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书心得

2024-09-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书心得(精选14篇)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书心得 篇1

这本书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写的,是一本经典的世界有名小说,里面主要讲述了该书的主人公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他天真活泼,富于幻想和冒险,不堪忍受束缚的个性。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虚伪的教条和呆板的生活环境,而干出一番英雄事业,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做“海盗” 、挖宝藏、捉弄刻板老师、揭发真正的罪犯……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儿童冒险故事就此展开。

而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则是“汤姆的甲虫大战狮子狗” :

一天上午十点多时,小教堂的钟响了起来,汤姆和他的同学跟着爸爸妈妈便聚在一起听上午的朗诵和祷告。可是,牧师普拉格先生一直讲个没完,似乎要到世界末日的霹雳声响时才停止。这时,汤姆把他放在雷管里的“大黑甲虫”拿了出来,放在了地上。众人一看,纷纷拿此解闷。过了一会儿,一条狮子狗懒洋洋地走了过来,发现了甲虫,开始捉弄它,想把它一口咬住。又过了许久,甲虫已经厌烦了这个游戏,于是用力地夹了一下狗,而狗猛地一甩头,它便飞出一米多远。狮子狗立马向前跑去,却一无所获,便一下子坐了下来,不料正好坐在那只钳子巨大的甲虫上,疼得它哇哇直叫。大家见了,都哈哈大笑。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书心得 篇2

有关《汤姆·索亚》的评论文章大部分都重点分析的是马克·吐温的创作手法:吐温对书中情节素材极好的把握能力和写作技巧。许多评论家把《汤姆·索亚》当作吐温的顶峰之作《哈克贝利·芬》前的经典创作。

一、《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品魅力

小说生动展现了南北战争前美国边疆小镇的生活景象, 满足了儿童对于名声, 英雄主义, 财富的热切期盼;不但使人得到了美好的享受, 还使人的怀旧心理得到满足。在创作《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过程中, 马克·吐温应用了许多情节来吸引成年读者和儿童读者, 比如书中大量的恐怖描写, 这些描写在儿童看来充满了刺激和悬念。对于同样的描写, 成年读者则能体会出对那些在19世纪下半叶极为流行而品位低下的小说的嘲讽。

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与《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以简朴的语言、轻松活泼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造了要摆脱命运束缚并勇于追求自由的哈克和吉姆。作品开创了美国文学口语文体, 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 从哈克的视角反映了19世纪美国人的生活、书中人物刻画形象生动、引人入胜;是第一部用方言写的小说, 是美国文学的经典名作。

《哈克贝利·费恩经历危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代表作, 续《汤姆·索亚经历危险记》的内部实质意义, 主人翁是汤姆的朋友哈克。哈克是个穷苦白人的儿子, 他畏惧醉汉爸爸, 又受不了监护人的苛刻约束, 离家出走, 途中遇见黑奴吉姆, 两人乘木筏逃亡, 去寻觅自由州。哈克虽没有多少文化知识, 但他天性善良、富有同情心。作者采用游历的方式使作品中的人物得到历练并进一步的成长、成熟、从而使他们对自身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三、沃尔特·布莱尔的《马克·吐温与哈克贝利·芬》

在沃尔特·布莱尔的文章《马克·吐温与哈克贝利·芬》中专门有一章用来分析马克·吐温的创作策略。布莱尔在查找并核对过《汤姆·索亚》的写作时间表后指出, 书上不少重要情节取材于马克·吐温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圣彼得堡的原型密苏里州汉尼巴尔的追忆。布莱尔甚至直接指出, 马克·吐温创作的大部分人物和一些事件的生活原形, 都可通过他的信件和创作笔记辨认出来;但吐温并没有简单地复制人物、事件、地点;而是通过艺术加工, 以更适合具体的小说创作。马克·吐温经常按自己的意图来更改人物的姓名和个性, 使之与故事相匹配。马克·吐温对原始素材多方面进行修改是因为他是个文学艺术家;他不但看重自己的作品, 而且善于在各种不同的素材中表现自己的个性, 他从事写作就如同演员在剧中表演。更有甚者, 马克·吐温精心添加了一些他从没经历过的场景, 例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出现的部分恐怖场面。

四、范特怀克·布鲁克斯的专集《马克·吐温的磨难》

范特怀克·布鲁克斯于1920年出版了专集《马克·吐温的磨难》。

布鲁克斯的主要观点是: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文化没有艺术意义的观念, 所以无法培育出有艺术价值的作品。布鲁克斯坚持认为正是因为美国本土文化过于世俗化, 才导致无法产生内涵丰富的作家。他的观点是, 这一阶段美国重要的文学大师为了使自己有更多的空间发挥, 都不得不脱离本国环境的影响;正如亨利·詹姆斯离开美国, 远走他乡, 正是为了寻求更有利于事业发展的环境。马克·吐温深受心灵上的磨难, 原因之一是他过于沉溺于追逐财富、做投机生意屡屡失败, 这也直接导致了他多愁善感的个性。布鲁克斯坚信马克·吐温在大多数公众心目中不是严肃的作家, 而是“幽默大师”;布鲁克斯和他的拥护者们还发现影响吐温批判艺术的其他因素。例如, 妻子和朋友对他作品的影响。

五、其他研究《汤姆·索亚》的文章

除了以上几人的论述, 还出现了许多从不同视角出发研究《汤姆·索亚》的文章。每一篇文章都试图全面诠释该作品与《哈克贝利·芬》之间的联系, 以及吐温对幽默的认识。例如, 伯纳德·德沃托在他的《写作中的吐温》一章中, 分析了马克·吐温在《汤姆·索亚》一书中体现的有关童年的观点。艾伯特·斯通则在他潜心研究之后所著的《纯洁的目光:马克·吐温想象中的童年》一文中展示了吐温如何应用“坏孩子”的故事作为小说的开始, 以及通过精心编制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来表明汤姆走向成熟的过程。

六、结语

马克·吐温, 这位在美国文学史上开创作先河的小说家, 为后人留下了20多篇不朽佳作.其中两部描写少年历险故事的著作——《汤姆·索耶历险记》和《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 始终处于最突出的位置, 并一直被中外学者公推为其代表作.于是我们不得不深思这样一个问题, 作为美国文坛杰出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克·吐温为什么选择了儿童的角色, 而又把他们塑造很空前成功?

