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子政务特点(精选8篇)
美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基本经验
1、改变以技术为中心的思想,确立“以民为本”的理念。美国政府的行政理念是政务透明和为民服务。政府提出的口号是:让人们点击鼠标三次就能够办事。因此,美国的电子政务,“电子”只是工具,“政务”才是目标,而“服务”则是关键。
2、政府推动与财力支持。在美国,从前任总统克林顿、现任总统布什到一般政府工作人员,都对电子政府建设持积极认同和支持的态度。根据《2002年电子政府法案》,联邦政府设立了电子政务基金,2003年这一基金被投入4500万美元,到2006年将增长到1.5亿美元。
3、健全的管理体制和法律保障。
4、以政府业务流为主线发展电子政务。即在电子政务的发展中以政府的业务流为主线,根据轻重缓急,将政府职能中带有不变性的业务流逐个计算机化和网络化。
5、以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方法发展电子政务,注重规划,分步实施。
6、借鉴电子商务经验,以市场运作模式发展电子政务。许多地方政府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将主要的政府信息系统要素分包或统包给合格的企业。
7、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
我市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很大进展,有力带动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但相对于美国电子政务发展的现实经验和发展省会经济的迫切需要,我们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投入相对不足,电子政务的基础建设比较薄弱;二是网络建设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彼此独立,分散建设现象依然存在;资源不能有效共享,电子政务的快速、便捷、公开、透明的优势显现不出来;三是存在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办公业务系统的开发相对薄弱,政府网站的社会应用水平较低。每个政府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与服务数量还很有限。四是部分领导干部、公务员队伍及广大群众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公务员队伍知识水平和应用能力不能满足电子政务建设的要求。必须下大决心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推动我市电子政务向更高阶段发展。
我市电子政务建设未来几年的目标和对策
通过以上对美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建设的分析,笔者认为今后我市电子政务建设在未来的几年中要达到以下目标:围绕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依托公用信息平台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公开,整合业务应用系统,加快政务协同系统建设,提高政务信息资源公益性开发和服务水平。到“十一五”末,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机制,基本建成政务信息资源科学部署、部门间高效协同的电子政务框架体系。具体而言,借鉴美国地方政府电子政务经验,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对政务信息公开统一立法。从制度建设来看,我国信息公开制度是很不完善的,公开制度的执行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规范。《宪法》中没有明确的保障公民获取信息的条款,虽然我国法律中有一些关于行政公开的规定,但都是零散的局部的,有的甚至是试行的。信息公开方面,虽然已经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规,但全国还没有有关的统一立法。因此,我国应该及早制定政务信息公开的统一立法,在立法技术上,特别是在公开与保密的平衡问题上,借鉴美国做法,用法律规定各部门必须公开的信息内容,对哪些事项可以公开、哪些事项不能公开做出明确规定,使得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最大化,政府信息保密的范围最小化。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规范管理。电子政务的计划与实施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长远的眼光和谋略,还需要强大的来自领导层的推动。政府领导应深谙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意义,并较为熟练地掌握日常工作中操作电脑和互联网的基本技能,切实在电子政务建设中起到带头作用。要变人治为法制,通过立法确定电子政务建设的地位。要将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职能转变结合起来,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三是要更新管理理念。电子政务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为民服务,因此应改变以技术为中心的思想,确立以服务民众为中心的理念,以民众的需要和满意度为建设的出发点,认真听取民众意见和建议。要加强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为民众上网参与电子政务提供硬件支持。
四是要加强预算管理,提供资金保障。从美国电子政务建设实践看,为搞好电子政务,首先必须建立电子政务体系架构,并据此制定资金预算,以解决政府各部门各自为政造成的资金浪费和重复建设等问题。今后我市应加强预算管理,同时逐年增加电子政务建设专项经费。财政每年将电子政务建设经费列入预算,并根据工作的不断深入发展,逐年适当追加,从资金上给予必要的保证。
五是要制定总体规划,走市场化运作之路。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指挥、稳步推进的原则组织实施,避免重复建设。应建立信息化效能评估制度,监督工程的建设。各部门应各负其责,在统一的电子政务规划下抓好自身系统的电子政务建设。由于电子政务建设为信息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因此应抓住机遇,制定相关政策,推动电子政务建设走产业化运作之路,把重大建设项目与培育骨干企业、应用开发与振兴软件产业、信息资源开发和政务系统运行维护与发展信息服务业结合起来。可以根据实际,有选择地推广工程外包、托管服务及跟踪负责制度,待工程竣工启用后,委托专业公司进行管理。但在尚未规划完善而政府机构又急于建立自己网站的情况下,则不宜鼓励电子政务的建设、运营与管理的“外包”业务,以避免强化已有的各自为政的格局,为将来的技术、业务与管理的全面整合创造条件。
六是要重视人才建设,建立信息化培训制度。美国电子政务建设非常重视人才建设,为人才招募、培训、交流提供了大量资金,同时非常重视各类人才的交流和合作,这是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一环。就我市而言,应加强对政府公务员和全民计算机技能和信息化知识的培训,造就电子市民和利用信息化资源的群体。要加强各类人员的交流和合作。应克服惯性,改变片面依靠信息技术人员的倾向,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和公务员的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电子政务建设中来。
七是要加强资源整合,建立综合性门户网站。按照“简单、实用、重点突出”的原则,建立单一政务处理入门网站。即将各个部门机构的功能和信息综合起来,建立门户网站,加强办公资源的整合,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通过政府门户网站来体现电子政务服务于民的本质要求。应当明确,政府门户网站不仅是政务信息发布平台和业务处理平台,而且也是知识加工平台、知识决策平台和知识获取平台的集成。政府门户网站有赖于各政府部门已有的信息化基础条件。对于还没有建立或打算建立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职能部门来说,一定要放在全市门户网站的规划内统筹建设。
八是要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对电子政务建设至关重要,必须一手抓电子政务建设,一手抓网络与信息安全;一手抓安全技术手段开发,一手抓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要根据安全标准,进行安全评估,在此基础上确定政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的分类;与安全等级相应的安全措施的要求;对参与系统开发和运行的企业(特别是外企)的要求、限制和约束;安全问题的报告制度和程序;紧急情况的处理和应急措施等政策。任何电子政务系统在建成和运行的过程中,都应该接受有关部门的安全审计,以确保政府的安全政策和安全标准得到落实。
美国电子政务给我们的启示
1、设立首席信息官的做法对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具有借鉴意义
电子政务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项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涉及多种业务和技术的综合性系统工程;电子政务工程是“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因此,必须进一步理顺体制,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强力推动。中办发<2002>17号文件下发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级领导机关对电子政务工作的重视程度、指导力度和信息化意识得到了空前加强。但是,目前全国各地方、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基本还处于自成体系的状态,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应用项目还较少;体制不顺、衔接不畅、政出多门、各行其是、重复建设的问题在不少地方仍然存在。在这方面,美国各级政府及部门通过设立首席信息官解决多头领导问题效果明显;联邦政府通过成立CIO委员会和电子政府特别行动组,具体负责跨部门、跨地区的电子政务应用工程建设;并通过制定电子政府战略规划、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的应用协调工作,较好地使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的许多复杂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因此,美国联邦政府设立首席信息官、全权负责电子政务工作的做法,对于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们必须进一步理顺体制,统一规划,加强领导,强力推动。具体说,一是要理顺地方管理体制,建议各级地方政府明确由主管信息产业的副职(副省、市、县长及对口副秘书长)分管电子政务工作,切实承担起本级政府“首席信息官”的职能和作用,认真研究部署并及时协调解决本地区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二是各级电子政务管理部门和财政部门要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的统一管理和使用,从源头上解决各自为政、各行其是、重复建设、投资分散的难题;三是要打破行业局限,消除信息孤岛,加快建设和整合统一的电子政务内外网络应用平台,使政府资源实现最大限度公用化。
