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和设计(通用11篇)
一、引言
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有序的排列各种因素,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合的教学对象,本着一定原则来拟定教学目标,以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设计中要采取一定的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解决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好的课程设计是取得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对思想政治课进行便是设计。从最初从新课改之初无教学经验到形成一定的理念和方法,通过课程设计,并在教学中实践运用,总结了一些经验,通过对高中政治教学课程设计的思考,总结出新课改背景下政治教学设计水平提高的方法和建议。
二、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设计的意义
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教育改革的呼专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进行变革的要求更为迫切。在新课改背景下,很多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渡期,开展高中政治教学要以教学活动的设计为基础,这对于提高 篇3: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
全国高中政治课竞赛一等奖教案及点评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设计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一中 田锋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切实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开发多种课程资源,将知识的传授过程转变为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在知识的生成和构建过程中,积极思考,增强辩证思维能力。紧扣时代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知识探究、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有机统一,力求实现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剖析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领会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列举具体事物,在判断分析中理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并进一步把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三大领域来认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对变化与发展的分析判断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并能用发展的观点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能力;从对苏南模式的分析讨论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理解和谐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关注社会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点】
发展的实质。 本框中心内容是讲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而理解发展观的关键是对发展实质的理解,只有理解了这个问题,才有助于认清发展与运动、变化之间的关系,确立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
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容易理解,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区分和把握。因为在实际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错误标准,而且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和欺骗性,如果不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就难以分辨和认识其错误的实质。
【教学设计】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一、激发思维,引入课题
(1)展示资料:《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学生对此发表个人看法)
(2)针对学生发言,教师引导归纳,让学生初步体会“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这一哲学道理。
(1)以生活中带有思辨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开启学生思维,较快地进入课堂情境。
(2)学生讨论后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道理,教师引出本课课题。
二、合作探究,构建知识
(1)结合南京长江大桥炸与不炸的讨论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到人类社会、人的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并结合人类的进化图,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从三大领域列举相关事例说明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整个世界都是变化发展的。
(2)提供背景资料(六幅图片: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袁世凯复辟 帝制;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突破847公斤;从单一gdp到绿色gdp核算体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判断上述哪些事物属于“发展”,进而认识到发展与运动、变化的区别,得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再次分析上述六幅图片,在分析过程中体会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并掌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4)学生动笔,自主构建本课知识网络,教师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予以完善。
(1)通过引入课题情境的再利用,引导学生从三大领域归纳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结论,并能结合实际说明,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方法。
(2)根据教师所提供的资源,学生合作交流,作出判断,深入分析,使学生体会知识的生成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
(3)学生总结本课学习知识,构建知识体系,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并为后续活动奠定基础。
三、学以致用,走出误区
(1)播放flash情景小品《传统与时尚的冲突》。
(2)学生思考讨论,评析小品中的相关观点,并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传统与时尚的看法。
(3)通过学生的思考讨论,进一步归纳出判断新旧事物的错误标准。
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思维,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客观全面地分析社会生活,进一步深化对本课知识的认识,走出误区。
四、拓展延伸,提升自我
(1)展示《人民日报》评论文章《苏南模式下的环境之痛》,学生畅谈感想。
(2)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以网民身份,发email到省长信箱,为江苏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展示新苏南模式典范——昆山的相关材料,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实际意义。
结合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对发展观点的理解有新的提升,进一步体现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科学性。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教学点评
严伯霓
1.凸显学科理念,落实三维目标。以 “激发思维,引入课题——合作探究,构建知识——学以致用,走出误区——拓展延伸,提升自我” 为教学流程,既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也达到了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
2.体现互动生成,尊重学生主体。通过教师提供资源,创设情境,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到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观点,并通过共同分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超级杂交水稻等具体事物,进一步认识到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感悟知识的生成过程。
3.开发课程资源,启迪哲学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把生活与哲学、课外资源与教材资源结合起来,并充分开发和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制作flash短片,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对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的思考讨论,走出判断新旧事物的认识误区。
4.发挥德育功能,培养高尚情操。紧密结合南京的生活实际,以南京长江大桥炸还是不炸的争论激发学生思维,进而上升到哲学角度来思考;通过学生对苏南模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分析,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美国对我国包围圈由“V”型逐渐变为“C”型,国庆六十周年庆典上,国防工业成就展。某处路面曾经非常泥泞、破烂,而今路基实在路面平整;锁具的不断升级换代得益于小偷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推进新课
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有对立的一面又有统一的另一面。由此构成了矛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矛盾对立统一的结果。
板书:1.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把握矛盾的含义我们应注意: (1) “事物内部”是指一个事物的内部,也指事物与事物之间。 (2) 不能把哲学上讲的矛盾与日常生活中的矛盾混为一谈。比如说某某同学和另外同学闹矛盾了,这里的矛盾只是我们哲学上讲的矛盾的一种具体形式,是矛盾斗争性的具体表现。 (3) 也不能把哲学上讲的矛盾与形式逻辑中违反逻辑规则,出现前后不一首尾打架的现象,即逻辑矛盾混为一谈。比如说“整个校园漆黑一片,只有一面窗户亮着灯”;“他是三好学生,是大家学习的楷模,就是劳动不积极,时常浑水摸鱼;身体像林黛玉经常咳咳哈哈”。逻辑矛盾是在思维领域中主观上违反了思维规则出现的一种错误现象。哲学上所讲的矛盾包括日常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矛盾,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同学们能举例说明吗?
