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施工企业如何有效推进团组织建设

2024-11-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浅谈新时期施工企业如何有效推进团组织建设(共10篇)

浅谈新时期施工企业如何有效推进团组织建设 篇1

摘要:企业团组织作为青年的组织者、教育引导者,在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中占据着突出位置。文章分析了团组织在企业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指出了团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团组织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企业;共青团;组织建设

1.企业团组织在企业发展中应发挥的作用

在当今时代,企业机制改革,技术创新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企业团组织要带领广大青年员工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进一步强化青年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具体来说,团组织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带领青年转变思想观念

在企业的创新和改革过程中,思想观念的转变是最艰巨、最关键和最具有决定意义的一环。团组织在企业改革中应带领青年树立正确的全球化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风险观念、创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2)带领青年在生产中成长成才

青年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团组织应重视青年、依靠青年,推动青年成才,打造团组织自身的人才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应引导青年员工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企业的共同原景中,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同时实现自我的价值。

(3)带领青年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经营理念。青年引领文化,文化成就青年,青年应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共青团组织具有带领青年开展活动的优势,因此团组织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广大青年做新时期企业文化的建设者、引领者和倡导者。

2.企业团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团的工作和青年工作呈现出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团组织作用的发挥,影响着广大团员青年对团组织的信心,影响着共青团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表现有:

一是“弱”。即组织力和影响力在减弱。在组织力量上,相当多的团组织人数较少,有的甚至刚刚达到建立团组织的人数下限,力量相对较弱;在人员构成上,团组织人员成分十分复杂,尤其新员工中大多是“80后”、“90后”,他们注重自我、追求个性,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管理难度大;在团干组成上,目前企业大多实行定编定岗,团组织往往被精简、撤销或合并,专职团干数量极少,而兼职团干的时间、精力都有限,对团组织工作的领导和控制力受到限制;在作用发挥上,由于团组织并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在工作中往往被忽视。

二是“惰”。即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足。由于团组织地位和力量的弱化,在工作中发挥的作用有限,因此团组织的活动影响力有限,团员青年参与积极性不高。个别团组织的工作缺乏创新,年复一年的开展的同一个活动,极度缺乏新意;个别团组织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上级组织安排的工作拖拖拉拉,自己开展的工作也是差强人意;还有的组织连最基本的工作任务都无法完成,成了“空壳支部”。

霍山黄芽批发***[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三是“散”。即人心不齐、组织涣散。团组织地位偏低,缺乏号召力,力量流失;团组织开展工作缺乏创新性,无法调动团员参与的积极性,也就无法获取认同感;团员自身素质较低,部分团员青年团员意识逐渐淡化,将自己等同于一般员工,对团的工作不拥护、不支持,对团的活动不响应、不参加,完全对团组织、团的活动持有一种漠视的态度。

出现上述问题,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既有组织原因,也有个人原因。概括起来,大致有四点:

第一,共青团组织的领导、管理机制有待转变和完善。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组织构成更加复杂,运作方式形式多样,特别是企业管理体制日益向科学化、市场化转变。而共青团组织的领导、管理机制远远落后于发展的实际需要。正是由于这种机制的落后,导致了团组织难以开展行之有效、符合实际需要的组织活动,难以增强对团员青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组织的工作现状与团员青年和组织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距。第二,不正确的观念影响团组织作用的发挥。企业都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本来是无可厚非,但有不少人将企业的综合效益片面等同于经济效益,甚至认为共青团工作的开展会花费员工的时间和精力,浪费人力、物力,影响生产效率,因而对共青团工作持消极态度。

第三,是团组织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不够。许多团组织一味根据上级团组织安排开展相应的活动,对上级团组织和本单位党组织依赖性太强,自主性差。在具体活动的开展上,活动内容空洞,缺乏特色,脱离实际,缺乏吸引力。不少团组织陷入“不开展活动——影响力弱——无力开展活动”的恶性循环。

第四,施工企业的行业特殊性。施工企业不同于学校、生产型企业,组织机构大多分散在全国各地,统一开展大规模的活动难度较大。此外,大多数项目施工任务重、工期紧,也无法抽出时间来开展活动。

3.如何有效推进企业团组织建设

作为企业基层团组织,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在团建方面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通过抓制度、抓队伍、抓活动、抓阵地,不断完善基层团组织建没,进一步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服务力和战斗力,更好地发挥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3.1抓制度,增强战斗力

抓好制度建设为基层团组织发挥作用提供强有力的工作保障。要依靠“党建带团建”方针,创建良好氛围,健全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着力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战斗能力。

(1)坚持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团建”是党对共青团工作领导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加强团的建设的关键。基层团组织要充分领会党政领导的意图,服务企业需要,要加强沟通积极主动向基层党政领导汇报,本着“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原则开展活动,以实际行动赢得本单位党政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基层党组织也要把团纳入党的工作重要内容,与党的工作同部署、同督促、同检查、同考核,切实帮助团组织解决工作中遇到的资金、物力、人员、场所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2)健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基层团组织自身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把严格落实制度与制度创新结合起来。在落实团员发展制度、团员管理制度、推优入党制度、团费收缴制度等基本团内工作制度的基础上,根据本企业生产情况和团员青年的实际特点创新地制定团员学习制度、评优评选等规章制度。同时,可以尝

试采取以下制度:采取团支部书记预培训制度,有意识地选培一批符合任职条件、熟悉业务知识、乐于从事团的工作的后备团干部;采取团干部服务基层联系点制度,坚持“一级联系一级、一级服务一级、一级督导一级”的原则实施联系服务;采取专职团干下项目的制度,每名专职团干部每年深入项目部1~2个月进行学习锻炼、指导项目团的工作;采取团干挂职锻炼制度,通过轮岗实践增强业务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做好制度清理和流程梳理工作,编印《制度汇编》和《共青团工作手册》,为团建工作提供制度上保障和理论上的支撑。

此外,要建立和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要进一步明确人均活动经费标准,拓宽

浅谈新时期施工企业如何有效推进团组织建设 篇2

笔者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成功的企业文化是确保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它能够使企业具备自我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会使企业员工产生归属感,对价值有共同的认识,从而吸引、留住人才,提高了企业对人才的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提高企业运行的效率,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增加产品的价值,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企业,健康的企业文化也能够降低个人影响力在企业中的过分存在,从而为企业的平稳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企业文化对外是企业的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成功的企业文化融合了个人与工作的关系,提高了企业的凝聚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公平、信任的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的每个成员都会主动地为公司出谋划策、排忧解难,企业员工也能实现自身最大价值。优秀的企业文化还有助于提高员工地整体素质,有利于企业更快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

