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2024-08-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制度(精选8篇)

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篇1

对于发生质量问题的工程,对于发包人是否可以以此作为拒绝支付工程款的抗辩事由的问题,司法部门应区别对待:如果工程质量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达到足以抗辩的程度时,例如工程不合格而必须拆除重建时,或者出现结构性而无法居住时,仅仅由于建设方没有提出反诉或者在履行合同阶段没有提出抗辩而支持施工的请求,在此情况下,应当认定建设方的反驳理由成立。反之,如果工程质量轻微,不足以对抗施工方时,可以不支持建设方的反驳性抗辩。

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篇2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准确性及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会计信息在企业的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越来越显示出其突出而重要的作用, 但当今一些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保证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正常有序、合法的运行, 采取对财务、人、资产、工作流程实行有效监管的系列活动。它包括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内部控制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 相互联系的关系, 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 并予以规范化, 系统化, 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企业内控要求保证企业资产、财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保证对企业员工、工作流程、物流的有效的管控;建立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有效的监督机制。

三、企业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会计信息是企业从会计视角所揭示的经济活动情况, 包括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等。建立并维持内部控制、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 也是内控制度的目标之一。公司内部控制会从多方面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一) 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公司治理结构是促使内部控制有效运行、保证内部控制功能发挥的前提和基础, 然而一些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 存在较为严重的“一股独大”以及比较明显的内部人控制的现象, 缺乏必要的约束, 在实际工作中, 董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 “董事”不“懂事”, 经常只有一个“虚职”, 而且缺少必要的常设机构。同时, 还有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职责分工不明, 无法发挥其职能作用的情况。因此, 财务报告就可能会处于控股股东或少数企业领导的绝对控制之下, 其为了自身利益, 就有可能操纵财务报告, 提供误导外部信息使用者的信息,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甚至企业的治理。

(二) 企业缺乏相对执行力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我国很多企业内部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不重视, 会计控制方面乏力, 企业制度不健全, 事后控制事项较多, 很多情况下采取以补救为主控制。并且对于企业内部的制度没有进行具体的实施, 缺乏执行力, 这就难以使内部控制发挥它应该有的作用, 也就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质量高的会计信息。

(三) 公司的内部审计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进行审计, 企业的内部审计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来进行, 能够对企业的各项活动和工作效率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但是, 有些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 业务不规范;有些管理层对内部审计重视不够, 或存在观念上的误解;有的甚至内部审计人员缺乏, 或者人员素质能力不足, 致使有些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有效发挥出来。在外部监督和公司治理不完善的情况下, 又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会计信息的内在生成机制存在问题, 会计信息质量也就难以保证了。

四、健全优化内部控制,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内部控制是否完善, 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目前会计信息质量不高与内部控制有很大关系。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迫切需要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一) 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首先要提高外部独立董事的所占比重, 增强董事会的独立性, 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与防范出现内部人操纵财务报告、提供虚假财务信息, 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现象;其次要设立审计委员会, 它作为一种加强内部控制的公司治理机制, 在防止和发现财务报告欺诈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要完善监事会制度, 发挥其独立有效的监督职能, 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

(二) 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培训

加强人力资源培训, 提高人员素质, 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的教育可以使企业领导认识自己职责以及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并加强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同时也应当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 增强内部控制观念, 使其规范自身通过内部控制, 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 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 既可以防止员工的舞弊行为, 也能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产生。

(三) 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应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 使企业内部人员明确自身职责;还应做好会计控制工作, 完善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 在实行电算化条件下, 企业要明确账务处理的权限, 制定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制度, 并加强对有关数据文件的保护, 同时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体系。同时, 内部控制要落实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 奖惩分明, 保持内部控制的严肃性, 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

(四) 企业应加强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在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运作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 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它除了帮助提高经营效率外, 还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效的内部审计可以保障财务信息的可靠与完整性, 有利于公司的运营治理与发展。

五、总结

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及其深远的影响, 完善内部控制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要求, 内部控制环境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 内部控制是产生可靠会计信息的有力保证, 内部监督是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所以, 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直接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 应注重健全与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提高内部控制执行力, 加强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加强工作人员的会计内部控制意识, 加强内部审计, 使其发挥内部监督力量, 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 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使企业的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让企业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完成企业预期的目标, 让企业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贯穿于企业管理经营的各个环节当中的一项非常复杂繁琐的系统工程,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 对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对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并提出健全优化内部控制的策略,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信息质量,企业治理

参考文献

[1]秦娜.内部控制环境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22) .

[2]王超.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质量[J].商业会计, 2011 (20) .

