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15年级古诗

2024-10-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上海小学15年级古诗

上海小学15年级古诗 篇1

1、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宋代:苏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2、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宋代: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3、遣怀

唐代:杜牧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4、锦瑟

唐代: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5、寄李儋元锡

唐代: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6、西塞山怀古

唐代: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7、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8、草/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9、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代: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0、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五代: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1、唐多令·柳絮

清代:曹雪芹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球。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12、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代: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13、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宋代: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14、金缕衣

唐代:佚名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15、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宋代:何梦桂

记年时、人人何处,长亭曾共杯酒。酒阑归去行人远,折不尽长亭柳。渐白首。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青条似旧,问江北江南,离愁如我,还更有人否。

上海小学15年级古诗 篇2

一、古诗教学的重要性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 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 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诵读古诗文, 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每一代人身上都流淌, 是激活继承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

新课程总目标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语文课程标准》在推荐建议中要求一、二年级要背诵优秀诗文50篇。古诗教学, 是学生近距离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一个窗口。是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热爱的一个切入点, 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发展个性,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如学生:从小朗诵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朗诵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朗读李坤的“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朗读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不知不觉地体验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心, 体验到登高望远的心胸舒展, 体验到要尊重劳动, 体验到朋友之间深厚的友情, 一切美妙的修养和哲学会毫无痕迹地从他们的口中渗入血液, 渗入生命感受的深处, 成为孩子生命的一部分。也实现了新课标指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教师要从对下一代负责的高度出发, 抓好学生对优秀诗文的背诵积累, 不要让学生错过了积累的黄金时段。第一, 古诗教学是培养促进儿童记忆的最佳载体;第二, 古诗文教学是实现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教学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古诗教学的方法

1. 用尝试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古诗时, 有部分古诗可以运用尝试情境进行教学。如在教学《锄禾》时, 如果教师单一给学生讲解粮食如何来之不易, 要爱惜粮食, 学生可能体验不到。因为现在的儿童都是家里的宝贝, 根本没参加过劳动, 更不知粮食如何得来。因此, 在上《锄禾》之前, 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安排一次义务劳动。在通过学生亲自劳动尝试后, 再让学生写出劳动的经过和感受。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对这次劳动进行口语交际, 然后教师提出诗的内容让同学们对比讨论理解。这样就把握住了学生学习的心向, 调动了学生认识的内驱力, 同时也使学生受到了爱惜粮食, 珍惜劳动成果的思想教育。

2. 用媒体创设情境。

学生在学习古诗时, 由于经验的不足, 致使对诗句的理解、体验、感悟有障碍。若教师在教学时借助现代教育媒体——计算机, 融声、光、色为一体。化静为动, 变抽象为具体, 这不仅可以激发起学生浓烈的学习热情, 更重要的是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赠汪论》, 送行的情景, 教者通过播放动画片, 把学生带到了当时送行的场面之中, 不仅理解了诗句内容, 也便于学生背诵。这样, 既缩短了学生对古诗理解的实际距离, 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多角色模拟创设情境。

教师在教学一首古诗时, 要想收到良好的教学法效果, 可以采取给学生加一些“互助套餐”。如在《早发白帝城》的教学中, 教师就可以创设声音角色的模拟, 也就是说让学生根据“猿”的叫声模拟学叫, 然后组织讨论:“猿的叫声给人的感觉怎样?”其中有一位学生就提出:“猿的叫声非常难听”。随即教师提出问题:“当时李白这样高兴, 为什么要写难听的猿声呢?”在讨论中有同学就这样说:“因为当时李白被皇帝赦免, 心里太高兴了, 猿声虽然很难听, 李白却觉得非常悦耳动听, 就像一支快乐的送行曲”。这样, 在交流中, 学生通过相互探讨就碰撞出心灵的火花, 唤起了真实的体验和感悟, 达到了知识的无缝链接。也在此过程中, 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4. 故事创设情景法。

在教学一首古诗时, 有部分古诗的故事情节很强。可以运用故事创设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仿佛进入古诗中叙述的故事中, 感受故事的情节,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赠汪论》一课, 教者绘声绘色地讲述了汪伦富有智慧和幽默地对李白的盛情邀请, 进一步突出了汪伦的好客以及智慧;讲述送行的场面。这些故事不仅体现了人物的特点, 也体现出李白与汪伦的相处中, 成了好朋友, 更突出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友谊。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5. 情感激励朗读法。

