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命题作文:乐于助人的(通用18篇)
张华是一名男生,今年10岁,读二年级,外貌帅帅的,长着一双能干的小手,一张会说话的小嘴,还有水汪汪的眼睛和一对“顺风耳”。
张华平时放学回来,写完了作业就去小区里帮忙,看到地板上有垃圾就捡起来,放进垃圾桶;看到邻居有人要倒垃圾,就帮忙把垃圾提到垃圾区倒掉;看到别人有心事就去问清事情,安慰别人;看到老年人或残疾人要过马路,便走过去帮助他们过马路……张华无论走到哪,看到有人需要帮助,就停下来,去帮助别人!
张华因为乐于帮助别人,还被小区里的人评为“人见人爱好孩子”呢!
其结构形式有如下几种:
1.补前半题:如《%%%, 太棒了!》;2.补后半题:如《善待%%%%。》;3.补中间部分:如《在%%中前行》;4.补首尾部分:如《%%%是%%%》。
【题目回放】
人生路上风景好。一路与老师同行, 在老师的教诲下我们受益匪浅, 茁壮成长;一路与朋友同行, 在朋友的影响下我们取长补短, 携手并进;一路与书籍同行, 在书籍的滋养中我们获取真知, 提升品位;一路与拼搏同行, 在拼搏的历程中我们砥砺意志, 实现梦想……
请以“一路与%%%%同行”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步骤】
上面的作文题目是一道十分典型的半命题作文考题, 题面包括题目、提示性导语和要求三个部分。对于这样的作文题目, 我们在审题时要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审导语。
半命题作文的导语或阐释, 或举例, 或提示, 往往有着激发写作情思、界定选材范围的作用。我们细心研读上面的导语, 可以梳理出如下的一些重要的信息:提示语有四个分句组成, 内容上是从老师、朋友、书籍、精神四个角度提示了我们, 帮我们打开了思路, 但我们不能被提示语所限制, 最好不要用提示语来写作, 而是应该展开联想, 从不同的角度打开思路, 拓宽写作素材。例如我们可以联想到:人 (亲情、友情、师生情) 、事、物、景, 兴趣爱好, 意志、精神、品质等, 思路打开了, 可写作的材料就很多了。我们可以选择一个新颖的材料作为写作的素材。
第二步:审题目。
把握已有的那一半题目所透露出来的信息:认真推敲“一路”这个词语, 它可以实写路上发生的事情, 也可以指人生之路, 写作时要注意点明。“同行”是指彼此双方共同完成, 而不是写一方。
仔细揣摩自己所填内容和已定部分的搭配, 如果是后面的两种形式, 还要注意自己所填内容的前后搭配问题。我们在填题时要考虑到前后所填内容的搭配问题。
第三步:审要求。
作文的要求常常包括体裁、篇幅及表达等方面限制, 仔细阅读, 才能写出符合考场要求的作文来。
在经过以上三个步骤的严格审题后, 我们就可以胸有成竹地去补全作文题目了。
【易错点再现】
一、拟题俗套, 重复雷同。
这种现象在半命题作文中十分突出, 写出的作文“撞车几率”也相当高。这次作文很多学生写《一路与老师同行》、《一路与友谊同行》、《一路与拼搏同行》、《一路与月亮同行》, 不仅太直白, 而且老师看得太多, 就会出现审美疲劳。当然, 也有少数同学命题甚佳, 能够找一个很小又吸引眼球的角度, 例如:《一路与马头琴同行》、《一路与越剧同行》、《一路与蔷薇同行》。
比如“%%%%的味道”这一半命题作文, 大多学生会首先想用“爱”来补充, 如《爱的味道》、《父爱的味道》、《母爱的味道》, 如通过一碗姜汤来怀念爷爷, 命题为《一碗姜汤的味道》;还有同学以妈妈每天早上把稀饭为自己盛好凉好为素材, 将题目命为《一碗凉稀饭的味道》就很新颖。所以, 半命题作文, 我们首先应该将题目补充得新颖独特,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 命了一个新颖的作文题目, 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二、拟题过大, 难以下笔。
《一路与大自然同行》、《一路与爱同行》、《一路与青春同行》, 这类范围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显然, 拟出这样的题目, 写起来不易把握, 只能泛泛而谈, 要写深写透很难, 更不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 只能泛泛而谈, 要写深写透很难, 且不说内容的创新。
三、脱离文题, 我行我素。
半命题作文在将题目补充完整后, 就相当于一篇命题作文了, 因此文章的内容就应围绕题目来表现, 但有些同学却抛开题目, 任意为文。如有位同学拟题为《一路与老师同行》, 这是一个缺少新意的文题, 且这位同学在文章里歌颂老师的伟大崇高, 显然与文题相距甚远, 造成失分。“贴标签”的作文出现的比较多。例如《一路与拼搏同行》写的是妈妈教他学游泳, 明显不合题意。
【审题注意点】
一、寻找关键词。
关键词是试题中的重点, 文章该写什么, 甚至该怎么写, 都可以从这个词中看出。如2009年福建卷《这也是一种%%%%》。题目中的“这”显然是关键词, 它是指示代词, 指代比较近的事和物。比较近, 就暗示你所写的要突出真实、真切之感, 最好是写你自己的感受。把“这”字替换一下, 就可以明了写作的内容, 如失败、挫折、平凡、缺憾等。另一个关键词是“也”, “也”表示同样。写的内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 但经过写作者个体独特的理解、认识和升华终于有了感悟。一个“也”字, 要求文中有作者认识的转变, 你可以不交代这个认识的变化过程, 但要有体现“也”字的点题。又如作文题《我终于%%%%》, 有的考生对“终于”两字视而不见, 所写作文只有“终于”产生的结果而没有写“终于”之前的经过情况, 这样就偏离了题意。我们在拿到题目后, 先要分析已有文字部分所表达的意思。
二、化大为小。
就是选择一个比较小的切入口, 从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题目, 从而将一个相对比较“大”的题目缩小为一个比较“小”的题目, 像《走近%%%%》这样的题目, 学生经常会把题目拟得过大, 难以写出情真意切的佳作来。如果把题目补为《走近科学》、《走近自然》、《走近名著》, 对于这样大的题目, 文章容易写得空泛、笼统, 难以写出真情实感。所以, 在补题的时候要尽量把题目具体化, 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例如补为《走近扬州剪纸》、《走近大观园》、《走近东关街》等, 这就具体得多, 就能用真实的生活细节来写活名著、生活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 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观感。
三、力求新颖。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制的一面, 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补题雷同。写的作文“撞题几率”也相当高。比如, 半命题作文《难忘的%%%%》, 极易雷同的补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一件事》等, 由于平时习作中多出现类似的命题, 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一件事”是“难忘的”;又如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 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 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这样写思路老套, 缺乏创新, 填题, 要力求创意新颖
务“契” 就是要求所填补的题目内容契合作文提示和已供题目的语境,填补后的作文题目和出题者的命题意图不相冲突,填补后的作文题目整体搭配恰当,表达的意思明确完整,合乎情理。
比如写半命题作文“ ,也美丽”,选用“失败”“放弃”“挫折”“绿叶”“小草”“冬天”等本身算不上“美丽”的事物,都很契合语境;但是,如果我们选用“成功”“前进”“成熟”“鲜花”“掌声”“春天”等本身就含有“美丽”成分的事物,明显地,与“也”这个语境意义不契合了,因为这个半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点就在于“也”字,“也”包含着一种逆向思维,即表示本来不“美丽”的事物因为某种原因“美丽”了,所以,如果补充本身就含有“美丽”成分的事物,如“春天,也美丽”“勤奋,也美丽”就属于错误命题了。另外,有一种伪契合也是我们应该摒弃的:只要是反面的事物、反面的精神都可以拿来“美丽”,都是“也”的逆向思维。像“自卑,也美丽”“羞耻,也美丽”“失足,也美丽”等,这样的命题背离了人们的主流价值观,也触及到人们的道德底线,所以,即使再契合的题目,也只是伪契合。