令人庆幸的是, 关于《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评论文章大部分都重点分析的是马克·吐温的创作手法:赞扬了吐温对书中情节素材极好的把握能力和写作技巧。汤姆富于冒险精神, 不堪忍受束缚个性的生活;有血有肉, 栩栩如生, 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汤姆及其伙伴的行为和心理具有典型的意义, 因此激发了许多人的兴趣。小说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灵。通过主人公的历险经历, 对美国虚伪庸俗的社会习俗、伪善的宗教仪式和刻板陈腐的旧观念进行了有力的抨击。

摘要:《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的作品, 被认为是西方文学的巨著之一。有关《汤姆·索亚》的评论文章大部分都重点分析了马克·吐温对书中情节素材极好的把握能力和写作技巧。许多评论家把《汤姆·索亚》当作吐温的顶峰之作《哈克贝利·芬》之前的经典创作。

关键词:汤姆·索亚,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J.Butrym.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6.

[2]赵淑元.《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人物述评[J].时代文学, 2010, (03) .

[3]付江涛, 白丹丹.英雄的成长历程——解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哈克和吉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4) .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书心得 篇3

关键词:绝对小孩 成人世界 儿童本位

作品就像人一样,有的见过多次还记不住,有的匆匆一面却永生难忘——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就是一部让人读时赏心悦目,读完过目不忘的作品,虽然它的姐妹篇《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在生活厚度、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更胜一筹,但《汤姆·索亚历险记》自有其独特价值,正如评论家所言:“马克·吐温以汤姆其人为底本写出了这个具有普通性特征的男孩,并且在描绘的过程中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将他自己置于这个孩子的心目中。这种真实性,使这本书出版一百年来一直魅力不衰。”[1]

《汤姆·索亚历险记》发表于1876年,描写南北战争前一个小镇上男孩汤姆·索亚不满枯燥的生活环境、追求冒险生活的故事。马克·吐温用对比的手法,把生气勃勃的儿童心理同陈腐刻板的生活环境加以对照,小市民的庸俗保守、枯燥无味的死读书、虚伪的宗教仪式、催眠一般的牧师布道等等,这一切都叫汤姆感到厌恶。小说通过汤姆在课堂上的“捣乱”、在教堂里的恶作剧和最后幻想当强盗等情节,奚落了当时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作品对儿童的心理世界描写得细致真切,一个绝对小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什么是小孩子?或者什么是儿童,这听起来似乎像是个愚蠢的问题,答案当然很显然,“儿童经常被看作是成人的较小的较弱的版本——更具依赖性,缺少知识、竞争力,没有完全社会化也不善控制情绪。”[2]这样使用负面意义的词语的描述使得人们只注意到儿童所缺乏的能力,忽略了儿童所具有的成长的巨大潜能。而马克·吐温认为儿童的生命体中蕴含着成人生命所不能替代的人生价值,并将这一观念深深植入小说文本,汤姆·索亚作为绝对小孩的形象出自马克·吐温的笔下也就顺理成章了。

小说开头,这个货真价实的绝对小孩汤姆·索亚以一系调皮捣蛋行为“闪亮登场”。偷吃果酱却通过玩把戏逃脱包莉姨妈的鞭打,但跑了和尚跑不了庙,他的姨妈为了惩罚他不听话,把他的周末假日改为“禁止外出专做苦工”——要他粉刷庭园的院墙,那是一个美丽的早晨,对一个男孩而言,绝对不是一个粉刷墙壁的好日子,汤姆为了摆脱痛苦,试图把刷墙这个苦差事转嫁给他人,把自己的一颗白弹子送给另一个小男孩子杰姆,这颗白弹子虽然诱惑力极大,但还大不过杰姆对包莉姨妈的害怕,这时汤姆又加了一个筹码,让杰姆看看他受伤的大拇脚趾。杰姆实在是太好奇了,便答应了汤姆的要求。书中写道:“杰姆到底不过是个凡人——这一招对他的诱惑力太大了。他放下了水桶,接过弹子,弯下身去对着正在解开绷带的大拇趾看得出了神。”[3]

这样的交换条件(特别是看受伤的脚趾)只能存在于儿童世界,成年人绝对不会感到一个受伤的脚趾有多大的吸引力,可能更多的是感到恶心,外科医生要看另当别论,但是小孩子就会这么做,他什么都好奇,他的快乐当然也就比大人多得多,马克·吐温写出了成人世界里荡然无存的“童趣”。虽然杰姆的帮忙被包莉姨妈发现,汤姆首战失利,但他最终开动脑筋成功摆脱刷墙的苦役,并且“汤姆已从早上一个穷得叮当响的孩子变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他已拥有十二颗弹子,口拨琴上的一部分,一块可以透光的蓝玻璃瓶碎片,一尊纱管做的大炮,一把什么也开不了的钥匙,一段粉笔,一个圆洒瓶的玻璃塞子,一个洋铁皮做的大兵,两只蝌蚪,六个爆仗,一只独眼的小猫,一个铜制门把手,一只狗项圈——可没有狗,一把刀柄,四块橙子皮,还有一个破旧的窗框”[4]。把这些东西看作是破烂儿、废品、垃圾,还是财产、宝贝、心头好,表明你所从属的两个世界——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这些东西在大人眼里,一文不值,废品收购站都不一定会收,因为“大人就喜欢数字”[5],正如圣埃克絮佩里在《小王子》所言,要是对大人说,有一幢漂亮的房子,红砖墙窗前种着天竺葵,屋顶上停着鸽子……如果你这样描述房子,他们想象不出这幢房子是怎样的,你得这么跟他们说:我看见一幢十万法郎的房子,他们马上会大声嚷嚷:多漂亮的房子!儿童们追求的是快乐,“金钱万能”的观念不是儿童世界自主产生的,一件成人世界的废物如果能给他们带来快乐,那也是宝贝,由此可见儿童世界是浪漫的,充满着情感和好奇心的,而成人世界则是现实的,狭隘的,是受工具理性驱动的,成人的快乐远远少于儿童,过于数字化是一个不能不说的原因。