上海小学15年级古诗 篇3

1毖Щ岜究紊字。

2崩识痢⒈乘辛绞坠攀,并默写《望洞庭》。

3崩斫馐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挂图或课件;可表现古诗意境的音乐。

学生:收集和诗句描写有关的风光图片及有关诗人苏轼、刘禹锡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诵读,把握诗境

1毖生自由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古诗。

2苯淌Ρ骋皇姿臻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指名让学生背以前学过的刘禹锡的《浪淘沙》。

3笔ι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诗人苏轼、刘禹锡的基本情况。

4庇琶赖囊衾稚中,欣赏西湖和洞庭湖的美景,听教师范读两首古诗,初步感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5毖生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其异同。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境

(一)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

1毖生自由练读全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敝该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弊远磷晕颍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古诗及题目意思。

4敝该说说诗的大意,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质疑。

5彼娜诵∽楹献鹘庖桑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①诗人笔下的西湖有哪两种不同的美?(在诗人笔下,西湖的美无论在晴天还是雨天,都各有各的妙处:丽日晴空,水光闪动,是一种明朗美;烟雨蒙蒙,山色迷茫,是一种朦胧美。)

②师生共同欣赏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美景,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西湖“水光潋滟”、“山色空蒙”那令人神往的情景。

③指导朗读一、二行诗。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

④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作西子?二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⑤教师简单讲述西施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三、四行诗。

⑥小结:西湖就像那风姿万千的美女西施一样,都具有一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这样来写,把西湖的自然美人化、具体化、形象化了。正因为深得审美经验的苏轼把西湖比成西子,所以人们又称西湖为西子湖。

⑦指名朗读三、四行诗。

6鄙投寥诗,背诵全诗。

①自由组合练习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

②展示个性指名读,可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体会。

③师生互动背诵读,通过教师引读点拨,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意。

(二)学习《望洞庭》

1碧致劢涣餮习第一首诗的成功经验:读诗句,悟诗意;重合作,共解释等。

2毙∽楹献餮习第二首诗。

3备髯榛惚ń涣鳎重点理解“和”、“镜未磨”以及全诗大意。

4鄙生互动,师生互动,对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讨论。

①“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白银盘”指的是什么?“青螺”指的是什么?

②《望洞庭》一诗向我们呈现了哪两种美?你能从诗句中体会出来吗?第一、二行诗描绘的是在浩淼的洞庭湖上,一轮秋月高挂天空,湖面静得像一面没磨过的铜镜,写出了一种独特的柔美。第三、四行诗,诗人巧用一个“遥”字把镜头拉开,湖中的舟山恰似“白银盘里一青螺”,画面极其壮美,全诗形成了柔美与壮美相和谐的意境。

5敝傅祭识粒背诵。

三、整体参读,体察诗韵

1倍亮苏饬绞咨剿诗,你有何感受?

2苯惶婊ザ亮绞坠攀,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3狈直鹨晕骱、洞庭湖景色为背景,欣赏描写西湖、洞庭湖的古诗、对联,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读一读、背一背。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伸

1北究挝颐茄习的是山水诗,你还了解其他哪些类别的诗?(送别诗、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

2辈贾米匝∽饕担

①收集苏轼、刘禹锡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②用抒情的话或诗的语言写一处我们身边的美景。

③阅读一篇描写西湖、洞庭湖景色的文章或诗歌。

上海小学15年级古诗 篇4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诗中表现新事物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诗句:

2.诗中表现新陈代谢、发展变化的永恒规律的诗句:

3.诗中对仗工整且满含哲理的诗句:

4.诗中表明诗人在友人的勉励之下,重新振奋精神,对为国家干一番事业充满信心的诗句:

5.诗中运用典故表达诗人内心感受的诗句:

6.诗中既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怀和感谢之情,又暗含与友人共勉之意的句子:

7.诗中表现诗人饱含无限辛酸,流露出老友四散,恍如隔世之情的诗句:

8.诗中暗写诗人被贬时孤苦生活的诗句:

9.诗中极言被贬之地僻远,暗写心中抑郁、愤闷之情的诗句:

10.诗中与“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异曲同工的诗句:

参考答案:

1. 2.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5.怀旧空呤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7.怀旧空呤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8. 9.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所弃置身。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赤壁》

1.诗中隐含作者独特的见解,表达自己怀才不遇的情绪的诗句:

2.诗中用假设句,表明机遇可以改变命运,甚至改变历史的诗句:

