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生产(精选8篇)
按照督查通知的要求,结合县人民政府蚕桑生产意见,现将我乡蚕桑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乡、村、组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辛勤努力,新栽桑180亩,修建蚕房10间300平方米。创建示范片2个,养殖示范大户2户,示范户190户。修枝下条95%,松土除草施肥达80%以上。5户蚕农种植黑五类。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强化宣传,营造氛围。
发展蚕桑产业,搞好宣传,转变群众思想观念,调动群众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是我乡蚕桑产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充分利用标语、专栏、广播、召开群众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当前蚕桑生产面临的有利机遇和相关优惠政策,并通过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算细帐、算对比帐等等,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有了深刻转变,对栽好桑、养好蚕的信心逐步恢复,为蚕桑生产的稳步推进营造了良好氛围。截止目前,目前共书写标语20条,出专栏2期,召开群众会52场次,到会群众达2000余人次。
—1—
(二)科学规划,示范带动。
发展蚕桑产业,要做到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才能确保取得实效。我们严格按照县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通过组织力量深入村组开展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掌握各村产业结构、气候特点、区域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在郭家、新田两村各打造1个示范片,发展2户种植大户示范户。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使蚕桑生产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乡政府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的蚕桑生产领导组,切实加强对蚕桑生产的领导和指导。对蚕农在粮食补足、基础设施建设等惠农政策上给予倾斜。乡政府还安排了一名生产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同志到蚕桑生产村,专门负责抓好蚕桑生产。同时,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明确了乡、村、组干部工作职责,加强对长征茧丝绸公司派驻技术人员的管理,并将蚕桑发展成效作为乡、村干部和种桑村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任务明确,责任落实,督促到位,促进了蚕桑生产规范化、制度化。
(四)搞好培训,科学栽种。
发展好蚕桑产业,必须坚持科学种植。为切实增强蚕农
—2—的科技意识,大力推广蚕桑种植科学技术,提升种桑水平,我们邀请了相关科技人员进行现场培训,通过现场培训、讲解等形式,使桑农真正掌握栽桑技术。今年以来,共组织村组干部和种桑大户参观学习2次,参加人数达20余人,组织召开现场培训会10场次,参训人数达500余人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我乡的蚕桑生产,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群众的思想观念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种桑积极性还未充分调动起来,已进行春播的部分桑农对栽桑养蚕致富还存有疑虑。二是受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的影响,蚕桑比较效益较低,导致有部分桑园无人管、无人养的局面。三是丝绸公司技术人员负责面过广,导致指导不够,去年出现部分蚕农蚕虫死亡的情况,减少蚕农收入,从一定程度上影响蚕农的积极性。四是生产规模小,距县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尚有很大差距,三、下步工作打算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好各项工作措施,力争到今年底全面完成县政府下达的指标任务。具体来讲,就是要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多形式抓好宣传动员,转变群众思想观念,为
—3—
蚕桑生产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搞好调研,做好规划,不断扩大蚕桑种植规模,实现蚕桑生产布局科学化、合理化、规模化。三是加强干部队伍管理,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严格检查督促,确保做到措施落实,效果明显。四是通过各种途径,继续加大对蚕农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栽桑养蚕技术,增强栽桑养蚕科技含量,提升蚕桑生产质量和效益。五是继续加强与长征公司的协调合作,积极争取公司在技术指导、资金投入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为农民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罗布乡人民政府
2011年3月22日
1 正确分析形势, 增强必胜信心
目前的茧丝绸形势总体上很不乐观, 茧价、丝价持续下跌, 去年秋季蚕茧收购价格, 跌入了近十年来最低点, 每公斤仅有12元左右, 比往年跌了近40%, 蚕桑生产及茧丝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广大蚕农应该认识到茧丝绸市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是正常的, 只要经济平稳, 蚕桑生产形势就会好转。同时蚕桑生产在我地区仍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一是蚕桑已被我县政府列入县十大优势农产品行业之一, 我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 规模化优势、单产和质量优势已十分突出, 已成为全省的优质茧生产基地。据业内人士分析, 经济稍微平稳后, 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对我县而言, 今后发展蚕桑的空间将会更大。二是蚕桑业已是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内容, 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支撑。我县蚕桑业吸纳农村5 000多个劳动力就业, 形成了近2亿元的产值, 是我县农业中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三是蚕桑生产是“稳定经济, 绿化射阳”的重要内容。近4 000 hm2的桑园是我县成片造林的重要补充。四是从目前农副产品价格走势看, 同样受金融危机影响, 农副产品价格都在回归, 有的甚至出现了超跌, 为我们安抚蚕农情绪, 稳定蚕桑生产提供了可能。