求“真” 就是尽量选自己最熟悉的、感悟最深的内容来作为立意的根据。“要想感动别人,首先要感动自己”,只有“真”的经历体验和切身感悟,才能为你的记叙、抒情、议论等提供坚实的基础。众所周知,考场作文是“速成”作文、“即兴”作文、“即时”作文,特别是在高考考场上,不可能给我们太多的时间来立意、构思、选材。所以,我们在补充题目时,应该充分调动平时的知识积累或情感体验,找出某一个与所供题目最相契合的“写作点”来立意,所立之意必须是我们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当然也是最容易行文的立意。只有熟悉的人和事,才能写得深刻,写得精细,写出真情实感。
比如写半命题作文“ ,我所追求的”时,我们如何在求“真”的前提下去立意呢?这是一个填充中心语的半命题作文,限制语是“追求”,对象是“我”。毫无疑问,中学生所追求的事物有很多,品质类有勇敢、正直、宽容等,职业类有教师、警察、科学家等,现实类有高考分数、大学、物质生活等,抽象类有进步、成功、梦想等,具象类有礼物、奖品、电子产品等。所以,为这个半命题作文立意是很容易的,但哪一个才能写出彩呢?那就补充你最熟悉或感悟最深的事物,“我所追求的”才会给读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标“新” 半命题作文补题,应大胆舍去题目提示语中的词语,舍去大家耳熟能详的词语,打破思维定势,全方位、多角度地发散思维,文章方能独树一帜,内容也才能够新颖鲜活;要避俗求新,就应大胆选择带有自我色彩的素材,一般来说,这类素材大多带有个人“版权”,所以容易写出新颖性。其次,要学会比较鉴别,灵活取舍。有些立意从新颖性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稍不留神,我们就会陷入“不健康”“不向上”的泥淖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去比较,去鉴别,不能为了新颖而“强说新”,不能为了出彩而“挂彩”,更不能为了吸引读者眼球而哗众取宠。
比如题目“我就是 ”,填“学生”“青年”“朋友”——浅白直露,味同嚼蜡,而且“青年”“朋友”范围太大,不易入题;填“亲人”“雷锋”——词语平常,容易雷同;填“浮云”“追星族”——选材新颖,切中时弊,发人警醒;填“那条鱼”“绿叶”“小溪”——选词新奇,比喻形象,容易出彩。如果补充成“那只猪”“太阳”“北斗星”“天子”——新则新矣,但庸俗无聊,或不自量力,或与世人的道德观背道而驰,令人生厌。如此比较一下,高下立判。新颖的题目、新鲜的内容和新巧的构思,固然容易为考场作文赢得高分,但一味求新求异求个性,就会导致观点偏激、荒谬。如写“ ,快乐源泉”这个半命题作文,选择“读书”“运动”“助人”“乐观”,则立意健康向上。但有些同学为了标新立异而去选择“烦恼”“睡觉”等与题旨完全相悖的立意,就显得庸俗不堪了,更有考生居然选择“窃书”“群殴”“恋爱”,新则新矣,立意却出现重大思想问题,如此观点荒谬的作文,怎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呢?
经过务“契”、求“真”、标“新”这几道“工序”,半命题作文基本上能够达到契合题意、立意准确、新颖鲜活了,如果想更胜人一筹,就要在修“文”上下功夫了。
修“文” 中学生写作本质上就是文学创作,所以,我们在补充题目时要有文学意识,或运用比喻,或恰当拟物,或通过象征,或打造意象,或化用名句,去刻意美化并修饰我们的题目。那种只求直白、直接的题目非但不能打动老师,反而会增加撞车的机率。
例如“ 的滋味”这个题目,“滋味”是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文眼,它并非仅仅指简单的味觉,更是指一个人做某事的内心感受。因此,可以与之契合的内容很多,如食物类小吃、土特产、早餐等具体的事物,更有失败、成功、被批评、被表扬等抽象化的内心感受,可以说都是契合文意的。但哪一个是你最熟悉的,哪一个让你感悟最深,这就要求我们求“真”了,作为中学生,上面的几种“滋味”都可以写出“真”来,但都是容易撞车的内容,缺少新颖性;这就要求我们求“新”了;除了同学们感受到最多的“滋味”外,那些诸如“地球受伤”“环境污染”“有毒食品”的滋味就显得紧扣时代、新颖别致了;做到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尽量使之文学化,给人一种真正是文学创作的印象,这样,就更容易打动读者了,也就更能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了。比较而言,“辗转反侧的滋味”“春风的滋味”“拨节的滋味”肯定比“思念的滋味”“被表扬的滋味”“成长的滋味”更容易俘获阅卷老师的心。
最后,我们再来谈一谈半命题作文的一些常见误区,以期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1. 立意俗滥,千篇一律。比如作文题:这也是一种 。不少同学的题目就拟为“这也是一种美丽”“这也是一种成功”“这也是一种胜利”等,好像大家要面对的似乎不是“美丽”“成功”,就是“胜利”了。不难看出,由于思维闭塞,缺乏创新,大家都是按照同样的固有思路去补充题目,岂能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雷同现象!
2. 立意过大,泛泛入文。比如2009年湖北高考作文题:站在 的门口。有些考生拟为“站在人生的门口”“站在宇宙的门口”,这些题目的范围就过大了,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而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别说是中学生,就是大作家、大学者,也不敢如此命题啊。
3. 文不对题,率性为文。半命题作文在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就相当于一篇全命题作文了,因此文章的内容就应围绕这个全命题的题目来表现,但有些同学可能会在写作实际中有意无意地抛开原来的题目,率性为文,与文题相距甚远,造成重大失分。要避免这种毛病,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红线串珠”法来构思、行文。所谓“红线”即行文线索,“珠”即行文材料。具体做法是:填补好题目后,首先备用一个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短语或句子,在选用某一素材前,先对照这个短语或句子,看这个素材是否符合主旨;在运用某一素材后,将这个短语或句子有机地插嵌于这个素材所在段落的前面或后面。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能紧紧围绕这根“红线”来行文了,我们所取之“珠”也就不会游离于“红线”之外了。当然,我们也可将这一短语或句子灵活地穿插在不同的段落中,甚至还可将这一短语或句子演绎成段落,独立成段,分布在文章首段、尾段或其他需要的段落中,使之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写半命题作文,最关键的立意突破点在补全题目上。谨慎于前,方能潇洒于后。只有在补题时做到“务‘契’,求‘真’,标‘新’,修‘文’”,写作时,才有望一挥而就,写出情文并茂的考场作文来。
弘一法师在出家之前什么都拿得起,写字、画画、写歌、摄影、演戏突然间有一天斩钉截铁什么都放下,修了律宗。生活的态度在于我们自身,拿的起放的下。生活为我们自己而活着。
寓言的角度可以分成很多方面来看,然后我更期望积极的看待寓言展现的一面。生活中我们无数次的在扮演着寓言的角色。却往往沉醉在悲伤的画面里。有人问我,如果安娜第一次开的是快乐的窗子,她的父亲会不会拉她去看悲伤的窗子呢。我说会。但是两者的意义完全不同,前者是父亲告诉她生活态度,后者肯定是父亲告诉她生活的艰辛。用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艰辛。抵御消极的思想和感触。
联系上一个同学,和她的谈话感觉还是停留在初中的志向的感觉当中,所不同的是,她已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并且还在不断的奋斗。她说,不管生活是怎样的,保持一颗乐观积极的心,是她得到的最多的东西。她坦言刚毕业的辛苦是她一生的财富,让她不断的获取财富的积累。
面对生活,我们要么泰然处之,要么无聊慰藉,前者我们回味的是生活的精彩,而后者常常抱怨,一辈子,都没开心过。
回想小学,初中,老师给我们的是快乐的窗子。大学毕业后背井离乡的为着自己的理想,在灰暗的窗子中寻找儿时的窗子。其实,第二扇窗子沁淫着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我们,总于快乐擦肩而过。为什么呢?