企业内部质量控制制度 篇3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意义

内部控制其实质是单位领导人员和职能部门通过管理工作使得经济活动按标准对其调整以达到目标的过程。它是所有经济组织管理活动的一部分,是管理活动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并与管理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随着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内部控制的意义和作用愈显重要。

1.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要求。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防止舞弊,通过内部控制,各部门和人员之间相互审查、核对和制衡,避免一个人控制一项交易的各个环节,减少虚假财务报告的发生。尽管现代内部控制制度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防止舞弊,而且有防弊为主发展为以兴利为主,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始终是内部控制的一项基本目标。

2.内部控制环境是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首要因素。事实上,从会计信息失真的动因来看,关键往往不在于会计人员本身舞弊,而是由于企业管理当局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盈余调节甚至财务操纵,欺骗外部信息使用者。大量的事实证明,内部控制失效,会计信息失真的症结主要是权利操纵。因此,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态度是决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关键所在。

3.内部控制是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有利保证。内部控制的控制程序主要有:交易授权,职责划分,凭证与记录控制,资产接触与记录使用,独立稽核。这些控制程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如实反映,真实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误与舞弊,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会计信息质量与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目前的会计信息质量堪忧。一些企业为了自身某些利益,编造财务报表,美化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我们在2003年会计信息质量执法检查中,发现某企业2001年度会计决算报表上实现利润为57万元,实际上企业当年有数额巨大的待摊费用,递延资产挂帐,按照会计准则其实际亏损高达千万余元。还有部分企业同时设几套帐以满足不同的需要,当他们需要从银行申请贷款融资时,就用能表明其赢利多,资产负债率低,偿债能力强的一套帐;当申报纳税时,又用其隐匿了收入,虚增成本,调减利润的一套帐,从而达到偷漏税款的目的。从原始凭证到会计帐簿,会计报表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做假问题,诸如此类,触目惊心。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和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最为重要的是企业普遍没有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其表现为:①对内控不重视,缺乏内控理念。在检查中,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内控制度,即使有也只是对供产销环节进行程序控制,其它的一片空白。造成企业资产不清,债权债务不实。有的企业领导不仅自身不注重遵守有关控制规定,频频使用例外原则,甚至还对违规行为一味宽容。许多企业的销售部门不仅有权批准赊销,还经手收款,导致内控形同虚设。②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但我们在检查中发现许多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这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企业的内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帐目,在内部稽查,评价内控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都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在外部监督和企业治理乏力的情况下,又缺乏必要的内控和健康积极的内控环境,财务报告处于少数领导的绝对控制之下,会计信息的内在生成机制不规范,会计信息失真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1.以《会计法》为准绳,强化内控制度的构建。首先,企业应当实行严格的职责划分和授权控制,使各部门岗位、员工明确自己的职责。不相容职务应当严格分离,同时,企业还应当明确规定实物接触和保护制度,内部稽核制度。其次,制定各种作业程序、管理办法和工作目标,并订立明确的控制标准,定期进行考核,以便员工按照规定的标准正确处理各项业务,实现预定的目标。第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企业应明确财务处理权限,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将不同功能工作分由几个不同的部门和人员来完成,以防止一个部门和人员操纵整个帐务的处理过程。

2.强化内部监督,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为了使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提高内审的地位,保证内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对其他内控的再控制,它可以帮助管理当局监督其他控制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为改进内控提供建设性意见,因此,要把内审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到对企业的管理做出分析、评价和提出建议上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

3.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使内控制度能够落到实处。因为内控制度失效和会计风险的产生,行为主体是人,因此需要从把握相关人员行为和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业务培训两方面入手,做好内部控制工作。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篇4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研究

摘要: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内部控制从管理结构上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两个方面,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层次,而内部管理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框架层次,这两个方面相互依托,纵横交织,相互制约,形成有效运行企业内部管理的控制网络。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产生与推行,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得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几点措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

制度

研究

重要性

措施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Study Abstract:Internal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dern business management,part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from the management structure is divided into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and internal management control two aspects of,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is the core of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level,and internal management control is the internal control framework level,the two rely on each other,aspect weaving,mutual restraint,the formation of effective operation of internal management of the control network。This article from the produc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theory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terprise,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o establish the importance of,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existing problems,a sound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universities。

Keywords:Internal Control System Study Importance Measure 1.引言

内部控制概念提出迄今已有50年了。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首次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协调方法和措施,旨在保护资产、检查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济效率,促进既定管理政策的贯彻执行。”1988年美国《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以“内部控制结构”代替“内部控制”,提出内部结构的三要素: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1992年9月COSO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研究报告,报告中把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护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构成要素来源于管理层经营企业的方式,并与管理的过程相结合。

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推行。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1996年财政部发布《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2000年7月实施的《会计法》是我国第一部体现内部会计控制要求的法律,作为《会计法》的配套法规之一,财政部于2001年6月颁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从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演进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已不是传统的查弊和纠错,而是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成为公司控制权结构的具体表现。此点与企业组织形式的深化及治理机构的发展相一致,在现代公司下,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责不仅包括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可靠,还将促进企业贯彻经营方针以及提高经营效率纳入其中。

内部控制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经济的日益复杂化,企业面临各种内外部的风险越来越大,来自企业内部的威胁可能更大。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企业会计资料和其他有关资料的正确性,确保各项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合法性而建立起来的业务分管制度,即维护企业财务物资的安全性、完整性,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笔者就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和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必要的研究。

1.1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合理保证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益性,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法律法规的遵循性,而自行检查、制约和调整内部业务活动的自律系统。贯穿于经营活动的全部过程,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等要素,并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员的影响。

