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农户脱贫案例

2024-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低收入农户脱贫案例

低收入农户脱贫案例 篇1

XX低收入农户脱贫案例

案例一:XX镇XX村农户王X过去一直以瓦木手艺为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已无法再做瓦木工,渐渐失去主要经济来源,成为低收入户。后来,市XX局和XX镇XX村会计共同与王X结对帮扶,资助2000元帮其做起了手工生意,年增加纯收入3000元。“现在比以前做瓦木匠轻松很多,生活也有保障,这多亏了政府的关心与帮助!”谈起如今的生活,王X心怀感恩地说。

案例二:家住XX镇XX村的农户张XX,家里有4口人。他的爱人在几年前因事故重伤,花去医药费近6万元;他的母亲也因年迈常年患病,小孩正在上学,家庭生活一度十分困难。该村村支部、村委会获悉这一情况后为张XX申报了低保户,并安排退休村干部与他结对帮扶。在村干部的协调与所在组村民的支持下,村里无偿将原生产组闲置的一处厂房提供给张XX从事生猪养殖,村干部还借了几万元给他作为启动资金。几年来,张XX不断扩大饲养规模,全年可出栏生猪100多头,产值20余万元。“没有村里领导和大家的帮扶,我们哪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今后我还会争取进一步扩大规模,把养殖场越搞越红火,不辜负大家的帮助!”如今的张XX对未来的生活有着无限憧憬。

低收入农户脱贫案例 篇2

兰岗镇被誉为“西瓜之乡”。西香瓜种植在兰岗有着悠久的历史, 形成规模、形成支柱产业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这一产业发展给兰岗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今兰岗人民的经济收入如何, 是什么样的结构呢?围绕这一话题, 我引导学生选择与社会、家乡密切相关的主题“农户经济收入结构调查”, 帮助学生体验生活并学以致用, 促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之间的整体认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案例实施过程

(一) 活动目标:

1. 初步学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培养社会交际能力。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3. 在调查报告的写作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的情感。

(二) 活动内容:

1. 确立活动主题, 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形式。

2. 组织学生利用问卷对全镇九个自然村的一百多农户2008年经济收入结构情况进行调查。

3. 对调查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形成结论,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组内和班级的调查报告。

4. 交流展示:以报告会的形式对活动成果进行交流共享。

5. 活动评价。

(三) 活动准备:

本次活动的参与者是八年级学生,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综合能力, 如与人沟通、采访调查、对材料整理分析、语言文字表达等能力, 因此, 教师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指导:

1. 了解社会调查的方法, 设计调查问卷。

2. 了解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以及调查报告的写作知识。

3. 了解与活动主题有关的经济方面的知识。

4. 全班按自然村分成四个活动小组, 由小组长负责分配本组成员的活动任务, 组织成员进行总结、交流。

(四) 活动安排:

本次活动用一个月时间, 课内三个课时。

第一课时组织引导学生确立本次活动的课题, 帮助学生在主题允许的范围内提出问题, 自我论证, 确立活动的方案, 形成活动小组, 分配小组成员的任务。课后学生深入村屯调查走访, 收集材料。

第二课时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研究, 形成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组内和班内的调查报告。课后学生准备成果汇报。

第三课时以报告会的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共享, 并对活动进行评价。

(五) 实施过程:

1. 确立活动主题、内容和形式, 形成活动小组, 调查走访, 搜集第一手资料的阶段。

在这一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必要的专题讲座, 内容涉及的相关知识有:与活动主题有关的经济方面的知识、社会调查的方法、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资料的筛选分析、调查报告的写作等。重点是指导学生制定调查研究活动计划、设计简要而较规范的调查问卷、访谈提纲, 为后面的活动扫除障碍。

调查问卷的设计是这次活动的主要环节。因此怎样设计调查问卷是教师要指导的重点之一。根据活动主题, 我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出调查问卷, 然后我们再进行讨论, 最后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打印发放到学生手中。

然后教师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 在小组长的领导下, 设计本组活动方案、分配每个成员的活动任务、利用调查问卷进村入户进行调查、获得第一手材料, 完成调查任务。

这一环节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入户调查的方法, 调查对象的选择要全面, 有代表性, 不能以偏概全。获取的数据要真实、准确。

2. 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归纳, 形成结论阶段。

这一活动过程, 教师要时时关注学生的活动情况并及时指导, 尤其是对学生筛选、整理、分析问卷的方法给予指导;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各小组在组长带领下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研究、整理归纳, 形成结论。最终形成组内调查报告。

各小组长通力合作, 在老师的指导下, 对各小组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 形成结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本次活动的一份终结调查报告。

3. 成果展示、活动评价阶段。

表达和交流阶段采用报告会的形式。各小组长对本次活动中小组的活动情况做汇报并由小组一名成员宣读组内调查报告。最后由学习委员做本次活动的终结报告。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 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的评价反馈。这一环节利用表格形式,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 (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指导教师评价、家长建议) , 将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调查问卷、报告等活动产品作为评价他们学习情况的依据, 注重对活动过程的评价, 肯定学生的活动价值, 使学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案例与收获

