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三资管理(正文)

2024-11-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农村三资管理(正文)(通用8篇)

农村三资管理(正文) 篇1

近年来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响应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要求,不断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创新管理方式,拓展工作内容,实现了从单纯抓财务管理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转变,从重点抓资金管理向全面加强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转变,从注重指导集体直接经营资产向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现代经营方式转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权益,促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进展不平衡,不少地方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管缺失、产权制度改革不到位等问题。

一、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目的与意义

农村集体“三资”是指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农村集体“三资”属于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全体成员集体所有,是发展农村经济和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当前基层干部群众普遍关心、容易滋生消极腐败现象的重点领域。近年来,我镇在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当前全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总体上比较薄弱,存在着底子不清、处置不当、机构不全、制度不完善、监管不严等问题,资金管理不规范、资产流失、资源管理无序等现象和问题在一些地方仍不同程度存在,影响了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和谐。因此,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对于规范基层运行、加强源头治腐、维护农村发展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村、镇直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将加强农村“三资”监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消除农村因“三资”管理问题引发的不安全不稳定隐患,推动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二、农村“三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力量薄弱

从村务民主监督角度来看,一些村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仅限于监督村务公开栏是否填有数据,不注重内容的监督,村务监督组织参与村集体经济活动全过程监督的能力不足、意愿不强;从农村“三资”监管机构的人员配备看,农村“三资”管理是乡镇农经办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管理职能之一,但由于专门代理服务中心的人员就两三个,在时间和精力上,往往忙于应付代理记账需要,在工作技能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监管力量严重不足。

(二)对农村“三资”管理监督渠道不畅

一是司法机关监督乏力。由于职能限制、违规金额小等种种因素,司法机关不能、不愿介入村组干部的经济问题。二是纪检机关监督乏力。村干部是党员的,纪检部门还可以查处,对不是党员的,纪检部门不便查处。三是群众监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此外,有的村的村民忙于在外打工,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给了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可乘之机。四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

(三)“三资”管理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

一是监督主体缺位,存在职能部门未充分发挥应有作用的问题。乡镇承担“三资”管理业务的职能部门肩负着“运动员”和“裁判员”双重角色,存在重业务处理,轻监督管理的现象,往往造成管理上的漏洞。三是监督管理的程序性、可操作性差,存在监督不到位的问题。现有的监督管理与业务工作联系紧密,具体运用起来不好定位,造成事后监督多,超前预防少,甚至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才发现问题。有些村干部不熟悉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管理混乱的局面。

(四)村委会财会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

财务管理工作要求财会人员相对稳定、业务能力强。现在各村财务人员往往学历不高,专业技术水平底下,又由于经费紧张,镇党委、政府对各村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力度不够,基层财务人员业务难以提高。

三、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落实农村“三资”管理责任 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服务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各镇应成立农村“三资”管理办公室和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配足配强工作人员,办理“三资”代理手续,更新添置硬件设备,做好农村集体“三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落实责任制度,对各村开展工作情况及时进行督查。督查内容包括:

1、各村集体的一切经济收入是否由服务中心统一开出收据存入信用社固定账户;在现金管理过程中,是否存在有非处入人员保管或经手现金、白条顶库、公款私存、保留帐外公款等现象;村集体一切开支是否由村报账会计持原始凭证,经服务中心审核开出现金支票,从信用社固定账户领取现金。

2、村集体一切资产是否造册登记,进行公示,建立台帐;集体资产事都实行承包、租赁、联营等形式,是否采取公示、招标、投标或其他公开形式签订合同,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土地及荒地等资源性资产的经营方式是否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有关规定执行;资产经营方式是否改变村集体资产所有权性质;征地补偿费专户储存是否实行规范化管理,征地补偿标准、人员安置办法和办理征地补偿期限等是否向村民予以公告。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农村“三资”管理行为

按照《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的要求,以强化村级“三资”管理制度建设为核心,就如何寻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有效手段、如何保证农经站对村级“三资”的有效监管、建立农村“三资”保值增值机制等问题开展调查,研究落实切实可行的举措,指导和帮助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并将其融入到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制度、财务预决算制度、村账乡镇代理制度、“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综合处置制度、民主决策制度等农村“三资”管理制度中。

1、严格实行村务公开制度

一是实行决策公开。把推行决策听证制度作为决策公开的重要举措。二是实行重大事项公开。把小额物资采购、工程建设、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使用等纳入公开范畴,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公开重点,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务公开要严格按照村务公开目录要求公布的项目进行公布,实行微机打印张贴或根据村情确定公布的时间,方便村民就近查询。属于涉及村务重大事项和村民直接利益的项目在确定后要及时公布,待公布无异议后方可实施。

2、建立民主管理与审计监督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制度,实行村集体组织“三资”民主管理机制。二是建立完善村集体组织“三资”审计制度和监督渠道,组织定期审计、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等审计活动,并公布审计结果。

3、制定“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度

成立“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接受所属村集体组织的委托,进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设三项功能,即财务代理服务、资产资源监管服务和村务公开信息化管理,在镇政府的领导下,在受委托的村集体组织的监督下开展工作。

4、实行“镇村招投标委托制度”

各村招投标事务要全部委托“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办理,各村不再自行组织招投标活动。工程建设投资额2万元以上,村集体资产转让标的1万元以上的项目,须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研究,必要时还应召开听证会,广泛征求意见。在各村将相关资料统一报“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审核后,由“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公开竞价、招投标。

5、推行集体资产监管制度

“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采取“台账式”管理办法进行有效管理。制定产权界定、评估、登记等多项配套制度,组织清产核资,分别填写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集体资源、经济合同和债权债务等清查登记表,在摸清“家底”、明晰产权后,真实、全面地向群众公开,接受监督,再按照经营性资产和非经营性资产等五个类别进行登记造册,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各种台账一式两份,村委会和“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各保管一份,每半年或一年组织一次盘点,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

在完成清产核资的基础上,“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主要对村级重大资金往来、资产处置、资源开发的程序进行监督把关,对应经而未经村民代表会议研究的,及时督促纠正,对违纪违法的,移交有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查处。

(三)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深化财务公开,提高农村“三资”监管力度

农村“三资”监管不单纯是村级组织、村级财务本身问题,它涉及村干部间、村干部与村民之间、村级组织与政府部门之间、村级组织与政府工作人员之间等等各种利益关系,是镇村组织建设效果的集中体现,因此应当采用综合的措施,不断强化和完善。

1、严格执行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凡是涉及集体资产、资源出租、承包、转让等行为的、项目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需一次性动用村集体资金数额较大的、因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增加债务的、年度财务收支预算编制、调整的、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等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村党支部会提议、村支委会和村委会商议、村监督委员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决议,并实行提议预告、决策公告、实施结果公示。集体资产、资源处置过程中,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杜绝暗箱操作,较大资产、资源处置应按照招投标或公开拍卖方式确定经营者和买受人。禁止村“两委”干部利用职权压价发包、出租和出售集体资产、资源。集体资产产权发生转移变更时,必须经过具有评估资质的单位,按照程序科学评估,确定价格。对未按规定履行程序、未按公开竞价方式进行资产和资源处置、合同手续不完备、随意开支以及其他违规行为,并造成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及其收益损失的,要严肃追究村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2、深化财务公开。村级财务公开是实施村务“五要”工程的重点,村财收支、村干部报酬补贴、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和征地补偿款收入与发放等是村级财务公开中的重点内容和敏感问题,公开的内容必须具体详细,做到据实公开、逐月公开。要及时调整、修改、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定时开展专项检查督查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村级财务公开的管理和监督。要进一步细化责任目标,建立监管平台,完善工作流程,着力在抓工作落实上下功夫。

