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9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保密隐患及对策

2024-07-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009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保密隐患及对策(精选5篇)

009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保密隐患及对策 篇1

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检察机关推进司法民主的一项重大举措。近年来,特别是2006年1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正式印发《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建设规范(试行)》和《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工作流程(试行)》以来,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不断深入,“严格保密”作为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保密隐患的存在直接制约了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优势的充分发挥。本文在对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保密隐患的引发原因作出分析的基础上,试就如何加强同步录音录像保密工作作一些探讨。

一、引发保密隐患的原因分析

1、缺乏规范,密级没有定义

造成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中保密隐患的根本原因是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对保密要求没有具体的规定。虽然高检院提 1 出,同步录音录像坚持严格保密原则,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保密工作,严防录音录像资料泄漏、流失。但是:如何保密、涉密岗位如何操作并没有具体规定;哪些是秘密、是什么级别的秘密,也没有科学定义。另外,高检院关于保密工作出台的《检察工作中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办案工作中的保密规定》和《关于确定检察机关工作秘密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对举报初查、立案侦查、批捕起诉等环节的保密工作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因颁布时间较早,对同步录音录像环节的保密工作并未作出规定。这就造成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中的保密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

2、保密意识不强,保密业务不精

人员的保密意识不强。实践中发现,有的技术人员对于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哪些涉密哪些不涉密认识不足,甚至有的技术人员认为保密是自侦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因而思想上轻视,常在不经意间泄露秘密。有的办案人员,在侦查、批捕、起诉等环节中,通常只注意纸质案卷材料的安全保管,而忽视同步录音录像光盘资料的保密,例如:在办公室有其他人的情况下就随意播放同步录音录像光盘,殊不知这一播放很可能就将案件信息无意间泄露了。

人员的保密业务不精。根据高检院规定,同步录音录像的录制原则上由技术人员负责,光盘制作工作原则上在固定的审讯场所完成。但由于基层院技术人员编制不足,实践中同步录像工作也由其他非技术人员兼职,又由于经常要异地羁押审讯,不能同步刻录的,只能先将录像资料拷贝到移动硬盘等移动存储介质上,带回本单位后再制作录像光盘。实践中发现,有的录制人员不认为将存有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移动硬盘插入连接互联网的电脑上进行后期录像光盘的制作会发生泄密事故,有的录制人员错误地认为只要将移动硬盘里的录像资料都删除了,那么即使把这个移动硬盘在连接互联网的电脑上使用也不会泄密。这些都是由于人员对高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技术缺乏了解、掌握不够,没有接受正规的保密业务培训、保密业务不精造成的。

3、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没有到位

同步录音录像系统技术性强、专业化高,本身需要严格的保密措施,在目前还没有统一规范的安全防范措施的情况下,许多院都把建设的重点放在同步录音录像系统的录制功能的实现上,而忽视了更为重要的“严格保密”问题。例如:有的同步录音录像设备带有诸如无线网卡、蓝牙模块等无线 3 装置,在录制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外联,可能导致病毒的传入或者录像资料等案件信息的泄漏;审讯室没有设置保安防盗设施,监控室没有设置安全防护门禁系统,可能导致无关人员随意进出监控室,甚至可能发生同步录音录像设备、资料被盗事故;同步录音录像设备出现故障时连同存储介质一起送修,或者设备报废时随意丢弃或变卖,没有经过消磁等专业化处理,为录像资料的保密留下隐患;用于移动录音录像的便携式计算机被用于其他用途,甚至接入互联网使用,这有办案人员保密意识薄弱的因素,也有办案硬件设施落实不到位的因素。

二、加强同步录音录像保密工作的对策

1、制定规范,解决同步录音录像保密工作法律层面的问题

鉴于同步录音录像保密工作无法可依的现状,高检院应专门制定针对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保密规定,以对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密级作出科学界定,对保密原则、保密制度、保密责任以及录制、移交、使用、保管和归档等重要环节的安全保密管理做出明确规定,对涉密系统、存储载体的采购、建设、制作、保管以及维护、销毁等进行具体规定,对所有 4 接触录音录像资料的涉密人员,违反规定泄露秘密的要依法严肃追究责任;组织技术专家对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中的保密技术进行研究和总结,并制定相应的保密技术规范,以加强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在视频编码、远程指挥传输、防复制、防篡改等方面的保密技术。

