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l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局促不安”“侍候”“供养不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3.师生互动,了解白鹅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4.感悟并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教学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了解有关丰子恺及白鹅的资料。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并做简单整理。有条件的可到动物园等地方实地观察白鹅。2.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提前板书:白鹅)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读过课文,一提到丰老先生的鹅,你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只怎样的白鹅?
口头填空:(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板书:高傲的)
二、品读赏析。
同学们都认为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细细地品味: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那些方面?拿着铅笔,一边读一边体现鹅高傲的句子画出来。
围绕着鹅的“高傲”,丰老先生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叫声、步态、吃相)咱们概括成一个字是?板书:叫、走、吃。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总分。那么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1、白鹅的叫声。(该生读句子)
适时评价:再高傲一些。
你觉得哪些词是说鹅的叫声?圈出来。(郑重严肃、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抽2人读,然后齐读)一生读词,教师评价:再高傲一些,不仅仅是把词读准确,关键是要把词的意思读出来!
指导“厉声叫嚣”:这次要发脾气了,咆哮了,怎么读?
“引吭大叫”该怎么读?吭是“喉咙”的意思,也就是放开喉咙大叫。谁来试试?通过你的声音、你的表情来证明你确实读懂了。(及时评价:这是一只温顺的白鹅;够高傲的;有点高傲的味道了;表情很傲慢„„)
高傲的鹅们,咱们一块来。(齐读)
2、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儿?白鹅的步态。(读“鹅的步态”一句)
(1)读完,教师提问:鹅怎么走路?(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什么是净角?(学生自由交流)看净角出场了!(出示净角的录像)这就是踏着方步,这就是步态从容、大模大样。谁来读读鹅走路的样子?(一生读)
(2)如果要你在“踏着方步”前面加上一个词,你认为白鹅是怎样地“踏着方步”?
引导学生连起来读,读出感情来:大模大样地踏着方步;不紧不慢地踏着方步;从容不迫地踏着方步;高傲地踏着方步;昂首挺胸地踏着方步„„
想象着鹅就在你的眼前踏着方步,大模大样的,咱们一块来读。
3、你觉得还有哪些地方最能体现鹅的高傲?白鹅的吃相。鹅吃什么?怎么吃?能读读吗?(学生读鹅的吃法一段)
现在,我们要把这段话“瘦身”,你认为哪个词最能体现鹅吃饭时的高傲吗?(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
“三眼一板”见过吗?那你见过类似的词吗?(学生自由交流。)(教师讲解:我们平时都说某个人做事“有板有眼”或“一板一眼”,板和眼都是戏曲音乐中的节拍,教师演示节拍:一板一眼和三眼一板,三眼一板是最稳定最慢的一种,在课文中用来说鹅吃饭非常有条理。)
我们看看鹅吃饭是不是这样?谁想读?(一生读)老师给你起个头:“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
评价:这是一群不太有精神的白鹅;这只鹅有点着急了,再从容一些„„
想象着鹅吃饭时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和从容不迫,谁还想读?(另一生读)
评价:有点高傲的味道了;真是从容不迫。
三、精读积累。
这位鹅老爷的脾气被周围的邻居知道了,于是,就上演了一场有趣的剧目。请同学看课文59页,听好老师的要求:在读的过程中,用曲线画出写鹅的句子,用直线画出写狗的句子,听明白了吗?开始!
(学生在读、画的过程中,教师指导:有的句子不是直接写鹅的,而是从狗的眼中看到的,要注意区分,不要多画,也不要丢掉。)学生读和画,教师在黑板上画鹅、狗、盆、篱笆。
1、首先我们请出两位演员登场。它们在干什么?“鹅要吃饭了,狗躲在旁边看”。怎么看?它想干什么?(暗中观察,等待时机)书上用了个什么词?(窥伺)
2、第一幕剧开始上演了,(看屏幕)咱们一块读读。
(1)“静候”,画狗流口水。
(2)打着快或者慢的节拍,学生读狗和鹅的句子。学生读到“偶然”时,教师引导理解:鹅知道狗在偷吃吗?(知道)它马上回来把狗赶走吗?(没有)那鹅是怎么做的?(偶尔回来,有时候回来。)书上用了一个词是“偶然”。比如说咱们班有一位同学天天按时到校,只有一天来晚了,这就叫——偶然。
(3)咱们来分分角色,先在下面同桌练练。你打算演什么角色?(抽2个人读鹅和狗,教师适当打着节拍。)
3、第二幕上演:这次还用老师指导吗?自己读读吧!采访刚才读狗的同学:“你把人家鹅老爷的饭偷吃完了,怎样地走了?”大模大样地离开了,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是什么?扬长而去。请问鹅老爷:“看到那只捣蛋狗把你的饭偷吃了,你的心情怎么样?”鹅老爷不会说话,于是就冲着主人昂首大叫,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4、(1)下面咱们把这两幕剧一块上演,你准备扮演什么角色?(一生读狗,一生读鹅。)
(2)下面,咱们男女生比比赛,男生读写狗的句子,女生读写鹅的句子,一会咱们再交换过来。
5、老师看得出,你们已经自己读懂了,小演员们请看,现在,你还能记住刚才的台词吗?谁来读这只爱捣蛋的狗?鹅老爷在哪儿?你们准备演第几幕?(对照屏幕积累词句)
评价:再从容一些;再大模大样一些。
6、现在,那只捣蛋狗已经扬长而去,舞台上就剩下谁了?(鹅老爷)怎样的鹅老爷?(高傲的)谁能读出它的高傲?