2 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多措并举稳桑保蚕
针对当前茧丝绸市场形势和出现的毁桑苗头, 必须多方合力, 协调利益关系, 努力化解不利因素, 全力以赴稳定桑园面积, 一是坚持优质优价, 尽可能提高蚕茧收购价格, 要根据茧丝绸行情, 在充分考虑蚕农利益的基础上, 合理确定价格, 最大限度地让利于蚕农, 让广大蚕农得到更多的经济实惠;二是适度调整蚕种价格, 全面取消蚕种供应过程中的各种附加收费项目, 严禁搭车收取其它各种不合理的费用, 实行全省乃至全国统一价格;三是大力推行套种套养, 努力提高蚕桑生产效益, 经济效益下降是造成蚕农毁桑的根源, 要积极引导蚕农开展桑园套种套养, 蚕室综合利用是挖掘蚕桑生产增收潜力的关键环节, 更是抑制毁桑的有效措施, 要把桑园套种模式编写成册, 分发到千家万户蚕农手中。
3 抢抓发展机遇, 确立蚕桑生产发展思路
总结我县几十年蚕桑生产发展的经验教训, 蚕桑生产发展思路是:以建设现代蚕业为方向, 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目标, 以提高蚕茧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全面实施科技兴蚕, 积极推广桑蚕新品种, 普及应用省力化养蚕技术, 培植科技示范户, 大力发展专业组织, 建立蚕业合作组织, 增强行业竞争力, 使蚕业逐渐成为致富农民, 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的特色产业。
3.1 制定发展目标
到2010年桑园面积发展到5333.3 hm2, 饲养蚕种17万张, 生产蚕茧6 000t, 实现蚕桑总产值1.5亿元;建成桑园面积166.6 hm2, 年产茧5 000担以上的专业村20个;桑园面积26.6 hm2, 年产茧1 000担以上的专业组30个;桑园面积0.5 hm2, 年产茧10担以上的专业户4 000户。
3.2 推进措施
3.2.1 切实加强对蚕桑业的领导。
多年实践证明:“宣传得力, 引导有方, 政策到位”是蚕桑业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 加快我县蚕桑业发展, 必须在舆论宣传和行政领导上下功夫、做文章。要通过会议、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 大力宣传栽桑养蚕的好处、意义, 宣传经济平稳后蚕桑业的光明前景, 宣传高产典型的成功经验, 统一广大干群的思想认识, 使发展蚕桑生产成为全县干群的自觉行动。要切实加强对蚕桑业的领导, 真正把发展蚕桑生产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大对乡镇党委和政府的考核力度, 把蚕桑生产列入两个文明建设考核内容之列, 并视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一定的奖惩。出台优惠政策, 进行适当扶持, 鼓励群众发展蚕桑生产, 如新拓桑园给予苗木补助, 省力化养蚕设施扶持, 解决生产建房用地等等。
3.2.2 加快蚕业产业化的建设步伐。
蚕业产业化经营是稳定发展蚕桑这一传统产业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有利于提高蚕农的组织化程度, 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利于密切生产者、经营者、服务者之间的关系, 按照市场需求组织指导生产;有利于实行科学栽桑养蚕, 推广普及实用技术, 提高蚕桑生产水平。我县作为蚕桑大县, 要稳定发展蚕桑业, 就必须走产业化之路, 把蚕农利益和丝厂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 形成合力, 增强全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要积极实施“突破中间, 拉动两头, 实行产业化发展”这一战略, 把发展蚕业合作社作为全面推进蚕业产业化的切入点来抓。动员广大蚕农加入蚕业合作社。通过严格考核, 对达到标准, 按时售茧的合作社成员进行利益二次分配, 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组织生产和收烘人员对合作社成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 做到产前服务配套化, 产中服务优质化, 产后服务系统化, 力争使80%~90%的养蚕户加入蚕业合作社, 成为合作社社员, 以有效地加快蚕业产业化进程, 促进我县蚕业持续快速发展。
3.2.3 积极实施科技兴蚕战略。
我县蚕桑生产总体水平不高, 且平衡性不大, 通过科技进步, 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 既是必由之路又是当务之急, 科技兴蚕已成为蚕业工作的主旋律, 未来几年, 我们要集中精力, 实施四大科技兴蚕工程。
3.2.4 现代农民教育工程。
聘请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担任技术顾问, 研究新技术, 开发新品种, 培训县、乡、村三级蚕桑技术人员。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科技资料等渠道, 多形式、多方面、多层次的开展系列化实用技术和科技知识的推广普及, 全面提高广大蚕农的业务素质。
3.2.5 桑蚕品种改良工程。
以桑蚕品种的更新换代作为科技兴蚕的突破口, 启动新一轮科技进步。桑品种上主要推广育71-1和农桑系列, 推广的重点在新拓桑园和更新老桑园上, 到2010年, 新桑品种覆盖率力争达到50%。蚕品种上主要推广春蕾×锡方、苏菊×明虎等, 力争达到100%。在品种引进上既要重视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更要重视优质高效品种的引进与推广, 达到高产高效。
3.2.6 实用技术推广工程。
围绕蚕业产业化的要求, 把现有技术和省力化技术进行组装、配套。重点推广早春温床育苗、桑树二次摘芯、桑园联防联治、小蚕电气化共育、室外简易蚕房育、5龄条桑育、24日标准养蚕法、自动上蔟、方格蔟室外预挂室内营茧等实用技术, 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 降低生产成本, 减轻劳动强度, 提高经济效益。要强化培训、指导及咨询服务, 把实用技术真正普及应用于蚕桑生产的全过程。
3.2.7 养蚕布局优化工程。
针对原有养蚕布局已不能适应我县蚕业发展这一实际, 我们的初步设想是:养足春蚕, 出库时间推迟到4月28日左右, 亩桑发种确保1.5张以上, 全面提高发种量。适养夏蚕, 出库时间放在5月20日左右, 亩桑发种不少于0.3张, 既求数量又求质量。大养一秋蚕, 出库时间8月20日前后, 亩桑发种1.5张, 充分利用叶质、气候优势;看叶养二秋蚕, 出库时间在9月15日左右。确保桑叶资源利用最大化, 夺取全年生产的丰产丰收。
3.2.8 加强基地和基础设施建设。
一、发展蚕桑产业指导思想
针对我市坡地传统种植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效益低下,以及烤烟连作障碍,烟叶产量、质量逐年下降的具体情况。优化调整山坡地种植结构,引进优良蚕桑品种和蚕茧加工企业,大力发展蚕茧生产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生产格局。提高生产效益,实现农民增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可行性分析
