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思德》电影观后感
昨天晚上系党总支组织我们入党积极分子观看了一部老革命电影《张思德》。之前我也看过不少老革命影片,但这部影片尤为让我感动。
张思德,憨厚纯朴,呐呐无言,用朴实和纯粹折服了周围的人,也让61年后银幕下的我肃然起敬,久久回味。张思德是一个平凡的人。他1933年参军入伍,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最高职务是个班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搞过生产,烧过木炭。生命历程中,他没有惊人的事迹,也没有动听的话语,“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张思德是不平凡的。毛泽东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 他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从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在他牺牲后回想起来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银幕上的他,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这种震撼力来自心灵深处的向往和追求。张思德,以他的行动诠释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人民服务的诗歌。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他朴实得像延河边的一粒砂,千万粒细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凉山上一株草,千万棵小草共同摇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机。于是,窑洞里出了马列主义,黄土地哺育着一个政党,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张思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聚集了许多普通中国人身上的美德——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他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东西:集体主义者的道德感,儒家传统的光芒,信徒的献身精神……。当年延安物质并不富裕,但人们精神世界是充实的,张思德就是那个年代的代表,民族的生命力也恰恰就在这个地方。但张思德不过是这伟大队伍中的一名代表,他的身前身后,一串长长的名字: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从打江山到掌政权,从改革攻坚到加快发展,一个个平凡的生命延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光华,我们的事业也由此一天天壮大。
今天,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无论形势和任务有多么不同,都不能忘记这个本,丢了这个根。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曾经成就我们事业的精神动力,还将辉映着我们漫长而辉煌的征程。虽然那是发生在60年前的事情,但是今天看起来却仍然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管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应该学习他那种爱岗敬业、爱人如已、助人为乐的精神。
软件工程系
11级 java3班
2014年3月20日上午,我镇组织全体镇干部观看了电影《张思德》,通过观看学习我体会到张思德同志作为33年参加红军长征的老同志,身上闪现出的各种精神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要学习张思德同志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作为33年参加工作的老同志,长期从事最基层工作的张思德同志不怕苦不怕累,从不向领导提要求,每次都从事最危险的角色,把吃苦当作享受,受到了毛主席等各位同志的赞扬。
其次要学习张思德同志肯钻研的精神,张思德同志作为一个革命战士,不但能干好本职工作,而且对其它工作样样在行,会辩别野菜、会开荒、会烧窑,干一行爱一行。
再次,要学习张思德同志关心同志爱护群众的精神,张思德同志在战友犯错误的情况下,不打击不冷漠,积极关心同志的各项生活,激发同志的革命热情,在别人失意时送上温暖,关心革命群众,时刻想着群众,为群众办实事。
暑假的一个晚上,爸爸妈妈带着我一起去诸暨电影院看电影《张思德》。
张思德做事认真负责,总是风风火火,跑步完成。汽车轮胎坏了,他就背着轮胎前进;鞋子坏了,他就光着脚走路。夜幕降临,黄土高原上荷枪奔跑的张思德从安塞赶回延安,参加内务班的合唱演出。正唱着,舞台一侧的灯泡坏了,他跑过去当梯子,驮起战友换灯泡;回到营舍,别人上炕睡觉,他却跑到厨房帮老炊事员磨豆浆;炊事员推开他,他憨笑着坐到门口编起草鞋。球场上,篮球让战友扔下了山坡,张思德会抢着去追;追到半路碰见老乡的猪跑了,他又跑老远去追猪……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处处为别人着想的普通人。
9月28日下午,我们支部组织观看了电影《张思德》,电影故事中具体鲜明的人物设置和生动有趣、感人至深的情节安排将我们带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黑白”年代,却同样让我们发现了在“特殊的前线”上,共产党员胸膛里那颗永不磨灭的闪闪红心。
电影《张思德》以张思德同志的生平事迹为线索,以平实、质朴的艺术笔触,再现了一代共产党员典型形象的塑造。影片开头,借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就给张思德同志这个人定了性——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
