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对策论文

2024-10-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对策论文(精选10篇)

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对策论文 篇1

摘要:社会经济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对高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广应用管理会计应用能够帮助高校提升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从建立管理会计案例库、编纂应用案例集;借力信息化手段、建设管理会计系统;注重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引入三个方面加大关注和推广力度,将更有利于在高校范围内推广运用管理会计理论和工具。

关键词:管理会计;高校;应用

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高校内外部环境呈现动态化和复杂化趋势。社会公众对高校的期望值在不断提高,高校本身的职能和内部组织也日益复杂,所有这些都要求高校在财务方面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和创新,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帮助高校加强内部管理,形成高效率的管理机制,提升高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满足现代教育教学要求。根据管理会计和高校自身特点,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管理会计在高校中的应用。

一、建立管理会计案例库,编纂应用案例集

一方面,针对企业的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相对较多,但针对高校的研究专著较少,高校管理会计理论研究队伍薄弱;另一方面,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一直以财务核算为主,财务人员缺乏对管理会计理论关注和运用的动力,在完善和推广高校管理会计理论时,通过建立和编纂管理会计案例库的形式,有利于高校更快、更好的理解和运用管理会计工具。

(一)就管理会计特征而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侧重点不同。财务会计有明确具体的财务和会计制度,法规和规则具体详尽,指导操作性强,可以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制定制度。管理会计在内容上具有宽泛性和多样性,不同高校的校情不同,在运用管理会计时的关注点也不一样,由案例抽象出规律和一般性指引,由具体到一般的方法效果更好。

(二)从高校应用角度看,管理会计是内部会计,偏重于应用层面,如何让高校快速有效的使用管理会计,与从基本指引到高校自身应用相比,从案例到应用更容易,编纂一部不断更新和充实的案例库,方便高校从具体鲜活的案例中筛选对自己有帮助的东西,适用性和启发性更强,对高校来说可操作性和效率更高。

(三)对管理活动而言,管理会计重分析,分析与人的视野、知识面和对环境信息的掌握程度有很大的关系,甚至与分析者的好恶相关,财务报表和不同信息相结合,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分析一定是针对一个鲜活的案例,包含具体的学校所在的经济、文化环境和高校自身的优劣势等因素,诸多因素对决策的影响很难排序和界定,所以,以管理会计案例出现较为确切,对高校的指导意义更大。

(四)从法规的指导性而言,法规愈明确愈有用。管理会计重应用,应用具有多样性,从多样性中抽象到一般性,如果样本达不到一定数量,势必导致基本指引更为宽泛,降低了其指导性和有用性。建议搜集足够数量的管理会计案例,建立案例库,帮助研究者从中取得管理会计在理论上的新突破。在案例建设中,建议重视高校的环境分析,重视管理会计工具使用的限制条件分析,这样容易获得高校在战略决策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影响因素,有利于开展高校战略决策和人力资源纳入管理会计的尝试。

二、借力信息化手段,建设管理会计系统

(一)初级阶段。管理会计涉及很多公式和计算,复杂的决策问题往往还需要综合运用运筹学、概率论等理论和方法解决,对于高校会计人员来说,要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和全面使用新的技术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能够将管理会计理论中常用的分析思想和计算过程开发成结构化软件模块,将极大的便于从事管理会计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比如,成本分解中的回归分析法,即使会计人员熟悉EXCEL表格软件,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公式编程;还有本量利分析中的平衡点计算和影响分析,管理会计人员往往需要在报告中绘制相应图表,以便更形象的描述趋势曲线,这些计算和图表都可以通过开发计算机模块化应用工具来解决,这将使高校会计人员更便捷的使用管理会计工具。

(二)高级阶段。在大数据背景下,依托信息化技术和现有财务软件、学校信息管理系统等提供的`数据,开发出对应的管理会计系统,提高管理会计应用的实时性和效率性。高校目前使用的主流财务软件多以天津天财软件或上海科发软件为主,这两款软件以财务核算为主,很少涉及或没有涉及管理会计内容。目前,市场上尚未有软件真正将会计信息直接转换为管理信息,为高校管理和决策提供直接、综合有效的高校管理会计系统。实际上,这是一个具有广阔前景也是亟待发展的领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无论在提供丰富、准确、及时的信息资源方面,还是在提供强大的信息处理手段、节约人力物力方面,都将为管理会计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可以鼓励一些软件开发公司基于高校目前财务软件和信息化管理软件,与数字化校园数据进行对接,依托校园大数据,开发更深层次的管理会计软件。比如与校园一卡通系统对接,可以根据校园一卡通数据中学生消费金额、消费频次等信息,分析学生当前的经济状况,为学校制定贫困生资助政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三、注重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引入

(一)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培养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

与核算型会计人才相比,管理型会计人才无论在知识面还是在思维方式方面都要求处于更高层面。从事管理会计的人员,不仅要精通高校财务会计的原理、方法及相关的政策法规,而且要全面掌握现代管理学知识;不仅要熟悉高校的财务状况,而且要对整个高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有全过程、全方位的了解和把握;要能根据已搜集到的各种资料信息,设定某些经济参数,采用一定的管理会计方法,对高校某一方面的经济活动趋势做出预测或规划。要求从事管理会计工作的人员具有更强的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只有具备这样素质的人员才能较好地实现管理会计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功能。目前,我国高校很少有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会计的应用,而具备管理会计素质的人才更为紧缺,因此,现阶段高校应加强财务人员关于管理会计内容的培训,可通过选拔部分年轻骨干外派进修交流(“送出去”),或邀请一些企业财务高管前来学校进行业务培训和指导(“请进来”)的方式,提高高校现有人员的管理会计意识和水平。另外,在业务培训时,培训对象并不局限于财务人员,可以邀请高校决策领导层或关键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一同参加,在培训过程中让其了解管理会计思想,这对于在高校内推广管理会计、提高高校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二)建立信息化办公室,引入具有专业背景人才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和信息化水平提升速度明显加快,财务人员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电算化系统技术升级挑战;受制于专业知识限制,会计人员无法像计算机专业人士那样及时更新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对于管理会计而言,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将来的发展趋势,要让财务人员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和全面使用新技术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难。与其让财务人员疲于奔命、应付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不如高校财务部门直接引入信息化领域的专业人才效率更高。因此,高校财务部门非常有必要设立信息化管理办公室,聘用计算机专业人员,从事管理会计系统的管理、数据挖掘和分析甚至是系统开发工作。目前,已有许多高校财务部门意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并且已经成立了以计算机专业人才为主的信息化科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人员的专业能力,发挥其在管理会计实施过程中的知识优势,为管理会计的使用和推广提供更加高效和专业的技术支持,与财务核算人员一起推动高校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决策型转变。

参考文献:

[1]乔春华.基于高校管理会计的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01).

[2]魏军利.管理会计发展的几点思考[J].西部财会,(05).