高矮、胖瘦、强弱、有无、难易、进步落后、成功失败、运动静止、民主法制、自由纪律、化合分解、同化异化、遗传变异等。
板书:2.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板书:(1)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同一性的含义包括:一是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的,一方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同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问题情境:(多媒体课件展示)胖和瘦也可以相互转化,胖要变瘦,条件是吃减肥药或参加体育锻炼;瘦要变胖,就多吃高脂肪、高能量的食品。进步如果骄傲自满目空一切,就会落后;相反落后者如果发奋努力积极进取就会取得进步。
问题探究:上述材料说明了矛盾双方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过程略。
教师总结: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注意: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失败转化为成功,并不是随心所欲的,我们必须找出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更加的发奋努力才可以把失败转化为成功。
问题情境:(多媒体课件展示)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它们是两种相反的作用,是相互排斥的。
物理学上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在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代表资产阶级的国民党是统治者、剥削者,而代表无产阶级的共产党是被统治者、被剥削者,它们的地位和利益是根本对立的,是相互斗争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启发与传授,学生的学是领悟与接受,两个方面是相互区别的。
问题探究: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上述材料说明矛盾双方是斗争的。
板书:(2)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这里的斗争是对立、区别、差异、冲突等的通称。
板书:(3)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这里的“寓于”,也就是存在于、包含在其中的意思,是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特别说明:斗争性和同一性是指矛盾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性质,不能把它们就看成是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两个方面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板书:3.唯物辩证法矛盾的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既然事物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有对立的一层关系,又有统一的另一层关系那么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想问题、办事情就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两分法,两点论。反对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问题探究: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违反一分为二的观点,片面地看问题的表现呢?
同学回答(略)。
二、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讲了矛盾的含义、矛盾的基本属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矛盾观点的方法论。同学们要重点把握矛盾的含义及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论。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强化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三、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曹植七步诗的后两句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其实,曹植和曹丕如果不是“同根生”,曹植的才华和抱负就不能对曹丕的皇位构成威胁,曹丕也无须去“煎”他。丕、植两兄弟的真实关系应该是:“只缘同根生,相煎分外急。”由此可知()
A.矛盾双方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
B.矛盾双方没有统一,就没有对立
C.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各向其相反方向转化
2.2006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举行记者招待会时说:“形势稍好,尤需兢慎。”其中,“兢慎”见唐诗《泾溪》“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履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唐诗所包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是()
A.矛盾双方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B.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D.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3. 古语云: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就要求我们()
A.要在对立中把握事物的同一性%%%%
B.要善于抓中心、抓重点、抓关键
C.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D.要看到事物的对立性
4. 挫折既是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又是前进道路上的“垫脚石”,这种看法()
A.是全面看问题的辩证观点%%%%
B.正确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说明意识能反作用于物质%%%%
D.说明量变会引起质变
5. 图中的漫画,蕴涵的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B.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C.矛盾是主观自生的
D.人脑是认识的来源
6. 李政道说,科学与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连接它们的是创造力;福楼拜说,科学与艺术“从山麓分手,又在山顶汇合”。从哲学上看,这两句话都强调了()
A.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B.矛盾的双方对立统一
C.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D.任何事物之间都是矛盾的
【关键词】高中政治 导学案 设计应用 探究
“三案六环节”是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体制实行中所推出的一项新型教学模式,导学案就是“三案”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体制跳出了应试教育以考试为主死读书的固有教学模式,提倡日常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智力启发、学习能力培养等为教学重点。尤其是高中教育阶段随着学生知识储备的丰富和教学能力的不断提高,日常教育更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而导学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就是主要起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作用,在包括预习、课堂引导等多个环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政治是高中教育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学科,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制度和规范,以及塑造学生主流思想和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政治主要是以文字性内容为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相对于数理化等逻辑性学科来说,学生的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纪律要高得多,但内容方面的单一性和枯燥性也因其学科属性而不可避免,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惰性的现象。而导学案的出现则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条明确的引线,从知识衔接、重点规划、新内容掌握等一系列环节上给予标准的指导和学习步骤的层层递进,从而让学生不但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知识的学习,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对政治这门学科的兴趣。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导学案的设计和实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导学案的设计
作为教师来说我们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要遵循教与学相结合的原则,即结合高中政治教学目标和教材所设置的内容,教师融入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技能;另外还要最大限度地站在學生的角度进行教学重点的划分、教学计划设定、新旧知识点的过渡等等,从而让导学案再设计之初就紧跟教师思维,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而为正值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做好前瞻性工作。
(一)目标确定,知识划分
首先,导学案是教师结合即将教授的知识内容进行的具体性学习引导方案,所以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学生做好学习目标的确定。高中政治在教材内容设置方面系统性、脉络性较强,因此知识内容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教师在学习目标设定过程中要做到“瞻前顾后”,一方面,在结合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配合教学大纲要求,给学生提出针对新内容的学习目标;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后期延续性的知识内容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实现后期知识衔接的规划。从而提前让学生做好知识的前后性联系。
其次,教师在导学案设定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课本教学内容做好知识划分。对于高中政治这门学科来说,一般每节课的教学内容都是以知识点的方式呈现,所以我们可以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常规化模式,做好每节课的知识点重点定位,从而在导学案中表现出来,这样可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学习重点方面的提醒与指导。
(二)引线作用,知识过渡和检测
首先,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时刻保持其导线作用,尤其是在新旧知识的过渡方面。高中政治是一门以理论性为主的学科,上文中提到,教材内容单元之间的知识系统性和连贯性很强,但同时其中琐碎的内容也相对较多,这就需要教师在导学案设计过程中通过整体性知识脉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内容和将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无缝对接;同时将其他碎片性知识点都通过例题或者知识点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有利于学生在遵循导学案学习过程中不遗漏任何知识内容,并且实现知识的温故知新和完美过渡。