3、加强制度的宣传和学习。经常性地组织镇村干部和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学习农村“三资”监管的各项制度,让每个村干部了解、掌握“三资”委托管理的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和各项纪律,全面提高镇村干部旅行监管手续,执行管理制度的自觉性,同时加强制度宣传,让广大村民了解农村“三资”委托管理的制度要求,形成群众监督的良好氛围;

4、强化三资管理和监督队伍的建设。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干部及镇办业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提高基层的财务素质和专业水平,调整充实镇办三资委托代理中心队伍,使其有足够的时间、足够精力和足够的专业技能旅行监督管理职能;

5、健全考核机制,调动镇村两级组织加强三资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村级财务管理好坏,直接关系村级组织建设的成效,对三资管理进行监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建立镇村三资管理考核机制,探索建立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考评办法,并将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工作考核进行挂钩,实行必要奖惩,从而调动和发挥镇村强化三资管理的积极性。

(四)定期财务审计,完善农村“三资”管理的监管措施和制度

由镇纪委牵头,会同镇财政所人员,以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集体资产处置、债权债务管理、土地承包、专项资金管理、财务公开等内容为重点,对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和决算、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分配进行定期审计,对集体资产和资源进行重点审计,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土地补偿费管理、债权债务管理、农民负担等专项审计,并重视和运用好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作为任用村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财务审计进一步做好农村“三资”管理的督导工作,进一步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逐步规范的意见和措施,不断充实和完善农村 “三资”监管服务模式。

(五)严肃纪律,查处农村“三资”违纪案件

镇纪委要加大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监督,既要惩治腐败、取信于民,又要化解矛盾,防患于未然;要畅通举报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坚持“自查自报出来的问题处理从宽,举报抽查出来的问题处理从严”的原则,注重发现深层次的问题。一方面,严肃查处村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着重查处以权谋私、私分、挪用、侵吞涉农的各项补贴补助的案件,严肃查处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和财务管理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违纪案件。另一方面,对村干部违纪违法行为包庇、隐瞒,或者有案不报、有案不查、执纪不严的,要追究有关干部的责任。通过查处案件,教育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自觉遵纪守法,切实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要选择一些典型的案件公开曝光,切实起到震慑和教育作用。

农村三资管理(正文) 篇2

1 晋城市农村“三资”管理现状

1) 机构设置情况。“三资”管理由各县、市农经管理部门具体承担。据调查, 目前, 全市现辖的6个县 (市、区) 只有沁水县设有沁水县农经局 (为正科级规格) , 其余均为县农委、县农业局内设的经营管理站。全市各个乡镇都依托经管站成立了农村会计服务中心, 并建立了服务大厅, 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备, 实行了柜台式公开办公方式。

2) 人员设备情况。全市共有县级在岗农经人员49人。其中:在编39人, 不在编10人。乡镇在岗会计服务中心人员438人, 其中:在编252人, 不在编187人。平均每个乡镇5人, 每人代理5个行政村的账务管理。全市县级农经机构共有电脑7台, 打印机6台。乡镇农经机构共有电脑148台 (其中:126台是老式电脑, 47个乡镇只有一台电脑) , 打印机85台。41个乡镇有上网条件, 43个不具备上网条件, 不能享受共有资源。

2“三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会计委托代理责任不明确

全市84个乡镇已全部设立了会计服务中心, 承担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工作。但机构全部依托经管站成立, 除沁水县经县政府批准过之外, 其余5个县 (市、区) 没有明确的法人资格。没有明确的法人及法人责权, 一旦出现问题, 无法执行责任追究制[1]。

2.2 人员设备投入不足

全市84个乡镇会计服务中心全部依托经管站成立, 没有明确的编制。从事会计委托代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是乡镇经管站人员, 一手做农经工作, 一手做会计委托代理工作, 人手少, 工作多。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人员严重不足, 急需补充。全市县级农经机构及乡镇会计服务中心电脑数量少, 且不少电脑使用年限长、运行慢, 急需配置更新电脑及打印机。

3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思路和措施

总体思路如下:通过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的完善, 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初步建立“三资”管理有效机制, 使其适应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布局, 逐步建立起公开透明、公众监督、责任明晰、先进科学的农村“三资”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以下目标:集体资金使用做到公开透明, 拥有规范的资产管理体系, 其资源配置符合市场要求, 配合多元的监督手段, 达到运行机制阳光化的目标[2]。

3.1 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体系

1) 加强组织建设。市、县成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 下设办公室, 由农廉办和农业委员会合署办公。乡镇设立“三资”管理中心, 下设会计委托代理中心、土地流转中心、资产管理中心、资源管理中心四个部门, 承担明确的农村“三资”管理职能。

2)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善相关制度, 重点针对清产核资过程中发现的突出症结和问题, 建立健全必要的管理细则, 明确相关单位负责人、业务岗位的工作职责, 明确违反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定的责任追究办法。同时, 为乡镇代理站配置和建设好必要的硬件设施, 安装调试“三资”管理软件并试运行。

3.2 搞好清产核资

1) 清产核资、界定产权。在已开展的村级集体资产调查摸底基础上, 采取先帐内、后帐外, 先资金、后资产、再资源的办法, 逐步逐项逐笔清查。清查的资金主要指集体所有的现金、存款、有价证券及应收应付类的往来结算款项等;清查的资产主要是集体所拥有的固定资产 (包括房屋建筑物、水泥道路、机械设备、交通工具、通讯工具、办公设备、农用水利设备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益设施) 、库存的低值易耗品等;清查的资源主要是依法属于村集体所有、管理、使用的自然资源 (包括集体土地、山林、林地、果园、荒地、水面等) 情况及其租赁、发包的明细现状, 以及依法属于集体所有的无形资产及其它资源。

2) 登记造册、分类归档。定期召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清产核资工作会, 清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资金项目, 全村资产和资源则需要进行全面的摸底、核实并登记在册。清查结果在规定时间内张贴在村务、政务公开栏, 并随时接受村民的监督与咨询。如若有村民提出意见, 则需要作出整改, 再提交村民代表会议审议认定, 认定的实有“三资”, 由村民代表统一签字后登记, 建立管理台帐, 报送镇三资办和代理站备案[3]。

3.3 健全监督体系

建立“三资”管理网络平台。引进现有的多功能“三资”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软件, 在原先的农村经营管理软件的基础上, 增设原始票据、合同文本、资产资源实物图片点击查询功能, 村级重大建设项目支出程序自动锁定等功能, 建立一套更便于管理和查询的“三资”动态网络平台。

建立“三资”管理查询系统。触摸屏查询系统能够方便农民对各村“三资”管理情况进行监督, 操作起来简单方便。因此, 要摸清各村触屏查询系统的配备情况, 确保各村均已配备此系统。将各村查询点与所属镇查询点建立直接链接, 确保各村村民在全镇各地都能随时查询, 及时监督各村“三资”管理情况, 实现公开化、透明化。

参考文献

[1]高纪争.泰安市农村集体三资信息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济南:山东大学, 2014.