第三,企业文化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方面。事实证明,在现代的企业建设中,发展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但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培育优秀的企业精神和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还有利于创造企业和社会的健康和谐关系,是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企业通过运用文化的手段,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也就会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大主体,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既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对企业员工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它运用各种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员工的行为,通过倡导企业精神来引导员工树立理想和信念。所有这一切,对促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具有很现实的作用。

二、如何做好企业文化建设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企业文化建设要想在实践上成功,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和所属行业特性,创建个性鲜明,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首先明确企业文化词义。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中各个

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经营哲学和原则,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的方式。它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已经日益显著。在对此有个正确的认识的基础上,我国企业要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领导的作用,建立以人为本和适应企业发展不同阶段需要的企业文化,在借鉴发掘整合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其次做好企业文化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服务企业改革、促进企

业发展为导向。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以是服务企业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企业的最终目标,是创造经济效益。作为上层建筑的企业文化要对企业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就必须紧紧把握住改革开放的主旋律,为企业的改革开放呐喊加油。要不断总结企业在改革开放历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要善于分析企业在改革开放征途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措施和途径。企业要对职工进行适当的、必要的思想政治再教育,使职工更加深刻认识到企业实行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服务于改革开放,才会显现出蓬勃生机和活力,才能赢得更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企业文化建设在服务改革开放,促进企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企业自身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是充分发挥企业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维护者和管理者,他们的思想意识,个人品行与道德准则、思维方式与习惯,价值观与经营哲学,直接决定着企业文化走向和实质内容。可以说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多层次、全方位的协调与配合,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只有企业领导在人力、物力、财力给予大力支持,才能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同时,企业领导是企业文化的龙头,领导的言行举止是一种无声的号召,对员工起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企业领导只有自觉地融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才会逐步完善、定型和深入。因此,作为企业领导,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仅应当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更应成为企业文化的维护者和管理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员工做出表率,也成为企业精神和企业形象的代言人。必须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不仅与企业经济效益紧密联系,对企业的社会形象、长远发展等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企业领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提到战略高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培养核心竞争力。

三是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是人的集合体,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创造的。只有“依靠人,为了人,尊重人,塑造人”企业才能更好的向前发展。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基础是企业文化。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使企业成为全体员工都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共同体。要结合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的走势把企业文化建设溶于各项活动之中,使员工在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能汲取企业文化所带来的营养,为构筑一流的企业,雕塑凝聚力极强的战斗群。企业要做到惟才是举,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构建一个人才成长的平台。积极创新人才机制,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全面、准确地识别和评价人才,公正、公道地对待人才,选好人才,用好人才,使人才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四是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反腐倡廉教育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进步,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但是对实行市场经济所带来的一切向钱看这一负面作用,我们也必须有清醒认识。拜金主义,一切向钱看已经严重侵蚀了我们队伍当中一些意志薄弱者。腐败现象告诉我们,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党的十八大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出了许多新举措,贯彻落实这些举措,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进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一项长期工作任务来抓。企业要加强廉政教育,帮助广大干部、职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建立健全预防腐败制度,要充分发动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反腐败斗争,从而在企业中逐步形成一个反腐败舆论氛围。

五是在借鉴发掘整合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世界上所有的企业都处在经济结构、社会制度、文化价值观的激烈冲撞与重组之中。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如何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难题。我们企业首先要理智、辩证地对西方企业文化加以分析,发现其中的优劣,从而能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避免不假思索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但更为重要的,是要发掘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众所周知,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儒家文化的精髓是“仁义礼智信”,从现代经营管理的角度去诠解,我们就会发现理想的企业文化应该是“仁义礼智信”的统一体。通过吸取儒家伦理思想之精华而建立的企业文化,能帮助企业提高其自身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在市场上赢得公众的信赖和赞誉。此外,我们要建立高度整合的现代企业文化,摒弃传统经济中的粗放型文化,结合自身特点,吸收西方企业文化和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整合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以应对新形势下的挑战。

在新时期,企业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物质上的资产重组可以一时提高公司的生产力,但若没有精神文化上的改变,就无法维持高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提高经营业绩,创造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摘要:在企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今天,如何开展好企业的党群工作,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企业文化建设,是衡量一个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也对我们提出了一些新要求,需要认真思考和系统总结,进一步树立和明确国有企业新时期所应该履行的责任,只有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才能将其与经济社会发展高度统一起来,并内化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具体行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企业走向良性发展轨道。

浅谈新时期施工企业如何有效推进团组织建设 篇3

[關键词]企业基层档案管理;环境构建;开发价值

一、基础:强化档案收集管理

无论哪一个行业、不论哪一个层级,其档案管理工作都是以对档案的收集为基础和起点的。而对企业而言,这也是扩充资源储备、丰富档案馆藏、扩大企业信息规模的重要前提。档案收集与企业后续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着非常直接的关联性。企业相关生产管理或其它环节,在不清楚档案收集不准确、不全面的情况下却加以利用,将会为企业带来难以预估的“负效果”和不可估量的损失。鉴于此,档案收集工作就必须做到“量足”、“质优”、“类全”以及结构合理、系统清晰。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在认真研究企业文件形成规律并加以掌握的情况下,明确档案接收的内容标准和质量要求,切实把好档案收集的内容关、质量关。

其次,将企业档案文件的形成和积累过程以及收集归档要求形成具体的、可视性的规章制度,并纳入到基层各部门的个人岗位职责当中。使相关人员在日常工作当中就密切留意有关企业发展、项目形成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与员工相关的各种文件资料,保证全面、准确、无遗漏地收集来自不同载体形式、不同种类的文件资料,生成档案。

二、保障: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档案管理是一项极富专业性,同时需要相关人员必须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的一类工作。尤其是在基层,更需要其不辞辛苦、兢兢业业、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无私奉献、饱满热忱的作风。另一方面基层档案管理工作除却积极端正的工作态度,也需优秀的职业技能,尤其是在科技迅速发展、新事物层出不穷的全新时代,单一的能力构成模式很显然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在加强固有档案管理知识及操作系统的学习之余,亦要注重加强对新技术的掌握。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技能辅助,是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游刃有余地展开各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首先,定期组织参与培训,学习掌握基本的档案管理知识和管理理念,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不断提升对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原则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其次,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加强对计算机操作系统、信息收集处理、数据知识运用等方面的技术,以适新时期企业各方面建设发展的需要。