2、必须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电子政务的安全保障
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电子政务系统的成败,关系到系统中信息的安全和可信度。美国联邦政府在进行24项电子政务应用工程建设的同时,还特别提出要同时进行电子安全认证平台的建设。“911事件”之后,为防止恐怖分子袭击,美国政府更加重视电子政务安全系统的建设。本团访美培训期间,美国电子政务专家和官员谈论最多的就是系统安全问题。而我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不强;网络与信息系统的防护水平不高;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够完善;信息安全管理薄弱、技术落后,人才缺乏;加之网上有害信息传播、病毒入侵和网络攻击日趋严重,网络失泄密事件屡有发生;全国不少地方政府没有制定统一的安全体系方案,到目前为止,限于资金不足,还很少有地方政府采用异地冗灾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发生类似美国911一样的恐怖事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加强网络信任体系和安全监控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安全法制建设,增强全民信息安全意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特别要充分重视信息安全应急处理工作,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建设都要考虑抗毁性和灾难恢复,提倡异地冗灾、互为备份、资源共享。
3、必须积极推动全民上网,扶持弱势群体,搞好在线服务
我国电子政务事业的发展必须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互联网络的普及保持协调,如果电子政务只能为少数人提供服务和便利,就会成为少数网民而非广大公民的政府。很多无法上网的人,可能恰恰是最需要政府提供帮助和服务的人(如申请救济者、寻求就业者、残疾人等弱势人群)。美国的联邦政府、慈善机构和部分企业在学校、图书馆等公共场所提供免费上网服务,在边远乡村建设宽带网设施,推动残疾人上网工程等;在积极为企业、公民创造上网条件的同时,还加强宣传,主动推销服务,积极引导公民利用政府网络服务。我国在推动残疾人等弱势人群上网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各地还没有免费上网设施,各级政府网站还没有考虑到弱势人群的上网问题。因此,随着电子政务事业的发展,政府要出资金、出政策并鼓励企事业单位、慈善团体在公共场所建设免费上网设施,用于资助弱势群体上网。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全过程中,我们始终要致力于保护弱者,防止信息化扩大贫富差距和引发新的社会不公,从而为电子政务的广泛应用奠定基础。
4、必须坚持市场运作模式,走以网养网、效益双收之路
当前我国信息资源总量的80%掌握在政府的手里,这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加以市场化利用,就会解决当前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缺乏的矛盾。美国弗吉尼亚州政府网站是全美第一家州级政府信息港,开展了多项令世人注目的电子政务应用,但它所需经费完全通过社会融资,政府未出一分钱,2002还实现网站盈利200万美金。弗吉尼亚州
政府网站的成功主要取决于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的完美结合,网站工作的内容30%是电子商务,70%是电子政务。我国省级财政状况大多并不十分宽裕,许多地方还是吃饭财政。而电子政务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应用系统开发等都需要进行大量投入,仅靠财政资金无疑于杯水车薪。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时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坚持市场运作模式,鼓励多渠道筹措建设和运行资金,广泛吸引社会投资,走“以网养网、效益双收”之路。如进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应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通过在线服务获取运行维护资金,使政府网站建设走上良性循环、自我完善、滚动发展的健康轨道。
对美国政府网站的比较分析:美国是当今世界的头号霸主,无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文化上都对世界他国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美国在20世纪中一直担当着引领科技发展的潮流的角色。在90年代初,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提出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大力推动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并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到政府的建设中,很早就在各州进行试点,经过10余年的发展,美国不仅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政府门户网站(FIRSTGOV),还拥有政府与公众的喉舌网站和各州、市政府的门户网站,在全国铺设了电子政务的服务体系,触及社会的方方面面,得到了美国民众和其他国家的认可。分析美国家政府门户网站,我们不难看出以下几点,它们是美国电子政府得以成功的保障,也值得其他后进国家学习借鉴。
1.强调服务,构建了完整的服务体系
美国政府门户网站的发展也经历了重要的职能的变迁,在建设之初,网站扮演的更多的是信息发布平台的角色,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美国政府网站完成了从最初的信息发布平台到交互办事平台的转变。这使得拥护可以方便的访问所有在线的政府办事项目、服务项目和其他的信息。
打开美国的国家政府门户网站(fistergov.gov),我们可以很明白的看清整个网站的结构,服务主题被摆在异常突出的位置,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便是三方面的高速的交流渠道——政府部门与公民之间(for Citizens)、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for BusinessesandNonprofits)、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之间(Government-to-Government),服务的对象简洁明了,清晰明确,用户无须花费太多的时间进行慢慢查找,便可以直奔服务主题,寻求所需的服务办理要办的业务,将服务摆在异常突出的位置,体现了美国电子政府的建设是以提供服务为核心的,实际上,用户在美国政府网站上办理的业务可以触及公民生活的各个角落,从政治事件到平时生活琐事,甚至求职,办理保险,申请政府资助都很可以方便办理。在美国的国家政府网站的显著位置上我们很少看到国家的一些与公民生活较远的政策宣传,就连国家大事、新闻报道也被放在了不起眼的位置,国家政府网站最为关注的是如何提供使服务更加全面,如何满足各类群体的不同需求,在他们眼中,切实的服务比之于政策的宣传更为重要。所以我们看到的美国政府网站实际上扮演的是服务性的角色而非宣传者的角色,这是美国电子政府实现早期转变后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成果,我们知道,真正吸引民众的不是多么强势或铺天盖地的宣传,民众往往更加关心的是自己的利益,在电子政府中,民众更青睐的是政府能够为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服务概念在电子政府中的引进使美国的国家政府网站成为美国最为重要的网站,也成为他国借鉴学习的范本。据统计,目前,firstgov.gov已经基本上建成了网上政府目录体系,连接了22000多个政府网站,拥有18000万网页,访问量每周1000万次,大约有1370万公民使用政府网站提供的服务项目①。美国电子政府的成功根本上取决于它符合了民众的需求,提供了民众所需的服务。
2.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
美国国家政府网站和我们想象中的最大差别是它的简明,它省去了所有的赘余,在我们的面前犹如一张清单或是一张表格,言简意赅,切中要害,方便用户直奔主题,省去了用户不必要的麻烦。在美国政府网站,访问者割据不同的需要进入政府、企业、公民相应分类后,可以迅速发现儿童、妇女、退休人员、退伍军人等不同的子分类,网站提供的纳税、驾照注册、购物、福利申请等服务项目都规划到相应的各个分类的下面。这样,访问者一般进入3层网页后就能够找到所需的服务。美国政府网站提供这样的服务分类,并且能够让用户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了自己所要的服务,充分体现了美国电子政府的建设是以服务用户为目的的,在提供的服务中,又充分考虑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实现了对个体的关注。通过清晰明了的链接,用户就不会用置身与信息海洋的感觉(充斥过多的信息,反而不利于所需信息的查找,民众需要的不是无用的过多的信息,他们所要查找的是他们自身所要的很少量的有用的信息),与此,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使美国政府网站的建设符合了各类群体的需求,公民也愿意通过电子政府获取他们所需要的服务。
3.沟通渠道健全,实现了用户与政府之间的互动
一个好的网站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有明确的网站目标和用户范围;提供和用户之间的交互渠道,收集用户的使用反馈;对用户的问题及时回答;根据多种渠道提供信息和服务等,可见,网站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连接用户和网站所有者,网站所有者提供用户所要求的服务,并且广泛的收集用户的意见和建议,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改进,以提供更好的服务。政府网站亦不例外,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报栏或粘贴板,相比于一般的网站,政府网站的互动更显得必要,因为在政治文明中,我们需要的是真实的民主和自由,并不是单方面提供的所谓的“民主自由”,真实的民主自由需能容纳与民主自由不和谐的“杂音”,它们非但不有损于民主自由,还是民主自由空气中的活跃分子,对民主的建设尤为重要。分析美国政府网站,我们不难分析为何美国可以把自己称为“民主国家”,的确,美国电子政府建设的逐步完善,使得他们的沟通渠道也更加畅通,用户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反映自己的意见,在国家政府网站的首页,我们很容易找到“Contract Your Government”一栏,在下面有实现互动所需的E-mail、Phone、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等,并且在很多服务的后面都留有类似的联系方式等,可以让公民更好地和政府沟通。