[2]孙恩会.农村“三资”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篇3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集体开支随意性大、财务混乱,财务不公开或公开不符合要求,资产资源的处置不当,集体资产流失严重等问题,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有的甚至引发严重的干群矛盾,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深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管理已成为基层老百姓所关注的焦点、热点问题。群众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对集体“三资”管理的参与积极性越来越高,迫切希望知悉村里的三资管理运行状况,积极要求参与村级事务的管理。

二、当前农村“三资”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农村“三资”复杂性强,管理难度大

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的,又有不动的;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带来管理难度较大。

2.“三资”登记的台账管理不完善

首先是“三资”的底子不清;其次是台账登记管理不全面,对资金、资产还好一些,而对土地(机动地)、“四荒”等的登记就不全、不细或没有台账登记。

3.层层截留、挪用

主要是对税改财政转移支付等支农资金在一些地方存在着比较普遍的层层截留、挪用问题。

4.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不规范

一些地方存在着发包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招标投标;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不注重“三资”管理的公开。

5.合同签订不规范,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证

合同条款不完善,甚至没有书面合同等;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集体“三资”承包收益减少。甚至个别地方存在着农村恶势力强占强霸,随意侵占集体资产,任期内的村干部图安宁,不愿惹;群众敢怒不敢言,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致使集体资产安全无法保证,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

三、关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几点建议

1.切实做到“四清四防”

首先要对农村“三资”进行一次全面的清查登记,界定产权;建立健全“三资”台账,加强档案管理,做到“四清四防”。

1.1家产要清,防产权模糊

成立农村集体“三资”清产核资专门组织,形成由农经部门牵头,镇(街道)农经站组织实施,村民委员会及村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采取“台帐式”管理办法,在对镇、村、组三级集体资源进行产权界定的基础上,分别就集体货币资金、固定资产、集体资源、经济合同和债权债务进行清查登记,摸清家底,明晰产权后,进行公示。每年底还要对集体“三资”进行一次清产核资,对因涉及征地拆迁、资产出售和土地复垦、中心村规划建设,集中居住等因素形成的集体资产资源数量增减的情况,应及时记录归档,完善台帐,实行动态管理,年底前与民主理财结果一起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1.2财务要清楚,防管理混乱

镇村两级应加大对村级财务的管理力度,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坚决取消村级行政招待,严格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对照标准执行村干部工资报酬及各项补贴,健全“三资”管理档案,完善各项承包合同,做到应收尽收,杜绝跑冒滴漏。扎实抓好民主理财,民选产生理财人员,在理财结果的公布上既要有财务公开的内容,更要突出集体“三资”管理的公开,充分体现客观全面、真实可信,努力使村级财务和“三资”管理结果让群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1.3资产处置要清白,防暗箱操作

个别村在集体资产、资源对外出售、租赁和发包过程中,不按照民主程序,不民主公开,不搞招投标,只凭个别人说了算,让少数人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获得承包权和所有权,而个别干部则借机牟利。有的村干部政策法律水平不高签订合同不规范,合同条款不完善,集体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有的为缓一时资金所缺,寅吃卯粮,发包期限过长,指标降低,为下一任留下一个烂摊子。所以应对村级招投标事宜进行规范运作。村在制定“三资”处置方案时,首先应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确定最佳处置方案,通过后,交由乡镇招投标中心,统一向社会竞价,进行招投标。各村不再自行组织招投标活动。这样可有效减少村干部“暗箱操作”的机会。

1.4干部要清廉,防个人独断主

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尤其是村支部书记的思想教育力度,在保障其村务自治权利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监管,建立约束机制,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切忌个人独断,一意孤行,凡事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把群众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评价标准。

2.健全制度,加强管理

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寻,制度约束。具体有:全面清查界定产权的台账登记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审核审批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有序流转制度和“村财乡管”的财务管理制度等。

3.“村财乡管”,强化监督

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度,以村财乡管的“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为平台,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实行台账登记、审核审批、年度检查、审计监督、资质评估、招标投标、财务管理等有效管理。

4.重拳出击,严肃查处

要提高各级各有关部门对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主要性的认识,加强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将“三资”管理纳入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与纪检、监察、财政等职能部门联合执法,加大监督检查和查处的力度,严格制度管理,开展村务公开,给予工作保障,严肃处理处罚。

四、结语

农村三资管理制度 篇4

根据榆树市纪委和农经总站制定的《榆树市农村“三资”管理的实施方案》,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特制定保寿镇农村三资管理制度。

一、农村“三资”管理主要是指农村的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农村三资管理保持农村“三资”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不变,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主要对农村三资进行代理,主要监督资金收入和支出管理,资产增加变卖租赁管理,资源发包的管理。镇里设立农村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并设主任一名,副主任一名,主办会计一名,出纳员一名,微机员一名。每个村设报账员一名,负责每个月及时到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进行报账。

二、财务收入管理制度

1、村里的一切经济必须全额及时交到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指定账户。村里的收入是指上级补助收入、扶贫资金收入、各项捐赠收入、一事一议资金收入、粮食直补收入、资产出租以及资源发包收入等各项收入。

2、村里的收入必须在5日以内全额缴到账户,坚持先收后支,严禁以收抵支。所有收入在规定时间内未入账的,由经手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

3、村里的收入票据必须使用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统一印制的票据。收入按村编号,各村领用票据要进行登记,使用

以后要到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进行领取,使用后的票据和现金收入及时交到三资代理服务中心。

4、坚持量入为出原则,各村严禁举借新债。

三、财务开支审批制度

1、各村要在年初做出支出计划,提前做出用款预算,经村民代表大会同意,报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审批。

2、村财务支出实行联签会审制度。财务支出发生后,先由经手人取得有效原始票据,注明用途并签字盖章,交村务监督管理委员会审批并由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签字,经村主任签字后,报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副主任(站长)签字,镇主管领导签字后方可入账。

3、风度

3、大额资金标准为2000元,超过2000元的要实行“七步工作法”后方可支出。七步工作法是指

四、资源发包管理制度

1、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源必须全部录入到三资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2、村集体的资源要履行“七步工作法”,并且要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人员参加,并且由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进行鉴证方为有效。

3、承包合同文本要使用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提供的标准合同文本,并且在承包合同签订以后要及时把合同及时交到

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进行录入微机,现金及时交到三资代理服务中心。

五、资产管理

1、各村的资产必须实行资产分类台账管理制度,对资产进行编号,实行资产的动态管理。

奉化农村三资管理制度 篇5

奉化市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以下简称“三资”)管理,依法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农业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乡村财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中纪发〔2006〕24号)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试行)的通知》(浙省办〔2011〕112号)等文件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本市区域内所有村经济合作社(包括村级社区性股份经济合作社)。

第二章 机构设置

第三条 全市推行“四不变”、“四统一”为内容的“集体‘三资’委托代理制”:即被代理单位的集体资产所有权不变、使用权不变、审批权不变、收益权不变;统一管理制度、统一代理登记核算、统一“三资”公开、统一代理建档。

第四条 村经济合作社的“三资”设一套账簿核算,自然村、队(组)集体资产委托村经济合作社管理,根据需要可对老年协会、自然村、队(组)等村级下属组织进行明细核算。

第五条 镇(街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资管办)负责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指导、监督和服务工作,具体为:

(一)督促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

(二)研究制定镇(街道)“三资”管理实施细则,对村干部报酬、通讯费、招待费等非生产性开支标准必须作出详细规定;

(三)指导、规范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对涉及村级重大经济事项,认真审核严格把关;

(四)负责当地“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定期分析各村“三资”运用情况;

(五)指导村经济合作社民主理财;帮助建立与完善村经济合作社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六)指导和帮助村经济合作社依法规范合同,调解处理合同纠纷;

(七)组织和指导村经济合作社财务清理,协助有关部门查处贪污、挪用等违法违纪行为,并抓好审计整改意见的落实;

(八)指导和监督村经济合作社建立健全财务公开制度,并按规定实行财务公开。

第六条 各镇(街道)设立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代理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三资”代理服务中心),为当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服务,具体职能是:

(一)代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会计核算;

(二)审核被代理单位原始凭证的合法性、有效性、真实性与完整性,对不合法、不规范的事项,应书面向镇(街道)资管办反馈意见,并进行登记,同时按规定作出退票、补办手续等处理;

(三)做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领用、核销的登记工作;

(四)做好被代理单位的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台账和集体资产、资源经营发包及其合同履行情况的登记;

(五)做好被代理单位会计资料的建档和三年内的保管工作;

(六)应当按规定及时提供相应的财务公开资料,并指导、帮助、督促村经济合作社进行财务公开。

第七条 村级组织应设报账员(出纳)1人,村报账员(出纳)实行聘任制,由村三委会按照德才兼备原则拟定人选,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镇(街道)资管办批准后,由村经济合作社颁发聘书,准予上岗,聘期一般三年,并报市农林局备案。调换现有的报账员(出纳)须经镇(街道)资管办批准。村主要干部及其亲属、姻亲属不得担任报账员(出纳)。

第三章 三资管理制度 第一节 货币资金管理

第八条 村经济合作社必须实行支票户管理制度,每村只能开设一个基本账户。确有特殊情况(如征地、拆迁、贷款等原因)需新开设专项账户的,须经社(村)监会同意,镇(街道)审批,报市农林局复核。开设的专项账户也要纳入镇(街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监管,待该项工作结束后及时注销专项账户。

第九条 村经济合作社应严格执行国务院颁布的《人民币管理暂行条例》和各级关于加强村级货币资金管理的文件,规范收支内容和程序,2000元以上款项原则上实行银行转账结算。

第十条 村级组织现金收入必须按规定及时存入开户银行,严禁设账外账、私设小金库和多头存款。村级组织资金支出必须取得合法的原始凭据,并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的签名及写明具体用途,经社(村)监会审核。

第十一条 村经济合作社不准为任何个人和单位提供经济担保,严禁违规出借村集体资金。

第十二条 村经济合作社库存现金限额一般为2000元,规模较大、收支较多及较偏远的村,经镇(街道)资管办批准后,库存现金限额可适当提高,但最高不得超过5000元。因公领款必须经村财务负责人批准,在业务结束七天内及时结清。

第十三条 村经济合作社提现或转账在5万元以上必须经镇(街道)资管办审核后办理; 5万元以下由代理会计审核后办理。

第十四条 村经济合作社专用印章实行分开保管,报账员负责保管财务负责人印章,财务专用章由代理服务中心负责保管。

第二节 重大事项和投资决策民主管理

第十五条 村经济合作社的财务活动实行预决算管理制度,年底(初)应编制上一的财务决算与下一的财务预算。在编制财务预算时必须坚持统筹兼顾、量入为出和留有余地的原则。

第十六条 财务预决算包括综合预决算和单项预决算。财务预算方案由村务联席会议提出,经社管会审核提交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综合预算包括对村经营性收入、经常性非生产性开支、一般农业、文化、教育、卫生开支和福利、分配资金等进行额定。

5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或分配须单独编制资金筹集和支出单项预算。

第十七条 村级重大事务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履行程序,实行民主决策。村级重大事务主要包括:

(一)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村庄建设规划;

(二)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和村经济合作社章程的修订;

(三)村级财务预决算,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招投标方案,集体经济大额资金的使用,集体举债,集体资产处置,村级收益分配,股份合作制改革和集体企业的改制方案;

(四)兴修道路、桥梁、水利等村公益事业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

(五)村集体土地、房屋、林地等集体资产的承包和租赁,宅基地的安排和使用,征用、征收土地各项补偿费的分配和使用;

(六)领取村干部工作报酬和误工补贴的人数及标准;

(七)单位原值2万元(含)以上集体资产的变卖与报废、每年核销总额在2万元(含)以上的财产(含在建工程)损失及其他集体资产处置;两年内未行使权利或虽未足两年但有充分证据证明已成呆账的债权、承包收入减免;

(八)货币资金出借、每年累计超过5000元(含)的对外捐赠;

(九)涉及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十八条 村级重大事务决策实行“五议两公开”,一般程序是:

(一)事前民主议事。村级重大事务实施前必须经过党员群众建议、村党组织提议、村务联席会议商议和党员大会审议等一系列事前议事程序。

(二)镇(街道)审核。镇(街道)要加强对村级重大“三资”经济事务民主议事的指导,对村务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后的重大经济事务议事方案必须事先经镇(街道)资管办审核后再提交社员代表大会讨论。

(三)投票表决。在经过事前民主议事程序和镇(街道)审核的基础上,召开社员(代表)会议,讨论表决审议事项。对法律法规规定需上级部门审批的,须在报有关部门审批后实施。社(村)监会成员应当列席重大事务议事和表决会议。联村干部对村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并在村级民主议事记录薄上签字。

(四)公示公开。凡涉及村级重大经济事务的表决情况应在社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2天内在村务财务公开栏公开,并报镇(街道)资管办和“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决议事项在村党组织领导下,由村经济合作社组织实施,实施过程由社(村)监会全程监督,实施结果及时向全体社员(村民)公开,公开内容要真实、准确、全面。

第十九条 村经济合作社工程项目交易要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按现行市相关文件进行操作,严禁肢解工程违规发包,严禁村干部及其亲属、姻亲属参与本村工程建设项目。

第二十条 村经济合作社工程项目交易活动依据其交易额度分别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其镇(街道)分中心。

对5万元以下工程建设项目的建设方案及其交易方式须经村务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后实施。

对5万元(含)以上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应采用公开招标,但技术要求比较简单、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万元(含)以上50万元以下且本村村民有能力实施,经村务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决定,报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领导小组批准,可以实行邀请招标或者以包工不包料、自行点工建设等其他方式在村内公开发包后实施。在工程建设中,要确定有一定技术的专职人员负责对材料采购、施工等重要环节进行监督,并要求社(村)监会成员参与全程监督。在做到事中监督、事后验收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工程款项支付办法。

对涉及造桥、建房等技术性高、安全风险大的工程项目(包括主体项目、附属项目及其相应设施,下同)、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0万元(含)以上浇路和维 修项目,必须编制实施方案(包括编制工程预决算),并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单项合同估算价在5万元(含)以上200万元以下工程项目要统一纳入所在镇(街道)公共资源分中心进行交易。单项合同估算价在200万元(含)以上应进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溪口镇除外)。