[3]罗静.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在高校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6(06).

[4]李小奕.高校管理会计信息化有效实施路径[J].商业会计,2015(12).

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对策论文 篇2

一、微博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方各面, 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 微博的出现也为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 对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 微博的使用也是一把双刃剑, 微博既对管理工作有启发作用, 给师生带来了便利, 也为校园安全和互联网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1. 微博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微博由其信息量大、传播范围广的特点,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微博的使用有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提高教学质量和信息化管理。传统形式上得高校教学只是局限于课堂授课, 在课堂上, 教师结合PPT或者板书对书本知识进行讲解。由于传统授课方式的局限性, 导致了课堂知识量的传递很少, 通常情况是教师将自己的PPT和一些教学资源通过硬盘传给学生。微博的出现将大大改善这一现状。因为微博最强大的功能就是资源共享, 教师可以将自己感觉对学生有用的教学资源通过微博和学生分享, 学生之间也可以彼此分享, 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教学的知识量, 同时也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

微博的使用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增加学生主动求知, 探索学术创新的兴趣。因为微博不仅仅是一个呆板的网络教学平台, 它信息的传播形式很多, 一个很枯燥的学术问题, 可能经过微博达人的转换就变成了有趣的生活常识。学生平时可以借助微博平台进行自我兴趣的提高, 例如, 爱好写作的学生可以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的优秀文章, 让大家共同欣赏;喜欢音乐的学生可以自己录制MV, 并借助微博平台进行推广。因为微博传递信息具有背对背的形式, 学生在这种交流方式下不会觉得过于尴尬, 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并且也给了学生自我创造的勇气,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微博形式多变, 思路开拓的优点还可以改善传统课堂教学枯燥无趣的现象。在传统形式的教学基础上, 教师可以借助微博对学生进行辅导。教师可以通过关注学生的微博来观察学生的动态, 对每个学生最近的学习状态、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有大致的了解, 这就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另外, 教师通过对学生微博的观察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点, 避免和学生有太大的代沟和思想差距。如果教师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教授知识, 那么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就会简单很多。

微博的使用还为高校的管理工作提供新的启发和新的思路。传统的教学管理工作就是上级做出教学指示, 下面逐级通知传达, 最后到学生层面进行落实, 中间过程很烦琐, 而且如果传达不得当很可能导致指示变味, 使学生不能够正确领会、执行上级的指示。利用微博之后, 学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学校官方微博账号进行信息发布, 并要求学生对账号进行关注,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很方便、很直接的了解到学校的动态。例如学校计划举办运动会, 需要各个班级进行准备, 这一消息就可以借助微博平台进行信息传播, 通知传达到每个学生, 这就使得学校的管理更加高效。

2. 微博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

微博之所以可以进行大范围的覆盖、快速的信息传递, 主要是因为微博的信息互通性。例如学校想借助微博平台进行信息推广, 首先学生必须关注学校微博官网, 如果学生没有关注学校的微博账号, 那么微博平台不会主动把相关的信息分享给学生, 这就可能出现微博传递信息不到位的现象。在某些情况下, 由于学校的官方账号不正规, 就可能存在不法分子冒充学校身份进行欺诈, 致使学生的经济损失和学校的名誉受损。

在教学管理中, 若教师或者管理者微博使用不当, 就可能造成负面的影响。例如, 在教学资源分享过程中, 微博的正确合理的利用方式是教师将优秀的教学资源进行分享, 但是, 微博又是一个开放的平台, 微博上什么都有, 鱼龙混杂。如果教师不注意, 或者没有对相关资源进行严格的审查就分享给学生, 那就会给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 引导学生走向错误的方向。在使用微博时, 由于学生自身的自制能力较差, 很容易将微博学习流于形式, 反而借助微博进行娱乐, 这就违背了微博教学的初衷, 给教学带来适得其反的结果。

微博作为一个宣传平台总会充斥着正反两方面的内容, 俗话说人言可畏, 微博舆论也有着很强大的作用。微博的特点之一就是转发功能, 对某一社会事件的动态, 通过微博转发出去, 整个社会都会知道, 这是微博的优点也是微博的缺点。如果有不法人员利用学生的这一思想, 借助微博散发煽动性言论, 很可能对社会造成很大危害。

二、高校教学管理使用微博的改进对策

1. 学校建立官方微博账号。

在微博使用过程中, 学校应该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账号, 并要求学生进行关注, 并明确声明该微博账号上得发言或者信息发放代表的是学校官方, 除此之外的微博发言学校官方概不负责。为了使微博信息能够全面的、快速的传达到每个同学身边, 学校可以鼓励同学进行微博转发, 或者固定每个院系、班长进行微博转发, 这就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微博信息传播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2. 严控微博信息质量。

在微博知识分享时, 学校和教师应该严格检查分享信息, 控制信息的质量, 避免微博成为娱乐和游戏的传播平台。这就要求在微博使用之初, 教师和学生对微博功能的定位要正确、合理、客观, 不能靠三分钟热度办事, 并且学校应该制定相关的制度, 对师生微博交流进行一定程度的管控。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微博使用, 一是通过宣传讲座, 让学生意识到微博的利与弊, 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让学生做到在微博面前主动学习, 自我取舍。另外, 需要加强学校相关纪律规定, 在微博使用方面对学生和教师提出严格要求, 从校规校纪层面对微博的合理使用形成约束。

3. 强化对学生微博行为的管控。

微博平台是开放的, 微博上的言论是自由的, 但是, 微博的自由应该是相对的。网络管理部门和学校应该对相关微博进行控制, 不能让学生不加筛检的浏览微博。微博的舆论影响是巨大的, 学校应该好好利用这一优势做好校园宣传工作, 可以借助微博平台晒一晒本校的好人好事, 感人事迹, 弘扬社会正能量, 为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和谐校园做出一份力量。另外, 学校可以设置微博学习小组, 以班级或者院系为单位开展, 设定小组委员对同学微博动态和关注点进行观察, 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并通过小组委员对学生群体的微博利用和关注重点进行适当引导, 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想的健康, 还可以构建网络的健康。

三、结语

微博作为一种方便的信息传播手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为师生带来了很多便利, 但是, 微博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微博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针对微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种改进方案, 以期使微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我国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的兴起也为高校教学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微博作为一种方便的信息传播手段已经被很多高校应用到教学管理之中, 但是, 微博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对微博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 针对微博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 使得微博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更加有效的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关键词:微博,高校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林书兵, 徐晓东.微博及其教育应用探析[J].现代教育技术, 2010, (3) .

[2]郑燕林, 李卢一.微博教育应用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0, (2) .