21世纪对政府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更加的民主、更加的高效、提供更多的服务,美国政府网站的建设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虽然它本身也有不足,但它的以上成功的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特别对于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电子政府的建设较美国政府要晚,但是发展的速度却很快,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中国各级地方政府
门户网站和国务院网站的建设水平有了大幅度的上升,发挥的作用也日益的显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政府门户网站的功能普遍增强,已经由过去的单纯定位于宣传功能逐步过度到以政务信息和办事服务为基础的网上政务服务阶段,走出了一条从无序到规范、从粗放到集约、从分散到整和的中国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之路①打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gov.cn),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中国与美国政府网站(firstgov.gov)的区别:
1.相比于美国的将服务开门见山的列举提出,中国的政府网站在目前阶段主要担负的仍是宣传平台的角色(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政策宣传在网站中仍占有很大的一部分空间,我们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上目前阶段更看中的是政府文件和政府公报的宣传,新闻在网站中的比重比较大,而与普通民众和用户密切相关的服务却被置于不起眼的位置,单从网站结构的设置上我们就会发现两国政府发展电子政务的理念有一定的差别,当然,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发展还在初级阶段,而美国的电子政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渐趋成熟,两国在技术层面上的差异也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将来的发展方向无疑是更好的为民众服务,我们的电子政府在发展中服务的重要性也将会更加的凸现。
2.美国的政府网站给我们留下的是简单明了但又服务周到的印象,公民可以在国家的政府网站上很容易地找到自己所要的服务,它充分考虑了民众的需求,关注个体的差异,提供的服务也更加的到位,我们可以说美国的政府网站建设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的,它在提供的服务的同时渗透着更多的人文关怀,这无疑是一个成功的网站所需的,也应是电子政府发展的精神内核。中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较快,取得的成果也很显著,各项服务的效果也开始初显,但是由于它尚处在宣传平台到互动办事平台的转变中,所以它不免仍带有宣传的印记,对服务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这不仅体现在服务在网站建设中不被置于主要的位置,还体现在服务的“有名无实”。用户往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搜索,才会找到自己所要的服务,这会让他们在无用的复杂信息上花费很多的时间,而当他们发现自己所要的服务时往往却打不开链接,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用户花了时间而没有任何的收获。服务水平的低下还体现在服务的不够全面或是过期的服务,缺乏有效的更新机制,所提供的服务不能急民众所急,想民众所想,民众在网上很难找到自己需要的服务,我们应该明白电子政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民众,如果电子政府并不能实现这一点,那么耗费巨资兴建电子政府就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情,这样的现代化我们宁可不要。
3.公开化与民主化的缺失严重,美国政府网站的一个重要目的是更好的与民众沟通,实现民众与政府交流的无障碍,所以在美国的政府网站上,我们就很容易找到各种的沟通渠道,实际上,我们在Firstgov.gov上的左下角就很容易找到E-mail、Phone、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等常用的沟通机制,当然仅有这样我们并不能说他们的沟通机制就是如何的好,实际上,如果你打开每一个链接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你就会发现在信息中,联系方式等被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这样的安排可以让民众和容易与政府沟通,很容易向政府反映自己的要求,这样的反馈信息是政府完善服务所必须的,政府要建设民众所需要的网站,更好的向民众提供服务,必须及时与民众沟通。长期的这样的无障碍的沟通,政府的信息公开,民众更清楚政府的任何作为,更便于监督政府的工作,民众对政务的参与程度就会明显的提高,政治的民主化在电子政府时代并不会有什么缩水,反而会因为提供了更方便的渠道,扩大了民众的参与,民主化程度将会提高。反观我们中国的电子政务,一方面,由于制度的不完善,信息渠道的不畅通,民众在电子政府上很难得到自己所要的服务,另一方面,由于政府提供的互通渠道有限,民众不可能找到沟通的渠道,及时反映自己的意见或建议,结果就是电子政府建立后,政府比以前更难听到民众的声音了,特别是当电子政务还不完善时,旧的沟通渠道已经被堵死,新的渠道尚不可能被社会上的大部分人接受,政府就会处在极为孤立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公开化与民主化就无从谈起,政府实际上与民众已经脱节了。
关键词:黑人英语,起源,特点,影响
一、引言
黑人英语是美国黑人的一种方言。它的发音在一些方面与在美国许多非洲裔美国人及非非洲裔美国人所使用的南美英语相似。黑人英语的许多特点都与美国南部的英语方言是一致的, 同时它也有一些与标准的美式英语区分的特点, 包括:发音变化、独特的词汇和不一样的动词时态。早期黑人英语也为标准的美式英语提供了大量的原始词汇。
二、黑人英语的起源
关于黑人英语的起源问题一直争议颇多。有一个理论表述, 在十五到十六世纪, 奴隶主为了避免黑人奴隶聚在一起密谋叛乱, 让他们分散开来。当黑人奴隶发现了这一情况后, 他们不得不建立一种辅助语言, 这种辅助语言叫做洋泾浜语言, 它使用于不用的奴隶群体之间, 也在奴隶和水手之间普遍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 英语的影响逐渐加深, 洋泾浜语言越来越具有英语的特征, 逐渐演化成了克里奥尔语言, 即出生非洲的黑人后裔语言。在接下来几百年的发展变化后, 克里奥尔语言变成了今天的黑人英语。
三、黑人英语的特点
(一) 语音
1. 省略辅音/r/
黑人英语的一个语音特点是在发音时省略辅音/r/, 这样就出现了许多同音词, 如sore和saw, court和caught, fort和fough。
2. 用/in/代替/iη/
在标准英语中, 动词的进行时态以及动名词的词尾“ing”发音为/iη/, 而在黑人英语中常用/in/代替/iη/的发音。因此, 我们常会看到黑人英语中出现goin表示going, fishin表示fishing等等。
3.“th”的发音
经常会听到黑人对this的发音为/dis/, thin的发音为/tin/, 很多人会以为这是黑人对于发音的不严谨。其实不尽然。黑人英语对“th”有独特的发音规则。“th”位于词首时, 如果发浊音就用/d/代替, 如果发轻音就用/t/代替。“th”位于词尾或词中时, 分别用/f/和/v/代替轻音和浊音, 如ruth发音为/ruf/。
(二) 词汇
尽管黑人英语使用了标准英语的大部分词汇, 但是在很多词汇中, 黑人英语和标准英语存在着很大差异。以下例子就两者之间词汇的不同诠释。
(三) 语法
1.“be”的惯用方法
“be”作为一个主要的动词, 在黑人英语中使用是很独特的。当“be”做系词is和are, 通常就被省略掉了。在被动语态中, 如果被动不明显的话, “be”也会被省略, 例如:The bridge built in 1986.此外, 一个句子表示的是不常发生的动作, “be”是省略的, 如:He doing housework.然而, 在表示经常发生的动作时, 虽然“be”不省略, 但是它是以原型“be”出现, 并不随人称或时态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They be talking about how to get the park.
2.“done”的使用
在黑人英语中, “done”的用法是代替标准英语中完成时态的“have”。如:I done forgot to turn off the light.
四、结语
黑人英语之所以没有被标准英语或其它的方言所同化, 就是因为黑人和白人在文化和历史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许多学者认为, 黑人英语迟早会消失。但无可厚非的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标准英语吸收了越来越多的黑人英语的词汇及用法。在现在的美国流行音乐中, 大量的充斥着黑人英语的元素, 因此黑人英语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考量, 也应提倡黑人英语的发展, 从而增强整个国家文化自豪感和凝聚力。
参考文献
[1]AlbertC, Baugh and Thomas, Cable.A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New Jersey:Person Education, Inc.2002.
[2]Coulmas, Florian.The Handbook of Sociolinguistics.For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1.
[3]Fasold, Ralph.The Sociolinguistics of Language.For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Blackwell Publishers Ltd, 2000.
[4]邓炎昌.语言与文化.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5]郭家铨.美国黑人英语的特征.外国语文教学, 1985.
[6]刘锦明.黑人英语对标准英语的影响.现代外语, 1996.