第二十一条 村经济合作社兴办的投资项目须提交可行性预算报告,进行综合评估之后,报镇(街道)资管办审核,并按规定权限讨论通过,到镇(街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严禁超出偿还能力举债兴办公益事业。

第二十二条 采用公开招标、协商的承包项目须签订规范书面合同,办理鉴证,并报镇(街道)资管办和“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合同条款必须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工程款的支付必须严格按承包合同的规定执行。

推行工程建设项目预决算审核制度。预算造价30万元以上的、实际造价超过预算价5万元以上的或财政补助资金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村经济合作社应委托相应资质的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审核,按照审定价结算,如果审定价超过批准的预算,必须经镇(街道)审核同意,提交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支付。

工程建设项目应实行质量保证金制度,按工程价款结算总额10%的比例预留保证金。签订建设项目承包合同时,应保证末笔工程款不低于合同总价款的20%。

第三节 资产资源管理

第二十三条 要全面建立资产、资源登记台账制度,资产、资源要通过清盘建立明细账或台账,做到账实相符。社(村)监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对财产、物资的盘点,盘点结果应以书面形式向村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和镇(街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报告。

第二十四条 建立村集体土地征(占)用和土地流转情况台账,对村集体土地征(占)用单位、征(占)用时间、地块、面积、价格、补偿资金总额、实际到位总额和分配情况等及时记入台账。对非农建设用地的取得、使用情况在备查账中进行详细记录,并向村民公开。

村经济合作社应对土地征用费实行专项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土地征用费的分配、使用方案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执行。土地征用费收支结余、分配方案和到户明细情况等都要纳入财务公开内容,及时向村民公开。村集体机动田、园地、林地等征用补偿费属于村级集体所有,纳入公积公益金管理,严禁平分到户。

第二十五条 村经济合作社对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转让等事项(包括承包投标招标人资格、承包方式、承包底价及支付方式等)必须经村务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后,提交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并经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后实施。其中,集体资产承包、租赁、转让等标的物评估价和预算价在3万元(含)以上200万元以下的必须在镇(街道)公共资源分中心进行交易;标的物评估价和预算价在200万元(含)以上,应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交易。交易后签订规范合同。大额物品采购按上述方式参照执行。

第二十六条 村经济合作社对土地、山林、海滩等资源性资产发包必须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按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执行,并将发包方案在村务公开栏内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十五日。资源性资产标的物评估价和预算价在3万元(含)以上,必须向全社会公开发包,并经镇(街道)党(工)委集体讨论批准,其交易程序按第二十五条规定操作。

发包后必须签订规范承包合同。承包年限一般按照农业布局规划、农作物生长周期来确定;承包款提倡隔年预交,提前预交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镇(街 道)要加强对资源性资产发包的种植品种、承包年限、承包费标准及收缴方式审查。对承包标的确实较小,需一次性趸交的须经镇(街道)资管办同意。村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农户承包土地及林地的管理,严禁农户非法买卖或以“超过法律规定期限租赁、一次性付款”等形式变相出让和转让承包的土地及林地。

第二十七条 村经济合作社要对经济合同统一编号,加强管理,积极行使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并将经济合同向镇(街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录入全市“三资”监管网络系统平台。对各类租赁、发包、转让合同中规定的收入要及时收缴。年终要做好结算兑现工作,以提高承包合同兑现率,对到期合同要及时做好续包工作。

第四节 非生产性开支管理

第二十八条 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监会主任基本报酬(包括奖金)由市、镇财政保障,村级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下的,村里一律不准再安排奖金、补贴之类的报酬。

第二十九条 村主要干部通讯费、外出交通费报销具体标准由各镇(街道)根据村规模、经济收入情况确定,其中通讯费每人每月报销标准不得超过120元。除重大突发性事件和突击性任务外不得擅自租用车辆。村干部自购车的各类费用一律不得在村列支。

第三十条 其他干部一般实行固定报酬,其补贴方案须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工作量不确定的岗位可采取实误实记方式,但必须建立考勤制度,日工资标准参照省农负办规定的标准执行。因征地拆迁、农居房建设、各种普查统计等村阶段性重点工作确实需要发放补贴的,必须按照“五议两公开”程序,由村务联席会议提议形成方案,在镇(街道)资管办审核的前提下,提交社员代表大会通过后实施。

党员和干部参加学习和民主生活会不得领取误工补贴。

第三十一条 全面实行村级公务零接待制度。

(一)各村不得对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任何名义用公款宴请、馈赠礼品及进行其他消费活动;

(二)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下村指导工作,因客观原因需在村所在地就餐的,费用回单位报销;

(三)各村之间、村内不得用公款相互宴请、馈赠礼品及进行其他消费活动,不得报销应由个人承担的任何费用。

第三十二条 严格规范村级组织商务接待。

(一)村级组织必须严格控制商务接待开支,要遵循“小额、合理、真实”原则,做到有礼有节、总量控制。村级收入在5万元以下,招待费比例控制在8%以内;5—10万元的,控制在7%以内;收入在10—30万元村控制在6%以内;收入在30万元以上村,控制在5%以内。但最高限额不得超过5万元。

(二)村级组织在年初根据上年收益状况和本年工作计划编制当年商务接待预算。各村不得以争取上级资金额度来核定增加商务接待费支出预算标准。确因征地拆迁、较大工程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需要开支的,须事先经村务联席会议、社(村)监会成员研究后,编制专项商务接待预算,预算方案报镇(街道)资管办审核后,提交社员代表大会表决同意后执行,并实行逐笔公开制度。

第三十三条 规范接待费报账程序。村级接待费支出实行逐笔报销,票据要注明具体接待事由、对象、陪同人员、经手人等,对2000元以上的接待费支出必须通过银行转账结算。村级发生的接待费用必须到镇(街道)“三资”代理服务 中心一月一结报,对支出达限额80%时,代理会计要给予警示提醒;超过限额的,镇(街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拒绝入账。

第三十四条 村级组织原则上不准组织外出考察,如确实需要的,必须事先经村务联席会议集体讨论,形成学习考察方案后提交社员代表大会表决,在表决同意后填写《村级组织外出学习考察活动申报表》向镇(街道)提出申请,经镇(街道)党(工)委领导审核批准后实施。外出返回后,要在15天内将学习考察情况与活动费用在村务公开栏向村民公示。

第三十五条 严禁收不抵支的村利用上级补助资金或举债进行社员分配和福利补助。

第三十六条 对村级组织公费订阅报刊实行限额制,1000人以下,不超过3500元;1000—3000人,不超过4000元;3000人以上,不超过4500元。上一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万以上的村,报刊订阅费用限额可适当提高,但最高不得超过一倍。镇(街道)农民负担监督管理部门每年年初要根据各村在册人口数和上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确定各村当年公费订阅报刊限额,告知各村并报市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办公室备案。村级组织要及时制定报刊订阅预算,填制《村集体经济组织公费订阅报刊费用申报单》后报镇(街道)纪(工)委审核,对未经审核公费订阅报刊票据,代理服务中心一律不予报账。

第五节 财务审批权限管理

第三十七条 村经济合作社资金支出实行三委会限额联审联签制度。对预算内数额在2000元以内开支,由村社管会负责人审批;2000元—5000元开支,由村社管会负责人会同村主要干部,两人以上共同签字审批; 5000元—5万元开支由村社管会集体讨论决定。讨论情况应做好会议记录,详细记录讨论决定日期、参加人员和同意人员签字情况。5万元以上的支出项目,必须附预算或合同支付方案及社(村)监会审核意见,由村社管会集体审批。村党支部书记未选为社管会主任的,由村三委会联合审批。