在读的过程中,找出写鹅老爷叫声、步态和吃相的词语。
有狗来偷吃、捣乱的时候,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可以用个什么词来说?(昂首大叫、踏着方步、责备不周)
讨论叫声该写哪个词:厉声叫骂是鹅老爷对谁的?(对狗)昂首大叫呢?(对人)那你觉得哪个词更能体现鹅的高傲?昂首大叫,冲着人发脾气,连人都敢责备。
丰老先生对这只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真是架子十足!”“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留给你的感叹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就是这样一只高傲的鹅,主人却不胜其烦,给这位鹅老爷当起了堂倌——服务员,天天去侍候它吃饭。你觉得作者喜欢这只鹅吗?(喜欢)
喜欢它,为什么还说它高傲,昂首大叫、厉声叫骂、三眼一板„„(学生自由交流)(对照板书)平时,你的爸爸妈妈有没有特别喜欢你,却用一些反话来说,比如说:你特别调皮,爸爸说你是个“小调皮蛋”、你早晨起床不爱叠被子,妈妈说你真是个“懒家伙”
你一定也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它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你有没有对它说过这样的话?以后有机会,你也可以学习丰老先生的这种语言和写作方法,写一写你观察的小动物。
俗话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老师相信,只要你用心,你的文章一定也会和丰老先生的一样精彩!板书设计
13、白 鹅
叫声
严肃郑重
高傲
步态
步调从容 大模大样
吃相
三眼一板 一丝不苟
《白鹅》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鹅》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该单元以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为主题展开。《白鹅》作为开篇之作。让学生体会了动物的有趣、可爱,在引导学生关爱动物、热爱生活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白鹅》是一篇散文。作者丰子恺先生以活泼、诙谐、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的形象。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主要运用对比、拟人修辞进行了细致刻画,尤其是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拘。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四年级学生已具备独立识字和初步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依据新课标中提出的三维目标,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认读8个字,会正确书写12个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厉声呵斥、厉声叫器,引吭大叫、局促不安、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倘若、从容不迫、窥伺、不胜其烦”等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等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
了解白鹅的特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对于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把白鹅高傲的特点写出来的。
教学难点:从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他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二、说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品词析句法”来突破本文的教学重点。“品词析句”的教学方法是对词、句比较、揣摩、品味,是感悟语言的有效方法。作者用词非常生动、传神,例“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等四字词,文中很多句子极富有表现力。教学时,抓住重点,引导学生品词析句,体味词句表达的效果,品出白鹅的高傲性格特点,品出作者对白鹅的无比喜爱之情,感受祖国语言的无穷魅力。此外还辅之多媒体、想象说话、朗读感悟法等等。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法、朗读法和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1:导入新课,感受形象
课一开始我出示一幅图,图中有丰子恺的画像和他所画的白鹅图,简介丰子恺。之后请学生概括地谈谈自己对白鹅的印象。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后,质疑:在丰子恺眼里,白鹅又是怎样的呢?这样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激发了学习兴趣,为下文学习做好情绪和认知上的铺垫。
接紧着,我就带领学生进入第二环节学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环节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中,首先通过学生专心地初读课文来帮助学生扫清阅读的障碍。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我筛选出如下重要的字词,引导学生重点学习。
在字音方面,特别注意:颈、侍、倘若、净角、供养不周、窥伺等字的正确读音;
在字形方面,特别注意:颈、饮、侍、厉、餐、堂倌、窥伺、奢侈、等字的正确书写形式;
在字义方面,特别注意:三眼一板、郑重、厉声、高傲、引吭大叫、局促不安、从容不迫、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字词的意思。对于有些难于理解的字词我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查字典、查词语手册和联系上下文在语境中的理解。比如文中的“高傲”的意思应该是表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人;极其骄傲。
环节3:研读赏析,感受白鹅“傲”,体会作者“情”。白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画,哪些词句最能表现出白鹅叫声的高傲呢?给大家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学生在体会这部分内容时,主要通过想象与对比感受白鹅的“高傲”,如让学生想象,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它可能在喊:。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它可能在叫:。通过想象,学生更进一步的感受到鹅的高傲。
读第4自然段描写白鹅步态的部分: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从课文写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以及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等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这样一对比,从而突出它的傲慢,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可以通过有语气地朗读,来表现出白鹅的特点。
读第5自然段“吃相”围绕鹅吃相最大的特点“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展开,通过对词句的朗读,让学生弄明白怎样才是三眼一板的吃?再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来感受白鹅可笑的样子,非常有特点的一面,它不仅很高傲,而且还显得很死板,不知变通。
读第6、7自然段,写得非常生动有趣,同时很直接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感受到。让学生读一读,然后找出最能体现鹅吃相有趣的语句和大家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体会白鹅吃饭时架子十足的特点,即必须有人在旁边侍候,因为它虽然知道狗会常常来偷吃它的饭,但它还是不知变通地总是吃一口饭就走开去远处喝水吃草,当饭被狗吃光,它还要责备人们对他照顾不够。而且从这部分中,也可以再一次感受到这只白鹅的厉害,因为狗每次想偷吃饭时,都得先“窥伺”,不敢明目张胆地来吃,而且得趁着白鹅离开时“敏捷地跑”“努力地吃”“立刻逃”,好像在抓紧时间尽量多吃点儿,生怕一会儿白鹅回来对它不客气似的。
“鹅这么高傲可作者讨厌它吗?”根据学生反馈小结:看来大家已经体会到了这种写法的作用,鹅的“缺点”其实也是作者所要赞美的优点。这种明贬实褒的写法就是反语。除此之外,还用了拟人对比。作者这样写。既突出了鹅的特点,又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情。环节4:回应目标,总结全课。
这篇文章以活泼、诙谐、准确的语言描绘了一只高傲的白鹅形象。运用了多种修辞表现手法,主要运用了对比,拟人,反语等。而反语的应用,更显得这只鹅虽然固执迂腐,却率真质朴,憨态可居,文中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白鹅的喜爱。环节5:迁移延伸 布置作业
课标提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用”。积累词语是为了“用”,学习方法还是为了“用”。只有通过不断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学会运用。学以致用,从阅读到写作,一脉相承。因此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读课文,把你认为写得有趣的地方背下来
2、根据课文内容,以“我是一只白鹅”为题介绍白鹅
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话、写话等训练,不仅提升了感情,而且积累内
