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学制详解

2024-10-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美国大学学制详解(精选7篇)

美国大学学制详解 篇1

相信很多妈妈们和我一样,自己没有在美国上过学(或是没在美国受过大学以前的教育),所以对美国的学制非常不熟。先不说美国的学校怎么上课选课考试了,就连什么时候要上学,怎么注册入学都不懂!因为我准备要送我们家小朋友去 Preschool 上学,因此就顺手研究起美国的学制,整理出这一篇文章分享给所有和我一样「一头雾水」的家长们。希望这篇对大家有帮助!

中美学制教育比较对照图

美国大柢采用 6+3+4 教育方式,即小学6年(幼稚园到五年级)、中学3年(六年级到八年级)、高中4年(九年级到十二年级),不过各学区可以自行制定各级学校的学制,比如有些学区就采取 7+3+3 的方式,有些学校则是 K-8 年级全包,因此实际情形各地不同。

美国学前教育 Daycare & Preschool 一般来说大概 Daycare(托儿所)是给三岁以前的小朋友,三岁之后就读 Preschool(幼儿园/幼稚园小班、中班),很多都是一起的。因为是自愿而非强迫的教育,所以需自费。很多评价好的 Daycare/Preschool 都要早早登记排队,可以联络园方约时间参观校园,收费则不一定。

另外,有些公立小学有开设 Pre-K 班级(学前班,需自费),但可能特别条件情况才能就读。>>> 美国义务教育(公立学校)K-12

由上图可见,美国称的「K-12」教育制度,就是指 Kindergarten(简称 KG)到12年级这13年的义务教育。学费当然免费,但是需要自费营养午餐、校车费、文具用品、教学器材、学校活动、校外教学等学杂费,有时候学校还会要求家长捐款,所以也不能说完全不用钱。怎么知道要念哪间学校?

美国采学区制的就近上学原则,以小朋友实际住哪里为准,学区内的学校必须要收学生。每个学区内又有好几间小学、中学、高中,会念哪间就看住址是否在该校招生范围内(当然也可申请学区内转学,通常只要还有名额应该就OK)。大部分采取开放注册制,通常好学校都非常热门,所以要先抢先赢,有些甚至还要抽签入学。各校开放注册时间都会写在学校网站上,信息清楚明了,必要时也可以致电询问。那可以跨学区就读吗? 其实有几个方法!来源依据:加州教育部网站

(1)两个学区都同意:如果原学区和欲转入学区申请批准的话就可以执行。但是两方都可以随时反悔⋯⋯

(2)父母工作地点(Allen Bill):加州可就近到家长工作的地方附近学校就读,前提是这份工作必须是全职且人在现场的工作(physically employed full-time)。如果要走这条路,那么必须向原学区和欲转入学区提供如工资单等文件来进行申请核准。这条是最可行的方法。(3)开放注册法案(Open Enrollment Act):加州教育部会列出一份学术表现差的1千所学校名单,如果学生就读其中一间学校,可以申请转学到比较好的学校。不过据悉落实情况效果不是很好,来源依据:加州教育部网站。

要注意的是,学区、学校、学生彼此间竞争激烈,虽然法律保障大家有跨学区就读的权利,但事实要不是学区/学校拒绝,不然就是欲转入学校学生名额已满而拒收。没有公民、绿卡或是合法居留身份 可以读公立学校吗?

理论上义务教育只提供给合法居民,不收国际生。但多年前的Plyler v.Doe 判定只要正值学龄,不论何人都应享有教育的权利,所以理论上学校不应要求出示移民相关资料。然而矛盾的是,如果纯拿观光签证来读书,不仅待在境内的期限短不便就学,还违反签证目的而属违法,有朝一日被查到的话恐怕更麻烦。所以大多数国际学生都是选择就读私立学校。不过也有些招不满学生的公立学校可以透过交换学生的方式发给 F1 学生签证(似乎仅限高中且限一年),但还是得看各学区和各校规定,每州每区每校的做法和弹性都不同,建议直接向目标单位求证查询最准。学期制度

新学年从八月中到九月初这段时间开始,隔年五、六月结束,大多数分成上(秋季)下(春季)两学期,有暑假和圣诞节、寒假比较长的假期,另外还有感恩节、复活节(春假)的较短假期。

美国小学|幼稚园到五年级 Kindergarten8th Grade 注册年龄:满11岁

注册时间:各校规定不一,很多学校都是从四月开始且是 By Appointment Only。

注册文件:正本出生证明和(或)护照;疫苗纪录;一到两种住处证明(Proof of Residency)为(1)Escrow 或房贷或地产税单或租屋合约证明(2)瓦斯费或水费或电费帐单;父母的证件;成绩单及其他校方要求文件。上下课时间:各学区、各校、各年级规定不一定,但大约都从早上7、8点到下午2、3点,其中周三会晚一点上课,大概8点-8点半左右。

交通方式:搭校车(可上学区官网查校车的时间路线和费用等相关规定)或家长接送。上课方式:小学和高中之间的过渡期,这时候已经没有固定教室、没有班导师,而要跑堂上课了,所以会有在走廊上的置物柜(像电影电视里面的那样)可以放课本。美国高中|九年级到十二年级 9th Grade-12th Grade 和中国、台湾不一样,美国没有统一的全国性大考试来依照成绩登记分发高中。如果要念私立高中,在刚升上八年级那一年就要陆续参考私校的招生资讯并进行准备,参加独立招生考试和其他性向测验等等,也可以参加 Open House 导览。如果想直接读公立高中,那一样是就近就读学区内高中并事先进行注册。注册年龄:满14岁

注册时间:各校规定不一,很多学校都是从四月开始且是 By Appointment Only。

注册文件:正本出生证明和(或)护照;疫苗纪录;一到两种住处证明(Proof of Residency)为(1)Escrow 或房贷或地产税单或租屋合约证明(2)瓦斯费或水费或电费帐单;父母的证件;成绩单及其他校方要求文件。