其次,导学案以教学引导为主,但并不仅限于知识学习的引导,再设计过程中教师也要兼顾到课堂知识检测方面的内容。在我看来,知识检测方面的内容设置要以最基本的知识内容为主,这样学生在课堂自主检测过程中首先能够将基础性内容掌握牢固。
二、导学案的应用
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导学案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应用在学生身上,从而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更好地学习效果,所以在保证设计合理的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做到科学的运用导学案,从而达到最佳的导学效果。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导学案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习惯。导学案一般是在学习新课程之前发下去,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会将其和上节课的课下作业一起布置,这样学生在完成上节课的知识内容巩固的同时,可以直接衔接新的知识内容,然后在课下写作业的过程中逐渐依托导学案养成巩固和课前预习的习惯,为正式听课做好准备。
其次,我们要通过导学案来培养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对高中生来说,进入大学意味着每天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都是自主学习,而且政治是一门自学成功性较高的学科,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导学案,让学生自己根据列出的重点还有涉及到的例题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让学生直接结合导学案上所列出的重点进行小组讨论,然后选择代表上讲台讲解本小组的探究成果等,这样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还能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
(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首先,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导学案为教学引线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我在政治课堂上一般采取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而学生由于课前已经通过导学案进行知识的预习,所以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思维较为活跃,知识内容的理解度也会相对较高,从而带动小组讨论氛围的活跃,这样就在无形中提高了整个班级的政治学习积极性。
其次,利用导学案重新唤醒学生对于政治这门学科的兴趣。作为高中政治教师的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政治这门学科的理论性和学习难度等方面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政治学习过程中存在兴趣缺失,而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导学案作为授课引线可以让学生体会一种与之前学习所不同的教学模式,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能够最大限度的唤醒学生对于政治学习的新鲜感,而且授课节奏能够更好地掌控把握。
这次上xx当指导教师的时间中,在批阅老师们的作业和在学习这次省远程培训的相关文本的时候,发现自己确实还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去总结自己教学上的不足。
首先,最大的收获是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对待我们的教学。我们的学生之所以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缺少对教材的综观思维。在这次学习的过程中,教学设计中的宏观思维、中观思维和微观思维给了自己很好的启示。
其次,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考虑,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选择,这需要我们统筹考虑。
再次,如何切实搞好教学的微观设计,我们必须学会将教学知识问题化,将问题情境化,将情境活动化,将教学活动序列化,从而有效的完成微观教学设计。
以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为例。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如何去考虑以上问题。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经济生活第一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活动包含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消费活动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同时也是中学生最熟悉的话题。在现实的生活中,他们首先是一个消费者,这也是我们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教材的时候把消费作为教材第一单元的原因。本单元的主题知识围绕着消费什么,消费的媒介是什么,什么是消费,消费有哪些类型,我们的消费状况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经历这样的变化,个体消费行为受哪些因素的影响等知识。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一)课题: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政治第三册《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二课时——“文化与经济、政治”
(二)主要学习内容:
1、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
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政治,不同文化的作用,影响是不同的。
二、学生分析:在高一思想政治课的两个模块中,学生分别了解了经济、政治的基础内需,并在前一框题中懂得了文化的含义,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三者的关系的理性认识基本上是空白。
三、设计思想
(一)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觉得“政治课内容就在我身边”
教学过程活动化,让学生能在课堂上体验所学的内容
(二)教学原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自主学习
(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培养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六、教学过程: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本框内容是本课的核心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知道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国际竞争中有重大作用,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积极理解发展文化事业,特别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八、巩固练习(一)选择题
1.思想文化同政治、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虽然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但又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思想文化上的独立,就不会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独立。这主要说明()a.一定的经济决定一定的政治
篇二: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初探
龙源期刊网.cn 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初探
作者:刘帅 孟祥标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5年第06期
[摘 要]以经济常识新教材中《存款储蓄和商业银行》一课的教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详细地阐述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关键词]新课程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80 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教育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倡导自主学习、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应能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思考,相互交流,合作探究,最终发现和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笔者更关注如何将这些新课改的理念贯彻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下面就结合经济常识中《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一课的教学,谈谈在政治教学设计中笔者践行新课程理念的体会。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依然要落实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传统教学主要以灌输为主,采用“填鸭式”教学,而新课改则倡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究式学习。因此,设计《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教学时笔者首先摆正了师生关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其次,充分地研读课标、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将教材从教师手中的“教本”向学生手中的“学本”过渡。最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感悟知识;第二部分是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新课程改革倡导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如何才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呢?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想”探究;二是要有具体的话题,使学生“能”探究(话题太大太空学生无法探究)。为此,必须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上课开始,笔者通过一个小品引导学生进入“家庭剧场——理财篇”。《乡村爱情》中谢永强通过开发荒山种植果树,发家致富了,面对这些钱,他提出问题:怎样才能让这些钱保值增 篇三: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设计范例分析
邯郸市教科所范凤菊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做出战略性规划。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我们基本上要回答这样三个问题,首先就是明确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三维目标,即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第二就是具体方法和途径;第三就是结果和目标达成。