实践活动对于八年级的学生难度并不很大, 但真正运作起来, 反映出来的问题也不少。这时教师的指导就很重要了。

这次活动的圆满成功首先是活动主题的准确选择。综合实践活动的资源就在我们身边, 就看我们如何去发现, 去挖掘。兰岗镇以西瓜之乡而闻名。西香瓜的种植也由来已久, 西瓜种植也给兰岗人民带来了实惠。而以兰岗中学为依托的西瓜协会对西香瓜的产业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现在的学生, 尽管在学校通过绿证课学习, 了解了西香瓜的种植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些情况。但对家乡的经济发展特色并不太了解。因此,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设计, 我就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入手, 引导学生去思考:以西瓜协会为龙头的各类协会组织对农民的经济收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科学技术在农民增收中有什么样的作用等问题。引发学生探求的欲望, 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的情感。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 学生讨论确立了活动主题。

调查问卷怎样设计?根据活动主题, 我引导学生讨论:去年你家都种了哪些作物?收益怎样?除了种地, 还有其他方面的收入吗?你认为还有哪些渠道可以增收?一石激起千层浪, 各活动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纷纷设计出调查问卷, 然后我们再把四组的问卷汇总、讨论, 最后形成一份调查问卷, 打印发放到学生手中。

附表:

活动小组的编排有多种形式, 考虑本次活动的内容及形式特点, 我指导学生以村、屯为单位编排活动小组。这样各小组学生对调查对象比较了解, 调查对象的选择也比较有代表性, 调查活动又可以得到家长的帮助, 容易获得较为真实、详尽的资料。当然家长的参与, 也是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同时, 学生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员, 学生的活动也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行为, 也会带动家长更多地关注和思考如何科学种田、怎样发展经济、如何致富等问题。

在家长的帮助下, 各小组获得了准确、详实的第一手资料。如何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 教师的指导至关重要。首先, 教师要给学生讲解问卷的整理、分析的方法。然后根据问卷的内容, 具体指导学生整理、分析。对于数字处理, 只需要选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处理和分析便可;对于文字材料要分类计算;抽样调查的数字统计要准确。怎样把问卷的内容分析整理出来, 形成一份可靠的材料是学生的活动难点。

活动成果展示结束了, 学生们还意犹未尽。这次活动使学生调查、走访的能力, 收集、整理、分析材料的能力都有了提高。更可贵的是, 这次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更多地去思考、关注家乡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小月同学在谈到自己的感受和收获时, 自豪地说:“我从来不知道我们村是全镇最富裕的村子。这次调查活动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 认识了我身边一大批普通的农民。他们有的人都把西瓜种到了省外, 甚至国外。还有一些人当起了农村经纪人。他们有先进的种植技术, 有灵活的头脑。如果不是这次活动, 我还真没想到在我们身边有这么多能人。原来在农村也有广阔的天地, 也能有一番大作为呀!”

脱贫需用好农户家庭储蓄 篇3

贺雪峰说,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从现象上看,长三角的浙江、上海和江苏农村是比较富庶的,表现就是农民建有比较好的住房,消费水平很高,生活质量也很不错,村庄中很少有光棍,且村庄低保户很少。中西部地区,农民往往住得较差,即使建了楼房,楼房内部装修也往往十分简陋。山区农村多光棍,且低保户比例很高。那么,在全国已经形成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情况下,不同地区的农民都可以在全国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务工机会,为何有的地方会比较富,而有的地方会比较穷?为什么有的农户比较富而有的农户会比较穷呢?

如果仅仅考虑务工收入,仅仅从劳动力方面考虑,以下一些方面会对农民收入差异造成影响:第一,家庭劳动力的数量;第二,家庭劳动力的质量;第三,家庭劳动力的分工组合;第四,家庭劳动力的倾向,包括生活态度、储蓄倾向、消费习惯等等。

决定农户是否贫困的标准很难简单划定。不过,最重要的指标则在发展能力上面。贫困更多不是收入与消费水平,而是是否具备发展能力,尤其是代际之间传承的发展能力。

从住房上看,北方农村的农民几乎将所有收入都用于建房,建一栋高大的楼房,几乎是农民的终极目标,生活却十分节俭以至到了苛刻的地步。西南地区的农民就会对北方农民的节俭不可思议,认为人生一世,不吃不喝有啥意思?再困难也得吃好一点。所以贵州农民到浙江打工,一到发工资的日子必要大吃大喝。在长三角的浙江、上海农村,农民生活上比较节俭,精打细算,但绝对没有到像关中农村生活苛刻的地步,而是吃得不错,穿得不错,住得也不错。

西南部分地区农民即时收入即时消费,收入多则消费大,收入少则消费少。农民有一套很重要的自身调节机制,没有出现父代为子代积蓄,子代可以通过剥削父代来获得发展能力的机制。其最严重的后果是,在全国性的婚姻市场上,因为子代无法获得父代经济上的支持,而很难在婚姻市场上成功,所以光棍越来越多。而且,一旦农民家庭遭遇天灾人祸,缺乏抵抗的能力,低保户就会增多。因为即时消费,子女可能受到的教育就相对较差,从而就更加缺少发展的能力,等等。

