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拓展训练体会

2024-06-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家长拓展训练体会(精选11篇)

家长拓展训练体会 篇1

家长朋友,也许您是人中龙凤,或在政界位高权重,或在学界德隆望尊,或在商界叱咤风云,但面对孩子您是否有心无力?孩子一哭则六神无主,孩子一闹则手足无措?须知富贵不及三,纨绔少伟男,英雄常叹虎父犬子,巨孺时悲后继无人。数十年后您能否脱此遗憾?系于今日您的一念之间。

家长朋友,关于教子,您知多少?且不说正确教子需要五大知识体系的支撑,单是如下几个简单的问题,您可能正确回答?

“孩子撒谎怎么办?”、“孩子不听话怎么办?”、“孩子早恋怎么办?”、“孩子乱花钱怎么办?” „„

荀子曾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家长朋友,行文至此,或许您已有赴学之心,但放眼海内,哪有求教之门?

华东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集众多家庭教育专家智慧,独创理论+实操+总结的授课模式,多年家长培训成功经验,应广大家长的殷切要求,准备每个月利用周末时间定期举办“智慧家长训练营”活动,开设小班(十人左右),合并同类,实际问题,现场解决,全面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解决家庭问题,彻底改善家庭软环境,为您的梦想插上翅膀!

孩子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家长的问题,家长一点点的改变,孩子就有十倍以上的好转!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没有正规的家长教育机构,教育界也直接将孩子所有的教育责任推向学校!不仅机构缺失,观念也陈腐不堪!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家长朋友们,来吧,用一个人的学习换一个家道中兴!

“智慧家长训练营”将带给你震撼!带给你惊喜!您的家庭教育问题将会得到改变!课程目标:

1、让您聚焦于成果: 智慧型家长课程训练系统帮助您达成两大成果:一是站在全面发展的角度关怀孩子,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需求;二是支持和教练,教会您如何运用心理学及科学原理把孩子培养成为人生真正的冠军;

2、让您更好地与孩子沟通: 课程教会家长掌握实用有效的教练沟通能力,诸如聆听、发问、区分、回馈等,从而更有效的支持到孩子健康成长。

3、让您的孩子充满创造力、活力: 智慧型家长课程的核心则是以“孩子的目标为主”透过不断地聆听和发问,不仅仅激发了孩子的主动思考,更经由思考不断的锻炼孩子的脑神经网络越来越发达,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具创造力、活力!教会孩子树立人生理想、设定自己的可行性目标,厘清自己的实际资源、认清现状,采取阶段性行动计划,从而心情愉快、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和生活。

4、让您把生活变成终身教育:课程教会家长充分利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事件和所出现的人随时展开教练过程,让每个关键事件成为我们教练孩子的机会,给予孩子有效的反馈将帮助我们的孩子有效成长。从支持孩子有方向的成长到取得阶段性成果,给予孩子及时的回馈、意见和帮助,从而激发孩子积极主动、参与成长、乐于学习和动手实践的精神。

5、让您更好的完善自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终身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入潜意识、持续一生的,合格的智慧型是标杆,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标杆,智慧型家长课程是一个向内觉察自己、向外不断拓展能力,发现更多可能性的学习过程。通过强化家长的内在觉察唤起家长的内在自我觉察的力量,通过训练不断强化家长的能力,如此通过内外兼修锻造合格智慧型家长,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奠定良性土壤,为拥有丰盛人生奠定重要的心灵基础。

智慧型家长课程的核心目标:提供系统有效的家长训练和长期技术支持,让家长和孩子的愿望变成现实!

课程内容:

第一阶段:如何塑造人/认识自我第二阶段:因材施教/认识孩子

第三阶段:亲子互动技巧

第四阶段:针对性答疑

课程时间:两天一晚

培训对象:父母、准父母、教育从业者、心理咨询师 培训费用:原价:3200元/人 优惠价:2200 元/人

欢迎夫妻共同参加,双人优惠价3000元

报名电话: 021-61521566 联 系 人:褚老师

家长拓展训练体会 篇2

日前, 记者调查发现, 位于广州的起航训练营仍然存在, 不仅没有相关部门进行取缔和查处, 甚至还有许多家长没有把自己的孩子接回。

不难看出, 这个训练营的主要手段就是强制性、高强度的体能训练, 不服从就打。这和“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理念如出一辙, 可是, 如果打真的有用, 父母的打骂应该比学校更有效吧, 毕竟父母的打骂孩子还能体会到些微“打是亲、骂是爱”, 而陌生人的打骂只是一种暴力, 给孩子的心理埋下阴影, 使他们长大后也形成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倾向。而且, 就算孩子暂时被打怕了, 屈服了, 只怕效果也极易反弹。

指望参加此类训练营就可以帮孩子改掉坏习惯, 变成好孩子, 这种家长真是糊涂得可以。要知道, 没有任何一种教育能比得上家庭教育。有些家长很委屈, 拿出自己文化程度低、不懂教育为理由, 觉得我为孩子花了那么多钱, 难道还不能证明我爱孩子吗?他们觉得这样就尽到了教育孩子的责任, 真是大错特错!我相信送孩子参加训练营的家长中, 有这种想法的一定不在少数。我看, 送孩子参加训练营是“大人生病, 孩子治疗”的荒诞做法。真正需要进行拯救训练的不是孩子, 而是家长。他们与其把钱花在给孩子上训练营上, 还不如拿这笔钱给自己报一个教育培训班, 好好洗洗脑。文化程度低, 并不重要, 要相信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 父母需要言传身教的是, 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 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学会自尊、自爱、自强。如果孩子真正具备了这些品质, 他们还会染上网瘾、不爱学习吗?问题孩子的背后一定都有一个教育方式出了问题的父母。牢狱式的暴力培训和惩戒培训, 只会让孩子尊严尽失, 丧失安全感和信任感, 成为真正的问题少年。至于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父母还是好好补一下教育课, 不要再用错误的教育理念让孩子受罪了。