1.大理市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大理市属低纬高海拔季风气侯,年均气温15.1℃,年降水量105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对桑树生长十分有利,是全国桑树年生长期最长的区域之一。同时大理市辖区内土壤条件优越,半山区山坡地土层深厚,土壤结构优良,适宜桑树种植。2007、2008年我局在上关、挖色、海东、凤仪、太邑新建1000亩桑园生产基地,风仪三家村栽种的200多亩山地桑园已投产,经山东广通蚕种公司专家实地查看桑叶产量性状良好。
2.大理市具有一定的土地资源。虽然我市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仅为0.45亩但非耕地资源普查数有6万亩,上关、双廊、太邑、挖色、海东、风仪一线的半山坡地面积较大,目前,这些山地坡地主要栽种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产量低,效益差。如果对这些生产效益低下的土地进行种植结构的优化调整,仍然有2~3万亩土地可以栽桑。
3.大理市具有一定的剩余劳动力。蚕桑生产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但其劳动强度较低,种桑养蚕能有效地把耕地占有量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化为经济收入。
4.具备引进龙头企业的基本条件。2007年我局先后三次与山东丝绸总公司下属的广通蚕种集团有限公司接洽并对我市发展蚕桑产业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讨。2008年在市政府领导的支持下我局组织考察组赴山东进行了专题考察,并与广通集团达成了合作意向。为引进龙头企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蚕桑生产投入
1.蚕桑生产投入
(1)种植1亩桑园,需桑苗1300株,按苗价0.28元/株计需投入苗款364元。
(2)定植1亩桑苗用地膜5kg,复合肥40kg,需投入150元。
2.养蚕蚕具投入
(1)养1张蚕需蚕台15台,六角网15张蚕网蚕药40个,方格簇200片,需投入400元。
(2)养蚕1张蚕种款30元,小蚕共育费1—2龄共育费30元,小计60元。
上述栽桑养蚕合计投入974元,但其中80%的投入为一次性投入,桑园生产周期不低于30年。
四、效益分析
山东及我州祥云、鹤庆蚕桑产业经济性状调查情况表明,一亩桑园,在定植当年即可少量养蚕产茧,第二年可养蚕2张,产茧80kg,三年后每亩桑园可养蚕4张,按祥云、鹤庆亩桑产茧平均数,40kg/张计,每亩产茧160kg,按前三年鲜蚕收购平均价20元/kg计,每亩年产值为3200元。在桑苗定植年可套种、豆类等低杆作物,一季每亩增收500~600元,蚕粪可作为造纸和生物化工原料具有一定的附加效益。而我市目前山坡地种植玉米、小麦、马铃薯等作物,每年两季产值仅为1100元。根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桑比较效益调查分析结果,蚕桑纯收入为玉米、小麦的3倍以上。因此,发展蚕茧生产基地具有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另外蚕茧生产基地的建设对于绿化山坡地、改善村容、村貌,减少水土流失了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同时,由于种桑养蚕既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又是一项劳动强度较低的产业,对于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较少的乡镇,可以有效地把剩余劳动力转化为经济收入。在发展到一定规模由龙头企业投资建设蚕丝加工厂将为本地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栽桑养蚕生产示范情况介绍
2008年,我市在上关大把关村、挖色大城、海东水井村发展桑园300亩,2009年在双廊五星村,凤仪三家村,太邑桃树村发展桑园600亩,其中,上关大把关220亩,挖色大成村70亩,海东30亩,双廊五星村350亩,太邑桃树村100亩,凤仪三家村240亩。截止目前,全市发展桑园面积1010亩,定植桑苗116万株,政府投入种苗、地膜、化肥等扶持资金38万元,为养蚕生产奠定了基础。
2009年4月根据全市桑树生育状况,开始组织养蚕生产。养蚕农户在充分准备蚕室、蚕具等生产物资的基础上,科技人员积极协助农户制定养蚕生产计划,指导实施养蚕生产。全市全年累计养蚕4次,春、夏、秋共计养蚕188张,生产蚕茧10811.22kg,蚕茧产值264272.51元。凤仪镇三家村是栽桑养蚕群众积极性较高的一个山区自然村,全村有39户农户发展栽桑养蚕,09年养蚕142年张,产茧8842kg,蚕茧产值219106元。其中,熊天才户全年养蚕12张,产茧735.3kg,茧产值18322.8元;谷正伟户全年养蚕10张,产茧534.6kg,产值13194.5元,成为09年度养蚕收入最高的专业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双廊镇五星村李志华户09年开始发展栽桑,该户在管理桑树的同时积极组织桑园间套种其他作物,实现了当年栽桑当年养蚕的目标,生产效益取得了双丰收。2010年全市养蚕有望突破500张,产茧30000kg,可实现蚕茧产值66万元。
为抓好小蚕饲养技术工作,我局园艺站与山东广通蚕种集团公司技术人员共同合作,加强技术培训,派专人入村住户进行技术指导,在三家村上片、下片分别设立小蚕共育户,从蚕种催青至小蚕饲养,全程实施技术指导。小蚕共育完成后,由农户分户饲养大蚕,在此期间科技人员加强了大蚕技术指导,全面保障了养蚕的正常生产。在养蚕户中,普及推广了栽桑养蚕生产技术。
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两年的蚕茧生产基地建设实践,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半山区村社对发展蚕桑产业认识不到位,把桑树栽在偏远、陡峭水利条件差的山地上且管理粗放,生产效益不能充分体现。
2.因部份桑园立地条件太差,而山区乡镇冬春干旱严重,影响了桑苗的成活和生长以及春蚕茧产量。
3.桑园布局不够合理,一方面离养蚕地点过远,另一方面与烤烟种植区域过近,烟桑矛盾仍然存在。桑园套种玉米等高杆作物,严重影响了桑树生长和养蚕。
七、建议及措施
乙方:
2011年是两镇蚕桑生产的关键年,在重庆市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的指引下,抓住契机,依靠两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依靠两镇各村委的支持,在以“龙头企业+蚕桑专业合作社”为模式的带领下,带动产业再发展,确保农民再增收,计划石黄镇实际饲养1500张。官坝镇实际饲养6000张为基础,以提高单产下功夫做文章,以产值750万元为目标,经合作社全体社员讨论通过与两镇各村委协商一致,达成如下协议:
一、甲方的考核系根据石黄府发[2011]20号文件和官坝镇政府文件,对各村、社的考核办法如下:
1、甲方考核的基础为官坝镇完成实喂6000张蚕种,石黄镇完成实喂1500张蚕种。
2、各村完成蚕种任务,单产达到20公斤每张的奖0.20元每公斤鲜茧。