贺雪峰说,决定农户家庭积蓄的主要因素是收入与消费的剩余,收入越多,消费越少,储蓄就越多。目前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使全国农户都可以获得不差的收入,其他影响农户家庭收入的因素都不是决定性的了,全国农村农户储蓄的差异在于消费。上海农民几乎不在人情上消费,秭归农民则有接近1/3的收入用于人情,最终吃喝掉了。

而最为重要的决定是否贫困的因素在于,这些积蓄能否转化为发展的能力,其中的一个焦点就是子女受教育的程度。与其吃掉不如建房子,与其在村庄中建房子不如到城市买房子,与其买房子不如让子女接受更好的教育。这样说来,当前农村贫困问题的根本与关键不是收入与就业问题,更非农业问题,而是观念和文化问题,最终是教育问题。

(汪佑)

低收入农户脱贫案例 篇4

——广度乡积极打造低收入农户来料加工增收平台

为进一步拓宽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渠道,助推低收农户增收,11月22日,广度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华伟亲自带领乡“低收入农户创业增收工程”办公室人员及来料加工经纪人共6人,到仙居县驻义乌来料加工联络处举行对接会,就进一步发展来料加工事项进行实地考察对接。

低收入农户脱贫案例 篇5

结及下步工作思路

一、工作回顾

2013年以来,按照省扶贫办统一工作部署,对全市2012年度家庭人均纯收入5500元以下的低收入农户26.12万户61.64万人进行扶持,在建设国家级扶贫改革试验区为载体,不断完善搬迁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全力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2015年,全市所有县(市、区)如期实现“消除4600、摘帽欠发达”;2016年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困难家庭帮扶长效机制,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9550元,同比增长19.5%,增幅列全省第一;除低保户外,80.2%的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元。主要做法有:

(一)建立精准帮扶长效机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巩固“消除4600”成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市扶贫办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先后6次深入扶贫重点村专题调研低收入农户增收工作,协同市民政局等有关部门领导多次研究扶贫济困的有效对接问题。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扶贫办起草了《关于建立农村困难家庭帮扶长效机制的通知》(丽委办发

— 1

— „2016‟70)以并以市“两办”的名义下发,《通知》明确了帮扶对象为农村特困户、农村低保户、农村低保边缘户(低保线150%以下)、农村支出型贫困家庭和“原4600元以下”动态管理对象等五类农村困难家庭及人员,通过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兜底、扶贫开发带动和社会扶贫帮扶,切实保障农村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住房安全、基本医疗、子女教育和持续增收。

(二)深化农民异地搬迁。四年来,全市投入资金43亿元,新(续)建安臵小区(点)63个,实现农民异地搬迁2.3万户7.4万人,其中实现整村搬迁446村9319户27280人,占总搬迁人数的36.7%。深入开展“美丽新家园”创建工作,提升农民异地搬迁安臵点美丽乡村建设水平,累计创建莲都区月山小区等15个市级美丽新家园。加强了项目管理,龙泉市河阳公寓、云和县大坪小区等一批搬迁安臵小区项目列为市级扶贫重点管理项目。同时,全力协助做好莲都里东、遂昌县苏村山体滑坡事件的灾后重建工作。

(三)推进就业创业帮扶。深入推进金融扶贫,累计建立村级资金互助会408个,共入会农户2.8万户,其中低收入农户1.1万户,当年借款总额7000多万元,其中低收入农户累计借款2000多万元;共发放丰收爱心卡扶贫小额信贷5亿多元,切实推动了广大低收入农户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启动了龙泉市、景宁县光伏小康试点。同时,市扶贫办还与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支持低收入农户中蜂养殖、特种设备维修培— 2 —

训等项目,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每年培训农民7万多人,其中,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5万人。同时,积极鼓励和引导低收入农户利用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机遇,因地制宜发展和参与“新三宝”。截至2016年,全市累计创建农家乐综合体36个,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451个,其中省级特色村44个、市级特色村51个,省级特色点35个、市级特色点99个,农家乐民宿经营户(点)3251家。2016年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实现销售额近100亿元;来料加工累计发放加工费近20亿元。

(四)深化扶贫改革试验。扎实推进以搬迁扶贫为主要内容的扶贫改革试验,制定出台了《关于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中切实保障进城镇落户农民权益的指导意见》,在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工作中切实保障进城镇落户农民权益。2013-2016年市财政对全市整村搬迁农户给予莲都区每人3000元、其它县(市)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县(市、区)实行差异化补助机制,积极引导农民搬迁,如松阳县创新出台货币安臵政策,对整村搬迁农户最高一次性领取可领取每人4万元的补助,并将零星搬迁农户人均补助标准由5600元提高至8000元。庆元县开展生态搬迁试点,扩大异地搬迁政策覆盖面。莲都区、龙泉市、庆元县、松阳县开展异地搬迁改革试点,进一步发挥扶持政策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极主动地对接浙江财经大学,完成了扶贫改革试验第三方评估工作。《丽水搬迁扶贫案例》被

— 3

— 中组部收录“五大发展理念案例选”丛书之《脱贫攻坚》,作为干部学习培训教材。

(五)强化社会救助兜底功能。不断加大最低生活保障力度,截至2016年底,全市农村低保4.7万户7万多人,占全市农村人口总数的3.8%,全年支出资金1.6亿元,月平均补差263元。同时,做好救助工作,2016年全市医疗救助23635人,支出资金7809.4万元;临时救助12164户20353人,支出资金1380.18万元;农村五保对象3087人,其中集中供养2731人,集中供养率88%,供养资金1794.63万元。