以邯郸外国语学校李艳的《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为范本进行具体分析说明,供大家进行学习交流和研讨。首先,以单元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可以高屋建瓴地来把握教材,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灵活地分配教学时间。(展示李老师的教学设计)李老师在单元设计中分析了本单元的地位:处于起点的地位,所要解决的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发现文化现象,感受文化生活,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目的是使学生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是整个教材展开论述的前提。这样安排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逻辑结构和内容结构:
本单元的逻辑线索:文化现象----(引出)-----文化内涵----(感受)----文化力量,这样整理出来逻辑结构对教学内容就有了很好的理解。
以第二课第二框《文化塑造人生》为例,围绕新课标要求,(第一步)情景导入:典型案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第二步方式方法)用多媒体展示学生学过的诗歌,能够体会到作者的品质和心境;(第三步探究活动)提出所要探究的问题。
【探究】1.文化对塑造人生起什么作用? 2.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什么? 3.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是什么? 4.怎样理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统一的? 5.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哪里? 学生看书,小组讨论,展示成果。教师点评补充完成探究。(第四步形成理念)形成基本的文化生活观点:这一课理论知识其实只有三句话-----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五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知识技能的训练,加深对文化生活理论观点的理解,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我认为:这节课的设计总体把握不错,但是如果让学生观看极具震撼力的一些视频,例如:汶川发生了强烈的地震,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应该说一次次的感人的事迹让我们留下了激动的泪水,那么这样的一些精神力量,在这个抗震救灾过程中的体现,我觉得应该把它很好地补充到我们的教材中来。
视频:5月19号,各界群众在三分钟默哀之后,在天安门广场呼喊中国加油,汶川加油,汶川挺住。看后很多人都流下了泪水。还有成龙的《生死不离》中,我们听到了这样的话,无论你到哪里,我都要找到你,手拉着手,生死不离。那么通过上述的情境,感受这样几句,让人振奋的话语,让学生从中感受一下,它所含有的这种精神的力量,给学生设置这样一个问题,你能从中感受到精神的 力量吗?此外,是否还可以提出课下研究性学习要求:请你列出几个让你感到震撼的歌曲(或名言)并说明理由。这样设计效果是否会更佳、更完整,老师们可以交流,探讨多种方法更好的设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教学设计
邯郸外国语学校 李艳
【课程标准分析】
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3.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在《文化生活》教材中处于起点的地位,所要解决的是“文化是什么”的问题。它从各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入手,先剖析文化的内涵,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学生增强文化意识,激发他们为发展我国文化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做出贡献。目的是使学生对“文化”有一个整体的理解,是整个教材展开论述的前提。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两课: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又分两个框题.一是体味文化;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主要内容包括: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文化对社会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积极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二课也分为两个框题,一是感受文化的影响;二是文化塑造人生。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影响的特点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辉煌人生的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文化现象存在的普遍性、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的生活与文化密切相关,识记文化的含义;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理解文化的基本内涵;理解文化的作用;知道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理解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理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及文化在国际竞争中的意义;理解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必要
性和重要性。
2.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引导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出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人们的生活与文化密切相关,文化在社会实践中产生和发展,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已经成为当前国国际竞争的重要法码,从而提高参与文化活动的自觉性和能力。结合我国当前的文化建设活动,综合各种文化现象,正确理解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自觉参与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并在活动中体味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认识到文化竞争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性,自觉抵制资本主义价值观念的侵蚀,在实践活动中宣传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心。
【重难点及确定的理由】
“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是全单元的重点。因为它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是对文化内涵与作用的理论认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体现生活逻辑,便于学生理解;另一方面,这一部分内容还承载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的任务,是学生思想观念培养的重要内容。
对文化内涵的理解是本单元的难点。“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而本教材所讲“文化”既不同于广义也不同于狭义,而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概念。学生在理解上会有较大难度。
【教学方法及采用的依据】 1.课堂问答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引导他们经过思考作出回答,从而获得知识、发展智力。这种教学形式的特点是信息是双向交流的,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回答的问题,并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或指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思考,运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判断、推理回答问题,获得或巩固一定的知识,并发展智力。
2.自主学习的方法。以预先设置的关键词默写条为载体,引导学生通读课本,形成对知识的整体了解。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教材依据:
人教版必修四第三单元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设计思路:
哲学高度抽象、概括、凝练,理论性极强,加之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很少接触,因此,理解、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本节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也就是进行矛盾分析法的教学,在整个哲学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便于学生理解、参与学习,一定要本着:“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设计教学,力求整个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通俗化。所以本家教学的理论支撑是建构主义,寻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教学中贯穿任务型教学、整体性教学原则,通过导学案、教学情境具体实施。整个教学按照:“贴近生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自主探究,把握知识点——学生成果交流,梳理主干知识——问题生成,理解、内化新知——迁移、运用知识”的思路进行。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学生能全面、深入理解矛盾的内涵、属性。2.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及辩证关系。能力目标:
1.通过矛盾知识学习,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认知事物的能力。
2.在学习中,学生辩证思维,深入、全面理解事物的能力得到提高。
3.学生学用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继续得到增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学生自觉树立矛盾分析法认知、分析事物,在生活上运用矛盾分析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五、教学难点:
矛盾、矛盾的属性。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部分金庸武侠小说、视频片段
七、教学方法:
导学法
情境教学法
八、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老师谈话导入新课,你看过那些金庸的武侠小说?好看吗?印象深刻是哪几部?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归纳。(共14部。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印象深刻的是《笑傲江湖》、《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倚天屠龙记》等)
老师继续设问:金庸的武侠小说为什么好看呢? 学生简要回答,老师归纳。
金庸的小说大气、气势恢宏、情节紧张、有历史凝重感;其实,金庸的武侠小说还有这样一个特点:富有哲理,有什么哲理呢?
学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二)学生结合导学案,自主预习教材。
1.学生探究新知,把握知识点,梳理主干知识。
2.学生可重点学习以下知识:
(1)矛盾的内涵。基本属性有哪些?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2)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二者有什么关系?