有效拓展家长资源在幼儿园的运用 篇3

【关键词】家长资源;家园共育;幼儿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17(2013)12-0051-02

【作者简介】王颖(1965-),女,安徽淮南人,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第四幼儿园园长、书记,中学高级教师。

家长资源是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之一,对促进幼儿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主动与家庭配合,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共同担负教育幼儿的任务。”这里强调的是幼儿园与家长合作促进幼儿发展的必要性。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同样对家园合作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为此,我们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在有效拓展教学资源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实践证明,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发家长资源,合理并充分地用好家长资源,能够全方位地推动幼儿园各项工作的开展,从而有效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巧妙借力,挖掘家长资源的教育价值

所谓“家长资源”,是指蕴含在广大家长身上的、可在幼儿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各种知识和能力的总称,充分开发并巧妙用好这一宝贵的资源,对于幼儿园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对于幼儿园来说,家长资源丰富无比,幼儿园应充分挖掘这一重要的教育资源。家长资源的丰富性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从数量上看,家长往往是幼儿教师数量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第二,从职业上看,家长从事的职业与行业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的;第三,从“三人行,必有我师”“能者为师”这一角度看,有很多家长甚至可以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由此可见,家长资源对于幼儿园而言,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幼儿园应当重视并用好这一教育资源。

基于对家长资源丰富性的认识,我园切实做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家长资源库,通过调研了解家长的特长与能力,并将信息输入幼儿园的“信息库”中,在开展活动时联系相关家长,请他们提供协助;二是主动邀请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如邀请家长讲故事、开展亲子活动、组织家长助教团、成立家长义工团等。具体来说,在家长讲故事活动中,家长响应幼儿园的号召,自愿报名组建讲故事团,每周下午4∶30会有2名~3名家长来班级给孩子讲故事。家长讲故事活动,不仅促使家长关注孩子的阅读活动,而且促进了亲子关系的融洽。在组织家长助教活动中,我们请儿科医生家长为其他家长开讲座,讲解春季小儿常见病和传染病的预防;请交通警察家长为孩子们讲交通安全知识;请消防警察家长为孩子们讲消防逃生的知识等。另外,义工团的家长也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当举办大型活动时,他们会主动承担协助接待、帮助维护秩序的工作。由此可见,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活动,不仅充实了教育力量,丰富了教育教学内容,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和信任,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家园共育,充分发挥家长和幼儿园的各自优势

幼儿园与家庭联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才能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双赢,从而最终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首先,我们积极发挥家长资源丰富性的优势。由于家长委员会和义工团成员是由不同类别的家长组成的,他们的学历、职业、专业、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各不相同,他们的价值观、教育观、理解力、育儿能力也都有所不同,因此,他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对幼儿园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如,他们往往能从特定的角度发现幼儿园工作的不足,并提出有效的建议。因此,家长资源能够补充和完善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只有多借助家长的力量,才能做到心中更有底、心里更有数。其次,我们还积极发挥家长资源可持续性与无私性的优势。家长资源的可持续性表现在:随着一批幼儿的离园,总会有新一批的幼儿伴随着新一批的家长到来,组成新一届的家长委员会。另外,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是不求任何回报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家长会心甘情愿且真心实意地协助幼儿园工作,成为幼儿教师最可靠、最贴心的好帮手。对于家长来说,在参与幼儿园活动时,自己也体验到了被重视的快乐,收获了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快乐,因此,幼儿园应为家长提供大显身手的平台与机会。

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在家园共育中也应发挥其专业优势。在实践中,我们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家长会和家长学校讲座,针对家长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分析和解答。其一,是搭建信息平台,拓展指导渠道。我园在组织教师参加“国家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之后,选取骨干教师组建团队开展国家级课题“关于新时期家长工作的方法和特点”的研究,从理论上为家长提供科学的指导。另外,我们还通过“家长学校”“家园联系栏”“家教小报”“家长开放日”“班级QQ群”等多种方式,及时将家庭教育的基本常识、倾向性问题、科学的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其二,是搭建活动平台,调动家长积极性。家庭教育指导对家长的引领作用是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我们开展家长育儿心得的评选活动,促使家长进行反思,并在反思中行动,在行动中提升育儿能力,为家长创造学习、参与、分享的环境。

三、关注成长,有效提升家长资源的独特功能

如何真正实现幼儿的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家长与幼儿园在教育理念上达成一致,还需要家长将对自己孩子的爱扩展为“大爱”。

(一)关注家长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与家长应在“育人为本”上形成共识,尊重幼儿发展的规律,依据科学的教育理念,追求家长与幼儿园教育“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同育”的目标,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家园共育的重要性。第一,同心,即愿望相同。幼儿园和家庭在教育幼儿方面具有天然的一致性,他们对待孩子未来的美好期盼上是一致的。作为幼儿园,没有哪一所园的教师不希望幼儿获得全面发展;作为家长,没有哪位家长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第二,同德。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家长都会关心自己孩子所在幼儿园的师德师风,都希望自己孩子所在的幼儿园硬件过硬、软件强大。第三,同向,即幼儿园和家庭之间对科学的幼儿教育、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的幼儿教育等问题的认同。在当前学前市场较乱、功利主义盛行的时候,家园之间要想做到 “同向”是较难的。因此,我园在“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讲座,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让家长理解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促进孩子和谐发展的。第四,同行。家长有了内心认可的教育方向,就会乐意主动参与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第五,同育。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并作出评价,有助于幼儿园评价工作更为全面、客观、公正。