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是实现目标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结果本身。内部控制会受到企业内部各层次人员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制定出一套制度,对企业管理层或董事会来说,内部控制提供的只是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实现组织的目标。

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单位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资产的安全性、经营信息和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1.2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 对于内部控制的产生,没有具体的记载。内部控制出现的最早标志可以从早期的 苏美尔文化(大约在公元前3600年到公元前3200年)的记载中找到踪迹。记载中,审核人员在会计账簿数字的旁边标上微小标记、点、核查账目的记号和圆圈,表明检查账目的工作已经完成。古埃及人通过让两个官吏同时对税收加以记录,来进行监督的控制。如果没有签发的支出令单,任何东西也不能出库。在古罗马官厅,建立了一套 内部牵制制度,只有出具书面证明才能从国库提取货币,掌握现金的财务官员没有擅自批准支出的权限。财政记录官负责记录所有的经济业务,财务官负责对全部的政府财务事项进行监督和审核。

1、国外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国外企业内部控制是18世纪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化和资本大众化的结果。到二十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股份公司规模日益扩大,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为防范、揭露错误和弊端,逐步形成了一些组织、调节、制约和监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法,这样就形成了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概念的演变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内部牵制阶段(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内部控制制度阶段(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企业风险管理框架阶段(二十一世纪至今)。

2、国内内部控制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我国内部控制的产生和发展与理论研究、审计实务的推动密不可分。我国内部控制思想和实践起步较早,但是后期发展受到复杂因素的影响,没有跟上现代内部控制的节奏。我国现代内部控制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但是实际运用开始于九十年代末,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内部控制起步较晚,但其根本始于现代西方内部控制理论,并始终能跟上国际内部控制发展趋势,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并不缓慢,现在已经逐步体现出体系化、系统化的趋势和特征。

综合朱荣恩、杨锡才等教授的研究结果,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主要分为行业自控阶段、内部会计控制阶段和内部控制系统化阶段三个阶段。

2.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为适应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存在企业经济活动,就需要有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和演进过程看,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为了增强企业在改革浪潮中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必须强化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所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及其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2.1 内部会计控制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其范围直接涉及会计事项各方面的业务,主要是指财会部门为了防止侵吞财物和其他违法行为的发生,以及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所制定的各种会计处理程序和控制措施。例如,由无权经管现金和签发支票的第三者每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就是一种内部会计控制,通过这种控制,可提高现金交易的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

2.2 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管理控制制度是指那些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的可靠性没有直接影响的内部控制。范围涉及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的各部门、各层次、各环节。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经营目标和有关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例如,企业单位的内部人事管理、技术管理等,就属于内部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最重要、最关键、最基本的一项管理方式,是企业内部各种形式管理控制的总称。它集中体现着现代企业管理所有职能和管理的全部要求。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基础是管理生产和经营的需要。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的、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各级管理部门保护本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国家财经纪律和本单位所定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3.现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明显滞后于组建速度,近年来,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案例逐渐增多,如华源集团及其下属10户子公司存在严重会计造假行为、三鹿集团三聚氰胺奶粉、三九集团季组事件等。这些事件背后隐藏的原因也不是单一的,但是内部控制缺陷不可置疑地是重要原因之一。在国内外无数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我们清晰的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完善日益紧迫。目前国内对内部制度研究的文章很多,但是主要集中于单个非法人企业,对有规模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显得不足,有些不适合集团对子公司的控制。对于集团公司来说,由于企业管理层次多,只能通过内部管理机构对经营活动进行间接的控制盒指挥,这样势必更多的依赖于内部控制的建设和有效地实施。从我国目前内部控制研究来看,内部控制对企业来说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

目前企业全面认识内部控制还刚刚开始,虽然普遍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对内部控制认识不够;侧重于企业外部环境的梳理,而忽视了内部各环节、各岗位的牵制;侧重于经营环节的程序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整体的协调;侧重于内部控制的制度学习,而忽视了执行制度的人的素质提高;侧重于对货币、实物的控制,而忽视了企业文化环境的建设等。

3.1对内控认识不足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对于国有企业,只是一味地批评计划经济制度管理得太严太死,因此在改革中十分重视经济权利的下放,然而,却淡漠了经济活动内部的至关重要的控制机构,甚至连国有企业多年来积累的内部控制经验也都给放掉了。事实上,并非所有企业都只是靠宏观体制的改革才能发展的,关键是企业微观领域的改革不能滞后于宏观体制的改革,这也许正是为什么有的企业在改革中充满了生机,而有的企业却被市场所淘汰的原因所在。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有些国有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值得注意:一是一部分人习惯于甚至满足于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认为只要能够规范化操作就行,不必考虑是否先进。二是虽然大家意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但是容易片面强调改革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忽视了控制方式的跟进和强化。这就使公司的改革同微观治理机制相脱离。不论是维持传统的经营管理方式,还是片面以改革取代控制的观念,对企业的发展都是不利的,这些认识上的偏差都将阻碍着企业内控的发展和完善。