汤姆与蓓姬少男少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在马克·吐温的笔下既妙趣横生,又平实质朴,汤姆回家时看到一个陌生的小姑娘——蓝眼睛,黄头发编成两条长辫子,穿一件白色衫子和一条绣花宽松长裤,这个女孩是如此的可爱,使得汤姆这位刚打完仗的、得胜还朝的英雄竟然不放一枪就投降了。“他偷偷瞅着这位新天使,恨不得顶礼膜拜,直到他看见她已经发现了他;接着他又装作不知道有她在场似的,用种种可笑的孩子气十足的动作来‘表现自己,求得她的赏识。”[6]而蓓姬对汤姆的回应则是把一朵三色紫罗兰抛到篱笆外,渐渐两位少男少女熟悉了,汤姆向他的心上人畅谈他未来的远大抱负——去马戏团当小丑,而他心上人的回答是:哇,真的,那可好啦,小丑身上全是斑斑点点,可爱极啦!是的,“儿童都喜欢小丑,大人则否,因为自己已经够像了。”[7]马克·吐温完全站在小孩世界里写小孩,把小孩子的天真、纯洁的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十足的儿童本色。而汤姆和蓓姬发生了小矛盾之后,他感到后悔要向蓓姬和好时,蓓姬回答他,你永远不要来找我了,可是转眼之间蓓姬也后悔了,马克·吐温把处于恋爱关系(实际上是少男少女朦胧的好感)中男女双方千变万化复杂微妙的心理刻化得细致入微,让读者感到既温馨又美好,本来对异性的渴慕就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美好感情,根本不存在“早”不“早”的问题。

的确,“大人有个大人世界,小孩有个小孩世界。大人用尽方法想把小孩拉到他们的世界里,小孩却只想待在自己的世界。”[8]哈克贝利·费恩是酒鬼的儿子,镇上所有的母亲都打心眼儿里既恨他又怕他,因为他游手好闲,而且无法无天,又野又坏——还因为所有她们的孩子都爱慕他。汤姆跟其他体面孩子一样,羡慕哈克贝利那种叫人眼花缭乱的弃儿世界——来来去去,一切由着他自己。他不用上学,也不用上教堂;不用叫任何人主人,也不用听谁的命令。他想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钓鱼游泳,都没有人拦着,想玩多久就玩多久。没人禁止他打架,他爱多晚睡觉就多晚睡觉,他从来不必梳洗,也不必穿干净衣服。他骂人骂得可溜了。“总而言之,凡是生活中叫人痛快的事,这孩子全占了。圣彼得堡每一个受磨难、受压制的体面男孩子都这么想。”[9]汤姆虽然也不例外,但他还有更远大的理想——当海盗(当小丑的想法已被他放弃),那时他的声名将传遍世界,使人听到他的名字就打颤!他将驾一艘长长的、吃水很深的黑色快船,船头飘扬着他那面令人胆战心惊的旗帜,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上上驰骋!当他的声名达到顶峰的时候,他将突然出现在古老的镇子上,阔步走进教堂。他皮肤黝黑,饱经风霜,身穿黑天鹅绒的紧身衣裤,脚登过膝长筒靴,挎着深红色的缓带,皮带上插满了手枪……耳听得大家在窃窃私语——这是海盗汤姆·索亚啊!是的,这一切都让汤姆心花怒放,在他心目中,宁可在舍伍德树林里做一年强盗,也不愿意永生永世做合众国的总统。他现在所能尽快付诸行动的是——计划好跟他的海盗弟兄一起回家,从而能够参加他们自己的葬礼(汤姆离家出走,大人误以为他已落河而死),这种充满奇思妙想的恶作剧真的让大人匪夷所思,只能由异想天开的绝对小孩子想得出来。所以尽管包莉姨妈和别的大人对他的所作所为口头上严加训斥,心里却感谢他为他们的生活带来新鲜和刺激。

汤姆·索亚这个活蹦乱跳、生龙活虎的绝对小孩子出现在马克·吐温笔下当然不是无缘无故的,原因也不难找到,马克·吐温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对此有过幽默的提醒:“你们要没有念过一本叫《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书,你们就不会知道我这个人,不过这不要紧。那本书是马克·吐温先生做的,其中他讲的大半是真话,也有些是添油加醋。不过大部分他讲的是真话。”[10]而在《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序言中,马克·吐温又直言不讳地告诉读者:汤姆是由他认识的三个男孩糅合而成,其中之一就是年幼的萨姆·克莱门斯,即马克·吐温本人,汤姆酷似马克·吐温本人回忆自己当年的模样,而且两人所作所为也极为相似。马克·吐温在小时候共有九次掉入水中又让人救起的经历,在他的自传《戏谑人生》中写道:“虽然大人们不允许我们游泳,但是我们却经常来这儿游泳。因为我们是小基督徒,很早我们就从亚当与夏娃的故事里知道了禁果的价值”。[11]马克·吐温在他的自传中还坦承他小时候喜欢恶作剧,从来没有从道德方面好好进行思考,仅仅因为感觉好玩儿,他的母亲为他操碎了心,在母亲八十八岁的时候,马克·吐温曾问过他母亲:“‘生怕我活不了?她想了一想——好像是为了梳理思绪想想清楚实际情况——然后回答说:‘不,是怕你活下来。”[12]可见马克·吐温小时候是多么调皮捣蛋,多么让他母亲头疼。

