应影响最大。由于电负性大的取代基降低了氢核外围电子云的密度,其共振吸收峰移向低场,化学位移会变大;如与氧相连的碳上的质子(O-CH),其δ大于3。各向异性效应是由于成键电子的电子云分布不均匀导致在外磁场中所产生的感应磁场的不均匀所引起的,如苯环上质子的化学位移移向低场,δ在7左右。因此,常见氢核的化学位移值通常有一定的变化范围(见表1),并籍此可进行相应质子类型的推断。

二、自旋偶合、自旋裂分和偶合常数

自旋核与自旋核之间的相互作用(自旋干扰)称为自旋-自旋偶合,简称自旋偶合;由自旋偶合引起的谱峰分裂和谱线增多的现象称为自旋裂分(峰裂分)。由裂分所产生的裂距称为偶合常数,用符号J表示,单位为赫兹(Hz),它与外磁场强度无关,其大小反映了核与核之间偶合作用的强弱。相互偶合的两个核,其偶合常数相等。

下面,我们以-CHa-CHb-为例,具体说明氢核的偶合、裂分、化学位移及偶合常数。

当Ha和Hb无偶合作用时,Ha只出现一个单峰(见图2中的虚线峰),其对应的化学位移是δ。当Ha和Hb存在偶合作用时,由于Hb在外磁场H0中产生两种不同的取向,一种与外磁场相同,另一种则与外磁场相反;这两种不同取向在Ha周围分别起到了加强和削弱磁场的效果,从而使得Ha的核磁共振吸收峰在谱图上由一个峰裂分为强度相等的双峰(见图2中的实线峰),对应的化学位移分别是δ1和δ2,峰间距为偶合常数Jab(Hz),其计算公式为Jab=(δ1-δ2 )×v仪器。值得注意的是,此时Ha的化学位移取值仍为两条谱线的中心值,即裂分峰组的中心位置(即δ处)是Ha的化学位移值。

当相邻质子的化学位移之差Dn ( 如上例中,相邻质子Ha和Hb的Dnab =(δa-δb )×v仪器,单位Hz)与偶合常数J之比大于6时(即所谓的一级图谱),裂分峰数可用n+1规则来计算(n是邻近全同核个数)。但当Dn接近或小于J时,则出现复杂的多重峰,使谱图成为高级谱。

相邻质子数与裂分峰数和峰强度的关系还可用图3所示的帕斯卡三角规律来表示:

相邻质子数裂分峰强度裂分峰数

n=01 singlet 单峰(s)

n=1 11 doublet 二重峰(d)

n=21 21 tripet三重峰(t)

n=31 331quartet 四重峰(q)

n=4 1464 1 quintet 五重峰

n=5 1 510 10 51sextet六重峰

图3帕斯卡三角规律

三、1H NMR谱解析

综上所述,在1H NMR谱图中,由峰组的数目可知分子中磁不等价质子的种类;由峰的强度(面积)可知每类质子的相对数目;由峰的化学位移d 可推断每类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和化合物中的位置;由峰的裂分数可知相邻碳原子上的质子数;由偶合常数J可确定化合物构型和相邻质子相互偶合情况。下面,我们以化合物乙酸乙酯()的1H NMR谱(60 MHz)为例,具体说明解析过程。

由图4可知,该化合物在1H NMR谱中出现三组峰。其中,d4.15,峰强为2,四重峰(峰强1∶3∶3∶1),对应于乙基中的亚甲基;d2.05,峰强为3,单峰,对应于乙酰基中的甲基;d1.25,峰强为3,三重峰(峰强1∶2∶1),对应于乙基中的甲基。由于乙基上甲基和亚甲基质子的相互偶合出现了峰的裂分,由偶合常数公式J=Δd×v仪器可计算获得相应质子的偶合常数。其中,J(CH2)=(4.20-4.08)×60=7.2 Hz,J(CH3)=(1.37–1.25)×60 =7.2 Hz。由偶合常数相等即可推断出它们的相邻偶合关系。此外,乙基上甲基和亚甲基的质子相互偶合的化学位移之差Dn=(4.15-1.25)×60=174 Hz,与偶合常数J之比为24.2,大于6。故为一级谱,裂分峰数符合n+1规则。

