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预算报告(通用8篇)
经费预算报告
一、收入预算
我校预计本学年收入(学前班收费)12000元,连同财政拨款25125元,实际可使用经费共37125元。
二、支出预算
根据往年经费使用情况和今年学校实际,预算开支如下:
(一)、办公支出11800元。
其中:教学办公费8000元,水电费1000元,差旅费2000元,维修费800元。
(二)、劳务支出7400元。
其中:运费2400元,清理灰池和厕所小工费2000元,临时代课费3000元。
(三)、活动费支出2000元。
“六﹒一”节活动费1000元,其他活动费1000元。
(四)、设备购置费(购置教室内黑板等)4000元。
(五)、食堂专用材料费11700元。
食堂内洗涤用品700元,工勤人员服装费1000元,燃油费10000元。
以上总预算支出约36900元。
为实现以上的预算目标,我校在资金运用过程中一定会坚持财务制度,各项开支由有关人员填写购物申请单,如为大宗物品采购的要召开教职工会议后讨论通过,并做好会议记录存档。各种支出
凭证都要有经手人、验收人、审核人、审批人(即校长),一切帐目都要有帐可查,有据可对,防止制度不严,手续不清,用款混乱 的现象发生,坚决按规定执行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鸭池镇岩头小学
一、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要求
1. 明确目标, 突出重点
为了有效发挥出财务分析的作用, 相应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如实的对相应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分析, 然后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 提高收入, 降低成本,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2. 写作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正、客观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财务分析报告的目的就是改进企业管理, 提高经济效益。所以, 财务人员一定要秉持客观和公正的原则, 在写作财务分析报告中不仅要肯定取得的成绩, 还要面对矛盾, 进行实事求是和全面的看待有关问题, 不可以报喜不报忧, 更不能讳疾忌医。
3. 写作财务分析报告应深入具体
相应的财务人员一定要深刻了解相应企业的经营活动, 深入到第一线对相应的情况进行调查和了解, 从而有效掌握第一手资料, 听取各个方面的意见, 尽可能多的查看经济活动资料, 记录企业各方情况、重要数据、占有更多的材料, 才能对企业经济业务的合规、合理性做出比较正确和恰当的判断。
4. 财务报告分析的实效性必须比较强
财务人员编制会计报表之后, 必须及时写出相应的财务分析报告, 从而为相应的领导总结前期工作、部署后期的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现代市场瞬息万变, 任何一个市场因素的变化都会为企业造成一定影响, 甚至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者破产, 所以相关的财务人员撰写财务报告的时候必须掌握即时消息, 这样才不会写出无效的报告。
二、财务分析报告的内容
通常情况下, 财务分析报告没有十分固定的各式及体裁, 可是要求报告必须可以有效反映要点, 进行透彻的分析, 观点鲜明, 有凭有据, 能够达到送报对象的要求。通常来讲, 财务分析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提要段、说明段、分析段、评价段、建议段, 也就是业内人士常说的五段论式。可是财务人员在进行具体撰写的时候, 可以根据具体的要求及目的进行恰当的取舍, 不一定五部分都要写。另外, 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时候, 在语言表达上也可以进行创新, 例如将文字处理同图表表达相结合, 从而提高财务报表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简单易懂。
从内容方面看, 财务分析报告通常分为五个部分:
1. 提要部分。
相应的财务人员要通过认真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及财务状况, 对相应企业的综合情况做以精确凝练的概括, 这样可以让财务报告的阅读者能够清晰明了的对相应的财务分析得到一个总体上的认识。
2. 说明部分。
这部分主要介绍相应企业运营和具体财务现状的介绍。撰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 在文字表达上必须做到强如气氛, 引用的数据也要非常准确。说明相应的经济指标的时候, 可以恰当的运用比较数、绝对数、复合指标数。财务人员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企业现阶段在运作上的中心, 单独反映那些比较重要的事项。在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时候, 可以借助一些先进的财务分析软件, 例如同比或者环比应收、应付、销售状况的数据等。相应的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及月份在工作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所以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重点也会不同。例如如果企业正在进行相应新产品的市场开发、投产。那么企业相应的领导层就需要账务相应新产品的成本、利润、回款等数据, 所以财务人员就要重点分析这部分。
3. 分析部分。
这部分相应的财务人员要分析研究相应企业的经营情况。不仅要通过一定的材料说明企业财务上存在的问题, 更要对这些问题做以科学的分析, 通过相应的手段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及症结所在, 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措施。做财务分析的时候必须有理有据, 对各项财务指标进行细化和分解, 因为部分报表中的数据十分含糊、笼统, 财务人员应积极利用恰当的图示、表格等来突出要表达分析的重点内容。分析财务问题的时候必须掌握现阶段的要点, 尽量对工期的经营焦点及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进行反应。
4. 评价部分。
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相应的说明及分析之后, 就要对企业相应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盈利业绩等从财务的立场上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然后做出科学的预测。进行财务评价的时候, 切不可使用可退可进、似是而非、左右摇摆等等不负责任的语言, 进行评价的时候, 不仅要进行正面评价, 还要进行负面评价。这部分内容既可以是独立的一段, 也可以将其放到说明部分或者分析部分当中。
5. 建议部分。
财务人员在撰写这部分内容时候的主要目标是对相应企业的投资决策、经营运作经过科学分析之后形成的看法和意见, 尤其是对于运作当中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建设性意见。财务人员提出自己的检疫的时候, 绝对不能十分抽象, 要尽量具体, 最好能够提出一套执行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方案, 从而促进企业的经营发展。
三、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应做好的基础工作
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时候, 相应的财务人员必须注意选取相应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数据及情况, 绝不可以杜撰, 更不能照搬已有财务报表及账本中的数字。追踪分析企业发生差异的财务, 认真观察产生变化的因素, 从而找出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制约的关系。撰写的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符合企业管理工作需要。对企业的财务指标情况做出慎重的评价, 绝不可以想当然。另外, 相应的财务人员不仅要及时了解国家经济环境及相应政策的变化, 更要及时有效的掌握对手的状况, 从而做到知己知彼。具体来讲, 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准备。
1. 建立起相应的资料数据库。企业的财务人员可以利用计算及技术及网络技术, 使用相应的分析软件来获得企业财务状况的数据, 利用相应的财务分析软件使得这项工作十分简单。
2. 关注企业的重要事项。财务人员必须对企业的经营运行和财务状况中比较大的事项进行记录, 例如对相应事项的计划、时间、预算、责任人、和将会发生变化的影响等因素进行详细记载。
3. 重视经营运行状况, 财务人员在撰写分析报告之前一定要和领导进行一次细致有效的沟通, 从而掌握领导真正需要的信息, 避免写出一些无用信息。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 从财务角度对实际的业务进行分析, 找到其中的变量因素和原因, 然后使用恰当的词汇提出可行的建议。另外, 还要和其他相关部门积极进行沟通, 从员工处获得一些基础性信息, 然后用数字加以证实。
4. 定期收集相应的报表, 财务人员不光要收集企业会计核算数据, 还要收集企业各个部门的采购、生产、市场等各方面的材料及报表, 认真审阅相关的资料, 从而及时发现相应的问题, 进行有效的思考及研究。