当然很多作家小时候都曾是调皮捣蛋的孩子,但这并不能保证他们长大成人(成为作家)后把调皮天真的小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他们的作品里,这要看作家的人生体验、艺术感觉,审美趣味。有的文学批评家认为马克·吐温是一位永不长大成人的孩子,虽然这种评语主要是从贬低马克·吐温的角度上来说的,但这也提醒我们关注马克·吐温独有的创作风格,当然“马克·吐温也不是一下子就成熟的,因为他的创作主要取决于生活的积累。他最早的短篇小说和札记都是写比较直接的经历,对于美国人物与景色的再发现。”[13]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马克·吐温将十年的童年生活集中到一个夏季,作家经过时间的锤炼能够运用自如地抹掉或是强调某些细节,胡适曾给人题词:“有一分事实说一分话,”对于作家,我们也可以说:有多少细节,就有多少作品。正因为《汤姆·索亚历险记》充满了真实可信的细节,使得整部作品像是原汁原味的水果,它是有真生命的,带着生活的汁液,并且有着作家的生命体验,更为关键的是,马克·吐温从自身的童年经验出发,站在儿童的立场去看待教育主义的儿童文学作品,并由此得出了与崇尚说教的成人迥然不同的结论。在英美儿童文学的发展史上,一直有两股相互对立的创作倾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划分为两大主要的类型:教育主义与儿童本位,前者以教育为终极目的,作品呈现说教口吻,后者以儿童为中心,重视他们的生命诉求。在教育主义的作品中,主人公大多是听话、规矩的小大人,而在儿童本位作品中,主人公大多是顽皮、叛逆的儿童,前者注重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后者注重激发和满足儿童想象的天性。美国当时的教育主义儿童文学作品有较强的说教目的,按照本人的标准,将儿童分为听话的“好孩子”和调皮的“坏孩子”,并通过将品行与批评或赞扬联系起来的手法达到警戒儿童的效果。而马克·吐温在小说中颠倒了对这两类孩子的态度,塑造了充满生命力的绝对小孩——“坏孩子”(按包莉姨妈的说法,其实不算坏,只是喜欢恶作剧),他的描写更贴近现实生活,更符合孩子的天性与心理规律,虽然,马克·吐温的描写手法是受到了英国哲学家洛克的启发,洛克认为儿童并不是缩小的成人,而是有自己独特意志和特点的人类,他认为“所有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接受人的生命和生活经验不可复制这一事实,因此,对待每一个儿童,都应该根据他自身的偏好、脾气和心灵的趋向,施以独特的教育,可以说洛克是儿童中心论教育的首创者,改变了人们对儿童和儿童教育的观念,人们逐渐意识到,儿童的调皮和叛逆,也许正说明他们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头脑。与洛克的思想一致,马克·吐温塑造的汤姆·索亚形象,虽然不符合成人所谓乘孩子的标准,“但独特的生命活力、不守常规的行为和丰沛的生命激情却使人们获得了意外的审美快感。”[14]暗示出学校教育规训的一面,总而言之,汤姆·索亚这样的绝对小孩形象体现出马克·吐温对儿童性格意志的尊重。

注 释

[1]约翰·坎尼编:《最有价值的阅读——西方视野中的经典》,徐进夫等译,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274页。

[2]鲁道夫·谢弗:《儿童心理学》,王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年,第16页。

[3][4][6][9][10]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成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第21页,24页,27页,51页,247页。

[5]圣埃克絮佩里:《小王子》,周克希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年,第12页。

[7][8]朱德庸:《绝对小孩》,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2015年,第43页,41页。

[11][12]马克·吐温:《戏谑人生——马克·吐温自传》,石平译,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8页,15页。

[13]ROBERTE.SPILLER.《美国文学的周期——历史评论专著》,王长荣译,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121-122页。

[14]易乐湘:《马克·吐温青少年小说主题研究》,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第39页。

项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术创新支持计划,编号:189070819。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心得 篇4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以密西西比河为中心,以作者的生活经历为素材的小说。这部小说描述了以汤姆。索亚为首的一群孩子天真浪漫的生活。一个古怪的小精灵,充满想法的汤姆和另一个野孩子哈克,为了逃避枯燥的学校课程、虚伪的教导和刻板的生活环境,在密西西比河这个特定的区域展示了他们的神奇力量,一次又一次地经历了许多冒险,做出了一件又一件有趣的事情。汤姆是多重角色的集合。在月经眼里,他是一个调皮的孩子,但他有智慧、谋略、正义、勇气等多方面的天赋。他聪明、积极、富有同情心。他有理想,有野心,有烦恼。

一次,汤姆索亚和野孩子哈克决定去寻找宝藏。他们“全副武装”,拿着一把前口不见了的鹤嘴锄和一把铁锹,踏上了三英里的旅程,来到了酒庄溪另一边小山上的一棵长着枯干树干的老树前。两个人都开始在挖宝藏之前做白日梦。如果哈克得到了宝藏,他会每天吃派喝汽水,每天看马戏。如果汤姆索亚得到了宝藏,他会买一个新鼓、一把真剑、一条红领带和一只小公狗……他们开始挖掘,工作了半个小时,浑身是汗,什么也没找到。他们努力工作了半个小时,但一无所获。最后,他们发现宝藏在一个山洞里,他们都把它带回了镇上,他们平分了它。他们拿着钱借钱,却也过着好日子。《汤姆索亚历险记》告诉我们,要勇敢的去尝试,去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心得体会 篇5

书中的主人公汤姆,是一个天真,活泼又顽皮的少年。他和夏克有许多令大人们笑话的事情,想汤姆被波莉姨妈罚刷围墙竟用让别的的孩子心甘情愿的为他干,还主动送他礼物。后来他和夏克逃去荒岛,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在教堂为他们举行葬礼,没想到他们却从大门进来了。这些顽皮的举动,一点不像榜样的样子。但是他们为了正义,毅然挺身出来作证,拯救了无辜的罪犯——波特。并在顽皮之余,居然和夏克破了一桩杀人案,成为了众人们的小英雄。整本书讲了汤姆惊险又不平凡的风。

看着这本书,汤姆总能给我一种正义勇敢的精神,想想看,如果你是一个和汤姆一样大的孩子,亲眼看见了正桩凶杀案的全过程,你会去指证那个罪犯吗?可见汤姆勇气可嘉,是一个我们学习的孩子。我们的童年是快乐的,而汤姆的童年是惊险刺激的。在生活中,不难看到这样的孩子,有的有勇,有的孩子聪明,我们要学习汤姆这种有勇有谋,善于探索课外知识,用于帮助他人,并且市场准备面对失败的心理准备,要在那了跌倒,在哪了爬起来的勇气。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书心得 篇6

