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生物能力培养论文

2024-08-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习生物能力培养论文(精选9篇)

学习生物能力培养论文 篇1

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教师一味应用传统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知识灌输的容器,强行将生物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顾学生的亲身感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不给学生独立思考与深入探究预留时间与机会,严重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能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主动学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生物学科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包括大量的理论内容,只有利用自主学习才能保证学生主动研究生物知识。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中,也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迫学生服从老师的意志只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保证学生主动投入到探索当中,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摆在每一位生物老师面前的主要任务。第一,利用问题设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果教师只在课堂上泛泛地讲解,那么学生则会感到枯燥无味,自然不具备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想,积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为学生设计合理的问题,在恰当的机会展示在学生面前,鼓励学生主动思考、认真研究,从而自主解决这些问题,为学生开展自主探究预留一定的时间,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设计可以贯穿于生物教学全过程。第二,应用先进教学手段。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大量先进的教学手段,有力推动了我国教学改革的顺利发展。初中生物教学也需及时引入先进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学习内容转变为形象直观的问题,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创建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

初中生还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行为,只有处于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中才能放飞自己的思想,感受到自主探索的乐趣。初中生物教师要重视创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第一,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在过去较长时期内,教师始终高高在上,与学生的交流过少,大多学生害怕自己的老师,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长此以往会导致师生关系的日益疏远,不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来到学生中间,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开展班级管理时,要重新学生的意见,发扬民主作风。在生物课堂提问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二,创设教学情境。生物学科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实际学习时会涉及其他学科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将生物课的学习与其他学科联系在一起,为学生创设真实合理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逻辑性强的问题转变为形象直观的学习内容,将学生置于情境当中,可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

3.引入正确的教学方法

引入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一,创新教学内容。教师要敢于创造性使用教材,教学内容设计要与学生思维相一致,才能保证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教师还需兼顾学生间存在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应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学生心中的疑惑。第二,鼓励学生。每一名初中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与鼓励,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而且也可以树立较强的学习自信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学生鼓励学生,当学生学习遇到挫折时也要鼓励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从而投入到再一次的思考当中。

三、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引入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丛宝.浅析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中华少年,2016,(03).

[2]李学友.论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2015,(09).

[3]金明姬.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

学习生物能力培养论文 篇2

一、组织好探究性学习, 要掌握好教材中各个探究性活动要求达到的目标侧重点。

有的活动是要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探究的问题的性质并不复杂, 结论也是容易获得的。组织好探究活动, 要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 而不是结论。因为提供给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 其结论是早有的, 即科学上已有定论的。之所以还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 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科学家研究自然界的方法, 同时获取知识。因此, 其过程富于教育意义。

二、探究性学习要循序渐进, 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进行实验探究时, 我们的教学是逐渐深入的。最初的实验课、探究课, 学生往往浅尝辄止。因此, 在教学的最初阶段, 我们采取先由教师给出实验目的、实验材料、药品、推荐实验用具, 与学生一起设计实验方案, 并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收集数据的方法。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 学生对实验、探究程序的逐渐掌握, 教师开始实行只给出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自选、实验方案自己设计, 教师帮助分析实验方案中的科学性, 严谨性, 由此肯定或否定学生的实验方案的方法。不管表达流畅与否, 尽量提供让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直至学生能够自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并能自行设计探究方案, 进行数据分析, 并最终得出结论。如:关于“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叶绿体”的探究实验, 对银边天竺葵是否需要暗处理, 一半学生认为不需要暗处理, 认为银边部分不含叶绿体,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不产生淀粉。有一半学生认为应该进行暗处理, 理由是银边部分是否有淀粉不清楚, 并举例如甘薯的根部、马铃薯的茎部等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但含有淀粉, 是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部分运输去的。对此, 老师允许学生设计两套方案, 进行实验, 而实验结果证明银边部分无淀粉。从而加深了学生对“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的理解及知识间的联系。