3、如各村蚕种超额完成原定蚕种数量,超出部分蚕种产出的蚕茧同样按原定蚕种数量进行单产考核。
4、各村蚕茧单产超过20公斤每张的奖超出部分0.40元每公斤鲜茧,上不封顶。
5、各村如完成蚕种任务,但单产未达到20公斤每张的,按实际回收数量考核0.20元每公斤鲜茧。
6、各村的产茧数量以甲方回收联单为准含正茧和下脚茧,年底统一结算考核。
7、蚕茧出售在两镇内,由甲方负责划拔到各镇、村。
8、奖励村社的生产经费应以村、社各一半为原则,但未完成蚕种任务一律不奖。
二、养蚕大户、重专户的考核办法
为了激励蚕农多养蚕,养好蚕,合作社经研究决定实行大户、重专户奖励政策。
1、全年养蚕10张以上户,产茧400公斤,奖500.00元;全年养蚕8张以上户,产茧320公斤奖300.00元,全年养蚕6张以上户,产茧240公斤的,奖200.00元。
2、养蚕大户、重专户需接受合作社驻村技术员和村干部每季的检查,如技术员未验收或者是技术员工作不负责任,合作社兑现不误,但兑现大户的资金合作社将从技术员工资中扣除。
3、大户、重专户产茧数量以甲方联单为准含下脚茧。
4、养蚕户出售蚕茧在两镇内任何茧站都着数,保存好联单年底统一计算。
三、各村完成的基数
村完成蚕种张,预计产茧公斤
四、回收办法及其承诺
1、官坝、石黄两镇的收购地点为:碾盘茧站、官坝茧站、石黄茧站、双龙茧站。
2、合作社承诺两镇统一开称,统一价格,统一收购标准。
3、不是两合作社的社员则由合作社代嘉顺丝绸有限公司回收,价格、质量、标准同合作社社员一样。
4、合作社郑重承诺,所有蚕农的方格簇蚕茧实行高出普茧2.00元每公斤以上回收。
5、凡方格簇蚕茧混合普茧一律按普茧价格标准回收。
6、现有丝价行情保证的情况下承诺最低保护价方格簇25.00元每公斤回收,如若行情低迷,不管低到何处,我们承诺方格簇茧20.00元每公斤回收,蚕农售茧化蛹率达到50%以上的一律不出水份,上车率普茧达到88%,方格簇达到92%一律不出下脚茧。
7、我们承诺全额回收两镇蚕茧,不打白条,并严格执行烘炕操作规程,为厂家提供品质优良的合格蚕茧。
8、甲方承诺维护好收购秩序,为社员群众提供饮用水,应急药品,多设收购称台,竭诚为蚕农服务。
五、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阜阳市颍上县耿棚镇蚕桑生产现状的调查与
分析
程伟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8级蚕学)
摘要:近年来,阜阳市颍上县耿棚镇养蚕农户数逐渐增多,农民养蚕热情在当地政府及相关企业的扶持下逐渐高涨起来。通过与当地蚕农的面对面交流以及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该地的蚕桑生产正渐成规模,蚕农的养蚕经验及信心也在与日俱增,但当地的蚕业生产中仍存在蚕病时有发生及蚕业资源综合利用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关键词:颍上县耿棚镇 蚕农 蚕桑生产 现状 分析
阜阳市颍上县耿棚镇位于黄淮海平原最南端,淮河,颍河在颍上交汇。自2004年京九丝绸有限公司在此地推广栽桑养蚕技术以来,该镇养蚕户数目前已达200余户。据统计,养蚕收入占当地蚕农年收入的比重接近1/3,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农民养蚕的积极很高。2011年7月15日,我们一行11人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该镇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恰逢颍上县蚕桑办的工作人员在此举办养蚕知识讲座。我们借此机会与部分蚕农进行了交流并完成了60余份调查问卷。通过与蚕农深入的沟通与交流,不仅让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当地蚕农对养蚕事业的信心,也让我们了解了目前他们养蚕过程中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以及他们对政府出台更多惠农政策的殷切希望。理论知识可为实践提供参考,如果不能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就不能体现出知识的力量和它们的价值。此次实践,不仅加深了我对书本知识的了解,同时也增加了我对当前蚕桑产业的认识和理解。现将此次调查结果的总结如下:
一、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60余份,由于多数蚕农文化水平较低,最终收回调查问卷56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因此选取这些有效材料进行综合分析。
1.1被调查对象性别比例1.2被调查对象年龄构成1.3被调查对象文化水平
调查结果总结:2011年9月
(1)从事养蚕生产的农民年龄较大,女性居多且年轻人所占比例很小。
(2)从事养蚕生产的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主要以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为主体。结果分析:
由于该镇年轻劳动力多外出打工,所以从事养蚕生产的人员多为中老年,而且大多文化水平较低,因此在该镇推广养蚕技术难度比较大。不过,在当地政府以及京九丝绸有限公司技术推广员的努力下,从事养蚕生产的人员正在逐年增多,而且技术成熟的蚕农也在逐渐增多。
建议措施:
(1)针对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开展一些通俗易懂的知识宣传,将书本上的语言尽可能的口语话,便于蚕农理解和接受。
(2)针对当地蚕农年龄较大、劳力不足的情况,可配套更加省力化的养蚕生产技术。
(3)在每年年初外出打工农民回来之际,宣传蚕桑生产良好发展势头,鼓励更多青壮年从事蚕桑生产,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积极为蚕农谋福利,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二、被调查对象养蚕规模及养蚕收入情况
(1)该镇50%农户家庭桑园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例为20%-33.3%。
(2)该镇50%农户家庭养蚕数量多为3-5张种。
(3)该镇60.6%农户家庭养蚕收入与家庭年收入比例为25%-33%,效益明显。(由
于部分蚕农不愿公布自己的收入情况,只收到33户收入调查结果)
结果分析:
一方面,由于该地地处黄淮平原,土地肥沃,多年来以小麦,玉米,大豆等作为主要作物种植,收入较为稳定,而蚕桑生产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多数人不愿意将土地全部用于栽桑养蚕。另一方面,多数劳动力外出打工,劳力的不足也阻碍了蚕桑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不过,随着京九丝绸有限公司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当地养蚕生产的经验积累和农民栽桑养蚕收入的提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栽桑养蚕将成为该地的主导产业。
建议措施:
(1)采用农作物与桑树间作的方式增加土地利用率。
(2)决定桑园生产力的因素,一是桑树遗传特性;二是发挥这些遗传特性的农业栽培技术;三是桑树生育的土壤和气候条件[1]。因此应开展专业的桑园管理培训,提高农民桑园管理水平,在增加桑叶单产的情况下提高生产规模,切忌盲目扩大桑园面积。
三、蚕农养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养蚕时最担心的问题3.2出现蚕病时的处理措施