3.诗中运用议论手法,以历史结局直接提出评判的诗句:

4.诗中指明周瑜的取胜纯属偶然的诗句:

5.诗中有起兴作用,借它物以引出自己所咏事物的句子:

6.从反面设想,化实为虚,既讽喻统治者,又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感的诗句:

7.诗中将以历史的衰,成败得失的评价寓于丰富的想像之中的诗句:

参考答案:

1. 2.3. 4.东风无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6. 7.东风无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销二乔。

《过零丁洋》

1.诗中直抒胸臆,表达诗人誓死不屈的决心和强烈的爱国精神的诗句:

2.诗中巧妙寺借助地名,表现形势恶和境况危苦的诗句:

3.诗中巧妙地借助地名,表现形势恶和境况危苦和诗句:

4.诗人自叙出仕做官途径和身世的诗句:

5.诗中最能体现诗人“舍生取义,杀生成仁”民族气节的诗句:

6.明朝爱国诗人于谦在其《石灰呤》中写道:“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现了他甘愿为国牺牲的献身精神。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能够表达相同意思的诗句:

7.诗中将个人和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动荡不安的痛苦的诗句:

参考答案: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4.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5. 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词中能够表现词人豁达胸襟的词句:

2.词中道尽千载离人之意,希望人人平安的美好愿望的词句:

3.词中词人把对人的思念化作美好的愿望而流传下来的千古名句:

4.词中表现作者心理矛盾重重的句子:

5.词中表达词人想远离仕途,又担心寂寞难遣的词句:

6.词中既表现词人胸襟豁达,又不满被贬境遇的词句:

7.有诗写道:“隔千里兮共明月。”本词中由此脱化而成的句子:

8.词中化用李白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词句:

9.词中表明作者由矛盾中得到解脱,要面对现实,虽身处逆境,但仍热爱生活的句子:

10.《桃花源记》中有句云:“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本词中与之意思相近的词句:

11.本词中揭示了人生哲理,通过形象的描绘,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思念亲人的境界氛围的句子:

参考答案: 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2.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 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6.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9.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10.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1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山坡羊·潼关怀古》

1.诗中表现朝代更替带给人民的都是苦难的句子:

2.诗中表现朝代更替带给人民的都是苦难的句子:

3.诗中道破封建朝代兴亡本质,深化中心的诗句:

4.诗中归结全篇主旨的句子:

5.诗中运用拟人手法,突出表现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

6.诗中能够表现作者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对历史统治者批判谴责的句子:

参考答案:

1.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3. 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6.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饮酒(其五)》

1.诗中能够概括陶渊明的艺术追求和人生观的千古名句:

2.诗中表现诗人投身大自然后无限喜悦之情的诗句:

3.诗中抒发诗人在宁静安适的环境里的特殊感受的诗句:

4.诗中描写晚景,诗人与飞鸟结伴而归的句子:

5.俗话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

6.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版之形。”本诗中同样表明远离官司场的自得之乐的情趣的诗句:

7.诗中与“一切尽在不言中”或“此时无声胜有声”异曲同工的诗句:

8.诗中能够表现诗人隐居生活恬静、闲适与自然融为一体,物我两忘的诗句:

9.诗中表明只有心气宁和,才能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诗句:

参考答案: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2.此中有真意,欲望辨已忘言。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4.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5.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还。6.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还。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9.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行路难(其一)》

1.诗中描写友人送别时酒宴盛大的句子:

2.诗中写作者茫然无措的心情的诗句:

3.诗中正面描写行路之难,比喻人生道路艰险难行的句子:

4.诗中表明作者不甘消沉,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

5.诗中表现诗人坚信自己一定会有远大的前程,定将冲破险阴,实现理想的诗句:

6.诗中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

7.诗中运用典故来表达诗人充满信心的诗句:

8.诗中运用典故来表达自己渴望被发现并被重用而实现自己的理想的诗句:

9.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挫折和不幸,但只要你去迎接挑战,就一定会有光明的前途,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本诗中能表现这一内涵的诗句:

参考答案:

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2.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3.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4.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8.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9.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诗中表现居室残破,风狂风猛的诗句:

2.诗中表现诗人衰老困窘之态的诗句:

3.诗中运用景物描写烘托诗人忧烦心境的诗句:

4.诗中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

5.诗中表现诗人实现愿望以后的慨叹的诗句: 6.诗中表现诗人居住之差的诗句:

7.俗话说:“屋漏偏遇连阴雨。”本诗中与此意境相类似的诗句:

8.宋代文学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

9.诗中总结个人生活,总括国家政局艰辛的诗句:

10.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写到“环堵萧然,不避风日。”本诗中与其意思想似的诗句:

参考答案: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2.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仗自叹息。3.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何时眼前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6. 7.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9.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0.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诗中运用比喻的写法,以春花喻冬雪,写出北国边塞特有的壮美景色的名句:

2.诗中描写边塞将士的寒苦生活,从侧面衬托雪大寒威的诗句:

3.诗中表现诗人替友人担忧,依依送别的诗句:

4.诗中表明北国边疆风狂雪早的诗句:

5.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寒苦生活的诗句:

6.诗中极写边塞地域辽阔,天气寒冷、阴暗的诗句:

7.诗中通过美妙联想,表达出诗人赏雪时惊喜之情的诗句:

8.诗中为饯别场面酝酿气氛,且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诗句:

9.诗中写法诗人送别时的复杂心情的诗句:

10.李白的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现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本诗中与此相似的两句:

参考答案: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3.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6.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8.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9.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10.峰回路转不见君,支上空留马行处。

《己亥杂诗》

1.诗中运用形象的比喻,表明虽已辞官,但仍愿为祖国效力的诗句:

2.诗中表现诗人虽满怀愁绪,却仍不失洒脱,勇于面对黑暗现实,义无反顾地去追求理想的诗句:

3.诗中写作者不甘消沉,以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

4.诗中表现诗人一生的精神写照,后来被用来泛指那些甘为人梯,愿为培养人才献身的人的诗句:

5.本诗的作者龚自珍,在另一首《己亥杂诗》中呼吁统治才重用人才,任人惟贤的句子:

6.诗中作者代落花立言,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诗句:

7.写诗人悄然出京,虽然满怀愁绪,却仍不失洒脱,而义无反顾地去追求自己的理想的诗句:

8.诗中与陆游《咏梅》中:“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意境相似的诗句:

参考答案:

上海小学15年级古诗 篇5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中国围棋协会培训中心

教师:杨鸿哲 课时序号 第北方交通大学围棋协会 首 页

总 第 授 课 日 期

杨慧宇

节 第七课

案 43 页

授 课 班 级

小学低年级入门班

连接与分断

(三)授课类型

教 学 目 标 重 点 难

能力 点 讲明一着两用。引导同学们的思路开始要远一步,深一步,在想棋时,是否有两个用处。这一课讲十二种连接中的后四种:跳过,掖过,托过,巧连。连接与分断既有防守,又有进攻。连接的防守性大一些,分断的攻击性大一些。

分析原因 分析“跳过,掖过,托过,巧连”四种着法的能成的原因,都是抓住对方棋子的缺陷,都是既防守,又进攻,一着两用,只有一个作用的“着”,在关键时候,是不管用的。

书 设 计

棋 盘

示 教 设 计

第七课

连接与分断

(三)跳过,掖过,托过,巧连

棋理棋谚棋诀: 围棋十诀:不得贪胜 入界宜缓

教 学 后 记 1 教

总 第 44 页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贯穿全课始终,环视课堂。维持课堂纪律。一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二种连接中的四种:跳,尖过,夹过,飞过。跳——使用普通的 跳,有时竟可以把自己的断补上,同时切断对方的棋。尖过——尖过在边路上出现的比较多。夹过 ——有配合时,夹也能连通。也在边路上出现的比较多。飞过——使用普通的飞,在有时却是能起意想 不到的作用。

例 1 尖过 例 2 飞过 二 新课 “连接与分断”,这一课讲十二种连接中的四种:跳过,掖过,托过,巧连。跳过——普通的跳,在周围子力的配合下,对方竟然断不了。掖过——在对方小尖的两子连接(或断)点上,下的子称“掖”。托过——紧挨着对方的子,在对方子的下边下字称“托”。巧连——利用对方的缺陷和毛病,把自己连结就是巧连。