最后,适当掌握一定的关于防治档案破损,修复已破损档案的技术和专业技能。在收集档案、管理档案的过程中亦要注重对档案资料的保护。

三、关键:构建良好环境

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并非存在于某一个特定环节,也并非专门针对某一项具体工作而展开服务。它贯穿于企业发展的始终,伴随着生产销售、文化推广的每一个部分,因此它需要得到企业方方面面的配合与支持,需要所有人来共同致力于对良好环境的构建,实现“人人尊重档案,人人重视档案”的良好工作氛围。

另一方面,构建良好的档案管理环境,需要企业自身以培训等方式建立一支业务精、纪律严以及政治性强的档案管理团队,这将企业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对于这支队伍,企业不仅要从政治上和工作上高度重视和关心,还要为其搭建有利于发展的机会和平台,使之在工作实践中得到锻炼、快速成长。

四、价值:加强开发力度及使用价值

企业的档案管理并非仅限于收集、整理和保护这三个环节,如同保护矿藏资源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加以利用一样,所有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其得到更好的利用,实现自身价值,或者利用有限的资源开发出更多的可利用价值。

首先,全面加强和提高基层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因为这与档案价值的使用开发具有直接的关联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对于档案的认识越深入,工作积极性就会越高,进而对档案资源的分析、研究力度就会加大,因此开发档案价值的可能性就会越高。

其次,对档案价值的开发不能脱离企业客观发展的需要、不能脱离社会历史进程的要求。任何档案的形成,其本质上所反映的都是人类社会层面的发展进程,其中所包含的是关于经验、教训以及已经形成的事物规律,所以归根到底,档案是历史形成的,为现实社会提供服务的最有价值的资源成果。想要实现对其价值的开发利用,需要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不能盲目脱离客观实际。

第三,加强和推进企业档案的现代化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为有效提高企业基层的档案管理水平,可以通过对网络档案体系的建设,实现资源共享,进而满足不同使用者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需求。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科技建设档案阅览室,来提高其价值的使用率。

综上所述,企业基层档案管理工作是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规范化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而且在社会发展、科技高速进步的今天,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已经不再局限于对档案本身的管理,而是以此为立足点,通过对此方面的加强来实现对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促进性提高。企业基层档案管理与企业管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所以说,唯有加强对基层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引导,在确保收集整理、保管使用各方面都妥善、安全、高效的情况下,才能使其更好、更理想地为企业发展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王长芬.浅谈企业基层档案管理工作及未来发展方向[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7).

[2]何鼎群.加强业务培训 完善考核机制 全面提升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J].机电兵船档案,2010(03).

[3]朱祥.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8(05).

[4]蔡杜娟.现阶段档案管理条件及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与管理[J].办公室业务,2012(13).

浅谈新时期施工企业如何有效推进团组织建设 篇4

浅谈新时期如何深化审计职业道德建设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明确要求。审计机关肩负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保障国家利益、推进民主法治、促进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重任,要坚持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全面把握审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探索加强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践行“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审计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审计能力,积极发挥审计监督在促进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国家实现良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审计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审计职业道德是指在长期的审计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者应当遵守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以指导审计工作者的行为为目的,对审计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起约束作用,是对审计从业人员的道德意识、道德修养等所作的基本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主要体现在:

(一)依法审计,坚持原则。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任务时,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审计程序办事,对问题的处理,要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不徇私情,不拿原则作交易,不被干扰所影响,不被人际关系所左右,正确行使审计职权,严格审计执法,努力维护法

律、法规的严肃性和审计监督的权威性。

(二)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审计人员在办理审计事项时,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严谨扎实的作风,从严实施审计,力求掌握最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并对获取的信息资料,认真加以归纳分析,对问题不掩盖、不夸大,如实反映情况,慎重作出审计评价,确保审计质量,尽力规避审计风险,力争使每一个审计结论都能经得起法规和历史的检验。

(三)廉洁奉公,保守秘密。审计人员只有做到廉洁奉公,才能树立良好形象;只有做到保守秘密,才能赢得被审计单位信任。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自觉遵守各项廉政规定,严守工作纪律,依法行使职责和权力,顶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在思想上筑起一道抵御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侵蚀的坚固防线。

(四)正直坦诚,勤勉尽责。正直坦诚就是审计人员要不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对被审单位给予的小恩小惠要勇于拒绝、敢于说不;不迷失自我、不随波逐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勤勉尽责要求审计工作人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执行能力,坚守争创一流的工作标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运用的强手和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遵循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法,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工作质效。

二、深化审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措施

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坚持多管齐下,营造格守审计职业道德的良

好氛围,积极地加以引导和调控,塑造良好的审计职业道德,强化监督制约措施,大力推动审计职业道德建设。

(一)扎实做好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结合审计人员的工作和思想实际,多形式、多渠道宣讲职业道德理论知识,努力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胡锦涛同志的“八荣、八耻”和有关审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文件法规,使广大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都能够践行审计职业道德操守,做一个思想坚定、道德高尚、作风正派、工作扎实、纪律严明的审计工作者。一是提高职业道德认识。要使广大审计工作者深刻理解并接受职业道德的基本理论,不断提高对审计职业道德原则、规范、范畴和评价标准的认识。二是培养职业道德情感。它包括对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等,有了这种道德情感,才能正确行使国家和人民赋予的职权,正确处理好审计部门与国家、社会的关系,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完成国家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三是锻炼职业道德意志。这是按照审计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在履行义务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自觉克服一切困难障碍的能力和毅力。有了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就能以全局为重,敢于冲破各种困难和阻力,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计个人得失。四是树立职业道德信念。它表现为坚定地相信社会主义审计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是正确的,坚定地相信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行为是正义的。有了这种坚定的信念,才能牢固树立起职业的荣誉感、责任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搞好工作。五是养成职业道德习惯。审计职业道德习惯形成过程,是审计工作者对审计职业道德的认识,由必须遵守到转化为习惯遵守的过程,审计职业道德教育,还要求审计人员把养成的良好职业道德习惯,落实到实际行

