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通用8篇)
我就**镇近期扶贫攻坚工作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之初,由于我镇主观认识不足,致使全镇扶贫攻坚推进不平衡,甚至有的村推进较差。7月2日,区委**书记率任区长等领导来我镇调研,要求我镇把扶贫工作牢牢抓在手中。在县级联系领导杨部长及区委组织部、市规划和测绘局、区文广体局、区交通运输局等帮扶单位帮助指导下,我镇高度重视,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具实完善帮扶规划,强化多级督查抓落实,使近期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点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从思想认识上抓提升,确保扶贫对象精准确定
为迅速扭转镇村干部思想认识的偏差,确保贫困对象精准确定。首先党政负责人带头重视到位。专题召开党委会,重申党委、政府在扶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职责,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为常务副组长,分管同志为副组长的镇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实行分片分村督导,进一步促进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村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工作推进。二是再次多种形式组织镇村干部学懂吃透政策。共组织召开党委会、镇村干部会、村组党员干部会、群众代表会50余次,专题学习和研究扶贫攻坚工作,确保镇、村、组干部学懂、吃透政策,便于结合实际进行操作。三是按照“五个必须”、“三级督查”精准确定贫困户。“五个必须”即:党政主要负责人必须统揽牵头负总责,分管同志必须统筹具体负责,党委成员必须亲自带队下村入户核实,驻村干部必须全面了解掌握所驻村情况,村干部必须精准据实上报情况,这样层层分级负责,确定贫困对象。要求驻村干部全程参与并指导所驻村扶贫工作,与村干部同责同奖罚。“三级督查”
即:表册上报前,由党委成员带队下村入户核查;表册上报后,镇纪委分批次到村进行核查;表册审定前,党政主要负责人随机走访核查,如查实数据有偏差,将根据情节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从而确保了上报资料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目前全镇贫困户建档立卡710户2164人,新增贫困户137户353人。
二、因村因户制定扶贫规划,确保扶贫攻坚出实招
为实现20全面脱贫的目标,我们坚持因村施策,分轻重缓急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一是分类走访,统筹完善全镇扶贫规划方案。目前党政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已重点走访特困户和困难户368户,驻村干部已走访所联系村贫困户,入户率100%,同时为贫困家庭送去了资金和生活物品。通过走访,对全镇贫困人口的分布情况和致贫原因有了总体了解,为进一步完善规划,制订帮扶举措和资金安排计划提供了基本依据。二是集思广益,因村完善扶贫规划。结合走访收集的实际情况,7月16日,召集市区下派到我镇贫困村的4名村支部第一书记,认真研究了4个贫困村的扶贫规划方案,第一书记结合自身工作特点和优势,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贫困村减贫规划进行了再完善,做到减贫目标合理、措施科学有效。也为非贫困村的规划完善提供了借鉴。三是整合资金,因户施策初见效。根据贫困户具体情况完善确定帮扶方案,在整合民政、建设等多项资金的同时,我镇充分发挥镇扶贫协会作用,筹集资金80多万元,优先解决特困户最要紧的困难。先后全资为贫困户新建房屋12座,维修房屋2座;帮扶重症绝症贫困户86人次,帮扶资金32万元;组织卫生院医生和村医定期义务巡诊,解决医疗费用3万多元;帮扶困难学生70人次,送助学资金15万余元;资助产业发展18万元。
三、探索研究长效办法,切实保障扶贫攻坚见实效
为保证扶贫规划顺利实施,扶贫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切实保障扶贫攻坚工作真正大见效,我镇积极探索研究长效办法。一是强化效能问责。镇纪委出台了《关于加快做好扶贫攻坚工作的纪律规定》,明确镇村干部职责,按月挂牌公示各村扶贫攻坚进展情况,对连续两次排名后三位的村三职干部将诫勉谈话,情节严重可按规定免(停)职,驻村干部调整工作岗位,并取消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资格。二是切实因户施策。继续完善各村各户的帮扶规划,使其操作性更强、效果更佳。三是积极筹集资金。依据收集贫困户的真实需求,有针对性的积极争取项目,筹集资金,扎实有效的实施减贫工作,力争尽早完成减贫任务。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镇扶贫攻坚工作与其他兄弟乡镇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们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迎难而上,绝不退缩,把贫困户的苦当自已的苦,把贫困户的事当自己家的事,全力攻坚,努力脱贫,坚决实现市、区提出的年全面脱贫的奋斗目标。
发言完毕,谢谢!
搞好扶贫开发,努力消除贫困,既是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举措,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一定要充分认识我国扶贫开发的紧迫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科学判断上来,把思路统一到中央的战略决策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中央的部署安排上来,绝不能因为总体达到小康水平而放松扶贫开发工作,绝不能因为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伟大成就而减少扶贫开发投入。必须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更加注重强化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主发展能力,推动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不断增进贫困人口福祉。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坚持靠发展缓解贫困、靠科学发展消除贫困,坚持把社会保障作为解决温饱的基本手段、把扶贫开发作为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已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必须准确把握形势变化,按照“划定一条线、锁定一群人、圈定一批主战场、确定一种衔接关系”的崭新思路,全面执行新的扶贫标准,更好地瞄准扶贫对象,集中力量抓好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攻坚,有效实现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推动扶贫开发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创新发展。抓紧建立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的扶贫开发投入体制,形成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加国家财政扶贫开发资金投入,加大各部门投入对贫困地区和人口的倾斜力度,确保“十二五”期间平均增幅不低于今年。切实增加信贷对贫困地区的投放,逐步增加扶贫贷款财政贴息规模,支持发展小额信贷,不断提高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注重发挥政府资金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扶贫开发事业。加强扶贫开发资金使用管理,创新扶贫开发资金到户扶持机制,全面推行扶贫开发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倾斜力度和投入强度。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一次重要会议。刚才,田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团结奋斗,教育事业稳步推进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多方面严峻挑战,实现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全省教育事业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狠抓工作落实,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断拓展事业发展空间,不断增强工作实效,教育事业发展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是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以校长公选、教师全员聘任和绩效分配为核心的“三制改革”不断深化,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立了“以县为主,州市统筹,定期拆除,分期拨款,先拆后补,奖励先进”的危房改造新机制,通过试点以点带面,全省各地排危积极性高涨,排危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了教师周转房建设试点,在4个州市共计安排20万平方米建设面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师住房不足问题。组建了5个省级、4个州市级职业教育集团,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不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提高了高校生均经费标准,加大了呈贡高校新校区财政投入力度,高等教育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
二是事业发展取得新成绩。新增5个“普九”县,全省“普九”县已达126个,“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94.7%。全部免除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602万名学生享受免费教科书,210万名寄宿学生得到生活补助。中等职业在校生总数达到41.39万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达到1∶0.83。普通高校在校生规模达到36.78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6.17%。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累计竣工115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52.5亿元,先期开工建设的4所高校已入住学生1.7万名。
三是稳定局面得到有效维护。切实加强在招生、收费等环节上的管理,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加大了学校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力度,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社会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发放临时生活补助,有效缓解了因物价上涨给学生带来的生活压力。及时采取措施,做好思想疏导、政策宣传和解释说服工作,教师罢教事件、大学生聚集家乐福抵制法货事件都得到了妥善解决。全省教育系统的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收获,大家流下的汗水结出了硕果。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教育事业新突破
当前,我省的教育事业已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及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
刚才,田欣同志已对今年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作了全面系统的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田欣同志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抓好落实。对做好2009年工作,我再提四点要求。
一是保稳定。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之年,保持教育系统安定局面,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要确保教师稳定。要落实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政策。2009年元旦收假第一天,光荣省长就主持召开会议对此问题作了专题研究部署。目前,省里已在制订实施方案。各地、各部门一定要把好事办好。要加强政策宣传,做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并做好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解释、说服工作,保持教师队伍稳定。同时,要切实加强对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坚决防止因要提高教师待遇而出现乱收费、乱摊派、乱招生等现象。二要确保大中专毕业生顺利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更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直接关系社会和谐和稳定。2008年的最后一天,光荣省长工作调研的问题就是就业工作,2009年省政府印发的第一个文件就是关于鼓励创业、促进就业的20项措施。今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近9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达到15万人,据估计,历届未就业的毕业生还有近4万多人,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用足现有政策,用好新出台的政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做好服务。要积极挖掘潜力,扩大容量,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要积极制定毕业生继续升学攻读研究生和双学位、实施“准就业”制度、鼓励高校等事业单位扩大招聘数量、扩大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工作力度,最大限度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实现今年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去年水平的目标。三要确保学校安全。要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疏导,提高师生思想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加强学校内部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防止发生恶性事件;加强学校食品、饮用水安全工作,防止发生中毒事件;加强校园安全和交通安全工作,防止发生校舍倒塌和交通安全事故。