我就看了这一本书——《汤姆·索亚历险记》,这里面有勇敢的汤姆·索亚;严格的波莉姨妈;勤劳的席德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看里面的“海盗生活”里面讲了汤姆以为他是被人抛弃的孩子,根本没有人爱他,所以,他、乔·哈帕和哈克贝利·费恩成为了铁哥他们三个决定远离他乡,去当海盗。于是,他和铁哥们各自回家去准备当海盗是要用的物品。第二天,他们就行驶着轮船去了杰克逊岛。

从这本书中,我体现到了汤姆·索亚是个聪明活泼的男孩,虽然他平时调皮捣蛋,也经常逃学,得到波利姨妈的训斥,但他充满了正义感,而且他十分喜欢冒险跟着他的铁哥们。汤姆也十分有想象力,他幻想着自己能干出一番英雄事业,后来他凭借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终于找到了两个强盗的窝,也找到了强盗藏的金银财宝。

看了这本书后,我深受的体会到了汤姆·索亚的勇敢。我也要向他学习,做一个勇敢的女孩子,不能成为一个胆小如鼠的人。这样子我会永远的在黑暗之中,走不出来,永远不能在阳光下快乐的成长。

汤姆·索亚那种顽强的精神,永远存在我的心中,我也要把他发扬光大,让人们时时刻刻的去坚持。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不管遇到再大的风险,都要坚持下去。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书心得 篇7

1839年11月, 吐温的父亲约翰带领全家人搬到了汉尼拔, 这正是《汤姆·索亚历险记》发生的地点, 因为《汤姆·索亚历险记》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篇自传的小说。在这个只有五十户居民和三个商店的小镇, 汉尼拔在当时是个很小的城镇。在这个小镇上, 吐温家庭的贵族身份使得他们被接受为“好人”。因为当时的阶级划分并不是以财产为基础。吐温家庭来自于南方, 并且拥有奴隶, 所以他们被接纳为贵族阶层。吐温在汉尼拔的童年生活为《汤姆·索亚历险记》提供了创作背景。在《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小说中, 圣彼得堡镇就是一个平静的小镇, 一个充满了明亮阳光和新鲜空气的田园般的小世界。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 吐温对于童年时期小镇上的清教徒们只是善意的讽刺, 笔调比较温和, 这和他童年时期的生活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对于吐温来说, 汉尼拔的生活既是《汤姆·索亚历险记》中圣彼得堡镇的原形, 也是他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热心的姨妈, 就是以他的母亲为原型, 而书中的伙伴们也大都是他童年时的伙伴。内战前后, 正是美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时期, 密西西比河流域平静的田园生活在内战之后逐步消失。吐温童年时悠长的夏日和宁静的假期也一去不复返。书中对于清教徒的描述虽不乏善意的揶揄, 但总体来说村民中间有着浓浓的关怀和田园班的宁静。

但清教生活也使得吐温的童年生活有过不快的记忆, 因此《汤姆·索亚历险记》中不乏对清教不满的描述。清教徒从来不会忘记《圣经》, 并把灌输《圣经》知识作为家庭义务的一个部分。这种单调的家庭教育使得儿童憎恶家庭生活。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 汤姆的姨妈波利阿姨是一名清教徒, 她从早到晚不停地引用《圣经》, 不住地强调责任的重要性。读者会发现很难喜欢她那单调的引用《圣经》的日常生活。毫无疑问, 波利阿姨喜欢汤姆, 因此她把灌输《圣经》知识给汤姆作为她精神上的重要义务, 而清教徒们的这些活动正构成了当时沉闷压抑的社会环境。当汤姆从学校逃课时, 波利阿姨准备惩罚汤姆去粉刷墙壁, 因为《圣经》上说棍棒底下出孝子, 既然《圣经》上那么说了, 那么波利阿姨认为这就是她的义务, 否则她便是毁了这个孩子。在波利阿姨眼里, 责任永远是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环。

这些约束性的规矩无论从哪一点来说都是与孩子们的世界不符的, 因此书中充满了对清教的叛逆性的描述。波利阿姨对于汤姆能够完美地完成粉刷墙壁的工作感到极为满意, 她奖赏了汤姆一个精心挑选的苹果, 同时对于汤姆高尚的劳动发表了一番说教。就在她说教的同时, 汤姆偷了一个甜甜圈。小说中的描述来自于吐温的亲身经历。但吐温五六岁的时候, 他在学校中听老师说, 如果虔诚地祈祷一块姜饼, 那么他将得到一块姜饼。吐温和镇上的别的孩子们同样虔诚地祈祷, 但却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姜饼。于是吐温得出了结论, 如果眼睛看着姜饼, 那么头脑中就没有必要去祈祷了。从那时开始, 吐温便抛弃了基督教。汤姆和吐温一样, 从不相信基督教, 并在叛逆性的活动中寻找童年的快乐。

除了奖励和惩罚之外, 早餐的祈祷也充满了《圣经》的引用。波利阿姨在吃完早餐之后便开始了每日的祈祷:“早饭过后, 波莉姨妈做了祷告。开始的一篇祷告词完全是从《圣经》中引用来的, 其中还掺杂着星星点点的新意。两者勉强地被粘合在一起, 这种粘合做得就像她是从西奈山顶宣布了“摩西律”中严酷的一段。” (《汤姆·索亚历险记》, 第四章) 但波利阿姨的祈祷对汤姆完全不起作用, 因为这使得汤姆更为憎恨单调的祈祷。早饭过后汤姆挑选了最短的一段圣经作为主日学校背诵的内容。半小时过后, 汤姆对于背诵的短文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当汤姆的姐姐玛丽让汤姆背诵短文时, 汤姆只记得其中的几个单词。

