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云海作文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黄山云海作文(精选5篇)

黄山云海作文 篇1

四岁的时候,我和家人来到黄山,站在山脚下我抬头仰望,直冲天际的黄山葱郁浓绿,蜿蜒曲折的山路更是令我激动。“如果爬到山顶是不是可以把太阳摘下来,是不是可以拥抱一下月亮,是不是还可以与星星玩耍……”我心中一个又一个的想象和疑问。我拉着爸爸迫不及待地踏上了石阶。 刚开始我像打了鸡血,一股劲地往上爬,可没多久我就上气不接下气,好累啊。我居然在爸爸的背上睡着了。

不知道睡了多久,睁开双眼,云雾飘渺,新鲜的空气令我神清气爽,难道这就是仙境。我的大脑一片空白,简直太美了。

白云白的如此纯洁迷人,就像棉花糖一样柔软,真想尝一尝白云的味道,是不是和棉花同样甜呢?眼前云海翻滚,向海浪一样一波又一波地朝我涌来,我从没见过如此浓密的云,似乎连风也难以穿透。我突然有一种特别的自信,我似乎能腾云驾雾,就像孙悟空驾驶着筋斗云,在空中自由自在。

我从爸爸的背上下来,看着周围一切,凝视着云海,四周好像只有我一人宁静而独立,大概大家都被云海迷得醉了吧。

哦,黄山,黄山的云海!

作者:张炫烨

黄山云海作文 篇2

“师造化”是学习山水画的必经之路。“得心源”却不是所有山水画家都能够达到的境界。但是所有画家还是登山、临水、悟境……因为“登山穷源, 方能造意”, 从石溪为友人在画中题字就可以看出, “师造化”对一位画家的重要性, 石溪认为师造化是达到得心源的唯一途径, 历史上许多画家把黄山作为写生和创作基地。其实以黄山为主要题材而创作山水画是从新安画派开始的, 新安画派的画家都是以师法黄山为主的, 因为不论是渐江、汪之瑞、查示标都是以黄山为题材作画的, 特别是渐江一生久居黄山, 他曾画《黄山真景册》五十幅, 对黄山所有的山峰怪石、奇松老树详细描述, 渐江画黄山山水构图皆出自然, 从渐江的皴法来看确实来自黄山, 用心良苦。渐江的精神和气质是他成功的关键因素, 但师法黄山师法造化却是必备的前提。黄山对他的影响很重要。查示标说:“渐江画入武夷而一变, 归黄山而异奇”, 新安画派的画家们, 师法黄山、共同为黄山俊美的风景写照, 加上他们共同的师源和审美观点, 以及他们气质和经历等因素, 形成了他们独特的绘画风格。

中国山水画形象的塑造, 应包括事物外在的形态结构和内在的精神本质, 毫无疑问, 事物的精神必然通过具体的形象来体现, 精神离不开形象, 神如果离开了形的基础, 精神就无从依附, 然而体现事物的形体, 绝不是生搬硬套的形。凡传神的作品, 肯定具有一定美的形象;形失去光彩, 神就不可能照人。黄山神韵的体现, 必然受到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 只有在最适合体现黄山特征的气候环境中, 其神情才能体现出来。自然界的形态美, 是神生成的根本原因。黄海云山地处皖南山区, 地形崎岖, 黄山海拔较高, 基本都在1400米以上, 树木茂密, 日照时间短, 湿度大。因此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条件下, 就较容易看到山峰漂游在云海中这一奇观。特别是阴天雨后, 经常看见烟雾, 自谷底升起, 这一奇观的形成, 与黄山的气候地形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山的形态美造就了黄山神韵的形成。

以黄山为题材创作山水画的虽然始于新安画派, 但新安画派属于静的艺术, 一般不画云海, 且法度过于严谨。宣城画派继承新安画派又将其变为动的艺术, 梅清、石涛都画黄山且画云海, 梅清艺术一是对传统的理解, 虽然他没有认真地“临摹百家”, 但他却认真地“理解百家”, 二是梅清的画主要来源于造化, 他画的黄山松、云、石、泉就是最好的证明, 其三, 他本人的气质和修养造就了梅清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山水画之神