2、加强培训,解决同步录音录像保密工作人员方面的问题

这里的人员包括负责同步录音工作的技术人员及案件侦查、批捕、起诉、审判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办案人员。

首先,解决同步录音录像技术人员的编制问题,确保录制人员的岗位专职性和稳定性,避免录制人员的随意性。技术人员上岗前必须进行保密技术知识和相关技能的专门培训,进行保密教育,培养保密意识,并签订保密协议,严禁技术人员谈论案件审讯相关内容,严禁技术人员私自复制、存储、传输、删除、剪辑、更改同步录音录像资料。

其次,通过培训教育,提高相关办案人员对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保密意识,做到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同步录音录像光盘资料和其它书面案卷材料一样安全保管,在有案外人员在场的情况下严禁播放同步录音录像光盘,在连接互联网的 5 电脑上严禁播放同步录音录像光盘。

3、加大投入,解决同步录音录像保密工作基础设施方面的问题

加大投入,完善同步录像基础硬件设施建设。一是要明确监控室、审讯室为保密要害部位,及时安装防盗门、窗,将监控室与休息室完全独立隔开,并设置安全门禁管理系统及其他相关的保密设施。二是在同步录音录像工程建设招标过程中,要严格限制企业参与合作准入门槛,规定参与投标企业必须有一定的涉密系统集成资质,并签订保密协议,以确保系统保密质量。三是确保同步录音录像设备未安装任何无线网卡、蓝牙模块等无线装置,并在审讯系统所在区域设置防止电磁泄露的屏蔽、干扰设施。四是购买碎光盘机用于粉碎录制过程中产生的残次光盘,购置专门的移动存储设备用于必要时存储录像资料,添置专门的便携式计算机用于移动审讯录像,添置专门的不接入任何网络的电脑用于事后审讯光盘的制作,购买专门的光盘存储柜用于安全、妥善存储录像光盘,并在所有的专用设备上贴上“涉密设备严禁上网、严禁他用”等红色标签,起到提醒、警示作用。

4、健全制度,解决同步录音录像保密工作管理方面的 6 问题

建立完善的同步录音录像保密工作的内部管理制约机制,按诉讼阶段进行流程管理,分割秘密,确定责任;建立保密工作有关部门协作制度,形成工作合力。第一,完善录音录像资料在保管和流转过程中的保密管理,在侦查、批捕、起诉和审判等环节相互移交录像光盘时,严格履行相关手续,对移交的同步录音录像资料要注明特征、数量、录制起止时间等情况,由移交人、接收人签字确认,接收人对录像资料应按保密要求安全保管、合法使用。第二,完善涉密设备维修和报废制度,与同步录音录像系统维保单位签订保密协议,严禁将携带涉密存储介质的设备送修,涉密设备报废时,应按照保密规定进行彻底消密,必要时将设备销毁。第三,成立保密工作委员会,强化监督,定期对同步录音录像保密相关制度的落实、执行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5、应急预案,解决同步录音录像保密工作泄密应急处理的问题

009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保密隐患及对策 篇2

一、保障技术人员配备充足

技术部门的技术人员配备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开展的短板。自侦案件的每次讯问要求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使得技术人员的工作量大且任务重。检察院的技术人员配备一向缺乏, 特别是基层院, 这一现象尤为突出, 仅有一人的情况占多数。而自侦案件的办案周期长, 尤其是大要案和窝案, 这就会出现要求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次数多, 甚至有对多人连续、连夜录音录像、异地本地均需录制的情况发生, 技术人员捉襟见肘。期间, 办案人员可以轮换休息, 而负责录制的技术人员则往往因人员不足等情况, 无法轮换休息, 这就导致身体疲劳、精神不振, 极易对录制、讯问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不仅是对犯罪嫌疑人的监督, 也是对执法办案人员的监督, 所以负责录制的技术人员责任十分重大。解决此问题, 除了尽量增加技术人员的配备外, 还可以培养技术多面手。技术多面手的选择比较广泛,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 (试行) 》中第三条的规定, 可以是技术部门其他人员, 也可以是经过检察长批准指定的其他检察人员。在全国统一业务应用系统软件中, 可以用人员调岗的方式, 实现非技术部门工作人员兼任技术人员。这样可以确保在录制任务繁重、连续录制、涉及回避等问题的情况下, 能够有充足的人力资源进行调配, 防止因技术人员过度疲劳而对工作、个人带来的不良后果。