撤并村未实行一本账管理的,由被撤并村社员代表集体审批。

第三十八条 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下的村不得向任何单位、个人进行赞助、捐款和捐物等支出。其他特殊支出参照重大经济事项执行。

第四章 报账程序

第三十九条 除出纳员外任何人不得管理现金和存款,确因工作需要,其他人代收的款项应在两天内及时结清,数额较大的须当天结清。收款统一使用“宁波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禁止向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或代开“宁波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收据”。

第四十条 村级经济业务支出需按以下流程报支:

(一)经手人取得或填制合法的原始凭证,注明用途并签字。支出票据除支付农户误工工资、村干部工资报酬等款项外,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真实完整的相关票据。严禁白条抵库和白票入账。经手人是村主要干部的,还须由相关证明人签字证明。

(二)审批人审批。按照第三十七条规定审批权限审批。

(三)报账员(出纳)付款。报账员(出纳)经审查合规后予以付款。

(四)社(村)监会审核。报销凭证经社(村)监会审核同意后签字(盖章)。经社(村)监会审核确定为不合理开支的,有关支出由责任人承担。

第四十一条 报账员(出纳)应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重要事项备查簿,逐日逐笔登记货币资金的收支、结存情况,做到日清月结,并定期与代理会计对账。

第四十二条 报账员按月(季)向镇(街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报账时,应提供如下资料:

(一)当期收、付款的原始凭证,收支结报表及现金、银行存款出纳簿;

(二)收款收据存根,银行对账单或存折;

(三)与村级财务有关的发包方案、合同(协议)以及会议记录、备查簿等资料应当于第一笔收、支报账时一并报送镇(街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备案;对报支首笔工程款的,须提供预算书;对工程完工结算的,须提供决算书和验收报告。

第四十三条 镇(街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的代理会计需按以下程序审核:

(一)审核凭证:

1.结报凭证要素是否齐全、清晰,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签章、社(村)监会签章是否齐全,是否按限额规定审批,有无相应会议记录;

2.结报凭证是否合法,单位、数量、金额及大小写是否相符,是否注明经济用途,有无涂改现象;

3.是否违反非生产开支管理规定;

4.有无其他违反财经法规及政策。

(二)将收支结报表与结报凭证及现金、银行存款出纳簿余额进行核对,并进行现金、银行存款盘点。经核对无误,代理会计签章确认;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

(三)核对收款收据存根,各联是否相符,有无漏报情况,并对整本已使用完的收款收据存根进行核销。

(四)对于土地征用款的收支、集体资产承包金收取、工程款支付等是否已附相应资料,是否与所附资料相符;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根据合同按工程进度凭合法发票支付款项,有无施工单位向村集体预借工程款。

(五)对于存在不合理、不完整、依据不充分、不相符等问题的结报凭证,作退票补办处理,并在违规违纪登记簿登记。

(六)对于违反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收支,镇(街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有权不办理且应立即制止和纠正,制止和纠正无效的应向镇(街道)资管办提出书面报告。

第五章 财务监管责任

第四十四条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实行民主理财、财务公开,“三资”管理情况应在每年的1月20日、4月20日、7月20日、10月20日全市统一的法定村务公开日公开。对于财务往来较多的村,收支情况应当每月公开一次;对于多数成员或社(村)务监督委员会要求公开的内容,应当及时单独进行公开。涉及村经济合作社及其成员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当随时公开。公布事项应当真实,并接受群众查询和监督。

第四十五条 村经济合作社必须按有关规定设立社务监督委员会,全面履行监督职责。主要对集体“三资”管理事项进行全面监督,特别对村级集体投资经营情况和村集体土地、房屋、山林、水面等资产资源处置情况实行全过程监督。

第四十六条 社(村)务监督委员会要行使审查财务账目职责,组织理财小组开展每月一次理财活动,每年组织不少于2次财务检查,并将检查和监督财务执行及其公开情况,向镇(街道)资管办和“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反馈公开情况和成员意见。

第四十七条 村经济合作社成员有权就集体“三资”向本社负责人或会计人员提出质疑,有权委托社(村)监会查阅、审核财务账目,有权要求有关当事人对财务问题作出解释,有权直接向当地“三资”代理服务中心、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或有关职能部门反映本社“三资”管理状况。

第四十八条 镇(街道)“三资”代理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农村“三资”使用、管理的审核把关,对“三资”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制止并登记,向镇(街道)资管办报告。

第四十九条 镇(街道)纪(工委)对涉及市级部门、镇(街道)及下属部门向村级收费项目和村级组织公费订阅报刊进行审核,镇(街道)农业副镇长(副主任)对村级组织向农民收取费用进行审核。

第五十条 各镇(街道)完善内审工作机构,认真实施三年一轮审的审计任务,重点开展财务收支审计、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土地征用补偿款和村级工程项目资金以及信访突出问题审计。

第五十一条 加强责任追究。在村级财务审核、检查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制止,并抓好整改落实。一般违纪事项由镇(街道)资管办、联村干部督促,责令村主要干部纠正。较大违纪事项报镇(街道)党(工)委、政府(办事处)、纪(工)委,责令村主要干部纠正,并给予警告。严重违纪违法事项要移交各级纪检、司法部门,对涉及国家工作人员及村干部违规违纪的,要按照相关规定追究主要领导和有关责任人责任,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二条 本制度与国家法律、法规和上级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为准。

第五十三条 本制度由市“三资”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五十四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后施行。原有文件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精选) 篇6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2009]4号)

二、村集体“三资”监管的目标任务

通过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加强服务,逐步形成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管到位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防止农村集体“三资”流失,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为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的原则

(一)是坚持“五权”不变的原则。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必须坚持农村集体“三资”所有权、使用权、监督权、处置权和收益权“五权”不变原则,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侵占、截留和挪用农村集体“三资”,维护村集体和村民涉及“三资”的合法权益。

(二)是坚持民主管理的原则。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必须坚持民主管理的原则,保障村民以及民主理财小组对村集体“三资”占有、使用、收益和分配的知情权、反映权和监督权。

(三)是坚持公开的原则。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必须坚持公开原则,及时将村集体“三资”的使用和收益向全体村民

公开,资产和资源的承包、租赁、出让必须实行招投标或公开竞价。

(四)、是坚持成员受益的原则。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必须坚持成员受益原则,通过完善收益分配制度,让农民群众随着集体经济壮大,得到更多的实惠。

四、村集体“三资”的概念

(一)农村集体资金是指村组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

(二)农村集体资产是指村组集体投资兴建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水利、交通、文化、教育等基础公益设施以及农业资产、材料物资、债权等其它资产。

(三)农村集体资源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林地、山岭、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

五、“三资”监管措施

(一)进一步规范完善农村会计委托代理。会计核算及时规范,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非生产性开支限额管理、资金申请审批等制度,强化对村集体资金的监管。

(二)建立健全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制度,重点是资产资源管理内部控制、资产资源清查登记备案、资产资源评估、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招投标、资产资源经济合同监管等制度,强化对村集体资产资源的监管。