(二)拓展家长爱的教育

从本质上说,教育的灵魂就是爱的培养,爱的培养对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体现这一理念,在家园共建中,我们十分强调以下四个方面的爱:第一,爱孩子。如果说母子之爱、父子之爱是源于血缘之爱,是人类一种天然的本能的话,那么当家长走进幼儿园并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这种爱由“血缘之爱”逐步变为具有广泛社会意义的“人文之爱”,这无疑是一种具有社会意义的升华的爱。第二,爱自我。家长在释放、表达自己对孩子爱的过程中,也应当充分表达和释放自己的生命智慧,学会爱自我。第三,爱家庭。当家长走进孩子多姿多彩的世界,孩子的成长为他们带来的不仅是对教育促进人发展的感动,还有因孩子成长而带来的家庭的快乐与和谐。第四,爱幼儿园。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能够加深家长对幼儿园的了解与认同。幼儿园应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对孩子的爱,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爱,从而让家长对幼儿园产生更多的认同,越来越热爱幼儿园。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重视家长方面蕴含的丰富的教育资源,作为教育者只要充分挖掘并有效利用这些资源,一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家长资源是幼儿园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资源。通过挖掘提炼、凝聚力量、合力培养,可以整合家园双方的优势,从而形成家园教育的合力,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工作规程[Z].1996.

[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 张志勇.家长教育:学校教育资源的富矿[N].中国教育报,2012-8-28.

[4] 吴邵平.家园共同体的建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5]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全国家长学校教育实践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家长学校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

篮球训练队家长协议书范本 篇4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用到协议书的地方越来越多,签订协议书是解决纠纷的保障。一般协议书是怎么起草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篮球训练队家长协议书范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激发学生的运动特长,为学生将来考中大学提供平台、奠定基础,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坚强意志,为自己、为班级、为学校争光,所以我校组建一支篮球训练队,经全校高一、高二学生范围中进行挑选后,我们发现您的孩子在这方面有较大的潜质,故邀请您的孩子参加训练,同时希望得到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现就学生的管理、训练等方面涉及到的.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具体内容如下:

1、学校负责球队的训练、管理和比赛。

2、学生必须征得家长、学校的同意下,才能参加训练。

3、学生与家长都必须如实向学校反映学生身体的健康状况,如有不宜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学校坚决不允许参加训练。

4、为了防止学生在训练中有可能发生如扭伤、拉伤、碰伤等意外伤害,学生上一份不低于100元的意外保险。

5、队员应按时集中,认真训练,一切行动听从训练老师的安排。擅自行动,不服从管理者将按《娄烦中学学生行为管理细则》执行相应的处分,并造成的后果自己承担。

6、篮球训练队训练的时间:

每周一早6:00--7:30和每周三下午4:25--5:55

如同意以上内容,请家长签字:

家长联系电话:___;家庭住址:___

xx中学

家长拓展训练体会 篇5

当今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家长要想使孩子长大后具有相当的竞争实力,就要在教育中抓好两点:一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二是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两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善于不善于思考是儿童能否取得学习成功的关键之一。不少孩子取得学习上的好成绩,完全是依靠模仿和死记,家长还为此沾沾自喜,没有察觉这是一种带有很大虚幻性的潜在危机。这样久而久之,由于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势必造成孩子思维的僵化,形成一种以模仿为主的思维定势,阻碍了他们智力的发展。

因此,教会孩子思维的方法,经常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家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有人甚至这么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可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是多么的重要。

那么,儿童的思维能力怎样提高呢?英国研究思维教育的专家爱德华—德波诺教授认为,思维是可以作为技巧来训练的。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训练,就可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下面我们就举一些思维训练的例子:借用带有画面的识字卡,可对幼儿进行分类的思维训练。比如,给孩子一大堆识字卡,要求孩子把同一类的东西找出来。最

初,他受直观感觉的影响,只会按颜色分,或按形状来分。慢慢地,你可以启发他开动脑筋,学会按物体的功用来分。然后再逐渐加大分类的难度,让孩子的思维得到锻炼。

每次带孩子外出时,千万别放过对孩子进行思维训练的机会。比如看到什么东西,就有意识地向孩子发问:“这桥像什么?”“这云像什么?”“这声音像什么?”通过这众多的“像什么”,就能有效地增强孩子的形象思维水平。

思维训练还可通过有趣的游戏来进行。比如将一历史名人、神话人物、动画片角色或影视界名人的名字或画片,贴在孩子的后背上,然后让他向你提若干问题,你只能回答“对”与“不对”,通过问答让他猜出这个人的名字,猜的次数越少越好。这一思维训练的过程同概念的形成过程类同,可有效地培养孩子不断地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等思维的能力。

平时不妨多给孩子提供一些问题情境,训练孩子分析事情的状况,做出明智的决定。比如,可以经常问孩子类似下面的问题:假如你放学回家时,发现丢了家门的钥匙,而父母要很晚才回来,你该怎么办呢?父母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设计各种情况来让孩子解决。在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无所不在,思维训练处处可行。诸如“买书好还是买吃的好?”“路遇歹徒怎么办?”“广告宣传这是最好的,你信不信?”等等。儿童在分析综合这些问题时便可获得思维能力的训练。

发散性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创造力的基础,对此家长应该着重

加以培养。训练儿童发散性思维的办法有许多,比如家长在纸上画一个圆,让孩子看着它,并想象这个圆像什么东西,说的内容越多越好。有的优秀家长,经常围绕着“一物多用”、“一事多因”为孩子编些趣题,让孩子回答。如:“水有什么用?”“砖头除了盖房还有什么用?”等等。这些题目常常能引起孩子极大的兴趣,总是千方百计开动脑筋,想出各种各样的答案。一次有个家长带孩子上班,看见一个人骑自行车速度很慢,就让孩子找出10种以上影响车速的原因来。结果孩子找出了上坡、顶风、破车、骑车人有病、下大雪等15种情况。孩子经过这种训练,他的创造能力要比同龄孩子高出许多。

家长会家长心得体会 篇6

班主任刘老师对工作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特别是刘老师说的“只要你们家长不放弃,我绝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深深地感动着我。为孩子们能拥有这样用心认真的老师而感到幸福。

刘老师给我们介绍了高校长的教育理念和各位任课老师的教学特点。从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非常浓厚的文化气息,教学楼上“相信种子,相信岁月”这八个字深深吸引着我,寓意简单而深远。通过刘老师的介绍,我们知道,孩子们每一位任课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引导孩子们的学习上各有所长,我们孩子是幸运的。

我家孩子,在学校这不足一个月的学习期间,孩子各方面都有了的进步,最为明显的是做作业不再拖拉,效率提高了,每次完成作业后,还主动去练字,读新概念。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事,即使去做,也是十分的不情愿,这种状态勉强按要求做,效果也可想而知。主动学和被迫学的效果有着天壤之别。

另外,孩子自信心也提高了很多,孩子说起,英语课堂上关于梦想的演讲,她是第一个演讲,虽说心里很紧张,表情有点不自然,但还是顺利的完成了,相信自己下次会更棒的!