3.2产权关系不明

产权制度改革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董事会能否充分发挥作用。但在我国现阶段,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甚至是有形无实,尤其体现在董事会这一重要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有不少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一味地“放权让利”,致使原厂长负责制的领导班子现在既是经理层又进入董事会,董事会成员和经理成员高度重叠,致使国有单位产权主体缺位、权责不清,加强内部控制的受益主体模糊。根据有关抽样资料统计,在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中,100%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22.1%,50%以上为内部董事的公司占有效样本数的78.2%,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人兼任的公司占总样本的47.7%,由此可见,公司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而应该作为所有者产权代表的董事会,既不能充当所有者的“守护神”,又不能代表所有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督。这种责权不分的公司治理结构,导致所有者对经营者不能实施控制,作为代表公司股东的控制主体——董事会也就形同虚设。

3.3人员素质不齐

“水至清则无鱼”,内控制度加强了,贪污舞弊、侵吞资产、弄虚作假就不容易了,那些私心重、想“捞一把”的法人代表以及某些员工就不那么愿意了,从而达到了防范错弊,保护企业财产物资及相关资料的安全与完整、确保经营管理 方针的贯彻落实及提高企业经营效率的目的。还有一些法制观念淡薄的国有企业的法人代表,“严以律人,宽以待己”,只喜欢约束别人的“内控制度”,而讨厌约束自己的内控制度。也有一些国企或私企法人代表的业务素质较低,根本不懂内控制度为何物,当然也就谈不上加强内控制度建设了。让思想和业务素质很低的人去管理企业,又如何能搞好内控建设呢?

3.4监督机制不全

目前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另外,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帐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3.5内部控制管理权责不规范。实践证明,权利应受到制约,失去制约的权利极易导致腐败的滋生。管理层愿不愿意建立适当的控制,能不能遵守已建的控制,对控制制度执行效果所持的态度和处理行为都极大的影响内控制度的执行。

3.6公司治理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不尽如人意,流于形式,缺乏实际指导意义。责、权、利的划分形同虚设。在现有公司中,公司的长远发展战略方针是由经理层拟订,董事会只负责审批,实际上是政策的的执行者变成了立法者,公司董事会权利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公司的现有运行机制,决定内部控制制度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

3.7缺少责任追究机制。

在我国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约束、监督与激励经理人员的外部机制并不完善。从公司内部看,经营者享有的权利大于承担的责任,激励机制欠缺,管理者自我提高的动力和压力比较小。再者,有很多企业监督评审主要依靠内审部门来实现,而有些企业的内审部门隶属于财务部门,与财务部同属一人领导,内部审计在形式上就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在内审的职能上,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仅仅是审核会计帐目,而在内部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各组织机构执行职能的效率等方面,却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4、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4.1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控制环境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尤其是重视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具体包括:

1、切实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内部控制主体和控制目标。

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应包含四个层次的经济主体,相应地,企业内部也有四种控制主体,即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有各自的控制目标,股东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经营者的目标是不断增加经营效益;管理者的目标是完成责任目标、获得业务运行的真实报告;普通员工的目标是遵从企业的内部规章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

2、切实加强各级人员素质及引进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

具备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还需辅以积极的人事政策,要能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培养全体员工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全员控制意识,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

4.2进行科学控制风险的措施

控制环境中包括的要素很多,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要素都有控制的价值,因此需要对那些会影响有关控制目标实现的要素的风险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估,对那些风险水平较高的可控因素实施控制。以工作目标为风险评估的起点,找出控制环境诸要素中可能导致工作目标不能如期实现的关键控制点,通过对其风险程度的评估,并采取科学控制风险的措施,积极有效地加以控制,从而保证其工作目标的实现。

4.3合理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 严密的企业内控体制,应是完整的,有效的。建立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实施会计控制是内控制度的关键。

4.4切实制定内控制度,以适于自己的企业。

切实制定适合自己企业的控制制度,获得较好的执行效果。对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施以恰当的监管。监督评审可以是持续性的或分别单独的,也可以是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的。主要应关注监督评审程序的合理性,对内控缺陷的报告和对政策程序的调整等等。

4.5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

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那些如果由一个人或一个部门担任,既可能弄虚作假,又能够自己掩盖其舞弊行为的职务。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组织规划控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着重解决企业内不相容职务分离的问题。

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基于这样的假设,即两个人无意识同犯一个错误的可能性很小,而一个人舞弊的可能性要大于两个人。

2、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

一个单位根据经济活动的需要而分设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其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责分工应体现相互控制的要求。具体要求是: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得到授权,并保证在授权范围内的职权不受外界干预;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部门并保证在有关部门进行相互检查;在对每项经济业务的检查中,检查者不应从属于被检查者,以保证被检查出的问题得以迅速解决。单位内部某个部门或某个职员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才能进行,否则就无权审批。授权批准控制可以保证单位既定方针的执行和限制滥用职权。授权批准有一般授权和特定授权两种形式:一般授权是对办理一般经济业务时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通常在单位的内部控制中予以明确;特定授权是对特别经济业务处理的权利等级和批准条件的规定,如当某项经济业务的数额超过某部门的批准权限时,只有经过特定授权批准才能处理。