二、部门间的沟通要加强

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开展后, 技术部门与办案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频繁。根据最高检制定的《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工作流程 (试行) 》的规定, 办案部门应先将全程同步录音录像通知单送达技术部门, 技术部门再指派技术人员担任录制工作。全国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正式运行后, 解决了以前办案部门对技术部门电话通知, 后期补通知单的问题。但现在办案部门传统办案和网上办案同时进行, 一般是先传统办案, 后网上录入, 往往是在最后时刻通知技术部门要求全程同步录音录像, 留给技术人员的时间非常少, 无法完全按照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工作流程的规定对讯问场所及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在案件高峰期, 因技术人员、同步录音录像设备等方面的限制, 往往出现技术部门无法配合办案部门开展录制工作的情况, 这对案件办理带来一些影响, 导致办案部门对技术部门的满意度降低。

解决此问题, 需要技术部门积极主动的加强与办案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 消除隔阂、误解, 将本单位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实情为办案部门做详细说明, 争取他们的理解;技术部门自身也要立足现有条件, 合理安排工作, 最大限度的满足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需要。

三、关注犯罪嫌疑人健康, 执法更加人性化

在讯问前, 办案人员往往需要了解犯罪嫌疑人的病史, 并配备相关药品, 以防止在讯问过程中出现因犯罪嫌疑人精神紧张而病情突发的情况。但在实际讯问中, 办案人员并不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 而职务犯罪嫌疑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比例逐年上升, 有时办案人员并不能通过犯罪嫌疑人的面色, 准确判断出他的身体状态, 尤其是在看守所, 办案人员与犯罪嫌疑人之间被铁栅栏隔开, 公安干警在讯问室外, 当出现犯罪嫌疑人病情突发严重的情况时, 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的话, 可能就会延误病情, 从而对犯罪嫌疑人的身心健康带来伤害, 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 导致办案安全事故的发生。

解决此问题, 需要配备生命体征综合监测系统, 该系统可以实现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率、血压、体温、心电图、脑电图等人体主要体征指标进行实时监控, 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对人体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作出预警, 方便办案人员实时了解犯罪嫌疑人的身体状况, 并结合监测结果和犯罪嫌疑人的现状, 及时调整讯问方式, 防止出现意外状况, 更大限度的保证了犯罪嫌疑人的身心健康, 执法更加人性化。

四、及时更新设备, 保证录制效果

原来的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系统均为标清, 清晰度不够高, 录制效果不佳, 在录像回放时不易看清。尤其是在远程提讯等特殊情况下, 办案人员无法清晰观察到全部细节问题, 从而为案件的侦破带来一定的困难, 例如:难以通过观察犯罪嫌疑人的面部细微表情和一些身体细微动作, 判断出所讯问的是否是关键内容或犯罪嫌疑人所反映出的一些心理活动。

现在, 高清视频技术已经成熟, 使用高清视频设备是当前的发展趋势。各级检察院的带宽大多都已升级扩容, 高清录音录像音、视频的网络传输已不会对正常办公造成影响, 在远程提讯等特殊情况下, 所有细节都能够通过高清设备清晰显示出来, 会给办案人员带来一种与犯罪嫌疑人面对面的感觉, 更有利于对案件的侦破。

五、温、湿度显示器的选用

讯问室安装的温、湿度显示器有很多是选用的普通显示器, 它的录像画面一直处于闪烁的状态, 为我们对数据的辨识带来了难度;由于无法与审讯主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 所以需要安装另外的温、湿度采集器, 这就容易造成因设备之间的灵敏度误差或设备所处的位置而出现显示器和录像画面中叠加的温、湿度不一致的现象。