例 1 跳连 例 2 掖过 例 3 托过 跳过和掖过通常都是在有自己子力配合下,才能成立,在这是多是利用自己在二路上的子,和叫 作“硬腿”的棋型,硬腿就是一路立到低——一路上,在一路上没有断点的子就叫“硬腿”或“硬头”。这 样的子,对方是不容易挡住的。而己方又有很多的利用。或者说在它的周围,能产生很多的手段。跳过和 掖过以及大飞超大飞通常都是在这样条件下产生的。“托过”是看准对方不敢扭断时的一种有力而又紧凑的下法。“托”本身就是要扭断,而对方又不敢扭 断,这就是看准了、抓住了对方的毛病。还是一着两用,你不敢扭断我就托过,你敢扭断,我就把你扭断 的子全部吃了。所以把以前的知识学好用上,解决眼前的问题就不难。巧连——更是利用对方的缺陷和毛病,把自己巧连。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把十二种防断连接的着法都学完了。在这些着法中,粘、虎、飞是基础,是 基本功,是重点。棋理口诀要记住:势厚用粘,成形用飞,安定用虎。补断是在实战中经常要碰到的,知到了补断的重要性后,在选择补断的各种基本手法时,还要考虑 眼形(安定)棋形(成形)以及补断之子本身的作用(效率——是否一子多用)等等。三 巩固练习:黑先 1,2 题是“断”后如何应对。3 题是“接不归”黑棋现在是否有必要立刻提白子。4 题是“抱吃”,不用立刻提子。5 题若不立刻提白子,则会造成极大的损失。6,7 题是简单死活题。课堂练习黑先 1 2 3 4 5 6 7 2 教

总 第 45 页

板书重点 ① 跳过,掖过,托过,巧连 ② 棋理、棋谚、棋诀: 围棋十诀:不得贪胜 入界宜缓 课堂总结: 我们已经学了吃子着法,行棋着法,攻杀着法,现在学的是连接与分断着法。经过三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把十二种防断连接的着法学习完了,从下节课开始学习六种分断法了。四 课堂对局:练习下整盘棋。五 作 业:黑先。

能否吃白 能否吃白 能否吃白 六 趣闻典故与历史知识: 趣闻典故: 围棋最早是什么样?

(三)1954 年,河北望都(东汉属中山国)东汉墓出土一具石质围棋盘,这时已是 17 道的棋盘了:17 X 17 道线。在以后的 1975 年,山东邹县西晋刘宝墓出土一付围棋子,系用黑白卵石磨制而成,共计 289 子—— 这是 17 道围棋所用的子数。刘宝官至侍中,安北大将军,卒于永康二年——公元 301 年。从棋子数目上看,西晋上大夫中也流行十七道的围棋。从 15 道围棋发展到 17 道围棋,这是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创新与发展,经过了几百年上千年的时光,这 是一个了不得的进步。从历史上看,17 道围棋流行的时间很长。至少在东汉三国时期,已经通行 17 道的围 棋。在 17 道围棋发展到高峰后,我们的祖先又把它发展到更高一级的水平,一个变化莫测的高级阶段—— 19 道围棋。所以,17 道围棋和 19 道围棋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共在一起,共处一世。有的人还在下 17 道 的围棋,而有的人已经下 19 道的围棋了。17 道围棋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的,现在还没有证据,不得而知。但是,流行于世,大家通行的时代在 东汉和三国,这是有据可考的。直至衰落消亡于唐朝。历史知识: 聂卫平

上海小学15年级古诗 篇6

一、诵读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价值取向

1.诗之本:字正腔圆

南宋朱熹对于古诗诵读的看法是:“要读得字字响亮, 不可误一字, 不可少一字, 不可多一字, 不可倒一字, 不可牵强暗记, 只要多诵数遍, 自然上口, 久远不忘。”也就是说, 在古诗诵读中首先是要读正确, 做到字字落实, 不可将字读错, 也不可随意地加字、漏字、换字。其次, 是要读准字音。这里的字音包括语调和语音。语调准是指四声调咬准、咬到位。例如在教学《春晓》时, “晓 (xiǎo) ”字为第三声上声, 读的时候要读得圆润饱满, 如果读时只读一半, 韵味就缩减了。语音准是指要读准字的前后鼻音和平翘舌音。例如在教学《小池》时, “露”和“柔”两个字的声母是学生经常弄混的边音“l”和翘舌音“r”。教师带着学生做手势, 念顺口溜:舌头平平露露露, 舌头翘起柔柔柔, 接着又让学生给字组词, 这样学生区分这两个字时便有了发音上的意识。所以说, 诵读古诗时, 读得字正腔圆是基础。教师应该把好“严”字关, 做到字字饱满响亮, 读准读通。