5.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设计

内部控制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存在经济活动和经营管理,就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深化会计改革过程中,企业在遵守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应从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和强化自身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控制制度。结合我国现行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五个方面入手: 5.1完善企业的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所谓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是指重大影响因素。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控制环境中的要素有价值观、组织结构、控制目标、员工能力、激励与诱导机构、管理哲学与经营风格、规章制度和人事政策等等。主要的问题是管理层要充分说明内控的完整性;公司要有积极的控制环境,使整个组织中的员工具有控制觉悟和自觉的控制态度,特别是高级管理层要积极地进行控制;员工的能力与其责任要相匹配。控制环境中的要素很多,对于企业来说,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改变的。要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我想首先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真正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清楚、管理科学、政企分开,从产权制度上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制度化。

2、要有明确的内部控制主体和控制目标。控制主体解决了由谁进行内部控制的问题,而控制目标则解决了为什么要进行控制的问题。我们知道,企业内部由四种经济主体所组成,相应地,企业内部也有四种控制主体,即股东、经营者、管理者和普通员工,这四种控制主体都有各自的控制目标,股东的目标是财富最大化、财产安全、能获得如实报告;经营者的目标是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不断增加经营效益;管理者的目标是完成责任目标、资产安全、获得业务运行的真实报告。只有在控制主体及其控制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有效的控制。

3、要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重视对内部控制制度管理人员的选用。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再完善,若没有称职的人员来执行,也不能发挥作用。企业的用人政策直接影响着企业能否吸收有较高能力的人员来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管理控制方法作为管理当局对其他人的授权使用情况直接控制和整个公司活动实行监督的一种方法,包括很多内容:如,制定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编制各项计划、业绩与计划考评、调查与纠正偏离期望值的差异等,这些方法对于不同规模和不同复杂程度的企业均十分重要。要具有先进的管理控制方法,还需辅以积极的人事政策,要能培养和引进一批具有高素质、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的人才队伍,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观念、方式和风格,培养全体员工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全员控制意识,从而形成一个特定的企业文化氛围。

5.2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企业面临内外环境的日益复杂化,以及企业间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如何辨别、分析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已成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般来说,企业的风险管理就是按公司既定的经营战略,利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业务风险点,并采取恰当的方法降低风险。企业的风险管理要以预防为主,即通过增加、补充或规范各内部控制环节来减轻可能面临的风险;其次,要建立内部监督机构对企业高风险区域经常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已存在的或潜在的风险;最后,要善于转嫁风险,如购买保险等。总之,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贯穿并渗透于企业控制的全过程。

控制环境中包括的要素很多,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要素都有采取内部控制的价值,只需针对那些具有风险并且会影响有关控制目标实现的可控要素进行控制。在风险评估中可以采用如下的风险管理模型:

工作目标是风险评估的起点,是控制环境中的要素,只有明确工作目标,才能识别控制环境的各个要素中,哪些要素存在影响工作目标实现的风险,通过对风险程度的评估,采取积极有效的控制措施,保证其工作目标的实现。

5.3设立良好的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确保管理阶层的指令得以实现的政策和程序。控制活动出现在整个企业内的各个阶层与各种职能部门,涉及的控制对象包括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方面,而控制措施是针对各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因此,企业在制定控制活动时关键就是要抓住关键控制点。

5.4建立广泛的信息与交流 信息与交流,就是向企业内各级主管部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以及企业外的有关部门(人员)及时提供信息,通过信息交流,使企业内部的员工能够清楚地了解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知道其所承担的责任,并及时取得和交换他们在执行、管理和控制企业经营过程中所需的信息。在信息方面,要注意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在交流方面也要注意内部和外部信息的交流渠道和方式;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中注意控制信息系统。要建立一个广泛而有效的信息与交流系统,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一个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充分的和全面的内部财务、经营和遵从方面的数据,以及关于外部市场与决策相关的事件和条件的信息。这些信息应当可靠、及时、可获,并能以前后一致的形式规范地提供使用。

2、有效的内控需要建立可靠的信息系统,涵盖公司的全部重要活动。

3、有效的内控系统需要有效的交流渠道,确保所有员工充分理解和坚持现行政策和程序,影响他们的职责,并确保其他的相关信息传达到应被传达到的人员。

5.5加强内部控制的监督与评审

监督与评审是经营管理部门对内控的管理监督和内审监察部门对内控的再监督与再评价活动的总称。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过程就必须被施以恰当的监督。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监督评审可以是持续性的或分别单独的,也可以是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的。主要应关注监督评审程序的合理性、对内控缺陷的报告和对政策程序的调整等等。

6.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创新措施

6.1建立新型的资金供给制度。

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经营创新都需要大量风险投资基金的支持,而原有的资金供给制度难以满足企业创新活动的需要,企业资金供应渠道必须实现多元化,这就需要从制度上进行彻底更新。

6.2建立新型的投资控制制度。

在新经济条件下,应当更加关注投资风险问题,关注投资的最终价值的实现。投资控制应当更加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更充分地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更加关注对高科技、对人类生存环境有利项目的投资。

6.3建立新型的内部控制关系。

在新经济条件下,对原有的内部控制方式,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文化,进行彻底改革。改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企业内部控制要重视伦理道德规范建设;企业内部控制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思想;企业内部控制要重视集体主义精神建设;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境界 “无为而治”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拓展了内部控制制度广阔的发展空间,内部控制制度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保证其经营管理政策得以有效实施,控制经营管理风险,防止舞弊行为发生的一项重要的监督管理制度,是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对于加强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不仅是《会计法》的基本要求,而且是时代的要求。

总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不是一朝一夕的,谨以此希望唤起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责任意识,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强对企业的内部控制,使内部控制真正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起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铃.关于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7.