二是推改革。要破解教育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最根本的是要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一要推进素质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对实施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素质教育虽然已抓了很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应试教育仍然占据上风。现在不少中小学生是“身体越来越胖,体质越来越差;书包越来越重,视力越来越差;压力越来越大,快乐越来越少”,实在令人担忧。去年以来,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切实采取措施,制定了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措施。各地、各部门、各学校一定要认真抓好落实。“减负”工作要注意:减负要适度,不能矫枉过正,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减负”不减质,不能因“减负”而降低教学质量,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减负”要配套,要制定相关配套措施,使课程改革、考试制度改革、考评制度改革等相互配套。“减负”要统筹,全省上下要“一盘棋”,要“一刀切”,防止相互攀比,对不同类型的学校,“减负”工作既要区别对待,但又要统筹协调。“减负”工作必须科学合理,努力做到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让社会满意。二要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要贯彻落实《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要实现到2010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55%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的目标,今年就必须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我省发展职业教育的策略一是扶优扶强,让一部分有规模、质量好、就业率高的学校不断发展壮大,以此带动全省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企业行业的作用,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实现产学研的互动,并通过专业发展带动企业发展,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按照“东帮西、城帮乡、强帮弱”的方式,积极推动联合招生和合作办学,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发展。三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省委、省政府如此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为高等院校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校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按照今天会上签订的《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教育教学和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基础设施、重点学科、科研平台和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国际化,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水平,不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四要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负责制和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促发展。一要抢抓机遇,争取项目。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紧紧抓住国家制定中长期教育规划的契机,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积极破解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难题,努力实现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要抓住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大投入,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机遇,按照光荣省长“危中寻机,危中转机”的要求,及早做好项目规划方案,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反映我省实际,争取得到更大的项目、资金支持。同时,抓住原材料价格下滑的时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当前,我省招商引资是红红火火,可招商办教却冷冷清清,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吸引力不够,现有鼓励政策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新的优惠措施又十分缺乏。二是“一视同仁”难以落实。各地、各部门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鼓励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民办学校做大做强,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兴办民办学校,促进我省民办教育加快发展,扩大民办教育在全省教育中的比重。同时,要针对当前民办学校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的监管。三要提高质量,突出特色。学校办学不能“千校一面,千篇一律”,必须办出特色、办出质量、办出风格。要向改革要质量,向创新要特色。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评价机制,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生产第一线的岗位需求开设课程和确定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高等学校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大对教学工作的投入,强化教学管理,鼓励名师、教授上讲台,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一定要从严管理,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以质量促发展。
四是抓重点。一要抓好“两基”攻坚。按照规划,今年是我省“两基”攻坚的最后一年,一定要确保3个未“普九”县完成攻坚任务,全面完成“两基”攻坚的目标。已完成“普九”的县,要继续下大力气做好巩固提高工作。二要抓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要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当前,在我省640万平方米中小学危房中,在地震断裂带上的就有近300万平方米。危房不除,教育不稳;危房不消,政府不安。从今年起,省委、省政府已决定用3到5年的时间,全面排除现有中小学D级危房。省里已成立了以田欣同志为组长、我和建方同志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深入推进危房改造工作。各地也要尽快成立相应机构,落实责任,不能把教育优先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用“真金白银”来优先发展教育。各地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如何在资金、项目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创新机制、用足政策,实现全面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同时,省级有关部门要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沟通联系,积极反映我省解决中小学危房的思路和拟采取的措施,争取国家的理解和支持。三要抓好部分在昆高校呈贡新校区建设。今年是新校区建设至关重要的一年,按照目标,要新开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达到50亿元。各高校一方面要加大多渠道融资力度,加快老校区资产的处置进度。省级有关部门和昆明市要按照资产处置收益最大化的原则,争取在今年3月前完成第一批老校区资产处置交易,并在今年上半年完成第二批老校区资产收储工作。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原材料价格下降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进度。工程建设一定要确保质量、确保安全、确保建设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四要抓好经费管理。当前,国家和省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用于教育的资金数量逐年增长,去年,仅中央和省安排的危房改造专项资金以及农村初中工程、寄宿制学校工程等建设资金就达10多亿元,若再加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专项资金,总量可达到数十亿。要确保各项经费落到实处,就必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进一步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收费行为,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老百姓的教育负担,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和国家各项教育惠民政策的阳光。
同志们,今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强的责任感、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更多的辛勤和汗水,去迎接挑战,破解难题,收获成功,用实际行动迎接建国60周年的到来,为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的云南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刚才,我们传达贯彻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组督查山西省脱贫攻坚工作提出的问题以及约谈贫困县主要负责人有关精神,按照省、市的部署要求,下面,我对今后的脱贫攻坚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是思想要重视。总书记在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必须实现,并且必须全面实现,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不能到了时候我们说还实现不了,再干几年。也不能到了时候我们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扶贫标准以下。如果是那样,必然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小康社会的满意度和国际社会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也必然会影响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威望和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这段话深刻阐述了推进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决心。我们一定要真正认识到脱贫攻坚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作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上来,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精准的思路、更加务实的措施、更加超常的力度,层层加压,步步落实,干在实处,坚决实现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四年脱贫攻坚、一年巩固提高”的目标。
二是责任要明确。各乡(镇、区)党委、政府要承担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要承担第一责任人责任,真正把脱贫攻坚责任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要按照省委要求,实行脱贫攻坚“双签”制度,今年年初我们各乡镇已经和县上签订了责任书,各行政村也和各乡镇签订了责任书;10月底前,我们包村领导也要和县上签订责任书,各驻村工作队要和乡镇签订责任书。各乡镇、各帮扶单位以及第一书记,要明确工作职责,强化责任担当,细化推进措施,立足县情实际,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的扶贫政策,吃透精神实质,敏锐把握政策中蕴含的机遇,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实力度,确保减贫任务顺利完成。
三是政策要清楚。各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帮扶单位主要负责人、第一书记等脱贫攻坚相关人员,要对中央、省、市、县扶贫政策了如指掌,清清楚楚,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1、中央“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2、中央“五个一批”: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易地搬迁安置一批、生态保护脱贫一批、教育扶贫脱贫一批、低保政策兜底一批
3、我省“八不进”:就是对家中有轿车、有公职人员、有大型农机具、开办企业和公司、有稳定财产性收入、城镇购买商品房、子女就读私立高收费学校或自费出国留学、从事农业生产规模经营的能人大户等八种情况原则上不能进入扶贫对象。
4、我省“三类人”:就是村“两委”主干一般不纳入贫困户范围;儿女有赡养能力的人员要严格审查、认真评议;有赌博、吸毒等恶习且屡教不改的人员暂缓纳入贫困户范围。
5、贫困农户贷款难有关政策:《山西省银行业支持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实施意见》,积极向登记在册、有发展愿望和能力、资信良好的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信贷,即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享受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的信用贷款。