化了语言,提高了学生书面表达的能力。
四、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理清文章脉络。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了说明,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白鹅》教学反思
《白鹅》是小学语文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是著名的漫画大师文学作家丰子凯先生描写动物的一篇佳作。作者重点表现的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对白鹅的喜爱之情。教学中我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读书、思考、感悟相结合,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理解和感悟白鹅的高傲,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学生认读了本课词语。字词是构建语文的基础。识字教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读好课文,理解内容。
本课教学思路清晰,注重让学生整体阅读、体验文本,感受白鹅的高傲。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学习本课词语。字词是构建语文学习的基础,识字教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也对白鹅形象有了整体感知,为后面学习课文、体验情感做了铺垫。
二、品读课文,感受“高傲”
通过初读,学生初步感知了鹅的高傲,我便用“这只白鹅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将学生带入文本。在体会作者如何感受到鹅的高傲时,我抓住“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让学生做做动作,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在动作中理解了词语“左顾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鹅的高傲。接着我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做批注。这不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感悟文本,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认真读文体会,并写下感受,达到了预设目标。
通过这堂课,我也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应是教者、学者和文本间的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过程。
《白鹅》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
1.学习描写白鹅“步态 ”和“吃相 ”的段落 , 联系上下文理解并积累“左顾右盼、引吭大叫、局促不安、从容不迫、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空空如也、扬长而去、供养不周、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四字词语,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2.对比学习相关段落 ,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对比描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3.引导学生在读中质疑 ,发现反语的妙用并尝试运用 ,感受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指导采用不同语气朗读课文 , 抄写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与句子。
课前准备:预习《白公鹅》这篇课文,学生课前完成复习单(附后 ),观察熟悉的小动物。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回顾“高傲”
(一)出示复习单,回顾检查上节课内容
(二)生根据复习单汇报,师生共同 评价
(三)师小结,导入新课
二、对比阅读导学,体悟步态“傲慢”和吃相的“架子十足”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鹅的“叫声”真高傲,丰子恺爷爷又是怎么写鹅的“步态”和“吃相”特点的呢? 你发现它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快速浏览4~7自然段, 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浏览批注,汇报发现。
预设1:
生:我觉得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写鹅的高傲,让我们读了更形象生动。
(一)对比互读,发现“步态傲慢 ”的表达特点
1.理解“更”的表达作用
1出示句子:我会读: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2师:这两个“更”字都有什么作用呢? 你从哪里读出来鹅的“步态”比“叫声”更傲慢呢?
句1的“更”字是指“高傲”的三个方面体现,也指明了写作的顺序,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导读出句2中“更”字的强调作用,把鹅的“厉声呵斥”“引吭大叫”与步态的“从容”与“傲然”“竟伸颈咬人”相对比,从而显得更傲慢。
3指导读句: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4按照句式说一说:抓“傲然”理解“步调从容”。
2. 组内自我阅读《白鹅 》和《白公鹅》描 写步态的 方法异同,填写表格。 (出示《白公鹅》第二自然段)。
学生根据表格,读相关句子,汇报谈发现。
(二)读悟“吃相”的“有趣、架子十足”, 想象画面,感悟对比写法
1.自读5~7自然段 ,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画下来 , 在小组内读一读,把自己的感受在组内交流交流。
2.读文章想画面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 , 选择你脑海中浮现的最有趣的画面给大家介绍一下。
预设2:
画面一:一日三餐
师:鹅吃饭的场面可相当讲究啊! 究竟是什么地方让你觉得可笑、有趣呢?
画面二:堂倌侍候
画面三:与狗争食
1读了第六自然段,你能说说画面里的狗是什么样吗?
根据“窥伺 ——偷食——静候 ——再偷食——扬 长而去——其他狗窥伺”复述画面。
2男女生对读描写“狗偷食”和“鹅生气”的句子。
画面四:责备主人
它是怎么责备主人的? 采访一下白鹅:你昂首大叫想说些什么呢?
(三)引导学生质疑,体会对比方法的妙用
明明是写鹅的吃相, 为什么又要重点写狗是怎么抢食的呢?
预设3:
1.生:我觉得丰爷爷用词非常准确 生动,他非常善于观察,把动物的特点写得非常清楚,读起来很有趣,我还积累了好多四字词语呢!
2.生自由汇报积累的词语。
三、整体观照,体味反语的妙用
(一)引导画出总起句,整体回归,引发质疑
1.师 :你发现了这些词语的特点吗 ? 它们叫做贬义词 ,那你觉得丰子恺爷爷会讨厌这只鹅吗? 说说理由。
预设:我觉得虽然丰爷爷把鹅写得很高傲,架子十足,又很可笑,却不让人觉得讨厌,反而让人觉得丰爷爷很喜欢这只鹅。这只鹅是只雪白的大鸟,姿态一定很美,尽职又尽责,还经常被狗抢饭吃,真可怜!
2.师 :你能从哪里词句中读出他把白鹅当成了朋友 ?
预设:丰爷爷把它比作鹅老爷,对它很细心地照顾,还心甘情愿地侍候它,不是朋友是什么呢?
(二)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例子,体会明贬实褒、正话反说的妙用
四、拓展练笔,写法迁移
(一)联系生活,尝试运用
师:妈妈称自己的宝贝“小淘气”,丰子恺爷爷称大白鹅为高傲的“鹅老爷”……看似批评实为喜爱,我们也来学习这种正话反说的方法。在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小动物呢? 也许它是个“可怜虫”,也许它是个“小霸王”,也许它是个“大吃货”,也许它是个“糊涂蛋”,也许它是个“臭美精”……请选择一两个,写出它的特点和你对它的喜爱。
(二)师生共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A-
0059-01
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新词。
2.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明白“跑得快的是云彩”。
3.品味文中的重点词语,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云彩比月亮跑得快。
二、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情景图,播放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
师:我们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夜色》这篇课文,今天老师再一次带同学们欣赏美丽的夜空。瞧!天空中的星星眨着眼睛,月亮在云彩中穿行,多美的夜晚哪!快看,小朋友们在干什么?他们对着天空指指点点地说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板书课题)
师:瞧,月亮姐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二)复习生字,学习新词
出示生字、新词(点击课件)
师:原来月亮姐姐给我们带来的是知识的礼物,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师:月亮姐姐还想考考大家会不会读这些词语。(点击词语)月亮姐姐给大家带来了多么宝贵礼物啊!看来小朋友们掌握得不错,这节课,咱们就继续来学习课文。
(三)朗读和感悟
1.整体感知课文。
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读课文,(课件出示)同学们读完了课文后都知道了什么?
2.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思考:月亮在云彩里穿行时是什么样的?