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对策论文 篇3

【关键词】微博;高校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7-0332-01

1 引言

根据2012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微博的用户数达到2.74亿较2011年底增长9.5%。“微博以其言简意赅、更新快捷、操作简便的特点凸显其形式、内容、发布方式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吸引了日益众多的网络用户”1。它也因此成为大学生群体喜爱的一种网络交流方式,是他们畅所欲言、交友群聚的一个主要平台。同时也必须看到微博以其极强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已经开始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活动,更为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利用微博这一崭新的形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丰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已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课题。

2 微博的内涵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2.1 微博的内涵

“微博”是近年来我国的自创词汇,它的原型是Twitter,是2006年由美国的网站率先推出的一项服务。2009、2010年,我国四大门户网站——新浪、搜狐、腾讯、网易也纷纷推出其个性化的“微博”服务。“微博,就是每次发布不超过140个字的微型博客,是表达自己,传播思想,吸引关注,与人交流最快的网络传播平台”2。因此微博除了具有其他网络媒体所拥有的多媒体性、参与性、及时性和海量性的特点外,还拥有独特的特征。首先,信息交流使用的门槛低。其次,是信息交互方式的多样化。最后,是使用者身份的真实性。

2.2 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内容,它关系到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博的出现正是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应运而生的,它的应用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能够及时的发布信息。

其次,实现有效的交流互动。

最后,引导正确的学习方向。

3 微博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及不足

必须看到,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注册了微博,成为了微博用户,很多高校也是看到了这一形势,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在2012年12月10日,由腾讯微博、腾讯网发起的“2012全国高校新媒体发展论坛”中提到,截止2012年11月29日,腾讯微博中高校微博认证账号数量已达16166个,其中985高校当中有21所开通了微博,最基层的团支部的微博的数量也达到了60万,西部地区在新媒体的应用方面也比较好,这些数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仍然在不断增长。

而在新浪微博上,早在2010年便有50余所211院校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现在随着微博应用的日益广泛,高校微博的种类也越来越新颖,可以建立微博协会进行纳新,更有福州的多所高校开通“树洞微博”,学生可以在里面匿名说出自己的秘密。在2012年9月上海市学生德育中心公布的《初为人师的上海新上岗辅导员如何看待大学生、岗位、社会和自己》的调查中,显示九成的高校辅导员都开通了个人微博。

在这些高校的官方微博中虽然也有些涉及到了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从总体上看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

首先,高校微博的使用单向化,没有形成有效的互动。其次,微博内容分散,其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较少。最后,高校微博定位不明确。

4 提高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高校开通微博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与时俱进的工作方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其发展的初期必然会出现一些问题。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努力探索研究,以提出真正有效的解决方案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4.1 利用微博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主要内容便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因此在微博出现后,更加要求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改革创新,来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一来包括开设专门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校微博,将这一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二来要求两课的教师也积极开通微博,利用微博来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也针对一些当前现实中的问题发布微博提出讨论,吸引学生进行关注的同时,对其思想观念进行积极的引导。

4.2 构建高校微博金字塔式管理,层层配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的官方微博要进行统一的管理,建议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开设各二级学院的团委或者宣传部门的官方微博以及各个学生社团为基础的红色社团微博,使得学校的官方微博、学院微博、红色社团微博、师生的个人微博在一个共享的网络平台上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形成一个高校微博的管理金字塔。在这里要求各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各个红色社团微博的建设者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坚定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信仰才能保证各官方微博的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氛围,也才能保证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4.3 改变单一的宣传方式,积极组织讨论互动

在微博上与学生“互粉”之后,一来要针对一些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发起话题讨论,在这里微博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成为话题的组织者,也要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中去,来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在第一时间以积极健康的思想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二来,对学生发布和转发的内容也进行关注,了解其感兴趣的话题,掌握学生的情况,特别是对于一些需要重点关心的学生,可以在学生的微博中就其发布的微博进行交流互动,或者使用“私信”的功能,在保护其隐私的前提下,使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学生。

4.4 组建专门的微博运营监督团队

高校挑选一些懂得网络技术、网络管理、宣传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人员,来建立一个“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门微博管理团队,科学、准确的传达,艺术、巧妙的描述,积极、正确的互动,才能使高校的官方微博真正成为沟通与连接的桥梁。同时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对于一些违反国家大政方针、违背社会主义方向、扰乱社会稳定秩序的错误信息应及时予以删除,并及时做好澄清工作,对学生的情绪进行控制和引导,降低不良信息和错误的价值观对学生造成的影响。

5 结束语

运用微博来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它作为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许多方面还不成熟,仍然需要系统的规划与管理,也需要社会、高校、教师以及每个学生的共同支持。对待微博这一新媒体,高校要真正做到善建、善管、善待、善用,才能真正发挥其官方微博的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勇.基于微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创新的思考[J].校园文化,2011,(3):83-85

[2] 赵聪锐.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7):83-85

激励机制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应用 篇4

[摘要]激励机制在高校教师管理实践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教师需要分析引出现阶段高校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高校建立激励机制的相应措施。

[关键字]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 教师需求

教师是高校的核心资源,近年高校教师人才流失现象越来越严重,对地方普通高校而言,该问题尤为突出。如何留住和使用高素质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已经成为各高校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需求理论就如何利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进行了探讨。

一、高校教师的特点和需求

需要是人们由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对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要求获得补偿的主观感受,人的行为开始于需要并由需要引起动机。因此,从需要出发来研究人的行为动机的激励问题,是符合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有效途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超越性的,将最终导向完美人格的塑造,并且我们一般认为人在某一特定时期或某一特定人群其优势需要是不同的。

高等学校的教师(包括教学与科研人员)作为知识型工作者这样一个群体其需求特点又区别于一般企业员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教师具有专业特长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高校教师大都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的学历和综合素质。(2)高校教师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性。高校教师具有很强的获取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处理和应用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因此他们在工作中希望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3)高校教师具有强烈自我实现愿望、追求自主和创新的个性。在工作中他们除了获得金钱报酬的目标外,更希望发挥

自己专业特长和成就自己事业,以此充分展现自我价值,获得尊重和社会的认可。所以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必须充分考虑到教师的这些特点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高校教师激励现状分析薪酬设置不科学,造成人才流失。目前高校分配制度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收入,满足了高校教师在收入上相对公平的需要,但却远未满足高校教师对物质需要的追求。由于收入差距导致具有专业技能、高学历的教师跳槽现象十分明显。相关调查表明,高校教师对其收入满意度不高。其中满意的占30.8%,表示不太满意或很不满意的约占67.7%,其中表示很满意的人只有0.5%,表示很不满意的有20%。可见,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工资收入普遍提高,但教师总体上仍然不太满意,收入水平与教师的期望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高等院校的物质激励力度还不能达到让广大教师满意的程度,所以教师收入偏低是影响教师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内部缺乏竞争激励,严重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还滞后于企业,目前许多高校在设置岗位时往往没有根据实际情况来设置,没有真正体现出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基本原则,由于真正的聘任制尚未具体实施,长期以来人才流动机制上“能上不能下,能高不能低”的弊端仍在部分高校存在,加之教育的公益性与市场法则之间的矛盾,人力资源的配置不能像其他部门那样完全由市场调节,人员的合理有序流动、教师资源的共享都缺乏有效机制,致使教师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不注重教师需求层次研究,激励方式单一,物质激励普遍受到重视,但是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其他激励方式还很欠缺。这里必须强调物质激励不是万能的,而是基础性的。物质激励的作用有其一定的限度,高校教师的需要可以分为较低层次的物质需要和较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与高校教师物质激励相对不足相比,高校的精神激励等激励方式更显匮乏,当教师满足了物质层面的需求时如果没有其他方式的激励相配合,最终还是会使教师缺乏满足感与动力。因此,高校对教师必须