解决此问题, 讯问室需要安装专用的温、湿度显示器, 它比普通显示器字迹清晰、灵敏耐用、可实现数据传输。显示屏用静态方式显示数字, 完全解决了录像画面图像闪烁的问题;屏面经过防白光处理, 使录像画面更加清晰;可以将数据传输到审讯主机, 叠加到录像画面, 并实时校正, 便于审讯主机对环境的温度、湿度进行集中控制和时间同步, 避免了显示器显示数据和录像画面叠加数据不一致情况的发生。

摘要: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从2006年3月开始在人民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实行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随着对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不断探索和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技术人员配备的保障问题、部门间的沟通问题、讯问中犯罪嫌疑人健康保障问题、录制效果问题等。对侦查审讯活动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 是由浙江省检察院于1999年底在全国率先提出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从2006年3月开始在人民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实行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指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 每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时, 对讯问过程实施不间断录音、录像的一项专门技术工作。

009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保密隐患及对策 篇3

关键词:同步录音录像;现状;问题

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从2006年3月开始在人民检察院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过程中实行讯问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为确保这项制度得到全面贯彻实施,并发挥预期的作用,最高人民检察院专门制定了《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近年来,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逐步发展,各地检察机关都按照高检院的工作部署,在自侦案件中开始广泛使用同步录音录像。同步录音录像作为法定的诉讼证据视听资料的一类,在刑事诉讼中,被广泛运用于搜查、扣押、讯(询)问等侦查措施中,特别是基层人民检察院在讯问中采用了同步录音录像后,骗供、诱供、刑讯逼供等非法获取口供的现象减少甚至没有了,干警办案行为规范了,訊问的言语行为文明规范了,执法过程透明了,当事人心服口服了,法庭上翻供的大幅下降,庭审后翻案率减少了、诬告干警违法办案的也少了。

一、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发展溯源

20世纪70年代,“视听资料”这种证据开始在一些发达国家应用。改革开放后,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就规定了视听资料证据。但司法实践中,侦查人员习惯于自问、自记收集证据。一些犯罪嫌疑人面对签字画押的材料推翻原供,庭上翻供屡见不鲜,审后翻案不断出现。而且,个别干警业务素质不高,搞刑讯逼供,导致冤假错案时有发生。“为加强检察机关自身执法办案的监督,规范侦查讯问活动,保障严格执法、文明办案。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逐步推行在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时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原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春旺的讲话,打开了我国刑事取证现代化之门。从2006年起,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实施三步走的战略,到2007年10月,在我国全面推行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检察机关在办理自侦案件中,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过程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固定言辞证据,标志着我国刑事证据走向现代化,逐步迈进高精技术证据时代。

二、基层院全程录音录像存在的问题

随着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在检察院的普及,各地检察机关由于经济条件、技术条件、硬件设施、使用环境都不相同,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就逐渐凸显出来。比如说相关的制度不完备、录审无法完全分离、缺乏对录音录像操作有效的监督等,这些都使得同步录音录像失去了意义。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1)基层少数侦查人员对同录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少数检察干警对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在认识上有偏差,认为同录工作在侦查讯问中只是走走程序和为了完成高检院的要求,只重形式不重质量,从而忽视了对其他证据的采集;认为同录资料除了证明讯问中检察人员言行合法,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影响效率。侦查讯问中认为有必要就录,没必要就束之高阁。

(2)办案硬件设施配套落后,尚未适应同步录音录像的需要 。一些基层院现行的摄录设备配置远不能适应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要求,现有的摄录设备都是过去作为工作流程见证而使用的固定设备,镜头的设置和角度基本固定,与现在高检院的标准是有一定差距。

(3)同步录音录像流程不规范。自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实施以来,虽然规范了讯问行为,提高了讯问过程的透明度,但是在实践操作中,各种不规范的同步录音录像使用方法依然存在。

(4)同录技术人员短缺,现有人员操作水平不高,没能达到高检院的要求。高检院颁布的同录制度要求审录分离,基层院必须配齐两名以上的专职同录人员。而现状是许多基层院基本都没有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有的即使配有,但都是自学或自己摸索使用技巧,对同步录音录像设备的操作一知半解,录制的音像资料不清晰、不规范,不同程度的影响固证的效果。