(六)不断强化扶贫合力。一是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作用。广大指导员充分依托派出单位优势,为结对帮扶村和低收入农户做了大量实事好事。仅2016年共落实经济发展项目1100个,落实基础设施项目1189个,落实扶贫资金5430.51万元,捐赠物资价值177.3512万元,调处矛盾纠纷3066起,劝阻上访452次,主讲党课2583次,指导党组织生活2935次,撰写调研报告547篇,有力地支持了所驻村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二是加大扶贫宣传力度。《丽水日报》设臵专栏报道扶贫有关工作,丽水电视台、浙江交通之声、丽水三农网以及各县(市、区)主要媒体等平台在“扶贫日”活动期间集中宣传扶贫政策和工作动态,进一步营造“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社会氛围。三是培育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如云和县开展“百师扶贫助千家”活动,为低收入农户提供技术、农资、种苗、岗位、医疗、科技、金融、保险、产品销售等帮扶项目。

— 4 —

二、存在困难

(一)异地搬迁难度逐年加大。近年来,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农民购(建)房成本增加,搬迁人数逐年减少。二是融入机制需要创新。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结构障碍,异地搬迁农民在就业、卫生、教育、社保等方面还未完全平等融入迁入地,亟待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作必要突破。

(二)扶贫工作力量较为薄弱。精准扶贫工作量最大,惠及面最广,是一项系统性的民生工程。但是,当前,市、县扶贫办工作力量薄弱;乡镇仅明确政府分管领导,未能配备扶贫专职干部;行政村均依靠村干部配合工作;扶贫战线上的一线力量薄弱。

(三)扶贫对象持续增收较难。一是低收入农户相对来说自身素质偏低,自主创业和劳动就业能力较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依然存在。二是扶贫重点村大多山高路远,农民居住分散,交通相对不便,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发展后劲不强。三是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比例较低。

三、下步思路

按照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因户施策,重点做好“输血”和“造血”两个方面:

(一)在“输血”方面,重点推进五项工作。一是做好低保兜底工作同,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二是建立支出型贫

— 5

— 困救助制度,对城乡居民中因患病和教育支出较大的困难家庭,在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的基础上,开展教育、住房、就业、养老等救助,构建全面、立体的社会救助服务网络。三是建立主动发现机制,由乡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构成三级化网格管理,及时主动发现困难群众,反馈信息并对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实施救助,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四是建立有效的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以购买服务的方式,采用公开招投标形式,实现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省、市、县互联互通;实现市核对平台与市民政、公安、社保、国土、教育、工商、国地税、残联、公积金、银行等部门相关信息互联共享;实现便捷的自动核对程序,确保社会救助对象准确、高效、公正认定。五是做好特困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重点做好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的集中供养、补贴发放以及“户院挂钩”等工作。

(二)在“造血”方面,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引导异地搬迁。“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每年完成农民异地搬迁10000人,其中整村搬迁每年不少于3000人。继续开展农农民异地搬迁安臵点(小区)“美丽新家园”建设,每年创建市级美丽新家园5个。二是开展产业帮扶。在提升农民自主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对农家乐民宿、来料加工、电商扶贫等新业态进行扶持,做好光伏扶贫试点等工作,全面带动低收入农户增收。三是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省特扶资金管理办法,做到扶贫资金在分配、使用、监督等各个环节上— 6 —

的“阳光公开”,确保项目的规范运作和资金效益发挥,实现干部廉洁、项目优质和群众满意的目标。四是重视社会扶贫。努力营造“人人关心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的作用,进一步动员民营企业、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扶贫事业发展,引导和推动各方资源参与精准扶贫,助推低收入农户加快发展。

四、建议

当前,扶贫工作一线力量没有专干,乡镇只有分管领导和民政专员,行政村也只依靠村干部做基础工作,这与“十三五”期间全省打造高水平全面小康标杆省份的要求完全相适应,需要省委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改革扶贫工作体制,归并职能相近的工作部门,整合慈善、社会公益等有关团体,做到强化合力、精准发力、综合用力,形成真正的高水平全面小康工作大格局。

丽水市扶贫办公室 2017年3月28日

— 7

低收入农户脱贫案例 篇6

明中乡地处大巴山南麓,距县城70公里。境内山峦起伏,常年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十分适宜魔芋生长,是城口县产魔芋的重点区域之一。

一、背景与概况

在05年以前,明中乡有大小魔芋加工厂十几家,却没有一家初具规模的企业,魔芋产业年产值更是微乎其微,虽然一直占农户一定的比例,但都是耕作于粮食作物之间,作为副产业间歇的耕种着。自2010年以来,明中乡党委、政府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高度重视魔芋这一资源优势,把魔芋确定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柱产业,引导进行资源整合,培植龙头企业。