3.3养蚕中常见蚕病3.4伐下桑条的处理
3.5蚕沙的处理
调查结果总结:
(1)蚕病是蚕农在养蚕时最为担心且时常发生的问题,制约着蚕桑生产的发展。
(2)63%的蚕农在蚕病发生时会主动咨询相关技术人员,12%的蚕农会科学的处
理病蚕,但仍有25%的蚕农由于缺乏经验而处理不当,导致蚕病蔓延,进而造成当季养蚕的失败。
(3)该地多发蚕病为脓病(60%),农药中毒症(27%)和细菌病(13%)。
(4)该地伐下的桑条60%会用燃料使用,另有35%会卖给收购商。
(5)75%的蚕农会将蚕沙收集起来卖给收购商,20%会把蚕沙丢弃,5%的蚕农会将蚕沙用于施肥。
结果分析:
(1)关于蚕病:由于该地养蚕生产在日常生产及收入来源中所占比重不是很大,农民只把它当做一种附加收入来源,因此对于蚕病的处理缺乏重视。另外,周围农田与桑园距离较近,在养蚕期间桑叶极易沾染农药,而使家蚕感农药中毒症。
(2)关于桑条及蚕沙:由于桑条和蚕沙的综合利用价值较大,因此收购商们会在每年养蚕末期进行收购,但是由于收购的不规范且有些收购商只收东西却拖欠钱,导致蚕农怨言很大而不愿出售桑条及蚕沙。由此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
建议措施:
(1)在养蚕生产上对于蚕病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2],因此应该加大蚕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尤其是养蚕前后的消毒一定要严格执行。
(2)在养蚕开始前的一个月至养蚕结束,向周围不养蚕农户宣传农药对养蚕生产的危害,并定期开展巡逻检查,严防农药污染。
(3)宣传桑条蚕沙综合利用价值,规范桑条蚕沙收购市场,增加农民收益。
四、蚕农接受技能培训的情况
4.1每年参加培训的次数4.2希望的培训内容
4.3蚕桑知识培训课4.4养蚕技能培训基地
调查结果总结:
(1)40%蚕农每年接受的培训次数是2-3次,另有40%是3次以上。
(2)50%的蚕农希望学习蚕病防治的知识,20%的蚕农想学习桑园的肥培管理,20%的蚕农想学习所有对蚕桑生产有用的知识,另有10%的蚕农愿意学习现代养蚕技术。
结果分析:
自2004年开始颍上县农委每年举办2-3次蚕桑咨询会,另外京九丝绸集团在该镇建立一个培训基地,每年夏季对想从事养蚕生产的蚕农免费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系统培训,所以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比较大,参加次数较多。
建议措施:
蚕农深受蚕病所害,很希望加大蚕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希望当地农委多加强这方面的课程培训和指导。
五、蚕农希望政府出台的惠农政策
5.1希望政府给予的惠农政策
调查结果总结:
(1)55%的蚕农希望政府能出台保护茧价措施。
(2)25%的蚕农希望能够有养蚕保险。
(3)10%的蚕农希望城府给予养蚕津贴。
(4)10%的蚕农希望公司在效益好的时候可以给他们一定的返利。
结果分析:
蚕业的高风险加大了蚕农收益的不稳定,蚕农希望借助保护茧价措施来增强自己的养蚕信心,借助养蚕保险来挽回自己由于气候及其他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降低产业风险。
建议措施:
(1)政府出台的一些惠农政策一定要及时反馈给农民,让他们第一时间受益。
(2)严格落实蚕茧最低收购价政策,杜绝不良商家随意压价,规范市场秩序。
(3)鼓励农民加入合作社,让大家及时交流信息。
六、结束语
通过对收到的50份调查问卷的综合分析,我对当地蚕桑生产有了更深的认识,[3]
从与蚕农的对话中不仅感受到了当地人的淳朴与热情,也看到了他们对蚕桑产业为他们带来收益的感恩之情。虽然从事养蚕生产对他们中的大多说来说还不是那么顺利,即使有人养了一季蚕却颗粒无收,但他们对养蚕生产仍然信心百倍。另外,随着京九丝绸集团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已有部分技术娴熟的蚕农准备扩大桑园面积,争取未来几年把养蚕生产作为自己的致富手段。
实践对于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此次“三下乡”实践,我才发现自己对于养蚕生产认识的不足。一次实践虽然不足以充分了解当地的蚕桑生产现状,但是通过此次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了社会实践对于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意义。一份暑期社会实践,收获了一份体验,增强了一份责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的同时,更在理论与实践中为我们架起了一道桥梁,让我们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能够稳步向前。
参考文献:
20xx年主要工作
一、抓生产、促发展,全力实施蚕桑“百万工程”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实施蚕桑“百万工程”的意见》要求,重点抓好发种产茧、育苗栽桑、桑树嫁接改造和养蚕设施设备改造添制等工作。
(一)狠抓发展产茧。20xx年全县发种24500张,产茧800吨,分别完成市上下达任务的%和%。农民蚕桑生产收入2500多万元(含附产物),全县农民人均增收42元,蚕桑基地乡镇农民人均增收188元。
(二)狠抓育苗栽桑。全县调运桑种200斤(其中良种桑桂特优2号10斤),采取“三集中”、“三统一”的办法在双溪、回龙、清水3个市级基地乡镇和增产、灵鹫、带河等17个县级基地乡镇指导育苗XX床,栽桑21000亩,分别完成市上下达任务的%和140%,全县桑园面积达到69900亩。在灵鹫镇、福源乡建立了XX亩蚕桑科技示范园,在清水乡顶子村建立了蚕桑产业路5公里,桑园面积达1000亩。今年的育苗栽桑工作名列全市第一,受到了市委市府检查验收组的好评。
(三)实施新桑嫁接。组织蚕业科技人员、蚕桑干部,深入乡镇村社,采取“县培训到乡、乡培训到村、村培训到人、合格上岗”的办法,扎实抓好嫁接技术人员培训和嫁接工作,全县良桑率达到60%以上。
(四)建好养蚕设施。
一是抓好小蚕共育室建设。今年在双溪、清水、回龙3个市级蚕桑基地乡镇采取土地优惠(按临时用地)、林木优惠等政策,鼓励建设了小蚕共育室14个,其他乡镇在养蚕零星分散的地方适当采用了发放蚁蚕的办法,全县共育面达38%。
二是大力推广大蚕省力化蚕台育。动员业主、专重大户添制了一批能适应养蚕需要的省力化、低成本、易操作、抗病好养、单产高、质量优的大蚕室外蚕台,截止12月底,全县蚕台已达9000多套。
三是大力推广纸板方格簇。采取县财政补助一点、蚕茧收购企业承担一点、养蚕农户负担一点的“三个一点”办法筹集资金万元,购买方格簇万片,在双溪、清水、灵鹫、青山4个乡镇进行集中推广。
(五)推进机制创新。
一是引导龙头企业建基地。今年秋季,按照国办发[XX]44号文件精神,引导英华蚕业有限公司与蚕农签订了收购合同,承诺实行全额收购和保护价收购,明确方格簇蚕茧最低保护价为18元/公斤,对农民育苗、栽桑、嫁接、共育、设施建设、优良簇具推广等方面给予扶持。
二是大力培育蚕桑业大户。引导本地“有劳力、有技术”的养蚕能手、农村能人,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方式,将3000多亩无人管理、不养蚕的桑园流转给养蚕大户。同时鼓励蚕桑专业技术人员、外来工商业主等承包土地,投资蚕业生产,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经营。目前,全县业主大户已达150多个。