黄山云海中有一个重要的美学特色, 就是非海似海。中国画主张在形象处理上必须“似与不似”“不似之似”, 黄山的云便应了这一审美原则。黄山云海介于海与云之间便是黄山云海的灵魂所在。每当云海在黄山山峰间翻滚、漂游, 时涌时流, 更多感受是象海, 波涛汹涌、惊涛拍岸、浪花飞溅。但象海的同时, 它的本质又是云。这种像海非海、非海像海的奇观, 难道不是一个现成的美学特点吗?齐白石曾经说过“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我觉得用在黄山云海上更为贴切些。虽然形是神的前提与基础, 但是山水画中的形与自然主义的描摹有着本质区别。

如果以形似为标准, 那么再真实也莫过于生活本身了, 大自然界在某时某刻, 所表露的精神状态, 体现其神韵和气质, 这种内在的神韵是高于自然本身的。我觉得艺术就应该稍稍的居高临下地去看自然, 这样才有利于通过大自然界的外形去揭露其内在美与神韵。山水画中的云水、山石、树木、房屋、小桥等都是对大自然的写照, 但是光“写”不行, 还必须去“对照”画家的思想与感受。中国画“传神写照”之说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典型论述。东晋顾恺之提出著名的“传神写照”说。主要是针对人物画的, 但是山水画与人物画彼有相通之处。顾恺之的“传神写照”说, 实际是提出一个“特征”观点, 他认为人物的精神并不是表现在人体全部上, 不是任何一个地方都具有特征。只有人的眼睛才是心灵的窗口, 这是最具特征的地方。虽然顾恺之提出的是“特征”这一理念, 但实际上是提出通过人物的外表去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大自然中的山水也有它的

代表特征, 不是把所有山石树木都巨细无遗的画上去, 由于地域和气候等因素, 造就了某一地方山水独特的精神面貌。如:泰山之磅礴、华山之险峻、峨眉之清秀、而黄山却集中了它们的优点,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黄山尤其是云海最为奇特, 云海是黄山之眼。“传神写照, 尽在阿睹之中”, 黄山的“阿睹’就是黄山云海, 它是黄山最具特征的地方, 通过云海去表现黄山的精神面貌, 正如顾恺之说的通过人的眼睛去揭示人的内心世界一样。黄山的山石、树木、水云、房屋等众多物象, 它们千姿百态, 我们如何体现黄山的精神面貌?山水画创作常运用艺术取舍和夸张。清代李方膺诗云:“触目横斜千万朵, 赏心只有两三枝”。这说明自然界事物很多, 但真正能入画的只有那“两三枝”, 取其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作为表现对象, 黄山云海在你眼前, 用心去感受它, 云漂游在山峰四周, 云山互相依存, 相互倾诉, 相互融汇, 虚实相映, 阴阳分晓。这时山已是人, 人已是山了, 只有把自己融入黄山, 天人合一, 才能出佳作。

三、山水画景与神的关系

中国山水画有过宋元的高峰, 可以说是耀照千古, 这一点似乎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屏障。那个时代的山水画家都在自然界中找到了突破口, 找到了新的灵感, 创造了独具一格的作品。他们在山林丘壑之间过着隐逸生活, 并且找到了精神所归。面对自然造化,