上下课时间:各学区、各校、各年级规定不一定,但大约都是从早上7点到下午2、3点,其中周三会晚一点上课,大概8点-8点半左右。

交通方式:搭校车(可上学区官网查校车的时间路线和费用等相关规定)或家长接送,有驾照后也可自行开车。

美国大学学制详解 篇2

1美国医疗器械监管概况

1.1美国医疗器械监管分类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确定按医疗器械风险实施分类监管的国家,这也是目前世界各国在医疗器械监管方面采用的基本准则。

FDA根据确保器械安全性和有效性所需的控制水平将所有医疗器械划分为三个监管等级。分类是以风险为基础的,也就是说,器械给患者和/或用户带来的风险是决定其所属类别的主要因素。

所有三个类别的器械都受一般控制的制约,即在某种程度上要求公司:(1) 在FDA注册企业并列名其上市销售的医疗器械;(2) 根据良好生产规范制造器械;(3) 根据标签法规对器械进行贴标。

I类器械仅受一般控制的制约。它们通常具有最小的危害可能性,并且设计要比II类或III类器械简单一些。I类器械的示例包括弹力绷带、检查手套和手持式外科器械。I类器械占全部医疗器械的47%左右。

II类器械是指单靠一般控制不足以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合理保证的器械。因此,除了要符合一般控制要求以外,II类器械还应受当局规定的特殊控制的管制,具体要求可能包括特殊标签要求、性能标准和上市后监督。II类器械的示例包括电动轮椅、输液泵和外科手术单。II类器械占全部医疗器械的43%左右。

III类器械是指现有信息不足以确定一般或特殊控制能否对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合理保证的器械。III类产品一般具有较高风险或危害性,或者属于维持生命的产品,如人工心脏瓣膜、心脏起搏器、人工晶体等。III类产品约占全部医疗器械的10%。

1.2上市途径

依据联邦法案,上述三类医疗器械上市途径各不相同,分为豁免上市前通告、上市前通告(510(k))和上市前批准(Premarket Approval,PMA)三种。

其中大部分第一类医疗器械豁免上市前通告,少部分第一类和第三类医疗器械、大部分第二类医疗器械实施上市前通告程序,即510(k),大部分第三类医疗器械实施上市前审批程序,即PMA(Premarket Approval),但如果1976年5月28日前,即《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发布以前上市的医疗器械, 且可以通过510(k)程序证明其与某上市产品实质性等同,也可豁免PMA。

510(k)要求申请者提交有效的科学数据来说明拟上 市医疗器 械与某一 已在美国 上市的医 疗器械(predicate device)实质性等同(substantial equivalence)。即拟上市医疗器械与已上市医疗器械进行比对,二者安全性、有效性相同。如与predicate device有相同的使用目的,具有相同的技术性能;或者与predicate device有相同的使用目的,具有不同的技术性能,但是并没有增加安全性和有效性风险,且一样安全有效。510(k)并不要求二者必须完全相同, 主要是比对二者的使用目的、设计、使用的或传送的能量、材料、性能、安全性、有效性、标注、生物相容性、标准和其他可应用的特征等特性。

PMA则是最为严格的上市前审批程序,其与510(k)区别在于,该审批不是要求企业证明其拟上市场产品与已上市产品实质性等同,而是要通过提交针对预期医疗作用效果的证明文件,以及微生物、毒性、免疫、生物相容性,储存期限等的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报告等详实的技术证明材料,证明拟上市产品是安全有效的。

2临床评价的要求

2.1概念

临床评价(Clinical evaluation),依据GHTF的定义,是当用于制造商预期目的时,对有关医疗器械的临床数据进行评定和分析,以验证该器械的临床安全及其性能。

而在美国的法规和指导原则中 , 并没有如此明确的临床评价概念,一般美国FDA所指的评价 (evaluation)是对拟上市医疗器械安全有效性的总体评价。在美国医疗器械上市前法规和指导原则中主要涉及临床调查(clinical investigation)、临床研究(clinical study)和临床数据(clinical data)等概念。其中,申请PMA的产品一般需要临床调查数据。临床调查包括基于人体的临床试验和数据的临床研究。因此本文所指美国临床评价主要是基于美国法规和指导原则中所述名词。

2.2总体原则

从审查角度看 , F D A只依赖有效的科学证据 (valid scientific evidence)来确定申请人是否合理保证了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生产商提交的数据可否被FDA作为科学合理证据,需要考虑申请器械的特性以及这些提交的证据在整体上是否能够支持此器械在预期目的下是安全有效的。

有效的科学证据包括控制良好的试验、部分控制的试验、无相匹配控制的试验或客观试验、合格专家所做的记录良好的病历史、从已上市器械中得到重要的人体临床试验报告。从这些来源中,FDA可以判定,在此医疗器械的预期目的下,这些证据能够合理证明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孤立的病历报告、随机的经验和缺少足够细节进行科学评估的报告以及未经证实的观点不能被认为是有效的科学证据。这也是同样适用于FDA对于临床评价资料的审核。

2.3 510(k)临床数据要求

510(k)其设立目的,是拟上市医疗器械与已上市医疗器械在安全有效性方面“实质性等同”,因此, 其资料,包括临床数据的提供基本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也就是说美国FDA在实施510(k)时,并没有我国目前法规意义下的临床评价。其临床数据(clinical data)是为了整体评价二者实质性等同而服务的。

在510(k)审查过程中,FDA对于数据的要求,是本着证明实质性等同的最小负担原则,首先,FDA将考虑关于新器械的技术特征,如材料、设计或参数的描述性信息是否充足。510(k)申请基本是依据材料、 设计、参数和其他技术特征的描述性信息来进行判断,当这些信息不足以支持实质等同性确定时,FDA将考虑非临床性能试验数据是否充足。非临床性能试验包括众多的试验方式,具体方式取决于实际器械的特性。尽管FDA将动物数据视为非临床性能试验数据的一部分,但动物数据只有在其他形式的非临床数据不足以证明实质等同性时才被要求提供。

当非临床性能试验数据不充足时,或现有的科学方法不被接受时,例如:由于科学方法在临床上无效或没有被有效的科学解释支持而被视为不接受时,FDA才可能会要求临床数据来支持实质等同性确定。FDA目前要求提交临床数据的510(k)申请,少于510(k)总申请的10%,见表1。