6、贫困户退出遵循的标准和程序:标准是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标准为该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户退出按下列程序办理:(1)村内民主评议。(2)村内核实认可。(3)村内公示。(4)乡(镇)审核公告。(5)县监督检查。
7、贫困村退出遵循的标准和程序:标准是贫困村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综合因素。贫困村退出按下列程序办理:(1)乡(镇)调查核实。(2)县审核公告。(3)市监督检查。
8、贫困县退出遵循的标准和程序:标准是贫困县退出以贫困发生率为主要衡量标准,原则上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贫困县90%以上的贫困村通过扶贫实现退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或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贫困县退出按下列程序办理:(1)县级申请。(2)市级初审。(3)省级核查。(4)社会公示。(5)评估检查。(6)批准退出。
9、我县“八大重点工程”: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培训就业扶贫、生态补偿脱贫、社会保障兜底、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社会力量帮扶。
10、我县“二十个专项行动”:特色农业扶贫、光伏产业扶贫、旅游产业扶贫、电商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人居环境改善、培训就业扶贫、生态建设扶贫、农村低保扶贫、特殊群体关爱、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力扶贫、气化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文化和信息扶贫、科技人才扶贫、企业扶贫和社会扶贫。
11、考核的主要内容:一是减贫成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情况,贫困村、贫困县退出情况,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长效政策保障机制建立情况。二是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的准确率、识别程序的规范性和群众满意度,贫困人口退出的准确率、退出程序的规范性和群众满意度。三是精准帮扶。驻村工作队和帮扶责任人政策措施到村到户情况,群众对帮扶工作满意度。四是扶贫资金。财政资金投入总量和增幅双增长情况,专项扶贫资金和统筹整合财政资金绩效评价情况,财政资金撬动金融扶贫资金情况。五是组织领导。扶贫攻坚主体责任落实情况,精准扶贫体系建设情况,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四是宣传要到位。要积极通过召开会议、张贴标语、入户宣讲、发放资料等形式,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要积极主动地宣传国家和省、市、县确定的扶贫开发总体目标、工作任务、方针政策、工作举措以及重要部署要求,让贫困群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要围绕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移民搬迁、定点扶贫等重点工作,广泛宣传新做法、好经验、大成效,展现脱贫攻坚工作的亮点和特色。要大力宣传帮扶单位在扶贫工作中创造的创新做法,特别是要大力宣传驻村扶贫干部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先进事迹,树立榜样,扩大影响,动员和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
五是工作要细致。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贫困户资料要准确,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户、贫困人口资料再次逐一核实,把第一手资料核准、核实、核全、核细,切实做到县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确保数字真实、准确。帮扶措施要细致,对每一户贫困户的人口构成、居住环境、就业渠道、收入来源等基本情况和贫困状况、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进行精细分类,量身订做个性化的脱贫对策,落实因人施策、一户一策、一户一袋。项目安排要明确,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的水电路等问题入手,列出清单,分清缓急,提交县有关部门审核把关,纳入工作计划,予以严格落实,确保在贫困村逐步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备、支撑有力的基础设施体系。资金使用要精准,统筹整合农业、交通、水利等部门资金项目,切实把账算清,把钱集中起来,分对照136个贫困村进行分配,切实解决好钱和政策“用在谁身上、怎么用、用得怎么样”的问题。脱贫成效要确保。一方面围绕到村到户建立纵向到底的工作方案,另一方面围绕产业脱贫、易地搬迁、教育助学、生态补偿、社会兜底等,明确每个脱贫措施的对象、政策、措施、步骤,力求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求实效。
六是问题要整改。中央扶贫领导小组对我省脱贫攻坚工作督查提出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扶贫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专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资金支出进度慢,滞留金额较大,滞留时间较长,滞留比例很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发挥不够充分。我县扶贫办截止2015年以前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结余总数2591.46万元。二是帮扶措施落实不准、不实、不细。一些部门帮扶措施简单、针对性不强,存在着重资金物资帮扶、轻脱贫内力涵养,重当年增收见效、轻长期规划扶持的现象。三是帮扶干部群众满意度低。一些帮扶干部思想不重视,措施不到位,工作不落实,甚至还坐原机关,根本没有住村。针对这些问题,各乡镇、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树立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强化整改落实。
一要用好扶贫资金,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要加快报账速度,对正在建设的项目要强化督查,促进项目实施;对截止目前无法继续实施的项目结余资金,及时盘活使用安排,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二要落实帮扶举措,帮扶单位要按照帮制定实施脱贫规划、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帮发展扶贫产业、帮夯实基层基础“四帮”的要求,逐户摸底号脉,逐户建立台帐,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逐户考核脱贫效果,不脱贫不脱钩。帮扶干部要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状况、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帮助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帮扶措施。三要发挥帮扶作用,进一步加强对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的日常考核,对深入驻村、埋头苦干、成效显著、群众认可的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要给予表彰奖励,对长期不住村、不在岗、工作不力、成效不大的要通报批评、约谈问责,切实推进扶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实。
七是作风要务实。致富不致富,关键看干部。抓好新一轮脱贫攻坚,是服务基层的动员令,是联系群众的集结号,也是干部作风与能力的竞赛场。在这场战线长、任务重的攻坚战中,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驻村包联干部和各贫困村第一书记都要认真履行职责,工作谋划要实,政策措施要实,推动进度要实,拼在基层,干在实处,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做事,心理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常去贫困村走一走,对解决困难群众的问题,满怀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要把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察民情、问民需、排民忧,认真研究脱贫攻坚工作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把实事做实、把好事做好,让贫困人口早日富裕起来。
八是督导要跟进。要用严格的制度来要求和监督,不能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多做少一个样。县委、县政府将专门成立工作督导组,制定出精准扶贫督查办法和工作台帐,紧盯工作推进的时间节点,通过跟踪督查、随机抽查、定点检查等方式,动态掌握工作进度,推动工作落实,提高扶贫攻坚的工作效率。督导工作中,要重点对脱贫攻坚目标责任落实情况;中央和省市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和其他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减贫任务完成情况和特困群体脱贫情况;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情况;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督查。目前,中央制定了《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巡察以问题为导向,要重点巡查干部在落实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方面存在的失职渎职问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问题;贪占挪用扶贫资金,违规干预和插手扶贫项目建设问题;贫困识别、退出严重失实,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问题;违反贫困县约束机制,发生禁止行为事项等问题,要抓好正反两方面的典型,推动脱贫工作引向深入。要同时广泛开展脱贫攻坚群众评议活动,积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定期开展脱贫攻坚视察评议活动,找问题,提建议,促落实。
九是纪律要严明。要严格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把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和必须执行的政治规矩,坚决执行、不打折扣,切实做到“十二个严禁”:严禁不按规定条件和程序确定扶贫对象;严禁滥用职权,打招呼、“走后门”,优亲厚友;严禁违规为扶贫对象分户、迁户;严禁帮助他人违规享受危房改造和易地搬迁等政策;严禁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严禁套取、骗取扶贫物资和资金;严禁超范围执行扶贫政策;严禁截留、挤占、挪用、贪污、拖欠、冒领、抵扣扶贫物资和资金;严禁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利用职权收受礼品礼金、索要财物,违规收取费用;严禁违反程序和规定实施扶贫项目建设;严禁帮扶党员、干部在帮扶村报销应由个人支付的费用;严禁有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言行。县委将强化责任追究,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对问题较小、情节轻微的,诫勉谈话进行教育提醒;构成违纪的,按相关规定严肃追究党纪政纪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违纪违规行为不制止、不查处或制止、查处不力甚至袒护包庇,或扶贫开发领域发生重大腐败案件和不正之风长期滋长蔓延的地方、部门和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实行“一案双查”,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还要追究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我们还要对帮扶干部不认真履责,不真正住村,应付了事,敷衍塞责,走马观花的行为进行严格查处,严肃处理。
十是效果要保证。脱贫攻坚目前已经到了攻克最后堡垒的阶段,所面对的多数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需要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抓工作。要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科学确定脱贫时间,不搞层层加码;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考核办和扶贫开发中心要抓紧制定完善脱贫攻坚考核办法,突出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注重脱贫的实际成效。要把脱贫工作成效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严格按照《精准扶贫业绩考核评价办法》和《脱贫攻坚工作问责暂行办法》,加大对县脱贫攻坚领导组成员单位脱贫攻坚成效的赋分比重,对不能如期完成任务的,一律取消评优评先资格。要建立问责机制,对工作不力、成效不明显的严格问责,采取组织措施,该调整的坚决调整,全力确保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全市农村暨脱贫攻坚
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农村暨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工作、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合肥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和合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精神,交流总结去年“三农”及脱贫攻坚工作经验,集中部署2019年有关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开拓进取,乘势而上,在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征程上迈出新步伐。