动之中。

(二)夯实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自律意识的根基。一是要积极塑造审计人员正确的人生观。审计部门是一个比较单纯的业务部门。审计人员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强烈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很难耐得住清苦、挡得住诱惑。因此,要下大力气培养审计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引导他们把人生价值趋向定位于“审计事业为本”上,正确理解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从而促使审计工作者发扬积极进取、勇于竞争、艰苦创业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事业的成功来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找准个人与社会的最佳结合点。二是要培养审计干部坚持真理的勇气。对此,各级审计部门在依法审计其他违法责任人的同时,对审计部门的责任者也应予以追究。一个有良知的审计工作者必须将维护审计质量的重要性作为自己的天职,使实事求是这一永恒的真理不断发扬光大。三是要制定统一的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有了审计职业道德规范,既便于审计工作者遵守和执行,也便于组织、领导的监督和互相制约。制定审计职业道德规范,要坚持义与利、职业道德与审计事业发展相统一的原则,要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审计事业的过程中自觉地加强审计职业道德教育,充实完善道德规范,使两者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三)积极营造适宜于审计人员恪守职业道德的良好氛围。一是优化审计工作的内部环境。要通过各种方式切切实实地做深入细致的工作,使干部职工切实感受到审计工作是有奔头的,是能够实现自身价值的,从而树立起奋发向上的精神;要建立良好的同志间互帮互助关系,培养同志间情感和集体温暖感,组织上要主动帮助生活上和其他方面有困难的同志,工作做到“家”,使每个人一旦加入审计这个集体,就有难舍难分之感,从而增强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同时,千方百计地不断改善条件提高干部职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水平。因此,审计部门必须尽可能创造条件,使干部职工有较好福利待遇和工作环境。二是致力于审计外部环境的改善。审计工作的外部环境,有许多因素不是审计部门能够主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审计部门对此无所作为。实践证明,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审计立法,为审计人员恪守职业道德提供法律保障;二要支持审计人员坚决抵制歪风,当审计人员受到打击报复时,上级审计部门要依法加以保护,使之感受到有强大的后盾和支柱;三要取得当地党委政府对审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通过大造舆论和审计工作的有所作为,提高审计工作的社会地位,使广大审计工作者感受到从事审计这一职业是光荣的,也是大有作为的,只要广大审计工作者拥有安于清苦、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有所为、有所不为,也是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

浅谈新时期施工企业如何有效推进团组织建设 篇5

浅谈新时期港口的企业文化建设

邳州港有限公司蒋士华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由企业倡导,全体职工认同并为社会公众所理解的一 种群体意识,它是长期推动企业向前发展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精神,能否形成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企业精神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邳州港在四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创建了特有的文化氛围,这就是凝聚广大职工、战胜各种困难的精神力量,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港口的“敬业自强、干则必成”的企业精神。四十多年来,它已成为邳州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体职工团结奋斗的共同旗帜,也成为推动邳州港发展的巨大精神动力,时代在改变,港口在发展,在新的时期,尤其是港口成功改制为民营企业后,宣贯“诚信、务实、创新、发展“的集团核心文化理念,弘扬港口精神,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摆在我们每一个邳港人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时代的要求,港口发展的需要

古往今来,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到一个企业,都需要一种精神来支撑它的生存和发展,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同样我们的企业精神也是港口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沉淀积累的结果。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日渐趋于激烈,拿什么鼓舞我们的斗志,凝聚我们的人心,对于我们邳州港而言,弘扬我们的邳港精神,继承我们艰苦奋斗的传统,认真贯彻落实集团核心文化理念,营造出一种干则必成的企业文化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十多年来,我们依靠敬业自强的邳港精神,从无到有,把一个小码头建设成了一个现代化的港口,这从思想上和精神上极大鼓舞、激励了广大的干部职工,在广大职工中也形成了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所以我们在面对时代的变革、竞争的加剧、港口发展的暂时受阻时,邳港精神更应成为我们企业文化的精神支柱和精神旗帜。

通过四十多年来港口的发展,徐港集团的成立,以及民营企业的顺利改制,坚定了职工对港口未来的信心,也坚定了职工对港口领导班子的信任,改革开放给周边地区带来的变化,也开阔了职工的视野,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更新,港口职工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大大地增强,随着新进港职工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集体主义的思想,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观念和风尚也都需要有一种精神将这些宝贵的资源加以凝聚,所以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也是港口在特定时期再创辉煌的需要。

二、加强港口的企业文化建设,继承是前提,创新是关键,发展是目的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生存的元气,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力之根、动力之源必然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继承是前提,是保留与企业传统血肉关系;创新是关键,是企业文化发挥作用,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原动力;发展是目的,是企业文化取得更大成效的必由之路。

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影响企业朝什么方向发展或发展成什么样,港口发展到了今天,正是有了“敬业自强、干则必成”的精神作支柱,而这种精神上升为企业的优秀文化,也正是她的群众基础好,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她能够聚集起一大批具有相同观念的职工,并且能够让他们在想到认同的工作方式和工作范围里能成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所以这种精神具有极强凝聚力和竞争力,这种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应当成为建设企业文化的一个坚实的载体。

当然,不同时期对港口精神有着不同的要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宣贯集团核心文化理念的今天,在继承港口文化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我们不仅要保持鲜明的邳港特色,也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以一种崭新的姿态深入到“诚信、务实、创新、发展”的集团核心文化理念的宣贯战略中去,充分地呈现出港口精神发展的阶段性。

三、加强港口企业文化建设要注重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 企业文化环境是企业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在企业内部的各种因素中,企业职工是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主导因素,在企业职工中,企业领导者又是企业文化的倡导者和维系者,所以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形成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新时期,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就是要创造性地挖掘港口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创建出一套适合于港口运行的行为规范,比较容易纳入港口管理的系统,发服务企业发展,促进港口管理进步为宗旨,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港口各项工作相结合的管理方法,来丰富、建设企业文化,达到发展港口的目的。

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最主要的是必须有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身体力行,企业领导的思想行为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相关,从一定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企业领导,就会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领导者可以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力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向全体成员倡导和宣传企业的价值观和理念,并把它灌输妻全体成员的心中,形成企业上下一致的共同意志和理念。

企业领导者是企业权力的化身,他们个人的行为在企业中有强烈的感召力,所以企业的领导者要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意义,自觉发掘自身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榜样力量,倡导一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管理办法,对港口质量理念、服务理念、诚信理念、安全理念等进行塑造,并将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渗透,渗透到企业文化的各个方面去。

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还应遵循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抓