[2]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J].会计研究,2008.

[3]于增彪.现代企业内控制度:概念界定与设计思路[J].会计研究,2006.

[4]程新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创新问题浅谈[J].会计研究,2006.

[6]王纬.COSO模型在会计控制中的应用[J].江苏财会,2009.

[7]郭海青.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局限与完善[J].华东经济管理,2007(12).

[8]徐哲.董事会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创建[J].经济与管理,2008(2).

[9]李国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评论[J].财会通迅,2007(12).

浅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篇5

-------------------------

编辑整理: 转账支票填写 编辑:王菲 文章来源:新浪

浅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篇6

刘晓岩

本文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基本内涵,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对促进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落实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方法措施,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目前,内部控制制度已经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划分为内部管理控制制度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两大类。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会计内控制度不仅要对财务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岗位、职责进行控制,更重要的是对企业有关资金的筹集,分配、使用等财务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协调等全过程进行控制。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涵、目标、方式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涵、目标

1、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有关的控制。它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衡量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2、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国家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保护单位资产安全和完整;促进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方式

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应该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顺序递进的多重会计控制防线,包括:

1、授权控制。是指在某项财务会计活动发生之前企业各级工作人员必须经过授权和批准才能对有关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处理,未经授权和批准,这些人员就不允许接触这些经济业务。这一控制方式使经济业务在发生时就得到了控制,是一种事前控制。

2、分工控制。是指对不相容的职务必须分工负责,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兼任。这一控制方式使经济业务处理有关人员能够相互制约。所谓不相容职务,是指企业内部某些相互关联的职务,如果集中于一人身上,就会增加发生差错和舞弊的可能性,或者增加发生了差错和舞弊以后进行掩饰的可能性。对于不相容职务进行分工负责,可以防止差错,堵塞漏洞,对于保护财产安全起积极作用。

3、业务记录控制。在经济业务发生以后,必须按一定的程序记入会计系统。所谓业务记录控制,即在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账务记录时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及时和正确。

二、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意义

企业发展一定要注重“双轮驱动”,一手抓市场,一手抓制度。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和优秀的员工团队,能使企业形成一种“无形”的竞争力,成为给企业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利益的“制度资本”。可以说,内控制度建设是企业创新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软实力的“助推器”。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与保护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性、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财务活动的合法性有关的控制。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有以下重要作用:(1)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可靠,防止差错。(2)防止个别人贪污盗窃、挪用公款的营私舞弊行为的发生。(3)实行内部控制后,由于各项工作有明确的分工,因而也可提高工作效率,加强工作责任心,并且有利于维护财经纪律。(4)便于日后的审计工作,减少审计费用。

(5)对外经济业务如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等的决策和执行过程中有关人员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可降低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同时抑制其中营私舞弊行为发生。因此,发挥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作用至关重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为保证企业制订的经营方针和决策措施能够贯彻实施,为确保各责任中心(如成本中心、利润中心)分支机构履行自己的职责,防止舞弊或减少损失、浪费,最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企业总的经营目标和财务目标,必须有一个独立的机构和人员,对单位经营活动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评价。这就要求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在自主经营过程中,必须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要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合法经营,如实反映经营成果,不编制假会计资料以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内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通过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来有效地促使和协助企业承担并履行上述责任。

三、做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一)树立科学的内控观念,培养内控认同感

要搞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首先企业自身要认识内部控制制度

对其经营的重要性,只有加深了认识,逐步从“我不用做”到“要我做”和“我要做”转变,企业才会重视和加强制度建设,才会将认识转化为自觉的行为。控制环境是企业内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内部员工控制其它经营活动的基础,同时,任何控制制度归根结底需要人来造就和实施,因此要实现现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关键应当抓住控制中的行为主体—人的因素,人们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观念直接影响其内部控制的态度,并进而影响着内控作用的发挥。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企业设置的各个岗位,必须要有能履行其职责的人来胜任。造成中小企业的各种问题的因素中,归根结底是人才因素。目前,中小企业中关键岗位的人才还主要依靠外聘,要善于挑选能力突出、经验丰富、具有职业精神的高端人才为己所用,充分发挥其才智。此外,要着手培养自己的人才,逐步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员工培训体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技术教育,促进本企业各类人才的快速成长。树立良好的内控观念应注意以下几点: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新观念;创新管理层的管理观念、方式;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完善企业奖励制度。