而这种临床数据既可以包括与PMA临床调查相比简单的临床研究、试用,如为了证明计算机断层扫描设备(CT)的图像质量与已上市产品图像质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在工厂内试用,并通过专业人士读片进行判定,也可以使用包括申请人搜集的任何与此类产品临床安全、有效性相关的文献资料等。

在某些情况下,与其他性能试验方法相比,临床数据可能是一个证明实质等同性的负担较小的方法。

综上,510(k)中的临床数据是用于证明“实质性等同”,当其他数据(例如生产商对器械进行描述的一些数据、实验室数据、动物实验数据等)能够用于证明实质性等同时,不必再提交临床数据。而如果需要提交临床数据,则FDA可以接受从临床试验到临床文献等任何有效的科学证据作为临床数据,并没有特定要求。因此,在510(k)申请下,临床评价不是必须的要求,但是如果需要临床评价资料,则既可以通过提供临床文献、临床经验数据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完整或者部分的临床试验、试用途径进行评价。

2.4PMA临床调查

当制造商没有办法证明其医疗器械与已上市医疗器械“实质性等同”的时候,对于这样的II类和III类医疗器械产品申请上市时一般都需要申请PMA。该申请是最严格的医疗器械上市申请。

依据FDA有关PMA的申报资料要求,PMA申请需提交的数据包括管理型数据和科学性数据,而科学性数据包括两部分,非临床实验室研究数据和临床调查数据(clinical investigation)。非临床实验室研究包括微生物学、毒理学、免疫学、生物相容性和其他实验室和动物实验。临床调查数据,包括研究方案、 安全性有效性数据、不良反应、病人信息、病人投诉、从所有个人对象中得到的数据制表、统计学分析结果,以及其他从临床试验中得到的信息等。因此, PMA申请是需要提交临床试验数据的。即在此时, 对于产品安全、有效性的评价是要考虑临床试验所反映出来的产品临床使用的安全、有效性。因此,在PMA申请下,临床评价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临床试验完成的。

根据美国相关法规,医疗器械的临床研究必须符合FDA的人类受试者保护要求(研究过程中的知情同意书和额外的儿童保护措施)(21 CFR第50部分)、伦理审查委员会(IRB)要求(21 CFR第56部分)、试验用器械豁免(IDE)要求(21 CFR第812部分)、临床研究员财务披露要求(21 CFR第54部分)的规定,以及任何其他适用法规,包括21CFR第809部分(人用体外诊断器械)中的有关规定。

2.5临床试验

在美国医疗器械临床实验管理中,FDA用重大风险(SR)和非重大风险(NSR)表示临床试验可能存在的风险。所谓重大风险是指所研究开发的医疗器械用于人体植入,对受试者的健康、安全或福利有潜在的严重危害。用于支持或维持人类生命,但同时对受试者有潜在的严重风险;其使用对于诊断、治疗、 减缓或处理疾病或预防其他人类健康恶化的情况有实质性的重要作用;对受试者的健康、安全或福利有潜在的严重风险,例如:气管插管、心脏起搏器、组织结合剂等。非重大风险并不是指最小风险,而是指没有达到重大风险的程度,例如:假牙修复工具、伤口覆盖材料、普通导管等。

如果IRB认为临床试验属于NSR,则不需要通过FDA而可直接开始研究;如果IRB认为临床试验实际上为SR实验,必须将他们的决策通知研究者以及申办者;如果申办者重新选择了另一个IRB,则必须将第一个IRB做出的决定以及FDA对该决定做出的任何回应通知该IRB。

在美国,医疗器械新产品必须说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其中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的还需要通过IDE (临床试验医疗器械豁免)支持PMA近年来的申请情况见表2。企业的产品想要获得IDE必须证明该医疗器械是在稳定可控状态下生产的,需要设计规范的质量保障体系。一般可免于IDE的产品有:不对受试者提供能量并且用于非侵入性检测的、诊断性医疗器械;用于消费者偏好测试、更新测试,或者与已上市器械联合使用测试、测试不用于确定安全性和有效性且不会给受试者带来风险的医疗器械;仅供兽医使用的器械;只用于研究或用于实验动物一起运输的器械;定制的器械(除非被用于需要确定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商业用途)。但实际上,在美国很少有医疗器械的临床试验免于IDE。临床研究也可在美国本土之外进行。

2.6人道主义豁免(HUD)

用于诊断或治疗罕见疾病(在美国每年影响或出现症状少于4 000人的疾病被认为是罕见疾病)的器械则可能会享受人道主义器械豁免(Humanitarian Device Exemption,HDE),在“可能”获益的基础上获准上市[1]。

HDE申请与PMA类似,由于人道主义使用器械可免于PMA有效性要求的制约,因此HDE申请中无需包含能够证明器械可有效实现其预期用途的科学有效临床研究的研究结果。但是,HDE必须包含充分的信息,能够使FDA在考虑到当前可用器械或替代治疗方式的可能风险和收益的情况下确定器械为健康带来的可能收益将大于受伤或患病风险。

总体来说,FDA针对医疗器械上市前临床评价的要求,根据其不同的上市途径有所不同,依然是一种从风险角度出发考虑提供何种临床数据的原则,从目前,可以总结如下几个原则:

(1) 器械是否属于显著高风险的产品;(2) 器械是否与已上市器械实质性等同,通过与已上市产品的比较,如果申请人能够提供足够的数据证明等同性, FDA不需要进行额外的临床试验或仅需要小规模的临床试验就可批准;(3) 如果器械属于高风险III类产品且需要通过PMA批准,则必须提交临床试验数据; (4) 再次根据风险程度,决定临床试验是否需要经过审批。

3如何做好临床评价

FDA的基于风险的临床评价要求,同时基于其科学合理的分类基础,有利于减轻管理相对人的负担, 高效地对产品临床安全有效性进行评估。前文主要是阐述了上市通告和审批时,FDA的临床评价要求,但是通过对FDA的管理要求的进一步研究和了解,以及结合国际先进经验,临床评价工作也不仅只在产品审批中体现,他覆盖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3.1开展临床评价的时机