住“人”这个根本,企业是以人为主体组成的,企业也是依靠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职工的文化素质可以说是建设优秀企业文化大厦的基础,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就必须对职工进行各种形式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培训,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企业文化中重要的文化要素,还应在港口更进一步的推广、普及。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要创造若干可以发挥个人才能的非正式组织,如以前在港口存在的演出分队、演讲协会、创造发明小组等。总之,在企业中要营造一种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的崭新文化氛围,并通过这种文化氛围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把港口的和职工凝聚在一起,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以达到发展企业的目的。

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实施

第一、从宏观层面来说,企业文化建设要有一个涉及内容较为广泛的战略规划。当前,集团核心文化理念,明确了企业宗旨,确立了企业精神,确立了企业最高目标,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逐步地细化地确立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即各项工作统一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趋向的过程,比如港口贯标中就确立了统一的质量工作价值观和行为趋向,这就是为顾客提供方便、快捷、经济、安全的服务,在其它的各项工作中也应有统一的价值标准,这样通过直接的规定或影响规定了职工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等,直接培育了企业文化的形成。

第二、通过下拉规定企业内部的各种规章制度从而约束员工的思想的行为造就适应企业文化发展的企业内部新秩序来实现。

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应 是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的,港口改制成民营企业后,企业的经营决策、组织设计、干部选拔和制度的制定等都应在确立的企业价值观和总目标的指导下进行,这些工作方案的实施过程升华了港口精神,提升了企业文化,它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必须严格要求持之以恒才能使新文化形成。

第三,通过全面贯彻,严格要求,使企业文化渗透于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之中,使之固定形成习惯,转化为文化要素。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细致的、潜移默化的过程,没有严格要求,坚持始终的作风,新的文化很难形成,在全面实施规范化的过程中要重视企业成员观念变革和文化心理转变的工作。首先要坚持严格的统一的标准;其次要严格坚持制度的公平协调原则,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尽量避免人与人之间由此而造成的内部矛盾和冲突,产生内耗,无法形成企业的凝聚力;再次还必须要有严格的作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通过对旧文化的改造,使新文化在人们心理结构中不断积淀,并逐步升华为一种信念,因此新文化的形成,不论是从习惯在人们心理结构的积淀来说,还是从通过人的思维把积淀升华为信念来说,都要从标准上、制度上、作风上坚持一贯持之以恒。

四、加强港口的企业文化建设,应与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相统一

弘扬港口精神,建设企业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题中之义,所以抓好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最好结合点。

港口在四十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敬业爱岗为核心的“敬业自强、干则必成”的精神,在宣贯集团核心文化理念的今天我们又在不断地丰富这个宝贵的精神。组建集团公司后,港口人思想、价值观也都发生了相应的转变,所以也应把弘扬港口精神,建设企业文化精神建设全过程,使全体职工始终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浅谈新时期施工企业如何有效推进团组织建设 篇6

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之后,我校积极展开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活动,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学以致用以让党的新思想、新理论能更好的深入扎根高校基层,但是在推进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阻碍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连续性、实用性、科学性。

首先,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我们部分党员对“学习型党组织”这一概念的理解浅尝辄止。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明确学习并不单只理论的学习,而是要我们树立一种先进的学习理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支配行为。只有不断更新学习理念,才能更好地付诸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尽快实现预期目标。同时也是要求我们改进传统的学习方式,根据理论要求改进我们传统意义的学习,采取新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学习的实效性,以各自岗位的实际出发,以党员自身所处的岗位为平台,力戒口号式的学习,以用促学,以学促用。学习型党组织的学习不是单纯地学术研究、远离生活的训诂和考证,而是为了在实践应用中更好地推进党的全部事业,坚持用使命任务牵引学习,注重向实践学习,在解决重大现实问题、完成各项任务中增长才干,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实践的实际成果。

其次,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主要依靠党员的自觉性和自发性,而缺乏一种约束或者一种激励机制。

约束即是缺乏规范性的表现,缺乏激励机制必然缺乏长久的活力,学习型党组织应当是一种能够不断学习和持续创新的组织,建立现代的激励约束机制十分关键。我们需要进一步在建立制度、完善制度、执行制度上下功夫,把学习的“软任务”变成“硬约束”,把散漫式的自觉性学习转变成有计划有系统的规范性学习,建立健全对党组织和党员学习的定期考察记录,对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员在学习计划的落实情况、学习调研质量等进行权重考核,并将考核排名在党员例会上进行公布点评。同时将学习考核的情况和待遇考核结合起来,增强机制的强制性和约束性,从而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规范性。

第三,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我们缺乏标准、模板和长远的规划、阶段性的目标以及推进的“路线图”。

由于目前“学习型党组织”在我国也属于新生事物,就连国外也没有某个政党提出学习型这个概念,故我们尚无一个很明确的模板和标准可供我们参考和学习,这样难免造成我们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陷入一种盲目性,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看作一个盒子,凡是与学习沾边的甚至不沾边的都往里面装,这样的结果一方面浪费我们的精力,另一方面也在逐渐磨灭学习的激情。当我们明确学习型的概念之后就要设立一个阶段性的目标,例如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

第一步,建立领导班子,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建立和成长,并且将领导责任制融入其中,让党员领导班子做好表率作用,率先学习和理解党组织的最新理论和精神,同时也要负责研究和制定一定时期内的学习规划纲要,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有目标的推进党的学习活动,负责根据党的事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对学习做出全面的整体性的战略规划;

第二步,我们要做好宣传工作,宣传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重要性,做好思想动员,广泛发动、广泛学习,让所有的基层党员都参与进来,引导广大党员在组织“团队学习”、“集体学习”中相互影响、共同提高,逐步形成一个个学习型党委、学习型党支部、学习型党小组竞相出现的可喜局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重视新媒体的运用,例如在高校范围内我们要利用学校网站、电台、手机短信等现代技术手段扩大我们的宣传阵地,让我们的基层党员能够及时掌握新信息、新动态、新知识,跟上信息化时代的步伐,提升学习和认知水平;

第三步,我们要建立相关规范和约束机制来保证能够持续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成长,用制度机制来保证学习的经常化、常态化和全员化。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政主要负责人的学习领导责任制,切实加强对学习型政党建设工作的领导。要健全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制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创建学习型政党中的重要作用。要建立科学、简便、有效的考核机制和监督机制。把学习情况作为党委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形成激励学习的正确导向;