床边的小兔子哪里去了?那时候不管有多少新玩具我都抱着它不放。妈妈也不知道为我缝缝补补了多少回,每次抱着它,我就会觉得特别的安全。她去哪儿了?不知什么时候,她和我无知的任性一起消失了吧。
床头的故事书呢?小时候我总是缠着大人们给我讲故事,傻傻的我总是强调让他们讲一个长长的好听的故事,为每个故事绽开的笑脸,为不完美结局流下的眼泪,似乎就这样模糊了,在记忆中不真切了,不清晰了。
粉红色的窗帘和贴纸呢?小时候的公主梦也不复存在了吧,不会哭着喊着要买蓬蓬裙了,不会对着镜子戴上小公主的发夹了。就这样长大了吗?为什么连长大也那么无声无息。
照片上的小女孩是我吗?少了两颗门牙却笑得一脸灿烂,我对着镜子,那个扎着马尾辫穿着校服的女孩怎么这样面熟呢?我似乎从镜子里看见小时候的我在过家家,锅碗瓢盆掉了一地,我伸出手,仿佛在另外一个时空,我够不到她。
过去太重。我们背负着时间不断向前,貌似遗失的童年其实在每个微笑的瞬间都看得见。
在遗忘之前,我又回头看了看那微笑的脸,注定要成长,也注定要遗忘。唯一不变的,是对小时候无忧无虑放声大笑的向住。
时间飞逝,眨眼间一个月的假期已经到期,上学的那一天,我问了好多人,结果令我有些失望,我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答案,班里说什么的很多,有说是校庆,有说是上课展示,更有离谱的是为了惩罚我们。
直到一个班会,彭老师给我们揭开了谜底,原来是由于我们上学期的英勇奋战,班里决定开Party,说是由班长和文艺委员全权负责,初步定在星期五的下午的那节班会,而我们组不听清楚是哪个星期五开,就引发了下面的事。
李昊玉和周晓佳和我打赌,是在什么时候开Party,赌注也十分诱人,如果我输了,他俩将随便超线我的桌子,期限为一年,而我赢了,结果则相反,本来周晓佳打算不去,可是在李昊玉的软麽硬泡下,他俩走到彭老师的面前,支支吾吾的问了一下,恰好我刚刚听到,我赢了,他俩也不太情愿的愿赌服输了
就这样,在熬过两节活动课一节语文课后,我们的曙光正在向我们挥手。
第一项环节,是弹琴传笔袋。比赛规则:当音乐声停下时,笔袋在谁手里,谁就要唱歌或讲笑话。其中薛桐唱的新贵妃醉酒,特别是那个“爱恨就在一瞬间”薛桐唱得迎来了阵阵掌声,最后孟天月实在忍不下去了,只好让他下去,他摆好造型,翘起兰花指,抛着媚眼飘飘然的回到了座位
第二项环节,是抢板凳,我也主动参加,比到最后,就剩下我和赵英亦,因为她是女的,而且只抢一个板凳,能的我有点不太好意思,最后她赢了。
第三个环节,是拍卖会,用学分来买东西,他们都太疯狂了,我毫无招架之力,也因种种原因,我一件也没拍到。
对半命题作文而言, 补题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补写一个恰当、鲜明、新颖的标题, 是写好半命题作文的前提条件。
怎样才能很好地补题呢?
一、以真实的生活为出发点
1.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擅长或熟悉的题材内容来表现文章的主题。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自然应该单把经验范围以内的事物作为材料, 不可把经验范围以外的事物勉强拉到笔底下来。”只有写自己熟悉的人、记自己熟悉的事、谈自己熟悉的问题, 才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例如写作“珍惜______”为题的作文, 教师既可以指导学生从家庭方面进行考虑, 填写“亲情”“母爱”“温馨”等;也可以让他们从学校方面进行考虑, 填写“同窗”“师爱”“朋友”等;如果学生占有较丰富的有关珍惜生命方面的材料, 就可以引导其写“珍惜生命”;等等。
冰心说:“要对读者真实, 首先要对自己真实, 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出来。”只有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袒露在读者面前, 才有可能与读者产生情与情的交流、心与心的撞击。
例如, 笔者曾指导学生写半命题作文“当我______的时候”, 有位女生真情流露, 补题为“当我收到一个男同学来信的时候”, 写出了中学生面对“早恋”这个敏感话题时的真实感受, 情真意切, 真实感人。
2. 在擅长或熟悉的基础上, 可以选择比较有新意的主题。
文有鲜腐, 题分新俗。题目的新俗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内容的鲜腐。半命题作文的补题应打破思维定式, 发挥联想和想象, 从司空见惯的内容中发现新奇之处, 独树一帜。
例如在“______, 我想对你说”的补题训练中, 许多学生补写的都是父母、老师或同学, 一开始就落入了俗套。笔者启发学生:“除了这些, 还有没有离你们生活比较近的人呢?”一位学生恍然大悟:“鲁迅!鲁迅离我们比较近, 几乎每册语文书里都有他的文章。每个学期, 我们都会学到他的文章。对他的生平、他的精神, 我们都很熟悉。如果将他选入课本的文章串连起来看, 简直就是一部民族魂的抗争史。鲁迅精神逼视着人们的灵魂和生命的尊严,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所以, 我补题为‘鲁迅, 我想对你说’。”像这类醒目、立意新颖的作文, 怎能不使教师眼前一亮呢?