5. 各岗位的协同, 很多企业的财务分析工作都是财务部经理或是主管预算的人员编制完成, 可是财务分析报告材料却要依靠所有岗位的财务人员进行提供。所以, 每个财务人员都必须做好本职工作, 从而有效提高自身能力, 还有利于同事之间的经验交流。如果每个财务人员都能够积极的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 那么必然会写出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财务分析报告。
四、结论
现代企业的财务分析报告对企业而言非常重要, 是企业经营者了解财务状况的一个主要渠道, 更是财务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管理, 提出科学建议的手段, 因而相应的财务人员必须熟练的账务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要求及内容, 实事求是的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分析, 从而为企业经营者做出科学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肖翔, 权忠光.企业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软科学, 2004 (10)
[2]柳敏.浅谈如何撰写财务分析报告[J].当代经济, 2007 (1)
[3]许闳, 扶涛.如何撰写财务分析报告[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8 (12)
第一,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参与预算的编制工作
过去对预算的编制流于形式,一些学校领导认为预算编制就是会计做几张报表而已,反正没钱了找上级领导要就可以了。往往是为了编制预算而预算,没有将预算与学校的资金管理有效地结合起来,更没有发挥出管理的作用。学校在预算编制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学校各部门协作力度不够。
预算工作一般是在上年度11月份开始,各校应该成立预算编制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积极组织预算的编制工作。就本校的在校学生人数,预算本年度的教育经费数额;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就本部门本年度的开支计划进行上报。由财会部门统一汇总并上报预算编制工作小组。预算编制工作小组再根据各部门具体开支要求,结合全校本年度的总体发展战略,本着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有重点、有步骤、有组织的进行具体实施。
第二,要做到全面预算与零基预算并行
农村中小学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以收定支,把所有的收入全部预算出去,年末余额为零。
农村中小学收入预算包括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收入、政府性基金拨款收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收入。编制收入预算时,要突出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主体地位,针对之外的收入需做到稳健有序,将预算的列入项目合理化和易于统计化,更加方便对财政的收支的预算政策的有力执行。
在支出预算中包含以下几方面:预算基本支出:人员的基本工资,奖励和津贴,社会保障方面的经费,离退休经费,助学金发放,以及其他医疗和住房费用等。这类支出预算,要根据有关部门统一规定的支出政策和核实的单位人员情况,预算出本校人员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建议数。
公用支出分为日常公用支出和专项公用支出两部分。日常公用支出的预算编制,根据学校当地的学生数和政府和财政的经费的支出总额进行定员定额计算。面对农村的中小学有编制情况下,需要计算在校的学生数,对公用经费做出预算,计算同时需兼顾不同规模学校的运行,政策需向教学条件薄弱,经济状况差的地区倾斜,目的是更好的保障小规模学校和教学地的日常开销。同时经费需顾忌到办公地点的维修以及教师定时参加培训等费用,以便于保证办学的基本条件。如教师培训费按学校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来计算。专项公用支出包含范围较为具体,学校教学专用设备的定期购置和更换,交通工具以及图书材料等费用的购买等,学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更好的便于学校的管理和办学的正常进行,提出年度预算建议数。项目支出预算是在基本支出之外编制的年度项目支出预算,主要包括校舍构建费、校舍维修改造费。项目支出可采用零基预算法来编制。即编制预算时不再考虑上年度的项目支出数,而是按照预算年度所有因素和项目的轻重缓急的原则,对各预算单位上报的项目预算建议数进行科学论证和合理安排。
政府采购预算做为预算编制的组成部分。政府采购法明确规定,对于农村中小学编制的地方,学校的专项公用支出和项目预算等有关编与当地采购清单中的支出项目,需全数纳入政府的采购预算,由预算编制单位提出政府采购预算建议数,并填报《政府采购预算表》。
收入和支出预算的编制过程中要做到:内容全面、数据真实,收支标准要符合国家规定,多项的收入来源真实可靠,稳定有序。多项支出列出详细的名单,做到收支平衡,不留缺口。收支间需将收入和支出做到项目具体化,落实到各个详细的部门,工作人员以及时间等。在各项基金的支出中,不等相互转借,相互替代,各项有序,例如学生的支出不得用于教师支出等。需保证经费支出等多用途使用,更好的发挥资金的良好效益。
第三,在编制流程上要采用“二上二下”的流程
“一上”是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编报预算建议数。在这一阶段,各校首先编制年度预算建议草案,上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由县级行政部门汇编成部门预算数,报送财政部门。
“一下”:是指县级财政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县级财政部门编制县本级财政预算初步草案报县级人民政府审定,经批准后下达预算控制数。
“二上”:是指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上报预算草案。根据财政部门下达的预算控制数,教育行政部门向中小学布置编制年度预算草案,然后汇总各中小学上报的年度预算草案,再报送同级财政部门。
“二下”:是指县级财政部门批复预算。县级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各部门预算草案,送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后,报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在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一个月内,县级财政部门向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正式批复年度预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收到年度预算批复后,正式向中小学传达年度预算批复。
第四,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嵌入绩效考核机制
绩效考核就是对人员完成任务情况的一个跟踪、记录、考评。绩效考核时收集、分析、传递有关个人的在其工作岗位上的工作表现行为和工作结果方面的信息情况的过程。学校预算的绩效考核借鉴了上述的流程,但又有别于此,在各部门、科室编制预算的同时,出台奖惩制度:超额争取外联收入、在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了费用标准、减少了开支范围,充分做到了开源节流的就应该鼓励和提倡;还有就是对各项费用支出的考核,如对“三公经费”的考核,其总额是否增加,其明细金额比预算数和上年数有无变化。对于没有按预算标准要求执行的,要找出原因,提出批评,拿出整改措施。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任何事情没有考核、检查和监督就没有管理,就会形成做好做坏一个样,做和不做一个样,那样的预算就形同虚设,是个摆设,没有任何意义。
第五,要建立并运用好信息反馈机制
——2005年*月20日在市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市财政局局长
各位代表: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04年,全市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二次、三次全委会精神,按照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预算任务,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抢抓实施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两个机遇,克服了增值税起征点提高和津贴合并及其他政策性减收增支等不利影响,大力组织财政收入,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较好地完成了预算任务,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实现“富民兴佳”新跨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0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97389万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上划收入47118万元,增长8.1%;地方财政收入50271万元,增长11%。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46135万元,增长8.4%;基金收入4136万元,增长54.6%。全市财政总支出完成262199万元,增长20.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248897万元,增长15.7%;基金支出13302万元,增长336.4%,主要是省专项比上年增加。