真实的景与抽象的神, 画家的情感与技艺, 通过对景的描述, 达到神的境界。很多优秀的画黄山的山水画家除了大量的写生外, 他们探索具有独特性的笔墨与意境等, 无疑都是从领悟黄山的精神开始的, 没有对黄海云山的神情进行深刻的体悟, 就不可能把黄山的神韵表现出来。“风格源于生活”这就说明作品的神韵来源于生活, 至少意境来源于生活, 因为大自然中的物象除了外形, 同时也有精神, 形与神的结合, 造就了意境, 而意境就是一个画家的风格, 所以风格源于生活, 自然界的景与神难道不是创作的源泉吗?光在前辈大师的艺术作品中稿创作, 是很难找到出路的, 因此, 只有回到大千世界中, 才能感受到更多东西, 形与神之间并不冲突, 关键在于如何找到对自然形态的独特的感受。“一切山水画的表现都源于大自然山川”前辈们就是从中发掘了很多东西。现代傅抱石的散云皴、张大千的泼彩、泼墨法、吴湖帆的蘑菇烟云、陆俨少的勾云法、都是在大自然界中领悟到的。要想在传统中有所突破, 就必须对自然山川进行深刻的体悟, 艺术风格和表现技法也必须具有个人面貌, 否则山水画就没有前途。所以说, 景是神的前提与基础, 而神会产生创作欲望,

董其昌画论撷要

伏洪纬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山东青岛266000)

摘要:董其昌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 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 拙中带秀, 画作中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加之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 其书画风格名重当世, 并成为明代艺坛的主流。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画眼》等文集。他在绘画上提出“南北宗”说, 崇南贬北, 标举文人画, 强调笔墨形式的独立表现, 对晚明及清代绘画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董其昌;画旨;泰州心学;传统;创新

纵观山水画史, 宋元两代的大师已将山水画的内涵、笔墨、技法等要素发挥至极致, 近乎无懈可击。明初复古主义大行其道, 此时的山水画坛尽是南宋画院与董、巨的追随者。从最初的家国复兴梦中醒来, 兴奋感退去, 随之而来的是思想文化上的僵化。吴派浙派的针锋相对虽促进了绘画风格的多元化发展, 然而长期的对立却也使得两派元气大伤, 乃至流派纷呈混乱不堪, 各自向着极端畸形的方向发展。大道多歧, 究竟该何去何从?董其昌的画论便是在这种尴尬境地中衍生出的。

董其昌早年迷恋狂禅, 中年醉心泰州心学, 晚年更是亦儒亦禅, 亦理亦心。他传世的画论观点主要出自《画旨》《画眼》《画禅室随笔》。三部著述的统一基调是“崇南抑北”。“师心”纵贯了他矛盾纠结的一生, 师心不仅暗合了董“褒南贬北”审美态度同时也观照了彼时大行其道的“心学”之风。丁云鹏的画作《白描罗汉图》上有一则题跋是出自董其昌之手:“种种意生身, 一切唯心造。”

画家以古人为师已入正道, 而以自然为师更上一层, 而最终则以心为师, 心是画家师法的终极对象。终其一生董其昌都在着力构筑晚明画坛的新秩序, 他倡导绘画除了要有宋元绘画的文人意境之外, 还在笔墨上力求高度的程序化、抽象化、符号化。

在这段论述中, 董其昌的态度非常明确, 高越绝伦的南派才是文人画之正宗。

万历年间, 董其昌辞官回乡, 醉心于书画创作。从权力核心退出的他名声大噪, 并在此时开始初执画坛牛耳。由此开始在画坛独领风骚二百年。此时的董其昌是矛盾的, 声名鹊起的同时, 他也在思考自己的方向。摹古-逼古之后, 他该往何处走?苦苦思索后, 他在一则画跋中写到:“画家以天地为师, 其次以山川为师, 其次以古人为师。故有“不读万卷书, 不行千里路, 不可为画”之语;又云“天闲吾师也”。然非闲静无他萦好者不足语此。噫!是在我辈勉之, 毋望庸史矣。”

董其昌的作品印证了他贬北褒南的立场和“师古人-师自然-师心”的历程。

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页, 共八开, 每开都有作者行楷题记及署款。册页所写即是途经的松江、苏州、镇江一带。图中峻峋的山体, 拔峭的石块, 深邃的溪谷, 弥濛的烟雾, 各尽其态。既有草木丰茂、风雨迷蒙的江南缓丘特点, 又有沙汀芦荻、远岫横亘的水乡情调, 亦有江帆楼阁、渔舟竞发的江上景色。每幅皆构图精巧, 意境高远, 韵味充足。笔墨则集宋元诸家之长, 形成苍秀雅逸的画风。