二、向作文题目的引申义开掘
作文的审题立意可以暂时抛开命题语中的关键词的本义, 转而指向其引申义, 即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深度。
半命题作文为设计具有引申义的题目提供了相当的自由度。
例如, 上海市2006年的中考作文题目是“我们的名字叫______”, 不少考生在横线上填写的是“爱”“友谊”“宽容”等, 这些补题都是正确的, 但给人的感觉是空泛虚浮, 因为这些词语十分抽象, 无论内涵还是外延, 都较为宽泛。如果考生能补充一些比较具象的词语, 就比较容易朝词语的引申义的方向开掘了。
例如有一位考生将题目补充为“我们的名字叫雷锋”, 就扩大了“名字”和“雷锋”的内涵:这里的“名字”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称号, 而是一种人格意义的写照、注解或诠释;“雷锋”也不再只限于某人的姓名, 而是助人为乐的标准、规范或榜样。
恰当地补填一些具象的词或短语, 将半命题补全为具有引申含义的题目, 是主动开掘题目的深层含义、积极提升文章立意的一种方式。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在这方面进行思考, 力求写出与众不同的精彩作文。
三、运用逆向思维
在进行写作训练时,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已成定论的事物、观点等反过来想一想, 进行“批判”“否定”式的思维, 这样, 可以产生新的意境, 避免雷同文章的出现。
例如, 笔者曾指导学生写作半命题作文“我的财富是______”, 有一位学生补题为“我的财富是贫穷”。由于跳出了正常思维, 所以这篇文章十分吸引人。
对于学生而言, 跳出常规思维, 就仿佛到了另一个天地, 会有许多想说的话, 会有许多想要表达的想法, 于是便拥有了展示自我的无限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 逆向思维既要注意事物在正常情况下的一般表现和常规属性, 又要留心把握事物在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表现和反常属性, 这是逆向思维的前提。
例如, 安徽省2004年的中考作文题“珍惜所拥有的______”, 很多考生都是从珍惜美好的事物这一方面构思补题, 如“珍惜所拥有的友情”“珍惜所拥有的自由”等, 这些补题体现了正常情况下的定式思维。而“珍惜所拥有的错误”这个题目却跳出了常规思维, 小作者写自己赢得考试后整理书籍, 惊讶地发现给予他莫大帮助的居然是一本错题集———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自己曾经做错的题目和犯错的原因。正是由于这本错题集, 他才能不断改正错误, 不断总结反思, 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样的补题体现了特殊情况下的求异思维, 可谓反弹琵琶、逆向立意, 文章自然胜人一筹。
可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逆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补题, 要鼓励学生敢于破除传统观念的束缚, 发前人之未发, 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当然, 逆向求异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的, 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 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 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果把“反弹”理解为“乱弹”, 便会画虎不成反类犬, 贻笑大方。因此, 教师在启发学生逆向思维时, 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逆向思维的合理性, 不能随心所欲、随意逆向, 要强调逆向思维不能脱离实际。
总之, 半命题作文关注学生的个性生活体验, 重视他们的自主思维, 强调发挥他们自身独特的优势。因此, 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理解半命题作文的“另一半”, 并且掌握一定的补题技巧, 把半命题变为便于自己发挥的命题, 真正实现“我的地盘我做主”, 从而拟出让读者“怦然心动”、击节叫好且“一见钟情”的好标题, 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周欣.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与构思[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 (17) .
从“红、橙、黄、绿、青、蓝、紫”七个字中任选一个字,填入下面的横线,使题目完整,然后以此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题目:色随想。
【写作提示】
这是一个有文体限制的作文题目,从中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或最感兴趣的颜色,展开联想或想象。当然,联想和想象不能信马由缰,要注意做到既放得开,又收得拢。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题目也最适合用于记叙文,尤其是适合用于展示文采和思辨能力的散文的写作。若写成一般的记叙文,要注意选好切入点,要注意写得“细”一点,“实”一点,切忌大而空。若写成散文,则可用渲染气氛、创造意境的方式来抒情写意,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也可因事写意,以事显情,用真挚感人的语言、让事情本身来显情示意;还可寓情于理,情理交融,以饱含情感的语言来抒写对人生世事的评价和判断。当然,也可糅合多种写法,驰骋自己丰富的想象……但不管写成一般记叙文还是散文,不管写什么、怎样写,都要注意让文章融入自己真实的感情“色彩”。
【佳作赏析】
绿 色 随 想 彭高斌
三月的东风吹过,我眼中的世界就变得满是绿色。
自不必说那泥地里,新雨滋润后,冒出的点点嫩绿嫩绿的草儿;我也不必去为你说那河里涨得碧绿碧绿的春潮;你自是可以想象所有的这些,这一切在披上春姑娘赐给的绿装时,是多么的美妙!
可是我愿与你说,说绿绿河水岸边,那排排的柳,它们在春日里,在这满处都是的绿光中,尽情地舒展开了筋骨,似一形容姣好的少女,极尽风姿妖娆;确是一少女,不乏撩人心神的娇羞,又有天真的古灵精怪——在与春风嬉闹时把春姑娘赐给的礼物恣意地散于空中。这绿色的世界里便多了那漫天纷扬的一抹抹白的点缀。
我的朋友呵,你可想象那景象是多么惬意!倘再为绿之世界加点修饰,便真要让我喜欢上这境界了!那风儿许是知晓我心意的——可不,风儿的一声低语,惹急满天的浮云,天地间便垂满了贯连天与地的珠帘。在这里透过珠帘,那原先明丽的绿与绿之间就泛起蒙蒙的雾,可这雾也是绿色的,似是染上柳条或是那小草儿身上,还是那绿水怀中的。抑或这雨,春天的雨原本便是被赋予了绿意的。
我在此刻想起了儿时的歌:“春雨春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在发芽……”想必那风儿对浮云的低语该是:“下吧,下吧,让草儿抽芽,让大地开花……”于是,云儿就在每个角落洒下那神奇的希望之水。
绿色,便是给人希望的。在经夏的火热火热的红、秋的沉甸沉甸的金黄、冬的萧瑟萧瑟的苍白,春的轻盈轻盈的绿便来了——为大地褪去厚重厚重的白棉袄,着上碧绿的春袖衫,整个世界就明快的、清丽的又等待新一次的轮回去了。人们心中满是期望,也在这柔和的绿之间种下,然后或焦急或悠然地等待它发芽,开花,结果。
我想,朋友呵,只要我们的心也如这一抹抹的绿一般,我们整个人,也便要汲取了春,或者希望赋予它身内的无限深意:有朝气,有活力,用点点的努力,去把这世界染绿!
朋友,我可亲的朋友呵,我现在急急地要告诉你,在这春风沉醉的日子里,我爱上了那草间,那柳梢,那河间的一抹抹绿——以我满腔的绿意!