下面,围绕会议主题,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增强做好“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农业加快转型升级之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合肥市工作要求,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紧紧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目标,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全市“三农”工作“稳”的局面在持续、“进”的特征在凸显、“新”的动能在蓄积,取得了在全省、全合肥市“拿得出手”“叫得出口”的不菲成绩。农业发展取得新突破。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农业产业化发展稳步推进,获评中国好粮油示范县(市)、省粮食产业经济发展示范县(市),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2017-2018“江淮杯”竞赛评比二等奖,水产跨越工程连续七年全省第一;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休闲农业综合营业收入、农产品网络销售额分别达5.4亿元、1亿元,中化农业基地、中药饮品加工等项目相继入驻,尖山湖逸趣园、黄麓半岛花溪等田园综合体开工建设。农村面貌得到新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稳居皖中前列,洪疃村、唐嘴村等分别获批国家、省级传统村落,汪桥村获评“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全市总数的50%;“三线三边”蝉联合肥市“六连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实现行政村全覆盖,陈年垃圾治理经验在全省和合肥市推广运用;入列住建部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示范点,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现场会、合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三大革命”巢湖模式得到各级认可肯定。农民生活实现新改善。脱贫目标如期完成;农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20078元,同比增速9.5%,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双基”建设全面提速,2018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全部完工,完成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乡镇公交覆盖率100%,行政村公交覆盖率达95%,获评合肥市“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同
时,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可以说,“三农”工作持续稳定向好,为做好全局工作增添了底气,为实施“双城带动”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合肥市委市政府正确指引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三农”工作战线特别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向大家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要进一步提高站位,深刻认识“三农”工作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压舱石”作用。形势越复杂,越要稳“三农”。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形势越复杂,越要稳住“三农”。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风险和困难明显增多。在这一背景下,更要牢牢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充裕、价格稳定,防止经济发展陷入增长下行和物价上行“双碰头”的被动局面,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增底气、添后手、抢主动。经济越发展,越要强“三农”。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供给侧结构性的,必须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我们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细里做,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作用,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质量品牌等短板,用现代技术、信息和管理改造农业,构建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目标越临近,越要优“三农”。总书记强调,要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切实抓好“三农”工作。现在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也在农村。如,只有实现脱贫攻坚这个底线目标,才能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只有补齐农村人居环境这块突出短板,才能让农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只有抓好农民增收就业这项中心任务,才能更好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现在到2020年时间已经很紧,“硬任务”却还有很多,必须进一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兑现我们党对全体人民特别是对广大农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高质量完成全年“三农”工作硬任务
2019年,全市“三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合肥市委有关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做好“三农”及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适应国内外复杂形势变化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基层,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加快建设生态绿色的山水名城和创新开放的产业新城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上述思路要求,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我再强调几项需要重点抓好的工作: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完成专项巡视整改任务。1月20日,中央第十一巡视组向安徽省委反馈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意见,提出明确整改要求。我们要结合“严强转”专项行动的开展,全面对照对标、深入自查自纠,按照省委整改要求,切实扛起巡视整改的重大政治责任,以“三严三实”的精神扎实做好巡视“后半篇文章”。一要深化认识,坚决整改。要把抓好巡视整改作为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一致的“试金石”,自觉从思想上查根源、行动上找差距,切实纠正贯彻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中存在的“温差、偏差、落差”,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二要主动认领,全面整改。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对照省委《整改方案》确定的主要任务,主动认领、对号入座,逐条逐项制定实施方案,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任务,落实整改责任,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要综合施策,一体整改。要按照整改要求,在抓具体、抓全面、抓深入上下功夫。对“面”上的问题,要统一部署、协调推进;对“点”上的问题,要坚持一事一议、一案一策。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整改速度,确保各项整改任务如期完成。四要标本兼治,彻底整改。要将“当下改”和“长久立”统一起来,既“见底清零”又“决不贰过”。要注重从具体个案中找到苗头性、倾向性和普遍性问题,做到见微知著、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确保查彻底、改到位。要注重建章立制,推动整改工作长效化、整改成效常态化,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合肥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巢湖落地落实。
第二,聚焦巩固提升,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役。总书记指出,“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按照中央及省委、市委的部署要求,继续坚持精准为先,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下足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功夫,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役。一要咬定目标标准不放松。总书记强调,“在脱贫标准上,既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吊高胃口,也不能虚假脱贫、降低标准、影响成色”。要坚持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全国水平这一扶贫标准,及时纠正急功近利、急躁蛮干、过度承诺等不切实际的问题。要严格对标国家和省市考核评估要求,扎实做好督查、互查、自查问题的整改工作,找准薄弱环节,全力补缺补差,为保证脱贫质量和成效打下坚实基础。二要贯彻精准方略不变形。总书记强调,“对群众反映的‘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游走式’脱贫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并坚决克服,提高脱贫质量,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要把精准识别、精准退出作为前置条件,抓实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开展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数据比对,及时准确识别销号。要结合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行动,从严从实查究政策落实、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补齐责任分工、检查验收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对脱离实际急躁冒进、盲目乐观层层加码,以及搞表面文章、弄虚作假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三是注重一体推进不脱节。总书记强调,“要研究解决那些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群体缺乏政策支持等新问题,及早谋划脱贫攻坚目标任务2020年完成后的战略思路”。要从实际出发,统筹整合资源,加大
对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双基”建设、产业发展、项目安排等方面支持力度,推动均衡发展。要统筹做好贫困户和边缘户的帮扶工作,拿出针对性的支持措施,适当解决边缘人口一些急需的现实问题。要把防止返贫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加强返贫监测和“回头看”。要统筹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工作,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农村环境提升、农民持续增收等重点工作,以乡村振兴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第三,立足质量兴农,加快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步伐。总书记指出,“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并强调,“发展现代农业要走质量兴农之路”。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一要着力优化农业布局结构。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进一步统筹和优化农业空间布局,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收尾工作,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开展优质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二要切实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支持农业经营主体与涉农高校、研发机构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推动智慧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绿色投入品等领域自主创新。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和绿色防控示范行动,积极鼓励和组织科技人员深入农
村第一线,开展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要高度重视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分层次培养一批农业精英人才。三要推动农业特色高效发展。乡村产业在规模上不能与城市比拼,只有做出特色、做出精品、做出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立足之地。坚持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龙头,围绕特色资源,积极引进一批有品牌、有实力、有市场的农业知名企业,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各类主体,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转型升级。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使用和商标保护,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推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四要持续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和物联网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力争全年建成2个物联网项目示范点、86个村级益农信息社,切实促进农村产品网销上行,促进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创意休闲农业,重点打造尖山湖逸趣园、黄麓半岛花溪、黄麓西黄山“原乡厵”等4个田园综合体项目,推进各类现代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加快形成一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集聚区。