(二)建议与策略

笔者针对基层检察院在实际操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下面几点的建议。

(1)检察人员从思想上对同录工作提高认识。同录工作中由不重视而出现的问题多是认识不到位所致。提高检察人员对实行同录制度重要意义和价值的认识,既有利于及时和全面固定证据,有效防止犯罪嫌疑人翻供,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又有利于加强对讯问活动的监督,促进办案水平的提高,从而增强文明执法,依法办案的自觉性。

(2)增加投入,及时完善设备配置,确保软硬件设施满足要求。基层院领导要真正从思想上深刻认识讯问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意义和价值,上级各部门也要加大对基层院同录建设的扶持力度,如每年是否可以考虑划拔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检察技术业务方面建设,及时对同录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为侦查业务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平台。

(3)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同步录音录像规范流程的学习,通过对高检院《规定》及相关规范文件的学习,深刻了解同步录音录像规范流程,树立严格的流程标准意识。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时坚持全程同步原则,必须坚持同步、全程录音录像,不能任意选择取舍;程序规范原则,办案人员必须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切实防止程序违法和疏漏;客观真实原则,任何人不得对原始资料擅自进行剪辑或技术处理;严格保密原则,必须切实加强各个环节的保密工作,严防录音录像资料泄漏、流失、泄密。

(4)严格遵守保密规定和办案纪律,不得向无关人员泄露讯问活动的有关情况,不得私自复制传输录音、录像资料,不得让无关人员进入讯问控制室。增设必要的技术设备和措施,堵住技术泄密渠道,防止存储载体被篡改、伪造,定期对同步录音录像系统进行保密技术检查,不留技术管理死角。

(5)多方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加强技术培训。针对当前一些基层院同录技术人才捉襟见肘现象,上级院和当地组织人事部门要尽快顺畅人才进口渠道,引进能胜任同录技术的专业人员充实到基层检察技术队伍中来。

(6)加强录音录像技术人员与侦査讯问人员的分离,做到真正程序公正。司法实践中,由于基层院受人员编制的影响,技术部门的技术人员一般只有一到两人,作为案件数量较多的基层院,必须配备一个专职技术人员负责自侦部门的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和平时对同步录音录像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在保证整个操作过程合乎规范的情况下,实现程序公正。

困难虽然存在,规范同步录音录像工作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但随着制度的完善、认识的提高,检察同步录音录像工作必将进一步走向规范化道路。

参考文献:

[1]田源.《浅谈执法办案同步录音录像管理现状与思考》

[2]罗少威.《浅谈同步录音录像在自侦案件侦查中的应用》.《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12期

009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保密隐患及对策 篇4

(2005年11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届检察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依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根据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职务犯罪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是指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侦查的职务犯罪案件,每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对讯问全过程实施不间断的录音、录像。

第三条 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实行讯问人员与录制人员相分离的原则。讯问由检察人员负责,不得少于二人;录音、录像一般由检察技术人员负责。经检察长批准,也可以指定其他检察人员负责录制。对录制人员适用刑事诉讼法有关回避的规定。

第四条 讯问犯罪嫌疑人需要由检察技术人员录音、录像的,检察人员应当填写《录音录像通知单》,写明讯问开始时间、地点等情况送检察技术部门。检察技术部门接到《录音录像通知单》后,应当指派技术人员实施。

第五条 讯问在押犯罪嫌疑人,除法定情形外,应当在看守所进行。讯问未羁押的犯罪嫌疑人,除客观原因外,应当在检察院讯问室进行。

第六条 讯问开始时,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将对讯问进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告知情况应在录音、录像中予以反映,并记载于讯问笔录。

第七条 全程同步录像的,摄制的图像应当反映犯罪嫌疑人、检察人员、翻译人员及讯问场景等情况,犯罪嫌疑人应当在图像中全程反映,并显示与讯问同步的时间数码。在检察院讯问室讯问的,应当显示温度和湿度。

第八条 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检察人员一般要着检察服,做到仪表整洁,举止严肃、端庄、文明。严禁刑讯逼供或者使用威胁、引诱、欺骗等非法方法进行讯问。

第九条 对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或者不通晓当地语言文字的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的,应当有翻译人员在场翻译。

讯问聋、哑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有通晓聋、哑手势的人在场。第十条 讯问过程中,需要出示书证、物证等证据的,应当当场出示让犯罪嫌疑人辨认,并对辨认过程进行录音、录像。