简评:这是绿色的随想,也是春天的随想,更是希望与活力的随想。作者用细腻又热情的笔触给我们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绿色世界,充满生机的绿浸染于字里行间,透出它特有的空灵气息,而作者对绿的喜爱向往之情,也通过这一幅幅春景图表露无遗。“心存如来,则所见皆是如来”。作者的心中是充满绿意的,那是对生命永恒的活力的理解。文中那随心而灵动的文字,演绎出一幕幕关于绿色的遐想,或妖,或娆,或娇,或羞……
文中叠词的运用,则增添了文章的音韵和谐之美,又恰似绘画般地一层层深深浅浅的染色,在画纸上晕散开来,将绿色中所蕴涵的无限生机充分地展现出来。
青 色 随 想
陈彧西
我是一个对颜色非常敏感的人。绿色的热烈、黄色的质朴、蓝色的怀想、紫色的浪漫……七彩的亮色铺就了大千世界,而我,独倾心那万千色泽中不起眼却富有生机的——青色。
青色,像儿时的记忆,散落在温渌渌的青草上,一丝沁凉,一片温馨。
或许,那青青的底色上,便是故乡的梦,儿时的歌和一份成长的涩。
老家,有株紫藤萝,攀援在青色的砖墙上,一树的绿,招摇着春天的欢快与生机。微风拂过,深的、浅的、亮的、暗的,绽放出青色的微笑与眷恋。青涩,是一丝的不舍,一丝的牵挂。如同那株青葱的紫藤萝,一条根,拉住了一墙的感激与思念。
微风把青添上层层的厚重,如同成长的年轮,伴着溪边吱呀吱呀的轱辘,拔节、拔节……
依然记得那柄长长的筒车,像一擎巨大的风车,旋转着儿时的梦。
在江南湿润的浸泽下,筒车的竹子显出温润的青色。是苔藓,抑或,时间的脚痕。
一圈圈,一年年,青在时间的轮转中愈发厚重与透亮。而我,便这样青青葱葱地拔高了个子。
释怀是一份青色的犹豫。古朴的过往揉碎在青溪的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就这样,青青的底色下,泛出悸动的微波,一个故乡的倩影,一个青涩的童年,抑或那轻轻摇动的紫藤萝……
青的随想,或许只是记忆咬在脑海里的一个痕,浅浅的,带着成长的馨香。
谁不会心旌动摇呢?当青裹挟着幼稚但敏锐的目光,将人生的那一段起点涂抹,是香、是忆、是醉。
在古希腊信奉的众神中,有一位掌管真理、正义及法度的女神,她的头上佩戴着羽毛。人死后至冥府,人心须要称重,她便从头上取下一根羽毛置于天平的一端,以称出那人心的重量。
青,或许便是这样一根羽毛,毫不起眼。但置在人生的起点上,它便称出了回忆的重量。
青,带着我们脚接触大地的第一个音符,回响在我们身后,久久,不息……
简评:因为逝去,所以美好;因为不再,所以怀念;因为珍惜,所以追忆。逝去的童年,已去的光阴,披着一袭美丽的银纱,定格在脑海中。美好的记忆安睡着,却极易被惊醒,一片青色的叶,一缕青色的思,都能唤醒青涩的记忆。青色随想,随想青涩的年龄,青涩的往事;优美的语言,细腻的情感,看似散,却聚着……
那一次,我和二伯一起去游泳馆游泳。我一看到游泳池就迫不及待地套上救生圈向浅水池奔去。刚要下水,二伯走过来,拍拍我肩膀,对我说:“小子(昵称),这么大还游浅水池,套上救生圈,上深水池去。”我听后,心想:“虽然套上救生圈,但如果一不一小心,还可能有危险……”二伯好像明白我的心思:“有二伯在,怕什么?男子汉要有勇气。”我将信将疑地下了深水池。 刚游了一会儿,我心上的石头算是放了下来。
哪知又有“险情”,二伯游过来说:“嘿,过来,二伯教你游泳,把救生圈摘掉。”我怕得嘴直抖。二伯严肃地说:“要有勇气呀!要有勇气呀!男子汉大丈夫的话,该大胆。男孩子嘛,就要会游泳。”经过一番心理教育,我脱下了救生圈。二伯一巴掌把我的头压进水里。“呼,呀,呼”,我的嘴直冒泡。我心想:“要有勇气,才能战胜困难。”我凭着这个信念坚持了一分多钟。二伯终于放手,笑着说:“小子真棒!” 接着,二伯让我由他的手扶着游泳。我想了想:“好像很危险,但不这样我不管怎样也学不会游泳呀?嗯,来就来吧,旁边还有救生员。但救生员个个面黄肌瘦,能行吗?不还有二伯吗?”“好!”二伯扶着我的身子游了起来,起初我还很怕,但二伯对我说:“你只胆大心细,有十足的勇气往前,保证你行。”我听后,心中的怕已抛到了九霄云外。 想起我刚才害怕的样子,我惭愧……
遇见,是琥珀流年中如云朵般美丽的诗篇,没有格律,没有韵脚,读之,却朗朗上口,百读不厌。人生中最难忘的,就是一次次镌刻在心灵深处的相遇。静默独处时,伤心落泪时,细细品味,点点滴滴的美好,足可以润泽晦暗枯燥的心灵。
佛曰: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那么,我们的相遇、相知是前生多少次回眸才修得的缘分呢?前生太虚渺,不可知;来生有太渺远,不可测;能把握的,唯有今生。所以,珍惜今生所有的遇见。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一土一如来,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想来,所有的遇见,都是前世今生该有的缘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是萍水相逢却又惺惺相惜的缘分,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高山流水、情同手足的缘分,“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相识相知、执手红尘的缘分。
席慕蓉曾说: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所以,不管如何,我珍惜所有的遇见。无论我们是素昧平生,还是相识相知。
我珍惜素昧平生的朋友。虽然我们未曾谋面,可是,一声轻轻的问候,一个甜甜的笑脸,几行温馨的留言,瞬间便拂去萦绕心头的缕缕疲惫和丝丝尘埃。不为别的,只为那一份远隔千里的信任,只为那不为繁琐忙碌阻隔的真诚。虽不相见,我亦懂得,你同我一样,于茫茫人海中穿梭忙碌,于深杳红尘中为了家人奔波付出。我很珍惜,这一份静默在生命一隅的如水清澈的缘。
我珍惜生活中风雨同舟的朋友。千金易得,知己难求。朋友的真情,是人生千金难买的珍宝。也许,他(她)不会锦上添花,但是他(她)会雪中送炭。他(她)不会甜言蜜语,但是他(她)会推心置腹。伤心时,一句温馨的问候;孤独时,一次真心的陪伴;困难时,一份无私地援助:这些,都是穿透红尘冷漠的暖。所以,我很珍惜,这一份闪烁在我生命中的如阳光温暖的缘。
我珍惜和我牵手红尘的爱人。不管他前生是不是在三生石畔刻下爱情的誓言,也不管他是不是前生将我掩埋的那个人,我只知道,他是我的亲人。我们除了要平平淡淡的共度光阴,还要共同撑起家庭的未来,无论多少的风风雨雨,我们要一起面对,一起承担。我珍惜,这一份镶嵌在我生命中的如玉温润的缘。
如果,今生还有一种特殊的遇见:彼此相爱过,却无缘牵手。那么,就把这份爱安放在心灵一隅,于夜深人静时,于静默独处时,在内心深处幽幽绽放吧。纵使不能在一起,相爱过,也是人生旅途最美的一段珍藏。如果,不能继续做朋友,默默地祝福对方也好。如果不能祝福对方,各安天涯一方也好。总之,不要反目为仇,不要辜负了曾经的美好,和今生相遇的缘分。
不懂得珍惜的人,辜负了红尘中遇见的情谊,就会成为情感上的孤家寡人,就会离快乐越来越远。
一是拟题太虚,让自己无所适从。《站在____的门口》,可以从虚的一面理解,将“门口”理解为“人生的一道门槛、一个转折点、一道关口、一个新起点、一个新的认识角度”都可以,因而拟题的角度是很多的。但有的同学拟的是《站在哲理的门口》、《站在月光的门口》、《站在心房的门口》……显然,这些题目中的“哲理、月光、心房”本身就很抽象,要想写好很难。
二是拟题太大。让自己无法把握。如有的同学拟的《站在人生的门口》《站在历史的门口》《站在星空的门口》,这些题目要写好很不容易。人生包罗万象,历史纵深厚重,星空浩瀚无边。没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史学积淀和文学感悟是很难写深写透的。还有同学如此拟题:《站在中国的门口》《站在亚洲的门口》《站在世界的门口》。这些题目涉及面更大。在有限的时间和八百字的容量里。要展示中国的风采、亚洲的雄姿、世界的风情简直比登天还难!