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存的激励方式,以达到最佳效果。

三、激励机制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激励就是激发教师的干劲,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动机,使之产生指向需要目标的动力的心理过程。有效的激励机制就是要鼓励先进,鞭策落后,使能力强、贡献大的教师切实得到更多的实惠与尊重,本文主要从教师需要出发来探讨工作动机激励的规律性,根据需求的层次理论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大经济物质激励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即物质激励在激励体系中的地位是基础性的、不可缺的,对高校教师这一群体也不例外。

经济激励的实质在于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将工作效率与工作效益结合起来。实施经济激励,高校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内部的各种工作责任制,按照教师个体的工作数量和质量出台公平合理、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薪酬改革是高校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总结现有高校薪酬制度改革的实践,建立以公平与效率为核心、市场、绩效和能力为导向、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薪酬制度,是高校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的当务之急。高校教师激励性薪酬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

(1)公平性原则。薪酬设计的公平性原则可分为外部公平性和内部公平性。外部公平性是指与外部其他企业、组织相比,给予教师的薪酬是公平的;内部公平性是指组织内部每位成员应该认同,自己的薪酬与组织内其他员工的薪酬相比是公平的。

(2)激励性原则。激励性薪酬设计既要做到适当拉开组织内部不同职位之间或不同技能水平人员之间的薪酬差距,加大对关键人才、骨干员工的激励力度,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又要考虑在保证重点的情况下,兼顾一般,有利于组织内不同层次人员的协同发展。

(3)经济性原则。提高教职员工的薪酬标准,固然可以提高其激励性,但一方面,这不可避免的导致成本上升,当薪酬标准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增加的的薪酬为员王所带来的激励效果就会减弱,即薪酬的边际收益递减。所以在设计薪酬体系时还必须考虑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制约关系。充分认识精神与情感激励的重要性。重视精神与情感激励,做到精神与物质并重。希望得到信任与尊重是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安全需要后的更高层次的需求。高校在教师情感激励时应该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荣誉激励。荣誉激励是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激励方式,应该很好地应用这种激励方式。荣誉激励的具体方式主要是颁发证书。证书代表着一种认可,是一种荣誉。人都比较注重荣誉,这也是教师的需要之一,所以颁发证书或者聘书,是激励的一种有效方法,它能够使教师感受到一种认可和尊敬。(2)文化激励。高校文化是高校价值观的体现,是高校战略、结构、制度、人员、技巧、作风的核心与代表。高校教师十分重视自身在学校中的形象与价值,因而学校管理者应千方百计创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育人环境,以形成高校文化精神与教师个人价值的和谐统一,使学校成为教师心目中创业的最佳场所。职业发展与自我实现激励

应当把教师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作为激励的重要因素加以考虑,这比较符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追求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是一种趋势,因此仅靠高薪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很难满足人们这种愿望。高校必须坚持和教师一起发展的原则,以防止高校人才的流失,应该通过岗前培训与再培训,使教师更好掌握教学规律,强化敬业精神。要通过多种渠道给中青年教师创造学习深造的机会,鼓励教师跨专业、跨学科学习,鼓励教师带着任务学习。同时要尽力开展同国内外高水平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学术访问交流,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参与各种研究活动,扩大专业面,使教师的知识不断得到补充和更新,使教师实现自我价值,四、结语

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对策论文 篇5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引入与践行激励理论的必要性

首先,高校教学管理陈旧与落后的理念呼唤激励理论的介入。管理理念在整个高校的管理过程中起着支配与主导的作用,决定着管理的效果与质量的好坏。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经慢慢地成为了管理领域主要的管理方式,被很多管理者所认同和采用。但是,由于高校的管理长期受到传统的管理理念———经验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的影响,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界限分明,不能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师参与教学管理的共赢局面。对于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理念落后所造成的不足,激励理论具有天然的修补性。它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条件下诞生和发展的,能够妥善应对信息时代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的各种挑战。激励理论名为“激励”,暗含其是一种能够调动主体积极性的理论。而当下正是“以人为本”的时代,激励理论作为一种对个人主体性尊重的理论,作为一种弘扬人性的理论,能够充分调动人们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主动性,进而为解决当前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提供保障。其次,过于注重行政化管理的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呼唤激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一些高校教学管理的行政化色彩浓厚。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的过程中行政指令过强,教师参与管理的程度低;在教学方式与方法的管理上,过于强调整齐划一,缺乏灵活性;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注重采用从上而下的监管方式,而对激发教师内在动力的激励与奖励措施则较轻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浓厚的行政化色彩,不利于提高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效,使高校广大教师的高效教学大打折扣。而激励理论作为一种彰显个人权益、倡导满足个CHINAADULTEDUCATION/8中国成人教育人需求的理论,对于调动人们在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服务工作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激励理论可以解决目前高校教学管理考核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比如考核内容的选择、方式方法的选择、学术与教学的平衡等。其中,最后一点尤为严重。部分高校教学管理过程对行政的管理重于对学术科研的管理,这是高校管理的失衡体现。这种失衡导致教学受轻视,科研成绩被过于强调夸大。在政策的不合理倾斜下,很多高校教师为了完成科研而忽视了教学,同时,高校对教师的绩效考核过于简单容易,高校学生普遍“入口困难出口容易”的危象不仅让摆托高考压力的大学生过于放松,也导致教师没有教学的压力,疏于对教学任务以及重难点的钻研。作为一种以倡导满足个人更高层次需要为基础的理论,激励理论对于平衡教学管理工作、引导教师妥善处理教学与科研工作之间的关系等具有重要价值。