①在特定的语境中理解“穿行”意思,如小鹿在树木里穿行。
②演一演:让三名学生做云彩,一名学生做月亮,演示月亮穿行的过程。
③课件演示月亮“一会儿明,一会儿暗”。
(课件出示句子)
a、他们看见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明,一会儿暗。
b、为什么月亮在云彩里穿行,一会儿明,一会儿暗。
④练习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2)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图)
①师:小朋友对着天空指指点点在说什么?
②师:请同学们边读边画张大勇和李小文说话的句子,再分角色读。
③师:大家一开始相信小文说的话吗?小文会有怎么样的表情呢?会说些什么?
④师:当别人不相信你的话时,你会怎么办?
⑤师(过渡):到底谁说得对,他又怎样证实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画李小文用什么办法来证实自己的看法)
(课件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
(课件出示句子:李小文说得对,云彩确实比月亮跑得快)
①理解“确实”:的确,和事实相符。
(齐读第四自然段)
②师:你喜欢李小文吗?你觉得李小文是个怎样的孩子?
(四)总结全文
1.师:学习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师:生活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希望大家像李小文那样,留心观察生活,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多动脑筋来解决。
三、教学反思
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出示、视频演示、表演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决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如“穿行”一词,通过“演一演”的形式,让三名学生做云彩,一名学生做月亮,演示月亮穿行的过程。学生在表演和观看的过程中自然明白了“穿行”的意思,笔者再说出词义,加深了学生对该词的理解。此外,学生通过自读、分角色朗读对话、男女生赛读等形式,领悟了“是云彩走得快,而不是月亮走得快”,理解了课文内容;懂得了李小文是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事实真相,在看问题和认识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采取一定办法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认识。
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在朗读指导上不够到位与深入,有些关键词句如“一会儿明,一会儿暗”“是……不是……”等学生读得不到位时,笔者没有及时引导读好,今后可以通过范读等形式来指导学生朗读。
析题,学拟题:
学生背读“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进行赏析,请同学们找出几个颜色词语,很自然引出:
“白、绿、红、清”,再在黑板上写一“鹅”字。
然后又问学生与课文标题有何区别。
再复习几个课内类似的标题:白色鸟; 金黄的大斗笠;紫藤罗瀑布;白蝴蝶之恋;白毛女。
问:怎样拟标题才能做到勾引读者的目光与心魂呢?
──引出标题的色彩美。
二、抓傲理线索
请同学们速读全文,找出全文有多少个“傲”字?
(8个“傲”)
──引出“傲”串全文的线索美。
三、挖傲悟组材
请同学们找出“傲”具体表现在哪五个方面,请仔细读原文后回答。分四组抢答,看谁最踊跃最精彩:
1、一傲在伸长脖颈左顾右盼总领下文;
2、二傲在叫声;
3、三傲在步态;
4、四傲在吃饭;
5、五傲在昂胸凸肚跨方步看野景照应开头。
──根据发言,然后引出“傲”在总分总的布局美。
四、扣傲赏妙语
同学们找出文中写“傲”的具体描写句子,看谁找得快又能说出其精妙处。
教师示例:
1、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用“动作、神态、旁人的心理写“傲”,妙在前正后侧式,如在目前。)
2、而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更表示出一种傲慢之气。
(妙在三个方面的概括来写“傲”,作用:叫声、步态、吃相,两字短语构成段首排比,有气势又总领各段。)
3、鸭的“轧轧”,其音调琐碎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严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摇头摆尾,呜呜地乞怜。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妙在鸭鹅对比来写“傲”,与大爷类比,妙在对比类比突出了中心。)
4、它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简直不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前总后分,前概后具式来写傲,语言精致。)
5、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
(怎样来写傲?写鹅的“神态、动作”来写傲。)
6、因此鹅的吃饭,非有一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的!
(谁能表演“架子十足”的神气。)
──引出语言有生动美。
五、评傲说做人
1、“因为它对我们,物质上和精神都有贡献,使主母和主人都喜欢它。”
教师示例:
这里写到的物质上的贡献无非是下文提到的可以给人们生蛋,而精神上的贡献,则在于主人主母小孩捡蛋时的“哈哈”的喜悦之情,其中充满了人情味,更写出了农家小院的惬意生活。
(教师扣关键词:“物质”和“精神”来展开评点。)
2、“望望那鹅,它正吃饱了饭,昂胸凸肚地,在院子里跨方步,看野景,似乎更加神气了。但我觉得,比吃鹅蛋更好的,还是它的精神的贡献。因为我们这屋实在太简陋,环境实在太荒凉,生活实在太岑寂了。赖有这一只白鹅,点缀庭院,增加生气,慰我寂寥。”
学生评点活动:
用“假设:我们的自己家中没有养鸡鸭狗等动物,你回到家里一般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假如我们自己家中养了鸡鸭狗等动物,你回到家中又会有什么感觉?
(备用启发故事:我自己儿时躺在地上打滚,为的是缠母亲买两只小兔子养,我可没有想到要吃这个兔肉,而是觉得蛮有味,才要在地上打滚的。引出养鹅,实则趣味无穷也。不单单是为了有鹅蛋吃哦!)