(三).学生交流学习成果。梳理主干知识,把握知识点,整体感知知识。老师略加归纳、小结。
(四)学生结合问题生成单探究、内化新知。
1.学生回答印象最深的是金庸的哪部武侠作品?如《倚天屠龙记》。主人公叫什么?什么出身?什么身份?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张无忌;武当派“张五侠”的儿子,可谓是根正苗红。后来成为明教教主,也就是魔教教主,在他的身上体现了身份的对立、统一)顺势引导学生归纳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学生列举小说中矛盾着的事物(注意角度,适时引导)(1)社会层面:
A.张无忌明教教主PK妻子赵敏元朝郡主。B周芷若峨眉派掌门PK邪教武功。
C在金庸的其他作品中不胜枚举:学生列举,(2)自然层面:
A少林功夫至刚——武当功夫至柔。B倚天剑——屠龙刀。
C其他作品中比比皆是:化骨绵掌——吸星大法;
七伤拳——伤人伤己、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作用力与反作用力。(3)思维、认识层面:
作品中很多人的认识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
学生自己归纳: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存在相互对立、相互统一的方面。哲学矛盾是对具体矛盾形式的概括、总结、升华,哲学矛盾与具体矛盾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明教被称之为什么?与名门正派是什么关系?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老师归纳(魔教。势不两立、你死我活、水火不容。
结论: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具有斗争性的属性。
4.没有正、邪势力的江湖存在吗?为什么?正邪势力较量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归纳(正、邪势力虽然水火不容,但相互联结,共同构成江湖。)
结论: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的属性和趋势。矛盾具有同一性。内涵: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没有正何谈邪,没有邪何谈正,正、邪相对而存在,正邪双方共同构成血雨腥风的江湖——同一性是相对有条件的)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张无忌正派出身,担任明教教主,本身亦正亦邪;当张无忌离开周芷若时,周芷若立马转化为邪恶势力的化身;赵敏则恰好相反。再看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同一性是相对、有条件的。)小结,归纳:总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本身固有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有人不禁要问:正、邪势力同时存在的江湖能安宁吗?亦正亦邪的张教主不崩溃吗?
正是正、邪势力的相互较量才推动者江湖的发展;正是张无忌集正邪于一身,才可化干戈为玉帛,推动者江湖的发展。顺势归纳: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5.在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常有江湖儿女想退隐江湖,却事与愿违,这是为什么呢?
矛盾具有普遍性。学生结合《倚天屠龙记》分析说明、理解。(1)事事有矛盾,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空间。(2)时时有矛盾,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时间。既然矛盾具有普遍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当如何想问题、办事情呢?
学生归纳方法论:(1)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2)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6.虽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经和经相同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波和波一样吗?说明了什么?对我们有什么方法论要求?
矛盾具有特殊性。学生结合小说理解。(小说中不同人物面临不同的矛盾;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的矛盾;同一帮派中存在着不同的矛盾。)
结论: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具体问题集体分析。
7.“今天华山论剑,明天决战京城;今年你是天王,明年我是至尊”。在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江湖恩怨、是非多吗?列举几个。这一个个的是非与这些江湖恩怨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一个个的是非与江湖恩怨是特殊矛盾与普遍矛盾、个性与共性的关系。)顺势引导学生归纳出矛盾的特殊性与普遍性之间的关系。(1)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系。
(2)一定条件下,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转化。老师设问:“明确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学生集体归纳出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四)学生畅谈学习心得,分享收获。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依然要落实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目标。传统教学主要以灌输为主,采用“填鸭式”教学,而新课改则倡导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探究式学习。因此,设计《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的教学时笔者首先摆正了师生关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把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其次,充分地研读课标、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将教材从教师手中的“教本”向学生手中的“学本”过渡。最后,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感悟知识;第二部分是让 学生运用 知识去分 析和解决 实际问题,以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新课程改革倡导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如何才能 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呢?一是要激发学生 的兴趣,使学生“想”探究;二是要有具体的话题,使学生“能”探究(话题太大太空学生无法探究)。为此,必须创设一个生动、具体、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学习 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上课开始,笔者通过一个小品引导学生进入“家 庭剧场———理财篇”。《乡村爱情》中谢永强通过开发荒山种植果树,发家致富了,面对这些钱,他提出问 题:怎样才能让这些钱保值增值呢?小品结束了,学生也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这一问题情境。由于这一问题贴近生活,很快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设计问题情境最好能够以一个案例引申出所有 的话题,减少思维的无序跨越,进而突出主题。
2.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参与
当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后,教师应充 分相信学 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
课前,笔者将学生分成八个小组,并明确每 个学生在小组中的职责,主要有组长、中心发言人(每节课的中心发言人应轮流担任)、记录员等等。小组围绕中心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时,教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参与交流,倾听学生的讨论,并适当给予引导、点评,以便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3.汇报讨论结果,争论明辨知识
学生初步自主探究后,每个小组可派代表汇报探究结果。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时,教师不要否定他们的想法和意见,而是让他们各抒己见,自由讨论、争辩。如本课设计的第三 个问题情 境“如何去存 款和计算 存款利息”,学生在自主探究后,就形成了很多不同问题,如在存款开户时没带身份证,计算利息未扣利息税等等。等学生争论基本达成一致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情况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肯定学生的探究精神。
汇报、辩论过程是将知识点分解后 又汇总的 过程,是使知识系统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聆听他人的意见,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判断、反思,从而开阔思路。
4.共同交流,归纳知识系统
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教师抓好时 机,引导学生 思考:请系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学生通过阅读 课文,回顾本节课新学知识,小组合作继续讨论。这时教师巡回指导,加入各组适时点拨。学生通过画树状图、列 提纲等方法对知识进行总结。这一环节,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对获得知识进一步分析处理的能力。它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知识和技能目标。
5.灵活运用,巩固提高能力
让学生从问题情境、感性材料中,通过讨论、探究形成理性认识,这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这一教学环节,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两个作业。(1)讨论:如何认识“我 国储蓄存 款居高不下”的现象?(2)实践:亲自到银行存、取一次款。
[关键词]:高中 教学 政治 策略 方法
一、高中政治的层次化教学