三是拟题生疏,与自己生活相去甚远。如有的考生拟的是《站在寺庙的门口》《站在藏经阁的门口》《站在出舱室的门口》《站在成人世界的门口》……这里的“寺庙、藏经阁、出舱室、成人世界”与高中生的生活关联甚少,写作时容易出现蜻蜒点水的现象,并不能写出它们的内涵。
四是拟题怪异。不知所云。如《站在思念掺着内疚的门口》《站在做好一件事的门口》《站在孔明叹息的门口》《站在需弯腰进入的门口》《站在十字路口的门口》《站在拥有洒脱的门口》《站在花绽放的门口》《站在谁家的门口》……这些题目表意模糊。只能令评卷老师啼笑皆非。
那么,半命题作文究竟该如何拟题呢?根据阅卷经验。我认为:
首先要仔细审题,大家应准确审读出题目中隐含的信息,即命题意图、体裁指向、填题要求等。《站在——门口》这个题目。体现了“写身边事,论平常理,抒心中情”的命题意图,旨在引导同学们从现实生活取材,包含着写自己真实、深刻、复杂的思想情感的潜在要求。这也是一道偏向记叙文的作文题,写记叙文更能体现鲜明个性,更容易得高分。同时,这个题目也给考生增加了一道工序。在写作文之前必须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填充的应该是一个名词,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填题时,有些同学瞻前顾后,推敲过度,浪费了很多时间,导致作文时间不够。因此,考试时如能及时解读出这些信息,把握住关键,就能快速、准确地拟题,进入到写作程序。
其次拟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求熟不求生”,即从熟悉的人手。如《站在家的门口》《站在母校的门口》,这些题目虽有些老套,但易于激发情感体验,能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做到以情取胜。二是“求小不求大”,即切入点要小。如《站在母爱的门口》就比《站在爱的门口》范围要小,更容易写细写深写生动。三是“求实不求虚”,即善于化虚为实。拟题时所拟题目虽虚,但只要能调动自己的积累,同样可以从实处落笔。如《站在十八岁的门口》,既可以回忆,也可以展望。而回忆的部分正是自己经历的种种,用“实”来充实“虚”,就能写出感人的好文章。四是“求新不求怪”,即有新意不怪异。如《站在孔明的门口》就比《站在孔明叹息的门口》要好,既能让人耳目一新,又不让人觉得怪异。
综观这些年全国各省市的半命题作文形式, 大致有以下三种:后补式 (如:《收藏 》) ;中补式 (如:《我因 而骄傲》;) 前补式 (如:《 是一首歌》) 。作文的要求和方法一般是让考生先经过构思、想像, 补齐横线上的内容后, 然后进入有序的作文状态, 这就是所谓的先要进行补题, 而补题内容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写作状态和作文质量。补大了又驾驭不住, 补空了就胡编乱造, 补平淡了又容易和别人“雷同”, 展示不出自己的才华。现根据笔者多年参加中考作文阅卷的经验体会, 就半命题作文如何补题, 谈谈自己的看发:
一、 忌讳“假、大、空”
这里说的“假、大、空”, 是指考生没有认真阅读半命题作文的提示语段和要求, 而不加思考或凭空想象的补题, 本意弄巧, 实则是成拙, 结果写得辛辛苦苦却得不了高分。如:请以《收藏 》为题, 写一篇600字的作文, 就有部分考生将题目补成《收藏外星人的足迹》、《收藏古董》、《收藏名人字画》、《收藏诚信》……。面对如此大而空的补题, 阅卷老师首先就有一种假而虚的感觉。因为十四五岁的初三学生, 无论是在生活积累, 还是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等方面, 要想写好这种作文, 实在是很困难的。即使硬把600字拼凑完, 也很难写出文采, 更难抒发出真情实感, 自然就与高分无缘。哪怕写得洋洋洒洒, 结构也完整, 也有一定主题, 但毕竟题目补得太空、太假, 远离了考生的真实生活, 既妨碍了考生才华的展现, 又阻塞了情感的抒发, 最终得了低分, 究其原因, 还是吃了补题的亏。
二、 提倡小、亲、近
综观那些得高分的半命题作文, 往往是补题小而亲切, 贴近现实生活的作文, 尤其是那些既有文采, 又富诗意的补题。如:《收藏妈妈晶莹的泪珠》、《收藏故乡的记忆》、《收藏窗外沙沙的雨声》、《收藏老师的微笑》、《收藏无声的亲情》、《收藏冬天的名片——落叶》……单就题目, 就能拴住阅卷老师的目光。曾经读过一篇《收藏故乡的记忆》的半命题作文。开篇是这样的:
苗岭山高, 挡不住我
对故乡的思念;清水江长, 阻不断我对故乡的魂牵梦绕。我是大山深出走出的游子, 那弯弯的山路, 深深的竹林和那飘着炊烟的石板屋, 刻下了我对故乡永远挥之不去的记忆, 因为这里有苗乡、侗寨、风雨桥……
然后以苗乡、侗寨、风雨桥为三个小标题, 构成了作文的三个自然段落。三个场景, 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爱念和赞美之情。
再如《收藏无声的亲情》的半命题作文, 写考生自己在紧张的中考复习阶段, 爸爸是个电视迷, 但怕声音干扰他复习, 便默默地看书读报 (体现无声) ;夜深了, 妈妈悄悄地端杯牛奶, 或者冲一杯提神的咖啡 (依然无声) ;爸爸担心走路的响声干扰他思路, 特意把客厅铺上了地毯 (还是体现无声) 。然而就是在这些无声的举止中, 亲情的主题跃然纸上。这种“小题大做”的高分作文例子, 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补题有亮点, 补出的是作者最熟悉的生活场景, 最想倾诉的思想感情, 再赋予亲切、自然、真实而有文采的表述, 一篇高分作文就这样诞生了。
在我的印象里,老家的夏天格外炎热,那时我总和隔壁邻居家的女孩儿婉婉一起到河滩边玩。我们就穿个吊带,一件凉快的短裤。婉婉总是喜欢光着脚丫在浅滩边玩,我不敢,她就故意泼起水花,笑得特变灿烂,那银铃般的笑声听起来舒服极了。
看着婉婉高兴的模样,我也想试试。我小心翼翼地走进水边,地下全是圆滑的小石头哈哈!婉婉突然朝我撩起水,水花洒在了我的碎花吊带上。阳光下,水珠被照耀的格外晶莹剔透。
我也撩起水花,落到了婉婉的头发上,婉婉开心地笑着一会儿,我突然看到几只黑色的小水虫,走进点儿原来是小蝌蚪啊!婉婉,是小蝌蚪啊!快,拿个瓶子!婉婉一脸期待地看着我,我笑了一下,全神贯注地看着小蝌蚪,手里的瓶子小心地移动着。近了、近了我一个使劲儿,上身趴得太狠了,结果摔了个大跟头,小蝌蚪也游走了。喜喜,你没事儿吧?咋办,衣服都湿了,奶奶会说你的婉婉无措的看着我。没事儿,奶奶顶多是说几句!有了,我去拿我的衣服给你,你在我家门外等着!婉婉拉着我的手向她家跑去。
死丫头!你拿衣服做什么?啊!别跑!站在墙外,我都听到了婉婉妈妈大声的叫骂,下一秒,婉婉冲了出来,立刻拉着我的手,说着快跑,我搭上她的手跑着呵呵,没事了。快把衣服换上吧!婉婉擦擦汗,笑眯眯地说。婉婉,对不起,害你被训了谢谢你!我抱着婉婉,又说:改天我请你吃大西瓜!哈哈,这可是你说的哟!好了,快换衣服吧
地震无声无息的来了,那个秒表永远地停在了1分56秒87。那一瞬间,我忽然才知道人类原来是如此的脆弱。虽然姑姑成功生还了,但仍有许多人不幸遇难。姑姑回来的时候还说对不起,没能把秒表带回来。我说:“姑姑啊,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乎那个秒表干什么啊。”
那一瞬间,我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那些肤浅的人们为了眼前的一些物质利益,不惜破坏生态环境。从古代就有,到今天更多了。幸亏我们的母亲--大自然的脾气好,不与他们计较。但当她真的生气时,就算气得“发抖”,也能“抖掉”很多的人类。而这些人还不警醒,还“义无反顾”地做着破坏环境的工作。难道我特别幼稚吗?我不知道金钱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吗?重要到就算破坏环境也得赚钱吗?我说:“金钱是一杯美酒,不知有多少人陶醉在其中,更不知有多少人被它迷惑?”人人都是平等的,谁也没有私自破坏地球的权利。我们应当警醒,保护地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要把地球妈妈逼到非要重新创造出一个伊甸园时才停止她愤怒的咆哮!听吧!听听她的心声!我们一直在不停地向她索取,从来也没有向她回报过什么。甚至连想都没想过。就这么自私的你,还好意思生活在地球之上吗?