2.诗之韵:朗朗上口

古典诗歌, 讲求韵律节奏, 其声、韵按一定的规则组合形成韵律, 构成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效果, 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本身是诗人复杂多样的情感在诗中的自然流露, 是“音乐和有趣的思想的结合”, 它能直接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缓急疏密等韵律节奏传达出极为丰富的情感。

从低段开始, 教师在教学古诗时, 应该让学生学会大体地把握古诗的朗读停顿, 渗透不同格律诗的节拍规律, 引导学生读出节奏, 读出韵味。《宿新市徐公店》中运用了七言诗的“2221”式停顿:篱落/疏疏/一径/深, 《小池》中则运用了“2212”式停顿:树阴/照水/爱/晴柔。又如五言诗中的“221”式——春眠/不觉/晓, “212”式——举头/望/明月。每一首古诗都像闻一多先生所说“带着镣铐”在跳舞, 明确的停顿不仅划分了词组, 降低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也增加了诵读时的韵味。

古代的私塾先生经常带着学生们摇头晃脑地诵读古诗, 其实是在用一种体态语言给学生们打拍子, 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帮助学生感受节奏。师生可以采取“接龙读”和“对读”的方式, 还可以通过拍手、摇头等身体语言来展开诵读, 来感受古诗的断词顿句。在学生能背诵古诗的情况下, 要求他们能模仿老师进行“平声长, 仄声短”的吟诵, 有时还可以配上优美动听的音乐, 这样一来, 学生自然能对诗词如歌的音律有“如鱼饮水, 冷暖自知”的真切体验。

3.诗之魂:有声有色

朱光潜先生曾说:“写在纸上的诗只是一种符号, 要懂得这种符号, 只是识字还不够, 要在字里, 见出意象来, 听出音乐来, 领略出情味来。”可见, 诵读古诗最高的境界是将诗的画面美、音乐美和情感美融合在一起“读”出来。低年级学生很难去具体地表达诗人的心境, 也很难身临其境地去想象诗人深层次的内涵。但他们能够在不断的诵读中, 抽丝剥茧一般慢慢地靠拢诗人的情感, 即便这样的情感是似懂非懂的, 但在诵读中这样的情感是能够得以渗透的。

二、在古诗教学中促进诵读的有效策略

低年级古诗的诵读教学虽然有一定的步骤可循, 但细数人教版一、二年级所选的古诗, 我们却发现15首古诗各有千秋, 整理归纳所有低年级古诗, 可以大致分为三个类型:写景类古诗、叙事类古诗、抒情类古诗。如何根据不同类型的古诗, 有效地进行诵读教学呢?

1.写景类古诗——读在“境”中

写景类的古诗就像一幅画一般, 记录着诗人眼里看到的旖旎美景。这一类古诗大多有丰富的意向和多彩的颜色, 仿佛浸润在山水画中一样。例如杜甫《绝句》中的黄鹂、白露、青天、万里船、千秋雪为我们打开了一幅江南的秀丽画卷;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则将庐山瀑布的气势恢宏描绘得淋漓尽致;杨万里笔下的《宿新市徐公店》让我们感受到了乡村春天的黄花飞蝶……在教学这一类古诗时, 要充分利用图片与音乐的资源, 让学生尽情地想象品读。例如在教学《山行》一诗时, 为了解决“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两句诗, 可以巧妙地运用插图:让学生读前两句诗, 看看插图中还少了什么, 然后指导老师把远山、白云、房子等补画上去。当学生通过插图理解了诗歌的意思后, 诵读时便有了很高的积极性。除了通过课文的插图激发学生的诵读外, 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景物自己动手画一画。在边画边理解的基础上, 学生读起来会更加有滋有味。

2.叙事类古诗——读藏“事”中

叙事类的诗歌好像浓缩的小品一般值得玩味。诗人用最简洁的字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人物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一个表情, 一句话语, 一个动作都处处透露着诗人的思想与情感。在教学这一类诗歌时, 要让学生产生换位思考的情感, 发挥内心真实的情感, 从而读出诗的味道, 品出小品里的精彩。如袁枚的《所见》向我们描述了一位牧童和一只蝉之间有趣的故事。教师设计了“抓蝉”的情境, 让学生用“诵读”的网兜去抓, 生动活泼, 富有创意:

师:小牧童太喜欢这只蝉了, 特别想把它捉回家, 于是, 就马上停止唱歌, 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谁来读一读? (一生大声地读“歌声振林樾”)

师:哎呀, 蝉儿飞跑了, 你太大声了, 能再读一读吗? (生进入情境小声地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注意, 可千万别把蝉吓跑了。 (生齐声轻轻地读)