作为家长,我们没有理由不配合老师,在家一定要做好对孩子的监督和督促,看他们是否认真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检查和签字更不能有一丝松懈。全力配合老师力求做“5+2>7”。

“自信、乐观、开朗、大方、自律、慎独”是老师对孩子们的期望,在老师的精心引导下,在我们家长的努力配合下,孩子们一定会成为她们最好的自己。

家长会上,徐晨琪妈妈做了关于培养孩子好习惯的精彩分享,特别在孩子吃苦、干家务等方面好习惯培养方面,让我们受益匪浅。今后试着放手,让孩子参与到干家务中来,不是孩子不干,而是我们家长包办了太多,孩子反而习惯成自然,成了养尊处优,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

家长拓展训练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12月间在本院康复病房住院的痉挛型双瘫患儿50例,入选标准:(1) 符合小儿脑瘫诊断与分型标准[1];(2) 年龄为2~4岁;(3) 有步行能力(辅助行走或独立行走);(4) 均有不同程度尖足步态。按家长是否自愿接受康复培训并参加强化运动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平均年龄(2.5±1)岁;对照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龄(2.7±1)岁。

1.2 治疗方法

1.2.1 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由康复医生、治疗师、责任护士、患儿家长共同参与康复评定,就患儿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别制定短期、长期康复目标,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每治疗1个月后再次评定,并根据患儿功能的恢复情况相应修改康复治疗计划。

1.2.2 康复训练方法

两组均采用综合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包括专业康复治疗师进行的物理治疗(PT治疗)(每日1次,每次40 min),肌痉挛的经络导平、脑循环等低频电疗(每日1次,每次30 min),头针及推拿(每日1次,每次30 min)。以上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1.2.3 指导家长参与康复训练

对观察组家长进行康复知识培训,使其了解康复的重要性、掌握康复理论知识;由康复医生或治疗师对家长在训练室进行实际操作技术培训;根据每个患儿具体问题现场指导家长具体康复治疗手技,并及时纠正不规范动作;每日在专业治疗之余,观察组家长在病房自行进行强化康复训练,由责任护士加强指导督促,每日2次,每次40 min,训练内容同治疗师;随时记录训练中遇到的问题,由康复治疗师解答指导,以保证操作手法准确,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

1.2.4 评定方法

采用盲法评定法。患儿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以下内容评定:(1) 患侧足背屈角被动活动范围测定;(2) 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的站立(总分39分)、行走(总分72分)功能项目的评定。评定工作由不参加本研究的两名康复医师各自独立完成。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2.0软件处理,数据均以undefined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1) 治疗前两组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足背屈角被动活动度较对照组降低(P<0.05);GMFM站立及行走功能评分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3)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足背屈角被动活动度、GMFM站立及行走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具体见表1、2、3。

a与治疗前相比,P<0.05;b与对照组比较,P<0.05

a与治疗前相比,P<0.05;b与对照组比较,P<0.05

a与治疗前相比,P<0.05;b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3.1 强化训练是脑性瘫痪治疗最为有效的方法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从小儿出生前至出生后1个月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一种非进行性的脑损伤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2]。按运动障碍的特征分类主要分为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弛缓型、共济失调型、震颤型及混合型,其中痉挛型双瘫所占比例最高,占60%~70%[3]。虽然脑瘫损伤病变呈非进行性,但若不早期康复,随着异常运动模式的反复强化,会出现软组织挛缩、关节畸变导致继发性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目前国内外针对痉挛型双瘫的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PT治疗、支具的牵伸、口服/鞘内注射抗痉挛药、局部注射肉毒毒素、神经干阻滞、选择性的脊神经背根切断术、肌腱延长术等。上述方法多数用于高年龄组儿童,对低年龄组的婴幼儿主要采用PT治疗、低频电疗、头针及推拿等治疗,其中PT治疗最为成熟有效[4]。有研究[5]显示,脑细胞损伤后神经环路的再生重组及加强突触间联系要通过反复实践才能完成。对采用强制性诱导运动治疗而强化使用患肢的脑卒中患者,应用神经成像和经颅电磁刺激研究显示,皮层功能依赖区出现重组,患肢的皮层运动支配区扩大,这一结果证实了强化的重要[6]。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快速发育完善期,脑的机能代偿性大,可塑性强,为神经系统损伤后的康复奠定了神经生理学基础。早期强化康复训练可使损伤的大脑在不断成熟和分化过程中功能得到有效的代偿[7,8],因为神经网络的形成、大脑功能的重建以及运动控制的编程均离不开具体技能的反复使用。