在本乡有十几年打拼的金池村村民龙世全抢抓机遇,率先整合了乡内几家规模很小的魔芋加工厂,扩大规模,在短短数年时间内,龙世全就注册成立了魔芋精粉加工厂,市场占有率达到70%,创造出固定资产和年产值在几年间双双翻两番的奇迹。

目前,全乡共有魔芋面积5587亩,2012年魔芋产量5000余吨,魔芋综合产值2231万元。有魔芋加工厂4家,从事魔芋生产的农民及厂家从业人员近2000人。特别是近几年开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魔芋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大投入,使明中乡魔芋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二、基本模式和创新做法

(一)整合优势资源,壮大企业规模。

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针对明中乡魔芋产业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加工厂设备落后、数量较多的现状,以培植龙头企业为抓手,鼓励较小规模的魔芋加工厂进行整合,先后淘汰了四五家较小规模的加工厂。金池村魔芋精粉加工厂逐步扩大规模,魔芋收购与加工辐射面积占到全乡魔芋生产总面积的70%以上。

同时,该村为壮大产业规模,贯彻乡党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在明中乡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推动下,逐步建立起金池村魔芋生产基地,实行规范化建设,逐年提高魔芋产量,实现农户增产增收,并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在此种种利好的形势下,金池村魔芋精粉加工厂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二)强化科技支撑,提高魔芋产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工作是该乡发展的核心之一。

近年来,明中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在农业产业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多次到县属相关部门请示汇报,获得相关项目支持,有力地促进了魔芋产业大村金池村的魔芋基地建设。同时还邀请了相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到村指导农户规范化种植,魔芋产量逐年稳步提高。

该乡主要负责人心中深切的关心着金池村魔芋金粉加工企业的发展,常常组织人员到该企业查看,询问发展情况和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强调企业在做大做强过程中要重视科技对企业的助推作用。该企业负责人龙世全虚心接受建议,主动到外地参观考察,回企业后,利用前些年打拼回来的积蓄购置了机器,更换了设备,改建了厂房,使企业的产量和效益进一步增容。龙世全在该乡非公经济人士座谈会上神佑感触的说:“以前只知道勤劳苦干,不晓得也不想去学技术,到外面看了才知道,我们的生产简直是人工嘛,在城市的话,早就淘汰了,回来购置设备后,就拿清洗魔芋这一项工作来说,以前要招几十人才能满足工厂的生产,现在一天只需要四个人,不但节约了成本,还提高了效益。”

(三)强化龙头带动,提升产业发展后劲。

在企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将发展重点转移到带动产业、帮助农民致富上来。魔芋精粉加工企业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帮之农民致富。为了让乡亲们主动积极的种植魔芋,提高魔芋产量,企业在每年的收购季节都会把收购价在市场均价的线上提高,并且主动上门收购,保证农户生产的魔芋卖得出、卖的值,切实保障乡亲们的利益,让让他们无后顾之忧。

“5年前,每斤魔芋的价格只有八九毛钱,而现在每斤可卖到2块4毛,魔芋收入已经成为了我们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长期从事茶叶生意的金池村村民黄学银说。“这得益于政府把魔芋产业搞活!”据统计,魔域产业带给当地群众现金收入1000万元,许多家庭因为魔芋而脱贫致富。

(四)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

外出务工收入一直是明中乡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村社间还存在很大一部分人停留在“一分三亩地”之间,一家人就靠自家地微薄的收入维持生计,为了转变群众思想观念,鼓励外出务工,明中乡党委、政府通过魔芋基地搞特色园区建设,以金池村作为示范点,逐步推进土地流转,做大做强魔芋产业基地。同时,大力宣传,社保部门密切注意就业信息,及时向农户传达,帮助引导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通过几年的宣传引导,年轻力壮的剩余劳动力都踏上了外出务工的道路,每年为家庭收入新增两万元左右,使农民快速的富裕起来。

三、创新成效与作用

(一)基地建设不断扩充。

2012年,明中乡党委、政府就出台了关于魔芋产业基地及特色园区建设的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该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出台了规范化生产、壮大基地规模、强化政策保障与激励机制思想保障措施。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乡上下掀起了魔芋、中药材等基地建设高潮。

(二)龙头企业不断壮大。自金池村魔芋精粉加工企业确定为魔芋产业龙头企业以来,政府通过实施连接企业的石拱桥建设,解决了企业产品运输瓶颈问题,同时还鼓励参加了县上的各项培训,增长了企业经营的知识与能力。

企业自身通过厂房的改建,设备的添置,人员的培训,加工水平实现了升级,目前已成为该乡魔芋加工企业中加工设备最优、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魔芋加工龙头企业。

四、经验与启示

(一)加强领导,积极引导。

各级领导对此项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很高,直接影响项目按时、按质、按量的实施;同时,只有通过积极引导,才能解放思想,促进观念改变,寻求新的出路。

(二)发展的基础是群众的参与。

在产业项目实施工作中,既要充分调动群众生产的积极性,又要提倡生产自愿,不能强拉强送,只有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项目的实施才能顺利推进。

(三)重点是跟踪监管。

加强产业项目的监管是稳步推进的必要条件,对产业基地的管理我们重点放在了监测、检查、技术人员的指导以及规范化种植等工作上。而且还组织农技人员开展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四)通过扶优、扶强,着力培养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从而带动农民致富,行之有效,科学合理。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市场主体的独立自主的作用,通过以企业为载体,在企业取得发展成就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全村参与到生产中来,是健全产业链,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步骤。