三、利用探究课中的非预期结果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能力 篇3

一、发掘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的精辟论述。心理学认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宋代张陆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我在教学高中生物必修模块2第3章第1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时,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实验中包括两个小实验,我只给学生说明了科学家当时的探究思路、欲解决的问题,以及选择使用T2噬菌体的具体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66岁的艾弗里的实验不令人信服的原因是没有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观察,只有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我如此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做铺垫。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问题。谁能把它找出来,并加以讨论。稍后学生提出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①第一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②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③为何前一个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蓝色,而其后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却蓝红兼具?④为何离心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看到学生能提出这么多有深度问题,我欣喜若狂,因为这充分说明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释疑。有人认为,教师释疑时要力求讲“全面、透彻、详细”,使学生理解。我认为这对学生学习是无益的。一位优秀的教师重要的是教会学生会学,让学生自己去知识的海洋邀游。真所谓“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见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释疑的过程要结合教学的双方实际,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长期坚持以兴趣激发疑问,再巧妙地解释疑问的教学方式和训练,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二、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我认为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

高中必修模块2第6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讲授,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是很肤浅的,即使记住了,也只是囫囵吞枣。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我是这样设计处理的:

首先,重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过程。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而难以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上。有何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打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一连串的問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提出了“植物嫁接”。

其次,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接穗亲本的性状完全一样,然而假设只要物种的某个优点,而非全部的时候又该怎么办?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他们想出诸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方法。学生想到这些,至此我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因为这表明学生己领悟到了科学家们当时为什么要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和他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假设、设计,怎样来完成基因的“嫁接”技术。他们即使讲述得不完美,但也会想出很多方法。当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正确答案时,我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步骤示意图,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剪(剪取目的基因);拼(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导(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检(目的基因和蛋白质的检测),这时学生的记忆会更深刻。我认为这样处理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大胆假设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

生物的许多知识点都很抽象,许多生理过程无法用肉眼观察,这是生物的一个特点,学生因此无法形成具体直观的经验。所以对于很多抽象的知识教师需要将其转化成形象或与学生生活相近的知识来讲解,这就需要运用类比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高中模块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时,就利用学生很常见的事例进行类比:当我们要过问时,需要船渡我们到对岸的情境。其中,河相当于膜,船相当于载体,我们付钱相当于能量。这样一类比,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然后进一步分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教学中经常用类比教学法,效果非常好,学生从中也掌握了当遇到抽象知识运用类比来帮助理解的办法。

学习生物能力培养论文 篇4

(1)自主学习重要性。使用能引起学生共鸣的话语,简要阐述自主学习重要性。

(2)自主学习方法介绍。

(3)主讲教师辅助资源。给出了主讲教师的办公地址、联系方式,便于学生有问题能联系到老师。

(4)评价。给出了生物化学课程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方式,便于学生把握好自主学习的方式。

(5)自主学习资源。给出了精品课程及网络课程的网上资源地址,主要的参考书目录及主要文献资料和主要实践资料,便于学生减少花在搜寻上的时间。那么在生物化学课堂中,要如何设计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对策呢?

第一环:识别自我。医学生只有了解了自己,了解了生物化学这门课程的大致内容、与医学的联系和对学医的必要性,他们才能就他们想学什么如何学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所以在一开始上课,生物化学课程的内容概述的时候,我们就应该将课程的各篇章内容、各篇章内容之间的联系及篇章内容与医学的联系、生物化学的学习对临床医生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介绍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在内在动机激发下,学生在学习生物化学这门课程前就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

第二环:制定计划。在第一次上完课之后,学生有了较为明确的学习目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课后各自按照《生物化学课程自主学习指南》制定出一份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的目标和内容及时间的安排。教师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每一份计划并给予指导性意见批复,在下一次课之前,再将批注了指导性意见的学生计划书发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明确地按计划来进行自主学习。

第三环:研讨课程。生物化学每一章节都安排了自主学习课时,我们可以就这些课时开展研讨课程。国外学者(Broady,;Gardner,)等对合作学习给予了积极的肯定,认为通过提问、倾听和讨论这种合作学习是有效的学习途径之一。每一次的讨论课我们可以设置特定的研究主题及问题,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检索资料并完成书面报告,然后在课堂上就他们的学习成果做口头报告。教师可以问倾听的学生们,汇报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否解决了我们设置的问题?在听报告的过程中,大家是否产生了其他的问题?可以让他们就不同的地方进行讨论。这样通过提问、倾听和讨论之后,学生能够有效的掌握生物化学的重点学习内容。