3.2 指导家长参与强化训练可显著提高疗效

我国脑瘫的发病率在0.2%左右,目前有脑瘫患儿100多万[9]。因社区康复尚未普及,我国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主要集中在医院,而相对造成专业治疗师的不足。本院康复科病房PT治疗师与患儿之比为1∶6,患儿往往只能遵从治疗师安排的时间,每日1次、每次40 min的康复运动量,谈不上强化训练,同时昂贵的医疗费用也限制着康复治疗的持续性。因此探讨医院和家庭康复治疗相结合的康复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强化训练的观察组各项评定结果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说明家长参与下的强化训练比单纯的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好,患儿通过强化训练功能改善的速度加快,此结果与Sterr等[10]的研究结果一致。家长参与下的治疗弥补了治疗师不足的现状,使强化训练的实施成为了可能,也较好地保证了患儿坚持长期康复训练;患儿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间极其有限,在家中与家长的相处时间更长,家长接受培训参与康复训练,使患儿的治疗贯穿于一整天,从护理、体位摆放再到功能训练,持续给患儿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与家长在一起,患儿在安全、放松的环境下,可以提高训练积极性,更大程度地发挥主动性,提高疗效;家长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参与强化训练可以保证康复治疗的长期性、科学性、主动性、有效性。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指导家长参与强化训练是值得推广的新型康复模式。

参考文献

[1]林庆.全国小儿脑性瘫痪专题研讨会纪要[J].中华儿科杂志,2004,41:261-262.

[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分会神经学组.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263.

[3]胡莹媛.小儿脑性瘫痪[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4):193-195.

[4]HOARE B,WASIAK J,IMMS C,et al.Constraint inducedmovement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the upper limb in chil-dren with hemiplegic cerebral palsy[J].Cochrane DatabaseSyst Rev,2007,18(2):41-49.

[5]王丽亚,赵振彪,黄明威,等.强制性诱导运动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3,9(5):296-297.

[6]LIEPER J,MILMER W,BAUDER H,et al.Motor cortexplasticity during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instrokepatients[J].Neurosci Lett,1998,250:528.

[7]黄真.运动学习相关理论及其在脑瘫患儿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22(7):653-655.

[8]任世光.强化训练是小儿脑瘫康复的原则[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9):778-780.

[9]祁岩超,刘振寰.小儿脑瘫的治疗现状与展望[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1):104-106.

大班合唱训练的体会 篇8

关键词:童声合唱 大班幼儿 合唱曲目 多声部演唱 科学发声

合唱是一种声乐演唱形式,它把音乐、诗歌、演唱融合在一起。童声合唱则是针对幼儿进行的合唱训练,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幼儿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谐、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幼儿进入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而且还能使他们得到情感的满足,受到美的熏陶,进而培养良好的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同时,它对培养幼儿合作、协调的集体主义观念及群体意识、注意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教育力量。因此,在幼儿园进行合唱教学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开展大班合唱的实践经验,使笔者对幼儿合唱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首先,教师应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合唱曲目。曲目选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幼儿对合唱的热爱程度,关系到幼儿的精神成长与音乐教育的成功与否。优美的音乐更能激起幼儿的学习欲望,激起幻想、激发热情。因此,在选择曲目时,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有利于促进幼儿演唱水平的提高。

笔者根据参加合唱队幼儿年龄特征,选择了两首简短易懂、曲调上口的歌曲,《童心是小鸟》和《欢乐的歌声飞满园》。《童心是小鸟》的艺术形象鲜明,具有感染力,四三拍的旋律很容易引起幼儿感情与歌词内容的强烈共鸣;《欢乐的歌声飞满园》则是我院的院歌,它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能使幼儿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激发内心的情感,体验幼儿园的愉快生活。

其次,教师应尝试运用多声部演唱的训练方式。过去在幼儿的歌曲教学中,演唱方法比较单一,多以齐唱、领唱为主。在这次合唱练习中,笔者综合采用了齐唱、接唱、对唱、轮唱、衬词伴唱、双声部等多种形式,达到了非常好的合唱效果。

在学习合唱歌曲前,笔者并没有急于让幼儿学习演唱的歌曲,而是先让幼儿感受歌曲的节奏,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用朗诵歌词的方法,带动幼儿进行发声练习。在轮唱训练中,我们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首先用幼儿熟悉的歌曲《两只老虎》进行轮唱训练,让幼儿以说唱的形式,反复念歌词,逐渐掌握歌曲节奏,再将轮唱的节奏带到训练中。等幼儿已经熟练掌握了之后,再进行歌曲轮唱。将同样的方法运用到教唱新歌《童心是小鸟》时,笔者发现,幼儿不仅认为学新歌不是件困难事,反而觉得这是一种新的挑战、新的尝试。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双声部演唱歌曲对于中大班幼儿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笔者尝试用和声的感染力,使歌曲更具深度、厚度和穿透力。如在教唱《欢乐的歌声飞满园》时,笔者将旋律分解成两声部的练声小组合,事先固定好一个声部,逐渐掌握不受其他干扰。另外,也可经常用录音机把幼儿的歌声录下来,用“活”的教学,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再次,在合唱中要以游戏或情景教学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在合唱训练前,笔者发现许多幼儿只会在歌唱中喊叫,不会在演唱中呼吸,而呼吸是发声与歌唱的动力。曾有专家论述“不会呼吸的人就不会歌唱”,幼儿的嗓音、身体都在发育时期,歌唱时常感到气力不足,容易用胸部呼吸去歌唱,因此,在歌唱之前,教师引导幼儿做一些呼吸训练是十分必要的。胸腹式联合呼吸的状态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呼吸状态,即用胸腹舒展、扩张的动作,有规律地进行吸气;用小腹腹肌的力量推动气息支持而发声。这种发声训练就是气声结合的方法,这种合唱发声训练所产生的力量能使声音稳定、灵活、具有弹性。另外要注意的是,做呼吸练习时,应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进行,以免把歌唱的呼吸动作练僵,出现憋气的现象。教师可运用形象的比喻,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练习呼吸。如利用打哈欠、叹气、闻花香等呼吸时的状态,体会深呼气。如仿佛看见一只漂亮的蝴蝶落在那里,想捉住它,就屏住呼吸轻轻地、慢慢地伸手去捉,这种感觉就是保持气息;用像吹蜡烛的感觉练习快吸快呼,用吹气球的感觉练习快吸慢呼;用火车的“咔嚓”音将气息像蚕吐丝一样,长而均匀地吐出,练习慢吸慢呼。这些有兴趣、有步骤、有规律的方法都可让幼儿轻松、愉快地接受,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幼儿合唱对于教师来说,还是一种新的尝试,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学习。在探索中,教师可借鉴国外一些优秀的合唱教学方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就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成效。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欣赏美、表现美并创造美。