明中乡作为城口县边远偏僻的贫困乡镇,变传统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切实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效渠道,为地方经济发展找到了可行的模式。同时,发展农业支柱产业,使明中乡产业空心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

五、重要的推广价值。

随着退耕还林政策、高山生态移民、异地扶贫搬迁等项目的实施,农民的自由耕地减少和部分土地的废弃,致使产业链面临破坏,加快土地流转,打造现代化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迫在眉睫。

目前,整个大巴山山区都有种植项目产业的历史,具备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资源优势。通过以项目支持扶持龙头企业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可行性较强。同时,政府在经济运行过程中,主要是发挥引导作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同时也避免了发展后期企业不能自主,农民种植的产品受市场影响不能出售等诸多问题。同时,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对山区的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进行广泛推广。

低收入农户脱贫案例 篇7

(一) 产业链

产业链是现实经济活动中的若干相关产业部门基于经济活动内在的技术经济联系, 客观形成的环环相扣、首尾相接的链条式产业关联关系。从宏观上看, 国民经济即是由众多的产业链条所构成, 农业产业链是这个庞大链条群中的特殊一类, 这一类产业链将农业 (或农产品) 作为其中的构成环节和要素。

产业链的本质是用于描述一个具有某种内在联系的企业群结构, 它是一个相对宏观的概念, 存在两方面属性:结构属性和价值属性。产业链中大量存在着上下游关系和相互价值的交换, 上游环节向下游环节输送产品或服务, 下游环节向上游环节反馈信息。

(二) 农业产业链

农业产业链是指与农业初级产品生产密切相关的具有关联关系的产业群所组成的网络结构, 包括为农业生产作准备的科研、农资等前期产业部门, 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等中间产业部门, 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业、储存、运输、销售等后期产业部门。根据产业链中物质主体的不同, 农业产业链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农产品链, 如粮食产业链、棉花产业链和农业中药产业链等。

二、农业产业链拓展在农户脱贫致富中的作用

(一)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农业产业链的运作有利于开发我国各地落后乡村的特色资源, 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根据社会分工理论, 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 必然会利用本地最有利用价值的资源来进行加工, 生产商品, 必然能优化资源配置。

农业产业链的前提就是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只有有效地利用了本地的特色资源, 农业产业链才能做到卓有成效。

在我国落后农村, 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不一样, 各地的资源分布情况大不一样。同时, 因为开发的力度一直不是很大, 导致这些地区的大量特色资源一直得不到很好的开发, 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因此, 农业产业链的运作有利于开发我国落后农村的特色资源, 有利于我国农户脱贫致富。

(二) 能为农产品创造较高的附加值

从社会分工理论可以看出, 一个地区生产的商品必然是它具有优势的产品, 从而换取生产成本较高的商品。因此, 农业产业链能为农产品创造较高的附加值。

在发达国家,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例平均加工深度达3:1, 我国仅为0.6:1, 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深度达到80%以上, 但我国还不到40%.这就是农业产业链的作用.农业产业链往往能使农产品的价值提升几倍甚至十多倍.

(三) 有利于扩大农村就业

有利于扩大农村就业, 有利于安置大量剩余劳动力。

由于农业产业链的运作, 必然会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必然引发大量劳动力的需求, 有利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安置, 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繁荣。

(四) 能够创造规模效应

农业产业链能够创造规模效应, 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 有利于扩大科学技术的影响力。

根据社会分工理论, 根据亚当·斯密的观点, 国际分工应按地域、自然条件所形成的绝对的成本差异进行, 因此, 社会分工必然会产生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聚集, 必然产生规模效应。

三、农业产业链拓展的制约因素

(一) 农业资源人均拥有量少

农业资源人均拥有量少, 土地不具有规模效益。

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影响农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我国农业资源在总量上居世界前列, 但人均拥有水平却明显落于人后, 而且总量和人均拥有水平都在呈下降趋势。

国土资源部2004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已从上年的1.43 亩减少到1.41 亩。从往年土地变更调查结果来看, 全国耕地面积由1996 年10 月底的19.51 亿亩, 减少为2004 年10 月底的18.37 亿亩, 耕地净减少1.14 亿亩, 人均耕地由1.59 亩降为1.41 亩。

从规模经济的角度, 规模经营能降低生产成本, 增加经济效益。因此, 发达国家的家庭农场规模都较大, 少则几公顷, 多的可达几百公顷。我国的农业经营一般是以家庭或者农户为单位的,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中国不仅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可怜, 户均面积也很少。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温铁军提供资料2003 年我国户均只有0.41 公顷 的规模细小的家庭农场, 不可能在WTO 原则约束下与国际上平均数百公顷的大农场竞争。

(二) 农民综合素质低

农民文化、思想素质低, 科学素质低, 不善于经营管理。

建国以来虽经数次扫除文盲活动, 但总体而言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在社会各阶层中仍是较低的。统计资料显示, 我国农民文化程度绝大多数为小学和初中水平, 近几年虽在不断提高, 但增幅不大且不均衡, 东部高于西部, 城郊高于乡村, 若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比则差距更大。同时, 近几年边缘贫困地区儿童辍学失学现象有所回升。文化水平低下严重制约着广大农村向现代化农业进军的步伐。