作为一个敏感的男孩, 吐温对于清教中的说教是深为不满的。因为儿童的天性是和游戏, 玩耍等联系在一起的, 尤其是自由。因此对于波利姨妈单调的早餐祈祷, 玛丽的巴罗刀更为有效。汤姆实在背不出圣经短文, 玛丽便提议说, 如果汤姆能背出短文的话, 她将给他一个奖品作为奖赏。于是, 在好奇心和奖赏的双重压力下, 汤姆努力背好短文并得到了一个闪耀的奖赏——一把崭新的巴罗刀。与儿童的好奇心相比, 单调的清教说教对儿童毫无吸引力。

综上所述, 虽然吐温认为《汤姆·索亚历险记》中清教徒们本质善良淳朴, 以圣经为生活的准则和标准, 生活中处处以义务第一来对待任何事情。但清教单调的教育和生活方式依然有违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 扼杀了儿童向往自由的本能, 因此吐温在怀念内战前温馨的田园生活的同时对清教又持批判的态度。

参考文献

[1]董衡巽, 《马克.吐温画像》,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

[2]马克.吐温, 《马克.吐温自传》, 许汝祉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1。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书心得 篇8

《汤姆·索亚历险记》描写了以汤姆为首的一群孩童天真浪漫的美国式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的功课和呆板的生活环境,作了种种冒险来改变自身的处境。主人公汤姆·索亚的所作所为,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孩童所能经历的一切。在汤姆身上我们能看见许多人童年的幻想,而实现这一梦境的就是“鬼精灵”汤姆和赐予他“生命”的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

作者简介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著名小说家,代表作品有《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百万英镑》等。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针砭时弊时一针见血,其创作将现实主义的刻画和浪漫主义的抒情和谐统一在一起。他的作品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内容提要

汤姆·索亚是一个聪明但调皮的男孩。他父母双亡,住在严厉却也十分疼他的波莉姨妈家里。他活泼好动,有许多精灵鬼点子,他不爱学习,总喜欢逃了学去钓鱼、和流浪儿哈克贝利·费恩去闲逛、玩“海盗”游戏、搜集各种奇怪的物品……他甚至喜欢上了一个名叫蓓姬·撒切尔的女孩,并想尽办法来“追求”她。

小说的主要篇章有《当“海盗”去》《“海盗”生活》《洞中历险》等。

《当“海盗”去》描写了汤姆在厌倦了学校枯燥的生活、体验了人情的冷暖和情感的孤独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活动,表现了青少年在成长期所特有的反叛心态。

《“海盗”生活》描写了汤姆、乔·哈泼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充分表现了三个少年在摆脱了成人社会的禁锢以后,尽情享受大自然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轻松心境。

《洞中历险》描写了汤姆在历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勇敢,以及他们在死亡与恐怖的威胁中表现出的那种毫无杂质的人性特征与高尚纯洁的友情。

艺术特色简介

1张扬的个性,真挚的爱

主人公汤姆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也有烦恼的男孩子,他是一个十足的顽童。他叛逆——厌恶教会学校里枯燥无味的生活,对教堂里牧师干巴巴的说教非常反感,在他的心目中,强盗是劫富济贫的英雄好汉,于是“西班牙海上黑衣大盗”“血手魔王”“海上霸王”都是他向往的头衔。他顽皮——在主目学校,总是惹老师头痛,“问题”多多;周末被罚刷墙,竟让别的男孩自愿成为他的“俘虏”,而且自动奉上谢礼。他正直——去墓地探险,他目睹一起凶杀案,在无辜者即将遇难时,他勇敢地站出来指证真正的凶手。他心地善良——即使在洞中历险时,他也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而是处处为蓓姬着想,关心她、安慰她,身上仅有的一块面包自己不吃,留给蓓姬吃。他勇敢——去郊游,不仅救了自己和小伙伴,还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宝藏……

作者刻画人物时,既不神化他所热爱、赞美的人,也不简化他所憎恨、鞭鞑的人,而是以简练的笔法描绘出人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他所喜爱的汤姆,作者会时不时讽刺其不好的作风;而对惨无人道的印第安人乔,在其临死时也表现出他无比的同情和眷恋。作者赋予人物独特的个性,在一系列矛盾冲突中,最终让正义战胜邪恶,寄托了作者对梦想般的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民的真挚热爱。

2生动的语言,细腻的心理

作品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汤姆天真的语言与心理,塑造了一个富于幻想、敢爱敢恨、自由快乐的小游侠形象。为了获得一本《圣经》,汤姆挖空心思“骗取”同学手中的票,俨然一个老道的商人;而当他发觉“钟情”于蓓姬时,他煞费苦心,施展自己所有才能,最终获得蓓姬的信任与爱慕;当哈克请求汤姆让他“入伙”一起当强盗时,汤姆说,总的说来,强盗比海盗格调要高,在许多国家,强盗算是上流人当中的上流入,都是些公爵之类的人。尽管这些见解出自儿童之口,但它却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流行的一些看法及其对儿童的影响。尤其是在他轻松地诓得小伙伴们为自己义务刷墙后的一段心理描写,更是值得玩味:“这世界原来并不是那么空洞乏味啊。他已经不知不觉地发现了人类行为的一大法则——那就是为了让一个大人或一个小孩渴望干什么事,只需设法将这事变得难以到手就行了。……这个道理使他明白了为什么做假花和蹬车轮就算是工作,而玩十柱戏和爬勃朗峰就算是娱乐。英国有钱的绅士在夏季每天驾着四轮马拉客车沿着同样的路线走上二三十里,他们为这种特权竟花了很多钱。可是如果因此付钱给他们的话,那就把这桩事情变成了工作,他们就会撒手不干了。”作者借汤姆的感悟将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理与市民庸俗保守的生活加以对照,突出了当时社会的枯燥与沉闷,深刻讽刺了小市民的无聊与贪婪。揭露美国地方生活的停滞、庸俗。

3曲折的情节,离奇的生活

坟场巧遇谋杀案一日半夜,汤姆和哈克去坟地“试验”用死猫治疣子的方法时。意外地遇上了一场谋杀案:去盗尸的罗宾逊大夫、印第安人乔和酒鬼波特三个人发生争执,一怒之下,印第安人乔把罗宾逊大夫杀了,并把杀人罪赖到了被打晕的波特身上。当时吓得够呛的汤姆和哈克发誓,要对此事严守秘密,这令汤姆在很长时间内一直陷于不安之中。