第四,深化农村改革,充分激发释放乡村发展活力。总书记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实现路径,把中央和省委、合肥市委确定的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一要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新修改的农村土地承包法,衔接落实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让农民群众尽早吃上“定心丸”。加快推进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积极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多种实现形式,引导农民有序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力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目标,摸清集体家底,搞清权属关系,建立健全集体资产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抓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确认及登记备案等工作,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要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继续选择一批有条件的村实施“三变”改革,特别是要针对不同区域特点和资源要素类型,采取“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宜股则股”的方式,多途径盘活资源要素,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三要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实施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引导新型经营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联农带农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主体多元化、服务专业化、运行市场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联合体、“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等利益联结
机制,帮助小农户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和问题,把小农户引上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第五,补齐短板弱项,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总书记要求,“要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改变农村面貌,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高乡村群众生产生活质量。一要强化乡村规划引领。坚持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充分考虑村情民意,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因素,进一步完善乡村规划体系,明确不同类型村庄的发展方向、建设任务和建设强度,大力打造一批产业发展型、乡村旅游型、生态保护型、文化传承型示范村居,保护好山水格局、生态基底、历史肌理,保持富有传统意境的乡村景观格局,把乡村建设得更像“乡村”,实现“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二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加快乡村中小学改革和升级改造,推动农村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升发展。强化农村公共卫生服务,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持续优化农田水利、安全饮水、供电供气、网络物流建设。三要深化人居环
境整治。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作经验,全力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全域治理,稳步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示范,创新垃圾分类和收运处置体系,形成可复制“巢湖模式”。加快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努力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全域化治理、市场化运营目标。高质量完成201814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工作,全面启动2019年12个中心村建设,高标准打造美丽乡村精品村和示范片。
第六,筑牢基层基础,不断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水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是顶梁柱,基层党组织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的工作必须夯实基层”。要结合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进一步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围绕“一抓双促”,大力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头雁”的锻炼和选拔,真正帮老百姓找到能力强、能干事、能奉献的带头人;继续招录一批大学本科毕业生、优秀退役士兵到村任职,持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做好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工作,全面落实村干部报酬待遇和村级组织办公经费,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
强村级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能力。二要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家园,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巩固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创建成果,广泛开展文明村镇、“最美家庭”创建评选活动,挖掘和树立道德榜样典型,积极倡导和谐乡风、传统家风、文明新风,切实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三要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深化农民自治实践,充分发挥群众参与治理的主体作用,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推进村级事务公开,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基层协商格局。加强农村法治建设,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推动扫黑除恶向纵深发展,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村霸”和“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安全感。提高乡村德治水平,深入挖掘乡村社会蕴含的道德规范,依托村规民约等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继续做实做细做好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建设工作,力争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巢湖经验。
三、加强领导,压实责任,把党管“三农”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
总书记强调,“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抓落实的工作导向,不折不扣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农村持续繁荣、农民持续增收。
一要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机制,制定了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的实施细则。要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党组织书记要认真履行职责,把农业农村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亲自谋划制定工作举措,亲自部署重点工程、计划、行动,亲自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亲自督促推动政策落实,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工作要求。各涉农机构、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各司其责、协调联动,集中力量打整体战、打攻坚战,形成共同推动“三农”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要强化政策保障,夯实工作基础。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能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农村工作硬任务能否按期完成,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要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方面切实把“优先”体现出来,动真格、见真章。要加强“三农”工作干部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农村人才队伍。要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确保资金投入与农业农村发展目标任务相适应。要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民生政策,从制度上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与城市居民有序接轨。
三要强化作风建设,推动工作落实。以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和“严规矩、强监督、转作风”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为契机,把改进工作作风贯穿于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吃透民情上下功夫,扎实细致地做好调查研究,深入全面地了解基层情况,使各项决策、措施和工作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群众愿望。要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制度,严格执纪问责,加大对农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监督查处力度,为农业农村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同志们,今天召开的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扶贫开发一系列战略部署的重要会议,也是我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如期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总动员会。
临泉扶贫任务非常艰巨,是安徽省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要在未来五年时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扶贫开发工作中,这既是政治任务,也是客观需要。刚才,金海同志对20xx 年扶贫开发工作作了部署讲话,讲得很详细、很全面,会后进行印发,大家要学习贯彻执行。会上发了两份非常重要的文件,一份是《中共临泉县委、临泉县人民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另一份是《临泉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20xx 年工作要点》,这两份文件既有扶贫政策解读,又有目标任务安排,操作性非常强。要想很好地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必须做到底数清、政策明,但很多同志没有养成研读文件、学习政策的习惯,学文件只看标题,以至于在政策执行环节中,出现抓工作不深入、不扎实、漏洞多等问题,希望各单位、各乡镇要抓好这两个文件的学习、理解、消化和执行。
回顾我县的扶贫工作,20xx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是我县扶贫开发史上的一个分水岭,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认识进一步加深了。 各级党组织包括具体工作人员以往对扶贫工作没有真正认识到位,认为借助贫困县、贫困村的帽子要点钱、要点项目就是扶贫,而对那些贫困家庭、低收入群体却没有关心到位,扶贫工作失去了应有的含义,这一点大家都心知肚明,20xx年这个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第二个方面是扶贫对象进一步精准了。 20xx年我县就对精准识别工作进行了部署,通过了一轮又一轮地筛选、识别,我县扶贫对象的精准度有了大幅度提高。 第三个方面是扶贫的路径进一步清晰了。 20xx年县乡村三级包括帮扶单位在真扶贫、扶真贫上下了不少功夫,不再是过去的数字扶贫、口号扶贫了,围绕那些最困难的群体动脑筋、想办法,扶贫路径也清晰了,找出了一些路子,我觉得都是很好的探索。比如,落实能繁母羊政策;推广光伏发电项目;鼓励农户为种植养殖大户打工,实现就业扶贫;鼓励引导大户利用能繁母羊政策发展规模化养殖,壮大集体经济等。 第四个方面是扶贫的责任进一步压实了。 我在基层调研中发现,分管的领导、乡村两级干部把责任进一步压实了,有的驻村工作组也非常认真,责任的压实使扶贫工作效果更加明显,老百姓的满意度也在不断提升。比如,市妇联帮扶长官镇柳树沟村的同志,会同镇村两级干部把柳树沟村的精准扶贫工作做得相当到位,成为我县扶贫开发的先行者,在不久前国家扶贫办的检查中反响很好。 第五个方面是扶贫的氛围进一步浓厚了。 今年县工商联开展了社会组织帮扶贫困户的活动,不少乡镇也在“接您回家”过程中把一些创业成功人士与贫困户做了衔接,全社会真帮扶、真扶贫的氛围正在逐步形成。同志们,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在市场经济过程中,过于功利化的倾向把这些传统美德弱化了,所以我们要在扶贫工作中进一步营造氛围,让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扶贫济困的大队伍中来,我觉得这也是一举多赢的工作举措,既解决了广大困难群体的生存生活问题,又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好的传统能够代代相传。可以肯定的是,20xx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是非常明显的,这得益于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的辛勤努力、顽强拼搏,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大家的辛苦表示慰问!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扶贫开发工作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办法不多、措施不够等问题。比如,乡村两级对易地扶贫搬迁还有畏难情绪,担心土地不好调整,这可能就会影响贫困户对国家扶贫政策大礼包的领取。再比如,“一户一策”的帮扶举措还没有完全覆盖,虽然我县搞了一部分“雨露计划”、能繁母羊等扶贫措施,但大量贫困户的“一户一策”还没有构建起来。我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有的干部思路比较清晰,大致了解政策;有的干部支支吾吾、不知所云,反映了底数不清、政策不明、措施不到位的问题;还有的干部不动脑筋、不下功夫、不想担责,简单化地制定扶贫措施,很多是政策兜底,贫困户肯定有具体致贫原因的,如果我们把扶贫的举措都简单化地归结为政策兜底,那就是对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理解不到位,对这项政治任务的落实是有偏差的,是典型的懒汉心理。我在调研中发现,一部分乡镇主要负责同志和村里的同志还不是很熟悉扶贫政策,对扶贫业务一知半解,这是非常危险的,必然会影响所在乡镇扶贫开发任务的完成,县扶贫办要重点帮助这些乡镇,必要的时候把他们集中起来办培训班,一定要让他们全知全会。对照我县艰巨的扶贫开发任务,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好,必然会影响我县20xx 年10 个村、4.5 万人的脱贫,势必会影响我县2019 年“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目标任务,希望大家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