产品设计开发是医疗器械产品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设计和开发的控制是质量管理体系中产品实现过程的重要过程,设计开发过程控制是否有效与产品的安全有效密切相关。实际上,在产品设计之初,与临床评价有关的活动即已展开,比如考虑、收集与产品临床有关的数据,这些数据经过分析评价,作为设计输入的一部分;通过设计输入,实施设计直到设计输出、设计验证,得到所设计的医疗器械产品,作为医疗器械还应在产品上市前进行临床评价,这是设计开发确认的一部分。

在产品上市后,仍需要对产品临床使用中的信息加以收集分析和评价。制造商需要对有关临床安全及性能的信息(如,不良事件报告,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的结果,来自用户的反馈信息等)加以收集、分析和评估,以便对新的、或者变为不可接受的风险进行控制。所以说,临床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贯穿于医疗器械整个生命周期。

虽然临床评价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包括了产品上市前和上市后,然而,在多数情况下法规重点关注的是器械上市前的临床评价。只有少数高风险产品或者市场上尚未出现的新颖产品,法规要求其上市后仍需完成后期的临床评价。

3.2临床评价的程序

临床评价是一项过程活动,其输入来自与临床有关的数据,这些数据可包括下列一个或多个内容: (1) 与所评价器械相关的科学文献;(2) 与所评价器械相关的临床经验;(3) 临床研究。

通过对输入数据与所评价器械所关注问题的适宜性以及输入数据对证明该器械安全和性能方面的贡献的评估和分类,形成所获得的临床数据集;再经过该临床数据集的分析,证明器械的预期用途的临床性能和临床安全;最终形成所评价器械的临床评价报告。

4与我国医疗器械临床评价的比较[2,3,4,5,6]

4.1临床评价概念和地位异同

异:FDA并没有我国目前法规下的单独的临床评价概念,或者说并没有法规意义上的定义或者解释, 这与我国包括欧盟等国家并不相同。无论是510(k)还是PMA申请,其临床评价主要是为产品整体安全、 有效性服务。FDA所强调的是有效的科学证据,如果有证据证明产品与其他已上市产品实质性等同,或者自身安全性、有效性得到保障,则可以批准上市。

同:虽然FDA没有法规意义上的定义,但是FDA在实际审查过程中,在不同的途径中,还是接受临床文献、经验包括临床研究数据用于对整体产品安全有效性的评价,这点与中国包括世界绝大部分国家的理念是一致的。

4.2临床评价的范围和要求异同

异:FDA开展临床评价是根据其产品类别和其他数据情况综合考虑的,特别是对于510(k)产品,临床数据并不是必须要提交的资料。而依据我国现有法规要求,所有医疗器械必须要提交临床评价资料。

而对于第三类医疗器械,我国目前法规要求,第三类医疗器械首次注册,即对应美国FDA的PMA申请,可以通过同品种比对方时提交临床评价资料,也可以豁免提交临床评价资料,也可以通过临床试验方式提交临床评价资料,一共三条路径,但是FDA对于PMA申请基本上是通过临床试验方式提交临床评价资料这样一条路径,从这点上看,似乎我国的法规要求更加灵活、科学。但是由于两个国家对医疗器械分类存在显著差异,一般来说,我国作为III类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占总产品数量的20%,而美国不到10%, 因此实际上,美国真正通过临床试验进行临床评价的产品应该远远小于中国。

从比较情况看,我国在一、二类医疗器械临床评价资料要求方面实际是严于美国,但是在高风险第三类医疗器械临床评价资料要求方面,我国表面上比美国要灵活,但是由于二者分类不同,实际上,在我国要提交临床试验资料的产品数量会更多。

同:两个国家在临床评价要求方面,都是按风险临床评价资料要求逐渐提高。我国对于三类医疗器械,免于提交临床试验资料的目录远远小于二类医疗器械目录,就是证明。

此外,美国对于临床试验也实施审批,将临床试验分为SR和NSR两大类,对于SR类医疗器械实施临床试验审批,这与我国注册法规设置的第三类高风险临床试验审批的原则基本一致。

5思考与建议

综上所述,相较FDA的要求,我国临床评价的理念和主要原则基本一致,但是在细节还有所不同,这既是因为两国医疗器械产业水平、社会诚信水平不同导致的,也是两国医疗器械监管机制、体制不同造成的。那么如何去芜存菁,结合我国实际,更加科学有效的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进行监管,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及时增加或调整免于进行临床试验医疗器械目录的产品,进一步减少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数量,从而增加审查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减少审查压力;(2)继续规范我国临床评价法规文件,丰富我国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要求;(3) 借鉴和思考FDA有关人道主义豁免的要求,平衡产品上市和患者需求之间的关系。

摘要:该文介绍了美国医疗器械的风险分类、上市途径,并根据这些内容引出了各种情况下美国FDA对临床评价的要求。同时介绍了医疗器械产品如何开展上市前和上市后的临床评价工作,并通过比较研究我国临床评价与美国临床评价的异同,提出了一些建议。

英国大学学制介绍 篇3

传统大学或红砖大学(19世纪)

传统大学或红砖大学是指成立于1900年之前或1900年左右的大学,共33所,既包括知名的老牌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格拉斯哥大学、爱丁堡大学等,也包括耳熟能详的曼彻斯特大学、国王学院、利兹大学、谢菲尔德大学、布利斯托大学、阿伯丁大学、卡迪夫大学等。

历史发展到今天,那些知名老牌大学已经成为英国历史最悠久、地位最稳固、享有最高声望的大学。1900年左右兴建的那些大学由于主要坐落于英国的一些大城市,院校的建筑也多为红砖砌成,因此也称为红砖大学。

当代大学(20世纪60年代)

60年代中叶英国的教育发展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时期。为了满足二战后的人们进入大学深造及培训的需要,当时的高等技术学院转化为技术大学,学校的模式由传统的教育模式走向现代,精英型走向了大众型。不论是在教学的多样化上还是在管理制度的新改革上都突出了新时代大学的特色。该类院校的建筑物多为比较现代的玻璃和钢材建筑材料。