参考文献:

[1]钟维国.童声合唱的训练与指挥[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

家长拓展训练体会 篇9

致家长一封信

各位家长: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少年儿童时期是身体急速发展变化时期,这一时期科学规范的体育训练将成为他们身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也将为学生一生的健康和幸福奠定坚实的基础。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组织实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并逐步加大体育成绩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中考成绩中的分量”的要求,吉林市教育局提出从2016年开始以县区为单位统一组织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考试分值40分,纳入学生个人中考成绩。

体育考试:男女生各进行3类项目的考试,包括1项必考项目和2项限选项目。必考项目(1项):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限选项目(合计2项):50米跑、立定跳远、实心球、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坐)项目中任选一项;篮球运球、排球垫球、足球颠球中任选一项。

现我校致家长一封信,以引起各位家长对学生体育的足够重视,并且能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相关体育训练(包括学校定期指定的需要学生在家庭进行的体育训练项目)。

愿家校积极合作,共促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松山中心学校

初中英语写作训练教学的体会 篇10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训练;问题;对策

听、说、读、写是英语基本的综合能力,也是初中英语教学的基本内容。其中,写作训练教学既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同时也是其中的难点。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僅能够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还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因此,不断提高初中英语写作训练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在此浅谈初中英语写作训练教学的体会,将根据个人的英语实践教学经验提出英语写作训练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以期能为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一、初中英语写作训练教学面对的主要问题

1.学生的词汇积累不够

无论是英语写作还是语文写作,其考验的都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中包括了学生对词汇、语句等各方面的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逻辑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词汇积累是基础。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想要将自己的思维表达出来也必须通过词汇进行表述,学生想要提高自己的作文等级也必须依靠较为高级的词汇作为支撑。

通过实践教学后发现学生的英语词汇积累较差。一方面,部分学生认为单词难以记忆,或者是没有掌握正确的记忆方法,导致这部分学生连课本内的词汇都没有掌握。另一方面,很少有学生会进行课外的词汇积累,这就导致学生很难在写作中使用高级词汇,也就使得学生的作文没有增分点。

2.语法的误用

另一方面,初中生非常容易在语法中出现语法误用的情况。大部分学生认为一篇优秀英语作文的语句必然拥有大量的语法,只有通过语法的填充才能体现自己的水平。

虽然这是一个事实,但大部分初中生的英语水平并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写作中出现语法误用的现象。同时,针对一些英语基础本来就差的学生,语法结构更是其写作中的重要问题。这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主谓结构都分不清楚,甚至在作文中出现“I’m do something”这一类简单的语法错误。

二、反思后得出的对策

1.加强词汇的积累

英语词汇作为写作的基础,要提高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效果就必须从基础做起,也就是要加强学生的词汇的积累。

首先,教师应该强化课后的词汇教学,要让学生熟记词语的拼写和中文意思。教师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例如指导学生使用联想记忆等方法进行高效的记忆。其次,教师应该尽可能的拓宽学生的词汇量,要让学生在写作中可以使用较为高级的词汇来代替低级简单的词汇。这就需要教师从不同方面提高学生的课外积累。教师可以通过阅读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收集和整理课外的词汇。例如“chance”一词就可以用“opportunity”替代,这就展现出学生的英语水平,多用高级的词汇就可以增加学生的作文增分点。

2.正确对待英语的语法

针对学生容易在作文中滥用语法而出现语法错误的情况。教师必须要转变学生的意识,要让学生能够正确对待语法,要能够在写作中根据自己的英语基础正确使用语法。

首先,教师必须告知学生复杂的语法结构在初中作文中不宜常用。一方面,初中语法较为简单,并没有太过高级的语法类型。另一方面,初中英语的作文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英语基础,即文章逻辑清晰、语句通顺和单词拼写错误等。其次,教师必须告知学生在没有充足把握的时候尽量使用简单的语句,只要能够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就不会影响得分。最后,教师必须要加强基础的语法教学,一定要让学生避免在写作中出现基础的语法错误。例如主谓结构错误这一类的语法错误将会极大的影响写作的得分。因此,教师要在转变学生意识的基础上进行语法训练,通过一定的写作练习和阅读练习来保证学生不再出现基础的语法错误。

3.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同时,在完成基本的写作训练基础上,教师应该开展更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练习,鼓励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量和例句,并且引导学生将积累的东西使用到写作中,提高作文的质量。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多看优秀的作文范文。通过参悟优秀范文要让学生拥有清晰的写作逻辑,要学习范文的结构和构思,以此保证学生作文逻辑清晰、层次分明,要能够抓住题目清楚的阐述自己的意思。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相互批改作文,通过批改同学的作文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进行总结和梳理,并以此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初中英语写作训练的难点主要在于学生的词汇基础不够并且容易误用语法。教师必须要针对这两个难点开展工作,要加强词汇教学并且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语法,要根据自己的基础使用语法。最后,教师应该开展阅读训练等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史代琴.浅析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考试周刊,2014(03)