2004年市本级财政总收入64962万元,增长8.1%。其中:上划收入32138万元,增长8%;地方财政收入32824万元,增长8.2%。在地方财政收入中,一般预算收入30663万元,增长8.2%;基金收入2161万元,增长8.7%。市本级财政总支出112960万元,增长12.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10364万元,增长12.7%;基金支出2596万元,增长20.3%。
按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2004年全市一般预算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全市结余112万元,其中:市本级结余89万元。
以上收支及平衡情况是市本级和各县(市)快报汇总数,待省财政厅正式批复决算后情况可能会有所变化,届时再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过去的一年,全市财税部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服从服务于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加大财源建设工作力度,支持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我们抢抓国家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机遇,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电机、煤机、哈啤佳凤等一批老的骨干企业焕发了生机,重新确立了财源支柱企业的地位。立足我市地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畜牧养殖和旅游业,壮大了一批龙头企业,培植了新兴基础财源。桦南鸿源米业、汤原佳明乳品、抚远水产联营公司等企业发展迅猛,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加大,特色旅游成效显著。以经营城市为切入点,加大城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解决了城建资金不足的矛盾。市政府投入8000万元,用于港务局搬迁,并与大连海昌集团合作,港粮小区开发开始施工。坚持招商引资,大上项目,上大项目,为我市经济加快发展提供了后续财源。全市招商引资15.5亿元,光明集团、大商集团、新高潮集团、天野牧业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落户我市。向国家和省申报了13个国债项目和81个见效快、发展后劲强,对财政增收拉动作用大的立市立县财源建设项目。积极支持全民创业,全年共为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3931万元,推动了民营经济发展。
我受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向会议作关于闻喜县XX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XX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各位政协委员及各单位负责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一、XX年财政预算圆满完成,执行情况良好
XX年是我县财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落实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各项决议,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服务全县经济发展大局,依法提高理财水平,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年财政收入达到了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5%,财政收入总量和增幅继续稳居全市前列。
(一)全年预算变动情况
XX年,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全县财政预算为19940万元,在执行中,由于上级追加专款、上年结转支出和年底财政超收安排预算等因素,财政总支出调整为31995万元。其中,上年结转支出1433万元,上级下拨专款5894万元,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补助1391万元,当年超收安排2056万元,当年新增转移支付1158万元(取消农业税专项补助857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301万元),调入资金123万元。对财政超收和新增转移支付增加的3214万元财力,经人大常委会议批准,除列收列支增收部分外,增加安排闻郭线(桐城镇至阳隅乡)道路建设300万元,郭家庄至柏林道路改建100万元,乡村道路建设156万元,神柏至阳隅道路绿化苗木款12万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100万元,新兴工业产业区用电专线经费15万元,姚村11万伏变电站占地费用10万元,工程清欠支出443万元,牌楼街拆迁工程300万元,牌楼街硬化108万元,城市路灯改造60万元,县城巷道硬化60万元,街道标牌经费20万元,宰相村景区开发规划设计费用32万元,办案经费190万元,乡镇政府经费补助83万元,四大班子领导车辆补助65万元,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经费15万元,远程教育经费50万元,XX年春季贫困生“两免一补”经费61万元,公教人员炉火费80万元,住房公积金财政补贴部分安排40万元,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50万元。
(二)全年预算执行情况
XX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65850万元,占预算的113.5%,比上年增长25%,增收13180万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708万元,占预算的128.6%。在财政总收入中,工商税收完成58453万元,占年预算的106.1%;耕地占用税和契税完成80万元,占年预算的160%;企业所得税完成4447万元,占年预算的330.6%;其他收入完成1641万元,占年预算的157%;专项收入完成1229万元,占年预算的270.1%。
XX年,财政支出执行30489万元,占预算的95.3%,其中:
基建支出2016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340万元,占年预算的93.2%;
科技三项费用支出206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农业支出1105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林业支出1481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水利和气象支出312万元,占年预算的99.4%;
工交事业费支出102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文体广播事业费支出886万元,占年预算的96.4%;
教育事业费支出5630万元,占年预算的98.1%;
医疗卫生支出1005万元,占年预算的99%;
其他部门的事业费支出343万元,占年预算的97.8%;
抚恤和救济事业费支出1606万元,占年预算的94.9%;
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支出3049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社会保障补助支出991万元,占年预算的97.4%;
行政管理费支出3742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公检法司支出1540万元,占年预算的95.6%;
城市维护费支出1107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政策性补助支出240万元,占年预算的98.8%;
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652万元,占年预算的100%;
专项支出1006万元,占年预算的74.8%;
其他支出3130万元,占年预算的80.6%。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项支出未能全部执行到位的原因主要是年终部分专款结转下年执行。
各位代表,XX年,全县人民在县委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艰苦创业,发展生产,使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财力规模进一步扩大,财政支出结构继续优化,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当年结余78万元,圆满完成了“保工资、保稳定、促发展”的预期目标,有力地支持了全县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着力加强预算收支管理。一方面是积极协调税务部门坚持依法治税,加强征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另一方面强化支出监管,对20个单位实施部门预算,并加强专项资金跟踪监督,实施绩效反馈制度,有力地促进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