──引出语言有哲理美。
六、拓展有趣味
1、扣“狗”话题说话活动:
说与“狗”有关的俗语词句。
2、说说你有关“养狗”的趣事。
3、联读活动:
⑴ 王维的《谓川田家》。
《白鹅》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中山市三角镇三角小学 龙雪鸿
本课教学思路清晰,注重让学生整体阅读、体验文本,感受白鹅的高傲。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学习本课词语。字词是构建语文学习的基础,识字教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也对白鹅形象有了整体感知,为后面学习课文、体验情感做了铺垫。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以读促学的教学模式,以读贯穿整节课。第一次读课文,采取自由朗读的形式,主要任务是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然后指导学生学习生字词;第二次读课文,采取的是指名分段读等多种形式,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熟读课文,了解各段大意,进而归纳课文大意。分段朗读中,根据课文教学重点有目的地把个别段落多读几次,并且引用评价方式实现;最后是学习一、二段。理解中心句和过渡段。这是本课时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教学的过程中,在细节上,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
教学反思
(一)在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想想文中讲的是一只怎样的白鹅?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将学生带入了文本。接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字词是构建语文的基础。识字教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读好课文,理解内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通过检查学生对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师生分类检查会认会写字词的读音,看屏幕,齐读12个生词,理解不懂得词语。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可以说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了课文。其次鼓励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整体感知白鹅形象,初步感受白鹅高傲的特点,理清了文章脉络。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给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读课文,目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遇到生字词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得不顺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有助于学生更牢的记住生字,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读生词的时间太多,带拼音品读就有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齐读。去掉拼音也有火车读、抽读、齐读。中年级的学生不需要这么多形式读生词。
教学反思
(二)通过这堂课,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些生字词中容易写错的字,哪些地方容易写错,与形近字试着组个词;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容易读错字音;果然,学生经过观察,都能找出容易写错和读错的生字,学习效果不错。我更体会到教师要把学生的学情作为自己教学新的生成点,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并根据课堂生成,因学定教,灵活驾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学反思
阿左旗实验二小 李 梅
第二课时
本课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8课《雷雨》。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本课我从几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
《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其中主要写了雨前和雨后的景色。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确定教学目标有: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雷雨中的自然景象特点。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默读课文,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突破方法:把看图、读文、想象紧密结合,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展开想象。教学难点:了解作者是怎样描写雷雨的,体会生动、准确的用词。突破方法:在初读中理清作者描写的顺序,在比较、品读中感悟作者用词的精妙。
【说教法】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采用情景教学、看图与读文相结合、品读感悟重点词句,指导朗读法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特点。
【说学法】
1、朗读感悟为主: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的独特的感受。阅读也是低年级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学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形成语感。而本课语言精炼而生动,学生要在读中去感悟。
2、合作探究法: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变单
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方式。《雷雨》这一篇课文很明确地分为雨前、雨中、雨后这三部分,所以我会在组织全班学习完第一部分后,就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究第二、第三部分。
【说教学过程】
《雷雨》一课描写的是夏天下雷雨时景物变化的内容。对这一课的教学预设,我预设了六个教学环节。
(1)、复习导入。努力把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区,而且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降低了教学的难度,为课文的深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整体感知课文。通过自由读,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进行描写。
(3)、重点学习课文的1-3自然段。充分感受雷雨前的“静”。采用‘图文结合,朗读感悟’,本教材中安排了两幅插图,在此基础上我又补充了几张关于乌云、闪电、蜘蛛的特写图片,力图用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预设1.课文第一段“黑沉沉”这个词学生不容易理解,要让学生通过看“乌云”图,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的。重点指导‘压’,入情入境的指导学生朗读。
预设2.蜘蛛垂下来的理解,肯定有困难,用文字解释比较复杂,利用图片,加课件的效果,让学生一看就明白蜘蛛是怎么垂下来快速逃走的。
预设3.用“——越来越——”说话,这个句式不是难点,而是对知识的复习,学生在以前接粗过这个知识点,相对容易,学生大多发言积极,比较有自信心。
(4)、指导学生朗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美。如:“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要读得稍慢一些。“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读的语气要重一点,停顿得短一点。
(5)、说话训练。通过比较雷雨前和雷雨后有什么不同?再一次感受这雷雨前后的变化。让学生想象说话,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汇报时教师引导从天空中说起,再说树上的,最后说大地上的,从上到下,这是我们写文章的一种方法。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又教给学生学写观察文章。二年级的学生好于表现,相信他们能有不少的收获。说话训练。通过比较雷雨前和雷雨后有什么不同?再一次感受这雷雨前后的变化。让学生想象说话,锻炼口头表达能力。汇报时教师引导从天空中说起,再说树上的,最后说大地上的,从上到下,这是我们写文章的一种方法。既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又教给学生学写观察文章。二年级的学生好于表现,相信他们能有不少的收获。
(6)、课堂的延伸。让学生说一说:雷雨天,我们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进行适时地安全教育。让学生找一找:查找资料,说说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多少种颜色,形成良好的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写一写: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写一篇日记。以锻炼学生的的观察及写话能力。
【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我分三个方面设计: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然后在精读课文的时候,分别整理并简略板书。整个板书简洁,条理清晰。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必修③的一篇精读篇目。体会小说中人物语言的深层意蕴,品味小说中人物说话的艺术,激发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发表有自己见解的阅读,是教材编写者将《林黛玉进贾府》纳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③的出发点之一。根据所教班级情况,我把引导学生探究文学作品人物语言的意蕴,品味小说人物的说话艺术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如何结合文本知识分析人物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基于《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在授课中,我会使用以下教学方法:1、问答式教学法;2、讨论式教学法;3、点拨式教学法。
三、说学法
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围,师生共同探究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语言,养成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习惯。我采用以下学法:1、讨论法;2、情感体验法。
采用情感体验法,是为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思想感情,并能由此及彼展开思考。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
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红楼梦》的录像片断《林黛玉进贾府》。
2、学生在熟悉课文情节、环境的基础上,自主赏析王熙凤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三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 学生诵读课文第5段
环节二 导入
导语:贾母她们正在谈话,“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未到,声先闻。这是谁来了?对,她就是王熙凤。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王熙凤的语言。
环节三 人物语言探究,该环节由两个部分构成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我会这样引导学生:如果你今天上学迟到了,你会不会一边大笑,一边大声说:“老师,我今天迟到了!哈哈哈!”一定不会吧,因为按常理,一般迟到的人,都不张扬,偷偷地溜进来就算了,最好没有人发现我。为什么呢?因为迟到了会觉得愧疚,很不好意思,如果还告诉别人自己来了,太没面子了吧。
(设计学生上学迟到的这个情景是为了让学生做一个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文本中王熙凤的语言做一个对比分析)
(1)问题设置:王熙凤为什么要这样大声张扬自己迟来了?王熙凤是话中有话,她的话有几层涵义?她的话想说给那些人听的?你们听懂了吗?