六、村集体“三资”监管机构

依托乡农经站,在原建立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基础上,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同时依托乡司法所建立农村项目竟标服务中心,形成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总协调,“三个中心”为依托,“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

七、村集体“三资”监管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乡成立“三资”监管机构,广泛宣传发动。

(二)清理整顿阶段。主要任务是各村清查摸底,整改发现问题,张榜清查结果,乡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审核清查结果,并建立资产、资源台帐,乡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和各村要按照有关规定调整相关帐簿。

(三)建章立制阶段。主要任务是健全完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管制度,构筑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长效机制。

八、农村集体资产报损、报废,债权、债务核销的处置程序。

农村集体资产报损、报废,债权、债务核销应填制《资产毁损报废核销申报表》及《债务(权)核销申报表》,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研究通过,报乡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审核后方能执行,执行结果应报送乡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中心备案。

九、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工作中必须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全体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

(一)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和决算;

(二)收益分配方案;

(三)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经营方式的确定和变更;

(四)购置和处分重要固定资产及重大投资项目;

(五)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

(六)其它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涉及各成员切身利益的事项。

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是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网自主研发,适合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要求。具体体现在:通过网络的形式,加强农民群众对财务等工作的监督,扩大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实现民主化管理;采用信息技术促进优化农村资源配置、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使之成为培育现代农民的有效途径。最终通过借由平台的力量,改善农村信息滞后、发展缓慢的现状,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提升农村村财政管理水平,实现农民增收,使我国的农村建设走向新的里程。

⑴资金管理

资金管理主要是依托“村账委托代理”,严格收入支出审核把 关,随时掌握全乡或各村的代管资金数额。

⑵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主要建立了资产台帐,详细登记每一项资产的数量、价值和管理使用情况,对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管,规范资产、资源管理,做到账账相符,对资产进行盘点,做到账实相符,并将资产、资源使用情况定期向村民公开,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⑶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实现了对可利用资源登记造册,建档立案,逐项登记,对资源管理实施全程监督,便于随时查询。⑷合同管理

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研究 篇7

1 农村三资管理问题

1.1 三资管理台账不足

在调差分析过程中显示, 很多干部对农村、本镇的资源分布不清楚, 对资金、资产没有有效的明细管理, 对土地的登记不全, 不细。一些农村没有对三资进行管理, 存在故意敷衍的问题, 没有对三资管理的镇里有实际的知情权标准。

1.2 合同管理不足

合同签订的随意性大, 一些合同要素管理不足, 条款不明确, 权益规范管理不平等, 不全面。严重的影响群众的利益水平, 村干部违反发包规范标准, 往往暗箱操作, 一些地方不按照发包的标准规范进行程序处理, 不民主、不公开、不招标。合同签订后不按照合同规定的标准履行, 随意篡改合同标准, 对变更合同的内容和承包信息不知情、不作为、不处理。

1.3 财务管理不足

有些村子内部的大额支出未经过集体性的研究, 单独专行处理, 任意的挥霍浪费, 一些村对收款没有同意的收款凭据, 开支以白条入账, 一些报销凭证不规范, 不完整。财务公开标准不规范, 个别村子的财务管理人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足, 对财务资金的管理方法没有统一的管理流程, 财务内容、形式都不符合基本规范标准。

1.4 资金收益不规范

一些集体资金收益直接与承包款相抵, 有的收取后自行保管, 有的资产收益挪作他用, 集体收益和支出没有同意的标准, 集体利益得不到良好的保证。

1.5 基层民主监督力度不足

家庭经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村集成的民主监督和管理, 一些农村的农民去外地打工, 对集体的事情不关系, 不过问, 对民主管理的监督管理停留在形式上, 没有明确的考核绩效管理标准, 没有明确的目标。部分村民认为集体资产的管理师财务收支对目标性质的增值没有准确的分析, 村干部绩效考核管理与集体资产的增值管理水平不挂钩。

2 农村三资的管理对策方案

2.1 建立完善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

完善农村三资管理制度标准, 建立健全的机体经济组织管理, 对资金、资产、资源的管理制度标准进行规范, 完善农村财务工作者的记录考核规范性, 有效的对财务使用规范标准进行约束, 制定合理的村机体等级、使用、处理、开发管理流程, 制定合理的规范管理标准, 明确产权值, 使用有效的收益配合规范标注, 提高增值目标。按照农村财务预算报表制定有效的收支决算管理制度, 规定年度财务的收支标准, 确定财政复合监督管理的标准范围, 从源头对财务收支进行规范, 强化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制定合理的资金管理标准, 对财务收支、民主理财、会计核算、财务公布等内容进行准确的规范, 制定适合招投标标准的审批流程, 对开标、中标内容进行准确的规范, 掌握招标流程中的各个环节, 制定符合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管理的标准方案, 按照合同规定签订履行相关时间行为, 对合同变更、违反等责任进行纠正, 及时调节仲裁过程中的各个规定标准, 保证积极经济健全的发展, 复合整体合法权益的规范标准。按照经济肌体的秩序发展标准, 制定符合农村经济肌体资源管理的档案, 按照装订成册标准, 做好科学的规范管理流程, 方便查询, 制定准确的档案保密管理制度, 设定档案卷宗管理流程, 杜绝不规范的档案管理入库行为, 防止出现严重损坏、泄密问题的产生。

2.2 建立农村委托代理管理机制

按照农村专业管理标准, 对农村财务的财政水平进行规范, 制定有效的农村会计委托管理流程, 强化推进各级农村会计复核中心的管理制度水平, 对责任资金的核算和规范进行有效的管理, 对资金、账户、票据等内容进行合理的规范。为了有效的肱骨农村会计委托代理流程, 需要对会计委托代理办法进行双印鉴的管理流程, 确定审计分离, 保证监督管理的有效制约性价值, 保证农村集体资金的有效安全性和规范完整性。

2.3 建立三资清查管理流程

依照农村集体的三资面, 全面的建立三资定期清产管理机制, 设定统一的账务清查管理流程, 对资金、账务、资产情况进行清查, 确定有效使用资产标准, 建立统一的资产经营期限, 对承包的租金兑换情况进行最大限度的维权。

2.4 加强农村预算的管理

机体经济的财务预算管理有助于财务制度的规范, 需要按照机体经济组织发展标准进行规范, 确定有效预算的标准范围, 不遗漏、不隐瞒可能存在的预算漏洞, 及时对预算制度和标准进行处理, 防止财务收支出现的盲目性问题。按照预算预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处理, 确定全局支出范围, 考量实际的需求和财政实力, 加强村预算的规范, 制定统一合理的收支保持平衡, 加强统筹兼顾管理水平, 保证有效的预算结余, 积极发挥村资金的最大效益调整, 发挥机体经济计算编制工作的执行力度, 增加预算的透明度分析流程, 严格的调整收入支出限额, 通过审计分析确定农村机体可追加的预算方案。

2.5 建立重要事件的管理流程

依照民生发展决策标准进行规范, 建立良好的机体三资管理委托流程, 逐步增加三资的管理幅度, 切实保证民主权利的管理标准。按照机体资产购置标准, 实行有效的流程化管理, 从监督程序发展入手, 对可履行的支出进行提议, 建立适合党政审核、公开招标、验收决策的程序。按照程序标准对招投标、合同签订的相关规范进行验证, 切实按照考核标准和流程进行管理。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加强农村三资的管理对于农村经济发展, 财务资产管理, 集体项目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加强农村资产、资金和资源的规范和发展, 提高农村综合发展经济水平。

摘要:农村三资的管理即为资金、资产、资源的综合管理, 这是对农村关注的重要基础特点, 也是农村工作的重点。在加强农村三资管理过程中, 需要做好农村三资的管理工作。按照农村和谐发展的基本标准, 保证农民群众的整体合法权益有效性和合理性, 同时加强农村经济管理水平的发展, 切实加强农村财务管理水平的有效规范, 进一步的有效推进农村基层的政治思想建设, 深入提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的管理流程, 积极分析三资增值效率的管理途径, 切实加强农村集体的监督管理, 保证农村三资管理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关键词:农村,三资,管理

参考文献

[1]姜书菊.浅析农村“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4 (27) .