——着力优化支出结构,确保社会稳定。一是确保工资性支出。一年来,我们积极履行自己的诺言,坚持优先发放公教人员工资的原则,千方百计调度资金,做到了每月20日,1100余万元的全县公教人员、离退休人员工资等刚性支出准时拨出。二是确保稳定性支出。我们从讲政治、讲稳定的高度,保证养老金、生活费、低保金、社会优抚等资金的足额按时发放,全年累计发放各项社保资金2597万元。三是确保法定性支出。我们尽力确保对教育、科技、普法、农业发展等方面的法定性支出,全年安排教育方面支出5630万元,比上年增长3.2%;安排农业发展支出100万元,安排普法、综合治理等经费13万元,并全部执行到位,向依法理财的目标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着力贯彻落实好惠农政策。全年我们在支持“三农”方面做了六项实质性的工作。一是增加乡镇经费。根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的意见,在调研基础上,为13个乡镇增加了83.7万元的经费;二是直补资金到位。全年共发放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资金1190万元。同时又探索改进直补资金发放方式,对98.4万元的玉米补助款实行银行代发,凭卡领取;三是改善就医条件。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和国债资金300万元,对全县10个乡镇卫生院门诊楼进行改造,现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四是改善上学环境。按照政策,对1.4万名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共拨付免杂费资金66.6万元和寄宿制补助款120.8万元,同时,安排235万元农村学校的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用于解决27个村1800平方米的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五是实施村道硬化。全年财政补助660万元资金,支持村级巷道硬化工程。同时,拨付124万元,完成了13个城中村及社区的巷道硬化;六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全年共拨付143万元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资金,74万元的人畜饮水解困资金,475万元的扶贫移民建房补助资金,120万元的整村推进扶持资金,230万元的小麦良种补贴资金,61.3万元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22万元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扶持资金,100万元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285万元的病虫害防治、种草、养畜等资金。
——着力支持经济发展。一是争取银行资金。XX年我们拓宽与开行合作领域,为我县争取回资金6150万元;二是担保企业贷款。XX年,我们利用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中心这一平台,拓展担保业务,与省担保公司合作,为两家企业贷款2050万元的业务提供了担保;同时,为4家企业牵线,初步拟定意向,解决1800万元的短期流资;三是鼓励申报专款。全县争取上级各项专款达5894万元,比XX年增加2254万元,两年时间专款增加一半还多;四是争取转移支付。XX年,通过努力,除争取回工资性转移支付资金3985万元外,首次争取回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301万元。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县财政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是:财政体制调整影响县级财力增长;财源结构不尽合理,收入结构畸轻畸重,地方财力所占比例甚少;方方面面要求增加支出的呼声很高,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风险不断加剧等等。这些矛盾和问题都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XX年财政预算草案
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对实现“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开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XX年全县财政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及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工作全局,按照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闻喜、致力求真务实的总体要求,把握战略机遇,以加快“三化”进程、支持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提高财政收入质量,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提升依法理财水平,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为顺利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
根据这一指导思想,XX年全县财政收支计划继续遵循“保吃饭、保运转、促发展”的原则,坚持量入为出,适度从紧,收支平衡,不列赤字。全年财政总收入预算为7.25亿元,比上年实际完成增加6650万元,增幅10.1%。财政总收入7.25亿元中,上划中央47209万元,上划省级7321万元,上划市级6447万元,一般预算收入(县级收入)11523万元。分征收系统为:国税系统61600万元,增长12.9%;地税系统9100万元,增长7.6%;财政系统1800万元。
根据上述收入计划和现行财政体制测算,XX年县级预算财力23126万元(含上级转移支付等),比上年预算财力19940万元增加3186万元,比上年决算财力23012万元增加114万元。从今年财政收入安排的数字看,增长部分主要是增值税收入,县级财力仍然增加不多。由于上级的财政体制调整政策至今没有明确,给我县的财政支出安排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本着要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县人民的原则,优先安排个人部分的支出。为落实县政府三年人均170元补贴到位的承诺,从元月份起每人每月增加70元津贴,全年需增加840万元;按照上级预算安排要求,预留提高公务员工资标准经费600万元;安排XX年招录的352名教师工资支出350万元,全年工资性支出需安排16031万元,比上年增加2032万元,个人部分的增长远远超过了当年财力的增长。另外,为了确保各单位正常运转,全年公用经费支出安排1057万元,主要是公务费271万元,业务费664万元,车经费122万元。
总财力剔除工资、经费及列收列支部分后,可安排各项事业发展经费及基建支出4463万元。
——加大三农投入。为了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在涉农方面的投入增加较多,除上年安排的农业发展基金100万元、农村低保30万元、农村公共卫生、农民健康普查、基层医疗等51万元以外,今年新增安排农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经费163万元、农民专业技术培训经费10万元、农村文化建设8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经费10万元、农民
大病医疗救济经费3万元、路旁绿化150万元、乡村道路建设300万元。剔除个人工资增长部分,仅涉农方面的专项支出就比上年增加426万元,增长113.6%。——增加教育投入。在上年首次预算安排学校生均办公经费的基础上,今年增列高考监控设施经费40万元、教师培训经费10万元、闻中扩建50万元、明德小学建设80万元。剔除个人工资增长部分,教育方面的专项支出比上年增加180万元,增长112.5%。
——消化历史债务,降低财政风险。今年安排基金会还款、世行还款、开发银行还款及利息550万元。
——支持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主要项目是:企业挖潜改造290万元,科技三项费230万元,城市低保资金及社区经费110万元,行政执法单位办案经费300万元,党建、知识分子管理、精神文明建设、农村先进性教育、宗教对台、文联、图书馆等37万元,普法、综合治理、法律援助、信访经费等安排36万元,住房公积金、公共食品卫生安全、预备役、武器代管、计划生育奖励等安排141万元。
——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建方面支出安排2255万元(含城市维护费安排项目),主要是环城路铺油1000万元,裴氏开发200万元,党政街200万元,神柏—阳隅路200万元,郭家庄—柏林路100万元,党校改建100万元,牌楼街改造100万元,木材公司至二级路段改造80万元以及历年工程清欠等。
分科目具体的安排意见是:
基本建设支出1620万元(不含城市维护费),企业挖潜改造资金290万元,科技三项费用230万元,农业支出647.73万元,林业支出230.54万元,水利和气象支出150.95万元,工交事业费94.41万元,文体广播事业费448.8万元,教育事业费5936.0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1032.46万元,其他部门事业费253.88万元,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364.23万元,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安排3412.9万元,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安排179.52万元,行政管理费安排3905.92万元,公检法司支出安排977.9万元,城市维护费支出安排950万元,专项支出安排625万元,其他支出安排1275.72万元(主要包括办案费、基金会还款、发行贷款利息、世行还款等项目),预备费安排500万元。
此外,按照县人大的要求,在今年的财政预算编制中我们继续积极组织实施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在上年确定20个试点单位的基础上,今年实行部门预算的单位增加到30个。在具体编制过程中,我们坚持个人部分按实际、公用经费按标准、专项经费按需要的原则进行核定,尽量做到有利于规范管理、优化结构、强化约束。由于部门预算工作目前在我县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运行过程中,肯定还有一些考虑不周的情况,请各位代表及试点单位及时给我们反映运行中的问题,以便在以后全面推行中给予修订。
三、XX年财政工作任务
为了确保XX年财政预算任务的圆满完成,我们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开拓创新,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壮大财源建设,确保任务全面完成XX年全县财政收入任务拟定为7.25亿元,同比增长10%。我们要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积极推进我县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落实好我县新型工业化的“四大战略”。重点支持钢铁、金属镁、装备制造等优势企业发展,全力打造以“海鑫公司”和“银光集团”为首的“四大方阵”,组成我县经济发展的主力舰队。要大力扶持商贸流通、餐饮、文化、娱乐、大型超市、连锁经营等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收入占我县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与此同时,我们要积极协同税务部门,加强征管,依法理财,确保全年任务圆满完成。
(二)、加大“三农”扶持力度,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今年财政支出要加大向“三农”的倾斜力度。一要利用财政职能优势,积极争取支农发展资金,努力筹集县级配套资金,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要切实落实好对种粮农民各项补贴政策,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强粮食集约化生产水平,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三要列出专项资金,定期举办培训班,加大对农民技术培训和下岗工人再就业技能培训,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创造条件。四要按照县委、政府要求,筹措资金,为“村通工程”提供财力支撑。五是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步伐,进一步落实新增教育、文化、卫生等支出主要用于农村的改革。
(三)、维护群众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我们要千方百计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社会问题,全力以赴发展好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一要落实社保政策,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职工医疗和工伤保险金、农村参保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切实做好城乡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二要加快推进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建设,落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改革,及时拨付财政补贴资金。三要积极支持政法机关建设,提高政法经费保障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四要全面贯彻执行省政府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等政策规定,积极将“两免一补”资金拨付到位。
(四)、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财政监管水平
我们要继续加大财政改革,擦亮财政服务窗口,提升财政服务质量,努力构建我县公共财政体制新框架。一要加大部门预算力度。要着力完善预算编制体系,编实、编细预算,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二要不断创新财政支付方式,对与人民生活直接相关的财政支出,全部实行直接发放,做到凡是惠及农户的资金,都必须通过“一卡通”来发放。三要加大投资评审力度,全年要完成3000万元评审任务,逐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财政部门审核相结合的财政决策机制,将财政资金支出过程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四要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对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管,严格执行财政法律法规,对专项资金追踪问效率要达到60%以上。五要严格“收支两条线”规定,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和专户资金管理,加强非税收入的票据管理,规范票据的使用。
县财政投资评审办:
文明路延伸段道路工程道路全长1600米,共92盏路灯,每盏功率250瓦,共计23000瓦;经与电力公司、现场勘查,发现原有线路不能满足用电负荷,由电力公司拿出方案后认为需要新增100KV变压器一台,并对原有线路进行重改。工程费送审金额为175424.40元,若建成后交由电力公司维护管理,还需缴纳管理维护费用(为工程费用的10%至35%不等),其它费用清单附后。现送县财政投资评审办预算审核。
桑植县经济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关键词:政府预算报告,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可理解性
报告上一年度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预算安排草案的书面文字材料。预算报告是对政府管理活动的核心——财政收支活动的总结与展望, 它可以折射、反映政府部门所从事的所有公共管理活动, 是公民权在公共部门中的集中体现;是为市场经济立宪的重要内容之一。
伴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 我国预算报告在编制、报告方面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虽然政府预算报告得到进一步完善, 但是同样也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近年来, 作为“两会”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 政府预算报告审议却常受到冷遇, 人大代表们普遍反映预算报告犹如“天书”, 看不懂、太模糊;人大代表们对预算报告呈现出粗线条的支出项目的审议无从着手。鉴于此,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可理解性对于政府预算报告的重要性, 分析可理解性的内涵, 采取更为有效的对策提高政府预算报告质量。
一、政府预算报告可理解性的重要性
政府预算报告作为政府会计主体提供的一项产品, 能否达到被要求的目标, 完全取决于其所承载的会计信息。预算报告中所承载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越高, 报告也就越能接近其目标。而对报告中的会计信息起着约束作用, 使政府预算报告所承载的会计信息达到一定要求的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实现会计信息达到使用者要求的基础, 是使报告向使用者提供有用信息的属性, 是用来判断会计信息质量高低的标准。