这一时期兴建的大学包括1 2所技术大学和9所绿地校园大学,代表学校包括巴斯大学、拉夫堡大学、赫尔瓦特大学、东安格利亚大学、约克大学、华威大学等。

新大学(20世纪90年代初)

90年代初英国大学数量再次扩张,新建56所大学,代表学校有诺桑比亚大学、朴茨茅斯大学、考文垂大学、伯恩茅斯大学等。90年代新兴大学较60年代新近大学更为现代化,教育的理念也更为现代化,课程也都更为贴近当今社会。它们几乎都有至少两个以上的校区,一个是原址,另外一个是新校园。这些大学既新型现代又保持着传统教学的特点,它们更倾向于授课式的教学。

建校时间是一所大学名誉的保证,能延续至今的名牌好学校一般都是百年以上的大学,院校的历史背景也是我们选择学校的一项参考标准。但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的好大学还需要学生准确客观的评价自己,不顾自身条件而盲目地追求名牌大学并不可取。通常选择学校需要考虑以下两方面内容:

1、学术因素: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了解哪些院校开设了你希望就读的专业,通过该专业的教学科研水平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2、非学术因素:院校的地理位置、规模、学费、生活费、交通、娱乐等也是选择学校的参考因素。

美国大学学制详解 篇4

凤凰网教育:于老师您好,先简单介绍一下咱们学校的基本情况,今年的招生计划和招生名额有什么变化?

于欣(香港大学招生办主任):香港大学大家也可能比较了解了,我们是1911年建校的,所以现在已经超过百周年的历史了,我们今年的招生计划跟往年还是差不多的,我们今年在全国是招生300人,不分省市,择优录取的。

在北京没有什么特别政策,我们全国都是统一的,我们主要是参考学生的高考成绩、总分还有英语单科成绩,还有就是我们组织的英语面试,北京的考生就会在北京进行面试,我们全国大概设十个点左右,学生都是按照户籍来就近化分的。

凤凰网教育:介绍一下港大的优势专业、强势专业都有哪些?

于欣(香港大学招生办主任):我们港大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所以我们有十个学院,那这十个学院我们其中有四个学院是统一收生的,那就是我们的文学院、社会科学院、理学院还有工程学院。

什么叫统一收生呢?就是因为我们觉得一个高三同学他可能在高三的时候还没有想好今后的工作方向,但是他应该知道自己是喜欢文科或者理科或者工科还是社会类的,他可以按照我们这四个学院报进去,报进去之后第一年是可以把他学院内部的各个课程开设的都可以去听一听,在大一结束学年的时候他才会去选他要学的专业,他想选什么都可以,比如说我们的工程学院他包括同步工程,计算机工程,信息还有医药工程、物流、计算机都在这里面,他可以在大一结束时候他想选哪个就去学哪个,所以也给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制。

我们港大大家可能也比较清楚,就是我们的医学院,还有化工类,还有金融类,建筑这都是我们学校比较优势的学科和专业。

凤凰网教育:港大在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上有什么特色?

于欣(香港大学招生办主任):我们港大有一个很主要的教育理念,就是全人教育,我们学校希望在各个方面还有去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所以我们有主要是课堂教育,比如上课、听课做功课,还有就是我们的社堂教育,我们有很丰富的,我们在港大学生宿舍就叫做社堂,我们有14间不同的社堂,所以说每间社堂文化也不样,也有不同的活动,除了这些我们还有一些比如社会的活动,还有学院内的活动,还有我们的海外交流计划等等各个方面我们组成我们港大的全人教育。

凤凰网教育:学校的生活环境怎么样?

于欣(香港大学招生办主任):我们港大其实在香港岛也就是市区了,环境也比较好,是在山头上,我们设施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所以学生在这里应该可以如鱼得水的可以得到他们想要的。

凤凰网教育:介绍一下港大的国际化学习机会,学生在学校可以获得哪些国际化的交流

机会?

于欣(香港大学招生办主任):我们港大有很重要的国际交流计划,因为港大是一所国际化大学,主要也体现在我们是纯英语教学,我们从1887年那会儿就已经是纯英语教学了,我们老师也是全球招聘,所以说我们有半数以上老师是来自海外的,我们的学生也是非常国际化的,我们有超过八千名的同学是来自全球90多个国家的,所以说如果你选择双人间宿舍,还有你班里的同学可能就是海外的同学。

我们这个海外交流计划是每个同学都可以去申请的,我们跟全球有超过285个协议伙伴都做了海外交流计划,同学根据自己的能力还有学校要求去申请有好了,申请之后他可以申请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他学费还是交港大的学费,学分也是互算的,所以他可以把学分带回来。

凤凰网教育:这些国际化交流大概每年有多少名额?

于欣(香港大学招生办主任):差不多有三分之一同学可以参与到里面,就是每个同学都有机会,比如说一百个同学他全部都申请剑桥,那肯定也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申请,大概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可以参加。

凤凰网教育:您在内地招生多年,对于内地学生的特点和素质,包括分数的变化,有没有一些感受?

于欣(香港大学招生办主任):我们是这么觉得,我们内地的同学都是非常刻苦的,当然尤其去港大的同学都是内地里非常拔尖的同学,他们的基础功都比较扎实,他们学习也非常严谨,所以说他们到港大之后,其实意义适应也是非常快的,而且他们在港大也是佼佼者的,所以我们觉得分数上的话还是这几年也是比较持平,因为这几年也是报考港大一直也比较热,也水涨船高。

凤凰网教育:内地学生在适应香港生活包括国际化教学方面,经常会有报道说没法适应,或者说有心理问题等等,这些方面您有什么建议?