(2)学生小组探究分析,集中讨论结果。
(3)师生共同总结。
王熙凤可是话中有话,句句有意蕴。她的话有四层涵义
第一层:告诉贾母:出于功利——巴结上司
第二层:告诉黛玉:出于礼貌——要招呼一下客人
第三层:告诉众人:出于高傲——要向众人炫耀一下
第四层:告诉读者:反映了贾府的一个软环境——等级森严。只有等级高的人,才敢肆意妄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等级低的人呢?只能敛声屏气,唯唯诺诺。
(此环节是想做一个示例引导学生如何开展深层次的探究,教师想做一个引路人的作用)
2、课堂探究拓展
(1)要求学生细心阅读一遍课文第5段、第6段,边看课文边划出文中描写王熙凤语言的语句。
(2)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探究学习。
请各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处关于王熙凤的语言描写,进行探究学习。各小组成员共同探究王熙凤话语的意蕴。
要求:①各小组要开展充分的讨论,分析王熙凤话语的深层意蕴,评价王熙凤说话艺术。②小组长负责整理本小组的讨论结果,选好本组代表作总结性发言。
(3)展示学生研究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①利用多媒体投影学生的探究成果。②各小组派代表作总结性发言(评价王熙凤语言美在哪里)。 ③师生共同点评,教师总结。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找到解读文学作品的途径,获得从探究王熙凤语言入手鉴赏文学作品的经验,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探究阅读是一个思维升华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讨论、合作、探究能让学生产生很多耀眼的思想火花,愿我们的每一堂阅读课都能让学生在与同学、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中的人物、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中,在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田科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月光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第26课。教材的编排按专题组织单元,本文是单元主题为“艺术的魅力”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既表现了大音乐家贝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又表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依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文章融传说、美景、深情于一炉,文字美、情感美、意境美。
二、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因此,在课堂上,我充分给予学生主动权,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把活跃的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相互合作,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发展,实现教学重心由重知识传授转向学生发展,由教师“教”向学生“学”转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依据课标理念,充分发挥文本的资源优势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种读的氛围,多种方式的自读、品读、赏读,让学生在读中加深对月光曲的理解和体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第八组课文的单元目标,并联系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授第二课时中,我制定出如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九自然段。
2、了解贝多芬弹曲及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感受《月光曲》优美的意境,感受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怀。
3、分辨课文中哪些是实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体会两者结合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贝多芬是怎样创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创作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贝多芬的感情变化的原因。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材本身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设计过程中不仅着重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本课,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感情变化交织在一起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运用“以读代讲”、“ 语境创设”、“ 引导点拨”等方法。
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先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尝试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方法,然后合作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感悟文章丰富的内涵,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这个环节安排的是回顾课外主要内容之后,教师直接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光曲》。
(二)设疑激趣,引导自学。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进行谈话,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创作需要灵感和激情,贝多芬在什么情况下为兄妹俩弹了一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自然段,到字里行间去寻找原因,可以在某个词语、某一句话或某个标点符号旁边简单写上自己的批注。
这个问题需要学生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接下来,学生围绕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找重点段、重点词句进行感悟,这个问题使得本节课教学的主体部分线索清晰,脉络分明;从贝多芬的角度提出,引导学生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三)追溯作曲根源,了解人物心境。
阅读课要主线清晰,但又不能只有几根“筋”而没有血肉。好的做法是选好几个“点”,让学生通过朗读、思考、体验、感悟、表达等多种活动,深入阅读文本,在语言、思维、情感、认识等获得多方面的发展。选什么“点”大有讲究。这节课选的教学“点”其实只有两个:一个是盲姑娘兄妹俩之间的对话,另外一个是盲姑娘听了贝多芬演奏后所说的话。这两段对话文辞简洁,意蕴丰富。反复阅读、体会,可以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同时养成听出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的阅读能力,是两个兼具人文内涵和教育价值的语段,做到了“以少胜多”。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着重启发学生交流“贝多芬会从这句话里听出什么?”透过文章的字里行间,学生读出了自己的体会,再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交流,逐步形成比较完整、丰富的认识。前一“点”以情境体验为核心、以朗读指导为重点,让学生细读文本,自读自悟。后一“点”让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抓住疑点进行研讨,以探究性学习为主。
在深入阅读阶段,着重引导学生理清贝多芬情感的发展变化,教师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创设情境,如,体会贝多芬遇见知音时激动的心情时,我这样启发学生:作为一个音乐家,当他面对着一个如此热爱音乐、如此懂他音乐的盲姑娘 时,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的情感。面对着他熟悉的琴键,他会怎样抒发他的情感呢?体会了茅屋环境的清幽也是打动贝多芬的一个原因时,我这样总结:清亮如水的月光下,一切都是那么朦胧,那么美,就连破旧的茅屋也显得充满了诗情画意。这种美,盖过了茅屋里的穷困与凄凉。此情此景,深深地打动了贝多芬。是呀,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于此,教师再简介贝多芬与盲姑娘相同的命运,伟大的《月光曲》诞生了。通过多次指导有感情的朗读,逐步让学生感受贝多芬“听到琴声而触动——聆听对话而感动——遇见知音而激动”的心理变化,从而让学生走进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感受一个博大高尚的音乐家的灵魂。
(四)感受乐曲意境,体会文章写法。
这个环节通过品读文中描绘的《月光曲》的情景,感受音乐给兄妹俩带来的幸福和快乐,进一步激起学生对大音乐家的敬意。要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体验一首乐曲,这对于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小学生来,具有较大的难度。于是在教学设计上我就为学生架设了一道可感的桥梁——图画。让学生通过听曲、读文字,想象画面,再通过画面,感受乐曲,把虚无飘渺的文字和音乐,转化为了真实可感的图画,使学生理解起来就有了形象的依托,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到暗示《月光曲》内容、意境的部分——皮鞋匠的联想,让学生边读边想,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再让大家说一说脑海中的画面。然后课件出示三个画面:“月亮升起,海面平静” “月亮升高,穿过微云”“月光照耀,风起浪涌”。学生对内容和意境理解后,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贝多芬的琴声,去领会《月光曲》的旋律。(舒缓——明快——激昂)。在肯定了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对《月光曲》内容、意境的理解后,请学生品读这段文字,通过朗读把音乐的旋律变化表现出来。学生充分感受了《月光曲》优美的意境后,再让学生对比朗读去掉联想内容之后的句子,学生很容易就体会到了联想的作用是使文章的内容更具体、更丰富。
(五)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我通过板书出来的反映贝多芬心情的变化和反映《月光曲》创作过程的两条线索来引导学生深化理解,我这样总结:同学们,贝多芬这位乐圣早已离开了 我们,可他创作的《月光曲》却永远的留给了我们,此时,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怀念再来聆听这首旷世绝响的《月光曲》吧!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简明扼要,能够反应本课时教学的要点。本课时的板书如下:
抱同情
贝多芬
遇知音
月
得灵感
光
共命运
曲
一、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坚持少讲多学、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重视学培养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力图通过导学案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二、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必修三第三单元所选的文言文都是古代的议论性散文。本课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中唐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的力作,是唐宋散文中的名篇,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通过这篇自读课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唐宋散文的风貌,更能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欣赏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言文自读能力。