第四环:评价成果。在主持研讨课程过程中,老师应该认真倾听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的汇报,就他们的汇报、讨论中的表现打分。还需认真阅读每个学生学习成果的书面报告,在评语中指出报告中有哪些优点、缺点以及老师的期待。对于学习成果书面报告出色的学生,可以给予他表扬之后,再给他设置更高的.要求,例如“你这次的学习成果非常棒,如果在它的调节机制方面更深入一些会更加透彻。”对于学习成果书面报告差的学生,可以尽量多的提炼他的优点,再指出他的缺点后,给他提出建议和老师对他的期待。例如“语言文字功底非常不错,但是检索的内容过于陈旧,你可以查阅近期相关的期刊,老师相信充分的进行学习后,你的学习成果会更加棒。”把这些评语反馈给学生之后,他们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下次就会有所改进。我在实际的教学中以这样的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反馈,经过几轮的反馈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到了课程结束的时候,让每个学生写一个自主学习的自我总结评价,让他们对自己学习进行总结并评价他们的学习结果。这样一套下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

3结语

大学阶段是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时期,作为与人生命打交道的医生,不断成长完善的技术非常重要,做好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育是对学校对社会、生命负责的一种态度。而在学校中如何培养一个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学生,是当前所有院校必须重视且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 董樑,苏蕴,陈祎颿,等.问题导向学习对长学制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6).

[2] 赵秋利.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1-62.

学习生物能力培养论文 篇5

微型化学实验是用尽可能少的化学试剂获得比较明显、清晰的反应结果和化学信息的一种实验方法。其特点是实验药品微量化及实验仪器微型化,可以减少试剂用量,降低实验排废量,减少环境污染,缩短实验时间并且安全可靠。在化学教学中引入微型化学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理解理论教学内容,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思维、自学等多方面能力,对提高学生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一、强化实验能力

实验能力是化学教学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在教学中引入微型化学实验,将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能力。

1、自制微型化学实验箱。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加工制作一个微型化学实验箱,实验箱内的全套微型仪器都是利用医院或学生家庭中的废旧物品经简单加工做成。如把医用安培瓶、一次性输液管、一次性针筒、各种口服液瓶和饮料瓶收集起来,整理分类,代替烧杯、集气瓶、广口瓶、细口瓶、试管、导管等。实验箱内的药品,一部分是学生动手从废旧物品中收集来的,如从废电池中收集到锌、石墨、二氧化锰等;一部分是由老师一次性为学生配备的。

2、人人参与演示实验。化学课中的演示实验在整个化学实验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用微型仪器操作后,增加了每个学生的实验机会。凡是微型实验能操作的演示实验都放手让学生去做,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3、重视学生实验。常规实验改为微型实验可节约试剂用量,减少污染,可以放手让学生做更多的实验。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又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益。如“硫酸的性质”这节实验课,安排学生用微型九孔板代替其中多数试管实验,这样节省了课内实验时间,在多余的时间里再要求学生把稀硫酸换成稀盐酸重复实验,结果学生多做了一个实验。实验过程中,为了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化,要求学生在试验前认真做好预习,教师及时指出和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错误。

学生的实验能力需要经历多次实践才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和拓展。在复习课中、边讲边实验中、课外活动中等引入微型实验,让学生通过反复的实验练习获得操作技能,强化实验能力。

二、提高观察能力

观察是学生发展智力、增长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认识事物累积知识的基本方法。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不会有灵敏的思维力、丰富的想象 力和良好的记忆力。观察是思维外壳,要使思维得到发展,必须学会认真、仔细的观察,从而得到广泛的感性认识。

过去课堂上的演示实验都是由教师一人做,全体学生进行观察,许多实验现象只有前排学生看得清楚,多数学生印象浅,效果差,大大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入微型试验后,由于微型试验小巧便携,学生每人都有自己的实验箱,教师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己动手做微型试验后,在实验中每个学生都能近距离观察实验。实验前教师明确实验要解决的问题,讲清观察方法和方向,提醒学生观察重点现象,实验中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观察目标、观察步骤进行仔细观察,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思维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得出概念性的结论,使学生既增强了观察能力,又轻松愉快地接受了新知识。

以“氯气与水反应”这个实验为例,用学生微型实验替换教师的演示实验,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及观察要素:

1.比较氯水与原氯气的颜色,可得出什么结论;

2.用两支玻璃棒蘸取盐酸和氯水,分别滴在两条蓝色石蕊试纸上,观察两条试纸的颜色变化;

3.在氯水中滴加少量稀硝酸,观察有什么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都能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在实验中,教师指导学生制定观察计划,分清观察的主次现象,使其能观察、会观察,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察品质。

三、发展思维能力

通过观察得到的是感性认识,要使其上升到理性认识,还要借助于思维。通过思维活动,把观察的结果上升到理性认识,揭示事物的内在因果关系和本质特征。由于微型试验仪器精美小巧,尤其是学生自己做的仪器,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学生一看到小巧的 九孔井穴板、酒精灯就迫不及待地想操作,使学生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许多学生课前主动预习,课上认真听讲,按照试验步骤操作,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思维,讨论、解释现象、证实结论。如在“氯气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中,教师结合学生观察的现象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滴有氯水的蓝色石蕊试纸中间变白外圈变红?再引导学生思考,“变白”说明氯水中有能使有色物质褪色的物质,H2O 和HCl 均无漂白作用,那么是Cl2 与水反应后其他生成物有漂白性?怎样用实验证明?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提出各种方法,然后由教师总结归纳,给出一套封闭式微型装置进行实验,最后得出结论。

ピ诟聪翱紊希为了改变以往复习课难上、枯燥、沉闷的不良现象,让学生边复习边做几个微型实验,将化学知识串联起来,激发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使复习课充满生机。如复习氧族元素的性质时,要求学生设计一套硫、硫化氢、二氧化硫为主干的系列实验,且配以相应的思考题,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通过对试验现象的比较、分析、综合,提高了归纳、推理、判断的能力,从而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除了有计划、有目的组织学生开展微型实验外,还让学生不断改善实验仪器,自拟实验习题,自己探索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和药品,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如针对废电池乱丢会污染环境的不良现象,要求学生把废电池收集起来,进行“废电池中的化学”实验,这样不但提高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引入微型化学实验,使学生不断从生动的直观现象变为抽象理论思维,使学习过程与实验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能力。

四、掌握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本领,是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由于微型实验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讲课与学生实验同步。学生在实验中能观察到许多明显的现象,如物质形态的变化、颜色的变化、新物质的生成等,学生的亲眼目睹,实验过程的亲身参与和成功的快乐,都会使他们欢欣鼓舞,并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能主动预习新课,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记笔记,课后认真复习,归纳知识重点,提出疑难点,同学之间相互进行讨论。一些学生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科普读物、参考书等,不仅扩大了知识面,巩固加深课内的学习,还提高了阅读能力,培养了阅读习惯和兴趣。教师平时还布置一些家庭实验,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去完成。

学习生物能力培养论文 篇6

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生物教学传统的教育观念与现代素质教育观念上的矛盾。2.初中生物被视为“副课”。学校领导不重视,学生不愿把精力用到生物课的学习中来。

3.学生学习性不高,知识浅显,能力欠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物教学不仅使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经历中提出探究性的问题,或从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切入,以此提高实验能力。

2.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变化。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用全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实验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实验情感。因此,体现学生认知主体的生物教学中情境创设的研究正是顺应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提出的。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生物课充满活力,我对《中学生生物实验能力培养研究》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其过程如下:

1.课题准备阶段

进行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情境教学的多篇文章,制定课题研发方案及方法,准备申报立项。

2.课题实施阶段

(1)根据方案要求开展生物情境教学,写好中期读书笔记;(2)课例研讨,写好教学案例;

利用学校例会,我校领导作了“个人课题研究例谈”重点介绍了课题研究中常用的科研方法。对个人课题研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师把个人课题与教学研究有效的结合。

(3)进行调查问卷,反馈情境教学;

对学生的生物学习现状展开调查,并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制定对策。附1:关于生物课的问卷调查关于生物课的问卷调查同学们: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生物课充满活力,我将对《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1. 你对原先的生物课满意吗?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2. 你认为生物课程趣味性高吗? □比较高 □一般 □不高 3. 你原先上课能认真听讲吗? □能集中注意力 □一般 □不能集中注意力

4. 你的生物作业能在5-10分钟内独立完成吗? □能 □大多数能 □不能

5. 以前生物课你是怎么学的? □ 自学,不会的请教; □ 教师讲,学生听记。

6. 你对生物课有什么建议吗? 谢谢!