三是大力培育蚕业合作社。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村能人领办创办蚕业合作社。通过建立紧密型、松散型、指导型等多种类型的蚕业专合组织,按照合作经营、二次返利、入股分红等方式,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全县现有县级蚕业协会1个,乡级蚕业合作社4个,县级蚕业协会理事任正明被国家财政部、国家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工作带头人”(获得奖金5万元)。
(六)大力推广蚕业科技。
一是狠抓养蚕技术培训。全年共培训蚕农15000人(次),基地乡镇蚕农人均培训达1次以上,做到每个养蚕户有一个明白人,每个养蚕户有一张明白纸,达到单产平均提高5%以上。
二是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针对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实际,大力推广“统防统消,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自动上簇”等配套技术,加大科技栽桑养蚕配套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了蚕茧单产、质量、效益三提高。
三是大力推行蚕业科技承包。支持鼓励蚕业科技人员到基地乡镇进行技术承包,向基地乡镇、村社提供技术服务,使先进的栽桑养蚕、防病、治虫技术到村、到社、到户、到人。
四是搞好蚕桑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高桑园综合经济效益。今年与成都晶宝公司合作,帮助蚕农销售干桑叶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
二、保稳定、促和谐、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抓好招商引资。争取蚕桑富民工程建设专项资金40万元,蚕桑“百万工程”建设资金万元,还有部份资金将在明年初到位。
(二)组织非税收入。完成财政预算外收入万元,调控3万元。
(三)抓好信访稳定。信访稳定是我局的一项重要工作,花去了全局8名在职职工大量的人力、精力和时间。但由于采取许多过细的、大量的、有效的措施,使200多人的维稳任务得以顺利完成,没有出现到市及以上的人员,也没有出现什么大问题。
(四)抓好党建工作。切实抓好局机关党组织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全年共召开民主生活会4次,上党课3次,开展警示教育活动5次,对党员干部进行正反典型教育4次,报送纪检监督信息12期,调研文章2篇。进一步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我局继续保持县级最佳文明单位。
(五)抓好安全工作。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全年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六)抓好计生“三结合”及联系乡镇工作。对双溪乡顾家村(新增3户,联系6户,帮带20户)的计生“三结合”户,提供项目、资金、信息、培训、政策等帮助,做到了“三落实、三到位”,同时督促、协助双溪乡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不高。受劳力、技术、蚕茧价格等因素影响,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不高,不愿或不敢进行生产发展。
二、收购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强。收购企业参与原料基地建设不够,注重眼前利益,与蚕农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完善。
三、蚕桑科技推广程度低。蚕桑生产技术力量缺乏,养蚕设施较差,人蚕共居、口袋蚕房等落后养蚕技术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四、蚕桑生产投入太少。
20xx年工作要点
一、目标任务
20xx年全县计划嫁接3000亩,全年发种25000张,产茧75万公斤,推广纸板方格簇20万片,培育蚕桑业主大户600户。
二、主要措施
(一)进一步夯实蚕业发展基础。
一是不断优化区域布局。重点打造“灵鹫——带河——双溪——骆市——东升”和“增产——回龙——清水——福源——青山”两个蚕桑产业带,力争使每个产业带桑园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20xx年全面完成栽植桑树改良和养蚕设施改造,20xx年实现全面投产,养蚕量占到全县的60%以上。
二是积极培育蚕桑大户。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有效形式,促进蚕桑资源向业主大户集中,解决单家独户养蚕缺劳力、缺技术等问题,对全县基地乡镇、业主大户给予项目、资金等优惠扶持。
三是切实改善基础条件。加快蚕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省力化蚕台。20xx年新建共育室85个、简易蚕房700个、消毒池700个,切实改善养蚕环境和基础条件。
(二)进一步培育产业带动主体。
一是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现有丝绸企业,鼓励和引进有竞争实力的企业参与xx蚕业资源的整合,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建设川东北一流的生丝出口创汇基地。
二是发展专合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进一步鼓励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和完善现有蚕业协会和蚕业合作社,在条件成熟的乡镇及村社新建一批蚕桑专合组织,并参与蚕茧生产和收购。以乡(镇)、村、社、业主(大户)、乡村蚕桑技术能人和企业为重点,逐步建立起具有法人资质的经济实体,为蚕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指导和销售服务,把分散经营的蚕农组织起来,提高蚕农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完善市场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和引进1—2家有实力、有资质的企业,参与蚕茧收购,通过有序竞争,带动全县蚕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蚕茧收购许可证”年审制度,加强蚕茧收购站点管理,凡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上报审批。
(三)进一步增加蚕业科技含量。
一是积极推进桑树嫁接改良。加速劣桑改良和桑树新品种的推广,大力推广免嫁接新桑品种,20xx年计划改良桑树3000亩,使全县良桑率达到60%以上。
二是大力推广纸板方格簇技术。20xx年计划推广20万片,市级蚕桑基地乡镇力争推广面达到70%以上,县级蚕桑基地乡镇推广面达30%以上。
三是实施蚕桑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广肥团育苗,小苗一步成园,小蚕薄膜覆盖育,大蚕蚕台育,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作业等稳产高产技术,把蚕业标准化工作具体落实到桑园建设、养育管理各个环节。