层次化教学指的是教学任务上的层次化,人对于事物的认识是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在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事物,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几个阶段,在这些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这样一来,才能使教学的过程形成多角度、多阶段、多层次的系统工程。
为了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教师要分层设问,层层递进,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高二政治的哲学当中,有关于人生价值的内容,在讲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要参加工作,一些学生是这样回答的:“为了养家糊口。”根据马斯洛的层次理论,这种回答属于最低层次的需求,思想境界不高。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引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养家糊口而工作,这没有什么错,但是你们参加工作就没有什么别的目的了吗?这时一些学生会回答:工作能实现人生价值,能够使人的生活更加的充实。这个问题的回答会很自然的引到人的需求的最高层次,从而也让学生明白了人生的价值。
或者在讲到高一政治中投资时,教师可以先讲解几种不同的投资方式,比如保险、储蓄、股票、债券等等。然后让学习成绩稍微落后一点的学生查阅课本以及资料,弄清楚各种投资方式的含义、区别。等他们查阅完毕后再问他们,其中哪种投资方式的收益和风险都很高?对于成绩中等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指出不同投资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最后要让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运用这部分知识,问这些学生,给你50万美元,你会如何进行投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学习任务,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高中政治的分组化教学
分组化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来进行学习,并且以小组的团体成绩为评价的标准。通过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从而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分组化学习一般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使小组成员在成绩、能力、性格等方面形成互补。每一个小组都要选取组长来负责本组的分工、协调以及合作,以及配合教师的工作。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出他们的能力,鼓励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
比如在讲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章节的时候,要让学生熟悉教材中的内容,使他们明确党的领导是非常重要的。一些学生会提出这样的观点:党内腐败现象屡见不鲜,这时教师可以举出一些历史的例子,证明党内所存在的腐败现象仅仅只是少数。同时也要让学生们分小组进行调查和讨论,观察自己身边的加入了党组织的亲朋好友,从这些亲朋好友中可以看出,党内的腐败现象只是个别人的行为。通过一番讨论之后,学生们明白了这样的道理,党的腐败现象是极少数,而且党是有能力铲除腐败的。
但是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根本不参与到其中来,有时甚至会出现大家都不愿发言的状态。为了防止这样的现象发生,教师需要提醒每一个小组进行详细的讨论,将其记录下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讨论中去。而且还要提前将讨论的题目交给学生们,让他们对讨论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且查阅相关的资料。另外,教师还要教会每个组的小组长如何引导大家发言。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题目必须紧紧围绕教材,而且又是大家有所感触的问题,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多设一些题目。举个例子,在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除了可以设置“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会不会改变社会主义方向”这样的题目,还可以提出另外的题目,比如“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国营企业的主导作用会不会消失?”以及“集体经济对于我国当前的发展状况有利吗?”这样一来,当学生对一个题目不了解的时候,就可以讨论其他的题目,因此不会出现冷场的现象。
三、高中政治自主式教学
除了分组化教学,也有自主式教学,学生的自主式学习非常重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教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才能让他们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如在学习高一政治经济学当中的《多变的价格》以及《价格变动的影响》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并且对市场上的奢侈品、生活必需品进行合理的记录。然后再分析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在价格上给消费者带来的影响,以及产生影响的原因。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得出了不同的观点。这时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得出的观点,并且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同时,这也有利于对学生的知识盲点和弱点加以阐明和强化。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对于价格规律有了比较生动和直观的了解,因此达到了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
同时为了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教师也可以设置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高一经济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创造力,编排这样一个小品,一位老人在买彩票的时候无意中获得了五百万大奖,但是老人在如何投资这个问题上发愁了,有人说存银行,有人说买股票、買保险。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来进行选择。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都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情境当中,因此也激发了学生探究和思考的欲望,使学生养成自动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习惯。
四、总结与体会
在高中政治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选择正确而合理策略,充分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发挥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由过去的被动式接受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效率,达到政治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董洁.高中政治教学新思考——谈新课改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7):28-28.
[2]吴超.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中政治课堂情境教学策略的研究[J].教师,2013(21):53-54.
[3]李春花.新课标下导疑教学策略在高中政治课中的运用[J].大观周刊,2013(3):196-196.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政治老师王老师,我的电话号码是。
首先恭喜大家告别初中,迎来了高中的学习与生活。三年又三年,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希望有幸能和你们3年都待在一起。我希望我不仅是你们的老师,更能成为你们的朋友。在我教书的三十余年里我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学生,我尽力使每个人学生认真听我上课,做到“雨露均沾”,我会将这种“恩惠”继续传承下来。
政治这一学科包含丰富的知识,像宝藏一样需要我们去认真挖掘。那我们来仔细看一看政治到底有哪些宝藏吧!
二、了解高中政治
这节课呢我们大致的围绕这四个点来评说我们即将接触的高中政治课。
1、你心目中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什么样的?
2、为什么要学政治
3、你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会讲些什么?
4、我们应怎样来学习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呢?
首先我们先来畅聊一下你心目中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什么样的?(让学生畅所欲言)下面我们来一起看一下别人眼中的政治
有人说学习了政治会坐在人们大会堂开会(图片展示);还有人觉得学习好政治,不会像他那样(图片展示)还有些人说政治离我很远,我不是干部,也不搞政治,所以与我无关(图片展示)。
那同学们经过初中的学习,你觉得政治是怎样的一门学科呢?(同学们畅所欲言)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总结一下高中政治与初中政治有哪些的不同
1、初中的政治开卷考试一般比较简单,而且所占分值不重。但是高中是闭卷考试,而且一个选择的分值就是4分,审题是要细心。
2、能力要求:在了解、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对重要的原理、观点必须背诵;侧重理解;回归生活,灵活应用书本的观点原理来描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初中政治时政所受关注不多。高中政治与是时政形影不离,每个时政热点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出题。(考考大家,有没有关注今年的暑假热点?)