尽管在1998年实行的《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我国预算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 包括有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清晰性、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配比性、专款专用、历史成本、全面性和重要性等。但是我国预算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层次性、结构性等方面的研究还相当薄弱, 使得实际工作中无法把握预算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中最重要的特征, 从而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张月玲教授曾指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重心没有固定的模式, 只有共同的目的, 即服务于会计目标。”同样, 预算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重心也应该服务于预算报告目标。在我国, 预算报告主要使用者是人大代表、立法机关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 而他们所关注的重点是政府存续能力以及政府活动的合法性、经济效果和效率。所以我国目前政府预算报告的目标应该是以向人大代表、立法机关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同时提供财政状况信息以及财务资金信息, 以方便人大代表及政府部门对政府行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监测和对未来资金使用方向的掌握。预算会计质量特征应该服务于此目标。
但由于政府活动通常相当复杂, 无论是人大代表还是政府内部人员往往不能全面了解政府活动。同时, 政府预算报告涵盖宽广。为了能够更加精准地表达报告的内容, 预算报告不得不使用专业化的工具和术语予以表现和概括。虽然很多专业化的东西, 如航空航天、核技术等方面, 只需要业内专家们懂得就可以了, 人大代表或政府官员不需要弄懂。但政府预算报告涉及到公众的利益, 不仅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 而且事关公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因此, 政府预算报告有必要让人大代表及政府官员看得懂、了解得透彻。一份政府预算报告首先要做到的是必须能够被理解, 如果其达到了质量特征的其他要求, 但是不能被理解, 那么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就无法帮助代表们行使监督权力, 而财政预算就会失去有效的监督。因此, 可理解性这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预算报告就显得十分重要。
同时,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完善及统计、计量的方法不断改进, 预算报告的范围不断增大, 报告中的数据越来越可靠, 使得代表们及政府内部对预算报告越来越信任。代表及政府内部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等其他质量特征的关注度不断下降, 而对于预算报告可理解性的关注则持续提升, 也使得可理解性在我国现阶段变得十分重要, 成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中之重。
二、政府预算报告可理解性的内涵
可理解性是指预算报告所提供的信息, 对于那些对政府及其活动具有合理的知识和了解, 并愿意用适当的精力去研究信息的使用者来说是可以理解的。将可理解性的对象定为那些对政府及其活动具有合理的知识和了解, 并愿意用适当的精力去研究信息的使用者, 是因为本质上政府预算报告是用来了解政府财政的工具, 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问, 代表们想要完全看懂预算报告必须具备一些专业知识或者能够愿意去研究信息。
实际中, 对于可理解性的对象每个国家都会根据本国国情来制定。在西方, 由于政府财政报告的主要使用者是公众, 所以他们以平均公民作为可理解性的标准, 实际当中是以公众媒体是否能够理解为标准。在我国, 现阶段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 人大代表及政府内部将是预算报告的最主要和最全面的使用者, 所以我国暂且应该以人大代表及政府官员能否理解作为可理解性的判断标准。随着我国民主进程的进步, 当我国广大民众开始关注预算报告时, 我国预算报告可理解性的对象应转变为大多数的民众。
三、提高政府预算报告可理解性的途径
人大代表及政府内部使用者不能理解政府预算报告除了自身原因外, 政府预算报告专业性过强、缺乏完整细致的数据等问题, 也给代表们看懂报告带来了很大困难。但要完全摒弃专业化, 预算报告全部使用通俗化的语言, 也不现实。因为预算报告是以预算会计资料为主, 预算会计本身的特点决定了使用会计专业术语是不可避免的;并且由于政府活动复杂性, 用会计专业术语描述政府的财政状况, 会比一般语言更加准确、简练。笔者认为要提高预算报告的可理解性, 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不是从“专业化”的极端走向“通俗化”的极端, 而是应采取多种方式。
(一) 增加报告方法的多样性
政府预算报告中应注意采用灵活多样、通俗易懂的方法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图示法能直观有效地保证预算报告所要表达的内容。正确的图示是预算报告的补充。因为纯粹的数据, 往往不能对使用者的大脑产生很深的刺激。对于某些数据, 特别那些关键的难以理解的数据, 使用者往往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反复地查看, 才能明白其中的含义。预算报告中结合图示, 能够简明扼要地解释报告中数据, 对报告中的数据进行点评也会有的放矢。如采用柱式图, 就能够直观地看清楚收支的结构关系。这不仅可以更好地帮助使用者理解预算报告中的数据, 而且能节省代表们大量的查阅时间, 提高预算报告讨论效率。
(二) 注重可比性与一致性
可比性要求与政府结构相似的主体, 对所有现实的交易和事项应使用相同或相似的会计原则或报告方法, 这是对界面数据的质量特征要求。一致性要求对所有相同或相似的交易和事项, 应该使用相同的会计原则或报告方法, 这是对时间序列数据的质量特征要求。
对于某一年的预算报告, 具备了可比性, 我国政府预算报告与其相似主体报告之间就具备合理的比较基础, 以便于代表们通过比较做出评价和判断;具备了一致性, 我国政府预算报告在不同时期就具有比较的合理基础, 使用者可以通过比较前后不同年份的报告做出评价和决策。具备一致性和可比性, 代表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政府预算报告。
(三) 同时提供专业版和简化版
提供专业化的预算报告, 虽然对于大部分代表来说晦涩难懂, 但它的优点是文字简洁、准确, 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信息含量及其准确性。我国目前的预算报告模式是经过多年实践摸索出来的一种有效的信息披露模式, 在披露政府财政活动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专业化预算报告中所采用的语言专业、精简, 最适用于专业代表、预算工委及审计等方面专业人士使用。
在预算报告全文的基础上, 可以考虑采用面向大多数代表的简化预算报告。在能够保持相对全面的基础上, 简化的预算报告应该尽量少的使用专业术语, 并应该缩减对于代表们进行投票并不急需的内容, 突出重点信息以方便代表们更好地了解政府预算。对于理解难度大而且十分重要的信息, 则应当在报告中进行解释, 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预算报告对于非专业人士的理解难度。同时由于简化的预算报告含有的信息量少于专业化的预算报告, 代表们可以花较少的时间去看懂预算报告, 而花更多的时间去讨论预算报告。
(四) 发展预算会计专业咨询机构
虽然在现阶段和以后较长时间内, 人大代表及政府内部都将是预算报告的主要使用者, 但随着民主进程的进步, 广大民众将会逐步关注并成为预算报告的使用者。由于大部分民众对预算报告的理解存在问题, 并且他们对所获信息的加工能力有限, 因此, 发展专业咨询机构对于提高广大民众理解预算报告的能力就尤为重要。
专业的咨询机构可以利用其高效的网络优势和人才优势对预算报告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解释, 向委托人提供完整的分析报告, 以供其使用, 这样可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 提高决策效率。信息使用者只需支付一定的报酬, 就可获取专业咨询机构的个性化服务, 从专业咨询机构获得其所需要的关于预算报告的信息, 以达到有效解读预算会计信息和非预算会计信息的目的, 利用外部因素提高自身对预算报告的理解程度。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指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者需求的属性, 人们据以判断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的标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重心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而不断波动。本文认为, 无论是政府本身还是现时的经济环境来看, 我国预算报告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重心在于可理解性。要提高我国预算会计的可理解性是一项繁重的工作, 本文认为报告中采用更多的图示并关注不同期间以及不同政府预算报告的可比性、同时提供专业版和简化版, 将会更好的帮助我国人大代表和政府内部人员理解政府预算报告。
参考文献
[1]马蔡琛.如何解读政府预算报告[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2]张月玲.政府会计概念框架构建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
[3]陈小悦.政府绩效评价与政府会计[M].大连:大连出版社, 2005.