我有一个观点,也是一个体验。 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能力才能提高。就单位来说,要更多总结不足、短板,优点不总结不会消失,只有把单位的不足、短板总结出来了,提高进步才快。 而就全县来说,要总结推广其他地方好的经验、长处,以便交流学习进步。此外,我有几个问题再点一点:
第一,要解决好立场和感情的问题。 扶贫开发工作现在进入了深水区,主要是针对贫困户、贫困人口。可以说,通过这一轮精准识别确定的贫困户情况都非常糟糕,生活非常困难,要么是因病,要么是因残,要么是因学,要么是劳动力短缺,等等。客观地说,我县的贫困户是相对贫困,温饱问题基本上都解决了,但还没有完全过上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我们不能落下任何一个群众。
我希望在座的同志和全县的广大干部,首先不要从任务角度考虑扶贫开发,一定要从立场和感情角度考虑。到临泉工作两年多时间,全县395 个村(社区)我已经跑了近300个,在临泉各项社会矛盾处理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矛盾的源头是什么,通过观察、分析,发现矛盾的源头在于相当一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失去了立场,失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严重脱离群众,对群众没有感情甚至冷漠。由于立场模糊了,感情淡了,造成大量的矛盾没有人化解,群众积怨越来越深,社会矛盾越来越加剧。在过去很多同志把工作当任务干,为了完成任务出现了很多形式上的东西,包括弄虚作假的东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一定要回归到党的宗旨上看待扶贫开发问题,不要简单当成任务。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解决老百姓的幸福生活问题始终是党的工作目标和追求,并细化到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我们的工作只有回归到党的宗旨上来,把百姓的冷暖时刻放在心里,工作才会扎实有效。如果仅仅是当成任务,我非常担心将来会出现数字扶贫。举个例子:过去为了提高戒毒成功率,完成禁毒验收,把从不沾染毒品的群众登记成吸毒者,然后成功转化。这样的事情太荒.唐了,根源就是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我昨天在接访过程中发现,一个群众的养老保险问题扯了几个月都没有解决,批评了相关部门,归根到底还是对老百姓没有感情,忘记了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立场。我希望同志们不要把这样的话当成一种官话套话,要真正从内心深处体验老百姓的疾苦,响应党的号召,真正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和党员干部。
解决立场和感情问题也是党中央的要求。党中央发出了扶贫开发总号召,习在20xx年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要求是非常具体的。党中央和习对群众的感情是真挚、淳朴的,每一名党员都要向党中央看齐,向习总书记看齐。同时,到2020 年完成脱贫任务也是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责任,如果完不成这个任务,我们就失去了政治担当。因此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必须解决好立场和感情的问题,并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首要任务。
第二,要解决好目标和难点的问题。 临泉2019 年要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脱贫任务非常艰巨,任务必须细化到每一年,20xx 年我县要完成10 个村、4.5万人的脱贫,这个目标一定要牢牢锁定,请金海同志和县扶贫办把任务细化到乡、细化到村、细化到人,建立“一档一表一图”制度,挂图作战。一档:每一个贫困户建一个档案,档案包括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脱贫时间等;一表:每个村要有一个扶贫大台账,清楚反映出村所有贫困户和贫困人口的基本信息;一图:把年度拟脱贫户有关信息制成图挂在墙上,各种信息一目了然。今年3 ~5 月份要把“一档一表一图”全部完善,会后,各位乡镇党委书记要把任务量化到人,解决到人到户问题。
同时,还有些难点问题要解决。 第一个难题是易地扶贫搬迁的土地问题。 调研中,有的干部说老百姓不愿意搬迁,这是伪命题!凡是说老百姓不愿意搬的,都是干部心中有畏难情绪,不愿意下深水。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是党中央给贫困户最大的礼包。皖北老百姓追求安居,但贫困户的房子基本都很差,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有的贫困户甚至几辈人都盖不起房子。房子盖起来之后把钥匙交给群众,你看他们愿不愿意搬!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他们有可能祖祖辈辈住在烂房子里,作为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难道不愧对他们吗?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一个伪命题?原因就是前面讲过的,是我们的干部对群众没有感情。由于立场问题没有解决好,再加上畏难情绪,就用冠冕堂皇的“群众不愿意”的借口来搪塞、规避责任。易地扶贫搬迁是一个难题,但难道就不解决了吗?干部就是解决难题的,没有解决难题的勇气就不配当干部! 第二个难题是集体经济五万元问题。 现在全县集体经济达到五万元的村不多,县里正在想办法帮你们盘活沟塘河坝、公有资产、集体土地,你们自己也要想办法。习说扶贫一定要和扶志结合起来,但我县相当一部分党组织和干部群众还有“蹲在墙根晒太阳,指望别人奔小康”的心态。人,一定要有志气。村书记、村主任解决不掉集体经济五万元问题,肯定是没下功夫。虽然自然条件各有不同,但只要村干部动脑筋、下功夫,找一找废弃的窑厂、沟塘河坝等集体资产,村集体经济不会是零的!凡是村集体经济是零的,都要检讨失职失责的地方。我给你们扣个大帽子,你们回去看帽子戴在头上合适不合适? 第三个难题是扶智的问题。 如果不扶智或者是不扶产业,增强造血功能,仅靠有限资金的资助,群众很容易返贫,这是一个难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这些难题希望大家在实践中进行思考,创新方法积极破解。
第三, 要解决好政策和路径的问题。 对于路径问题,扶贫办和各单位要换个角度,进行立体化思考。 一是政府扶。 对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如果条件符合,可以纳入光伏扶贫计划;有些贫困户还不了解能繁母羊政策,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在大户带动的情况下,可以探索养猪、养鹅、养兔子等其他养殖的路子;可以研究小额信贷,农商行也要加大放款力度;还有雨露计划、贫困户技能培训、危房改造,等等。健康扶贫也很重要,乡村两级一定要把群众的医疗健康工作抓起来,20xx年县内的新农合报补资金约4.5 亿元,在县外的报补资金约3.3 亿元,再加上一些不能报补的资金、护理费、生活费,估计20xx年临泉老百姓花在看病上的钱要达到10 亿元甚至更多,相当于20xx年我县的财政收入。所以,群众的医疗健康问题值得高度警惕!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老百姓的健康问题,多宣传保健知识,老百姓医药费降低了就等于财政收入增多了。 二是集体帮。 村党组织、村委会、村集体组织也要集体帮扶,发动大户带动小户发展。乡村两级的同志要主动思考脱贫办法,不仅要完善已有的成功办法,比如优先安排贫困户就业,规模种植养殖与贫困户结合,抱团发展;还要积极推进扶贫政策与临泉实际相结合,释放政策红利,比如扶贫贷款政策,可以探索贫困户用扶贫贷款入股,享受每年分红,这样既解决了贫困户的收入问题,也解决了大户资金不足的问题。 三是社会助。 要把想献爱心、做慈善的人都发动起来包括社会人员、机关干部,形成社会救助的大氛围。乡镇有很多企业,也有很多在外面创业成功的企业家,要广泛地发动他们。有些民营企业也想献爱心,我们就要去拜访他们,不找他们,他们怎么知道哪里有贫困户呀。另外,县直部门一定要考虑立体帮扶,不能给点米、给点油就结束了,要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集体经济,省、市、县在临泉的驻村工作组也要发挥优势,因势利导,积极帮扶。 四是个人立。 虽然有的贫困户很难自立,但还有一部分贫困户是能够立起来的,养羊、种菜、打工、开商店,都是立。要帮助他们强化自我造血功能,想办法帮贫困村搞集体经济、搞产业扶贫,带动个人立起来。
大家一定要从政府扶、集体帮、社会助、个人立这四个角度,把针对贫困户的帮扶路径理清楚,完善到档案中去,确保每户贫困户都能享受到至少一次国家帮扶政策。
第四,要解决好公平和公开的问题。 党中央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从严要求,一再强调扶贫政策要真正落实到位,无论是建档立卡识别贫困,还是精准施策帮助脱贫,都要经得起群众和社会的检验,并始终对截留扶贫政策、扶贫资金、扶贫项目的行为保持严厉打击、严肃追责的态势。“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同志们要想把党中央的要求真正落到实处,只有做到公平公开。
一要“进门”公开。 什么意思呢?就是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时要公开。群众进入贫困人口系统,被认定为贫困户,一切的流程、资料、信息都要在所属村民组、自然村、行政村进行公示、评议,要让群众了解、赞成。贫困户公示工作只要用心去干都能做好,可现在有的村做到了,有的村还没有完全做到,识别贫困户还在靠村干部目测、估计。近期,县里将对建档立卡工作再次进行“回头看”,县扶贫办要抓好验收工作,贫困户信息最好能在政府网站上进行公示,甚至可以探索在临泉在线上进行公示。 二要“出门”公开。 就是贫困户脱贫要设定退出流程,在一定时间空间内进行公示,让大家评评该不该脱贫。针对贫困户脱贫,国家采取的是第三方评估。今年,县里也要提前模拟第三方评估验收,初步计划是3 月底由县领导带队,分三个组对全县各乡镇建档立卡和脱贫人口标注等工作进行验收。比如,一组要到 鲖 城镇验收,就由党委书记在11 个村中进行抽签,抽到村之后再抽村民组,抽到哪个就查哪个,要对抽到的贫困户进行地毯式地验收,逐个询问群众是否清楚村里的贫困户,是否认可他被列入贫困。5 月份要验收“一户一册”建立情况,尤其是20xx 年计划脱贫的4.5 万人更要做到“一户一册”,明确帮扶责任人。10 月份还要对20xx 年的4.5 万拟脱贫人口和脱贫村进行模拟验收,在模拟验收过关之后迎接国家验收,这些验收工作由金海同志负责统筹推进。 三要个人服气。 要让贫困对象脱贫脱得心服口服。比如说,李某被认定为脱贫了,最起码个人要服气,他享受过相关政策,收入达到了脱贫标准。 四要社会认可。 社会认可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被认定为贫困的时候,通过公示、评议,群众认可他是贫困户;二是脱贫的时候,经过公示,群众认可他不再贫困,应该退出。 五要动态管理。 比如,刚才的李某经过政策扶持和个人努力达到了脱贫标准,退出了贫困系统,但是过一年收入下降了,又符合贫困标准,还可以再让他进入贫困系统,这就叫动态管理。这五句话希望大家牢记,把流程完善起来,始终做到公平公正。
第五,要解决好人员和责任的问题。 扶贫开发工作要想顺利完成、按时完成,必须解决好人员和责任的问题。刚才,我们签订了责任状,我和永勤县长是临泉县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是乡镇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村书记、主任是村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县、乡、村三级扶贫办主任和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省、市、县、乡、村的帮扶联系单位或人员是帮扶责任人。同时,联系乡镇的县领导要和乡镇责任捆绑到一起;同样包村的乡镇干部、包村民组的村干部也要和村、村民组的责任捆绑到一起,确保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帮扶责任人,构建一个“宝塔式”的责任体系。请金海同志把这作为验收的指标进行考核。
昨天,我们迎来了市里派下来的12 位乡镇党委专职扶贫副书记,请县委组织部明确乡镇党委副书记专职抓扶贫开发工作,不再分管别的工作。同时,乡镇的扶贫办主任也要专职化,不能换来换去。我上次到一个村里调研,一说要检查扶贫工作,乡镇扶贫办主任就慌了手脚、乱了神,为什么?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怎么能不乱了手脚。所以说,扶贫工作人员不能随便换,要保持连续性、稳定性。这次县里针对村里扶贫力量弱的问题,全县96 个贫困村都配备了扶贫大学生村官,非贫困村也要配备扶贫专干,这些人都是有任务、有责任的。扶贫开发工作如果搞不好,就要严肃追责,扶贫的追责将比计划生育更严厉、更到位、更深刻。特别是以后,在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大形势下,追责的速度、力度、广度可想而知。所以说,要想干好扶贫开发工作,必须解决好人员和责任的问题。
同时,我再重申一下扶贫的党风廉政问题,扶贫政策、资 金、项目很多,涉及方方面面,大家一定不要违规触碰,这是高压线。所有的政策、资金、项目都要真正到户、到人、到地头,一分一厘都不能克扣,否则将会灰飞烟灭。在临泉脱贫攻坚四年进程中,我不希望干部因扶贫开发受到处理,这方面受处理,不仅是个人、家庭的问题,也是给党组织、临泉抹黑!大家一定要在这方面把底线守住,也希望各级党委和纪委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确保每一分钱都能够落到实处。
关于扶贫开发工作我就讲这几点要求,相信通过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圆满完成扶贫开发任务!一定能够如期实现“人脱贫、村出列、县摘帽”的宏伟目标 !