受计划经济和传统因素的影响, 我国农民市场意识淡薄, 不会研究市场运行规律, 不懂信息收集与反馈, 难以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围绕市场运行有效组织生产。缺少创新和竞争意识, 缺乏经营理念和科学管理方法对自身农业经济的系统经营与管理随意性、盲从性多, 计划性、创造性少。以上单一因素影响或者诸多因素同时影响农民缺少拓宽和延伸农业产业链的意识及实际行动。

(三) 资本积累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普遍改善了生活和居住环境, 添加了部分生活、生产资料, 但总体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较大, 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广大农民在完成生活和生产资料的初步投入后已所剩无几, 无力再投入扩大生产, 有的已上项目, 由于资金的匮乏也是举履为艰。

(四) 农业科技水平低

农业科技水平低,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 农业的科技含量是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占领市场的关键。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成为农业比较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料, 截至2004 年下半年, 我国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45% , 其中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技贡献率分别为42.4% 、31.4% 、42% 和45% , 使我国成为世界粮棉油生产和畜禽、水产养殖第一大国, 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提升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较大贡献。

而美国的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近70% , 其中政府对农民自身文化素质教育和农业推广的投入也起了很大作用。在美国, 新农牧场主、青年农民和农业雇工是农村中的弱势群体, 为了提高他们的生存竞争能力, 政府在教育和推广服务中给予了特殊的关注。全美100 多家农学院、农业实验站及遍及各地的县级推广站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教育推广服务网络。

农业机械化水平是实现规模经营、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物质保证。世界发达国家已在农牧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全面实现机械化, 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现代化水平。我国农民至今仍以单家独户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 难以推广机械化作业, 以致农机拥有量少, 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

(五) 产业链结构性不平衡

农产品质量差, 深加工不够, 适宜品种少, 产业链条拉不长。

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目的就是将传统农业转变为制成品农业, 并由粗制品农业再转变为精制品农业。我国农业至今仍然基本上是原料农业, 大多只是初级加工, 二级加工, 多级加工和制成品很少产业链条短。在我国, 农产品加工增加值低的仅为0.2:1, 高的也不过1:1。而发达国家粮食加工可增值1—4倍, 棉花加工可增值1—4倍。同样的玉米在美国可加工成上千种产品, 但我国大多数玉米加工局限在淀粉类。在我国产能巨大的薯类产品, 国人熟知的就是粉条、粉丝, 而变性淀粉、果葡萄糖等高附加值品种品质却不能满足需求。在我国遍地开花的麦当劳不使用中国产土豆, 因为国产土豆不符合麦当劳产品标准, 我国农产品数量不短缺, 但结构不合理, 缺乏工业发展专用、优质原料。我国是水果大国, 但出汁率高, 色香味符合加工果汁需要的却不多。在农产品加工发达的国家, 每一种产品都有专用的原料加工品种, 并且有固定的原材料基地。我国的农产品还处在按大区域气候地理划分阶段, 离按在大的优势生长带专门为农产品加工而划定区域为时尚远, 种植业对农产品加工业的理解还是“优质农产品鲜吃, 劣质农产品加工”的观念, 而居民消费结构以鲜食为主, 在膳食中加工品比例不足30%, 国外则达到80%。由于没有对路的原材料, 没有适宜加工的农产品, 所以, 一方面不少农产品大量积压, 另一方面又要从国外进口原料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由于缺乏精深加工在大量农产品找不到出路的同时, 也导致大量农产品浪费。我国果蔬类农产品产后损耗一般在25%-30%, 粮食产后损耗在10%以上, 据估计, 我国每年有植物纤维资源作物秸秆6亿吨, 稻壳2000多万吨、麦麸2000多万吨、蔗渣700多万吨, 但加工利用程度不到10%, 禽类屠宰的废弃物大多都被当作垃圾扔掉, 既浪费资源, 也污染环境。而国外一些高科技生物企业原料很多就是屠宰废弃物。

(六) 农产品市场疲软

80年代中期以来, 农产品连续出现销售困难现象, 农产品价格因此持续低迷, 造成农民增收年景丰产不增收。这是由于农产品供求结构的变化、市场需求约束力增强所致。经过改革开放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 我国农产品供给总量已经能够满足需求, 绝大多数农产品已由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 由长期短缺型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或供过于求, 由总量矛盾为主转变为结构矛盾为主。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加入世贸组织, 市场对多样化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将越来越高, 低质农产品市场将越来越萎缩, 仅靠增加产量来增加农民收入将越来越行不通。

以上种种是我国农业生产长期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农业整体效益不高的重要原因。窄短型传统农业产业链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最大障碍, 必须有针对性地加以克服, 将制约因素一一打开, 使窄短的产业链有效地拓宽和延伸使有限的获利空间被大大拓开, 农业效益就会长期持续稳定增长, 农民收入也会持续稳定增加。