见证生人“丧礼”汤姆由于和蓓姬怄气而与好友一起离家出走,到一个小岛上去当“海盗”。镇上的人不知道他们的去向,以为他们在河里淹死了。就在为他们举行葬礼的那天,他们三人却“奇迹般地”出现了,汤姆成了学校里的英雄,蓓姬也在不久之后与他重归于好……

岩洞历险巧逃生蓓姬、汤姆和朋友去“野餐会”,他们来到了麦克杜格尔洞——一个迷宫般的岩洞里玩。汤姆和蓓姬光顾着玩耍而迷路了,饥饿、干渴、黑暗和恐惧不断袭击着无助的他们,他们好几天也没找到出路。更可怕的是,他们在洞中看见了印第安人乔……镇上的人们都以为他们死在洞中了,可汤姆却靠牵着绑在石头上的风筝线探路,最后找到了山洞出口。

意外获财成富翁岩洞历险后,汤姆经过分析,判定宝藏应被印第安人乔藏在了岩洞中。于是他和哈克偷偷潜入岩洞,并根据他们偷听到的描述,找到了一个宝箱——里面有一万两千余元!汤姆和哈克平分了这笔钱,发现宝藏的他们成了大富翁。从此以后,汤姆和哈克变成了小镇上的“风云人物”,走到哪儿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

谁拥有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年谁就拥有了世界!《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一部真切反映儿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小说。马克·吐温不以成人的口吻评判是非,而是从儿童的视角叙述故事,真正让你回到天真的儿童世界。

链接中考

1(2008年江苏省南通市卷)丰富多彩的初中语文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九年级(6)班组织了一次“我心中的语文”专题学习活动,其中有主题为“话说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的交流会。在这次活动中,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为本次交流会拟一副对联,要求所写内容切合活动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评价。(结合作品内容,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江祥子格列佛汤姆·索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答案略。(2)示例:汤姆·索亚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即使在洞中历险时,他也很少想到自己的安危,处处为蓓姬着想。

2(2007年江苏省泰州市卷)请仿照示例,依据《汤姆·索亚历险记》的内容。从所提供的标题中任选一个,用几句话介绍它的情节,并简要写出你的思考(可评价人物,可叙说启发)。

示例:[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赠送银两,打发金氏父女走后,设计教训镇关西,不料三拳竟把镇关西打死了。

我的思考:鲁提辖是一个扶危救困、嫉恶如仇的人。

备选标题:(1)了不起的粉刷工(2)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3)快乐的海盗营地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思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了不起的粉刷工]姨妈罚汤姆刷围墙,汤姆设法让伙伴们主动替他干活,而他自己则一边休息,一边用刷墙的机会换来一件又一件物品。

[我的思考肠姆真是个狡黠的男孩,他的言行无不显示出其聪明、机智和可爱。

(2)[扮一回胆大包天的海盗]汤姆离开学校后产生了当海盗的念头,在林间小径与好友乔·哈泼照着书上的打斗场景扮演了一回海盗。

[我的思考]“海盗情结”反映了汤姆对平庸守旧的社会生活的厌恶,对自由理想世界的向往。

(3)[快乐的海盗营地]汤姆欣赏了岛上的晨景,就和乔,哈泼、哈克在沙滩上嬉戏,吃完鲜美的营地早餐,三个小“海盗’’踏上了林间探险的旅程。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笔记 篇9

(一)内容提要

本书描写了十九世纪密西西比河畔一个小镇人民的生活,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小主人公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幼稚而又认真的言行可以给我们很深的启示他们讨厌牧师骗人的鬼话不喜欢学校枯燥的教育与循规蹈矩的大人和孩子唱对台戏他们聪明活泼正直勇敢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在正义与邪恶一较量中在危机降临的时刻他们能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

至于好词好句自己去看看啦!

读书感悟:

汤姆!汤姆`索亚!这个马克`吐温先生笔下的小机灵鬼,向我们展示了孩子原汁原味的天真烂漫。这种童真也许过了孩童时代就很难再寻找,能让我们找到的,也只有一点点偶尔才会想起的儿时的甜蜜回忆。我相信,一个人的童年即使是艰苦的甚至是多灾多难的,你也可以从苦涩的岁月中回忆起小时候做过的一件半件的傻事。谁没在童年里做过傻事呢?回想起来你也会很开心的。

有人说:童年就像一壶甜酒,时隔越长,尝起来就越香,越纯,越让人回味。已经长大的我们,被现实生活压抑得太久,但令我们欢呼雀跃的是,有人实现了我们梦想中的自由。汤姆`索亚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有理想,有快乐,美梦便会成真。终有一天,我们的天性可以自由地发挥,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梦。

自己去看看~还是好看的!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笔记

(二)一、好词摘录

凶神恶煞 无影无踪 万事皆休 心痛不忍 光阴荏苒

痛痛快快 诡秘狡猾 先发制人 灵机一动 计上心来

断断续续 大步流星 刮目相看 寒酸破旧 浑身燥热

满脸通红 小心谨慎 毫不犹豫 威风凛凛 嚎啕大哭

哭哭啼啼 不屑一顾 趾高气扬 穷追不舍 小心翼翼

阳光明媚 空气新鲜 宁静安详 烟消云散 蹦蹦跳跳

令人厌烦 吵吵闹闹 争斗嬉戏 大叫大嚷 饶有兴趣

自由自在 残缺不全 灰心绝望 聪明绝伦 妙不绝伦

小心仔细 大汗淋漓 精疲力尽 贫穷潦倒 腰包鼓鼓

舒舒服服 悠闲自在 自言自语 悠闲自在 空洞乏味

不知不觉 令人困倦 不可思议 喜出望外 逃之夭夭

二、美句积累

1、星期六的早晨到了,夏天的世界,阳光明媚,空气新鲜,充满了生机。每个人的心里都洋溢着一首歌,有些年轻人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这首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乐,每个人的脚步都是那么轻盈。洋槐树正开着花,空气中弥漫着芬芳的花香。村庄外面高高的卡第夫山上覆盖着绿色的植被,这山离村子不远不近,就像一块“乐土”,宁静安详,充满梦幻,令人向往。