图书销售呈现季节性
人们在什么时候买书,购书的季节是否发生变化?在许多行业,普遍看好圣诞季节——一年最后一个季度,即10、11、12月的销货占全年收入的三分之一或一半。若干年来,圣诞是最重要的销售季节,约占全年销售的28%,1998年有较大变化,在1998~2000年之间,春季(4、5、6月),夏季(6、7、8月),销售均相当不错。到2001年,所有4个季度的销售均为25%。销售季节向平衡变化。
精装总是先于纸皮
经济因素迫使大部分读者购买不太贵的纸皮本,但几乎大多数图书总是先出精装版,然后在9~11个月之后,根据销售情况再出版纸皮版。
书业研究集团发表的资料表明,读者购买纸皮书与精装版书是2:1,但是在1997年~2001年间,大众市场纸皮书发生了变化,市场份额从35.3%降至34%,虽然这类书订价不高,常常零售价是4.99、6.99美元一册(最高也不过8.99美元)。精装本书从1997年的31%上升是2001年的31.9%,一般纸皮书也有小量上升,2003年~2004年保持了这一变化趋势。
零售价持续上调
一本书的价位多少,编辑和市场营销员在制订出版计划时应当对此做出评估。2001年,在零售店购买的一半多(55%)的新书每本售价超过15美元,7%的新书为25美元,读者选购图书的合理的销售价分类是:1、在书店购买的新书五分之一强售价为4.99美元;2、大约三分之一的新书购买价在5美元~7.99美元之间;销售25%的图书在8美元~14.99美元之间;售出15美元~24.99美元之间的书为19%。同时,所有各类图书在1997年之后,均有所上涨。
有声书和电子书卖多少钱?有声书实际上是某一本书的有声版,最初是唱片,后来是盒带,最终变成CD版;电子书实际上也是一本书的电子版或电子阅读器,这两种产品都可随身带。
有声书平均价为12.29美元,电子书为14.02美元,远远高于大部分印刷版图书的售价,按照供需规律来看还行得通。
小链接:“4.23世界阅读日”的由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自1995年起,把4月23日定为“世界阅读日”(World Book & Copyright Day),希望藉着这个重要的日子,向大众(尤其是年青人和儿童)推广阅读和写作,以及宣扬跟阅读关系密切的版权意识。
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但联邦政府仅有14个部,然而,美总统通过这么个“小”政府,不仅能有效地管理国家,而且能对世界上发生的各种事件迅速作出反应,个中秘密何在?本文试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美国政府的构成特点
美国政府乍看很小,其实并不尽然。因为除内阁各部外,美政府的行政部门还另设有一套庞大的总统办事机构及许多独立机构。从总体上看,美政府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内阁部门少。美是联邦制国家,中央和地方依法分权。由于宪法的限制和国民普遍反对建立大政府,美既无必要也不可能建立起庞大的联邦政府。美建国之初,联邦政府的行政部门仅设立陆军部(即国防部前身)、财政部和国务院三个部,其后经过200多年的演变,才逐渐发展到现在的14个部。美采取联邦制,实际上等于把中央管理国家的相当大部分职权下放到州,这不仅有利于发挥地方政府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而且大大减轻了联邦机构膨胀的压力,从根本上防止大政府的形成。
(二)独立机构多。美政府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把所有经济职能部门统统划入“独立机构”之例,设立了许多独立于各部之外的管理机构。目前,这样的机构共有75个之多,如小企业管理局、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美进出口银行等。其高级官员均由总统任命,参院批准,其中一些较重要机构的主管享有内阁级官员地位,经常应邀参加内阁及有关决策班子会议。大量设立这类机构,一方面可避免设立相应的内阁经济部,另一方面可使这些机构独立地依法并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从而达到既精简了联邦政府又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的目的。
(三)总统决策机构庞大。由于经济、法律和政治等多方面的原因,美不可能建立起强有力的集中内阁,促使总统不得不设法建立起另一套决策机制。随着总统办事机构的建立及其决策职能的不断增强,内阁各部的顾问职能逐渐趋于淡化,成为名副其实的“行政部门”。实际上,美政府各方面的决策大权,目前已主要集中在由白宫办公厅、国家安全委员会、国家经济委员会、国内政策委员会等十大机构组成的这一决策系统中。
(四)内阁组成及地位均较独特。美宪法没规定要设立政府内阁,但几乎自立国伊始,便一直有内阁存在。实际上,美目前实行的是一种总统制与内阁制相结合的独特的领导体制。
在传统上,美国政府内阁是由总统、内阁部长和内阁级成员组成,其人数随政府机构的变革以及总统的需要而不断变化。目前,克林顿内阁共有26名
成员,即:(1)内阁会议主席:克林顿总统。(2)内阁14个部的部长。(3)内阁级成员11名:副总统戈尔、行政管理与预算局长、美贸易代表、白宫办公厅主任、美驻联合国大使、环境保护局长、联邦紧急措施署长、小企业管理局长、全国药物管制政策办公室主任、总统高级顾问2名。
自1795年美开始使用内阁名称起,美内阁始终只是一个总统咨询、顾问机构。在历届总统中,由于总统的个性不同,有些总统经常定期举行内阁会议,有些则很少开会,有些更喜欢和个别阁员就某个问题开小会。内阁会议一般不作决定,也不负集体责任;总统只要求阁员提出意见,然后自己作出决定。与真正实行内阁制的国家相比,美内阁的作用很不稳定,并趋于下降。
美国政府的决策机制
决策是实施有效领导的前提。美政府目前的决策机制,主要是在本世纪30年代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目前,美政府已初步建立起了以四“小内阁”分别代行“大内阁”部分职能的新领导体制。
(一)总统顾问办事班子。该班子主要由白宫办公厅和其他总统办事机构的100多名各类总统高级助手组成,是为总统出谋划策、协助总统处理国家政务的主要智囊。克林顿的这一班子共有各类总统顾问、助理115人,其中由27名高级谋士组成克的核心智囊。在这27人中,以白宫办公厅主任为首的4 名总统高级顾问和总统助理主持该厅日常工作和安排白宫活动,其余23人分管国家安全、国内政策和经济政策等各方面的工作,或负责处理总统嘱办的某一重大问题。此外,在总统办公室还设有若干总统高级顾问和总统助理直接协助总统办公。由于这班人马最接近总统、深得总统信任,往往在决策过程中起着主要作用,被称为“核心内阁”。
(二)外交安全政策班子。该班子即国家安全委员会,由总统、副总统、国务卿和国防部长四人组成,中央情报局长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为其法定顾问,财长、美驻联合国大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总统经济政策助理和总统首席顾问(白宫办公厅主任)应邀参加其所有会议,其日常工作由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代表总统主持。该委员会成立伊始即被称为“国防内阁”,是总统赖以制定和掌管国家军事、外交政策的重要机构。该委员会下设有19个地区性或专门办公室,分别由一名总统特别助理担任主任,负责处理世界各地区的国家安全事务、全球性问题或主持政策、法律等方面的工作,还设有一战略计划委员会,由一名总统特别助理负责领导撰写战略计划及总统有关发言稿。从总体上看,总统外交班子的核心由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国务卿和国防部长“三驾马车”组成。
(三)经济政策班子。1993年前,美经济主要由联储系统独立调控,总统着重通过经济顾问委员会和财政、劳工、商务等部门了解经济运行状况及政