该化合物的1H NMR规范表述为1H NMR(CDCl3,60 MHz):d4.15(q,J=7.2 Hz,2H,OCH2);d2.05(s,3H,CH3CO);d1.25(t,J=7.2 Hz,3H,CH2CH3)。

四、常见的错误

文献[5]用1H NMR对所合成的3,3’-二吡咯戊烷

进行了表征,并对其中的-CH2CH3谱峰进行了如下归属和表述:化学位移d=0.6940~0.7181(3H,三重峰)是烷基链上-CH3的峰,化学位移d=1.9297~1.9675(2H,四重峰)是烷基链上-CH2-的峰。该表述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化学位移不应该是一个范围。虽然由于相邻质子的偶合,核磁共振峰出现了裂分,但其化学位移值应该是一个定值。即甲基上的质子由于邻近亚甲基CH2上的质子偶合裂为三重峰,但其化学位移应为三重峰之中间峰的值(d0.71);同样,亚甲基CH2上的质子由于相邻甲基CH3上质子的偶合裂分为四重峰,但其化学位移应是四重峰的中间值(d1.95)。此外,化学位移的有效数值一般是取小数点后两位(仪器精度限制),并要指明所用溶剂(如CDCl3 或THF-d8等)。所以,它的正确表述应为1H NMR(溶剂,300 MHz):d0.71(t,3H,CH3),d1.95(q,2H,CH2)。核磁共振谱中常用s(single)表示单峰,d(doublet)表示双重峰,t(triplet)表示三重峰,q(quartet)表示四重峰,m(multiplet)表示多重峰,d-d(double-doublet)表示双重双分裂峰。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多重峰,δ可以表示为一范围,如d7.14~7.38 (m,50 H) [2];另外,如相邻质子有自旋偶合和自旋裂分时,需给出对应的偶合常数J。

参考文献

[1]Wade L G,Jr原著;王梅,姜文凤.改编. Organic Chemistry.第6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2]Wu Z M, Guo X Q, Wang Q L, et al. JAmChemSoc. 2010, 132 (5),1567–1571

[3]Joon Soo Han, Takahiro Sasamori, Yoshiuki Mizuhata , et al. JAmChemSoc. 2010, 132 (8), 2546–2547

[4]施耀曾,孙祥祯等. 有机化合物光谱和化学鉴定[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5

浅谈对高中生正确爱情观的培养 篇12

一、爱情观教育的必要性认识

长期以来, 我们对高中生“谈恋爱” (更科学的说法是“思慕心理萌动”) 的态度是复杂而暧昧的, 有人认为高中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而且他们还是未成年人, 这时候“谈恋爱”可称得上是“早恋”, 必须加以坚决反对。也有人认为高中生的年纪已经不小了, 男女学生相悦相恋也很自然, 加之受传统的“宁拆十座庙, 不破一门亲”观念的影响, 于是对学生“谈恋爱”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总的来说, 对于高中生“谈恋爱”问题, 大部分教师是羞于启齿、讳莫如深的, 这种态度和做法是错误的。笔者认为, 初中及初中以前学段学生“谈恋爱”确属“早恋”, 教师坚决加以反对和制止是正确的, 但是对高中生来说, “打压”的态度和做法就显得生硬而不切实际了。这是因为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已趋于成熟:在生理上, 各项发育指标已达到或接近成人水平, 身体已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 性意识已充分觉醒, 在精神和情感上有了对爱情的渴望和欲求。这些年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青少年获得了全面而充足的物质营养, 因此身体的生长发育明显地加快了;同时, 由于影视传媒、文学作品中爱情内容的宣传暗示, 使学生心中有了较为强烈的爱情意识。现在的高中生一般是十六七岁至十八九岁, 在我国《新婚姻法》颁布前, 这个年龄段的青年甚至已经在谈婚论嫁了, 所以, 如今高中生有了爱情意识和爱情欲望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但是由于高中生的思想意识尚未发展成熟, 他们血气方刚, 部分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弱, 在这种情况下, 他们如果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污染和影响, 就会使自身的观念和行为偏离正常的轨道。“爱情”是最容易使人感到迷茫的重要人生事件之一, 高中生易冲动, 他们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就会在遇到“爱情”及与之相关的事件时失去理智和判断力。比如, 有的学生因“追求异性”而荒废学业, 更有甚者, 个别学生为了与他人争夺“爱”的对象而对他人动武, 进行所谓的“生死决斗”, 从而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事件, 给当事双方及其家长造成巨大的伤害, 在学校和社会上造成恶劣的影响。学生中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原因是他们没有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不会处理与“爱情”相关的事件。