二、激励理论指导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

(一)以人为本:树立现代化的高校教学与管理理念

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是一种具有现代管理理念的思想,它的核心是强调人的重要性,以人为中心,以科学的激励机制为基础,充分激励和调动被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与创造性,为“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达到工作目标。首先,高校教学管理应有一个最高理想与最高理念,那就是教职员工第一。把“人”即“教职员工”的`地位提高到组织活动以及决定高校存亡的重要战略地位上。这种思想与学生至上的管理理念相反,它超越了学生至上的管理思想。在激励理论以人为本的理念指导下,高校教学管理具有前瞻性,激励教职员工通过学习和自身的内在需求的外化,具备一定的能力,才能实现学生至上。其次,激励原则是高校教学管理人本管理的主要手段,在经济时代要充分发挥和调动人的工作动能,必须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励制度也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主要管理方式。最后,对教职员工需求的满足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出发点与归宿。一方面要关心教职员工对于物质的需求,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加教职员工的收入;另一方面要关心教职员工的精神需求以及身心健康情况,尊重教职员工,与教职员工平等交流,在管理中以实现和满足教职员工的一切要求为出发点和目标。高校教学管理在践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过程中,应该以促进和满足教师的需求、发展为出发点与归宿,将教师放在教学管理的重要地位,因此高校管理工作要树立这样的思想:要使学生得到发展与成长,应该让教师得到发展与提高;要挖掘学生的创造力与智慧,要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与智慧。高校应该转化管理的对象与重点,将管理事务转化为管理人,学校的任何政策制度以及措施的制定都应该以人本管理为主导思想,而且在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过程中应该在高校从上至下在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体现人本情怀。

(二)刚柔相济:建立柔性与刚性结合的教学管理机制

柔性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的主要手段是“控制”。这种控制是以满足和顺应人的心理为基础的,引导教职员工从内向外地自发积极主动工作,而不是通过硬性的制度与政策来实现目标。高校教师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对事物有着成熟与独到的见解,他们思维活跃,对管理更倾向于以理服人,柔性管理的理念与高校教师的心理以及劳动特点相吻合。因此,高校应该重视对教师柔性化的管理,对教师的管理中融进关爱之情。这样才能提高管理效率,以理服人,以德服人,走长远发展的管理之路。

(三)“教”“研”平衡:处理好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关系

首先,高校应该坚持教学为主导,科研为教学服务的原则。科研要完成效益转化,以研促教,以教促研,用科研完成教学效率的提高,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科研,将科学研究的过程搬到课堂,将二者有效结合,使其成为一个统一的过程。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师生在进行讨论的时候展开科研;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要善于将科研的思维与态度运用在教学中,使课堂充满探索与发现的特征,这样可以促进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的发展与进步。

(四)全面科学:建立和健全教学工作的考核与评价体制

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对策论文 篇6

激励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斌玲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04期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绩效考评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激励机制的外部表现,也是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础。如何构建合理的激励机制能使人力资本发挥它的最大效用,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建立有效合理的激励机制,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方向。[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029-02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进入了一个以知识资源使用为要素的时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渐渐成为人力资本的知识拥有量,也是保证每个单元可持续竞争力的主要力量。激励机制是人力资本研究中的永恒主题。如何调动馆员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其工作潜能,建立有效并且合理的激励机制,是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指引着现代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方向。

一、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在美国,人们认为,图书馆服务所发挥的作用,5%来自图书馆的建筑物,20%来自信息资料,75%来自图书馆员的素质[1]。最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的比例正在逐年增加,他们与高级职称馆员一起建立了对高校图书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的人力资本,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处于教辅系列的高校图书馆就成为了学校的收容所和疗养院。虽然现在情况已有很大的改观,但相对于高校教师系列从人员到管理都相对固定不变。而且学校本身的人事制度,也少有解雇的说法,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基本使用平均主义的思想,使馆员的劳动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年终考核又过于简单没有同工资分配、职称变动及奖惩直接挂钩,致使馆员在工作中没有积极性,缺乏饱满的工作热情,只是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因此馆员比较容易产生职业厌倦心态,这些都不利于调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随着网络技术与信息集成化的快速发展,读者对服务的质量、速度和态度等需求越来越多,要求图书馆要细化工作岗位,增加专业化和复合型馆员[2]。另一方面,人事管理部门要求精简机构、节约开支[3],逐渐形成高校人事管理和馆员发展之间的冲突。

二、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目标应将个人薪酬、晋级升迁、职业发展、外派学习、精神奖励等等激励资源进行规划整合。高校图书馆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以馆员的需求为基石,激励因素的特点为策略,得以充分调动馆员的积极能动性。

(一)物质方面激励措施

在国内外的优秀企业中物质激励是基础。同样在国内高校图书馆报酬也应处于重要地位。馆员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足可能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薪酬水平普遍较低有关。高校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较低,相应的待遇也就不高。因此在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中,首先任务是改善薪酬体系。薪酬体系的建设要坚持内外部公平性竞争性。内部要求薪酬按照每一位馆员的绩效、岗位能力和对图书馆的贡献大小来分配,改变原有的按级排辈做法。外部要求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在学校总体工资体系中的地位。

(二)成就方面激励措施

个人事业上是否事业成功,我们通常以成就大小来判定。馆员也想自己工作业绩能够得到其他人的承认,这就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因此,如何让事业的成就成为激励图书馆馆员的推动力,是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4]。为更好地激励馆员,高校图书馆需要建立完整的绩效考评体系。通过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充分发挥出馆员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通过绩效考评结果让每一个馆员明白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对于做得好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好在以后更加努力工作,对有不足地方的馆员也会产生原动力,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超越优秀的馆员。需要改善高校图书馆现有的评定职称方法,可以通过相应职称等级的各种知识和能力的考试来评定职称,减少以往职称评定中人为因素的打扰。

(三)成长方面激励措施

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对知识的注重程度也较强烈的高学历馆员,对个人成长的关注程度也很高,因此组织吸引人才、激励人才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加强对员工素质的培养。每个高校图书馆每年的培训费用极少用在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这一方面,因为还有很多工作要得到改善。一名大学生在图书馆工作两三年后其大学时所学的知识有一半以上将被遗忘,因此各种培训对于高校图书馆以后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鼓励馆员去参加各种进修来提高学历和图书馆知识以及运用能力,对于已具备一定学历者让其按需要参加某领域专业进行深造培训,使他们专业上的技术有所突破。以点带面提高全体馆员的整体素质。馆员的再培训对高校图书馆的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来看。从高校图书馆馆员自身来看与社会上的高标准相比差距很大,高校图书馆工作能够给予人才有限的报酬、职务和职称,要留住人才就要增加他们学习的机会和晋升条件,好让馆员不断提高工作的业务水平,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作为聘用制度中的一个条件将继续再教育列在其中,让馆员觉得工作不仅是为了谋生,还可以体现自我价值和更高的发展方向。还要将再培训作为保持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高校图书馆的馆员由于长期计划体制下的沉淀,目前无论从学历、年龄等结构还是干部与工人的比例上,都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业务培训能保证高校图书馆思想信息流的新颖性,通过现代知识信息的导入和各种新思想观念的碰撞来保持馆员的思维活力。