附2:问卷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 问卷调查情况统计与分析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注重对实验研究的效果定期进行总结、对比,可以发现研究中出现的问题。

我对即将参与本实验研究的初二(1)的学生进行了第一次问卷调查,以便掌握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心理,以利于本实验的开展,共抽取40人,其中男生22人,女生18人。

调查统计结果如下:85%以上的学生对原先的课堂教学感到一般,提不起兴趣,课上纯粹是师生关系,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兴趣与求知欲,更谈不上主动的学习了。70%以上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科学,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课后巩固率较低。因此,研究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转变学生在生物课堂上的学习方式,使生物情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有必要的。后来我们把《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课题材料报送到教体局评审。

写好阶段报告;(见阶段性报告,已写好)教学实录,进行观摩研讨,体验情境教学

2012.4上了一堂公开课,课题组所有成员全部参加,并对课堂的情境、实验研究进行分析,寻找出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条件、方法和成效;对课题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进行整理和归纳、提炼和总结,形成具有一定结构体系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结果:

《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课题研究报告一份。课题论文或案例一篇。论文:《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浅析》 案例:《流动的组织——血液》教学案例。回顾课题研究的过程,有几点体会:

1.对课题的研究促使我更多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以前的生物课堂中我也把情境融入了实验教学中,但大多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课题研究让我在创设情境时有了理论依据和指导,让我以后的生物教学有了方向。

2.课堂教学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都有提高,2011年中考生物成绩稳中有升。3.在做课题过程中把一些教学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在记录点滴的同时,能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

4.促使我发现与捕捉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高了对问题的反思和解决能力。

五、存在的问题与后续的研究:

总之,课题研究促我成长,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与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深度,我的实践与研究仅停留在低层次的水准上,这与我自身的理论水平有关。所以加强自身的教育理论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用理论武装自己是我努力的方向。最后,课题的结题并不是研究的结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将有目的的对创设情境进行实验研究与反思,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六、参考文献:

1.丛峰松主编.生物化学实验.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社,2005.6 2.萧能庚,余瑞元,袁明秀等合编.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8 3.厉朝龙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6 附1:

关于生物实验小组合作学习的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让生物课充满活力,我将对《小组合作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问题:

1. 你对原先的生物课满意吗?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2. 你认为生物课程趣味性高吗?

□比较高 □一般 □不高 3. 你原先上课能认真听讲吗?

□能集中注意力 □一般 □不能集中注意力 4. 你的生物作业能在5-10分钟内独立完成吗?

□能 □大多数能 □不能 5. 以前生物课你是怎么学的?

□ 自学,不会的请教; □ 教师讲,学生听记。□通过实验学习6. 小组合作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你喜欢吗? □喜欢 □一般 □不喜欢

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篇7

实验是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特别是初一的学生,他们对一切实验都是那么的好奇,愿意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一些探究小实验或者把演示实验设计为学生课前探究实验。

1.通过观察现象进行操作实验研究

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可以主动获取需要的生物知识,学习兴趣、实验技能都得到培养。在学习“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时,可以设计一个小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用瓶子扣住桌面上燃烧的蜡烛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有的学生会带着疑问回到课堂上,问老师为什么用瓶子扣住燃烧的蜡烛,蜡烛会熄灭;而有的学生就会试图进行解释。教师通过分析使学生明白由于缺氧使蜡烛熄灭。教师演示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加强能够吸收氧气的实验,学生观察后会回答,装有萌发种子的瓶子氧气被种子吸收了,由于缺氧而使蜡烛熄灭。

2.在课内课外学生自主动手实验

学生在生物实验中观察、实验、讨论,表达自己的思想、认识和情感,教师给予充分的帮助。在学习“测定种子的成分”时可以让学生回家自己动手把小麦面粉和成面团,用纱布包起来在清水中揉挤,观察洗好的液体和纱布中物质的颜色,初步探究液体和纱布中物质的成分。学生把洗好的液体和纱布中物质带回了课堂,向准备好的液体中滴入几滴碘液,再向准备好的黄白色胶黏物质滴加双缩脲试剂,看到自己准备的乳白色液体滴入碘液变蓝色,而黄白色物质变成红褐色,学生都会惊叹不已。教师要及时引导做出解释,学生在强烈的非平衡状态的感官印象中理解会更深刻,难以忘怀。