一、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
(一)公共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全国财政收入83080.32亿元,比2009年(下同)增长21.3%。加上预算安排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83180.32亿元。全国财政支出89575.38亿元,增长17.4%。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和地方财政结转下年支出1356.94亿元,支出总量为93180.32亿元。全国财政收支总量相抵,差额10000亿元。
其中:中央财政收入42470.52亿元,完成预算的111.6%,增长18.3%。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00亿元,使用的收入总量为42570.52亿元。中央财政支出48322.52亿元,完成预算的103.6%,增长10.3%。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5972.89亿元,增长4.7%;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2349.63亿元,增长13.3%。加上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支出总量为50570.52亿元。收支总量相抵,赤字8000亿元,比预算减少500亿元。2010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67526.91亿元,控制在预算限额71208.35亿元以内。
地方本级收入40609.8亿元,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32349.6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总量72959.43亿元,增长19.3%。地方财政支出73602.49亿元,增长20.6%,加上结转下年支出1356.94亿元,支出总量为74959.43亿元。收支总量相抵,差额2000亿元,经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
2010年中央财政预算主要执行情况如下: 1.中央财政收入预算执行及超收使用情况
中央财政收入超过预算4410亿元,主要是年初收入预算安排是根据相关经济预期指标测算的,执行中一些指标超过预期较多,导致收入超过预算。
中央财政超收收入使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有关决议要求,在中央财政超收的4410亿元中,用于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650亿元,增加对地方公路养护等经费转移支付242亿元;增加教育支出260亿元,增加科学技术支出56亿元,增加公路建设支出454亿元。其余2748亿元,用于削减中央财政赤字500亿元,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
2.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 教育支出2547.34亿元,完成预算的117.9%,增长28.6%。科学技术支出1728.34亿元,完成预算的105.8%,增长14.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16亿元,完成预算的100.5%。医疗卫生支出1485.35亿元,完成预算的106.9%,增长1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784.99亿元,完成预算的105.7%,增长14.8%。住房保障支出1125.73亿元,完成预算的113.4%,增长15%。农林水事务支出3879.66亿元,完成预算的102.7%,增长10.5%。国土气象等事务支出370.04亿元,完成预算的110%,增长51.4%。环境保护支出1443.1亿元,完成预算的102.1%,增长25.3%。交通运输支出2599.25亿元,完成预算的122.7%,增长19.3%。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827.77亿元,完成预算的118.9%,下降2.8%。粮油物资储备管理事务支出793.24亿元,完成预算的73.6%,下降28.2%。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802.85亿元,完成预算的94.2%,增长29.9%。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支出794.34亿元,完成预算的101.8%。国防支出5182.27亿元,完成预算的99.8%,增长7.3%。公共安全支出1475.42亿元,完成预算的106.1%,增长14.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992.7亿元,完成预算的97.8%,下降8.3%。国债付息支出1512.36亿元,完成预算的98.5%,增长14.5%。
汇总以上各项支出,2010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8898.54亿元,增长19.9%。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用于民生支出。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合计8579.7亿元,增长18.3%。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35781.94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32582.64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3175.57亿元,完成预算的124.3%。中央政府性基金支出3016.75亿元,完成预算的94%。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32606.37亿元,完成预算的201.9%。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9109.94亿元,完成预算的213.2%。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30298.59亿元,完成预算的17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支出26975.79亿元。
(三)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2010年收取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558.7亿元,完成预算的132.7%。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支出563.43亿元。
(四)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情况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安排使用好政府公共投资,优化投资结构。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引导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
(五)财税改革进展情况 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归并和清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完善民族地区转移支付办法,健全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资源枯竭城市转移支付规模逐步扩大。建立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健全公共财政预算,全面编制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继续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试点范围,启动试编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资源税改革相继在新疆和西部地区试点。统一了内外资企业和个人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制度。积极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全面落实。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加快实施。
(六)落实全国人大预算决议有关情况
按照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有关决议,以及十一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审查意见,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着力保障重点支出,完善预算编制,严格预算执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预算法、注册会计师法修订和车船税立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地方预算编制的完整性明显增强。制定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具体实施方案,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和监督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机制不断健全。预算公开全面推进。顺利完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对2009年中央决算询问的应询工作,年中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并根据审议意见落实相关改进措施。
回顾过去的五年,财政发展改革呈现新的面貌。财政收支规模不断扩大,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时期,全国公共财政总收入30.3万亿元,年均增长21.3%;全国公共财政总支出31.9万亿元,年均增长21.4%。全国公共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方面的支出达到4.45万亿元、1.49万亿元、3.33万亿元和5600亿元,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1.6倍、2.6倍、1.3倍和1.4倍。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累计近3万亿元。财税政策不断完善,财政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财税改革不断深化,公共财政体系进一步健全。财政管理不断加强,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一)当前我国财政形势
2011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从财政看,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2011年财政收入增幅将比上年有所回落,财政支出压力很大。
(二)财政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总体要求
201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企业发展和引导居民消费。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五是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2011年要集中财力办几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大事:一是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率;二是大力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服务和保障水平;三是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力度,推进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建设和农村危房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四是支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并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保障范围;五是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六是支持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三)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情况
2011年公共财政预算安排,中央财政收入45860亿元,比2010年执行数(下同)增长8%。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合计收入总量为47360亿元。中央财政支出总量54360亿元,增长12.5%。其中,中央本级支出17050亿元,增长6.7%;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7310亿元,增长15.3%。中央财政收支总量相抵,赤字7000亿元,比2010年预算数减少1500亿元。中央财政国债余额限额77708.35亿元。
根据地方预算初步安排情况,中央财政代编的地方本级收入43860亿元,增长8%,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3731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合计81170亿元,地方财政支出83170亿元,收支相抵,差额2000亿元,国务院同意由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弥补,并列入省级预算管理。地方财政收支安排以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为准。
汇总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安排,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增长8%,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可安排的收入总量为91220亿元;全国财政支出100220亿元,增长11.9%。全国财政收支差额9000亿元,占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2.5%下降到2%左右。
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情况。2010年底余额为2368.13亿元,2011年预算调入使用1500亿元,剩余868.13亿元。1.中央财政主要收入项目安排情况
国内增值税17570亿元,增长10.5%。国内消费税6500亿元,增长7.1%。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11220亿元,增长7%。关税2170亿元,增长7%。企业所得税8380亿元,增长7.5%。个人所得税3120亿元,增长7.5%。证券交易印花税550亿元,增长4.2%。出口退税8005亿元,增长9.2%,相应冲减财政收入。车辆购置税1927亿元,增长7.5%。非税收入2080亿元,增长5.7%。
2.中央财政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
(1)教育支出2963.57亿元,增长16.3%。(2)科学技术支出1944.13亿元,增长12.5%。(3)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374.43亿元,增长18.5%。(4)医疗卫生支出1727.58亿元,增长16.3%。(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414.34亿元,增长16.6%。(6)住房保障支出1292.66亿元,增长14.8%。(7)农林水事务支出4588.83亿元,增长18.3%。(8)国土资源气象等事务支出454.89亿元,增长22.9%。(9)节能环保支出1591.85亿元,增长10.3%。(10)交通运输支出2866.91亿元,增长10.3%。(11)资源勘探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744.86亿元,下降10%。(12)粮油物资储备事务支出1130.5亿元,增长23.9%。(13)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706.14亿元,增长3.3%。(14)国防支出5835.91亿元,增长12.6%。(15)公共安全支出1617.32亿元,增长9.6%。(16)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18.84亿元,增长4.3%。(17)国债付息支出1839.84亿元,增长21.7%。
汇总以上各项支出,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住房保障、文化方面的支出安排合计10509.92亿元,增长18.1%。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合计9884.5亿元,增长15.2%。中央基建投资安排合计3826亿元。
3.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安排情况
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2011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支出37310亿元,增长15.3%。其中:税收返还5067.99亿元,增长1.4%;一般性转移支付17336.77亿元,增长18.5%;专项转移支付14905.24亿元,增长17.1%。
(四)政府性基金预算安排情况
2011年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2826.27亿元,下降11%。加上上年结转收入790.16亿元,可安排的中央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3616.43亿元。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616.43亿元,增长19.9%。中央财政代编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22995.47亿元,下降29.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9753.41亿元。加上中央政府性基金对地方转移支付1231.5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为24226.97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24226.97亿元,下降20%。其中: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安排的征地拆迁补偿成本性支出、城市建设等支出20339.57亿元。汇总中央和地方政府性基金收支,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25821.74亿元,下降27.8%,加上上年结转收入790.16亿元,可安排的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总量为26611.9亿元;全国政府性基金支出26611.9亿元,下降18.3%。
(五)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安排情况
中央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844.39亿元,增长51.1%。加上上年结转收入14.17亿元,可安排的预算支出858.56亿元。
三、依法理财,加强管理,圆满完成2011年预算
(一)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机制。
(三)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努力提高财政资金绩效。
(四)坚持勤俭节约,狠抓增收节支。
财政预算报告解读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韩洁、何雨欣、李延霞)财政预算报告,数里行间展示的是“国家账本”。财政收入和支出的每一个数字背后都体现了国家政策的动向,回应着百姓的殷殷期盼。
财政收入迈上“8万亿元”台阶 收支矛盾仍突出
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查的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达到83080.32亿元,比2009年增长21.3%。
根据预算安排,2011年全国财政收入89720亿元,增长8%,同时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调入1500亿元;全国财政支出100220亿元,增长11.9%,全国财政收支差额9000亿元。
全国财政收入迈上“8万亿元”台阶,财政支出将进入“10万亿元”时代,意味着国家有更多资金改善百姓福祉。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认为:“未来一个时期,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教育、医药卫生和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对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的补助力度等,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支出压力很大,我国财政收支紧张矛盾仍将比较突出。”
中央财政超收4410亿元 超收按规定使用
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央财政收入超过预算4410亿元。这笔钱用在了何处?