同志们:
按照会议安排, 我就2009年全省乡镇企业、农机工作开展情况和抓好2010年乡镇企业、农机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2009年全省乡企、农机工作取得新成效、新进展
(一) 乡镇企业效益下滑局面扭转,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2009年,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齐心协力、多措并举、沉着应对, 努力克服金融危机的影响, 扭转了效益下滑的局面, 经济运行企稳回升, 经济总量、速度、效益同步增长。
1. 发展成效同步提高。
预计2009年, 全省乡镇企业完成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入分别达到922.5亿元、535亿元、299.1亿元和251.06亿元, 同比分别增长16%、19%、13%和6.6%.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分别完成年度任务的100.7%, 100.5%。
2. 发展态势稳步加快。
预计2009年规模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值达到82.8亿元, 同比增长18%、利润总额达到21.2亿元, 同比增长9%。规模工业企业产销率达95%, 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
3. 发展贡献继续上升。
预计到12月底, 全省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上交税金、支付劳动者报酬分别达到3524.4亿元、128.3亿元、288亿元, 同比增长12%、15%, 13%。农民人均从乡镇企业获得的工资性收入达到1064元 (全口径) , 同比增长12.7% (未扣除物价因素) 。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317万人, 同比增长3%。
我省乡镇企业取得上述成绩, 主要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 以应对金融危机为核心, 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一是加大监测力度。强化对重点行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和30个乡镇企业直报点生产运行情况监测, 积极建立统一的应对金融危机信息收集、情况分析和对策研究机制。二是认真落实减轻乡镇企业负担、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投入贷款贴息资金700多万元重点扶持生产经营遇到困难的成长型企业, 增强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三是打造政、银、企合作平台。与省农信社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大信贷投放支持乡镇企业发展的意见》, 制定了《关于建立贵州省地县两级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试点的方案》, 投入资金1100万元支持11个县建立乡镇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省乡镇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分支机构扩展到贵阳、遵义、安顺。四是加大科企对接力度。积极承办农业部11月份在我省举办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对接活动。收集了肉类加工、粮油加工和蔬菜加工三大类别46个技术需求问题, 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国内科研机构搭建合作平台, 实现技术对接。
第二,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 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一是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扶持产业型大项目工作的意见》, 重点支持茶、油、椒、药、薯、肉、粮、果、蔬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加工业项目发展, 投入贷款贴息资金800多万元扶持农产品加工产业型大项目、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创业基地, 着力培育在本地区同类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 能带动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二是组成“秸秆生物饲料实验项目课题组”, 启动了应用生物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生物饲料项目, 开展利用秸秆生物饲料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的试点工作, 并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在开阳、绥阳两县筹办了“全省桔秆生物饲料养畜推广示范暨综合利用现场会”, 对秸秆生物饲料养畜和综合利用的各种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三是成功举办2009中国贵阳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博览会、第五届医药博览会, 有效推进了我省乡镇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招商引资、产品展示、技术合作、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第三, 以应对农民工回流为重点, 推进就业创业工作。充分发挥乡镇企业吸纳就业的功能作用, 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以提高素质推动就业。一是开展创业扶持。制定了《返乡农民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实施细则》, 以政策引导、强化服务为手段, 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为平台, 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为支撑, 投入农民工创业贷款贴息资金461万元, 引导返乡农民工发展乡村旅游、储藏保鲜、商品流通、物流配送等服务业。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围绕“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 开展粮食、蔬菜、畜禽、水产、花卉、林果等实用技术培训, 帮助农民工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需求, 开展茶叶加工、食品检验、中药材种植、竹木工艺、食用菌栽培、建筑等工种以及企业订单、定向、定岗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帮助农民工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 全省乡镇企业系统每年培训乡镇企业从业人员和农民工达10万人 (次) 。三是开展回乡创业培训。投入农民工创业培训资金250万元, 组织开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种养殖、加工、农产品经纪人、营销等创业技能培训, 帮助农民工创业。
(二) 农机工作保持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发展态势
1. 购机补贴资金全部兑现, 补贴效果凸显。
2009年, 中央财政进一步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规模, 增加补贴机具种类, 扩大实施范围, 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覆盖了全省所有农业县。中央下达我省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为1.6亿元, 省级配套资金5540万元。各级农机部门进一步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农业部领导提出的“三个绝不能”和“三个严禁”的要求, 严格贯彻执行农业部和财政部制定的《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 (试行) 》, 努力把农机购置补贴这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 让各级政府满意、让农机生产流通企业满意、让广大农民群众满意。为方便农民购机和操作, 除中央资金每台机具补贴标准为30%外, 省级资金每台机具的补贴标准均为8000从实施情况看, 中央和省级购机补贴资金全部完成, 共补贴农户购置各类农业机械9.86万台套, 受益农户达9.56万户, 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1616万千瓦, 增长5.1%。
2. 农机化服务领域拓展, 作业水平提高。
各级农机部门以实施“农机科技增粮行动计划”和“农机科技进农家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 组织开展好农机社会化服务, “春耕”、“三秋”期间积极组织机耕、机收服务队、抗灾救灾突击队, 加快农作物的抢种抢收进度, 组织开展以耕、种、收为重点的机械化作业, 发挥了农机的生力军作用。全省完成机耕面积910万亩, 机械灌溉625万亩, 机械半机械化脱粒355万吨, 组织农机科技人员下乡5万人次, 农机出勤241.9万台次, 组织机耕服务队1367个, 抗灾救灾服务队452个, 投入抗灾救灾机具52.5万台, 检修各类农机具34.98万台次, 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0万人次, 有效促进“春耕”、“三秋”生产的顺利进行。
3. 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示范推广力度加大, 技术装备水平提升。
全省在购机补贴政策的拉动下, 通过农机化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加快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步伐。一是按照“稳点、扩量、巩固、提高”的要求, 继续全力抓好水稻机插秧技术示范工程的实施, 全省水稻机插秧工作实施有序, 效果良好, 共完成机插秧面积30万亩。二是继续组织实施好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我省作为农业部农机化司确定的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示范省区之一, 2009年在总结前几年项目实施的基础上, 继续在20个县进行示范推广, 投入资金200万元, 各实施县以组织引导、示范宣传、保障措施等工作为抓手, 促进了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取得新进展。三是加大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力度。在24个宜茶县实施茶叶生产机械化示范, 每县投入18万元, 共投入资金432万元, 项目实施区新增茶叶生产机械2047台, 带动各类资金投入1046万元。通过项目的有效实施, 进一步完善了组织协调机制, 提高了茶叶生产主要环节的机械化水平, 为茶叶生产机械化发展探索了路子。四是做好农机化示范区建设。按照实施要求继续在9个县组织实施, 2009年每县投入20万元, 各县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制度建设、项目管理、监督检查和宣传引导上进一步落实, 通过与农机购机补贴资金紧密结合, 示范区新增各类机具1.58万台, 投入各类资金4495.6万元, 项目区农机技术装备和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五是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各地县结合本地实际, 把建立各类农机服务组织作为农机部门的重点工作, 认真帮助条件成熟的乡镇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009年投入资金208万元, 新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6个, 使全省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110个。同时, 各县对农机协会、农机服务组织、经销服务组织、维修服务组织的建设也积极引导, 做好协调服务, 充分发挥了农机服务组织在农业生产和促农增收中的作用。
4. 强化安全措施,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全省各级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切实做好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牌证核发和安全技术检验及驾驶人员的培训等工作, 从源头上加强管理。一是加大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 进一步提高农机经营使用者和农民群众的安全意识。二是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和农机安全生产百日督查行动, 深化拖拉机及驾驶员无牌无证和“五整顿、三加强”专项治理活动, 提高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挂牌率、检审率, 深入地县开展专项督查, 确保农机安全作业。三是建立健全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积极探索创新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新机制, 增强服务意识,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消除事故隐患, 坚决遏制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全年未发生农机死亡事故, 全省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比较平稳。
二、正确把握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发展形势和问题
在看到我省乡镇企业和农机化发展的积极变化和进步的同时, 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省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就乡镇企业发展而言:一是产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产品加工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增加值比重仅为19%, 资源型产业产品占主导的工业结构特征明显, 与走贵州特色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相比, 还有较大差距。二是企业融资难问题依旧存在。尽管国家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 但银行贷款仍然比较谨慎, 抵押贷款手续繁杂, 企业选择银行空间不断缩小, 融资难度加大。三是企业核心技术竞争能力弱。目前全省乡镇企业仅有不到2%的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 不少企业投入研发的费用还达不到销售收入的1%, 企业创新前沿技术少。不少企业的技术装备还停留在90年代甚至80年代水平。从人才结构看, 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密度为11.1%, 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密度还不足3.3%。人才总量不足、管理水平不高、技术创新缓慢, 成为制约我省乡镇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农机工作看:一是全省农机化整体水平不高, 各生产环节的机械化发展不平衡, 绝大部分作物机械化程度依然很低, 不适应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二是农机社会化服务规模还不够大, 服务市场也不够规范, 还不能适应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三是少数地方购机补贴政策宣传落实不到位, 资金使用监管还不够完善和有力, 违规违纪操作补贴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农机作业受油价与供应影响较大, 影响农民从事农机作业的积极性。同时, 在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有利因素不少。从政策环境看, 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要求和措施, 各级政府积极创新农机化扶持政策, 中国特色的农机化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健全, 为农业机械化加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从内在需求看,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 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矛盾日益突出, 农业用工成本持续上升, 农民生产生活观念深刻改变, 农机作业水平持续提高的趋势不会改变。从技术支撑看, 粮食作物各主要环节机械化装备基本成熟, 其他各类农机装备和技术创新日趋活跃, 推进农业机械化的装备及技术基础进一步夯实。从发展机制看, 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 农机合作社等新型服务组织不断涌现, 农机利用率和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有效实现了普通农户与农机经营者利益以及社会效益多赢, 为立足家庭承包经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创造了条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各级乡镇企业和农机主管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定走区域特点乡镇企业发展和山区特色农业机械化发展道路, 改革创新, 突出重点, 统筹兼顾, 拓宽发展思路, 转变发展方式, 提高发展质量, 努力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布局、效益有机统一, 促进乡镇企业和农业机械化健康稳步和可持续发展。
三、真抓实干, 推动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010年是执行“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 也是乡镇企业和农机融入新组建的农委协调运转的关键一年, 做好今年的乡镇企业和农机工作至关重要。
(一) 关于乡镇企业工作
2010年, 乡镇企业在产业发展上, 要围绕壮大县域经济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 优化产业结构, 调整产业布局, 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配套型、农业产业延伸型产业;在功能定位上, 要围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观光农业, 加快与城市产业配套协作, 提升产业层次, 搭建东中西部产业梯度转移平台;在发展重点上, 要围绕产业化、资源差异和市场需求, 做好转型、重组、升级“三篇大文章”;在资金使用上, 抓住农产品加工这个重点, 实行“两个为主, 两个为辅”, 即以贴息为主, 补助为辅;以扶持产业型大项目为主, 培育成长型企业为辅, 实施“四个倾斜”, 即向规划内的项目倾斜、向乡镇企业集聚区内的主体企业倾斜、向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和创业基地内的主体企业倾斜、向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倾斜, 促进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
1. 在发展优势产业上, 实现“三个突破”。
按照农业部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要求, 一是优先发展以粮、油、茶、椒、药、薯、肉、果、蔬为主的加工业, 在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上取得突破。二是组建区域性企业集团, 加强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建设, 在做大规模、做优品质、做响品牌上取得突破。三是研究制定进一步促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 在搭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平台上取得突破。
2. 在发展特色产业上, 打造“三个亮点”。
一是精心培育特色旅游产品, 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点;二是在小城镇、产业集聚区、农产品加工集散地、重大工程项目和交通枢纽节点, 积极发展储藏保鲜、物流配送、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餐饮住宿、连锁经营等服务业;三是培育、建设一批辐射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
3. 在解决制约瓶颈上, 破解“二大难题”。
一是在资金方面, 加快地、县担保机构试点步伐, 进一步健全乡镇企业融资担保体系。二是在技术方面, 加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性工作力度, 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攻克影响发展的关键性难题, 建立农产品加工业技术研发体系, 支持企业开展各类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提高乡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 在夯实基础工作上, 解决“四个问题”。