浅谈新时期企业工会建设的创新 篇7

一、国企业工会取得的成绩

当前我国企业工会的特征表现为覆盖范围广, 增加速度快。根据2009年总工会统计的资料显示, 全国企业工会数量正在以每年1.7个百分点的速度攀升, 涵盖了全国292.5万个企业。截止到目前, 企业工会数量仍然在迅速增长;工会组织鼓励员工创先争优, 把“保增长”作为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能够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根据全总2009年数据显示, 我国将近85%的企业以及员工积极参与劳动比赛等项目活动;协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雇佣关系, 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工会积极地贯彻落实国家劳动合同法, 表现出很强的维权作用。

二、工会建设中潜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 企业工会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效果差, 效率低。

根据全总调查结果公布, 在企业中, 尤其是小型的民企当中, 开展工会组建工作相对较困难, 企业员工参与工会不积极。例如, 农民工约占我国人口总数的1/10, 是社会上较庞大的群体, 他们的与会率竟不及1/3。究其原因, 与企业的政策有直接关系, 某些中、小型的企业反对员工形成组织, 阻挠员工进入工会, 所以造成了工会的组成率低、效果差的后果。可以看出, 目前的工会体制仍然存在缺陷, 而且有很多工会是由上级领导组建, 决定权不由基层工人掌握, 所以不能代表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

2、维权效力不突出。

在经融危机的强烈冲击下, 很多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 同时劳资关系也出现争端, 很多事例数不胜数。然而在如此激烈的争议下, 多数的企业工会组织发挥不出维权效力, 不能够与员工站在同一立场, 不能真正地为基层员工着想。更有甚者, 某些企业的工会组织完全由企业支配, 不能公正的行使功能, 侵害基层职工的合法权益。总而言之, 虽然近几年来企业工会整体上获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但是, 具体上的工作效益没有得到普及, 某些企业甚至还培养出了“有毒”工会组织。

(二) 产生的原因

1、工会管理与运行模式不得当。

工会应该是由企业职员自愿组成和参加的一种群众性组织。然而因为政治及其他多方面原因, 在实际上, 很多企业工会真正的倡导者和决策者是上级领导, 这种自上而下的工会模式无疑扭曲了工会的本质。此类工会模式目前非常普遍, 表面是群众性的组织, 实际上作为领导的傀儡而存在, 根本不能够代替群众做实事, 代替职工行使应有的权力。笔者经过调查发现, 多数的中小型私企的员工竟然不知道自己是工会成员, 这就充分说明了该类工会模式没有为职员带来任何利益。因为民企工会内往往由领导实际掌控, 选举制度不够民主化, 这就导致了工会利益倒向老板一边。之所以企业工会如此腐化, 最根本的因素是工会的主体和性质出现了差错。

2、工会依赖性较强。

我国企业工会表现出比较强的依赖性, 包括政治依赖和经济上的依赖。首先, 我国多数工会的主导者是企业领导, 并且工会中干部的职位、薪资、权利等常常在企业领导的管辖范围内, 所以不得不依附于领导。另外, 工会的资助方往往是企业, 各个成员又在经济上依附于企业, 在这种情况下, 工会自身的独立自主性就得不到显现。

三、创新企业工会发展的观点及对策

(一) 提倡直接选举制度

首先, 企业工会必须将广大职工作为主体, 提倡使用民主性的直接选举方式来确定工会的领导班子。直接选举制度贯彻落实了工会的独立性质, 使得决策权重新回归于大众群体, 从根源真正代表广大职员的切身利益, 同时令工会实际发挥维权作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发布了工会采用直接选举的制度政策, 我们也希望, 直选政策能够真正贯彻落实, 并及早普及。

(二) 工会组织独立化

具体实施有效的措施来促进企业工会真正独立出来。比如, 企业工会干部需要直接选举, 工会干部各司其职, 责任需具体到个人, 并与待遇、职位挂钩, 由群众进行严密监督。针对工会的经费问题, 可以采取专职工会领导的薪资待遇通过工会的经费来承担的试验, 加强工会的独立性的推进。

(三) 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

如今, 职工的维权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特别是农民工的团结、权利观念变得非常强烈。在职工权利意识逐渐提高的情况下, 更加需要工会组织的鼓励和支持, 此时是加大工会体制改革的有利机会。具体的改革措施如, 设立专门的压力机构, 促进工会采用集体协商的民主政策;另外, 还可以在产业与行业之间进行协调, 明确劳动关系, 两者默契配合, 维持企业工会持续、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 工会作为企业职员自愿组成和参加的一种群众性团体组织, 应该公正地协调企业与员工的关系, 切实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工会孱弱的状况, 可以通过推广直接选举制度, 使工会独立自主以及加大体制改革的力度等方面进行建设改进, 来促进我国民企工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乔传秀.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功立业—在全总十五届三次执委会议上的工作报告[J].中国工运.2010 (03) :7-15.[1]乔传秀.大力弘扬中国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功立业—在全总十五届三次执委会议上的工作报告[J].中国工运.2010 (03) :7-15.

[2]乔健钱俊月.对民营企业工会建设问题的思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 (10) :83-87.[2]乔健钱俊月.对民营企业工会建设问题的思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 (10) :83-87.

[3]李恕.新形势下在民营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的思考[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8 (02) :16-18.[3]李恕.新形势下在民营企业建立工会组织的思考[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08 (02) :16-18.

[4]梁茵.民营企业工会建设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03) :398-399.[4]梁茵.民营企业工会建设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9 (03) :398-399.

浅谈新时期施工企业如何有效推进团组织建设 篇8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对策

0 引言

基层党组织是保证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是基层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笔者所在单位担负着整个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维护、软件开发、通讯、监控系统及有线电视网络和档案管理工作。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将信息化手段与基层党建工作进行有效的结合,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是实现企业党建工作信息化的重要手段,也是目前企业党建工作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在新时期,以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推动党组织建设,强化党组织的服务职能,对于促进企业在新时期的稳步发展,提高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1 新时期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现状及问题

1.1 企业对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

目前,很多企业的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水平之所以难以得到提高,主要就是相关人员对党建信息化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些组织单位的领导者把党建信息化简单的理解为党务工作上网,或者是党务办公的信息化,或是电子政务的一部分,就算做了也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很难看到工作成效,忽视了党建信息化作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新手段的关键作用和主体地位,因此,导致了党建信息化工作重形式,轻实践,没有把党建信息化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来看待。还有部分党建工作人员认为党建是党内的事,不宜公开,这也是党建信息化工作难以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