“之所以出现超收,主要因为年初收入预算安排是根据相关经济预期指标测算的,执行中一些指标超过预期较多,导致收入也超过预算。”财政部部长助理胡静林解释说。
胡静林说,201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4.7%,超过年初8%的增幅预期,进口环节税收比预算超收2865亿元;去年汽车销售量增长32.4%,消费税和车辆购置税比预算超收1285亿元,这两项超收合计占中央财政超收额的94.1%,实际其他各项收入与预算基本持平。
根据报告,这笔超收资金已经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作了安排,用于增加对地方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650亿元,增加对地方公路养护等经费转移支付242亿元;增加教育支出260亿元,增加科学技术支出56亿元,增加公路建设支出454亿元。其余2748亿元,用于削减中央财政赤字500亿元,补充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2248亿元,留待以后预算安排使用。
中央政府投资10710亿元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通过统筹使用公共财政预算拨款、政府性基金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等,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共支出10710亿元。
2008年四季度,面对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了两年新增4万亿元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其中新增中央投资1.18万亿元。
2010年中央政府公共投资比2008年预算增加6505亿元,加上2008年第四季度新增的1040亿元和2009年新增的5038亿元,累计达到12583亿元,全面完成两年中央政府新增公共投资1.18万亿元的计划。
2010年,财政部门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公共投资不断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支持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以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等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进一步巩固经济向好势头。
“2011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进一步增强措施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政府投资结构要进一步优化,更多向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稳定价格总水平倾斜,努力减轻通货膨胀压力,积极防范财政风险。”胡静林说。
中央财政“三农”支出8579.7亿元 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8579.7亿元,增长了18.3%。其中支持农业生产支出3427.3亿元,对农民的粮食直补等四项补贴支出1225.9亿元,促进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支出3350.3亿元,农产品储备等支出576.2亿元。
“2010年中央财政‘三农’支出超过了年初8183亿元的预算规模,体现了中央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胡静林说。根据预算安排,2011年中央财政安排的“三农”支出将增加至9884.5亿元,增幅为15.2%。
从预算安排看,2011年中央财政将大幅增加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安排资金1575.4亿元。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未来10年国家水利投入将达到4万亿元,中央财政今年大幅增加水利投入,显示了中央扭转水利建设滞后局面、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心。”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刘尚希说。
中央财政教育等重点支出8898.54亿元 民生支出占2/3
财政预算报告显示,2010年,中央财政用在与人民群众生活直接相关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文化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计8898.54亿元,增长了19.9%。
根据预算安排,2011年,中央财政用在上述五方面的支出安排将增加至10509.92亿元,增长18.1%。农业水利、交通运输和环境保护等支出也与民生密切相关,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一般性转移支付大部分也将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支出合计将占中央财政支出的2/3左右。
“公共财政实际上就是民生财政,毫无疑问‘十二五’期间民生将成为政府支出的‘重中之重’。”贾康指出,近几年国家用于民生的投入明显增加,总体民生支出已经超过了中央财政支出的60%。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32349.63亿元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根据财政预算报告,2010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的规模已经达到32349.63亿元。2011年,这一规模将增至37310亿元,转移支付结构进一步优化。
“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地区间财力差异较大,中央政府有必要适当集中财力加以调节。”刘尚希建议,未来国家应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加大归并和清理专项转移支付力度,让转移支付资金更好地帮助地方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据了解,目前从资金来源看,地方财政支出中平均有37.2%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其中中西部地区财政支出平均60%以上的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中央集中一定的财力,加大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有力地促进了地区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北部湾银行党委书记汤世保说,希望国家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尤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上,设立专项基金,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
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记者韩洁、徐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我国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转向稳健的背景下,“十二五”开局之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在稳增长、调结构等方面更好地发力备受关注。
在27日举行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是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
谢旭人说,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和完善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政府公共投资完成两年新增1.18万亿元的目标。重点支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住房、教育和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自主创新等方面。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进一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提高城乡低保对象等低收入群体补助水平,继续实施和完善家电、汽车下乡等鼓励消费的一系列政策。这些措施对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内需,进一步保持经济向好势头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指出,明年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央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重视稳定物价总水平,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稳定。
谢旭人强调,明年落实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着重把握五个方面。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明年要进一步促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强其消费能力。完善有利于扩大消费的财税政策,积极引导消费需求。
二是合理把握财政赤字和政府公共投资规模,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明年政府公共投资要与扩大消费、调整结构、改善民生等有机结合,重点用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促进投资与消费良性互动。同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引导和带动民间投资增长。
三是调整完善税收政策,促进结构调整和引导居民消费。要结合改革和完善税制,更好地发挥税收调节经济和收入分配的作用,促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四是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明年要进一步压缩一般性支出,重点加大对“三农”、欠发达地区、民生和社会事业、结构调整、深化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
【小学预算报告】推荐阅读:
预算决算报告10-02
预算送审申请报告06-16
部门预算编制报告07-18
装修预算审核报告09-26
医院预算执行情况报告05-31
年度预算执行报告制度07-06
工作经费预算报告精彩09-23
老年大学预算申请报告10-17
政府采购预算申请报告05-28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报告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