细细咀嚼这个教学片段, 看着教师带着一群学生快乐地抓蝉, 就感受到了学习古诗的乐趣。这位教师在抓蝉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传授给了学生诵读这句诗的方法, 也真正地带着学生进入到了情境中, 感受到了牧童与蝉之间的动静关系。

3.抒情类古诗——读蕴“悟”中

抒情类的古诗对于低段学生而言是三类古诗中最难的一种。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对于年幼的他们来说过于深奥。所以在教学这一类古诗时, 更要关注学生的“ 不求甚解”。也就是说, 不需要让学生彻底弄清楚诗人究竟怀抱怎样的情感, 只要让学生能够懵懵懂懂地明白诗人的意思即可。

(1) 了解诗人添感悟

一首古诗, 诗人在创作时, 有它特定的时代背景。在欣赏这一类抒情诗时, 要适时地给学生补充一些关于诗人写这首诗时发生的故事和背景。例如教学《赠汪伦》时, 教师补充了汪伦如何用“九百里桃花酒”的传说将李白骗来, 并成为好朋友的故事;教学《赠刘景文》时, 补充刘景文的相关背景, 让学生明白苏轼和刘景文之间深厚的友情。

(2) 发挥想象增体悟

想象是低年级古诗教学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 虽然不能够深层次地理解诗人的意思, 但却能在教师的引导下, 体会到这一类抒情古诗中景的美, 语言的美, 并从这些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化为一声声稚嫩的诵读之声。例如在教学《春晓》时教师旁白:那是一个春天的早晨, 你躺在暖暖的被窝里, 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想起昨夜风声紧, 雨声潇潇, 闭上眼睛的这会儿,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在教师如诗如画的语言中, 学生展开了充分的想象, 有的学生说好像听到了小鸟们在枝头互相打招呼的声音, 有的学生说看到了春风将花瓣带向了远方, 看到了枝条抽出了一片新绿……在有了这些想象后, 教师再请学生读一读这首诗, 学生们便渐渐地读出了味道。

小满节气古诗词(15首) 篇7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满节气古诗词(精选15首),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遣兴

宋 王之道

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

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

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

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2、小满

宋 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3、小满

元 元淮

子规声里雨如烟,润逼红绡透客毡。

映水黄梅多半老,邻家蚕熟麦秋天。

4、阮郎归初夏

宋 苏轼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5、初夏游张园

宋 戴敏

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阴晴。

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

6、台城路其二 小满后十日同人复游皋亭舟行小港中绿阴夹岸意境幽绝

清 赵庆熹

不寒不暖晴时节,开箱袷衣初试。

酒舫重移,钓竿新把,且学老渔身世。

花开楝子,看风过摇凉,水痕都紫。

两岸人家,昼长门掩正蚕市。

枝头青杏尚小,只桑阴、豆荚肥绿如指。

土没鞋平,衫兜扇出,又过斜阳山寺。

红桥雁齿。有曲港通船,草香蘅芷。

除却闲鸥,问谁能到此。

7、落第南还晚泊黄牛村

明 何吾驺

两山断尽夕阳边,荡漾溪沙泊小船。

石壑带云阴欲雨,茅檐笼树暝含烟。

新凉牛犊归桑薄,小满人家割麦田。

何日数椽山里住,倦游空自忆林泉。

8、七绝 小滿日口号

明 李昌祺

久晴泥路足风沙,杏子生仁楝谢花。

长是江南逢此日,满林烟雨熟枇杷。

9、吴门竹枝词 小满

清 王泰偕

调剂阴晴作好年,麦寒豆暖两周旋。

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

10、咏二十四气诗小满四月中

唐 元稹

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

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

杏麦修镰釤,錋瓜竖棘篱。

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为?