2、正在这灰心绝望的时刻,他忽然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主意实在是聪明绝伦,妙不可言。

3、然后,他就一蹦一跳的跳出来,正好看见希德在爬通向二楼后面房间的楼梯。的上的米快顺手可得,于是汤姆捡起泥块朝希德扔过去。这些土块像冰雹是的,在希德周围漫天飞舞。波莉姨妈还没有来得及静一静她那紧张的神经,赶紧跑过来解围,这时候已经有七块泥土打中了希德,而汤姆早已翻过栅栏逃之夭夭。

三、感受写一写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笔记 篇10

这几天,我看完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在刚刚读完第一篇时,我就觉得汤姆实在是太淘气了。因为,波莉姨妈叫了他好多声了,都不见他出来。汤姆还经常撒谎,明明在学校里干了坏事情,他还不承认,反而还和波莉姨妈斗嘴,幸亏席德说出了真相,波莉姨妈才知道汤姆究竟在学校里干了些什么坏事情。

在这本书中,我还知道,只有波莉姨妈、老师在揍汤姆的`时候才叫他全名,汤姆的真正姓名叫:汤玛斯?索耶,这才是他的真正姓命呢!

汤姆和贝琪有一次在一座古老的山洞里迷路了,后来,他们才真正的知道,这座古老的山洞是一座大迷宫。那一次他们整整在山洞里困了三天三夜,最后,他们才被解救了出来。他们俩的父母可担心坏了,尤其是撒切尔太太,他得了重病,病得都开始说胡话了。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笔记 篇11

这本书关键叙述了顽皮的汤母讨厌念书、讨厌干活儿,每日和朋友们一起玩乐、搞捉弄,但他是个有责任感的人。他亲眼看到了印第安乔干掉了范霍恩医师,但乔却将这事嫁祸于珀特,在法庭上汤母为可怜的珀特回应了客观事实,拯救了珀特;之后迷了路的汤母在岩洞里又碰到了乔,最后汤母取得成功地逃离岩洞,而乔却被饿死了在岩洞里。

这个故事表明汤母公平正义、英勇、坚定不移、善解人意。他使我懂得了,不管大家遇到一切艰难,都学会坚强、开朗地去应对,不可以胆怯;当他人有艰难时,协助身旁的每一个人。汤母有一颗真心实意、公平正义的心,它告知大家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可以昧良心讲话,不可以做错事,仅有勤奋努力,助人为乐,才可以取得成功。大家有着公平正义和善解人意的天性,仅有用一颗真心实意的心去看待他人,才可以让这个世界更为幸福!

《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笔记 篇12

汤姆更是一个放荡,喜欢做一些让自己有勇气,有正义感的人,因为他的崇拜者是海盗。在我们眼中海盗是贪婪,令人痛恨的代表。但在汤姆心中海盗帮助穷苦的人,抢劫贪婪的富人和贵族,所以可以看出汤姆怀有一颗正直心。

就在汤姆被自己心爱的情人冷落之时,这个胸怀正义之气的男孩和知心朋友在不告诉任何人的情况下离家出走,展开了一场海盗之路。但他们在荒岛上的第一个晚上便觉得良心受到了前所为有的折磨。汤姆在两位好友熟睡之时悄悄跑回家中,躲在姨妈家的床下偷听她和朋友妈妈的谈话。她们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淹死了,不停地忏悔自己竟然如此恶劣的对待自己的孩子。汤姆听着她们的哭泣,感到非常难过。在星期天的早上,镇上的人都在教堂为孩子们举行葬礼。当人们的悲伤达到高潮时,三个“小海盗”突然出现在教堂。原来他们一直躲在阁楼里倾听自己的葬礼呢。这让全镇人都大吃一惊,一时间,又是欢笑,又是泪水。本书还介绍了许多这个小男孩的趣事。

汤姆索亚历险记名著读书笔记 篇13

有一次,我晚上出去买东西。我走着走着,把一座石像当做游走的鬼魂,我吓个半死,就跑,我奔跑的速度简直比刘翔还快。跑了几秒钟,我回头一看,自言自语地说:”原来是一座石像。我又继续走。我突然一停,听到一阵阵阴森的声音。我往声音的方向过去,一看,说道:“原来是他们在看鬼片。”我一会儿把人当成僵尸,一会儿把狗当作蛇……不过,我还是顺利地买完东西回来。

有一次,我在一个地方玩。突然一个足球进入了我的视野。“砰”,随着这一声,一位阿姨的玻璃碎了。她出来了,向我走过来。因为那个踢足球的人不知怎么办,就躲在垃圾桶后面,这个地方只有我一个人在这,所以向我走过来。她说:“为什么弄碎我家玻璃!”我不敢说真相,怕那位人打我,所以就不说。她说出了许多的话,说得我比做的还要难受。

汤姆索亚历险记初中读书笔记 篇14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名叫《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书,它的作者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这是一本很有趣的书,讲的是一位美国少年不受家人、老师、同学的重视,一气之下,和好朋友乔奇,哈克一起来到一个荒凉的小岛,当上了海盗,他们通过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在小岛上克服了重重困难,锻炼了自己的勇气,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后来,他们因在岛上的无趣与寂寞回到了家乡。当人们都以为他们死了,为他们举办葬礼时,三个孩在家人的面前出现了,又回到了他们以前的生活。

“带汤姆索亚到庭”这是书里面一位律师说的话,前因后果是说汤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后,勇敢的作证,揭露出了印江乔埃就是杀人犯的事实,拯救了无辜的莫夫波特。这么小的一个孩子能做出如此举动,正说他是一个勇敢、诚实、具有正义感的孩子。

汤姆的一举一动深深地打动了我,他的勇气放在大人身上都是很不容易的。如果我遇到了这种问题,我一定会把这件事藏在心里的某个角落,不让任何人知道,汤姆的这种勇气令我佩服,读了他的故事以后,我一定会像他一样成为一个勇敢、诚实、正义的孩子的。

上一篇:新学期中学体育老师个人工作计划下一篇:加强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