张思德同志父母早亡,自己也并无子女,影片偏偏设置了一个孤儿叫他爸爸,他自己也将无依无靠的“老革命”认作了父亲,表明张思德并不是神,也不是傻,他是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知冷知热的性情中人,当张思德的好友刘秉钟贪污被判刑,未婚妻也离开他时,张思德并没有放弃这个犯了错的好友,以一贯的真诚和热情鼓励他重新站起来,作为朋友,张思德让我感受到了友谊的可贵。
张思德身上还有古道热肠的一面,当王团长一次次地来看毛泽东而不遇时,张思德知道革命流血牺牲是常有的事,说是下次再来,可是不一定能活到下次,所以张思德冒雨带王团长去找毛泽东,虽然这次还是没见着,但张思德没有食言,在下一次,在王团长弥留之际,张思德请来了毛泽东来看望牺牲前的王团长。
影片通过点点滴滴来让观众对张思德这个人物产生印象,进而认同,而后被感动,再后受教育,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如开场戏合唱队在高歌一曲抗日战歌“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时,电灯灭了,队长一声:梯子。张思德马上冲出去以身为梯,帮队长在第一时间排除了故障,令首长可以继续观看自己团队的演出,毛主席随口说了声车里有味,镜头一转张思德已经在将整个车子擦拭一遍。车胎修好了,张思德一个人将车胎弄回装上,保证了首长的正常行动,乡亲大妈的猪跑了,张思德满世界地追,甚至扑入河里去捞,更有许多重要的文件和指示都是通过张思德的手送下去,通过张思德的脚传下去的,直到烧炭牺牲,张思德一直以一颗火热的心紧贴着党组织,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
张思德同志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人后默默地做事,并没有人看见,并不需要有人知道,因为他是在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是一部电影。我昨晚看了。
张思德是毛主席身边的警卫员。毛主席说:总结一下嘛,不爱说话,最大的缺点就是办事不吭声;最大的有点也是办事不吭声;喜欢打赤脚。
张思德很老实,淳朴,团结战士,热爱人民。工作认真,热诚,无怨无悔。
张思德在作烧炭队队长,在后方为前线、为战士、为人民烧炭,不幸炭窑倒塌光荣牺牲。
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毛主席说,这样的人在我们的队伍中,太多了。所以,见了面不一定认识,认识的不一定认得,认得的不一定多说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虽然只是一个普通革命战士,但是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评价并作为楷模号召全党同志向其学习,正是因为他做到了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人的品德高下、世界观正确与否不在于人的职位高低、年岁大小,而要看他的基本立足点,站在哪一边。
毛主席还说道,为人民服务。多年来,这个主题一直是我们共产党人、革命工作者为之终身奋斗的目标: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我们常讲,党员的入党动机、参加革命是为了什么?不是为了个人做官发财,光宗耀祖,每个党员和革命工作者都要磨练自己的意志,不断改造思想,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上,是我看了《张思德》之后感慨。而且引用了毛主席很多话,向他老人家敬礼。在电影中,我被张思德的人格、行动深深感动了。敬礼。谢谢导演、谢谢编剧、谢谢剧中演员、谢谢中央6台,让我看到了这一部好电影。好久没有被电影感动了。
今年是我们党建党85周年庆。
——电影《张思德》观后感
以往,“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字于我而言只是个符号,简单却又陌生。它从未引起我的思考,“什么是为人民服务,怎样做是为人民服务”,这一切似乎距离我相当遥远。但看完《张思德》以后,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触动,其实它就在我们身边,就是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实际行动付诸于点滴生活,去做好自己的本分,而已。
还记得毛主席对张思德的评价吗?对,就是“你这个同志嘛,最大的缺点就是做事不吭声,最大的优点也是做事不吭声”。当我听到这句话时心中有一种莫明的伤感,张思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木讷寡言,憨厚诚实,无论干什么都是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我们从影片中知道他是一个老战士,参加过长征,走过三次草地,和他同时入伍的差不多都当了官,然而他还是个勤务兵。但他呢?他心里完全没有这些世俗名利,当面对别人的逗笑时,他只是憨厚的一笑,我无法想象这需要多大的胸襟,多么高尚的灵魂。“做事不作声”到底是优点还是缺点,我不知道。但我清晰的明白能做到这一点的绝不会太多。因为不给自己邀功就很难得了。
看完影片后,我曾想如果把张思德放在现在,那会是怎样?其实于我而言,他的许多行为我无法理解,尽管我在心底里崇拜着他。我想到如果他把官做到更大一点,难道不能
帮到更多的人吗?不,也许是我们所处的环境不同,也许是我的思想深度还不够,是我不能够理解他,不能够理解他那崇高的思想。因为社会上只有有像张思德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为社会奉献的人,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美好繁荣。就如同新中古成立以后,像雷锋、焦裕禄、孔繁森———这样一批批甘于奉献自己的人。是我不够成熟,过于天真。张思德才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正如别人对他名字的解释,“思”,是有思想的思;“德”,是有道德的德。他出生于贫苦家庭,他亲历过各中艰辛,他明白人生的真正意义,他更知道自己活着的价值,他是最可爱的人。