府各项经济政策、计划对经济的影响,并根据其建议相应调整经济政策。1993年克林顿任总统后,考虑到经济因素在内政外交中的重要性明显上升,遂决定建立与国安会相对应的国家经济委员会,作为其经济政策班子。该委员会由总统任主席,包括副总统、有关部长等18名委员和25名国内经济、国际经济顾问,其日常工作目前由总统经济政策助理斯珀林主持,并由总统国际经济事务助理塔鲁洛负责国际经济政策研究。1997年克连任总统后进一步完善上述班子,宣布由以下7 人组成其经济班子的核心:财长、总统经济政策助理兼国家经济委员会负责人、商务部长、美贸易代表、行政管理与预算局长、副财长、总统国际经济政策助理。
(四)国内政策班子。即国内政策委员会,原包括总统、副总统和有关部长等23名委员,以及22名国内政策顾问(大多为总统特别助理),日常工作由总统国内政策助理主持。1997年克林顿连任后,进一步把国内政策班子与经济政策班子明确分开,建立更相对单一的国内政策班子。目前,该班子由总统国内政策助理兼国内政策委员会负责人、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总统高级顾问、劳工部长、司法部长、内政部长等18人组成。该班子目前由总统国内政策助理里德任“队长”。
值得指出的是,除上述政策、办事班子外,由中央情报局、联邦调查局、媒体和驻外机构所组成的庞大的新闻、情报系统,以及由数千家思想库组成的强大的社会智囊系统,对美政府的决策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上述三者的紧密结合,使美政府得以形成一个较完备的决策系统。
美政府小而高效的秘密
综上所述,美之所以能建立一个较小而高效的联邦政府,主要是由于:
(一)在设立政府机构时,实行了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联邦与州分权原则。美宪法规定,美实行联邦制,凡是应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行使的权力,对方均不能插手干预。由于联邦与州实行分级管理,因此无必要建立庞大的联邦政府。二是主要依靠市场调节经济的原则。美立国以来一直奉行经济自由主义,联邦政府一般无权过问企业如何投资经营,而只能通过宏观财政、金融政策调节经济活动,因而也无必要建立许多主管经济的内阁部。三是行政与决策部门职能相对分开的原则。由于实行这一原则,美政府内部逐渐形成以总统办事机构主管决策、内阁各部侧重行政两者相结合的领导体制。这不仅使总统的总体决策能力大为提高,而且使各部的行政职能随其顾问职能的相对淡化而相对增强,并进而为联邦政府不断精简机构创造有利条件。
(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现代决策系统。如前所述,美自1939年以来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类似现代企业制度的现代决策机制。从决策过程来看,这一决策机制大致可分为“顾问→总统”、“小内阁→总统”和“思想库→小内阁→总统”三种决策模式。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十分重视各类专家的智囊作用,在这方面,第三种
李颖萍
长春师范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摘要:美国的大学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提升学生学习为使命,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研讨式教学.课外学习和动手操作中受到较为完整的教育,从而使他们的包括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得到较好的发展。反观我国大学,学生因为处在教学过程的边缘而缺乏学生主动性,学习投入不足;同时学生因为教学方法的教育功能未能很好的发挥。课外学习不足和做中学机会欠缺,从而难以受到较为完整的教育,致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能得到充分的法展。
关键词:大学教育一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课外学习做中学
当前,我国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对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尤其迫切。,(一)美国大学生的特点
1·以学生为中心:大学教育的根本使命是提升学生的学习
大学的根本使命个目标是提升学生学习,大学的任何行动,计划,选择与决策,都从以学生为中心为中心的角度来审视,都以学生的最高利益为依据。
一、讲的是共同利益
有关这一点,我听到过一个名人故事:林语堂与赛珍珠有多年的合作关系,赛珍珠是林语堂的出版商。林语堂因此觉得自己与赛珍珠有很深的友谊,所以当林语堂想发明中文打字机但经费短缺时,就向赛珍珠借钱,没想到被拒绝,他很是想不通,于是与赛珍珠绝交。这件事很说明中美文化的差异。
中国人觉得相处时间长又没有龃龉就有友谊,但美国人缺少友谊这个概念,美国人讲利益。赛珍珠帮林语堂出书,是互利的行为,林语堂赚了稿费,也赢得了名声,赛珍珠更赚了大头。后来林语堂与赛珍珠闹翻后觉得自己吃亏了,自己拿的版税只是10%,而不是50%。林语堂可能觉得自己与赛珍珠应是地位相同的伙伴关系,所以应拿一半。可是,出版商有发行渠道,控制了市场,他们拿走大部分利润,不管你喜不喜欢,这一直是美国的现状,这也是为什么每个人都想自己做老板的原因。至今美国的版税标准仍是8%到12%。所以林语堂不必感到自己吃亏了。如果他感到吃亏了,按照美国人的想法,他应该换个出版商。林语堂显然不习惯这样的思维。林语堂的想法可能是,我现在帮你赚钱,以后你也帮我赚钱。
林语堂向赛珍珠借钱发明中文打字机,与借生活费是不一样的,生活费数量往往较少,周期通常较短。借钱做发明,类似于借钱做生意,借的数量往往大一些,还钱周期通常长一些。赛珍珠很可能从商业眼光来看这件事,觉得新发明风险大,不愿借,也挺正常。后来林语堂发明的打字机也没产生利润。
林语堂不必生赛珍珠的气,也不必因此而后悔与赛珍珠的交往。当初不是赛珍珠帮他出书,他也不会有后来的地位。中国人文章写得好的人很多,林语堂之所以至今还被人记得,主要也是因为赛珍珠帮他出的几本英文书,因为中国作家能出英文书的屈指可数。
美国人不是不可以交往,只是与他们交往时要了解他们的思维习惯。中国在历史上是超级大国,所以其价值观念在世界上也影响过其他国家。但现在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了,别国不会受中国价值观念的影响,而会受美国价值观念影响。所以,中国不能再输出友谊了。在与别国、别国人交往,要以利益为重。共同的利益可以弥补文化上的差异。
二、价廉与物美的含义
众所周知,美国外包的软件项目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外包到印度,中国软件人才不少,可却很难揽到美国生意。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中国人英文程度不好所致,这确实是主要原因,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不了解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打个比方,如果你有一个亲人生病了,需要找一位医生开刀,一家印度医院说,“到我们这里来吧,我们医院的医生有多年丰富的经验,至少开过十例这种相近的手术,都很成功,而且费用比美国医院低30%。”
另有一家中国医院说, “到我们这来吧,在我们这里做手术是最便宜的,费用比美国医院低70%,因为我们都是让医学院的学生来做得。”你会选择哪家医院呢?
对于一个美国人来说,毫无疑问他会选择印度医院,中国医院虽然更便宜,可是让医学院学生开刀,他们有经验吗?我的亲人不成了他们的试验品吗?