2、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高中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对文章有一定的分析欣赏能力。高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知识还在积累阶段,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一定量的诵读。对此,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①了解作者韩愈及写作背景,掌握有关“说”的文体知识。
②语言积累:掌握文中生字,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及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③理清文章结构,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认识从师的意义以及能者为师的道理。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思想和谦虚好学的风气。
3、重点、难点:
重点:语文课标指出,要让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所以,“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本文是议论散文,文中的对比论证方法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值得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借鉴,因此,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难点: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对文中“师”的独特含义的理解,对作者超越“时代”(当时社会)的创新思想观点(“师”的含义及师生关系方面的观点)的理解应该是难点。
4、教材处理:
由于时代的差距,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处。为增强学生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教学时补充介绍时代背景、中唐古文运动,同时复习以前学过的《马说》。
三、学情分析与对策
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积累,文言文阅读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我校是普高,学生的文言文基础较差,对他们来说文言知识的积累始终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并且学生目前对文言文的学习还存有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有很多学生对文言文都不感兴趣,所以,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现状开展教学活动。可利用一节晚自习,教师指导学生预习,重点攻字词和朗读。
由于时代久远,学生对文中作者所阐述“师”的含义、师生关系、择师标准的观点的超越时代的创新性难以理解,可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加以解决。
四、教法与学法
教法:目标六步导学法。此教法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运用中要与导学案相配合。
学法:
①在反复读的基础上理解词义、句意,读中注意停顿、语气。
一,说教材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组的第三篇课文,是许地山先生很有影响的一篇文章。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启示”,每篇课文都包含了深刻的如何做人的道理,情节性强,语言质朴简洁,含义深刻。精读课文《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着重讲了一家人过花生收获节的情况。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说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四部分内容。恰当巧妙地详略安排,更好地突出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课文的主要内容,生字,新词,用词及表达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下面结合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0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本课时的重点是: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从中体会做人的道理。难点是:初步了解文章表达上详略分明,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二,说学情、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自主读书,合作探究,感悟交流”的教学方法。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合作者。在学法上,本课以引导学生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自主,合作,探究地来读懂课文,调动学生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激发学生兴趣和思维。
三,说教学过程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4个步骤。
1,创设问题,明确重点
我设计的导入语是:普普通通的花生引出一家人的这么多的话题,那么作者一家人到底在议论花生的什么呢?他们借花生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呢?本环节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进入课文情境。
2,整体感知,辨析重点
本环节我会让学生先默读课文,回忆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并说一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学生积极发言后,我引导总结课文按照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的顺序记叙的,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是略写,议花生为详写。
3,重点学习议花生,感悟做人道理
本环节我首先出示学习要求,让学生边读边思考,最后小组汇报,全班交流学习成果。期间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对课文的重点语句和中心思想的体会和把握,从而感悟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道理。
4.拓展延伸,体会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并让学生讨论交流,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运用此写作手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脉络清晰,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说板书设计
落花生
种花生:买——翻——播——浇
收花生:居然收获了
尝花生:做成好几样食品 像花生一样 做有用的人
议花生:好处:味美 榨油 便宜
特点:埋在地里 不好看 很有用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语文组~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梅花魂》第二课时。下面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一,说教材
《梅花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二篇课文,本组以“思乡”为主题编排了四篇体裁不同的文章,训练重点是增强学生的爱国思想,让学生明白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并能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适时运用。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像梅花一样有节气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课文的主要内容,生字,新词,用词及表达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下面我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熟练掌握生字新词读写及含义,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并能在以后的作文写作中适时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并学习这种品格,体会老华侨眷恋祖国的感情。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联系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特点。教学难点为:通过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和梅花手绢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二,说学情、教法、学法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结合教材特点和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乐于交流的学习特点,我准备采用“自主读书,合作探究,感悟交流”的教学方法,努力建构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引导、合作者。在学法上,本课拟引导学生通过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议一议,自主,合作,探究地来读懂课文,调动学生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内容,导入课文
首先带领学生齐读课后26个生字,然后问学生“同学们,还记得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五件事吗?谁能告诉老师?”学生踊跃回答,练习表达。本环节主要考察学生对第一课时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巩固归纳,为本课时深入学习做好铺垫。2,深入重点,揭示中心,能力培养
我会适时提出阅读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勾画重点词句并说出自己的理解,然后我及时做出评价,引导总结。提出问题诸如:(1)外祖父为什么那么喜爱梅花?
(2)而他又为什么要把他最喜爱的墨梅图和梅花手绢送给我呢?寄托了怎样的情感呢?(3)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语句,能结合你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谈谈自己的感受吗?等等
我将贯穿这些问题,鼓励学生交流讨论,归纳总结,最后解决问题,从而深入了解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悟出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本环节我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思考,言语表达及概括等多方面能力,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3,难点突破,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本环节我会让学生画出文中引用的三句诗,讨论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的体会,我会对学生的每一种想法都给予尊重和肯定,最后我加以完善并引导总结出,课文引用诗文的意图在于体现老人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中华文化,也要让自己的子孙不忘自己的祖国文化,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再让学生朗读有关外祖父爱梅花送梅花图和手绢的段落,勾画形象生动的词句加以体会,直至最后讨论总结出梅花魂就是外祖父的爱国心,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就是海外赤子的一腔赤子之情!进而再一次的升华情感!