3.在生活中学生动手采集、确定实验材料

学生以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在学习“观察叶片的下表皮”的实验时,为了找到理想的植物叶,学生自己采集并进行探究,经过几个班级同学的探究汇总,找到了观察最理想的植物叶——韭菜叶。韭菜叶便于采集,叶下表皮容易撕去,观察又比较明显,为教学提供了方便,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去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一切真知灼见的来源,在人的实际活动中,只有通过观察,才能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观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重要起点,是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只有具有良好的观察能力,才可能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生物知识。

1.通过实验去观察

让学生带着实验成功后的喜悦去观察,实验的成功与否是学生对自己实验能力的检验,一旦实验成功,在学生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无法抑制的兴奋与激动。教师抓住这一时机,及时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观察实验现象,使学生激动的情趣转化为观察的志趣,透过现象观察事物的本质。

2.通过学生采集自制的标本去观察

学生采集和制作标本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并且会满怀收获的喜悦,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乐意去观察。在“观察种子”教学时,学生星期天去野外采集不同植物的种子并将种子放在温水中泡涨。每个学生竟能采集数十种不同的植物种子,他们兴致勃勃地把种子带到课堂上。教学中要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从外到内的观察:不同种子的大小和形状相同吗?他们的结构相同吗?学生通过主动观察,认识到不同种子的大小和形状千差万别。

3.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行观察

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幅彩色的画卷,会深深地吸引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自然美。在这种美感的激发下,学生就会产生探求大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在学习“生物圈中绿色植物的四大类群”后,学生走进大自然对当地的植物类群进行观察,采集了大量的标本,做了大量的记录,经过分析、对照、讨论后,掌握了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让学生带着疑惑的心理去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科学的思维能力是科学素质的重要方面,而科学素质的培养又是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巧设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通过观察巧设问题

教师要在观察时利用分层次的问题引导学生的探索兴趣,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得到发展。在教学中通过采集植物绿叶和茭瓜的花让学生观察后提出问题:植物的叶为什么是绿色的?为什么茭瓜开花后,有的花能结果,而有的花不能结果?提出问题时学生会顿感疑惑,造成思想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以后的教学埋下伏笔。

2.通过实验巧设问题

教师要在实验中提出典型的问题,要突出启发性,让学生自觉地去实验、观察,得到猜想。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要循序渐进地提出以下问题:实验前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为什么只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而不把整片叶都遮住呢?为什么要把叶片放在酒精中呢?实验中观察到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此得出什么结论呢?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巧设问题

生物知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在生物课外活动时要求学生对动植物、环保问题等进行调查,自己设计并完成实验。如:播种前为什么要耕地松土呢?为什么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播种后常常会出现缺苗现象?如何才能防止缺苗现象的发生呢?为什么要禁止近亲结婚呢?这些实际问题极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四、让学生带着发现去改造生物实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

每个学期,学生都要在教师的参与下确定自己的课题,从查找资料到实验准备,到动手做实验,到发现问题,到改造实验,到实验结论的得出,到实验报告的汇报,学生是实践的主人。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发现问题,大脑在独立的思考,注意力高度集中。

1.学生在实验中带着激情去探索、去发现,尽情地享受思考带来的快乐

改造实验就像种子的发芽、开花一样。在做“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实验时,学生提出方案:用振荡的方法,这样空气很容易就进入了澄清的石灰水中,完成吸入气体对澄清的石灰水的作用这个实验。

2.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创造性思维

在学习“鱼游泳的作用”时,学生思考后提出:鱼游泳的动力来自躯干部的肌肉和尾部的肌肉,鳍起到辅助作用,只能说鳍能增大游泳的动力,但不能说它是力量的源泉。我们的实验剪掉了尾鳍的那条鱼不是照样游泳吗?只不过是慢了点。学生已经可以在惯性思维中找到突破点,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