第十一条 讯问过程中,因技术故障等客观情况不能录音、录像的,一般应当停止讯问,待故障排除后再次讯问。讯问停止 2 的原因、时间和再行讯问开始的时间等情况,应当在笔录和录音、录像中予以反映。

不能录音、录像的客观情况一时难以消除又必须继续讯问的,经检察长批准,并告知犯罪嫌疑人后可以继续讯问。未录音、录像的情况应当在笔录中予以说明,由犯罪嫌疑人签字确认。

第十二条 讯问结束后,录制人员应当立即将录音、录像资料复制件交给讯问人员,并经讯问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签字确认后当场对录音、录像资料原件进行封存,交由检察技术部门保存。

讯问结束后,录制人员应当及时制作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相关说明,经讯问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签字确认后,交由检察技术部门立卷保管。

相关说明应当反映讯问的具体起止时间,参与讯问的检察人员、翻译人员及录制人员的姓名、职务、职称,犯罪嫌疑人姓名及案由,讯问地点等情况。讯问在押犯罪嫌疑人的,讯问人员应当在相关说明中注明提押和还押时间,由监管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签字确认。对犯罪嫌疑人拒绝签字的,应当在相关说明中注明。

第十三条 移送审查逮捕案件时,应当将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复制件连同案件材料一并移送审查。侦查监督部门审查结束后,应当将移送审查的录音、录像资料复制件连同案件材料一并送还侦查部门。

第十四条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复制件随案移送。

第十五条 案件审查过程中,人民法院、被告人或者辩护人对讯问活动提出异议的,或者被告人翻供的,或者被告人辩解因受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等而供述的,公诉人应当提请审判长当庭播放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对有关异议或者事实进行质证。

人民法院、被告人或者其辩护人对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复制件提出异议的,公诉人应当将检察技术部门保存的相应原件当庭启封质证。案件审结后,经公诉人和被告人签字确认后对录音、录像资料原件再行封存,并由公诉部门及时送还检察技术部门保存。

第十六条 讯问过程中犯罪嫌疑人检举揭发与本案无关的犯罪事实或者线索的,在移送审查逮捕、移送审查起诉时,是否将录有检举揭发的录音、录像资料一并移送,由检察长决定。不移送的,由检察技术部门对录有检举揭发内容的声音进行技术处理后移送。

第十七条:案件办理完毕,办案期间录制的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原件,由检察技术部门向本院档案部门移交归档。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保存期限与案件卷宗保存期限相 4 同。

非办案部门或者人员需要查阅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的,应当报经检察长批准。录音、录像资料需要公开使用的,由检察长决定。启封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资料原件时,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应当在场。

第十八条 参与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人员,对讯问情况应当保密。

第十九条 侦查监督、公诉、监所检察、民事行政检察等部门办理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侦查案件过程中,讯问犯罪嫌疑人的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按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询问证人需要录音或者录像的,应当事先征得证人的同意,并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因未严格执行本规定,或者执行中弄虚作假,给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造成不良后果的,依照有关规定追究主要责任者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责任。

009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的保密隐患及对策 篇5

关键词: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检察机关

主要案例

2010年渑池县人民检察院反贪贿赂局办理原渑池县政协副主席周某(副县级)涉嫌受贿一案。2005年8月,时任渑池县建设局局长的周某到渑池县怡苑小区工地检查工作时,以孩子没房为由向房地产建设商索要怡苑小区复式楼一套。2010年2月,周某在得知省纪委专案组已掌握此事的情况下,为掩盖事实真相,与房地产建设商签定了退房协议,将时间提前至2009年10月26日。我院认为,周某利用职务便利,以购房名义索要价值46万元的房产,后因与周某受贿有关联的人和事被调查,周某为掩饰犯罪而将房子退还,其行为已构成受贿罪。法院判决周某犯受贿罪有期徒刑十一年。

2010年6月6日,渑池县人民检察院反贪局以涉嫌受贿罪对周某立案侦查,决定对其刑事拘留至三门峡市看守所,反贪局办案人员进行两次讯问,检察技术人员提供两次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服务,同年6月19日,周某被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批准逮捕,技术人员进行逮捕后24小时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服务,后来依案情进展,陆续提供全程同步录音录像技术协助。同年10月23日渑池县人民检察院以周某涉嫌受贿罪侦查终结并移送审查起诉。