画面中, 山石布局, 向背皴法、枝桠的钩斫中元画的痕迹随处可寻, 给人熟悉而又陌生之感。聪明如董其昌, 他并非一味摹古, 例如中景的滩涂, 可看作是仿倪瓒手法, 然而又不像倪瓒运有欲望才会产生创作动力。

用枯笔、勾画出颀长的线条, 给人萧索疏淡之感, 董其昌的线条更具弹性与体积感, 且较之倪瓒的线条, 他的线条是短促的, 无论如何董其昌在中景所用的笔法仍可看作是对倪瓒笔法的模仿和变革。诸如此类的模仿痕迹在董其昌画作中还有很多, 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及至晚年作品, 董其昌用笔更为肆意快活, 笔墨秀润苍劲, 意境高远, 辨识度极高, 董氏风格已然成形, 细看却是无一笔不规矩, 这种集工古与革新的个人风格令时人难望项背。

“余尝与眉公论画。画欲暗不欲明。明者如觚棱钩角是也, 暗者如云横雾塞是也。眉公心中素具一丘壑, 虽草草泼墨, 而一种苍老之气, 岂落吴下画师恬俗魔境耶?”

---《画旨》

董其昌的此番言论明确表达了他对吴下画师“恬俗”画风的嫌恶, 然而正是这种主导者的厌恶情绪使得地方小画派有了艰难生存的动力。

董其昌以画坛秩序的卫士自居, 在他看来浙派戴进, 吴伟的画风恬俗, 粗鄙。在画坛的主导者董其昌确立的董巨为宗的秩序下, 浙派等小画派最初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 但是常新的具有生命力的创作意识的觉醒反而日益茁壮起来。。

被归为正统的嫡派却因为长期遵循固有模式进行创作, 画风、题材一成不变, 画坛一片沉寂, 作为异端的地方画派反倒是焕发出勃勃生机, 呈现出无限的生命力。被吴派讥讽为“狂态邪学”的蒋嵩成为典型。蒋嵩的画面强调动感、速度, 总是快速的勾画出山石树木的体貌, 喜用焦墨, 善用枯笔, 山石喜用大片湿墨渲染而成。完全悖离正统的山水画创作技法。

董玄宰曰:“近代高手, 无一笔不肖古人画, 夫无不肖, 既无肖也。谓之无画可也。”

肖与不肖之争是贯穿古今的无解之题。

董其昌说这话时心理一定是矛盾的。肖与不肖的问题应该是没有正解的吧。因此他规避了问题的结果, 他对摹古是持肯定态度的, 并且他承认近世高手, 摹古功力深厚。但是到底应该肖, 还是不肖, 董其昌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长期摹古而缺乏新意使他的画作总是拘泥于笔墨, 忽略了之前提出的师心、师自然造化。于是最为后世所诟病的“四王”应运而生。即便是现在, 对肖与不肖之争, 我们也无法给出一个拟定答案。

中规中矩照搬传统还是锐意进取开创自我风格?二者不是对立面, 我们不应该再对其持怀疑观点, 游离的态度, 唯有一点是肯定的, 没有人能脱离传统之外。在优秀的传统之上大胆进行原创性的有节制的尝试才是绘画创作的出路。

参考文献:

[1]《中国画论研究》.伍蠡甫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年7月.[2]《江岸送别》.高居翰[美]著.北京三联书店, 2009年8月.[3]《山外山》高居翰[美]著.北京三联书店, 2009年11月.