一、找“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能否写好,有没有典型的素材很重要。半命题作文在调用储备素材方面,提供了较大的自由度。补题时,要考虑自己掌握的素材,使补好的文题正中素材仓库之所备。如,写半命题作文《我们的名字叫____》,有个同学结合实际,选用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拟题为“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文章写的是后进生,但笔调并不灰暗、消极,相反文风活泼、乐观且富有幽默感,表达了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决心与精神,别出心裁,真实感人。
二、脱“俗”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也决定了文章的选材。补题时应仔细推敲,选材和构思尽量求新,以给人眼前一亮之感,从而避免与别人“撞车”。如,写半命题作文《____,请听我倾诉》,很多同学写的是身边的亲人、朋友、同学、老师等,有个同学的题目补得很有新意,将孔子作为倾诉的对象,补题为“孔子,请听我倾诉”,文章另辟蹊徑,写出了孔子充满哲理意味的言谈对自己的启迪与影响。这样的文章标题醒目,立意新颖,自然会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拟“小”
半命题作文拟题宜“小”不宜“大”,“小” 是相对于空泛、笼统而言,是具体、实在的意思。中学生人生阅历尚浅,对一些宏大的事件、场面、问题等还不能很好把握,因此在选材时要力求从小角度切入,用心写出比较深刻的意义来,即所谓的“以小见大”。如,写半命题作文 《____,我们最需要的》,一个同学补题为“鸟窝,我们最需要的”,作文从村中的一片树林被乱砍滥伐、鸟儿失去了窝,写到自己由于黄昏时看不见昔日的鸟儿,听不见昔日鸟儿的鸣叫,而产生了一种孤独、异样的感受,结尾点明“环保问题在乡村同样迫切需要重视”这一主题,内容具体,主题深刻,引人深思。
(责任编辑 张毓春)
预备,开始!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由我先发球。人高马大的郭晨浩窜到我面前,他张开双臂把我挡得严严实实的,我连球都发不出去。我给王卓昊使了个眼色,他明白了我的意思,飞快跑到郭晨浩面前,我总算是把球发出去了。王卓昊一拿到球,像一阵风似的运球跑开,郭晨浩像豹子发现猎物一样,冲到王卓昊的身后。王卓昊立刻转移目标,把球传给我,篮球以风一般的速度向我冲来。突然,在我后方的刘思凯一个箭步冲过来,劈手抢过了球,姚启宇也不是吃素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跑到刘思凯身后。在刘思凯正要投篮时,姚启宇腾空而起,来一个横空盖帽,把球打了出去。球像一只愤怒的老鹰向我飞来。我迎了上去,接住球,趁势走了一个潇洒的三大步进球,正好砸进篮筐。漂亮!在旁边观战的老师也忍不住一声叫好。
对方输了一个球,急红了眼,队员们纷纷使出了看家本领,我们也不敢放松。可是胡家豪实在是太厉害了,他不愧是篮球队的主力,只见他弯着腰,篮球在他的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拍着,两眼溜溜地转动,突围的。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左拐,一会右拐,冲过了两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在筐内。双方打成了平局。
胜负的第三场开始了。这一回,我们队的姚林也不甘示弱,他接过发球,灵活地绕过防守队员,冲到篮板下,这时胡家豪立刻上前拦截,姚林左右手交互运球,东躲西窜,一个转身甩开胡家豪,又有一个防守队员上前拦截,也被他一个箭步绕开,迈开三大步,倏地一声将篮球投入篮圈,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寻寻觅觅,在无数次寻找中获得,在多少次磕磕碰碰中站起。在跌宕起伏中成长,如浴火凤凰在涅磐中重生。寻找使人生有了意义。寻找,使我们活出价值,活得精彩,活得释然。
寻找知音,奏响鸣琴,活出人生的价值。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贾岛,在寻找知音的旅途中踽踽独行,泪洒秋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由谁听。”辛弃疾,用他的瑶琴奏响了渴求知音的最强音。恨无知音赏,这样的人生是痛苦的。这样的人生仿佛是一盏油灯,心油耗尽灯即枯。给自己寻找知音,才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价值。且看俞伯牙和钟子期演绎的高山流水,鲍叔牙和管夷吾的不离不弃。苏秦和张仪深刻而伟大的友谊。他们无不活出了自己的价值,努力寻找知音,活出自己的价值。
寻找对手,磨出火光,活得越发精彩。
瀑布寻找悬崖作为对手,在他纵身一跃时才能制造出银瓶乍惊,金溅玉式的壮丽。爬山虎寻找高远的篱笆作为对手,在它奋力攀爬时才营造出绿色满庭的怡然。电钻寻找墙壁作为对手,在剧烈的震动中打开了一个个光明的通道。我们因有了对手,在竞争的过程中才更加精彩。当然,我们寻找对手并不是为了逞一时之能而四面树敌八面威风。我们寻找对手只是为了在摩擦学习中擦出智慧的火花,然后各得其所。寻找对手,在火光中吸取智慧的色彩。
寻找真理,摆脱愚昧,活得释然。
希望能与长须鹤发的泰戈尔在菩提树下畅谈人生。或是与叔本华席地而坐,倾听他的“生存空虚说”。抑或跟三毛走到连天大漠,寻找生命的真谛。还是和席慕容远远眺望山的那一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要摆脱愚昧无知,冲破黑暗落后的枷锁,打开痛苦低落的镣铐,我们必须寻找真理。寻找真理,我们的头脑才能更加充实,面对艰难与困苦,才能更容易释然。
以“_______的滋味”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补全题目;②自定立意;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文题中的“滋味”本义是“味道”,喻义是“某种感受”。为此,本文的写作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缘事生感。必须叙写一个中心事件,或围绕一个中心叙写一组事件,在此基础上生发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且,只有事件叙写得“厚实”,生发的感受才会“真切”。那种通篇无事、跟着感觉走的文章只会给人以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二是多法生感。对于“感受”的生发,既可先“事”后“感”,卒章生发,升华情感;也可将“感受”融化在“事件”的叙写过程之中,“生发”于无痕。三是用足描写。中学生的生活一般都是风平浪静的,很难“惊世骇俗”,很难给人以“超级震撼”之感。那么,要想在“平凡的世界”里生发出让人怦然心动的感受,就必须用敏锐的触觉去捕捉,用细腻的笔触去描写生活中那些让人的心灵为之一颤的场景、画面、镜头,让读者的心弦在你柔柔地搓揉下产生出共鸣,这样才能收到“平凡的人给我最多感动”的构思之效。
【佳作展评·体验类】
为妈妈洗头的滋味
阜宁中学高一(11)班单梦雪
春日里,阳光和煦。窄窄的街道与低低的屋顶上铺上了一层朦胧的金纱。
妈妈在厨房里挥动着铲子为我制作一道精美的菜肴,而我则在院子里的小木凳上悠闲地看着书,好不惬意!伴随着飘逸而来的阵阵菜香味,我有些坐立难安了。
在忍受了几分钟的折磨之后,我终于离弦之箭般冲到了厨房。就在我准备尝一口妈妈端来的菜时,我突然发现妈妈的手上油油的——这大概是做菜的缘故吧。我的目光不由得慢慢上移:妈妈的脸上也飘动着油烟,头发也油腻腻地结在了一块儿。我突然从心里冒出了个想法:帮妈妈洗洗头吧!