三、为什么学政治?
首先是考试的需要
(1)在高考中实行的是“3+文(理)综”的模式,政治是高考文综的必考科目;(2)取得高中毕业证,必须通过学业考试,包括政治科。(3)大学的必修科目,研究生入学考试必考科目 其次是为官从政
下面我们简单的来看一下2012年新上任国家领导人简历。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做官必须要懂得政治。
学好政治它将会给我们自身带来有很多很多的益处。比如学习《经济生活》,它将帮助你成就梦想,拥有更多的财富,做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
《政治生活》,帮你了解国家国际大事,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文化生活》将让我们领略到文化的巨大魅力,做一个有文化、有素质的人; 《生活与哲学》,帮助你全面的分析问题,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智慧,做一个理性的人。
三年之后,你将会成为一个有经济头脑、有政治远见、有文化素质和有哲学思维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四、你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会讲些什么?学期内容和目标
总体认识:高中政治必修主要分为四大板块,简言之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但是每个主题都与生活密切相关,以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例为切入点,得出原理。从生活来,到生活中去。选修:经济学常识、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科学思维常识、生活中法律中的常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科学社会主义常识。选修课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掌握必修的内容,所以也应引起同学的注意。学期学段的目标
高一上学期:必修一《经济生活》。我们都知道食品问题得到了国民的关注。那么面对食品问题,政府该怎样做、企业该怎样做、个人又该怎样做?三个主体都要行动,但是分别怎样做事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这是经济中的一个问题,但是每个经济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从这3个主体出发。这个学期的目标是要掌握货币、物价、就业、财政税收、对外开放等。高一下学期:必修二《政治生活》。你们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什么时候成立的吗?那同学们知道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多少年吗?(明确:95周年)。为什么要重视这个呢?在学习政治生活会告诉你中国共产党的重要作用。这个学期我们要掌握我国的国体与政体,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民族宗教,民族政策与外交政策等。高二上学期:必修三《文化生活》。同学们经常在看电视的时候会看到西方国家的人见面是贴面与拥抱,而中国讲究的是握手。这个是为什么呢?通过对这本书的学习让你感受到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文化的交流、传承创新、中华文化、民族精神、先进文化、思想道德建设等。最常考的知识点是文化的创新。这个同学们要重点把握。高二下学期:必修四《生活与哲学》。这本书对同学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也是比较难学的一本书。我们都知道“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这其中蕴含了怎样的生活哲理呢?在以后的学习的中我会带领大家一起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奥秘。哲学主要分为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及其历史唯物主义。我们要学会运用所学过的原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高三上学期:第一轮复习,总体把握知识体系。
高三下学期:第二三轮复习。熟练运用每个知识体系并学会综合运用。
五、学习方法(我们应怎样来学习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呢?)既然政治那么重要,那么我们该怎么样才能学好高中政治呢? 首先我们要养成预习、复习、练习的习惯
其次就是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做到这四个字那就是“读”、“听”、“背”、“做”。
1、读
在读之前需要整体把握教材,弄清教材的内容结构,做到胸有成竹。例如:当我们拿到《经济生活》这本课本后,我们不要急着看里面的知识内容,首先我们要看的是前面的《前言》(也就是《致同学们》和《目录》)。在《前言》里,我们可以了解到我们这本课本是按照什么样的结构来编写的,各个部分的作用又是什么;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目录》。从目录下细分学习的知识点。
① 写出听课要注意的问题;
在书上做出眉批,要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另外自己还要规定一些常用符号如△☆━等,可以加上框、线、点、圈、标号、点评、注释符号,留下预习的“痕迹”。② 边读边思考
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如:新旧知识之间有什么联系,和生活中的什么事例类似。不仅要关注知识,还要关注教材本身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初步掌握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听
(一)懂得在上课过程中发现重点
(二)理解和学习老师分析问题的思路
(三)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去记笔记
3、背
我们坚信“背多分”的原则,字面意思就是背的越多分越多。政治可以通过关键词来记忆,不需要像背语文古诗那样一字不落。4“做”
(一)养成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不要一拿到作业提起笔来就开始写,做完之后对答案结果满眼的“红星星”。
(二)做选择题无论对错都要问个为什么,保证不犯同样的错误。有些题目实在错的太多就拿笔记本记下来,反复复习。
(三)非选择题要学会从教材中找观点,从题目中找材料,然后合成答案。高中讲究的是学以致用,答题规则是“原理+材料”。
最后还要关注生活,关心时事(通过阅读新闻报纸、书刊和收听新闻等途径获得),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时事问题。
六、规范平时要求
如果说上课就是一场游戏,那么就必须遵守基本的游戏规则。我的规则很简单:
一、课前预习、上课专心、课后复习
二、本子(记笔记、错题及自己的感悟)、一支红笔(重难点、错题)、一个夹子(试卷)
三、纪律:三勤三不(勤思考勤发言勤参与、不睡觉不闲聊不玩手机)
好,这节课我们就上的这里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能一起通力合作,携手共进。因为缘分,所以我们在一起;
——因为在一起,所以我们很快乐;
[摘 要]高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育趋于成熟,他们对于问题的思考有比较成熟的判断能力,行动力和动手、动脑能力强,知识积累达到定量,见闻、欣赏能力提高。如果一味的进行灌输式的教学,对知识点死记硬背,他们很快就会失去学习的热情,甚至会产生逆反和对抗心理。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高度?l达、智能终端基本普及的今天,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更为方便和快速。作为高中政治教师,我们要与时俱进,充分将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时间和空间的制约,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互联网技术;运用策略
一、利用互联网拓展信息渠道
学习的本质是一种信息交互的过程,学习活动当然离不开信息资源的支持。信息渠道越多,信息量越充沛,越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政治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同时,政治又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对信息新鲜度的要求也比较高。简单来说,政治学习对信息有两个要求,第一要多,第二要新,而这两点我们从传统的教学工具中很难获得。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依托互联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轻松地获取大量的信息,信息渠道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拓宽,这样一来,政治教学内容就会变得更加鲜活丰满,学生的知识面会不断得到拓宽,与此同时,思维也会得到拓展。
二、利用互联网创设丰富的情境
我们学习任何知识的目的都不是知识本身,而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技能,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构建和知识创新非常重要。如果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知识直接传输给学生,这个过程中很难激发学生主动构建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因此,很多教师开始采取创设情境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主动建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众多情境创设手段中,互联网无疑是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教师可以将大量鲜活的事物和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给学生构建出近乎真实的情境,对学生的感官形成直接的刺激,进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构建和创新意识。利用互联网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以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设出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被不知不觉地调动起来,而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从而让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效果大大提升。
三、利用互联网提高学生的参与性