于欣(香港大学招生办主任):在港大我们觉得现象其实并不突出,而且我们为什么要面试,我们就是安排了面试想看看这个学生他具体的,比如把英语方面的能力,还有他组织他个人的个性等等,我们要看他一下,所以基本上我们选过去的学生,他们在香港大学里还适应的非常好,而且他们也是带领,他们和香港同学也是互相融合的,等于说香港同学也是从内地同学身上学到了学习的精神,内地同学也是学到香港同学这种活泼的开创性的活动这种方面的。

凤凰网教育:如果让您用一句话形容,什么样的内地学生适合去香港读大学?

美国大学教育学专业详解 篇5

教育管理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培养具有广泛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心理学科基础知识和牢固的教育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教学、管理、咨询和辅导能力,能在各级各类师范院校、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及各级各类中小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咨询和辅导等方面工作的应用性人才。 主要课程:教育学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测量与评价、教育法学、教学论、德育原理、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美国教育史、学校管理学、教育行政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调查、管理心理学。就业方向: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管理学和教育科学基本理论,接受教育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基本能力训练,就业方向多为高职院校教学及管理工作。

人文与科学、普通教育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General Studies

人文与科学专业是源于欧洲教育的传统。这个专业提供的是一种全面发展的`,不求“专业”但求全面的教育。所以有的大学也把它叫作General Studies,就是普通教育或者通才教育的意思。该专业的必修课程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数学、英文、外语和艺术等非常广泛的内容,而不是限定在某一特定的专业。对于还没有确定职业目标的学生,这个专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基础知识:数、理、化、生、人文学科;全面发展。

就业:就业市场需求一般。近一半学生毕业后到商务公司工作,职业分布较分散,有公司管理人员、中小学教师,金融保险业、公关、销售人员,秘书、作家、编辑、会计,等等。

特殊教育专业 special education

特殊教育专业研究有残疾的婴儿,儿童以及青少年的教育,社会,情感以及职业需求,学生学习内容包括特殊教育课程,实践课程,以及做实习老师。

特殊教育涵盖范围涉及有残疾的婴儿到年满21岁的残疾青年。

本科头两年你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儿童发展的介绍性课程以及核心课程。大三时,学生将研究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残疾类型,另外,学生将观察专业老师的课堂教学以获取直接经验。

大四时,你将学习特殊教育的高级课程,并通过在各种特殊学校,教育中心的实习来进一步获得实践性经验。

作为特殊教育教师,你将意味着要做一个教育经理,协调学生教育和培训的各个方面。残疾学生通常需要若干个专业人士的服务(比如,校园心理专家,言语治疗专家,职业治疗专家),因此你需要很清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美国大学学制详解 篇6

本科生申请条件

开学时间:每年1月1日、8月1日

申请截至日:每年5月1日、10月1日

留学费用:42300.0 美元

TOEFL分数要求:100.0

SAT总分:2260.0

高中GPA:3.2

以上是美国耶鲁大学本科留学费用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有意赴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有所帮助。如有更多美国留学条件问题,欢迎咨询育路出国留学专家。

我国基础教育学制改革历程述评 篇7

一、中国基础教育学制改革历程

(一)现代学制的奠定

1903癸卯学制是中国现代第一个法定颁布实施的学制。1初等教育段,分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与其平行的还有初等实业学堂、实业补习学堂、艺徒学堂等;2普通中等教育段为中学堂(5年),平行的有初级师范、中等实业学堂等。 此学制设置读经科,各级学堂毕业给予科举出身奖励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外国语以及博物、物理、 化学等课程的设置,注重教育与社会生产的联系体现了向资本主义学习的愿望。1912、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1初级教育段,分初等小学堂(4年)和高等小学堂(3年),平行的有2年制补习科;2中等教育段,4年不分级,平行的有3年制补习科。与癸卯学制相比改革与进步之处在于:废除了科举制度的束缚;缩短了普通教育年限;增加了补习教育;设立专门的女子学校系统等。1922年壬戊学制(即“新学制系统”)。1初等教育6年,包括初小4年、高小2年;2中等教育6年,分初中3年和高中3年。与壬子·癸丑学制相比,其改革与进步之处在于:高小由3年改为2年,中学由4年改为初、高中各3年,提高了中等教育的程度,允许实行弹性制有利于教育普及;加强职业教育兼顾升学与就业;实行选科制和分科制;承认男女平等的受教育权;注重天才教育与特种教育。

(二)新中国学制的奠基

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发布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将幼儿教育列入学制,小学缩短修业年限实行五年一贯制(7~12岁)。 中等学校包括普通中学(分初中、高中两级各3年)、 工农速成学校(3~4年)、业余中学(3~4年)和中等专业学校(2~4年)。鉴于1951年学制实施存在的问题,政务院于1953年发布《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决定停止推行小学五年一贯制。

(三)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大规模的学制改革实验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进一步推动学制改革,1958年下半年全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缩短学制的试验。主要有小学五年一贯制,中学五年一贯制,中小学七年一贯制、九年一贯制、十年一贯制,中学四年制、三二制、二二制等。[1]为纠正各地学制改革的混乱,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59年发布《关于试验改革学制的规定》,强调 “学制改革的实验是教育事业中的一件大事,必须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改革实验。”1960年党中央提出 “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的改革原则。根据27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1960年9月进行试验的小学达92341所,占这些地区小学总数的14.77%;中学达3495所,占这些地区中学总数的18.67%;有的学校要求九年或十年达到大学一年级乃至二年级程度。[2]由于前期试验规模过大、好高骛远、科学性不足,1961年2月召开的普通教育学制试点学校座谈会要求只试验十年制,试验面不宜过大,试验成熟了再推广,农村学校可不搞试验。1964年,中央推行两种劳动制度和两种教育制度,逐步形成了两种教育制度,三类主要学校(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业余学校),多种形式办学的学制系统。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学制盲目缩短

早在1964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就提出:“学制可以缩短”“课程可以砍掉一半。”[3]1971年8月经中共中央批准的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记要》提出“:‘学制要缩短’。中小学学制,暂不统一规定,各地可以继续按当地情况进行试验。”[4]到1973年9月,全国有14个省、自治区实行中小学9年制;7个省、市、自治区实行中小学10年制;9个省、自治区农村学校实行9年制,城市学校试行10年制。[5]但“文革”时期修业年限的缩短是以降低招生条件、教育质量为代价而实现的,职业中学、中专、 技工学校被当作资产阶级双轨制教育或被摧残或停办,只保留普通中学并且盲目普及高中教育。