就人品而言,他身上找不出任何瑕疵。他勤劳善良,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尤其他对那一老一小的真挚付出,真真切切体现了他是一个大写的人。对孤独老人,他想儿子一般;对孤僻小孩,他又如同父亲一样。两个不幸的人,被他真切的装在了心底,他像儿子般抚慰了老人那可孤独的心,找寻了活的希望;他又像父亲般将那个孩子捧在手里,用父亲般慈爱的心呵护那颗脆弱的心,然他找到了温暖,让他的世界出去乌云布满阳光。这就是张思德,平凡中更现伟大的人。
张思德是个好人,但它却没能长命,仅仅二十九岁就离开了我们。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而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现在,我们正处于社会的繁荣发展之际,没有了那时的艰辛,但“为人民服务”却不能丢。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品质。也许我们大多数都做不到张思德那样,但我们可以竭尽全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首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实现自己价值的同时服务于人民群众;其次,在学习生活中,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给别人帮助。
看完影片后,我一致认为电影《张思德》寓教于艺,生动感人,使我们这些年轻人了解了“为人民服务” 的由来和那段历史。张思德是一个“道德楷模”,在他身上体现出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和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不论在什么时代,都值得弘扬。在当今改革开放的年代,绚丽多姿的人文环境,更需要这种伟大的精神,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像张思德同志那样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计较个人得失,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在企业改制中,我们更需要加强党组织建设,不断壮大党组织队伍,发挥党组织作用,使企业员工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将企业改制工作顺利完成。我们还应立足本岗,踏实敬业,切实做好本职工作,使企业日益走向辉煌。
张思德同志在部队是很平凡的一名党员、一名战士,当了十多年兵,只是内卫队一名普通的警卫员,小小烧炭队的一名队长,许多和他同时当兵的战友都当了团长、连长,可是他从来没有遗憾过。他所从事的工作不像那些在战场上杀敌的战士,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壮
举,也没有时刻要冒着生命安危的危险,他只是部队上一名普通的后勤兵。可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微小、从来不觉得自己做得事份量轻,他尊敬老者、爱护幼者、帮助战友、团结同志,拼着命的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虽然不在前线,但他积极服从组织分配,把组织安排给自己的工作当作前线的战场一样去全身心投入战斗。他这种崇高的精神深深打动了我。
张思德的一生的确是平凡的,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参加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后来又去南泥湾垦荒。从33年加入红军到44年牺牲,他在他的岗位上勤勤恳恳的工作、默默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做的都是小事,平凡的事;假若他不是因为事故牺牲在一次生产的事故中,也许他也不会广为人知。
张思德不是一个人,他代表的是一群人,一去不平凡的人,一群有信仰的人,一群甘愿吃苦而不求报答的人。我们的革命的成功不仅是靠一个人的决策的英明,更是靠那些平凡的人的力量支撑的。他们是我们所应该尊敬的人,爱戴的人。
即便是现在,我们祖国的强盛依然需要人—在他们的生活中,个人的利益不是他们的唯一目的,除此之外还有更加高尚的目的是他们前行。
《张思德》这部电影没有绚丽的色彩,但是正是那黑白分明的画面,那充满历史沧桑感的画面,以一种平实朴素纯粹的方式,把张思德平凡而又伟大的革命历程印入了我们心里。影片以中国共产党成立22周年庆祝晚会为起点,主要讲述了张思德在延安的生活历程,当时的延安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展大生产运动,张思德为人憨厚朴实,工作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一心一意为着革命的利益和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而默默地奉献,冬季将近,为了解决中央机关冬季取暖问题,1944年他带领一班人到安塞县烧木炭,在完成任务后,他为了多烧点炭,又新开了一个新窑,就在一天,张思德和一名战友在修新窑,天降大雨,新窑突然崩塌,他在最后一刻将战友推出后,自己不幸牺牲。最后毛主席在他的追悼会上做了著名的讲演《为人民服务》,评价他的死比泰山还重。
张思德是不平凡的。毛泽东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他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他诠释了崇高的做人标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通过观看影片,我感性、直观的体会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默默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及《为人民服务》诞生的缘由和深刻意义。张思德同志虽然已经牺牲60年了,历史时代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我们作为军校学员要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生。