选择软件公司与选择医院的道理是一样的。美国人不光考虑成本,也考虑对方有无经验,能否按照要求完成任务。
如果了解了美国人的思维,中国医院就可以说,“我们医院的医生有丰富的手术经验,像你亲人这样的手术我们已做过十多例,每个手术都很成功,而且我可以给你这些病人的电话,你自己可以去核实,而且我们的费用比印度医院还低。”这样的表述,不怕接不到美国人的生意。
三、开一元钱店发大财
在美国期间,我到过一元店感受了他们的经营、商品情况。我和大学的教授也谈到美国一元店的情况。教授说,美国的一元钱店很发财。我只是想他们的商品价格便宜,有的同样商品在别的商店可以买到两元甚至更高。教授说了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当时计算一元钱店的收益,只是计算了每年的利润,却忽略了店铺本身的价值。
按照美国人的思维,如果这个店能够持续赚钱,那这个店本身就很值钱。如果现在的十年期债券的利息是百分之五,那你如果要得到五万元的利息,你需要多少本金呢?答案是一百万。如果你的店也能每年产生五万元的利润,那你的店也值一百万。
如果你只有一家店,别人可能不愿化一百万来买它,因为经营风险很大,今年能赚五万,明年不一定赚到。但如果你能够多开几家,开成连锁店,美国人就会认为你的经营风险大大减少了。这时你的店就一定值钱了。连锁店产生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每个店的价值都高于单独经营时的价值。
美国有一家上市公司,叫“美元将军”(Dollar General),它开了6817个连锁店,
每个店平均一年约赚5万美元,它的总市价是68亿美元,相当于每个店价值一百万美元。 当初开这家连锁店的人发了大财。
其实,我国开一元钱店有优势,因为一元钱店里的东西都是从中国进口的。但为什么没有见中国人开一元钱店发大财的呢?美国人认为,有的中国人不愿合作,觉得与人合作容易受气、受骗,只信任家庭成员,通常做法是开一个一元钱店,几年后赚了一些钱后就把店关掉了,想不到去开新店来复制成功的商业模式,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可见,按我们的思维赚不了大钱的事,到了美国人手中,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照样可以赚到大钱。
四、以“粗心”对待粗心
我听了一位在湾区上班的华人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他刚进公司工作时,公司要求员工穿西装打领带。有一次他开车上班到了半路,才发现领带忘了打,回去拿意味着迟到,两害相权取其轻,还是准时到班上要紧。当时心中是惴惴不安,生怕被老板骂。
到了班上,那一整天,与老板打了几个招呼,老板都没提我领带的事,当时觉得老板也是个粗心的人。等到第二天,打好领带到了班上后,老板笑着说,你今天可没忘带领带。
原来,老板前一日的“粗心”是故意的。他不当时指出,是不想影响我的情绪。事情过去了,再提起来,气氛轻松,当事人也不会再有精神负担,我不由佩服美国人的考虑细致。
他还给我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女性朋友在银行工作,有一次她因穿超短裙上班,第二天就收到老板的电子邮件,内容是一段人事部门所制定的服饰要求,其中有服装要端庄的话,她顿时明白昨天穿超短裙上班有些不合适。事请已过,她也不感到什么不自在,下不为例就行了。
五、赔本的买卖也做
在美生活六个月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到中国店、越南店等一些亚洲店买东西,如果用信用卡付帐,他们会要求你最低消费十五元左右,看起来他们很有道理,信用卡公司会收取商家的手续费用,如果你消费少了,商家会觉得他们在付完信用卡公司的费用后,赚不到钱了。可到美国店去买东西,即使是几毛钱的食盐,你一样可以用信用卡买。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美国商家愿意在少数交易上亏损,只要大部分交易赚钱就行了。有人说,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美国人赔本的生意也做,他们赚的是信誉,是回头客,赔一次可能赚多次。
美国店都允许客户退货,这是一桩赔本的买卖,可是失之东隅,受之桑榆,此举赢得了人心,客户在这些店消费更多了。可是很多中国店的门口都写着“商品卖出,概不退伙”,形成鲜明的对照。所以中国店不如美国店规模大,因为中国商家不能做一点赔本生意。
六、用过程而不是道德说教解决问题
中国人碰到社会问题,首先想到的办法就是靠道德说教。比如说一稿两投问题,十几年前就见到报刊上不时有人呼吁作者不要一稿两投,现在仍有同样的呼吁,而且,确实存在一稿两投的现象。这说明这么多年的道德说教并没有收到成效。
这是为什么呢?有些刊物或网站要求作者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没有任何回音,稿件再自行处理。可是,作品也有青春期,很多文章时效性很强,让作品等一个月,就象让一个姑娘等十年再找婆家一样,很多作者自然不愿意了。
到了美国后,发现从没有人呼吁过不要一稿两投,但是,却没有发现有什么稿件同时出现在两家刊物上。美国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美国人通常把社会问题归因于过程,而不是人的道德。要解决问题,就要重新检讨事情操作的过程,通过改变操作过程来防止问题的发生。用美国人的思路解决一稿两投问题,我们可以先看另一个问题的解决办法。在找工作时,你也经不起等待,你可能会把履历表送给一百家公司,但你不会去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去上班,为什么呢?你寄履历表给公司,只表示你对去这家公司工作有兴趣,并不表示你已做了承诺,如果这家公司要你,你就一定得去。当其中一家公司真的想聘用你时,他们需跟你再联系一次,你这时只能答应一家。这样就不会出现一女两嫁的情况了。
同样,当一个作家投稿给一家出版物时,他也应只是表露他想在这家出版物发表的兴趣,如果出版物真得决定要用这稿件了,寄一个合同给作家,甚至可以用电子邮件通知作家。得到作家签名的合同,或者回复的电子邮件时,这才算得到了作家的授权。如果作家授权给两家出版物,出版商可以根据合同来起诉作家,没有哪个作家会惹这种麻烦。过程变化一下,问题就迎刃而解。中国人应该学习这种思维方式,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美国人爱打官司
说到美国人爱打官司,觉得这是一件消极的事。古代的贤人以无诉讼为最大的成就。可是,在美国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多诉讼不是坏事。中国人爱讲理,路上两个人相撞,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面红耳赤地说上一天,引来很多头伸得象鸭子一样的看客,白白在浪费时间。在美国出了车祸,不用吵架,让保险公司去判断,再不服就上法庭,到了法庭,管你服不服,你都得服从法庭的判决。这就是让法庭来解决争端的好处,省得自己白费口舌。在中国报纸上,经常看到民工到雇主前静坐要工资,单位派出专员到其它单位去讨债。这些本来都是应该通过法律来解决的事,可大众却在花费无谓的时间。
美国人爱打管司,反应了美国人对法治的信任。中国人不爱打管司,而是采取另一种方式—上访,有些人对法律系统不信任,“法治”不如“人治”。从这一点讲,我国要过渡到法治社会,需要不断提高执法者的素质,公平执法,爱打官司人多了,未必不是件好事。
美国人思维的积极面
《独立宣言》开头写道:“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是美国最基本的人权观,待人如待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是一个意思。要使人人都享有自由,就要制定规则并严格实施。两年前我在美国探亲,无论是在旅游景点,还是在高速路上,秩序井然。没有看到争先恐后、乱丢垃圾等现象,这就是契约社会的特质。这种平等观甚至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切生灵都是上天赐予的平等的生命(电影《阿凡达》里有表现)。上述平等观是美国式思维的基础。
其次,美利坚是个务实的民族。在高速公路上,各种车都有,没有看到国内常见的那种摆酷的豪车招摇过市,公共场所人们的穿着也是随心所欲,各有所好,并不用品牌显摆。儿子在学术届,发现美国人写文章,并不讲究词句优美(与欧洲范有别),有人总结为“傻、大、黑、粗”,复杂的事儿简单说,说清楚为好。儿子在美国,没有任何背景、靠山,通过自己的努力,年年有文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曾有人建议我考太极拳级或段位,到美国好教老美。其实老美精得很,他才不看你的什么证,只要觉得你精气神好,会英语,又讲得有道理,准保跟你学。
再次,美国式思维最突出的是积极进取的创新品质。我们在国内,都知道来自美国的苹果手机和谷歌眼镜,不一定都清楚硅谷火热的创新浪潮。儿子赴美整整七个年头,给我们描述了美国乃至国际学术届的科学研究氛围,美国斯坦福大学上至教授下至本科生的创业梦……前不久,儿子申请到美国两所公立大学的教授职位,这可是他奋斗七年的成果啊!但他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放弃,继续自我挑战留在硅谷打拼。为此我没少打越洋电话与他争论,因为这已经大大超出了我的心理预期。我知道,天高皇帝远,儿子已经美国化了,不得不反思自己的中国式思维。
美国老年人也是平等的、务实的、积极进取的。我们在拉斯维加斯看到不少老年妇女在酒店做服务工作,不亢不卑,坦坦然然。在优山美地国家公园的电车上,人们依次排队上车就座,没有让座之争,美国老人是不愿意别人让座的。老人们也会穿得漂漂亮亮的,不像个家庭主仆。八、九十岁的老年人仍然开车,还有个别开直升机、跳伞等。
中国与西方的思维文化差异
中国人的思维特性、中国人创新的障碍和成功的经验,都不能凭着我们自己的经验直觉来进行讲解和分析,一定要进行科学的分析。而在科学的分析中,心理学可以扮演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心理学为什么能够跟文化有关系?其实我们在谈文化的时候,谈得比较多的是客观的文化,比如说经典,比如说艺术,这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是文化的载体。真正的文化我们认为是主观的文化、是一个心理的文化、是一个精神的气质、是一个思维的方式和思维的理念,它比客观文化更重要。