教学活动应当是一个教与学相辅相成的活动,然而遗憾的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强学弱”“重教轻学”的现象很容易出现,导致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普遍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和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传统教学模式的这一弊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所重视,而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不断介入,也使得很多教师有了一个新的思路,教师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来引导学生更加广泛深入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并且在大量的实践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例如,笔者在讲到《传统文化的继承》这节的内容时,由于我国传统文化涉及的面十分广泛,可讲的内容太多,为了按照教学进度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可避免地要对内容进行删减,这样就导致仅凭课堂的时间很难将这节内容讲得丰满有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在讲这节内容的时候,就将班级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按照教材中介绍的传统文化的四大类?D?D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在课下围绕着所选的主题搜集资料,小组成员间可以通过QQ、微信等工具建立一个讨论群,将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发送给其他组员,最终通过讨论形成统一的发言稿,留待上课的时候由组长对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进行发表。这种学习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的优势,让学生在课下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彼此交流沟通,实现思想认识的升华。
四、利用互联网激发学生的兴趣
政治学科既没有生动华丽的辞藻,又没有强大的逻辑思维,它仅仅是一门严谨而讲求实用性的学科,正因为如此,很多学生难免会觉得政治学科枯燥无趣,缺乏学习兴趣。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缺乏兴趣,就很难获得好的学习效果。教师怎样才能化解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偏见,让政治课堂变得趣味横生呢?这个时候,互联网就能派上大用场。当代高中生常常被称为“网络原住民”,他们对于网络这个新鲜的事物有着天生的亲切感,网络环境的开放性、活跃性与当前高中生的性格心理往往十分契合,如果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工具为政治课堂教学提供服务,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社会的热点往往是大众都较为关注的问题,在政治课堂的巧妙运用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反应,让学生的生活与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应该避免“空中楼阁”与“纸上谈兵”的空洞教学,而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双统一。例如在教学“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笔者就引入了“人肉搜索”的问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公民层面进行了深入性的教学:“人肉搜索”是网络发展下的一个产物,笔者先抛出这一热点讨论的主题,让学生结合所闻所见,说说自己看见过哪些与这一热点相关的事件。有的学生列举出著名的“成都女司机被打案件”,不仅介绍了事情发生的经过,还就热点围绕的人物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人肉搜索的害处。笔者以此作为契机,指出被人肉搜索的主体本身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就存在严重的问题,通过相关热点的列举,让学生分析这些人违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价值目标。另外,笔者还提出问题:当你遇到这些有关于道德上的问题时,你会怎么做?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认识到需要正确对待网络上的流言蜚语,合理认识人肉搜索,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此背景下,笔者再列举了感动中国近年来的优秀人物,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生受到正面积极的鼓励。
总之,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对传统课堂进行改进和优化,这不仅是高中政治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更是其他各个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目标。不过需要强调的是,虽然网络资源十分的方便快捷,但这些资源良莠不齐,其复杂性也需要引起我们的充分重视,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度、科学地使用其中的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取其精华,去其槽粕,更好的辅助我们的教学。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政治 生活化 意义 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30043
高中政治教学需要考虑社会生活需求以及学生的思想观念,但是,传统的政治教学严重脱离生活实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政治教学的质量不高。目前,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高中政治教学逐渐加强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同时,政治教学逐渐面向学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不仅可以提高政治教学的效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促进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
一、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高中政治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且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实际需求开展教学活动,使得政治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有机统一,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只注重传授理论知识,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政治教学的效果较差。而政治教学生活化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政治知识的价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具体对策
1.树立生活化的政治教学理念
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扮演着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树立生活化的教学观念,认真观察现实生活,合理设计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勤于思考,从现实社会中挖掘教学资源,不断创新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生活需求,合理开展政治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
2.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为现实生活服务,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加强政治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以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教学内容,合理开展教学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经济与生活中的“供求与价格的关系”时,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冰箱价格与冰箱销量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冰箱供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变化关系,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根据社会热点问题或者时事新闻进行提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社会问题,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利用活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或者角色扮演的方式,营造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民主选举的内容时,高中政治教师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扮演主持人、政府官员等,模拟民主选举的过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提高学生的政治水平。
4.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时,高中政治教师可以组织拔河比赛、接力赛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意识。同时,在讲解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时,高中政治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这一原理,分析个人与班级、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等,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高中政治教学生活化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加强政治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高中政治教学案例和设计】推荐阅读:
高中政治教学在新课改下的困惑和对策09-21
高中政治教案设计10-08
高中政治教学11-10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06-23
高中政治教学方法探讨06-15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创新10-06
高中政治教育教学叙事12-19
高中一年级政治教学计划11-03
高中政治高效课堂教学反思11-26
论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模式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