范文二: 张思德是一个平凡的人。他1933年参军入伍,当过勤务员、通信兵、警卫员,最高职务是个班长。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搞过生产,烧过木炭。生命历程中,他没有惊人的事迹,也没有动听的话语,普通、平常,像清凉山上的草一样,我们不注意到他们,往往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张思德是不平凡的。毛泽东评价他有思想,有道德,就是缺张嘴。他纯净而不肤浅,憨厚连着忠诚。寡言的他一旦开口,让人再难忘记:不管干啥子工作,都想着前线就在脚底下。硬不成一块铁,想当马掌还当不上哩!走进革命队伍是为了吃饱肚子,吃饱肚子长了觉悟,就该让更多的人吃饱肚子&&。别人不愿干的活,他干得有滋有味;最不起眼的工作,他也求尽善尽美。艰苦的日子,平凡的岗位,出头露面时他那么笨拙,功名职位前却那样淡泊。别人看不到的角落,被他收入眼底;最普通的人和事,悄悄装在心中。从不声不响的举止和点点滴滴的真情中,我们看到了一颗高尚的灵魂。张思德的可贵之处就是在平凡的生活工作中做着不平凡的贡献,在他牺牲后回想起来才能用伟大来形容他的一生。张思德,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动人心魄的震撼力,是不计个人得失,乐于造福他人的奉献精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牺牲精神,这种震撼力来自心灵深处的向往和追求。张思德,以他的行动诠释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用他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人民服务的诗歌。伟大生于平凡,平凡成就伟大,而将两者紧紧相连、融为一体的,正是那五个字――为人民服务。张思德29岁的短暂人生,13年艰苦卓绝的延安岁月,正是对这五个字的生动诠释。他朴实得像延河边的一粒砂,千万粒细砂聚在一起,就是砥柱中流的礁石。他微小如清凉山上一株草,千万棵小草共同摇曳,也能伸展勃勃生机。于是,窑洞里出了马列主义,黄土地哺育着一个政党,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着世界上最大的人民战争&&。张思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身上聚集了许多普通中国人身上的美德――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他就是这样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英雄。从他身上可以看到很多东西:集体主义者的道德感,儒家传统的光芒,信徒的献身精神&&。
面对张思德,面对这种十年如一日仍默默坚持的伟大精神,我深感愧疚。在当年那个物质并不富裕的年代,张思德尚且能够宽容生活,乐观待人,相比我们呢?当代的我们生活是多么得幸福,不用担心没有下一餐,不用担心没有地方住,不用担心下一秒就摧毁的家园···但即使在这样的时代里,我们中的有些人还是那么的骄纵:对小事情斤斤计较、牢骚不断,抱怨身边的任何事,一副怨妇的样子。事实上这是不敢面对自己,缺乏坚持的一种表现。我们应该学习张思德同志那种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乐于助人,不求回报的伟大精神。努力把学习搞好,踏踏实实的学习技能,感恩这个社会,感恩这个时代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
电影《张思德》既没有战火硝烟,更没有豪言壮语,但它通过特殊的文化语境,弥补了我们现实生活中正在缺失的一种东西,让人重新思考“为人民服务”在现阶段新的内涵。张思德之所以被人们铭记,在于他道德品质的平凡,平凡到每个平凡人都能在自己的灵魂中看到他的影子。在张思德身上所表达出来的,更多是中国人骨子里的那种朴实、谦和、善良,是一种人内心中本能地涌动着的自我牺牲、自我奉献的精神。这种精神不论在什么时代,作为一种精神的、价值的存在都是值得弘扬的。
张思德已经牺牲60年了。60年后,这位因得到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的褒扬而闻名的英雄在银幕上再度焕发光彩,成了一面充满着神圣和善意的旗帜,让几代人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得到共鸣。尽管时代变了,条件变了,环境变了,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当人们在银幕上重温这段红色历史,以现代人的眼光再看张思德时,竟然没有一点陌生疏隔的感觉,因为张思德精神已经融入人们的心里,成了一坐永远的心碑!
当然,《张思德》带来的不只是人们的深深景仰和感动,也给观众留下了深深的思考:革命的成功,需要有人在敌人的残暴统治下英勇抗争,需要有人在枪林弹雨中冒死冲锋。同时,也需要有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张思德就是这样一个平凡无私的奉献者,他朴实善良、助人为乐、不计得失、任劳任怨、信念坚定。也正是这种“平凡”,让观众感觉到了英雄的鲜活、真实,赢得了感动的泪花。伟大的事业,需要无数个平凡的“张思德”;伟大的时代,永远需要“为人民服务”精神!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推荐阅读:
张思德电影观后感350字11-02
文档影片张思德观后感12-01
影片《张思德》04-09
《张思德》:一个平凡人的故事02-13
纪念张思德 诞辰100周年新闻稿07-21
思德报告心得体会07-28
电影《香水》观后感06-08
灾难电影观后感06-28
电影《囧妈》观后感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