(四)进一步强化蚕桑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同时,引导龙头企业通过业务补贴等形式,增加对蚕桑产业的先期投入。
二是建立蚕茧收购风险基金。按照“企业提取、财政配套、订单收购、盈取亏补”的原则,建立蚕茧收购风险基金,抵御市场风险、确保企业和蚕农“双赢”。
荣县蚕业历史悠久,始于上世纪二十年代。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荣县是四川省的产茧大县,最近十多年,荣县蚕农每年的茧款收入都超过了3500万元,蚕桑生产已成为荣县农村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是广大蚕农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好门路。2015年,荣县养蚕3. 2万张、产茧1200t、 蚕农茧款收入3600万元,均占自贡市的70% 以上,在全省综合排名已由十多年前的30位上升为第7名。荣县蚕桑生产达到今天的水平,主要做法是:
1集中成片,建设蚕桑基地
从荣县的气候和土壤情况看,全县都可以发展蚕桑生产,但根据全县农业生产整体规划,本着走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道路的思路,全县集中力量发展潜力大,蚕桑生产有优势且又相对连片集中的旭阳、过水、望佳、双石、乐德、河口、古文以及复兴、观山、正紫等10个乡镇。在这些乡镇中,重点发展一批蚕桑主产村和蚕桑专业社,扶持、培育一大批蚕桑专业大户和蚕业农场主,不再走过去 “全面号召,普遍发展”的老路。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这10个乡镇的蚕桑生产,无论规模、品质,还是效益,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无论桑园面积,还是养蚕量、产茧量和蚕农茧款收入,均占全县的85% 左右。全县蚕桑生产格局正在走上区域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道路,蚕桑基地建设已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2订单蚕业,产业化发展
十多年前,荣县就开始走上了蚕业产业化道路,即 “公司+ 基地+ 农户” 的道路,由县内两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分别在各自的基地范围内,与蚕农签订协议,实行订单农业。对签订并履行协议的蚕农,无偿提供桑种或桑苗,无偿提供良桑穗条,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对其生产的蚕茧,予以全额收购。在市场行情低迷之时, 实行最低保护价政策,在蚕茧行情好转之后,蚕茧价格随行就市,并实行二次返利。龙头企业与蚕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使蚕农稳定增收,降低风险,从而有效地保护了蚕农栽桑养蚕的积极性,稳定了蚕桑生产的基础, 使荣县蚕业得到了稳定、协调的发展。
3更新品种,优化品种结构
在桑树品种方面,十多年来,先后引进 “农桑14”、“川桑98 - 1”,“云桑1号”、“农桑12”, “农桑8” 等新桑品种,经过品种比较试验结论, 决定推广 “农桑14”和 “川桑98 - 1”,和已经在荣县广泛推广使用的 “红油桑”、 “湘7920”等良桑品种一道形成我县大蚕用桑主推品种。在大小蚕兼用桑品种方面,近年来则大力推广 “实钴11 - 6”,与以前推广的 “小冠桑”、“新一之濑”,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对我县小蚕共育工作,起到了很大推动作用。另外,荣县还引进了 “红果2号”,“嘉陵30号”,“无核大十”等果叶兼用桑品种,在荣县开展试种试繁,拓宽了栽桑用途,增加了蚕农收入,桑椹质量、产量及亩桑效益也令蚕农满意。在家蚕品种方面,则引进了 “871 × 872”、“夏芳 × 秋白”、“锦5. 6 × 绫3. 4”、“川山 × 蜀水”、“两广二号” 等。“两广二号” 表现尤其抢眼,已成为我县夏蚕,伏蚕的主推品种,受到广大蚕农的欢迎,丝厂也比较满意。
4科学蚕桑,推广实用技术
在桑树育苗及栽植方面,主要推广桑树肥团育苗,一步成园技术,不仅节约桑种,还缩短了投产时间。桑树肥培管理方面,主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高了肥效,降低了成本。组织专业队伍开展桑树病虫害统一防治,提高防治效果,有效减少了农药中毒现象,避免产生环境污染。良桑嫁接,则采用经品种比较试验确认的主推桑品种。在养蚕方面,不仅引进了不少家蚕新品种, 还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技术,全县小蚕共育数量迅速上升。近十年来,共育比例一直保持在70% 左右,同时,小蚕共育质量也有一定提升,小蚕发育整齐,体质强健,数量充足。荣县还大力推广大蚕省力化蚕台育技术,降低蚕农劳动强度,使蚕农能多养蚕,养好蚕。在上蔟方面,大力推广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 还有利于蔟中通风换气,提高蚕茧质量。
5创新经营,培育养蚕大户
针对荣县农村出现的养蚕人员年龄老化、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问题,荣县很早就转变了思路,采取多种措施来培育养蚕大户和蚕桑家庭农场,使其从事蚕桑生产获得的收入高于其外出打工、经商或从事其他产业获得的收入。每年重点培育一批年养蚕量30 ~ 50张,年蚕桑收入5 ~ 8万元的养蚕大户。创造条件培养一批养蚕量50 ~ 100张,年蚕桑收入8 ~ 15万元的养蚕大户,甚至培养一批年蚕桑收入超过20万元或30万元的蚕业家庭农场主,并由这些养蚕大户和蚕业家庭农场主,带动更多的人从事蚕桑生产,形成新的蚕桑生产格局,改变千家万户养蚕的现状。荣县现已涌现—批养蚕大户和蚕业家庭农场主,如: 荣县河口镇万家村5社的王德容,2013年已拥有6666m2( 10亩) 桑园, 养蚕49. 5张, 产茧2010kg,售茧收入7. 9万元,加上出售桑枝收入, 蚕桑收入达8. 2万元,占家庭总收入12万元的68. 3% 。2014年养蚕60张,产茧2580kg,售茧收入8. 86万元,成为荣县远近闻名的蚕桑专业大户。 荣县过水镇柑柏场村9社的张善彬,通过土地流转,在2013年大量新栽桑,一举建成小桑园33333m2( 50亩) ,2015年养蚕60张, 产茧2512kg,售茧收入7. 82万元。今年,预计养蚕100张以上,产茧超过4000kg,售茧收入预计超过15万元。这个队伍还正在发展壮大之中,年蚕桑收入超过10万元,超过20万元,早已不再是一个梦想,而是荣县蚕桑生产行业中存在的真实事例。
6多方投入,增加蚕农收入
关键词 蚕桑产业;发展现状;优势;问题;建议;四川省高县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6)06--02
1 高县蚕桑产业现状
近年来,高县围绕“宜宾市10万亩(0.67 hm2)蚕桑循环经济产业带”和“万亩亿元”核心示范区建设,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坚持“核心示范、连片发展、全面覆盖”的产业发展格局,抓住机遇,狠抓项目建设,不断完善创新,突出解决产业发展新机制,坚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建设优质桑园,狠抓蚕业科技推广,培育和发展产业龙头企业,带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栽桑养蚕,持之以恒地不懈推进蚕桑产业发展,有效推进蚕业健康快速发展。2014年实现工业产值2.89亿元,出口创汇达220万美元,利税近2 000万元,公司经济实力和反哺农业的能力不断增强。