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认为学生有爱情欲望是“非分之想”的认识是错误的, 而对学生中出现的“爱情事件”置之不理、放任自流的行为则是不负责任和危险的, 对学生的成长是有潜在危害的。因此, 学校应该把爱情观教育列入日程, 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爱情观。

二、爱情观教育中应澄清的问题

对高中生进行爱情观教育, 我们需要对几个问题加以正确的界定, 澄清与之相关的错误认识。一是爱情观教育的目的是什么;二是爱情观教育应划入什么范畴, 是德育范畴、行为教育范畴还是心理健康教育范畴;三是爱情观教育应该怎样进行。

对高中生进行爱情观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坚决制止学生“谈恋爱”, 不是使他们认为爱情是难以启齿的事, 也不是教学生怎样“谈恋爱”, 而是使学生对爱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使他们学会正确处理爱情与学业、人生的关系, 学习如何对待“爱情事件”中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等。

要对高中生进行正确、有效的爱情观教育, 教师就要对爱情观教育的内涵和范围归属加以正确的界定。一个人如何对待爱情, 与他的思想道德水平、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密切相关, 又与其行为习惯、行为方式密切相关, 还与其心理素质、情感态度有关。爱情态度和行为是受人身上的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的。为此, 我们在界定爱情观教育的范畴时, 绝不能把它简单地归入德育或其他某一方面的教育, 因为这样会导致孤立地看待问题, 而应该采取综合的视角来界定它的范畴。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使他们对爱情有正确的认识, 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使他们形成健康的道德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 学会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培养学生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与行为方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学会正确调控自己的情绪、把握自己的情感。

三、爱情观教育的方法探讨

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 绝不能采取形式化、课程化的做法, 那样做对学生无益;也不能羞羞答答, 还不能大张旗鼓, 而应采取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方法, 以使学生对爱情逐渐产生正确的认识, 从而逐步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笔者认为, 可采取以下几种教育方法, 现就教于大家。

第一, 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经典的爱情题材文学作品, 以圣洁的爱情故事滋养学生的心灵。美好的爱情故事背后, 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哲理, 人们不仅为故事情节所吸引, 而且被故事中人物的美德所打动。学生阅读这类文学作品, 其心灵与思想必定会受到感动和感染, 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树立对爱情的正确认识。如《简·爱》、《第二次握手》、《人生》等经典文学作品, 教师可以推荐给学生阅读,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圣洁的爱情”, 对他们进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

第二, 可以让学生读一些名人情书, 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爱情、学业、人生之间的关系。在名人写给其恋人的情书中, 我们往往可以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除了表达对恋人的真挚情感之外, 还表现出了对对方的无限尊重和对事业、理想的执著追求。这些名人情书可以作为良好的爱情观教育资料, 通过读这些作品, 学生可以领会名人的思想内涵, 为正确理解和处理“爱情”事件打下基础。

第三, 观看经典爱情影片, 体会感人爱情, 让学生理解爱情中的矛盾。个别学生之所以因为“爱情”问题而与他人发生激烈冲突, 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没有正确认识“爱情”的真正内涵, 更不会正确处理其中的矛盾。为此, 可以让学生观看《魂断蓝桥》、《生死恋》、《姊妹坡》等经典爱情影片, 思考如何处理爱情中的矛盾, 从而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有益的影响。

第四, 教师以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 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爱情。较学生而言, 教师在爱情方面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 尤其是青年教师, 在思想、价值观、审美观上与学生较为接近, 容易与学生沟通并产生共鸣。教师讲述自己的爱情观, 讲述自己对爱情与友情、爱情与理想、爱情与人生之间矛盾的处理, 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上一篇:抗战题材赏析下一篇:海洋测绘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