(四)授权方面激励措施

管理大师德鲁克认为,对知识型员工就应当引领而不是管理。知识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性,他们要求工作中给予有较高的自主权,希望能够按照自己认为有效的方法进行工作而不是仅仅按照固定的方法来操作,他们更加强调工作自主的重要性。[1]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工作中应该更多地授权于高级人才。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机构臃肿、层次重叠、效率低下等表象同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高校图书馆的馆员管理中,简政放权就可以充分发挥馆员的主观能动性,让馆员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使其权责一致各负其责,有助于提高工作中的运作效率。此外,高校图书馆还可以给予馆员更多方式参与图书馆管理的权利,增加馆员的自主性和主人公感,来激发馆员的责任感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对工作的满意度,最终达到双赢: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在管理方面创新广纳言路集思广益得到改善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对高校图书馆和个人都有促进的作用,表现了高校图书馆对馆员的信任,也增强了馆员的归属感,并激发了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

三、结束语

高校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努力实施,方能收到实效。高校图书馆应该重视以人为本,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强调对人的信任和注重,充分激励出馆员的归属和责任感,以确保图书馆各项工作和目标的实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和培养人才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维持竞争力的基础,自然也就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充分重视图书馆馆员的激励机制,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图书馆的服务与管理,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才能促使高校图书馆得到持久的发展,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赋予图书馆的神圣使命,塑造图书馆自己的新形象。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对策论文 篇7

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及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 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在当前我国高校发展的过程中, 高校已经随着社会经济大发展而由过去传统的以教学科研为主要工作的发展模式转变为辅以各种生产经营活动, 并且面向市场经济进行自主发展的发展模式, 因此,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复杂化就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财务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经济利益也产生了多元化的改变, 这些问题都会共同导致高校财务资源的分配变得不合理, 并且阻碍了学校资金发挥有效作用, 最终导致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2. 没有很好的适应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改革

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教育投资体制的相关改革, 教育经费的产生已经由过去的统一有国家划拨而转变为了多种渠道共存的极爱与资金筹集模式, 与此同时, 高校的发展使高校之中经济活动的变化更为复杂, 这样的状况就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会计核算工作的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因此怎样能够应对这些变化, 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做好, 做到依法理财。

3. 预算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中, 财务人员没有能够对预算管理这项工作产生正确的认知, 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之间不能够紧密的相互联系, 在执行的过程中就会产生实际的执行不能与原本的预算相符合, 使得预算的执行和控制都不能发挥作用。并且高校的管理工作缺乏相应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导致在执行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并且难以避免。

除此之外, 高校财务工作中的预算编制通常不够精细, 在许多项目和部门上都没有得到资金的落实, 这种状况也给财务监督的工作也带来了困难。

(二) 高校会计审核存在的问题

1. 在对高校收入进行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 随着高校的发展, 许多的收费项目已经产生了变化, 而在学校的财政收入当中, 学费的收入占到了很的比重, 虽然目前来说, 学校为了管理方便为学生开辟了许多的缴费渠道, 但是这些渠道所采用的依旧是收多少记多少的模式们这样的方式是存在诸多不足的。当前的核算方式对于学费的核算工作是不够全面的, 没有做到从应收, 已收以及欠缴这三个方面来进行核算, 一般只对已交部分进行核算, 这样的做法就会导致核算工作不够全面, 不能够对学校的资产状况有一个准确的反应, 并且还有可能会在各个环节产生漏洞, 缺少相应的监督工作, 很有可能产生少交过着漏缴的现象。

2. 对学校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的问题

当前高校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只对原值进行记账, 而不计算折旧, 这样就不能准确的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状况, 从而产生以下几点问题: (1) 教育成本核算的数据不够准确; (2) 产生净资产的账目与实际不能对应的状况; (3) 在对于固定资产进行租赁活动时不能够准确的估计其价值。

二、强化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在高校运用的措施

(一) 对于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高校财务工作在发展的过程中, 应当依据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以及相关的制度, 在在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 保证各个部门都能够高效工作, 并且互相监督互相制约, 以此来规范高校财务管理工作, 提升财务法律意识, 从而促进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对于预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则应当做到不断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预算管理, 将预算编制加以细化, 这样以来才能够提高预算管理的水平, 从而提升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 对于高校会计核算存在问题的应对措施

在对收入进行核算时, 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和全面的对收入状况进行反映, 应当做到对当前的核算方式进行改革, 应当参照企业权责发生制来进行核算, 除此之外还应当充分发挥相关的管理软件的作用, 完善核算系统。而在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时也应当学习企业的相关措施, 对于固定资产进行计提折旧, 将这项核算项目产生的数额进行计算。

三、结语

对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会计核算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高校的重视, 并在发展的过程中努力避免, 寻求解决办法, 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高校财务工作的效率, 促进高校财务工作的发展。

摘要:当前各个高校的财务工作中存在着重视会计核算, 而轻视财务管理的不良现象, 在这两项工作的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 因此, 想要更好的改善高校财务的状况, 就应当将这两方面的问题都加以注重, 并且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帮助二者协调发展。

关键词:财务管理,会计核算,高校,运用,问题

参考文献

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对策论文 篇8

关键词:管理会计;高校财务;财务管理

一、我国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高校财务管理的方法主要采用财务会计,虽然能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但对高校当前的收入和支出情况无法及时放映,无法帮助高校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已然不能满足高校财务管理的发展需要。我国高校的资金来源以政府拨款为主,还包括学费、科技创收和生产经营等其他渠道。而目前高校财务核算办法只包括到账收入,并未纳入应收收入,这造成学校无法正确了解自身收入情况,影响成本计算,而且易导致资金管理漏洞。此外,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还存在财务制度缺陷、财务评价指标不统一以及财务运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1、财务制度缺陷:高校具有国家所投资的教育资金的所有权,对这笔资金行使法人的权力,却免责。且国家相关部门并没有对高校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有效的监督,而我国高校非盈利性质,因此不核算成本、盈利及亏损,导致高校的财务管理具有很大的弹性。2、财务评价指标不统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得到不断扩大,高校间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剧,这在无形之中增加高校的财务风险,设立统一的财务评价指标有助于对高校状况进行分析。当前财务评价指标不统一,无法对高校财务进行规范化管理。3、财务运行机制存在缺陷:我国高校采用高校校长直接参与学校的财政管理的校长责任制,这样的制度导致追求一己私欲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当前责任制度不够完善,这对高校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管理会计运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会计能够起到监督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进行企业经营预测和决策的作用。而财务会计比较注重监督反映经营情况, 管理会计主要倾向于经营的预测和决策。管理会计具有预测、控制、决策和评价这四种功能,是编制财务预算计划、实时管理核算财务情况、优化财务方案、评价财务情形所必需的。随着高校不断加大改革力度,传统的高校会计核算形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发展的要求,因此应加快高校财务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管理会计的投资决策、预算管理、本量利分析、成本二分法的利用将有助于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因此,高校在财务管理中运用管理会计是十分必要的。