主观文化必然会带来很多文化的差异、语言的差异影响到我们的文化思维。有美国心理学家做了一些经典的研究,发现我们中国人缺乏反事实思维。假设彭老师是一个美国总统,那么咱们中美关系会怎么样?我们中国人的习惯思维是:“你这小子还想当美国总统?没门。”首先拒绝这种假设,而创新是要做假设,是要反现实的,是要突破现状的。
与美国对华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措施相比, 由于337调查具有不要求属人管辖权、提交条件简单、审理时限短、救济措施严格、对贸易影响大等特点, 美国将此作为调节和干预对外贸易的一种手段广泛运用。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337调查成为我国企业在对美贸易中需要面对的新的贸易壁垒。
自1986年美国对我国的皮毛大衣提起侵犯专利权的337调查开始, 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为止, 共提起96件337调查, 其基本情况如下。
一、提起案件总量不断增加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前, 美国337调查的主要对象是日本、中国台湾。1980~2004年, 台湾遭美国337调查占美国全球调查的平均比率为28%;日本遭美国337调查占美国全球调查的平均比率为21%。①
从1995年开始, 美国每年都对华发起337调查, 尤其是我国入世后, 美国对华337调查增长迅速。2000年以前, 美国对华337调查案件总量为425件, 其中对华案件只有10件, 占2.35%。而到了2002年, 美国337调查立案17起, 其中涉华5起, 占美国对全球337调查总数的29.4%;2003年, 美国337调查立案18起, 涉华8起, 占比44.44%, 比2002年增长了54.02%;2004~2009年, 美国337调查涉华案件的所占比例分别为38.46%、34.48%、39.39%、48.57%、26.82%、22.22%。2005-2009年, 中国遭美国337调查全球调查的平均比率为34.30%, 远高于1980-2004年美国对台湾和日本的平均比例, 中国目前已成为美国337调查的最大受害国, 具体参见表一。
表中数据来源:美国337调查总量来源于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http://www.ipr.gov.cn/对华调查案件数据来源于商务部公平贸易局http://gpj.mofcom.gov.cn/
中国之所以成为美国311调查的重点对象, 其一是中国企业确实存在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 其次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 2009年以来中国连续九年成为美国的最大贸易逆差国, 2009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 导致美国对我不断采用贸易救济措施, 限制我国产品的进口。
二、调查以侵犯专利权为主
美国“337条款”禁止的是一切不公平竞争行为或向美国出口产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贸易行为。这种不公平行为具体指:产品以不正当竞争的方式或不公平的行为进入美国, 或产品的所有权人、进口商、代理人以不公平的方式在美国市场上销售该产品, 并对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损害威胁, 阻碍美国相关产业的建立, 压制、操纵美国的商业和贸易, 侵犯合法有效的美国商标和专利权, 侵犯了集成电路芯片布图设计专有权, 或者侵犯了美国法律保护的其他设计权, 并且美国存在相关产业或相关产业正在建立中。
实践中, 涉及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337调查大部分都是针对专利或商标侵权行为, 对华337调查案件中更是体现了这一特征。
截至2009年12月底, 在美国对华启动的96起337调查案件中, 全部都是涉及知识产权侵权问题的。其中, 单独以专利侵权为由启动337调查程序的案件多达83起, 占美国同期对华337调查总数的86.45%;单独以商标侵权为由启动的8起, 占比8.33%;以共同侵犯商标权和其他知识产权为由启动的1起, 占比3.3%。另外, 单独以侵犯商业秘密、商业外观侵权的各为1起, 共同侵犯商业外观、版权、虚假广告的1起, 其他 (在案件叙述中没有说明原因) 1起, 各占1.04%。美国对华发起的337调查涉及专利侵权的多达84起 (包括单独以专利侵权为由发起的83起, 以及共同以专利侵权为由发起的1起) , 占比近87.49%。具体数据参见表二。
数据来源:商务部公平贸易局http://gpj.mofcom.gov.cn/
专利侵权案件之所以成为337调查的重灾区, 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淡薄密不可分。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主要体现为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创造, 尤其是专利创造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 因此常常在产品投放市场后, 容易产生各类纠纷。我国企业的专利申请与授权量, 与美国、日本等国存在巨大差距, 而企业的海外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更是差距明显, 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专利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三、调查主要针对机电、轻工、化工等行业
1998年以前, 美国337调查涉及的中国产品主要是轻工产品, 如皮毛大衣、牙刷及包装、多功能刀具等。1998年之后, 受调查的产品涉及电子、轻工、机械、化工、医药等, 且结构不断升级, 计算机软件、半导体集成电路等产品成为美国涉华337调查的主打产品。如2005年的10起案件中就有网络控制器、彩色电视接收器和彩色显示器、音频处理集成电路、CD/DVD播放器及彩电接收器、基带处理芯片及手机、个人电脑和显示器、激光条码扫描器等7起有关电子产品案件。
总的来看, 1986~2009年, 在美国对华发起的96起337调查中, 涉及机电产品的案件最多, 达60起, 占同期美国涉华337调查总数的62.5%;轻工产品次之, 13起, 占比13.55%;化工产品位居第三位, 9起, 占比9.38%。具体数据参见表三。
数据来源:商务部公平贸易局http://gpj.mofcom.gov.cn/
涉案产品类别的变化与我国出口商品的结构优化升级有关。我国自90年代开始, 在出口上实行以质取胜、科技兴贸等战略, 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 1986年纺织品是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 到了1995年机电产品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目前, 扩大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 实现中国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变是我们的目标, 这也就意味着随着我国制造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不断增加, 美国也开始将目光转向限制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四、调查应对中和解和不应诉占绝大比例
在337调查案件中, 我国企业一旦被列为337调查的被告, 如果应诉, 将要承担相应的应诉费用, 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压力, 动辄上百万美元的应诉费用是一些中小企业根本无力承担的。如南孚电池调查案中, 南孚集团仅给予美国律师的费用一项开支就花费了近250万美元 (为采用封顶的律师费支付方式, 实际律师费已达到500万美元之巨) 。此外, 一旦败诉, 企业不但要受到严格的惩罚, 承担巨额的赔偿金, 还要被迫退出美国市场。因此, 考虑到应诉的成本和胜诉的可能性, 中国大量的被告企业在面临337调查时, 选择了不应诉或者应诉后采取和解协议的方式了解案件。具体参见图一。
数据来源:商务部公平贸易局http://gpj.mofcom.gov.cn/
337调查程序中, 被告如果不应诉, 可能会被认定为是缺席被告。一旦USITC就某一被告做出缺席裁定, 原告在申请书中对缺席被告的指控将被认定是真实的, 其可以向USITC提出对缺席被告立即采取救济措施。USITC可以在认为不影响公共利益的情况下, 对缺席被告采取排除令、禁止令或两者并取。
五、调查制裁措施严格
在反倾销和反补贴案件中, 涉案企业一旦被认定为存在倾销或补贴, 并对美国同类工业造成重大损害, 且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美国将对涉案企业按倾销或补贴幅度征收反倾销税或反补贴税, 企业只要支付了相关税收, 该产品还是能进入美国市场。
但在337调查中, 却是运用非金钱性赔偿的有限排除令和普通排除令为主, 使企业涉案侵权产品彻底丧失美国市场。在美国对华337调查案件中, 除了部分企业采用和解协议结案以外, 其他已经结案的87起案件中, 运用有限排除令的有23件, 26.43%;普遍排除令的15件, 占17.24%;禁止令或排除令的有7件, 占8.05%;而被告撤诉和裁定不侵权的案件分别为6起和14起, 占6.9%和16.09%。具体参见表四。
数据来源:商务部公平贸易局http://gpj.mofcom.gov.cn/
由此可见, 对于我国涉案企业来讲, 除了和解和不应诉以外, 积极应诉, 不断创新, 形成自主知识产权, 就能在337调查中取得胜利。
参考文献
[1]吴民平.美国337条款法律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 2008.1-217.
[2]靳晓东.美国“337”条款与我国企业对策研究[J].物流与采购研究, 2009, (06) :150-151.
[3]王晓东.美国“337条款”与“特别301条款”的比较及应对.广州工业大学学报, 2010, (01) :37-41.