1.1 项目建设
2011年以来,在省市关心和支持下,高县扎实实施了“宜宾市10万亩蚕桑循环经济产业带”和“现代农业重点县蚕桑基地建设”等项目建设,累计投入财政资金1 300多万元,开展了标准化桑园建设,突出以小蚕共育、省力化蚕棚、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三大技术”为重点的蚕业现代科技推广,配套桑园产业路、作业道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县小蚕共育(薄膜防干育)、大蚕省力化饲养、纸板方格蔟自动上蔟技术逐年稳步提高,有效提高了蚕茧产量和质量。
1.2 订单蚕业
龙头企业立华蚕茧充分发挥“两个带动”作用,加大“订单蚕业”力度,常年安排200余万元用于发展蚕桑生产,对蚕农进行优质茧补贴、利润返还、配套提供蚕用物资等,与农户完善了“订单蚕业”,夯实了产销连接,解决了蚕农销售后顾之忧,增加了“订单蚕业”收入,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带动发展蚕业。
1.3 万亩亿元
在各级干群努力下,依托优势基地,提升基地科技水平,围绕“万亩亿元”创建工作,大力推广桑—生姜-大头菜套种、桑园林下养殖乌鸡立体养殖,发展桑枝食用菌,开发桑叶茶、桑椹酒和雄蛾酒等新产品,推行蚕桑综合利用、循环增效,推动生态蚕业发展,促进蚕区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桑园利用率和综合产值高效提升,成功探索667 m2桑产值超万元模式。已建成罗场、嘉乐、庆符、落润4个“四川省现代农业(蚕桑)万亩示范区”。
1.4 仪评收购
引导蚕农提高蚕茧质量,实行优茧优价,2014年立华蚕茧公司投资20万元购置蚕茧仪评收购设备,在庆府、罗场等乡镇开展仪评收茧,全年共仪评收茧8.5万kg,仪评收茧均价比常规蚕茧高出7元/kg,蚕农每张可增收220~300元。根据立华蚕茧公司工程技术中心试样结果对比分析,與同站普通茧比较,仪评茧的各项质量指标都明显提高。
1.5 蚕病消毒
“万病一把灰”,立华蚕茧公司专门修建了石灰粉加工厂,以低于市场价格推行石灰粉消毒蚕病,石灰粉消毒蚕病以其使用方便、效果显著受到了蚕农欢迎。2014年累计推广石灰粉1 320 t,可实行蚕种消毒13万张,公司贴入生产投入26万元。
2 高县蚕桑产业发展优势
一是高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幅员面积1 323 km2,地势南高北低,属丘陵低山地貌;气候温和,全年降雨量1 028.1 mm;土壤pH值4.5~6.5,适宜优质蚕茧生产区域,是《四川省蚕桑丝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2年)》中列明重点发展的20个蚕桑重点县之一,是商务部“东桑西移”项目承担县、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蚕桑基地县、全省100个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蚕桑)基地县、四川省现代农业特色50强县。
二是高县蚕业生产“桑、蚕、种、茧、丝、绸”产业配套齐全,为川南产茧和缫丝第一大县,全县产茧量连续八年位居全省第2位,约占全省产茧量10%,占全市产量50%以上。全县现有桑园约0.87万hm2,覆盖全县19个镇乡、200个村、1 388个社、1.8万户农户,主要集中在高县南部和中部地区,具备年发种26万张、产茧1 000万kg、综合产值可超10亿元的生产能力。
三是高县多年在蚕桑产业发展中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位于高县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高县立华蚕茧有限公司,是国家商务部批准的“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公司具备种茧丝绸全链条、生产经营和科技服务全功能。公司建有一个年生产优质蚕种13万张的蚕种场,拥有先进的飞宇2000型自动缫丝设备14组,粗丝机6台,K251织机80台,捻线设备60台(套),已形成年产500 t生丝,100万m绸缎,200 t捻线丝,蚕丝被3万床的生产能力。立华蚕茧公司依托茧丝工程技术中心,突出科技进步,不断推进技术改造升级,企业得到持续稳定发展,建立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四川省著名商标“KAIHUA”牌系列产品享誉西南。2014年实现工业产值2.89亿元,利税近1 000万元。
3 蚕桑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整合力度弱,产业亮点不亮
近年来,蚕桑项目建设与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持续增加,但围绕以“蚕桑生产发展”为核心整合农综建设、扶贫项目、新村建设等资金不多,南部重点蚕区产业路路面狭窄影响通行、断头路不能形成产业环线,中北部蚕区科技项目投入明显偏少,科技水平不高,高县突出以蚕桑为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不足。
3.2 蚕业科技水平低,提升缓慢。
与其他先进蚕区相比,高县蚕桑产业科技水平、机械化水平、多元化经营等仍然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新技术应用缓慢,小蚕共育技术普及率不高、方格蔟等优良蔟具普及不足、蚕农消毒防病意识不严、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慢;二是“亩桑万元”探索限于部分地方,科技种植模式偏少、667 m2产值和综合产值不高;三是蚕业新型经营主体不多,受农民劳动力缺少和机械化水平不高影响,高县年售茧收入在3万元以上仅有34户,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只有1户;四是蚕桑-丝绸-服装的产业链条未完全形成,印染、服装等后续产业缺乏,下游产品仍需进一步开发和延伸,影响影响企业发展壮大,也影响企业“以工带农、以工哺农”。
4 发展建议
通过对高县蚕桑产业结构现状的了解,高县蚕桑产业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产业结构发展仍然存在问题。针对高县蚕桑产业现状,提出以下改进:一是统一认识、明确发展思路;二是坚持壮大龙头企业;三是坚持规范合作社经营不动摇,坚持“提质增效、科技兴蚕”不动摇,坚持培育新型主体、推进蚕业规模经营不动摇。
【蚕桑生产】推荐阅读:
蚕桑业工作总结09-06
X镇蚕桑产业汇报材料10-14
生产员工安全生产文章06-22
生产部安全生产职责06-0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09-17
生产工人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09-24
写生产过程与生产管理论文06-24
生产副厂长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07-28
清洁生产的意义及如何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