将管理会计运用于高校财务管理有助于:1、增强高校财务管理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辅相成,共同提高高校的经营管理水平。对于高校当前的发展来说,管理会计可以同财务会计一起增强高校的财务管理和控制规划。2、增强高校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管理会计的运用能够缓解当前的财务压力,对高校未来发展提供准确的预算和有效的经济规划,以提高校办学质量,加速高校的发展。3、学校领导对学校财务进行监控和管理。管理会计可以综合分析、考核、评价学校的财务收入、支出、成本、利润等各方面因素,帮助学校管理层作出科学决策,加强学校相关管理层对各财务部门的管理监督。

三、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一)投资决策的应用。我国高校的投资需求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而不断增长。规避财务风险,实现资金增值,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点。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引入管理会计的投资决策方法,能对高校财务进行结算、理财、监督与信息反馈。

(二)预算管理的应用。只有建立全面统一的预算管理体系,才能解决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问题,有效控制教育经费支出。可采用零基预算的方法,从“零”起点考虑各项目的必要性及开支规模,即根据高校的年度预算,根据价格质量、定额以及标准编制预算。编制的预算应当尽可能明晰、详尽,增强预算可操作性和可控性,同时充分考虑执行时的变化因素,防范突发事件并确保资金周转。

(三)成本二分法的应用。成本二分法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数量与办学成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了解学生数量可能产生的影响,合理支出, 节约成本,不断优化资源配置, 从而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四)本量利的应用。量本利分析以分析成本习性,并综合考虑业务量、成本、利润等因素的关系, 确定高校的利润、费用及招生保本点,能够指导学校的工作的开展。在高校中“,量”指学生数量,“本”指学校办学投入,“利”指事业结余。利用量本利分析通过计算盈亏临界点, 确定最低的招生人数。

四、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推广管理会计的途径

要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推广管理会计,应做到:1、结合高校财务管理的现状,适当修改和完善管理会计理论,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高校管理会计体系。2、增强高校财务管理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会计人员的管理会计培训,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会计人员队伍。3、促进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结合,共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质量。

五、结束语

实践证明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推广管理会计将有助于高校高校财务管理规范化、资源配置优化、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但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推广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不断地实践探索和创新来形成一套适用于高校的管理会计理论。

参考文献:

[1]宋琦,张慧鑫.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11:20-21.

[2]杜俊萍.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14,26:113-117.

[3]冉启轩.论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8:31-32.

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对策论文 篇9

项目管理是近代我国的一种新型学科,其主要的内容就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要运用某种管理手段来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项目管理理念在实施的时候不仅仅需要注重其内在的管理方法,还应该考虑到实际的一些因素。例如在高校中图书馆的主要作用就是信息资源的传播,高校图书馆为学生查阅资料参考咨询提供了广阔的平台,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发展当中不断实现着创新,并对自身的要求越来越高,一些高校中的图书馆经常会举办与图书馆数据库建设有关的项目,例如组织图书馆内部的项目管理人员进行知识竞赛,或者是举办读者座谈会等。

一、项目管理理念的提出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网络环境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前景,而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中,信息化的管理技术更是能够发挥其自身的重要作用。项目管理理念就是高校图书馆在发展中经常运用的一种管理模式。项目管理对于工作人员自身的要求较高,一般情况下,在图书馆内从事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一定要讲求实效,并且能够担当一定的义务和责任。图书馆中常见的问题就是文献的分类以及对不同学科书籍的统计和信息建设。要想完成这些工作,首先就应该对工作人员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建设中的人员不宜过多,只要少而精才好。我国现如今高校图书馆中的项目管理人员一般都是来自于不同的部门,所学习的学科也是不同的,这样能够针对图书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和管理。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在对自身实行项目管理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创新服务”理念,通过加强自身工作人员的素质,来提升对于图书馆资源的管理。

二、项目管理组织的形成与构建

(一)项目管理组织的形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高校图主馆在管理结构上主要以高层主管部门为主,采取了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管理结构从上至下依次分散。这种管理结构具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例如权利较为集中,在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的时候下级缺少自主权。与此同时,各个管理级别之间还有着明确的分工,互相之间分工不同,所以在面对不同问题的时候就会有着不同的工作人员对问题进行处理。高校图书馆中采取的项目管理组织模式可以改变传统管理中的多级管理模式,多级管理模式不仅仅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还会降低工作的效率。而如果运用小组分工式的项目管理制度,就会令各部门对图书馆有着更为细致的管理。无论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错误,都应该有专业的人员第一时间对其进行管理。并且,项目管理制度还能够实现各个部门之间的统一和协调配合,这种互相之间具有联系的管理模式就是蛛网状管理结构。

(二)项目管理组织架构的确定高校图书馆在项目管理中经常会采用阶级式的管理模式,再将一些底层的管理设置为网状管理结构。一般高校的图书馆会分为四层管理级别,其中处于顶级的为图书馆的领导,图书馆的顶级领导直接对项目管理办公室进行管理。图书馆与项目管理办公室之间会形成一种直属的管理体系,当图书馆中出现任何管理任务的时候,就应该由图书馆的领导直接给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达任务。然后由项目管理办公室为下属的项目工作小组下达具体的任务。

三、项目管理的运作模式

(一)项目管理运作模式的构建在{校图书馆的项目管理中,其运作模式常常涵盖了多种管理,其中包括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这些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都是高校图书馆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手段。项目管理的运作模式,主要就是将一定时期内的图书馆整体目标划分为若干阶段性的目标。在高校的图书馆项目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就是对巳经过时的文献及时地进行更新,现如今高校的图书馆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纸质和书本的文献,很多高校已经将图书馆发展成为了具有信息化管理的体系,在高校的图书馆中有关管理人员还要对一些信息化的文献进行更新,一定要确保图书馆内文献的实时性。

(二)项目运作模式的创新实践

在高校图书馆的项目管理中,还应该对项目运作的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在项目运作的时候,有关管理人员一定要根据图书馆内的实际情况对项目进行创新式的管理。有关调查结果显示,现如今我国一些高校在对图书馆进行管理的时候,主要在服务方式上进行了创新,与传统的管理方式相比,其文化建设已经面向了教学科研的需求,更加全面地符合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进步。例如,现如今一般高校都已经推出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数据库来供学生进行学习和参考。创新式的运作模式在实际的图书馆管理中往往会更加体现出多元化的管理理念,除此之外,很多高校中图书馆的运作模式还采用了互联网联网的形式,一些高校通过互联网将自身图书馆中所拥有的文献和资料公布到了网上,这样会方便院校中的学生对资料进行查找。这种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是现如今较为常见的一种模式。

四、思考

(一)更新理念是前提

为了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创新,就应该对于项目管理的理念有所认识,在对高校图书馆进行项目管理之前一定要清楚地认识到更新理念的重要性。图书馆项目化管理就是创新驱动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改革,如今21世纪是个信息化的社会,也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只有不断地提升内在和对于工作的主观理念,才能够针对如今高校图书馆存在的问题进行更好的分析和研究。与传统相比,现如今在对高校图书馆进行项目管理的时候,必须采取创新式的管理模式,另外,还需要增强图书馆中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只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才能够更高效率地完成工作。要想更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首先就要对高层领导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一定要让图书馆中高层领导的思路从传统的单一管理方式逐渐转变为现如今的多元化管理方式。