1.2 基层党建工作开展的积极性不够

相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来说,基层党建工作是企业的薄弱环节,不能有效发挥党建工作的能动作用。首先,在日常的工作中,企业领导和员工缺乏应有的党建高度,不能有效地把企业的经营发展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对基层党建工作只是停留在口头宣传上,实际上很难得到落实。其次,企业领导对基层党建工作的支持和指导力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在实际工作中很少能从党建的角度出发去考虑,党建工作开展的积极性不够,没有把党建当作重点工作来抓,检查工作也是停留在表面,更不要说开展技能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了,最终导致企业基层党建工作难以顺利开展,也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的作用

2.1 有助于加强党务管理

做好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有助于实现党内信息的实时更新。通过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单位职工可以随时获取全面丰富的信息资料,从而满足职工日常学习的需求。同时,各单位党务工作人员通过每天及时更新单位内部工作动态,能够方便职工及时了解党组织的工作状态,有助于企业党组织对各项党务工作进行规范的日常管理,从而有效避免基层党建流程混乱现象的发生。通过进行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可以使企业内部各级党组织关系更为清晰,极大的方便了党内日常管理工作的开展。

2.2 有助于提高党建工作效率

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已经成为很多组织单位发展关注的焦点,主要表现在党内日常业务工作逐渐实现信息化。首先,单位内部为每位员工建立了电子档案(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奖惩经历等多项内容),这样方便了企业管理者和职工进行资料的查阅,规范了档案管理工作。其次,在单位内部建立党务网上公开制度,通过基层党建信息化平台,对于组织内部的各项工作变动、重要政策指示等及时进行公开宣传,方便职工了解基层党组织的最新工作动态。可见,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的信息化,能够极大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实现规范化管理。

2.3 有助于保证党的信息传递的时效性

在大部分组织单位中不同人员从事的工作岗位性质不同,所以很难经常组织集中学习,这大大影响了党的信息传递的时效性。而开展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可以利用党建信息化平台随时对党的相关理论、政策及时进行大范围、高效率的宣传,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效率。此外,有些企业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网上党校”,提供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进行远程教育,为党员进行党建学习提供了方便的平台,可以随时上网学习查阅,方便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进而有效避免了集中学习的困难,还能降低组织成本,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的时效性。

3 新时期推进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对策

3.1 做好基层党建信息化宣传工作

在新时期,单位的信息处要积极发挥作用,做好基层党建宣传工作,深入发掘思想政治宣传工作的新思路。比如,我公司邀请了新闻中心与信访办的专业人员,对信息处的通讯员和新闻编辑进行了写作、信息以及电视新闻三方面的培训,从而促进党建新闻稿件的质量提高,保证基层党建宣传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在进行基层党建信息化宣传工作中,要紧密联系单位的中心任务,对信息化项目的进程、对公司各项生产、经营工作中突出的人和事进行专题性的报道,促进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对基层职工的感染力。同时,鼓励基层职工将自己日常工作所感所想写成文章,发表在公司信息化平台上,供广大职工群众阅读,从而增加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极大的发挥了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的积极作用。

3.2 加强对党建工作者的信息化培训

基层党建工作队伍素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建信息化工作水平的高低。基层党建工作人员不仅要管理维护党建网站的日常运行,还要指导党员怎样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交流。因此,一定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建立新型的人才培育机制,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理论知识架构以及信息技术水平,加快党务工作者的转型,从而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队伍,并积极发挥好这支队伍的作用,提高新时期党建信息化工作水平。

3.3 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基层党建工作交流

加强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建设,一是要在企业内部开设党员论坛、领导信箱、QQ交流群,让基层职工可以在公共信息平台上畅所欲言,发表自己对于企业、党组织和具体工作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提出自己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畅通党组织与职工的交流渠道,加强党员干部与职工群众之间的互动;二是要求上级党组织通过信息化交流平台,及时了解基层职工的困难和需求,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职工解决问题,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取得职工群众的认可和信任,切实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三是要对一些广大基层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公共信息平台上及时进行解答,同时及时把重要工作进度、人事任免等情况及时公开公示,以达到对职工群众进行思想认知上的正确引导以及提升党组织的公信力和舆论权威性、增强党组织影响力的重要作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信息化大趋势的发展,企业要想获得稳步高效发展,必须提高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视,加强基层党建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把握好企业基层职工的思想发展方向,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实现企业在新时期的快速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海波.信息化条件下基层党建创新研究[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4.

[2]孙玮.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33):328.

[3]张亚勇.以党建工作信息化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J].学习论坛,2015(03):23-26.

浅谈新时期如何塑造教师形象 篇9

一、为人师表,加强师德修养

“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高尚的师德本身就是一本好的教科书,教师要为人师表,既要注重言教,又要注重身教,特别要注重身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把学生培养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人格中的责任心、爱心等,通过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一种榜样在学生人格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人格的力量对学生品格的形成起着引领作用。教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新时期的教师要具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也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同时要提高抵御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侵蚀能力,需要处处为人师表,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率先垂范,作出表率,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此外,凡老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勿以恶不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让高尚的师德师风化作春雨,润物无声。

二、教书育人,提高业务能力

“名师出高徒,师高弟子强”。具备了广博的知识,讲起课来才能游刃有余,有血有肉,学生才能从内心里敬重你。凡是用知识、能力、形象让学生佩服的,家长、社会认可度就高,口碑就好。由此,我们应多学习、勤动脑、勤动笔。用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丰富的教书育人经验来影响学生,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要提高学习能力,进一步增强自身素质。我们不仅要深入学习理论业务知识,用理论业务知识武装头脑,而且还要贯彻落实到平常的工作中。在学习中,要有目的,有方向,要进行系统思考、系统安排。我们不管学什么,都要与推动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善加利用,解决学习不够重视,功底不够扎实,工作成绩不明显的问题。一定要有一种学习的危机感、紧迫感,把学习知识、提高素质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紧迫任务,把学习当作一种工作和追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

念,争当学习型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提高知识层次,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能力。