农村三资管理(正文) 篇8

【关键词】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促进;财务管理水平

一、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随着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滇池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城中村的改造,有效的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发展,并且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涉及的补偿资金也越来越大,就2016年征地拆迁涉及金额就达30多亿元,这就对于农村的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农村财务管理过程中,大多数的财务管理内容都是集体资金的分包以及处理,因此农村的财务管理水平并不高。近年来随着农村发展的速度加快,农村财务管理涉及的金额也越来越大,原有的管理方式已经开始无法适用农村发展的需求了。并且有部分干部仍然置民主理财于不顾,少数人说了算或个别人说了算,使集体资产使用缺乏有效监控,大量的资金流动也经常会出现一些资金流转不明的情况,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使得村民与当地的政府部门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影响了农村的稳定与和谐。对此,应当加强对于农村三资的管理,维护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并且通过三资管理与财政审查,能够对干部任期内的经济情况进行有效的审查,从而确保了廉政建设,避免了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有效地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农村三资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效果

1.当地农村三资管理的主要做法

(1)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大力推进“村账乡管”代理制度。在尊重居民意愿的基础上,在坚持集体资产“四权”和会计核算主体不变的情况下,将社区、小组财务管理委托代理中心履行,以全面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逐步实现社区财务“管理科学化、程序规范化、理财民主化、监督制度化、手段现代化”。会计委托代理中心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对社区、小组财务活动进行会计核算,系统完整、真实、及时地提供财务信息。

(2)进行清产核资,对村集体的各项资产、负债进行全面清理、核对和查实,具体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和负债等。主要是:一对经营性资产的清查。主要包括农村集体的店面、土地等等,也就是处于经营收益状态的资产。主要通过合同审查进行清查,要对村里历年来己签订的经济合同进行清理。二对资源性资产的清查。主要精力放在界定资产所有权上,丈量“四至”,计算面积,清查资源的存量、种类和分布;对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要根据不同情况,分类妥善处理;对产权不清、存在纠纷的,要依据有关规定,实事求是地作出权属界定,维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

2.农村三资管理取得的成效

(1)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各街道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办法中明确了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岗位职责、账务制度、审批制度、票据管理、财务公开、财务审计、档案保管等内容,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系统的村级集体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使财务管理工作有制可依、有章可循、有规可约、按制办事,对有效防止村组债务增加,杜绝集体资产流失,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2)财务监管进一步加强。通过实行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一是实现了集体经济财务的专业监督。委托代理后,通过代理服务中心具有会计从业资格和业务能力的工作人员的审核、核算、监督,实现了专业化的规范管理;二是实现了集体经济财务的中立监督。代理服务中心作为村组上级政府的代理工作机构,在职能上与村组不存在隶属关系,在经济上与村组没有利益纠葛,在业务上做到了客观、公正,在监督上实现了权威、规范。

(3)收支行为进一步明确。采取量入为出管理方法,通过统一制度、统一票据、统一审核、统一公开,在制度上和财务收支环节上完善管理,堵塞漏洞。特别是实行账目资金双代管后,对财务管理由事后监督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控,有效地遏制了公款私存、白条抵库、贪占挪用、挥霍浪费等现象,阻止了“人情账、回头账、随意账”的出现,从源头有效堵塞了产生腐败的漏洞。

(4)民主管理进一步完善。充分发挥民居务监督委员会和居民的监督作用,民主决策重大事项,使集体财务管理更加透明、更加民主。让群众参与、监督集体经济发展大计,从而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拓宽了经济发展思路,得到了群众的支持,也使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三、当前三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农村三资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很多的农村对于三资管理的重视力度不够,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未建立完善的台账

因为管理不够完善,再加上资源的种类比较繁多,因此在进行管理时往往难以进行极为清晰有效的管理,一些地区在进行台账的建立时并没有进行清晰的划分与详细的记载,导致了台账的混乱不清,给三资的审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

2.集体资产管理不善,流失严重

(1)因无专人对集体资产进行登记造册及日常的维护保养管理,出现农村集体资产丢失、损坏和被他人无偿占用的情况;(2)贬值损失。在农村财务处理中集体固定资产只是使用不计提折旧;3.坏账损失。用集体资金进行投融资,因企业或个人无力偿还造成无法收回资金(主要是1994年成立的农村基金会)。当地人民政府在2015年底对辖区内开展了三资清查工作,其中一个街道在此次三资清查中就发现应收账款数额达到1563万元。

3.村集体资产收益管理不规范

有不少村集体都将集体的资产收益以其他费用形式直接冲抵成承包款和租金,有的款项收取之后,由村主任独自保管,长时间不报账,很多资产收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存在着寅吃卯粮的现象,严重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4.制度落实流于形

目前,尽管政府已经下发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政策条文,以期促进农村三资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但是在很多地区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而政策制度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执行那么就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一些村干部在进行集体资产的处置时不进行公开招标,暗箱炒作,牟取个人私利,并且存在严重的挪用公款,侵占专项资金的现象。严重的危害了农村群众的切实利益。

四、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对策分析

首先,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制度。村集体必须每年将项目工程建设、项目发包、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纳入到公开中,将群众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分季度公开,切实保证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村务公开要严格按照相关流程进行公开,将内容打印后,贴入宣传栏,让村民查阅;其次,建立科学的民主监督和审计监督制度。建立村务和财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村民大会,实行村民代表大会制度,积极实行农村三资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村集体三资审计制度和监督制度,定期对三资进行审计,并将审计结果公开;再次,推行农村三资管理制度。采用台账式管理模式对村农村三资进行有效管理,对村级三资进行登记备案,建立资产管理台账,各个村集体的台账一式两份,村委会和三资服务中心各持一份,每年定期进行核对和盘点,保证两者账目相同;第四,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队伍建设。县级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三资管理服务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更好的对农村三资进行规范。

五、结语

做好农村的三资管理不仅仅是为了确保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是为了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做好发展与管理工作,控制集体资产流失,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通过三资管理能够有效的对农村的经济情况进行审核,并且对于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情况进行清晰的审查,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顺利进行。随着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农村发展速度的加快,农村管理人员应当提高对三资管理的重视,加强农村的三资管理,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彭言根.望江县农村“三资”管理和村级财务管理浅议[J].科技视界,2016,7(2):287-288.

[2]林冬梅.加强三资管理,健全农村财务制度[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6,1(5):84-84.

[3]朱金萍.完善财务制度建设强化农村三资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6,20(6):117-117.

作者简介:

上一篇:百日大干汇报材料下一篇:青年促进会的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