家长拓展训练体会 篇11

关键词:解除忧虑,儿童家长,心理教育

儿科整体治疗是以现代诊疗为指导, 以诊疗程序为框架, 根据患者身心及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优质诊疗服务。换一句话说, 整体治疗是以患者为中心, 以提供优质诊疗服务为核心, 以化最少的钱、用最短的时间治愈患者为目标的优质服务。儿科诊疗服务的对象是0~14岁患者。目前在中国, 这是一个特殊群体,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落实,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儿童因此受到最特殊呵护而成了最特殊阶层。特殊阶层带来诊疗的特别困难, 低龄化的患者, 诉诸能力低, 要靠其长辈帮助诉说及医师的耐心细致的观察和诊断;稍大的患儿, 由于家庭的呵护娇惯, 会因怕医而产生抗医行为;最让人头痛的是4-2-1综合征带来的庞大的亲友团—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七大姑、八大姨, 一个患儿旁拥着一大群亲友, 个个紧张焦虑, 人人盼望医师手到病除, 其结果造成的是混乱和负担, 甚者会耽误诊疗进程。患儿整体治疗要有好效果, 必先解除忧虑, 制止混乱, 统一行动。下面就忧虑产生的社会原因、表现形式及解除方法谈几点体会。

1 忧虑产生的社会根源。

1.1世界著名的心理学大师马斯洛创造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说, 人的需要分五个层次, 最基本的一层是生理需要;上一个层次是安全需要;再上一个层次是爱和归属的需要;再往上一层是尊重的需要;最上一层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五层由下往上呈金字塔型。当下一层需要满足, 人就会自觉追求上一层次需要。面对衣食住已基本解决, 正在奔小康的中国人, “安全”已摆在首位, 孩子生病是家里安全出了大问题, 怎能不紧张忧虑呢?诊疗者要从根源上了解他们的需要。

1.2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实施, 独生子女成了重要一员, 生活的改善, 小孩的减少, 必然导致孩子的宝贵。大人心中的宝贝突然患病, 怎能不紧张忧虑呢?诊疗者要设身处地, 以心换心。

1.3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中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可市场中的滚滚洪流难免夹带着些泥沙, 再加一些信息误导, 大多数中国人都带上多疑的眼光。看谁都要反复审视, 对医师、医疗器械、药品等都如此。诊疗者要宽容理解, 帮其放下思想包袱。

2 忧虑产生的心理根源及表现。

2.1 焦虑和紧张

2.1.1 对疾病缺乏认识和对环境有陌生感

孩子突然生病, 家长对孩子的病原及病症缺乏认识, 生病的孩子到了医院, 对医师和环境都陌生, 从而引起紧张和焦虑。表现为患者及家属都坐立不安, 患者哭闹、家属反复向医师询问病情, 希望得到明确答案。甚至不断打听医师情况, 希望找到经验丰富的医师或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床位。

2.1.2 治疗过程中由于病情变化而产生紧张焦虑

表现为家属对医师的诊疗不放心, 反复找医师陈述病情, 要求医护人员帮助不断观察, 担心遗漏病情或诊断治疗不准。

2.1.3 治疗过程稍长者, 还会对经济负担产生忧虑

表现为稍有好转, 就希望出院, 希望带药走医。

2.2 恐惧感和不安全感

2.2.1 家长对孩子疾病的预后产生恐惧感

表现为对患者疾病预后敏锐, 会假设出种种不利后果。特别是重患者家属, 会悲观多虑, 甚者会非常避讳, 避免别人谈论不好的事、说不吉利字眼。

2.2.2 过分的担忧

由于心疼, 对侵袭性检查和辐射产生恐惧感。尽力回避辅助性医疗检查, 特别是带有辐射性的。回避自己不熟悉的药。静脉穿刺或抽血化验都担忧, 不忍看。患儿哭闹, 家长也跟着痛哭流涕。

2.3 多疑和不信任

2.3.1 怀疑治疗方案

对疾病的产生和治疗不了解, 盲目凭经验或听道听途说, 拒绝配合治疗。甚者会强调自己所谓办法或搬来书籍, 对医师的诊断进行对比。对药物的不良反应特别在意和担忧。强调书上的治疗方案和药物的使用说明。

2.3.2 以貌取人

对医护人员的年龄、性别、语言、着装极为在意, 不顺眼就不信任, 把外表和技术等同, 甚者会要求换医护人员。

2.3.3 因条件有限而不信任

因医疗设施和环境有限, 就对医师医疗技术和能力不信任。望着环境好、广告做得好的地方跑。

3 患儿及家属的其他心理表现

3.1 过分的容忍

对患儿的不正确行为过分容忍和支持是许多家长的共性。他们往往把孩子生病看成是自己照顾不周而造成的, 对孩子有负疚感, 于是对孩子病中的种种不合理要求也予以满足。种种错误行为都予以容忍, 甚至出现故意毁坏物品、打骂医护人员都不制止。若医师劝阻了, 他们还会不满。

3.2 过分的依赖

诊疗要靠医师, 但有些家长对患儿的日常生活的照顾, 也依赖医护人员, 对自己缺乏信心, 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伤着孩子。

3.3 过分的同病相怜

表现为疾病相似的患儿家长非常容易沟通, 同病相怜, 尤其是重症或绝症患儿家长。一些新入院的患者的家长, 对老患者的经验的信任程度, 有时会超过医师的诊断。

4 解除忧虑的措施

要解除忧虑, 先要弄清患儿或家长存在的是哪一种忧虑, 分析清楚造成忧虑的具体原因,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的方法加以解决。

4.1 对患儿及家长焦虑心理的解除

4.1.1 对环境陌生引起的焦虑, 医护人员要耐心细致介绍医院的环境及设施, 医院的各种管理要求, 进而介绍主管医护人员的情况, 让其明确, 有什么事在什么地方找到谁办理。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及各方面情况, 尽快适应, 配合就医。

4.1.2 对不了解疾病和病因引起的焦虑, 医护人员要耐心介绍病情, 发病原因及病情的发展, 治疗方案, 预后情况。指导患者及家属配合默契, 精神上, 大家要充满信心;心理上, 要保持愉快;饮食起居要适当。

4.1.3 对病情变化引起的焦虑, 医护人员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病情变化的原因, 并详细讲解针对病情调整的具体医疗方案。同时医护人员要多加巡视, 细心观察, 确保治疗科学。以实际行动让家长放心, 消除焦虑。