三、创新发展,转变教育观念

创新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对于我们这些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来讲,如何创新教育发展的理念,改革教学中的方式方法,更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面对教学的信息化、现代化发展,是沿循过去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墨守成规;还是创新教育教学理念,探索新思路、新方法,跟上时代的步伐,都是需要每位教师深思熟虑的问题。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也如此,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所以,我们解放思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在教师继续教育中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阻隔,沟通各种教育形式,共享优质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多媒体课件以其图、文、声、动并茂的特点和灵活的交互功能,为师生共同的课堂活动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兴趣高涨,始终处于兴奋激动的教学活动之中,能激起学生的情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体验中接受新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四、注重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已经轰轰烈烈地进行了几年,如何适应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应抓住关注学生发展这个核心思想,以开展“高效课堂”研究为切入口,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轻松学习,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另一方面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切实立足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实践创新,实施寓教于乐的原则,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学习环境,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融于教学活动中,以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的学习迸发出兴趣的火花。

浅谈新时期党员干部如何加强学习 篇10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这样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的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既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者,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服务主体,如何将政策落实好,为群众服务好,就必须与时俱进,把握时机,在学习上始终无止境的追求,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信息化时代同行。

从目前情况来看,部分同志对学习缺乏足够的认识,积极性不高,有的干部感到学习枯燥无味,有厌烦情绪;有的干部缺乏认真的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应付差事,浅尝辄止;还有少数干部对学习缺乏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兴趣来了学一阵,热情过后就束之高阁,或是断断续续,零敲碎打,既不系统规范,又没有相对稳定的科目;组织上安排的多、个人自学的少;学习业务的多、学习政策理论的少;追求文凭的多、联系实际的少;看消遣书刊的多、学实用知识的少。那么,如何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争做学习型人才,是当前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面对的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一、主观上,要对学习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的认识,从思想深处强化学习意识

(一)把握时代发展大势,不断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当前,国家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工作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对每个干部提出了新要求,我们的思想观念、工作方式、知识结构,如果跟不上形势和任务发展的需要,就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新要求,就会被时代淘汰。因此,越是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越是要加强个人学习。

(二)要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第一,学习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习是经验的获得及改变个人行为的过程,学习就是接受经验、知识和文化的手段,正是把人类所建树的一切经验、知识和文化成果,都用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人变得聪明和智慧,从而改变个人行为,为社会服务。第二,学习是生活和工作的竞争手段。同样的人,处在同样的环境中,学与不学,学得深与浅,对于个人的事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是由他所占的知识总量决定的,人与人的差异往往也是在于是否坚持不懈的学习。当今社会是竞争化社会,优胜劣汰是不可抗拒的潮流,因此,我们要全面学习和借鉴所有先进的观念,用“洗脑”或“换脑”的方式,与时俱进,创新思维,使自己永远处于不败之地。第三,学习是一切进步的动力。学习的过程,就是把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学习使人从“无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深刻”、“知之甚多”,使人在理性分析中获得更多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观的科学方法,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不但改造人类自己,提升个人素质,而且

能改造社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四,基层党员干部更需要加强学习。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直接接触的群众,面临的是一件件具体需处理的事务,这就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掌握相当多必备知识,才能适应工作的开展,才能解决琐碎复杂的各项事务。

(三)澄清模糊认识,不断启发学习的自觉性。要重点澄清“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任务重,没有精力学”等模糊认识,使大家感到学习不是可有可无的事,而是一项任务,一种职责,一份需要,可以说是生命的一部分。认识提高了,就能够做到工作忙学习不忘,任务重学习不松,始终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二、客观上,要建立健全学习型机制,不断保持学习的持久性、广泛性

要想使每个同志真正学进去,学得好,就必须一套建立健全的学习型机制。

(一)要靠制度约束,坚持培养学习的习惯性。必须建立健全学习计划、检查、考评、笔记作业展评、体会交流等制度,并且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把“软指标”变成“硬指标”。

(二)要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在职学习与脱产学习不同,工学矛盾突出。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党的创新理论水平的提高,是当前领导水平提高的首要政治任务。因此,我们每个干部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学习,尤其要紧密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选择学习科目,安排学习内

容,始终做到工作需要什么就学什么,缺什么就学习什么,什么问题突出就学习讨论什么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工作而且能学得快,掌握得牢,运用得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要强化方法效果,切实提高运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重视学习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善于学习是一种能力、一种技巧。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就基本的和主要的方面而言,应该着重把握以下四个环节:

(一)要精于阅读。一是要精选内容。读书贵在精而不在多。我们要结合当前的形势和任务,精心挑选,有重点地学习。心头书要多,案头书要少,这是读书的一个基本方法。二是要精读原著。精读,好像牛吃草一样,吃了以后再吐出来,慢慢反刍、消化。三是要掌握精髓。就是掌握书中的核心观点和贯穿于理论体系中的科学方法。一本书再厚,最核心、最精华的东西可能加起来就是几页、几段甚至几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功夫下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前人所描述的那种境界。

(二)要勤于思考。书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为自己的,为我所有,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为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读而不思,等于食而不化。只有善于思考,才能把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把静止的东西变为动态的,把无关的东西变为相关的,才能在前人的认识上创新和超越。思考有多深,思

想有多远,人们就能走多远。只有在广泛学习的基础上,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联系实际,开动脑筋,才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和知识,对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思维和科学回答,形成新的想法、新的思路、新的办法,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

(三)要勇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获得真知的唯一途径。理论不经过实践检验,就不能转化为能力;知识不转化为能力,就没有力量。一个人如果不注重实践,不善于把知识运用到工作中,落实在行动上,即便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不能说达到了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要把读书和实践结合起来,既善于向书本学习,又善于向实践学习,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才干,提高能力,用实践检验学习成效。

(四)要善于总结。一个人如果不善于总结,在人生的道路上就可能常走弯路、常遭挫折。要把学习引向深入,就要善于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善于总结,就要把实践中零散的东西系统化,把感性的东西理性化,历史的东西现实化,外面的东西本土化,外国的东西中国化,从中发现带规律性的东西,用以指导新的实践。善于总结,我们就能举一反三,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

四、要切实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做到学习成果与工作能力相互促进

毛泽东同志指出:“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

(一)把知识转化为科学认识问题的方法。即善于把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观察、分析、认识问题的方法。如当重大政策、制度出台时,能不能识大体、顾大局,积极拥护,坚决贯彻执行;当个人成长进步遇到挫折时,能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善于从挫折中吸取教训,继续奋发前进等。

(二)把知识转化为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把所学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措施和手段,提高预测预见能力,把工作做在前面,防患于未然;提高渗透结合能力,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提高团结协调能力,和广大干群一起,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上一篇:陶瓷颜料下一篇:体育局年度党务政务信息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