(五)改革开放以来学制稳定但缺乏创新

1980年12月,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普及小学教育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小学学制可以五年制与六年制并存,城市小学可以先试行六年制,农村小学学制暂时不动。”但实际执行时,城市一律推行六年制,农村大规模地改五年制为六年制。 1981年,教育部颁发《关于在城市试行六年制小学问题的通知》要求基础教育实行“六三”学制。于是, 全国恢复“六三三”学制并一直沿用至今。“六三三” 学制在我国实施超过90年,并且近三十年来是绝对的主流,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现行学制需要进行改革。

二、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的重点

(一)缩短修业年限

新中国建立以来,缩短修业年限一直是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的重点。上世纪50年代初将小学由6年缩短为5年,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行大规模缩短学制试验(如“十年一贯制”)后迅速停止,文革时期将基础教育年限压缩为9~10年,新世纪又有部分学者呼吁缩短学制,也有以单个学校为单位进行的小规模试验。“我国现行学制存有小学入学年龄偏大、学习年限太长、学制同步化不富有弹性等严重问题。改革现行学制的基本构想是适当缩短部分阶段的学习年限,全方位实行弹性学制。”[6]学者们主张缩短学制的理由主要有:(1)儿童的早熟与智力开发提前;(2)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儿童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获得更多的知识与信息;(3)初中和高中浪费了大量时间进行升学考试准备;(4)师资水平与家长素质的提高;(5)提前就业缓解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劳动力短缺,为社会多做贡献。对于如何缩短学制,李建远提出了五年小学、二年初中、二年高中, 15岁进入大学19岁毕业的设想。[7]钱学森基于其大成智慧学,认为应该4~12岁实行8年一贯制初级教育,12~17岁是高中加大学教育完成大成智慧的学习,最后一年是“实习”,写出毕业论文成为大成智慧硕士。[8]廖其发赞成钱学森的设想,不过认为应该在培养目标、入学年龄、学制弹性等方面略作修正或补充。[9]近年来以个别学校为单位进行的缩短学制的试验(参见本期《基础教育有必要试行“五二二”学制》)正在开展。

(二)“六三”和“五四”学制之争

“我国义务教育学制的争议集中在‘六三’和‘五四’两种不同意见。”[10]“五四制”改革是针对“六三制”的问题提出来的。对于“六三制”的问题,学者们认为主要有:(1)课业负担重;(2)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3)学生两极分化;(4)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矛盾;(5)浪费时间无效率。也有学者从政治的角度进行批判:“‘六三三’制是国民党反动政府从美国抄袭来的。这个制度,按其实质来说,是资产阶级的东西, 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11]

自上世纪50年代至今,我们不断在进行小学和初中“五四制”改革试验。1950年6月,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第一附小、第二附小等六所学校进行小学五年一贯制试验,结果认为是可行的。于是,1951年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提出改小学“四二” 分段的六年制为“五年一贯制”。1952年11月,教育部《关于小学实施五年一贯制的指示》规定“除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游牧区及个别经济文化特别落后的地区,可以推迟实施外,其他地区,不分城乡,争取到1957年秋季,小学全部改为五年一贯制”。但由于准备不足等原因,不得不在1953年暂停推行。此阶段众多学校进行了缩短学制的实验。武汉市实脸学校从1952年开始,经过36年五年制小学实验和3年四年制初中实验,“实验的结果表明:只要教师基本合格,工作勤奋,积极钻研教材,教法灵活、多样,对学生的要求得当,五年制是可以完成六年制的教育教学任务的。”[12]北京师大附中1958年试行中学四年一贯制,取消合并课程内容,高中文理分科和重点试验半工半读班。[13]山东省诸城市自60年代初试行“五年一贯制”,经过20多年的实践证明小学五年制是切实可行的,能完成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任务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十七’年得出的基本经验就是,用五年一贯制可以完成原来四、二分段下的课程内容和培养目标。”[14]

1984年,教育部批准《中小学学制、课程、教材、 教法改革的实验与研究》为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六五”规划重点项目。参与课题“五四”学制改革实验的有北京景山学校、北京师大二附中、北京育英学校、 武汉实验学校等数十所中小学。北京景山学校在全国城市学校中首先开始了四年制初中试验,除语文和外语两门课程适当提高程度以外,其他各门课程遵守三年制大纲规定的要求;将《中国历史》推迟到初二和初三开设;将物理推后到初三和初四开设;将化学推后到初四开设。[15]北京师大二附中的做法是保证语文、数学、外语基础课的主体地位并且增加课时;增设综合技术教育课;将物理从初二推后到初三,初四开设化学;增加体育课的学时。北京育英学校1983年开始进行“五四三”学制改革实验,实验的初步结论:“用中等以上水平教师对一般学生进行教学,语文、数学两门主要学科经过教材教法改革,五年可以完成六年的任务;自然、史地等其他学科的教学可以适当提前进行;学制缩短一年,智育任务加重,并没有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思想品德教育;小学阶段由六年缩短为五年是切实可行的。”[16]闫金铎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 “加速推行‘五四’学制的研究”,选择上海、烟台、诸城、青龙、山东煤炭企业系统五种不同类型地区进一步进行深化“五四”学制改革实验,提出实行“九年一贯、五四分段”的基本学制。课题实验证明“五四”学制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为有效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创造了有利条件。[17]新世纪以来,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行“五四制”,北京丰台区将“小学六年、初中三年”改 “小学五年、初中四年”[18],可以说正是这种探索与争论的当下实践。

从国家层面上,1986国家教委公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初稿)》要求“凡用五年时间能够完成小学教学任务的,就不要改为六年,要积极进行‘五四’制的实验工作。”1989年国家教委颁发的《教育工作1989年计划要点》中提出: “要积极地推行‘五四’学制改革实验,要由学校点的实验,发展到区域性、地区性实验,在一个市、一个县、一个区范围里边来进行学制实验,进一步取得经验。”1990年《关于开展“五、四”学制区域性实验的通知》(教基司〔1990〕033号)选择山东省诸城县、湖北省沙市、黑龙江省密山市等进行实验。