4.1.4 对经济原因引起的焦虑, 首先要对家长的困难表示理解, 细致地讲解病情及治疗方案, 尽量使用价低药品, 合理使用辅助检查。让家长明确, 治疗方案是必需的, 治疗用药已从节省上作了最大考虑, 医护人员十分关心他们。使其有信心, 坚持配合治疗。

4.2. 对恐惧心理的解除

4.2.1对因对疾病预后的担忧引起的恐惧, 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疾病可能发生的预后进行详细说明。强调这是医师必须做的, 目的是希望家长对孩子在治疗期间可能发生的情况有所了解, 有心理准备。一定要让家长明确, 这是可能, 不是一定, 奇迹往往发生在坚定的信念之后。当然还是要把握分寸, 对预后良好的, 明确鼓励, 让他们看到治愈的希望;预后差的, 要委婉地说明疾病的严重性, 鼓励他们正确对待疾病;尤其是对慢性病, 要指导他们相信科学的进步, 要心里有希望;对症状恶化较快的, 要肯定地告诉他们, 医院和医务人员会尽最大努力, 大家都要积极行动。

4.2.2对因检查治疗引起的恐惧, 医护人员要主动地将检查的必要性, 检查的步骤和方法, 检查要达到目的在检查前向患者及家属作详细说明。让他们明确, 医护人员是诚恳地希望提高诊疗准确率和成功率, 希望最大程度地减少痛苦和节省开支。赢得配合, 消除恐惧。

4.3 对怀疑和不信任心理的解除。

4.3.1 对借鉴相类病案或书籍治疗方案有差异而引起怀疑的, 要耐心讲解相似病案之中存在的细微差异, 患者还有个体差异, 书籍上的病案是针对大多数人的一般治疗, 有效地治疗要因人而异, 人变病变药变, 不能千篇一律。耐心具体细致地分析, 就能消除他们的怀疑。

4.3.2 对以貌取人引起的不信任和怀疑, 需要诚恳沟通, 讲求交流技巧, 通过具体的言行树立良好形象, 从而消除怀疑。

4.3.3 对因医疗条件受限引起的对医疗水平不信任和怀疑, 要通过提高诊疗水平和护理技术来弥补硬件之不足, 以优良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质量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从而增强信心。使其明白:先进的医疗设备固然重要, 可医护人员素质因素还是第一位的。

4.4 对其他心理表现的解除

4.4.1 对过分容忍的解除

要耐心向家长宣传, 让家长明确:爱孩子是好事, 过分爱就会变成坏事;孩子要品行、身心、智力等一起协调健康成长, 才是健康;孩子成长中, 良好习惯的形成, 健康心理的培养是最重要的。让家长改掉溺爱, 抛弃过分容忍, 从孩子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的高度来培养孩子。

4.4.2 对过分依赖的解除

现代社会协调沟通非常重要, 但独立同样重要, 家长要做孩子学会独立的榜样。当然医护人员要耐心细致地教会家长日常护理的方法, 掌握科学护理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 增进互信, 同时配合好医护人员, 承担起家长的职责。

4.4.3 对同病相怜心理的解除

当新老患者及家属产生同病相怜的现象, 医护人员就要引起重视, 细心观察。新老患者及家属之间的舆论是积极的, 对诊疗有利, 就适当诱导, 使之形成更好的配合;他们之间的舆论已变味, 出现配合失调, 就要找出根源, 细心讲解, 消除不利因素。一定要让患者及家属牢记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会有良好效果, 尽量列举这类实例, 使之相信并积极配合。切忌他们相互串通, 私下乱找“偏方”。一旦发现家属私下病急乱投医的现象, 就坚决制止, 并让其明确这样做的错误和会产生的严重后果。让其真正解除顾虑。

5 解除紧张和忧虑需要注意的其他方面

5.1 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医术

要有真挚的同情心。独生子女为主的时代, 一个人往往就是一代人。一人之心, 千万人之心, 要以心换心, 要理解患者及家长痛苦, 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 赢得理解和支持, 这是解除紧张、忧虑的基础。

5.2 询问病史起, 就要态度和蔼, 面带微笑, 语言亲切, 注意鼓励, 并轻摸患儿, 消除患儿紧张。或寻求其他导具边逗患儿边检查。让患者及家长感受医护人员的温暖, 从而消除忧虑。

5.3 体格检查时, 要熟练掌握技法和技巧, 动作轻柔, 无论寒温都要注意保暖。不要过多暴露身体部位, 以免受凉。稍大的儿童还要照顾其害羞心理和自尊心。要象父母体贴子女一样。诚心体贴入微关怀, 就能解除紧张忧虑。

5.4 注意观察和仔细分辨

仔细是确诊的前提, 细辨是疗效的保证。医护人员观察的非常仔细, 反复分辨, 既是诊准疗好的基础, 见别人所未见, 发别人所未发, 又体现技术, 还能消除患者及家长的忧虑。

5.5 阳光诊疗

构建开放式的诊疗全程, 时时刻刻注意沟通、鼓励患者和家长讲话, 随时随地释疑, 患者及家长再没有疑问了, 紧张忧虑就彻底解除。前景阳光灿烂。

儿科整体诊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涉及医师和护理人员的素质;涉及患者、家长、亲友团的素质;涉及医疗硬件设施和环境影响;同时还有一些社会因素。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医护人员必须积极主动, 变“复杂系统工程”为“和谐的系统工程”, 才有事半功倍的诊疗效果。在此过程中, 医护人员是主体, 要时时把提高医德医风医术放在第一位, 把改善医患关系当作重要一环, 把化解患者及家属的紧张、焦虑作一项重要工作。整个诊疗过程要达到大家一心, 良性互动。最终达到既经济快捷地治好病, 又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儿科学》杨习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9月第6版:37—40页.

[2]《精神病学》郝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4版:228—244页.

上一篇:幼儿园五星红旗介绍下一篇:泥土和石头教案