伏洪纬, 女 (1986年11月—) , 山东人, 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美术史论与批评。

摘要:中国山水画有过宋元的高峰, 可以说是耀照千古, 这一点似乎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屏障。那个时代的山水画家都在自然界中找到了突破口, 找到了新的灵感, 创造了独具一格的作品。他们在山林丘壑之间过着隐逸生活, 并且找到了精神所归。面对自然造化, 真实的景与抽象的神, 画家的情感与技艺, 通过对景的描述, 达到神的境界。很多优秀的画黄山的山水画家除了大量的写生外, 他们探索具有独特性的笔墨与意境等, 无疑都是以黄山云海为依据和出发点的。

关键词:景,神,黄山云海

参考文献

[1].《中国山水画史》.[M]陈传席.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p496.

[2].《中国画论辑要》.[M]周积寅.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p36.

[3].《中国画与世纪现代潮》[M].徐义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p100.

黄山云海作文 篇3

语文书上说黄山很美。于是,今年暑假,我们来到了真实的黄山。黄山的前山险峻,后山秀美。奇松、怪石都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但最令我难忘的是人间银河“黄山云海”。

黄山的云海可真洁白啊!洁白得像一匹匹白缎,好似一堆堆棉絮,又犹如一只只小绵羊,那么洁净,那么迷人。黄山的云海可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飘动。但只要你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弥漫山谷的云雾悠悠地游动着,像童话里的仙女用温柔的手抚摸着黄山的一草一木一石。黄山的云海真奇特啊!奇得让人捉摸不透。云海一会儿聚拢,把那些奇峰怪石遮得无影无踪。一会儿翻江倒海起来,像山谷中有鬼怪出没,让人想起《西游记》中的一幕幕。一会儿又散开了,一幅幅奇妙景象又展现在眼前。黄山的去海真壮观啊!远远望去,云海像一张无边的白色地毯笼罩着奇松,怪石。隐约有几个山峰钻出云海,好似仙岛,真是人间仙境。

黄山的云海真是美不胜收!

黄山云海作文 篇4

黄山的云海美不胜收,站在山顶俯视,白茫茫的一片,好似地上铺了一层厚厚的白雪;云海在不断变化着,有时疏散开来,有时聚拢在一起;有时酷似雄狮;有时形似绵羊;有时状如松树……变化无常,美丽极了!

云海在我脚下,每当我陶醉在梦幻般的云海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弯下腰,想抓一把,尝尝云的味道;看看云的样子;摸摸云的感觉……也许,你会嘲笑我,或许这一切都是好奇心在作怪吧。猛然间,我看到一个奇异的景象:云海正从两座山峰之间飞流而下,这时的云海是最壮观的一幕,如同一条奔腾的瀑布,洒向深谷……转眼间,云海又把所有的山全部包围了,只留了一个山峰,从远处看,还以为下雪了,山脚下积满了雪花呢!

黄山云海作文 篇5

黄山的四绝中,首推的就是云海了,由此可见,云海是装扮这个“人间仙境”的神奇美容师。山以海名,谁曰不奇?奇妙之处,就在似海非海,山峰云雾相幻化,意象万千,想象更是万万千千!

云海不仅本身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而且还把黄山峰林装扮得犹如蓬莱仙境,令人置身其中,神思飞越,浮想联翩,仿佛进入梦幻世界。

贡阳山麓的“五老荡船”在云海中显得尤为逼真;西海的“仙人踩高跷”,在飞云弥漫舒展时,现出移步踏云的奇姿;光明顶西南面的茫茫大海上,一只惟妙惟肖的巨龟向着陡峭的峰峦游动,原来那“龟”是在云海上露出的山尖。

云海表现出来的种种动态美,大大丰富了山水风景的表情和神采。黄山的奇峰、怪石只有依赖飘忽不定的云雾的烘托才显得扑朔迷离,怪石愈怪,奇峰更奇,使它们增添了诱人的.艺术魅力。

黄山峰石在云海中时隐时现,似真似幻,使人感到一种种奇缥缈的仙境般的美。云海中的景物往往若隐若现,模模糊糊,虚虚实实,令观者捉摸不定,于是产生幽邃、神秘、玄妙之感,给人一种朦胧的美。

上一篇:车间员工竞聘演讲稿下一篇:保险公司高端客户产品说明会主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