学习生物能力培养论文 篇8

关键词:生物教学;自主学习;优化方式;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3-053-1一、前提:优化教学方式必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1.教与学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现代生物学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类的遗传基因是相似的,而差异最主要是人们在进化的过程中,因为后天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差异而引发的主体变异。所以师生间的相似关系决定了这二者应是和谐的。再从教育的本质来看,它的核心是培养人,并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初中生的世界是一个奇妙而充满幻想的世界,孩子理所应当是这个世界的主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思维逻辑、价值观念和游戏规则在这个世界里生活的,有着强烈的追求学习,接触客观世界的心理需要。

2.课程改革突出的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学习方式的变化——由被动学习、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新课程中,其基本职责和任务不再是过去的学习,更强调——自主学习。科学的“自主学习”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学科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创新。所以教师应在坚持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变教学为导学,确立一种全新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

教学中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习效果。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关键:优化教学方式必须实施有效的问题教学

1.问题须与学生现有的认知规律相呼应。教师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提出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进入探索问题的境界,如为什么橘树花开了许多而结出的橘子数不是很多?(传粉,受精知识探索)。以学过的知识为基础并与本节新知识相衔接的问题,如被子植物的生殖方式是什么?(新旧知识衔接)。经过学生自学找到问题的答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还能满足学生的成功感。

2.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生有好新奇、盼肯定、爱表扬、争好胜的心理,问题的提出要考虑学生能直接推理得到,是动态思维、贴近生活实践以及思维转折次数多少等因素,把要学习的新知识创设成若干问题情境,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满足并强化学生的好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有些被子植物的花很美丽,而有些则很“难看”?(风媒花,虫媒花的特点);要使向日葵多结果实怎么办?

3.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生活中能够遇到但不能用已有知识去解答的问题,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产生立刻要想知道的欲望,如学习“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节时,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生活实际,提出“你的一日三餐的营养结构合理吗?”“平常你们买的食品是安全食品吗?”这两个问题,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开展自主研究,为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各自回家调查一日三餐的营养结构是否合理,并向家长提出许多问题,如什么是合理膳食,怎样的营养结构才算合理等,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交流,在理解合理营养的基础上,为家长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学生主动要求陪家长到市场买菜,在与卖主的交流和与家长的沟通中懂得怎样的食品才算安全,并注意收集有关安全食品的信息,分别与同学和家长进行交流,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绿色食品。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而非信息提供者。

三、保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在任何一个时间打断教师的教学,向其教学内容提出质疑。当然,作为教师,碰到这样的事件,教师应该耐心地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理解。如果是一个简单而明了的问题,本人就会当即举出一个反例,让学生自己发掘错误的原因;如果遇到具有争议性的问题时,就应当正视之,并且请教其他教师及参考书籍,要尽力给学生一个满意的答复。这样,学生不但可以从教师身上学到专业知识,还可以学习到一种钻研的敬业精神,严谨的治学态度。教师也可以从学生身上掌握他们的理解水平和考虑的方向,获取新的知识,调整教学进度,实现教学相长。

学习生物能力培养论文 篇9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不断凸显就业能力普遍较弱的问题,就业能力差不仅反映了高等教育方法上的欠缺,也反映了大学生由学校转入社会时能力的欠缺。对于生物专业学生,应更加注重培养开放性思维,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提高我们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生物,实践,创新,素养

最近几年,在全国各地举办的人才招聘会上,大学生“求职难”与用人单位“招聘难”共存的现象引起广泛关注。求职人员关心的是“你能给我多少薪水”,而用人单位关心的是“你能为我做什么”,供求双方没有在实践能力的问题上达成共识,因而尽管岗位空缺,但是招聘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大学生又陷入求职难的窘境。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比较扎实,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差,实践能力、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差,创新能力就更不用说。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遇到许多实际问题时,往

【1】往不能找到解决方法,束手无策。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生物专业毕业生就业水平不佳,比起其他专业更为紧迫,竞争更大,压力更大。因此,对于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提高生物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就必须提高我们的综合素养。

一、注重实践能力

大学四年的学习却找不到工作岗位,四年知识几乎用不上,这主要是大学生实践能力欠缺,无法将所学知识充分发挥出来,不能将知识转化为有用的东西,求职的时候也就没有办法体现自己的价值。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欠缺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高校的原因:实践教学资源不足。