最后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结构严谨,和生动形象的写作手法,并鼓励学生能在以后的作文中适时的大胆运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脉络清晰,互动交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说板书设计 梅花魂
爱国心赤子情民族魂
我的板书力求简明、概括。让学生获得更鲜明、更震撼的情感体验。
各位评委老师,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针对课文特点和单元训练要求,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大家
好!我是
号考生,我叫
,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接受各位老师的考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桂花雨》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其教学重难点、教学程序、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方面做阐述。
一、说教材
《桂花雨》是苏教版小学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表达出作者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
二、教学目标:
结合课文内容和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基础、能力现状,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理解、体会文中重点句。
2、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三、说教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教学方法,以此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1、情景教学法。我通过用图画创设多种情境,利用插图来想象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内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2、自主、合作、探究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口说、动手表演以及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训练语言、积累语言、感悟快乐。
3、以读代讲法: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在教学中我把指导朗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读中积累。
四、说学法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因此,教学中我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的去探索。
1、质疑探究法。我以“作者喜欢桂花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进行提问,然后抓住重点词语“摇花乐和桂花雨”进行质疑。
2、读、思、议、想、练相结合的方法。根据教材的特点,我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式来理解课文内容,注重以读为本,做到师生、生生交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实现共同提高、共同体验成功欢乐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复习导入
这篇课文的第一句说道:“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昨天我们品味了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它谦虚,不骄傲;是因为它的香气迷人,令人陶醉。作者那么喜欢桂花,但更令作者喜爱的还是那乐趣无穷的“摇花乐”。那么到底作者的摇花乐“乐”在哪里呢?当那阵阵的桂花雨纷纷落下时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情景呢?好,这一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课文,跟随作者一起去摇桂花,同作者一起分享那落英缤纷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谈话复习导入,以旧知引新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能力,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印象。这样设计,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容易和本节课的新知产生有机的联系。
(二)精读感悟课文3——6自然段
首先,我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3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表示摇花乐的有关句子。
然后集体交流。随学生的交流而灵活探究,学生说到哪一个问题,教师就引导大家来学习这一处。以学生的感悟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以读代讲,训练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交流的要点有:
1、指名读有关摇花乐的句子与学生一起评议。
2、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想象与作者一起感受摇桂花的快乐,学生看图想象边说边表演摇桂花的动作,和作者一起分享童年欢乐。
接着,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桂花树下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读懂了桂花雨吗?桂花雨美吗?美在哪里?此时落在你头发上、脖颈上、身上的不是雨滴,而是那细小、芬芳的桂花,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换成是你,你将会怎样的喊?
最后学生兴奋而激动地读“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大家一起喊。分组读,评议,再让学生美美地朗读第3自然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重视以读促理解,让学生主动读书,自主发现,在充分的读中体会到课文的思想感情。
首先让学生自读课文5、6自然段,读后提问你们能读懂母亲的心思吗?
接着,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重点理解体会母亲说的“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所表达的感情。
接下来进行说话练习:外地的环境好,还是()。外地的生活好,还是()。
最后抽学生读第5自然段,读出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样,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加深了理解,对全文的感情有了深化,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锻炼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读全文,读出作者对“我”和母亲,对家乡、对家乡的桂花的热爱之情。带着对课文的感悟和体验回到课文,实质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也是对整体的回顾。
2、拓展练习,这也是课后作业。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说一说你童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或说一说你喜欢的植物或家乡的特产。
读写结合的练习,其目的是从读后的感慨入手,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依托,促使学生有感而发,落笔成文,完成读写结合的迁移。
六、谈板书
11、桂花雨 喜欢桂花
怀念家乡
桂花雨
摇花乐
怀念童年生活
我的板书简单明了,不仅能清晰地显示出课文的内容,还能突出文章的重难点,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根据板书,理解文章的中心,复习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
一、教材分析
《中国石拱桥》是篇说明文。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在单元提示中已明确指出: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要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中国石拱桥》的作者茅以升是一位桥梁专家,他虽然只是向读者介绍有关中国石拱桥的一般性的知识,却显得高屋建瓴,游刃有余。作者抓住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举例说明,要言不烦。多处运用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体现了作者谨严的治学态度。
本段的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把握石拱桥的特征,掌握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2、品位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二、对教法及学法的处理
教学这篇说明文,要引导学生辨析文体,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了解说明对象,明确其特征;局部探究,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在本课采用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采用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注重他们自身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和积累。
具体的教法有:
1、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学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提高说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平等交流法。
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在本课中,它包含本课教学目标的确定,完成目标时所需的学习方法和时间,对课文知识点的理解和质疑等。
3、自主探究法。是指学生在朗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
4、交流合作法。是指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以求得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在本课中,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勤动手、勤动口、勤动脑,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对教学程序的安排
(一)、导入新课。
要是让你给同学们介绍你熟悉的某一座桥,你会介绍些什么?
(学生思考,发表观点。引入关于介绍中国石拱桥的。)
(二)、确定目标。
将教学目标板书在黑板上或用多媒体展示在大屏幕上。
1、辨析文体,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
2、研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3、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4、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5、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第一步:辨析文体,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完成教学目标。初读课文,教师简介说明文的问题特征。(说明文是客观说明事物的一种问题,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第二步: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整体感知。完成教学目标2:研读课文,初步把握文意。
1、 教师进行学法建议(1、弄清楚生字词的读音;2、注意积累词语。)
2、 多媒体显示赵州桥、卢沟桥图片,声屏显示配乐朗读。
第三步:读课文,深化理解。完成教学目标3: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对象特征。
1、 教师指出说明文是给人以知识的,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介绍从文章中所获得的知识。
2、 局部探究。
(1)请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
教师总结:它从四方面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即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
3、 教师总结: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在这个事物的特征。要让别人认识、了解这个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征来介绍。赵州桥、卢沟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的桥梁,都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第四步:完成教学目标4: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多媒体显示: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第六步:课堂小结。
【《白鹅》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说课稿、教学反思】推荐阅读:
13白鹅第二课时06-08
13《白鹅》教学实录(第一课时)12-03
四年级上册《白鹅》教学反思11-08
大班语言领域说课稿《骄傲的大白鹅》11-04
《高山流水》第二课时说课稿11-10
《白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06-29
2下《识字1》第二课时教学反思07-10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课时10-20
白鹅教学设计优质课07-15
四年级语文《白鹅》的教学设计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