(二)协调发展是关键

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一般都是以部门为单位,图书馆中的高层领导会将员工分为多个小组和部门,让这些部门去完成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一些较为基础性的工作,这些主要就是为了强化图书馆的管理部门职能。然而,项目管理主要就是针对某一种管理项目,当员工对制定项目进行管理后,就会再返回到原有的工作岗位中。协调发展在图书馆的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现如今我国高校中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一般都是来自于不同的.职能部门,并且其自身原也肩负着一定的工作任务,当面对图书馆安排的项目管理时,如果遇到了本职工作与项目管理工作同时出现的时候,就会令很多工作人员左右为难。实际上,职能工作和项目任务都是同等重要的。只有能够协调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图书馆不仅仅要加强对于自身的管理,还应该实现管理中的有效融合、一体化协调发展的管理目标。

(三)激励创新是根本

在图书馆的项目管理中,项目成员很多都是一人兼多职,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做好自身的本职工作,还需要在图书馆出现特殊项目的时候参与到项目管理中去,所以这就要求高校图书馆中的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创新能力。笔者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素质培养,只有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对于工作有着一定的工作热情,并且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工作效率。只有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人员具有较高的挑战力和创新力,才会在面对各种复杂工作环境的时候,有着较好的心态去面对。因此,全面调动馆员的工作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

五、结语

管理会计在高校的应用对策论文 篇10

摘要:在教育全面发展过程中,体育是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而随着高校扩招的进行,器材逐渐增多,器材管理成为难题。提升器材管理效率要求高校将计算机网络这一先进技术引入校园,建立专业的信息管理平台,充分发挥体育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体育馆;器材管理;计算机技术

器材管理是保障高校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基础。在传统的管理中,经常出现数据错误,器材丢失等现象。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这一问题规范化。近年来,计算机器材管理已经逐渐实现了科技化。但从另一个角度,管理人员的素质却出现了断层,因此这一过程依然需要进一步革新。

一、计算机技术在高校体育馆器材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扩招是现代高校的主题,在扩招的过程中,体育器材的增多成为必然。这使得传统的人工登记措施存在弊端。使器材发放和管理的效率低下,并且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工登记的方式还无法应对大量的数据更新,资源浪费严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高校体育馆逐渐认识到新技术的重要作用,并将其应用于器材管理中。这一方式使体育教师更加轻松,采用网络进行相关信息的录入和公布,使数据更准确,且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当然,这给新时期的管理人员带来新的调整,要求他们掌握先进的管理技术,并且制定新时期的管理方案,才能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平台。总之,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于高校体育器材管理服务体系中,是高校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措施之一。而这一阶段,体育馆器材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二、计算机技术下高校体育器材管理效率提高途径

(1)系统性的软件设计

将计算机系统引入体育馆管理中 ,将软件系统分为三层。首层为系统接口与用户界面,主要用于相关数据显示和提取。每个登陆人员采用专用的、动态的密码,从而确保数据输入具有唯一性。通过该层将数据发送至下一层,也就是业务逻辑层。从而确保书库传输的效率,提高系统软件的功能。在业务逻辑层中,通过其与数据访问层的结合,并结合AJAX、NET以及ASP控制技术将数据上传给表示层,而访问层的主要作用在于数据的存、取。总之,在系统性的设计中,实现了体育馆器材管理的规范性和高效性,使管理过程各个过程透明化,为管理人员提供精确的信息。

(2)数据库的应用

数据库的应用是计算机管理的核心技术,其具体流程如下:首先要进行需求分析,将高校体育发展现状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其所需的器材并提供基础的管理策略。记录管理数据信息以供参考。其次是概念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这一过程是基于数据分析基础上建立的概念模型,其作用是对高校体育馆的器材实现统筹管理。其中,概念设计的结构主要为E-R图。具有实体无线连接的优势,可记录关键书库,并对其进行及时修改和更新,为用户提供查询、管理和删除等功能。而逻辑性结构的主要用力保存课程表,使课程管理更完善,一旦器材借出,则需要相应的验证信息,从而实现了器材变动信息的自动记录,始终保持数据的完整性。在逻辑性结构中,记录数据还需要向体育器材管理部门提供借用申请,并借用返回数据库记录系统来获得器材的位置信息,出现到期未归还后,还提供相关的信息记录,由管理人员督促借出登记人员及时归还,确保了高效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3)整体设计

整体设计是指体育器材管理过程中要遵循统一管理原则。其中包括统一的编码设置,统一的登陆账号设置。其中每个器材设计不同的编号,与此同时,将器材进行合理的分类,使编号的编制更具合理性,降低管理人员的压力。与此同时,登陆账号由登陆教师和学生进行自行设计,设计密码要具有安全性。在进入系统后,输入相应的设备至设备管理终端数量,通过特殊处理方式识别相关数据,管理人员即可进入系统进行相关操作,借出设备和归还设备均需登记,从而保持数据的完整性。

(4)体育器材管理中,器材管理的发展现状。

体育馆一旦实现网络管理,就会加速器对外开放的脚步。通过网络管理,可提升管理工作效率,促使工作流程简单化。另外,计算机管理也实现了统一界面的多项管理功能。选择计算机软件,就意外这对体育资源的深层次管理,结合管理需求开展的网络管理,使得我国体育馆的器材管理更具合理性和高效化。当然,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还要基于自身发展规模采取相应的管理策略。引进不同数量的计算机设备,建立统一的网络平台或者办公区域。目前,从我国多所高校的.计算机在体育馆管理中的作用可明显的看出,管理水平已经趋于先进化,但管理人员的组成则并未跟上。因此对于我国体育器材管理来说,重要问题在于提高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对体育器材管理的重要性。聘请或者在校内培养懂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实施专业化的管理。新时期,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减小,工作环境有所改善,这也提高了其管理热情。当然,体育馆器材管理人员不同于教职人员,因此还应在设计上采取人性化设计。使设计过程尽量简单、易懂,从而促进高校网络计算机管理系统管理模式的顺利运行。

三、总结

本文对高校体育器材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且从计算机技术的实现逐层分析。该系统的核心控制技术为AJAX、NET以及ASP。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器材管理效率,使得器材管理中的数据管理更加方便。从而及时为学校提供专业的、充足的体育器材,促进高校体育活动部的顺利进行。在体育馆对外开放过程中,也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大力支持,因此这一技术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赵纯.计算机应用于体育器材管理的策略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08).

[2] 王道君.网络环境下高校体育器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子测试,2014(22).

上一篇:服装销售培训的学习心得体会下一篇:六年级写植物的精彩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