研究者与实践者们从各个角度基于实验与理论总结了“五四制”的优点:有利于减轻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有利于减少学生的分化。1990年10月,国家教委召开的“五四”学制实验研讨会一致认为小学五年可以完成六年的教学任务,并且交流总结了“五四”学制的优越性。李怿、李国庆、周思旭等学者认为应以“五四”制为基础教育基本学制。但不是所有学者都赞同五四制,周贝隆通过对各国学制的比较,发现5-4-3制仅见于部分“法语国家”而原法属国家多数早已不固守旧制。基于比较与分析他不赞同五四制。[19]

三、基础教育学制改革的问题与展望

回顾我国基础教育学制改革历程,如果我们没有处理好改革的目的性与规律性,统一性与多样性、 稳定性,自下而上的内源性动力与自上而下的外部力量之间的关系,往往容易偏颇甚至走向极端。

(一)学制改革既要有目的性又要遵循规律性

学制改革既要遵照国家的政治要求,又要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建国初期(1949~1957年)学制改革的价值取向是“教育为政治服务”,这种价值取向有其合理性,但是,这一时期学制改革存在政治挂帅、 急于求成、脱离实际不顾教育规律的问题。“我国过去几十年的学制改革考虑政治因素太多,行政干预太多。如五十年代初认为实行小学五年制还是实行六年制关系到是有利于人民大众还是有利于剥削阶级的政治问题;文化大革命中认为缩短学制与不缩短学制关系到是执行无产阶级的教育路线还是执行资产阶级的教育路线的大是大非的政治问题。”[20]例如,在北师大附中学制改革问题上,认为“只要我们的思想彻底改造好了,政治挂了帅,把干劲鼓足,我们就一定能克服学制改革中的任何困难,做出更多的惊人的奇迹。”[21]

学制改革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符合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要求。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情况来看,小学一般6年,中小学12年,总的趋势是学制不断延长,这主要是因为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总量也在不断增加。而我国建国初期以及十年动乱时期大幅度的缩短基础教育修业年限,既不符合国际趋势也不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学制不断延长的趋势相悖。

(二)学制既要有统一性、稳定性也要有多样性

清末民初学制强调统一性,壬子·癸丑学制进一步加强,然而1922年壬戌学制“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导致各地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新中国学制是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张力中发展起来的。“大多国家都有基本学制,这是学制统一性的表现,是国家管理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制订教育政策法规、开展教育行政活动的现实基础。”[22]“但是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中,决策者们没有注意到这一问题,至少是没有认真解决这一问题,往往是以政府命令的形式,统一全国的学制,特别是全国统一入学年龄、统一修业年限,使得我国的学制比较僵化、 缺少灵活性。”[23]我国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不平衡,加之学生发展的差异性,除了基本学制外还需要保持学制的多样性、灵活性。我国学制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来统一稳定有余而多样性不足,五四三制、 五三三制、五二二制、九年一贯制等都应该允许并积极支持进行实验,但不要自上而下贸然地大面积强行推广。

“从根本上说,学制反映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对教育的客观要求,因而一旦确定, 就应有它的相对稳定性。但是客观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把它当成固定的、僵化的东西,也会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24]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我国学制变动频繁,缺乏稳定性,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利于学校各个阶段和各年级的顺利衔接和过渡。“解放以来,我国中小学学制多变,仅国家正式决定导致小学年限围绕5、6年来回折腾即达七次之多。”[25]但是从历史与现状对比来看,我国现行学制与1922年确立的“六三三”学制相比在各级学校的任务、修业年限、衔接关系等都无多大变化,至今已沿用90余年。如果说以往在大跃进、十年动乱时期我们对学制改革急于求成,那么当前我们又走向了过分求稳的另外一个极端。

(三)学制改革不仅仅是年限年段问题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以及文革时期,我们大规模的缩短学制,新世纪以来一直也有零星的尝试。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基础教育都是12年,从趋势来看小学学制缩短,初中学制相应延长。年段划分上,我国探索实施过六三三、五四三、小学五年一贯制、中小学九年一贯制、中学四年制等, 国际上基础教育学制有四五二、六三三、四四四、六六、五四三、四六三等多种形式。年段与年限虽然一直都是改革的重点,但今后的学制改革应将重点转向如何使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相结合,以及学制如何更多样灵活,增加学习者的选择机会,满足学习者多样的教育需求。

(四)学制改革需要多种力量参与长期科学探索

壬寅学制由张百熙拟订,因为缺少多方参与和广泛论证更多地体现了其个人的主张,癸卯学制由张百熙、张之洞和荣庆共同拟订,虽然参与制定的人员增加但仍然是少数人的行为;壬子癸丑学制由全国临时教育会议集体负责讨论制定;壬戌学制由包括教育实践者在内的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制定,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征求意见,所以其科学性与适用性得到广泛认可,基本上沿用至今。建国后,经过1年小学五年一贯制改革试验,政务院即在全国进行推广,两年后又决定停止推行。新中国学制改革“得出的基本教训就是,推行五年一贯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绝不能走政治运动、群众运动式的道路。”[26]“从建国初到新时期,中央特别是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动辄以文件或行政命令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某种学制或中止某种学制。”[27]学制改革既需要自上而下的外部力量,更需要自下而上的内源性的动力,政府应该制定标准、加强监督,不要过多干预,应多留空间。学制的变动要慎重,要经过长期科学的试验。 我国学制的变动存在着全国一刀切、急于求成甚至一哄而上的问题。“我国今后需要在认真反思过去学制改革积累的经验教训特别是问题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严谨的、科学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各地实际和学生身心发展实际的、 高效率的、富有弹性或灵活性的学制体系及相关的理论与方法。”[28]

(五)分流、学段与年限、中等教育问题将是改革的重点

上一篇:忆江南江南好拼音下一篇:依法行政科学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