四、农业产业链拓展的对策建议

(一) 促进农业工业化

重视农业,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促进农村工业化。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既有利于解决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 又可提高农产品价值, 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把初级农产品加工成市场所需的优质产品和新产品, 方便储运、节约流通费用、加快农产品流通, 满足市场需要。将农业从生产环节向加工、销售环节延伸, 将农业产品大量引向市场。

(二) 延长农业产业链

近几年来, 农民收入增长持续减缓, 已成为降低农民收入预期、抑制农村市场开拓的严重障碍。有专家认为,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民在农业中受益的产业链条太短, 农民收入增长空间有限所致, 再加上农产品价格的影响, 农民从农业中得到的收入增长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党中央决定, 在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 必须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放在突出位置。因此, 作为农村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何延长农业产业链, 应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当务之急的问题。

一般认为, 进行农产品的加工转化是延长农业产业链的有效途径, 但我认为, 除进行农产品加工转化可延长农业产业链外, 还有以下有效途径:

1.科技创新可延长农业产业链

农业产业链是以农业资源产品为中心而形成的一系列农产品生产、销售的环节链条。在这个链条中, 无论是使生产环节延伸, 还是使销售环节延伸, 均能促使农业产业链延长。而科技创新的优势可以依靠企业资源, 开发新型的农业资源利用产业, 并用高科技手段, 进行农业资源的前沿技术研究, 实行科农携手, 生产出能满足社会需求、适销对路的、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产品, 从而延伸农业资源产品生产环节链, 进而促使农业产业链的延长。

2.市场开拓可延长农业产业链

农产品销售流通环节的延伸, 也能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长, 因此, 在农业经济运行中, 通过寻找农产品流通销售的本地、异地市场, 甚至境外市场, 着力开发研制能适应市场的系列农产品, 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长。通过市场开拓延伸的产业链, 其产品的产销衔接比较紧密, 不会出现销售困难现象;同时在市场寻求的过程中, 农民及农产品生产企业或流通中介组织, 可灵敏地感受市场变化波动, 从而促进订单农业、合同农业的发展, 也有利于农村市场体系的发育, 并可加速农产品的储运、保鲜产业链的发展。这种通过市场开拓延长产业链的方式, 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显得尤为重要。

3.行业互动可延长农业产业链

由于农业产业链是由许多相关产业的生产、销售环节链组成, 因此通过发展某一朝阳产业, 带动相关产业互动, 这样可形成以产业间产品为纽带的商贸联接体, 从而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长, 增加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益。

4.信息服务可延长农业产业链

通过各种信息服务, 及时、有效、准确地为农民、为生产企业提供各种与农业产业相关的产品生产、销售、技术信息, 畅通社会各相关产业、行业间的产品市场供需渠道, 从而通过通畅的产销信息服务网, 使原本处于开发劣势的产品得到需求信息而被发掘开发出来, 借助这种潜在产品的开发, 相应地就延长了农业产业链。

(三) 打造龙头企业

打造龙头企业, 带动农业产业链发展。

为什么说打造龙头企业也能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拓展呢?

因为一个地区如果有了好的龙头企业, 由于利润的吸引, 必然会出现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企业为其提高原料和销售渠道, 从而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拓展。

打造龙头企业, 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依托当地特有资源, 选择主导产业, 发展主导产品。发展特色农业, 实现特色农业产业化一个关键环节是选准主导产业和发展产导产品。这是延伸产业链的依据和基础。

(四) 加快农业产业链信息化建设

市场信息对农产品风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公共性, 导致信息供给的需求不足;信息不完全, 导致生产决策风险;信息不对称, 导致交易收益风险。要降低农产品风险, 应高度重视农业信息的作用。针对当前农产品市场信息的公共特性和广大农村还不具备农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力量, 政府应承担起农业信息化的重任, 建立信息咨询交流制度, 在农业产业链信息网络的建设方面应给予指导和支持。

大量的研究表明, 参与共享信息的产业链中的各成员能够提高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 能够在行业竞争中取得明显优势, 从而可以提高产业链的整体效益, 同时, 农产品的价值增值也能够随着产业链的信息化程度与信息共享程度的提高而实现。而现实的情况是, 中国农业产业链的信息化程度整体较低, 一般公司、合作社、农户没有财力也没有能力来进行较大的信息网络的建设。所以加强农业产业链的信息化建设成为当前中国农业产业链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摘要: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农户难以致富的因素有很多, 本文主要从农业产业链角度对我国部分农户脱贫致富做一些探讨。本文通过阐述产业链的本质及其与社会分工、市场交易程度的关系, 并运用社会分工理论阐述了农业产业链在农户脱贫致富中的作用, 指出我国制约农业产业链拓展的因素, 最后对我国农业产业链的拓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链,产业链拓展,农户脱贫致富

参考文献

[1]李江, 颜波.中国经济问题报告[M].经济日报出版社.

[2]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4中国财政发展报告[M].上海大学出版社.

[3]刘金山.市场协调农业产业链:一种探索[J].上海经济研究, 2002.

[4]赵绪福, 王雅鹏.农业产业链、产业化、产业体系的区别与联系[J].农村经济, 2004.

[5]瞿长福.农产品加工腿短在哪里[N].经济日报, 2004-3-19.

上一篇:理想第三课时的教学反思下一篇:销售部人员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