于是,我放下手中的筷子,径直走进院子。我将小木凳移到小花盆旁,向脸盆中倒进冷水和热水,调到最让人舒服的温度后,便把在一旁不解的妈妈拉过来坐下。我笑着对妈妈说:“妈,我为您洗洗头吧!”妈妈在一瞬间的惊诧之后,报之以一脸的微笑……
我今年十六岁了,长这么大还没为别人洗过头,这可是我的初次体验。我将毛巾缓缓浸湿后,解开妈妈的头绳,有些油腻又夹杂着些白丝的头发竟让我从心底涌出一阵隐隐的疼痛,鼻子也禁不住发酸。我将妈妈的头轻轻地按低一点,用温暖湿润的毛巾浸湿妈妈的长发,然后挤了些洗发精,用手轻揉了一会,轻轻涂抹在妈妈的头发上。我用短短的指甲和柔柔的小手轻轻地为妈妈搓揉着,一会儿妈妈的头上就戴上了一顶纯白色的帽子,我用嘴轻轻一吹,只见空中竟浮起一个个泡泡,在阳光的照耀下,五光十色,恰似一个个彩虹宝宝……我用清水冲洗着妈妈的头发,随着妈妈的头发渐渐柔顺,我的心情莫名地清朗起来。我用干毛巾搓干妈妈的头发,为她轻轻地梳着披肩的长发。阳光照在我和妈妈的身上,暖洋洋的。
妈妈转过身来,伸手抚摸着我的头:“孩子,你长大了!”随后,妈妈极享受地仰起她美丽的面庞,两颗晶莹的珍珠脱线似的滴落在我的脸上。
蓝天上,云朵在飘;庭院里,花朵在笑。嗅着妈妈发际间散发出的缕缕清香,我的心田漫过阵阵幸福的滋味。
春日里,阳光柔柔的,我的心里甜甜的……
[评析]当诸多学子把笔触聚焦于“感恩”的时候,本文的作者却另辟蹊径,把笔触伸向了“报恩”,而且将这份难得的情愫铺染得唯美而动人。作者因看到妈妈头发的油腻而“心动(痛)”,随之而付诸为妈妈洗发的“行动”,最后又生发出幸福的“感动”。为了将这份报恩的幸福感生成出来,并荡漾开去,作者精炼“调”、“浸”、“揉”等一系列的动词来传递,借助“春光”、“泡泡”、“小花”等一系列意象来烘托,调遣“缓缓”、“轻轻”、“柔柔”等一系列叠词来铺陈。这就缓缓地而又执著地叩开了读者的心扉,让我们的心在感动之中阵阵颤动,又在感动之余渐生慰藉。
【佳作展评·感怀类】
冰激凌和汗水的滋味
阜宁中学高一(24)班姜鑫
盛夏的骄阳依旧如火地烘烤着大地,妈妈依旧问我想不想吃冰激凌,可是今年我改变了回答。现在天气再热,我也不再吃冰激凌,因为……
去年暑假,我约了几个同学出去玩,从天蒙蒙亮一直玩到烈日当空。经过商量,中午不回家,就在餐馆吃饭。于是一顿胡吃海喝之后,我发现点的饭菜根本无法吃完,看着满桌狼藉,几个人无所谓地摇摇头,浪费就浪费了吧。我们继续争分夺秒地疯狂。这时,有人提议去学校打篮球,大家都表示赞成,于是我们呼啦一下向学校奔去。
路上,我越走越热,就近在商店里买了一盒冰激凌,吃着它清凉甜爽,真觉得是一种享受。在桥上,我又遇到了他。一辆破旧不堪的木板车,轮与轴之间吱呀作响。车上堆满了乌黑油亮的煤块,他拉着这样一辆煤车,在桥面的上坡上艰难“爬”行。他上身只搭了一件背心,晒得黝黑的皮肤青筋暴起,瘦弱的身板上流满了汗水,背心早已湿透,粘在他佝偻的背上。与高高叠起的煤堆相比,他简直就成了蚂蚁。桥的坡度并不大,但他的身体几乎与桥面平行。他的两臂死死拽住车,为了防止手滑松,他的腰上还系了一条与车相连的粗绳。我不禁为他担心:“要是他不小心跌倒了可怎么办?”于是我走到车后,准备必要时帮他一把。幸好,我的担心没有成为现实。车仍在缓缓上爬,车后的地上却清晰可见一行汗滴。终于爬上了坡,我为他松了一口气,但也许下坡时比上坡更困难,更危险。
我突然立住脚。仔细一想,无论风霜雨雪,他都拉着在我可能无法移动半步的车,上坡下坡,叫卖煤炭。日起三更,费力地赚取那微薄的收入,也许还时常捉襟见肘。想我刚才在餐桌上浪费了多少他们乞望不到的佳肴,平时面对丰盛的饭菜,我还不时地作贱。可是又有多少人吃不饱饭,又有多少人为了不饿肚子而拼命挣钱?猛地低头,冰激凌正融化成水,我脸上的汗水正滴进去,吃一口,香甜全无,却有丝丝苦涩。我回头告诉同学,我不同他们去玩了。
回家的路上,我一口一口将咸苦的冰激凌吃掉,任凭汗水的滋味在我心中回荡。
【半命题作文:乐于助人的】推荐阅读:
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12-08
沉重的半命题作文10-12
我心中的……半命题作文11-02
我心中的半命题作文-初一作文09-15
我们共同的什么初三半命题作文06-10
半命题作文 笑了06-08
我爸爸的半命题作文400字05-29
关于教训的半命题作文800字07-02
我依然作文半命题作文07-25
半命题作文题目找回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