(二)建立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首先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它是一种氛围,塑造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影响企业内部各成员实施控制的自觉性,决定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作用的基础。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

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包括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风格,组织机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务,外部环境的影响等。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三)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系通过纳入管理过程的大量制度及活动实现的。因此,要确保内部控制制度被切实地执行且执行的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等,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监督是一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评估制度执行质量的过程。监督可通过日常的、持续的监督活动来完成,也可以通过进行个别的、单独的评估来实现,或两者结合。企业的一些高级管理人员认为,稽核部门不能创造效益,还要占用人员编制,增加经营成本,因此对其并不十分重视,这一观念应立即更新,并切实加强考核、监督、制约机制。发挥企业内部审计的作用,将内部审计人员从会计、财务人员中分离出来,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内审人员的作用,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财产安全,监督企业朝着合理、合法的良性方面发展。

(四)借助外部监督与约束机制,促使企业改进内部控制制度

一是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实施。二是通过中介组织对照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体系,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企业内部控制状况进行评估,及时发现企业有失“公允”及其他不当的行为,帮助企业加以纠正。

(五)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效果

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企业运营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各种情况,及时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沟通。企业会计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子系统,是组织处理会计业务并为企业提供财务信息和决策信息及辅助企业管理控制的有机整体。因此,必须加强会计系统及其他方面的信息沟通体系建设。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研究 篇7

(1) 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内部会计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2)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①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②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防止并及时发现、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 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③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3) 内部会计控制能否得到有效的执行, 关键是看企业能否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内部会计控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基本规范, 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二是内部会计控制能否约束企业内部的相关人员, 任何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三是内部会计控制是否涵盖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 并应针对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 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四是内部会计控制能否保证企业内部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 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 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 相互制约和监督;五是内部会计控制是否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六是内部会计控制是否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 不断修订和完善。

2 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1) 转机建制, 加强管理的客观需要。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 要使企业产权关系明晰, 保证权责明确、政企分开, 就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财产物资的核算、监督、保管等内部管理制度, 明确资本保值增值的目标与责任, 处理好受托经济责任和利益分配关系。管理要科学就必须建立和完善包括科学的领导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在内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其中也必然包括内部财务管理制度, 通过加强财务管理, 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 以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行。更为重要的是, 内部会计控制能够协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使双方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关系, 从而保证现代企业制度的顺利实施。

(2)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

内部会计控制对于及时发现和纠正企业的各种错弊现象及不法行为, 确保法律法规履行,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有着特殊的作用。当前我国的企业改革正处于转轨阶段, 有章不循、弄虚作假、违规操作等不正当行为时有发生, 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和相关信息的披露, 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财政部新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明确要求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加强内部会计监督, 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3)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条件。

公司治理结构是用以支配若干在企业中有重要利害关系的团体——投资者 (股东和贷款人) 、经理人员和职工之间的关系, 并从这种联盟中实现经济利益。公司治理结构中, 信息条件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有通达可靠的信息条件, 委托人通过借助利润率等信息指标对代理人的监督和评价的效应就可以提高, 对代理人的奖惩依据更为明确, 从而使得公司治理结构过程是透明的、客观的, 并以较低的成本进行。

3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

(1) 建立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企业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规定和要求, 为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指明了方向。各单位应以《会计法》、《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 在设计会计制度时, 应从只注重建章立制向整体框架的构建与认真实施转变;从补救为主的控制向以预防为主的控制转变;从事后突击审计向常规审计与定期或不定期审计结合转变。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 做到按章办事, 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防范经营风险的发生。

(2) 提高员工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的责任意识。

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负责人的态度及他们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 事实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企业负责人应该充分认识到, 经济越发展, 企业规模越大, 内部会计控制就越重要。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企业负责人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充分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在保护资产安全、实现企业经济目标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 二要带头执行内部会计控制, 为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保证;三要切实负起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会计控制的责任;四要支持会计及相关人员的工作, 保证会计及相关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3) 建立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结构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环境和前提, 它决定着内部会计控制的性质、范围和进程, 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现有不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监督不力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有关部门调查, 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比例高达35.5%。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 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要互相配合, 二者共同协调发展公司的治理结构。

①加强内部治理机制。

内部治理机制是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制衡机制。在内部治理机制中, 董事会是关键, 它连接所有者和经营者两方的利益, 在现代公司组织中行使着服务、战略和控制三种功能。所以, 应将健全董事会, 确保其功能的发挥作为强化内部监控机制的切入点。

②完善外部治理机制。

外部治理机制主要包括资本市场、兼并市场、产品市场和经理市场的约束。这些外部市场存在激烈竞争, 给代理人很大的压力。而外部治理机制的约束力度是以各类市场的发育程度为前提的。所以, 在强化内部治理机制的同时, 也不能放松对外部治理机制的培育和完善。

(4) 加强内部会计控制的评价工作。

内部审计对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的评价, 以及提供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起重要作用, 而内部审计的有效发挥又依赖于内部审计机构的合理设置, 以及内部审计与其他监督形式的有效协作。