很多高校缺乏实践场地,尤其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张,学生人数急剧增加。原有的试验场地远远不能满足蜂拥而来的学生需要,常常是很多人围绕一个实验设备转,一人演示,多人围观,起不到动手效果。部分高校可能由于资金不足,使学生的实验流于形式。没有做

【2】 实验的条件,学生的动手能力很难提高。

2.自身的原因:缺乏吃苦耐劳的毅力。

当前大学生几乎都是90后,这类学生又有相当一部分是来自“核心家庭”,自小备受宠爱,经济上高度依赖父母,生活环境和教育条件空前优越,对未来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竞争估计不足,忧患意识淡漠,吃苦耐劳精神缺乏,参与社会实践积极性低下,导致其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普遍较差。.社会原因:科研学术氛围不浓。

当前人们对科学研究的态度更是急功近利,科研成果没有实际意义,特别是基础研究工作所需要的‘十年磨一剑’的从容氛围已经荡然无存。浮躁功利,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苦心钻研,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不断出现。因此,在这种社会风气下,学生的实践动手、研究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那么,针对这种现状,对于提高生物专业实践能力,主要有一下几点:

1.强化实践意识

学校需要通过就业指导以及其他课堂教育,收集大量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使得学生明白实践能力对于其本人就业、择业、创业的重要性,充分意识到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实践技能要求强的课程,采取笔试和实操各占5O 的考核方法,由此督促学生重视实践能力提高。

2.加大实践教学投入

在政府资金投入基础上,学校也应多渠道拓宽资金来源,包括科研经费、企业资助、个人捐款、科技成果的转让、技术服务等,集中资金改善现有实践教学条件。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为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创造良好氛围和物质保障。

二、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是一种重要素质,它既是个人能力充分发展的动力,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然而我国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部分高校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支持,这些将不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缺少创新能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

①素质教育实施不够完全。在教学过程中沿袭了中国传统教学观念和方式,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播,轻能力培养,导致学生只满足于考试成绩;②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专业课程设置落后和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轻视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③师生交流开放程度

【3】 不够。高校教师只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高校的教学内容普遍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普遍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与遵从意识,忽视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

3.创新和科研机制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和科研活动投入不足,资助经费少,实验设备陈旧以及实验器材与当前高端科技完全脱节,吸引不了大学生创新和科研活动的兴趣,更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多数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和实践基地,实践机会和科研机会不足,严重阻滞了大学生创新和科研活动的进行,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增强实践创新教育观念。

高校既要注重对学生的共性培养,也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把增加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创新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使大学生课堂内外都能长见识,增才干,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改革教学体制

高校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各种学术讲座、开设创新系列学术报告会、成立社会实践社团等,着重建设适应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学术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促进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和科研活动的兴趣,提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建立创新科研平台

高校加强对创新实验平台的建设,是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必要途径。更新实验仪器等措施满足大学生创新和科研活动的基本要求;定期开发实验室,实现实验教学与科研项目实验研究相结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和科研兴趣,鼓励大学生的参与创新实验和科

研项目,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三、结语

大学毕业生普遍对未来生活充满热烈的憧憬之情,对未知的生活领域往往具有积极的探

【5】索之心,这是大学生身上一种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珍视。但是,毕业生往往期望

立即就能找到一份工资高、环境好、稳定、不太辛苦之类的好工作,这是不切实际的。面对现在紧张的就业压力,作为大学生更应该思考自己的价值所在,提高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好高骛远或者自怨自艾,自暴自弃。

当然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是依靠学校提供合适的环境与氛围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是普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时代赋予高校的历史使命。只有在高等教育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使人才脱颖而出,才能适应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创造优越的实践教学环境,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为学生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使学生自觉形成自我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彭青霞.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154-155.【2】 彭红涯.理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时代报告.2012,12: 127.【3】陈劲,王黎萤.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培养与提高[M].北京:国家行政学出版社

社.2008.77-78.

【4】王丽,陈江博,苏雪琼,等.科研融人实践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

究与探索,2011(8):1l2-114.

【5】梁剑光,朱东兴.生物专业大学生课外创新实践教育的实施策略[J].高教高职研究考试

上一篇:音乐之声小学生作文下一篇:好句好段摘抄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