一、美国文化管理体系
(一)政府管理系统
美国联邦政府在文化方面的最高决策机构实际上是“总统艺术与人文委员会”,它成立于1982年,是白宫文化政策方面的一个顾问委员会,负责研究艺术和人文方面的政策问题,制定艺术和人文方面的重要计划,对艺术和人文方面的优秀作品予以确认。它的组成成员包括联邦政府机构的12位负责人,如国务卿、教育部部长、财政部部长等。另外33名成员是由总统任命的民间代表,他们是美国最杰出和最有成就的艺术家、演员、建筑设计师、舞蹈家、作者、学者、慈善家和企业人士。目前,该委员会的名誉主席是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
美国联邦政府设有国家艺术与人文基金会,下设三个主要机构,具体负责美国文化艺术工作,即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以及博物馆与图书馆事业学会。这三个机构虽然没有行政管辖权,但负责落实联邦政府制定的文化艺术政策和活动计划。它们的领导成员都必须经总统提名和国会参议院批准。它们的费用全部由美国国会拨款。
美国各州、县、市政府都设有文化艺术理事会,是州和地方政府的办事机构,负责审批文化艺术方面的拨款项目,建立文化艺术资金管理程序,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公众对文化事业的参与。
(二)直属政府领导的文化事业单位
美国著名的国会图书馆是美国官方图书馆之一。美国史密森学会下属的国家历史博物馆,国家艺术博物馆,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国家肖像馆、美术馆和雕塑园,国家动物园以及著名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等,是美国政府资助的半官方性质的博物馆机构。此外,还有各州和地方政府负责的各类博物馆。美国全国各类博物馆约有1.75万家,其中私立博物馆占美国全国博物馆数量的60%以上。美国的博物馆属于非盈利机构,但其运营方式走市场化道路,即引入市场化运营理念,重视建立自身形象品牌,引进专业经营管理人才等。多数博物馆得到的政府资助只占它们开支很少的一部分,其他资金来源主要靠门票收入、销售纪念品、会员费以及来自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的捐款。
(三)在政府指导下的民间文化机构
美国文化艺术领域活跃着许许多多的各种行业协会等民间文化组织和机构,美国联邦文化机构及州和地方政府与它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帮助行业协会制定自律公约来对它们进行管理和制约。美国艺术协会公布的2009年“全国艺术指数”报告称,2009年美国艺术界有10.9万个非盈利的艺术组织,55万多个艺术企业,在劳动大军中有220万个艺术工作者。
二、美国对文化艺术管理的方式
(一)美国通过法律体系支持和保护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美国从建国初期就开始了对文化艺术事业实行法律保护。1787年的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规定:“为了促进科学和实用艺术的进步,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 这是美国最早的对文化艺术进行保护的版权法和专利法。以后,随着美国法律体系的不断修订和增改,在文化方面的立法也不断完善。虽然没有一套完整的文化立法,但在许多领域的法律中都含有文化方面的条款。如《联邦税收法》,通过对税收的减免政策鼓励和促进美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联邦政府通过资助的方式进行管理
美国国会每年都会向国家艺术基金会、国家人文基金会以及博物馆与图书馆事业学会提供拨款。这三个机构利用拨款分别向其涵盖的领域有选择地进行资助。国家艺术与人文基金会每年向各州政府的文化艺术理事会拨一笔款,同时,要求各州政府和地方政府拿出相应匹配的财政资金来支持各地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联邦政府采取的杠杆政策有力地调动了州和地方政府支持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从联邦政府的基金会到州和地方政府的理事会,虽然没有行政管理权,但在美国的文化艺术领域起着领导、协调和组织的重要作用,是美国政府管理文化艺术事业的一个有效渠道和方式。
(三)通过文化艺术行业协会自律进行管理
美国政府的文化机构与社会文化艺术各种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和机构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协会多数制定有行为准则之类的自律条约,如《全国广播业者协会》就制定有行业的《道德准则》,这些自律条约一方面约束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为,另一方面也维护从业人员的利益。同时,这些协会还代表本行业对美国国会、联邦政府,甚至法院进行游说活动,在立法以及政策的制定方面施加影响。这些行业协会还负责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服务,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对美国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美国联邦政府直接操纵和组织对外文化宣传活动
虽然美国政府对内鼓吹文化思想自由,但是对外却十分重视其官方的宣传活动,其目的是树立美国的正面形象,大力宣传美国的价值观,维护美国的安全利益。美国的对外广播宣传活动开始于二战期间的1940年,1942年正式建立了美国之音广播电台,隶属于美国联邦政府“战时信息局”,1945年二战结束后,美国之音属于美国国务院领导,1953年划归美国新闻署管理。1999年美国新闻署撤销后,美国之音置于联邦政府的独立机构——广播理事会领导之下。70年来,美国之音一直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对外宣传机构,它的经费完全由美国联邦政府提供,2010年的财政预算为2亿多美元。现在的美国之音与世界范围内的电台和电视台签署有1200个以上的合作协议,每天向美国境外进行44种语言的电台、电视和因特网广播,每周播出的新闻等节目长达1500个小时,全球听众估计达1.23亿人。它在一段时间内广播语言的多少以及每种语言广播时间的长短,是根据美国联邦政府工作的重心和世界形势来决定的。比如在2001年,它广播的语言达53种,有12套电视节目。
三、奥巴马实施艺术教育计划重振美国经济
2011年5月6日,奥巴马的总统艺术与人文委员会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题目是《对艺术教育的再投资——通过创造性学校来赢得美国的未来》。这份调查报告是按照奥巴马的指令形成的。奥巴马在2008年竞选美国总统时就在竞选班子中成立了艺术政策委员会,由美国一些著名艺术家、文化界领导人、教育工作者和艺术方面的支持者组成,其负责人就是现在的总统艺术与人文委员会主席,许多成员也是现在的总统艺术与人文委员会的成员。
报告说,总统艺术与人文委员会对一系列艺术教育计划进行了研究,认识到推动艺术教育要让许多利益相关者参与进来。企业、政府、教育工作者和艺术团体都要发挥作用。总统艺术与人文委员会根据两个基准原则,就艺术教育问题提出5条建议。这两个基准原则是:首先,艺术是美国文化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的学生在学校都要受到艺术教育,它是全面教育的一部分,与科学和社会研究学科一样,都是极其重要的学习科目。其次,数十年的研究和经验表明,高质量的艺术教育能够在实现全面的教育目标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报告提出5项建议:
一是美国公立学校实行艺术教育的方式各不相同,有传统的基于标准的方式,有艺术融合方式,还有艺术家授课方式等。每种方式都有专业协会和倡导团体强有力的支持。
二是拓展艺术融合方式。由于艺术融合方式还不像基于标准的传统方法那样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以充分实现它的价值。这需要依靠高等教育机构、州艺术和教育机构、非盈利的艺术组织以及私人资助者。
三是为授课艺术家提供更多的教学机会。鼓励全国的利益相关者和联邦、州及地方的资助者进一步探索这方面的可能性。如果授课艺术家在学校服务的时间更长一些,发挥实质性的作用,那么他们将会达到同其他科目老师一样的标准。
四是利用联邦和州政府的政策,加强艺术教育在幼儿园到12年级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总统艺术与人文委员会认为,地方学校决策者希望听到联邦和州教育机构领导人明确阐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希望看到联邦和州政府制定的政策和教学标准;希望得到调查结果证实艺术教育对实现全面教育的重要作用。
五是加强收集艺术教育成果的重要证据。虽然人们普遍认为艺术教育具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潜力,但仍需要更多的权威信息。学校老师和负责人需要有标准工具完善艺术教育计划和跟踪其成果。对熟练掌握艺术的能力进行大规模的评估很难有准确和一致的标准,但是没有衡量标准就很难让老师衡量学生的进步,调查人員也难以证实艺术教育的效益。在联邦政府的支持下,测试人员正在研究新一代的评估方法。
(作者系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美国电子政务特点】推荐阅读:
美国教育的特点10-04
电子政务的特点10-22
从美国电影看美国文化11-03
从美国总统的选举制度看美国的民主06-15
美国留学_美国大学心理学专业排名情况09-28
美国总统名言06-02
美国寄宿家庭07-09
美国留学07-19
美国申请材料09-06
美国之行作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