2010年11月19日,渑池县人民法院对周某涉嫌受贿一案开庭审理,在庭审中被告人及辩护人提出了我院在讯问期间存在对其疲劳审讯、连续讯问等问题,渑池县人民法院针对此情况进行调查,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等五机关联合制定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依法启动查证程序。在查证过程中,渑池县人民检察院出具了情况说明及周某全部的讯问同步录音录像资料,还原了案件的真实情况,整个审讯过程,检察院办案人员无任何违法违纪行为,完全按照办案程序严格公正执法。录像材料真实的反应出检察院干警不仅严格公正执法,而且从各方面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利,如考虑到犯罪嫌疑人的身体健康,在审讯的同时保障犯罪嫌疑人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办案人员还通过“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服心”的办案策略与犯罪嫌疑人沟通交流。在同步录音录像铁证如山的证据面前,周某及辩护人针对检察机关疲劳审讯、连续讯问等问题提出的诉求必定是不能成立。法院根据庭审查证情况及现有证据,完全排除被告人周某的有罪供述系检察机关在刑讯逼供的情形下做出的。法院最终认定周某在讯问期间的有罪供述和自我交代材料作为定案的证据予以采信是正确的。

检察技术人员在法庭查证程序中,当庭播放同步录音录像光盘,以录像中反映的被告人良好的精神状态驳斥被告人及辩护人提出的疲劳审讯等问题,使被告人得到公正审判,其发扬了严谨办案的优良作风,切实维护了司法公正。案件的整个过程,也充分证明了法庭查证程序不仅有利于排除非法证据,有效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更有利于推动检察机关执法规范性建设,提高办案质量。

法律分析

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新刑诉法的修改,其中,新刑诉法第一百二十一条规定“ 侦查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可以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对于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应当对讯问过程进行录音或者录像。录音或者录像应当全程进行,保持完整性。”这一规定,加强了对办案人员讯问活动的监督,促使侦查人员转变执法观念,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人权保障意识和文明办案的自觉性,提高了侦查人员办案水平,真正显现“实体与程序并重”的新型诉讼观念。

检察机关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以其客观记录真实再现了办案检察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怎样依法办案,再现了办案检察官的言行举止,约束并监督着办案检察官的一举一动,这既可成为侦查行为及侦查程序是否合法的独立性证据,更是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合法权利最有说服力的证明。

在办理自侦案件的过程中,为防止被控贪官在法庭上翻供现象的大量发生,由技术部门对询问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检察官在讯问室讯问犯罪嫌疑人,除制作常规的笔录外,技术部门还必须对整个讯问过程不间断地录音、录像,以同步录音录像的形式真实记录讯问全过程。讯问结束后,录制人员经讯问人员和犯罪嫌疑人签字确认后当场对录音、录像资料原件进行封存,交由检察技术部门保存,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查阅、调取、复制或剪辑这些资料。一旦犯罪嫌疑人当庭翻供,与之相关的同步录音录像将被作为证据提交法庭。如果检察官被投诉诱供或刑讯逼供,同步录音录像也将是最重要的证据材料。

综上所述,检察机关在对职务犯罪侦查时实施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不仅是对讯问现场的一种透明化的监督,更是法制走向文明、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一个具体表现。新《刑事诉讼法》和新《刑事诉讼规则》的实施,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尚有很多须要完善的地方,实践中也还有很多问题须要广大的检察技术人员去思考,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同步录音录像制度一定会逐步走向完善,在侦查办案中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潘申明,魏修臣,规范执法到诉讼证据——以检察机关侦查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为视角.证据科学,2012

[2]赵东平.论检察机关讯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制度实施中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河南社会科学,2014

[3]谭世贵,何叶.论我国刑事证据审查制度的完善——基于张辉、张高平等错案的分析.中国司法,2013

[4]靳丰倩.新形势下的全程录音录像问题再思考——基于新出台的相关立法与司法解释的启发.青年科学(教师版),2013

上一篇:调研材料范文下一篇:小学生看图写话——《西瓜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