一是进一步摸清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 尤其是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基本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二是要及时与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和省统计部门衔接, 调整、修订我们现有的统计体系, 以适应新的工作职责、职能要求。三是加强项目库建设。今后各地申报的项目, 原则上要出自项目库中。各地的项目库储备要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产业政策及时更新、增减。四是着手制订“十二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二) 关于农机工作
2010年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新增各类机具8万台套, 农机总动力达到1680万千瓦, 机耕面积950万亩, 机插秧面积30万亩, 机收面积200万亩, 农机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较大幅度增加, 农机装备结构继续改善, 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 农机化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为确保各项目标的完成, 各级农机部门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1. 强化购机补贴政策措施, 确保补贴工作安全到位。
2010年国家将进一步增加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规模, 各级农机部门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 将农机购置补贴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把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真正让党和政府放心, 让农民和企业满意。特别要针对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严格纪律, 规范操作, 严格执行国务院“三个禁止”要求, 坚持“五项制度”, 做到“八个不得”, 严格程序, 阳光操作;强化监管措施, 加大监督力度, 加强对倒卖补贴指标、乱收费、虚报套取补贴资金等违规行为的检查, 发现问题严厉查处, 决不姑息。
2. 加快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 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上水平。
按照《农业部关于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意见》, 进一步加强指导服务, 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营、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农机购置补贴、农机作业补贴等政策要继续向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农机服务组织倾斜。大力组织开展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建设活动, 建立定点联系机制, 培育一批典型, 规范和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康发展, 2010年全省将新建和完善农机专业合作社25个。通过开展合作社法人代表和维修人员及操作工等业务骨干培训, 全面提高农机服务组织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
3. 突出抓好重点农时服务, 提高农机作业水平。
“春耕”、“三秋”是农机服务农业生产的主战场, 各级农机部门要及时组织开展好“春耕”、“三秋”等重要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作业, 协调有关部门做好农用柴油供应, 维护农机作业秩序。重点加强水稻机收跨区作业组织协调, 扩大农机跨区作业的范围和领域, 推动跨区作业向跨区机耕、机插等环节拓展。
4. 立足节本增效,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技术。
加快普及主要农作物重点环节和关键农机化技术步伐, 大力推广土地深松、精量播种、高效植保和农作物桔秆综合利用等增产增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农机化技术。加强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的指导, 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和机具集成应用, 努力探索适合山区特点的农机推广新机制。
5. 严格依法行政, 加强农机安全监管。
要以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为契机, 继续开展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创建平安农机, 促进新农村建设”活动, 开展新一轮“平安农机”示范县考评工作, 加强对拖拉机培训机构的管理, 严把农机登记关、检验关, 农机手的培训关、审核关, 从源头上减少农机事故隐患, 确保农机事故死亡控制数零指标的实现, 为农机安全作业保驾护航。
今天,在大理州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现场会,大家一起来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查找差距、研究对策,推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今天上午,我们参观考察了大理州4所职业学校,大理州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强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午,大理、楚雄、玉溪、临沧等州市和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负责人交流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介绍了各具特色的做法,畅谈了改革体会,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人作了发言,对下一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大家的发言都很好,很有借鉴意义,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推广各地职业教育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5年,国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会议刚结束,我省立即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7年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光荣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七大工程”建设;2008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按照省里的部署,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是先导。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调整教育结构,确立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持续不断地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不断破除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施教,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路子,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关键。实践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的州市,基本上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各级领导干部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职业教育。由于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有关部门认识统一,许多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不顺、资源分割、教师缺编、增加投入等问题迎刃而解。
(三)改革创新是核心。一是改革招生方式。如玉溪市实行一年多次招生,积极营造“读完初中读职中,就业致富路路通”的浓厚氛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达到1:1.05;楚雄州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印制职业学校招生手册,建立乡镇长、初中校长、学生家长送初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学的“三长送学”制度;临沧市实行常年招生、免试入学,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1:1.01。二是改革教学方法。临沧市的职业学校在农村初中加挂职业培训牌子,在初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实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玉溪市围绕当地“三优一特”优势产业及省内外用人趋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依靠行业、企业,极力打造職教特色品牌;大理州组建专业教学联谊会,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大理州职业学校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东芝集团等十几所高校和二十多家企业联合办学,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玉溪市的职业学校与长三角多家企业开展“2+1”带薪顶岗实习,2008年首次就业率达96.8%;怒江州着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云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采取两个“三段式”教学(一个是“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另一个是“一年在当地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四是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积极组建职教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灵活开放的办学。玉溪市在2005年就成立烟草、工贸、旅游三大职教集团,联办企业发展到了上海、广东、青岛等东部发达地区.建立了实习、就业一体化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
(四)加大投入是基础。各州市在改革中,坚持政府主导,拓宽投融资渠道,以各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努力扩大教育资源。如昆明市投资2亿多元,改建、扩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大理州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采取政府划拨、学校自筹、银行贷款、资产置换等办法,筹资4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玉溪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每年1200万元投入的基础上,确保职业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逐年增加;临沧市采取招商建设、政府逐年回购的方式加快职业学校的建设步伐;楚雄、曲靖、普洱等州市积极筹集资金,建设职教园区、公共实训基地;红河、文山、德宏等地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都达到历年新高,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五)队伍建设是根本。各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事关长远的大事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把优秀骨干教师送到省外进修学习提高,不断加大教师的招聘力度。如昆明市向省内外招聘优秀教师到本地任教;玉溪市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特聘教师”选聘工作为突破口,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楚雄州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20.24万人,比2007年增加2.22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49.29万人,比2007年增加6.08万人。全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由2007年的1:0.75提高到2008年的1:0.83,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502万人次。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对全省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宗旨在教育上的具体体
现。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第八次党代会也提出了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我们要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第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迫切需要。我省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对于我省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劳动者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逐步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08年,全省初中毕业生61万人,其中20万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2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还有20万的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合理的结构,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有利于教育自身的健康协调发展。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办学资源严重不足。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75%,而我省仅为52%。目前,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只有307所,校舍建筑总面积为480万平方米,平均每所学校只有1.6万平方米,而平均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1500人,按国家规定的生均建筑面积测算,校舍缺口达300万平方米以上。相当数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超负荷运行,教室拥挤,实作实训场地设备缺乏,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所等不足现象突出。二是发展不平衡。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玉溪、临沧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仍有部分州市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在1:0.5以下;县一级的差距更大,不少县的比例在1:0.4以下。行业和企业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部分校企合作仅满足于企业内部的一般性培训。举办学历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筹资渠道单一。社会融资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仍然偏小。各州市每年投入的经费与发展需要差距很大。大部分地区难以做到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信贷和融资困难。四是办学水平有待提高。截至2008年底,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职教师有1 85万人,生师比为26:1,远远高于教育部提出的16:1的要求。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要达到60万人,教师缺口达1.4万人。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结构不合理。五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少数地区学校还没有实行岗位设置管理、教职工全员聘用和校长公开招聘及任期制度。不少地区虽然已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但仅只是搭起了台,并没有充分发挥集团办学的优势,没有建立以服務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办学体制。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全力以赴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工作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在实施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委、省政府也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不断完善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发展现代制造业、构建特色经济、生态旅游业等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今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江苏的职业教育工作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不发生大的波动,二是保证群众就业而不造成大批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发展,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职业教育直接为就业服务,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和一举多得的重大举措。按照教育部的计划,今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还要扩招50万人。三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上这些,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自觉地、主动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55%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30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到2012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70%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68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80万人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努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超常规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突破。
【在扶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阅读:
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07-27
在全区农村工作暨脱贫攻坚会议上的讲话05-28
在扶贫助学会议上的讲话11-12
乡镇扶贫攻坚工作汇报06-15
学校扶贫攻坚工作方案07-18
扶贫攻坚工作实施方案07-21
在市委六届二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农村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1-04
干部扶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格式06-08
县脱贫攻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文本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