(5) 完善计算机和网络环境下的内部会计控制, 以堵塞新漏洞。

建立以电子计算机和网络为依托的信息系统, 是大势所趋。新事物带来新的问题, 如何完善新环境下的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必须引起企业的重视。特别是, 对于组织设计和职责分工, 业务流程和凭据传递, 数据的输入、加工、储存和输出, 数据和网络的安全, 软件开发和维护等方面, 均要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 找准关键点, 加以重点控制与管理, 从而堵塞新的漏洞。

综上所述, 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然而,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仍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我们可以借鉴不同经济体制国家和不同经济制度国家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吸取有益经验, 并不断地加以创新, 使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能够得到有效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虞文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魏哲妍, 赵丽芳.加强会计控制治理信息失真[J].财务与会计, 2002, (1) :50.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浅议 篇8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束缚,我国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上尚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企业管理层重生产、轻经营,重开发、轻内部管理,甚至把内部控制制度看成仅仅是财务管理部门的事,而没有把内部控制放在整个企业经营管理的高度来考虑。

2、有的企业虽建立了财会规章制度,但仅是纸上谈兵,流于形式,而未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

3、忽视财务内部稽核和内部审计的作用。有的企业没有财会部门的稽核,有的内部稽核不规范,未形成制度。

4、在日常经营管理方面,比较麻木。内部管理缺陷视而不见,使一些事故隐患长期得不到发现和解决。

《会计法》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做出了明确规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更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针对当前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出现的一些主要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分工要合理。把一项经济业务的全部过程分成若干部分或环节,分别由同一部门不同人员或者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共同完成,避免由一个人自始至终的包揽,从而实现权利分割。

2、岗位间要牵制。内部牵制就是要求企业经济事项与会计事项、企业内部不同职责岗位、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相互分离、相互制约。会计工作中的内部牵制就是会计帐物与事物分离,保证账钱分管、帐物分管,会计人员不能既管账又管物,会计不得兼任出纳。

3、审核要严格。从原始凭证取得到凭证的制作再到最终的收付款和登记入账,整个过程的每一步都要有严格的检查、审核。实现下道会计程序对上道会计程序进行有效的检查监督。同时要附之必要的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的审计稽查工作。

4、注重成本效益关系。用于制定和执行控制制度付出的成本和其产生的效益关系,应按照重要性原则来处理。对那些反映生产经营活动和对财务状况有重大影响的会计信息,设计内控制度时要严格、细致、系统;对于不是很重要的经济业务,设计控制制度时可以简化程序。

5、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制。参与经济业务的相关人员要有明确的工作职权和经济责任,同时要建立与之对等、统一的奖惩考核制度。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大系统,受到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一定要根据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特点、经营管理的目标和管理要求提炼内部会计控制目标,从明确职责权限、规范经济业务程序和手续、建立人员相互制约关系出发,建立完善的多项控制制度,组成一个严密的控制系统。

1、组织机构控制制度。包括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合理有效的职能分工控制制度,两者之间应当相互监控。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必须予以授权,每类经济业务的运行必须经过不同部门,检查者不从属于被检查者。

2、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如果一项经济业务集中由一个人办理时容易发生错误或舞弊行为,这项业务需要制定不相容分离制度。使经济业务授权职务与执行职务分离、执行职务与纪录职务分离、纪录职务与审核职务分离、保管财产职务与纪录职务分离。

3、授权批准制度。企业应根据各级组织机构和负责人的岗位职责,确定其批准权限,使每项经济业务都有人把关,防止授权不当或滥用职权现象的发生。对于一般日常经济业务,通常作为一般授权,在单位的规章制度中予以明确。对于特定的特殊经济业务实行特定授权制度,只有经过授权批准后才能进行。

4、财产安全控制制度。为保护单位的财产物资安全,在企业内部建立各种控制制度,如限制财产接近制度、定期财务资产清查制度、组织机构控制制度、信息质量控制制度等。只有授权批准的人员才有接近资产的权利,以保护资产的安全。

5、预算控制制度。企业要根据市场预测和自身生产经营状况,编制详细的经济业务预算或计划。企业要通过授权明确预算的执行控制权,预算内资金实行责任人限额审批,限额以上的资金实行审批,以严格控制预算外支出,保证预算或计划的顺利完成。

6、会计监督制度。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规范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反映来参与经济活动控制。以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为目标,进行能动地自我调节、自我约束控制。

7、会计信息控制制度。一是建立完善的原始凭证生成与传递制度,保证原始凭证填制、取得和传递的正确规范,确保会计信息质量。二是实施严格的凭证审查制度。对原始凭证主要是审查其反映业务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正确性与完整性。对记账凭证的审查主要是经济内容是否与原始凭证相符,使用的会计科目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编制的手续依据是否完备。三是建立规范的会计处理程序和账务核对制度,会计处理程序要严格执行不相容业务分离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账目核对,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此外,还需建立文件纪录、业绩报告控制等制度。

总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的需要和根本保障。企业应根据自身现状和经营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真正发挥其效能。

上一篇:大学学生会部门干事工作总结下一篇:省高院关于诉讼收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