11、小满

当代 左河水

江南沃野过插秧,江北麦麸便灌浆。

西子湖边人好客,茶商后脚款丝商。

12、小满

当代 吴藕汀

白桐落尽破檐牙,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农闲莫问动三车。

13、四月二日与黄观澜员外傅仲圭都事同访单德甫宪使不值

明 陶安

得闲来访单绣使,上堂只逢双墨君。

小轩雨久长新树,近午风生驱宿云。

更策羸骖寻雪洞,偶看稚子摘池芹。

连营万屋无闲地,小满初晴麦气薰。

14、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

宋 赵蕃

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

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

15、晨征

宋 巩丰

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

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

小学二年级古诗 篇8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根据诗意,展开合理想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根据诗意,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板题导入

1.揭示并解释题目《登鹳雀楼》激发兴趣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登鹳雀楼》

3.用课件出示教学目标。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大声读两遍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做到不错读,不漏读。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三)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课件出示:多音字

尽 更

三、质疑拓展,讨论总结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指导:

(1)理解诗句学习一、二两行。

指名读一、二两行。

①出示课文插图。

引导学生理解“尽”,指名说说“尽”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尽”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太阳依傍着山峦渐渐下沉、消失,黄河水朝着大海滔滔奔流。

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背后渐渐西沉;黄河水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波涛滚滚的向大海奔去。

④看图想象,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行。

(2)学习三、四两行。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这一雄伟壮观的景象,他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读三、四两行。

理解:

欲:想要。穷:穷尽。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远的地方。更:再。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3.思考拓展:这首诗蕴含了什么哲理?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古诗;

2.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画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板题示标

(一)板题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望庐山瀑布》)

3.用课件出示导学稿。

二、小组讨论,组内纠错。

请同学们借助拼音大声朗读诗文,比一比谁读得正确、流利。

难读的诗句多读几遍,直到读熟练。

(一)个人自学

1.学生自主学习(生按提示自学,师巡视指导。)

2.自己检测自学效果: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后生字词和整首诗文。

(二)小组纠错

和小组内伙伴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轮流读生字词,交流对生词的理解。

(四)班内质疑

1.检查正确认读生字词

多媒体出示本课生字词,指名读。

2.指名读,去拼音读,小组比赛读等方式进行拼读。

三、质疑拓展,小组总结

(一)自学自测

学生自学,认真朗读诗文,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小组纠错

小组轮流朗读诗文,互说诗句的意思,互相纠正错误。

(三)质疑拓展

1.指名学生朗读诗文,师生共同纠错。

2.结合重点词语理解重点诗句,进行朗读指导。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指导:

交流对第一行诗的理解。

(1)指名说说诗句中关键字的意思。

日:太阳照:照耀(如果不这么细致地去分析,孩子们很可能把日和照当成“日照”这个城市来对待。)

香炉:香炉峰,庐山上的一座山峰;

生:飘浮

紫烟:紫色的烟雾

(2)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交流对第二句诗的理解。

方法与步骤同第一句。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有感情读诗句时,要引导学生品味“挂”字的妙用

交流对第三四句诗的理解。

理解这两句诗,先理解“疑”字的意思,然后理解诗句的意思。诗意理解后要抓“飞流直下”与“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指导学生读出这种气势。

每句诗的意思理解完后,要回归整体,让学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归纳总结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背诵、默写诗文;

上海小学15年级古诗 篇9

教学内容:111-112页的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加深对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脱离表象的支持,直接计算退位减法。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接受新的知识,为学习以后的知识打好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学习和总结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数学迁移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教学用具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

一、复习

引导学生复习11、12、13减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加深理解计算的思路,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体会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总结练习的情况。

二、学习14减几的计算方法

1、引导学生读题:树上原有14只猴子,下来7只,还有几只在树上?

2、引导:我们能列出什么样的算式计算树上还有的猴子呢?

3、板书算式:14-7=?要求学生相互进行讨论,说出计算14-7的步骤,并让学生对比11、12、13减法的计算方法。

4、引导学生集体讨论计算步骤和方法,启发学生联系11、12、13的减法计算的方法,学习14减几的计算方法。

5、引导学生做练习巩固这部分知识,拿出做好的卡片算式,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式子计算结果。

6、听学生汇报练习的结果,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指出学生中出现的错误。

三、学习15减几的计算方法

1、引导:我们已经掌握了14减几的计算方法,并且学习了不止一种,现在我们继续学习15减几的计算方法。

2、拿出15-8=?的卡片,向学生展示,要求学生相互讨论,然后请学生把计算的方法说出来。

3、肯定学生的答案,并要求学生讲出计算步骤,强调,计算的过程应该注意的问题。

4、引导学生分小组做游戏:两个一组,用做好的卡片算式,一个同学从中拿出一个减法算式,两人一块讨论计算出结果。

5、听同学们汇报练习的情况,对做得比较好的小组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理解计算的方法。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6、总结本课内容,布置适当的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14、15减几

14-7=715-8=7

10-7=310-8=2

上一篇:个人工作总结自我评价优选下一篇:伊索寓言名著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